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安全评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

篇1

1.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建筑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职能,把保护和保障企业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建筑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不同职责的系统,要实现同一目的,需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这既是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要求,更是应急管理综合性特点的本质要求。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明确机构设置、层级、权利与责任,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建筑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

1.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策略

1)全程化应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应贯穿于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实施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等缓解性措施。在制度上预防,于过程中控制,完善后期评估与总结,进行全程管理。及时准确地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危险源、性质及危害程度,恰当地选择应急方案,是实现全程管理,消除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关键点。

2)全员的应急管理。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以增进企业全体员工的应急理念和提高面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勇气。在企业员工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共同抵抗突发安全事件冲击的能量是巨大的。

3)整合的应急管理。要合理整合资源,实现跨组织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必须与企业之外的组织或单位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彼此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企业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实力。

4)全面化应急管理。建筑企业组织要不断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确保应急管理能够识别面临的一切危险源,能够涵盖所有环节中的一切危险源,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见性,防止其发生与发展。

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特点以及安全事故类型的分析,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实践,可以在众多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中归纳出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是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主体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和应急能力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每天直接接触各种成产设备,其操作的规范性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由于事故处理的时间要求极高,是否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其疏散救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管理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有关情况和应急组织的有关情况。事故发生之后各种应急工作不会自动开展,要想使应急救援工作快速、有序的开展,就必须在事前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因此,应急预案体系是否完备,是否具有综合、专项应急预案,预案是否针对重大危险因素而制定,预案是否是周密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的是否合理,组织机构能否合理的配备应急资源、制定应急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无缝接合。通常情况下,一旦突发安全事件难以避免而最终发生了,建筑工程项目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外部救援机构,如公安、医疗、消防等部门的辅助配合程度,外部救援机构抵达现场的速度,专家抵达现场的速度等都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因此,环境因素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构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被管理对象逐步剖析,获取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上一级的因素由更具体的多个下一级因素组成,借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概念,它们呈现出递阶层次结构。为了适于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上到下顺序的支配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集合、子集合、元素间的属于关系。

2)整个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层次数大小取决于系统目的的需要。

3)层次之间的联系要比同一层次各元素间的联系要大得多。如果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中同一层层次内部元素的联系非常大,以至于难于忽略,则说明建立准则体系时分析的角度不正确,必须重新进行系统分析、再设计。递阶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的有序性,它提供了一种深入认识和处理系统的方式,把看起来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各种复杂的因素统一起来,按系统功能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流程

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构建一个完整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件系统化的项目,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以保证其建立的科学性、适用性,才能对评价目标做出更贴切的评价。评价指标的具体选择流程如下:

1)首先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框架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与建议,增加评价指标全面性水平的构面,形成整体的结构框架。

2)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与专家的建议,参考其他行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情况,并结合现场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验证,组成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集合,保证指标来源的完整性。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集合内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筛选,剔除不适合作为指标或者不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保留适合作为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评价过程,即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爆发前的日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爆发中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价以及爆发后的应急恢复能力评价,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选取各级的评价指标,要对体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要素的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指标与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相关程度,筛选掉某些信息较少的或不重要的指标,修改或添加对评价有影响的指标。

4 小结

篇2

卸料平台事故的多发性、造成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巨大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卸料平台上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1 卸料平台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通过总结卸料平台发生事故的各类原因,不难发现引起事故的起因包括制作材料、安装方式、日常使用管理、拆除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表现在制作材料、安装方式两个方面。

1.1 卸料平台制作材料不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要求使用搭建卸料平台专用的型钢,而是直接采用了普通的钢管,或者没有按照尺寸使用合适的型钢,使得搭建起来的卸料平台的抗弯强度过低。

1.2 卸料平台安装方式不合理

没有依靠楼层,而是直接由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直接承载了卸料平台的全部荷载,大大超过了其负载的能力。主梁末端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固定在楼层上,仅仅采用顶压的方式,甚至没有采取防止侧翻的保护措施,大大加大了事故发生率,具体如图1所示。卸载钢丝的设置不到位。卸载钢丝两道或卸载钢丝未设置到位甚至没有设置卸载钢丝。卸料平台的负载过大,大大超过其荷载能力。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转运不及时,另一个是所使用的材料过重。安装、拆除过程中原本需要安装的吊运钢丝绳没有安装到位,仅仅依靠卸载钢丝绳,致使主梁严重变形,最终导致卸料平台坍塌,具体如图2所示。

2 卸料平台的搭设要求

卸料平台的额定载重量和有效面积的要求分别是在0.8t以内和7-9m2之间,一旦实际需求超过这个范围就必须经过专业计算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特别重要的还需要经过专家讨论决定。卸料平台上只能有1到2个施工人员。卸料平台制作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卸料平台的抗弯强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主次梁必须选用型钢中的工字钢,然后再满铺脚手板,运用螺栓将其固定住。卸料平台严禁完全由脚手架支撑,其大部分的荷载应该有楼层承载,不论搁支点还是上部锚固点都应该牢牢固定在建筑上。卸料平台的两边分别设置两道钢丝绳,内侧的为保护绳。同时在建筑的锐利角的地方的钢丝绳上面再铺加一层软垫物。为了固定斜拉钢丝绳,应该在卸料平台上安装4个吊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利用卡环来吊运平台,但是不可以将吊钩直接钩在吊环上。为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卸料平台的左右两侧都设置了1.2m高的防护栏杆以及其他一系列保护措施。卸料平台的安装严格按照规定顺序来,一般在主梁尾端固定之后再进行平台的固定。操作平台上,需要在非常明显的位置挂出限载的标志牌,同时注明可以放置的材料种类和规格。此外,平时要有专人卸料平台进行检查,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自然损伤的状况,保证卸料平台使用的安全性。

3 钢平台用材及安装

卸料平台的用材应符合见表1要求。

额定载重量的卸料平台制作和安装如图3。

卸料平台的设置地点不仅要靠近建筑楼层,而且要考虑到周边过往人群的安全,不可以设置在人群密集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4 卸料平台的管理措施

4.1 制作过程的安全管理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自制卸料平台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程,需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卸料平台制作的方案需要得到各级部门的认可、审核及签字。从下往上各级部门包括施工技术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卸料平台的实际施工制作过程中,需要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测验收,只有符合国家标准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4.2 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人员持证上岗:所有的安装人员都必须具备高处作业的能力以及配备有相关的技术证书,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持证上岗,同时现场有专业的管理和监督人员在场实行监督。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在进行作业前,需要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落实个人签字负责手续。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在进行卸料平台安装时,操作人员的穿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例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的佩戴。按照专项方案施工:卸料平台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遵循安装前后顺序,规范操作流程,根据现场情况修改事先确定好的专项方案,也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然后依据修改后的方案进行施工。注意在卸料平台两侧各设置两道钢丝和四根专用的卸载钢丝绳。

安装验收:卸料平台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由各级部门派下来的专职人员进行层层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并得到相关人员的签字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施工。卸料平台的首次安装或是转移到其他位置重新再次安装,都需要按照上面的流程重新执行一遍。

4.3 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在卸料平台的使用过程中,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人员要定期、不定时地检查卸料平台的使用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卸料平台要立即停止使用,并且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细致检查和修复,确保卸料平台的符合使用标准。具体的检查事项包括这几个部分:卸载钢丝松动与否、主次梁的型钢是否变形过度、操作平台底板损坏程度、防护栏牢固性、格栅门的正常使用、末端的有效锚固以及卸料平台使用是否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等方面。

4.4 拆除过程的安全管理

人们常常只注重卸料平台的安装是否符合标准、操作是否规范以及维护是否到位,却忽视卸料平台拆除过程存在的危险性。卸料平台的拆除依然需要坚持之前的规则与要求,如人员持证上岗等,同时还要注意拆除的先后顺序(如图4)。

4.5 维修保养的安全管理

由于卸料平台的主次梁使用的是型钢,所以具有定型化、标准化等特点,一般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但是具体可以使用多少次还未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周转使用时依旧需要按照现有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拆除下来的卸料平台要进行严密的检查,可以继续进行使用的平台要注意维修和保养,包括刷漆等操作,最后注明可以继续使用的时间和适宜的施工工地状况。

5 结语

对近年来发生的卸料平台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只要严格按照卸料平台自制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规范卸料平台使用过程,重视拆除规则,加强管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率,一方面可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篇3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风险因素数量越来越多且种类复杂,致使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为切实加强对建筑工项目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进行了解和掌握。

1.项目环境风险

项目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地震、洪水、暴雨、雷电、滑坡、泥石流、塌陷以及其他突发自然事件等。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将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社会环境风险是由于价格变动、汇率变动、通货膨胀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将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从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项目技术风险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着技术不规范和施工技术不协调的因素,因此会产生项目风险。由于发包人没有采用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在工序过程中不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的结算和验收。发包人管理工程技术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承包人所提出的技术问题,而且不能及时答复相关问题,也会造成项目工程的延误。

3.项目管理风险

每个施工故事背后都离不开施工管理,每次施工管理都离不开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良好的施工管理能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恶化施工风险程度,加大工程项目的风险。因此,施工管理因素和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及施工企业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风险评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找出项目风险的来源,识别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化解和消除风险。然而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潜在风险,建设人员无法准确判断这些风险的位置,这些不确定风险将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和最终工程的竣工。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评估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工作。

1.项目风险评估概述

风险评估就是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量化风险,评估风险所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组织的承受能力,从而消减风险,拟定应对各种风险的对策,控制项目风险。

2.项目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

首先,收集数据,由于建筑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必须保证收集的资料客观、真实。这些资料可以从以往工程项目经验中获得,也可以从对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中获得。其次,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量化收集资料,从而细致地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可以使人们对项目风险的评价更加全面。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方法

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依据类型不同分为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为经验方法,在基线风险评估时经常用到,找出目前的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的差距。按照评估深度和评估方式划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在定性评估基础之上进行操作。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计算使得评估效果更加深入。

三、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的风险管控

针对项目环境风险要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常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国家宏观调控和汇率变动等因素,要保证资金充足,及时筹措资金。编制对恶劣环境的应急方案,合理调集人力、物力、财力,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序进行,缩短应对恶劣环境的时间,减少人员伤害和降低经济损失。针对项目技术风险明确规范技术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勘察资料,减少技术不规范和施工技术不协调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因测量误差所带来的返工和务工的麻烦。项目风险管理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针对项目风险管理要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体系。

四、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单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成本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施工安全管控和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而且我国在工程技术方面获得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卫东.水利工程招标方式与评标方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1.

[2]陆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145-149.

[3]闫丽颖.基于D-S证据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J].建筑技术开发,2013(10):69-72.

篇4

1、行业特点问题。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处作业、露天作业、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环境差,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失误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增加。

2、行业竞争问题。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非常恶劣,存在无序竞争、无资质分包等严重问题,建筑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不重视工程成本管理,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隐患。

3、行业监管方面。虽然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大量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法规政策,但是这些文件精神在工程项目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很多监管部门中,出现了监管和处罚权利分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安全监管的力度。另外有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不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1、安全制度保证体系。无论哪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都必须以制度为保证,制度可以看做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有很多种,安全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对安全管理领域的一种约定,包括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有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要有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它是建立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以及责权利的明晰基础上的一种体系,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部门都是安全组织体系的成员,如安全部、技术部、工程部、物资部、机械部、财务部等,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工程贯彻落实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共同完成对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

3、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必须以技术为保证,在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规范、要求很多,技术作为安全生产的核心,首先要根据工程内容和管理对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安全技术章程,如机械使用安全技术、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等,还要有不同的防止意外安全技术章程,如防触电安全技术、防坍塌安全技术等,所以这些技术保证体系,都是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的,目的是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尽可能避免伤害和减少伤害的程度。

4、安全投入保证体系。为了预防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既然是保证体系,那么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要发挥其效果,一是要确保施工生产投入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二是将安全生产投入成本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从投入项目费用、投入决策、投入实施监督和投入效果来对安全投入保证体系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创新对策与实现途径

1、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涉及众多参与方,如何对事故频发的建筑工程行业进行管理,首先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一种是自愿协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家立法的强制手段,而是通过建筑工程参与各方的自愿协议来进行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各方之间的矛盾,更好的进行沟通协调,进而突破安全评估标准模糊,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等弊病,使各参与方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作为一个投资过程,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这样参与各方都能共同遵守协议规定,积极主动地承担安全管理职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参与各方共赢的局面。二是全员参与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全员参与一直都在提倡,算不上创新,但是全员参与却始终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施工生产安全实际中去。究其原因,不外乎全员参与意识不强,责任划分不明确,协调沟通较少,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原因开展工作,将全员参与模式激活起来,为工程项目安全保驾护航。

2、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权责分配制度,遵守建筑工程项目各参与主体利益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二是完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保险业介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和无责任工伤保险等保险制度,有了制度保证,工伤人员可以得到及时的赔偿。三是安全业绩评估制度。这种安全业绩评估制度,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通过系统客观和科学可行的安全业绩评估,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绩效与生产效益挂钩,与企业的资质和业绩挂钩,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一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受教育程度、安全作业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保障。要想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状况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监督能力。二是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提倡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加强对现场的安全防护,保证施工秩序,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四、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要切实采取可行措施,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管理创新、科学评价,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基础设施建筑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小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土壤、地质结构等环境要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地形的勘察和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造成或加剧了当地的地质灾害,给国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防治地质灾害的依据,在建筑工程启动前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往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受到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意识,地质灾害事件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吸取这如血般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已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更深的认识,把其上升到作为勘测地质灾害及其前期预防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和启动前主动地咨询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等,自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避免因建筑工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是通过调查清楚了解本项建筑工程所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的危险性,或可能引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险性的全部问题所在。即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对工程建设加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这里说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在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整体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上述说的有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大概如下:

 

1.1地质环境:(1)对于地形、地貌的实体调查研究分析;(2)对于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3)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分析;(4)对于岩土体工程特征的研究分析。

 

1.2地质灾害:(1)滑坡、崩塌分析探查;(2)泥石流分析探查;(3)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析探查;(4)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分析探查。

 

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1其工作内容:

 

(1)明确拟建项目工程的概况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或基本查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包含有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易发性;

 

(3)涉及建筑工程选址的场地问题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环境地质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以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工程完成后,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进行评估是否会引起或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可能会产生的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分析对建筑物物主以及周围居民所大概带来的损失;

 

(4)通过对拟建项目场地地区进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对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中可能会引起、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方面的分析;

 

(5)应该制定出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6)对已经发现和检查到的可能会加剧、引起的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2评估工作级别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级别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重要级别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状态的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评估单位也需要客观地、合理的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杜绝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别实行,能更科学、更有条理地进行评估工作,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工作量和评估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源,便于结合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便于科学合理地把评估后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分类存档。

 

2.3评估工作制度化

 

文章前面已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据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化。制度化评估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较现有的几种常用的评估工作程序,整合发展出一种较科学的能总领建筑工程前所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程序大纲,并可根据各种地质环境分析细化程序来优化评估工作,使其发展成更专门、更专业的工作。

 

2.4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因环境是运动变化的,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特定时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等。由于在项目进行前对建筑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成果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地质状况,所以收集和整理评估工作的前中后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非常重要。这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对建筑物所处的以及附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

 

有关的评估工作资料收集:(1)评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2)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等;(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等方面;(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征;(5)本项目建设工程概况;(6)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资料收集。

 

结语

 

篇6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建设场地不固定以及施工作业环境不稳定等特点,施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大的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难度,下面对目前常见的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具体探讨,旨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过程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缺陷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以及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还尚未形成,很多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体系还尚未完善,在技术管理、人才管理、服务功能以及组织体系等方面都无法达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条例、制度,但很少有建筑企业能够按照这些管理制度进行规范设计,甚至有些建筑企业只建立项目承包部门,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材料采购部门、运行部门施工经营管理部门以及项目质量控制部门等,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有序性。

2、施工技术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内容较繁杂,包括建筑屋面、地基基础、装饰装修、水电安装、主体结构等诸多专业内容,施工工艺比较复杂,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足够的配备满足专业要求;同时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也没有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导致施工经济效益低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人员素质低下,很多是农民工或者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经验,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施工作业环境以及特征,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自身的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分工,尤其是遇到一些突发技术事故时,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的解决问题,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都会有很大影响。

3、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虽有所下降,但情况仍不容乐观。2009年,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发生的各类事故达到2330起,死亡人数达到2760人,两项数据较往年相比都有所上涨。面对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这种现象在个体私营企业中更为突出,许多建筑企业虽然设有安全管理员,但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建筑行业人员流动较快,农民工在施工中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在操作中水平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差。安全生产教育的不到位,必然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二是管理制度无法落实。部分企业制定的安全制度仅是一种摆设,大部分都是为上级检查而设置的,不仅如此,企业没有为安全管理员提供充足的决策权,当安全管理员发现问题后只能提出整改建议,很难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只顾经济效益,安全方便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安全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这也是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各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也愈加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都相继加快施工进度,却忽略了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是相互作用的,由于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得不到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如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混凝土振捣时间、混凝土拆模时间以及后期养护时间达不到标准时间的实际要求,就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仅会有损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同时还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施工管理体系标准化

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的管理理念以及经验还比较缺乏,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必须落实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们应多组织一些专业的施工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探讨,多学习、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建筑管理理论和经验,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标准。并在企业内部推广实施,并定期对项目进行考核评判,推进管理制度的落实。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方面,施工技术管理要有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组,推广引进新技术,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对图纸会审工作重视。图纸作为设计人员设计意图的体现,其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跟施工现场出入的地方,这就要求施工进行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将图纸中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始前。同时,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比较多,所以要做好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在完成自身的每到工序后,进行技术交底,使下道工序的参与人员了解工程情况,防止工序衔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HSE管理体系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最早的提出是在石油、化工行业,目前在国外的建筑行业已经被广泛推广开来,在我国建筑行业刚刚起步。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建筑企业减少事故发生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借鉴行业先进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HSE管理体系。

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引入实测实量、第三方评测机制

建筑施工质量管控,是施工过程管控的核心及根本,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中,质量管控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施工质量管控对于施工各个阶段控制要求已经比较全面(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目前最重要的是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些措施要求的落实。

4.1制定符合在建工程项目的实测实量方案。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在于控制好每一步。实测实量,真正让建筑项目从主体工程开始,对结构、粉饰、涂饰、装修四个阶段的过程产品,就其取样、测量、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每一步都做到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实测档案,真正做到以数据说话。要求每个流程的施工人员都严格进行细至毫厘的精度检测,无论建筑方正度还是表面平整度,每个细节的验收完成均需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及检测人姓名标注在检测墙面,责任到人。做到不达到验收标准绝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实测实量方案的制定,应该有项目的专业管理人员,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且实测实量结果要与相应的工程款及奖励机制挂钩,才能保障实测实量的落实。

4.2引入施工过程中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体系。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是指第三方评估机构受雇于建筑企业,独立于监理、政府相关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专业建筑工程质量测评机构。企业可以根据在建项目特点及施工进度,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在建项目进行测评,并出具测评报告。一般而言,第三方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工程实体质量评估、建筑施工安全评估及工程内业资料评估。第三方评估,评估内容除可以包括施工质量方面外,还可以评估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关的改进措施,提高本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估,是行业分工发展的必然,也是建筑企业追求细化管理和长远战略发展的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是一项非常繁杂、艰巨的工程,想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管理者首先应该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同时借鉴行业进步经验,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保障方法和措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安全评价体系

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也取得较多突破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业本身易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有相关研究统计发现,各行业领域中死亡事故高发行业除表现在矿山领域外,便以建筑业最为明显,要求在具体施工中结合安全事故具体表现,构建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因此,本文对安全评价体系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安全相关概述

所谓安全生产,将其引入到建筑工程领域中,主要指实际施工中有相关的安全控制理论作为指导,并通过相应的安全控制手段以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从现行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看,集中表现为:施工作业具有程序性、流动性属性;不同项目在产品应用要求上不同;不同施工中作业环境差异性较为明显;较多危险工作环节如地下作业、高空施工以及立体较差施工存在其中。这些的工程施工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建筑工程施工包含较多可变性与难以预测因素,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多发。从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看,具体可细化为前期准备、具体施工与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相比之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比例较高,但并不意味另外两个阶段可被忽视,原因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工序本身存在一定关联,若其中某一环节存在隐患问题,将会使后续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实现,要求环环紧扣,将所有安全内容融入到具体管理工作中[1]。

2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表现

从现行建筑工程施工现状看,其存在的安全事故首先表现在人的不安全方面,该不安全表现又可细化为系统失误与随机失误。其中的系统失误主要指在不同施工环境下,个人心理、生理等都可能发生明显变化,这样在施工操作中便可能出现过多的失误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目标实现。而随机失误指因随机操作而产生的失误操作,一般该操作很难得到预测,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出现。其次,工程中的安全事故也表现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上。由于建筑施工中要求将较多能源、设施、施工机械、燃料等引入其中,假若存在设备选用不合理、材料器械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都会使物的不安全问题产生。再次,从环境不安全角度。建筑施工中,本身需考虑到施工环境问题,一般施工现场规划整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便较小。但施工环境完全处于机具胡乱摆放、用电设施放置不合理或垃圾堆放过多,这种施工环境下,极易使施工人员产生烦躁心理,事故隐患由此产生。最后,工程施工中因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事故也较为明显。大多事故的产生多来自人、物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出现很大程度因施工中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为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需做好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工作[2]。

3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3.1构建安全评价体系方法通过以往学者研究,在描述与评估安全事故中,采取的评价体系构建方式主要以树状层次结构为主。这种树状结构方式应用下,层次性较强,能够清晰表达所有评估对象。从其具体优势看,集中表现在能够具体化所有抽象内容,如跟团与建筑工程安全内容,可将其中的人员、材料、环境以及管理等不同危险内容,利用树状层次结构表示出来。实际构建安全评价体系中,涉及的步骤集中表现在:(1)评估目标的确定。对于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的目标旨在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2)评估目标分解。如建筑工程施工中,其涉及的安全风险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员、材料、环境与管理方面,所以可考虑对这四方面内容进行具体评估,各自以子目标的形式呈现,以此达到各安全问题控制的目标;(3)对子目标内容进行细化。细化的内容除表现在明确子目标外,更应将其中涵盖的具体信息提取出来,如各职能部门人员包括质量总监、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权责,并考虑将基层人员在各施工环节中的权责进行明确,这样整个施工过程都有相关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3]。

3.2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构建中,也要求对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考虑,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实际操作中可考虑引入PDCA原理,其强调做好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对施工项目采取相应的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检查与处理项目工作。同时,项目质量管理小组需在质量保障体系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及时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引入相应的绩效评价措施,这样才可使整个项目施工有序进行,为施工质量与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3.3现场施工与工程验收管理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中,还需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程验收管理等工作。其中在现场施工中,评价体系的构建集中表现在对施工中管理工作、技术工艺、后勤、工程实体等质量评价方面,并分析项目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表现。以其中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最为关键,包括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单元幕墙以及的钢结构等。另外,安全评价体系内容中也需将工程验收部分囊括其中,评价中需再次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验,并判断工程验收相关材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工程安全生产要求。若评价中发现存在实体质量问题、资料缺失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4]。

4结论

构建安全评价体系是提升当前工程项目施工水平的重要保障。实际构建安全评价体系中,应正确认识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构建具体安全评价体系,同时注意在选取相应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有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配合,并做到现场施工与工程验收管理等评价,以此达到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牛世杰.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关联事故树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

篇8

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也在迅速的发展。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各种基建工程将被大量的建设,所以怎样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合标准,就会造成一些公共的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大的危害,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相关的制度和质量的验收标准,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以下从不同方面探讨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与有效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程,如果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就会给工程投资者带来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就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不仅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还确保了投资者的投资的安全性,对于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1 建筑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要制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就要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督的失效。而监督的失效又分为监管部门的失效和监理人员的失效。

(1)监管部门失效。监管部门的失效,是指由于监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的不到位或失职,而造成的监督失效或者由于相关部门收受贿赂而导致的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而对工程监督工作产生不了相应的作用,从而给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2)监理人员的失效。监理人员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监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监理人员与施工方达成了某种利益趋和关系。所以导致监理人员形同虚设,对工程的质量不负任何责任,这就造成了监理工作的失效和监理过程的不透明,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1)引入独立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就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工程后期质量的检测与评估,来找出工程后期质量的问题,从而追究相关建设方的工程质量责任,对于重大质量问题的还应追求其刑事责任。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于工程后期质量的有效的检测和验证非常有效,它避免了一些重大的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给投资方及使用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投资损失,还避免了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监督机构的内部管理。对于大多数的工程质量问题来说,都是由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到位,而造成的工程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或者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都给广大人们的权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损害。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相关监督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和要求,督促管理部门发挥相应的职能,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有着很大的作用。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监督。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加强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和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环节和施工过程的每一步都符合要求和标准,确保施工用料的质量的合格性和合理性,加强施工技术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施工技术符合施工要求和规范。加强施工环节的监督是保证工程施工品质和施工品质的重要措施,它对于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4)加强政府对建筑工程的宏观调理。要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政府要对建筑工程的进行宏观调控,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和审查制度,只有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5)加强建筑工程后期的质量验收工作。建筑工程后期的验收工作,是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与检测,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工程的后期验收工作不仅有利于建筑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还有利于整个建筑的安全和使用。

(6)革新监督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要想确保工程的质量,就要不断革新工程质量监督的方式和方法。革新工程质量的监督方式就要从建筑工程的建设阶段、施工阶段、施工后期等,阶段做好全面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初期,要建立相应的招投标监督监察机制,以确保招投标的合理安全运行,以及建筑工程的评估与考察工作的运行。对于施工阶段,就要从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规范等方面,做到全面的监察和监督。而施工后期,就要确保建筑工程验收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三、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作用

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要求,其保证了人民生活居住的安全的权利,确保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是人们对健康安全生活的期待,更是响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号召,它保障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结语

建筑是为人们生产生活而建设的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价值、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从建筑工程的各个建设环节,做好建筑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管理的监督体系,从建筑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每一步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前言: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高层施工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建筑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组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到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1.2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2.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二、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一些关键部位,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使各专业施工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1.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质量目标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就是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第二,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了解建筑市场质量竞争的基本情况,掌握建设单位资金与工程合同内容和要求,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会同成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目标。

1.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1.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

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三、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篇10

前言: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高层施工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建筑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组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到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1.1.2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2.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一些关键部位,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使各专业施工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质量目标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就是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第二,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了解建筑市场质量竞争的基本情况,掌握建设单位资金与工程合同内容和要求,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会同成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目标。

2.1.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2.1.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

2.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篇11

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来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的评定方法,并用相关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起了建筑工程质量的评定模型。这种方法中不仅包含了原质量评定方法中涉及的建筑安全性能和建筑使用功能方面的内容,而且为了符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用户对建筑产品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将Einstein算子应用于层次分析法中,优化了模糊算子,使质量评定结果更可靠。

1.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的层次分析法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首先对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再把关于某个质量因素的所有分项的实测结果归并在一起,综合成改影响因素的质量评估。例如在考虑门窗工程的安装质量一直质量因素时,先找出相关的分项工程(如共有木门窗安装、钢门窗安装和铝合金门窗安装三项),然后分别对这三个分项中所有检测项目逐一进行一定数量的实际检测,将所有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论的概念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对安装质量的实际状况的客观描述。

2.建筑工程质量的数学建模

4.应用实例

5.结论

通过将Einstein算子引入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中,可以得到更为灵活和严格的评价结果。传统的加权平均型算子考虑了各个不同因素以及它们的权重关系,通过线性叠加得到工程质量评价。然而,对于很多工程项目而言,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并不一定可以解耦,各个单独的因素在共同作用时会有一定的效能减弱。在这种情况下,Einstein算子可以很好的描述这种耦合作用,并将其量化。通过与文献中的实例对象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在使用Einstein算子的情况下,耦合的作用被很好地描述。从而,Einstein算子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梁爽,毕继红,刘津明,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1,(5).

篇12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问题也日益严峻。制定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控制体系能够维持建筑工程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施工现场管理更加的规范,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1.建筑施工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施工建筑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采用管理和控制方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员工管理、经济成本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控制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现场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协调性的进行和探究施工方案,有利于各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提升施工效率。在施工场地通过协商会议,能够加强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施工人员的意见对图纸进行适当的修改,施工人员也能更好的了解建设施工的需求,从而有效确保建设施工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一些建筑单位对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施工现场中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目前,在我国建筑单位对现场施工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该有的重视,在管理方式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足的问题,管理制度没有有效的参照数据,使得现场施工管理模式缺失相应的科学依据和事后评估报告。相关的建设施工管理方式和验收管理方式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对整个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2.2监督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建筑施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落实,还要注重建筑工程流程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建设单位在施工管理中没有相应的评估环节,对于施工管理只是停留在制度的管理上,没有对现场施工管理过多的关注,对管理制度的落实,相关的监督机制和监督部门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建设施工管理上不能体现出管理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使得施工工程不能有效的配合,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性不够紧密。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这就使得监督体制不能很好的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

2.3施工管理人员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施工方案和施工环境设定相对比较繁琐、结构比较复杂。由于缺少相关的管理人员,使得现场施工管理不能有效运用。在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比较缺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这就使得现场施工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制约了建设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工作进行。一些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日常的审核时,由于专业水平的问题,很难发现其中的隐患,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意识不高,这些都使得现场施工管理制度难以开展和落实。

2.4现场施工管理意识淡薄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对现场施工情况和管理情况还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建设施工中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安全宣传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受到阻碍,对施工进度和材料质量的评估数据不够详细,施工信息不够准确,一些建筑单位在经营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增长的理念,过度的注重施工效率,而对施工质量问题和现场施工管理控制观念不强,从而制约了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更好的发展。

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及控制对策

3.1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中,根据目前管理人员综合性人才缺乏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管理人员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的完善,更应该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1]。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保障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有效进行,同时满足现场施工管理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现场施工有序进行。

3.2完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

当前一些建筑单位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主体还不太明确,没有特定的控制主体,造成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管理标准不够规范。对现场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对现场施工的日常检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2]。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确定好建设施工方案,从而为工程项目的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图纸应该做好审核工作,保证图纸的整体质量。成立管理部门,构建完善的控制体系,并且构建多元化的管理结构。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减少部门之间的内部矛盾。确定控制体系主体,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配合,保障现场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和实行。做好施工人员的调配,关注相关人员的状况,加强施工队伍之间的沟通,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现场施工管理有效实施。

3.3注重现场施工设备预防工作

对于建筑施工设备,应该定期进行相关的保养、维修、备件和检查工作,制定相关的维修预防机制,确保建筑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优化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流程[3]。在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故障与功能的分析,确定建筑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收集相关的数据,制定预防性维修制度,合理科学的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安排,坚持管理与维护并重,加大对预防工作的开展。对于预防性维修制度能够定期对相关的设备进行维修,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修理,修理过程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零件和部位进行维护,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稳定安全,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止和减少现场事故发生概率。

3.4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评估和考核是用来调整和控制施工情况的手段,能够有效的保障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状况和人员施工规范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于能够在最早的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和调整。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规范化的监督,进而保障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注重对施工安全风险和技术隐患进行分析与评估,进而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开展控制活动。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模式确定和完善不同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风险识别。注重现场施工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创新,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现场施工的规范性,确保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及控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策,能够确保施工现场管理更加的规范,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全面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意识单薄。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味追求业务量,忽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1],没有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有一些建筑企业制定了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差,缺乏对建筑工程安全、进度、质量等多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没有明确和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筑企业规避和防范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能力很低。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一些建筑企业在相关机构上没有设置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但是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承担风险管理职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很低。造成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筑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抵御风险、化解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都较低,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3、风险管理系统不规范

一些建筑企业缺乏规范的、完善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分析不足,对项目投标的可行性了解不全面,导致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中标率很低。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较复杂,并且缺少可靠全面的信息支持,使得一些建筑企业面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举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效果较低。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风险,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风险因素、自然环境风险因素、工程管理风险因素、施工建设风险因素、施工技术风险因素等[2]。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建设情况,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的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评估

1、定性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定性分析主要是指评估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并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对风险因素排列顺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定性分析主要依据风险信息的可靠程度、假定条件、风险概率后果和范围、已经被识别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方法等等。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定性分析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或者随机决策分析法,对于那些对建筑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控制和分析。

2、定量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定量分析可以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按照最可能、悲观和乐观进行分类,定量分析要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通过风险定量分析,可以得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的概率。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1、优化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重视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科学合理的合同可以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筑企业可以合同中加入一些保护性的条款,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加入保护性的条款,会增加企业的履行成本,因此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款费用、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合理地进行比较,使合同达双方的要求。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合同中增加工程款索赔条款,如果业主没有按照规定时间交付工程款,就会承担一定的索赔款,通过这种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合同的对方。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考虑到建筑材料价格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建筑工程招标时,可以在合同签订时增加包干风险费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2、加强风险管理的转移和自留

(1)风险管理的转移

风险管理的转移是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风险管理的转移是指建筑企业在认定不适合自己去承担或者无力承担时,有意识地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去承担的方式。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一些金额损失大、发生概率小或者金额损失大、发生概率大的施工风险[3],建筑企业通常会采用风险管理的转移方式。和其他风险管理的方法相比,风险管理的转移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形式,风险管理转移更加保险、更加优越,因此这种风险管理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

(2)风险管理的自留

风险管理的自留是指建筑企业将一部分的施工风险留给自己。企业的风险管理自留可能是被动的,也可能是主动的。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某些风险没有办法转移给他人,这时建筑企业经过仔细地比较分析之后,如果某些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较小,或者即使风险发生,损失的金额也较小,这时建筑企业就可以采用风险管理自留的方式,和风险管理的其他方式相比,自留风险的成本相对较小。建筑企业如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自留,必须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3、加强风险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风险安全管理,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之后才可以开始施工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分包和总包施工企业都必须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证许可证》。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坚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对新员工开展安全施工教育,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再次,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和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规范,操作施工安全技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安全风险管理。

4、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转变风险管理观念,积极开展风险教育,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积极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提高建筑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风险因素的评价和预测,实时收集风险数据,设计合理的风险处理方案。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对施工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分类识别,积极采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抵御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减少企业损失,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