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所应对的风险问题也越发严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趋于下行时期,企业各类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问题频发,预警防范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其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经营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以及连带财务风险等几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财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负债总额越高,财务风险问题也就越大。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主要表现如下:
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上,导致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的成本投资难以实现相应的效益收入,整体运营管理能力较差;在财务工作方面,应收账款控制不力,存货周转率处理不合理,成本控制效果较差;企业的成长潜力较弱,发展能力不佳,难以支撑长期的经营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内部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和薄弱环节,论证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内部审计监督不及时等等。
在外部环境上,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更易导致财务风险;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特别是金融信贷政策的变化波动等等,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或者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指运用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通过比率、比较以及因素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手段,依靠对企业各类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及时监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为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企业内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有效性原则。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实际规模、政策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情况等,确保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可操作性的原则。一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失效的重要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不当,难以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性,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结合企业能够收集到的财务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等,合理地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提高可操作性。
(3)预测性的原则。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充分突出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预测功能,通过对各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风险点,进而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财务风险决策。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建设研究
(1)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该确保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能够体现行业的特殊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在财务指标的具体选择上,选择指标重点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全面地反映企业、债权人以及投资者之间的权益关系,通常通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以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资产比率作为风险衡量指标。营运能力,主要反映企业运作企业内部各项流动以及非流动资产的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评价企业赢取利润的能力,通常以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成长能力指标,通常以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评价。现金流量指标,目的是为了评价分析企业现金流转能力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也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地选择指标,为评价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确定及模型构建。在明确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以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权重。现阶段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采取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并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以确保各项指标权重赋值的科学合理。在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后,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软件,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控制函数,准确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同等级,明确不同财务管理活动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隐患问题。
(3)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信息管理手段和风险计量工具,依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等,建立风险实时监控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依靠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监控,对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可度量指标,依靠指标体系检测;对于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不可度量的风险指标,依靠优化业务流程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效果。
(4)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上,首先应该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联系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应该及时就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相互沟通,并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及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监督能力,进而实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五、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为了控制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深入地总结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地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防范各类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一、现金流与财务风险的含义
(一)现金流的含义
现金流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比如,企业产品销售、企业出售固定资产、企业向银行贷款等获取的现金,从而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企业购买原材料、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支付的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现金流入,企业就不会有价值的存在,也可以说企业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简单的来说,现金流就是企业现金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基于现金流的含义,现金流可以分为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以及现金净流量这几种。对于企业来说,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筹资活动产生。
(二)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一种最常见的风险,是经营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包括筹资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用资活动等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财务风险是企业资金流转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每个企业都无法规避的,也无法消除,所以我们只有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防范与控制。
(二)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
财务风险有损失方面的体现,也有价值方面的体现。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即高收益就要承受较高风险,反之,低收益就会承受较低的风险。这一特点让人们对财务风险的本质认识的更加的全面。在了解财务风险的反面影响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不断的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研究,使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的范性与复杂性
广泛性就是体现在财务风险的存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每个过程。财务风险的复杂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形成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的,如企业因素、社会因素、认为因素等等,面对这些因素的形成就需要领导者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去应对;(2)财务风险在形成阶段具有的复杂性,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可能随时产生,但是,经营者很难判断风险的危害性有多大,也很难对其进行预测;(3)财务风险承受度方面的复杂性,财务风险在发生以前,企业很难对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因此,只能通过风险发生后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承受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财务风险具有潜在性
经营管理者很难对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行预测,财务风险是无意间发生的,与经营者的主观意愿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企业所处的环境多么的复杂,财务风险多么的隐蔽,但是,只要经营管理层能够正确的意识到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积极的去应对,就会使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大大的降低。
(五)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是不会改变的,财务风险是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风险程度加强,或者风险程度减弱,也可以说财务风险就是一个变数,是相对于不同的经营管理者以及不同抗衡风险的能力的角度来说的。
三、现金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影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内外部相结合的共同影响,最后导致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不同的企业、不同财务风险的形成,其产生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现通过现金流的流量、流速、流向、流程几个方面因素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也就是现金的流入、流出量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净流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最直接表达方式就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每项财务收支情况的整体反映,企业效益的风险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现金流量的影响。企业获取的效益越大,企业的财务实力也就越强,财务风险就会越小,企业效益与企业财务实力是成比的,企业效益、企业财务实力与财务风险之间是成反比的。利润就是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异体现,即使收入与费用之间并没有直接现金流量的涉及,但收入主要就是对现金流入的情况,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量体现了企业的实际财务实力。
(二)现金流向
现金流向也就是现金流量的趋势,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方向两个方面,流入就是现金流入量的来源,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与发展趋势都要以现金流入量来体现,现金流出主要体现在现金支付上,反映企业对未来运营策略的水平与价值创造的水平。通常情况下,现金流向在企业的内部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标准。在企业经营环节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所以现金流向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三)现金流程
现金流程也就是涉及到现金流量的每个程序,包括岗位、授权、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办理等等。现金流量更多的是在生产运营中获取的,但因其生产运营具有离散性的特点,也就导致了现金流量分布的分散性,从而使资金在应用的过程中会经常的出现一些责任不清楚、局面比较混乱的情况,同时,也导致了资金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可见,现金流程对现金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如若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遇到财务风险的现象。
(四)现金流速
对于现金业务角度来讲,是支付现金到现金收回时期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是资本回收的效率,资金占用的水平与流动性的风险都要受到现金流速的制约。如若资金占用量比较大,就会影响企业的支付能力,所以,现金流速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流动资产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考
(一)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些企业面临破产的现状都是由于现金流量不足、没有偿还能力而引起的,所以,现金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偿还债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F分数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重对现金流量这一指标的引入。
(二)注重行业与规模的不同差异因素
不同行业对预警模型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即使是不同行业选择的预警模型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财务状况,对于同一个财务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如果对行业、规模不予考虑,那么就会使财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产生偏离的现象,直接导致了预测准确度的降低,所以,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选择财务预警模型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就行选择,以从而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度。
(三)注重对企业或有负债等账外因素的考虑
对于一些企业或有负债的情况,虽然在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但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与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此类型的负债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相关的未来事件能否发生,如若未来事件真实的发生了,那么或有负债就成为了企业的真正负债;如若未来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或有负债对企业也就没有影响。这些或有负债等外在因素在没有发生的时候,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如若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那么就会对低估企业的总体负债,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如若或有负债变成了真正的负债,那么企业就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风险与损失,从而提高了财务风险。所以,对或有负债等账外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财务风险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在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经济危机会导致产品大量的积压,购买能力的降低生产紧缩,对于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融资活动中产生风险。所以,企业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提前做好预防经济周期性的变化的准备工作,这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
现金流是企业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现金流的有效控制对财务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有效的避免与财务风险的控制。对于现金流量的合理观察与分析,可以有效的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合理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从而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现状的良好与充足的现金,其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也要较强,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慧.基于现金流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钱娟萍,黄申.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与化解[J].商业会计,2013,(19).
[3]祝桂芳.基于现金流量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4]林松利.基于现金流量的广东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5]田谧,鄢飞.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基于现金流量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
篇3
总体来看,多元判别分析、Logistic和人工神经网络是主要的预测方法,三者之中预测度最高的是人工神经网络,最差的是多元判别模型。目前文献对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北京市工业企业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中相对完善、易于操作的多层次感知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二、数据样本的确定
(一)样本预警指标选取
本文研究对象是北京市45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工业企业,并通过csmar数据库收集2012―2014年这些公司的相关指标。选取的指标既包括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也涵盖了相关非财务指标,如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总计18项预警指标,如表1所示。
(二)财务风险划分
由于45家北京市工业企业被ST特殊处理的情况较少,且标记为ST发生在出现财务危机之后,很难对企业风险预警产生前瞻性影响,而且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会由轻度财务危机转换为重度财务危机。所以本文将财务风险按照以下标准将其细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重大风险。如果当年的净利润不为负时,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低风险;当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为负,则表明上市公司为中等财务风险水平;当年为第二次出现净利润为负时,则表明财务风险水平很高,归类为重大风险。根据上述标准,将2012―2014年45家公司共135个样本划分为三类,其中:低风险有120个,中等风险为10个,重大风险为5个。
三、实证检验
(一)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
在收集到以上45家工业上市公司近三年18项指标数据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间的量纲差异。在此基础上为判断135个样本数据是否能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678,大于0.6,适合做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说明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显著性。
(二)主成分因子的提取
为了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需要减少变量的个数,分析2012―2014年共135个样本数据的18项预警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如表3所示。在特征值大于1时,共提取7个主成分因子,这7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9%,能反映18个变量四分之三的信息。设主成分因子为Fi(i=1,2, …,7),做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可以进一步分析主成分Fi所代表的能力和它反映的有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主成分因子F1中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营业净利率的比重较大,说明F1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F2中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所占的比重大,代表公司的发展能力;F3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比重较大,说明F3主要变现为偿债能力;F4中非财务指标的独立董事比例比重最大,则把公共因子看成股权结构因子;F5中总资产周转率的比重最大,代表整体营运能力;F6中综合杠杆的比重最大,反映了风险水平能力;F7中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指标所占的比重大,F7代表日常营运能力因子。这7个因子涉及到财务和非财务的相关信息,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
(三) MLP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结果
多层感知器(MLP)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它由三部分组成:一层为感知单元组成的输入层;一层为(或多层)计算节点的隐藏层;一层为计算节点的输出层。
本文运用SPSS软件,首先将七个主成分因子代表初始的18项指标,代入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作为协变量,风险程度作为因变量。其次在分区中,按照七比三的比例随机分配个案,即135个样本中70%作为训练变量,30%作为测试变量。其中训练变量中重大风险的样本为3个,中等风险的样本数为8个,低风险的样本数为86个;测试变量中包含重大风险的样本2个,中等风险的样本数为2个,低风险的样本数为34个。然后在体系结构中,设置最低的隐藏层数为1,分批进行培训操作时,选择调整的共轭梯度对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可以输出ROC曲线分析准确性和特异性,判断对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MLP对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结果如表5所示,已预测与已观测的样本相比,在训练变量中,有三个样本其实属于重大风险,却预测为中等风险,准确率为0,中等风险和低风险全部预测准确,总体来看,训练变量的正确率为96.9%;在测试变量中,重大风险有2个在预测的中等风险水平中,总计的测试变量的准确率为94.7%。由此得出综合正确率为95.8%,其中低风险预测准确率为100%,说明多层感知器对低风险能较好的预测;误判均发生在将重大风险归类到中等风险,究其原因可能是重大风险与中等风险划分不明确,且在第一年出现净利润为负时,第二年要想转亏为盈的难度也很大,或者即使利润为正,为弥补去年差异最后的净利润数额也较小,这样造成重度风险和中度风险的差异不大,利用多层感知器预测时会产生偏差。
四、结论
篇4
截止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已达八百多家,仅五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已占银行总资产的42.1%。到2015年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50.94亿万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77.7%。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及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逐步扩大,特别是经过二零零八金融危机及一零年欧债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增速也逐步放缓。因此,一旦我国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将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及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步伐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如果想要规避风险,如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努力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1.上市商业银行的界定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并且以多种金融资产作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他也是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的功能。不同于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作为主要经营对象,获取利润。与一般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方面也更加广泛。
2.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
(1)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特征
截至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共有十六家,他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与其他企业财务风险特征相差较大,特征如下:
①客观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存在伴随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增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它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监测虽然不能完全化解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但仍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化解财务风险使其损失降到最低。
②多变性: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形势、活动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因素难以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千变万化,因此,应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控。
③可控性:通过对商业银行各项活动及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从而降低其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并对相应财务风险采取措施,达到化解风险的目的。
④扩散性:银行各部门工作是相通的,所涉及的范围也较广,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信用危机,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2)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日常资金的流动造成,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及理论基础将其财务风险分为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风险、资产安全风险,盈利性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
3.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
(1)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一是寻找财务预警产生的源头;二是分析财务预警在警情发生非正常变化是所产生的征兆。这是财务预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三是监测并对警情所发生的判定程度进行预报,此称为警度预报,并通过精度确定警限的区域;四是通过对警情、警兆、警度的确定建立预警模型;五是拟定排除警情的对策。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研究
目前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金融形势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以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为例进行了如下分析。
1.流动性风险现状
根据以下数据,可以观察出我国商业银行在2014年的流动性指标。
截止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为46.44%,与上季末相比减少2.09%,存贷比为65.09%,比上季末有所增加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也有所增加。根据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宽裕,流动体系也趋于平稳状态。此外,对于资产方面而言,由于资产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是由于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能及时变现而影响筹资的来源,继而没有能力及时偿还对外债款,因而让银行产生的风险。
2.资产质量风险
从上述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呈上涨趋势,不良贷款率也随之增加,针对此风险,商业银行都增加了其贷款损失准备,即便如此,拨备金覆盖率仍然偏高,远远超过银监会150%的监管规定,虽然是出于防范风险,谨慎经营的目的,但是如果拨备金过高,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风险。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某些问题,但是其资本状况基本符合银监会的标准与要求。
四、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原则
对上市商业银行预警模型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通过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自身特点进行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以下原则:
①多层次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企业所反映的信用状况需全面准确,以便防止预警结果失真。
③合理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应保持在合理水平,并结合考虑商业银行当下特点。
④突出性原则。在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应优先选取对整体风险贡献大的指标。
⑤成本效益性原则。满足财务风险预警构建的指标有很多,但有些指标的获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应相对于成本较高的指标应选择相对成本较低的指标。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类
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及财务预警指标相关构建原则,将财务风险指标分为五类,包括: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及管理水平风险。
2.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方法
(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由20世纪初卡尔.皮尔逊和查尔斯.斯皮尔曼提出的分析方法发展外而来,并经过瑟斯顿研究成熟。他是在许多指标中选出变量,再根据变量的相关程度寻找变量关联性的一种统计方法。同类因子越多,相关性越高,同类分子越少,相关程度越小。所以因子分析法的基础是变量的相关性。
(2)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
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的重要目标是观察分析目标对象的条件概率。它以概率函数为基础,在对多元正态分布假设不作要求的情况下使用极大值估计法估计参数值,并通过运算求取某数值的概率,判断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状况,并以此来进行预警。
五、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
从以上对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来看,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已是商场银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如何防范也成为银行面对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资本充足性,应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实施战略投资,积极吸引外资参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此提高商行的资本充足性及风险抗击性。面对信用风险的现状,不仅要优化银行资本的产业结构,还要加强贷款业务的信用审查,最大限度的防止其信贷危机的发生。此外,应大力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建立符合银行运营及发展的营运机制,促使其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流动性风险是我国银行财务风险当中主要的风险,其主要体现在资产与负债的供给,因此应该科学、合理的配置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并且银行监管部门、政府及商业银行自身都要加强风险流动性的管理意识,加强反防范管理。
六、建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在国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发30年以来,即使我国银行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但是存在有大量不良资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各种经济问题也一步步凸显出来。事实表明,我国银行的财务风险已经演化为存在于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经济环境较为稳定,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但是,一旦我国经济环境遭受动荡,所造成的危机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监管,把风险因素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建立负有规模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防范对策,让我国商业银行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促进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针对商场银行业的发展,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银行资料数据库,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2.加大对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将多种方法运用到我国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与实验中,尽可能的构建更加全面与完善的预警模型。
3.联系理论与实际,加强模型应用性的研究并运用于实际当中,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和审计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综合系统课题组.单体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3):39-53.
[2]王志成,周春生.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国际文献综述[J].管理世界,2009,4:158-169.
[3]牛源.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7,(5):93-95.
篇5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外债较多,贷款风险较高。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在经济活动中,人才资源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让权于知识,多样化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因此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获得财政补助资金的数量较少,其融资渠道单一,高职院校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缺乏稳定的资金流。其次,高职院校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不得不根据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更新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模式,往往通过举借外债等方式来满足学校的基本资金周转,一旦资金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断裂,高职院校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将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高职院校的贷款风险较高。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营风险较高。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导致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浪费和闲置等问题突出,导致高职院校的资金被占用,资金运营风险加大。其次,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展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项目资金挤占流动资金等问题严重,进而加剧了资金周转的难度。再者,部门高职院校缺乏专业性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其工作理念仍然是固定静态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对资金和财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监督,进而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日常运营风险。
二、高职院校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高职院校的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需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并要对高职院校业务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静态监控和动态跟踪两者之间的结合。
(一)首先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设定财务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定要重视敏感性、科学性和量化性等特征,在选取财务风险分析指标的过程中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财务状况出发,比如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高额贷款风险,因此在设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时可以着重考虑资产负债比率、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可以从上述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中了解高职院校的财务状况,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同时,在预测高职院校营运风险时,可以选取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和账龄等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子系统设计。
完善的财务系统包括财务信息收集、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处理等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财务预警配套系统的完善。首先,应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保证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的高效运作,信息管理是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输送全面、完整的实时财务信息和数据,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财务信息收集系统的设计,可以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水平,以便充分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进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做好财务风险分析子系统设计工作,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做好信息的传递工作,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三)高职院校要做好财务风险归因工作,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配套系统的设计。
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与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相关,财务风险处理工作质量越高,财务风险预警模式运作就越有效。高职院校应该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做好风险归因工作,以便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进而保证风险控制和风险转化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消除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在指标数值超出安全范围时,应立即根据数据所代表的经济涵义作更深层次的研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建立健全风险评价系统,做好风险预控对策模拟系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金配置,改进内部资金使用制度,进而建立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做好财务监督。再者,高职院校要做好风险预警管理部门设计,可以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财务预警分析岗位,保证财务预警工作的独立性,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保证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科学性。
作者:蒋瑾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管理会计的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JA012)”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明伟.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系统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3(05)
篇6
(1)当今企业发展环境。惨痛的历史给社会的经验是固步自封只会落后,之后任人欺凌。这一点同样适用在经济市场,经济竞争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所以,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所要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还有国外的各强国的优秀企业。形式十分严峻,企业只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历练和考验,积极吸取竞争对手的优秀制度,不断的从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自己,才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屹立在国际经济市场之内。
(2)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必要性。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它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来源于外部经济市场的规则、国家的政策、社会的要求之类的外部考验,另一个就是来源于自身的影响。一个优秀的人需要对自身内在进行管理,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培养或制定良好习惯对自己进行制约。对于企业来说,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对企业进行约束,避免或减少外界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事后的管理更改为事前的预防。因此,企业应建立严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危机意识。
(3)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意义。有企业成立,也有企业成功,自然也就有企业合并或者是破产,这些是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常态。相信每个企业都不愿意走向衰落,那么,企业就要提高自身对市场信息的应对以及消化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利用自己企业的优势,不断的加强企业自身抵抗风险的机制和意识。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风险预警系统中的防范、监控、预警等功能应对各种容易发生变化的、非常见的逆境状况,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良性循环。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多方面的分析公司财务情况,并结合实际的经济市场的信息来预测公司财务危机,从而不断针对调整,让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处于“可控、且安全”的状态。公司财务对经营活动具有前瞻性特征,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由财务危机为征兆的,而财务的危机问题,并不是突然性的、爆发性的危机问题,财务危机的形成是问题的不断积累与恶化共同造成的。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不断排查这些问题,一些敏感性的关键财务指标即警兆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显现出来,然后系统就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时的减少财务问题,从而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程序较高且复杂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预警职能体系。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对财务的管理过程中,都会采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财务风险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来说,远远达不到要求。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监控,通过因素分析、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建立的一套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系统全面地检测企业的财务情况,通过分析预先告知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让企业可以提早准备,而且还可以采取特定的措施,排除危机,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安全运行的管理行为。当前财务预警模型多采用单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Logisti模型、Z分数模型等。
要想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做的是对需要达到的目标状况、财务风险预警所处的环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要结合风险预警的论证还有企业的实施环境,使用合理科学的财务指标,并且要充分的考虑财务风险预警的功能选定以及财务风险系统的结构构建的问题。
此外,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方法是利用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所以要想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分析处理的管理机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这两个机制合作、共同解决。财务风险的处理中有改进措施、补救措施、还有应急措施等。系统对于风险问题的处理一般是将财务风险的信息经过汇总之后将其送到危机处理小组进行处理解决。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应配合企业发展建设要求。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预警都是因企业的发展建设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与操作是根据企业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适用与企业发展的预警系统。对已经建立的风险预警系统应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系统中不适当的环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应加强风险的防范工作。面对企业间的竞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财务控制程序,提高财务管理的制度,提升对财务危机的认识,将财务风险系统融入在日常的工作监督中,发现预警中的异常立即应对,采用危机管理对出现的财务危机进行补救处理,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
三、结论
如今企业的发展面临的是国际的经济市场,企业的发展压力相对较大,企业必须从各方面武装自己,财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更是要受到重要的保护,建设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不断的检视自身,结合实际的市场规则或需求,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或制度进行排查,能够帮助企业尽早的发现问题,给企业解决问题的时候,同时也减少了由财务问题不断积累、压缩,最后对企业造成毁灭性伤害的可能性。本文简单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各位读者,帮到各个企业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
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指一个管理体系,通俗的解释是,一个事业单位是由大大小小多个部门组成,而一个部门由多个员工组成,反过来说,一个部门是由一个一个员工构成,而公司有一个个部门组成,由于部门的种类多,所以很难很好的衔接,而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就相当于是一根线,把零散的员工组成一个大团体。而客观的解释,内部管理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一种制度,性质不是一般而是特殊。我们一般将经济事项的管理称为一种规章制度,然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是以一个单位,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为主体,运用一系列的措施,程序和方法对所属的控制系统,建立内部管理控制,是特殊的一种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1)内部管理控制能够促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说,内部管理控制的完善可推动以事业单位为主体,部门为单位之间工作的衔接性的紧密性,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均衡发展,确保各项任务与计划的完成,从而能使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控制中有规律的进行。
(2)内部管理控制能够有力的保护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事业单位不乏一些挪用盗窃,贪污受贿等一系列的违法行为,而内部管理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这些不法行为的产生,从而确保了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
(3)激发员工工作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对于内部管理控制特别注重个人的创造力。事业单位通过构建以内部管理控制为主体的制度,通过一些奖惩分明的事项,来激发全体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赏,表现不是很好的员工进行单独的讨论进行了解并鼓励他下次要争取好的表现,让员工感觉自己的好与坏,领导能够注意在心里,让员工对于工作更加的积极与严谨。事业单位要适时的根据员工的个性,创造力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让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效果。
(4)更好的推动部门之间的经营与管理。好的内部管理控制可以很好的确保由当前最高管理制定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决策能够及时并且很好的贯彻并很好的执行下去,同时通过控制系统的记录,快速的回馈执行的状态,结果以及产生的问题,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而有效的控制住。
二、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财务就如同人身上的血一样,虽然它不是核心,却也贯穿着整个事业单位的运营与运转,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会面临着无法控制与预估的事业单位发展状况,时常会使得事业单位发展步入下滑的趋势,从而给事业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损失可大可小,视情况而定,而最终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受到了影响即财务风险。
2.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
(1)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部门对财务风险缺乏客观性的认识。财务风险在一个事业单位中,它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事业单位一旦运营,必然会有财务活动,然而运行过程中财务风险也必然存在,三者具有连带关系,有3必有2,有2必有1,。而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许多的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管理员工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如何预估并有效避免没有实质性的经验也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警觉性。这也是对于一个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资本架构的不合理,以及事业单位的高负债率。资本架构,不同的资金在事业单位中占不同的比例。事业单位资本架构中资金不合理的比例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承受严重的压力,并且对于外债的偿还能力明显不可靠,对于事业单位已经是一个负荷的状态,而这时事业单位必然会面对严重的财务风险。
(3)缺乏科学性的财务决策,促使决策失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原因为财务的决策失误。而解决财务决策失误的办法是将财务决策科学化。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是,对于决定事业单位的一些决策,管理人员大多是凭借主观意识和以往的经验去判断好与坏,从而促使决策失误的发生。原因在于,世界一直不断的在进步,情况也一天天的发生改变,有经验总是好的,但是以往的经验不一定跟得上现状的进程,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我们的见识,想事情要想的更加全面与细致。
三、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
针对事业单位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事业单位整体的绩效为前提,灵活的选择合适的财务与非财务的指标;既要有现金流量的指标,能够体现事业单位特点,也要有宏观指标,可以反映国家针对这一行业等的状态;既要有精确的定量指标,也要有实际的定性指标,然后有了这些指标数值,按照一定的模型及预警的方法预估事业单位接后将会遇到各种的财务风险,最终做出分析,对相应的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将记录完整财务风险的报告,《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由于每个事业单位情况不一样,所以针对于各个事业单位所体现出的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也各不相同,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我们应该本着实用,方便,简单的原则,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可以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操作流程。
(1)采集信息。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是支配相互配合和作用的岗位和部门按照预期的目标执行的系统。首先,事业单位应先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预警这一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内部管理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预警职能;建立机构后,就要针对信息开始采集。采集信息的内容包括事业单位内部一些相关的数据,还要包括外部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等,从而为事业单位在决定决策时多了参考与凭据。例如,在今后的金融危机的时代,事业单位可以凭借财务状况的变化,针对资金的周转采取更为准确的财务决策。信息的采集要以及时性,相关性,成本效益性,准确性的原则为基础,使得采集的模式呈现开放式,不断的更新与改进。
(2)处理风险。在今后的金融危机的时代,资金链的垄断是事业单位最常面临的财务风险。由于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多发可能发生在生产,采购,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研究开发等运营的活动中,所以处理信息的同时,不能只限于财务的数据和活动,还应该多关注各个部门非财务的信息及补充定性的分析内容,例如,人才的流失,事业单位信用的下降,市场竞争力的减弱等。这时需要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的人员的职业以及经验来判断,此外,事业单位可以依据今后的金融危机容易产生的财务风险的一些部分设立相对应的预警线。然而,在重点的财务指标和变量的模型的大体分析结果下,可以检测出详细的风险点,以及出现风险的原因,处理点在哪里,针对风险,是可控的还是非可控制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评估风险的大与小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情况。
(3)财务风险报告。所谓的财务风险报告,实质是指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的运行结果,是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凭借突出重点,准确,实用的原则,报告中应含有针对财务风险这一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并要在报告中总结并得出结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避免在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此外,因为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的开放性,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从而适应事业单位针对管理财务的要求,及时的改进与调整。
作者:冯国良 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隋爱东.如何利用风险评估进行内部审计立项[J].中国内部审计,2011(09).
篇8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给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公司资产和现金流的充足性是否有保障,即公司是否有充分的资产偿还债务,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它的操作费用。
1.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三个方面。
1.1筹资风险
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1.2投资风险
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1.3收益分配风险
即因收益所得和分配而对资本价值及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分配股息两个内容,其中留存收益在于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则为了满足股东扩大财产的要求,此两方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
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2.1客观性
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
2.2全面性
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2.3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2.4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意义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举措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作用:一是预测性。预测的任务有两个:(1)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测;(2)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可以实现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日常财务状况进行跟踪。二是参照性。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并通过财务数量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测算,使其成为对企业业绩进行判断的参照标准。三是灵敏性。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警示信息对客户管理和交易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企业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问题
1.我国企业在使用预警系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简单借鉴国外成果与统计数据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完全适用我国企业。目前,国内企业对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大多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导致模型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比较弱。超过一半的企业采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其中近40%直接采用了Z 值模型及ZETA模型。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自成体系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与更新,导致财务预警模型的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作为直面市场风险的企业,由于人员和技术缺乏等原因,导致已经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常常因为没有及时得到维护与更新而成为一个不起作用的空架子。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2.忽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整合
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综合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危机、管理漏洞、发展隐患等危险信号首先表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行为、管理活动等诸多环节,然后通过企业的信息传导机制反映到财务预警系统中,这就是所谓的先有业务预警,后有财务预警。目前,为数较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销售信息、资金信息、商品信息等实现了资源共享功能集成,这为财务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拓宽了渠道,预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传统财务预警系统往往“自成体系”,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AIS)一个子系统,仅仅利用会计信息而较少利用其他管理信息,这种脱离业务信息而发出的财务预警信号往往不够准确,其时效性也差。
四、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关键的指标体系
1.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
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投资者投入及负债经营,所以,有必要对资本金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预警指标有:
自有资本比率= 权益资本总额/ 资产总额×100% (1)
其中:权益资本总额=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该指标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对其总资产的覆盖程度。它能反映企业独立性的大小,又能反映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财务杠杆比率= 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的资产。杠杆率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盈利可能就越多。该指标是评估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潜力以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本负债率= 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3)
由此指标可测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即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本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外负债越多,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但财务风险也越大。
固定资本比率= 固定资产净值/ 权益资本总额×100% (4)
该指标是指企业自用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若企业若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过多,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该比率应不超过30%。
财务杠杆系数=(1+ 长期债务/ 所有者权益)×(1- 利息/ 息税前利润) (5)
该指标是衡量资本构成风险的指标,若系数大于1,则说明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即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
2.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否有效的运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成长潜力,建立的监测指标有:
资产利用率= 营业收入/ 平均总资产×100% (6)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收入水平的指标,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比率越大,资产的利用度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高。
资产收益率= 实际利润/ 平均总资产×100% (7)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一组总量指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效果。
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总资产×100% (8)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
3.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为了了解企业经营的可靠程度和判断其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100% (9)
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能够在一个月内对银行借款的随时偿付能力。很显然,该比率越高,偿付能力越高。赚取债务本息倍数=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本期应偿付的本金+ 利息) (1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有多大的现金能力还本付息。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资本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11)
4.盈利能力预警指标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它包括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净资产盈利能力。
企业利润率= 实际利润/ 总营业收入×100% (12)
指标越高,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的比重越低;反之,则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比重较高。
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总资产×100% (13)
该比率在1~2%时为良好;0.5~1%时为中等;大于2%为很高,此时需要注意过度风险。
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总资本×100% (14)
该指标不仅反映了从盈利中增加资本的潜力及资本运用效率的大小,而且决定了股东收益的多少并影响股价和股市行情。
每股收益= 净利润/ 普通股股数 (15)
利润获现指数= 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100% (16)
该指标反映本期的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比例,能衡量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该指数越高,利润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
五、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途径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始终,让企业的决策者、经营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建立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
企业可专设风险控制机构,专门承担财务风险预警职能;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可以是兼职的,由企业责任人、企业内部具有相应管理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及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财务、审计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来承担,如财务部、审计部、监察部等。
2.加强财务信息的全面收集
财务信息的收集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财务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相关数据及资料和外部市场、行业等相关数据及资料。这里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结论,以及发现的财务风险和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的对策。
3.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的分析能力
这主要是指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点、出现原因,风险的大小、类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及相应对策的体系。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非常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掉次要风险,而将关注点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便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措施。
4.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
查明财务风险点,企业管理者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异常,管理者应尽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对症下药,避免财务危机。同时,企业要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实施企业内控制度,拟定科学的控制指标,抓好各个控制点。
5.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定量预测确实十分必要,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定量模型的重要性。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现出来。所以,在预测过程中,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对量化的模型和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诸如客户满意度等非量化因素,来作定性的分析评价,比如当企业出现过度依赖贷款、过度大规模扩张、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企业股价急剧下降等情况,则预示着企业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地预报财务风险,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结合对预警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参考文献
[1]侯宇. 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4.
[2]雷浔.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一些问题[J].审计与理财,2012.06.
篇9
其中: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X4=(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100
其中X1、X4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X2、X3反映获利能力;X5反映盈利能力。Z值越低,风险越大。在奥特曼(Altman)的多元Z值判别系统中,最终对财务风险预警起作用的财务比率只有5个,这是否意味着其它财务比率对财务风险预警就不起作用了?其实不然,因为奥特曼在构建多元Z值判别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进行财务比率的相关性分析,剔除了一部分财务比率,并最终根据累计贡献率选择了5个财务比率。实际情况是财务比率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又不是完全相关的。因此,能否找到一种方法,使得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一方面既能考虑到更多一些对财务风险预警有指示作用的财务比率;另一方面又不会因为财务比率太多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通过同类指标两两比较谁更重要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特征向量,确定各层次的权重。另外,奥特曼多元Z值判别系统的所选择的5个财务指标,是基于会计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比率,能否利用收付实现制下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的现金流量指标替代呢?从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采用现金流量的系列指标分析有助于财务风险预警。
所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奥特曼多元Z值判别系统的分析思路,构建了基于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计算出来的A值,与预警指标比较以及在预警区间的范围,可正确评价企业面临的风险,得知风险程度和风险来自哪些具体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指标选择原则
指标选择原则力求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比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参照国外先进的做法来对企业进行评估,评估方法设计和指标选取要客观、公正、公平,尽量淡化主观色彩,表现为所选用的指标既要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又要反映资产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等财务状况,以概括反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关指标的信息,同时兼容各指标之间的系统性。可比性表现为所选用的指标不受公司行业背景等个性条件的限制,可直接比较。同时,选取的各项指标必须有机配合,形成体系,指标之间不能重复和矛盾,各项指标要有一定的依据并真实可靠;要选择能够反映企业全貌的指标,既要评估企业的现在,也要评估企业的过去,还要预测企业的未来;选取的指标要有代表性,尽量精简,避免由于指标过于庞杂而导致的内容冲突、相互矛盾等现象;选取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并尽可能排除偶然或异常事项的影响。
(二)现金流量指标的选择
综合上述有关指标选择的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以下五方面选择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1.结构性分析指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X1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X12=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X13=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出量
2.流动性分析指标
现金到期债务比X2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
现金流动负债比X22=经营活动净流量/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X2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负债
3.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指标
销售现金比率X31=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X32=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33=经营现金净流量/总资产
4.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X4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X4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5.收益质量分析指标
现金营运指数X51=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现金利润率X5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三)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体现了各变量指标对风险预警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指标权重应根据风险管理的目的来设置,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考察其偿债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情况是整个指标体系的重点,该部分的权重应相应加大。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是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
首先,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A)中第一层分解为现金流量结构指标(B1)、流动性指标(B2)、获取现金能力指标(B3)、财务弹性指标(B4)和收益质量指标(B5)五个分层指标。这五个方面对现金流量综合评价值来说,其重要性各不一样,即权重有大小。按重要性排序为:B3>B2>B1>B4=B5,根据层次分析原理和指标间两两比较重要性(1表示同样重要,3为稍微重要,5为明显重要,7为重要得多,2、4、6介于以上相邻两种情况之间),构建以下判断矩阵:
根据以上5阶矩阵求得特征向量为:
=(0.1151,0.2137,0.5300,0.0706,0.0706)T
同时,求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为:
λmax= =5.13168,
一致性检验CI==(5.13168-5)/4=0.03292,
5阶矩阵RI=1.12,CR=CI/RI=0.03292/1.12 =0.0294
其次,分别对各层构建判断矩阵,用同样的方法求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现金流量结构指标(B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X11)、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X12)、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X13)三个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流动性指标(B2)分解为现金到期债务比(X21)、现金流动负债比(X22)、现金债务总额比(X23)三个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获取现金能力指标(B3)分解为销售现金比率(X31)、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X3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X33)三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同B1的矩阵,特征向量WB3=(0.5390,0.2972,0.1638)T。
财务弹性指标(B4)分解为现金满足投资比率(X4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X42)两个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和特征向量:
收益质量指标(B5)分解为营运指数(X51)、现金利润率(X52)两个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和特征向量: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则由以上的特征向量矩阵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如下:
A=0.1151B1+0.2137B2+0.53B3+0.0706B4+0.0706B5
其中:
B1=0.5390X11+0.2972X12+0.1638X13
B2=0.2244X21+0.6196X22+0.1560X23
B3=0.5390X31+0.2972X32+0.1638X33
B4=0.3333X41+0.6667X42
B5=0.3333X51+0.6667X52
三、财务风险分析
从上述现金流量指标的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流动性、获取现金能力、财务弹性和收益质量五方面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结果及其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财务风险预警结果A值越大,其风险越低;反之,分值越低,风险越高。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需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建立了以现金流量分析为基础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定量分析系统,其所选择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不能反映企业全部风险特征,通过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考虑非财务因素仍然认为有必要,因此,应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2.持续更新财务预警指标和预警区间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在财务预警系统建立后,企业应定期根据其经营情况、行业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检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指标预警区间设置的合理性,以完善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3.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财务风险预警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篇10
财务风险的概念最先出现在财务管理领域,其出发点是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对高校这种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财务风险的定义是: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目前,高校财务风险正逐渐凸显。《中国信贷风险报告2007》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 500亿元~2 000亿元;而200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 500亿元,且有扩大趋势。我国高校几乎都有贷款,一般的高校贷款在4亿元~8亿元,高的达到20亿元以上。如此规模的贷款投资所形成的举债负担,直接构成高校的财务风险,是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加上高校贷款结构失衡而带来的还款期过度集中,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程度。因此,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及时、有效、科学地对财务资金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分析,是保障高校财务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原则
为了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效果,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全面性原则。将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预警指标体系应能较为全面地涵盖高校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有充分的代表性。
2.灵活时效性原则。选择对预测高校财务危机有指示作用的重要指标,当高校危机因素产生时,该指标能够灵敏、迅速、及时地反映出来,以便管理者作出判断和采取行动。
3.动态可测性原则。高校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通常是从财务正常发展到财务出现危机。因此,必须将高校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分析高校过去经营状况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把握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4.实用可行性原则。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数据可由现实的财务资料信息和会计核算数据来提供。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预警管理理论的核心之一,也是预警管理的难点。本文按照预警指标构建原则,构建由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营运能力、收益能力、发展潜力和风险指数6方面组成的预警指标体系。考虑到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和现金流动,所以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以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为主,营运能力和收益能力为辅,发展潜力和风险指数为补充。
1.偿债能力(C)。偿债能力反映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这类预警指标主要包括:
(1)流动比率(C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预警临界值为1.5~2.0,是区间型变量;
(2)资产负债率(C2)=负债总额÷资产总额,预警临界值为0.4~0.6,是区间型变量;
(3)负债自有资金率(C3)=借入资金÷自有资金,预警临界值为1.0,是稳定型变量;
(4)已获利息倍数(C4)=科研事业结余÷利息,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大型变量;
(5)速动比率(C5)=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预警临界值为0.9,是极大型变量;
(6)现金负债比(C6)=年末累计外债额÷年末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预警临界值为0.1,是极小型变量;
(7)基建项目投资负债率(C7)=(年末基建借款+年末基建应付)÷年末基建货币资金,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小型变量。
2.现金流动(X)。现金流动反映高校维持日常运转的资金保障能力。这类预警指标主要包括:
(1)可供周转月数(X1)=(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
÷(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预警临界值为3.0,是极大型变量;
(2)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X2)=(年末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预警临界值为0.54~0.6,是区间型变量;
(3)非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X3)=(年末借入款项+年末应缴财政专户款项+年末应交税金+年末应付票据
+年末应付及暂付款+年末代管款项+末完项目收支差额)÷年末货币资金,预警临界值为0.5,是极小型变量;
(4)自有资金净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X4)=(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投资基金-留本基金-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货币金,预警临界值为0.5,是极大型变量;
(5)垫付资金增减率(X5)=(年末垫付资金-年初垫付资金)
÷年初垫付资金(垫付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预警临界值为0,是极小型变量。
3.营运能力(Y)。营运能力反映高校合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这类预警指标主要有:
(1)招生计划现金比率(Y1)=本期招生实际收费÷本期招生应收费,预警临界值为1.0,是稳定型变量;
(2)固定资产增长率(Y2)=(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
÷上年固定资产,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大型变量;
(3)赤字与事业基金比(Y3)=当年赤字总额÷累计事业基金,预警临界值为0.3(取0.3,是考虑到事业基金储备在正常下至少应当可以弥补三年的预算赤字),是极小型变量;
(4)公用支出比率(Y4)=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预警临界值为0.5,是极大型变量;
(5)事业基金现金储备率(Y5)=(现金净额-未完项目现金结余)÷(专用基金+事业基金)(其中,现金净额=可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他货币资金-外债额;未完项目现金结余=未完项目收支差额-项目暂付款),预警临界值为0.6,是极大型变量;
(6)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Y6)=生均学费收入数÷生均支出数,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大型变量;
(7)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Y7)=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警临界值为0.5,是极小型变量。
4.收益能力(S)。收益能力反映高校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最佳办学效益的能力。这类预警指标主要包括:
(1)总资产收益率(S1)=事业结余÷(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2,预警临界值为0,是极大型变量;
(2)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S2)=(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预警临界值为2.25%(相当于现行1年期存款利率),是极大型变量;
(3)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S3)=教学科研结余÷平均收益性资产,预警临界值为0.1,是极大型变量;
(4)投资收益比率(S4)=(校办企业投资收益+其他投资收益)÷(校办企业投资+其他投资),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大型变量;
(5)经费自给率(S5)=(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预警临界值为0.2,是极大型变量。
5.发展潜力(F)。发展潜力反映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现有资产状况、办学条件、自我筹资等能力。主要预警指标有:
(1)自有资金动用程度(F1)=(应收入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企业的投资+年末其他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项)÷(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业基金-留本基金),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小型变量;
(2)其他资金占用程度(F2)=(年末学校基金及其他基金暂付
+年末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流动资金来源合计-年末科研类拨款与收入-年末对外服务收入-年末其他借入款),预警临界值为0.2,是极小型变量;
(3)现金净额增长率(F3)=(年末现金余额-年初现金余额)
÷年初现金余额,预警临界值为0.1,是极大型变量;
(4)未来三年平均招生增长率(F4)=(第3年计划招生数÷第1年计划招生数-1)1/3,预警临界值为0,是极大型变量;
(5)经费自筹率(F5)=自筹经费收入÷学校总经费收入,预警临界值为0.4,是极大型变量。
(6)资产权益比率(F6)=净资产÷资产总额,预警临界值为0.5,是极大型变量;
(7)校办产业负债率(F7)=(对校办产业投资÷校办产业实收资本)×(年末校办产业负债总额÷年末校办产业资产总额),预警临界值为0.4,是极小型变量。
6.风险指数(Z)。风险指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这类预警指标主要包括:
(1)资产安全率(Z1)=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
=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预警临界值为0,是极大型变量;
(2)安全边际率(Z2)=1-(保本收入额÷实际收入额),预警临界值为0,是极大型变量;
(3)学校年度收支比(Z3)=本年度实际总收入÷本年度实际总支出,预警临界值为1.0,是极大型变量。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的建立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易操作化,以便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但仅从某一方面并不能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的总体状况,因此有必要将各项指标加以综合构成财务预警综合模型(如表1所示)。高校财务预警指数系统主要由两大块构成:财务预警个体指数(FEWII)和财务预警综合指数(FEWCI)。
(一)财务预警个体指数(FEWII)的计算
财务预警个体指数=(各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各监测指标预警临界值)-1
其中,各监测指标的实际值主要根据高校当期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计算而得。计算结果为正表示安全系数,若为负为预警指数。若“各监测指标为区间变量或极小型变量”时,将预警指数子项的被减数与减数位置互换即可。根据计算得出的各监测指标的财务预警个体指数为:Ci(i=1,2……7),Xi(i=1,2……5),Yi(i=1,2……7),Si(i=1,2……5),Fi(i=1,2……7),Zi(i=1,2……3)。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通常对于运用专家评分得到的判断矩阵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而且一致性检验存在失效的时候。本文运用一种无需一致性检验的G1法来确定权重,其原理是专家(或决策者)对一系列的指标重要性程度做一个判断,然后根据重要性程度和一些原则对各个指标给予赋值,并依据计算定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其具体步骤为:
1.确定序关系。若评价指标xi相对于某种评价准则(或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于(或不小于)xj时,则记为xixj。对于评价指标集{x1,x2,…,xm}可按下述步骤建立序关系:(1)专家(或决策者)在指标集{x1,x2,…,xm}中,选出认为是最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指标记为x1*;(2)专家(或决策者)在余下的m-1个指标中,选出认为是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x2*;以此类推,经过m-1次挑选剩下的评价指标记为xm*。这样就唯一确定了一个序关系。
x1*x2*…xm* (1)
为了书写方便且不失一般性,(1)式可记为:
x1x2…xm(2)
2.给出xk―1与xk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设专家关于评价指标xk―1与xk的重要性程度之比wk-1/wk的理性判断分别为:
wk―1/wk=rk,k=m,m-1,m-2,…,3,2 (3)
当m较大时,由序关系(2)式可取rm=1。rk之间满足以下数量约束:若x1,x2,…,xm具有序关系(2)式,则xk―1与xk必须满足:
rk―1>1/rk,k=m,m-1,m-2,…,3,2(4)
3.rk的赋值原理。rk=1.0,表示指标xk―1与指标xk同样重要;rk=1.2,表示指标xk―1与指标xk稍微重要;rk=1.4,表示指标xk―1与指标xk明显重要;rk=1.6,表示指标xk―1与指标xk强烈重要;rk
=1.8,表示指标xk―1与指标xk极端重要。
4.权重wk的计算。若专家(或决策者)给出rk,则wk为:
wm=■(5)
其中,wk―1=rkwk,k=m,m-1,m-2,…,3,2。
以二级预警指标权重计算为例,其计算过程如下:
分别用x1,x2,…,x6表示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营运能力、收益能力、发展能力和风险指数6个指标,并确定6个指标的序关系为:
x1x2x3x4x5x6?圯x1*x2*x3*x4*x5*x6*
根据赋值原理可得:
r2=w1*/w2*=1.2r3=w2*/w3*=1.4r4=w3*/w4*=1.2
r5=w4*/w5*=1.2r6=w5*/w6*=1.2
而r2r3r4r5r6=2.9030 r3r4r5r6=2.4192r4r5r6=1.728
r5r6=1.44r6=1.2
r2r3r4r5r6+r3r4r5r6+r4r5r6+r5r6+r6=9.6902
所以w6*=(1+9.6902)-1=0.0935w5*=w6*r6=0.1123
w4*=w5*r5=0.1347 w3*=w4*r4=0.1616
w2*=w3*r3=0.2263 w1*=w2*r2=0.2716
故预警指标为x1,x2,…,x6的权重系数为:
w1=w1*=0.2716w2=w2*=0.2263w3=w3*=0.1616
w4=w4*=0.1347w5=w5*=0.1123w6=w6*=0.0935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其它预警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略,各预警指标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
(三)财务预警综合指数(FEWCI)的计算
偿债能力预警综合指数C=0.2056C1+0.2056C2+0.1190C3
+0.1713C4+0.1428C5+0.0850C6+0.0708C7
现金流动预警综合指数X=0.2841X1+0.2367X2+0.1644X3 +0.1973X4+0.1174X5
营运能力预警综合指数Y=0.1371Y1+0.1975Y2+0.0952Y3 +0.1646Y4+0.2370Y5+0.1143Y6+0.0680Y7
收益能力预警综合指数S=0.2538S1+0.2115S2+0.2115S3 +0.1763S4+0.1469S5
发展潜力预警综合指数F=0.1605F1+0.1338F2+0.1927F3
+0.0929F4+0.1115F5+0.2312F6+0.0774F7
风险指数预警综合指数Z=0.3956Z1+0.3297Z2+0.2747Z3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FEWCI)=0.2716C+0.2263X+0.1616Y
+0.1347S+0.1123F+0.0935Z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可以确定财务风险警度,从而为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而判断财务风险警度的关键在于有警与无警的临界点。有关学者利用系统化方法中的多数原则、半数原则和均数原则等客观原则进行研究,然后把各种原则应用所得到的结果加以合理综合,得到为多数人接受的较科学的结论。本文在与一般企业警限及警度相比较的基础上,运用上述方法将高校财务预警综合指数(FEWCI)的警限及警度分别设置为:
-0.2
-0.4
-0.6
-1.0
三、结语
通过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建立,一方面能让高校全面树立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能通过预警指标值的变化,捕捉高校财务风险的信息,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这对于高校自身加强财务管理,预测风险,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博韬.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下),2008(5):31-32.
[2] 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9-21.
[3] 黄辉.高校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J].统计与决策,2005(12):52-53.
[4] 雷振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117-119.
[5] 成法民.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中),2007(6):27-28.
[6] 郭琴.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理财),2008(1):108-109.
[7] 刘跃,王玲.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9):30-31.
[8] 李玉民.高校负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8-39.
篇11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于一种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当中。只有生存上市公司才有可能获利,有可能存续下去。生存是其核心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上市公司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预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深渊。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借助于财务数据和数据化管理方式,对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以揭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及原因,并发出警情信号,提醒管理当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已有很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基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
国际上,最早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的是Fitzpatrikc(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Fitzpatrikc发现,在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比率的判别能力是最高的。
在Fitzpatrikc研究之后,美国学者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1966年在美国《会计评论》上提出了单一变量模型,又称一元判别模型。在他对79家危机企业和79家正常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后表明,债务保障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判别能力最高,并且越临近破产日判别成功率越高。
(二)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研究
多变量预警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构造多元函数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分析。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Z-Score模型为代表:
美国纽约大学奥尔曼(Altman)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运用到企业破产预测中。他以1964-1965年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正常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选用22个财务比率作为破产前1-5年的预测备选变量,经过筛选最终确定营运资产/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和销售收入/资产总额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Z-Score模型。此模型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种情况。
1、在上司公司的方面
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别规则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①
①式中X1=营运资产/资产总额,反映公司营运资产的流动性;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剩余支付能力;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活动比率。
2、非上市公司方面
非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别规则如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②
其中与上市公司唯一不同的是X4修正为股东权益/总负债。
总体来说,多变量模型判别精度高,而且体现了综合分析的概念。但这种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模型比较复杂,数据资料多,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二是这种模型的假设条件严格,即假设预测变量必须呈联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样本要求等协方差。
(三)关于逻辑回归模型的研究
回归模型是从一组因变量中预测一个“对应的”应变量的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Probit模型方法和Logit模型方法。美国学者Ohlson(1980)运用多远逻辑回归法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负债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6.12%。他采用的分析方法使财务预测有了很大的改进,克服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中对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及样本未配对样本的局限性,进一步将问题简化。
(四)关于动态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建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即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Odom(1990)是较早运用神经网络的经济学家,他用1975-1982年间的64家失败企业和64家健康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了Altman在1968年研究中的5个财务比率为输入变量,比较了倒传递网络模型和Altman判别分析法在企业失败前一年的判别能力,研究发现,倒传递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好。之后BarbroBack等人(1996)及AmirF.Atiya(2001)采用神经网络理论(NN)构建了破产预测模型,Andreas和Trigeorgis等(2000)也基于期权定价理论对破产风险的预测进行了探讨。
这种分析使模型具备随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自学习的能力。使企业财务动态预警成为可能,但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模方法复杂,工作的随机性较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模型,需要人为不断地调试,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预测精度也不一定比其他方法改进多少。
(五)财务预警的其他研究
上述提到的预警模型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之上,在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Gilson(1989)在他的研究中加入了非财务信息高层管理者离职这一指标。研究发现,在选取的381家财务危机公司中52%的公司有高层管理员变动之情形,而正常的公司发生这种情况的比率仅为19%。Marquette(1980)认为一些长期性或宏观性的经济指标,如利率、景气变动指标、通货膨胀率等可以作为构建模型的变量,提高模型的准确度。Spathis,DoumponsandZopounidis(2002)以希腊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标准分析、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技术建立了包括Z计分值和不包括Z计分值的模型识别舞弊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三、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
陈静(1999)以27个ST和27个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4个财务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误判率最低。
单变量预警模型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不能判别企业是否可能破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破产;二是单变量比率分析的结论可能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三是财务指标有被粉饰的可能性,使财务风险预警失去作用。
(二)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的研究
1、以F分数模型为代表
周首华、杨济华(1966)借鉴Altman的研究成果,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先进流量指标,运用1977-1990年62家公司(其中31家破产公司取自华尔街杂志索引,与之配对的另外31家非破产公司取自Compustat会计数据库),构建了F分数模型。其表达公式为:F=-0.1774+1.1091X1+0.1704X2+1.9271X3+0.0302X4+0.4961X5,其中X1、X2和X4与Z分数模型的X1、X2和X4的指标相同,不同的是X3和X5,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指标,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X5=(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反映公司运用总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与Z分数模型相比较,F分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
李月英(2010)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年所有被特别处理(ST)的7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选取3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农业上市公司构成控制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五个方面选择17个财务指标作为初始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预警分析。
2、以主成分分析模型为代表
多元判别分析中还有一种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这种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炼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即考虑更多对财务预警有指示作用的比率,同时防止比率太多而增加分析的复杂性,从而抓住分析中的主要矛盾。张爱民等(2001)选取深沪上市的40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主成分分析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三)关于逻辑回归模型的研究
我国学者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1998-2000年中的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企业规模等5个方面21个财务指标中确定6个预测指标,应用Fisher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李娜(2008)选择2006年深沪上市的所有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适合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首次将财务预警的研究应用于农业企业。
(四)关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
2002年周敏等人提出的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测定与预警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危机状态的测定,并且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的财务状态,因此在企业的判定状态方面更加合理。邸红娜(2006)选取2002-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T检验,从个财务指标中选出了12个判别能力较显著的指标,并对BP神经网络进行完善市公司被ST的前三年,模型预测准确率仍然可以达到92.5%,说明应用神经建立模型,预测能力很强。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王克敏(2005)研究中引入了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大大提高公司了ST的预测准确率。郭斌等(2006)研究认为加入贷款期限和M2增长率这两个非财务指标的8参数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模型拟合度。邓晓岚(2006)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年度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师意见的非财务指标后预警效果较好。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评价
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试企图寻求统一的参数来解决所有行业的问题,缺乏针对不同行业灵活选择参数的
应变能力。科学的实证研究应与不同的行业相结合,因为不同的行业财务指标和预警体系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的行业选取具有那个行业特征的指标来进行预警分析,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再有就是财务预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财务预警研究者更多的是关注预测的准确性,却没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可操作性;第三就是变量的选择方法问题。如何选取变量指标还缺乏理论支撑,研究人员在选取变量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另外模型中非量化因素涉及的少,考虑非量化因素再加入定性分析可使预测的准确性提高。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因此笔者认为要重点解决财务预警的实际应用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另外还需注意加强非财务信息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2、周首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吴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4、徐学高.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8(1).
5、李月英.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危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6).
6、吴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篇12
一、财务风险研究意义
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商业地产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就会涉及到资金筹措、建设投资等财务活动,这些都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并且会在长期积累中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会导致商业地产企业面临倒闭清算。如果企业在严重的财务风险下继续经营就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入不敷出。所以商业地产企业要建立风险意识,并要在企业经营中合法的、科学的规避财务风险,并进行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测,以便于抵御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如图一所示:房地产企业利润表,从利润可以看出,涉及的财务活动较多,房地产企业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控制。
二、商业地产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
由于地产的行业特点具有投资金额较大、融资困难、项目投入成本较多、资金回笼慢的特点,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在资金运转时加剧财务风险的出现。
(一)筹措资金带来的财务风险
资本密集型是商业地产企业的主要特征,由于商业地产企业项目所需金额巨大且融资渠道单一,给商业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商业地产企业为缓解经济压力,突破发展瓶颈,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许多商业地产企业就会采用贷款、抵押、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贷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比较容易受到国家政策调整影响,极易出现商业地产企业高价拿地以后,银行贷款审批未放款或者不符合贷款条件的现象,这就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在支付高额土地款以后无钱施工,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另外还有一部分商业地产企业,由于高价拿地和项目前期资金投入过多导致在建项目无钱施工,出现大批烂尾楼现象。这些都是因为融资渠道单一,仅依靠银行贷款的借贷模式,在资金利用上出现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资金使用率高而导致的融资成本提高是商业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商业地产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受借债规模、还款期限、借款结构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二)建设项目带来的财务风险
近年来由于经济复苏情况良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产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由于起步晚,根基脆弱,各项法规措施也不规范,这就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产品销售不畅、技术失误、项目规划不合理、项目超预算、项目失控等。最终导致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甚至投资收益率过低的局面。
(三)净现金流为负带来的财务风险
净现金流不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还受到商业地产企业自身经营方针的影响。当社会上对商品房产生需求变化,供大于求,需求减少时就会加大财务风险,除此之外,通货膨胀、国家政策性调控、紧缩性信贷政策等都会让商业地产企业增加财务风险。
(四)回笼资金风险
商业地产企业的资金回笼,主要受到国家政策法规、企业销售策略、市场供求变化三方面影响。首先单一用户是商业地产企业的主要消费群体,由于用户在购买商品房时多数采用商业贷款或公积金贷款的付款方式,比较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流速度;其次企业制定的销售计划不符合实际市场变化,销售方式和销售模式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流;最后地产市场需求变化也会影响地产行业的资金回流,当供大于求,企业资金回流相对较慢;供小于求时,资金回流相对较快。
三、商业地产企业加强财务预警主要措施
首先需要商业地产企业建全财务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企业内部,需要了解企业现存财务风险特点,预测企业未来将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另外建立科学风险管理流程、重视财务预警。企业应该建立审计部门,及时核对企业账目,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照企业预算进行资金使用,避免出现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预警小组,责任分包给个人,同时健全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和财务操作规范,实行全面财务预算体系,严格按照规避财务风险的规范来使用资金,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项目投资,时刻遵守财务预警机制。
其次,我国商业地产企业财务关系复杂、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流风险等多种财务风险。企业想要加强财务预警效果,需要在地产企业涉及的上下线公司以及企业内部的各个经营部门和职能部门,建立权责制度。每个部门明确所在部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部门内部从工作细节着手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分工,互相促进,共同抵御财务风险发生。企业与部门之间,要定期对部门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确保部门预算的落实情况。企业还应该及时整合各部门上报的财务信息,及时核实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从财务信息上分析企业将面临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预测准确性。
最后,商业地产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企业的借债规模和债务结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机制。在生产经营中要注重数据信息的掌握和搜集,并注重财务数据整合利用,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提高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还要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机制的教育工作,让公司上下都能够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自觉加强财务管理能力。所有涉及到企业财务相关的文件要实行保密制度,不能越级上报或者跨部门上报。
四、结束语
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具有项目开发时间长,资金投入数额巨大且回流较慢的特点,在日常经营中商业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应从企业内部、社会影响、政策影响三方面出发,在建立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加强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预警的监督控制作用,减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现状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在内部管理体制和核算体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精简了财务部门机构和人员,对财务部门内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进行了重新划分。同时,各高校纷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但同时,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也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分散、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资金运作风险防控意识较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当多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使预算成为摆设。同时资金使用效益缺乏可行考核办法,且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高校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易发生资金问题或财务风险。
2.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浪费
高校财务上的多头管理,使得资金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较为分散,在管理中缺乏风险意识,管理体制与机构功能设置滞后,高校内部资金使用部门和个人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浪费现象严重。
3.财务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机制,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判断资金的运作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反应财务风险。而高校属于公益性组织,社会关注度较高,一旦发生财务风险,社会效应反响较大。
(二)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体现
我国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其他收入和银行贷款。其中,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学校主要收入来源,占高校资金来源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他收入包括了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助、科研收入、投资收益、利息等。而现阶段,由于我国高校财政拨款不足,学费上涨空间有限,社会捐助比例偏低,校办产业投资收益不高,民间资本合作办学效益不高,因而高校以自身信用为担保形成的银行贷款,作高校扩张发展的负债性资金来源被大量使用,如运用不适当超过高校自身承受能力,极易造成高校财务危机。
1.高校负债风险严重
由于近几年我国高校发展速度较快,大幅度扩招,大规模建设新校区,基本建设及日常运转等办学经费需求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然而国家教育拨款增长相对缓慢,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许多高校不得不通过举债维持正常办学,不同程度上出现债务风险。
2.高校投资普遍投资收益不高,易引发投资风险
高等院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使其效益最大化,以更好地投入于教学与科研活动,纷纷进行各种投资活动。但由于受市场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或使得本金遭受损失,易引发投资风险。
3.高校校办产业带来的风险
校事业法人和其下属经济实体的企业法人在产权上没有明确的界限,由此造成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风险。在校办企业的运转机制中,企业的法人意识淡薄,法人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法人责任不能得到真正落实,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没有真正到位,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有的甚至亏损倒闭,给学校背上沉重的包袱和无法忽视的连带责任风险。
因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监控和预警机制,对于帮助学校动态监控预警资金运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国外针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通过对各主要财务指标变量变化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风险预测。如William Beaver(1966)提出了单变量预警分析模型,给出资产收益率、债务保障率、资产负债率等预警分析指标进行预测;Edward Altman(1968)提出Z-score模型,即通过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后产生的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奠定了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留存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5个财务比率;Richard Taffler(1974)进一步发展了该模型,引进加权因素,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逐步法选出流动资产比重、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等5个财务比率;Ohlson于1980年,运用逻辑模型提出了流动比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Harmer在1983年的研究中指出被选财务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但是,自Z模型和ZETA模型提出后,更好的使用财务指标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还未出现。
由于我国高校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等公益性活动,自身经费来源有限。同时在现阶段快速扩张发展过程中,通过大量借贷,形成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这些在促进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加重。高校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高校财务活动偿债、运转、投资、发展等各个方面。
在债务负担方面,大量的债务在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在日常运转方面,由于我国高校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拨款,资产能力有限,高校财务运转多为量入为出的模式;高校财务结构多以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占主体,流动性强的资产、基金比重较低,这也容易导致一旦外债负担过重,偿付风险加重;高校投资多为提升办学能力而投入巨资开展的基建,资金量大,建设期、回收期长,一旦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投资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在长期发展上,高校如果不能有效的改善投入结构,不能合理的利用专项资金,大量的消耗自有资金,高校将会面临收支来源不匹配,导致财务支出失衡的风险。
(一)构建高校财务风险层次
第一层(目标层):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X);第二层(准则层):偿债能力(Y1)、运转能力(Y2)、财务结构(Y3)、投资能力(Y4)、发展能力(Y5);第三层(方案层):各项选取财务预警指标(Z)。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
本文从体现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五个方面,偿债能力、运转能力、财务结构、投资能力、发展能力方面选取15个具体指标进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监测,建立一套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其中偿债能力选取流动比率(Z1)、现实支付能力(Z2)、潜在支付能力(Z3);运转能力选取经费自给率(Z4)、公用支出比率(Z5)、收入支出比率(Z6);财务结构选取资产负债率(Z7)、负债基金比率(Z8)、投入经费占总收入比例(Z9);投资能力选取投资收益比率(Z10)、投资收益总收入比率(Z11)、固定资产增长比率(Z12);发展能力选取资产增长率(Z13)、自有资金动用程度(Z14)、专项资金占用程度(Z15)。
(三)预警指标权重构建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层次分析法,按照若干位高校财务管理专家对各层次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比较,综合意见得出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各方案层的相对权重(Wi),具体如表1、表2、表3、表4、表5、表6所示: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目标指数确定
我们根据层次分析法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预警模型可以确定出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X):
Zi为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指数,即根据高校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实际值进行无量纲处理所得。如,
上式中:Zij:被评价高校某指标的实际值;Zmax为被评价高校某指标的最大值;Zmin为被评价高校中某指标的最小值;Zi为被评价高校某指标无量纲处理后的指数。
根据经验,我们总结出高校财务风险各预警指标的高低点临界值(高点值小于低点值为逆向指标),以及对预警等级进行划分,如表7、表8。
至此,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各高校的相关数据,输入公式得到高校财物风险综合评价X,并根据表8的预警等级进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
(五)实例分析
按照以上模型,我们选取三所学校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财务风险测算,如表9。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出,A高校由于流通比率支付能力较强、负债较轻、收支等财务状况良好,投资规模增速适度,因而财务风险等级较低,财务运作基本无风险;而B高校由于支付能力较弱,负债较重,财务收支赤字运行,且投资增速过快,效益不高,因而财务风险等级较高,属于严重警告区间。
三、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平台,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和决算报表
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平台,向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真实和及时的信息。并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由于预警系统的运行需要全面、真实和准确的财务信息,这就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严格、负责的财务审计作为财务日常运作的有效和必要的监督,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财务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可以及时反馈给预警系统并作出反应,及时发出警报。
(二)建立畅通的高校资金安全管理预警系统的信息传递渠道,加快相关软件的开发使用
高校资金安全管理预警系统不仅能够科学、准确地计算风险,还能将风险及时、快捷、准确地反馈给管理部门和人员,给管理者及时作出对策反映作参考。同时,应该开发和应用符合各种需要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软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同步发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数据库和对策库系统,不断扩充和积累有关财务预警所需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并努力实现共享,从而提高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提高全员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是高校资金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高校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牢固树立危机防范的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人员危机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
(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事先做好应对风险的预案,一旦发生风险积极主动应对
在高校内部各相关的职能部门自觉应用对照财务预警指标,对高校举债、运转、投资、发展、建设过程中各项资金流动环节及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程度,尽可能全面地做好充足准备。事先准备多种应急方案,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可以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内消除风险,将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杨毅.浅谈如何加强高校资金管理[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67-68.
[2] 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19-21.
[3] 陈越.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5(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