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家庭教育专题调研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庭教育专题调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家庭教育专题调研

篇1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深入调研,为长期开展家教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家庭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性事业,因此,兴安盟各级妇联都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各乡苏木镇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健全了各级领导机构,为在全盟范围内全面开展好家庭教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全盟家庭教育情况,近年来盟妇联多次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调研,为及时调整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提供充分的依据。

2、以家长学校为主载体,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近年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坚持开办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素质。目前,全盟共建各类家长学校720所,形成了有专家、学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教育工作者、离退休老干部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组成的专兼职教育骨干队伍,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各级关工委同志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经常组成讲师团、报告团等深入厂矿、机关、学校、农村开展家庭教育专题报告。

3、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机制。近年来,兴安盟妇联努力开创家庭教育新举措,通过编制家庭教育学习辅导资料、开通家教网站、创建家教工作试点等方式,使全盟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全盟共编制家庭教育辅导材料读本6套。扎赉特旗在创建家教工作试点的过程中,根据农村实际,经常配合学校,开展母子共同参加的课外活动,每年的“六一”都举办母子运动会或家庭演唱会等。通过经常不断地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推动和加强了家庭教育活动的深入和进展,使科学育儿知识逐步得到普及。扎旗第一所家长学校试点巴彦高勒家长学校成为区级妇联的家庭教育示范点,并在2005年度被评为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旗妇联也荣获全区“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奖。2007年,音德尔第一小学家长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受到了全国表彰奖励。

4、明确社区家教指导中心责任,建立社区教育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妇联系统配合社区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或基层妇委会)为基地,以O一3岁亲子工程为切入点的家庭教育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开展“优生、优育、优教”咨询活动及讲座。乌兰浩特市各社区妇联每年都举办2期以上市民培训班,同时,各级妇联坚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鼓舞人,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并通过举办“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大型社区文化广场演出,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和教子观,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家庭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

2、0—3岁幼儿家长多为哺乳期或孕妇,办班培训不好集中。

3、家长学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内容缺乏新意,程度不同地存在以家长会取代家长学校教育内容的问题。家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家教工作缺少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家庭教育经费不足或没有家教经费,致使一些社区和村镇家教工作滞后,家教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5、社会不良因素对学校、家庭教育的抵消和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1、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加强阵地建设。各地要以中、小学、幼儿园为阵地,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开办家长学校。

2、加大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教育、物价等部门对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求使家教工作有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

篇2

一、中职学生流失的因素总结分析

1.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影响。个人因素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对外因(客观原因)分布进行了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因学生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导致的生涯流失所占比率分别为38.4%、31.8%、29.8%。总的来说,流失原因比较分散,而以学生个人因素为主。

2.学校差异影响:

(1)公办学校学生流失原因以学生个人因素为主,民办学校学生流失原因以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为主。学校办学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认可度。

(2)重点学校学生的流失原因以学生个人因素为主,普通合格学校学生流失原因以社会认可度不高为主。首先,是社会因素;其次,才是家庭因素;最后,是学生自身因素。这再次表明,学校的办学质量是社会认可的主要依据。

(3)老牌技工学校和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以学生个人因素为主,县职中学生流失原因以社会认可度不高为主。省市直技工学校辍学原因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体,兼含少量的家庭和社会因素;省直中职学生流失原因也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要因素,家庭因素次之;市直中职学生流失原因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略高于其他因素;而县级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则以社会因素为主,家庭和学生自身因素均占一定比重。这从侧面说明,社会对老牌技工学校和老牌中职学校的认可度高,这与办学质量和多年形成的品牌效应分不开。

3.外因与内因分类分析。在分析导致学生流失的客观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社会、家庭、学生个人的因素为外因,而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内因进行深层次挖掘学生辍学原因。

(1)社会因素涵盖三个子因素。社会因素之一:外因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等;内因是中职教育宣传滞后、学生缺乏职业指导、中职学校办学吸引力不高等。社会因素之二:外因是就业准入制度不够规范等;内因为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提高等。社会因素之三:外因是其他因素,如产业发展和经济水平制约等;内因是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未能形成产业支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等。

(2)家庭因素涵盖三个子因素。家庭因素之一:外因是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足;内因是学校需加强德育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并加强学生家长的沟通等。家庭因素之二:外因是来自农村的生源家庭经济困难;内因是加强国家、省中职学生免学费和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足额落实相关惠民政策等。家庭因素之三:外因是其他原因,如受亲友影响过早就业等,农村学生往往较早加入到社会劳动当中;内因是学校加强毕业生成长成才典型经验宣传等。

(3)学生个人因素涵盖三个子因素。学生因素之一:外因是厌学,如学习基础差、感到学不到知识和技能、认为在校学习浪费时间等;内因是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滞后,未能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学习等。学生因素二:外因是行为习惯不好,具体表现为无法适应职校生活、吸烟、网瘾等习惯未能改变等;内因是学校学生管理、德育工作手段和形式、内容有待更新和改进等。学生因素之三:外因是其他原因,具体表现为:生理和心理原因触犯校规、被劝退或开除;内因是对特殊学生关心不够、心理辅导不够。

综上所述,虽然社会、家庭、学生个体均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学生流失,但仔细分析,其实还是跟学校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而这一切,其实是学校能否真正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理念,能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问题。

二、控制中职学生流失的有效策略

1.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的添置、实习条件的改善与实验室的建设、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如添置机床、微机、改善运动场所等,确保能满足各种实习实训和实验课的基本需要。

2.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学校环境。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娱乐性,做到教学、生活秩序井然有序,遏制校园内打架斗殴、抢劫勒索等事件的发生。再加上学校配套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给予严肃处理,必能净化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安全。

3.在教学改革上要加大对教材的调整力度,根据需要编写适合地方经济和学生易懂的校本教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努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一体化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想学、能学、易学,真正掌握实际、实用的技能,从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导向。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除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外,还应切合学校各种资源合理设置自己的专业,使之适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切实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职生除“三校生”考生外,其余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身心便轻松了许多,对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会有更多的渴望和追求。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如演讲会、赛诗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歌手大赛、体育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而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其乐无穷。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24―0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前途。中职生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道德建设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全面分析、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我们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集体访谈等形式,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专题调研活动,力图为中职生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经过精心组织、认真调研,我们拟定了《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通过调研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爱国认同感态度正确;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有较强的法制观念,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

1. 认同社会公德意识,但缺乏自律意识。本次问卷调查所列的社会现象,如“在禁烟场所吸烟”、“随地吐痰或者乱扔果皮”等行为,有平均93%的学生认为是不文明或不道德的行为。而对“给老弱病残和儿童让座”、“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等优良道德规范均持肯定态度,认为是文明行为并应大力提倡的学生占到89%。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自律性不强,公德习惯仍然处于养成之中。

2. 正义感有所增强,但缺乏与不良行为斗争的勇气,缺乏信任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正义感有所增强,但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有所减弱,当问及“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否把自己的物品托给陌生人看管?”时,回答“绝不交给陌生人看管”的占30%。

3. 存在其他不良行为。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旷课、夜不归宿、携带过管制刀具、参加过打架、斗殴、辱骂过他人、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各种不良行为。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几大问题:一是在人生理想上,注重个人价值,责任感不强;二是在道德情操上,虽然认同基本道德规范,但仍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三是崇尚个性独立,注重个性张扬,有一部分学生不求上进、不好学,怕吃苦,意志薄弱,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差;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向不明显,但打架斗殴行为屡见不鲜;五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存在厚此薄彼的危险趋向。

二、原因分析

1. 社会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各种诱因,在学生中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的价值观。学生的道德水准下降,正面引导缺乏、道德取向消极,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

2.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了解到, 87%的学生处于监管缺失状态,或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或是单亲子女,这些学生一般都交由爷爷奶奶照管,他们普遍缺少完整的亲情、缺少温馨和睦的家庭感觉、疏于教育监管。

3. 学校教育的影响。纵观家庭教育状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遇到了“教子成才无方”的难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被来自各方面的升学、就业压力所困扰,在很大程度上将精力投向了教学工作,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所忽视。

三、解决策略

1. 以突出民族自豪感为主线。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抓手。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创建诚信校园、和谐校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篇4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 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篇5

(一)组织重大纪念日和节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以“3.8”维权周、“11.25”反家庭暴力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组织区、街、社三级妇联上下联动,集中开展声势浩大、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送法进社区,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增强社会各界认识男女平等、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观念,营造大维权舆论氛围。

(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宣传与妇女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家庭驿站电子显示屏,展示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成果;在区妇联网站及时充实完善有关法律知识,发挥网络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功效。

(三)开展家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组织普法工作者、女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家庭教育志愿者等开展广场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组织协调各部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文化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抓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关系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利用母亲学堂、家长学校举办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前来授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法律、崇尚法治、鼓励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强化来信来访调处办结力度

充分认识做好来信来访调处工作是预防矛盾激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减少不和谐因素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工作,把“平安家庭”创建落实到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上。

(一)提升接待能力。坚持依法治访、以情接访。按照“分级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住初信初访关。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教育、疏导、服务、调解的办法,做好上访妇女的情绪疏导、矛盾化解工作。及时发现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巩固妇联干部接对走访制度。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扎实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针对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影响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开展社会矛盾的大排查、大调解;完善和强化工作,探索建立集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心理疏导于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协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拓展妇女议事内容。从实际出发,重点开展当前婚姻家庭中妇女权益维护难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大力推进社区妇女议事制度,通过开展多形式妇女代表议事活动,激发广大妇女源头参与的热情和水平。

(四)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接访工作专人负责制,确定专人承担日常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为妇女提供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维权咨询与法律服务,教育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维权能力,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

三、拓展平安家庭创建的深度和广度,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局,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展领域,提升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服务妇女、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篇6

二、调动积极因素,勇于开拓创新

1、倡导争先创优氛围,激发女性创业活力。要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122”工作大局,在广大妇女中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创新业活动,以市妇联劳动就业指导中心和区劳动就业局为依托,分层次、全方位引导想创业女性迈出门槛,加大已创业女性跟踪服务力度;以市女企业家协会为依托,加强协会队伍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扩大对外交流;通过举办女性论坛、创业就业等培训形式,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鼓励引导妇女“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真正让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

2、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激发女性创新活力。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有计划的重点举办各类培训。以区委党校理论教育为基地,提高妇联干部自我学习,协调服务,创新竞赛等能力,联合农业、劳动等有关部门有序、有效地做好城乡女性技能培训和劳动就业等工作,激发创新活力,增加致富路子。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激发女性创造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必然是城乡和谐。要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要依托已有的就业服务网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与交流,做到异地输出与本地就业并举,统筹做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城乡联动,打造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加大技能培训,开辟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城乡和谐。

三、突出工作重点,构建和谐机制

篇7

(二)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较完善每个学校都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做到了每个学期有工作计划、有课题安排、有总结汇报,有10多所学校还有家长学校开办的照片资料、讲课资料等。如__江镇五小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员制度、优秀家长评选等制度。

(三)家长学校经费保障相对较好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中,除了8所学校没有填报经费保障情况外,其余71所公办、民办学校都在办学经费上单列了专项经费给予保障,最多的是3000元,最少的是1000元。

(四)家长学校教学活动能够开展调查显示,__县所有家长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两次活动,最多的开展了四次活动。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活动时间不固定,有的在学期初,有的在半期考试后,有的在期末前,个别的在发生特殊事情时。活动内容主要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形式举行。县城中小学还与移动、电信等部门建起了家校沟通的校信通平台。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__,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在认识上存在着对家长学校重要性认识不够高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将家长学校办学情况列入管理考核内容,对家长学校活动没有具体明确的刚性要求,从而导致对家长学校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散;而主阵地学校一方,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考试成绩上,应试教育特征特别明显,而没有把家长学校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扩展,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格局的重要环节;在家长一方,对家长学校知之甚少,除了开家长会或班主任偶个打个电话联系外,根本认识不到家长学校的功能、作用,在调查中,甚至还有30%的家长从未听说过家长学校,更不用说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了。

二是保障力度不够大。思想认识上不高直接影响家长学校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

篇8

20__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留守儿童为9607人,其中与各级党政领导一对一结对的有896名。到20__年9月,全县留守儿童仅剩753人,人数锐减8000多人,仅为20__年活动初的8%,20%的党政领导原先结对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20__年,留守儿童人数更是进一步减少。除去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后减少5个乡镇)、统计口径(原来统计的为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的14周岁以下儿童;20__年调整为父母双方均长期在长沙市以外的地方打工的14周岁以下儿童)等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吸引,大量民工被动或自愿返乡的结果。这也使我们多年关注的留守儿童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发、待开发乡镇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有所改观。据不完全统计,原来留守儿童较多的乔口、靖港、茶亭等乡镇从原来的数百人下降至现在的几十人。

2、从年龄分布来看:尚存的留守儿童多集中为自理能力较强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段学生以及学龄前儿童,她们的监管人管理起来相对容易。

3、从父母务工地点来看:仍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也有少量分布,省内株洲、湘潭等临近城市人数呈上升的趋势。

4、从监管人的情况来看:年迈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的不在少数,但由较为年轻的父辈(伯伯、叔叔、舅舅、阿姨、姑姑)监护的也逐渐增多。随着各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成,不少留守儿童不但有了结对的“知心伯伯∕阿姨”,还有了自己的“留守儿童之家”,规范的管理使外出的父母少了几分担心、忧心,多了几分放心。靖港、桥驿、星城、东城等乡镇的省、市级“留守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成立,也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平台。

二、原因分析

1、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创业富民活动的实施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刺激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吸引着很多原本外出的农民工返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少了外出的奔波劳累,也使自己的子女多了一份父母的照顾。

2、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成效显著,使得这些家庭更加重视对留守子女的培养教育。原有的占全县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93、94年出生的儿童现在已经进入县内高中、职业中专学习,还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留守儿童,父母更是不惜花高价择校费将其送入省、市重点学校学习,留守儿童成长为寄宿少年。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增大,省内城市学校能够接收更多的农民工子弟上学。作为省会的近郊县,相当一部分农民务工的地点首选长沙,随着两型社会先导区的获批,长沙也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理想之地,一些留守儿童父母赚了钱之后便在城里买房定居,不少暂住的也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将子女接到自己身边入学或入托。

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来工作的沿海企业停产或倒闭等原因使得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者不得不返乡另谋出路,原来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5、留守儿童家庭因为父母长期两地分居,价值观的变化、感情的疏离等多重原因造成离婚人数激增,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瓦解变成了单亲儿童。统计数据显示,单亲儿童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有的乡镇单亲儿童数量甚至远远大于留守儿童。

三、工作对策

1、转移工作重心。前两年,基于留守儿童数字的惊人庞大(近万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各单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各级妇女组织的工作重点。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成效也日益显现,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减少。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甚至有的企业停产关闭,使就业形势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妇女群体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困难。如何围绕调结构、促就业、保增长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应成为20__年妇联工作的重要课题。

2、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大力发展村(

篇9

在活动过程中,与会代表也纷纷从各方面、各角度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实事求是的建议。学生、家长、培训机构等基层老百姓代表大胆指出了社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也表达了大家对社会教育的美好期望。现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纷纷结合自身的经历、所处的行业进行了发言。有的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有的结合国外社会教育情况,有的从社区社会教育现状与困难入手,有的结合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际,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省人大、政协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明确表示:“团省委组织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调研,这个选题非常好,调研报告也非常有说服力。团省委把调研报告再好好细分一下,就是好几份很好的提案。我们在对提案进行审查立案时,一定会重点关注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相关的提案,并对已经立案的相关提案进行推进和督促。”

最后,省人大副主任贾东军作了重要讲话。贾东军副主任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参政议政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既有通过议案、提案等多种形式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又有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的联系,是做好人大、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共青团组织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由共青团组织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涉及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进行集中反映,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落实解决,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性表达诉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这种共青团与人大、政协合作的形式很好,要坚持下去,要形成制度。”贾东军副主任还向与会代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这个活动主题;二是要提出提案和建议,推动提案和建议的落实;三是要继续探索建立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的长效机制。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我们关注什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使命。他们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担负重任?教育是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与学校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两个主要阵地。但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相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教育相对边缘化,从而导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这一理想教育模式受到极大挑战,最终必然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发展社会教育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年“面对面”活动团中央确定的主题正是“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早在去年9月,共青团海南省委就已召开2013年“面对面”工作部署会,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面对面工作,要制定面对面方案和建立健全活动例会制度,要开展主题倾听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以形成提案提议,跟踪提案议案落实。随后,各市县各地区负责人就活动开展、主题确定、活动形式,结合我省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形成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在为期4 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后,各市县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均呈交了详细的调研报告。例如,万宁市关注边缘弱势群体,对该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教育问题进行了仔细调查,并召开了主题座谈会;乐东县则紧贴当下生活,调查分析了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对策;类似的还有琼中团委,详尽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对策;文昌团委注重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呈交了关于培养学生爱心意识的调研报告。除了上述市县的专题调查,三亚、定安、琼海等地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阐述了当地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现状,并对其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各个市县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详尽反映了我省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为今后“面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最后,立足于海南省具体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社会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海南省985位被访者问卷调查的分析》全面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整体现状。报告通过对海南省985位被访者的问卷调查及14 位青少年的个案访谈,围绕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理解,青少年的业余时间,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需求度,家庭、学校、社区、公共教育场所、大众传媒等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探讨海南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求对海南省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篇10

一、家庭现状

“贫困母亲家庭”特指因丧偶、离异、身患重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妇女家庭。在这些家庭中贫困母亲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压力也很大,是弱势人群中最需要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

(一)基本状况

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区共有贫困母亲家庭393户,总人口为1238人,平均每个家庭3人,2口人家庭72个,占18%。3口人以上的家庭321个,占82%。主要经济来源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完全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的70户,占17.8%;二是靠政府低保、下岗退休生活费、遗属抚恤金和打零工维持生活的63户,占16.2%;三是靠从事家政服务等非稳定就业收入维持生活的51户,占12.9%;四是靠种口粮田维持生活的173户,占44%;五是靠亲戚、朋友帮助接济的36户,占9.1%。

(二)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贫困母亲家庭普遍存在子女求学、患病就医、无创业技能、无住房或住房拥挤等“四大困难”。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49个家庭将“子女求学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12.5%;有102个家庭将“本人创业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26%;有194个家庭将“疾病诊治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49.4%;有6个家庭将“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5%;有42个家庭将“其他困难”(注明:救助米、油、教育孩子、子女就业等)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0.6%。

1、供孩子读书难。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约55个家庭的孩子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总数的14%;107个家庭的孩子正在读高中(或中专、职高),占总数的27%;约56个家庭的孩子上大学或待业,占总数的14%。这些贫困母亲为了供她们的孩子上学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压力。调查情况显示,孩子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55个家庭中,有36个家庭的孩子上小学,19个家庭的孩子上初中,分别65%、35%。就读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家庭,每学年支出孩子教育费用最高的一般为1000元左右,最低500元左右;四至六年级最高1200元左右,最低800元左右;初中一年级最高2100元,最低1600元左右;初中二年级最高2900元左右,最低1900元左右;初中三年级最高一般3000元左右,最低2900元左右。虽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有些费用是否交纳由家庭选择,但贫困家庭的母亲们为了使孩子与其他家庭孩子一样,宁可节衣缩食,一般都是选择交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家庭鱼肉基本不进门,常年青菜、土豆、豆腐干子加咸菜,偶尔蒸个鸡蛋改善伙食,生活十分艰苦。孩子学习费用的沉重压力,使得她们几近窒息。

2、本人创业难。贫困母亲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年龄相对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25—35岁年龄段约占14%,35岁以上的约占86%,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体弱多病、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没有资金、没有创业能力的共占50.8%;36%的贫困母亲即使找到工作,由于技能单一,加之为了照顾孩子,她们只能在离家较近的镇、村、社区或辖区单位,从事保洁、护绿、照顾病人、替人做饭等收入低、不稳定的家政服务的工作。

3、疾病诊治难。据调查显示,由于贫困,39个家庭贫困母亲的丈夫身患绝症,无钱医治离世;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还有的自我保健意识差,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个人卫生保健,加之基本营养补充不足,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压力大,贫困母亲常常带病劳作,恶性循环,健康状况普遍很差。调查显示,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82%;18%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妇检;患各种妇科疾病的比例高。调查结果使我们对贫困母亲的健康状况十分担忧。

4、教育子女难。在393个贫困母亲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89%,高中以上占11%,独自教育子女往往力不从心,对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普遍感到茫然。她们担心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担心孩子因失去父爱而自闭;担心孩子过早尝到生活的艰辛而厌世。归结到一点是担心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正常轨道。据与贫困母亲座谈调查,相当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有的虽然学习较用功,但不愿与同学交流;有的害怕别人歧视,过分敏感,情绪和行为上容易冲动,形成与同学的对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5、住房困难。据调查分析,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6个家庭把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她们有的没有自己的住房,或借住亲戚朋友的房子,或挤住娘家,或租住社区居委会的房子,即使有住房的家庭房子也很小,多数是50年代建造的,有的已经成危房,生存环境恶劣。

(三)贫困母亲身处困境仍自强不息

调查发现,贫困母亲家庭生活普遍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贫困母亲虽身处逆境,困难重重,却仍然体

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224个家庭的贫困母亲依靠种田、做家政服务或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其中完全依靠种田维持家庭生活及其他开支的有173人,她们历经风雨与坎坷,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默默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二、贫困原因

(一)收入水平达不到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统计资料反映,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费支出,20__年为300元左右,其中食品消费180元,衣着20元,家庭设备用品30元,医疗保健10元,交通通讯10元,文化教育娱乐服务30元(其中教育20元),居住30元。调查结果显示,贫困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按平均消费水平只能填饱肚子。至于穿衣、看病、子女教育等基本消费则没有经济收入支持。

(二)家庭解体,收入锐减。离异、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因夫妻离异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的有11户,占2﹒8%,因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的有38户,占9﹒7%。离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夫妻矛盾而分道扬镳的占31%,离异后对方缺乏责任心,借口没有钱养孩子,将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二是夫妻积怨深厚,离异后一般双方很难见面,或者对方无正当职业,应给孩子的抚养费很难到位。在丧偶家庭中,90%以上是因丈夫生前患重大疾病或不治之症,治病期间用光了家里的储蓄,甚至债台高筑,使得家庭经济陷于困境。

(三)缺少谋生技能,自救相对困难。贫困母亲大部分处于中老年,她们文化程度较低,谋生技能差,有的体弱多病,没有谋生能力。她们的孩子正处于教育、生长发育阶段,为减少家庭开支,照顾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饭,即使有一技之长,可以谋到较高收入的工作,但又离家较远,左右权衡,只好就近从事低收入且不稳定的体力劳动,因而影响了家庭收入,使之陷于贫困。

三、对策和建议

贫困母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家庭不仅面临物质生活贫困,有相当多的还面临精神生活贫困。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妇联工作的对象,关注、关心、帮助她们,妇联组织责无旁贷。今年以来,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级妇联还针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开展了帮扶活动。虽然各级妇联组织尽心尽力为她们中的一部分人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生存生活状况。要从根本解决贫困母亲家庭实际困难,还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帮助。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改善贫困母亲家庭状况。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贫困母亲家庭面临的困境,让社会了解她们的生存状况、主要需求,使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明确各自应该怎样给予援助等;要宣传贫困母亲自强不息,宣传她们的孩子在困境中求上进的典型,鼓励贫困母亲家庭成员提高自我的信心和能力;要宣传社会各界帮扶典型,树立“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公德,给予贫困母亲精神动力。

(二)真情关爱帮助解决就业。帮助贫困母亲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针对贫困母亲普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要帮助她们提高职业技能作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她们的就业愿望,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保证质量,提高她们的就业创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她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奋发图强,摆脱困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要提供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政府设置的公益性岗位,要向贫困母亲倾斜;社区的便民服务项目和灵活就业岗位,也应注意安排贫困母亲;各用人单位凡有适合贫困母亲就业的岗位,应尽可能吸纳她们就业。

(三)部门联动实行医疗救助。妇联组织要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关爱贫困母亲身心键康活动。如:通过发放“爱心体检卡”的形式对贫困母亲实行医疗救助,贫困母亲可持“爱心体检卡”免费进行乳腺和妇科病的常规检查服务,对特别困难、患病的贫困母亲持“爱心绿卡”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可享受折扣优惠;与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妇女保健知识服务,帮助贫困母亲了解生殖保健知识,增强身心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篇11

2、加强妇联实体建设,提升妇女自主创业水平。一是加强对乡镇妇女培训阵地的分类指导和品牌建设;二是着力抓好县妇联妇女培训场地建设,力争创办“女性创业就业指导培训中心”、等1-2个“妇”字号实体。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企业大幅裁员、农民工纷纷返乡的现实,开展对下岗、返乡女性的新一轮再就业培训;二是面向农村剩余女劳动力,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工作,促进劳动力转移;三是对有创业意向的女性,帮助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提高女性创业成功率。同时抓住县委县政府行政中心搬迁契机,争取创办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二、以家庭建设为着力点,推陈出新,引领妇女共同构建和谐

1、打造特色家庭创建品牌。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家庭文明建设之首,以创建“和谐家庭”为主,树立特色家庭为辅,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建氛围,力争使全县“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率达到25%以上。

2、扎实抓好家庭教育工作。一方面以家长学校为载体,着力办好“母亲课堂”,通过开设菜单式培训课程,帮助“自然母亲”成长为“合格母亲”。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策划组织1-2次以促进“知心伯伯/阿姨”与留守儿童间交流互动为主题的活动。

三、以依法维权为落脚点,优化环境,引领妇女着力建设平安

1、提升维权水平。以将矛盾处理在最基层,化解在最萌芽状态为目标,继续组织“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开展好信息搜集、纠纷调处、法制宣传等工作。重点关注农村失地、离婚妇女及留守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强化扶贫力度。继续开展各类走访慰问、结对帮困活动,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

3、突破“两纲”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妇女儿童健康知识培训,切实提高母婴保健水平;二是完善信息平台,定期编发《妇儿信息》,发挥上传下达作用,推动跨部门联动,促进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

篇12

我们第一阶段紧抓“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的目标任务,在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实践性,深入“学”,扎实“行”。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1、深入学习明好义,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领学、导学、研学”。

“领学”就是班子成员带头学。即带头以自学的形式通读规定书目,领导学三本,普通党员学二本;带头参加各类形式的专题报告会,领导参加了7场,普通党参加了6场;带队下基层调研并发表调研文章;带头准备讨论发言提纲并积极表达自己观点。

“导学”就是组织或参加专题辅导。针对单位干部思想实际和我市妇女工作特点,我们请市委宣讲团和省妇联领导进行专题讲座,着力解决科学理论与具体工作结合的问题;结合业务特点,组织“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题论坛,着力就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同时,积极参加市活动办组织的专题报告会和机关工委组织的科以下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

“研学”就是通过课题调研提升学习效果。确定10个调研课题,领导带队先后到9个基层联系点和外地调研共计11次,召开了11次座谈会。较好地了解了当前我市基层妇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看到了其他地区妇女工作,如嘉兴市妇联“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女性创业”和宿迁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的特色做法。

通过理论学习,到达了两个效果。一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深刻理解了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以人为本的“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内,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行动;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没有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协调共进,男女平等发展是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最基础方面;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要求是一代一代的永续发展,妇女儿童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代际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而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理清了下一步推进妇女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必须要着眼“一个目标”,做到“两个坚持”。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妇女的根本利益”,两个坚持就是:坚持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谋划妇女工作,坚持在“实惠、普惠、长惠”上创新举措。

2、深入讨论定好位,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潜力。我们围绕“科学发展—妇联组织的机遇与挑战”、“着眼发展,着力创新,着实推进妇女工作”主题深入讨论,先后专题讨论2次,并在*女性网开辟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利用全国、省、市三级女性网的“调查研究”专栏进行广泛讨论交流。

通过深入讨论,形成了三个共识。一是认识到:当前党和政府的要求、国际社会影响和妇女利益诉求,对妇联工作社会化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和需求。二是认识到:妇联作为是党的群众组织,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妇联作为性别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利益,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我们又具备推动两个规划实施的行政职能。基于这“三种身份”的客观定位,较好消除了妇联“与政府职能部门比—没行政权力、与工会比—没经济实力、与团委比—没发展潜力”的认识误区,克服了工作上被动思想和畏难情绪;三是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妇女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妇联干部必须着力提高“调查研究、执行落实、统筹协调、群众工作”四种实际能力,培养“诚信、博爱、奉献、创新”四种团队精神。

3、深入实践干好事,不断彰显科学发展的实效。我们认真贯彻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和“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和原则,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妇女工作相结合,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主要推进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了女性创业就业工作。在三八节成功举办“巾帼创业者之歌”主题活动,有效宣传了各条战线中涌现出的妇女创新创业典型;成功召开市女企业家协会第三届二次会员大会,特邀北京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为女企业家作“金融危机挑战下企业的积极应对”专题讲座,帮助女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斗志,并组织女企业家与高校签订协议,为女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企业用工和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对接;成功推荐女大学生村官李文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并参加宣讲团赴南京师范大学、林业大学、*轻工学院、城建学院等地作经验报告会,较好地优化女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环境;与劳动、人事部门联合,成功举办“三八架金桥”女性专场招聘会,5420个岗位吸引了9000余名求职者。以各类女性组织为依托,确定了“促进创业行动高校行”方案,以“裕兰巾帼创新创业基金”、“SYB创业基金”和巾帼创业小额贷款计划为支撑,确定了“专项资金扶持女性创业”方案。

二是推进了妇女维权工作。对外公开招聘法律专业人才,提高市妇女维权中心的维权水平;召开了维权志愿者座谈会,增强维权针对性;对110家庭暴力“报警、伤情鉴定和庇护”三个中心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促进其作用发挥;推进妇联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妇联组织在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加大维权宣传力度,在全市1000多辆公交车上播放专题片,增强妇女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是推进了扶贫帮困工作。在母亲节前夕成功举办“母亲颂”文艺演出,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好评和省妇联领导的高度肯定;牵手爱心妈妈,不断拓宽与四川儿童结对范围,并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发挥社区儿童德育中心、流动留守儿童温馨家园等阵地作用,呵护流动和留守儿童;开辟女性大讲堂,每月举办一期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并及时送家教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与市文明办、*晚报等单位联合主办*市第九届相亲节,为大龄男女青年提供相互交流机会等。

二、第二阶段工作

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阶段,从5月上旬开始到6月中旬结束。我们将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要求,紧扣“深”、“诚”、“实”,突出抓好两个重点环节和一个主题实践活动。

第一个重点环节是“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这个环节要重点落实好三项具体工作。

一是做好“三个继续”。即继续深入学习规定的读本和中央、省、市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文件精神;继续围绕10大课题深入调研,5月底前完成调研报告;继续围绕“着眼发展,着力创新,着实推进妇女工作”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三个继续”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科学发展能力。

二是查找“三方面问题”:按照“三个对照、三个强化”的要求,重点找准班子和个人在思想观念、发展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围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实现“三保三促”目标,找准在推进妇女工作,特别是服务女性创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照妇女群众的新需求,找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三是开好“两个会”。召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提高思想认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形式,诚恳地交流意见和建议。届时,将邀请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指导检查组派人列席,吸纳党代会、妇代会代表和党员、群众代表参加,通过群众点题、班子答题、领导讲评等方式,提高会议质量。

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重点组织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

第二个重点环节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这个环节要把握好三项要求。

一是搞好“一个梳理”。就是在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前,要系统梳理基层妇联和妇女群众提出的关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法方面的意见,关于推进妇女工作方面的意见,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意见。

二是写清“四个内容”。就是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时,要写清:通过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了哪些科学发展共识;近年来妇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和原因;科学推进妇女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女性创业就业的有效举措;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以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三是组织“两个评议”。即召开党组扩大会和召开群众座谈会(20人左右)、机关评议大会以及书面评议等方式,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进一步修改完善。评议内容:着重看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研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看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分析的原因透不透;看对下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措施行不行;看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报告形成后,及时上报,并在女性网上公布内容,接受更广泛的群众评议。

一个主题实践活动是“坚持三惠原则,服务妇女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这项活动5月初开始,8月底转入经常化,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当前我市就业岗位紧缩、就业困难对象增多、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困难,特别是女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形势,实施“女性创业就业服务工程”: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市各项就业政策,在广大女企业家中开展不裁员、不减薪的“暖春行动”等,着力营造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专题报告、融资恳谈会、政企面对面、走进大学城研发对接、女企业家难点问题反映、公益性招聘会、清华培训、免费家政服务”等“八个一”活动,着力为我市女企业家提供贴心服务;通过深化“创业培训、小额贷款、项目扶持、融资恳谈、百万基金运作、政企沟通”等六大举措,着力扶持城乡妇女创业;通过巾帼创业促进行动高校行,即开展“大学生SYB培训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导师团与大学生结对”、“创业项目基地孵化”和“创业事迹演讲”等五方面行动,着力推动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通过挖掘我市巾帼招聘基地和培训基地潜力,建立免费举办招聘会和技能培训班长效机制,着力援助困难女性就业;通过探索返乡妇女“离土不离乡”的灵活就业模式,如联系外包加工业务、开辟民俗工业项目、开办“无围墙工厂”等,着力为农村失地女性、返乡妇女创造就业岗位等。

二是针对妇女维权“人数急增、范围扩大、要求提高”的实际,实施“妇女维权推进工程”。强化妇联各级法律援助站和维权服务中心机构建设,尤其是加大妇女“专家接待日、妇联干部全员接待、首问负责、统计分析”等四项制度落实力度,不断增强12338维权热线功能,引导受害妇女依法诉求,着力构建“维权网”;推进110家庭暴力“报警、伤情鉴定和庇护”三个中心建设,及时处置家庭暴力行为,为受害妇女提供伤情鉴定和阶段性避难场所,着力构建“防护网”;加快妇联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妇联组织在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尽可能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着力构建“调解网”。

三是针对当前贫困妇女儿童面临更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的现实开展“和谐关爱促进工程”。深化“真情寻呼1+1、爱心妈妈、党员进老区”等结对帮困活动,不断赋予扶贫帮困活动的新内涵;拓展“文明风尚进家庭、美化净化绿化进家庭、幸福和谐进家庭、共享邻里亲情进家庭”等活动内容,不断探索“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新途径;开辟女性大讲堂、进一步完善“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咨询网站建设、继续巩固深化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构建未成年道德教育活动的新机制;继续推进女性大讲堂,建立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和送家教“三走进”——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的长效机制;发挥社区儿童德育中心、流动留守儿童温馨家园等阵地作用,牵手社会妈妈,呵护流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着力构建呵护行动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要求

各级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感,率先垂范,把落实服务举措与当前妇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双促进、两不误”;

广大党员和群众要充分发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把学习实践和当前工作做好做优,做出成效;

篇13

一是生源问题。我校地处城东经济开发区,生源结构层次不一:有从原市区因城市扩建迁至新建小区的市区居民,有城中村改造的农民转为市民的新型居民。现代家长对教育普遍比较重视,很在乎孩子同伴的素养。原市民用有色眼光看新市民,因此生源流失比较严重,生源问题成了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生源不佳,学校的要求、家长的期望与学生实际的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二是师资问题。首先是师资紧缺问题。去年我校调走2名教师,退休1名教师,全是中层以上的骨干教师,而只调来一名普通中学英语教师,严重削弱了我校某些学科的教学力量。按正常编制,我校可以有45个教师,而现在在岗的只有42个(本学期又有一位数学骨干教师辞职),而且我校领导岗位多(校级领导有4位,含1

名正校级协理员),领导干部兼课相对而言少一些,所以教师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是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近六七年来我校新分配教师只有1人次,而其他学校近几年来新分配教师达几十人次,这个差距是十分巨大的。尽管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但可塑性并不大。再次是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受外部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的滞后性特点是容不得急功近利的);受社会简单评价的左右,部分教师放弃了教师的职业自觉和职业责任(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要求教师有强烈的专业精神:一是专业责任感;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三是终身发展的意识)。

三是学校特色问题。学校缺乏可以贯穿3—5年的系统工程,特色性不强,影响力不够。教师对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参与管理、建设学校的认识还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状态。对学校科学发展起决定因素的人文因素不是很强,硬、软件的提升与更新后,适合学校的可操作性的校园人文观念不凸现。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特色化的主力军。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校缺乏个性鲜明、有特长的教师,也谈不上创建特色学校。如果学校要创建体艺特色,就要成立体艺专门负责机构,要担当起学校体艺工作全面开展的重任,同时师资的保障更是不容置疑。

四是家庭教育问题。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家庭中,家长普遍地学历偏低,大多只有初中或者高中程度,少有大学学历的,家庭教育理论、经验缺乏,家长的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家庭环境普遍较差,有的虽然已经住上了公寓房,但家里的设施非常简陋,卫生条件也比较差,还残留着旧时农村的许多不良习惯。我们希望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提升阅读素养,可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连做作业较安静的地方都没有。家长也是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环境亟待改变。

五是对外宣传问题。学校要内部造优,外部造势,积极做好对外宣传这篇文章。校园文化建设还需浓厚些,要营造开放、融合、包容的校园文化。

3、认为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有大局意识。应该团结协作,从学校大局出发,少一些个人利益思想。在考虑问题、处理各种关系时,方法还可再妥当些。

二是要有开拓创新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的步伐应该跨得更大一些。

三是要以身作则。党员干部要体现先进性,处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党员干部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要发扬以前的产党员那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作风。党员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要时时处处做好教师的表率,要以高尚的行为准则成为普通教师行为的榜样。应该在各种场合宣传党员干部做了什么样的好事,以此来引领普通教师作为言传身教的典范。

四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事业追求的崇高目标和本质要求。学校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准确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4、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涉及我校教师或学生的民生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工作量超重问题。由于严重缺编,再加上做产的、生病请假的、内退的,这些工作量都要在教师身上内部消化,教师的工作量严重超负荷。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生源不好,更加应该让教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有时间去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有时间去转化家长的协同教育观念。现在的情况是教师疲于应付强大的工作量,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而少有时间去精心研究教育的科学化问题。同时,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身心疲惫不堪,原有的工作热情逐渐消失,大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期盼有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实施人文关爱工程,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作与学习的幸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压力。

(建议市教育局考虑到教师会遇到做产、生病、甚至保胎等特殊情况,给学校适当增加编制。目前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出来苦于没有工作岗位,而学校这方面岗位又严重欠缺,教师疲于奔波,如果有个适当调整,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是评优评先问题。教师的评优评先学校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既要人格平等,真诚合作;又要提倡个性发展,健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