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活跃和开放,审计质量正面临着来自信息化的三大冲击:一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电子化日益普及;二是以审查纸质账目为基本手段的传统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活动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形势发展;三是审计风险复杂化,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难以避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大力推进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的审计方式,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实施审计电算化已是当务之急。
(一)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之路
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特别是利用数据分析进行计算机审计,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达到审计信息的资源共享。
(二)利用计算机审计,可以有效加强对审计项目的管理,规范审计作业的规范化
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三、如何推进计算机审计,提升审计质量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账打不开,门进不了”,即将失去审计资格并非危言耸听。提升审计质量离不开计算机审计,同时审计质量的提高对计算机审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针对提高审计质量和计算机审计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要以提升审计质量为核心,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不能仅以出具的纸质资料为依据,还必须对其生成的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和财务软件的可靠性、电子数据的准确性等进行鉴证,否则,就会形成假数真审,审计风险自然加大。所以非常需要完善审计准则,有针对性对计算机审计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补充。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应逐步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使我国的审计工作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
(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能力,强化培训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才
1、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强化对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培养计算机审计兴趣,“不懂审计,将失去审计的资格”,要认识到单纯拥有审计专业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机审计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提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让他们在具体审计过程中,采用以帮代教、边审边教的形式,培训和带动其他审计人员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操作规程、程序和审计技术,从而实现全员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和提高。
篇2
(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丁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正阻碍和制约着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疗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二)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造成计算机审计的“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在金融、税务、社保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这些部门相比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计算机审计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其次,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当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数据库构建轻加载更新、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计算机审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尚未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审计机关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还没有为联网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五)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开展。首先是对计算机审计有抵触,觉得我们不能保护被审诂单位的信息、有可能损坏信息系统。其次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在相关单位配合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使我们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其三是所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料不全,数据库五花八门甚至加密,给政府和审计对信息系统的检查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
(一)要克服两种倾向,提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点好多人认识不清,不以为然)”,但还不够全面、深刻,难以克服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审计是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审计科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为计算机审计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审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结合的能力。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为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而……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再次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篇3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审计部门的职责和目标,同时,也是被审计单位的职责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通过审计工作与被审计单位不断交流和沟通,致力于将审计部门的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目标二者逐步趋向一致,形成共同的理念,形成共同的行为方式,达到最终规范的共同目的。
二、审计理念――突出管理绩效分析和深入剖析资金支出效益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必须通过审计监督促进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过高的行政成本,制约权力滥用。首先,把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真实合法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效益性是审计的关键和评价的核心标准。因此,支出的真实合法性、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支出的管理控制是预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必须体现再监督职能,坚持从收支审计并重转为以审计支出的管理和效益为中心,跟踪资金使用全过程,支出的管理水平体现在最终的支出效益上。只有深化支出效益审计,审计工作才能在促进改革上进一步有所作为。近年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用各种方式将资金转移到下属单位,在下属单位列收列支,致使经费支出不真实不完整;在支出的管理控制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往往表面上有一套较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并未完全按制度执行,有钱就用、不讲究行政成本的问题比较普遍。
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特色,是科学管理的要求,是和谐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各个审计项目始终,贯穿于审计实施全过程。近几年审计揭示了一些单位重视形象工程,忽视实际效果;重视经费争取,忽视资金使用;重视项目投资,忽视管理程序等倾向性问题,突出审计当前财政资金支出效益不高、使用分散,以及其他影响经济、财政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如2005年在对全省交警系统基建经费管理和使用效果审计调查中,揭示了潜在浪费资金、闲置资金、截留挪用资金、统一配置设备实际使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把效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肯定。也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和认同,审计报告网上公告,相关问题一一得到整改,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
三、审计方式方法――围绕管理绩效分析灵活运用专项审计调查和计算机辅助审计
首先,围绕绩效审计分析这一中心,审计中重视沿着财政资金走向,灵活运用专项审计调查方式,按照财政资金支出到哪里就调查到哪里的原则,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一级单位和二三级单位联系起来审计和调查,善于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政府管理方面等问题。如近几年我们对交警系统的预算执行审计中车购税征管问题、机动车安全检测、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问题。虽然审计工作量增大,但拓展了审计的深度,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开阔了审计思路。通过深入审计调查,能充分揭示一级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违纪行为或一级预算单位决策不当和管理不到位造成二三级单位不断发生违规现象等问题,审计人员对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了更深入、更综合、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和评价,降低了审计风险,同时为分析提炼和提出符合实际的审计建议提供了更扎实客观的依据,审计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和更具操作性。
篇4
一、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关键点
第一,审前准备,需要根据预算执行审计自身的特点来制定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方案,并选择与审计方案相匹配的方法和步骤,对审计调查表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审计实施过程中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审计实施,审计实施是指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财务收支项目实质性审查,进而取得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作出审计评价等。一方面是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有价证券和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延伸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另一方面对收入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审核收费项目、范围、标准的合规性,收入范围是否存在随意扩大、虚列开支及挤占挪用等现象。
第三,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保证要素完整、内容齐全、层次分明,审计的内容包括审计决定书、意见书、移送处理书等内容。审计报告的撰写要与审计方案相对照,以审计底稿为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和依据,审计问题定性要准确。
二、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要明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审计的重点。评价预算执行审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检查经费的使用收益和支出。并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找出具体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
其次,强化审计前准备、审计前调查、审计风险评估等重要性环节,只有做好事前的准备和分析,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调查审计中所涉及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所属单位预算编制、批复和调整情况、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等。
再次,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主要是针对于审计组内人员及组外人员进行监督,监督对象主要以审计组织或授权人、审计部门质量检查人和负责人为主。
2.提高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是确保预算执行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因为所有工作流程都是由审计人员来执行完成的,所以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最终效果。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具备一定的资质与能力才可予以录用。对在职审计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岗位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一定的电算化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所做出的工作业绩等进行审核。此外,还可以配合激励机制,以激发审计人员自身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3.创新预算执行审计技术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为了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也要适时的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率。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已经广泛的实施,所以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会计电算化为依托,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体系。创建网络信息平台,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共享至网络平台,审计单位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就可以进行远程监控,从而加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控制力度。预算执行审计向信息化方向过度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一项创新,可以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可切实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4.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健全预算管理体制,组建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且得到贯彻落实。在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机构中,要合理设置各岗位工作人员,并且确保各个机构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能够贯彻落实,并且加强监督管理,其实保证预算执行能够按照预期的计划运行,对于预算执行进行全程监控,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结束语
预算执行是整个财政预算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财政预算的运行效果,这是财政预算在实际项目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所以要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了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创新预算执行审计技术与方法,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全程监控,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5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2.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为保证的。国家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得到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单位账务不清、账目混乱,在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难以在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只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同时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会计工作。
三、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的不健全必然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岗位责任认识不清,把习惯当制度,给日常的会计工作留下死角,长此以往将会使会计秩序混乱,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2.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记账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的一种凭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目前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随意填制记账凭证,没有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及时、序时记账,摘要记录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性质,会计核算科目使用不正确,导致会计信息抢走,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关于编制财务报告,《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意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恶劣的消极影响。
4.不按规定记账、结账。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记账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内容记入账内。而有的单位在记账时,只记金额,不记内容摘要、日期、编号等,不及时核对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严重不符,账簿记录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明确规定: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一是对结转次页的不进行合计后结转,只结转本页最后一笔金额,或不进行任何结转。二是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账或不累计,不能从总账账面上反映出本年的累计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四、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最好支持,从领导做起,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取得真实、完整、无误的原始凭证,账簿记录、报表填制都要规范。从源头上控制,可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篇6
1 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现状
1.1?工程决算审计周期长,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高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决算”的现象,对工程决算管理意识淡薄,这是导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工程组织者关心的往往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交付使用的时间,同时,领导换岗频繁,工程项目竣工使用后,就没人过问决算审计工作了,以至于某高校工程竣工使用后六、七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严重加长了决算审计周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效率。
1.2?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高校新建、扩建规模迅速加大,而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无法适应基建投资的大幅增加,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并且一人多岗;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也多只是财务会计,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专业理论,不懂工程经济,对项目建设经常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上。如:某高校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费、配套设施等支出,由于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这些费用被直接摊入工程成本,造成资产成本与实际成本严重不符,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地将非本项目的维修费、更换配件等摊入工程成本,人为地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的准确性。
1.3?高校建设工程决算的事后审计,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审计贯穿了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价阶段,由于很多高校还从传统意义上认识工程决算审计,认为是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进行的一项工作,这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就难免存在许多缺陷:审计工程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已不能再现,双方遇到争议时,无法提供详实的记录和图片。同时,审计人员多对施工程序、新工艺、新材料不了解,没有深入现场,实地取证,被审计方无法认同审计结果,导致审计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而且时间越长久越无法核实,严重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
2 如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
2.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在项目实施前明确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克服项目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谁主管项目谁负责审计工作”的原则,从工程一始就把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级管理。在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未完成以前,项目主要领导及管理人员不得调离,善始善终地做好决算审计工作。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做到审计客观公正
建设工程决算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繁杂。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严格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实现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并将审计结果公开核对,做到审计客观、公正、透明。
2.3?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全面准确收集资料
要改变传统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对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事前评估风险,事中调查取证、事后清晰核算造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招投标是否合法,还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审查项目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偷工减料现象、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及时做好丈量、记录和图片,准确掌握各种有效信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为竣工决算审计准备充足的资料。
2.4?加强财务管理,为工程决算审计提供有效证据
财务审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审计,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财务审计组要配合工程组查账,借助财务资料来充实审计证据。财务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理解基建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主动、合理、及时地为建设工程提供资金,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应进行及时清仓盘库,做到有帐有物,账实相符,不多列、不漏列,更好地为工程决算审计服务。
3 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意义
3.1?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依据,减少资产流失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依据。一些高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装饰工程的分项工程委托给多家承包商进行施工,由于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多年后才完成,一些承包商已转项经营甚至倒闭,致使已经支付的工程款项无法追回,建设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才能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和各分项工程造价的组成,依法支付工程价款,减少合同纠纷,有效控制投资,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能准确反映工程的相关经济指标,完成工程成本核算。
3.2?加强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资产移交的依据,对有效控制建设投资起积极作用
工程决算能够全面反映建设投资规模和资产的实际成本,是正确核定建设单位交付使用、使用单位接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价值的唯一依据。同时,通过对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的审计对比,分析投资效果,可以找出建设投资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4 结语
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一项较艰巨的审计查证工作,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切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原则、注重方法,不断提高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7
我国的工程决算审计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内容,通过合理的工程决算审计控制,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类程序、工程中的相关财务支出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寻求较为合理的工程决算建设资金管理过程,保证建设资金运行相关建设方式的有效性,加深功臣审计相关内容的处理,保证工程审计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本文将针对工程审计进行相关介绍,分析工程决算的相关内容,介绍工程决算审计中各项工程决算问题的质量控制方式,从而寻找适合我国工程决算施工审计决算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工程施工决算审计的基本工作
我国国家规定,在建工程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工程决算审计,对相关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验收,加强审计工作的投资效益控制,保证投资质量的有效汇报率,加快我国资金整体运行的相关情况,完成我国审计机构相关工程的有效审核价值,实行合理有效的经济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相关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善我国工程额定资本开支,保证工程物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完成工程决算审计的相关工作。
三、工程施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工程决算审计的相关资料
一个在建工程需要对相关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说明控制,形成处理设计步骤,制定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控制明细目录,核算相关投资预算,对工程报价进行系统性的结算分析,对同等级别的审批数据进行有效的决算报表管理,形成有效的竣工财务验收控制,加深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调整,保证工程相关合同的有效处理,相关协议书的有效制定建立合理的工程竣工研究资料管理,对工程中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整理,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革进行认定,对现场监理核准情况进行记录,详细的统计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使用的物料,退库的物料,保证合理化的记录工程相关资金费用走向的管理。
(二)审核工程竣工决算报表,是决算数据更加细致化
针对工程竣工的相关审计报表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建立合理有效的竣工工程统计表,对工程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对交付使用的资金和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合理的资产总计报表和产品使用明细表。加强工程项目财务的整体工程决算统计报表分析,设定合理的工程竣工决算数据报表,和相关物料使用和退库情况的明细表。
(三)审核工程建设竣工结算和支出费用是否准确
通过对工程投资建设的相关审核设定,对工程使用的设备进行投资化管理,对支出的待摊费用进行有效的审计,对核销的相关审计费用,转出的物资库存费用进行审计。根据相关合同价款,合理的分析合同价格情况,保证合理的价款内容,保证相关索赔过程的有效开展,根据工程设定范围进行,及时对相关设计的价款进行变更控制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整体控制,对施工工程进度进行系统化支付处理,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咨询提供有力的结算管理方法。
(四)审计工程资金控制
通过对工程实际的整体资金管理控制,设定合理的投资控制数据平台,加快相关金额的有效审计控制,保证实际的投资比例的有效提高,加快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数据支出和结余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寻合理的支出投资审定限额,保证支付条件的有效性,保证交接手续的准确性,是资金交付可以有效的完成。针对库存物资进行规范管理,认清库存数据、库存质量和库存价格之间的区别,对债务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合理的债务债权控制,保证工程结算的审核管理。
四、工程施工决算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工程招标数据的审核,加强配套设备的工程审核工作,加快工程经济审计的签证工作,保证工程审核的真实程度,加强工程审核物料价格的控制,保证工程审核相关计价标准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是对决算审计问题的有效控制。这些问题的控制可以保证工程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前期、施工中期和施工结算后期三个环节之间的相关配合,保证工程相关施工数据的准确性,加深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计量方法,加深工程施工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施工结算等问题的价格资金控制,合理的加深动态市场的合理动态分析,保证工程造价相关金额的有效性,使审定金额可以更好的发挥相关的计费标准,从而控制好相关工程造价。
五、工程施工中审计决算的控制方法
工程投资建设的审计工作是以快速发展工程审计管理为主要工作,建立合理的工程施工审查管理机制,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强工程审计工作的有效控制,保证合理性工程效果化管理。以看图方式对工程价款进行分析,通过对工程审计金额的数据进行询问,认识工程相关费用的变化,找寻合理的工程决算设计数据图表,建立合理的工程审计管理的工作质量控制,对施工图中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经过合理有效的调查,加深实际工程审计计量价款的数据准确性,及时有效的记录相关实际情况,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以专业的工程审核管理知识,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内容归纳方法,找寻相关的工程审核错误问题点,合理的分析相关施工合同的图纸数据,建立合理的项目工程定量控制,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性。以合理化的审计方式对相关的隐蔽工程进行工程量的核算处理,建立合理的工程价款,采用定点开挖的方式完成工程数据的验证和分析,通过合理的测量,比照现场施工图数据,进行实际工程来那个对比测量分析,确保相关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程审计的有效性,完成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审计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加强工程审计过程中相关思路的处理能力,加深工程决算审计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审核效果,保证最终工程施工决算审计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篇8
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必须要加大审计环节的工作力度,并不断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才能及时发现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达到对工程总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风险也较高,因此必须要掌握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有效抓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
一、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全面掌握审计内容
要把握好建设工程结算审工作,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制定审计方案之前,就必须要全面掌握要审计的内容。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要有审计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依据。这里面主要包含工程竣工报告、图纸、验收单,施工合同或者是协议书,施工预算以及合同标价。设计图纸以及会审纪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变更纪录。预算以外的各种施工纪录资料。合同中所涉及到的材料、价格等。国家或施工地区所颁布的最新相关规定。要注意相关材料的合法、齐全、完善、合规等等。其次,要对工程量进行审计。决定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就是工程量,它也是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关键。可以通过多种审计方法进行核定施工工程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审计投资比例较大的基础工程或者是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结构等等。还有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项目审计以及容易重复列项的项目,需要现场丈量无图纸的项目;材料的用量以及差价是否符合预算,材料的代用以及变更是否与纪录相吻合,在退补差价的金额上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市场价格;对隐蔽的验收纪录要进行审计。建设工程结算的前提就是要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纪录,要检验验收纪录是否符合程序,是否是当时纪录而不是工程结算后补纪录的,凡是不符合纪录标准以及变更手续的都不能列入结算之内;工程所执行的定额标准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避免通过不同的计算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定额提高费用等;工程类别是否与国家规定、规范一致;在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以及附属工程的费用是否混淆或者进行重复计算,在审查时过程中,应重点审查不同项目的费率、价格指数以及换算的系数是否准确无误,价格差价的调整计算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最后要审计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工程合同相关材料是否合法、齐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必须要细致真实的进行审计才能保障工程结算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保障我国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地运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综合运用审计方法
面对不同的施工企业,不同的建筑工程规模,不同的合同签订时间,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就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并综合运用。一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包含分组计算审计法、对比审计法、全面审计法、重点抽查法、利用手册审计法等等。其中分组审计法就是把所有的预结算项目分为若干组,相关联的项目放在一起,这样可以利用不同项目间的相同或相似工程量计算基础来推导出其他的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准确。对比审查法可以应用在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的预结算或者是没有完成但已经通过审查并且修正的工程,这些适用于工程设计、建筑面积、图纸这三项中有一项是相同的工程。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的不同条件来进行对比审查。
三、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严格遵循质量控制原则
要想切实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就首先要建立质量控制原则,这也是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最基本的保障。必须要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来遵循质量控制原则,它包含依法开展、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成本效益四项基本原则。要想顺利开展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并且保证结算审计质量必须要遵循依法审计原则,审计方案要符合建筑工程结算要求,方案严谨并能够实现工程审计目标。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要规范,并通过调查、判断后精确编写工作底稿,面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依据条款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目标设定、综合分析等能力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整体上把握审计对像的经济运行规律。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遵循突出重点原则,这也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点之一,要分析清哪些是工程中的要害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再做出综合分析。结算审计工作既繁琐又责任重大,因此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基于成本来进行审计,要既能保障效率还要降低费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四、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设工程结算必须要未雨绸缪,在不断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审计人员要对工程计算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养成风险防范意识。首先,所有的审计项目都有其固有风险,这些都是由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时间、施工运行方式等等决定的,是审计人员无法避免的。其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的控制程度与审计结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但与审计人员没有直接联系,这些单位对施工内部控制越严格,审计控制风险就会相对较小。最后,就是审计检查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审计方案的设计、审计方法的使用以及审计成本投入等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之一。
意识到有风险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第一,要抓住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点,分清工程属性,确立审计方案。不同的建筑工程涉及到地专业非常广泛,审计人员要在接受审计工程时,充分了解工程属性,熟悉工程业务,再确定审计方向,确立审计方案。第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经过业务学习或其他审计人员的经验分享,不断提升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复杂的建设工程大部分都是进行事后审计,这样的审计方式就离不开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的原始资料,这些原始资料时间久远并不齐全,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审计方法技能,具有精确的判断和分析资料真实性的能力,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和技术保障。第三,建设主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审计单位要在审计中进行工作协调,这样可以分散风险的同时又减轻审计单位的压力。审计单位也要在审计报告中表达精确的审计意见,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及时送交相关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要切实掌握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抓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业务水平,不断创新,以确保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孔春玉.浅谈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防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曹建新,董瑞超,刘宇峰,詹长杰.行业专门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李大明,张小红.工程结算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篇9
预算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以收入预算、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资产预算等方面内容为对象的审计工作,是确保组织预算管理能充分而适当地推动组织各级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保证。基于预算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国家机关及大多数企业组织比较重视预算审计质量管理,普遍启动实施预算审计项目,而且逐渐提升这方面的审计项目在审计部门年度计划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各种单位组织推进预算审计的实践,用涌现出了很多质量问题。一是审计理念和手段滞后,在审计沟通和调研方面发现的问题偏少,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在整体上也落后于组织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二是过往审计经验的羁绊,主要是在传统审计工作中习惯方块分割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盲人摸象一般地过往经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充分开展;三是期待和逆反心态形成的困境日益严重,随着预算管理的普及和实施,国家、民众及各企业组织各管理层越来越重视预算审计,对此寄予的期待越来越大,而被审计单位越来越不想暴露问题进而设置审计工作的障碍,引发严重的审计风险。
二、预算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分析
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企业组织在逐步扩大推进实施预算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同步出具了系列质量控制办法,其中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质量控制举措最为典型和繁多,主要表现在如下七点:
一是明晰厘定各岗位职责。在单个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开展以前,专门召开沟通会议或形成相关制度文本,对审计组长、小组长、主审及各个组员的具体职责进行详细说明,以避免因职责不清而产生审计空白区域或出现审计重复现象。
二是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良好关系。现在开展现场审计工作前,应该和被审计单位进行事先沟通;在现场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注意采取相关策略争取被审计单位在线索、基础信息及专业智力等的支持。在现场审计结束前,审计组长及相关人员应该主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及财务、生产、营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及时交流,交换讨论审计意见,为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打基础。
三是形成现场审计总结机制。在特定审计项目的现场审计终结之际,审计项目组成员应该根据组长的安排在特定时段内以座谈会、讨论会等灵活方式集中总结现场审计工作,组长、小组长、主审及关键环节的负责人员尽可能地形成总结性文本。现场审计总结的内容重点包括审计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的自我检查及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是厉行三级复核审计底稿制度。现场审计环节过后,及时、严格地对现场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或工作记录等文本进行三级复核,主要检查审计证据的合规性、相关性、客观性和充分性,避免现场审计出具及应用的基础信息出现风险因素,也避免初步审计结果形成失误。
五是形成定期碰头的良好习惯。鉴于预算审计项目需要的时间普遍较长,审计项目组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特殊情况定期安排有特定成员参加的碰头会,便于审计组长或审计小组长及时了解审计项目进行情况并向审计部门或审计委员会定期通报,也便于审计团队带头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工作重点,动态保证审计质量。
六是形成非定期报告重大事项的自觉和机制。基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之间的落差和区别,在预算审计工作中往往会发现重大问题。对此,具体环节的负责人员、审计项目负责人及国家审计机关部门领导或公司审计部门或审计委员会之间应该设置有效的沟通系统和方式,并形成相关制衡机制,以便重大事项信息能迅速及时地传递到各权责相关者手中,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出现审计风险。
七是形成严格审核审计报告内控机制。对此,一要事先厘定相关制度,根据组织经营情况及治理结构确定重点审核内容、审核人员职责及具体审核程序,确保审计报告的审核有章可依;二要在具体实务中将相关制度规定贯彻落实,在具体负责审核岗位人员的选聘方面确保具有充分的胜任能力,进而确保审计报表审核工作的严格、严谨和科学;另外,应该配备相应的问责机制,对审核工作疏忽或者不力的情况进行严厉问责。
三、完善预算管理审计质量管理的可行维度
在其他客观条件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完善预算审计治理管理主要也应该从人力资源及所负载的审计技能两方面着手。
在人力资源方面,应该从长远培育及暂时借用外智两个方面着手。在长远培育方面,要根据对预算审计工作的未来预期,结合组织拨付给审计部门的资金预算情况,从招聘及后续教育两方面着手,系统而有计划地发展和培养审计队伍;在借用外智方面,要根据内部总体人力资源情况及外部环境状况,整合内部审计部门以外的组织内部人员,适当聘用外部专家,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审计外包借助社会审计力量。
在审计技能方面,主要从覆盖面、抽样和跟踪三个方面着手。在覆盖方面,在具体审计实务中灵活结合“分级负责制”与“必审原则”,即在“分级负责制”的大框架下根据行业特点及审计事项具体情况确定后者是否延伸审计,一般需要延伸审计的事项是重大决策、重要工程、预算执行出现重大差异等情况;在抽样方面,在风险事件可能性及事项本身的重要性较低的情况下坚持采用便捷“判断抽样”的同时,对于重要事项或者关键风险点要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采用“统计抽样法”,在将抽象风险数据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管控。另外,鉴于预算管理本身的动态性质,要强化推行实施预算动态审计,并辅之以专项审计、半年报审计等动态跟踪方法,及时查找、确认预算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思考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升预算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卷烟企业在预算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卷烟企业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着缺陷。这是由于烟草行业开展预算审计还刚刚开始,卷烟企业缺少足够的经验,在执行预算审计过程中还受到外部的政策环境、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等内外部原因,特别是在卷烟企业的预算审计的组织管理中存在着预算审计质量管理推广的局限性。在预算审计的计划阶段,卷烟企业的各部门并不特别重视,这样就在起始阶段使质量控制缺位。
首先,审计报告反映出预算审计的实施中的质量问题。比如,预算审计设计的方案缺乏现实操作性,方案的执行没有得到应有的制度保障。卷烟企业没有完善的预算审计框架。个别审计人员在执行中出现了随意性的现象,审计的项目不明确,存在着审计责任的问题,出现的预算问题没有责任人承担。
其次,预算审计的量化指标的缺乏比较严重。这样就造成了统计困难,随意性比较明显,不能实施科学的统计抽样方法。卷烟企业对审计评价没有客观依据,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的业绩与预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相互背离。最后,从审计风险角度来看,卷烟企业的预算执行属于事后审计,这样滞后于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警示和整改,失去了预算审计的纠正功能。
三、完善卷烟企业预算审计质量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卷烟企业的预算审计方案要解决审计人员的问题。卷烟企业应培养专业的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卷烟企业的审计力量卷。卷烟企业还可聘请社会上的专业审计专家。有了人力资源的优势,卷烟企业就可以解决审计项目的紧迫性和压力,大大提高卷烟企业的审计工作效率。
其次,构建和完善卷烟企业的预算审计质量管理模式。卷烟企业应遵循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所建立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其成为烟草企业的预算审计质量管理模式。审计人员就可以从审计工作的启动、计划到实施、结束整个过程都加强质量控制,这样就使得卷烟企业各部门明确了审计责任,使其清楚了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使得烟草企业的预算审计更加规范,提高了预算审计的绩效。卷烟企业应实行“分级负责制”与“必审原则”的结合,这样就提高了预算审计的范围和审计深度。审计人员应设立相关预算审计指标,对预算数据异常变动的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再次,明确预算审计的直接责任和客观责任。对于预算审计的问题,要检查相关责任人是否存在着的直接责任。而由于外界环境的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则应认定为客观责任。卷烟企业审计部门还应区分预算审计的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如果有集体决策造成了经济损失,则不应由领导者个人承担。
最后,卷烟企业的预算审计应处于动态跟踪。审计部门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持续跟踪审计,对各部门应采取的是专项审计和半年审计,及时查找预算执行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修正预算审计的偏差,为烟草企业的预算执行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和保障。卷烟企业的预算审计质量管理体系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使质量管理模式适应现实的预算审计工作需要,要对预算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给予规范指导。这样就可以解决一些卷烟企业的预算审计质量管理覆盖范围不完整、审计成果难应用的问题。将预算审计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才能做出更为客观的审计评价。卷烟企业实施了动态的预算审计,提高了预算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就能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从江西烟草近年预算审计的绩效来看,以南昌烟草为例,2011年预算审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近百万元。充分证明领导重视,加强预算审计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篇11
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属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1998年开始,我校开设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经过十五六年的课程建设,各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
一、丰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就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控制软件设计、离散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理论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复杂规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该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深入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叙述了不同类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特点。关于计算机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学生就能够掌握并且为将来的研究生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做铺垫。
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材多年来从理论和设计内容上都非常相似,往往是内容陈旧、枯燥并且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理解。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将收集到的计算机控制理论相关的论文和最新成果资料作为讲授及课堂讨论内容;将计算机控制、楼宇自动控制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通过现场教学、专家教学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良好效果。
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和学科前沿知识研讨会。注意学科发展动态,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出版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教材及辅助教材,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使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起到很大作用。
二、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 提高授课质量
1.开展研究型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开展研究性教学、前沿研究、理论知识,进行艰难的专题研究。这样的教学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研究型教学尝试,收到了显著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2.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与这些单位的专家联合指导研究生,聘请专家讲座,结合实际工程,深入浅出,讲述计算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工程设计,在学期间得到实际工程技术知识的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提高教学效果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
改变单一的教学知识,建立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持续用下去,利用学习国内外一些典型的计算机控制项目,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变得更加多角度和全方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二)模块化 案例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实际课程教学中,进行模块化分类,三大模块分别是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例分析。采用模块化教学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工程应用,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结合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实现学生对学习兴趣增加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三)采用多样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深入实际,现场教学。到一些相关单位采取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预先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更好的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请专家解释在机器人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智能建筑,并基于演示和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实际的对象,说明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应用更加真实、直观,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控制理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既能把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又能对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达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多年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特点的教学风格,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①采用模块分析方法,深入浅出。按课程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并总结各知识模块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②将抽象的理论描述转化为形象化的描述。利用图形、图像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系统理论部分,紧密结合系统工程实例进行讲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认知度和学习兴趣。③流程图分析法。在分析复杂系统时,采用流程图方法,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系统环节多而复杂,采用流程图方法分析易于掌握。④知识融合分析法。通过系统的实例将系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校正设计融合一体,使学生明确系统分析设计总体思路,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设计能力。⑤案例分析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工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产生计算机控制理论及设计方法,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课程建设中,完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系统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了模块化、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良好效果。将智能建筑特色融入计算机控制理论教学中去。实现根据“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篇12
一、做好结算审核的前期工作
工程结算,主要是用以调整预算或合同价款,进行成本分析,结清工程价款,核定工程造价。竣工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隐蔽记录、施工签证乃至施工合同等都是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为此必须做好结算审核的前期工作。
二、结算审核的方法
由于工程规模、繁简程度不同,施工企业情况各异,所编工程结算繁简和质量也有区别。有自审情况,还有审核标底的情况,因此需选用适当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工程结算的审核方法常用的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和经验审查法,具体可根据时间和委托方的要求而定。
三、结算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耍掌握的要领
1、审查工程量的真实准确性,严把工程量计算关
工程量的准确与否决定了造价的准确与否,工程量审核是结算中最基础的数据。它直接影响计算直接费和其它各项费用,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工程量的计算是编制结算最繁琐的环节,计算规则多,工程量大,最容易出现多算,重算或漏算的地方。因此,必须根据竣工图纸及其它他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情况,对工程量的准确性进行严格核实,确保工程量的真实准确性,避免施工单位预算员做结算时有意加大工程和重复计算的情况。
2、审查工程决算书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
在审计中,查看定额编号、工程项目名称及规格,把好定额套用审核关。工程预算定额具有面广、交叉的特点。在审查竣工决算套用定额时应注意各专业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界线的划分,套取定额编号计价时,必须看清定额的工作内容和材料含量,要注意审查工程项目内容是否与实际内容相符,防止重复计算。计取费用。
3、审查工程取费标准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在审计过程重点审核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工程结算是由直接费、间接费、计算利润和税金等费用组成,单位工程项目是根据工程类别计取工程取费的,工程费用取计的管理费取费一般占直接费的25%以上,因此,确定取费标准,准确套用各项费率,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审核取费标准是否正确,必须先审查工程类别划分是否正确。
4、审查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用量及价差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土建工程材料费用占建筑工程造价总费用的70%左右。通过工程审计,可以纠正材料结果费用高的现象,来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审核人员要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及其变动趋向,做到心中有数,审核时才能对各种价格的合理性做出初步判断,有怀疑时再作进一步调查。
5、审查工程项目的隐蔽工程记录,变更签证单
在工程结算中隐蔽工程的签证常引起争议,因为签证人员往往重视技术及时间的前提下,忽视了计费问题,结果签证中出现了在定额内已包括的内容重复签证的现象。再者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员即甲方代表必须亲临施工现场,掌握施工内容,做到签证内容与施工内容相符合,在现场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在签证单上只体现工程量和施工内容,绝不能体现工程费用。这就需要甲方代表既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又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休养;既懂得本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设计修改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
总之,基本建设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既要讲原则,按法律、法规办事,又要实事求是,做到既合法又合情理。加强竣工结算审计是监督基建项目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对节约基本建设投资,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进行审核。工程结算经过审核后,发现有多估、高套定额时,应根据审核结果予以核减;对于低估、漏列的部份,也应当实事求是予以增加。招投标工程应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中标价的预算书作为结算审核的依据。
篇13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预应力张拉要求采用双控,即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控制为辅,计算伸长值与实际测量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范围内,因此伸长量的计算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根据某大桥箱梁的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控制和自己的施工体会,结合相关资料,对伸长值的计算与操作检测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后张法施工中预应力连续箱梁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后张法系指在混凝土硬结后再张拉钢筋的一种预加力方法。在施工时须先在梁内设置能穿入预应力筋的孔道,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结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将制作好的预应力钢筋穿入孔道,然后在梁的两端用张拉机具进行张拉并锚固于梁端。这时预应力钢筋与梁体混凝土之间尚无粘结,需要压注水泥浆堵塞孔道,使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粘结成整体。后张法可以曲线配筋,不需要永久性的张拉台座,张拉设备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是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方法。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ΔL=PP×L/(As×Es);PP=P×[1-ε-(kL+μθ)]/(kL+μθ)
式中: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s―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s―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
公式考虑了孔道曲线及局部偏差的摩阻影响。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
关于公式的说明:
①预应力的弹性模量Ep取值是否正确,对理论伸长值的影响较大,据有关单位的测试资料表明,一般取Ep=2×105Mpa较妥。对于重要工程,应提前进行实测。
②预应力筋的张拉力P按下式计算:P=σcon×Ag×n×b/1000
式中:σcon―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N/ 2);Ag―每根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2);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根数;b―超张拉系数,不超过张拉时为1.0;P―预应力筋的张拉力(KN)。
下面以某高速公路K15+149.443跨线桥的第二联现浇箱梁的钢绞线的伸长量计算为例,进一步说明伸长量的计算方法。第二联为不对称分布。
第二联纵向钢绞线N1钢束大样图(图1)及坐标表(表1)。
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和实测数据,已知以下参数(表2):
根据钢绞线要素(图1和表2),可以计算出各分段长度,根据公式计算出伸长量,N1采用由两端向中间计算,至两端力相等为止,见表3
三、张拉时钢绞线实际伸长量的测量方法
钢绞线实际伸长量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多样,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因为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10%σk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张拉到20%σk时,夹片又会继续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10%―20%σk的伸长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长1―2mm,若以10%―20%σk的伸长量作为0%―10%σk的伸长量,哪么在0%―20%σk的张拉控制段内,钢绞线的伸长量就有2―3mm的误差。
从20%σk张拉到100%σk时,钢绞线的夹片又有2―3mm的滑动,按最小值滑动量计算单端钢绞线的伸长量就有3~4mm的误差,两侧同时张拉时共计有约6~8mm的误差(误差值的大小取决于工具锚夹片打紧程度)。因此用测量千斤活塞的方法一般测出来的值都是偏大的。
因此,对于钢束实际伸长值的测量,建议采用量测钢绞线绝对伸长值的方法,而不使用量测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后者测得的伸长值须考虑工具锚处钢束回缩及夹片滑移等影响,尤其是在钢绞线较长,必须进行分级张拉时,更为繁琐,若直接通过测量千顶活塞的伸出量,则误差累计更大。推存的测量方法如图三所示,使用一个标尺固定在钢绞线上,不论经过几个行程,均以此来量测分级钢绞线的长度,累计的结果就是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四、实际施工中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的误差的几点分析
理论伸长值计算中,第二联的钢绞线N1为不对称,所以在进行伸长值计算时是从两侧向中间分段计算,至跨中某一点时钢绞线的受力基本相等即可,而不是简单的分中计算。
钢绞线的分段原则是将整根钢绞线根据设计线形分成曲线连续段及直线连续段,而不能将直线段及曲线段分在同一段内。
预应力筋的伸长量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平均力法及简化计算法在很多工程施工中也能够满足精度要求,通过测量千斤顶活塞伸出量再进行换算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实际施工中,这里我仅是将现行规范中精确计算法及施工中误差较小的一种测量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我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尚请批评指正。
五、结束语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中的应用:一般在预应力张拉时, 原始记录中的伸长值, 都是按千斤顶活塞的行程距离记录的,按此计算的钢绞线实测伸长值,是预应力混凝土中工作锚之前的钢绞线伸长值加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之和,不是钢绞线纯在混凝土中工作长度的张拉伸长值,故在计算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张拉伸长率误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时,若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长度已包括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就可直接用此计算的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与按原始记录中数据计算的实测伸长值比较,来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率误差。这是施工中常用的方法。
2)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时,若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不包括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在按原始记录中数据计算出实测伸长值后,还应减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然后才能按此伸长值与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比较, 去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率误差。
参考文献
1、叶见曙,袁国干。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33-235.
2、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