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篇1

工作问题的出现,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讨论,对于约束和监督的工作和经营,企业有不同的标注,对于企业的转化和经营机制来说,国家是需要不同的企业来更换新鲜的血液,对于项目的实施和社会工作的要求,我们责无旁贷。应该对于正确的工作进行设施和各个部门的环节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审计问责制及其重要性

对于审计的问责问题上,有很多的管辖范围和组织问题上,就有很多的否定性的问题出现,问责的情况和其他的责任功劳和苦劳,对于真正的赏罚问题对于审计的问责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一)审计问责要求

我国确立了四个全面,四个全面中从严治党,其中有明确国内对于责任的处罚和决定的相关规则,其中有决策问题的失误和对于决策问题所产生的问题恶劣影响,相关负责人应该做出相应的责任承担。

所以对于中央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是相关联的,对于工作问题要做出重要的批注,同时对审计所出现的问题要敢于发现和善于发现问题,要全面深入整改,切实解决问题,要学会对问题举一反三,总结规律,所以对于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就要进行监督和控制,对于企业所发现的问题要注意健康均衡的发展,这样才能对于企业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内在要求

对于企业的问责要求,现代企业的制度问题一定要注意企业管理和有机问题的处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审计问题是关乎着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要求,其中的要求对于现代化的问题来说,我们可以对于问题的组成部分和机制把握掌控好就能够得到现代化的进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审计现状

(一)整改问题

对于审计的终极要求,并不是为了惩罚哪个员工,也不是为了要给哪个人一点点颜色看看,所以对于组织来说有价值,对于立法的问题,要有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要有一定的运用和保护,对于管理要有文化的发展组织,对于传统的事情和因素要有制约。

(二)缺乏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都是小企业,对于大企业的规范制度,小企业很难有大企业那么多审计问题的重要问题,对于审计的问责情况,还有很多的业务没有得到规范,对于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所以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有很多的人员都没有得到有规范的纠正制度,对于内容当中的控制很难得到控制。

(三)必要问题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自主性增强的要求,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单位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一是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正确实施和对内各部门流转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二是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和对企业的影响,找出合理的措施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良好工作环境,使得法规政策在企业内部有效执行,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明确企业责权利。三是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财务活动的有效和合法性。四是促进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y,加强风险管理。尽早发现合同管理、资金、核算方面的薄弱环节与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企业各项财物的安全和完整,以确保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存在问题分析

(一)独立性欠缺

对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缺乏了企业内部的审核法律法规问题,其次就是内部的审计问题当中要有不同的财务部门,做出比较客观的独立性问题,再次就是对于审核的内部问题我们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同时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其他问题,对于审计质量问题,要进行质量审核。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不同的内部审计的环境问题要存在独立性,要有不同的环境才可以做出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要有不同的健全和设置,首先要设置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范围要有一定的控制问题,要有不同的监督职能,对于指导意见和实际问题上要做出最为有效的控制分析作用,首先要进行审计的内部报告核算问题,所以对于结构问题比较单一,对于视角问题要进行分析,知识和审计质量的实际意义要进行比对。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且分析报告点面脱节,同时我们对于这样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问题积极性不高,对于表面的问题没有做出审核的工作延续问题,报告的分析质量不高对于具体的操作能够得出最后的决策。内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所以要注意审核内部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工作的质量和要求,要进行技能的偏差问题进行纠正,许多内审人员非科班出身,从财会或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知识面,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二)改善措施

对于企业的领导当中,必须要做好内部的审计工作,对于每个审计当中一定要注意到审计当中的一些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审计内部的企业问题要进行长期的审核,不可松懈,对于知识的结构要搭配合理,要建立内部的审计制度,要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良好的审计情况。并尽量避免将内审机构或内审人员挂靠在财务部门,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客观评价,以促进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同时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对于一些领导模式下要进行组织和模式的控制,对于领导的责任要进行代表工作,那么对于监事会领导的责任一定要做出企业法人的代表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监督层次。

规模较小的企业,要打破自身的资源问题,要做出节约成本的一个优化配置,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对于企业的问题要进行不同问题的处理要进行处理,同时按照合理的方法问题要进行管理,要做出合理的解释,要有不同的内部审核的条件,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内部的控制问题,同时要对于审计的问题解释当中要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对于审计的控制和财务的审计,对于信息化的审核方法对于工作审计和真实合法问题进行工作,要增加利润和上午问题,和审核建设智能要做出经营的参谋问题,同时对于后续的培训和教育问题,对队伍建设和专业素质问题还有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要进行团队的写作合作精神。

五、结束语

对于单位的情况要进行结构化的多元化问题,团队要有专业的技术问题,要作出最好的审计问题的专业队伍,同时可作出内审的质量,对于现代企业的制度要求,企业可以做出最好的企业,对于内部的审计问题和管理要做出不同的创新,所以对于传统审计应该要有自己的框架模式进行管理,所以企业内部的顺利战略部署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做出审计的企业生存和开拓。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15,(02)

[2]王光远.把握时代脉搏,开创内部审计事业新局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3)

[3]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5,(02)

篇2

“通审”是复审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只有一部分书稿做到了全文复审,另一部分则是按照规定的比例复审。不通读的书稿,复审就无法全面发现初审的知识缺陷、差错和疏漏的问题,对初审质量的判断也只能是片面和局部的,对终审人员反馈的复审意见也不能成为绝对可靠的依据,因此实际工作中复审还是要尽量通读全部

书稿。

二、复审一定要与初审和终审分工明确

“三审”是指初审、复审、终审三个审稿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任何两个环节都不能由同一个人承担,各环节的分工和责任都应该明确。目前,实际上只有部分书稿是全文复审的,对于无法全文复审的稿件,复审是中间环节,与初审和终审有重叠及交叉,三者必须明确职责,互补审稿的盲区,以最大可能避免失误,并减少出问题时互相推诿的麻烦。

三、复审要坚持复审意见归档、反馈与协商

复审要加强与初审和终审的沟通、协商,及时反馈审读意见,促进双向和多向交流,集思广益,避免失误,也是提高自己和初审编辑业务的绝好机会。另外,及时归档也有利于积累、总结复审经验,也便于今后查阅。

四、复审意见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

复审不是简单地“翻看”,一定要“读进去,审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审稿意见空泛、抽象、模棱两可;复审意见最好兼顾总体性意见、局部性意见和个别问题,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复审不是简单看看,或者仅仅挑一些标点符号、文字错误就可以了,而是要判断初审意见,要对书稿内容的政治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有理有据,并给出综合的质量评价。

五、复审考核要“质”“量”结合

篇3

送达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而对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恰就是送达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给当事人,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邮寄送达。应该说,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种类是比较齐全的,基本上能符合民事诉讼的要求。但是,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不够灵活,送达程序过于严格、苛刻,客观上造成了法院诉讼文书“送达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主要表现有:

1、直接送达。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直接送达的送达地点单一,签收人范围过于狭窄。有的当事人外出经商、居无定所;有的当事人地址不详或者地址发生了变化;有的当事人躲避送达,客观上送达困难。而且送达签收人仅限于“同住的成年家属或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对于有相当识别能力的同居人或受雇人员则不属送达签收人之列。所以,法院送达诉讼文书时,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送达,有的则是无法送达。

2、留置送达。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在场见证。但是,在实际送达中,由于基层组织界限难以把握,特别是对于农民工、外来暂住人口等人员的基层组织难以确定。同时,是否到场见证,完全取决于基层组织人员的自觉,对于不愿或不配合法院送达的情况下,法院无能为力。大部分的基层组织或单位人员不是找不到,就是找到了也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愿意见证。所以,留置送达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要求过于繁琐。

3、委托送达。有的受委托法院出于地方保护等原因,在接受外地法院委托送达诉讼文书时,往往敷衍了事,明明可以送达的,却说当事人找不到,能够及时送达的却拖延送达。所以,造成委托送达周期过长,客观上影响了办案效率。

4、公告送达。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对公告送达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期限太长。一次公告即为60日,一件民事案件从立案到结案需经多次送达,从而延长了案件审理的期限,进而影响了案件审理的效率。其次,费用太高。在报纸上刊登公告送达的,对经济拮据的当事人是不小的负担,对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则明显增大了诉讼成本。最后,不利于操作。在法院的公告栏或者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做法,虽简洁、方便、成本低,但因不便于证明人民法院确已送达的事实而在实践中很少被采用。

5、邮寄送达。由于当事人地址变更等原因,邮寄多次被退回,不仅延长了诉讼文书的在途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采用邮寄送达的法律文书其送达日期以邮局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准。在送达过程中,有时邮局不是直接送达到当事人手中,而是先由村委、企业传达室等签收再转交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诉讼文书几次周转才转到当事人手中,如果以邮局回执记载的日期计算上诉期限,则早已超期,当事人如何行使上诉权成为一个难题。同时,由于邮局的投递规定不等同于法律规定的送达,投递的法律文书通常由他人代签,所以达不到送达的效果。也为将来案件执行等环节埋下隐患,甚至引起当事人的上访。

(二)、法律适用和执法尺度不统一

基层人民法院承担着绝大部分的一审案件,也直接面对着社会的底层人民,纠纷多、矛盾大。由于基层法院一直注重解决社会的具体纷争,而司法理论工作相对薄弱,对一些因法律本身的缺陷和滞后而造成的矛盾没能深入研究,制定统一的适用标准。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引起的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导致同一法律制度在不同地域的适用遭遇不同程度的尴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采信的标准不统一。特别是举证期限、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证明程度及证明力大小的确认问题较为突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3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第33条第2款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许可。”该条第3款同时规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这就意味着当事人必须于庭审前,在其双方约定或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必要的充分的证据,否则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在不同区域,特别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所导致的公民法律意识的差异,使《证据规定》中的“举证期限”制度在具有差异性的不同区域所适用的实际效果表现出更大的差距。在农村地区,虽说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城镇居民做横向比较,则明显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当前,仍有不少农村居民对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缺少必要的了解,对什么叫证据、怎样收集、什么时间提交、逾期提交的法律后果等不甚清楚,同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少请律师,通常都是两手空空来进行诉讼。他们认为,只要我“有理”,什么时候说出来都一样。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民事案件时,若严格按照《证据规定》来操作。则必然达不到查清事实、正确区分责任、准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可能出现同样的案情,同样的事实,因不同的人,产生截然

不同的法律后果。由此也导致当事人对法院工作不满。 2、自由裁量权的把握尺度不统一。法官应当有自由裁量权,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具有一定的范围和标准,在同一地区,甚至是同一法院,因自由裁量权的尺度不统一,导致判决结果相差甚远,这既不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也极易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和误解。特别是在医疗事故、道路交通事故、侵权等赔偿案件中,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统一标准,很多案件在计算赔偿金额时相差很大。有些是因为法律的规定,如城镇与农村赔偿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是因为不同法官的酌定标准不同,如人身损害赔偿里的精神损害赔偿、护理费、营养费的标准,离婚案件中小孩的抚养费等标准,都会因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甚至是不同的当事人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相差悬殊。这些都会让当事人很不理解,他们会把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矛盾转嫁到法院,觉得法院不公正,因人而异,继而丧失了对法律,法院的公信力,甚至选择不断的上访和申诉,给法院的正常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压力。

3.对法律的认知水平和适用不统一。法官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虽然是明确的,但法官在对其理解上,则可能受不同知识框架、个体认知背景、经验和价值评价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法律文本理解上的差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在同一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在相似案件的法律适用方面形成统一认识。基本相同的案件在法院的不同审判庭审理,有的选择适用《民法通则》,有的选择适用《合同法》,还有的选择其他部门法,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让当事人很难接受。

(三)司法水平不高

1.办案效率低下。“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司法要做到真正的公正,必须以司法的效率做保证。在司法实践中,基层法院司法效率低下的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审判执行案件久拖不决,社会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案件质量优劣不均。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当庭宣判能力,当庭调解能力,查清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等方面能力有所差异,而这些能力直接影响到案件质量的高低。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案件的审理质量不高 ,导致二审改判、发回重审,造成了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也破坏了法律的威信,破坏了法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送达难以及法律适用不统一的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不能引用准确的法律规范,致使很多社会纠纷不能及时解决,甚至又引发了其他矛盾。

(二)调研工作不够。基层法院的调研工作过于薄弱,没有对审判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导致审判同实际脱离,不能很好的履行人民法院的职责。

(三)审判力量不足。由于法官审批制度的严格和法院进人渠道的狭窄,致使法院审判力量不足,基层法院没有自主招录工作人员的权利,加上经费紧张,不能聘用一些从事辅助工作的人员。很多庭室没有书记员,甚至连一个合议庭都不能组成,只能相互借用。基层法院法官除了开庭审理,制作裁判文书,还需投入精力参与送达,调查取证。这就使得法官怠于在制作裁判文书上下过多的功夫,对裁判文书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有限的书记员要参与庭前、庭中、庭后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造成审判人员、书记员均感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

(四)知识更新不及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案件和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现,法官的既有业务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但法官业务知识更新渠道和制度不够健全,致使法官业务素质没有得到提高。新型案件的不断出现与法官业务知识更新的不及时的矛盾在基层法院显的尤为突出。

(五)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法院的工作也在接受着新的挑战。法院原有的工作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与当事人的司法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例如法官调解率的考核机制在促进调解的同时也带来了个别法官为了追求调解率导致案件久调不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以上问题长远的根本的方法,应当是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消除地区、城乡差异,加大法律的宣传普及力度,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作到的。所以在不断朝着这方面努力的同时,可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弥补现实工作中的不足。

(一)针对送达难问题的措施

1.借鉴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军人和被监禁人或被劳动教养人的转交送达的制度,并扩大其适用范围,使村委会、居委会、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均成为转交送达的转交主体,以满足对那些生活、工作不规律的当事人的送达需要,改变多次送达而不能的局面。

2.缩短公告送达的期限。在报纸和人民法院的公告栏和张贴公告,并不能达到实际通知当事人参加诉讼、告知其诉讼权利义务的作用。因为这两种公告方式通常被送达者是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得知的。公告送达的另一作用是将无法找到被送达人的案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公告送达的案件一经公告,即可达到接受监督的作用,无须再等60日。所以规定公告送达以60日为限,缺乏必要性,可考虑适当缩短公告送达的期限,以提高办案效率,及时的化解社会矛盾。

3.在人民法院公告栏和被送达人原住所地公告送达的,应引入见证人制度。在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层人民法院,可邀请监督员作为公告送达的见证人。

4.建立送达时间告知制度。在当事人出庭参加诉讼的情形下,若不能当庭宣判,则可在庭审结束时告知当事人具体的宣判时间,并明确其不按时到庭即视为宣判和送达的法律后果,并将这一内容记入庭审笔录。在当庭宣判的情形下,可直接告知当事人领取法律文书的具体时间和逾期不领即视为送达的法律后果,并记入笔录。如此可避免当事人在庭审后因逃避裁判结果而造成的送达难的问题。

(二)针对法律适用和执法尺度不统一的措施

1.对法官进行专题知识培训。针对本院审判实践中出现的裁判标准

不统一的问题,对法官定期进行专题知识培训,提高正确认识和理解法律、法规的能力,以求对法律、法规理解上的一致性,对理解和应用上有分歧的问题统一认识。 2.强化审委会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在法院内部以审委会为依托,对于本院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类型的、认识不统一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定期予以,指导本院以后的审判实践活动。

3.定期召开理论研讨会和专业审判经验交流会。在基层法院内部和不同法院之间定期召开理论研讨会和专业审判工作会议,就在理解和适用上不统一的法律问题以及在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进行探讨,总结审判工作经验,以求同一法院和不同法院之间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4.以典型案例指导司法人员的法律适用。对于在典型案件中出现的模糊的或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问题,报送上级法院,由上级法院典型案例,对下级法院或本院进行指导,以达到同一法律问题在同一地域的统一适用,从而做到同一类型案件在一定地域内的“同案同判”。

(三)针对司法水平不高的对策

篇4

对于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而从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认为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单位管理中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发挥。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在单位内部做查账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无法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实际功能。整个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形式引导下的运用单位,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会认为是单位内部出现大问题的前兆,或者认为内部审计与自身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因此,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支持配合都较为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并不是无序进行的工作内容,相反,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同时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部分单位相对机械地将审计规划依据上级单位指导展开,缺乏对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考量,进而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不符合,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也缺乏翔实完善的审计计划,工作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应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自身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有多种的审计工作缺漏问题。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缺乏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本身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多通过财务工作与纪检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甚至在业务水平上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高效作用,弱化了审计工作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提升对策

(一)做好审计工作宣传与认知优化

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属于我国审计方面的三大主体形式,其中?炔可蠹圃谄渲蟹⒒幼畔喽灾鞫?的角色,同时属于单位内部的第一环把关,需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员对有关工作有足够的配合与认识,避免对相关工作产生特殊化的偏见。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配合责任,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工作案例做必要的宣传,让人们通过案例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从而调动配合的主动性。

(二)优化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针对性的综合素养的强化,需要逐步学习专业的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模式,不断的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优化升级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提升工作谨慎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级培训管理,依据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培训课程安排,或者丰富培训课程形式,书面培训、网络培训、实体课程培训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作用配合处理。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

要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一方面要参考专业审计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单位内部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日常要对审计工作计划与安排作出有效指导与讨论,有效的依据实际单位运营情况做好审计工作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善,提升审计工作推进的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制度内容,提升制度权威性,有效地促使制度化管理,形成审计工作机制。

篇5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处于转型时期,加上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国有资产的制度管理中也存在缺陷。

(二)法律原因

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强是导致国家审计工作风险的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少比较严格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这导致国家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审计工作失去一定的权威性。目前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相关的经济利润甚至不惜采用违法的手段制造一些虚假的信息,这严重违反了审计制度和法律,但是国家审计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出现了审计工作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审计工作未能有效制止那些违法行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秩序。另外当前的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善,这也增加了国家审计工作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或者是新的制度规范,国家审计工作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但是当前的审计制度和法规难以满足当前国家审计工作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原因

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由于素质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也逐渐增加。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渐增加,但是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专业能力和法律意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审计工作人员由于缺少审计专业实践,对审计政策的了解不全面或者是运用不当导致的审计工作风险也有所增加。一些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认识不足或使用不熟练,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水平。另外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于审计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对于审计项目的管理或者是确立造成不利的影响,或者是一些工作人员忽视了正常的审计程序,造成审计工作的风险,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

(四)设计工作规范不完善

当前的国家审计工作规范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不完善,缺少一定的依据。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并没有对每一个审计项目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发生审计风险将会使审计工作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由于内部控制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反映当前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流于形式,风险性也有所增加。

二、我国国家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国家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在今后的国家审计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国家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

(一)规范国家审计管理

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制定审计计划。在今后的国家审计工作中需要对当前我国的审计信息进行详细地整合,并根据当前的审计信息和审计情况建立相应的审计计划。审计资源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保障审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在审计工作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完善的审计体系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对每一个审计方案进行有效地规划,通过仔细地分析之后做出相关的结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再次需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少审计风险。当前由于审计工作人员或者审计方法不完善导致的审计工作效率不高,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

(二)提高国家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篇6

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国家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在今后的国家审计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国家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

(一)规范国家审计管理

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制定审计计划。在今后的国家审计工作中需要对当前我国的审计信息进行详细地整合,并根据当前的审计信息和审计情况建立相应的审计计划。审计资源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保障审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在审计工作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完善的审计体系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对每一个审计方案进行有效地规划,通过仔细地分析之后做出相关的结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再次需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少审计风险。当前由于审计工作人员或者审计方法不完善导致的审计工作效率不高,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

篇7

2.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事业单位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经纪律混乱,规避风险的效能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过度闲散,甚至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刻不容缓。

3.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机构,有的挂在财务处,有的挂在纪检部门,还有的附设在办公室。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占据市场的主导位置,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指导而成效不大。因此,设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4.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法可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给予保障,以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纵观我国的法律法规,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其强制性作用,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且审计效果难以达到单位要求。审计工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能找到法律依据,审计时无章可循,后续的审计工作也难以进行。

二、关于改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建议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成效。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中的唯一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其具有的强烈的主观性导致审计工作很难保持客观性,审计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完善审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他们工作心态的摆放,确保他们能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投身于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全面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真正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转变陈旧的审计理念,重新以科学的审计认识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将新的审计理念与审计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的审计理念。

3.建立系统完整的审计机构

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而且,审计机构还必须保证其完整、独立性,能独立、不受干扰地客观开展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因此,在设立审计机构时,在满足审计机构系统性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其独立性,审计机构能完全独立于其他部门,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4.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专业审计人员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比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的中介机构,他们长期从事审计业务,程序比较规范,而且第三方机构直接对委托人负责,不受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影响,可以保证相对的客观、公正性。

5.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强硬的法律法规支持是审计工作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因素。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其法律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自己担负的法律责任,从而认真对待审计工作。

篇8

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缺少内部审计意识

目前部分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的展开。特别是一些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得到管理人员的支持,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工作的价值。例如一些医院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中,这样就不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责任不清而相互踢皮球的现象。还有一些医院将财务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纪检部门,由于纪检部门本身具有监督的作用,但是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视监督,纪检工作重视对人的监督,这样容易导致职责混乱,使审计工作不能切实地开展。目前大部分医院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医院等级评审的需要,只重视内部审计的形式,没有切实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一些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工作,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没有认识对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积极意义。医院管理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进行。

2. 缺少有效的内部审计人才

目前在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人才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在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中缺少专门的审计人才,兼职人员比较多,但是对于兼职人员的资格审查不严等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由于医院的主要业务是医疗服务,所以医院对于内部审计人才的投入不够,将有效的资源应用到了医生的培养方面,对于审计人才不够重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少专业性。还有的医院认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太多的差别,在同一个部门中安排了一套人马,这些人既需要负责日常的财务工作,同时又需要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是在实行自我监督,这就存在比较大的弊端,难以有效地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一些审计人员的素质不符合要求,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3. 缺少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目前一些医院在内部审计的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效的制度,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比较混乱。例如一些医院没有按照要求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对于审计人员的把关不够严格,在需要时从医院的其他部门临时抽调拼凑,这些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负责审计工作,同时还需要负责其他工作。一些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少制度化的安排,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例如内部审计部门不负责审计工作,而是需要负责其它工作,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受到了弱化,其价值难以得到彰显。一些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负责财务审计,发现和纠正内部的违规、违法现象。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积极地借助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还有一些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比较模糊,只审计工作的合规性,而且没有对医院各个部门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地审计,特别是不重视医院的风险审计,没有正确地了解医院面对的财务风险,对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导致制度建设缺少法律法规的规范,使内部审计工作缺少一定的权威性,没有有效地发挥审计工作的功能。

二、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能够对财务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政府部门作为医院的直接管理单位,应当帮助医院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并且加强其监督。政府可以发挥自己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制定关于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支持,进而提高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使广大的医院职工了解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可以加强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帮助医院管理人员转变观念,为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塑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对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责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督查,帮助医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真正地落实。

2. 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

医院在医疗改革之后,其职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对于其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加强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是医院实现规范经营的需要,也是医院发展的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发现医院在运行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持。在医院内部应当整合其资源,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减少审计工作中的束缚。医院管理人员要正确地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转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态度,支持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医院财务活动的监督,科学地评价经营中的风险因素等,最终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意见。所以医院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优化医院的内部环境,实现独立审计。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对于其内部审计的环境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医院内部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使医院职工能够了解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审计氛围。对于医院来说,其经济活动比较频繁,工作量比较大,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也比较多,这对于审计人员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通过有效地整合医院内部的各种资源,最终提高医院财务审计的质量,满足医院长期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

过硬的审计队伍,是确保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从国内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内部审计人才的素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具有比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的面比较多,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综合性的技能。对于医院来说,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医院应当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放到重要的地位,在医院内部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鼓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地提高个人技能,对于在培训中表现良好的人员可以进行奖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使审计人员主动地学习,实现自我提高。可以通过职称教育、学历深造等形式,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内部审计是医院进行自我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措施,它能够帮助医院管理层进行科学地决策,能够为医院的各个科室和部门服务,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在新时期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作用,及时地发现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帮助医院完善管理,及时地识别医院运行中的财务风险等,从发展的角度来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不断地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砚亭.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2]鲍国强.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12).

篇9

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和认识不到位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片面的认为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不大,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强,致使审计机构成为企业内部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在较多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根本无法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从而影响审计工作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出现将审计工作看作挑毛病、找麻烦的部门,给审计工作有序开展造成严重阻碍。此外,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投入过多精力和资金,则有可能降低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和稳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无法全面落实和严格执行。有部分公司将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混淆在一起,他们认为会计人员可以发挥监督作用,不需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致使企业内部审计结构不够合理,给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造成极大影响,最终影响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监督力度还不够强

目前,我国较多企业设置的审计机构都是由董事长、总经理来管理,因此,在企业领导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监督力度还不够强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审计机构的监督效用。与此同时,在这种由董事长和总经理管理企业所有事务的经营模式下,审计监督人员根本无法对上述人员进行有效监管,从而无法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致使企业内部出现很多问题,给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造成严重影响。

3、审计人员素质问题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才能更好的满足审计工作的各种需求。但是,我国较多企业的审计人员都存在素质水平整体不够高等问题,大大降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较多审计人员都是学的会计专业,他们参加的审计工作培训时间较短,因而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审计知识不够全面和老套,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造成极大影响。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都存在审计方法不够现代化、审计手段不够多样化的问题,没有高度重视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没有为审计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和晋升机会,从而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最终影响企业审计人员的未来发展和创新能力。

4、审计工作影响因素多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要及时克服企业内部的很多影响因素,还必须对外部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防范,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审计人员必须对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科学、合理的分析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才能真正为企业制定各种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员工通常是一起工作、娱乐等,他们之间有着一定感情和个人联系,如果某个员工出现问题,审计人员有可能存在一些顾虑,从而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工作主责。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很大风险,必须注重工作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尽量挑选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才能真正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实效性。

二、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提高重视和认识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领导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认识,才能真正发挥审计机构的作用,从而有效监督企业内部的经济情况。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审计机构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部门,通过修正各部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和业绩不断增长。因此,企业想要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治理作用,降低各种经济问题的发生率和企业的经营风险,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推动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

2、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审计工作的地位

我国较多企业中,审计机构都是由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因此,审计人员对高层管理的依赖性很强,但独立性和权威性等却很弱。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才能真正引起企业员工的重视,充分体现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企业成立审计机构,必须重视它的独立性,将一定赋予审计人员,才能避免企业部分领导干涉审计工作的内容,从而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实效性等。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让企业各部门的人员参与其中,才能真正体现审计工作的自主性、重要性,最终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3、加强法律机制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在很多发达国家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法律机制都比较完善,但我国在这方面还需要健全。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法律机制建设,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有着极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优秀经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准则,并严格执行和全面落实,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最终为企业各部门更好的服务。与此同时,注重企业内部审计领域的有效拓宽,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法、手段等不断创新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审计工作的领域已经拓展到财务会计、非财务指标的考核、生产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等多个方面,需要加强企业风险的有效防范,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例如,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力,让企业员工清楚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执行,对于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等有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形成良好风气的重要方式。

4、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水平

在企业的发展中,优秀员工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想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公正性、客观性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让他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例如,审计工作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必须注重先进技术、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并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模式等,才能真正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全面提升。由此可见,企业的审计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并深入到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责,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可持续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不断增多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企业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审计工作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对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力等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各部门有序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促进企业整体效益不断增长上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现代妇女(下旬),2014(10).

[2] 于研婷:浅谈如何做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

[3] 吴丽华:谈如何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5(22).

篇10

企业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经营安全,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保障。然而,我国企业目前的审计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审计部门的工作受到极大干扰,独立性较差,且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负而影响,使得企业的审计工作而临着较大的风险。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得企业审计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良好发展。

一、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所谓企业的审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审计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结果并没有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且对于企业的审计意见也出现相应的差错和偏颇,造成企业审计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出现相应的问题,对于企业的正常运用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的审计风险包括二种构成要素,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测风险。固有风险即由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问题而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差错;控制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而导致其经济活动受损,造成企业财务报表出现差错,进而影响审计人员的正常审计工作;检测风险则是指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时,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形成企业审计风险。

二、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企业审计风险的出现,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只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提高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迅速,而许多私营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和素质。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时,只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其掌管着企业的大量资金,而忽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现代管理体系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二)企业审计部门受到巨大干扰

由于我国企业的审计体制尚不完善,审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不明确且没有得到有效保证,使得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受到巨大干扰,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彻底性和全而性。一些企业的行政部门强行干预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或者在对其工作的配合上存在严重不足。审计部门无法全而掌握企业的审计信息,且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受到巨大的干扰和影响,造成审计工作的判断力失准,使得审计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

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很大部分原因来白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完全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和效用。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知识和经验严重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完全空白,导致企业的财务存在着巨大的危险。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只靠财务部门的自觉和企业领导形式上的管理和监督,并不能实现良好的财务监督效果。许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受到金钱的巨大诱惑而监守白盗,造成企业财务上的巨大损失,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造成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同时,企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企业的审计风险频发,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重大的恶劣影响。首先,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不足,且工作经验较少。这就使得企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金融和会计等专业的知识,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一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工作当中受到金钱利益的诱惑,放宽审计要求,甚至在审计结果上造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探讨

(一)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

要想有效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对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当进行自我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白我综合素质和认识的提高,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将其有机运用到白身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领导者应当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保证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保证企业对于审计工作认识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应当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审计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开展,而不会受到相关部门的干扰和约束。企业应当在部门权限上进行清晰的划分,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规定行政部门不得干涉审计部门的正常工作。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得到企业的全力配合,能够获得企业所有的财务信启、和审计信息,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应当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奖惩机制,对于干扰审计工作或行使贿赂手段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以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有序性。

(三)加强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

企业应当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使得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效遏制经济违法现象的产生,保证企业财务和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加强对企业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出现的弊端和问题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保证企业运营的严肃性和有序性。同时,应当充分保证监督人员的素质水平和道德水平,保证其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监督工作合理、有效开展。

(四)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11

目前,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水平也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其在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规范卫生系统各项经济行为以及改善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尽管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国家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有着较大一段的差距。

一、现阶段,存在于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独立的审计机构

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来说,其是单位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单位内部设立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负责的任务有:检查和分析单位的各项活动,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给予一定的发展或改进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来开展,如果缺乏独立的审计机构,就会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单位或部门都没有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专职于审计工作的审计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单位和部门将内部审计机构挂靠在内部监察部门之下。而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首先,卫生系统的领导和干部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看不到内部审计工作对卫生系统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形式主义的产物,是专门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其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工作目标,很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工作内容或者纪检监察等同于内部审计,因此其两者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丧失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正是因为上述的这些情况,使得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二)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够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众所周知,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其不但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等专业知识,更要了解诸如管理学、市场学等非专业知识,此外,其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的要求也要高于其他行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专职于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质量问题与数量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会计岗位上调转过来的,知识比较单一,仅具有财务知识,缺乏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只能够从账面或凭证中寻找问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其次,从事内审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难以满足卫生系统的需要: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另一方面,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呈现老龄化。

(三)审计手段陈旧,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

目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了,因此,要想在新形势下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革新陈旧的审计手段。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和部门仍旧沿用传统的审计手段,计算机等一批现代化设施在审计工作中仍旧扮演着“记事本”“计算器”的角色,未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存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于卫生系统而言,良好地内部审计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卫生系统的经济效益、加快卫生系统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步伐等。而要想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发挥作用,就必须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某一角度上来说,独立性就是内部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特性,是审计工作的精髓所在。因此,各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正确的认识内部审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要明确:只有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评价、监督以及管理等各项职能。其次,要分别设立纪检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监察部门,不能够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挂靠在任何部门之下,在隶属关系上,各个单位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对其进行直接的领导,确保其能够独立的行使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责和权力,而这些部门也要必须要做到直接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工作,避免审计结果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目前,有关单位和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做好面向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由于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会计行业调转过来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其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但要涉及审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好涉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确保其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次,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让从业人员熟知我国的财经法纪以及单位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确保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第三,要加快观念的革新,全面推广“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工作人员产生“安于现状”的思想,才能够使其自觉的强化学习,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速度。

(三)革新审计手段,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我们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之中,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十分巨大的改变,因此,对于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审计信息化发展及时机遇更是挑战,能否在这样的形势下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审计工作产生巨大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以信息化发展为指导,加快审计手段的革新步伐:首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建立起与卫生系统的特点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并要利用审计软件来代替传统的审计手段。其次,要完善网络的建设,加快内部审计网络化发展的发展速度,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共享性,继而带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四)拓宽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全面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

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对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当中,其作用也不能够只是事后监督。当前,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卫生系统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对卫生系统的积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需要有意识地夸大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不能够局限于审计财务收支工作当中,要全面落实其对卫生经济工作的监督职能,要通过多种样式的审计活动来完善审计类型,诸如: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以及针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等。要通过这些工作来确立内部审计在卫生系统中的地位并树立起内审的威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对卫生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既能够有效的提升卫生系统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完善各项制度,是保障卫生系统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之下,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加强对存在于内部审计工作之中的问题的研究,积极的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和卫生系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包素钗.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05).

[2]李育钧,李育峰.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系统的财务管理[J].大众商务,2009(18).

[3]李育钧,李育峰.新形势下卫生系统的财务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篇12

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篇13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绩效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政府审计关注的焦点和主要的工作内容。目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阻碍了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益,有利于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

一、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效果审计和经济审计的总称。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真正的主人,政府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实现人民的权力,更好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使政府能够有效的使用资料,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清楚明白的了解到工作中的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增加政府官员的责任感,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对财政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财政的支持效率,确保国家在社会经济中职能的正常发挥。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实现转变,绩效审计工作在集约型经济中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推动经济的转型。因此,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当前绩效审计的现状

(一)社会认识不统一

合理采用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有利于实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的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意见,促进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统一。但是当前在绩效审计工作方面受到一些法制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觉接受神经监督审计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另外绩效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很多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审计方法不规范

当前我国的审计方法还不够规范,没有明确的绩效审计的标准。审计工作人员还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使用于各种情况的审计标准,在这种状况下,造成了对绩效审计的评价无据可依。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深,导致规范方法不成形。领导干部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带头作用,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不到位,很难实现审计工作应有的效果。

(三)审计内容证据不完整

绩效审计工作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当分析同类企业之间的差距时,企业本身的资产质量、技术水平和销售量容易取得,但如果需要取得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数据,则比较困难。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在政府部门当中,很少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绩效审计工作成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部门的自觉行为,但是在绩效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管理不善,整个审计工作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降低了绩效审计的效率,使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绩效审计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在进行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重点突出。主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环节的绩效审计:关于人力资源配置的绩效审计,做好人力资源的绩效审计能够广泛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不断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投融资绩效审计,投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进行投融资的审计工作必不可少。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项目的特点进行重点审计,从宏观以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评价。加强管理方面的审计,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准确到位,从而有效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行绩效审级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一大趋势。

(二)建立科学可行的审计指标评价标准

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比较大,技术性比较强,因此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应该按照具体的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指标和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是开展绩效审计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之一。由于当前经济活动多样化,决定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审计指标体系,应该是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项目的具体目标设立的,这个体系应该是动态的。根据不同的项目性质做出改变和调整,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做到提高审计的效率,提高我国各部门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广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审计人员必不可少,当前我国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绩效审计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发要要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促进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效果观念深入人心,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绩效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相信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绩效审计工作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全世界范围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