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消防安全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

篇1

一、行为安全理论概述

(一)行为安全的定义

行为安全理论(BBS,BehaviorBasedSafety)的基础是行为分析理论,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1]。目前,业内对行为安全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总体认为行为安全理论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行为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统计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安全的关键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渐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帮助行为人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

(二)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1.作用范围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不安全动作”。因此,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策略是消除人的不安全动作,但这在实际中较为困难,因为不安全动作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与动作产生者的安全意识、行为习惯和所掌握的安全知识都密切相关,这些相关要素又与动作产生者所在组织的教育管理有关。行为安全理论将行为安全当作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来看待,它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对其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实施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模式是建立在前因—行为—后果的基础上的,旨在改变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使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不再发生[2]。行为人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因是导致行为发生的个人习惯和思维等要素,后果是行为所导致的具体结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流程具体分为识别关键行为、收集行为数据、提供双向沟通、消除不安全行为四个步骤[3]。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大学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0%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仅有2%的事故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4]。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大部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避免,这一统计结果也适用于分析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

笔者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成因,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如图1)。如模型所示,大学生的不安全动作直接导致火灾事故,或者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火灾事故;引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的根本原因包含两个方面:即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和消防安全知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是指对消防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害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消防安全知识是指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处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如何扑灭初起火灾、如何进行逃生疏散等,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如何发现、处理消防安全隐患和在突发火情时的应急表现。

(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

结合大学生消防事故致因链模型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式、目标,笔者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图(如图2)。根据流程图,首先要确定教育的重点环节,即找到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起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上的薄弱点;其次,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解决这些薄弱点的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优化,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从而遏制高校火灾事故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和广泛性。

三、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在福建省内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随机发放102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率为98.34%。其中男生608人,女生403人;一年级390人,二年级312人,三年级255人,四年级54人。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笔者在查阅有关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与相关专家和管理老师交流,编制《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选取反映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期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强弱和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并单独设置考察学校宣传教育实效方面的问题。

(二)结果分析

1.检查消除火患方面

在“是否会判断灭火器属于有效状态”、“是否会留意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的逃生路线”、“是否知道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等问题,分别有25%、30%、20%的大学生选择“会”或者“知道”。通过访谈发现,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不会遇到火灾事件,没必要关注这些设施设备,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校园内很少见到疏散路线图、灭火器标示等指示性标牌。在“是否会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一题中,只有15.33%的大学生选择“经常关注,并要求别人注意”,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偶尔留意”或者“不懂如何关注”。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普遍对哪些是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不甚了解。在“您对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的看法”一题中,有66%的大学生选择“存在隐患,不应该使用”,可是,在“是否在寝室使用过违章电器”一题中,高达62%的大学生选择“使用过”。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是为了烧水、做饭等,他们也反映学校存在诸如开水房偏远、食堂定时关闭等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对于使用违规电器的惩罚力度没有构成一定威慑。以上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火灾忧患意识不强,对消防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较强,为图一时方便,依然使用违规电器。同时,通过对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关注身边消防安全隐患的主动性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违章电器的和对此行为存在错误认识的人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高年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较淡薄。

2.处理初起火情方面

在“发现初起火情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电器或线路着火,您认为应该首先做什么?”、“发生火情时,您对报119火警的态度是什么?”等问题中,80%左右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回答“面对初起火情时,您认为自己是否会使用消防栓、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是否会正确报火警”等实操层面的问题时,高达56%、4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或者“可能不会”等否定性选项。这说明大学生了解处理初起火情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实操技能,一旦遇到初起火情,很难在第一时间予以正确处置。通过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认为自己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和报119火警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大学生在校时间越长,所参加的实操演练和教育活动越多有关系。

3.应急疏散逃生方面

在“逃离火场时,突然想起遗漏某个重要物品,您会怎么做?”、“您觉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哪个?”、“若所有的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您认为该怎么办?”、“您认为哪些是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等问题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若遇到火灾,您觉得您是否能够运用疏散逃生知识从火场逃生?”一题中,高达58%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或者“不好说”。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各年级大学生对疏散逃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当。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大学生在入校前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渠道较多,一旦形成潜意识就会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应急疏散逃生知识,但是需要在演练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否则他们没有信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消防安全突发状况。

4.宣传教育效果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88%的大学生认为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重要,大一学生群体中有92%选择“重要”,其他年级学生选择“重要”的比例都在84%左右。但是,仅11%的大学生知道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和“三个应知应会”这些基本消防安全知识。说明大一时期是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最重视的阶段,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消防安全概念和内涵上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认知体系。大学生认为大学最需要加强的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前三位依次是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大学生最愿意参加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参与消防实战演习、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案例警示教育。在开放式问题中,“多开展实践操作性的演练”是大学生为改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所提最多的意见,可见大学生最愿意接受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

四、对策建议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火灾忧患意识较差;检查火患能力较弱;处理初起火情实操技能不足;随年级升高消防安全意识降低;消防安全教育实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紧抓新生入学关键期,强化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在入学阶段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都处于最高水平,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效果将有效辐射大学生未来的校园生活。高校应大力提高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教育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消防安全知识考核;在新生教育读本中加入包含消防安全教育的部分;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新生联络员在新生入学阶段,为新生讲解防火安全知识;在新生集会中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典型案例;还可以利用易班网、校园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和载体开辟新生消防安全教育专栏。在教育内容方面,既要体现对消防安全的压力传导,又要侧重于帮助大学生掌握“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等具体知识,促进新生尽快形成消防安全认知体系。

(二)加强宿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侥幸心理

学生宿舍是高校火灾高发地点,也是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实际情况看,新生的纪律性较强,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较少,但大学生使用违规电器的比例随着年级升高而明显提高。因此,在规范宿舍日常检查的基础上,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高年级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情况的都应及时处理,同时,对拒不改正和多次违规的学生也应给予适当处分,通过日常检查和纪律约束形成震慑,促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相应的,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应多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尽力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5]。

(三)丰富校园教育形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结合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知道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够把这些知识变成消防安全实操本领,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实操演练。学校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每年新生入学阶段、安全教育月、119消防日等关键节点,将灭火演练、疏散逃生演练等融入教育活动,并邀请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传递,带动二级学院结合实际有效开展类似演练,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化工类学生、美术类学生、机械类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开展危化品防火、画室防火等专项消防安全实践教育。

(四)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学校职能部门,还需要依托学生群体自发开展活动,提升教育效果,从而达到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一方面,可以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指导他们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作为学校正式教育或演练的有效补充[6],例如,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消防设备现场观摩、模拟火场疏散路线设计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挥学生志愿消防队、班级安全委员的作用,通过对他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组织他们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带动更多周边学生关注消防、了解消防、重视消防。

参考文献

[1]王哲,白云杰.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3):72~75.

[2]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2):138~140.

[3]余昌才.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学家,2014,(2):284~284

篇2

一、引言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态度与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等[1-2]。

消防安全教育意义重大[3-4],2015年,全国共接报火灾33.8万起,造成1112人受伤、174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39.5亿元。火灾的防范以预防为主,消防安全教育包括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知识教育及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等[5]。消防安全教育要在全民中展开,特别需要在大学生中展开。

二、消防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消防技术涉及防火工程技术、消防安全设计、消防安全管理等,消防需要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理论,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需要分析辨别火灾的特点及规律,需要掌握必要的消防基础理论及技术手段,消防人员需要对火灾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鉴别火灾的类别,才能有效地对火灾进行防范及处理,这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优势。

理工科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防基础知识。燃烧是一种可燃物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一般伴有火焰、发光及发烟等现象。燃烧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及爆炸。闪燃是挥发的蒸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燃烧,或可燃固体加热,遇明火发生燃烧;着火是可燃物与助燃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自燃是指在空气中没有火源作用,可燃物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爆炸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放出大量气体,在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大学生消防素质教育还可以从认识火灾方面入手。火灾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灾害,是指在空间及时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火灾有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带电火灾及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分为A、B、C、D、E、F六大类。火灾的扑救可以采用水型灭火器、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等。

三、建筑防火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关键。建筑火灾的发生原因有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违反生产安全制度、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不当、自然现象引起、纵火、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等。建筑火挠虢ㄖ的结构相关,一般的建筑结构可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及其他建筑结构。

建筑的耐火分为四个等级,防火可以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阻燃材料、防火门窗、防火分隔水幕、防火阀等。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h,由不燃烧体构成,建筑防火墙可以减小建筑结构遭受辐射时产生危害,能够防止火灾蔓延。防火卷帘由帘板、支架、导轨、电动机、卷轴、防护罩等构成,防火卷帘门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对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及耐火稳定性。防火门可以对火灾起到分隔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防火门有钢质、木质及不锈钢防火门之分,可用于楼梯间出入口、防火墙的开口、走道等部位。

建筑防火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能够有效保护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四、消防设施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设施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照明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设施。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装置、触发装置、联动输出装置及辅助装置构成;火灾报警系统能在火灾发生时将烟雾、火焰、热量等转变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从而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能够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排烟系统由管井、排风管道、门开关设备、防火阀、排风机等构成,排烟系统能够使楼梯间等位置形成正压,从而有效将火灾生成的烟雾排除。消防照明需要合适的光源,要满足照明的要求,能够在特殊环境及紧急状态下照明,同时需要长期保证安全、可靠的状态。水喷雾灭火系统由供水设备、水源、管道、阀组及水雾喷头等组成,它是在较高的水压力作用下,利用水雾喷头将水流分离成细小的水雾,喷向火焰实现冷却灭火作用,该灭火系统灭火效果好、用水量少、使用广泛,水喷雾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油类和电气设备火灾。

消防设施的使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对大学生进行消防设施知识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能够增加社会对消防设施的认识,当火灾发生时才能够进行有效防护。

五、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及生活的活动范围多元化,于是产生了众多特殊场所,比如石油化工领域、地铁车站、加油气站、特殊产品工厂等。某些特殊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产生严重灾难,比如2015年8月,天津市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8人失踪、165人遇难、798人受伤,还有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各种原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多为易燃物,具有爆炸危险。石油化工产品是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生产各种醛、醇、酮、酸类及环氧化合物,基本的原料有丁烯、乙烯、丙烯、苯、丁二烯、甲苯、二甲苯等,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这些高分子材料极易燃烧,需要严格控制才能够防止火灾发生,然而提高大学生的消防方面的素质就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C上所述,消防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对人类生产及生活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可以从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知识教育及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等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敏,王丰元,毕巍巍,等.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大学教育,2015,(1):62-63.

[2]刘强,吴双双,刘万涛.大学生素质教育[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3]沈友弟.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2):130-133.

[4]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5]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等.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3):54-57.

The Influence of Fire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Ting-yi

篇3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学校在县教育局、大槐树镇中心校的领导下,以"求真务实,争创一流"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规范管理,逐步提升办学水平。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学期,老师们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同学们认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师生共同发展。学校因我们的努力而充满活力,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着xx小学的辉煌篇章。

一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一年的学习,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提高了自理能力;六年级的同学,在磨练中成长,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更值得一提的是,各年级同学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发展,懂得了孝敬长辈,懂得了助人为乐。

马上就要放假了,学校希望同学们在假期做到:

1、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定时定量完成,不要一个星期就做完了,或者等到快开学了才赶着做。除寒假作业外,还应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特别是古诗词背诵。经研究表明,小学生背诵古诗词是完全必要的。根据人记忆的特点,小学阶段是无意识记忆的最佳阶段,且保持时间长,不容易遗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不要因贪玩而掉队——等到开学才发现自己背得最少,那就来不及了。

2、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左右看,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在路上跑和玩,不到铁路附近玩耍,不上路,不拆盗,不在铁路上设置障碍物,不击打列车。不进网吧;不在池塘边玩耍,更不要在野外玩耍;独自在家,不和陌生人说话,不与陌生人接触。

3、出去玩要结伴,不能单独行动,事先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4、明年春季开学时间为:正月十六早上7:40.请同学们开学时带上寒假作业及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家长通知书。

老师们,同学们,学校的发展蓝图我们一起描绘。作为xx小学的学子,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自己优异的成绩为学校增光添彩, 希望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xx小学的学生,每个动作或语言都要体现xx小学学生的文明礼仪,尤其在假期里,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时刻铭记入队时的誓言,时刻铭记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一个xx小学学子的形象。

最后,祝愿老师们、同学们过一个充实、愉快的寒假! 祝大家新年愉快!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篇4

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

(一)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检查各学校(含幼儿园,下同)是否掌握每名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并建立台账;对排查出的违规集中接送学生车辆是否向教育、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存在集中接送学生的学校是否按规定建立了校车管理制度;是否与校车服务提供者、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是否安排值班人员,负责管理学生上下车秩序,与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是否制定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是否建立雨雪冰霾等恶劣天气应对机制;是否公布了违规接送学生车辆举报投诉电话;是否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

(二)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检查学校是否落实食堂食品各项管理制度。食堂是否取得餐饮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明并经过岗前培训,是否按照规范操作;师生饮用水是否达标,是否能够保障师生饮用热水;食堂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定期维护;食堂及校内商店是否存在出售变质、伪劣食品问题。

(三)消防安全管理。检查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实验室等学校各类场所是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灭火装置;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各处应急逃生标志是否清晰到位;消防栓箱门、卷盘、水带、枪头是否完好且吊挂平整,能否正常使用;是否存在用电线路私接乱拉、违规使用电器等用电不规范行为;是否存在线路老化、裸露、超负荷使用等安全隐患;食堂燃气储藏间、排风及报警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供暖设施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火灾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是否进行定期演练。

(四)校园安全防护。检查学校是否配足配齐专职保安和安保装备,是否排查有无涉黑涉恶情况;学校应对外来攻击制度机制是否健全高效;是否能有效阻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监控设备是否存在重点部位盲区、老化、图像不清等问题;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防护特别是女生宿舍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各类危房和设施是否继续使用,是否采取警示、修缮、重建等措施;各类设施装置是否安装牢固。

(五)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公路沿线、主街道学校周边的交通防护设施设备、警示标志、指示标识、斑马线等是否齐全;校园周边是否存在无证无照流动摊点、小商小贩等经营行为;校园周边200米以内是否存在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校园周边是否存在治安高危人员、精神病人、辍学不良少年等;校园周边是否存在车多人杂的其他情况。

(六)防校园欺凌。检查学校是否将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纳入“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体系,是否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是否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法治校长或法治辅导员制度并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和组织家长培训。

(七)实验室管理。检查学校是否完成登录“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风险分布信息系统”并建立危险化学品登记帐目,是否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专用室,是否配备危险化学品专用橱柜并执行“双人双锁”管理,检查化学药品采购渠道是否合理、废旧化学药品处理是否规范等问题。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好安全监管职责。对安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隐患排查整治不深入、不彻底,风险管控不到位,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或者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典型事件,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单位要结合辖区内的安全工作实际和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和薄弱环节,制定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整治责任。

(二)突出重点,抓好安全隐患排查

各单位要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突出抓好校园安保、消防、校车、食堂、实验室等方面的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整改要动真格,不留余地、不留死角,要落实管控措施,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理不到的问题,努力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真正把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落到实处,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三)狠抓监管,倒逼责任落实

各单位在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过程中,要督促学校建立安全风险清单,落实管控措施,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履职到位。对在检查、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一律顶格处罚,对事故隐患严重的学校,要依法采取临时强制措施,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四)建立隐患台账,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篇5

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频发,作为国家和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在学校尤其是在学生公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和日常安全教育都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

一 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

教育管理者和学生是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有的教育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有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欠缺,不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消防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而主动灵活地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学生仅在入学的时候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对自身周围的环境条件等缺乏清晰的认识,消防意识淡薄。

2.消防漏洞多,存在侥幸心理

新生入学时,学校和老师都对其进行校规校纪和消防安全教育,严禁在公寓内乱拉电线、使用各种违章电器,如有发现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使用时采取相应的防查措施,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和查处,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遇到学校大检查就临时停用;此外,有些公寓电脑台数较多,超负荷用电现象严重。

3.消防宣传片面,缺少教育实践

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公共安全课程,缺乏消防安全教育。学生不了解防火灭火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住学生公寓时不注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情况,对于疏散通道堆放杂物、安全出口锁闭、设置防护栅栏等现象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等。同时,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学生公寓楼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或是有预案但未开展演练,学生缺乏基本防火灭火技能,应急反应能力、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二 辅导员在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负责学校学生最基本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直接地实施教学、管理育人,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管理、教育和服务。

1.提高宣传教育广度与深度,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学生军训、大小会议、宿舍、办公室等场合和网络及时向学生强调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掌握消防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学会应对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方法,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防止和杜绝火灾问题的发生。

2.教育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消防安全教育形成意识是条件,教育学习是保障,实践演练是关键。辅导员通过定期深入宿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编订成册,对违纪现象和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另外,要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尽可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3.以点带面实现全员育人,发挥各部门在学生消防教育中的作用

一所高校要真正抓好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光靠辅导员及保卫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他们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在协助学校消防保卫部门开展消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动班主任、教学科、学生家长、学生党员骨干及校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高校消防管理体系。

三 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要从政治、工作、生活方面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为辅导员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普及辅导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定期组织召开应急疏散演练专项会议,掌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篇6

引言

高校W生大多为住校,安全事故很多就发生在宿舍,如用电不当造成的火灾,后果相当惨重。分析这些火灾原因可以看出,许多是因为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或缺乏消防常识,用电器时粗心马虎,酿成悲剧。这给学校的安全管理敲响警钟。如何通过消防安全教育,从思想上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从而避免安全事故是每个高校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使得高校得以蓬勃发展。但是,某些高校的消防安全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只注重日常文化教学,而忽视安全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及教师接受消防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这些都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领导对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消防安全主体意识薄弱,使得许多高校中由消防部门牵头举办的活动参与人数较少,许多师生都认为消防工作只是高校保卫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都不甚了解,发生火灾时不知所措,不能在第一时间逃生或者报警,也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日常消防器材,更不会减小或者扑灭火灾,眼睁睁看着火势越来越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另一方面就是消防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教育经费大量投入到基础建设方面,忽视了对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导致消防设备落后或质量不过关。这样都极易埋下事故隐患。有些高校仍然在使用老式的结构不合理的建筑,缺乏现代的消防基本设备。尽管有些新建校舍,但在设计使用过程中不合理,未经消防设计竣工验收,从而导致建设留下布局不合理。

二、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政治理论学习等宣传思想政治活动,使广大教职工认清学校形势,明确了自身职责,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了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和建设发展之中,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各级宣传思想政治部门通过挖掘、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爱岗敬业热忱,使广大教职工积极向先进人物看齐,带动了全校师生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校安全生产,为学校消防安全提供了思想保证。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诸多方面,人在执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不情愿、不自觉、不重视等抵触情绪,在严格管理与思想松懈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或不稳定因素,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消灭这一矛盾或不稳定因素的良药。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看人的意识和行为,当把人的意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之后,行为随之就会走向正确的道路。所以,学校必须加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积极向师生宣传新的消防安全知识,化解师生心中的疑虑,把一切抵触情绪和不稳定因素全部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实施。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校消防安全管理

任何时候,人是单位最核心的元素。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就是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而思想引领行动,只有师生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觉悟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在行动上重视消防安全,从各方面努力管理好消防安全工作。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如教育讲座、消防演练等,时刻为师生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并使师生切实掌握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要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防火、灭火,安全逃生等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消防运动会、技能竞赛,为广大师生搭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平台,使广大师生主动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自觉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不断促进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4.以人为本,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条的“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法定义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特别是要利用最佳时机,在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学时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在节假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定期举行消防演习,增强学生自身消防意识,把因疏忽而造成火灾的几率减少到最小。

5.改善消防设备质量

学校要设立消防专项基金用于改善消防基础设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舍得在消防安全方面投资,否则出现事故损害的是更为宝贵的生命。要从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出发,切实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的要求,抓好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顺应形势加大消防经费投入。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保证消防经费的投入,保证有关消防设施和器材应配备到位,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分配资金,重点消防部位要配备现代化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老旧设备,以防不时之需。

结语

总之,做好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做好人的工作,消防安全管理才可能顺利展开。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此为前提来改进新的消防安全教育方式,促进学校平安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篇7

二是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有些地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实施模式主要是上级机构制定下达教育措施和实施方法,然后由本地消防部门按照统一模式在某一规定时间段内组织实施,不能做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缺乏创新,往往是照抄照搬、年年一样。

三是教育制度缺乏创新。与消防工作面临的迫切形势不相适应,不少地区消防部门仍然存在着“上级催一催抓一抓、出了问题抓一抓”等消极被动的情况,缺少主动抓、主动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广东全省各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发部来看,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无具体的长效宣传机制;存在推一下动一下的现象,上面没有文件通知要求,宣传工作就立马停滞不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的发展。

(二)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落实不到位。目前消防安全教育主要由消防部门组织实施,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国家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统一的强制性要求,特别是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尚未纳入国民教育序列,造成学生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落实不好。就广大务工人员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大省,人数超过3000万,约占全国的1/4,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加上流动性强,难以接受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逃生自救基本常识缺乏,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教育不规范。社会消防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系统,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教材,消防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培训经费短缺,制约了教育效果。消防部门的培训多采取以会代训、监督检查代训等形式,培训时间短、内容少、效果差。

三是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事业单位以生产和工作繁忙为借口,不愿安排专门时间让员工学习消防知识,使得这些单位职工消防培训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消防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难以持久。一些学校虽然成立了消防安全教育组织机构,但未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列入计划,缺乏系统性、经常性;一些学校热衷于搞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缺乏实效。

(三)内容不够全面

一是内容不完整。表现在政策法规、消防常识方面缺乏有深度的引导性、警示性、监督性、娱乐性、趣味性内容,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社会不同层次成员的需求。

二是安排不合理。教育内容多以灭火、逃生为主,内容过于单一,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应该根据教育客体职业、地域、年龄的差异,恰当安排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因材施教,突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方法缺乏创新

一是方法手段较为简单。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大多选择在空旷场地拉条幅,用扩音器进行宣讲;又如在节假日开展突击性街头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悬挂标语、条幅、口号,彩旗飘飘,锣鼓阵阵,发传单,作讲话,很难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来的多是一些中老年人,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有限。

二是现代科技运用不够。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多采用传统的宣传形式,形式单一,活泼性、趣味性、直观性不足,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难以激发其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子灯箱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能给受教育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产生较深刻的印象,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宣传教育方法的不足,以提高教育效果。

(五)教育力量薄弱

一是专业力量“分身无术”。消防部门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主导机构,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但是按照目前的消防部队编制,负责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人员支队级单位一般也只有1~3人,大队级单位一般不设固定人员。消防部队忙于以灭火救援为中心的各项救援救助工作,工作压力和负担比较重,往往无力抽出时间和精力从事系统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因此,消防安全教育专业力量薄弱,与社会消防安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很突出。

二是社会力量相对薄弱。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职责,更重要体现为政府的职责和全社会的责任。当前,应充分挖掘社会单位和人员的潜力,弥补现役消防安全教育人员数量的不足,充分调动社会中愿意而且有能力从事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力量,让他们加入到教育队伍中来,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现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体系既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也缺乏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弊端是把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看成是单一的政府和消防部门行为,宣传、教育和培养等工作全部由政府组织与实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责不清、权限分割、基础薄弱等现象,导致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思路单一、缺乏联动、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二、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消防安全教育是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的教育。消防安全素质是人们应对火灾突发事故时确保人身安全不受威胁、财产不受重大损失所需的素养和品质,是公众消防法律意识、消防安全自觉需求意识、防火常识、灭火技能及疏散逃生能力的具体综合体现,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对影响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教育主体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最基本要素。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自身努力,借助一定手段、运用一定方法去影响教育客体。一般来说,公民通过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接触丰富的消防安全信息,这些信息或深或浅、或强或弱、或正面或负面地对个人产生影响刺激,当公众接触到这些消防安全信息所产生的情景时,就会产生自我机体、心理、思想、情感诸多方面的反应,从而使人引起注意、理解、对抗或接受。教育主体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领导者、教育者和辅助人员,教育主体是影响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认识和态度。教育主体特别是领导者的思路和态度决定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程度,教育主体认识程度高,就会重视消防安全教育,给予必要的时间、经费、资源等投入;教育主体认识程度不高,往往会忽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处理消防安全教育与生产、工作之间的关系,把消防安全教育看成是不必要的负担,认为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无关紧要,口头重视,但是缺乏实际行动;或者对消防安全教育认识不足,不愿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或者敷衍了事,这种态度会给教育客体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导致他们产生轻视和厌烦心理。在走访座谈中发现,很多人反映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不懂得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主体缺乏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必要认识。特别是在一些机关、学校、企业中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重视消防安全教育的情况,关键在于这些单位的领导没有树立正确和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识,导致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得力,员工的消防安全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二是素质和能力。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消防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育主体知识面宽,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根据教育客体的具体特点,深入浅出地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的效果。相反,如果教育主体的素质不高、能力不足,言之无物或照本宣科,就不能把握受教育者的特点,必然流于形式,使受教育者难以产生触动,必然降低教育效果。

(二)教育客体

教育客体是与教育主体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受教育者。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既有与国民教育相似的一面,又有其特殊的一面,这就决定了教育客体具有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化程度。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低决定了人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从而影响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客体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教育客体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教育客体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获得信息的途径少,而且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不高,生存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因此对于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以及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很少,甚至有些人对消防安全工作态度冷漠、毫不关心。

二是生活阅历。生活阅历是影响消防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阅历、经验丰富的人对消防安全教育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接受程度也较高,容易调动教育客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教育效果就会比较好。相反,阅历简单、经验缺乏的教育客体往往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心理,教育效果就会比较差。

三是职业差别。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正规企业对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认识程度较高,消防设施较为齐全,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落实也比较好,导致其成员整体消防安全素质比较高。相反,松散组织从业人员,例如个体经营者、农民工、社区退休人员等是消防安全教育的盲区和薄弱环节。

(三)教育方法手段

教育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受教育客体与教育目的的桥梁和纽带,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比较容易达到教育目的,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选择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方法手段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趣味性。消防安全教育方法手段要讲究趣味性,确保容易接受,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讲授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讲究趣味性就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加工,针对不同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用形象、生动、丰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不同的听者、看者、体验者的注意力都聚焦于教育内容上。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主体应注重掌握趣味性的讲授方法,使所讲授的内容对听者、看者、体验者具有吸引力,使人想听、想看、想体验,达到启发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此外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广大民众,向他们传播的消防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通俗易懂,其形式也必须是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二是针对性。当前群众普遍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除了群众本身原因外,也与当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内容过于空洞、形式过于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进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很多时候是在追求“热闹”的效果和轰动效应,缺少教育的针对性,造成教育效果不好。同时,在消防安全技能培训方面时间较少、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总体来看,在消防教育安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既缺乏对教育客体情况的深入了解,也缺乏对教育客体特点的深入研究,教育方法手段缺乏针对性,造成教育效果不好。消防工作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重点,不同季节、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消防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时要注意区别这些不同特点,紧紧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是创新性。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火灾发生的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内容也应当相应地随之变化,才能适应新的需要和要求。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立意和形式上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吸引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物质投入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经费、场地、人员等物质因素的投入,物质投入是决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力。专业人才是完成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根本力量,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就无法保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目前既缺乏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更缺乏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参与者。仅仅依靠消防部门来完成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来完成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加大对消防安全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专门的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的专业,培养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人才,同时制定和完善各种政策机制,鼓励和支持相关人员特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和消防部门转业官兵积极投身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战线上来,不断充实和增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人才力量建设。

二是资金。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开始和初创时期。例如,各地目前所建消防安全教育场馆投资少则五六百万元,多则一两千万元,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应该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特别是应列入教育经费财政预算,以相应的比例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进行投入。此外,还应以中央政府专项资金的形式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适当扶持,地方政府应按相应的比例进行配套追加,从而保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资金的投入,弥补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的“欠账”。

三是设施。目前,教育基础设施匮乏和不均衡是影响公民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还有数量不少的省、自治区特别是广袤的中西部地区普遍缺乏专门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设施。这些地区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仅仅依靠消防部门一家进行组织,由于消防部队本身在体制、资金、师资、器材、场地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导致在这些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开展较少、方法单一,接受教育的群众数量较少,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影响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消防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整体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对策

素质教育是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公众消防素质的高低不仅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火灾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制定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改革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体制,规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客观而论,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思路,以此形成消防安全教育人人有责、人人需要的良好氛围,营造和建立政府和群众关注社会安全、消防安全的和谐氛围。

(一)以树立科学观念为先导,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强化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必须首先从树立全民观念、法制观念、效益观念和市场观念入手,理清思路,解决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问题,从根本上增强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认识,树立“防火重于泰山”的观念。广大群众也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二)以充实教育内容为载体,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对象是每个公民,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所需要和所能接受的消防安全知识也不同,因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也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学历层次和职业特点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分阶段、分层次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三)以探索方法手段为突破,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近年来,社会消防安全教育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与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所面向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开展宣传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同、场所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此外不同地区消防部门自身条件(资金来源、专业实力、人员配备、制度等)也不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要根据具体宣传教育任务和活动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具体来说包括运用媒体、移动电话、固定媒介、发放宣传材料、培训、讲座、授课、参观体验、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只有根据不同教育客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提高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效率。另外,消防部门还应结合工作实际和条件变化,探索更新更好的消防安全教育形式。

(四)以完善教育机制为重点,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教育效果,必须探究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办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能够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宣传教育机制。机制是社会组织以及其中个体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方式方法,机制科学有效,系统就能高效运转,得到理想的系统输出;相反,如果机制不科学,系统运转的效率就会降低,系统输出也就不会理想。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切实提高社会消防教育有关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从创新机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应该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系统协调机制、奖金保障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

篇8

1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存在问题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近五年的数据统计,全国共有1624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火灾中丧生,占火灾亡人总数的18.6%,少年儿童成为极易遭受火灾伤害的高危人群。据中国互联网及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我国15岁以下青少年每年因火灾、水害、车祸、机械性事故、跌落等原因造成意外伤害及死亡的人数近50万人,其中5万人意外死亡(意外死亡成因前6位的有溺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机械性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火灾)。未成年人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十分重要。然而,在对未成年进行宣传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1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增加了教育难度

由于孩子天性好奇顽皮、喜欢玩火,加之看管不严,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通过分析伤亡原因,80%的事故是由于未成年人安全意识不强,自我救护能力太差所导致发生意外。近五年全国因小孩玩火引发的火灾多达2.7万起,直接导致264人死亡、9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亿元。特别是2013年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一民房发生火灾,造成7名儿童遇难。2014年10月26日13时50分许,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郊乡北门村二组帅某家因小孩玩火发生火灾,3名孩子在火灾中丧生。

1.2责任不落实

目前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早就将未成年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列入国家安全基础性工作,设有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体系,把未成年人的消防安全培养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消防宣传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仍存在“对未成年人消防宣传就是消防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幼儿园、学校等未成年人活动聚集场所也未形成稳定的消防宣传组织和消防宣传阵地,抓消防宣传工作的责任不落实,浮在面上,满足于形式上的简单应付,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重形式的情况较为突出,往往就是悬挂几幅宣传标语、印发一些宣传资料、举行宣传仪式、进行几次授课,这些做法看似大张旗鼓,实则收效甚微,导致消防宣传效果不佳。

1.3经费不落实,师资配备落后

目前,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专项纳入消防宣传经费的要求,各级政府划拨开展消防宣传的经费有限,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专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保障经费更是无法保证。学校与未成年人教育机构也未建立专业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同时尚未制作规范、系统的安全知识教程。

1.4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差

从总体情况来看,对未成年人的消防宣传教育还缺乏总体、长远的统筹和规划。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和消防部门的联动性不强,没有建立有效的可联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机制。消防宣传创新不够,宣传形式存在单调化、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停留在办仪式、搞咨询、拉条幅、贴标语及印发一些宣传资料的方式上,缺少易于未成年人接受带有新鲜、趣味的内容和形式,宣传效果、宣传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构建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设想

面对我国未成年人每年大量的意外伤害死亡数据,让未成年人掌握安全逃生知识与技能是相关部门的工作和责任。学校学习是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开展的好,火灾事故明显减少,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很少发生。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具有起点早、学习接受能力强、易于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等优点,只有抓住学生消防教育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和稳定的框架。笔者设想将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分为四大系统:消防安全知识技能讲授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学生消防安全数据追踪系统、专家分析研判薄弱环节系统等组成。

2.1消防安全知识技能讲授系统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系统的消防安全知识教程,学校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讲授时多是在某些课程中渗透,或者上任何非必修课时,由非安全专业老师代授,没有消防安全教育的明确目标,只是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要求,又或是利用近期发生的学生消防安全事故案例,讲解一些零散的消防安全知识。这些课程大多由于杂乱、无序、重复、专业性不强等弊端,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对消防安全知识排斥、不重视、不明白、没兴趣等心理。笔者认为未成年人安全知识的学习应该专设一门安全方面的必修课程,设置消防安全专业老师上课,由消防安全专业老师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或年级的不同,开发消防安全知识材,教授消防安全知识及各类情况下逃生技能。未成年人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通过安全课程的学习,就会系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紧急情况下各类逃生技能。未成年人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与社会单位行业消防安全知识相接轨,继而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

通过走访调研,我国目前没有专业的全景模拟消防教育机构,目前,消防安全知识的实训体验基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政府为主体,像北京安全教育基地、公共安全馆、全民安全馆等场所,由政府部门或安全部门举办,面向全体公民,以公益为主,以全民普及安全知识为定位,某些消防体验项目专业性知识性强,但全民认知程度不同,缺少消防体验师专业指导,体验项目设计互动性弱等因素,导致民众体验学习无兴趣,走过场,实际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另外一类是以社会单位为主体,像比如世界、蓝天城、酷贝拉、大人物社会等儿童体验馆,主要以商业盈利性为目的,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通过室内职业体验、角色扮演等项目,辅以消防安全知识讲授,在体验馆中穿插了很少部分的消防安全实训体验设施。这些体验馆大多以娱乐方向为定位,对安全体验认知不全面、有偏差,安全体验效果与安全培训教育存在区别。像北京新大陆拓展、北京安全自救教育体验基地等户外体验场所,也是以盈利性为主要目的,以室外项目体验娱乐为定位,穿插很少安全体验项目,且缺少安全知识支撑,无系统性,体验效果较一般。通过以上对各类安全体验场所的调研,该类场所具有安全知识普及与民众体验效果,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设想的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是以消防安全知识讲授系统为基础,以消防安全知识国家材为指导,按照材中的课程顺序,制作各类真实事故场景,模拟事故现场环境,让每名学生通过真实感受,检验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达到每节安全知识课讲授完毕后,紧跟一节巩固安全知识课的实训场景训练,让学生不单有消防安全知识学习的热情,更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在该类似场景下的逃生技能。

2.3学生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系统

通过调查,我国目前未建立学生消防安全追踪数据库。目前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是我国唯一一家儿童安全数据的网上平台,该数据平台引进美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活动理念,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主,具体数据来源不详,无儿童一对一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笔者设想,将学生成长安全数据建立一个系统,就像每个学生的学籍一样,包含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各类学生信息,学生的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系统就是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学生安全成长的数据库。数据库记录每名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或者大学毕业期间的所有安全方面的数据记录。数据详细记录下学生曾经发生过的各类事故,例如:火灾、摔伤、烧伤、骨折、中毒等,数据的收集由家长、老师、学生及安全工作者等共同完成,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类形式,录入学生安全数据追踪系统。系统将以“大数据”方法为支撑,完成各类安全方面的分析与研判,数据录入越庞大,信息录入越仔细,系统研究分析就会越准确。

2.4专家分析研判完善系统

通过调查,我国未建立针对儿童消防安全事故分析制度。不同的行业专家,对儿童安全分析保持不同的态度,一般模式是出现某种特大儿童安全事故后,召集儿童安全专家,通过对特大儿童事故的分析,得出儿童安全可能需要家长或者机构做出某种行为的结论。笔者设想专家分析研判完善系统是基于消防安全知识讲授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学生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系统三个系统最重要的工作。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数据,实训体验数据,安全成长数据,都是为专家分析研判完善系统的基础工作。通过学生实践与专家的分析,达到安全知识讲授系统的完善,带动体验实训系统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四个系统自然形成一个闭合的链条,相辅相生,形成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四个系统的循环,提高未成年人消防安全知识水平,掌握消防安全逃生技能,达到降低我国未成年人意外伤亡的目的。

篇9

成立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 副校长 副教导

成 员:全体教职工

全体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对增强广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的重要作用,对此次活动进行专门的宣传和发动,确保活动扎实有序进行。

二、认真扎实抓好学校各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消防安全教育是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学校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开展逃生自救演练为重点,丰富宣传形式,努力在宣传实效上下功夫。

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国旗下讲话等,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常识,全面宣传小学生常见消防安全知识,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1、开展一场消防防火专题教育。我校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实施消防安全教育,利用晨会上好消防安全知识课,指导学生学会查找家庭、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

2、组织一次疏散逃生演练。制定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开展一次火灾逃生演练活动,掌握火灾发生时报警、逃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应急自救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3、观看一次消防宣传资料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提升消防安全认知水平。

篇10

比如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教学楼是亚洲第一长楼。这些漂亮的建筑使一些不熟悉建筑结构的人员在遇到火灾时很难找到安全通道。尤其是晚上,学生在“迷宫”的宿舍休息,一旦遇到过火灾学生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顺利的逃生?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45%的学生不熟悉所在学校建筑物的构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2)高校建筑消防设施不健全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开足马力的扩招,而老校区的建筑又很难承受如此之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各高校纷纷的将新招的部分或全部学生转移到刚建成的校区。然而,经过实地的观察一些高校建筑,其有的建筑没有消防设施,有些建筑消防设施处于“瘫痪”状态。这些高大威武的建筑给我们带来了安逸的环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

2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1)高校学生安全用电和用火意识薄弱

高校的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自由,一些学生在宿舍用电比较自由,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46%的学生在宿舍用大功率电器;有70%的学生在宿舍吸烟。事实也证明,在一些高校发生的火灾就是因为学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违规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或在宿舍内吸烟从而引起火灾,造成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的602女生寝室发生失火,失火原因是该宿舍一名女生将未拔电源的热得快放在床上,引燃床单,导致4人死亡的悲剧。

(2)高校学生不关注消防通道

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90%的学生熟悉所在学校教学楼的消防通道的位置;36.2%的学生熟悉所在学校实验室楼的消防通道的位置;75%的学生熟悉所在学校宿舍楼的消防通道的位置;36.2%的学生熟悉所在学校餐厅楼的消防通道的位置;27.5%的学生熟悉所在学校图书馆楼的消防通道的位置;仅仅16%的学生熟悉所在学校所有建筑的消防通道的位置。

(3)高校学生对于发生火灾时的逃生路线关注过少

在学校中,只有更多的关注所在建筑物的发生火灾时自己的逃生路线才能更好的逃生。然而,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30%的学生规划过一条所住宿舍发生火灾时自己的逃生路线。5%的学生规划过多条所住宿舍发生火灾时自己的逃生路线。多达65%的学生从来没有规划过所住宿舍发生火灾时自己的逃生路线。一旦发生火灾对没有规划过逃生路线的同学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3消防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

(1)高校学生了解、知道的消防安全知识较少

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以及人际关系等素质的培养方面,对消防教育重视不够。一部分大学的一些主管领导对安全教育尤其是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更多的是形式。一些学生对学习消防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消防安全知识选修课,但是选择上课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即使一些选课的学生也存在逃课和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30%的同学在小学学习过消防知识;对初中学生学习过消防知识的有40%;高中阶段学习过消防知识的学生有68%;37.1%的同学在大学学习过消防知识;仅仅有12%的同学从小学到大学都学习过消防知识。因此,对于高校的消防知识教育工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高校学生消防技能欠缺

消防技能是在遇到初起火灾时能在第一时间用一切可以扑灭火灾的工具消灭火灾。消防器材的使用、利用绳子或者床单从高层建筑中逃生、在火灾现场对受伤的人员在送往医院简单的处理这些消防技能要在消防演练中得到提高。然而,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66%的同学进行过消防演练;仅仅有22%的同学使用过灭火器。

4学校管理相对滞后

(1)高校有关消防宣传较少

高校的消防安全是属于学校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同时,高校也应对一些实用性强的消防知识经常进行宣传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调查问卷中得出78%同学认为所在学校偶尔或极少进行过消防安全逃生自救方面的宣传;8%同学认为所在学校从不进行过消防安全逃生自救方面的宣传;14%同学认为所在学校经常进行消防安全逃生自救方面的宣传。学校在消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

(2)高校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大学虽然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但是很难落实。在高校的发生火灾的概率相对不高,所以一些高校的负责消防安全责任的领导,对高校的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相关消防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3)学校消防通道经常关闭

学校为了更好的约束学生,时常关闭部分消防安全通道仅仅开个别出口作为日常进出的通道;还有个别院校将学生宿舍的窗户安装上防盗窗,一旦遇到火灾,给学生的逃生和专业人员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某些院校因受学校条件所限,男、女在同一栋宿舍楼住,为防止男女乱窜宿舍,在楼道中间加门或者分隔装置,这些对于人员密集的宿舍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河南警察学院的宿舍,每两栋宿舍楼是相连的,每栋宿舍楼有六层,每层宿舍楼有29个宿舍,每个宿舍住4个人。如果两栋宿舍楼住满有1392个人。平常宿舍只开一个门作为日常学生出入。再比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部分宿舍每栋宿舍楼有六层,每层楼有49个宿舍,每个宿舍有6名学生,如果一栋宿舍楼住满学生有1764个人,平常宿舍也只开一个门作为日常学生出入。假如晚上一旦发生火灾对于这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学生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离开宿舍楼,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4)高校有关消防的监督检查较少

消防安全不仅在于制定规章制度,更在于监督检查。如果监督不到位,就会产生发生火灾的隐患。在对龙子湖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经常进行大功率电器的检查;35.3%的同学认为学校偶尔或极少进行大功率电器的检查;15.7%的同学认为学校从不进行大功率电器的检查;学校的监督有利于从源头控制火源。

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合理规划

高校建筑对于高校计划在建的建筑,在规划之初应当把楼房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考虑,其次,再考虑楼房的美观。应当优先考虑配套相关的消防设施,尤其是对于有经济实力的学校可以在宿舍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在宿舍楼的建设时增加限压设备客观上阻止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同时,要优先考虑“简体”楼房,少见甚至不建“迷宫”楼房。对于已经建好的“迷宫”楼房应该增加相关的安全通道指示标志,使初次进入楼房的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了解楼层的基本构造。

2扩大宣传力度,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应当宣传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知识、消防工作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等内容。

(1)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法律是人们日常的行为准则。通过对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是广大师生了解消防相关法律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一旦违反应当承担的后果。逐步的养成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习惯,能够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去,能够把“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工作原则在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中体现出来。通过宣传提高学校师生的消防法律意识。

(2)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消防知识

产生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掌握相关的消防常识和灭火技能,才能更好的与火灾相斗争。通过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并并掌握基础的消防知识。比如燃烧的原理;电气线路与设备防火;静电的防火措施;雷电的防火措施;危险化学品的防火措施;火灾的现场如何正确的使用灭火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在宣传教育时,根据教育的对象的不同,宣传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侧重。

(3)加强对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宣传

提高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对每年度消防工作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实际工作经历的总结,并加以宣传教育。同时组织学校的师生参观火灾现场,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解读发生火灾的原因,让活生生的例子在师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3加强大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提高消防技能

(1)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有来自偏远的农村,有的来自城市,他们有的学习过消防知识,有的没有学习过。《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因此大学应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结合大学生的军训,对其进行有关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因此大学教育应当重视消防安全教育,并把消防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

(2)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消防技能

大学应当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关于消防安全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开展具体的消防训练。《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练习如何使用灭火器。每个学期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尤其是宿舍的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真正的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火灾现场逃生的技能。每个学校可以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邀请当地的公安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更专业的消防演练,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更专业的消防技能。

4学校创新管理模式,使消防管理日常化

(1)建立学生消防监督队

在学校成立学生消防队,队员主要对学校的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餐厅的防火设备系统进行检查,如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设施与安全出口标志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消防队员还要经常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的活动。学校有关部门要有针对的加强对消防队员的培训、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

(2)落实相关的消防法律法规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大学的有关消防工作有详细的规定,需要各个高校的领导重视高校消防工作,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高校的结合法律规定与本校的实际情况,要经常开展对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的宣传教育的活动,开展相关的消防演练的活动,切实做好高校消防工作。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变革也在不断加深,高等教育事业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促进,高校办学体制不断推新,办学规模不断增大,在校学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礼。但是,与此同时,深埋在校园内外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国内高校安全事故频发,高校在校生事故性伤害比例不断增大,已然给社会、学校、家长及在校学生敲响了警钟。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形势、新背景下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崇高使命。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习和掌握适应时代要求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也十分重要。故此,了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研究其形成机理,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对于保护在校生安全,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培养未来的合格主人翁,意义深远,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以贵州省某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取样对象,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约请校内同学在线填写问卷。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通过网络在线问卷系统建立,问卷通过自拟的相关统计问题而建立。由于为不记名问卷,故通过背景信息调查,用3个问题统计问卷提交者的年级等相关基本状况。第一部分是消防安全知识调查,共有10个问题,为单选题目及多项选择组合题目,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校内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及对学校相关消防教育的看法;第二部分共10个问题,为单选加多项选择形式。初步了解学生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部分学生添加了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第三部分共8题,为交通安全知识调查,考察了学生当前的出行方式、对交通安全相关法规的了解及存在的校内交通安全隐患;第四部分网络信息安全调查共9题,调查了在校生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薄弱点及其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第五部分为心理健康安全调查,考察学生在校独立学习生活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心理压力的释放方式。

(三)问卷回收情况

截至问卷系统关闭,共收到问卷971份,经系统智能模糊匹配筛选,其中有效问卷945份,问卷有效率为97.32%,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具有一般代表性。

三、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与分析

安全意识属于意识的一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安全生产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人的安全意识的实现既要通过思维,也要通过感知。大学生安全知识信息在大脑内的共振和强化过程实质上是安全意识生成机理的核心,受外部因素如社会、学校、同学等因素的影响及内部因素如知识水平、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的作用。故此不同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同,问卷填写结果差异大,更具一般代表性。

(一)消防安全意识现状与分析

高校消防安全事故中,宿舍火灾是消防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及消防安全教育是维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确保师生校内外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亟待增强。86%的学生进入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时不会主动了解该区域的逃生路线;63.2%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使用灭火器,针对“您是否在宿舍用过以下大功率电器”的这一多选调查中;78.5%的学生坦陈曾在宿舍使用过电磁炉、电吹风及电老虎等宿舍火灾隐患大功率电器;针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及相应消防安全教育的获得,73.9%的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消防安全教育。

问卷中问道被调查者了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方式,63.7%的人选择了电视这一渠道,针对问卷中“您认为校园安全教育以什么方式进行才能更好的增加消防知识、提高消防意识”这一问题,被调查者比较青睐讲座、课程、消防演习及相关竞赛,且针对“您是否愿意参加此类的教育”一题,选择“一般”、“比较愿意”及“非常愿意”的被调查者占到了82.3%,相关统计结果暴露了该高校对于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贯彻不到位的情况,应本着预防为主、排查隐患、加强培训的原则,增强校内消防安全保障,加强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

(二)食品安全现状与分析

近几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频发使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食品安全意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揭示学生的食品消费态度、消费行为与食品安全意识、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降低在校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被动地位,提高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几率。由调查问卷可知,通过查看外包装上面的品牌、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及食品安全标志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学生比例高达57.3%,而通过价格和广告来判断的只占3%和7%。但购买食品时最关心标识、标签的只占19.5%%,稍高于关心品牌(17%)和口味(21.3%)的人数。可以认为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并非总能导致科学的消费行为,针对具体消费行为的指导教育有待开展。近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是源于政府监管不力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

调查中个人生活背景和对媒体信任度等因素均影响到高校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差异性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受食品卫生习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影响,而食品安全意识与消费行为又具有相关性。利用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笔者做了被调查者获得食品安全途径与对食品安全了解的水平的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8=0.002,即两者之间相关性薄弱,进一步反映了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得太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三)交通安全知识现状与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当今校园的如交通规划混乱、交通组织欠缺及停车场所不足等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校园发展及师生安全的重要因素。完备的校园交通管理是建立有序、规范、便捷的大学校园的必要保障对于高校学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发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问卷显示,42%的在校生对于交通法律法规的认识处于空白阶段,且针对问题“校内车辆是否过多”及“校园交通安全的最大隐患”,75%及72.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及“校内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充分说明校内车辆缺乏相关管理及规划组织。

(四)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搭起大学生与外部沟通桥梁的同时也无时无刻在暗流涌动。高校大学生作为庞大的用户群,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面对网络信息,透过问卷调查,难免暴露出诸多问题:72.6%的学生会在使用公共场所计算机后检查自己的相关登陆软件、邮箱及电子银行等是否已安全退出;高达72%的学生曾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等到网上;53.9%的学生曾经有过密码被盗经历;针对垃圾邮件这一问题,只有21.7%的学生知道如何过滤;参加过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培训的取样率仅为13.8%。

由问卷调查,不难看出高校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认识严重滞后,高校未能完善的将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到学生培养体系中,相关教育体制不够健全,教育方法不够系统是导致学生网络信息安全认识程度低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素质偏低,对于信息安全的注重程度不够,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为校内信息安全问题埋下了直接隐患。

(五)心理健康安全现状与分析

大学校园中盗窃、自杀、斗殴等事件层出不穷,给校园安全及学生身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这些问题的萌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针对心理健康安全部分的问卷中,认为“学习效率低”、“学习压力大”、“学业成绩排名”及“四六级考试”等问题会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带来影响的学生比例为89.4%;在对“朋友交往”、“人际沟通”、“集体生活的协调度”诸类问题的调查上,共计6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很好的处理以上关系;而在“遭遇烦恼,倾诉对象选取”的调查上,选取“朋友”、“恋人”、“父母”为倾诉对象的大学生比例总和达到了71.7%,且只有8.8%的学生会选择联系心理辅导教师。

由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当今社会大学生自身承载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来自于家庭的较高的成材预期,由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相应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缺乏相应的独立意识及协调能力,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心理脆弱、人际关系茫然、倾诉对象选取的不当等问题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极端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后果严重的校园事件。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校方安全消防教育不到位及校内消防设施技术状况欠佳等状况,在改善上述问题的措施上需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健全高校学生生活区消防管理机构,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明确区域责任;(2)加大学生宿舍消防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增强输电设施的设计维护;(3)定期开展消防例检,杜绝学生宿舍违章用电用火情况。

对于学生安全消防意识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潜移默化地不断地去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2)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方式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3)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生活管理上需要一定的制度化;(4)增加消防安全活动,以充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

高校应提高对学校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设立相关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在校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水平及意识,积极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摊点的监管;建立良好的宣传平台,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行为,应加强健康科学饮食习惯的宣教,在宣传教育上应着重针对具体消费行为的指导,强调学生的监督意识。

为有效地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2)开展交通主题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3)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高校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可通过如下路径:(1)校方应在学生基础教育部分增开专门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教育;(2)积极开展信息安全研讨会、知识竞赛及信息安全知识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信息安全主观认识。(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内广播、报纸、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等提高大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4)创建相关网络平台,及时更新,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常见威胁的预防及解决办法的动态传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主题,校方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咨询一安全意识教育有机的线性结合起来,通过开设校内心理热线、心理信箱、心理门诊等形式多样的心理疏通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轻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力争把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结论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意识到习惯的一个系统演变过程,涉及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诸多方面。安全意识的养成除了学生本身要注重自身相关素养的提高外,还需学校、家长、社会行政教育司法等各级部门的多方面努力及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不断自我发展、顺利进行社会实践,为将来主人翁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家增.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篇12

一、《规定》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火灾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工作因形势需要变得刻不容缓。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已颁布实施,但针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却是一个空白。2006年5月,教育部委托北京科技大学先期启动了《规定》的起草筹备工作,在完成初稿第4次修改后,2007年11月,正式成立了由18所有代表性高校参加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规定》终于正式实施。《规定》的颁布实施对加强高等学校消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高等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又是大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社会知识分子主要汇集地,据统计,全国共有各类高等学校4000多所,教职工200多万人,在校学生约2700万人。国务院专门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规定》的颁布实施,承担起了对高等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承担起了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对人民生命负责的重任,意义重大;二是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将高等学校划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但还不是针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规定》的颁布实施,填补了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立法空白;三是高等学校内消防管理部门在消防安全管理上无执法权,对校内师生、外来人员、家属以及驻校内其他单位都缺乏制约力,造成了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不够,这一点也使依法立规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四是《规定》的颁布实施,将极大的推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员工消防安全素质,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夯实消防工作基础,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的火灾防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在高等学校的火灾案例触目惊心,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火灾,导致4名女生死亡;2008年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楼内,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上千名学生紧急疏散,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3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号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血淋淋的火灾事故教训曝露出了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1、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等学校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科研、学校建设等方面上,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清,各部门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未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消防工作认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高,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人、财、物投入不够,不按消防技术规范配置消防器材设施,火灾隐患整治不彻底,消防宣传不深入,教育不广泛,广大

的师生员工缺乏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

2、校园内火灾隐患还大量存在,诱发火灾因素多。

由于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疏散通道不畅、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火灾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广大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用火用电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诱发火灾因素,致使火灾频繁发生。

3、消防安全教育程度低,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缺乏。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已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重要学习课程,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程度还较低,没有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大纲,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课程安排少或根本没有,教学设备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教育形式简单,没有形成制度化,致使广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缺乏。

三、正确解读《规定》条文内容,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明确了立法依据、目的、适用范围和工作方针。

《规定》的第一章总则明确了立法依据是消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驻校内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高等学校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2、细化了各部门及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针对高等学校领导以及师生员工的认识和职责不清等问题,

《规定》的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各条文予以了明确,“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分管学校消防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学校必须设立或者明确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机构,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消防安全管理人是“组织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是“决策者”。《规定》还对各部门及各部门负责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消防器材设施、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整改火灾隐患、建立志愿消防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办理消防行政许可、建立消防工作档案等方面职责作了具体的规定。

3、突出了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

为解决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规定》的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各条文突出了管理重点。一是明确了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实行严格管理;二是明确了校内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和展览必须具备的消防安全条件,并规范了防火审批程序;三是要求严格依法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手续,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四是要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五是校内学生宿舍、教室和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六是明确要求对易燃易爆物品、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管理;七是火灾发生时和火灾发生后要认真履行扑救初起火灾、疏散人员和保护现场等职责;八是要认真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4、明确了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的频次、内容以及火灾隐患整改程序。

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是发现、消除火灾隐患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防工作的重点。《规定》的第四章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各条文予以了明确,学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校内各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学校主要对各级各部门消防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校内各单位对本单位消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对用火、用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人员在岗等情况进行防火巡查。

5、规范了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生员工的

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能力,是学校减少火灾事故,降低火灾损失、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规定》的第五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各条文予以了规范。一是将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将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器材设施使用,防火、灭火知识,火灾逃生自救,人员疏散等作为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是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措施和方法。《规定》第三十六条要求学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消防演练,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四是明确了消防安全培训的频次和对象。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的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学校二级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接受专门消防安全培训。

6、明确了如何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

发生火灾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疏散人员。对如何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规定》的第六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各条文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校、二级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应当包括成立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实验室因其特殊性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

7、赋予了消防工作经费法律保障。

消防经费是保障消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规定》第七章消防经费各条文明确要求学校应当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消防工作经费包括日常经费、专项经费。日常消防经费用于校内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8、实施消防工作考评奖惩激励机制。

对消防工作实施考评奖惩,可以调动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消防管理有序开展。《规定》的第八章奖惩各条文要求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校内评估考核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涉及民事损失、损害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学校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发生重特大火灾的,除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当年评优资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四、认真贯彻落实《规定》,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

结合《规定》的颁布实施,笔者就如何贯彻落实《规定》,加强和改高等学校消防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规定》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高等学校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以人为本”和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及学校财产安全的根本要求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规定》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性。将贯彻落实《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规定》,认真按《规定》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避免发生校园火灾。

2、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活动,营造《规定》实施的良好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协调配合,紧密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将《规定》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认真组织开展《规定》学习、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学校各级各部门及驻校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和操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保卫人员等重要岗位、特殊工种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社会媒体及校内媒体,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普及活动,通过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消防志愿者活动、组织灭火逃生演练、参观消防站、参加消防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安全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联动效应。

3、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完善配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消防组织机构,确定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及各部门责任人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重视消防工作档案建设,认真记录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严格执行消防工作考评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把高等学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关,杜绝建设工程先天性火灾隐患;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周到的业务指导,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令人欣慰的是,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消防安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我们相信,随着《规定》的贯彻落实,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努力,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将会上一个新台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篇13

本次调研以合肥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了五所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新华学院、三联职业技术学院),以随机偶遇的方式在自习室、图书馆、路上、寝室发放问卷共计1750份,各学校的问卷份数=该校在校生数量%。具体分布如下:中科大300份、安大500份、安农大370份、新华学院300份、三联280份。最终回收、筛选、录入有效问卷1399份。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威胁高校消防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对其逐一分析,提出对策。

1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和消防技能匮乏状况及原因探析

1.1.1主观上主要是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对消防安全培训和火灾隐患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

调查显示,82.6%的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主要原因是学校器材配备不完善、心存侥幸等。12.7%的学生承认身边存在有意破坏消防器材的行为。同时,笔者通过与校管理者的访谈了解到学生故意破坏消防设备的行为,如打碎消防栓玻璃门,随意玩用灭火器,偷用应急照明灯的电池等。此外,数据还反映大部分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或其他方面,对消防安全持忽视甚至漠视的态度,其中71.1%的学生表示“偶尔关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根本的人为因素。

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还反映在消防知识储备和消防技能的欠缺上。70%的高校学生不清楚如何使用灭火器,65.5%的学生对学校的消防安全制度和火灾逃生技巧缺乏必要了解,仅50.1%的学生回答这“知道一点点”学校的消防安全制度和相关火灾逃生技巧。

1.1.2客观上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应试制度的影响。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到中学乃至大学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训。灾害教育的欠缺使得学生面临火灾不知所措,缺乏危机应变能力和自救逃生技巧,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2)学校管理者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教育力度和管理方法。

1)受众面低。消防安全的管理主要由学校的保卫处和后勤部门负责。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如网站宣传,发宣传手册,进行消防讲座和演练等。但这些教育的受众面并不广,宣传并不十分到位。据本次调查,仅有27.4%的学生通过广播站获得消防知识,同时通过简报和网络平台方式的学生也仅分别占37.2%和15.6%。笔者观察发现,合肥高校网站宣传多在保卫处自己的网站页面上进行,而学生很少登录保卫处网站的页面,所受关注度较低。消防演练只在一小部分人中进行,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如何对消防器材进行实际操作。

2)未充分发挥学生在宣传消防安全上的积极作用,未将学生纳入消防教育的主体地位。在管理者和学生互动方面,出现了矛盾的状况。在“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参与治理消防安全?”问题中,44.6 %的回答者选择“很想参与治理,但找不到途径”。 而“主动和学校沟通,表达自己看法”的人数仅达9%,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通过学生社团或学生会参与其中。目前,关于消防安全的社团或学生组织还是非常少的。

3)方法上,采取的宣传教育途径不够丰富。在回答问卷中“学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这道多选题时,回答者选择“板报”高达56%,而“宣传册”的达到49.6%。这说明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所增加,而没有达到“丰富、多样”的水平。在具体实践教育方面,61.7%的回答者确定本校没有进行过火灾模拟演习。由于实践教育的不足,大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47.5 %的回答者表示“没试过,不清楚”如何使用灭火器。这些技能不是简单的宣传册就能解决的。这突显了管理者的消防安全意识需要向深度进一步发展。

4)部分学校对消防安全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

(3)校园消防文化不浓厚。

1)鲜有学生组织参与校园公共安全的治理

2)学生群体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度不够强。

3)学校外部的消防组织(如消防大队等)与学校进行的合作教育力度不够。

4)校园里宣传消防安全的时间间隔太长,往往是一年只有一次。

(4) 随着社会经济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的提高。就合肥的几所典型高校而言,都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并注意维护和更新。但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部分消防设备损坏或者不能打开。在老区校园,由于老式建筑多,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例如电气线路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消防经费投入较少,制约了基础设施及时更新维护。此外部分学校宿舍内的供电量和电器配备未能满足学生当下的生活需要(如:电热器、空调、微波炉等),易诱发学生在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行为。由于硬件设备未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和宿舍管理者之间常出现,“宿管查、学生藏”的局面,使得消防隐患未能得到解决。

1.2高效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1.2.1学校领导者对消防安全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学校的消防工作有效开展直接关乎校园的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虽然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对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导致部分学校领导存在侥幸心理,对消防安全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以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为由,宁可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去,忽视对消防技能的培训、消防器材的使用、各种火灾的模拟演练等,也忽视了对消防器材的维护与更新,最终容易导致火灾伤亡过大现象的出现。调查显示61.7%的人选择学校“没有”组织过火灾模拟演习,只有22.2%选择“有”。

1.2.2学校对师生员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不足

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经常系统地给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将火灾发生的人为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高校防火工作一般是保卫部门承担,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有的学校甚至从来没有组织过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习,宣传工作仅限于黑板报、传单等宣传形式,缺乏生动性和活泼性。网络在信息时代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高校计算机的使用率特别高,可是只有15.6%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平台”这一宣传方式,说明高校在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全面。

1.2.3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工作不严格

调查中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方面,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宣传体系,存在管理措施软弱无力的现象。如在例行的消防安全检查中,一些高校往往等到有了防火指示,才匆忙检查一下,敷衍了事,也常因为行政干预和经济不及等因素,对于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未能按要求进行处罚和整改,使得整个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学生给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打分,其平均得分是6.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做的不尽如人意。

1.2.4完善及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上存在不足,消防管理缺乏力度

在调查中有些高校没有很好的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由于对消防责任事故的认定、奖励与处罚等方面没有详尽准确的规定,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缺乏处罚依据。同时,部分高校在学生宿舍发现违章大功率电器,采取收缴、统一保管,毕业时还给学生的办法。但是因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无发检查学生的柜子或着抽屉,或者查到了违章使用的物品,但因为没有处罚权,往往止于口头批评,减弱教育力度。

2对策

2.1学校要保证资金投入,拓展经费投入渠道

在现有的条件下,各高校应将那些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陈旧老化的老建筑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翻建,同时加强新校区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此外,根据学生需要,提高宿舍楼内的电器配备和用电配给水平,从客观上减少消防隐患。

同时拓展经费投入渠道,以保证消防设施的更新升级。定期定员进行检查,第一时间维护破损的器材。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高校消防安全领域,可以成立消防专项基金,保证经费投入。

2.2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消防技能

2.2.1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引入高校课堂

如果高校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必修课程,并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应学业要求,这就可能会使教育效果显著。军事训练教育具有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可在新生军训过程中增加传播消防技能、组织模拟演习的环节。

2.2.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高校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可以共享制作精良的视频短片。开展主题论坛、辩论会、联欢晚会、消防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吸引学生;在校报校刊、校内网页、闭路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在校内主要路口建设户外消防公益广告宣传牌;组织学生参观校外消防站、参加消防演习等,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营造浓厚的氛围,学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上抓紧抓好消防法规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消防意识。

(2)实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紧急疏散和灭火方案,定期开展消防模拟演习。由专门部门负责演习方案的调研、制定和实施,并且对结果经行分析和整理。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及时公示。

(3)提高学校消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各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2.2.3营造良好的校园消防文化氛围

(1)实现校园消防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建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实现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由学生向学生”的传播和发展。在增强大学生公益心和爱心的同时实现消防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提升。学校要开展多种渠道让学生参与到消防工作中来,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消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校外消防部门的合作,定期邀请专业的消防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让校外的消防文化走进校园。

(2)要利用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园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同时要发挥校园宣传栏、标语牌、板报等传统平台营造浓郁的消防安全氛围。

2.3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治理机制

(1)我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高校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分明。

(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希望“学校和师生共同管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层更新管理理念,引入治理的机制,在消防工作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学生会设置专门机构共同监管学校的消防检查工作、让学生共同参与组建学校义务消防队的活动。

(本文为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与治理机制研究―来自合肥市各高校的实证调查”(项目编号30037)的成果。该课题的指导师为方爱东、张华,负责人为胡海燕,参加者有张同婷、谷雪、黄勇。)

参考文献:

[1]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2]刘寒.高校消防安全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