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管理工作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工作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工作建议

篇1

1.2含义

在企业中,档案管理这项工作的含义是在作业、生产当中、交易流程当中将关乎于社会和国家及企业本身重要的过程以数据、照片、录像、规定表格、文字记录的形式进行详细记载。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乎着这些流程中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来、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接受新科技、新事物、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可查性,方可将此项工作的成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乎着企业生产交易过程中的原始凭证。它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得企业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进步、发展。从而在高科技化时代中能够更好的生存、竞争。

2进行全面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及特殊性

篇2

(二)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全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八个区县(市)和专业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机制不完善。全市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灵活,从上到下指挥不协调,部门间联动运行不充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响应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二是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有资阳、南县、高新区没有日常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三)突出问题有待抓紧解决。

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消防部队是主要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力量,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消防装备能力不强,全市云梯消防车仅x辆,其中只有x辆最大举高x米,只能开展x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高层建筑失火,扑救难度大,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竣。

全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开山修路、村民不合理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呈上升势头,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是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

我市生产、运输、使用危化品企业较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一、农用三轮车运输危化品监管不到位。目前,全市农用三轮车运输氧气、乙炔、液化气等工业气体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无人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二、加油站内社会车辆乱停乱靠,妨碍公共安全。中石化X分公司目前在全市设有x个加油站点,社会车辆在加油站内乱停乱靠现象比较严重,仅凭中石化X分公司难以有效扼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会龙山油库、双强化工、宏源稀土等涉危企业均处在资江城区段,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污染水源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城区几十万人饮用水安全;每天穿行的数十台运输液氨、气油、柴油的车辆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体制。

理顺体制,确保有机构理事,有人员办事;利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的契机,把政府办系统应急管理人员落实好。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健所在。目前,我市基层的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差距大,人员、资金、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资金困难投入不够;各类突发事件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综合预警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深入,遇到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较弱。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应下沉、关口应前移,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应健全,经费保障应有力,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

篇3

(一)把好采集新标准的“源头关”

标准文献来源于标准化活动,并且在标准化活动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吸收信息、充实和修正自己,另一方面又向标准化人员提供信息。对标准文献不断地修订、补充、完善及更新,使标准的有效期缩短,即标龄简短,继而使标准作废代替的步伐加快。相对于作废被替代标准,现行有效标准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科学可靠的,标准文献的“弃旧用新”决定了其是动态性管理。标准文献管理的主题应该是确保用户最大限度的使用现行有效标准,预防作废被代替标准在检验方面滥伐滥用而造成隐患,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对标准文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受控管理。

采集标准是满足用户需求和丰富馆藏的主要途径与物质前提,也是标准管理的首要环节。因此,标准管理人员在订购标准时,要广泛征集用户的意见,这样做既提高标准的利用率,也避免资金浪费。与此同时,对用户的反馈意见也要进行第一次“过滤”,即利用浙江质量网、国家技术标准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核对,订购代替后的新标准,以免用户采用作废标准,从采购源头上,预防因用作费标准而造成的质量隐患。

(二)对新购标准把好入库新标准的下发关

新购标准除入库馆藏之外,依据工作性质还需要下发到检验室。对下发的新购标准在封面加盖下发章、受控章和本单位的标准章,在《标准下发登记本》上进行登记编号,检验室兼职资料员签名接收后负责登账、保管和流通使用。对新购标准进行“零缺陷”管理,防止下发标准的“滥发”及去向不明,保证作废标准的回收。

(三)对外来标准把好外来标准的“注册关”

对于因开会、出差、培训学习、赠送、设备随带以及外协单位提供等非统一采购的外来标准,标准管理人员应建立“外来标准注册登记本”,责成有关人员进行注册登记。把好外来标准的“注册关”,确保在标准管理范围内,不能有未被管理到的“自留地”,全方位严禁作废标准失控而造成质量隐患。非统一采购的外来标准注册后,同统一采购下发及复制的标准一样接受控制管理。

(四)对馆藏标准把好现行有效的“确认关”和上架标准的“复制关”

标准作为特种科技文献的范畴,具有严格的时效性,有现行有效与作废替代之分。馆藏标准在流通使用期间,过了使用有效期,现行标准就会成为作废被代替标准。标志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标准降级、升级、更改、代替和作废等变更信息动态,并在作废标准载体上表明作废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准管理人员就是信息处理员。对馆藏标准要及时准确的查新和现行有效性确认,目的在于将现行有效标准和作废被替代标准清晰地区别开来,确保用户流通使用现行有效标准,从而保证检验工作科学可靠,预防使用作废标准而造成的质量隐患。

对于确因工作需要增发馆藏标准,标准管理人员依据《标准复制申请单》承办复制之后,同采购的下发新标准管理程序一样必须经盖章、《标准下发登记本》编号登记、签收后流通。复制标准仅限于现行有效标准。把好上架标准的“复制关”,目的在于禁止复制作废标准,杜绝私自复制,预防使用作废标准而造成的质量隐患。

(五)把好作废标准的“回收关”和“归档关”

对下发的标准和注册的外来标准随时进行跟踪监控,过了有效期的作废标准应按照《标准下发登记本》和《外来标准注册登记本》上发放的份数、单位及签发人立即回收,同时对回收作废标准在其封面上进行醒目的盖章标识,严禁现行有效标准与作废标准混用,预防作废标准的滥用而造成质量隐患。

尽管现行有效标准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科学上可靠的,但是作废标准也不是“废纸一堆”,它在检验产品质量和新标准的修订等方面,同时发挥参考和技术依据作用,因此,也具有保留价值。基于这些原因。我院既馆藏大量的现行有效标准,也保留一些有参考和技术依据作用的作废标准,对于从馆藏清理和回收的作废标准,标准管理员应该广泛听取单位领导、技术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决定弃留;对于有保留价值的作废标准,也是保留一到两份,保留作废标准专柜专账管理;其他多余的废标和无保留价值的作废标准,建立《废标销毁账》,经过领导的批示,进行销毁。把好作废标准的“归档关”,可以优化馆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信息,更好的体现标准管理为用户服务的宗旨。

(六)把好馆藏标准的“流通关”

标准的采购、分编、下发、保管、更替、复制、回收和归档等工作,目的在于使标准文献服务于社会,发挥其技术依据作用。而标准文献的服务工作通常依赖于标准的流通。流通的渠道主要是查阅、借阅和归还。在标准流通过程中标准管理人员还需当个信息“监督员”和“导航员”,一般情况下,向用户提供现行有效标准。对于检验产品质量和新标准的修订需要参考作废标准的用户,方可提供作废标准,在作废标准的封面上一定表明作废原因。对于借出的标准也要进行受控管理一旦发现某现行标准在流通领域过程中作废,应及时向用户催还,归还标准进行作废原因标识。

对标准管理的采购、分编、下发、注册、保管、更替、复制、回收、归档和流通服务进行受控管理,可以全方位、全过程第一次把标准文献管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做对,完全可以防止作废标准放任自流而造成质量隐患,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使用现行有效标准,提高标准文献受控率,是建立预防我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标准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第一次按标准要求把事情做对,预防因第一次按标准要求没把事情做对而留下质量后患。作为标准管理人员要第一次按标准要求把事情做对,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

(一)标准管理业务知识

标准管理业务知识分为:采集――采购、交换、索取、复制;整理――著录、分类、主题标引、编目;保管――排架、典藏、清理;服务――流通、咨询、宣传、检索等4个方面。标准文献属于特种文献,除了具备一般文献工作的业务素质外,标准管理人员在标准受控管理中一定要了解各级各类标准代号并及时掌握标准降级、升级、更改、代替和废止等变更信息。标准号是标准文献的一大外形特征,是区分是不是标准文献的主要标志,也是检索标准的重要入口。正确识别标准号可以了解该标准的级别、适用范围、主管部门、馆藏架位以及大致分类等情况,将标准作废变更信息动态及时在作废标准载体上表明,做好作废标准清理甄别这项工作,防止作废标准的“滥发”和“滥用”。如果已经作废的标准,没有及时掌握作废变更信息,很容易把作废标准误认为现行有效提供给用户,给检验和管理等方面造成质量隐患。

(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技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和深入,对标准进行计算机管理、网络化查询已成为当今世界信息服务业的主流,标准管理人员只有迎接挑战,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契机,加强自身素质,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标准数据库满足用户多途径、系统化快速地查全查准标准需要,提高标准利用率,以便顺利完成标准网络化管理,跟上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最终向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

篇4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

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是进行财政数据信息的管理。但是实际情况是多数企业并不重视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这极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而企业应该重视健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保证财政档案管理能够有序地开展。另外,企业还应该重视落实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促使员工能够重视财政档案管理工作。

财政档案管理主要是进行各种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在健全组织结构时,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财政档案管理机构,并细化管理部门。另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加强财政档案管理的定期检查,以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企业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条例,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确保出现财政档案管理工作问题时能够责任到人。例如某企业为了加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企业成立了专门的财政档案管理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而且企业还确立了每个管理岗位的责任制,提高企业员工对财政管理档案工作的认识。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应该加强财政档案管理,以使高层决策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的经济事项,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时期,企业应该加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管理,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修订以使其能够适应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企业在财政档案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规范的工作行为,并尽量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依法办事。

完善的财政档案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档案工作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员岗位责任制等。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财政档案管理水平,企业应该实现财政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财政档案的“管理有序”。首先,企业应该建立规章制度,明确档案收集、库房管理等工作的工作规范。其次,企业应该结合日常的财务工作从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统计、借阅、销毁、保密等多个方面入手,细化财政档案的工作规范。最后,企业应该完善财政档案的后期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借阅登记账、移交登记账、档案销毁清册等管理账目,真正做到财政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例如某企业的财政档案管理制度中,对借阅登记程序的规定如下:档案室内设有阅览室,查阅档案只允许在阅览室内进行,并且对不允许记录、复印的载体事先申明;对需要借阅的档案履行借阅登记程序。自综合档案机要室成立以来,无擅自出卖、转让、赠送国家所有档案事件发生,杜绝任何档案违法行为发生,无毁损、丢失档案和涂改、伪造档案现象发生,更严禁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档案。另外,为使档案工作能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有序进行,综合档案机要室安装了铁门、铁窗、铁柜、防火防盗报警装置和空气湿度检测设备,档案柜内放置虫霉防治药物,并配合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尽量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总之,为了实现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企业应该重视完善财政档案的管理制度。

三、实现财政档案数字化管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尤其是对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真正实现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实现财政的数字化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包括在线归档、原文扫描、在线检索、电子查阅、文书类原文检索等功能。如档案管理员可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将上一年度会计凭证、账本录入系统后产生的档案号作为每本凭证、账本的编号,简化查询资料过程;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企业应该重视开展财政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应用数字管理系统的能力。三是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确保照相机、打印机、复印机、温湿度记录仪、灭火器等硬件设备齐全,为档案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各类文件可以通过录入文件相关内容和上传扫描文件到档案管理系统,在以后的工作中查看文件时,可以直接打开档案管理系统扫描文件,进行查看,简化了查找原始文件过程。总之,实现财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使财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企业应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并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财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5

网吧一直是未成年人进入的高发区,也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心,建立网吧长效管理机制是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的关键,为此文化部门努力建立健全日常监管与科技监管机制。一是强化市场监管,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实行分类编组,按组分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分别加强日常监管;另外对全县所有网吧安装“净网先锋”,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适时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群防群治。网吧管理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首先广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和对网吧经营业主的培训教育,使之懂法、知法、守法;其次,加强与家庭、学校间的联系与沟通。在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同时,及时反馈学校与家长,取得沟通和联系,不留死角;再次,积极聘请“五老”义务监督员对网吧实行全天候监管,及时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最后,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大力宣传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典型。公布市、县举报电话,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另外还积极配合团县委、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告别“三厅一室”签字活动,教育中小学生要远离网吧、游戏室,受教育中小学生达30多万人次。

二、开展各项整治活动,规范经营行为

每逢节日和学校放假都是网吧违法接纳未成人的高发期,文化部门根据网吧专项整治精神和上级要求,积极开展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和“整治”动员部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违法行为进行频繁地拉网式检查,对发现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坚决查处。近两年来,共有70多家网吧接( )纳未成年人等违规行为被处罚,达到打击、震慑、规范的目的。另外还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加强与公安、工商、教育、电信、文明办、共青团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到齐抓共管,不留死角,在管理上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还以“十佳安全文明网吧”、“放心消费市场建设”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网吧管理工作。通过创建活动,规范网吧行业经营行为,提高网吧产业的活力,提升网吧的对外形象,要求所有网吧美化经营环境,保持卫生洁净,不乱张贴游戏宣传画,创造健康有序的网吧环境。以先进典型网吧带动行业形象的提升,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根本性提升,有效的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来,文化市场及网吧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尤其是在校学习成绩不太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占主体,这些网吧主人为经济利益新驱动,知法违法,顶风违法,从而导致这个问题屡禁不止。

二是个别黑网吧还有市场。少数无证经营、网上黄色内容不健康的网吧没有得到有效打击,有的还较猖獗。

三是文市场办公室执法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大,交通工具缺乏、人员待遇等一些具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工作开展。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篇6

(一)、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主线,加快路网建设。

道路在交通网络中担负着“承上启下,连左接右”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全区应坚持交通建设优先,尽快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的格局;以建“经济路、平安路、环保路、和谐路”的要求,科学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推进江干区重点道路建设各项工作。

在“保质量、保安全、保畅通”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进度,着重切实抓好道路工程建设的组织施工。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在线路走向、建设标准等方面充分考虑道路运营安全的需要,做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加强道路运输的源头监管,加快推进事故多发点路段的整治、改造,提高道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防范道路安全事故。

(二)、以科技应用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道路交通运营效率。

道路车流量的增加使得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与使用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将日益突出,仅靠过去扩大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解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与日益紧张的交通资源约束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道路乃至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大幅度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等,实现交通运输内涵式的增长方式,使运输质量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这样,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逐渐相适应的趋势才有可能持续下去,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才有可能保持不变或继续增大的可能。

“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时,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推广智能交通系统,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随着德胜高架逐步建设开通,九堡客运中心的搬迁,德胜东路当前流量日益增大,与南北向通往乔司唯一道路的杭海路争夺通行时间,导致杭海路通行困难,由德胜东路—三卫村路段形成易堵点,交通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加快九乔路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杭海路方向车辆通行能力,从而增加德胜东路方向的通行时间。同时九沙大道延伸段的建设亦能分流部分途径德胜东路的车辆。

因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庆春东路东西向道路的流量日益增大,与南北向城市主动脉的秋涛路争夺通行时间的矛盾越加凸显。随着庆春路过江隧道的开通势必引来大量过境车流,形成新的交通堵点。因此,加快秋石高架后续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秋涛路方向车辆通行能力,从而增加庆春路方向的通行时间。同时凤起东路延伸段建设亦能分流部分途径庆春东路的车辆。

二、夯实交通设施基础,完善道路维护保养工作。

道路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道路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道路建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流量的增大、超重超限车辆增多,道路将会产生病害。路面建成后,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路面裂缝,导致路面坑洼、塌陷、积水严重等情况。

路面裂缝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维修,会随着裂缝的增大,以及雨、雪水的逐渐浸入,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或土基含水量增加,使路基承载力下降,加之行车荷载的作用,导致路基、路面破损;路面早期裂缝如不能及时修补,将很快发展成为网裂、松散甚至坑槽,降低路面寿命,严重地影响行车舒适,道路综合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在“十二五”时期,江干区应以区政府为主导,我大队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日常性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行驶道路的情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对已改建的水泥或沥青公路路面进行及时性、预防性养护,对路面坑槽、断板、拥包、龟裂、沉陷、翻浆等病害进行处置,加大日常养护管理力度。

三、完善隔离设施,严格划分道路交通走向。

随着目前江干区流动人口、车辆的日益增加,交通管理压力增大,目前道路的设施情况,已无法杜绝部分行人、车辆横穿,违反标线等违法行为,从而容易导致事故多发。设置路面隔离(以硬隔离、绿化隔离带等形式),严格划分道路交通走向,势必将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

通过设置隔离,可以阻止行人横穿街道,车辆随意调头,可将上下行车辆分隔,避免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碰撞,另交通岛、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上也需进行一定方式的绿化,以隔离的方式,组织城市交通网络,起到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

同时隔离以绿化带的形式,其植物的绿色能够带给交通参与者视觉上的柔和舒适,可减轻司机视觉上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停管工作,缓解江干区停车难问题。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而小区配建停车泊位普遍较少,不能适应城市机动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停车供需缺口日益增大,停车矛盾凸显,同时,小区停车价格关系不顺,已有配建停车利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小区停车供需缺口。从而大量小区车辆停在区内道路甚至周边城市道路上,公共资源被小区停车占据,车辆充斥小区路面,拥挤不堪,消防通道被占,安全隐患严重,更有部分车辆挤占小区人行道和绿化带停车,导致小区生活环境被破坏,安全系数降低。小区停车难问题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是城市安全的一个潜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大队前期对江干辖区小区、公共建筑周边的勘察,系统的小区停车设施规划方法,对解决城市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全区实际,大队拟定三个小区停车场建设方案:

1、已建小区或其周围公园/绿地空地很大,可建传统地下停车场。

2、已建小区或其周围公园/绿地空地不是很大,可建地下立体机械停车场。

3、对改建地下车库不具备条件的建设较早的小区,根据小区布局情况,在角落或业主同意的部位(如自行车库),建设地面泊车位或立体停车库。

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将是“十二五”的重大课题,通过建立停车场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引导城市交通模式良性发展。

五、加强“压事故、减伤亡”工作,落实源头管理。

篇7

摘要:一、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奠定扎实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基础。全县上下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建设“五个常山”、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突破口,广泛深入地搞好思想发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各乡镇、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深入查找、创新我县在社会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要加快从“监管为主、管住就好”向“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转变;从“谁大听谁、我定你办”向“依法依规、民主管理”转变;从“单项独进、顾此失彼”向“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转变;从“不计代价、急功近利”向“科学施策、高效实用”转变;从“以虚为主、制度为先”向“虚功实做、项目推进”转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着力创造全省一流的社会管理绩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本着创造全省一流的社会管理绩效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大胆创新,勇于破题,不断提高全县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是注重初信初访,力求在维护群众利益上有新突破。坚持把工作纳入社会管理范畴来统筹推进,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增量”,减少“非正常上访”和“越级访”。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更加注重初信初访工作,有效避免“重复访”。切实抓好积案化解,减少“存量”。探索重点涉稳疑难专案经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二是坚持调解优先,力求在矛盾纠纷化解上有新突破。要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要深入推进社会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要牢固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大力构筑多元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使调解成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成为各职能部门、调解组织综合运用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突出优化服务,力求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上有新突破。要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有机结合的管理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完善安置帮教、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服务关怀等机制,加强对服刑人员、归正人员、问题青少年、高危人员的服务管理,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力求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加强网警、网监、网宣队伍建设,完善网上舆情收集研判和应对机制,健全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整治净化网络环境,切实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

三、提升素质,源头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社会管理的支点起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好基层、强化基础。一是突出“人”这一根本,着力提升基层队伍整体水平。要切实按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政法维稳队伍。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党政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上来。要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组织协调水平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综治中心,并高配乡镇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提高综治中心工作水平。要重点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级干部抓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确保一方平安。二是突出“网”这一载体,着力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要深化“平安连万家、干部连民心”活动,按照“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的要求,真正把网格划分好、把团队组建好、把机制运行好、把作用发挥好,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覆盖到各个角落。要进一步推进乡镇综治工作中心、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建设,推行“治安联防、矛盾联调、服务联动”,将其打造成服务群众的载体,维护稳定的基石。三是突出“法”这一关键,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切实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常山”。要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大力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引导公民学法守法用法、以理性合理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公德意识。要切实强化社会诚信培育,推进“信用常山”建设,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信用记录平台,构建社会化的失信惩戒机制,培育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四是突出“民”这一理念,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民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社会矛盾就会减少,社会管理的基础就牢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县委县政府和乡镇部门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多精力、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办好民生大事,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尤其要切实解决好教育、卫生等基本民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和谐。

篇8

一、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将其视为一项长远且具备系统性的建设工程,从业者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找寻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予以改进,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第一,现在很多地方的规划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对电力企业的网络建设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布局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网络的积极效应。但是现阶段一些地方的规划还存在重复的现象。同时,其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做到有效廉洁,大大减少了资产的投资和回报,这将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第二,供电企业在对相关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存在明显问题。供电企业现在在集团内推广使用了ERP,使得资产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进一步深化。ERP的应用使资产信息在系统内可以查看,从资产前期投入到资产报废全过程管控,更在实际工作中便于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产管理水平,效果显著。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老旧资产账卡物不一致,清点不及时,ERP资产信息不准确,流程过于繁杂,使得资产管理效率低下,数据统计也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对于大型设备的管理,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费时费力。

二、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手段

1.加强对日常养护工作的管理

当电力企业的大型设备建成并真正投入使用以后,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设备日常养护工作的重视。在建设的使用初期阶段就要加强必要的养护,如果违背这项工作原则,那么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使用数量的加大,则会对相关设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最终使得设备和电路的养护周期被动缩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后期能对相关设备或电路进行有效养护,那么对实现彻底维护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使得工作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加强企业设备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其不仅能在第一时间找出问题,同时还能通过对问题的准确定位,及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作方式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外,再出现问题的过程中,企业中相关负责人还能在第一时间内将企业中的实际情况上报给相关的部门,通过相关设备养护专家对设备损坏程度的判断进一步展开相关测验,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同时,还需要科学的对资产养护任务表进行制定,建立起电子档案对设备的实际养护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保证这项工作的向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2.定额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结合

对管理制度来说,需要进一步对企业中资产管理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强化企业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价值相对较高的资产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从而对资产的使用寿命全面提升。在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在根本环节上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行提升。通过日常工作的环节的重视和强化,定额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将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对全面提升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将有着更大的帮助作用。

三、结束Z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更是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实现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也将起到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在电力企业中的资产管理工作也逐渐暴露出问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较低,使得企业实际资产和资产信息的变化难以互相适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市的经济效益收到了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对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进行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提升有着更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树果.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策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35(4):35-36.

[2] 李宁.基于WCF架构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陕西科技大学,2011,37(5):189-190.

篇9

上述所剖析出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这是我们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要对其逐一深入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药方。如,工作理念不先进问题。我们相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突出理念的创新与优化。要在思想上,强化管理人员的自我意识提升。通过专题讲座及现场观摩等形式,强化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而针对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本文笔者认为要深入地进行相关制度的优化。如,相关奖励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主管部门,要到工作一线中去,去了解与掌握档案管理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与比较,对其给以准确的反馈,帮助管理人员进行自我剖析及修正。而对管理人员过度流失的问题,本文笔者认为,其根本还是职工待遇问题得不得彻底解决所造成的。这里,我们要提一下职业幸福感。因为,这是每一个参与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员而言,更需要帮其建立职业的幸福感。因此,本文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途径及平台加以宣传。

篇10

[中图分类号] F8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77- 02

1 引 言

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实行了“绩效预算”,也取得了好的效果。而我国的“绩效预算”还处于初步阶段,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优秀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完善财政预算计算管理工作。

2003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部门预算的改革工作,财政部门也已经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多项进行改革。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预算管理工作是国家的财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重点环节。首先是要在预算管理的理论上进行研究,这方面西方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然后政府部门大力推进预算计算工作的改革,对于预算管理中的具体细则进行不断改善。最后是提高财政预算分配的合理性,让有限的资金能起到最大的作用。预算计算管理对于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2 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

预算管理工作是指:首先制订关于详细的预算的计划,根据年度的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实施规范,并对预算的目标在实行过程中进行控制,将控制体系和预算目标、行政奖励处罚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以结果为最终目的的工作体系。

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系需要精细到指标,因此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在现今通用的标准体系有3E准则: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3E准则适用于政府部门在日常工作的预算标准评价,3E准则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收入、成本、投入、效率等,比如说:医疗体系的投入与公民满意度,教育行业的改善程度等等。

3 预算计算管理工作的特点

预算计算管理工作分为以下3个方面;预算管理目标,预算实施控制,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管理目标,指的是单位根据当地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制订相应的年度计划或者某项指标的计划。预算实施控制就是对在实施过程中,和原定目标有相违背或未达预期的状态进行调整,使其最终回归到初始目标所预期的状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就是为了反馈给政府,投入是否得到预期的回报,并为下一阶段的计划提供依据。这3个环节是科学合理的,有助于政府加强在投入和收益方面平衡。

政府部门的投入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投入最大化地产出,就是预算管理的目标。传统的预算模式中就是希望成本越低越好,忽略了某一运作需要的合理值,看起来是节约了实际上确实浪费。而预算计算管理就是希望能有效地投入,而不是愈少愈好,通过预算目标的合理制定,对部门资金运用的评价,使预算绩效管理能适合当地发展的运行。

4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后,2003年以来,我国出台了针对不同层面的绩效管理改革法律法规,如:《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中央级科教文部门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在我国科教、文化、农业等行业的支出预算都作出重要指示,标志着我国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取得的重要进步。

在国家大方面框架的初步构成下,各省份也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来更好地推进预算管理工作。黑龙江省在2008年对于全省的公路建设资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等8类、15个专项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总额高达26亿元。云南省对多个高资金、大规模的项目进行评价,用优、良、中、差4个级别来评定各单位、各项目的绩效工作,总金额总额高达252.32亿元。

5 财政预算管理的缺陷

5.1 预算管理工作的理念薄弱

虽然在预算计算管理工作已经推行多年,但是由于传统的财政管理的影响,很多部门还没及时转变过来,只着眼于资金多少项目多少,而没有注重资金利用率和项目绩效等。而在法律法规上,因为还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有些部门打球,对于财政预算工作草草了事,不积极主动地思考财政上出现的问题,这一消极的思想阻碍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瓶颈”。

5.2 预算管理工作法律法规还未完善

在我国,财政部只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还有很多未能完善的地方,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财政预算本来就是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受到多方的重视和压力,是一次又一次政府博弈的过程。所以财政部的相关法律,缺少一定的法律强制手段,很难再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篇11

Keywords: grid; Farming telegram management; Safety operation; System; service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公司所辖范围拥有10kV线路97条,3321km;0.4/0.2kV线路7418km;公用变压器2288台185754kvA;随着农网建设和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农村用电户与供电企业产权分界点的变更,由于国有电力资产成倍增加,供电企业安全责任加重,如何抓好农电管理,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是我们目前迫在眉急的新课题。

1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资产的转移和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客户对供电所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农电职工直接为千家万户提供用电服务的责任越来越大,他们的工作表现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关系到农村电网管理水平的优劣。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全员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使之成为一支整体文化水平高、业务技术好、服务管理能力强的精锐之旅。

每年年初,我们公司把农电人员培训工作列入整体计划之中,并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观念;

(2)加强技能培训,重点是《农村低压电网技术规程》、《电工基础知识》、《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规程》和有关技术规程等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开展技术比武,着重提高其业务技术素质,使之胜任工作,人人都是技术好手,营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良好氛围,做到重点工作重点培训,长期工作经常培训,从而达到巩固学习效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学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专业法规,使之依法管好配网设备;

(4)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5)重视人员的精神激励作用,大力提倡敬业精神,靠事业凝聚人心,对作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奉献企业的良好氛围。通过人员素质提升企业品牌,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电管理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要对农电维护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深化教育,提高服务质量眼下各行各业都在谈“服务”,作为国家龙头企业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早在2004年时就提出“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真诚服务口号。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要求农电维护员工要以服务为前提。我们的部分农电维护员工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思想意识不到位。认为停一下电没关系,或者说晚去帮忙看一下也没关系。甚至于下面有些农电维护员工在工作中与用户发生吵架、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我们的企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对症下药,要深入一线去教导、去引导自己的农电维护人员。要身到用户,言传声教,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员工认识到“用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服务”的思想意识。

3保障基础,完善农电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制约,任何工作都无法开展。完善制度是农电体制改革的基础保障。农网改造后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农电管理规章制度。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供电所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修订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备品备件、设备巡视考核制度、缺陷管理流程、安全管理、材料管理等各项制度和职工岗位职责,建立了10kv线路地理接线图、10kV线路单线图、配电设备综合台账、低压线路地理接线图、低压线路单线图、用电设备综合台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台账、计量设备台账、安全工器具台账、备品备件台账。目前,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且较为完善。对有效规范职工的行为与端正工作态度,抓好配网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大宣传,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想安全生产必须立足于预防,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按照这一方针,结合农村安全生产的实际特点,抓住人和设备这两个关键因素,加大宣传不断研究探索电网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重视宣传工作,利用报刊、电视、宣传车、标语、印刷品等媒体和方法对广大群众加强电力宣传。

重点宣传用电安全常识、电力法规及严禁在线路下放风筝等内容。2011年,我公司共制作安全用电宣传标语1000余条,安全警示牌2万余块,电力法规宣传图片10余万张下发到乡村、学校及各用电户。让群众了解电力常识、法律,自觉加入农村电网的保护和对农电职工服务进行监督,促进配网管理和优质服务上台阶。

5加强管理,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

在配网运行中,设备运行状况是衡量农电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1)做好设备的巡视和安全检查。农改后对高低压线路电杆进行了夯实检查,定期组织开展设备周期性巡视、夜巡和特巡,做到应巡必巡、巡必全面;

(2)做好设备检修和测试工作。我们对每台配变的日负载曲线、功率因数、运行电压、用电量等进行了测试,抓配变负载合理配置工作,努力调整三相负荷的平衡,保质保量的组织开展设备的大修、小修的检修工作;

(3)抓好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仅能预防人身触电事故,同时也能检测线路运行状况。一经跳闸,一定要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后方可恢复送电。对于还没有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用户要加强宣传、督促其整改。对于已经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要防止频繁跳闸停电,影响客户使用,减少配网用电量。在设备管理方面,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认真组织开展季节性事故预防。组织开展“安全周”、“安全月”、“农电劳动竞赛”活动,针对农村用电的季节特点,组织开展春、秋季安全大检查活动。如:电杆倾斜、杆基塌陷、线下树木、表箱歪斜、导线弧垂等缺陷进行处理,确保配网安全运行。

6抓好缺陷管理,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设备缺陷是配网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缺陷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抓缺陷消除,要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让消缺单位、班组的工作人员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杜绝那种消缺力度不大,质水平不高,遇到问题绕着走,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消极行为,杜绝发生缺陷消除后又重复产生新缺陷的现象。我们制定了中、低压设备巡视周期,适时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对缺陷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班组、个人按安全考核指标和设备管理制度实施双重考核,确保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7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电力设施保护仍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根据所属地域线路,配备群众护线员,明确职责、义务、奖励标准,提高他们的护线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当地政府,村委会对电力线路的管理工作。积极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协议并适当给予报酬,鼓励群众对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旅的行为及时举报,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对发生的线路设备盗窃事故要及时报案,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打击盗窃者的嚣张气焰。

8加强线损管理,严格执行“四到户”政策

线损管理、“四到户”管理已成为农电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线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12

坚持反腐倡廉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筑惩治预防体系、打造廉洁高效济南的总体要求,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机制制度建设,依法规范中介机构从业行为,打造“公开透明、自律诚信、运作规范、竞争有序、监管到位”中介服务市场环境,防止发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管理对象和范围

工程建设领域依照一定的业务规则或顺序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务,本意见所称工程建设领域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指依法设立的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收取相应费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招标、造价咨询、勘察设计、工程质量检测、机械检测、土地(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房地产估价和营销策划、政府推销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工程建设领域其他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

三、加强中介机构监督管理。

(一)加强中介机构从业管理。

并向所在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1.中介机构设立须具备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条件。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资格)未登记或者未取得相应资质(资格)中介机构,不得从事中介活动。外地中介机构进济须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料理备案登记手续。2.对经营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中介机构不符合设立条件或者相应资质(资格)等级条件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其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要限制或者取消其经营资格。3.中介机构不得挂靠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不得聘用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职3年以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原系领导干部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人员,离职2年以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其他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任职或者执业。4.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要视情给予为期2年以内的警示处置。警示期间,各级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不得委托其从事中介业务;情节特别严重的清出本市中介市场。5.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作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警示处置或清出本市中介市场处置决定前,要书面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合理的意见须采纳。

(二)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遵循公平、公正、平等、自愿、老实信用的原则,1.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必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恪守执业规则和职业道德,严格依照业务规程和核准范围从事中介活动。2.中介机构须在经营场所明示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资质(资格)证书、执业守则、执业纪律、办事顺序、执业人员姓名、服务项目、收费规范和监督电话等内容。

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及业务规范规定的其他事项。中介机构收费要执行国家有关规范。3.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须依法与委托人签订合同。

并对执业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及其他秘密事项予以失密。4.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出具的书面文件等服务内容须真实、合法。要依法依规公开或者披露相关信息。

以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手段承揽业务,5.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得有挂靠借用他人资质(资格)归还出租资质(资格)骗取资质等级或者聘用不符合执业要求的人员执业。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资料、出具虚假演讲证明等文件,采取串通、欺诈、贿赂等非法手段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利益,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行业规范禁止的行为。6.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要建立执业记录,记载合同订立、委托事项、料理过程、结果、费用计算及支付等事项,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妥善保管。

(三)加强中介机构监督管理。

受理和查处群众(法人)举报投诉。要根据行业特点,1.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本行业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中介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定本行业中介机构信用等级、管理考核、奖励惩戒等制度措施,建立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执业情况信息库,各项信息除在本部门网站等载体公开外,还要在全市诚信体系公开平台予以公开。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行业协会要制定本行业自律规范和惩戒规则,2.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对中介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做好自律管理和监督,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中介机构。各类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3.项目建设单位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要推行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中介机构。

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监察机关要依照职责和权限。受理和查处群众(法人)举报投诉;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四、加强组织领导。

篇1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完善,以大规模增加基础交通设施为重点的传统方式不断向提高运输管理工作方向转移。只有通过不断地对交通系统的改革才能保证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增长需要交通运输作为枢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而交通运输的管理在交通运输工作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交通运输还需要在各个层面积极做好相应工作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运输任务重和服务水平过低

由于我国的运输任务比较繁重,交通工具的运输量是非常大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各个地区,在载人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突出。因为运输任务非常多,即使运输车辆每天的运输次数爆满也不能解决运输任务过于繁重的问题。此外,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在落实基础服务时没有很好地执行,尽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依然不能改变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的模式,司机的服务理念没有根本的改变是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2、运输客货站的网络范围局限和服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客货运输站建设比较缓慢,并且在一些大中城市包括很多乡镇,客货运输站的基础设施都非常的短缺和落后,这也制约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车辆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普遍偏低。

3、区域不协调发展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较发达的地区,因为客流量大,使得客运车每次都能载满乘员,在节假日的高峰期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有些地区则较为偏远,人流量相对要少。这种地区的不协调给交通运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必须通过协调交通运输的规划方案,保证交通运输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每辆车的运输价值成本。

4、运输客货站的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客货运输起步较晚,建设得也比较缓慢,很多城乡的客货运输站的建设步伐非常慢,而且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众所周知,客运站的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连最为基本的都没有,又何谈长远的发展,所以客运站的缓慢的建设步伐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降低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二、交通运输管理实施的措施

1、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也必须开展落实各项基础工作,引领着交通运输行业朝着现代化的进程迈进。在交通运输管理中,服务性质决定着交通运输的整个过程的前进方向,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和措施。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我国现代交通的长远发展。

2、加强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管理队伍,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和执法水平工作能力,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贯彻工作精神,提高执行能力。为了确保运输行业的安全,需要对机动车驾驶人员、车辆和客运站加强管理,尤其是对乡镇客运车辆的管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去实施和执行,当遇到经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运输车辆时,坚决不能放行,严格不疏漏的对备箱、行李等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车上携带有易燃、易爆、、枪支等危险品。对于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人员的监督也要进行强化管理,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高效、快捷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加强对信息量的收集、的管理,可以随时掌握安全管理的变化,从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加强交通运输的协调工作

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输整个部门的工作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机制对整个部门协调统一管理,方便交通运输工作能顺利地开展。只有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有效进行。这是协调统一的结果,意味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筹兼顾的重要性,在强化自身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彼此之间的链接,确保各系统科学、合理的运作执行

4、加快客货运站的建设和体制完善

客货运站是交通物流的枢纽,合理的客货运站布局,加快客货运站建设,并对客货运站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加大对客货运站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争取在近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村镇都有客货运站的网络覆盖,为发展运输、繁荣经济,打下好良好的基础。建设客货运站的同时要对客货运站的设施和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并对客货运的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组织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好人员和车辆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对客货运的安全管理机构要配备安检专职人员,对运营企业也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

5、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是对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下级系统功能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能够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关系效应的形成。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时,就会产生协同的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功能,假如交通管理系统内部之间不和谐,则会增加整个交通管理系统的内部损耗,导致抑制住系统内各个子系统自身功能的发挥,从而使运输管理系统处于混乱无序甚至出现瘫痪的状态。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发展变化的条件分为内外两种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企业资金和服务对象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人力资源、财产物资和信息数据)和文化氛围,根据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作为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变化的参考根据,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有力的助推了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与物流结合

物流行业是最近这几年逐渐兴起的热门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强,物流行业以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引领着现代物流行业与交通运输的结合。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客户为原则开展相应工作。

2、集约化经营与规模化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运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创新和转型,在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下扩大相应的规模,尤其是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为客运的质量做出保证,面对目前所需要的改革,必须就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做深入的规划和分析,确保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形式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把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交通运输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实力,它直接反映了整个宏观市场调节下的供求关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为了满足不断变化市场行情,必须落实好交通运输的管理工作,重点完善建设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抓好程序管理,高度重视市场管理,突出抓好质量管理。只有加强管理体制,才能保证整个交通运输工作顺利、持续的进行,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