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应收账款质量的定义及其特征
应收账款质量是指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或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的质量。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之间的差异上,差异额越小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
因此,高质量应收账款的特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1.高质量的应收账款应该具有适当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应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2.高质量的应收账款应具有较强的转化为货币的能力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
本文以广西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截至2007年1月5日广西共有22家上市公司,剔除被ST的三家公司(北生药业、南方食品和桂林集琦),最终选出19家上市公司。本文考察了这19家公司2007年~2009年等三年的数据,以此了解广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以下将从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回款速度、应收账款改善情况等三个方面评价应收:
1. 应收账款规模过大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09年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均值高达15.77%,说明在流动资产中有15.77%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而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三年均值是13.26%,说明在100元的销售收入中,收回了86.74元的现金,其它部分存在现金不能收回的风险。另外,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广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比重有所降低外,到2009年各指标值又呈增长态势。
由分析可知,广西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这将影响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影响短期偿债能力。而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偏大,说明上市公司使用了赊销作为促销手段,并且赊销收入占销售总收入比重也较大。因此,广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一般。
表1 2007年~2009年应收账款规模分析表
指标值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07-2009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0.1650 0.1456 0.1626 0.1577
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0.1265 0.1242 0.1470 0.1326
2. 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有所提高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价企业销售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数。
从表2可以看出,在剔除了南宁百货公司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数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南宁百货公司是一家从事零售业的公司,主要采取现销方式经营,赊销收入非常少,周转率非常高,因此剔除该公司有利于了解广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普遍情况。
从2007年~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上升,到2009年周转率达19.7161。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对销售资金管理能力相对较强,清理拖欠工作得力、资金回收情况有好转。但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数值从2007年~2009年均值只有18.5483,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空间还非常大,因此,上市公司仍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以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表2 2007年~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表
指标值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07-2009
19家上市公司
均值 34.2284 121.2584 163.0458 106.1775
剔除南宁百货的均值 16.6078 19.3211 19.7161 18.5483
3. 应收账款质量逐渐恶化
我们用应收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及应收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两个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的改善情况。我们首先计算每个样本的应收账款增长率、流动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算数平均数,然后再进行两两比较,算出上述两个指标的近似值。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9年,应收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和应收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都大于1,这说明广西区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体趋势是:在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并且该地区上市公司大都采用了宽松的信用政策或对往年的应收账款回收无力,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加大了应收账款风险,盈利质量逐年下降。2008年,应收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和应收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都为负数。原因在于应收账款呈现了负增长,而主营业务收入和流动资产是正向增长。2008年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部分企业经营收入普遍下降,为了能够获得日常经营所需要的现金,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大部分企业采用紧缩的信用政策,且加大对以往年度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以缩小应收账款的规模,这也是应收账款呈现负增长的原因所在。总体而言,应收账款的质量非但没有得到改善的,反而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广西上市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表3 2007年~2009 年应收账款质量改善情况分析表
指标值
年份 2007 2008 2009
应收账款增长率 0.2267 (0.0138) 0.1762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0.1951 0.0977 (0.0128)
流动资产增长率 0.1050 0.1842 0.0557
应收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比 2.1586 (0.0747) 3.1624
应收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 1.1619 (0.1409) (13.7341)
三、 优化应收账款质量的几点建议
经过对广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应收账款的质量不高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将会对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公司的当务之急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施对应收账款的全面、细致地管理,以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企业只有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从对赊购企业的信用调查开始到收回账款为止,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
1. 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
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已获得的客户信息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是一个使用系统方法公正地判断客户信用额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使用各种评估方法以寻找并且分析跟踪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遵守情况。
2.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是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指公司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层面上,企业信用政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用额度、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收账政策等五个方面。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级别,结合市场竞争及公司自身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权衡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预计要负担的成本,制定和执行相对合理的信用政策,把应收账款控制在适当的水平,有效地减少坏账、呆账的发生,使公司资金的回收和周转处在一个良性循环中。
3. 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及时与客户沟通
在大量拖欠货款的案例中,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客户错误理解信用销售条款、货物质量、包装、运输、交货期和结算方式等,或者是合同漏洞。上市公司如果能够及时与客户沟通,能够了解到客户的抱怨和要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有效防止客户以此为借口拖欠、拒付货款。
(2)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
从赊销一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都应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在施加压力,使客户一般轻易不会推迟付款,可以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4.谨慎管理逾期应收账款
企业对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应收账款催收,对逾期应收账款进行催收时,首先要分析产生逾期应收账款的原因,进而采取适当的收账政策。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那些确实是因为客观困难而到期未能还清所欠货款的客户,销货企业应该首先对其进行再次审查资信状况,如果认为企业的困难是暂时性的,可以接受客户延期付款的请求,如果审核后发现企业已濒临破产,那么就应慎重定夺,以避免使销货企业承担更大的损失;对于那些有实际偿还能力却故意拖欠的客户,则应该拒绝他们提出的各种借口,坚决地予以讨要,必要时委托专业收账机构进行催收。
5.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1)推行应收账款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指企业把由于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并承担财务管理、催收应收账款和坏账担保等业务,企业可以借此回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功能主要在于改善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减轻短期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远期收款风险,锁定财务费用,增强销售能力。因此,推行保理业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应收账款过多和流动资产资金过少的矛盾,是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新渠道。
(2)应收账款证券化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所谓资产证券化,是资产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可预见未来现金流入的资产进行组合,构造和转变成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应收账款证券化下,投资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应收账款组合的质量状况、未来现金流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而将资产发起人本身的资信能力置于一个相对较次要的位置。因此,应收账款证券化不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秀丽 张新民: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05)
篇2
一、应收账款值的评估方式及其问题
对应收账款的评估,《资产评估学》(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2003),给出的评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
其中“确定预计坏账损失”,即对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一般可以根据企业与债务人的业务往来和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将应收账款分为几类,并按分类情况估计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关于“预计坏账损失”的定量分析提出两种方法。一是“坏账估计法”,即按坏账的比例,判断不可回收的坏账损失的数额。坏账比例的确定,可以根据被评估企业前若干年(一般为三至五年)的实际坏账损失额与其应收账款发生额的比例确定。但在接下来的坏账比例计算公式和举例中,却未按此定义的方法,而是以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与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的比例确定。二是“账龄分析法”,即按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分析判断可收回的金额和坏账,将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分成几组,按组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并进而计算坏账损失的金额。
以上论述中,作者试图按照会计制度中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作为应收账款的评估方法。但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与有关流动资产评估是以单项资产为对象进行评估的原则相违背。从上述坏账损失确定的思路与方法看,应收账款的评估不是按单项资产进行的。可按照计算公式提示的做法如果“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是针对某一特定债务人,则评估是对单项资产或者单个债务人进行的。对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已确定坏账损失”按单个债务人来确定自然不难。但对于“预计坏账损失”, 无论是以“坏账估计法”还是“账龄分析法”进行估算, “已确定坏账损失”和“预计坏账损失”到底是对科目而言还是对债务人而言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述,而实际上是将“损失”定义在整个科目情况下进行考虑的。在量的确定上,义“坏账估计法”或“账龄分析法”进行,是以企业应收账款科目中的坏账及应收账款发生额之间的关系确定的,是整个应收账款科目下的预计坏账损失准备水平,它无法考虑具体债务人的信用水平,亦非单个债务人的真实坏账,因此它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二,通过对科目历史资料的统计进行坏账估计,有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项目,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的经营行为可能使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科目所反映的债务人构成与历史资料统计期间的债务人构成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按过去科目坏账水平由过去的债务人行为结果判断现有的债务人行为是没有充分根据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坏账的处理政策的差异,也使坏账估计的依据以前年度“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在债务人资信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因此过多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统计数据是不可用的。
第三,按照“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公式的计算结果,不是评估基准日时点上的评估结果。根据会计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的记账原则,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账面值反映的是在合同义务已履行前提下企业所取得的债权。从应收账款科目的性质看,它显然不是在评估基准日时企业可以实际支配的资产。应收账款只可能在评估基准日后的某一时点收回,则从价值估计的角度,计算得出的是在将来某时点上的价值。如果应收账款数额巨大或债务人欠款时间过长会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使企业无形中承担大量的机会成本损失,且该机会成本损失在应收账款评估值上应当有所反应,否则会导致评估值反映不实。但在上述的计算公式中应收账款评估值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损失都没有反应出来。
二、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及其问题
要想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合理的评估,就必须对应收账款的评估程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会计制度和实际中应收账款的评估程序是首先根据审定的账面余额作为评估的基准数,再根据可回收性的判断,预计风险损失,其差额即为应收账款的评估值。这个过程实质是对风险损失的判断。应收账款评估的对象是“风险损失”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已经成立的债权价值,无论是否事前约定偿还期,账面记录的都是需债务方偿还的全额债务。从这一角度看,资产评估无需对应收账款额(账面记录)进行估计。但作为未来的现金价值,有两个直接原因影响应收账款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一是应收账款的回收额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使得未来回收的价值小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因此产生了回收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判断。因此,应收账款评估应该是“风险损失的预计”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确定。尽管实践中只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评估,而未对未来回收价值进行现值的计算,但也足以说明,应收账款评估的是风险损失而不是账面价值的重新评估。
除了应收账款计算程序方面可能存在风险损失外,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也可能给企业的应收账款带来风险和损失。对被估企业应收账款进行专业判断,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可得出应收账款评估值的整个过程,除了债权的本身是否有争议与被估企业有关外,风险损失的大小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和资信等级密切相关。在债权本身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如果欠款方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足、偿还能力十分强和信用等级较高,那么发生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的概率就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欠款方更高高额度的欠款和较长时间的赊销,反之发生应收账款有损失的可能行就比较大,这时就有必要对所有欠款方的企业财务进行更为密切地监控,以确保是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有时预计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不一定实际发生,这可能造成企业一部分财会的不确定性以及为此付出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对于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表明无回收风险的、有确切证据表明无法回收的和符合有关财务制度应予核销的应收账款,评估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很可能不能收回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预测,对该风险损失的预测实际上是对未来的判断,因为风险损失并未在评估基准日实际发生,未来也不一定发生,这具有风险性。但作为财会专员也不能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损失的评估。这一点与红绿灯理论有相似之处,不能因为闯红灯不一定发生交通事故而去闯红灯,这是心存侥幸,同时会增加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方面,不能因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不一定发生而置之不理,从而增加企业的财会风险。
从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不难得出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针对应收账款评估问题,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应收账款的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但主要是在应收账款的评估方式和风险损失的评估方面。
(一)在应收账款评估方式方面企业按照评估原则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估时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对每一债务人及每一笔款项进行分析,判断其未来可收回数额的大小,通过对被评估企业与债权人经济往来活动中的资信情况的调查了解和每一项债权资产的经济内容、发生时间的长短及未清理的原因等情况,分析确定每一笔款项回收的可能、回收时将要发生的费用等据以判断其未来可收回数额的大小。
其次判断各项应收账款可收回的时间长短,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将应收账款折现至评估基准日。对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判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往来款项,可以根据企业评估基准日前对客户实施近期收款政策中规定的收款日期,或反映近期客户付款情况的应收账款周转期进行判断;二是对于逾期时间过长、债务人的经营情况恶化、资信能力下降等情况下的不正常的往来款项,应分项根据外调结果进行判断。根据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判断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可以将应收账款未来可收回金额折现得出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的评估值。
再次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为进行有效的资本理财,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理财队伍。为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把应收账款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的能力,将一部分财会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分离出来,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其成为精业务、熟会计、会管理应收账款的专家。这样应收账款的评估就避免了赖账不还、账面值不变的情况,可以使企业的资产状况得到更为科学的评价。
(二)为了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方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科学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在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或财会人员依据评估明细表中的账龄记录或依据经验得出可能的坏账结论,表面上是最具操作性的办法。实际上账龄并不能真正反映账项的发生时间,对已不发生赊销业务的情况,如果不详细了解欠款方的资金、信用和经营状况,根据上述任何一种操作方法而得到的账龄或账项发生的时间都可能是错误的。
其次要增强“可疑债权”的识别能力,运用重要性原则分析重点欠款户。对应收账款逐笔分析其回收的风险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往往操作性很差,而且会挂一漏万,没有重点,同时也会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可疑债权的识别,对可疑债权的识别很多企业往往是先分析被估企业购销业务客户分布、市场销售部署等,再分析欠款户与被估企业的业务往来历史,从而得出可疑债权。
再次要系统分析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专业判断应立足于欠款方的偿还能力和资信情况。因此在操作中,应将欠款方的生产经营状况、则务状况、偿债能力、资信状况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评估。当然不是对所有欠款方都采取相同的办法,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大额的、可疑的欠款方进行此方面的分析。
最后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中,要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合理地分类统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从总体提高应收账款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数情况下,从欠款方的状况和款项回收的可能性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价。这一点可以借鉴管理上的ABC分类控制法,根据欠款额度和账龄将企业的欠款方分成ABC三个等级,A类欠款方是大的重点的欠款户,要派专人负责,同时也要对其资信状况进行密切的动态监督;B类欠款方应该占企业应收欠款的大部分,对这类欠款户我们应做好日常的应收账款工作即可;C类欠款户欠款额度小但账龄长,企业一方面要催促其赶快还款,另一方面要减少或取消其未来的欠款额度,以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从总体上反映回收的风险,应该是最符合资产评估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从评估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分类统计,可以整体把握资产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应收账款评估高水准的体现。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使自己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除了要争取增加自身的应付账款额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应收账款评估方面,纵向上企业应对欠款方进行动态的监督和评估,以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得到动态的控制,横向上应对不同的欠款方要进行不同的分类和把握;在风险损失的评估方面,企业要把握应收账款的实质,增强对可疑债权的预计和识别能力,对已经发生的可疑债权要采取果断措施,争取使企业的实际坏账和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资产评估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蒋琳玲.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之我见[J].事业财会,2004.
篇3
一、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报社都非常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建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报社经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基础资源及思想观念等局限,报社应收账款管理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理想的管理控制状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报社应收账款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控制力不足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为了扩大广告额,有些报社盲目地采取赊销政策去挤占市场,只注重销售额和销售数量,忽视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资金的财务风险。目前大多数报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赊销制度,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未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进行合理的会计估计,造成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这些都给报社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报社的风险意识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如果内部财务人员应收账款风险意识差,主观上缺乏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力,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应收账款的风险事项,将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控制的风险。
(二)报社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缺乏有效沟通
缺乏系统的应收账款规章制度,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责任,导致交易过程中资金流动、票据传递以及记录等都可能发生误差。未对资金往来中的未了事项按时核对,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加大了有关部门人员作弊的概率,从而形成了大量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离不开信息与沟通,然而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一套业务报告和反馈系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业务联系脱节。财务部门掌握了应收账款财务处理和控制方法,但不了解客户的具体资信情况。业务部门了解客户情况,但难以对本部门的业务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有章难循。造成应收账款信息传递的不充分,责任不明晰。
(三)报社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和控制系统不健全
首先,缺乏有效的客户资信的调查与评价,未建立客户资信档案。资信程度分为五个方面,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未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可能导致给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不佳的客户信用,增大应收账款的风险系数。其次,没有严格执行签订合同,制定信用条件的规章制度,不能选取收益最大和坏账风险最小的方案。长期不和欠款客户对账,不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的变动,不能有效防止客户拖欠账款。再次,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不善,也给报社资金流动带来危害。供求关系瞬息万变,而应收账款追踪分析不充分,导致赊购变现率底。应收账款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不能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提取的坏账准备金不合理,以及缺乏逾期未结欠款的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催促业务部门收回账款,都使应收账款难度加大。
(四)报社应收账款会计监督薄弱
应收账款久拖不决,使得管理费用的开支增大,从而增加了成本,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也影响到报社经营的正常运转。会计监督是确保报社经济活动按预期的经济目标有效运行的重要方式。部分负责应收账款财务人员的日常控制松懈、工作不严谨。财务部门未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和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和错误。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督没有有效配合,制度执行乏力,追讨欠款工作的权责不清,应收账款问题累积。
二、完善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业务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其产生原因是结算时间不一致和商业竞争。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报社管理人员的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
(一)提高报社应收账款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意识
随着报业的逐步发展,报社收入也日趋多元化,从国家拨款为主转变为多种来源,如报纸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其他经营收入以及固定资产清理变现收入等,这相应也增强了应收账款的财务风险。应收账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因此应加强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特别是提高报社高级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视程度。以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权限,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真正起到参谋和决策助手的作用,进而使报社能通过企业化经营来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
(二)明确报社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加强信息沟通
由谁来管理应收账款,是应收账款管理关键问题,它决定了应收账款管理的权力和责任。简单地归由业务部门或财务部门都是不适当的。应收账款作为信用管理的核心,应认真组织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专门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研究报社的业务策略,完善合同及其它书面约定,建立起适合报社业务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特别是业务部门对客户资信的掌握情况和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专业财务分析,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审批权限,分别确定相关人员的权限范围。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的设置分工和工作标准,既要相互牵制,又要相互监督。
为加速报社资金周转,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报社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的内部沟通,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使各项制度行之有效。
(三)完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和控制系统
首先,应控制应收账款政策、应收账款发生额度和频率,从源头上解决报社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是报社影响销售的可控因素之一,是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社在采用赊销方式时,依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从控制应收账款的角度出发,对一般的客户采用现款交易的政策,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可延长信用周期,适当放宽信用条件,采用分期付款及赊销和现金折扣等方式。但应要求客户出具盖有法人印章的还款计划等书面承诺,以备为日后付诸法律手续做好必要的证据准备。这些政策是建立在对资信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报社要强化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其次,强化报社日常应收账款额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签订相关业务合同必须遵守法律和政策,坚持互利平等、协商合作的原则。根据报社收入的实际情况和赊销客户的信息,动态调整信用政策和信用额度,以适应报社业务的发展需要。认真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跟踪分析逾期欠款,按风险程度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报社财务人员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正确编制记账凭证,详细地记录客户名称、摘要及金额,便于日后核查和催收欠款。正确登记相关账簿,确保应收账款明细账准确地反映欠款客户的情况和应收账款账簿安全完整。财务部门定期做好日常清点工作并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认真核对明细账内容及余额,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第三,财务部门及时做好逾期账款的清对和催收工作。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收款政策是结合客户的资信度和具体情况,向客户收取逾期未付的应收账款的政策。一般来说,报社为减少坏账损失,欠款达到一定期限或客户在生产经营中发生问题时,应及时向欠款客户寄发应收账款对账单,催促业务部门人员采取有效的收款方式,加强收款力度,提高收款效率,确保应收账款的回笼速度。依据建立的客户档案,掌握好宽严程度,可设立专门负责催讨欠款的人员,解决好造成客户拒付应收款项的商业争端。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提起法律诉讼,维护报社利益。严格审批制度,对未经报社领导批准的逾期账款,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大胆尝试合理转移应收账款风险的措施,金融机构有其资金的优势,报社可以使用其来转移应收账款风险,如应收账款的无追索权让售、为特定的应收账款买保险、获得第三方担保等方式。
(四)强化应收账款会计监督制度,严格控制往来账目
按照遵循谨慎性原则,报社财务部门应做好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工作,按时了解分析应收账款的余额和账龄等情况,与客户进行应收账款的对账核对。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充分估计和计提坏账准备,做好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报社内部应收账款会计监督制度可以采用分层控制来执行,从报社管理层到财务部门领导班子再到具体负责应收账款核算的会计人员都应参与到应收账款会计监督工作中来。报社管理控制层参与应收账款的重大财务决策和审批。财务部门领导负责对报社应收账款会计监督的规则制定、控制、协调、考核工作,采用授权签批的审查制度。具体负责应收账款核算的会计人员应遵守内部应收账款会计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好财务原始记录,按时反馈应收账款的信息。
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系统,管理方法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监督,明确职责,确保报社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政策的落实和实施。
三、结论
随着报社经营的不断发展,对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对于报社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报社经营的现金流量和经营利润以及融资能力。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遏制坏账的增加,提高报社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和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使报社经营处于不败之地,保障报社的外部形象和长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军玲.浙江报业财会论文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篇4
(大连财经学院;原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本文以中兴通讯2007年到2012年连续六年的资料为基础,从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集中度、应收账款周转、应收账款账龄等角度展开应收账款质量分析,力图找到提升应收账款质量的途径,从而为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收账款;质量;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导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其各大类产品也已经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该企业集团已经向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成为世界电信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本文拟通过对中兴通讯应收账款质量的分析,窥探该企业集团应收账款管理及经营中的部分问题。本文所需数据均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经网。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商业债权。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中的重要内容,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收入,却没有同时带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加。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目的,通过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应收账款的质量分析格外重要。
一、中兴通讯应收账款规模分析
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中兴通讯市场地位的确定,中兴通讯的收入在逐年上涨,与之相伴的是应收账款的绝对额也在逐年上涨。从图1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比较稳定,说明公司采用了稳定的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公司年报中披露,销售产品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信用期通常为90天以内,并视客户的信誉最长可延长至1年。
表1 中兴通讯应收账款规模分析 单位:万元
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应收账款质量高低的关键是应收账款能否按时、足额收回。在日常的管理中通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来分析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账龄分析法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形成时间进行分析,通常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质量较高,时间越长,应收账款质量越差。根据表2及结合公司的坏账计提规定可以看出,中兴通讯采用了谨慎的坏账计提政策,时间越长,坏账计提比例越高。按照公司规定,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坏帐计提比率为100%。而该公司80%以上的应收账款都处于一年以内,说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处于上升趋势。
表2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单位:万元
但是,中兴通讯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中兴通讯合并报表中显示的其他应收款达到20.19亿元,其中账龄在1年以内的约18.5亿元,1年至2年约1.01亿元,2至3年的约为0.52亿元,3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约为0.1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并未提取一分钱的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的处理很显然不够谨慎。
三、应收账款周转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状况直观反映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往往意味着周转天数越短,企业资金积压越轻,应收账款质量越高。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兴通讯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慢,尤其是在2008年和2009年,周转时间长达半年。中兴通讯应收账款并不计息,对于债务人而言属于无代价融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企业都受到了影响,融资成本升高,这也许是导致这两年周转放慢的主要原因。
表3 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分析
四、应收账款集中度分析
应收账款集中程度也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单项金额越大,应收账款集中度越高,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越大。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兴通讯前五名应收账款所占比率相对较稳定,2012年该比重有所下降,说明随着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地位的确定,该企业应收账款越来越分散,单笔交易对中兴集团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表4 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比例分析
表5 应收账款集中度分析 单位:万元
五、中兴通讯应收账款质量整体评价
综合来看,中兴通讯应收账款在2007年到2012年逐年上升,规模逐渐增大。与行业相比,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快,但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较稳定,应收账款坏帐准备计提比率较谨慎,且一年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坏账准备政策连续六年保持了一致,2-3年坏账计提比例为50%-100%,超过三年100%计提坏帐准备。下表中表明销售收现比保持在80%以上,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较高。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快,2008年和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回款速度变缓。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上升,提高了应收账款的使用效率。该公司应收账款集中度不高,说明该公司应收账款质量较高。
表6 销售收现比分析 单位:万元
六、中兴通讯应收账款质量提升建议
1.加强事前预防。企业应该尽量减少应收账款规模,以节约资金成本。根据中经网通讯设备行业应收账款规模和增长率,我们发现中兴通讯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快,快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尽管公司在销售之前进行了客户资信评估,也应该考虑地域、政治、经济环境、法制建设等对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带来的潜在影响。
2.加速应收账款回收。由于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竞争,赊销已经是企业成功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应收账款回收不利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中兴通讯应制定更加合理的收账政策,时时监控应收账款账龄,与客户积极沟通,建立客户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和回收金额。尽量避免坏帐损失。同时,加强对形成应收账款的内部经手人构成进行分析,考察经手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引导管理者关注应收账款回收较差的地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进行应收账款融资。由于应收账款变现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企业的流动性,企业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出售或质押来提高应收账款质量。中兴通讯通过应收账款保理提升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提高了应收账款的利用效率,但应控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财务费用,防止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篇5
一、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应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0项目下而不是坏账0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拖垮了企业。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5%-10%,账款拖欠期平均约90日,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12.5%-15%,账款拖欠期平均约7日,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学会赊销、用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在应收账款管理的环节上缺乏系统性,只注重事后强行收款而没有加强产品赊销前的管理,即制定信用政策。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往往利用盲目的赊销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产品品种落后、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积压,一般没有条件顾及对方何时付款、是否具备按期偿债能力,只要对方购买产品就行。产品出售以后,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就想尽办法催收货款。这就是说只注重了应收账款对产品的促销作用,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要求对方及时付款,事前的信用政策管理成为空白。而那些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也很少制定信用政策,只是盲目地去追求扩大市场、扩大生产。一般而言应收账款无专人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只是起着单纯的记录作用,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按客户登入明细账,这种简单的记账式管理根本不能减少坏账风险。
抵押赊销是减少应收账款损失风险的一种有利途径,债务人用固定资产、存货等作为应收账款的抵押物,当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债权人就可以出让抵押物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赊购方的一种约束、对赊销方的一种担保,在西方国家经常被运用,而在我国还极少运用,特别在中小企业用得更少。
从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来看,必须实现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这样赊销才是有利的。赊销可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但与之相关的成本也要相应增加,这就要求需完整地测算与之相关的付现成本和机会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不能忽略。赊销程度和赊销方式必须符合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的要求。对于逾期应收账款的收回,也必须满足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即所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
二、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成因
(一)销售和收款的时间问题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就一般生产企业来说,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一般而言,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二)销售商的拖欠问题
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卖不出去或货物销不出去。销售商为了达到转嫁资金风险的目的,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付款或拒绝付款:更有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有意赖账,有钱不还:还有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天灾人祸,使销售商的经营出现问题,致使账款不能收回或只能部分收回。
(三)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问题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都是买方市场。一些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他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让步,增加了应收账款的数量和占用时间。
(四)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问题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遏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种基本程序(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有多大,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何,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因此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五)企业管理销售不严,合同管理不健全的问题
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货权发出签收制度。无法提供有力的货权交割凭证依据,因而这部分应收账款只能作为坏账处理。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备。然而事实并非都是如此,很多逾期应收账款往往就是因为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保障。更有甚者,现实业务当中,不少企业只依靠口头协议来进行销售活动。
三、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应收账款的根本保障
1.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如果信用标准过严,虽然可以降低的坏账损失,但不利于企业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过松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又会增加企业风险。因此,企业信用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在制定信用标准过程中,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平衡点
2.采用适合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及现金折扣等。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可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使客户早日付款,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会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偿还能力最大赊销限额。即对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使风险和收益相配比,达到既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又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重视客户资信调查及评价
企业在确定给赊销单位的信用条件及信用额度前,必须对客户单位进行调查并作出评价。应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客户资信程度高低,通常取决于五个方面:即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根据这些方面设计一组有代表性,能说明客户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三)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
企业应制定积极有效的收账政策。一般来讲,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就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就越高;账款的使用时间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不同收账政策及收账方案。而收账政策是否经济可行,主要依据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进行分析对比并予以量化,再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在应收账款快到期时,首先应发函通知客户,提示付款日期将到期,请客户按时付款,如果客户逾期没付款,可以打电话询问客户。若客户想方设法拖欠账款,使账款无法收回时,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讼等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强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1.提高产品竞争力。从源头控制,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拉开与其它同类企业产品间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畅销品,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根本上减少赊销行为,最大限度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困扰。
2.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预警机制。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3.应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五)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企业销售负责人应对企业销售负责,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企业销售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这一措施将清理应收账款的压力层层传递,促使尽快回收应收账款。
篇6
前 言
应收账款是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以赊销、分期收款等方式进行销售以及对外提供劳务等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常见两种风险:一是应收账款周转不灵,二是因债务企业违背信用,逾期不归还欠款形成坏账损失。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企业承受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着企业正常经营。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 应收账款的成因
应收账款具体是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一、外部原因
(一)市场竞争。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机制发展越来越完善,同行业之间地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不采取赊销方式或增加赊销数量,从而使应收账款数额大量增加。
(二)支付不及时。由于客户的资金周转而延误了付款的时间,造成原因可能是客户未付款,也有可能是客户已经付款而企业未收到。
(三)信用水平低。有些企业产权制度落后且受到儒教影响深刻,观念上重义轻利,缺乏法律观念。
二、内部原因
(一)内部控制不严。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责任机制和奖惩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
(二)商品因素。由于企业对市场销售、适销品种、原材料的供应及价格波动变化、能源供应形式、劳动供应等因素的预测失误,盲目大量生产造成产销不平衡,过高的产量市场一时难以消化。
(三)结算方式的选择。结算方式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也会产生应收账款。
第二章 应收账款的功能及成本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一)增加产品销售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赊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减少产品的存货功能
赊销可以加速产品的销售的实现,加速产品向销售收入转化速度,从而对降低存货中的产品数额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就是公司向客户提供赊账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
(一)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将资金投放占用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投资于其他方面的收益。
(二)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
管理而耗用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客户的自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及其他费用。
(三)坏账成本
坏账成本是指由于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发生坏账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坏账成本高低与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四)收账成本
信用期满后,如果客户还未主动付款,企业一般会采用电话催收、派人上门催收以至司法诉讼等形式收取账款。在此过程所产生的财力消耗,即为收账成本。
第三章应收账款的风险衡量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企业不能收回赊销商货款而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一、定性分析
(一)品质。是影响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客户信用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客户的品质可以从客户履约记录、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品德等方面来衡量。
(二)偿付能力。偿付能力是指客户的即期支付能力和偿还货款能力。如果客户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货款或银行借款等,可以认为其有足够的还款能力。
(三)抵押。抵押是指客户为获得企业的信用而用资产对其所承诺的付款进行的担保。对有资产抵押的客户,其信用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对没有信用记录的新客户或有不良记录的老客户,可以要求其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对客户信用实行量化。根据量化指标评价客户信用,预防风险。这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负债率。如果计算客户偿债能力的值优于正常指标值,可认为客户信用好,应收账款的收回风险小。反之,则可认为客户的商业信用有一定的风险,最好结合信用评价机构给予的信用评价,有效的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
第四章 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
一、制定信用政策
(一)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信用调查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对客户的信用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客户盈利能力的调查。第二,客户偿债能力的调查,主要途径是分析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为每个客户建立信用档案,详细记录有关资料。客户档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客户与企业的往来情况及客户付款记录:客户基本情况,如客户的银行往来账户、不动产资料以及不协产抵押状况、动产等资料;客户的资信情况,如客户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营运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
(三)评估客户资信。企业根据每一个客户的资料以应收账款风险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对每一个客户的资料进行评估,得出结论A、B、C3类;A类为信用好风险低;B类为信用一般风险中等;C类为信用差风险高。
(四)制定信用政策。在企业对客户的进行信用评价后,企业应从自身状况出发制定整体信用额度。这个额度应当与企业的信用战略相一致,必须考虑由于赊销带来的收益与信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五)现金折扣政策。企业在准备现金折扣政策时,应在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之间进行权衡择优选择。企业提供现金折扣的好处在于将吸引一批视现金折扣为降价出售的新客户扩大产品的销售;同时可以尽早的收回应收账款,因为折扣可能促使老用尽早付款。
(六)收账政策。企业主要能通过打电话发信函上门催收及诉诸法律等的方法收取客户拖欠本企业的账款。具体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兼顾企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于信用品质恶劣,有意拖欠的客户应当采取较严厉的催收方式,并将其从信用名单中排除;而对于信用记录一向较好的客户,则应采用较柔和的方式。二是兼顾收账的收益与成本。一般地,企业如果采取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在应收账款方面的投资,减少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费用,企业如果采用较消极收账政策,可能会增加在应收账款方面的投资,增加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但会降低收账费用。
二、加强日常管理
篇7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基本流程分析具体如下:
(1)融资支持机构首先对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评估筛选。要求符合相关质押标准的企业将销售合同、发票、发运或提货单据、收货方确认单据等应收账款资料和企业信用报告等信用资料送交金融机构审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则不接受其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
(2)融资支持机构根据企业信用状况确定发放质押贷款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并设定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期限,双方签订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有关合同。
(3)开立监管专户或将借款人原有的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视作专户进行监测。该专户是具有担保性质的质押账户,银行一般在合同中约定可行使撤销权。
(4)融资支持机构向企业发放借款,收取相应费用。金融机构通过应收账款登记公示系统办理登记公示手续,金融机构办理质押登记前应与企业签订质押合同,并载明由质权人办理质押登记的内容。
(5)债务企业向债权企业偿还应收账款。企业向金融机构偿还借款和利息,或者客户直接将应收账款支付给金融机构以偿还企业借款。
二、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分析及应对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具有其独特特点: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多数不够健全,缺乏规范的应收账款确认方式,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实际价值难以进行认证,而且企业的贸易伙伴多数分布在异地,对这些异地应收账款情况的了解更加困难。此外,融资抵押时不但需要考虑抵质押人自身的财务和信用状况,还需考虑到形成应收账款的上下游客户资信情况。为了获得商业信用,一些中小企业伪造资信资料,进行有意的欺诈行为,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客户档案不完整,企业的信用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
(一)风险分析综上可以认为,应收账款抵押融资业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两类,分别是债权债务主体风险、履约风险。
(1)债权债务主体风险。一是债权企业主体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期内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大多数进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中小企业,其自身具有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之经营的业务比较单一,外界经营环境对其影响力比较强,所以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某一笔交易的失败就可能导致企业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二是债务企业主体风险。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实际上是将对企业的履约信用评价转移到了债务企业身上,如果债务企业的履约能力欠佳,极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收回应收账款,最终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按期还款,从而给银行造成信贷损失。
(2)履约风险。如果形成应收账款的合同出现履约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债务企业按期还款,从而给银行造成损失。履约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应收账款合同是否真实有效的风险。
二是应收账款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收入确认规定的风险。因为只有能按会计制度的要求确定为收入的应收账款,才能相应确认为企业资产。
三是贷款资金和还款资金是否安全风险。如果贷款资金不是用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或者应收款被企业挪用,则严重影响企业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所以银行要为企业设立专门账户,监管账户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风险应对具体如下:
(1)确保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这对质押债权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回收的应收账款才能给债权提供有效的担保,也是应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的突破点,具体包括:针对应收账款分布情况的分析,包括时间分布、产业链分布、债务人分布。
(2)应收账款时间分布情况。主要是通过账龄分析法,对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与时间分布建立联系。应收账款的时间与其回收可能之间通常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账龄越长的应收账款,其回收的可能性越低,相应的风险等级就越高。应收账款产业链分布对应收账款的回收也具有重大影响。依照价值链分析法,产业链或价值链两端的企业的价值更易直接实现,应收账款更易得到回收。产业链或价值链中间的企业价值实现相对较难,也即其应收账款回收相对缓慢。当然,此结论的前提基础是市场竞争的充分或相对充分。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分布情况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应收账款能否回收,最直接的是看该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是否具有偿还的能力和偿还的意愿。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数量、债务人行业分布、债务人所承担的具体的应付账款金额。依照大数法则,应收账款在债务人中的分布越充分,则该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应收账款债务人的数量并非应该越多越好,而是强调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分布过于集中会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大幅增加。
(3)对出质人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以及让渡的资产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出质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让渡的资产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科技含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等情况,综合判断出质人应收账款的回收可能性与坏账损失风险。
(4)应收账款债务人分析。应收账款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是应收账款回收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可能性进行分析时,对应收账款债务人尤其是大额应收账款债务人应当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出质人与该债务人的历史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如银行收付款记录等了解该债务人还款是否及时、足额,亦可以通过社会背景调查,了解该债务人的社会信誉;同时,也应当了解该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近期的财务状况,以此综合判断回收的可能。对关联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审查,则需要更多的符合性测试程序。
(5)对于应收账款风险本身应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虽然《物权法》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关于应收账款付款人在质权实现中的责任和义务等没有有关的法律规定,这不利于提高质权执行的效率,也不利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中小企业完善自身信用建设。中小企业可以用于抵押融资的固定资产比较少,也往往缺乏有实力的第三人为其担保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但由于许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信用意识淡薄等现象,加大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开展的难度。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自身信用建设,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素质,积累自身信用财富,从而更大程度上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篇8
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盈利的真实性以及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等,企业应随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处于供应链的中游位置,交易模式通常是大批量采购,赊销方式运用较多,因此应收账款的规模不容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萧条,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中,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二、应收账款质量分析框架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性资产,这项资产暂时掌握在客户手中,因此存在一定的变现风险。企业之所以愿意持有应收账款,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第二、应收账款有助于加快存货周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主要从应收账款的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1)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一方面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会增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占款过多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因此,企业应当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本文将采用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来衡量其规模大小,该指标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未扣除坏账准备)余额大小。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
(2)应收账款盈利性。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时,以持有应收账款为代价,使更多的存货以更快的速度转换为销售收入,从而实现存货的增值,这是应收账款盈利性的体现。本文将采用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来衡量其盈利性,该指标反映了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以获得的存货增值量的大小。存货增值量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来衡量,因此,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平均应收账款。指标值越大,说明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获得的存货增值量越大,应收账款盈利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3)应收账款变现性。应收账款在增加企业账面销售收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获取的收入必须是实际能收回的、真实的收入,而不仅仅是账面的收入。因此,除了考察盈利性,还应该考察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即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通常会根据应收帐款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估计并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可以通过期末坏账准备率来反映。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变现性越差;反之,则越好。
(4)应收账款流动性。应收账款自身的流动速度会影响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因此,考察应收账款质量,还应该关注其流动性,即应收账款在一个固定时期内从形成到转变为现金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来计算。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并不是非常精确。如果采用的是赊销方式,在确认收入时,应收账款科目所确认的值应该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1+17%)/平均应收账款,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样本选择和数据搜集。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属于C类制造业的公司作为样本(以下简称制造业),搜集了2007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剔除了部分存在异常值和缺省值的样本后,一共获得4744个样本,样本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EXCEL2003和PASW18.0。
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分析结果。本文先对五年的总体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对每年的数据求平均值,并绘制变化趋势图,最后对五年的数据按行业求平均值,并绘制柱形图进行行业间比较,以分别对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的总体状况、变化趋势和行业间差异进行大致了解。分析结果如下:
2007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平均规模达到4.3727亿元,即平均每家企业期末持有的应收账款余额超过4亿,可见规模不容小觑。平均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为7.0657元,即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平均可获得7.0657元的存货增值。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0.0221,即每一个会计年度,应收账款平均周转40.0221次,大约9天周转一次。平均坏账准备率为13.29%,即平均每100元应收账款中,可能有13.29元无法收回,成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规模。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逐年递增,从2007年的2.9539亿元攀升至2011年的5.4135亿元。说明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占款呈递增趋势,发生坏账损失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在增大。规模的增加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带动应收账款增加;第二是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应收账款的积压。具体是何种原因,下文将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
由于每个行业在企业规模、销售和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规模也有很大不同(图2)。规模最大的是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C7),为7.8469亿元,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为该行业大部分企业是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一方面企业规模和交易金额都远大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营业周期远长于其他行业,有的甚至超过一年,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较长,存在一定的积压。规模最小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为1.3982亿元。食品和饮料属于快速消费品,交易金额和产品利润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低,因此,资金的周转速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关键。企业要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其周转率,并且使应收账款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应收账款盈利性
如图3所示,应收账款盈利性在2008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从6.9781下降到5.4529,之后又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7.8147。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低谷时期,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才获得5.4529元存货增值,与平均水平7.0657元相比下降大约1.5元。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应收账款的盈利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盈利性大幅下降。2008年后,情况逐渐好转,尤其是2010和2011年,盈利性均上升到平均水平以上,说明经济环境的好转使得制造业应收账款盈利性也随之改善。
应收账款盈利性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很大差异(图4),除了食品、饮料制造业(C0)和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C4)的盈利性高于平均水平7.0657外,其余行业全部在平均线以下。盈利性最高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可获得40.47元存货增值。可见该行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良好,其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使得企业以持有较少应收账款的代价实现较高的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可以在保持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大赊销比例,从而更好地利用应收账款撬动存货增值的增长。盈利性最低的是电子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仅能获得1.32元的存货增值。说明该行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存在一定的积压,导致企业必须以持有较大规模的应收账款为代价来实现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应该适当收紧信用条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从而加快其周转速度,降低应收账款的规模。
(二)应收账款变现性
从图5可以看出,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有所上升,从2007年的14.21%增加到15.2%,上升了将近1个百分点。2008年以后,坏账准备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的11.31%。由此可见,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形成了一个最高点,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在2008年处于最差的状态,其后随着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其变现性也逐步改善,2010和2011年均下降到平均值以下。
如图6所示,10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变现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如下表2所示)。变现性最好的是其他制造业(C9),坏账准备率为9.47%,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仅有9.47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变现性最差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坏账准备率为24.1%,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有24.1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可见该行业的应收账款虽然盈利性较好,能够带来较大的存货增值,但是其变现性较差,实现的存货增值中,有较大比例可能无法收回。这样无疑会影响企业盈利的真实性,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减少坏账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三)应收账款流动性
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流动性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6次至50次之间上下波动,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7.2天至10天之间波动。其中2008、2009和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不到38次;2007和2010年均高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高于45次。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以看出,制造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其规模却是逐年递增,可见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大不仅仅是受到其流动性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大,流动性加快,应收账款规模反而递增,很有可能是销售收入增加所导致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不同行业的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食品、饮料制造业(C0)、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C4)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C6)的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高于70次,食品、饮料制造业甚至高达107.31次。其他行业除了木材、家具制造业(C2)为22.52次以外,其余全部低于20次。最低的行业为电子制造业(C5),仅为6.29次,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将近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各个行业的销售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该行业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导致客户长期拖欠和占用这部分资金,从而降低了本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出发,对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应收账款的盈利性和变现性都在逐步好转,应收账款规模虽在逐年增加,但是一部分是由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所带动,且其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在逐步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规律。不同行业间的应收账款质量,除了个别行业(如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余行业和指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1).
[2]王竹泉,路万忠.应收账款分析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J].经济管理,2000,(4).
篇9
一、应收账款的作用
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竞争。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利润。采用优惠的信用条件赊销对于购买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在购买方陷入财务困境,资金紧张、经济萧条时更加突出。
(2)降低库存压力,加速存货周转。当企业存货较多时,赊销能有效消化库存,既增加了销售收入,又减少了管理费用和仓储费用,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应收账款带给企业的风险
具体而言,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余额越多,占用生产经营资金越多,可能造成企业的营运资金短缺,影响到原材料的及时供应、职工工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迫不得已采用举债经营,这样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致使经济效益下降,很有可能引起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
(二)贴现成本高
在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出现停工待料或者丧失商业信用,及时变现应收账款以解燃眉之急,这需要承担高额的贴息。
(三)加速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货物销售出去,货款没有回笼,势必产生了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利润,但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按期以现金方式向税务机关缴纳销售税金、预缴所得税等。此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支出。如:收账人员的差旅费及通讯费等。
(四)发生坏账损失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企业应收账款三年不能收回,通常确认为坏账,进而会减少企业利润总额。
(五)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可能获取的收益。在我国,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占用,被占用的资金丧失了投资于其他方面而获得的收益,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三、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了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企业应积极主动找出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从根本上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对策。
(一)中高层管理人员重销售,轻管理,缺乏风险意识?
大部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看重销量,把提升营业收入,创造利润新高作为工作的目标。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较宽松的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却忽视了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这是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销售与核算脱节。销售部门只注重扩大销售收入,财务部门只管记账,不能够主动向销售部门提供购货单位的欠款情况,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沟通,造成销售与核算脱节;对账不及时。财务部门没有做到定期与客户进行对账和沟通,造成应收账款账目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未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纳入考核体系,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
(三)不注重成本分析,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收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在我国,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缺乏足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选择信用条件和制定收账政策时没有认真进行各种赊销方案的对比分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还是粗放式的管理,还不能真正确立成本效益原则。
四、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对策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中高层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应高度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真正懂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预防经营风险,作为一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工作。
(二)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合理的信用政策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相反,则会使企业损失大量的客户,造成产品销量的下降。企业在决定是否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之前,首先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企业在调查时应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把客户思想品质、偿付能力、营运资金状况、财务状况、资产保障等作为重点审核的因素,并据此采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客户。取得分析结果后,应注意减少与信用差的客户发生赊账行为,对往来多、金额大或风险大的客户应加强监督,对资信程度差或一时测不准的客户,可采取担保或资产抵押措施,保证应收账款按规定时限如数收回。
企业在制定或修订信用条件时,应该比较不同的信用条件下预计的销售收入及相关的成本,计算出各自的净收益,并选择净收益最大的;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的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税前净收益大于零,则可以允许应收账款的继续产生;如果税前净收益小于零,将会削减企业的利润,应予以停止。因此,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现期以及坏账损失率等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相关指标,以此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估量应收收款价值,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制定可行的收账政策。
(三)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1、建立赊销逐级审批制度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力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或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讨论决定。
2、制订合理的赊销和结算政策,促进资金回笼
企业应权衡应收账款的收益和风险,制订可以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比如: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赊销期内提供担保,如果到期不能支付货款则要承担相应担保责任。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销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若不能偿还货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即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可以选择分期收款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长期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3、转变观念、明晰责任,加强各部门协作和沟通
应收账款的管理属于综合管理,不要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账务不清也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意识,及时沟通,树立整体观念,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以此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及清理情况。企业应当制订科学的资金回笼评价机制,把销售业绩和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等综合纳入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任。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这样可以增加销售人员风险意识,加快货款回收的进程,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四)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
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包括分笔债务发生的时间、内容、金额、清偿日期、累计债务、逾期债务等。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于金额重大的有必要向债务人函证,做到帐实一致。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根据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大小预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将追踪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4
篇10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竞争使然
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促进销售减存货的同时,也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导致应收账款存在广泛性、长期性和难管性。
(二)企业内部激励政策
为调动销售部门的积极性,企业往往将销售人员的报酬仅与其销售额挂钩,这样销售人员可能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用赊销方式,提高个人销售报酬,完成销售任务指标,从而产生大量应收账款。
(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销售商品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存在。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就必须垫支资金。
(四)财务监督的缺乏
财务从属于业务经营的状况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对客户是否采用赊销方式,提供何种信用政策,往往由销售部门决定,财务部门往往无权参与或发表意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交流,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从而造成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始终居高不下,账龄老化,企业监控乏力或失控。
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而财务部门也可能这些都使得应收账款长期存在、长期挂账,甚至长期损失。
二、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目前,应收账款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与大量债权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应收账款的不断增长使不少企业运营资金拮据,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而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又使公司的坏账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费用,致使许多企业虚盈实亏,影响企业的利润。
(一)赊销比例逐年上升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企业赊销比例在逐年上升,目前大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0%左右;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成为呆账、坏账,且长期得不到处理,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大顽症。
(二)回收率偏低
从赊销到应收账款的年回收天数平均为109天,而在发达国家,各行业应收账款年回收天数平均为45天。特别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三角债”、“债务链”等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同时,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间越长,催收的难度越大,催收的成本更高,回收率更低。
(三)坏账准备未提
在一些企业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不善,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要么长期挂在账上,要么不提坏账准备,要么一旦发生坏账就直接采用直接转销法,从而使得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成本人为性加大。
三、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危害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应收账款被故意或恶意拖欠而发生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收账费用和其他影响生产经营开展而产生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
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收回,而销售已成立,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量的销售业务损益、销售税金的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会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现象,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
(二)企业坏账成本的增加
我国企业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赊销时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税法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就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三)企业负债的增加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导致资金短缺。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又不得不举债,这样会导致负债增加、财务费用增加,长期存在这种现象,企业最终会走向破产。
(四)企业营业周期的延长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增加,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使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沉淀于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五)企业收账费用的增加
拖欠的应收账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账费用的增加,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会减少,影响当期利润。
四、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在赊销行为尚未发生以前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和规模的控制。
1、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信用档案。企业向客户提供赊销业务时,对客户做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对客户的资信程度一般应从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五个方面进行评估。(1)品质。品质是指顾客诚心履行偿还其债务义务的可能性。在开展信用评估时,品质是重要因素,债务人的品质是决定其是否忠实付款承诺的决定因素。(2)能力。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是对顾客付款能力的主观判断,可根据企业过去的记录以及对顾客的实际考察。(3)资本。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誉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如果这些顾客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5)经济情况。经济情况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例如,一旦经济不景气,会对顾客的付款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如何做等等,这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
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账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别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
2、建立提取坏账准备金制度。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可在年度结束之时,按年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发生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金。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虽然不会对应收账款的质量和规模产生直接影响,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承受坏账损失风险的能力,解除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后顾之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3、严格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保护。可见,对合同的管理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善。企业产品销售均应签订规范销售合同,产品的发货凭证及应收账款的催讨记录应由客户方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对方公章,同时建立此类司法证据的搜集及保管制度,便于日后产生经济纠纷时进行司法诉讼。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就是在企业赊销业务活动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的质量和规模的控制。
1、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从赊销过程一开始,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在应收账款到期日前,都要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跟踪、监督,根据客户的信誉度、经营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应收账款的收回。
2、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即应收账款账面上未收回的时间。企业可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制定计划,信用期、超过信用期30天、60天和90天的应收账款列出明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获得关于应收账款的重要信息,并结合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据此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率。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在应收账款的收回或发生坏账损失后,总结经验教训,评价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措施的控制过程。
1、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对逾期的应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金额大小,采取适当方式催收。对于顾客一直信用良好,暂时资金困难的,不应过多地干扰,而应积极派人沟通,争取在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解决账款拖欠问题;对信用品质不良客户,应加紧催收,必要时应采取法律手段,加大催讨力度,尽可能收回债权。要制定收账的目标责任制,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按客户分工,将清理回收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提高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应遵循谨慎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销售负责人对应收账款滞期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催款计划。如果一定期限内计划没有完成,按涉及金额的一定比例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建立应收账款的预警机制。对客户的应收账款设立最高赊销额和最长赊销期,一旦客户超过这一额度和期限不能发货,对事实上高于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客户坚持每月的收款大于供货,逐步压缩到最高赊额。在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同时设定最长的欠款期期限,由业务人员在到期前跟单催收,如到期未收回欠款,则立即停止供货,组织追款。
3、出售应收账款。出售应收账款是指通过向金融机构出售自己拥有的应收账款来筹措资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售应收账款这种筹资方式在我国将得到很大发展。出售应收账款可分为无追索权让售和有追索权让售两种情况。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采取既能收回应收账款,又能使转让成本最低的最佳方式。
总之,赊销是把双刃剑,企业可以利用赊销方式开拓市场,搞活企业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要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加以合理控制,科学分析,降低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琳.如何降低应收账款风险[J].会计之友,2007(1).
2、余学保.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10).
3、江文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2006(2).
篇11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时采用赊销方式而形成的。赊销方式的优势在于:第一,在市场日趋激烈的经济背景下,赊销模式可以快速打通销售渠道,活跃市场,同时可以保护购买方,使购买方占据主动地位,所以也被购买方普遍认可。第二,采用赊销方式可以较快的将企业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库存商品所产生的仓储费,保险费以及维护费等,压缩存货产生的各项成本。但在提高销售额和存货周转率的同时,应收账款却占用企业的资金,金额大的应收账款和质量差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于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时容易给企业现金流造成危机,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对医药商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应收账款管理有助于减少坏账损失。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是企业常见的销售手段,但是公司往往为达到集团下达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对购买方普遍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这样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前松后紧的销售模式是造成应收账款过多的原因。销售人员往往会在月底冲击销量额,销售人员或企业负责人在接近月底时发现实际完成的销售任务与计划相差甚远时,此时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极大概率上会采用赊销而增加销售额,毕竟赊销比起现销对于购买方而言更具有诱惑力。但如果不重视应收账款的考核,当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反而影响利润的实现,得不偿失。就像当年四川长虹与某家公司26亿的坏账一夜之间使其近六的累计利润消失殆尽,损失惨重。(二)应收账款管理有助于提高资产质量。资产如同商品,在质量优劣方面有着相似的性质。资产的概念中提到它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想要实现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想要把纸面富贵转变为切实的现金,就要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足够重视。应收账款是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应收账款成为现金流入企业,才能为企业所用。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和数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提高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加快企业整体运营速度,增强企业整体的经营能力。如果忽视了应收账款的管理,一旦发生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对企业将是难以挽回的局面。
三、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对成员企业应收账款考核弱化。集团公司对下属成员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多以销售额和利润额为重要指标,这会造成企业本末倒置。保证应收账款的质量是前提,同时保证应收账款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后,再进行销售额和利润额的考核。成员企业每月按照集团的要求会上报应收账款余额数据和账龄分析以及周转率。但是对于超期或者周转率过慢的应收账款,集团并不过多介入和询问,基本依靠企业自行解决,集团也并没有强制企业执行催收或者停止销售等措施。每月例行公事上报数据和对账不能起到实质作用,也没有责任到人,由此也造成企业及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减弱。(二)奖惩机制不健全。企业销售人员的奖惩机制以销售额为参考标准,尽管也会要求销售人员负责应收账款的回笼工作,但未纳入奖惩机制,造成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回笼工作有所懈怠。一方面,形成了企业销售额达标,应收账款超标的状况。且销售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难免能考虑到应收账款对企业资金和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销售人员为拿到更多的分红,只追求销售额,降低对购买方的要求和忽视信用评级制度,仅依赖合同条款的约束力,存在侥幸心理。长期如此,企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三)客户信用评级形同虚设。客户信用评级对与购买方签订合同或者采取何种销售方式,收款期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方面,企业尽管也制定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但存在“一劳永逸”的现象。客户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每年都会发生变化,甚至瞬息万变,此次疫情就凸显出许多企业不堪一击的财务结构。如果仅凭一次信用定终身的工作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销售人员对于信用评级知识并不专业,造成信用评级形同虚设,或过度依赖财务人员提供的资料或者凭借自身经验主观的判断购买方的信用能力,并没有对购买方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尽职调研。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的口号被误读,“赶时间”签合同成为常态,认为抓住客户就抓住了商机,甚至认为信用评级是在浪费时间。
四、医药商业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集团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考核。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平衡销售额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关注程度。集团也应该将应收账款也纳入考核指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预算时,以销售预算为起点,预测销售收入的同时也要预计应收账款的收回,预测现金缺口并结合现金管理手段对于预测期内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做出预案。财务在把控财务数据,进行预测的同时,应该调动其他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制定预案措施。比如对于有偿债能力的购买方采取现金折扣收回货款并停止供货。有破产风险的购买方及时对其提讼。在预算执行期内,与预算数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比。每月集团则需要根据成员企业反馈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周转率分析,对于超期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的购买方,要求成员企业采取禁止对其销售货物或者强制采取现销方式。如果应收账款金额超过考核指标,在分析原因后追究相关人责任。同时,集团应该关注集团内成员企业间应收账款。集团认为成员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是内部资金运动,不增加企业集团的资产和负债,但对于每个成员企业个体而言仍然是被占用的资金。以2018年半年度至2020年半年度累计数据对比,集团在2020年放松了对集团成员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在2019年到2020年面向成员企业的销售收入有所降低,而应收账款却保持持平。说明对成员企业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占比在增加,存在应收账款挂账时间过长的现象。因此集团应在考核时将系内系外应收账款统一考核,不分轻重。集团也督促各成员企业间按时付款,促进各个企业良性循环,良好发展,达到共赢。另外,关联方交易可能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所以在集团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清晰的列式成员企业间的交易情况,以便内部和外部的报表报告使用者获取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二)完善奖惩机制。明确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责任,或建立专门的催收人员,将应收账款指标纳入奖惩机制。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在销售额成为现金流真正流入企业的时候,再给以销售人员相应的奖励兑现。或者不仅仅以销售额作为唯一标准,按收回资金占销售额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销售人员减少赊销方式,也激励销售人员在采用赊销方式后积极为企业回笼资金。造成坏账损失的,应该追究相关销售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另外鉴于销售人员流动性较大,在离职前也应该将自己负责的客户该收回的账款处理完成,没有完成的也应该扣除一定的分红。财务部门虽然是管理核算部门,但也负有监督的义务和配合相关人员审查购买方信用等级的责任,所以对财务部门采取激励机制也尤为重要。提取少量比例作为财务部门的奖励,这样促使财务人员在事前更加积极的以专业视角审查购买方的财务能力等财务指标,事后也能参与监督应收账款资金的回笼。如果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应该给予财务人员一定的奖励,这样对从源头控制应收账款金额,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三)从财务指标和客户指标落实客户信用评级。一是财务指标分析。定期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准确提供帐龄的结构情况。对长期处于3个月以上账龄的企业尽量采取现销方式。对往来单位逐一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计算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占比,相应采取减少赊销销售或者采取催收账款的措施。对销售金额较小、信用等级差的散户一律实行现款现货,从而防止坏账发生。分客户设置预警线,从超额,超期,客户经营异常三个方面设置。例如2017年乐视出事之前应收账款超过1年的金额高达16.63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高达16.46%,这个比例也预示着乐视如今的状况,计提大额减值导致利润大幅变动和资金流的危机。二是主要客户分布分析。从三个方面落实。第一对客户资信管理,如成立时间,性质,股东结构,注册资金,主营业务等。第二分析经营发展,关注收入,利润,资金流。如果报表利润高,现金流为负,说明可能是假报表或者盈利质量很差。分析利润时如果有过多的非经营利润,说明盈利质量也较差等。第三分析以往支付信息,研究长期趋势是与本企业疏离还是依赖,有无按时支付或者逾期支付,经常逾期的风险较大。对于风险高,盈利质量差的购买方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五、结语
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贯穿着企业运营始终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掩盖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我们尽量避免应收账款管理上问题的发生,有风险及时发现和防范,出现问题积极地应对,而不是坐以待毙。
总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与企业文化,企业性质,经营理念相匹配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完善自身的财务体系,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将控制权主动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王一.小微外贸企业收不回应收账款怎么办[J].财会学习,2019(11):107-108.
[2]王红.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0):156-157.
[3]朱梦云.巧用应收账款管理[J].纳税,2019(11):276.
篇12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计算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财务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现形式: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企业产品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即应收账款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年)周转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应收账款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即企业自发出商品开始至收回应收账款为止所经历的天数,也称应收账款账龄,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期=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的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定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应收账款周转比率越高越好,如果过分强调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采用较为苛刻的信用政策,会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影响企业产品销售量的扩大,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该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年度内收款的进程
假设A、B两企业均于2012年3月1日赊销一批1 000万元的商品,A企业于5月1日收回800万元,B企业于12月1日收回800万元,应收账款期初为0,则A、B两个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1 000÷(0+200)=10次,周转天数=360÷10=36天,从该项指标来看,A、B两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是相同的,而事实上B企业800万比A企业晚7个月收回。
(二)该指标存在高估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倾向
假设A企业3月1日赊销商品一批,价款为8 000万元,于12月1日收回8 000万元,如果期初该企业应收账款为1 000万元,则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8 000÷((1 000+1 000)÷2)=8次,周转天数=360÷8=45天。而A企业9个月才回收8 000万元,仍有1 000万元未收回。如果当年赊销,年末均未收回,则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8 000÷(1 000+9 000)÷2)=1.6次。而实际上应收账款只有垫支,根本就未周转。
(三)该指标不便于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进行连续反映
篇13
3.应收账款业务合法性的审计技巧。一是审计产品销售合同确定是否有虚增应收账款账户,调节利润,夸大经营成果的现象;二是审计是否有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调平账款的现象;三是审计是否有将已收到的应收账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时间,以达到挪用或据为己有的目的;四是审计坏账是否经过合法的程序和可靠的依据。
4.应收账款合理性的审计技巧。一是审计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是否正常;二是审计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三是审计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处理情况;四是审计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的原因;五是审计商品赊销、销货折扣和折让、坏账损失等是否经过审批手续。
5.应收账款账务处理合规性的审计技巧。首先对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是否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是否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是否进行相应的处理。其次查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是否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是否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再次是查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是否分别按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进行分别处理。
6.应收账款会计报表列示恰当性的审计技巧。一是审计应收账款的“年初数”是否是上年的“期末数”;二是审计“应收账款”是否根据科目所属和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三是审计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是否在“预收账款”项目类填列。审计对象如果是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附注是否披露期初、期末的账龄分析,是否披露期末欠款金额的单位账款,是否披露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
企业应收账款审计的四种常用方法:
1.常规检查法,也称核对法。就是将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的余额进行核对,看余额是否一致;将应收账款的账、表、证互相核对,看是否相符。
2.分组分析法。就是按一定标志将属于同一类型的应收账款进行归类分析的方法。通常的分类标志约有五类,第一类是正常款项,凭证齐全,手续完备,债务人有支付能力,回收不成问题的应收账款;第二类是催收款项,凭证齐全,手续完备,债务人有支付能力,但已愈期,经催收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第三类是疑问款项,凭证齐全,手续完备,但因某些原因需要落实的应收账款;第四类是待决款项,就是应收账款发生债务争议,已经提讼或请求调解,但尚未结论的应收账款;第五类是坏账,表明因种种原因已经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