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小学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学与小学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学与小学教育

篇1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分析了解问题是最关键的,面对问题采取措施是最重要的。虽然,小学教育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性对措施。首先关于教材的守旧,过多的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材的编订是由专门的人士进行,但是也是需要集结大家的力量。在学习教学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都可以与编教材人员联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凝聚每一滴水,便可以形成大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在一起进行讨论,取其精华,才能编纂出优秀的教材。其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与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可以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可以举办相关的赛客等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再者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的经验,忽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的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于学生,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反省自我,改进教学。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虽然很少有机会亲身接触一线的教学,但是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一线小学的教学情况。现在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都组成团队,研究小学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小学教育学这个学科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播放优秀小学教师的授课视频,适时向学生报道现在的小学教学情况。教师们应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解某个章节;可以与学生讨论某个教育方法的利与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学教育的调查研究。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学生们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小学教育学,正确对待这个学科。小学教育学是师范生必须通过的一门考核课程,对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作为师范生眼光不应该仅仅盯住课堂,课堂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是应该利用高科技产品,多方位全面的了解小学教育的现状,学会思考小学教育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既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就不应该幼稚到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听某个课程。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不能过分以自己的标准评判教师,学会适当宽容教师,有些教师年龄很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不能够与时俱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所以,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小学教育学。

篇2

现如今,新课程已在小学语文中不断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传统正在与创新的思维不断融合。然而对当今的小学教学加以审视,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的有效性仍然差强人意。教师很辛苦的进行教学,学生也很辛苦的不断学习,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况

现如今,很多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复杂,教学的内容越来越繁杂,教学方式越来越复杂,对学生评价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有着很多的改革,这些都为基础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改革,对小学教育有着一定的改善,让小学生能够有兴趣进行学习,提高了学校效果。但是,教育教学变得复杂有着一定的副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现如今,在小学、初高中甚至是大学都存在教育教学效率低下的普遍现象,而在小学的表现尤为突出,大大的浪费了教学的时间,却取得不当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的工作效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进行强化其根本是有效的教学。教学即是教与学的统一,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走进灿烂的语文世界。

二、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1、营造气氛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都处在儿童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儿童的文化现象。小学生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儿童都是好玩的,老师不能一直以严厉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动不动的对小学生进行惩罚、批评,这样会使得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不断的思考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潜力,所以对小学生要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激发兴趣

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接受者,要有这对语文的热爱。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定要在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习惯与意识,鼓励小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对教材的内容适当的调整,有着针对性的教学顺序,确定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采用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巧妙设疑等方法作为语文课堂的开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在课程开始就引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去对与一堂语文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语文问题竞答、谜语竞猜等方式,让学生比一比,答一答,看谁能回答,看谁做的快,谁的想法最有创意。同够这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自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哦课堂的讨论中。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学生加油充电。教师一定要一对学生的激励变样为主,以灵活多变的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要常用长新,定期更换,层出不穷,不能不断的用一种方式,一种评价勇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否则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适得其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体贴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尊重他喜欢他,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才是老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有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意识,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全面发展

实际上,人们本身就在不断地无意识的、非自主的进行语言与文字的积累,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由于日常积累与语文教育内容上的差异,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对语文教育中学习的内容无法联系到实际,对所学的语言、文字处于不知所措的混乱状态中。能否把语文的新课程理念转化成学生的实际行为,是决定小学语文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呢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为了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倡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的利用课程外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将教学联系生活,让学生的能够学的生动学的活泼。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总结完善,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方法熟练的运用,不断的研究教育教学的理论,使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的提高,让语文教育教学成为有效的、高效的教学。语文教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高、情感的熏陶。在注意学生当下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篇3

《科学》内容异常丰富,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的基础,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生活中学,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更要与时俱进,掌握国内外科学领域最前沿、最新颖的理论。

2.科学规范的操作技能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教师需要有扎实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怎样用玻璃棒搅拌、用秒表记时,看似简单,但足以表现自己的功底。只有教师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加以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3.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这种智慧需要渊博的学识,更要随堂的机智。张洪鸣老师教导我们:在学生面前,需要你表现得让学生捉摸不定,你懂的要装作不懂,不懂的又要装懂,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让学生不理解你是真懂还是假懂,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起来。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表现得机智些,如将问题不露声色地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自己,再在恰当的时候,解答问题,哪怕是科学上的未解之谜,也应该把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情况告知于他们,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去攻克科学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4.尽心尽职的“保姆意识”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服务。我把科学老师称为“垃圾老师”,瓶瓶罐罐是我的宝贝,办公室、家里的“垃圾”我总是看了又看,有时扔了还去捡回来:它还有什么利用价值?科学课上的哪个实验用得上?讲台里、橱柜中各种各样的物品,为我课上的教学机智提供了可能。虽然我说自己是“垃圾老师”,但孩子们却说我是“把垃圾变成宝贝的老师”。

二、科学教师的培养途径

小学科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除了自身需要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尤为重要,需要掌握宽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儿童心理学,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相关的高等师范学校引进人才,也可以由现今正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中择优转型而来。

1.积极引进

虽然高等师范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与小学科学匹配,但生物、物理专业的学生有与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颇多,可以积极引进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领他们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认识科学概念的特点,不断积累和生成教学机智,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他们将是以后“独领”的科学教师的生力军。

篇4

一、遵循行为规范,在课程中渗透法制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按照贴近学生,小型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主阵地,开拓创新的原则,对小学生加强养成教育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采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增强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渗透法制教育实效性。在小学开设好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课程的法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之中。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明理导行

课堂教学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法制教育专题课、思想政治课要采用形象化手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尤其是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青少年、儿童利益的内容。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同时,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识,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交通安全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发挥好法律常识考核对学生操行评定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习惯,指导学生言行。

三、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构建

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从而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篇5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小学教育该如何进行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而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更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教师的资历高低是不是不重要?

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历有待提高。慢慢通过对社会的了解,发现中国小学教师资历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学历能力均不足,或许只是为了弥补一个教师的空缺。中学甚至小学毕业就去小学任教,总以为自己的知识教教小学生足以了。可是他们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涵义。只能说这样的教师只会误人子弟,何谈教育。相比之下,国外在全面提高中小学资质,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大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法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要获得学士学位;美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取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日本要求则必须是大学毕业生;意大利则要求必须有个博士学位一般是教育博士(摘自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他们的教师都必须要求其个人品质、实际能力、实际技能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大多数国家均很注意中小学教育,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可以胜任的,任何一项不合格就称不上是教师。其实相对而言,小学教育才是求学路上最重要的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修养是足以影响一生。所以说小学教育更是全方面的教育,是树立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师资应是最强、最棒、最完善的师资力量才能哺育出最优秀的花朵。

二、灌输式教学该不该?

要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明白它的利与弊,真正看清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时,学生才乐于寻求利大于弊的方法来取代它。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是满堂灌,各类学生的认识不甚一致,学习差的学生对满堂灌最为反感,比如:听不懂之苦,跟不上之苦,陪坐之苦等等。中等学生呢觉得在满堂灌的课堂上虽然也能学到一点知识,但更多的时间是无效劳动,听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但过后一回忆,留在脑子里的还是作品本身。想象力较强的学习尖子则觉得该我们想的老师都讲了,在满堂灌的课堂上思维好像被绑住了一样。也有极少数记忆型的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认为满堂灌利弊相等,好处是问题的答案老师都讲清楚了,可以放心的照着背,坏处是现在考试经常出课外阅读题,老师都没讲过,就不会做了。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满堂灌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了容器,成了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从外部输入某种思想,相对于自发论而言。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当时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学校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灌输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等于采用教条主义注入式的方法。需要通过启发,讨论,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各种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大辞典――灌输》)。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课堂上老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和应有的课堂质量。

三、对待差生应该怎样?

一个班级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很多老师并不会一视同仁。有时当差生的题错的很荒谬的时候,老师便会大发雷霆,甚至恶语相加,甚至对差生的调皮捣蛋进行体罚。越是差生,越应该得到关怀。差生怎么办?其实,一些差生之所以烦学习,并不是他从来没有过学习的兴趣,而是因为他们成绩差,屡考屡败,只有失败的痛苦,没有成功的欢乐,以致使兴趣之火熄灭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连的。还有些差生,他们大部分认为自己脑子笨,还认为生来就笨。他们对学生丧失信心,差生,可以说是学习的奴隶,那些学习的主人知道每天每月学哪些内容,知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奴隶缺少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父母或教师推一推,他们动一动。有时他们想学习,可又不知从何学起,用什么方法学。自习或无事可做,或明知有事却尽可能拖拉,作业得过且过,课外就更没有自控能力了。考试分数不高,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包袱,成为一种痛苦。所以,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不是把他们扔一边儿,任他们自生自灭。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就越高,进步也会日益可见,老师还要常常加以鼓励,而不是应该对差生很冷漠,或许老师的一次关注就改变一个差生的命运?

四、心理教育对教育的作用该不该忽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但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例如,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建构过程及学生个别差异的研究的新进展将对深入认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代教育心理学)。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心理上的个性差异。老师应按照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然而在有些地区的心理教育普及不到。老师的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反而使其丰富的想象力遭到扼杀。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在儿童智力、性格等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都应被作为一会见不可忽视的大事。

所以,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高素质、高程度的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切都以教育为基准就成了大家眼中的重中之重。科教兴国。相信只要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更深刻了解其重要性。中国会是教育、科技各方面的强国。

参考文献:

篇6

3.以局领省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为统领,继续深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提升我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4.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深入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坚持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切实加强对村小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努力促进全区小学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5.继续开展“四优工程”评比活动;编辑出版《__课改实验通讯》2-3期。

6.启动小学学科教学特色创建活动,年内创建成3~5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教学特色。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1.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精神,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生命教育,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积极开展省“文明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和“绿色学校”以及区“体育、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村小级)”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切实建立全员德育机制,抓好德育科研工作,继续抓好德育师资培训,通过德育主任、小学班主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科研先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

1.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研先导、课题带动、教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局总课题“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统领下,全面深化我区教育教学改革。

2.全面深化学科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科教研为主线,努力创建学科教学特色的发展思路,通过学科教学特色创建活动提升我区新课程实施水平。

3.继续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构建多元化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4.继续实践探索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课前“三不”(即:课前不指导、不铺垫、不试上)的要求,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思维的原创性,切实提高常态下课改的质量和效益。

5.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管理。努力探索“五个有效”(即教师有效组织、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参与、有效体验、有效练习)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抽查、调研、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课改的实施情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调整和改进课改实施的思路和策略,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的轨道。

6.继续加强对村小教科研工作的管理,积极探索村小教科研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村小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中心小学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经常深入村校了解情况,帮助村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7.加强“学科教学特色”创建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在创建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总结新经验、展示新经验、推广新经验。

(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常规改革,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1.进一步深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科研型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提高学科教学研究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备课改革要坚持“注重实效、减轻负担”的原则,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有条件的学校要尝试进行“电子备课”、“网络备课”,积极尝试“资源共享”机制。

2.继续加大学科课题研究的计划性、针对性。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要有明确的教研专题和学科教学特色创建目标。各学科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综合学科课程的教学研究,要加大研究力度,力求有新的突破。

3.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将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抽查和期末 考试质量调研。

4.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教材的学习和钻研,教研室可在新课程教材第一轮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局会议视屏系统逐步对其他年级实验教师进行新课程教材后续培训。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1.进一步做好政府教书育人奖的考核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把政府教书育人奖的考核工作看成是培养锻炼教师的重要抓手,学校要定期组织有关骨干教师认真学习骨干教师考核条例和相关文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考核的质量和效益。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辅导和送教活动,使广大基层教师都能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积极开展优秀青年教师的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我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其尽快成长。

(五)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全面提升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水平

1.继续认真贯彻《__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意见(试行稿)》、《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各学科学习评价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素质教育的正常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以贯彻实施《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局新制订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和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为指引,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化建设,大胆改革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实践“教育以人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和“校长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3.进一步加强村小管理工作。继续关注好村小的内涵建设和发展,中心小学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中心小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到村小轮岗带教活动,加强对村小的领导和调控,指导和帮助村小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4.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__就读实施意见(试行)》,切实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继续运行已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倡导建立真诚的校际合作关系,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发展。

5.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指导和帮助有实验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继续加强双语教育实验工作研究,通过专题研讨、培训活动等形式提高双语教育实施水平,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新世纪人才。

6.进一步关注特殊群体,努力满足不同儿童的内在需求,促进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示范、辅导、辐射作用,搞好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提高我区特殊教育的整体水平。

(六)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加快我区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篇7

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语言教育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做到教学明确,思路清晰,学生的交流比较固定模式化,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深入能力,因此在小学语言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除此之外言语方面还缺乏形象艺术性,不能够生动地表达课本所要表达的原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会进行一定的分析解剖,并提出适当性的意见来改变这种情况。

2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2.1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及艺术性

教师言行举止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无形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把语言教育方面做好教师就一定要从语言的规范性开始做起,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应该力求做到语言的精炼简短,用词有条理,思路明确清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能够领悟课本的思想,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规范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方面还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师生相互交流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的艺术性,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往往会引起学生浓厚的探讨兴趣,增加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倍增,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2语言教育注重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维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相互结合,把学生的思维性给调动出来,重视比赛与竞争,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我们应该多提供一些思维比较复杂,逻辑性比较强的难题来启发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判断与推理然后得出答案,增强自信心,还有就是通过比赛来练习学生的解题速度,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出些比较困难的计算题,然后分成若干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测试答题速度以及答题的正确性,这样就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它也直接会影响学生以后智力的开发与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一些学习差,反应慢的学生,并不是智力存在缺陷,很有可能是因为智力尚未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不断对他们进行鼓舞,实行特别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原则,找出一种适合他自己的专门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让他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做起,然后一步步调整试题的的难度,逐渐培养他们的做题速度与准确度。

2.3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方式可能不一样,我们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辩论学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一个问题几种答案的思想,先弄清楚问题的因果关系,然后从它们的内在联系中寻求解决方法,使学生形成正逆向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正确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类似正确的答案却很多,每个教师在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应下大功夫,在遵守国家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经验与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创一条创新的路线,更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在语言教育方面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完成国家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

结语:小学语言教学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教学,社会也应该给予较多的支持与关注,每个学校都要积极跟上国家的课改步伐,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招募一大批有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勇往直前,也希望家长能够与学校全力配合,相互沟通,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我们的任重而道远,真正完全普及新课改新方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渡时期,相对偏远落后的山区我们要尤其重视,除了在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外,还要强化教育制度建设,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希望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盼杰,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J].《都市家教半月刊》,2012.3

篇8

(一)有利于思想品质的初步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因此,学生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主要是在小学教育的时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由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也就会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识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个高年级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上风,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其最为基础性的阶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生存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学时代积累的知识来奠定基础。如: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并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学资金雄厚的学校都会聘请有外教,这样学生从小学就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单词和良好的口语能力。自然科学能够提起小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知识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个性

闪光点隐藏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特质的不同闪光点自然不一样,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将这些闪光点发现,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发,使得独有的特性能够在学生身上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和意识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他们对事物和知识的认识能够从具体过渡到抽象,由复杂代替了简单,不断的提高了他们在推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于将小学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教授他们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根据现如今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还有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在认真进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很多新鲜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这样的背景之下,不仅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的挑剔,还加大了小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其变得有趣生动,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学游戏,增加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学习效果,促进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思想发育在小学生阶段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将班级文化角科学合理的布置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安置一个专门的书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有趣的杂志和图书,有专门的板报能够提供给学生自行发挥,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动手写作能力,并养成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可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将良好的品德养成,帮助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笔者了解到,有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很多认知都缺乏,教学知识没什么难度,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而这是一个误区,小学生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识,小学教师必须充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沟通关系的建立

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都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将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起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能够将师生的关系拉近,在将小学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学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夯实的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是小学教育时期,其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等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将他们向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学校具备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必须丰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特性,需要都满足到。教学模式应当灵活多变,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应当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良好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完成。

作者:沙垒 单位:山东省临清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何洪涛.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地位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No.9205:11-14.

篇9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关爱生命教育

“教师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不仅能够温暖学生,而且能够点燃学生的生命,使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生命教育是思想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教学不同国家的国家名称时,我会通过视频播放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并结合中国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负与。“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我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人的知书达理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明礼仪之邦,祖辈们教育子女要讲文明,懂礼貌。例如:在教学对话“Excuse me.”“After you.”时,我教育学生在打扰别人时用礼貌用语“Excuse me.”,在排队等候时应按顺序懂得礼让老人和小孩,使用礼貌用语“After you.”。让孩子们体验中文明礼仪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教育

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来看,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在机组成部分。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身边做起,每天都在不断改变。例如:在教学日常行为短语“get up,eat breakfast,goto school,eat lunch,go home,eat dinner”时,我将日常生活文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明白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自己成为受人尊重的有品行的人。

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人不学,不知道。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因此,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在一次发放期末试卷时,有一位考了98分的学生将试卷拧成一纸团,并扒在课桌上大哭起来,情绪已经失控。我立即对全班学生进行如何正确看待考试分数的教育。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一学期以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数较高说明掌握得较好,分数不是很高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可以好好利用假期加强学习。不能太看重分数,分数不要总是跟别人比较,跟自己比较有进步就行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确定学习目标,保持有进步,就会有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教育

学生的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或转折时期的普通学生,即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2016年高考结束后,内蒙古考生在得知不如意的成绩后,跳楼身亡。这个令家长和老师痛心的事件,说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非常重要。老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生活压力,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正确处理一些突变事件。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雅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播种[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龚小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N].宜春日报,2010.

[3]张香姬.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篇1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爱心教育与学生做朋友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论文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 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篇11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基本知识、能力发展层次、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细节,否则很难实现学生主体和人本为主的科学观思想要求。而此做好细节,确保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们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生活经历、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充分完善管理制度,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而紧密,才能使得学生有进步。而教师在课上精心构建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环境,从个人认知、情感态度、能力层次、学习过程、成效等细节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才能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从认真做好小学教育教学的细节,能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而紧密,提高效率;也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小学教育教学细节工作问题

1.课堂模式的改动使得随意性大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有采用合作、自学等模式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不少合作探究等问题和活动,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却因为很多原因而随意参与,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活跃的一面,但整个课堂的混乱和低效情况却非常严重。

2.学生的学习被控制使得效果不好。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教师的教学从根本性上开始的转变,但在教学工作实施的阶段、在教学课堂上仍然有教师没有走上素质课堂的道路,用传统的讲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样教学的效果就非常低下了。

3.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细节。很多小学学生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对于细节性的学习,习惯上的细节等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知识,没有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比如:提问的细节没有注意就会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就会使得小学教育教学的细节问题暴露出来。

4.学校的教学制度、管理上的细节不到位。小学学校的制度很少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而改动,使得在学生的管理上还停留在过去,这很不利于学生的细节管理。

5.课堂的建设细节落实不到位。很多学校因为推行新课改对于学校的教学教室等进行了大量的改动,横幅标语等在教室飘扬,但这些工作太注重表面,而没有从学生的需要这个细节出发,那些横幅标语起到的效果甚至不如奶茶店的一面许愿墙。

三、小学教育教学精于细节的做法

1.课堂教学中“划”细节。在当前的各大教育教学模式中都比较提倡的是合作与自学,这其中有很多细节工作不完善的现象,因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划细节。既然在课堂上要学生合作那么小组划分是第一个细节工作。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我们可以先进行基础分组,比如:一好、二中、一差等形式。以此确保小组的合作能有领导者,有参与谈论者,有学习者。然后规定讨论合作尽可能“碰头”,保证所有人眼睛集中在讨论的题目中。最后在展示的过程中采取轮流制,详细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需求其他各种的补充与指正,而不是直接由老师点评、指正。这样课堂中的讨论细节、合作细节、发言展示与点评的细节就得到了完善。

2.教师教学中“讲”细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面对的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不够充分,但可塑性又非常强的小学孩子,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如果没有注意从学生出发的细节,那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只顾教学顺利长篇讲授,忽视学生地位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也是不可取的,这容易使得学生缺乏探究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做好讲知识过程中的细节可以认真从板书做起,设计细致的板书,然后根据板书整理出教学思路,把每句话、每个问题都做好细致的安排,这样由板书这个面延伸到说话讲解的每个点的细节性工作势必能做出成效。

3.从习惯开始“养”细节。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后天多方面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教中让学生养成习惯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做好细节工作又是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首要工作。小学生的孩子天性使得他们容易健忘,贪玩等,学习习惯上的培养也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细节性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成为了大家提倡和实施的一个办法。首先从教师角度开始重视学生的卫生、日常行为等细节问题,单独为每个学生制定细致的纠正措施。然后从小组角度制定好组内监督制度,切实落到人头进行互相监督,以此督促学生改进。最后制定细致的奖励制度,用班费等奖励行为习惯改进较大,学习习惯优异的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改进动力。这样的细节处理能让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变得更好。

4.小学教学制度“管”细节。在小学阶段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一般都采取的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等制定,在大的方面保证正确的管理方式,但在细节方面的管理经常出现漏洞,不少学生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因此从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开始进行细节性改进是有必要的,具体操作措施有:一、根据地区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管理措施。比如一些离学校很远的学生在阴雨天迟到可以适当放宽惩罚,甚至取消惩罚。其次,允许各班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班上的问题学生和处理办法分享出来,大家共同商定一些处理办法,这样避免学生问题无法切实处理的现象。

5.积极精心构建教学环境。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进行修整,把小学学生喜欢的一些元素纳入课堂,比如学生喜欢的漫画,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等设置在欢乐角,在楼梯处用新元素代替一些传统的标语。在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用新的教学法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比如细心观察学生上课前的状态,用花样读书、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12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1]

一、我国的小学教育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十分重视。[2]在师资配置方面,这些国家大都会把本国最优秀的教育师资配置在小学阶段或较低的学段。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似乎正好与他们相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改革”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提倡“兴趣”教育,注重儿童自身的成长需要,呼吁因材施教,尊重儿童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灵成长,要求教师和家长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除了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外,人为理念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应试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虽然一再强调不能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但是多年来家长和教师,包括学生自己都仍十分重视分数。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家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看重分数。不同的是,不再一味地追求分数,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科学知识的普及,家长和老师们都越来越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学生。但是,现代的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矫枉过正的风气,双休日已经不再是孩子们的天堂,奥数、英语、小提琴、古筝、绘画、书法、跆拳道……这一系列的才艺和技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家长和老师都在拼命地给孩子“喂食”,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更高,吃得更多,跑得更远。

大部分的教育者其实都还是在以自己的意愿和理想来发展孩子,因为不想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承受了越来越多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符的东西。教育者应当真正从一个人的成长角度出发来适当培养学生,聆听小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不那么要求苛刻,适当放手,任由他们自由成长,这个时候,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活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完全释放。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1.教室和课堂氛围不同。

与国内正襟危坐的课堂要求相比,美国学校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美国的学校,教室除了上课学习外,还是学生们的活动室、阅览室,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地展开活动,挪移位置,并不一定要长久地局限于一个角落。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教室显得古板得多,一般就是学习的地方,只有下课或活动课的时候,学生们才能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活动,并且还要遵守许多游戏规则,如果触犯某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

当然,美国的课堂并不是纪律散漫的,如何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美国教育者们一直十分注重的要点。

2.课外活动的差异点

美国学校的课余活动很多,每逢各种节日都要组织相应的娱乐活动,师生在一起开联欢会,学生们互送自制的礼物。在中国的部分学校,即使到了“六一”儿童节也只是坐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上播出的由学校乐队演奏的节目。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学生们可以坐在礼堂里观看演出,但是演出的学生都是少数,并且都是根据老师的选拔和要求进行的,最终的演出还要进行评奖,决出胜负。偶尔会开展“小小制作家”、“发明家”等一系列活动,但是活动重心一般都在结果,因为每个人都很注重结果和荣誉,忽略过程,有不少学生为了获奖求助于家长和朋友,完全没有了自我创造和探索的勇气和乐趣。

3.课后作业的不同

在中国上小学的孩子,书包总是沉到几近背不动的程度,但是在美国,教科书都放在学校,并不带回家去,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孩子上课不用书本,回家也不用复习写作业。通过两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情况对比,才能看出两国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在中国,课本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不出课本范围。与西方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不仅缺乏动手能力,局限于书本,而且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局限于课本。而美国的孩子更注重课堂的理解和发挥,知识面比较广,不拘泥于课本,作业也不是一味地背诵和抄写。不过,美国的教育也自有它的缺陷,即宽而浅,相比较,中国的教育则是窄而深。[4]

4.教学目标的不同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各个国家的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也大致相同。重点是,在完成了读、写、算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校教育再朝何种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各国教育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教师总不忘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死记硬背,按照老师教授的定义来理解许多概念,在数学方面,即使是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也能变换出数十种不同的题型来,让学生把各个题型都烂熟于心,将来好应对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基础教育应当是一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重心,小学教育是一个受教育人最关键的成才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而实际上,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应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我国国情,合理地改进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芸.浅谈现在教育中的小学教育[J].理论创新,2010,(5).

篇13

1.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会教学的过程。

2.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达到“新教师要过关,青年教师要过硬,骨干教师要有个性,老教师要适应”的要求。

3.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形成良好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

4.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人人会自制多媒体课件。

三、培训主要内容

1.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2.小学教师班主任全员培训。

3.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4.外出学习教师回校二级培训。

5.信息技术培训。

6.分学科培训。

四、实施原则

1.“以教、学、研一体化为本”的原则,建立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以科研为先导、教研为核心,教研、科研一体化、课程化,突出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2.“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本校特色发展。

3.“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实践“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创新。

五、培训形式:

每位教师除参加*级集中培训与教研培训外,主要是通过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校本培训来提高自身,完善自我,我校的校本培训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讲座。聘请教育教学知名人士和本校资源(如学科带头人等),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2.课题研究。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接受相应的培训与指导,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运用现代媒体手段、网络技术、收听收看远程教育视频、专家讲学的录相和示范课及其点评。

4.小规模、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围绕某学科、某专题、研讨课等,参与和体验反思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育观念,在交流和研讨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思想和理念,实现自我发展。

5.、采用“集中与分散”培训方式。坚持“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召开各个层面座谈会,通过对话、问题解答,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研讨,使社会各界、家长了解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积极支持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7.通过开展各年龄层次的教师赛课活动、“案例评析”和撰写“反思教学笔记”评比活动等,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六、具体措施

1.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确保校本培训的顺利进行。

2.建立教师学习培训管理制度,要求做到:

①每个教师要有一本校本培训学习专用笔记本,在培训中认真做好笔记。

②每周三下午为教研学习日。

③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3.抓好师德培训。本学年认真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在教师中开展四比(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活动,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拚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4.加强新课程的后续培训。深入学习课改理论,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创新评价管理机制。本学年拟安排10余次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并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有关教材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科研素养。

5.抓骨干教师培训。我们将采用“以点带面”,“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青结对”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培养。

6.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根据小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培训学习。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研究,不断丰富、更新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根据县继教办的要求,积极组织培训,保证青年教师人人都能自制多媒体课件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