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管理流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管理流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管理流程

篇1

1.科技管理部门职责分工

一般科技管理涉及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实验室和野外基地的管理、国际合作与外事活动、重要学术活动、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与运行、资质管理、成果资料的统计、各类科技奖项的申报等等。科技管理部门岗位职责如图1所示。

此分工明确了科技部门的职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协同合作、互相补台,为做好科技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2.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科技管理的重点是科技项目管理。科技项目从立项――实施――结题评审――汇交资料――成果转化(或再立项深入研究)的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在每个环节需要做工作流程。让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每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2.1 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管理

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必须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和顶层设计,坚持科技项目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单位学科发展战略;确保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积极参与立项活动,并做好科技项目储备。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工作流程见图2所示。

图2 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工作流程

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科研院所研究的内容和类型越来越复杂。主要分为科技研究,应用研究两个部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技术攻关、技术现场试验、高技术科业化以及科技平台建设等,有区分、有交叉。

项目申请材料完成后,按照工作流程,单位组织申报材料的初审活动,技术专家必须认真、公正,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本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定位、符合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的成果要求和科研技术的先进性。审查的重点包括:项目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创新性,对学科的发展、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研究的方向、内容、技术路线和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进行全面审查后并提出修改建议。

科技管理人员对编写的申请材料按照申请指南等进行形式审查。做到详细了解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的立项政策导向及相关信息,仔细阅读、理解申报通知,如《项目申报指南》和《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等技术文件,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结合科研院所自身需求,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成功率。

2.2坚持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当申报的科技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后,各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设计的要求,开展项目实施活动。为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的质量,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必须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即:自查、互查、单位组织抽查。建立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定期报告、质量检查、年度的技术总结评估制度,年度部门成果交流、原始资料检查制度。科技管理部位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为项目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环境,为按时完成项目结题起到保证作用。科技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抽查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2.3 加强科技项目结题阶段的管理

根据项目进展实施时间的安排,科研项目进入结题阶段。项目结题质量,能反映科研项目水平、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本单位科研水平。能为以后项目的延续研究和申报奠定基础。因此,研究管理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成果审查工作。

根据工作流程,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项目成果初审,邀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专家对照项目任务书或设计书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原始资料进行认真检查。包括:技术路线、任务目标、实验数据等,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需要更为深层次研究的项目,提出继续申报下次课题建议。推动科研项目的延伸和管理水平。科技项目结题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科研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项目评审的基本过程,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工作。

图4 科技项目结题工作流程

3.其它工作管理流程

3.1科研协作合同管理流程

在科技项目整个过程中,外协是一个重要过程。外协包括:科研、实验测试、工程、施工、购买软件、设备加工等。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合同管理流程分为合同书的签订和外拨经费用的过程。科技管理部门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科技研究的工作过程,有为单位、科研人员负责的工作态度,按要求组织好合同的签订活动。合同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科研协作项目合同管理流程

3.2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

科技奖项的申报是科技项目成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项目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和集成重要科技成果,扩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每年国家、省、部、局、院和专业协会开展各类的科技奖申报工作,科研院所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申报质量。研奖项申报的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3.4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流程

为达到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资质的要求,应开展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认证审核,以促进单位质量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整体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流程见图7。

图7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流程

4.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思路

科研院所做好科技管理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管理理念、管理结构、工作流程、管理的手段和人。管理理念是单位追求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决定了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效果,采取相适应的管理结构和架构;工作流程和制度好比法律,可以起到强制性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门制订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员工的行为,制订工作流程是明确自己行为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科研院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思路。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国家法律法规等等。为了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管理规范化,搞好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第一,要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新科技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增加遵守法律法规意识。第二,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做合作单位、研究处室、项目组、各部门之间的“调合剂”、“剂”。第三,必须要加强服务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单位的实际问题,实现科技管理的制度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对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焱. 流程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J). 进出口经理人, 2011, (6):26

[2] 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0, 4:37-40

[3] 陈丽贞.高校科研机构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 科技管理研究, 2004, 24(1): 83-84

[4] 杨文艳,李博欣,孙洪范.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年,6(19),339-342

[5] 张喜爱, 张书晔, 曾庆平等. 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252-254

[6] 廖政权. 科技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 科研管理研究, 2005, 25(5): 115-118

[7] 曾东红, 马跃. 试析科研管理的本质属性[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5, 26(2): 22-26

篇2

篇3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我国物流行业从传统的服务发展成先进的信息化综合物流服务,物流系统涉及到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是当下经济最新发展的重大产业。在现代物流业与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人才。然而,我国物流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个新建专业,培养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是如今我国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所需,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既要掌握物流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2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1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在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具备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初级物流专业人才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教学过程中,由于物流专业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学校教材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学生实践不足,考评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并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并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近几年来,企业“招人难”和毕业“找活难”现象尤为明显。经过多方面分析,我们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好的政治道德修养,三观正确,社会职业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好,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较好,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物流重要环节的根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如财务类管理的技能很熟练掌握,为企业提供所需求的物流人才。

2.2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个宽口径专业,综合性、应用性和交错性的涵盖内容较广:①根据对应岗位,分仓储岗位群、运输岗位群等。②根据就业范畴来看,分生产制造业、贸易、物流业等。本专业学生将来能够在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有仓储配送管理、运输采购管理、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国际货运、物流作业信息管理和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等。这些岗亭须要学生会操作,会管理,还要懂经营,还要具备有财务管理方面能力,看得懂财务报表,对经济成本实行分析与核算,控制物流各环节的经济信息,成本管理及控制才能做得好。

2.3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要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与能力

根据上面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知道,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管账方面内容。在我国国家职业资格中具体要求仓储物流员岗亭人员的技术和素质.

3浅析在培养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会计基础的作用

3.1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培养学生严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为经济管理供给会计信息;物流方面是核算物流成本管理。采取统计与会计联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来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资源,通过在现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辅助核算账户,使物流资源核算更为简单明白。学会计核算,培养核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方法,给使用者供给完整信息。

3.2通过会计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对中职的学生现状的分析,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由于初中阶段的落后,很多学生都是基础较差,素质方面也差,他们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若是让学生用管理者或以创业者的身份去接触《会计基础》课程,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满足轻松自信并且有成就感,还能让学生积极自觉去学习会计,进修自身的管理能力。由此,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如下:如何从原始凭证上辨认以防止交易人员做假,如何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上辨别以预防会计人员工作不规范,如何预防会计人员记错账、做假账,虚报会计信息等等。

3.3通过会计控制,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专业集成化、共同信息网络化等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而物流的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能力。掌握财务基本知识不仅可以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还能掌握物流成本的方法,在素质上也能形成学生的自控意识。

4基于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浅析探索会计基础课程

由以上几点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地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可知会计基础课程对其的应用能力及重要性。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不全同于会计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开设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结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其知识和能力所需,还有企业的物流岗位需求授课,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的物流人才。对此,以下就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谈谈本人的观点。

4.1按照教学的对象特点设定对应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学《会计基础》课程目标是联系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考虑提升学生将来就职技能,从物流专业角度去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懂得用会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头脑方式,学习会计核算,让学生增强核算能力,养成谨严的工作立场,为物流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物流相关操作和管理岗亭的一般性财务工作奠定专业根基。综上所述,定位教学目标:①知识的基础性。②知识的应用性。

4.2基于物流管理能力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①中职学生总体文化知识较低,在授课时,结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以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根据,以需要的会计知识为焦点,可以重在介绍物流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会计报表的格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分析,注重应用性,加强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会计知识。②根据中职生的水平,对于《会计基础》课程,组合其内容,可以采用分四个项目式设计教学,即原始凭证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a.认识;b.填写;c.鉴别外来原始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记账凭证:a.认知会计科目及账户;b.认知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c.记账凭证的填写;d.鉴别记账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账簿:a.认识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b.记账;b.查账;c.错账查找及更正会计报表:a.认识财务会计报告;b.资产负债表分析;c.利润表分析;d.现金流量表分析。

4.3联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会计基础》课程的对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专业化的会计知识理念,可是他们有其专业特点,也须要懂得会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物流专业特点,组织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和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相结合,讲授“物流市场”的知识内容。如此,物流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4课程评价体系设置合理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会计基础课程一定要联合开设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设置课后评价体系时,要与会计专业学生相区别,多看重实践操作,这可以看出会计课程对物流岗位应用的效果;加强考评学生的职业技能,着重考查学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来解决物流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评定学科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逐渐习惯于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因此,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中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思考、随堂练习及学生成绩、教师答疑等辅教学资源。将微课程教学理念引入到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使本科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对知识和案例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课堂讨论,从而改变以往主要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区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其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和组织关系设计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并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2008年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创立,戴维・彭罗斯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一 微课程教学理念概述

微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流媒体为主要形式,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精心的信息化教学为教学设计,涵盖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在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活动。因此,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微课的特征有:

1.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包含教案、讲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和视频)、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生成绩、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学类型多样、教学主题鲜明和教学结构紧凑。

2.教学资源容量小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同时教学视频的总容量一般不要过大,以便于下载保存到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使师生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实现移动学习,便于师生通过互联网实现学习状况检查、探讨学习心得和答疑等。

3.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或疑点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相对于传统课堂要求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4.教学时间短

微课的时长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一般为5~8分钟,相对于传统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微课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迅速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物流管理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特点

1.物流管理课程开设的背景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离不开现代物流管理活动。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全球生产、制造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全球化、生产区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企业近年来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2.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物流开始受到重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上,因此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得和加工能力更弱。学生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内容上获得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与同行进行交流。

物流管理课程作为本科生物流管理的专业导论课程及核心课程,由于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物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课程的教学难度也相应地有所提升,要求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理论,以及物流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物流管理理念,并能灵活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是教学中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3.将微课程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之所以适合采用微课程教学理论,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物流管理和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的理念以及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使得本科大学生普遍感到课堂知识的陈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物流管理的网页、图片和视频,这些资源是分散的,虽然当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知识,但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所以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使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理最新的物流管理知识点以及案例,辅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物流管理的动向,理解物流管理中的一系列概念,微课程就为这样的教学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本科生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因此本科生的教学可以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占领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通过微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利用很少的时间掌握关键的知识点,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第三,大量的国内外物流管理相关案例和知识点适合以微课程的形式引入教学过程中。国内外物流管理教材有很多,而且基本上每部教材都提供一些案例,尤其是国外原版教材,或者是一些中文译本教材,具有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案例。这些都是物流管理课堂微课程教学的源泉。

三 物流管理微课程开发的方法

1.课程内容规划

为了规避重复和无序开发课程,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对微课程内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形成规范和体系,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课程内容规划是微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一线物流行业专家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员,共同确定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点脉络,为了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需要在征求专家意见后课程内容规划。

2.微课内容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建设为了能确保其质量,一般要经过宣传、选题设计、技术培训、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审核、在线报送、评价反馈等环节。其建设模式分为“征集评审式”和“项目开发式”两种,前者是面向教师个人,而后者是面向学校和机构。

3.教学平台建设

微课资源共享、建设和应用的载体和基础是微课平台。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管理和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研究和应用的功能模块,从而一站式完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4.交流应用

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应用。向广大师生推荐和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主要通过专家点评、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方式。推进基于微课的网上教研新模式的形成,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微课库”的教学研讨会等活动。

四 结束语

目前,运用到本科高校教学中的微课程还比较少,将微课程理念引入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微课录制的软件工具的使用。青年教师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微课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熟练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5

1.引言

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和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发展现代物流、构建现代供应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空间,并形成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产、供、销系统,正成为诸多企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培养物流人才,解决高级物流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开展关于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是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必要环节。因此,针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刻不容缓[2,3]。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一般包括三大要素。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因此,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说服,进行思考,进行教育。因此,案例在人们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书写格式,标准样式,为人们更好的适应案例情景提供很多方便[1]。经济管理课程经常采用案例教学的手段,通过经典企业的实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成功或失败的管理经验。

物流管理,相较于工程专业的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框架,也具有丰富的案例,如能把案例教学较好的用于本科物流课程的教学当中,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本科生真正从学习中获取实践经验,作到学以致用。

2.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涉及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精益生产等先进的学科知识,单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不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现代物流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本质和精髓。如以现有企业的成敗作为典型案例形成教学方案,通过课堂场景设置,典型案例分析,加上讲解和讨论来组织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增加了本科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课程应用的能力和效果,是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案。

具体的方案设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师主导型。案例的组织主要依靠教师平时的积累和资料的收集,贯穿在章节和知识点中,进行教学。尤其对于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有很多成败的具体案例,结合教学大纲的知识点,针对具体的理论和模型,设计典型案例,穿插在课堂理论知识点讲解之中,会引起学生对课程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的兴趣,更会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的透彻和全面,同时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更加适用于具体模型和算法实施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中。比如物流节点的选址,具体的选址方法的介绍,以及物流节点的选址和多物流节点选址的方法讲解中,都可以不同程度的穿插案例教学,使得同学们更加具体、全面的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第二类是学生主导型。通过日常的教学任务,每节课教师都根据知识要点留取作业任务,由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相关案例材料支持知识点的应用。主要以较为易懂、易掌握的知识点的学习为主,由教师引导,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形成以小组式的案例汇报,最终以课堂讨论的方式,确认学生案例的选取正确度和理解的深刻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深度,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不管是哪种类型,最后都形成贯穿课程知识点的案例库,每个学期都不断丰富案例库,供各个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共享取用。案例教学生动、形象的把知识点的应用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奠定基础和平台。

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应是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推崇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势必会成为培养本科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手段;同时案例教学势必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也为高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案例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409701-5647735.html 

篇6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教师认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因此教学工作主要放在备课、讲授、考试上,学生的精力则放在被动学习和应付考试上,至于知识点的理解,考完就忘。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下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对实务性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如人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以教材学科工作为基础,缺少学生自主技能培养

以教材学科为主的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会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仍局限于教材自身,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学生所需技能和知识分割开,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也较弱,不太适应整体学科体系的学习模式。

(三)以知识体系考核为主,缺少过程考核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跟考核方法有关系,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考核,学生平时会产生惰性听课,然后期末考前的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就成为主要的方式,后续课程用到前面学科的知识点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因此以知识体系考核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的实践性知识点和实操技能点又需要平时参与学习和训练,因此知识体系考核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践课堂不足

开设国际物流课程时,在校学生基本没接触过物流企业,对企业的实际物流作业比较陌生。因此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整个物流系统中各项模块的具体运作和综合系统功能发挥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部分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如货架、数据采集设备、自动化仓库、叉车、搬运机器人等设施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抽象地想象或看看图片,没有办法亲手接触这些设备,所以就造成了对国际物流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

二、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

“游戏式”教学,就是结合所学内容,以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象,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引导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人的魅力,从玩中学,寓学于乐,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探究所学,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如“委托、揽货、订舱”是国际物流业务最基本的操作,国际货运企业与客户沟通合作的一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模拟这个情景,转换学生角色,让学生扮演货主、货代(货运企业的业务员)、船东(船舶所有人),完成委托、揽货、租船、订舱等业务内容。通过游戏扮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二)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

改革前的教学内容是学科体系的,而进行改革后教学内容将分解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任务。比如将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海运提单、国际空运、国际物流报关和报检等知识模块,可以给学生下任务,让学生制作装箱清单和商业发票、填制国际海运提单、制作国际空运单证、进出口报关单的申请和填写、出入境报检单的填制等,学生要完成这些模块,就需要课外查阅资料、做练习、小组讨论、知识咨询等。然后通过上台演讲、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所制作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和升华,激励学生对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知识,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强调过程考评。根据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设计。在具体考核中,包括日常考查、业务操作、期末考试,前面2项占比达到60%-70%,期末成绩仅占30%-40%。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业务操作、小组报告等多方面是平时考核的内容,平时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大,总成绩也就越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模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业务主干来学校开展教学、讲座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校大学生对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小型叉车、正面吊(重叉)、桥吊、龙门吊、集装箱堆高机(空叉)等装卸搬运设备,既陌生而又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课件,配以视频资料和现实图片的教学,直观易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很多物流设备销售企业为了销售业绩,通常会把相关设备制作出较完美的宣传视频或图片,使用户了解其产品,这个可以借为使用。例如在讲授沿海港口及业务时,可以把福州政府对福州港的宣传视频分享给同学看,让学生直观又全面了解福州港,起到了参观的效果又达到教学要求。

(五)以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国家的介绍,海运、航空运输业务的相关单证,以及合同、国际公约、法律和信用证等结算方式都是通过英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掌握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实务知识、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双语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应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

三、结语

国际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训课程的演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熟悉流程操作,巩固理论学习,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国际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调整,并寻求更加优越的新教学方法,促进高等院校本科物流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近几年来,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改变也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求职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通过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及路径,实现从基础技能型人才到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不断扩宽自己的发展空间。为搭建继续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以实现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互联互通。

1基于学分银行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学分银行”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借鉴传统银行“存储、信贷、兑换”的特点,可以实现学分的认定、积累及转换等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将学习成果存储在“学分银行”之中,在积累到一定数额时,再进行支取兑换。

1.1细化学分认证单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可以从事物流相关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分银行的思想指导下,对物流行业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及其主要职能,基于工作流程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一系列可量化的认证单元,每个认证单元则涵盖学习成果的学分、知识及技能的培养目标、评价标准等内容[2]。各认证单元依照一定的层级设立,互不交叉;不同认证单元可以相互组合,构成不同的课程。如此以来,只要完成相关认证单元,便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可以进行相应学分的积累。

1.2构建“四模块、分方向、多层级、可存储”的开放课程体系

在学分银行的思想指导下,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方向、多层级设计,从素质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四个方向[3]入手,构建物流管理课程群。“分方向”是指依据现有物流产业的业务类型将物流行业分为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及供应链四个方向[4],除供应链方向外,每个方向又可以继续划分为客服、营销、质控、操作、方案规划与设计、报销与法律事务、信息系统应用七个不同序列。由于高职课程不涉及供应链方向,故可以形成三个方向的课程模块。在必修课学习之外,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及职业规划进行方向选择,既可以保证专业方面的深入性,又可以拓宽专业知识的宽度。“多层级”是指在进行中高职及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知识、认知及技能逐级递进的逻辑,将各认证单元组建不同模块相应的课程,从而避免中高职及本科课程设计的重复及交叉。“可存储”是指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各种学历和非学历学习成果进行存储,通过与各认证单元比对,进行学分认证,从而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已经掌握的认证单元,则可直接跳过,进行更高层次课程的学习。“开放性”是指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与不同层级学校、行业及社会上的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衔接,比如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及获奖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各种培训等,均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学分认证。

2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2.1组织调研

组建调查组,对物流类企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进行调研,明确物流企业典型工作流程,确定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了解企业所认可的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细化物流职业能力模块;在调研的基础上,获得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各类学历及非学历的学习成果形式。

2.2学分认定单元设计

根据物流行业高职阶段所对应的各岗位需求的认知、技能及素质要求,将工作过程碎片化,开发不同方向及序列所对应的学分认定单元,形成“认证单元库”,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以仓储入库作业货物接收为例,形成学分认定单元样例,见表1。

2.3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物流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阶段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流行业业务操作的大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业务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合理的安排设备和人员来完成整个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能够对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协调和处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限制,不可能涵盖物流职业能力模块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本文结合所在院校当地所需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体系,采用科学方法量化学分认定单元,只要考核通过,便对认证单元的学分进行认可。本文所构建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见图1。

2.4建立学习档案,实现学分兑换

篇8

学科群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资源分类、初始化资源库、资源提交和入库、资源过滤和审核、资源分享和、资源维护和评估等。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 学科群资源库分类研究

在虚拟学科群系统运行中,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这就需要对各种请求设置不同的资源库。本文将学科群资源库分为事件资源库、问题资源库。

1.1 事件资源库

为了快速解决用户提出请求,系统将已有的事件解决方法存放在事件资源库中供服务中心进行查找。

1.2 问题资源库

当事件管理不能对用户请求做出解决时,事件升级为问题,这就需要二线工作人员在问题资源库中进行相关查找,或研究解决方案。

2 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用户分类研究

在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的过程中,不同流程实现的功能不一样,此时通过设置角色,让每个角色只负责处理一部分功能,通过给用户赋予不同的角色让用户参与不同的流程处理,这样可使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的流程清晰化。本文根据流程的参与者将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的角色分为:

2.1 学生

在系统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学科、学科群知识的学习者,也是学科、学科群知识的创造者,通过学科群知识的学习,前沿综合实践的研究,提出新问题,新请求。

2.2 教师

作为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将教师分为一般学术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带领、指导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某一学科群领域进行研究,并对学科群资源库内容进行编辑、更新、审核、评估、归类等管理,解答学生针对学科群内容提问请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综合水平也得到整体提升。

2.3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分为一般型和专家型两类,负责学生和教师用户的统计管理,同时对用户提出的系统运行管理等请求进行解决,并进行系统问题的更新、审核、评估、归类等管理。教师也是可以兼顾系统管理员的。

3 学科群资源库管理子流程研究

知识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子流程,即:提交流程、删除流程、变更流程和评估流程。每个流程都规定了相应的输入输出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每个流程由多个角色参与处理,每个角色也可以参与多个流程。

3.1 提交流程

提交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学科群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而是对编辑内容进行审核。首先是资源编辑,由老师或者学生完成此操作,其次,编辑后确认无误后进行内容提交,交由普通教师或者最低级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提交给专家教师或者高级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方可录入到学科群的资源库,对没有通过审核的内容,返回给提交者。

3.2 删除流程

学科群资源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管理过程是动态的,当中过期的资源会不定时的被清理掉,或者是使用率不达标的内容会被清理,以此保障资源库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存放新资源,保持资源库中的内容常新。

3.3 更新流程

资源库管理的另一重要操作就是新内容的添加更新,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资源库的新鲜度。资源的更新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对原有资源的内容向更宽更深的层次挖掘。

3.4 评估流程

评估的流程是根据资源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过滤评估,日常操作由普通教师和最低级的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无法解决的问题才会被提交给专家教师或者高级系统管理员,以此种方式评估资源库内容,使得资源库被充分利用,内容不断更新,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最终达到实现学科群资源库内容的使用价值。

篇9

1.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主要依据有两点:(1)教职成[2011]12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人人成才”要求。(2)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2.设计思路。(1)课程内容选取依据。本着“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过程,选取典型工作任务”的原则进行设计。本课程课程目标就决定了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典型文种写作。而每个文种写作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2)内容组织安排的依据和思路。内容组织安排的依据是:实现“社会适应能力到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的思路为:单元设计,项目教学。项目属于学习项目。每个单元又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分解为两个学习项目。项目一侧重理论知识,项目二侧重实践写作,这样,理论做支撑,实践来检验,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

1.学生基础。根据近几年的授课经验、问卷调查以及和与学生交流沟通情况分析,大多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大都具有以下特点。(1)掌握了以“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写作知识。(2)能够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写作知识进行基础写作。(3)学生初步树立了发展职业能力的目标,学习的职业导向性比较明确。2.智能特点。(1)智能特点:多元化。优势是“动作性”智能较强,即动手能力强,善于模仿。劣势是“学术性”智能较弱,即动脑能力弱,自主探究能力薄弱。(2)认知规律:善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相对迟缓。那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智能特点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其一,缺乏兴趣,因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抽象;其二,畏惧写作。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应力求做到用其长避其短,对症下药,因人施教,方能促进学生人人成才,个个有用。

四、课程内容和组织安排

1.课程内容———六个文种、三大模块。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本课程教学内容共选取了6个典型文种,每个文种编为一个教学单元,分属三个教学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包括计划、总结、求职信三个单元;专业模块:包括物流仓储合同、物流运输调查报告两个单元;拓展模块:包括竞聘辞一个单元。这三个教学模块的选择符合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教育教学规律,可以使学生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提升。2.组织安排。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本课程一般安排授课时间为15周,每周2个学时,共30个学时。

篇10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客流监测通过视频采集手段以及建立人体模型,将视频图像场景中的背景与人体分离,分析并自动统计场景内出现的人数,计算拥挤程度。目前,全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客流管理研究刚进入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不断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图像识别技术也随之被大量应用,尤其是在商业、国防安全和军事应用领域中的需求日益增加。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和科技力量进行广泛研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客流监测预警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关注的重要科技手段,其良好的使用效果促使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2.1客流眼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数据采集采用智能算法+数字信号处理方式实现,由安装在前端的智能分析摄像机及智能分析视频服务器完成,该技术称为嵌入式技术。采用嵌入式技术,可以将摄像机、模式识别软件、网络计算机三部分合为一体。其特点是数据传输更快,对网络要求更低,且准确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无需繁琐配置,适应各种复杂场景。

2.2客流眼客流分析的科学性

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能提高客流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度。但目前市场上的客流眼大多采用单目识别技术(即单个摄像机采集),这种系统简单,实现方便,在一些场景相对简单的情况下,精度也能达到要求,因此应用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环境的光照条件、摄像机角度、目标遮挡和阴影等因素的差别很大,单摄像头的监控系统往往对这些因素十分敏感,客流眼的精度达不到要求。基于双目技术的智能视频识别技术可以将两个摄像机的视差(就像人的眼睛),通过算法分析获得空间信息,解决单目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室内室外场所的监控、物体流量分析、运动方向检测等各方面信息。双目视觉立体匹配和人体形状建模主要解决人体相互遮挡时的识别问题。该方法可以解决单目设备无法解决的跟踪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客流统计分析的精度。利用移动人体目标的跟踪与识别技术,移动人体的跟踪和识别主要是求取移动速度。在统计客流密度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目标的跟踪统计,求得各方向的移动速度,并找到主流的移动速度。该方法能有效减少误判,帮助进行客流密度情况分析。

2.3客流眼实时监测与预警平台的有效性

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搭建客流监测预警公共服务平台。这是一项综合性的智慧技术,借助大数据可以对客流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建立云计算平台,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充分发挥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同时实现信息共享及各系统的互联互通。借助大数据手段,可采用实时及非实时两种数据分析方式进行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分析。非实时分析使用成熟的Hadoop分布式架构,它在数据提取、变形和加载(ETL)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Hadoop的MapReduce功能实现了将单个任务打碎,并将碎片任务映射(Map)到多个节点上,再以单个数据集的形式归纳(Reduce)到数据仓库。通过收集每日各区域的客流数据,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日等不同因素,经过Hadoop的数据融合汇总,通过Apriori等算法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方式,对重点区域的大客流进行提前预测,使防患于未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实时分析会使用Spark框架,它是一种类似于Hadoop的新型集群计算框架,采用基于内存的分布式数据集,优化了迭代式的工作负载以及交互式查询,用Scala语言实现,并使用Scala作为应用框架。与Hadoop不同的是,Spark和Scala紧密集成,Scala像管理本地Collective对象那样管理分布式数据集。Spark提供比Hadoop更上层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同样的算法在Spark中实现往往只有Hadoop的1/10或1/100的长度。可通过视频捕捉的人流运动轨迹构建时间序列人群预警模型,经过局部加权回归法等算法分析,实时预测人流可能的聚集区域,查找潜在的风险,在可能出现人群过于密集的情况下提前进行人群拥挤预警,高效管理应急指挥现场。

篇11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篇12

二公司进行绩效管理体系升级的背景。近年来,二公司的业务在地域和领域上都实现了快速扩张。领域上,从传统的水工业务,逐步扩展到铁路、跨海大桥、隧道等多元化业务;地域上,成功走出国门,足迹遍布东南亚、非洲,以及斯里兰卡、沙特、安哥拉、多哈等地。业务的持续发展使得二公司面临着新的项目组织模式和管理需求,以往绩效管理体系在支撑二公司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后,其适用性逐渐降低。为此,2010年12月,二公司正式启动以薪酬绩效体系升级为主要内容的“敏行”项目。“敏行”出自《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敏”即敏捷, “行”,是中国交建企业标志寓意的延伸,同时也契合了四航局二公司重于行动的企业文化。经过一年时间的调研诊断、制度撰写和平台搭建后,新的薪酬绩效体系于2012年1月起在二公司范围内全面运行。

升级后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该绩效体系管理运行后,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H”型职业发展模式,拓宽了员工成长成才的通道。“敏行”项目对全体二公司在职员工展开了任职资格评审,最终评定出17个职业序列中专业职级三级350人、四级88人、五级4人,这部分员工的薪酬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二是绩效管理体系变得更为合理。通过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二公司的年度工作目标得以很好地细分到个人,形成了员工一部门一公司的绩效传递,员工的日常工作对公司整体目标的支撑力度变得更强;考核结果相较于以往更能反映部门及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体现了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同时,员工对于自身的绩效考核指标、要达到的目标等也变得更清晰。

三是公司整个组织结构模式更为明晰。“敏行”项目梳理并形成了二公司本部部门、各类型项目共计23张组织架构图,对其中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标准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使得公司部门和项目部的管理更为科学和顺畅。

四是整个薪酬体系更为科学。“敏行”项目实施后从调研收集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员工岗位价值的排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各岗位对公司的贡献度,绝大部分员工对于排序的准确性十分认同;能力评估结果能很好体现出员工的工作、能力状态:薪酬组成更为清楚合理,员工能够明确地认知提升薪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公司新的绩效管理体系解析

“敏行”项目不单单是升级了二公司的薪酬分配制度、构建了“H”型员工发展通道,更重要的是优化了原有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目标层层分解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如图1所示的目标分解路径,将二公司的年度工作目标划分到各部门/项目部,然后再细分到员工的具体工作,从而建立起了“公司一部门/项目部一员工”的目标层层分解、压力逐级传递的考核机制,为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夯实基础。同时,将绩效考核和员工的收入深度关联,形成绩效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加大对员工绩效的激励力度。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置科学的指标,是绩效考核的基础。二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分为公司本部部门、项目部、项目部部门和员工个人四个模块。

公司本部部门考核指标:本部部门的考核指标分为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其中定量指标主要是对部门可量化的经营业绩完成情况的考核,如产值、预算执行等;定性指标又包括司务会考核和流程协作两部分,分别针对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和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情况进行考核。不同部门的指标权重因其工作侧重点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

项目部考核指标:项目部考核指标同样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指标是对项目部产值、成本控制等量化结果的考核,而定性指标则是对其安全、质量、采购等内部管理情况的评判。

项目部部门考核指标:项目部部门的考核指标包括日常工作、重要/特殊工作和流程协作三方面,分别对其工作完成情况和服务协作情况展开评价。

员工个人考核指标:部门考核结果即是其主管人员的绩效,而部门副职及普通员工的绩效指标则由业绩和能力/态度两方面组成,业绩指标体现个人考核期内工作的完成情况,而能力/态度指标则能表现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

考核指标设定的同时,也相应制定有详尽的打分标准和考核流程,保证了绩效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考核实施的有效执行。

深化对考核结果的应用。二公司“敏行”项目将绩效考核的结果深化应用到四个方面。一是与员工的绩效工资关联,作为其绩效收入的依据;二是与员工的薪酬等级提升关联,作为其薪酬调整的依据;三是作为员工调岗及处理劳动关系的依据,对绩效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调岗或解聘,从而对其形成反向的约束;四是作为员工发展计划的依据,通过绩效沟通,针对员工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使员工各方面的能力能更好更快提升。

开发配套平台,优化绩效管理流程。受施工企业本部与项目部相分离这一固有组织模式的影响,在实施新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之前,二公司员工薪酬、绩效管理等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延误,且工作较为繁杂、效率不高。为使优化后的薪酬绩效体系能够更高效地运行,二公司配套开发了“朗新HR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使任职资格评定、公司目标分解、员工绩效考核等工作流程化、表格化、简单化,大大提升了该部分工作的效率。

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及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

从二公司构建并实施“敏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践,我们得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及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

实施构建缋效管理流程前要进行系统的调研。调研既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还能宣传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解除员工“需要自己掏钱来做考核”的顾虑。二公司在实施构建绩效管理流程前,对公司各层级近230名员工进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大范围的调研,回收有效调研问卷40。多份。通过对问卷的收集、梳理和分析后,发现公司以往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年度经营管理目标未能很好地细分到个人工作内容,导致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公司整体目标的支撑力度不足;二是绩效考核不合理,对部门绩效的考核缺失,部门业绩表现难以评判,对员工绩效的考核未能从具体事项的完成情况、质量、数量等进行评价,考核结果与当期实际工作弱相关,考核的客观性有待加强;三是以往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仅在薪酬调整上有着基本的应用,未能与员工的专业等级、职业发展等很好关联,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有限。

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前要做好宣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目的不是为了将员工考倒,或者为了年终分配奖金,最终目的是通过绩效考核这种手段,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员工的绩效发挥体现在企业利益逐步提升,企业目标最终实现上来。在实施建绩效管理流程再造前,我们应该将这个理念灌输给广大员工。

二公司“敏行”项目搭建起的新薪酬绩效体系于2012年1月起正式在四航二全面试行,为使其能被员工较快地接受和认可,公司展开了强力的宣贯。公司层面,通过领导强调、进程报道、论坛答疑、培训学习、调研宣传、活动引导等多种措施,全方位地进行“敏行”项目的宣贯。项目层面,除积极落实“敏行”项目的相关工作安排外,部分项目还别出心裁地通过设计“敏行”项目知识宣传专栏、举办体系知识竞赛等方式增进员工对新薪酬绩效体系的了解,很好地营造了项目实施的氛围。

绩效管理体系要注重实操性。一是要明确考核主体。在构建指标体系之后,就要明确提出各部门、各员工的考核主体,而且最好考核主体之间不交叉,由分管部门的领导进行考核,核分,保障考核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二是考核要易于操作。为了便于考核,二公司研发了朗新HR系统,在网络上进行考核,考核各项中既涵盖了日常工作任务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保证了出现临时任务进行考核的要求,既与部门的考核指标相衔接,又保证了考核核算过程不太复杂。此外,在工作计划考核的基础上,要关注员工未来绩效完成潜力,就需要对员工的能力和态度进行年度考核,这个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去设置相应的能力态度项进行考核。

三是制定适宜的考核周期。完成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相当于完成了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大部分工作。除此之外,要根据企业特点来设置考核周期,一般认为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周期与指标本身的周期性、企业的业务特点等都有关系。月度考核太频繁,年度考核时间太长,一般建议半年度或者季度考核加上年度考核为宜。

四是要充分利用好绩效考核结果。绩效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一般都是用来发放绩效奖金或者年终奖,发放的时间视绩效考核的周期而定。除了物质激励外,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可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分析,让直接上级与被考核者进行绩效沟通,寻找绩效不佳的原因,促进下一步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篇13

我院对在门诊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瘤清颗粒作为考察对象,其目的为子宫肌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今将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9月~2014年03月的门诊病历、经临床B超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均为>3月妊娠大小、肌瘤直径≤4 cm者,多发性子宫肌瘤瘤体最大直径≤4 cm。年龄26~50岁,其中

1.2方法 宫瘤清颗粒(由江西山高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20080237),1袋,3次/d,连续服用12 w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大小和肌瘤大小。测定血色素,记录痛经、经量、经期系症状。

1.4疗效评定

1.4.1瘤体大小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B超检查肌瘤消失,子宫大小恢复正常。显效:B超检查肌瘤体积缩小≥1/2。有效:B超检查肌瘤体积缩小1/4~1/2。无效:B超检查肌瘤体积缩小

1.4.2临床疗效 痊愈: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月经(月经量、周期)恢复正常。显效:腹胀、腹痛症状明显改善,月经期缩短,经量较治疗前下降≥2/3。有效:腹胀、腹痛症状改善,月经期缩短,经量较治疗前下降1/3~2/3,无效:腹胀、腹痛症状无改善,经量较治疗前下降

2结果

用宫瘤清颗粒治疗子宫肌瘤120例,治疗后痛经、经量及经期变化,见表1。治疗后肌瘤疗效评定,见表2。治疗前后瘤体、宫体、血色素变化,见表3。

与用药前相比,治疗后瘤体体积和宫体体积均明显缩小。经t检验,P值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归属中医"症积"、"症瘕"范围[5]。中医认为病因源于气机阻滞、瘀血内停。宫瘤清颗粒是江西山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瘀血内停证"的独家剂型中药新药,临床用于由瘀血内停所致妇科疾病,诸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慢性盆腔炎及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产后恶露不下、恶露不尽、人流药流后(子宫)阴道出血等症。

宫瘤清颗粒组方是以《金匮要略》之名方"大黄蛰虫丸"为基础方化载而成,其组方包括"熟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蒲黄、黄芩、枳实、牡蛎、地黄、白芍、甘草"十一味中药[6]。方中熟大黄活血祛瘀、消散结,为君药。土鳖虫、水蛭破血通经,桃仁、蒲黄活血祛瘀,枳实破气消积,使气行则血行,四药相伍,增强大黄活血逐瘀、消散结之效,共为臣药。黄芩清肝泻热,协助大黄以清瘀热,牡蛎软坚散结,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使消攻邪而不伤正,均为佐药。甘草解毒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活血逐瘀、消徵破积、养血清热之功效。组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版)宫瘤清颗粒具有"拮抗雌激素、抗炎镇痛以及改善微循环"的功效。经本临床应用观察证明,宫瘤清颗粒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缩小瘤体体积作用。

通过对120例服用宫瘤清颗粒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宫瘤清颗粒缩小子宫肌瘤显效率46.6%,总有效率85.7%,对改善症状方面:小腹胀痛治疗的显效率达68.8%,对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在用药后4w亦可得到明显改善。

从本实验的结果看来,宫瘤清颗粒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一种新的用药治疗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Rein MS,Barieri RL,Friedman AJ.Progresterone:a eritieal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terine myomas [J].Am J Obstet Gyneeol,1995,172(1):14.

[2]梁提如.浅谈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J].山西中医,1996,12(31):52.

[3]史金凤.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2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