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校本培训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

篇1

事实上,我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贫乏,与学校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鉴于此,本文围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培训作一点理性思考,以期待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一个师资上的准备。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校本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

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学生、课程专家,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的总和。在这活动过程中,课程专家只是在校本课程“导航”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持久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不断地实践探索。一句话,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就很难取得成功。

然而,从总体上讲,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更是显得力不从心。造成上述因素的原因,一方面,我国课程管理部分只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课程的开发只是部分学科专家的“自留地”,轻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在职培训都缺乏应有的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师平时所有的教学任务只是完成教学而不涉及课程开发,以致于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有些致于力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补课”,这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

一般来说,通常意义上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教师提高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那么,在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校本培训,则主要是提高教师应具有的课程理论知识,并通过此使教师增长课程开发能力。学科知识及教学理论一般教师所熟知的,课程结构与设计的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这应该是校本培训别强调的。大致而言,我们可以把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化为四个方面:

(1) 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最新进展。(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3)课程设计与管理 (4)课程的评价。

另外,教师的校本培训特别强调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校本培训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将学校办成一个“发展个性,不断创新,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

2、通过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自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科研之中,发挥教师创造潜能,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

教师与社区人员之间,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教师的合作创新精神。

三、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呢?笔者认为,校本培训要在教育

专家指导下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内容包括:(1)在教育专家指导下,学校要围绕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出教师校本培训方案。(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机制。(3)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子课题。把教学与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4)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聘请学科专家对教师的研究和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5)校内要通过骨干教师辅导报告,教研组学习研讨等形式提高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认识和实践参与的能力。(6)加强校际间的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相互间交流与协调。

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把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工作化、课题化,并通过教师经常地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四、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

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改革了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代之以

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实践的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其培训模式如下:

该培训模式根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学校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选择与课程开发有密切关系的教育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强调以课程开发为研究方向,丰富课程开发的知识体系,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

这个培训模式的运作有别于传统的培训。其突出的特征有:①前瞻性。校本培训应获得课程开发前沿性的信息,如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国内外校本课程开

发的最新动向;国内课程改革的信息;学科教育发展的最新走向。这样,使开发者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不至于坐井观天。

(2)实效性。校本培训中的课题研究,不是追求课题研究的最终结果,获多少奖,而是追求如何最有效地调动每一位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与自身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为学校的教师发展服务。

(3)灵活性。校本培训所选择的课题,既可以几个人共同参与,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又可以个人独立于某一项研究;既可以选择宏观的课题,又可以选择微观的课题。总而言之,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灵活机动,以发展为本。

五、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是顺利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力保障。在培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要靠管理加以调节。缺乏必要的科学管理,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甚至只能成为一种虚假的形式。

学校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可以制定一系列保障制度来实现,缺乏相应的制度,实施将缺少可供参照的规定。校本培训的管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培训学分制。学校的校本化培训,可以以学分制的记载,教师完成每一项学习的内容,如教育理论,教改实践,教研论文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每学年修满一定的学分才算合格。

学分制对教师的校本培训的质量都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从管理的角度督促教师自觉地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2、奖励制度。奖励制度一是包括个人奖励。对于校本培训中,学习突出,校本课题研究项目完成较好的老师,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物质上奖励,也可在学校范围内组织交流,并把相关情况记入教师档案;二是群体奖励。对于校本课题研究中突出的课题组,进行群体奖励,并把他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或校际单位推荐,扩大影响,并尽力促成研究成果得以转化利用,这对教师将会起到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总之,在课程开发中实施校本培训,使教师真正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在不断的实践行动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从而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中的主力军。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中的主力军,

参考书:

篇2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篇3

10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XX]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10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