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

篇1

1 前言

作为钳工技能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钳工学习兴趣培养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钳工技能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认识钳工,激发学习意愿

钳工专业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专业。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生产实习刚开始教学时,指导教师要花大力气讲好入门知识,向学生阐述学习钳工的目的、意义、社会价值,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及所制造的产品等,使学生理解钳工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钳工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钳工的过去与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进入钳工的大门,看到钳工的面貌,逐步加深对钳工的认识和理解,了解钳工的劳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从事钳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学习钳工技能产生兴趣和责任感,如通过展示历届钳工学生所完成的精制手锤、划规、卡钳、铰手等,学生看了这些工件后就会产生好奇,就会考虑它们是怎样加工出来的,产生动手一试的念头,促使自己去接触、观察、探索以至获取它。

3 趣味伴学

在第一学期,实训教学计划专门为新生安排有趣味的课题。当学生分别掌握了划线、锯割、锉削、钻孔等基本操作技能后,我们会进行趣味课题的制作。在学生进行钳工训练的初期,再进行一些简单的趣味制作,从而让学生对钳工实训产生兴趣,并且有成就感。

在趣味制作课题中,我们安排的是挡的加工制作,备料是200mm×300mm×2mm的铁板。笔者把以前学生做的实物拿出来让学生看,并告诉他们书挡的样式可以由你们自己设计,比比谁的创意好。同学们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对书挡的外观进行讨论、设计。各种造型方案确定以后,学生开始用学到的平面划线、锯割、锉削、弯曲等操作技能进行操作。这样,车间里的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此时已经没人玩手机,也没人打闹了。经过趣味制作3天的时间,当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设计制作好的成品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带回家让家长看。从他们的表情当中,笔者感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这种趣味教学模式,把趣味教学法贯穿钳工实训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钳工实训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积极性中很有利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时,就能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4 教法灵活

就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一种方法单调练习,会使人感受到厌倦,影响效果,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会引起兴趣,避免厌倦和疲劳,保证安全和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教法,恰当运用,有机配合,做到教法灵活多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如学生在练习锉削基本功时,会因练习动作机械、简单而乏味,失去练习热情,这时把操作训练与制作小手锤相结合,学生在制作工件本身得到了肯定性情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直接兴趣,始终保持训练热情。又如在单一课题或综合制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抽调尖子生来操作表演,并讲解其动作特点及刻苦练习的态度,这对于鼓励尖子生更进一步提高,对于带动差生向尖子学习是一种促进,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另外,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单项操作表演比武、综合课题的制作比武、尖子生代表比武、分组比武等等,评选出最佳工件、最佳操作姿势、最佳技能能手,也是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 对实习实作指导

5.1 讲授指导

在每一项实习操作前要向学生讲清本次实习的意义与任务、学习内容、操作程序、工艺流程、技术要求、注意事项、评分标准、安全规程以及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等,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做法。

5.2 演练示范

教师在讲清学习意义、目的与要求后就需要边讲解边示范。示范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慢速分解示范,即把正常完整的操作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动作进行演示,可使学生看得真切,易于感知。

第二,重复重点示范,就是把操作中的关键部分和不易掌握的复杂动作突出出来,做重点示范以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边讲解边示范,就是把动口讲解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交错或穿行,不仅让学生看清动作的特点和关键,还要讲明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出现废品和发生事故。

5.3 个别纠正、集体指导、典型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指导

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是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是实习“课堂化”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巡回观察、检查、指导、着重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以及产品质量,重点是纠偏,及时发现与纠正不规范的基本动作和不符合要求的操作方法。教师要本着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进行指导,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中统一的示范指导,同时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在钳工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钳工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培养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9

体育高考生除了要在体育训练中提高专业技术外,还必须学好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只有体育、文化同时上线才能确保体育高考成功,因此,如何有效指导体育生进行训练和学习,提高体育高考升学率,是学校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多届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的经验总结,从体育高考训练队指导老师的角度谈谈如何指导体育生进行训练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1 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这是指导老师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1.1 制定出科学严谨且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非常有必要

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差异比较大,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运动的成绩,对体育高考生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科学训练,制定出科学严谨且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非常有必要。因为训练计划是连结目标与目标之间的桥梁,也是连结目标和行动的桥梁。教练合理系统地安排训练计划,可以引领学生根据训练计划的内容更明确自己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而脚踏实地、有步骤、有动力、有激情地努力训练。

1.2 制定好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具体训练内容紧紧围绕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活性、耐力、协调性、球类等开展。并根据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均衡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如上肢与下肢练习相结合、力量与速度相结合、投与跑相结合、跳与专项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项目搭配合理。

1.2.1 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以身体素质的全面练习为主,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等的练习。

第二学期学习专项考试内容,把学习内容抓到点到位,保证把技术动作学得准确扎实。

第三学期提高性练习,安排较大强度与运动量的练习内容。

第四学期提高性练习,安排高强度的模拟练习、考试。

1.2.2 月计划

以21--23天作为一个训练周期,根据学生机体实际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好训练量、训练强度、动性恢复时间,刚好一个训练月周期。

1.2.3 周、日计划

周、日计划制定是根据月计划、具体训练项目相结合安排:

把每天的训练内容具体详细写好,某些内容对学生有特殊要求的也作好标记。留意学生训练过程中的状况、恢复情况,认真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

1.3 进行分层训练法

按照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训练内容,例如素质尖子生、素质后进生、受伤的学生、女生例假的等。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一刀切现象。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尖子生,也有利于加强对临界生的辅导。

2 重视并利用好优秀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

在一个具有榜样意识的优秀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榜样的引领会使整个队伍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强的向心力和在队伍中树立起来的值得学习的榜样就成为一个集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榜样的引领使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练,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激发起学习生活的热情。因此,我们很重视体育术科优秀的学生与文化科优秀的学生,这两部分优秀学生资源的带头作用。

2.1 重视体育术科优秀学生的榜样与带头作用

学校体育运动队的学生和一部分非运动队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他们在队伍中完全可以成为高考训练队学生的榜样,起到发挥带动其他学生的重要作用。

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些学生的优势,及时对他们进行单独并诚恳的鼓励,引导他们以谦虚、上进、积极、互助的态度争取更大的突破。因这部分队员经历比赛场面多,经验丰富,对比赛的整个程序熟悉,比赛准备充分,时机掌握恰当,竞争意识强,意志力坚强,懂得把心理状态和机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这些正是新队员所缺乏的,老队员的训练和比赛经验正好是新队员最好的指导和榜样,带领新队员更快了解体育训练与比赛的程序, 使得新队员可以大大缩短训练摸索时间。老队员的运动能力与水平也成了新队员追赶的目标,使得整个高考队伍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充满斗志与活力,有利于高考更好地更稳定地发挥水平。

2.2 重视文化科成绩优秀体育生的榜样与带动作用

体育生有资格被录取必须体育术科成绩与文化成绩同时达线,而这几年要考上优秀院校不但对术科要求高,对文化也要求更高,而大部分的体育生特别是体育尖子生的薄弱点正是在文化科成绩上。也有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热爱体育,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大多在班上的表现优秀,文化学习自觉,这对体育高考队伍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体育教师把他们作为文化科学习的榜样带头人,让其他同学团结在他们的周围,学生模仿的天性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决定了榜样的力量,整个队伍展开互帮互带,互相竞争,互相监督。并对优秀和进步的队员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体育生的文化学习积极性。

3 教师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训练

体育教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持久的运动能力外,还应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具备能够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训练的能力。

3.1 指导老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理论知识素质的修养与提升

作为指导体育高考的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理论知识素质的修养与提升。不断补充、更新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运动训练指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掌握运动项目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本学科的动态,随时调整自己,了解并掌握社会发展变化产生的新的影响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科学有效地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恰当地运用到训练的实践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练掌握并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缩短学生的术科训练时间,增加文化科的学习时间,体育专业考试不仅仅是术科,同等重要的还有文化科,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训练观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

3.2 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技术训练的原理和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

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与奋斗目标,在训练中,利用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加强技术原理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我们的训练计划意图与思路,由盲目听从训练转向理解性、主动性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把运动训练原理知识传送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训练周期、训练强度、运动量的概念,通过技术原理讲解,让学生理解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套更适合他们自身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特别是对伤病的学生,也不应间断训练,应该临时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使学生一直保持体能,从而使整个训练队伍形成一个健康积极互助主动的训练队伍。

4 安排学生写周记以获取更多方面的反馈信息

周记是学生与教师心与心对话的桥梁。体育生性格开朗活跃好动,很难自觉静下心进行自我反省,比较好的方法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写周记的形式梳理思想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教师从周记中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活动,了解学生训练机体承受能力、恢复情况,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并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利用周记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对素质基础差的又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可以多提供具体的建议和鼓励,使他们不断改进训练的方法和增强训练的信心,对素质基础扎实且又自信的学生,激发其充分发挥潜能和发奋进取;对于学习技术方法欠缺的学生,给他一些策略性的指导。教师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评语鼓励学生,使得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和要求,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表现自我反思总结,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训练方法与态度,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情回报教师。

在周记中,我们和学生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和他们共同承受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使他们保持最佳的状态参加训练与考试。

5 给学生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利于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比赛经验

大多的体育生没参加过正规的比赛,经验缺乏,容易怯场。怯场会将平日辛苦训练的成绩付诸东流,与属于自己的好成绩失之交臂,特别是高考只有一次机会。与其说运动员是进行体力和技术的较量,不如说是进行意志力、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我们给学生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丰富学生的比赛经验,提高心理素质。例如,校运会、联系兄弟学校联合测试的模式,提前带学生到考场场地进行试场练习,让学生熟悉场地情况,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篇3

一、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刚接触这个班,对学生的思想不太了解,总体来说本班学生思想不太活跃,不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男生大部分基础太差,字写得不好,课文读得磕磕绊绊,学习态度不端正。女生比较好,但缺少尖子生,导致班级优秀率不高。面对当前严峻的中考形势,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二、对语文教材的初步分析

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整合能力。教学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定位

(一)思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能力目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强化对文言诗词的积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四、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一)认真学习导学案,转变教学观念。导学案与以往教学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提前预习,课堂展示,限时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纸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七)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为了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标准、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八)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农村小学后进生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思想品德、智力发展、心理健康、语言行为、学业成绩等方面低于合理水平,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应用较为缓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它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厌学思想,智力迟钝、身体不好等原因造成“成绩后进”的学生;思想觉悟低、存在不良品德习惯,经常有过失行为等“表现后进”的学生;以及不但“成绩后进”、同时“表现后进”的学生。

可是后进生这个概念本身具有相对性,学生的合格与不合格是相比较而言的。因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后进生的具体内涵也会不同。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和一所城市重点学校相比,由于生源不同、素质不同,虽然都有后进生,那情况就很不一样了,这不仅反映在后进生的数量上,也反映在后进生的水平和层次上,具体到每个后进的学生,后进生这个概念也是相对的,每一月、每一学期的情况都在变化,不能绝对地称某一位学生为“后进生”。笔者身在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对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从事教学这四年,笔者发现后进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与其他学生明显的差异,他们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而且自制力差、课堂纪律松散、缺乏团队精神、学习自信心也不足、甚至还有自暴自弃的问题,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笔者进一步研究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笔者发现社会环境对于农村的孩子影响并不大,而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学生自身问题对孩子的影响较大:

首先是家庭环境影响:(1)父母是否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孩子有严格要求,而且经常教育。后进生的家庭中有的对孩子只有期望,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坚持时时教育。(2)家长自身是否尊重知识,有求知欲。如果家长只要求孩子好好学。而自身并不尊重知识,也没有求知欲,家长的这种心态对孩子有严重不良的影响。(3)父母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单,以分数定奖惩,关心学习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从根本上去教育指导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农村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将子女留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的心理空虚,久而久之养成了沉默寡言、过于内向的性格。(5)家长是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有的家庭内长期缺乏学习的环境与条件,如干完农活闲暇时经常在家打麻将、斗地主,而且不让孩子回避,家庭环境混乱嘈杂,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影响:(1)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只以分数为唯一依据。导致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以分数排队,按名次排座等,严重挫伤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畏难情绪、厌学心理。(2)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有些学校甚至连最起码的图书都配备不齐,学生视野极其狭窄,如果父母满足不了学生读书需求,久而久之就成为后进生了。(3)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个别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当。比如,讽刺挖苦学生,变相体罚学生,有时当众出学生的丑,点名批评。(4)学校缺乏减少后进生的有力措施与方案。

后进生自身的原因:(1)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意志力薄弱。导致已经形成的坏习惯难以改正。(2)没有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只满足于学会,自己根本就不会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功课门类增多,作业量大,只能疲于应付,学习方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学习越来越差。(3)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一旦缺乏认识的乐趣,求知欲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4)学习基础差。(5)懒惰成性。

找到这些原因后,逐渐建立了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而且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依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后进生并不是天生的,当初他们也是普通学生,是因一定条件逐步变成后进生的。在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我对后进生转化策略有了自己的心得。

1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尽最大限度改变不良的家庭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要转化后进生,这就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就会增强学校的教育效果;反之,如果家庭教育不与学校教育相配合,或者起干扰作用,就会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

与家长联系,并不是说等学生出了问题才和家长联系解决问题,平时就要多点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汇报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新的苗头,新的动向,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当后进生一有好的表现时,及时告诉家长,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有不好的苗头时,及时通知家长,共同督促学生,防止事态的发展。

2 改善农村学校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教学工具和设备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了人。”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些都是古人对环境造就人的精辟阐述。环境育人的内容和效果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审美过程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最终使受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从而促使他们智力的发展。

学校还要完善各类制度,尤其要改变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只以分数为唯一依据的做法。同时配备必需的教育教学工具和图书、科学仪器、体育器材等必需品,对于农村小学这是尤其突出的。

3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尽最大能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

3.1 加强沟通,动之以情,用爱感化,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总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关心、尊重、信任后进生,师生关系融洽,他们就会自尊、自信,心情愉快,积极努力地学习。因为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被父母、老师、同学嘲笑甚至于岐视,很少得到关爱和温暧,普遍地存在自卑心理。因而疏远班集体,对老师的爱护和关心表示怀疑,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只有亲近他们,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消除他们的疑惧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觉得接近学生、爱学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对于后进生来说,要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使他们感到老师的真心关怀,进而达到感化他们、教育他们的目的。

3.2 尊重信任,晓之以理,建立友谊,以诚挚的心去关心爱护后进生

面对后进生,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教师要心里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要激起他们学习生活的勇气,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改变自己,避免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在班集体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消除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他们对别人的信任感。

3.3 掌握心理,积极引导,赏识教育,让后进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老师就要使用赏识教育,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表扬后进生,满足他们的自尊等正常的心理需要,有些后进生本身就看不起自己,很自卑。我们一定要看得起他们,而且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树起新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谨言慎行,绝不做伤害后进生自尊的事情,要为转化创造契机。

3.4 结对帮助,培养兴趣,持之以恒,培养他们开放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选择一个学习尖子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让优等生带好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以个别教育辅导、专题会议等形式转化后进生的思想与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有耐心,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的战略。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做到三个不:重犯错误要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

篇5

(二)、试卷特点

a.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各类知识在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三的第一章至第三章。鉴于月考时着重考查过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因此本次考试重点考查免疫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b.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内容全部源于教材,只要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能很快的作出正确的选择;但也有少部分题如:7、8、9、24、25、等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c.非选择题部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试题注重对学生摄取信息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经分析,归纳其中的优点与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试题注重综合能力以及实验设计、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能力的提高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这份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开学后所讲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注重新学习的及高考考纲要求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很好的测试出来 ,并且为以后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分析

综合比较,针对高于0.7的,教师可以简单进行综合总结;对于其他的正答率较低的,进行各个击破,重点讲解。

<1>、针对高于0.7的进行简单的综合总结。

1.第1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指组织液、血浆、淋巴中的成分,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等。

2.第2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化性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第3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是相对的处于动态平衡

4.第5题,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第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是进行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尖端由于单侧光照会引起横向运输,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6.第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旋转类题型:旋转是由于离心力作用会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近中轴侧移向远轴侧。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远近轴侧稍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近轴侧浓度低促进生长。茎没有根部敏感稍高浓度更加促进远轴侧生长。

7.第10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表现:顶端优势。移植时会损伤主根根尖解除了对侧根的抑制。

9.第12题考查的是动、植物激素的区别。动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由某些细胞分泌。激素特点:微量、高效、调控代谢。

10.第13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特点决定的

11.第14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合成,尖端受单侧光照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少背光侧多,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12.第15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下降,幼嫩部位比成熟部位更敏感。

13.第1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时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

14.第1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涂抹未受精的雌蕊柱头用于培养无子果实。

15.第19题考查的是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乙烯能催熟果实;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也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1.第4题考查的是组织液和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脚掌磨的水泡、烫伤的泡里面都是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入血浆和淋巴,水泡消失。

2.第6题考查B细胞、T细胞相关知识点。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只是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继续发育,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B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二者的遗传信息的相同的,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分化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病毒的免疫。

3.第9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只是对知识点的考查较细,需学生明确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不同,以及琼脂块可以透过生长素的作用,如不能透过,B、C选项都可以,但C选项琼脂块收集后有部分继续向下运输。

4.第16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产生。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所需要的生长素只要来自发育着的种子。发育较差的种子不能为西瓜提高足够生长素,导致果实发育不好或不发育。

5.第22题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区别,属于识记题,最主要的差别的二者合成方式不同,一个是植物自身合成,一个是人工合成。

6.第23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依据植物敏感性不同,可用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7.第29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以及反射的发生需要的条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完整的反射弧,若不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不会出现反射活动,二者性质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8.第26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被分解,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9.第27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不能由胞体传向树突再传向轴突。解这道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图,一目了然。

三、非选择题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免疫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体液免疫的过程、免疫应用、二次免疫等。

采取的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和应用,强调概念名词的准确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图形图标的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效应B);

(2)排斥(排异),T淋巴

(3)C,B,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记忆B,D。

3、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艾滋病毒有关的增殖和免疫的内容。

采取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准确找出一道题的关键字眼,教会学生进行图表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学生正确的做题原则和正确的考试习惯。经常联系新旧知识点,温故知新。

答案:(1)RNA;

(2)逆转录酶,RNA,蛋白质

(3)免疫,非细胞生物,原核,抗生素。

四、教学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高二的教学一方面应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真正理解及初步建构知识体系上,另一方面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应建立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所以高二的期末卷在尽量避免陈题的前提下,突出了基础性,使真正能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基本技能的学生能得高分。总体上看,试卷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备课组的校本教研,高二备课组定期组织备课组内的章节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提出的相关教学措施与方法。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各高二教师要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及高考中的要求,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设问或例题等方式进行落实,在必须要加深理解或应用要求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教材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从知识角度寻找教学的起始点,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架起桥梁。

2.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教学,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对于拓展知识面或学生不具备的感性认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材料情境,以加深感性认识,而对于已有知识的延伸并有知识完整性的问题,要有师生之间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要注重事实、资料对概念、原理的支撑,同时,要注意事例教学与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归纳,同时,将一些解题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高中生物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结构分析

(章节知识点)题号分值模块合计分值及所占比例

走近细胞22必修ⅰ18分

组成细胞的分子12

细胞的基础结构474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3.486

细胞的生命历程4.54

基因的本质62必修ⅱ16分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7.498

遗传因子的发现82

基因实变及其他变异9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02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36必修ⅲ16分

种群与群落14.154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06

二、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题分选择题非选择题

47484950

满分304466

难度系数0.650.580.550.610.57

统计显示学生 失分的原因及主要的典型错误有: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

2、概念模糊、推理不明

如第8题,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类型推断显性性状,考查学生对显隐性性状概念的理解以及二者关系在杂交过程的推断,不少考生由于对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及二者关系不明确,不能从“无中生有”(即本题的“圆×圆产生皱”后代)悟出“有”(即本题的“皱”)在亲代为隐藏的性状即隐性从而得出其相对性状即为显性(即本题的“圆”)。

3、审题不清,随意答题

4、专业术语不专,答题不准确

如第50题第(3)小题应答“逐级减少”而很多考生都写成“逐渐减少”“减小”“变小”或“越来越少”等等。又如第49题第(1)小题应写“等位基因”而不少同学只写“基因”、还有的写“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遗传物质”等等。

三、对今后教学 的启示和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基本技能

就肥西考区情况分析来看,本次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今后教学 应围绕课标,对课程资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同时避免只顾少数“尖子生”而进行“深挖洞”,应集中有限精力面向全体学生,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2、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领悟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造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乐,学而有成,使学生找到成就感,从而主动愿意去学。

3、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4、重视图表、文字、信息的转换,正确提练出有价值信息

篇6

一、引言

1999年在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国内高校纷纷扩招,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转变。但逐年急剧扩大的招生人数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各专业都面临着极大挑战。以英语专业为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和文化素养方面都有翔实的入学要求。然而在专业摸底测试及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能达到这一基本入学要求的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比例并不高。以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写作能力为例,大纲要求“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1]但相当部分的学生习作往往出现较多的中式英语翻译和表达,以及较多的基本语法错误。大纲还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然而这样的要求往往因为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使这种尝试陷入尴尬。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无法兼顾基础不同的学生。结果是,基础较好的尖子生“吃不饱”,进而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乃至被环境同化,最终进步越来越小。而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自信心受挫,课堂上普遍出现假装听懂而又不愿提问,课堂下又没有自觉主动性来学习弥补。长期以往强化了他们厌学的情绪乃至放弃英语。尽管许多英语教师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其生源来源广泛,学生学业差异所带来的课堂教学顾此失彼的矛盾也较为突出。要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运用水平,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是极为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分级教学作为一种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和讨论,并在一定范围内运作起来。

二、分级教学理论基础

分级教学的理论支持来自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i+1”理论(1985)。其中,i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高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或者接近甚至是低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习者就会感觉太过困难或太过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被视为教师所应提供给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显而易见,在当前自然分班的现实环境下,想兼顾各学习个体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使学习成效最大化实在是不切实际。由此,重视和尊重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化并分而化之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差异需求,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实行不同的目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目标、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都应有相应不同,以达到在相同时段内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的。此外,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是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三方面对于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的积极动机,树立并保持长久的自信心并努力消除焦虑给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分级教学实践与问题

分级教学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施行早有实践,1999年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p师资力量p学生入学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3]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论文也多有论述。新修订的英语专业大纲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一主张,但是也强调了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张燕燕(1989)较早阐述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的实践管理工作和成效,指出它“优于学年制,比学分制更能适应当时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4]。王谋清(2007)、史民英(2008)立足于各自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现状,阐述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系统设计、实施策略及过程管理,论述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取得的成效。[5,6]辛声(2012)研究了分级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随后辛声(2013)以入学分班考试成绩、综合英语I-III和专四成绩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基础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历时性跟踪分析,验证了分级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分级教学的态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学生对分级教学总体评价较好,但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法、教师水平、动态管理制度等持保留和批评的态度,显示此种教学模式仍有待完善[7-9]。程华明(2015)所述学业导师制的设计、施行和利弊,则是这一方向上的有益探讨[10]。

具体而言,实施分级教学的院校往往根据学业水平考核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到三个层(A/B/C)班。高层级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重复讲解而觉得索然无趣,同时由于竞争的出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激发,促进了英语学习的效率。而教师也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理,教学难度的逐级降低保证了低层级学生在各自语言水平上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同时压力也随之减小。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而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和促进,各级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和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实效更加便于协调。同时由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教学活动的难度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活动更容易开展且效果较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较好地提高现时英语教学的质量。

虽然分级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具体施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看待因材施教,但部分低层级学生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渐渐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个别学生甚至借此放弃英语学习。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开解和释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部分高层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自我定位,会逐渐产生自满心理,学习上不能进一步刻苦上进,以至于在过级考试或参与外部竞争时心理落差过大。其次,在绩效管理的考量下,如何科学评价分级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劳动强度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如果不同层级的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不同,评估的标准势必难以统一,这就为科学评价学生的成绩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分级教学也会加大校级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性,如果教学管理配套和协调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实,有可能会引起混乱和怨言,从而影响分级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分级教学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和消除其消极因素。

1.通过分级前的教学模式说明会和日常的交流、心理辅导,消除潜在的由于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波动造成的影响。分级教学对学业低层级学生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于自尊上的挫败感乃至于自暴自弃的无所谓态度。在教学模式说明会上应该大力强化一种观念,即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时不在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过程。因此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耻,重要的是认识到差异的实质并能有效地弥补。把自己做到最好,发掘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就是成功之路。这种心理上的波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信心,因此教师的持续勉励相当重要,这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高层级的同学,则应注意避免自我认知出现盲目自满和渐至懈怠,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课堂教学任务的难度和要求,尤其引入相关课外语言资料,通过强化听力、口语、写作等语言能力的较高要求,保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压力,同样最终实现他们的最大进步。

2.取得分级教学在任课教师中的思想共识,并通过教研的方式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组织方式等,将之付诸实践并持续总结经验以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哪个层级,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提供者和开发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教师的根本,微信、QQ群、网络课程等新型网络交流平台都是促进这种互动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并积极跟进其学习进度,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这也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并提高利用网络技术条件更好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3.科学合理实施分层定级,并协调好与教务部门的联系互动。分级教学更适用于基础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训练与强化,而在高年级阶段主要侧重专业方向知识的深入学习。基础阶段学生学业层次的划分可以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入学摸底考试,同时可以考虑在摸底成绩对个人公布后征求学生的个人选级意愿。摸底试卷要能全面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水平和具体弱项,以供教师在随后的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补齐短板。试卷设计者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应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犯何种错误,并在试卷中考查和验证。不同层级之间也应允许在教师推荐下,学生以学期为间隔,申请进入上下一级的班级。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打破自然班界限的分级教学分班以及它所提倡的流动性,势必会对学校教务部门的系统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取得校教务部门的支持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级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是获得支持的重要条件。

4.完善基础阶段课程系统建设,重视挖掘、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内容和手段。涉及基础语音、语法和写作的课程可定为核心基础课程,其主要方向应该是摸底考试的测试内容。在这部分表现不好的学生,由教师增设预备级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辅导解决,而不是以固有教材为根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进度。表现较好的学生则可快速完成甚至略过这一部分而直接进入正常核心课程的专业学习,或者相应增加难度。无论哪个层级,修完预备级课程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区别仅在于完成时间的长短。至于涉及学生评优考核统一标准的问题,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为例,高层级学生可以在第一学年安排完成所有16个单元的学习,课堂教学中着重强化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低层级的学生在集中学习预备级课程各项训练和辅导项目后,只学习教材中的部分单元,重点仍然是习得单词、语法基础上的课文理解,兼顾符合其水平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学年末考试则以共同教学的单元为复习范围进行考核,这样就兼顾了考核标准的统一。其他核心考试课程也可参照此种办法安排教学。此外,网络教学也可促进分级教学。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而且应该逐步得到加强。教师可以依托微信群和QQ群加强同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学院层面应投入力量建好网络分级教学平台,并安排独立的课时在线或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或者宿舍中就可实现,教师的精力可以放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监督评价环节上。这种模式在实行自然分班,但又想要实现分级教学的情况下较为实际。实行自然分班避免了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额外影响,但是通过在网上开设不同难度的基础核心课程训练项目,由于学习难度是学生的自主选择,隐私得到了尊重,分级对学困生造成的心理障碍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语

分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侧重于行业需求对于口语、翻译和写作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应用型英语专业招收的生源较为广泛,学生入学时的语言水平差异较大,采用分级教学对于挖掘学生潜力,缩小学生差距,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等都有较好的作用。而如何科学地将学生分级,如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有效地监控学生的网络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在实践操作中根据实际及时总结和积极改进。因此,教学一线的教师还需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提高学分制和分级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燕燕.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外语界,1989,(2):56-58.

[5]王谋清,张天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社科纵横,2007,(3):174-175,178.

[6]史民英,肖铖.大学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1.

[7]辛声.分级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