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校学历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学历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校学历教育

篇1

1.杭工大近四年招生录取情况

杭工大成人学历教育在2010年、2011年分别录取了518人、747人,2012杭工大报名人数约1400多人,共录取考生1037人,其中农民工录取537人。2013年杭工大报名人数约1640人,共录取考生1363人,其中农民工录取891人.杭工大设有20个教学点,80%的生源来自这些教学点。

2.其他成人高校机构调研情况

针对学历招生,2012年下半年走访了杭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奥鹏教育、杭州钱江业余学校、浙江工商大学成教学院等15家单位。得出以下结果:一是相关院校设立的专业多样;二是其他学校远程教育学费相对贵,其中浙江本地大学远程教育学费上万元。三是其他院校实行生源奖励费机制;四是有关院校都有普通高等教育作为支撑,师资力量雄厚。

二、杭工大学历教育招生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杭工大是1979年建立并于1981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浙江省总工会主办、杭州市总工会主管的一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杭工大也是市总工会的干部培训学校。

2012年,市总工会下发了【2012】23号《关于资助千名农民工上大学工作的通知》,经学校领导多次走访各区、县(市)总工会,商谈资助农民工上大学合作事宜并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淳安、珀莱雅教学点,恢复富阳、余杭教学点重新招生。2013年,市总工会市31号文《关于资助农民工上大学工作的通知》,将资助的名额从12年政策的5年资助1000名提高到了一年资助500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2014年,市总工会28号文《关于开展2014年资助千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活动的通知》,将资助的名额又提高到了年度1000名。

近几年,报杭工大的学生越来越多,录取大专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主要得益于市总工会资助政策的不断深化。此项工作的开展,是杭工大在充分利用工会网络资源,切实落实工会教育职能,实现提高职工学历水平、文化素质有力举措。

另外,杭工大作为杭州市退役士兵双证培训的承训单位,2012年招收退役士兵118名,2013年招收退役士兵88名,这也为杭工大提供了生源。

(2)学费优势。杭工大成人大专学费相对其他院校便宜,杭工大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了两种学费收费标准,一种是2200元/年,两年半共6600元,另一种是1980元/年,两年半共4980元。

(3)技能优势。职业技能培训如电工上岗证、高级电工等项目是杭工大优势项目,杭工大还具备职业技能鉴定资格。通过来杭工大技能培训来报杭工大学历教育也是杭工大的一大优势。

2.劣势分析

(1)硬件制约。杭工大虽处市中心,但由于建校较早,校区面积小,周边道路狭小,加上学校后面环北市场人流大、货运多,造成了进出杭工大极大的不便。特别是晚高峰加上堵车,给来杭工大上课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2013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这一硬件制约有所缓解。

(2)软件制约。一是杭工大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任课教师靠外聘,本校任课教师有待锻炼与培养。二是招生力量不强,目前招生处就3个人,日常的招生管理工作已达到工作饱和状态,没有多余时间展开招生的开拓工作,更没精力去市场上和竞争者抢生源。三是招生奖励不足,对于生源推荐的奖励几乎没有,因此不能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招生积极性。

3.机会分析

(1)相关政策机遇。一是市总工会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上大学政策,杭工大是指定的就读单位,自2012年政策实施以来,市总资助农民工上大学计划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引起了巨大反响,预计今后该政策的资助力度及效应将逐步放大。二是杭州市退役士兵免费参加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政策,杭工大作为杭州市主城区2家承训单位的其中之一,加上学校地处主城区中心地,有利于退役士兵报读。

(2)领导执行力机遇。杭工大领导立足本校、依托工会,积极谋划学校发展。争取市总资助外来务工上大学政策、工会干部培训承办工作,积极开展与下城教育局职工教育培训合作,促成和其他学校教学点合作事宜等等。

4.威胁分析

成人教育是面向于成年人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属非传统和非正规性教育,近几十年发展历程证明,补充教育、补偿教育功能和作用凸现,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曾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在社会运行模式中,学历教育占据绝对比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成人的学历教育需求已骤然减少。

三、杭工大学历教育招生建议与思考

从以上SWOT分析可以得出杭工大学历教育招生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挑战共生。杭工大学历教育招生应结合杭工大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免“短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1.依托工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杭工大是总工会的学校,我们要善于利用工会资源、工会产业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我们要利用这些政策、平台,让“资助外来务工上大学”“退役士兵双证培训”等项目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度,从而提高杭工大的知名度、影响力。2012年生源中是农民工的人数达819人,约占总报名人数的57%。2013年、2014年,杭州市总工会“资助”的年资助名额增加至500人与1000名,同时,各基层工会配套资金有望得到全市各级工会的支持,预计每年总资助农民工上大学的名额超过千名。

2.立足教学点,加强管理完善服务

篇2

余杭区卫生进修学校在农村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中,坚持“政府统筹”部署的教学目标设置,依照“社会需求”定位的培养专业选择,遵循“宽进严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社会应用”评价的目标考评制度等为核心,以局长负责制、课程设计、授课方式、师资队伍、考试管理、学员选择等为行动要素。对2002―2012近十年来参加农村成人学历教育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学员所在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在余杭卫校农村成人学历教育方面的优势,如学历的提升、职称的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提升、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基层卫校在农村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中的成效值得推广。

1.1 调查对象 分两类人群:(1)调查对象一:余杭区各区署医疗卫生单位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层(2)调查对象二:2002年~2012年在余杭区卫生进修学校参加农村成人学历教育的500多位学员。

1.2 调查方法 调查过程中设计了两份调查文件。第一份是管理者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5份,收回有效问卷145份。内容主要包括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层对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后在自我管理、学习能力、农村基层工作能力、职称晋升机会、岗位晋升机会、对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增多等方面。第二份是成教学员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2份,收回有效问卷554份。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学历教育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参加学历教育后的岗位定位和能力的提升,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如何克服工学矛盾,参加学历教育后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2 结果

2.1 余杭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者调查结果

2.1.1对余杭区各医疗卫生单位145位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110人(占调查总数75.9%)认为成教学员在学习能力上的提升非常明显;有106人(占调查总数73.1%)认为成教学员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提升非常明显;有99人(占调查总数68.3%)认为成教学员在农村基层工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明显;有113人(占调查总数77.9%)认为成教学员在晋升职称的机会明显占优势;有104人(占调查总数71.7%)认为成教学员在岗位晋升的机会明显占优势。

2.2 2002―2012近十年来参加农村成人学历教育的学员调查结果

2.2.1 本次参加调查的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有554,调查显示这些人员通过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后,不管在学历还是职称上都明显的提升。

学历前后变化

2.2.2 针对现在社会上形形不同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这些调查人员选择余杭区卫生进修学校学习主要原因是学校地点方便(占61.0%),参加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文凭(占51,。4),可见基层卫校存在的必要性。

2.2.3 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学历教育后学员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医学专业知识,同时这些学员认为接受学历教育后岗位的定位最适合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

2.2.4 在工学矛盾上,有48.6%的成教学员认为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单位是非常支持的,有43.5%的学员认为是政策的支持才参加学历教育。

2.2.5 参加学历教育后工作方面的提升。

调查中发现,参加学历教育后,以第一作者的 一共 238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 55篇,省级刊物 142篇;县区级刊物_32__篇;其中与农村卫生有关的论文_16篇。

3 结论 加强基层卫校在农村成人学历教育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必要,结合“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1] ,区县卫生进修学校在培养农村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新的发展时期仍然有优势和其他教育平台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医学成人学历教育” [2],余杭卫校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成效值得肯定,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是更多人群收益。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纯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非学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纯学历教育的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协调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

一、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强大保证

我国高校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且逐渐增长,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并逐步走向成熟。非学历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起步较晚,在高校教育体系里与学历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要学历教育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

(一)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历教育收费、国家对学历教育的财政拨款及科研资金等。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面向特殊群体的培训、提高班等属于营利性质的;面向大众的普及知识的百姓课堂等属于高校非学历教育中公益性质的,没有收入。无论是营利性质的培训,还是公益性质的百姓讲堂,其媒体宣传、网络建设、课件制作等前期运作都没有定向拨款,所需资金都需要学校从学历教育的资金范畴里划拨。

(二)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教学支持

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学历教育的大力支持,其中教学上的支持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高校的非学历教育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师资源,而是根据非学历教育的需要从各相关院系借调教师上课,这些教师从事学历教育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某一学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非学历教育的整体课时安排也需要学历教育的支持,如何将涉及培训内容的理论知识、目前的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融入教学之中,需要根据学历教育的相关学科整体发展状况去设计;另外,非学历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注重实践,非学历教育的学员在参加学习过程中想要去相同行业的先进单位参观实践,这就要高校利用自身学历教育中的校友资源、科研合作单位去实现非学历教育中的实践场所问题。

二、非学历教育反作用于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促进学历教育的稳步发展

非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发展可以促进学历教育的稳步发展。首先,非学历教育能刺激大众在学历上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一些单位的员工在经过非学历教育培训后,针对某一方面的技能有所提高,选择成人继续教育,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高校非学历教育也为学历教育提供经济效益。高校的非学历教育也是各高校创收的途径之一,目前,一些名牌的综合性或是行业里知名的高校,每年的非学历教育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外,一些合作单位还会出资在高校建立各项奖学金和科研基金用来资助学历教育相关的发展。最后,非学历教育能扩大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可以让社会更多地了解高校,增加大众对高校的认可度,这些对学历教育中的稳定生源、促进就业以及吸引社会对学历教育建设的资金都大有帮助。

(二)非学历教育弥补学历教育的不足

用人单位不仅注重学历文凭,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因而就业条件往往是学历文凭加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就要求就业者通过非学历教育来弥补自己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增强自己实践技能经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此外,非学历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其投入所产生的成果,也可以在学历教育上加以应用,弥补学历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不足,增强学历教育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及时更新知识技能。

三、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均衡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在思想、资金、教学资源等方面仍倾向于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教育,造成了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局面。

(一)“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

一些高校认为,高校就是要重点培养由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历教育学生,其含金量高,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非学历教育应该是培训机构的主要工作,和高校关系不大。即使一些高校在做非学历教育等方面的事情,也是简单地将其当作一个创收的渠道,没有从整体上看待非学历教育。高校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了非学历教育整体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高校在资金投入上也是将重点放到学历教育上

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上,大多以学历教育建设为中心,从学历教育建设的角度考虑、规划资金的运用,很少会站在非学历教育的角度去考虑资金的投入。而非学历教育所创造的收益,高校也不会全部投入到非学历教育硬软件的改进上,大部分被用于学历教育的建设上,导致了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动力不足。

(三)高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存在偏重学历教育的现象

在高校教学资源投入方面,非学历教育低于学历教育。好的师资会优先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学中的教师都是兼职的,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数都投入到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科研中,在非学历教育上投入得很少,不会花太多的心思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另外,高校在教材、教室、教学辅助工具等的安排上也会偏重学历教育,将其放到优先的位置,从而影响非学历教育的质量。

四、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的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扩大,高校必须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和谐发展,以适应及大众对新知识的需求。

(一)高校应在办学思想上明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和地位

高校作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施的一个平台,应该在办学思想上转变以往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思想,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应以既往的经验和未来自身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上的规划思路为依据,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协调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工作涉及的教务、财务、后勤及专业院部等部门,高校应设立相关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在各方面协调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保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能够长期和谐发展,共同服务社会。

(三)高校应增加对非学历教育的资金投入的比例

非学历教育的开展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高校在得到非学历教育创收的同时,也要加大对非学历教育资金的投入,以保证非学历教育的效果和实效,使其在竞争激烈的非学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非学历教育的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及实训基地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对人才技能更新的需求。这些方面都需要高校在资金上对非学历教育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

篇4

我国的国民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大学后继续教育、各式各样的岗位培训、不同层次的项目培训和社会教育等。目前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体需要进行的专业技术、特殊行业等多层次的后续教育,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更专业、更具体,必须要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对管理者的素质更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从业者的技能和管理者的素质根本在于培养机构的转变。目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决定了非学历教育要由边缘走向核心,把非学历教育提到一个新的战略地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需要教育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支持及储备,需要教育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教育为适应市场机制及企业机制的转型,有一大批受业者需要重新转换工作岗位,其中包括管理者及从事各种行业的在岗人员,他们需要重新上岗、转岗或轮岗,这些都需要进行各种适合个体的教育;三是在岗人员在开拓创新中更新和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需要不断接受再教育和后续教育;四是受业者需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为全社会创造多元化和灵活的学习机会,而这些功能只能由非学历教育完成;五是非学历教育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能够提供受教育者间断地或不间断的学习机会,灵活地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六是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投入成本和投入时间相对较少,增加了受教育者教育机会,不仅提高了就业几率和竞争几率,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缓解了受教育者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缓解了办学者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

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模式相比,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更强调以能力和岗位需求培养为目标,按市场需求的职业及其职业能力来培养和组织实施教学,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与获得,对高端科学知识强调够用即可,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群体选择接受教育的机会,既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又拓展了职业选择空间和生存空间,为不同受业者增强了发挥自我的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二、目前非学历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部分高校通过挖掘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举办计划外各类教育,不仅服务社会,而且扩大了学校影响,缓解了办学经费的不足,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职工福利待遇,促进了学校发展,但在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够,实践力度不强。就普通高校领导层的认识来说,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合格人才,搞好学历教育,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必须满足市场发展需求,高校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扩大了非学历教育的招生,各种类型培训项目增多,确实填补了部分经费短缺,但在重视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思想意识形态下,又无形中阻碍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是教育缺一不可的部分,从目前社会需求来说,全日制学历教育有较好的市场,因此对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不是特别重视。就受业者个体来说,受当前我国人事招聘制度的影响,大企业、好单位看重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的学生,学历高的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岗位,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一些低文凭的受业者在就业方面无形中受到阻碍。学历的差异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岗位和收入,而其他类型的项目培训与个人发展、工资收入、岗位好坏没有直接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受业者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在这种社会现状下,受业者的意识形态是学历主义者至高无上,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历,而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全面考虑,不论专业是否与自己合适,不论所学的知识是否能用,只要能拿到全日制文凭,就达到了学习目的。

2.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日益扩大,但针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和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制约,因此导致非学历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加上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思想依然存在,导致高校及具有办学实力的机构难以开展本行业和跨行业的项目培训,造成高校资源的极大闲置和浪费,使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够全面和深入;在继续教育的发展和规模上得不到壮大和发展,导致国家教委颁布的一些规定和措施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导致有的普通高校及二级学院在非学历教育和培训方面办学不严谨,在招生、收费、课程安排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有的培训机构借高校的名义进行以营利为目的办学,给普通高校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

3.培训模式陈旧,实用性不强。有些高校的培训机构由于在培训项目上已经成形多年,形成了固定模式,没有针对市场做深入彻底的调查了解,自然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培养方向、培训目标、项目设置等方面凭经验甚至沿用陈旧的培训课程。所开办的培训项目达不到市场需求,理论性强,实用性弱,达不到应用效果。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概念模糊不清,非学历教育办学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上沿袭学历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技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培训内容沿用老教材,内容空洞老套,无前瞻性和创新性,既达不到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又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普通高校的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声誉。

三、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分阶段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为体现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本着注重能力、个性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才需求分析,构建了“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非学历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来培养人才。分阶段实践教学是根据学生各个时期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个体的实际情况设定的非学历教育,低年级阶段学生(1、2年级)的实践教学重点在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上针对学生个体需求进行;高年级阶段学生(3、4年级)主要根据个人需求参加有益于本人发展和针对就业需求的培训课程;全体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要,均可在科技创新活动基地进行创新实践和根据自身的需求参加项目培训。

多层次的非学历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类型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培训,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对各门所学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开展非学历教育夯实了学历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针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根据专业类型和学生的需求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层次的实践活动,逐步推行从验证、模仿性等基础性实践向综合、设计、创新性实践转变,既充实了学历教育课程,又拓展了非学历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起到良好的互补和沟通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多证培训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在非学历教育培养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以职业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体,动员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多种项目培训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取得各种技能等级证书,按市场需求和与企业岗位对接需要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类专业开展数控培训、操作工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制图员(Pro/Engineer)等培训。数控技术培训针对冶金机械及控制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操作工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主要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制图员(Pro/Engineer)认证培训,针对工业造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出、产品装配设计、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等模块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语言表达、计算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模式创新,学生掌握了实用型技术,提前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接。

3.多渠道拓展市场,建立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多种职业培训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填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弱点,增强学生操作生产设备和进行生产全过程技能的训练。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挖掘外部资源,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和厂矿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实习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提供保证,夯实非学历教育基础。

高校要依托专业优势和优质教学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按照高素质、强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市场需求调整培训项目,同时利用地方优势与企业合作,建立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定向培养,与用人单位合作制订培训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定向培养方式的培训达到与企业岗位对接,企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全程参与,对学生有多方位的了解,不仅了解其专业能力,而且其了解个性、职业观念和团队精神等,有益于将来的岗位管理。通过这种模式,企业节省了人才招聘成本,避免了人才流失,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高校提升了培训知名度,实现了三赢,为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质量保证。

四、结语

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内强素质,外拓市场”的工作指导方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 ,与企业联动,与周边地区建立联系网络,同时根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通过对非学历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机械类学科建设力度加强,非学历教育与项目培训进一步完善,非学历教育及培训项目日益突出特色和优势;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竞争能力与办学实力逐步增强,教学手段越来越实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越来越强;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培养内容更加完善、科学,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为我国的机械行业培养了大批“用得上、信得过、留得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第一部分为12所公立大学和4所联邦研究所,公立大学中的两所联邦高工(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和4所联邦研究所,由瑞士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高工委员会管辖。公立大学中的其他10所为州立大学,分别由各大学所在地的州政府管辖,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第二部分为享受政府补贴的四所独立学院,这四所独立学院享有大学促进法规定的政府拨款补贴资格。其中圣加仑师范学院是专门培养初、高中学师资的高等院校,毕业文凭按学制换算相当于师范专业本科学士学位。其他3所学院均与当地大学合作办学,但享有自。办学目标以培养研究生(硕士、博士)为主,主要招收大学毕业后的学生,学制因专业而异,博士学位由合作伙伴关系的大学颁发。

第三部分为7所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并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联邦高等专业学院。学制因专业而异,一般为2至4年。所颁发的毕业文凭Diplom(FH)不能等同于正规大学的毕业文凭Diplom。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关于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和其他私立学校

近年来,部分中国学生及其家长由于对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和其他私立学校的性质、层次、水平等情况缺乏了解,在选择学校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指出,瑞士任何一所大学中都没有酒店管理专业。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cole Hoteliere de Lausanne)是唯一一所被瑞士联邦政府承认为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酒店管理学院,于1997年并入瑞士西部高等专业学院(HES-SO)。在瑞士所有的酒店管理学校中,只有该校的毕业证书才被瑞士政府承认为高等学历文凭。

除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外的其他酒店管理学校,以及一些工商管理学校、财经金融学校、语言学校、“国际学校”等,均属不被瑞士政府承认为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私立学校范畴。有的冠以“大学”或“学院”的名称对外招生,学费昂贵。

瑞士政府视这类私立学校为企业,要求其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商业注册,依法纳税,因此办学是合法的。但联邦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把这类学校纳入其管理范畴,对此类学校持不承认,不管理,不评论的态度,即在法律范围内,政府不承认这些学校,也没有义务管理。

由于此类学校不属于正规高等学历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文凭亦不被瑞士政府承认。

三、留学注意事项

(一)入学资格。由于我国大学前的学制比瑞士少一年,瑞方要求,只有我国正规大学的在校生才有资格申请来瑞士公立大学留学。

(二)授课语言。瑞士大学分布在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语言能力是大学入学的一个关键条件。大学课程均以当地语言讲授(德语,法语或意大利语)。攻读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亦要求必须懂得一门当地语言。只有攻读理工科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才有可能使用英语。

(三)学费及其他费用。在瑞士正规大学的留学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攻读博士学位和不攻读博士学位(Diplom学习或进修)的人员。获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者,每月可从指导教授处获得约为2000-3000瑞士法郎的资助,一般也不用交纳学费。Diplom学习阶段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一般为1200-4000瑞士法郎。有的大学对外国学生还收取一定的附加费。瑞士是世界上有名的高消费国家,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学生住房月租金一般为400-600瑞士法郎。各大学均有较为便宜的学生公寓,但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排队等候才有可能获得。和周边国家相比,在瑞士留学的外国学生在Diplom学习阶段很难获得打工的机会,因此在这个学习阶段经济上一定要有保障。此外,大学生入学必须要购买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月金额为200-250瑞士法郎。保险越便宜,就医或发生意外事故时,要求交纳的自付金额就越高。

四、对自费留学人员的建议

刘宝利参赞提醒欲获得政府部门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留学的人员,应在瑞士政府承认的12所公立大学、4所联邦研究所、4所独立学院和7所高等专业学院中选择自己学习的院校和研究单位。即使不为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而自愿到瑞士私立学校(如酒店管理学校)学习(进修),也一定要慎重选择学校,仔细阅读并理解所签协议条款内容。对于学费高,而入学门槛低(如对外语水平没有一定要求等)的招生广告,要格外小心。应尽力避免选择那些来自一个国家的学生占大多数的所谓“国际学校”,并澄清在没有修完全部课程的情况下,学校如何退还学费等事宜。

刘宝利参赞强调指出,那种想把私立学校作为跳板,以后再转入瑞士公立大学学习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就读私立学校所获的学历不被瑞士公立大学承认,不能作为公立大学的入学条件。同时,到私立学校学习的学生也得不到移民局、警察局转变身份的许可。

刘宝利参赞还提醒在瑞士正规大学学习的自费留学人员,应在我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以便将来回国时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针对近来不断有中国学生申请就读挪威人民高级培训学校的情况,挪威基督教人民高级培训学校联合体总监兼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托尔・葛兰维克(Tor Gronvik)先生近日主动向我驻挪威大使馆教育处介绍了人民高等培训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形式,并希望通过中国有关教育部门提醒中国学生谨慎选择入读挪威人民高级培训学校。

据葛兰维克先生介绍,挪威人民高级培训学校(Folk High School / Folkehogskole,亦译挪威人民高等学院)是由挪威民间组织、宗教团体、基金会等主办的培训机构,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办学理念是通过组织旅游、手工制作、户外活动等实践活动,以及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倡自我设计、自我负责,从而鼓励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挪威人民高级培训学校既不是高等教育机构,也不是大学预科,其教学和培训活动与大学招生没有直接的联系。将此类学校的名称从挪威语翻译成英语或汉语后,很多人误认为它是挪威的高等教育机构或大学预科。实际上从办学目的、学校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看,此类学校与挪威大学或大学招生却毫无联系。人民高级培训学校也没有与挪威任何一所大专院校签订输送新生的协议。如果外国学生在人民高级培训学校完成培训学习后申请上挪威的大学,完全是他们的个人行为。国际学生在此类学校的培训不能作为帮助他们满足申请上挪威的大学所必备的条件。

二、人民高级培训学校属于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不包括在挪威正规教育的体系之内。此类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仅提供一些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学制一年。主要课程包括:艺术、手工制作、音乐、运动、哲学、戏剧、大众传播、摄影、户外活动等。由宗教组织主办的学校还开设有关的宗教课程。依照挪威的有关法律,人民高级培训学校对申请入学的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在学业和学历方面没有任何具体的要求或严格的门槛,不举行正式的入学或结业考试,培训学习结束时只发给写实性结业证书。

三、人民高级培训学校不是专门的挪威语培训机构。凡招收外国学生的人民高级培训学校,都能提供借助英语讲授挪威语言与文化的课程。但是,学校并没有得到挪威有关当局的授权为外国学生提供申请挪威大学所必须通过的挪威语等级考试以及有关的培训或考试报名等服务项目。除此之外,外国学生必须按学校的要求参加所有必修的非语言类课程的学习。这也是许多外国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不能通过挪威语等级考试的一个重要原因。

篇6

主办学校如依托其他单位建立为开展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提供支持服务的学习中心的,该依托单位须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门评估。

第四条校外学习中心的任务是:配合主办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

第五条学习中心本身不是办学主体,不能自行录取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未经正式录取的人员就读。不能从事以独立办学为目的的各类教学活动和发放各类毕业证书或培训资格证书。不得从事与支持现代远程教育无关的经营性活动。

第六条校外学习中心不得下设分支机构性质的其他校外学习中心。

第七条学习中心在业务上接受主办学校的领导,行政上接受协办单位的领导,同时接受省教育厅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学习中心应具备带宽*以上局域网络系统,联网多媒体计算机数量每6名学生不少于1台,总数量不少于50台,并配备相应数量和档次的服务器。学习时间内,每2名学生不少于1台计算机。随招生规模扩大,学习中心应按此标准增加计算机数量,保证学生课堂学习需要。

第九条学习中心计算机局域网应与*或*等国家公用的传输网络连接,通过网络与主办学校实施交互式远程教学,在线共享主办学校的教学资源。位于县级以上城市城区的学习中心,接入带宽不应低于2M,其他地区的学习中心应逐步达到该标准。鼓励学习中心在设备建设投入上体现前瞻性和充分的灵活性,采用先进技术、新颖方式,开展双向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

第十条主办学校通过卫星传输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其学习中心必须具备卫星接收系统设备。

第十一条学习中心可以与其他单位共建共享场地、设备、实验条件,但应满足教学需要。主办学校应对这些条件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的结果通报省教育厅。

第十二条学习中心可以与其他单位共建共享图书馆、阅览室。但共建共享图书馆、阅览室必须配备学习中心开设专业的全套文字教材、参考资料以及相应的工具软件。主办学校应对这些条件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的结果通报省教育厅。

第十三条学习中心必须有专用办公场所、配备办公电话、传真机、可接入因特网的办公计算机等。

第十四条校外学习中心须安装相应的远程教育教学软件,保障主办学校实现以下功能:

(一)向学生提供主办学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以多种形式实现有效的学习;

(二)支持教师、学生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和传递信息;

(三)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质量的监控和评定。

第十五条校外学习中心所在地应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学习环境,并悬挂规范标识。中心的办公场所、各类教学用房应集中,并不得使用临时建筑物。

第十六条学习中心应配备业务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熟悉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具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学习中心专职行政、教学、教务管理人员,配备数量根据招生规模确定,一般100名以内学生配备1至2名管理人员,100至500名学生配备2至5名管理人员,500名以上学生配备5名以上管理人员;应配备技术熟练的网络管理和其他技术人员,配备数量由学习中心决定。

第十七条学习中心应根据专业设置,配备足够的远程教学辅导教师,选聘的教师应得到主办学校的认可。学习中心可根据需要聘请兼职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校外学习中心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执行主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切实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严肃考场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和教师,应及时上报主办学校,并依照主办学校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学习中心应当负责所属学生的管理工作,配合主办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第二十一条学习中心必须按照主办学校远程教育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配合主办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和组织生源等活动。招生广告应经省教育厅审查批准。

第二十二条学习中心必须严格执行主办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配合主办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做好学生报到注册工作和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学习中心必须保护主办学校有关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得非法从事主办学校网络和电子课件的买卖。

第二十四条加强对网络传输环境和教学应用软件平台的管理,严格审查和监督网络传输内容,有效监控传输过程,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第二十五条学习中心各建筑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网络教室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学习中心应对管理人员和学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第二十六条申办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需提供如下材料:

(一)教育部批准主办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文件(复印件);

(二)主办学校向省教育厅提交设立学习中心的申请;

(三)依托单位向省教育厅提交设立学习中心的申请;

(四)开办校外学习中心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拟建校外学习中心实施现代远程教学的方案;

(六)主办学校与协办单位建设校外学习中心的协议书(复印件);

(七)省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收费批文(复印件);

(八)依托单位的法人资格证书(复印件);

(九)拟开办专业和招生人数;

(十)有关学习中心办学地址、负责人、设施设备等情况。

篇7

1.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数量上不平衡,二是发展水平上不平衡。部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开展良好,培训领域、内容、项目、规模都已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与此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却因发展理念、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非学历教育无法做大做强,处于发展较慢甚至没有发展的境地。此外,在非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上,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天壤之别,应引起高度重视。

2.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管理多样化。

各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在管理上层次鲜明,一方面表现为整体式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松散式发展。所谓整体式发展是指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针对非学历教育制定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管理体制,设立有专门的非学历教育领导机构,自上而下进行统一的层级式管理;学校对非学历教育开展的所有活动能够进行严密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保证非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在掌控下开展;制定有严格的、规范的、统一的管理系统,对非学历教育单位如招生宣传、收费标准、教学管理等实行统筹安排、规范管理,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而松散式发展,则是指各高职院校对所属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缺乏统筹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体制,任各办学单位自行发展,非学历教育管理处于松散状态。松散式发展极易引起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严重影响学校形象,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长远来看,整体式发展才是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趋势。

3.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理念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缓慢,究其根源是其发展理念滞后,只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非学历教育,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发展重中之重,而非学历教育只是培训单位的责任,认为非学历教育可有可无,甚至仅仅列为学校的创收部门加以对待。学校领导决策层缺少创新理念,无法用战略性发展眼光来审视非学历教育,直接影响到某些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模式陈旧。

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或者是对现有学历教育模式简单加以引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传授,而不重视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对非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方向缺乏市场调研,这就直接限制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5.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教学专业性不强,教学质量差”是影响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由于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大都由学校教师兼职,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非学历教育钻研,更很少有人考虑其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而仅仅将其看作是一份兼职,这也是一些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难以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的直接原因所在。

6.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社会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非学历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完全认可和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推动。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惟有学历教育可以作为用人单位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而非学历教育缺少权威性和约束力,社会认可度不高。此外,作为非学历教育部门,在管理与认证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二、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1、发展非学历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已拥有正规的学历教育,但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自身需要进行再学习再教育,这就使得非学历教育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

2、发展非学历教育,是扩大继续教育成果的必然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继续教育若想进一步发展,只能打破传统的以学历教育为主,而转向发展非学历教育。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求继续教育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并为非学历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使非学历教育发展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发展非学历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

党在十六大、十七大连续两次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的总体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其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并且,由于非学历教育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追求个性发展、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有力地推动着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趋势

1.竞争化趋势。

未来的非学历教育发展必然呈现出更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各高职院校办学单位之间,更有与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可以预见,未来的非学历教育竞争将十分激烈。

2.品牌化趋势。

过去,各高职院校大都将非学历教育作为学校“边缘”的创收部门,以利益驱动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非学历教育的职能将逐步从“边缘”走向“核心”,最终向品牌化建设方向发展,这是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差异化趋势。

由于各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单位、学科领域、培训内容和培训力量都有所不同,差异化办学必将成为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特色。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办学,树立非学历教育品牌,这是未来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篇8

一、校外教学点规模

校外教学点的规模最大应是多少?设置多少个教学点比较合理?教学点的辐射面积一般是多少?教学点辐射人口一般可达到多少?这些问题都是设置教学点时我们会思考的,也是影响校外教学点规模的几个约束条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约束条件对设置几个校外教学点的上限做个测算。根据教育部2007年底的消息,普通高校2008年开始将取消成人脱产学历教育,因此,以下测算均以业余学历教育为对象。

1.教学点的规模与数量测算——师生比计算法

在影响校外教学点规模与数量的因素中,师资是最大的瓶颈,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条件。按评估的要求必须要有部分课程的教师由主办高校派出,假设比例为x%,然后根据高校普通教育的师生比上限1:18及高校现有的教师数量a和学生数量b,可计算出最大业余学生规模c(业余2个学生折合成1个脱产的学生)。公式如下:

c=(36a-2b)÷(1-x%)在计算出业余学历教育最大的规模c后,根据现有的业余学生情况、校本部的业余学历教育规模d,即可估算出校外教学点的规模e。按每个教学点每年招生200人,3个年级规模600人,可计算出最多可设置校外教学点的数量e。公式如下:

e=(c-d)÷600

2.辐射范围计算法

交通是决定辐射范围最重要的因素。一般大城市来讲,业余学习市民可接受的花在路上的时间在单程1小时左右,其中从家(单位)到车站一般步行10分钟左右,乘车40分钟,下车10分钟。如到教学点单程超过1小时,学生就会觉得太远,从而影响其坚持学习的念头。

例如,深圳公交道路平均行驶速度为18公里/小时,在国际警戒线以下,作为城市中心组团的罗湖和福田在晚高峰时段的公交车速为12公里/小时。也就是说,从方便学生上下课的角度来讲,以平均速度15公里/小时计算,间隔20公里(20公里=2x15公里x40分钟/60分钟)左右就可设置一个教学点,以深圳2020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算,可设置6-7左右的教学点,计算方法如下。

n=m÷(πr2)=6.43(个)

说明:

n:可设置的教学点数量

m:城市面积。深圳为2020平方公里

r:辐射点半径,即间隔的一半。深圳为10公里

3.辐射人口计算法

在设置校外教学点时,高校需要做决策,一个地区(街道、镇)的需求是否能支撑一个教学点,达到基本的一个招生人数。我们可以参考2007年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成人高考的报名情况来做一个测算。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平均3.76万人口可以支撑一个教学点每年招生200人的需求。深圳的情况较为特殊,因其人口流动性较大,要8.28万人才能支撑一个教学点每年招生200人的需求。如果我们拟在一个地区设教学点,则可考察其人口的数量、现有高校教学点的数量、每年的招生人数等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应该新设教学点。

以上三种测算模式均可作为成人教育办学规模的参考,一般来说应取以上三种测算模式经过再进一步推算得出最小的那个规模作为成人教育办学规模的上限,这需要更进一步的考虑学校、地点等具体情况。

二、设置校外教学点应以本地设置为主学性、逻辑性,并不断修改保持其先进性,正确认识评价病例模拟教学法,要使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法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既摸清了同学的思维走向,有的放矢地解决疑难问题,也开拓了教师自己的思路,有利于教学实效的增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一、各职业学校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的学生,凡实行学年制的按以下规定执行: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原则上实行三年学制,部分文科、农科、林科及三产类专业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进行两年制试点,但必须由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具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毕业标准等材料,经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考察评估,并由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执行。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制为1-2年。职业中专参照以上意见执行。

二、为保证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0*年市教育局将对各职业学校现有专业进行考察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必备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计划等几个方面。凡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达不到国家相关专业标准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停止该专业招生。

三、各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包括专业、学制、招生人数要在每年四月份以前填写《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计划审批表》(见附件1)报市教育局核准备案,否则不允许招生。

四、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师范类、卫生类学校直接到省教育厅学生处备案,其他各职业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到市教育局职成科办理备案手续。职业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收的学生要在每年4月15日以前到市教育局备案,秋季招收的学生要在每年11月15日以前到市教育局备案。

五、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各职业学校要按文件要求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市教育局注册备案并验印,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及验印每年两次,春季毕业的3月15日前完成,秋季毕业的8月15日前完成。

六、各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的学籍档案,学生的学业考核项目和内容由学校规定,学生的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由学校依据《*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及本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篇10

一、高职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上的优势与冲动

(一)高职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技能型教师多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其教师配备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因此教师多既具有丰富的讲台经验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从事非学历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人力资源基础。

2.实验实训设备较为完备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不仅体现在教师和教学培养方案上,更多地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与设备的完备上。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办特色教育走职业化的道路是唯一途径。所以,在发展建设上,这些院校十分注重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注重实验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加之各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均是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办学专业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故其实验实训设备均能满足地方企业和社会培训的需要。

3.地方政府支持

设置在地方的高职院校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上,不仅在资金上大量投入,而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将一些属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培训项目交与高职院校,让它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二)高职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上的冲动。

1.非学历教育对学历教育是一种推动

非学历教育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能增进学院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为学院的学历毕业生就业寻求道路。

2.非学历教育可以为学院创收

学院发展需要资金,而学历教育受招生指标的限制,无法迅速扩大教学规模而获得大量的办学资金。非学历教育由于培训目标单一,具有时间短、不受计划限制和灵活多样的特点,成为高职院校颇为青睐的创收渠道之一。

3.非学历教育容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员工,层次多样,由于时间短而形成较大的社会接触面,可以肯定这些人都是未来学院学生的家长,他们通过非学历教育领略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会对学院产生好感,并且宣传学院,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4.部门受分成的利益驱动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为使短期培训发展迅速,除被动接受培训之外,还会动员所有力量为之服务。有的学院甚至制定出分成方案,即给予获得短期培训教育资源的部门或个人一定比例的分成。正是这种利益驱动,促成很多部门热衷于短期培训。

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错位现象

高职院校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上很容易产生错位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一)重视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

即所谓的“轻短重长”。这种办学方式可谓中规中矩,完全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职能要求办学,不越雷池半步。从办高职的角度看无可厚非,还可以看做是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典范。然而,换个角度思维,则发现它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首先,不能够有效地锻炼教师队伍,不能使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短期培训,因其培训的目标是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所以担任培训的教师必须设法获取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知识及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授学员知识技能,并从更高的知识和理论的角度加以指导,起到推进知识技能更新、进步的作用。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不仅了解了现有的地区的生产技术状况,而且掌握了多种技术技能,为在高职教学岗位上积累更多知识和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短期培训缺失,教师便失去了一个锻炼的基地。其次,是不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全面。高职院校在对社会和企业的培训中,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互相信任,彼此承认,学院为企业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企业为学院发展提供实践基地和就业渠道。如果合作不畅通,彼此之间多有不信任,此目标则难以达到。再次,是学院不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快和积极的影响。学院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实现让社会认识学院、了解学院的目的。来学院参加培训的企业和人员,可以通过培训认识学院,进而达到宣传学院的目的。由于短期培训数量大,效果很明显。相反,如果仅靠学院毕业的学生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轻视学历教育,重视非学历教育。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凡持有这种办学观点的人,他们都认为学历教育要想迅速扩大办学规模是不可能的,学院的收益要想从学历教育身上获得更多是很难的,所以他们看中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利益,鼓励各方面联系非学历教育资源,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并使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向非学历教育倾斜。其结果是优质教教师资源、实验实训设备和场地、优秀教学管理队伍尽皆流向非学历教育,致使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学院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

三、如何正确定位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

以上所谈的两种倾向之所以说是错位,主要是因为没有摆正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地位,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那么,在高职院校,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呢?

(一)办学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

高职院校一定要搞清楚哪个是自己的主业,哪个是自己的辅业,主辅一定要分清。只有这样,在办学上才会集中精力抓主业,将主业做大做强,以主业带动辅业发展,最终达到主辅共同发展,辅业为主业服务的目标。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教育(至少目前是如此),而不是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所以,其办学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

(二)协调发展,互相补充。

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二者之间并非不相容,如果将二者的主辅关系摆正了,它们就完全可以协调发展,互为补充。高职院校在办学上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专业教师和大量的实验实训设施,完全符合地方企业、社会培训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在不妨碍学历教育的前提下,为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不仅是学院创收和造就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学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具体表现,还可以与地方和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历教育的学生认识实践和顶岗实习乃至就业等创造良好的机会。所以,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学院的发展会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统一集中办学,资源统筹。

高职院校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方面应该由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实施,中心代表学院对外联系,承担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对院内教师受聘上课制定统一薪酬标准。教师聘任由培训中心和系部协商解决。培训所需实验实训设施,由学院统筹安排。

(四)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学院在依托培训中心搞培训的同时,为使培训任务能够满足培训需要,必须充分调动各部门联系非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和个人的力量。对此,学院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奖励办法,奖励标准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使部门和个人既觉得合适而又不至于为之投入全部热情和精力或者毫无热情,这样就可以避免为短期培训部门和个人投入过大的力量而影响学历教育的正常开展,也避免一些培训机会被错过。

(五)学院加强对基层部门的监督。

学院的其他部门,尤其是各个系,由于其具备专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并且掌管着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具有独立开展短期培训的条件,因此,在利益的诱惑下,难免会私下办学。这种办学不仅会侵吞学院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会占用学历教育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和管理力量,对学历教育的教学产生较坏的影响。因此,学院必须对基层单位的这种行为倾向予以遏制,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篇11

1.2、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的教学感受

学生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感受是很重要的,学生对于一次课的感受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就能相对容易的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反之,学生的教学感受较低,就会导致整个的教学过程难以连贯,教师较难实现对于课堂的完美控制,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预期会有一定的浮动。可以这么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的优劣是成正相关的。

2、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2.1、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

(1)注重教法,轻视学法。体育教学是技能主导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第一,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体质;第二,教授学生运动技术,并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体育课程的设计也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在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自己如何把一次体育课教好,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是中职学校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重视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现象。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在教学中不能灵活地运用行之有效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体会到了一定的运动负荷,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这一教学目标就较难实现,进而制约了学生课内或课余运动参与的多样性发展。(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是解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门槛。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解放学生,尊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变革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必然从体育教学活动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体育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感受。由于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对于课程施教过程的控制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这一能力的高低就直接体现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显性化是今后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如何解决自身与学生之间在课程角色上的矛盾,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考验。

2.2、中职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局限性难以完全展现教师的教学技能

由于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遴选与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相适应。尽管中职学校在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设施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目前仍然不能实现教师的新颖的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等无法高效施展这一尴尬局面的破冰。中职学校在体育方面的规划发展现状参差不齐,在场地器材方面也普遍存在充足度较低的事实,教师可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可用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局限性,实际上也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2.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发展性亟待提高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课程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提供了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但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则决定了这一方向是否能够实现。如今的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一直强调要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效果,体育教师也在思考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开展的迟滞。从骨干教师培养、继续教育参与等方面来看,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性亟待提高。

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

3.1、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提高对课程的认知程度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变化是教师适应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实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明确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及体育课程真正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帮助体育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并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教学能力的发展。

3.2、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合理规划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基础,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做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情相适应,中职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能够参与何种的体育运动项目,身体能够承受多少运动负荷而不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岁到19岁之间,由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要适宜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并做到学生能够完成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因地制宜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多样化。中职体育教师要真正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进而锻炼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篇12

(一)由于招生原因,目前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基本上学习能力公认的是比较差的,物理学在高中阶段注重物理体系的建立,多半是定性的物理规律,教材上注重理论的推导,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学生,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们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较复杂些,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无疑是较高的。在学习上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是使他们缺乏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他们认为学习了物理知识以后,回去使用率不高,他们普遍认为学习语文啊、数学啊、音乐啊这样的技能才是今后生存的本钱,而物理的学习对其职业的发展并无多大影响,学好学坏一个样,因而造成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不够重视。

(三)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任职的物理老师,也不一定能深刻理解物理学对学生专业发展及生存发展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中缺少横向和纵向联系,未能把握学生固有的知识与现学知识的联系,以及物理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孤立的来传授现有的物理教材。甚至有些老师因物理学的课程设置课时很少,就认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并不重要,导致自身缺乏教学激情,不愿意多花时间研究教材教法,不想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老一套的应付教学,无疑也让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兴趣,分析影响学生兴趣和动机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本人作了一些思考。

(一)师生共同明确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物理学课程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诸多方面,为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美好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教师进修学校专业的基础,它并不是有些学生所想的无关的知识体系,通过它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或知晓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知识,能广泛地了解物理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这种重要性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能够深刻领会的。只有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师生们才会通过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各种联系,全面整体的把握学生和知识本身,这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在备课的环节中备好学生这一头,知晓学生的固有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在知识的讲授中能做到纵向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内存,让学生有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加强同专业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探讨。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所教物理知识进行选讲。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跟电相关的专业,电学部分应该是物理学习的重点;力学、电磁铁等部分应重点分析;物理物质的三态及特性可做重点;热学部分知识可对热材料加工做为重点,等等。另外在对各知识点的教学中也可根据需要做好适当的铺垫。

篇13

1979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继续教育大会后,“继续教育”这一概念被正式引进国内。在随后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继续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从蓬蓬勃勃到不断面临挑战的过程。在这期间,高校的继续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大大推进了高校大众化教育的进程;同时,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认清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形势、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加快改革,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形势。找准发展新方向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主要有两个方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普通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出现了生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是657万名,由于招生计划增加,报名人数减少,全国平均录取率69%,比2009年增加近7个百分点,高考落榜生数量进一步减少。伴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却一步一步走向低谷,从2004年开始各类成人高校生源逐年下降,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2009年成考有多个省份高升专录取线刚刚超过100分,有的成人高校甚至完不成招生计划。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遭遇发展瓶颈却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之一,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志之一。随着建设中国学习型社会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调整,继续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变化之一就是教育对象的转化:教育对象群体不断外延,即从特定人群逐渐扩展到所有社会成员。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实际,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如何办好成人高等教育,多次强调指出:今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通高校大规模开展非学历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根据计划培养到市场寻求生源的办学过程中,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了贡献,非学历教育在整个国民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异军突起,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冲击。高校如何破除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准确把握非学历发展规律,推动继续教育健康发展,需要广大从业者认真研究。

二、加快改革,探索发展新对策

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应当发挥主力阵地的重要作用。高校通过各类非学历培训工作,不仅服务了社会,同时也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相对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高校具有资金渠道广泛、办学方式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的种种优势,高校非学历教育部门从思想认识、服务-意识到培训机制、授课模式都相对滞后。普通高校只有认识到自身不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改革,创新发展,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新思路。

1.革新发展模式,大胆创新机制

当前,高校现有的非学历教育普遍存在着和市场脱节、机构设置不灵活、缺少专业化运作方式、多头办学和管理渠道不畅等问题。例如,传统运行体制不能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从业人员等、靠、要的现象;考核和奖惩机制的不完善,责、权、利不明晰,影响了教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诸如此类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非学历教育的良性发展。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要高度重视,推行市场化运作,成立专门培训运行机构,负责全校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及运行工作。同时,高校还要对校内非学历教育培训单位进行机构改革,明确各培训单位的责、权、利,明晰职责,体现绩效,调动校内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

2.立足自身优势,拓展培训项目

相对于社会办学机构,高校具备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据此,高校应该大力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打造体现本校特色与优势的综合型、复合型培训项目。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训项目拓展:(1)政府为特定对象开展的培训项目。此类培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生源充足、项目稳定。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主动与政府合作,开展相关培训,比如“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等。(2)与大型企业开展长线培训项目的合作。政府和企业具有广泛的培训市场潜力,是高校非学历教育稳定的大市场,只要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能够得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长期联合办学就有了稳定的基础。比如,南京工业大学依托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开展“水处理培训班”,由于良好的办学质量和信誉,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政、企、校联合办学时间已达15年之久。(3)与行业部门、考试认证机构合作开展培训。依据高校各专业的优势与行业部门合作是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全国建筑行业注册监理工程师的继续再教育培训,是由住建部通过论证,指定南京工业大学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当前各类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企业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所以,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急需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这给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带来重要契机。此类培训还包括建筑五大员、安全评价师等证书考前培训,项目市场开拓的潜力很大。(4)推进学生技能培训、服务学生就业。在对外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发学校内部的培训市场。有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参加过职业资格考试的仅占25%,打算在今后合适的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例却有67%。高校在校生源集中,在学生中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便于教学组织与管理,市场潜力巨大。在培训过程中,对学生的培训收费给予优惠。学生经过技能证书培训后,既拓宽了知识面,又经过考核获得了相关证书,进一步了强化职业技能,提升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增加了成功的砝码。

3.提高师资素质,注重教学质量

非学历教育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不仅依赖于高校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依靠优质的教育教学,这才是非学历教育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学员工作、生活空间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培训生源市场,通过学员之间的相互宣传,既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又能节约大量的办学成本。所以,组建一支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非学历师资队伍,通过优质的教学效果来树立良好的口碑,对于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挖掘学校资源,将校内知名的教师推向培训第一线;其次,根据社会需要,让有教学特长的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进修培训、考试,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最后,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社会上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学者进行非学历教育教学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培训师资力量。

4.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品牌建设

高校需要注重非学历教育品牌建设,让非学历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在非学历教育过程中,要想打造一个知名的品牌,必须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比如,南京工业大学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宣传,“工大培训”的品牌已基本形成,为我们下一阶段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高校非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只有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品牌建设三结合,才能在培训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随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逐步走向低谷,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抓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契机,加快高校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自身优势,找准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切入点,走向市场,创建品牌,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高校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发展途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必将走出困境,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苏永红,普通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