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校园安全管理

篇1

一、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芝加哥大学有一套从上到下的安全管理系统。设置专门管理校园安全的校长职位,对全校安全事宜进行统一指挥与规划。并根据各种安全事宜针对设置相关管理处,分为五个部门:安全事务行政部门、警察局、环境健康安全部门、交通部、监控部。各个部门既相互独立,负责各领域的安全事宜,同时又相互协作,共同接受安全校长的领导,为全校的安保工作付出努力。在五个部门之下又分设了各个不同种类的工作,并有相关人员负责。使每个岗位都能确保顺利开展工作,不会出现事故后相互推卸责任的弊端。例如:环境健康安全部门分设了防火与安全处、危险物品管理、实验室安全、放射性安全、紧急事务管理这几个下属单位。

警察局美国高校自911事件后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当地警察局要配合高校管理工作。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组织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和培训。芝加哥大学警察局(UCPD)已经成立了40多年,一直致力于维护校园安全。有1000多名具有州立资格的警员,对紧急电话做出迅速行动,倾听居民的担忧。以最大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保护着校区及周围人员的安全。警务人员有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每周定期与社区合作组织当地居民和学生的安全知识讲座,并举办一些安全事故的演练。

行政处负责整个安全部门的项目管理、预算和人力资源的工作。

环境健康与安全处 旨在为所有的教职工、学生和来访者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环境优美的大学。负责开发危险物质管理项目,对每项通知和政策进行监督与审查。根据每种不同的危险事件制定了各种紧急反应指南,例如:火灾、水灾、龙卷风反映措施,残疾人紧急避险步骤、化学泄露响应、放射性事故反应措施、传染性剂泄露反应措施、电梯截留反应措施等。这些危险项目会以网上和实地演练的形式结合进行。在每一批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都会以选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及自救教育。对于危险物品设置了专门的危险物品存放处,进行蜜蜂,严格管理登记每种物品的去处和使用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初由试验研究院负责,后来规定每个实验园都要对实验室安全负责。对于经常接触辐射型物质的人员进行常规检查,并提供治疗。

交通部门芝加哥大学交通部既是学校的安全部门,又接受芝加哥交通局(CAT)的领导。遵守州的交通法,其中包括残疾人法案(ADA),负责管理和协调大学内整个交通系统,管理调配车辆,并对交通运行制定出最有政策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例如:在校区划出停车区,规划人行道和机动车辆。对残疾人学生提供免费接送。学校不提倡私人驾车,因为已经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了多种交通工具,这样有利于给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自行车在学校不受限制,废旧自行车也有专门的回收处。

安全系统是芝加哥大学的整个安全监控中枢,相当于美国的911办公室,可以转接所有的紧急救助电话。负责全校区的录像监控系统,加强对重点警戒区的监控,将近有12000个警报器。要凭借学生卡才能进入学校的安全保密大楼。

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制定学校安全管理以方案,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的中长期及近期规划,落实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强化事故微机管理和应急演练,提高校园安全意识等。

美国大学校园安全管理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大学的安全办公室与社区及警察局合作,共同构建强大的安全网络,积极争取社区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支援和管理者的支持。

二、校园安全管理的现代化

芝加哥大学在全校建立了强大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由行政部门的调查服务处完成。这个网络系统不仅覆盖了整个校园范围,而且包括校区周围。

学校注重安全措施及硬件配套设施的现代化。芝大配备金属探测装置,可以检测一些金属物品,包括枪支和匕首等。也为全校师生和来访者配备有一定权限的ID卡,每张卡上有一个磁条,使学校方便对每个进入学校的人员进行追踪。 对院校的火警设施定期检查,确保火警警报和灭火工具的正常工作。给学生电脑和自行车装置追踪软件。

按时公布学校不安全因素和情况。芝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每天公布校园及校园周围的犯罪信息和安全隐患,每周、每月都有各种犯罪种类的数据统计,并用不同颜色在区域地图上做出各种标识,使师生能清楚自己处于什么境况。

重视校园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从最新一届校园管理人员来看,校园安全五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并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安全部门的从职人员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实地演练,并要接受考核。

社区、大学和警察局共同协作。美国十分重视构建强大的安全网络系统。芝大积极倡导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安全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竞赛。普遍提高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范及自救水平。

三、校园安全法制化

美国非常重视校园安全,把学校的安全上升到国家教育目标的高度。美国在1990年就颁布了专门针对大学的《校园安全法》,要求美国所有大学的警察机构要公布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有关犯罪信息:必须出版年度报告,公布校园安全政策及近3年的犯罪统计;必须及时对师生可能或正在构成威胁的犯罪警报;每个拥有警察和安全部门的机构必须有公开的犯罪日志。1994年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将国家教育目标增加了一条,为“安全的学校”。该目标的主要内容是: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将没有和暴力,不能出现未经授权的枪支和酒精;为学生提供一种秩序井然有益的学习环境。芝加哥大学也不例外,他必须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遵守《校园安全法》。校内的安全部门也根据不同的主体――学生、教职工、来访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入校人员都要遵守校内法规和规章制度。 [2]

四、芝加哥大学校园安全按管理的借鉴意义

我国今年来校园事故频频发生,他杀、自杀、抢劫、偷盗、火灾、食堂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事件,充分表明我国高校校园的安全系统的脆弱。校园是一个集人才和未来人才的摇篮,聚集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生的健康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因此,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势在必行。通过对芝加哥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理解,芝大的安全管理经验大致如下:

1.建立统一、和调有序的管理体系

芝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使得整个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协调一致,指挥高效及时,每个部门工作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保证了整个院校安全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从进入芝大校园开始,便处于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安全隐患知识的网络共享,犯罪信息的及时更新、各种应急系统的及时反应、 犯罪人员的识别等等。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得整个校园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为每个在校人员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话经。

3.校园安全法制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严密管理是搞好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再严密、健全的法纪和规章制度也要通过管理工作去落实。为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首先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篇2

关键词:消防安全现状对策大学校园学生宿舍火灾常见原因

Abstract: high school fire facilities, equipment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fire is not synchronized

To improve, reflecting on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ative neglect of fire safety education. Such as can fire culture education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pularization, and very good with th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This on the fire control work will be a good push,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ire accidents.

keyword :of fire safety countermeasure of university campus dormitory fire cause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的任务,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无辜的学子伤亡或者科研资料毁于一旦,这不仅仅是社大学校园是人员聚集场所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人才和进行科学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会严重地影响教学秩序、社会稳定和科技进步。因此,找出院校火灾频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措施,有效地遏制高校火灾频发的势头,为广大莘莘学子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不仅是各大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更是消防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校园内火灾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大学是教学、科研场所,许多教职员工和学生因潜心研究学问,对其他事情关心较少,消防安全意识往往比较薄弱,消防法制观念不强,思想麻痹,缺乏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纪律松弛,违反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规定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用火用电不注意安全规范,火灾诱发原因众多。如乱拉乱接电线和保险丝,因电线短路或因接触不良发热而引起火灾;个别的因为用电经常超负荷常跳闸,图方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使电路过载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熔断而造成电线起火。或在床上点蜡烛,吸烟者乱扔未熄灭的烟头和火柴等,在宿舍内焚烧杂物,在宿舍内使用煤气、液化气不当,使用煤油炉、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不当等导致明火引燃。还有电灯泡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起火;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而烤燃起火;长时间使用电器不检修,电线绝缘老化、漏电短路而起火等。

(三)老式建筑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多。在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高校中,有不少木结构建筑仍在使用中。一是这些木结构建筑年代久远,屋面老化,破损严重,屋脊和封山脊开裂等现象随处可见;二是由于当时建筑设计防火等方面的规范尚不完备、法制不健全,导致建筑留下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够,大型建筑无防火分隔,内部装修和疏散走道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等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三是旧式建筑普遍存在着电源线明线铺设的现象,有的电线还被直接固定在木梁或木椽上。同时这些老房子的电力配置也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一旦房屋漏雨造成漏电或因发热的电线烤燃这些已风干多年的木料,其后果不堪设想。

(四)大学校园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火灾场所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食堂、体育馆、宾馆、家属楼、学生宿舍、教职员工宿舍、校办工厂、出租门面房等,可以说涉及到校园内的各种场所。大学校园是一个浓缩、开放的小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从建筑来看有高层、多层民用建筑,有厂房、仓库,有的还有地下人防工程。从用途来看,既有教学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业网点,又有实验室、宿舍和办公楼。建筑物相对集中,人员相对密集。有的学校中既有生活区、教学区,又有家属区,甚至还有附小、附中等附属单位,客观上形成了大学校园内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大学校园中多种经济体制共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出租校园建筑或者沿街门面房的现象普遍,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建筑物人员密度大,安全通道少。大学生在校教育有别于中小学生就近入学教育,高校因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而实行在校学生集中住宿。目前大部分在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一般每幢在3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一幢楼内居住学生数额1000人上下。

(六)校方在消防安全上投入少。大学是事业性单位,每年的经费开支主要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在国家财力有限,重点保障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下,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经费十分有限。在大学管理体制有所变化的今天,各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重点是将经费用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备的竞争上,很难投入到人们不易看到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火灾隐患整改上。

做好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第一、做好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首先要从领导抓起。上海商学院的火灾发生以后,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决贯彻“一保安全、二保发展”的指导思想。各类学校都组织了防火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公安消防部门要利用消防安全大检查的时机,对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燃气取暖设备、供电设施、仓库、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或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尤其是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宿舍一旦发生火灾并造成学生人员伤亡,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影响也将是十分巨大而恶劣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应从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消防,加大消防投入,经常性组织学习消防知识参加消防演习,提高消防管理和战胜火灾的能力。

篇3

一、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概述

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我国大学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深化与细化,大学校园内不论是人员结构还是校园设施都呈现出动态、复杂、多变的新特征。与此同时,诸多大学上至校园安全理念下至校园安全管理均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涉及安全文化的内容,又涉及大学校园文化的部分内容。但就目前的理论研究来看,我国的学者并未明确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概念。本文认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在大学工作范围之内,为保障校内所有人员包含教师、学生以及行政工作人员等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所建立的、统一的安全理念、规范化管理体制以及完备的安全设施等的总和。具体而言,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因其管理内容、对象等的特殊性具有独特的内涵。

1.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大学校园安全所管理的对象除了大学生外还包含了大学校园内的教职工等人员。因此,管理对象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对象数量庞大。目前中国的每所大学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庞大的人员数量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其次,管理对象来源复杂。大学校园内,不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日常人际交流当中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之间的协同既是引发安全纠纷的焦点,也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最后,管理对象年龄特殊。大学生是校园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时期的他们却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学生极易冲动,感性大于理智,并且普遍缺乏法律意识,这更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管理内容的多样性

从广义上讲,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范围既应包括校园内部,也应包括校园周边。狭义上指大学校园内部,本文所指管理范围为狭义上的,其涉及的内容应包含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两大方面。具体而言,财产安全既包含私人财产也包含公共财产;人身安全则包含了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名誉安全、隐私安全、著作安全,等等。

3.管理工作的长期性

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管理工作应从大学设立之初延续到大学终止,而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因此不论大学内人员如何流动,在校园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上到顶层的安全理念、规章制度,下到基础安全设施的维护上均应具有前瞻、稳定以及长期性。

二、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健全的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相对于大学校园内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密不可分。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安全人员、安全设施等硬性条件的支撑,更需要安全文化打造出的和谐、有序的安全氛围等相关软文化的支撑。而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正是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让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到每项工作之中。

2.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期间,他们除了学习科学知识以外,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安全意识的培养理应成为法律意识、人格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囿于传统教育观念或习惯,大学生培养中往往重视智商疏忽了情商,这也是造成当今大学生自杀、抑郁等各种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而安全文化建设中法律知识的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心理方面的辅导,有利于疏导学生的情绪。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重塑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又是通过安全观念的倡导,促使校园内师生员工尽快形成安全观念,树立安全态度,养成安全习惯,践行安全行为,从而形成完整的校园安全体系。其次,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出校园安全体系,进而形成的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既保障了大学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又有助于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最后,大学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大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安全文化的建设则是保障大学创新性发展的安全外壳。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既是大学培养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性要求。

篇4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

(1)大学生社交安全现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也被大大强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该怎样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缺乏安全意识。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交友过程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平时小心一点即可,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此事与我无关。

(2)大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现状。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接近90%的学生都参加过勤工助学,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呈现普遍化、低龄化以及涉及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有一半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曾有过勤工助学的受骗经历。

(3)大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现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安排学生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型工作,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设备,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作尚不熟练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的保护和关注下成长,在面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在交通、住宿、饮食、消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如,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勤工助学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处于一个空缺状态。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指导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紧密指导,避免“放羊”的状况发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1.社会实践前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堂课,包括安全防范常识、人际交往教育、应急处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针对不同的实践类型,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可把社会实践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编制成册,让学生带在身边,随时阅读。

2.社会实践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制度,做好社会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教师从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通过到实践现场检查或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跟踪大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要求大学生每天写社会实践日志,这样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态,解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3.社会实践应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理

篇5

一、加强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之中很多师生都认为消防安全离自己很远,所以对之关心甚少。但是那些发生在大学校园火灾惨痛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如,2011年10月12日中南大学一栋修建于1960年的化学化工学院教学楼顶楼发生火灾,整栋楼基本被烧毁。2011年3月20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男生宿舍发生火灾,约20间宿舍全部被烧毁。2010年11月13日,清华大学为了迎接百年校庆,清华学堂发生火灾,经308名消防官兵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扑救,大火才被扑灭。2010年10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一栋八层的研究生宿舍顶楼发生火灾,因建筑结构不利通风,着火后浓烟灌满高层楼道,一名女子窒息身亡。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烟火过大的情况下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全部遇难。

做好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意义深远。大学校园的消防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是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心和备受社会关注。所以,做好大学校园的消防安全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切实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做好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有利于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学校的稳定,有利于千万家庭的和谐稳定,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我国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和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目前大学校园消防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相关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国早于1998年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并于2008年10月对其进行了修订。但是很多高校没有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制定各自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与规定。有的高等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也是流于形式或者缺乏可操作性。这样一来对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指导与规范。

(二)大学校园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或者没有落实到位

首先,高校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或者安全责任滞留于书面材料上,没有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导致相关责任人相互推诿或者在工作中不能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其次,即使有些高校明确了相关安全责任,但责任制度不健全,未能建立从学校到院系再到班级宿舍的层级责任制度,没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

(三)火灾多发生在宿舍、食堂、实验室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这些地方人员密集,存在的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实验室储存了很多易燃易爆等化学物品,加上在实验时操作不当和老师不到位的监督,使实验室的隐患相当突出。再加上学生防范意识薄弱,违规使用电器和乱拉临时线路,在楼道内随意堆放杂物,宿舍隐患普遍突出。还有的建筑,如食堂,建筑改造内装修没有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相关规定施工,消防安全设施不到位,耐火等级低,而且存在线路老化、安全疏散通道堆放杂物,楼道内安装栅栏,都使其火灾隐患突出。

(四)大学校园的特殊性导致早起建筑防火等级低,极易发生火灾

很多高校历史悠久,保留了很多早期的建筑,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和材料的限制,这些早期建筑存在大量的砖木结构,消防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防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齐全,电力电路设施隐患多,安全通道较少或者没有消防通道。这都导致早期校园建筑防火等级低,极易发生火灾。

(五)对大学校园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消防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消防设施设备大多数比较陈旧落后,消防经费投入有保障的和基本有保障的仅占31.3%,灭火器与消火栓配备不达标的占43%,消防设施设备不达标的占93%。很多高校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消防设施薄弱,建筑消防设备短缺。再加上学校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对消防设施的更新不及时,原有设施陈旧。还有不少设备,由于缺少必要的检修、维护,导致难以发挥防火灭火应有的作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火灾发生的救援和扑灭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缺失,消防安全宣传不够,广大在校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淡薄

我国的高等院校很少把消防安全纳入到教学管理之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消防安全课程,没有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安全教育缺失。高校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演习和培训。广大师生对消防安全存有侥幸心里,对于消防安全没有意识,对于学校组织的消防教育和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同时高校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不够,导致大学校园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在面临火灾发生之时,缺乏逃生和救援技巧和知识,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造成重大损失。

三、关于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抢救与避难逃生、事后的总结与完善。故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规定,提升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规定,加大对消防安全经费的投入

各高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安全长效的消防安全制度与规定,如建立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制度等;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即从学校到各院系再到各班级最后到宿舍的层级安全责任制度,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明确各级岗位与人员的责任和管理目标,调动各级人员防火积极性,做到提前预防各类火灾的发生。同时加大对消防安全的经费投入,提升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改善大学校园的消防基础设施。对各个建筑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时检修与维护,及时更换与更新消防设施、器材,确保消防设施的齐备与完全,预防火灾的发生。

2.提升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宿舍等火灾易发场所的管理与监督

在相关制度与规定指导下,在明确各自责任和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定期对大学校园内如宿舍、实验室等火灾易发和人流密集场所进行检查与监督,保证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好。有些高校为了方便管理和节约成本,在宿舍等场所只开放一个安全出口,甚至到了晚上熄灯后还会上锁,这样极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救援与逃生。同时加强学生宿舍和食堂、实验室等场所的用电、用火的监督与管理。在宿舍禁止使用明火,严禁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和乱拉电线。及时对这些场所进行排查,发现问题与违规情况立即整改与落实责任。

(二)强化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积极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1.强化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按照《消防法》的要求,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到高校的教育课程计划之内。让学生在理论上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如何报警、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如何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同时利用新生入学之机,将消防安全培训与消防演练和军训一样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实践上让学生掌握防火、灭火和避难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对相关责任人和教职工的消防安全培训也不可忽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教职工及时有效合理应对火灾隐患的能力。

2.积极普及和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在强化消防安全教育的前提下,还要不断的普及和宣传消防安全知识。首先,利用学校各个场所的宣传栏宣传国家的消防法规、学院安全消防条例、消防知识、消防标语等。其次,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安全教育片,使学生认识火灾的危害,提高消防意识,掌握消防知识。再次,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定期开展各种消防安全活动,发放消防安全知识手册,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对消防安全的关注。最后,利用学校网络进行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与法规,方便广大师生查阅。利用多种手段对校园消防安全进行宣传,使广大师生从观念上对消防安全永不懈怠,警钟长鸣。

3.密切与消防部门的联系,共建大学校园消防安全

在提高广大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消防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学校要保持和相关消防部门的积极联系,定期聘请消防部门专家来校讲座或者联系消防部队来校演习,让广大师生熟悉消防救援流程,消防部门熟悉校园环境。在校园发生火灾时,消防部门能及时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展开扑救工作。大学校园和消防部门共建大学校园消防安全。

篇6

[3]: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新华社,2013-01-05.

http:///ldhd/2013-01/05/content_2305247.htm.

[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

http:///politics/2014-03/26/c_1263183-

53.ht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O Shuang-ping

篇7

青海大学本部属于封闭式校园交通管理。校园具有独立的地理环境,由两个大门控制进出,平时进入校园的车辆一般为学校的公务用车、教职工、校内住户的私家车及部分校外车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由校保卫部门独立承担,社会职能部门很少介入,校保卫部门工作量校大,其职责有分工,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内设置有交通管理设施,校卫队专门人员对进入校园的人、车进行管理,不定期的对教职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力度较大,作用较为明显。

2青海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2.1交通安全管理目前学校师生数量不断剧增,社会人员前来办事、培训的显著增多,进出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使校园交通安全状况发生改变,管理制度的建设、硬件建设和人力安排以及交通管理措施不太完善,学校保卫处是校园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由于没有交通管理的强制权及处罚权,对于违反校园交通规则的行为只能批评教育,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交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校园交通的设计与组织,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立与维护,校园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校园交通事故的初始处置等都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而目前校园交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科学性。面对复杂的校园交通安全环境及学校快速发展的势头,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滞后的局面亟待破解。

2.2交通安全教育青海大学校园道路并不狭窄,新建的道路更是宽敞,然而,“交通规则”的缺失,仍不断“制造”拥挤。最让师生担忧的“校园马路杀手”是摩托车和助动车。某些人交通规则意识淡薄,给学校交通安全管理打了不小的折扣。学校保障交通安全采取的措施,甚至受到人为的抵制。如为了防止车速过快,在一些交通要道设了减速带,结果却引来一些人的抱怨等。

2.3办学规模扩大,人员增多,交通工具增加近几年青海大学合并了原青海畜牧兽医学院、青海省财经学院、青海医学院及青海省农科院等院校、研究所,组建了新的青海大学,随着青海大学校园面积的增加,学生扩召等新形式下,办学规模不断增加,与社会交往增多,使社会车辆和人员进校数量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高校教职工不少人具有购车能力,购车教职工越来越多,一年新增几十辆,这种无法节制的内增长,给高校校园安全带来新的压力。

2.4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由于学校规模大,学生分散住宿,有的学生住的地方与上课地点相距甚远,为了方便上课和回寝室,有的学生骑自行车、摩托车等情况,高校被称为“骑在自行车上的大学”。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方式直接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

2.5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基本节点,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汇集着各种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致使交叉口的交通非常错综复杂。当两股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同时通过交叉路口时,就会产生交通冲突,这是产生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青海大学目前的一些主要交叉路口无信号灯,在这些路段易造成交通事故。

3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管理途径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珍惜爱护人的生命,在校园交通组织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具体应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1)加快“青海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修订、制订和贯彻落实。

(2)在学生上课和生活的核心区域内设置禁行区和禁停区,禁止机动车通行和停放;注意人车分流,尽量减少人、车平面交叉行驶,而宜多采用立交形式[2-3]。

(3)限制校园行车速度,时速限制在10km以内。在主要交通干道上设置橡胶减速带,迫使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自行减慢行驶速度,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设立必要的交通安全警告和交通标识、标志。如限速标志、转弯标志、车辆慢行标志,以提醒驾驶员、行人注意交通安全。设立指示路牌,让外来车辆的驾驶员一目了然。

(4)设置固定停车点、停车场,划定停车范围和停车位置,既方便车辆的停靠,减少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又可保障道路畅通无阻,防止交通阻塞。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管理,防止出现交通混乱。

(5)严格控制校外车辆随意进入校园。对教师车辆、部分走读学生车辆和学校有业务往来的车辆要办理校园车辆通行证或经过校方许可后方能进入校园;划分社会机动车完全禁止进入区域范围;对校园内使用机动车(包括学校的通勤车等公务车)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利用校园内的监控设备等对大学校园机动车的各类违法行为或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抄告制度。

篇8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之中,又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各种观念的冲突和融和,对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冲击很大,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导致大学生生命安全事故频发,由此,要改善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状况,就需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育。

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现状从总体来说,大学生对待生活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强调个性价值,追求生存质量,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淡薄,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生命意识淡薄,生命得不到尊重。大学生自杀频频,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并且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在得知他人自杀后,积极效仿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明显的“链式效应”。还有就是漠视其他生命的现象严重,比如曾轰动全国引发大讨论的“刘海洋事件”、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虐猫事件”等。

其次是心理问题严重,校园伤害事故接连不断。大学生绝大多数的心理是健康的,但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由于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代,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学业、经济、择业的压力以及情感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大学生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据统计,目前全国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大约有1600万,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而且青少年呈上升趋势。有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20.23%上升为2004年的27.03%,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身心发展的不和谐、不协调,必然对生命造成危害。

再次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低,伤害事故严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踊跃参加的活动,比较普遍的是家教、打工和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但是现在大学生思想相对比较单纯,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潜在的危险缺少预判和辨别能力,由此导致大学生在家教、求职中上当受骗而导致的生命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了减少和防止大学生生命安全受到非法伤害,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首先是在大学生中成立安全协会,开展安全实践自治活动。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大学生不但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同时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通过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安全检查组,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负责监督和检查特别是涉及学生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定期进行安全防范自我大检查,如宿舍安全检查、同学之间矛盾纠纷检查,通过检查评比,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利用大学生宿管会、治保部等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失窃、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引导热爱保卫事业的骨干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执勤、巡逻等治安管理工作。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中来,是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像在我校就成立了在保卫处指导下的学院学生特勤队,参与学校的执勤与巡逻;湖南师范大学就有学生心理咨询协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美国校园警察局里有学生巡逻队,有学生在宿舍值班;港、台大学生也参与校园治安巡逻和生活管理。对于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一是要自己遵纪守法,自觉按校纪办事,二是能制止他人违法违纪,敢于与犯罪分子和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

第二、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案例,开展安全实习实训活动。案例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真实、给人印象深刻,说服力强。为此,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最好能抓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本校或临近校园的案件,通过分析解剖,以案释法,对学生进行现实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在真人、真事中,自己去认识、辨别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教育不但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使学生对问题认得更清、看得更准,直观形象,教育效果一定好。在安全案例的学习中,要加强特定时间如开学前后、假期、毕业前期、考试复习期间、夜晚外出,特定地点如人员较多的食堂、教学楼、重大活动场所、危险的实验室等的安全事例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高校的保卫处、学生处要联合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正确使用灭火器,安全断电等实践。还可以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组织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教育,通过举行灭火、救援、逃生演练,使大学生亲自参与、组织逃生,并学会报警、初期火灾扑救,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

第三、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等专题报告会。讲座对于高等学府来说是其一大特色之一,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在专业课程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通过各种各样的讲座,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及课余生活。开设有关讲座是大学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讲座内容可以涉及很多方面,从如何生存到如何生活、如何使生命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等,也可以是各种人文讲座、心理辅导讲座,或者是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比如在5月12日,就可以借汶川大地震纪念日开展珍惜生命的教育,在世界禁毒日,可开展“珍爱生命,远离” 禁毒知识讲座,宣传危害等等。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态势,应该多举办校园心理知识讲座,以及心理问题专家的专业心理问题咨询活动。

第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指“组织机构和人员具有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即防护和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年龄、文化教育、经历、情趣、需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彼此相通,在心理相互接纳,易于沟通,大学校园就是由这一特殊的群体在一定区域上形成的特定的人工生态环境。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和主要防护对象,从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来说,一方面要将校园的安全设施等硬件建设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理念培养结合起来,构筑校园安全文化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来建造校园安全文化的软环境。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有关安全的意识、理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以一惯规则、语言形式、行为方式、交流合作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具有关键决定性作用。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进行人的社会化,而大学阶段是个人人生理想形成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安全文化的影响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校园安全文化将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和安全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安全规范、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得到协调发展,促成大学生综合安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安全技能社会化、行为安全规范社会化、人生安全责任社会化上。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孕育出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理念和新的安全科技成果,现代高校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体制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创新,使校园安全文化真正成为安全文化的先导。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文明、健康、安全、开放、进步的人文环境体系,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素质、生命安全意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3、大学交通安全制度建设不足,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度不足。大学校园面临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而大部分高校的校园交通安全制度还停留在10年前或更早,并没有根据当前的形势而每年做出更新;校内师生员工也没有专门的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师生校园交通安全意识也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的方法和措施

l、合理规划校园道路建设,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富有远见的规划道路建设,提高校园容纳度;对老校区道路建设加强改造,提高利用率,;完善校园道路标示、标志的设立和维护;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校园道路设计、交通标示的建立、维护,大型活动的交通保障,交通事故的处置善后等工作需设置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

2、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引进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校门处对人员、车辆进行分流,对校内车位实行动态化管理,使交通管理走向科学化、高效化;通过收费这个经济杠杆,来达到限制外来车辆进校,缩短车辆在校内停留时间的目的;局部实现无人化管理,降低人员成本,提高通行能力。

3、建立、健全校园交通安全制度,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校园安全。高校应根据校园周边环境、校区面积、师生数量、道路状况、机动车现状等因素,制定校园交通安全制度,对车辆行驶路线、速度要求、停车区域等做出规定,做到管理中有章可循。合理的校园道路建设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机动车辆高速增长对校园的冲击,而切实有效的校园交通管理措施,对于解决高校交通安全问题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比如高校普遍施行的校园内限速限行制度,在充分考虑校园道路特点的情况下,对校园道路进行限速,对局部道路限制机动车辆通行,确保安全;对高速增长的机动车进入校园这一现状进行有效分流,比如建立校园公交线路,自行车租赁制度等,减少校园内部大量开车的现状。设立专门的课堂教育及专题教育,宣传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员工校内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降低高校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10

高校的安全问题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云南马加爵事件、上海学校宿舍火灾案等国内外校园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给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全,是目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安全管理内涵

(一)高校安全管理的含义

高校安全管理指的是高校领导以及组织相关人员为确保师生在校的一切安全,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对学校可能的和现实的事故进行预防、处理并制定的有关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它强调三个方面的事故:1.与生命和身体安全直接相关的事件;2.扰乱高校运转秩序、使学校工作无法开展的事件;3.对师生和学校形象与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

(二)高校安全事故的分类

高校作为人员聚集地,是安全事故易于发生的场所,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也相应成为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由于高等学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校园也不再是世外桃源,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冲击着校园,给学校的稳定带来影响。为了全面地反映校园安全事故情况,我们将按事故类型将校园安全事故分为 7 类:

一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学习设施和危险建筑所导致的,如实验室、食堂、厕所、宿舍等危险物场所和危险建筑意外倒塌引起的伤害;

二是集中在楼道、通道、台阶、校门等处发生的拥堵挤压造成的意外伤害;

三是火灾事故、爆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如学校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保管、使用不严而引发的;

四是与教职员工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故意或过失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五是在文体活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如在进行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体育课程及活动时,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的学生伤害;

六是与学生本身有关的伤害事故,如休息时间学生之间的游戏、打斗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生违纪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

七是校内外交通事故等等。

二、现代高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园里,火灾是威胁我们的重要因素。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学里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出十几倍。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消防安全工作都比较重视,学校也有专门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的部门,学校的消防设施设备也比较完备,但高校还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火灾事故,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究其原因是:随着现代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公寓增多,学生聚居密度增高,有的电器、电路老化,消防设施装修的防火材料,安全通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完善、挪用,破坏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学违反用电安全规定,学生公寓内使用明火、在室内吸烟、私拉电源、违规使用电器等,教学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下班忘关电源等消防意识不强和配套管理不到位因素,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学生逃生极为困难,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在国内各个高校中建设进展快速,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和便捷,但是另一方面, 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关键性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深入,加之网络化具有跨国界性、无主观不设防性和缺少法律约束性的特点,高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非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中进出,对高校信息安全的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保证校园网络安全运行已成为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网络发展在我国尚属初始阶段,人们对校园网受侵害的认识还不清晰,信息安全管理定位亦较模糊,在管理思路和方法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与现实环境相融合的管理机制。如何针对网络带给我们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已成为摆在高校管理部门面前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三)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活跃而思想个性不成熟的群体,从治安角度讲,个人的治安隐患不大,但其基数大,使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纠纷绝对数仍较大,且社会敏感度高,易引起社会关注。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他们大部分人的心理起伏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欠考虑。同时,由于学习压力加大,对新环境适应性不强,以及缺乏对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的处理能力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从而使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另外,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存在重效益,轻管理,重文化教育,轻法制道德教育的趋向,学校的整个教学活动和各项工作中,没有专门的、全面、系统的考虑和安排与学生安全有关的事项,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比较多,因此不但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且不少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安全观念和安全知识也是相当糊涂和贫乏。

(四)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校园,尤其是新校区,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校园园区大,治安环境状况比较复杂。这不仅表现在校园周边有许多集散户,成分较为复杂,同时也是许多青年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不少私营网吧、小饭店、个体的出租房等,加之周边商贩、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剧增,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明显增加,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与学生相关的安全事件常发的地方,这些安全隐患很容易被高校忽视。

三、现代高校安全管理有关措施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校安全无小事,安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领导包括高校的党政领导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把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经常研究,切实抓好。学生管理、教学、后勤等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应直接面对学生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管理死角。不论发生什么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要及时管,及时解决,进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投入,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体系

高校要通过学习考察、座谈交流、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等方式,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校园安全保卫队伍。高校保卫干部,要针对当前校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对学校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状况,明确校园安全重点部位,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校园矛盾,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高校安全,要有一定的投入,同时还要逐渐加大技防的投入,校园内各部位红外线监控系统,学生宿舍的智能限电系统,各楼宇进出的门禁系统,学宿舍的防盗网等,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从高校现实情况看,所发生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心理疾病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鉴于此,学校心理工作者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学会享受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可以通过板报,学习班,阅读心理健康刊物和组织讨论等形式进行。

(四)成立高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

成立高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将安全管理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教育部和教育厅可以联合卫生、公安、消防、工商等其他部门成立高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在中央一级,该机构由教育部主管和牵头,在省一级,由教育厅主管。从而形成由教育部门主管、多层领导、多方配合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高校要及时督促检查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小组的工作和管理情况,经常性地选派安全管理人员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人在高校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一名师生员工都调动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同时,我们要加强对社会环境和校园安全形势的预判,及时把握住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贺佐举. 高校安全管理成效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8).

[2] 邢雅伟,文涛. 中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初探[J]. 社科纵横,2009(10).

篇11

大学校园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场所之一,校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家庭的和谐美满以及社会的安定有序。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平安和谐校园环境建构较为基础的工作,也是保护大学生身心安全健康的有效策略。因此,为了实地掌握和了解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5个专业的在校200多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5个系部的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中按男、女生分别为10%和9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230份,其中护理专业、药学专业、检验专业、医学口腔专业随机各抽取1个班并平均发放50份,临床专业抽取1个班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问卷率100%。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相关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编排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通过认真统计分析后,提出相关对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水平

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指大学生面对生活过程和生产活动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潜在危险的预判和辨别能力。调查发现,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对某些安全风险的识别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70.2%的大学生表示能做到“离开寝室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65.3%的大学生表示“在使用ATM机取款时会警惕旁边人的行为”;但是,6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有过1-3次的上当受骗经历。

与安全防范意识情况相比,多数大学生还缺乏安全风险处置能力。80%的大学生表示“留意学生宿舍和教学楼的安全出口标志”。但是,62.4%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校园公共场所的消防栓或灭火器材”;90%的大学生认为“现代网络里的环境较差,甚至有点乌烟瘴气”。但是,75&的大学生对是否有必要加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表示“无所谓或者没必要”。

(二)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1.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大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充裕和集中,大学校园是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更进一步地说,通过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结合运用现代化的各类教学手段,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将会得到有力的提升。调查结果表明:占比不足一半的学生并未通过课堂教学接受安全教育。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6%的学生压根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由此可知,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的危险或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安全隐患是有一定原因的。

2.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由于安全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有异于其他日常专业性的课程教学,特别是涉及火险逃生、防身防盗等安全隐患技能时,更需要专业人员或教师的现场指导或个体实战演练,所以,专业指导老师的以身带教在安全教育过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内外化统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途径中,多数学生选择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获得,40%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学校教育或政府宣传的。这表明学习途径虽然不一,但是掌握提高安全技能的效果难以通过单一的宣教灌输方式得以保证。

(三)大学生日常安全技能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在家长们的呵护下成长,社会阅历相对单纯,生活经验相对欠缺,甚至有的生活习惯还较自由散漫,对各类安全防范如防火、防盗、防骗、防疾、防意外伤害等缺乏常识,对相关安全隐患也缺乏预见性。通过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交通安全防范方面也有所欠缺,85%的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不会留意车牌号;16.2%的学生表示在外出前不提前告知朋友。另外,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也不容小觑,如学生在宿舍内通常会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时,30%的人表示在长时间离开房间时不关掉电源开关和电器;27.6%的学生表示在宿舍内燃蜡烛;10%的学生还会在宿舍吸烟等等。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办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1]因此,为了提升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效果,使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安全健康发展,学校可针对大学生常见安全问题每月定期开展一次专题宣传活动,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或综治宣传月的有利时机,集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宣传活动。如利用墙纸墙报、展板横幅、电子播放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视频等媒介,适当采用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以直观生动刺激的画面,让大学生认识到安全事故严重的后果。或通过举办安全教育征文、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扩大安全宣传覆盖面,促进全体师生安全意识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安全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为巩固安全宣传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学校应整合社会有关力量的支持,帮助学生掌握遇到安全事故时逃生自救和施救的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演练的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公共安全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外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对反恐、防恐、火灾、地震及其他一些突发事件等安全问题,一旦遇有突发事件时做到不惊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伤害。

(三)整合安全教育力量,增强学生安全主体意识

篇12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指的是高校为了保证校园正常的秩序,保护学生的安全,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抵抗危险的能力,从学校的客观情况出发制定各项规定和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法律法规、学校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它有下列几点意义:

1.1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对大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大学生还处在身心成长和成熟的阶段,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引导其在人生最重要时期内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帮助其顺利毕业。同时,它还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进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2 促进校园稳定和谐

随着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和校外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伴随着高校后勤产业的外包服务化,校园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这必然会引起各种实际问题。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降低这些问题给高校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当前高校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3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安全、稳定的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安全保证,大学生的发展将成为空谈。所以,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推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大学的环境还是较为良好的,对于保证大学生的学习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2.1校园安全事件逐年增长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校园内的环境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安全事件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大学校园中的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多样性较大等特点。在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学校的应对办法往往不尽合理,容易引发各种纠纷的出现。

2.2大学生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安全事件防范的知识、能力和意识,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重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上忽视。很多大学生在离开宿舍的时候,会忘记锁门,这就给小偷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大学宿舍频频失窃的原因,也增大了校园治安管理的难度。

第二,安全知识匮乏。集中表现在大学生缺乏对周围潜在危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往往不能有效的处理和上报,不利于学校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也增大了大学生受到的危害程度。

2.3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

虽然高校已经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开展,但是其还没有被纳入到正规的课程体制中,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2.4安全管理体制存在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不断引入校园,很多高校家将其后勤产业打包外包出去,实现了高校后勤产业的商业化与市场化。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而他们普遍存在个人素质不高、缺乏足够的约束等特点。很多学校内部的偷盗打行为都和他们有关,这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极为不利。原有的高校安全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对于这类社会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力。并且这类人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较高,提升了安全事件发生的隐患和概率。

三、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途径

3.1坚持长期教育的原则

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最关键的办法是将大学生的安全教学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去。对安全教育工作要坚持长期教育、持续教育的原则。同时,为了提升安全教育的质量,学校可以将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师和学生考核、评价的指标。有关部门要落实相关工作,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控和监督,推动教学活动的长期、有序进行。

3.2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同学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结合当前形势的不断变化,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得出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

3.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安全事件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安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等基本素质,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4校园安全管理队伍专业化

目前,国内高校从事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者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专业技巧不足、业务素质低等特点。这些缺陷导致很多高校的安全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及时的、有效的解决各种突发性问题。所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3.5校园安全管理服务人性化

校园安全管理要坚持人性化的基本原则,本着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态度开展工作,以保证校园环境的和谐与稳定。高校的后勤部门要积极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学生宿舍、食堂等的安全管理。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后勤部门中的社会人员的行为,定期对这类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另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树立高校安全管理新形象。

3.6 校园安全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改革,现在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大门常年对社会敞开,社会人员均可自由出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和社会的联系,但是也加大了安全监管和事故防范的难度。鉴于这种情况,高校要在目前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引入现代化的监控、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电子防范监督体系,促进高校安全管理的网络化工程。

总结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要不断完善和更正现有安全教育和管理体制,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玮,陈沙沙.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1(6).

篇13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上文已对文化与安全文化的定义结构进行详尽的阐述,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就是要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师生员工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并为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建立校园内部的管理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功能,转变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科技知识与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心理,不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校园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和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

二、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与现状

高职院校跟一般高等院校既有共同点,又存在自身的特点。作为教育实施和学生求知的场所,高职院校的校园与其他大学校园一样, 是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校园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大,职业院校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既有单考单招学生,又有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来源层次多样性,安全知识和意识参差不齐;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较多,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较大;而且高职院校很多都是由成人院校专制和中专升格组建的,学校内部管理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制度仍需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与一般高等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点,也有着以上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其校园安全建设不能一味追随本科院校的脚步,它应该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以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安全形势。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安全文化的三层面理论,本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复杂的形势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首先,职院校园安全文化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校园安全文化定义的不统一性导致评价衡量标准很难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在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校园安全文化理解不同、建设内容、建设重点不同,从而导致衡量这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优劣的标准很难统一。校园安全文化内容的多层次性导致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进行量化。物质层面的内容最易衡量,制度层面的内容相对较难评价,对于一项制度的评价一般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用客观数据来评价;而精神层面内容是最难评价的,所有的相关理念、信念、价值取向等都是在长期潜移默化中积累形成,这些只能通过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来反映,而行为结果又可能同时受到家庭文化、地域文化等其他文化意识的影响,不能简单评价为就是校园安全文化产生的结果。

其次,职院校园安全文化缺乏系统性建设,系统性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完整的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建设高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既要有防微杜渐性质的日常防备,又有快速应对的危机管理能力,既要有一般性、传统性的安全文化,又要建设从事专门工作所需的专门安全文化和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网络安全文化。对照上面的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系统性要求,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或缺失的地方,如:大学生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与保障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安全制度执行难,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执行力不强等情况。

职院的安全文化教育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性。在安全工作中,职院往往更多倾向于重管理、轻教育的弊病长期存在,安全文化教育普遍缺失,现状堪忧。由于职院生源的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部分学生管理难度很大,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恶化也迫使职院在安全管理上更为倾向于严抓严惩,日常的工作中强度始终保持如一,对于学生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等一系列处理措施,以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虽说此种说法颇有争议,但毕竟职业院校在当前学历为先的社会大环境当中认同度还不高,自身发展压力较大,这也只是无奈之举。

三、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安全素质、道德素质不会自发形成,也不会自行提高,它需要靠教育和人们主动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制度的约束。

1. 安全理念倡导。安全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的指导思想、安全的宗旨。安全理念设计一般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办法,既要体现国家总的安全理念,又要结合高校实际,突出职院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对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是否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至关重要。要把安全理念渗透到高校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各要素之中。

2. 日常教育渗透。这里所说的安全日常教育渗透是指将安全教育进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编写或选择质量优秀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安全教育教材;设置安全教育系列科目作为必修课,或者必修、选修相结合,并给予适当的学分;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学分中加入实践考核环节,即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安全保卫工作实践,如参与校园巡逻、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交通文明督察等等。

3. 主题活动培养。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及特色,寓教于乐,让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主题活动的类型可以多样化,一是普及宣传型的活动,既可以结合案例经验、先进典型作正面引导,加大宣传,也可以开辟宣传专栏图片展,利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既可邀请有关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通过集中培训考核等形式强化安全学习,也可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既可运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栏(板报)等传统宣传平台,也可引进校园网、短信平台、电视视频等新型传播媒介,宣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安全咨询服务,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参观体验型的活动,可建立校外安全教育基地,例如,在辖区消防大队建立一个安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参观交流,了解消防常识、体验最新消防装备等,从而收获感性认识。另外,也可通过情景模拟小品剧来体验如何防盗、防骗等常识。三是实战演练型的活动,如组织开展消防灭火逃生演练、防恐演练、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等各类实战演练,通过相对真实的情景设计,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全方位提升安全文化品质

安全环境主要包括物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组织行为环境等方面。

1. 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在校园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大学校园的硬环境和硬设施。因此,物质层面的保障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成的保障。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校园内建筑物,包括教学设施和师生生活设施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如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内楼梯、门窗以及相关安全要求设计等,师生生活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浴室等;二是室外活动空间设施建设,如室外活动器械、运动场、雕塑、水池、花园等;三是多功能的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报警等电子信息监控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四是安全文化经费的保障,建设校园安全文化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尤其对于校园安全的硬设施,除了初步建设资金还需维护更新资金。目前各高校仍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适应不了安全工作的需要等问题。

2. 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内容涵盖高校工作每一个部门,是为全体师生和高校和谐发展服务的,并非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一家之事,也非职能部门单独能完成的任务,必须面向师生,依靠师生,动员全校的力量发挥高校所属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群防的巨大作用。因此,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一是学校决策层层面必须完善安全工作相关领导机构。二是加强学校安全保卫职能部门的组织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安全保卫职能部门是安全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理所当然应是安全文化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因此,这支队伍的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3.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筑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校园安全管理包括环境安全管理、设施安全管理、卫生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治安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等内容。在校园安全管理上,首先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从被动型、经验性的安全观向主动型、系统型的安全观转变;二是要从事后处理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应急演练、有效控制与风险评估为重点的预防管理转变。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制定与法律对接、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明确责任,强化各项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的落实,使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严、从细落实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同时要严肃责任追究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形成对策,以此为指导,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推进风险隐患的整改工作。要健全学院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加强专、兼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鲍清芬,张晓红.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6):91.

[2]朱翔天.从文化的内涵浅析校园安全文化及其建设[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7 (5):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