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流通体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流通体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流通体系

篇1

2011年12月30日一大早,陈晓华一行冒着严寒来到西安欣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同经销商亲切攀谈,仔细询问各农产品产地采购价格、批发销售价格,了解长途贩运中发生的运费等相关费用成本;在肉类交易区,调研组同摊主了解最近货源是否紧张、销售是否顺畅、价格有无波动,能否确保“两节”期间肉类市场和供应稳定。在市场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室内,调研组成员认真翻阅检测台账记录,向批发市场负责人了解全年检测费用支出情况,并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切实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严防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现场考察后,陈晓华召开专题座谈会,与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座谈会后,陈晓华主持召开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五省区流通工作情况汇报会,听取五省区商务部门负责同志情况汇报。

陈晓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不断发育,形成了大商贸、大流通格局;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等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各种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流通能力快速提高,适应了群众消费提档升级的要求。同时,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当前流通领域特别是农产品流通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认真研究,结合各方面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动现有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谋划出台新的倾斜性支持政策,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科学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民族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

农业部提出十二五末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据悉, 日前农业部正式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在此总体目标下,规划确立了品种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科技防灾减灾、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农业人才队伍、科技基础条件、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指标。

宜昌特色农产品直销华东

日签约46亿元

1月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产品对接采购会上,来自三峡库区宜昌的特色农产品广受青睐,沪宜两地农商企业现场签订了46亿多元的购销合同。

当天,稻花香、萧氏、十八湾等26家宜昌本土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带着各自的品牌产品齐聚上海,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50多家大型卖场、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和大学后勤集团展开“面对面”洽谈。稻花香集团一家企业就与上海4家大型专业市场签订6亿元供货订单;宜昌青腾科技除与上海商家签约外,还“借船出海”签订了5000万元的出口订单。

宜昌与上海两地政府联合牵线,已连续9年举办农特产品对接展销活动。目前,宜昌已有60多种特色农产品直供上海100多家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上海市政府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将在上海定点举办一次农商对接采购会,每年第三季度再组织采购商赴三峡等对口支援地区进行一次采购活动,进一步加强各地农产品与上海市场的直销和对接。

将以控制总量来保持纺织工业发展规模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在近日举办的“纺织强国论坛”上的讲话中,针对我国纺织工业部分行业过度发展的情况,强调了保持纺织工业合理发展规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她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从重视数量扩张型向注重质量、技术、品种、效益转变。从目前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规模看,2005~2010年,世界纺织纤维总产量年均增速为2.5%;我国纤维加工量由2690万吨增长到4130万吨,年均增速达9%。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平均增速是世界纺织纤维产量平均增速的3.6倍,占全球纤维产量半壁江山,其中化纤产能达到3089.7万吨,占世界化纤的比重超过60%。从目前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规模看,全社会共拥有1.2亿环锭纺纱锭,占全球棉纺生产能力的比重近50%。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从2005年的25%上升到3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工业规模已经够大,再大恐怕就会发生问题。

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纺织工业不能再一味地扩大规模,必须要下大力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做强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整现有纺织工业结构,加大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的力度,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开发各种新的应用需求,使我国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中迈出实质性步伐。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13个粮食主产区试点秸秆综合利用

据中新网1月5日消息,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在十三个粮食主产区、棉秆等单一品种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交通干道、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大力推广使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循环型农业示范工程、秸秆原料化示范工程、棉秆综合利用专项工程、秸秆收储运体系工程、产学研技术体系工程。

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切实维护

“两节”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

据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两节”市场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

“两节”期间是食品安全风险集中、问题易发的敏感时期。工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地沟油”等违法犯罪行为。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工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市场、旅游市场及烟花爆竹等重点商品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力度,严防出现群体性传销事件;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工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治理整顿,认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加强防火防盗防爆和防事故的工作,并做好春运各项工作。

国家粮食局通知要求做好

篇2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服务方式也发生变化,各种新型材料被大量使用在医学领域,逐渐成为各个医院开展诊疗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现在各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极大依赖着医院对器材的组织,供应及合理使用能力。而建立医用耗材物流系统主要就是依照医疗所需器材内容及约束条件及时送达,为医院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因此,探究物流系统的效率具有医学价值。

2 提高医用耗材物流系统效率

医用耗材和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特性产生作用,因此要提高供应效率,就要监控耗材的质量。提供医用耗材供应商必须要给有关管理部门资质证明,但是从现状来看,实际上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用耗材购买后的安全管理。因此医院医用耗材物流系统不但要提高物流效率,还必须要和其他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过科学合理机制与措施确保耗材的质量。要提高耗材的物流系统效率,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合作机制

医用耗材物流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精心构建合作机制,能够给双方带来有效的利益,医用供应链主要是两个部门组成,即为医院采购部门与制造商紧密合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和识别需求市场。在买卖机制上建立竞争关系,可能获取价格优惠或者主动地位;合作机制能够带来双赢与改善质量。建立合作关系,医院才能更熟悉产品质量,供应商才能明确医院临床所需。双方共同提高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竞争对手。在形成合作时,一定要确保目标一致性,互相寻找适宜本院的战略远景。当满足目标一致性,好能够满足双方所需,这样合作双方都能从合作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增加合作成功的几率。而且医用耗材的技术更新较快,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战略采购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实现战略采购,就需要在双方商业对立外建立合作,不同企业应战略重点差异,也就要确定不同的重点客户。因此在选择战略设备与影响战略发展过程中,与制造商构建联盟关系才能更好实现双方的战略远景。

2.2 完善供应室评价与再评价制度

评价行为,就是一个良好的评价系统将引导耗材供应商按照希望行动,满足客户希望结果。建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机制,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重要步骤。医院筛选耗材产品时,首先要对耗材供应商进行严格挑选与评价。依据相关质量体系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供应商的制度与体系。医院要将医用耗材采购按照采购时间、品种、数量等各种形态大致划分成重复性、程序性采购与非标准采购。重复性、程序性采购就是在一定数量品种范围内,依照使用周期,多次程序化、重复性进行采购。绝大部分医院采购消耗器材与一些低值医疗设备时,基本上都是选择这种采购模式。非标准采购即为首次采购、非重复性采购和高额采购。这种采购风险较大,就需要和其他机构一起承担风险,经过请求建议方式,比如通过专家判断提高耗材采购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适用性。或者寻找更多信息,包含采购前观摩演示、产品使用及专业指导培训等各种模式。非标准采购时采购前的一次性购买前评估。同时对价格不高、用量不大的重复性、程序性采购细项,因评价成本并不低,就没有必要纳入到评价供应商范围。

按照供应商对医用耗材的影响等级,可将供应商划分成两个层次:即重要供应商与次要供应商;当然重要供应商并不多,这种供应商和医用耗材采购需求紧密相关,次要供应商要多一些,这种供应商和医用耗材采购需求关系并不密切;依据供应商与医院合作关系,可把供应商划分成两类,其一是现有供应商,其二是潜在的新供应商。

再评价就是进一步评价耗材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供应链流程的关键因子,这种评价主要是采购方或者委托第三方乃至供应商、制造商本身实施。再评价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含制造商、性能以及供应商信誉等级等等,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专家判断以及日常积累的数据指标,当然再评价并非仅仅建立于单方评价上,还要建立采购方和制造商合作的有效保证。

针对上面这些情况,医院要对医用耗材年需求规范进行分析,集中供应商的评价范围。针对年供货金额超过10万以上,就要集中评价采购的供应商,从而降低质量管理风险。实施评价与在评价均能有效提高医用耗材物流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 构建健全的质量检验体系

采购的每一批医用耗材,都必须要通过抽检检验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要安排专门的库管人员验收与审核每批应用耗材,对库存和二级库房直接送达的耗材要选定合适的样本,抽样检验。临床使用后,还必须要对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医用耗材质量并非某一个或者某一些部门的职责,而是医院所有运营系统的共同任铡R虼嗽谝接煤牟奈锪飨低持校加强质量管理是物流系统中的基本职能。只有整个物流系统全面合作,按此能够确保质量检验体系高效运转,真正达到质量合格的目标,从物流各个环节去保证医用耗材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3 结束语

对医院而言,应用耗材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只有确保医用耗材的及时供应,才能够确保医院运转。因此医院各个部门必须要联合起来,互相协调做好耗材物流工作,才能够真正提高耗材物流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勇,马士华.供应链企业合作机制与委托实现理论[J].南开管理评论,2010(2):15-17.

[2]大卫.辛奇一利维.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一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7-32.

篇3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小学,我校流动儿童人数占学生总数的55%。我通过对本校8―12岁的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家访,发现他们的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表现为中下水平。因此教师不但要考虑到流动儿童已有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而且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找到他们接受知识的“最佳点”,以促进流动儿童学业的进步。

一、以学习态度的衔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学习态度的衔接主要从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以及暗示法等方面进行。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掌握听课要领,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具体内涵。

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我给予流动儿童积极的期望与要求,在思想上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其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我着重培养他们听课、作业、阅读等方面的习惯,培养他们自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如我们班的林伟煌和王艺菲,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忙着做生意,孩子都是寄居在亲戚家里,周末再回家,就算是周末,家长也难以有空陪陪孩子。所以这两个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说谎、上课时经常说话、作业有时会耍小聪明不完成、学习用品经常会丢三落四等等。我先和这两个孩子的家长谈心,从自身也是家长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告诉他们生活上能解决温饱就可以了,孩子才是自己的,把孩子接出来,目的都是想培养好他,如果孩子学坏了,赚再多的钱也没意义了。希望家长晚上尽量在孩子睡觉前回家,到亲戚家关心一下孩子,和孩子一起对着作业登记本检查作业做完了没有,检查学习用品收拾好了没有,做到不丢三落四,让孩子每天睡个安稳觉。周六、日要求家长尽量抽空陪陪孩子,可以到书店看看书、可以和孩子锻炼身体等,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爱,孩子就会从心里萌发出一个念头:爸爸妈妈对我这么好,我要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后回报爸爸妈妈。我再和这两个孩子谈心,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这么忙,都是想赚钱给他们读书,而且家长这么忙还抽空检查你的作业,周六、日还抽空陪你,而我们作为学生,是不是也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呢?他们边说我边记录下来,让他们知道说到就要做到。然后我安排班里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好的孩子和他们坐,让这些孩子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而我在班里更加关注他们,包括学习、生活细节等。这样四管齐下,发现这两个孩子确实变化很大,不再说谎了,作业都做完而且书写很工整,课前还会认真预习,课堂上效果很好了,不懂的还会主动问了,也不再丢三落四了,这两个孩子更加自信阳光了,家长经常给我打来感谢的电话,说孩子变化这么大,真是太感谢老师了,以后他们会继续做好的。此外,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暗示法让自己满怀信心地去学习。

二、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创设交往的情景,让学生学习交往,善于运用鼓励、表扬去调动流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多给他们发言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流动儿童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注意培养和激发流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创设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成功的激励,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动机,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我们班的伦伦,他爸爸已经建立另一个家庭了,妈妈肯定很生气,所以经常和爸爸吵架、打架。而打架的时候,伦伦总是抱着妈妈,大叫爸爸别打了、别打了,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伦伦经常表现出慌恐、呆呆的表情,哪有什么自信可言。我了解了家庭情况之后,除了和伦伦的家长沟通好之外,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在校生活,尤其是课堂教学,我更多地表扬、鼓励伦论,创设更多的情境让他去说、去交往、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也更加喜欢他,让伦伦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喜欢上学、喜欢同学、喜欢老师,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了,自信心慢慢就增强了,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了。

三、以完善师生关系为基本点,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励处分时平等对待,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不断积累中找到成长的快乐。我以学生为中心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对待、设身处地地理解,无疑会建立起尊重、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使流动儿童对我产生亲切之感,达到心里认同、情感相容,从而促进流动儿童良好的学习适应。如我们学校每学期期末的评优评先,期末每个班都会选出若干名“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队干”“优秀少先队员”“进步奖”等。班里的生活委员会用一本记录本真实记录下同学们平时的表现,如卫生情况、作业情况、纪律情况等,期末评比时全班同学会对着自己的期末成绩和这本记录本公平、公正地进行评比,评比结果大家都满意。我们班的“大胖子”徐鑫朝,每次评比完后,他都会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老师,我又评上什么什么了,我很高兴啊!”每次我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开心地祝福他。这种公平、公正的氛围,使孩子们对我产生亲切的感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四、借助科学的测量工具,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

我借助科学的测量工具,如采用开放式评价或者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可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尤其对学习困难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与个别辅导,如学习方法辅导、应试方法辅导、心理健康辅导,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同时,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保持联系,可以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减少流动儿童学期中途流失的情况。如我们班的彭奕钦同学,他是三年级从湖南插班过来的,转学前都是姑姑带他的,他的基础比较弱、接受能力又不强,开始还是很头疼的。我了解情况后,经常和他妈妈联系,他妈妈非常配合,我们一起教他学习方法、考试方法,经常和他谈心,让他心里有什么话就说出来,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能做到的尽量帮助他。慢慢地,他很喜欢学习了,尤其是我的学科,上个学期期末检测,他的品德考了100分,全班第一;语文93分,全班第四。他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是万万没想到的,我情不自禁地打电话和他妈妈分享了,我们都开怀地笑了,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家校合力的强大。本学期期初的家长会我安排他进行了发言,分享他进步之快的心得,他那种自信之感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希望他带着这种自信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篇4

    1?1 用水量大,尤以学生宿舍为甚;水量、水费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从各高校的统计数据看,学生人均生活用水量为500-600L/(人?d),是居民生活用水的2倍[1]。而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体系的扩展,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师资力量的增强,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水资源消费更是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以西安某高校金花校区为例,从2001年到2004年这四年间,水量增加了28×104m3,水费支出增加了78万元。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为学校水务管理模式落后,用水意识淡薄。高校用水历来统包,致使学校师生员工福利无偿服务思想根深蒂固,对水能源是商品这一问题没有充分认识,水用多用少不放在心上,市场和商品意识淡薄。

    1?2 水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水量漏失过大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教学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在校师生员工人数逐年增长,学校建筑面积也不断扩大,教学、科研设备增多,导致水资源消费迅速上升,而与此同时,水环境基础设施的改造却明显滞后于学校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如下:(1)校园给水排水管网布局不合理且较为陈旧,大多为承插铸铁给水管,管网漏损率高。以西安某高校金花校区为例,2003年总漏失水量达到121545m3,占总取水量的11?4%。(2)教学楼和宿舍楼多数采用高位自动冲洗水箱和螺旋上升式水龙头,水资源跑、冒、滴、漏及浪费现象严重。(3)旧式学生宿舍采用公共卫生间,无计量装置,难以有效控制用水量。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城市用水大户,水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水环境物流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为实现高校科学合理高效的用水,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校水环境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2 构建高校水环境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

    2?1 系统的基本模式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当前高校水环境物流系统是一种大量取水、大量用水、大量排放废水型单向流动线性物流模式与循环物流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内部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的叠加,由此造成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内部相互交流的物质流,造成物流活动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特征;而后者则要求系统内部要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能够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结果,进而形成“最优取水、最优消费、最少废水排放”型物流模式。循环水环境物流模式的特点:(1)建立一个开放和闭合的循环水环境物流模式:开放是指水在循环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可以进行输入和输出,以维持区域用水的总平衡;闭合是指以水为主体的物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都以“原料废料原料”的可持续方式加以利用。(2)该系统通过循环,实现水的多次重复利用,极大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可解决区域供水不足问题,缓解区域供水压力。(3)“原料废料原料”的利用方式,可减轻严重的区域水污染问题,实现污水资源化。(4)在缺水地区,利用该系统,可大大降低新鲜水的消耗量,实现该区域用水的自身满足。

    2?2 系统的构建思路(1)完善基础设施———改造不合理的旧设施,尽量应用节能设施首先要加强管道检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国外研究证明,漏水控制的节水效果是相当明显的,英国北爱尔兰在未实行漏水控制之前,每幢建筑物平均漏水量为23-40L/h,在实行漏水控制后,平均漏水降至8-11L/h[42]。其次要组织技术队伍改造学生宿舍与教学楼的老式卫生器具,采用新型节能的卫生器具。(2)实行污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是指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等被污染的水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理、净化,使其水质达到一定标准,能满足一定的使用目的,从而可作为一种新的水资源重新被利用。

    3 系统的组成高校水环境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由高校供水系统、高校用水系统、高校排水系统、高校中水系统和雨水系统五个子系统组成。(1)高校供水系统该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和完成的任务如下:1)调查用水需求现状,预测用水需求发展趋势;2)根据需求状况制定供水规划;3)根据学校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分质供水,按质计价;4)定时监测水质和水量,保证安全供水;5)维护供水设施,防止渗漏,提高供水效率。(2)高校用水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的用水行为和用水过程,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和完成的任务如下:1)据学校用水的实际情况编制恰当的用水定额,量化各部门用水指标;2)根据供需情况,制定用水计划,并定期检查用水计划执行情况;3)普及用水计量,实施用水收费4)组织开发、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5)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节水意识。(3)高校排水系统该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和完成的任务如下:1)编制排水规划,促进雨污分流制排水管网的建设;2)加强排水口的水质水量监测,掌握排水规律,控制排污量;3)维护系统设施,防止堵漏,确保排水畅通。(4)高校中水系统该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和完成的任务如下:1)根据供需情况,制定回用水计划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2)对系统进出口的水质水量实时监测,保证回用水水质标准,实现安全使用;3)维护系统设施,降低回用水成本;4)鼓励中水回用;5)开发、推广中水处理的工艺、技术和设备。(5)雨水系统城市降雨及径流的特殊性质使其同时具有危害性与资源性。例如: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透水地表铺砌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密度的提高,使地面径流形成时间缩短,排水系统的雨季流量与旱季流量的比值上升;②据国外有关资料报导,在一些污水点源得到二级处理的城市水体中,BOD5负荷约有40% ~80%来自于降雨生的径流,它是主要的城市水体污染面源之一。③将经过简单处理的雨水回用作绿化、街道洒扫和景观等处的生态型用水是重要的开源措施,在贫水、缺水地区,雨水是一种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水资源。因此,高校作为城市用水大户,其雨水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和完成的任务如下:1)合当地气候条件,做好雨季校园防汛工作;2)监测降雨及其径流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逐步积累供雨水回用及治理污染所需的基础数据。3)加强雨水资源化宣传,开发雨水治污及回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4 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水环境物流系统的分析,指出高校水务管理现状与水环境物流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用水量大且水量、水费均呈逐年上涨趋势;水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水量漏失过大;人工水环境物流系统是一种大量取水、大量消费、大量排放废水型单向流动的线性物流模式,缺乏污水处理与回用的环节。并且针对当前高校用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构建高校水

    环境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常云发,蒋亚南,钟迎霞.新建普通高校节能的模式.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4(4),2001:74-76

    [2]廖红.环境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探索及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运用的实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1

    [3]严胜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环境系统管理理论与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海大学,2000

    [4]禹雪中,苏德慧,黄金池.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环境科学研究,13(6),2000:49-52

    [5]徐寿波.关于物流的科学分类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2002:21-24

篇5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一直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窗口,是直接面对读者的第一线岗位。图书馆正是通过图书流通(借还)这个服务窗口,将图书馆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不仅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好坏和质量高低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体现。如何做好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这对于提高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及科学实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做好图书流通服务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读者服务的第一线,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了解,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有2000多所,馆藏量约1.1亿册,包括完整的书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按照教育部高教[2002]3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同时在第十五条中还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5〕。”在服务理念上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图书馆积极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开展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图书借还、图书归架、文献复制、解答咨询、课题跟踪等服务,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办读者讲座、举办读者报告会等活动,受到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师生的肯定和好评。当然,也有些图书馆还存在着馆藏量不达标,馆舍条件差,干部队伍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总之,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2、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馆藏资源利用率偏低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馆藏资源利用率却比较低。据统计: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60―80%馆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图书流通率平均只有30%左右,有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甚至降低到5%〔3〕。这不能不说明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2.2、服务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据推算,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占到80%,而馆藏电子资源只有20%,所以,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主要围绕纸质资源开展服务的。例如图书借还、阅览、复印等服务都属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其服务内容比较陈旧。当前,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电子信息资源层出不穷,为读者开展信息需求服务提供了新的宽广前景,这种陈旧的服务手段显得比较滞后,也影响了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开展。

2.3、服务功能简单

目前,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中,其服务功能显得比较简单。如取书、归架、借书、还书,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包括馆藏资源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复印及二次文献服务所提供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等参考工具。这种传统的手工服务功能简单、服务手段滞后,很不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读者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要求。

2.4、服务方式被动

过去,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是按照馆藏布局及藏书规模来反映读者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以往的那种阵地式、守摊子、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已很不适应现代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需要,重藏轻用,老一套简单借还,只能使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降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顺应信息时代新的变化和要求,彻底改变图书流通服务领域里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开展创新服务和全方位服务,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3、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树立创新服务理念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只有创新才有前途,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也一样,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和发展,才能使自己在图书流通服务领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要始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要以读者为核心,建立创新服务机制,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已成为现代新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理念,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陈旧被动式的服务模式,变坐等读者上门服务为走出馆门,主动出击,全面为读者建立新型的服务机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活动;要进一步丰富馆藏信息资源,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发挥馆藏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把一切为了读者作为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读者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意,不断探索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大力度,全面将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2、加快藏书建设

藏书建设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和建立藏书规模和藏书体系。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在藏书建设上绝不能像传统图书馆那样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对馆藏册数不加限制,不进行调查研究,按照老一套计划观念行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要全面快速向前发展,品种要多,复本比例合理,要充分了解和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要求,积极稳妥处理好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专业图书与综合性图书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图书品种与数量的同时,注意把好质量关,最主要的就是要使馆藏信息资源要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发展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高质量的优秀图书。所以说,只有加快藏书建设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重要作用。

3.3、扩大服务范围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图书馆要因馆制宜,扩大服务范围,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为广大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基础服务抓起,充分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借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实行借、阅、藏一体化,积极实行开架借阅。全面做好巡库,检查图书是否正确排架,防止乱架,让新书及时上架尽快与读者见面。除做好正常、双休日及节假日开馆、开展图书借还、阅览、复印、声像、VCD点播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外。还应利用网络上电子邮件、实时在线咨询、QQ、E-mail及视频等多种途径主动向读者提供新书或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开展网上预约、催还、续借,用建立读者留言箱等形式,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及时采纳和反馈读者意见和要求,通过宣传馆藏、介绍图书馆服务功能和馆藏布局,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图书馆。

3.4、加强网络化、自动化建设

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已经彻底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这也是对传统的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快网络化、自动化建设。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建设好图书馆主页,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包括必备的计算机各种软硬件设施;其次,要建立完整的书目数据库、电子资源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学术数据库及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库。当前,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各种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服务。如在图书馆网页上,主动各种图书流通信息,开展新书推荐、图书催还、图书预借、还可以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网络检索工具介绍以及利用图书馆知识和方法座讲,举办各种各样报告会等,充发挥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图书流通服务领域里的导航引领作用。

3.5、开展机构合作、资源共享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其它机构图书馆开展合作,亦也与省市公共图书馆或社会科研院所建立图书馆联络点,为教学、科研、科学实验搭建新的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可以以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及影响带动公共、科研院所图书馆。构建区域信息资源服务联盟,联合和利用多个图书馆资源,建立区域性图书情报网,购置一定数量的高档数据库,实现远距离信息资源统一、规范、高效、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优势,实现高等院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跨越地域或国界与时空的无限服务。使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服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3.6、注重提高馆员素质

在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和灵魂,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做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关键在于图书馆员素质,其中包括业务、政治与综合素质。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要做好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就必须顺应信息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要求,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充电”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达到博学多识。亦可积极参加成人、电大、夜大、函授等各种学历教育及相关部门业务培训,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新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文明用语、行为规范、任劳任怨、耐心细致、尽责尽职,服务育人乐于奉献的主人翁思想,能体现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道德风范和职业风范;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有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过硬的业务本领,熟悉馆藏布局,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员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同时还应具备相关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有良好的心里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图书馆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员才能在当前激烈竞争新形势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服务。

总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员要做好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必须树立创新服务理念,坚持以读者为核心,坚持以读者的需要和要求为准则,将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读者的满意,就是图书馆最大的满意,只要我们坚持以读者需要为目的,持之以恒、勇于拼搏、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文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新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一、流通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关于错借漏还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但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借阅高峰期,计算机发生死机或反应迟缓,相关的图书管理系统不够稳定,以及馆内人员的失误操作都可能是引起漏记、错计书名、“还书”和“续借”弄错等问题。因此,造成读者可能会无故遭受超期罚款,进而引发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产生矛盾。

1.2关于图书乱架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主要分为馆内人员和读者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读者为了寻找自己理想的书籍,随意抽取、乱放图书。严重扰乱了图书的排列顺序,影响到图书的正常流通。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个别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较低,缺乏一定的岗位责任意识,不能及时把乱架的书籍进行整理、归位。对于读者的求助也没有充足的耐心,不能进行仔细的指导。有的还对那些违反图书馆借阅规章制度的现象视而不见,从而让书籍乱架的问题更严重。

1.3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流通部和读者的接触是图书馆内最为密切的部门之一。为了给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流通馆员每天重复着图书的借还、整架等工作。正是这样单一、枯燥、重复、机械的工作形式,以及高强度的工作量,加之社会对其工作的认可度较低,造成有的流通工作人员极易对工作产生懈怠心理,丧失工作热情。这样,服务质量必然降低,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

1.4关于馆读矛盾问题

流通借阅前台作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窗口。其主要职能是为各位读者办理相关的借阅手续以及提供信息咨询。不过,在实际服务工作中,这儿也是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比如,上面所提到的诸多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馆员和读者的矛盾。当然,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是由于系统不稳定或者由于在借阅高峰期部分读者没有遵守秩序引起的。

二、改进图书流通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素质

流通前台是图书馆内直接接触读者的地方。因此,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在广大师生心中的形象。因此,工作人员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尽量减少、避免差错的出现。首先,这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对待工作。尤其是面对借阅高峰期更要保持良好、平和、冷静的心态。从而确保信息核对正确,业务办理合规、正确,保证工作没有失误。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要不断与时俱进,跟随图书馆信息数字化的建设,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了解基本的计算机故障,及时加以排除,确保计算机能正常运作。从而避免因简单系统故障而引起的工作失误,保证图书流通顺利进行。

2.2进一步强化对书库的管理力度

图书乱架问题严重影响了读者的正常借阅,还加大了书库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首先要治理的就是图书乱架问题。积极为读者营造一个快捷、方便的借阅环境。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及时对归还书籍进行分类整理、陈列上架。要加强巡库工作,及时把乱架的书籍进行归位。针对部分流通率低、损毁严重、过于陈旧的书籍进行及时剔除处理。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和读者的交流,让读者了解遵守图书馆借阅秩序的重要性。针对出现的乱拿滥放的问题,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批评说服教育。可以主动为他们介绍关于图书分类和书库布局的业务知识,认真引导他们遵守馆内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2.3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开创高校图书流通工作新局面

伴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及网络化的进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强馆际协作互动,进而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馆际互借就是指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或者各类文献部门之间,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网络技术达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它可以超过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馆要积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逐渐摒弃掉陈旧的管理制度,要尽量发挥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摸索出一条新的管理模式。要建立健全馆际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互借制度,确保高校图书馆工作渐渐朝着现代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总之,面对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各类问题,我们要加强改进完善,真正让图书流通工作迈向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一、那么“研学”从何入手

“研学”--教师简明扼要说出研学目标,提出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提出思考题,进行指导。

1.研学法。心理学家皮亚杰[1]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就必须研究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多地领会到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教师走向主导、学生走向主体。

2.学生自学。教师给学生自学提纲,为学生谋划自学的策略,有自已的自学方法,渐渐形成习惯。如我在教授小数点移动一节中,有一条题目是这样的:把10.372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向右移动三位所得到的数分别是多少?我向同学提问了,虽然问题不算难,但举手的人不多,不活跃。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让6个同学分别拿着103723其中一个数字,再找1个同学拿着一个小数点听着我的命令在他们当中移动。移动得对的,就给他那组加分。由于可以玩游戏,同学们一下就热闹起来了。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3.研学稿的编写。研学稿是推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为例,不是一般简单罗列过程,而是从复习到引入的过渡,采取对课本重点公式,解题过程的理解,让学生立足课本,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生在自学中不仅对重点公式了解,而且理解解题过程,因而做起来更有兴趣,效果也更好。总之,编写研学稿不能照搬他人,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吸收学生意见,反复修改,达之优化。[2]

二、如何“后教”

“后教”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习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解释。

1.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奥苏伯尔[3]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 例如:三年级“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一知识点,教材给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人物并配有图画,四幅图讲的是师徒四人吃西瓜的小故事,结合故事与实物,每个学生都可以容易的理解0÷3=0这一结论。这些都可以由学生进行说、进行交流,以调动小孩子的学习热情。但终归要总结归纳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中“任何不是0的数”上。作为老师,当然可以让学生熟记这一要求,并进行类似“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的判断练习。但这样的话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处理。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几个旧的知识点的集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源泉。生生互动,精诚合作,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学困生弄懂教学内容的疑难,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如理解“小数除法的余数”,9.8÷0.6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6余数是2,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6余数是0.2,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的问题: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6,余数是2还是0.2?教师不用回答学生,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思考、辩论、验证。终于统一的意见,确定余数应该是0.2,并说明了理由:①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2在十分位,所以表示0.2。②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检验出余数是0.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既深化了知识,又使思路变的清晰,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性地解决问题,启迪探索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3.生教生

3.1生教生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和更正。

3.2生教生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教师可指定个别优生给予辅导,优生与学困生配搭同坐,结成帮扶对子,共同进步。[3]

研学后教是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和思考。虽然传统课堂教学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兼容并包。为学生学习研究腾云更多的空间,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业成长,让“研学后教”真正从校本走上教台。同时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我们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弱化的部分。而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自终伴有家庭教育。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使得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往往会形成孤僻、不合群、厌学、易冲动等问题,在学习上他(她)们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张扬个性,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看客”。能力得不到训练,教育得不到实效。往往是学校几年工作还不如游戏机房的几分钟。形成了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关爱每一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提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让这部分留守儿童能乐于学习,生活与学习上都不至于孤独。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题实施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将依据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育心理学。遵循中小学教育的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构起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通过研究,力求让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 、教育教学观念、开放的教学思想、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教学特色,学生能产生乐学的情绪,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习的品质和水平。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盘州市的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生中组织实施。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反映该类学生学习素质与个性心理以及其它素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与实践研究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对该类学生的发展实施可行性的研究,并运用与实践中,尝试形成可操作性模式。

3.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素质和活动评价研究。

促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发展,应及时的适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此类儿童对待评价感觉敏感,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多维素质的评价,要将检测和其它的评价放啊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并进行跟踪评价的研究。

(2)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将他们融入进集体学习生活中去。

(3)课间活动与放学后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跟踪研究法: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跟踪研究,运用必要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适时的记录每一个有效的数据。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以点到面,层层推开。按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2. 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合理的搜集与运用各种文献和资料,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及时的制定相应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

3. 行动研究法: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地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

4.经验总结法:是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实践性强、简便实用。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9月——2019年4月

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 研究课题前期准备;

2.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2. 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状况;

3. 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探索教育与发展的操作方式;

4. 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5. 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颗粒、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9年2月——201年4月

1.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 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研究成果展示:

1. 课题实施方案

2. 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集

3. 学生学习日记、周记,小论文展示

4. 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

5. 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6. 建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QQ群。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课题主研人员均是市、县教育骨干,具有很好的科研经验。

(3)区位优势明显。我校处于县城周边。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形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方式,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者:刘丽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作者:李雯婷,载《四川 教育学院学报》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作者:段成荣、周福林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作者:吴帆、杨伟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载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二、课题开题论证结论

课题开题论证专家组论证结论:

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研究了解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得当;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全面;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

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2017年 9月 12日

三、开题论证专家名单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   作   单  位

专家签名

操明良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支坤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教育局

蒋泽山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马场中学

张春明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向永健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篇9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化,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威胁。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强势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造成了文化次序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失衡。英语已成为了全球通用语,美英等西方国家借此推行语言和文化霸权,借以影响和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已被英语同化,据估计下个世纪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80%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许多专家都开始呼吁通过教育来加强民族文化认同。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失语”的产生。川在各种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对西方文化接触较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学习的任务是打好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具备灵活应用该语言的能力,而达到此目的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需要从英语国家各民族文化中获取养分,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其文化素养及英语水平。在长达四年的英语学习中,他们热衷于追逐外国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缺少以民族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意识。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很容易使学生的文化立场产生变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产生困惑。大学生面临的这些种种文化困惑最终可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而中国文化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最终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这无疑是与我们国家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二、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深人,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文化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方面得到了语言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我国外语教学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有种倾向是只注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不重视中国文化。而真正的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只重视外国文化而忽视甚至牺牲中国文化去迎合西方文化的需要。所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语言中国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提出了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研究也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间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反思民族传统,从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高。而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则是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往中,中国人应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与其他民族平等对话。在外语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不但不会冲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相反它能使学生在中外语言文化的比较学习中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并可以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对策研究

(一)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大纲修订说明》指出,“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政治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把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确定如下:为了强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识,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西方文化统治的工具,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实施双向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好的把握自身的文化特点。

至于具体的中国文化内容,季羡林先生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现实性,反映时代需求,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启发及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导人影响中国社会至深、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仍具有积极影响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对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希望大学生能在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使他们得到理论思维的训练,从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层面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原创性。

(二)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基本原则

1.文化创新原则

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世界各族文化日益从原本封闭隔离的状态走向了与其他文化的交汇交流,并在这一融合中不断获得文化新质。在这种形势下,所谓的文化认同只能以文化创新的姿态出现。创新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认同,也是对文化糟粕最有力、最深刻的批判。我们应该坚持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兼取各文化之长,并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

2.对比性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对比原则就是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教师鼓励学生在中西文化发生冲突或表现相同时进行对比,并告诫学生实事求是,不进行优劣方面的评论。通过对比,让学生既可以深刻体会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差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又能够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这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持中国文化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导人的中国文化内容与大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要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文化知识的实用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导人相关的文化内容。

4.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讲授的重点、程度、方式、分量,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在初级阶段,多教一些普及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方面主体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到了中高阶段,则要多讲一些专门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民俗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5.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量和教学方法的适度。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中国文化输人的量和度。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输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途径

1.中西文化对比法

英语专业教学中应把中国文化融人文化教学,合理配置文化教学内容,找出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根据课文话题直接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对比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最终使学生理解交际行为各个层面背后所隐含的中西价值观念的异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会尝试用本族人的眼光看待目的语文化,从心理上认可其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模式,保持跨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且促进有效的国际交流。

2.翻译法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翻译的作品如果能够让读者的感受与作者写作时的感受达到近似或酷似的程度,才可视为成功之作。所以,译者须对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和变化规律都有很好的把握。同时,翻译也是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意蕴的缺失牵制了翻译的水平。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与编码时,译者只有具备了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有可能译出高质量的作品。任何外语文化的学习,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

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除了在教材中通过现成的文章和译文反映中国文化外,教学中还要注意把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文说法的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如果处理好中国文化与翻译教学的关系,目的语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传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认同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包容多元,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在译作中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

3.值日报告法

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课是学生必修的英语主课,学生也比较重视这门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英语值日报告已是老师们使用已久的方法,因为富有创意的值日报告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现在每次综合英语课前15分钟左右的中国文化报告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有关中国文化的PPT材料,各学习小组派成员轮流上台作汇报,汇报形式不限,大概10分钟左右。汇报完后,师生共同参与答辩和评论。这对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综合实戏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加强中国文化渗透是我们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一大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取信息。为了更多地进行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聘请一些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课程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英汉相辅,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得更多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作品,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像著名导演李安的《推手》、《饮食男女》,收听收看中央电视9台英语节目,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中国文化英语演讲竞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知识。

除上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外,英语教师自身内涵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在课堂上能注重两种文化的对比讲解,注意补充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势必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应立足本土文化,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特别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外文书籍、报纸和杂志,促使他们时刻注意吸取、积累有关母语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母语文化以及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法的自觉意识‘其次,英语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中介者和传播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的修养和开放性思维,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本体的性质”。所谓本体性,指其有本质的、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它既是教学永恒的基点,又是教学不变的主题,还是教学根本的出发点归结点。离开或偏离该本体,也就谈不上外语教学。而文化教学则是外语教学的特有形式,并不具有一般语言教学所有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它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第二位的或次要的或“辅助的性质”。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语言教学之根本目的服务的,它从属于语言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摆正它们各自的位置,既不可用语言教学来替代文化教学,犯“文化缺乏症”;也不可“本末倒置”,以文化教学来冲击语言教学,犯“泛文化症”。

(二)正确处理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减少学生民族中心主义态度,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是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三)避免把英语文化教学变成中国文化课

篇10

在高等院校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一些重点高等学府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一些普通的高校在发展国际化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普通高校需要做出创新性的举措来改善国际合作与交流,融入中国高等院校国际化的大家庭。

本文发现普通高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推进普通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更好地提升办学质量、缩小与知名高校的距离。

一、中国普通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保障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我国高等院校的资源设置也有所提升,但是比起国外先进高校,我国普通高校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充足的交流经费、较高的排名、先进的设备等。但是国内普通高校的学科团队、科研设备、科研经费、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邀请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无法吸引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师资力量。学校的资源和设施跟不上国际化的水平,这是制约我国普通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首要问题。

(二)外籍教师或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较少

我国高校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学生,留学生比例和外籍教师比例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相比是很低的。国内高等教育学府的师资力量大多数由中国教师组成,并且这些教师极少数是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所以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很难实现开设纯外语的专业课程,只有部分学科会开设外语专业课程,这无法满足国外学生的需求。即使部分老师开设了外语专业课程,也很少用纯外语教学,学校开设的国际化课程模式是运用纯外语课本和课件,而教师上课时用中文授课。

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的外语水平无法达到国际交流的要求,这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若教师不能清楚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专业认识,对方的国外高校可能会产生误解或歧义从而使得项目终止。

英语目前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这是中西方国家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交流渠道,教育领域尤其应该重视外语。然而,语言的障碍限制了我国高校与国外优秀人才的合作交流,因此这也是阻碍我国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问题。

(三)学生缺乏国际化思想理念

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主要对象是师生,但是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思想还有所欠缺。虽然很多高校都在鼓励学生参加交换生项目,但是每年真正交换的学生数量比例是比较低的。交换学生这个项目一是需要学生本身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来满足独立在国外上课和生活的条件;二是学生要有国际化视野和理念。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没有去向先进的国外大学进修学习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平时也不注重外语培训。等到后期学生建立起国际化的理念时,又因为语言不能达到要求而无法去心仪的国外高校进修学习,所以学生缺乏国际化思想理念是我国高校难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问题。

(四)各学院缺乏具体的实施行动

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首先是校际之间的沟通,然后具体的实施单位是底下的各个学院。若仅仅是校际之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底下的学院不愿意或者没有推进具体合作的话,双方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是无效且浪费时间,所以院系对国际办学的认知对整个学校的国际化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五)管理人员缺乏国际教育或合作背景

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目前,高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国际教育背景或国际合作背景,对国外文化不了解,很难和国外高校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高质量的对话。因此,大学应该促进管理人员间的国际流动,让他们学习和进修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理念。

(六)资金投入不足

高校需要得到较多的资金支持才能获得更多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然而很多国内普通高校的资金本身就不是很充足,拨到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一块的资金会更少,导致这些高校无法拨出与国外高校对等的经费来开展合作研究或交流项目使得高校损失与国际一流大学协作及学习的契机。

(七)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高校与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合作及配合。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直接导致国际合作与交流受到阻碍。目前,我国欠缺正规完善的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介服务机构。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不能满足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所需的专业法律服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服务,影响了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二、总结与启示

普通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比重点高校发展得晚,所以普通高等学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还不够完善及成熟,其中人员、经费、第三方机构、资源、理念等都存在一些问题。普通高校需要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跟上国际化的步伐与国际高校接轨,提升自己的师资力量、生源、科研成果、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詹淼.河南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篇11

妇科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通常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等镇痛药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对术中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会出现几秒至几分钟时长不等的呼吸暂停现象。而且在初次妊娠孕妇中,因为患者精神紧张、宫颈口较紧、手术刺激较大,也会出现呕吐、反流、血压、心率下降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1]。针对这些风险,笔者采用术前应用阿托品来预防人工流产反应的发生,术前面罩高流量预吸氧积极预防低血氧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90例,均为初次妊娠,年龄20~27岁,体重40~70 kg,孕周6~8周,所有孕妇ASA1~2级,均无合并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正常范围。术前禁食水8~12 h,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

1.2 方法

孕妇入室后常规取仰卧截石位,连接多参数生理监护仪,开放右臂静脉,连接三通延长管。术者同时冲洗消毒铺巾,探明宫腔深度。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芬太尼1 μg/kg稀释后缓慢静推,2 m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缓慢静推,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出现体动者追加丙泊酚1 mg/kg。

观察组入室平卧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6 L/min,并嘱患者深呼吸3次,充分给氧去氮3 min。应用芬太尼之前,先根据基础心率情况给予硫酸阿托品0.25~0.50 mg稀释后静注。对照组不提前应用阿托品,也不预给氧,麻醉开始时再面罩吸氧6 L/min。

术殊情况处理:术中遇有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 Hg者,立即加快输液,并给予麻黄素6~10 mg。如出现心率下降低于60/min者,给予阿托品0.25~0.50 mg。若出现SaO2%低于90%时,人工呼吸囊加压给氧辅助呼吸。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孕妇年龄、体重。(2)动态监测孕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3)丙泊酚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室监测指标情况

观察结果提示,两组初次妊娠孕妇入室时的心率、平均脉动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异常观察指标例数比较

经过提前应用阿托品和预吸氧的观察组出现心率低于60/min、平均动脉压低于70 mm Hg、出现血氧低于93%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丙泊酚用量比较

结果证明,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为(103.84±13.25)mg,对照组为(109.23±14.41)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迅速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由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丙泊酚使用后约有25%~30%的患者出现呼吸暂停,两者复合使用时一过性呼吸抑制更加明显,呼吸暂停可以长达30 s以上,呼吸的潮气量和频率需要4~5 min才能完全恢复正常[2],加重了手术中患者缺氧的风险,为纠正缺氧紧急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可增加气体入胃、反流误吸的风险。而麻醉前预吸氧可显著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3],既提高了术中的氧储备,又大大减少了因加压吸氧导致气体入胃的风险。有资料统计潮气量呼吸预氧3 min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在7 min左右[4],而大部分人工流产手术均能在7 min内完成,麻醉前面罩预给氧可有效预防无痛人工流产中脉搏氧饱和度的下降[5],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初次妊娠孕妇因存在宫颈口较紧、精神高度紧张等特点,在丙泊酚麻醉下也可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血压和心率下降等[6],该反应为刺激子宫颈而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作用。而应用芬太尼镇痛也有减缓心率作用。预先应用阿托品可有效减轻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性作用[7-8],加速窦房率和改善房室传导,表现为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有效消除了宫颈刺激导致的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并因有一定平滑肌松弛作用,而便于扩张子宫颈[9]。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4.

[2] Anonymous. Preoxygenation:physiology and practice(Editori-al)[J]. LANcet,1992,339:31-32.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3.

[4] 黄绍强,解轶,耿桂启. 给氧方式对全麻插管安全时限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587-590.

[5] 孟勇,陆文汉,段满林. 预给氧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人流术中脉搏氧饱和度的下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28-630.

[6] 陆丽亚,徐叶琴,陆文英.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流综合征分析[J]. 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8):1337.

[7] 黄殷. 无痛人流术中应用阿托品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08,37(4):445-446.

篇1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一些新的图书馆名词,诸如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全球图书馆等相继出现。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提供服务是当代高校图书馆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求高校图书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传统图书馆以收藏印刷型资料为主,读者服务主要以文献借阅为主。现代图书馆是包含有印刷型、电子型出版物的综合图书馆,服务也是多功能的,正在逐步扩大读者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积极为读者提供休闲、审美、交流、学习等多方位服务。另外,还将根据用户的文献信息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深化和丰富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全球化,发挥图书馆信息知识的主要功能。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更突出文化教育功能、信息与知识的集散枢纽功能、信息与知识生产加工下的增值功能及信息与知识营销的市场功能。(二)要求高校图书馆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应根据本馆馆藏优势,特定用户群体信息需要及本馆在本系统的文献资源建设中所担任的任务和作用,科学制订符合本馆特色的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选某一学科领域文献信息资源,使其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形成特色藏书体系。并充分利用网络,根据自己优势开展专项信息查询服务,特色资源增值服务,特色数据库建设等。这样,在信息资源开发上,坚持在开发项目上突出重点和特色,树立图书馆的品牌意识。(三)要求高校图书馆向学术研究型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性机构,是在为人们服务的过程中显示出它的学术性及业绩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馆藏资源逐步向电子文献发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数字资源智能地提供给用户,图书馆服务正由一般向参考咨询服务转移,由信息处理领域向信息研究领域发展大量的具有高水平的图书馆员正从后台走向前台,更加重视信息分析、综合、咨询等研究性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在网上开展联机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光盘远程检索、远程登陆、专题讨论、信息检索、网上咨询等,图书馆成为兼有服务性和研究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四)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向智能型方向发展。随着各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在管理模式、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能将自己定位在图书管理员的角色,而是要成为“信息向导、知识领航员”,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这种智能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和娴熟的网络信息技术、较好的外语知识和广博的学识。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流通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理念,全面提升馆员综合素质。首先,应采取多种措施狠抓内部软环境建设。其次,馆员要以“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馆员应是“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应由“专一”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转变,成为多元化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应积极探索读者工作的新方法、新理论、新途径,才能为读者服务好,最终使网络信息化下的图书馆成为联系读者和学校的纽带。(二)开放服务,拓展图书馆服务空间。首先,要树立“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立足实际,拓宽思路。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征求读者对馆藏状况及服务质量的意见,切实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再次,可以让有兴趣的读者以义务或勤工俭学的形式参与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工作,使读者了解其工作情况,提出更合理的要求。最后,馆员应变被动为主动,静态为动态,单项为双项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在与读者的信息交流中,促进信息互动,增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黑板报、印刷宣传资料,图书馆报等多种形式介绍图书馆方面的知识,使读者能熟悉地掌握检索情报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用最少的时间查到所需的文献资料。同时,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向读者宣传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资源的优势,提高读者获取信息能力。还可以通过网络有效传递信息,既可图书馆最新信息,使读者及时了解阅览室的最新动态、服务措施等,又可发放调查表征询收集读者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加大力度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改进和创新读者服务工作。(三)多法并举,全面推进信息服务发展,除做好图书外借、书刊阅览、馆间互借与合作、文献传递、检索咨询和定题服务外,还需围绕读者信息需求,推进信息服务的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本馆资源优势,开发有特色的数据库,加快从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的转型;二是为了使读者及时地了解新到图书和其他电子文献,应增设网上新书报道栏目,同时对光盘资料进行简介,便于用户利用光盘信息;三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文献检索工作,增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教学功能;四是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图书业务,解决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问题;五是举办网上系列讲座,介绍图书信息和相关知识最新发展动态,扩大读者视野。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修养的殿堂,还是学生成才、教师事业提高的摇篮,而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更是直接为读者服务的“前沿阵地”,唯有不断总结、发展、创新,自始自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的需要,才能满足现今信息市场竞争的需要,满足现有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需要。

作者简介:杜志红,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2004

篇13

流通现代化的重点发展方向

流通产业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到来,在商品流通领域所进行的变革、创新,以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的过程。目前我国流通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15%以上,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化流通方式、管理方式,使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的科技含量,提高流通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今后应通过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努力提高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包括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业极具潜力的经营形式,是流通领域带有方向性的改革。应以“大众化、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

积极推进物流配送,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服务功能。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被国际上称为继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外现代物流配送业发展迅猛,国内现代物流配送发展也急剧升温。要坚持“市场引导、整合资源、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加快物流园区、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逐步构筑设施配套、运转高效、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批发市场,努力提高交易、管理水平。发展现代流通离不开现代批发市场建设。现代批发市场的显著特征是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和交易方式现代化。要按照“统一规划、加强指导、分级负责、规范管理”的原则,集中力量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市内外、连通全国的大型现代批发市场,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一定区域内的商品集散中心、加工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要结合发展现代批发市场,对现有各类批发市场进行高标准、高起点地改造,一要提高市场交易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场交易;二是要提高交易商品的标准化程度,特别是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化和包装规范化;三是要提高市场交易的现代化程度,引进和推进竞价拍卖、网上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四是要提高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加工、包装和配送等增值服务,走批发交易和物流配送相结合的路子。

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第一,信息化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有效途径。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贸易流通是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市场经济以需定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消费决定流通、流通决定生产。现代流通充当生产与消费的媒介,一方面面向生产者,通过价格和信息传递,引导生产;另一方面面向消费者,通过把产品便捷、安全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服务消费。可以说,流通在整个社会再生产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居于组织者、引导者和调节者的地位,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一个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市场流通已经从过去局部的、断续的、国内的商品流转过程,变成了全球化营销过程,流通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与特征;流通对象从过去只有实体商品货物的流通,发展到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有形产权与无形产权的并存和交融;流通主体从生产与流通相对分离、相对独立,加快向日益融合的大流通状态发展。现代流通体系的复杂性对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