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财务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业财务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银行业财务分析

篇1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客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客体主要是指财务报告及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首先,现行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某一特定时期或时点的货币化信息,而不能提供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其次,只是简单套用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没有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第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人为地篡改财务数据、账外经营等情况屡有发生,因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此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会计核算结果及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加工,但目前对其应用亦存在局限:首先,制度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会计制度极不统一,上市银行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未上市银行有的开始试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城商行还在执行很久以前财政部为其制定的专用会计制度,制度上的不一致造成同业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失去基础。其次,某些比率无法反映综合财务状况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主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主体是指财务分析人员,他们是保证财务分析报告决策实用性的关键。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

在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末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注明。由于表外业务具有控制度差、透明度低、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如不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潜在的风险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的缺陷,主要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而且该指标只注重对表内资产的计算,没有对表外的或有业务进行加权计算。此外,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若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尚失在短期内变现的能力,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此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说到流动性就不得不提到盈利性指标,在盈利性分析中应用得最多的当属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快,尤其是银行业,先后做了几次大的变动,从而使纵向比较失去可比性,而横向间在全行业内也是众多制度并行,可比较的范围又大打折扣。另外我国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规定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五、改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尽快完善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进程,使财务分析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真正能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

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坚持“三铁”、杜绝“三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造假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建立惩罚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提倡“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信誉,把物质奖融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构建分析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并不能提供财务分析所必需的财务信息,而是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对数据进行合成、加工,将之转化为可用信息。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是做好财务分析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篇2

(二)商业银行进行比率分析的局限性。第一,比率值要与某一标准比较方有意义,但这样的绝对标准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影响,几乎不存在;第二,某些比率反映的是银行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却无法揭示会计年度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这有时会引起误解,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日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第三,不同的比率有时会发出互相矛盾的信息,给正确评价银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某银行的利差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其资产利润率却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此时便难以判断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而需结合其他信息综合考虑;第四,比率分析在进行银行同业的横向比较时,会受到不同银行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干扰和影响,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

(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局限性。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涉猎表外业务,加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贷款承诺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未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注明,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庞大指标体系中也普遍缺乏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考核分析指标。由于表外业务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透明度差、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不对其进行多方面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防范潜藏着的巨大风险的需要。

(五)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体系中,存贷款比例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间的安排适当,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这就有“一刀切”之嫌。

此外,资产流动性比率为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问题在于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通常指一个月)变现,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该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盈利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利润率是由银行当年的净收益与资本总额相比得到的,其中资本总额等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之和再扣除某些项目。但目前我国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还不够明确、细致;另外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该比率能否如实反映银行运营情况,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有赖于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健全,避免用帐面处理的技巧瞒天过海,如附属资本的范围可能被不合理地扩大,特定资产的归类对计算出来作为分母的风险资产总价值又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若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未理顺,银行不具备独立于企业的地位,反而有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系,就可能会使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真实比率来得更高,如坏帐冲销问题未及时得以解决,坏帐损失又未及时用自有资本补偿,就会导致有“水分”的资本充足率的形成。这一指标的缺陷包括它可能迫使银行以资本为经营目标,追求高回报并向非信贷业务转移,而资产的多样化会进一步加大计算和报告资本水平的难度。此外,以信用风险为主的该比率缺乏弹性,不能代替充分信息的市场判断,不能避免道德危害、银行危机和系统性风险,还会抑制银行投资。

贷款质量指标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这样一系列比率,计算了解这些比率能保持对各类非正常贷款的动态监控,从而灵活采取各异的贷款管理方式。对非正常贷款的准确划分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国际上通行的五级贷款新分类法。但实践显示该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广应用的时机远未成熟,“一逾二呆”的旧分类法仍有很大的“市场”,这使得对贷款质量的分析失去了科学的基础,新方法的优势更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二、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1、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尽快解决诸如有无必要编制银行现金流量表及在明确有必要编制的前提下,应设计什么样的特殊格式、项目,使之能真正有利于揭示出银行现金流量方面的有用信息等等重大问题。

2、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通过三大途径来实现:其一,加大央行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的力度;其二,条件较好的银行还可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其三,利用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会计行为,就必须加快会计准则中有关银行特殊业务准则及财务报表准则的出台。

3、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月一次简要分析,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年度一次全面分析,出现重大问题时再作专题分析。各分行的财务分析应在基层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行又基于分行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全行分析,如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分析制度。只要将之贯彻落实,就一定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可见,财务分析制度的执行者——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着手加强对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相关理论水平。

4、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表外业务的风险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系列指标。比如,用“表外业务金额/银行资本总额”再与一定标准比较,就可以衡量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又如我们可设计指标来反映表外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再如,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表外业务也应予以考虑,即应制定出表外业务风险资产额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要始终对银行表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跟踪监测,防患于未然,以利于银行的长远安全与持续运作。

5、正确处理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监管与商业银行利用财务分析进行自律性监管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确保银行的三性,只是出发角度、采用手段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应尽量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应彼此对立、割裂。

6、针对前文提及的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具体可改进克服如下:其一,既然资产流动性指标存在潜在的误导性特点,我们应注意在分析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时,结合其他比率,如速动比率、不稳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等,综合考察和判断;其二,对资本利润率指标要注意明确、细致地界定作为分母的资本总额各组成部分的范围、内容,以增强指标计算的可操作性;其三,着力解决与资本充足率有关的准确计算,压缩人为“水分”,缩小与国际间不必要差距的众多问题;其四,将衡量贷款质量的系列比率改为正常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次级贷款余额、可疑贷款余额、损失贷款余额,分别与各项贷款余额相比这样一系列比率,以便与所采用的新贷款分类法相配套。这些比率功能能否到位,关键还要靠新贷款分类法的切实落实,因此如何使该分类法更易操作,更易被接受,是眼下亟待攻克的难关。

篇3

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只围绕“产品”和“企业”收集财务信息,但是在实务中,许多重要的管理和决策活动是基于“客户”的财务信息。在缺乏客户财务信息的情况下,许多管理决策都容易被误导,从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大胆地推断: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价值最高的20%的客户决定了企业利润的80%;而20%最糟糕的客户将会毁掉公司利润的80%。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战略思考的维度从习惯性的“产品维度”转向新的“客户维度”,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把企业看作是“产品的组合”,更应该看作是“客户的组合”,因为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客户创造的利润决定的。

一、客户财务分析可以改善客户关系管理

关于客户成本和客户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无法反映出来,传统财务模式不能提供这类极为宝贵的管理信息。许多企业一方面强调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能从传统的财务模式中得到用以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传统上以产品与服务组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必须让位于以客户组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突出了客户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客户财务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为高利润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将只带来微利甚至亏损的客户转移到低成本服务渠道中。客户财务分析获得的信息,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开展围绕客户而不是围绕产品或区域市场进行的业务和组织结构重组。因此,从财务角度准确识别客户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大胆地推断: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价值最高的20%的客户决定了企业利润的80%;而20%最糟糕的客户将会毁掉公司利润的80%。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战略思考的维度从习惯性的“产品维度”转向新的“客户维度”,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把企业看作是“产品的组合”,更应该看作是“客户的组合”,因为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客户创造的利润决定的。

二、客户财务分析可以改进管理决策

1.帮助管理者优化营销资源的分配

客户财务分析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许多领域,但收益最明显的方面还是帮助优化营销资源的分配。客户需求差异化的发展,推动了一对一的营销模式。未来市场不仅要求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营销费用直接分配到每个不同的客户身上。因此,企业要对客户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进行评分,以此区分客户类别,最终决定是否应该对某一客户追加投资,这也是优化营销投资的前提和基础。

2.帮助企业正确管理非盈利客户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家总是想方设法取悦自己的“上帝”。企业在向自己的“上帝”们提品和服务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要求苛刻、难以满足、无利可图的“上帝”。这些客户给企业带不来任何价值,只会耗用企业资源,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尽快抛弃和淘汰这些非盈利客户。部分客户身上的低利润是企业考虑放弃他们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在金融和保险业相当普遍,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利润取决于客户的风险因素。目前,在部分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放弃不合适的客户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只有通过对客户进行财务分析,企业才能清楚地了解哪些是非盈利客户,进而制定出有指导性的政策,及时淘汰和剥离非盈利客户,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

其实,并购如同企业中的其他营销措施一样,只有被当作通过客户来创造股东价值的手段,成效才会最为显著。因此,并购决策分析中应该对目标企业的客户进行财务分析,必要时可直接锁定其优质客户作为并购目标,这对企业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意义重大。

4.帮助管理者纠正对客户盈利性的认识误区

篇4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决策实用性的缺失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客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客体主要是指财务报告及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首先,现行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或时点的货币化信息,而不能提供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其次,只是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没有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第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人为地篡改财务数据、账外经营等情况屡有发生,因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此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会计核算结果及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加工,但目前对其应用亦存在局限:首先,制度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会计制度极不统一,上市银行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未上市银行有的开始试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城商行还在执行很久以前财政部为其制定的专用会计制度,制度上的不一致造成同业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失去基础,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其次,某些比率无法反映综合财务状况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项目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 

(二)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主体的局限性。财务分析主体是指财务分析人员,他们是保证财务分析报告决策实用性的关键。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发展,如业务、担保与保函、贷款承诺及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末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注明。由于表外业务具有控制度差、透明度低、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如不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潜在的风险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频繁提到的,那公我们在实际中具体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是否合理的过程中发现,存贷比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适当安排,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指标,央行对此比例作了不得超过75%的限制。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而且该指标只注重对表内资产的计算,没有对表外的或有业务进行加权计算,从而有可能低估了该指标的结果。此外,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若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尚失在短期内变现的能力,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发生坏账,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此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说到流动性就不得不提到盈利性指标,在盈利性分析中应用得最多的当属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快,尤其是银行业,先后做了几次大的变动,从而使纵向比较失去可比性,而横向间在全行业内也是众多制度并行,可比较的范围又大打折扣。另外我国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规定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一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二要推动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也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二、提升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用性方法及问题 

(一)改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1、在银行业尽快完善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进程,使财务分析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真正能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 

篇5

(一)居民财富水平的提高,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不断积累,中等收入个人和家庭数量大幅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5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年递增,其中,2008年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了8.4%(如图1)。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不断增加,200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78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3%(如图2)。数量如此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居民财富的增加与个人理财需求之间的关系分析

1.居民支出结构发生变化,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增强

一是反映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如表1)。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5%,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37.9%,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处于富裕阶段。这说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越来越更加注重寻求较高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使居民有了个人理财需求的基础。二是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支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在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教育体制等方面陆续进行了改革,加大了支出中个人或者家庭承担部分,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增大。此外,近两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上扬,2008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居民的财富在不断缩水。面对支出不断增加,收入却在不断缩水的情况,人们对于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就不断增加。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4地对800人所作的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有40%的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约有70%城乡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可见,顾客对理财的需求是热切的。

2.居民金融消费出现多样化需求,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增强

随着居民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和金融投资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多样化的金融投资产品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不断增强。据零点调查小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定期储蓄、股票吸引居民的同时,子女教育基金、收藏、房地产和基金等新兴投资理财工具正渐受关注。京、沪、穗三地,78.5%的居民都已选择各种投资理财工具来管理资金,仅21.5%的居民未选择任何理财工具。

3.居民个人理财需求与银行提供个人理财业务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方面,个人投资技能缺乏,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时刻变动的利率和汇率、多样化的报价方式、繁杂的费率结构、不同的收益波动和风险水平,使得个人和家庭的选择更加复杂化,金融决策也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风险。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人们需要构建投资组合,而投资组合的构建依赖不同的投资工具,而个人有往往不具备从事投资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投资风险较大 ,很难有好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客观上需要专业理财人士的计划、评估、分析和决策,这极大的推动对银行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比较而言,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拥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它们具有详细的投资、金融业等相关信息,可以更准确合理的选择投资领域; 二是它们拥有专业的投资理财人士 ,可以根据客户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需求,以专业的眼光,帮助客户选择合理的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客户们逐渐意识到理财服务的好处,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使得安全性和盈利性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 88%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2007年,招商银行金葵花客户数达29万户,新增15万户,增幅107%。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

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单一,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目前,传统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一是近几年我国存贷利率不断调整,存贷利差在不断缩小,利息收入不断下降。如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11月27日公布了最新贷款利率调整表,贷款利率相比上一次调整(2008年11月27日)均有下降,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为5.31%,存款利率下调为2.25%,可见银行的利差空间不断缩小。二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等资产业务主要集中在争夺优质客户,进而导致各银行的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大集团行业,从而使风险不断加的,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寻求新的利润来源。

比较而言,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大环境却不断改善,个人理财服务以其领域广、批量大、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拓宽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空间,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对几家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进行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不断提高,正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招商银行2007年年报,截至2007年末,招商银行全年共实现净利润15243亿元。其中,零售业务贡献了22.5%的利润。招商银行2007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共计64.39亿元,占营业比15.72%,比2006年提高5.57个百分点。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156.13%,而净利息收入增幅仅57.62%。净利息收入占比降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逐年增加。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到6月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达到28亿元,而去年同期统计仅为4亿多元。这些都说明个人理财业务正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篇6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CCB)、交通银行(CTB)、中国农业银行(ICBC)、中国银行(BOC)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部分为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包括中国民生银行(CMBC)、兴业银行(CIB)、中国光大银行(CEB)、华夏银行(HXB)等12家股份制银行;第三部分是城市商业银行体系,比如营口银行、锦州银行、大连银行等。本文选取其中10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ICBC)、兴业银行(CIB)、浦发银行(SPDB)、招商银行(CMB)、中信银行(CITIC)、华夏银行(HXB)、中国建设银行(CCB)、交通银行(CTB)、中国银行(BC)、中国民生银行(CMSB)。并且以交通银行为主进一步分析基于财务视角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问题。

(一)安全性分析

1.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按银监会的定义,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为8%,核心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为4%。2012年,1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在10%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在6%以上,由此可见,各商业银行无论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资本充足率都符合银监会的标准,这说明各个商业银行一方面在通过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管理自己的资产,另一方面在不断地补充新资本来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标准。总体来说,国家控股的五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基本都高于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因在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如工商银行2006年引入高盛等投资者;建设银行2005年引入美洲银行。但是由于其发展速度比较快,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两项指标平均值仍然要低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4%与8.98%。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银监会新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要求(2013年末达到9.5%),因此核心资本补充需求较为明显。

2.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是最大10家客户贷款总额除以资本净额所得的比值。该项指标也是反映银行资本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如果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的话,会对银行的资产安全性造成巨大的隐患。因此,目前的监管要求为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上限是50%。对本文所选的10家样本数据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这10家商业银行的最大10家贷款客户比都小于50%,均符合监管要求。其中华夏银行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的比值第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低于其他银行,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安全性较好,可有效地防止贷款客户出现资金问题而引起自身的系统性风险。其中交通银行的最大10家贷款客户比为第三,证明其资本安全性较好,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有效地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

3.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的上限为5%。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见表2。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各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符合监管要求,这与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我国国有银行业曾一度负重前行,背负着相当沉重的不良资产的包袱。我国对其进行注资改造以后,大量的不良资产被剥离了,国有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是略高于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时间比较晚,其控制不良资产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强。总体来说,10家样本银行体现的不良贷款率比较良好。交通银行在样本银行中的不良贷款率排名第五,为1.26%,虽然说符合标准但还是有可改进的空间,也将会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有力帮助。

(二)流动能力分析

1.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流动性资产余额除以流动性负债余额,我国商业银行用人民币计算的流动性比例的监管标准是大于等于25%。10大银行的流动性比较见表3。

流动性比率主要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能力,根据对表3的分析可知,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最高,说明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的资本流动能力比较高。另外,华夏、兴业、中国银行的流动性能力都要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在10家银行中以垫底形式出现,体现出交通银行在资金流动性方面较为薄弱,需要进行整改,与其他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交通银行不能在全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中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

2.存贷比的比较。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除以存款余额。10大银行的存贷比见表4。

我国监管部门目前对存贷比制定的标准是,存贷比率必须小于或等于75%,但银行通常将50%作为盈亏的平衡点,低于50%,银行常常可能发生亏损。根据对表4的分析可知,除了中信银行的存贷比为79.60%,大于75%;中国民生银行的存贷比为76.75%,大于75%之外,其他银行的存贷比均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另外,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存贷比值也比较高。存贷比过高可以使银行的利润比较高,但也极易引起银行的支付危机。虽然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初调整了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良好的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但是上述银行还应在这方面进一步提高,加强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

交通银行的存贷比为71.95%,符合监管部门目前制定的标准,存贷比过高虽然可以提高银行的利润,但也极易引起银行的支付危机。但结合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来看,交通银行在这一方面把握的较好。

(三)盈利性分析

1.资产收益率(ROA)和权益收益率(ROE),见表5。通过对表5的分析可见,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值比较高,说明这几家银行的盈利能力比较强,华夏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比较低,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的资产收益率稍低,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权益收益率比较低,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螺旋形上升,虽然有时候会略有下降,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令人满意,这说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地向国际化的跨国银行趋同。然而结合交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与权益收益率比值在10家银行中比较落后,说明交通银行的盈利能力较10家银行来说比较弱,虽然整体态势呈现上升趋势,但结合我国的商业银行总体趋势来说,交通银行的上升趋势较弱,还需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10家银行成本收入比见表6。

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45%以内,根据对表6的分析,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比较低,从侧面说明盈利能力比较强,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总体比较高,这说明成本控制情况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银行在10家银行中成本收入比处于中等水平。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普遍低于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方面说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二者的环境造成的,中小银行要想与原有的国有银行相抗衡,就必须加大在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交通银行同样如此。

二、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一)全面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篇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央金融主管部门整肃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至2010年末,全国城商行已有145家,总资产占整个银行市场份额的8.3%,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生命力的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来自行业内部的巨大挑战。大型国有银行有深厚的政策支持,它们曾得到雄厚的资金支持用以剥离不良资产,同时享有上市融资的优势,并且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吸纳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使它们在营销经验和产品创新上比城商行更具优势,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今天,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加速发展呢?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选取相应财务指标,以2009年为时间点选取样本银行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2、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概述

2003年末河南省银监局成立,当时全省17家城商行、城信社资产总额为599.2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58.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0.85亿元,利润仅有5452万元的水平。截至2010年6月,全省城商行总资产达2062.3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642.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08.19亿元,实现利润13.42亿元,分别是2003年时水平的3.44倍,3.58倍,3.05倍和24.62倍。全省城商行整体水平上升、综合实力增强,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3、河南城商行财务状况分析

3.1、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的建立

3.1.1、综合分析法

本文采用的综合分析法包含杜邦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采用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财务指标,将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系统中的执行结果进行对比,把ROE看作是银行总体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并以这项指标为起点,逐步进行分解,从而找出构成这一指标的各项要素以及比率关系,以使分析者能据以确定各构成要素及构成比率是如何对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

3.1.2、财务指标选取

①盈利能力指标

收入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EBIT利润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总资产利润率ROA=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净利差=净利息收入/资产总额

业务费用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净收入

②负债偿债指标

总资产负债率=平均总负债/平均总资产

权益负债比=平均权益资本/平均长期负债

基于EBIT的利息保障倍数=EBIT/年应付利息

基于现金的利息保障倍数=(税前经营性净现金-折旧-摊销)/年应付利息

③资产风险水平指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

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最大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

④资本充足情况指标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3.2、样本银行财务指标同业比较分析

3.2.1、盈利能力指标的同业比较分析

表2-1

公司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EBIT利润率 37.99 39.91 47.99

净资产收益率ROE 12.27 21.55 6.47

收入利润率 16.62 30.77 18.31

业务费用收入比 33.05 45.17 34.13

ROA 0.59 1.24 0.56

净利差 1.96 2.41 2.29

对于银行业来说,EIBT利润率的高低,与利息支出成本的高低关系非常大。C银行EIBT利润率最高,而ROE与收入利润率都较低,这与其付息率最高密不可分。地方小型商业银行往往迫于竞争压力缺少议价能力,其吸收存款的劣势地位增加了利息支出成本。业务费用比较中可看出,A银行该项指标最低,说明该行成本管理水平较高。从图2-2上看,B银行在ROA、ROE、收入利润率等各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盈利能力最强,这与其立足本土的营销模式不无关系。

3.2.2、负债和偿债能力指标同业指标比较分析

表2-2

公司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总资产负债率 95.10 94.25 91.31

权益负债比 104.89 78.22 17.99

基于EBIT的利息保障倍数 7.14 4.09 5.45

基于先进的利息保障倍数 30.82 5.36 8.94

各银行总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在90%以上,属于高负债经营企业,负债比例高说明银行存款业务开展较好可运用的资金充足。但指标过高,如A银行的总资产负债率超过95%,说明其权益资本占总资产比重不到5%,则银行资产可调度余地就较小,资本金冲抵风险的能力就较小。可以看出A银行是三家中偿债能力最强的,其充足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使其在基于现金的利息保障倍数这一指标上遥遥领先,而B银行该指标最低,说明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较少,现金偿债能力弱。

3.2.3、资产风险水平指标的同业比较分析

表2-3

公司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不良贷款率 1.51 1.21 2.71

最大单一

客户贷款

集中度 37.85 7.47 23.9

最大十家

客户贷款

集中度 120.38 71.96 129.3

拨备覆盖率 186.09 226.92 173.22

三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再加上拨备覆盖率较上年也有提高,代表了全省城商行不良贷款的损失保障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增强

3.2.4、资本充足情况指标同业比较分析

表2-4

公司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资本充足率 14.67 13.17 12.47

核心资本充足率 9.70 1.41 11.65

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超过巴赛尔协议8%的标准,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A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但资本充足率过高会导致部分资本闲置,应通过改善资本管理达到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双赢。

4、对策建议

4.1、支持新兴产业,增强内控

城商行应从“稳增长”、“防风险”出发,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未来发展立足点,把重点放在支持企业创新、传统企业转型等方面,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清晰界定操作权,做到权清责明,增强内控有效性。

4.2、加速合并,增强实力

随着金融业竞争加剧,城商行属于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与不利地位,为抵御风险,化解缺点,应转型做大上市或进行联合重组,实现资源的整合,这会进一步壮大城商行的力量,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河南省至今共有16家评级在3级以上,有1家连续两年获评2级,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的城商行可以淡化地域经营限制整合经营,以增强河南省银行业实力,进而更好服务本地企业,借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展进一步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格罗等著;王汀汀等译.银行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常.财务分析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银行家杂志社.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R]银行家杂社,2009.

[4]宫迎春.银行财务分析操作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篇8

一、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为“对私金融服务”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虽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结合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和生活目标等个性化因素,发挥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并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与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它是商业银行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在瑞士,随后逐步推广到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兴起。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投资意愿逐渐增强,金融服务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潜力巨大的个人理财需求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动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不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个人理财的需要,更是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竞争,而且来自于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开展的时间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具有风险低、批量大、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随着《外资管理条例》的出台,外资银行凭借其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日益占据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份额,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孰强孰弱?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怎样的问题?中资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地进行阐述。

二、研究综述

关于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的问题,目前国外学者对其研究较少,但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早在乔大为(1999)论及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就提出了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接受客户的委托,并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蒋兆阳(2003)分别总结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势和劣势,提出中资银行必须在目标市场、功能、和竞争策略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发展,才能将其个人理财业务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孙桂芳(2004)概括了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和不足,分析了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资银行要通过业务创新、培养专业人士等四个策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韩京芳(2006)在对比分析了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后,为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邹朋飞(2008),从吸引客户的能力和维持与客户关系的能力、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和个人理财产品定价与获利能力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从而提出中资银行应该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机制与环境,开发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做好市场细分与定位,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方式,并且加快信息技术建设进程。韩润生、张娟娟(2011)从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两方面指出了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透视个人理财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中资商业银行应该将理财产品差异化服务化、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提高理财业务人员素质,发展第三方理财服务,积极培育理财业务市场等建议。

既有研究已经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地介绍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并没有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系统地进行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而且这些研究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缺乏实证分析。因此,为深化既有研究,本文试着将衡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几个主要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而全面地分析比较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

篇9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猛,但从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距离国外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理财业务含义的比较

在国外,个人理财称为财务策划,是指财务策划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在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专家的协助下,为顾客制定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税金对策、继承、经营策略等方案,并帮助其实施。

目前,我国对个人理财的定义还局限在“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作为一种服务,它指的是根据个人(家庭)的风险偏好、短期、中期和长期需求或收益目标,对个人(家庭)的财产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方位管理,以实现个人(家庭)财产的合理安排、消费和使用。

二、经营模式、投资工具的比较

在国外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产品种类来看,外资银行可提供的个人业务产品面要广于中资银行,不仅品种丰富多样,而且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而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中资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银行只能代销这些产品,而不能针对客户的需要设计出个性化理财产品,这极大地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使得银行在境内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加上目前中资银行还不允许离岸投资,因此其个人理财产品比较单一,增值性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三、核心产品的比较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划分主要以客户为中心,在设计个人理财产品时充分考虑了客户的实际需要,主要以多元化的投资服务和私人理财服务为核心产品,其主要内容包括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委托业务、投资业务和私人理财服务,同时,国外个人理财业务还十分注重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多是以传统的个人金融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委托业务)以及部分投资服务为主,并且投资业务还是以代销基金、债券、保险、银证通、银证转账以及投资咨询和建议为主,不能直接代客进行投资操作。与国外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更多的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此外,国内个人理财还缺乏关于资产管理、遗产规划、税务规划等私人理财服务。

四、客户资源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客户质量较高,花旗、汇丰直接将境内的5%-10%的高收入阶层作为其目标客户,客户质量最高;子银行的理财服务,尤其是贵宾理财,门槛也比中资银行高得多,如花旗银行的贵宾理财v正就要求客户月平均账户余额在5万美元以上,汇丰银行“卓越理财”也有类似的准入标准。

而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面对成长性客户、城市高收入阶层、白领和私营业主等,客户质量相对较差且分布不均匀,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五、市场细分策略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在进行市场细分时,注重避免内部机构与人员的重叠和竞争,以业务模式、长远规模效应、盈利水平和交叉营销等作为细分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客户分层细致。

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划分时比较粗糙,内部的重叠、摩擦、竞争较为严重,以单一业务量为划分标准,客户分层粗犷。

六、营销方式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从客户需要为出发点,以主动营销为主,注重系统性营销。

在营销方式上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和网络,通过建设网上银行、自助银行、callcenter、以及全国联网的atm机与pos机等现代化界面,可以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银行的互动式无缝对接。

而国内银行从完成营销任务为出发点,以被动营销为主,分割情况严重,客户管理系统利用程度低,较为依赖营销人员的经验与个人努力。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物理网点的建设上具有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无形营销渠道的市场渗透度不高。

七、客户关系管理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建立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及服务,并十分注重服务的机密性和专有性。同时还实行种种有利于巩固与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举办各种活动,与客户保持“连续关系”,获得客户的忠诚度。

而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客户管理水平,绝大多数银行尚未开发和使用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在日常客户管理工作中无法进行准确的市场分层,不能快速、便捷地录入、更新、检索、调用客户档案资料,无法真正实现互动式和

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建议。

八、风险控制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有着完整的居民信用档案和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并且与其他银行共享目标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同时凭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具备一流的专业评估能力。

而我国,由于个人征信系统的缺失、缺乏配套的专业评估能力、不能建立有效的个人风险评估系统,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带来了风险隐患。

九、员工素质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很多具有注册理财规划师(certified financialplanner,cfp)资格,有着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职业经验,并且在遴选过程中必须经过学历、道德、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

而国内商业银行近些年虽然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但大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临时抽调而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组织的专业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且其资格大多是由各银行自己认定的,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

十、考核机制的比较

在国外,银行个人客户经理的待遇与营销业绩直接挂钩,营销业绩以客户群组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加权成本核算汇总结果为基础进行考核,考核指标有市场占有率、集中度以及客户关系提升变化情况等,采用平衡记分卡,考核的连贯性、系统性较强。

而我国,由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上,其效益又不能独立核算,使得理财师的收入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及付出并不对等。此外,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绩效目前尚未有完善的考核办法,一般以银行自身业务量为基础,采用单项指标(发生额、余额)或多项相互矛盾的指标,缺乏可以鼓励、衡量交叉营销的综合考核体系,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弱。

基于上述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应从经营理念、创建理财品牌、开发个人理财信息系统、细分个人理财客户、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个人理财队伍等方面着手努力,有效地缩小差距,提高自身水平,以实现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以及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两类。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而在综合理财服务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分享与承担。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在近年来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受制于行业内部、从业者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个人理财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弱

一方面,个人理财业务层级分布不均。在低端理财业务中,常见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覆盖面较广,但是在这一层级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都有各式产品,但实质并无不同,理财被理解为预期收益率较高的“存款”。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收益率微小的变动率难以找到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很难实现差异化服务。而在高端私人银行服务中,由于受众群体较小,也不能突出银行理财业务实力。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长期存在的分业经营状态,使得资金利用率不足。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依然主要依靠理财产品,以及简单的代收代付、证券保险产品销售业务。理财产品的设计不能充分和证券、保险市场相结合,在资金利用率上不能充分发挥其他两个市场的优势。而市场上各家银行理财产品趋于同化,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综合投资需求,也不利于深化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二)部分商业银行业务开展不谨慎,风险控制能力差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理财产品违约现象也屡见不鲜,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期兑付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其产品设计的资金投资方向涉及股票,期货及同业拆借等金融投资工具,而这些工具都与市场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息息相关。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最大的市场风险来源于利率及汇率的变动。2011年,人民银行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又进行了两次下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增加了利率不稳定性。同时,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的增加,人民币升值给相关投资于境外衍生品的理财产品及外币的销售业务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对于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求。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从业人员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或其的基金、保险产品,通常只强调收益性,而淡化预期收益的性质,未能充分向投资者揭示风险。一旦客户发生损失不仅对银行声誉造成损失,更有甚者引起法律纠纷。同时,目前理财业务还未能做到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差异化服务。简单理财产品销售并不能达到为客户实现收益性和安全性全面覆盖的理财计划。商业理财业务是对于客户资金的综合运用,以达到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这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对金融方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充分认识银行、证券、保险各个市场的资金需求外,法律、收税、财政等相关知识也应该具备,甚至艺术品、古董收藏投资也应有一定了解,真正做到全面为客户理财。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一)丰富产品种类,提供差异化服务

投资者由于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及风险偏好程度不同,对于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具有不同需求。理财产品的开发应具有创新性,一方面,在技术层面提高产品收益率及安全性,对现行资产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率及稳定性。简化理财业务程序,例如改进消费贷款的繁琐手续,充分开展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业务,发挥不同资产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提供理财服务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客户的收入水平、风险承担能力,依靠充分的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特点的投资者提供具体的理财方案。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金融监管

从整个市场监管来说,应做到国家监督、行业监督、银行内部监督三者相结合。首先,国家监督层面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行业发展进行引导,对于违规操作严厉打击。其次,行业监督层面,自银监会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来,对于行业规范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也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行业发展合法合规。而且在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以及分业监管的状况下,也应注意进行标准化的统一监督。最后,银行内部监督层面,事前要充分揭示风险,加强信息披露。业务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期检查,排查风险,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事后对于违规操作者加强惩治力度,以防止类似状况再次出现。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合格的理财从业人员,并不只是简单的理财产品的销售。优秀的理财师不仅能够为银行带来经济收益,更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计划,增强客户忠诚度,提高银行声誉。现阶段,我国已建立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从业人员通过相关考试后获得金融理财师资格。通过标准专业化的资格考试,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强化,对于法律、税收等知识能够得到很好的补充。但也应该看到,仅依靠资格考试,并不能完全胜任。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对于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构建复合型理财队伍。完善人才的引进、选拔、培训机制,为理财业务的开展提供长期、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岩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国际金融,2013(05).

[2]黄兵兵,吕金梅,马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2).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53-02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概念及分类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概念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的客户进行适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和销售的资金管理计划和投资方案。通常在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接受客户的授权进行资金管理,银行与客户先约定收益与风险分配方式,到期后按照约定方式进行分配。

(二)个人理财性产品的主要分类

本金和收益能否保证的问题是客户非常关注的两个方面,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将个人理财产品分为三个大类:保本型——固定收益类产品、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产品与非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产品。

1、保本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指的是商业银行与客户签订相应的保证条款,并按照承诺的条件向客户按期支付固定的收益,投资风险由银行全部承担,或者按照承诺的条件,银行按期向客户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该部分的风险,而投资的其他收益则由客户和银行按照先前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并按比例承担投资的相关风险的理财计划。

2、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个人理财产品。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销售时,双方就约定:到期后银行除保证向客户支付本金外,其他投资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根据实际收益情况确定客户的实际收益。

3、非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产品。其特点是不保证本金,根据实际收益情况确定客户的收益率,因为不保本,所以收益率一般要比保本产品收益率高。当前市场上属于该类的产品有以下几种:QDII、基金宝和打新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000-2005 年间,中国理财市场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15%以上,从2006 年以来,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是,受国内外经济因素影响,2007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理财产品零收益和负收益现象。截至2008年2月28日,涉及5家银行的9款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

从发行数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发行明显提速, 并且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放量增长为特点。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23889款,较2010年增长75.3%,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1474款,占据全部发行总量的90%,较2010年增长86.63%。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

1、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足。2010年,国有控股的五大银行加上邮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高达4226款,占市场产品比率达36.51%。同时,统计发现多数银行在观察期内实际收益率公布比例不满30%。

2、产品设计能力不足。设计能力不足是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内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匮乏,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基础证券市场残缺不全,对外资银行的依赖较为明显。中资银行推出的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股指及有色金属等产品挂钩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由中资银行提交外资银行进行产品设计,然后再分销。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蕴含的风险

(一)法律方面的风险

1、产品销售和宣传不适当。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宣传和销售理财计划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不遵守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很多银行在宣传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总是有意忽略风险的提示或者夸大收益,进行不适当的理财产品的宣传,极易误导消费者。有些营销人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宣传非常夸张。

2、风险揭示不足。按照相关规定:在开展个人理财产品服务时,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否则很可能遭到客户的索赔,银监会也可以以此进行处罚。在产品销售阶段,银行的营销人员在对条款的理解上可能自身都存在问题,或者是银行从事其他业务的服务人员来推销理财产品,其只强调产品的高收益性,而对风险揭示完全不足,导致客户未能理解其中存在的风险,容易导致客户投诉。

(二)信用和声誉风险

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客户对商业银行产生负面评价的风险即为声誉风险。自2008 年以来,已出现多起理财方面投资者与银行的争议事件,究其原因多是产品宣传时介绍的收益率很高,到期后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又过低,前后反差过大引起客户强烈的不满。仅2008 年一年,上海银监局就受理各类对银行业机构的投诉4398项,其中,对个人理财产品销售的投诉明显增加。理财产品方面的投诉增多,大多是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对风险揭示不足所致。这些误解也会给银行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度会下降,对银行的声誉也会有影响。

(三)市场风险

1、利率风险。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与利率存在相关性,理财产品尤其如此,我国实行利率浮动制度,不断变化的利率必然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不确定性。利率对金融机构更是影响重大,以前国家一般公布基准存贷款利率,并规定了商业银行只能在一定的幅度内浮动,银行大多吃存贷利率差,利润丰厚,日子非常好过。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又非常困难。新一届政府下决心进行经济改革,要理顺资金价格,使存贷款利率由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今年7月,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无疑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在放开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存款利率上限也将逐步从1.1倍扩大至1.15-1.2倍,当然,考虑到安全性,完全放开存款利率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信号:利率会越来越市场化。以后利率的变化将会更复杂,各个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都会采用利率这个非常有力的手段。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比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产业政策、国内外货币政策的调整都会影响国内的存贷款利率,利率风险将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深化和欧美利率的调整,个人理财产品也面临着汇率风险。比如,投资者如果购买保本型——固定收益类美元理财产品后,美元调息、升值或者贬值,但投资者的收益如果不变,就会导致汇率损失。加上国内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国际国内的利率波动也会影响汇率,二者共同作用,将会使风险更复杂而不好把握。

3、物价上涨风险。这几年,物价上涨幅度非常大,货币贬值严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必须和通货膨胀率进行比较,如果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小于通货膨胀率,那么该投资就是失败的,不如选择进行实物类产品的投资更能保值。

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从银行自身角度分析

1、规范宣传和销售,加强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及销售方面银行应进一步规范,对无法提供准确依据的理财产品,在宣传介绍材料中不标明最高收益率或者预期收益率,不使用 “首位”、 “第一”、“保证收益”等容易误导的宣传标语。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对无相关交易经验或不宜购买该理财产品的客户,销售人员不主动去销售。销售人员应充分了解所销售的理财产品,了解各项条款的含义和风险因素,不仅要将合同中的条款对客户逐条进行解释,还要充分提示可能的风险,不要过度承诺高收益,极易误导消费者决策的错误。

2、加强与媒体的协调沟通。商业银行应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产品、价值理念进行宣传和讲解。媒体访谈、产品宣讲等方式都是可以的。以期在公众心目中建立商业银行积极、良好声誉,增强对公众、客户的透明度。并且,银行还可以就新产品的开发征求客户的意见,以期提早预知新产品的风险,并早做防范。

3、完善管理政策,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进一步量化市场的风险。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和严格的程序。银行应该有专门成员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随时对市场风险进行监管。银行经营产品多,涉及的范围也广,对银行业务风险的量度和测算需要非常复杂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金融知识,并需要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因此,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必须引进高端的技术和人才。

(二)从监管部门法律法规角度分析

1、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完善。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方面的法律规定,填补现有法律方面的空白,以更好地控制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其一,法律法规需重视调整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其次,随着个人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清除“灰色区域”,加紧相关立法工作。

2、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加强法律的建设和法制宣传,客户和银行员工都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和强化学习,对客户进行选择性的理财知识培训,从理财的最初环节降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9).

篇12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与存款同质化,市场吸引力将会下降。而“净值型”产品更符合资产管理的本质要求和监管部门的对于理财业务“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四项基本要求。“净值型”产品能够强化银行和投资人双方“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认识,能够通过投资于标准化资产实现公允估值,并能够以银行的资产管理行为而非利差作为收费的基础,因而“净值型”产品虽然目前在市场上占比较低,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标准化融资渠道

非标资产的全名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标准化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均是在一种相对明确、规范与公平的机制保护下进行的投融资过程,非标产品则是绕过银行或债券审批管理部门,通过某个非标准化的载体(如信托计划等),从而将投融资双方衔接起来。目前标准化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当前理财产品的必然发展趋势。

3.“资产池”运作

资金池模式的运作方式是银行建立一个“资产池”,银行采购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债券、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同时银行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把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对接采购来的资产。“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就是银行将多款理财产品所募集到的资金归集到同一个“资金池”中集合运作,并将“资金池”中的资金投入到多个投资对象所组成的“资产包”中。因此,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到自己所投入的资金究竟对应了哪一项投资资产。而目前绝大多数银行都不对资产池中各品种投资比例进行披露,资金池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已经成为这一模式的最大隐患。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改善对策

1.细分目标群体,通过差异化服务模式,尽量满足顾客多层次需求

基于现代金融背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细分客户理念引入银行内部,对客户管理系统予以健全与完善,充分利用银行本身所具有的客户资源,细分客户,以此将贴切、合理的理财服务提供给各文化背景、消费心理及社会阶层的客户。比如,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收入的客户,应该在客户风险承受范围前提下,将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提供给客户,对于具有较低风险承受能力、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的客户,应该为其介绍保本型或者收益固定的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低,也有可能亏损本金,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最好是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利用部分投资资金进行投资,分散风险。

2.加强创建与整合营销渠道,创先与变革银行营销方式

不断强化我国银行直接营销(比如:物理网点)与间接营销(比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的整理与构建,对向顾客转移金融产品极为有利,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理财产品并不仅仅是单纯、简单推销,是努力创建可以与竞争对手抗衡与竞争的自主品牌,营销观念的转变,必须转变银行产品推销至将银行有效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层面,应该将优势顾客当作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投资者在购买挂钩类理财产品前,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

3.制定有效产品创新策略,提高品牌效应

篇13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内容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电子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理财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理财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账户管理服务是以信用卡作为载体的。

第二,交易类服务。这是目前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理财业务,也是银行理财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这些品种繁多的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业务优势所设计的打包产品,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中级阶段。

第三,理财顾问服务。银行依靠自身在资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理财顾问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理财的高级阶段,其实施载体是一对一、一站式的客户经理服务,提供的是针对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量身订做的、独一无二的理财计划。理财计划中,为客户设计的投资产品多为银行特有的金融产品,如储蓄、外汇买卖,以及银行的各种国债、基金、保险产品。

第四,优惠增值服务。银行为稳定理财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而设计的附带服务,可以视为餐前小食、餐后甜点。这些服务均是免费提供。作为银行的理财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优先办理各项业务、优先提供各种紧俏投资理财产品(如预留国债额度),享受多项业务费用减免等服务。银行的理财客户多属社会中高级收入阶层,这些彰显身份的优惠服务和贵宾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态势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导致其竞争力偏低:

1、经营方式单一化,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不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中心通常就是一间装修漂亮的房间,一套沙发、两张老板桌、一些业务宣传手册和资料,显然离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中心相距甚远。并且,目前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都归于个人金融业务部,但事实上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业务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的所有业务种类,并且其涉及的部门也非常之多,因此这种前、后台相互割裂的局面使得银行无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2、服务对象及内容无针对性,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严格的市场细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向富有者提供信用及投资管理服务,这些富有者包括中、高资产者,如高级白领、名人、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私营业主等优质客户,但目前商业银行还没有满足其需要的可操作的方案,这给理财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谓的理财对象只是停留在人人皆可、千人一面、无差别、无个性化的服务上,理财业务还没有侧重点,也没有特色,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严格的市场细分。

3、市场营销观念滞后,缺乏主动出击、创造市场的意识。“效益好与坏,营销是关键”。走进每家银行,我们都会看到一个小架子,上面插满了介绍个人理财产品的精美小册子,虽然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但却很少有人主动地向顾客推销介绍,而一些新的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平常百姓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下宣传册,客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根本就很难弄明白。总之,商业银行开办的几家理财中心,还是以“守株待兔”的理念进行营销,仍习惯于在办公室等客上门,主动出击寻找市场的意识不强。

4、科技手段落后,缺乏系统支持,无法从客户资料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任何理财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多数商业银行理财中心,还是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和先进的资讯系统,不能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订做理财目标、计划,等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科学制定理财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策略。加快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在商业银行网点众多的中小城市主动寻找潜在客户,做到巩固现有市场,对其理财服务进行连续的有效的跟踪服务;发展中小城市市场,扩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程度;挖掘农村市场,创造适合低端客户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同时,应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

2、加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牌宣传策略。首先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市场,然后进行统一的对外宣传,并借助软性宣传策略,如银行通过塑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来塑造自我形象,科学地运用硬性宣传及成本控制对其主打的理财品牌进行连续的宣传。

3、营销渠道的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盛行的今天,外资银行都是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相关信息的技术发展个人业务,如花旗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相较之下,中国只有在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才能得到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财服务,因此应该加快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的改进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