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数学重要章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针对某一数学问题的分析及探索过程,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思想,也为准确、客观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合理、操作性强的方法。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函数的题目,复习时必须有针对性地了解高考常见命题和要点,重点进行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将数学思想方法当做数学基础知识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课标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从历年高考的试题来看,高考考试的重点是查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及准确性。数学科目考查的关键点是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能力。因此,高中函数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中数学函数章节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联系,方程f(x)=0的根就是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通过方程进行研究,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解决。反之,许多函数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
解析:这是一道较典型的函数与方程例题,老师根据数学思想的要求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也可以依据这一道例题对其他相关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概括性讲授,确保学生遇到这类题目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解题方法。
本例题构造出函数g(x),再借助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解题非常容易。这道例题展现出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实际解题时我们一般会构造一个比较熟悉的模式,从而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所熟悉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对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数形结合作为数学解题中比较常见的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解析: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主要包括“以形助数、以数辅形”这两方面的内容,求解几何问题也是研究数形结合的重要手段。同时,在求解方程解的个数及函数零点问题中也能应用。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可以让繁杂的问题变得更直观、形象,增强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某些问题从数量关系观察无法入手解题时,如果将数量关系转变为图形,运用图形的性质规律更直观地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因此,对部分抽象的函数题目,数学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得解题思路峰回路转,变得清晰、简单。
(三)化归思想的应用
化归思想是指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熟知、直观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函数章节中多数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思想的应用,其中化归思想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解析:这一例题解决过程将x0展现出化归的数学思想。化归是一种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高中数学老师必须熟悉化归思想,有意识地利用化归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种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把竖向对象划分成多个种类实施求解的一种数学思想。高中数学函数章节教学中使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解决数学函数问题时,如果无法从整体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就可以从局部层面解决多个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整体问题。
分类讨论就是对部分数学问题,当所给出的对象不能展开统一研究时,必须依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特点,把问题对象划分为多个类别,随之逐类展开讨论和研究,从而有效解决问题。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经常根据函数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展开分类讨论,问题内的变量或包含需要讨论的参数时,必须实施分类讨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地渗透分类思想,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本例题可以借助二次函数图像解决,展现出分类讨论的思想,讨论对称轴x=a与区间[0,2]的位置关系。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整合时,分类标准与增设的已知条件相等,完成有效的增设,把大问题转换成小问题,优化解题思路,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分类讨论教学方法要求将各类情况各种结果考虑其中,依次研究各类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求解不等式、函数和导数是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难点,为确保突出重点,日常教学中必须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三、结语
高中数学函数章节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其日后学习高等函数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数学函数知识涵盖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钥匙和重要工具,因此数学老师必须对函数实施合理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篇2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教学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数学不论是在容量还是在难度上都非常大,以此导致着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很多教学点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例如,初中数学中,其对二次函数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此时学生只要对二次函数有个了解即可,但是二次函数却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求值域、单调区间的判断、最大值与最小值等,都是高中数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题型.同时,在初中数学所取消的立方差、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方面的教学点中,高中数学都囊括其中,这样,初中学生在进入到高中阶段时,因为两个阶段教学点的差距,以此导致着教学的脱节.
2.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安排与要求的脱节
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和要求出发,初中数学教材多为常量、数字方面的内容,题型不仅少而且简单,但是在高中数学中,其内容抽象,对变量和字母之间的研究非常深入,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题目的计算过程,还要注重题目的分析过程.虽然,新课标下对近些年来初中与高中的数学教材内容都做了调整,难度系数也都有降低,但是,因为高考的限制,初中难度降低的系数是比较大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却不敢降低.从初中与高中数学教材的的难度减低系数分析,两者之间的难度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存在着加大的现象,以此导致着学生在两个阶段的学习中无法得到良好的衔接.
3.初高中数学内容量的脱节
初中阶段,由于初中数学的内容比较少,时间比较充足,题型也较为简单,在教学中可以对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强调,而教师因为课时的充足也能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进行举例示范讲解,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下进行巩固.但是,在高中阶段,随着高中数学知识点和知识难度的增加,课时的容量和进度也随之增加、加快,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很多重点与难点问题就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巩固,很多题型也无法得到全面而又详细的讲解,而学生也没有时间对各种题型进行巩固.此时,高一新生因为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就导致了成绩下降的情况.
二、新课标下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策略分析
1.注重对初中数学的温习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虽然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但是不可否认,高一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以初中教材为基础的,此时,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对初中数学教材的连接,复习过程中注重对新内容的巩固,进而提升与升华.以贯穿初中与高中数学始终的函数为例,数形结合中函数图象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在这方面内容的复习上就可以从初中数学中所提到的函数解析式、画函数示意图、图象特征等方面着手,进而引导学生对画图象的基本方法、不同开口变化时系数取值范围等知识点的巩固,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进行了巩固,还让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方面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查缺补漏
受义务教育的影响和需要,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的内容都做了大量的削减,此时,为了让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更好地衔接,在高一阶段,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初中数学被削减的有用部分进行补充,并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目前,针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是从教材的处理进行的,将初中被削减的部分知识插入到高一数学教材中,但是因为相关的配套练习册、课外书还没有跟上,所实现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此时,可以先在教学课堂中将初中和高中数学中需要衔接的点进行讲解,这不仅能够弥补新旧教材交替中的脱节现象,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篇3
1.高中数学作业的概况
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主要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两大类。巩固性作业设计通常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及数学活动技能,并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技能逐步实现“自动化”。研究性作业是高中数学作业中一种开放的、全新的作业,往往是由学生独立提出或通过教师引导而确定的。通常学生可独立完成或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发挥团队力量合力完成,能够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作业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严谨性和频繁性。
2.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数学作业的设计水平和质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但是,目前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首先,从学习内容方面来看,老师一直牢牢把握数学作业设计的主动权,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地学习数学。对于数学作业,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积极性。其次,从作业的内容上来看,大多数老师通常很容易忽略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往往没有分层次,用一刀切的方式设计作业,使所有学生的作业都一样,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另外,从作业设计的时效性来看,教师课后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将所学的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缺少深层次的学习和锻炼。最后,从作业的批改方面来看,很多教师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工作量极大,因此通常为了减少精力或节约时间,老师对对错的批改往往过于笼统。这样不利于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批改作业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
3.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调整
3.1自选作业
自选作业,指的是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和选择[3]。或者在每个教学单元给出的大量课后巩固作业中,教师每天只提出一个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由选择。自选作业的优点是:既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了学生的作业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
3.2分层矫正作业
在进行教学单元的作业布置时,老师可进行一场简单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距,分层设置矫正作业。例如,在讲《简单的指数方程》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几种指数方程的解法后,根据不同的解法给出一些相应的试题。通过课堂小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大致划分。
分层矫正作业的优点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已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矫正作业合理科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便于今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3.3自编作业
自编作业指的是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自编测验并当做课后作业练习。自编作业可由个体独立完成,也可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编制,所编制的题型要与章节所学的知识相符合。题目编制完成后,学生要提交章节的知识总结、考查点和成果等,并进行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
自编作业的优点是:首先,学生在编制过程中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点重新巩固一遍。其次,编题后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另外,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作为参与作业设计及完成的主体,极大地满足了自我价值感。自选作业、分层矫正作业和自编作业等作业模式,均属于巩固性作业,也是对传统作业所作的调整和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巩固“双基”。
3.4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只划出一定的范围或者给出固定的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题目选择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专题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期间学生要适当地对作业进行必要的反馈或修正,待完成作业后,对最终的成果进行汇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研究性作业的优点是:灵活性较强,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学习层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和共享,增强了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作业结构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要充分了解数学作业的特点和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究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结构优化策略,才能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数学作业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4)频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且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几乎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作业的目的不但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而且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高中数学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1)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式
高中数学作业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研究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自选作业: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特点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作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其特点是: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5
一、高中数学新旧课标的变化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变化较大。很多大学学习的重要概念都已编入新一轮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如函数极限、导数、定积分、矩阵、行列式等。而高校教师认为需要在中学学习或者与大学数学学习有关的内容,现在却不学或减弱了,如复数、极坐标、数学归纳法、反函数等。教学模式方面的变化体现在,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二、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大学数学较之中学数学,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中学数学研究的大多是静态的数量关系,大学数学研究更加广泛的、动态的数量关系。另外,即使是对同一个概念的学习,高中数学偏重于形象的理解,大多满足于几何直观。而大学数学侧重公理化体系、逻辑推理以及数学符号的应用。
三、新课标下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本身有本质的不同,再加上近年来高中数学新课改,而大学数学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这势必造成衔接中的问题。大一新生首先学习的大学数学课程是微积分,教学衔接矛盾最为明显。以下针对微积分几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的衔接问题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一,微积分中几个重要的概念,极限、连续、导数、定积分都在高中数学中有所涉及。但知识的难度和章节安排都有区别。如果教学中教师不讲明这些概念的区别,大一的新生可能会误会这些都已经学过而丧失积极性,反而错失了学习微积分的入门时机。
微积分课程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给学生阐明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联系和区别,让他们明白中学学习的数学知识将会在大学里得到深度和广度上的加强。比如:中学里学习的极限、连续、导数的概念多是从几何直观出发的描述,而不是精确的数学定义,在大学里要精确严密地学习这些概念,以达到公理化体系中逻辑推导的要求。再如:中学里的求导数和求积分大多是针对很简单的初等函数进行的,大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更广泛,不拘泥于初等函数,对计算方法要求更高。同时,也会要求这些数学概念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
知识章节安排上,大学微积分和高中微积分有个重大的不同:高中数学的导数和定积分的概念是没有通过极限定义的,因为极限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而导数和定积分有一定实际应用背景,这是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但是大学数学强调极限是所有微积分概念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微积分定义都是用极限这个工具定义的,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这个区别,在大学数学教学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消除困惑。
第二,大学数学强调基本概念的逻辑联系,很多涉及理论证明的部分,比如函数连续性的零点定理、微分中值定理等。而在高中数学中这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理论推导方法也是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个典型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学教师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数形结合,善用逻辑语言和数学符号,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在证明问题时也可以实际例子引入,通过数学建模渐渐转化成数学问题,进一步利用微积分定理解决,循序渐进,让学生自然接受并掌握。
第三,知识的脱节是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中的另一个问题。大学教师要注重适当补充一些中学删减了但大学数学又需要的知识点,如反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恒等变形、极坐标等。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生僻,学生心理上有些抗拒和畏难情绪。教师不必一次性补充,只要在相关章节相应补充。反函数的概念可以在导数这一章介绍,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在不定积分部分,而极坐标的知识可安排在二重积分部分。教师不需要全面系统介绍这些知识点,只需要针对大学数学相关知识内容做介绍,体现数学工具学科的特点。
篇6
一、作业的特点与分类
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有其特点,所以高中数学作业也有其特殊性的表现,这样高中数学作业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的特点,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数学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更抽象、更概括,其概括程度之高,使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
高中数学作业分类
目前,作业在分类上,划分的角度很多,使作业的分类非常丰富。按完成作业的空间分,有课内作业、课外作业;按作业的操作方式分,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按作业的反馈时间分,有即时、短期和中长期作业;按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分,有准备性、导入性、尝试性、巩固性作业;按不同学习阶段分,有预习性、练习性、测验性和应用性作业,还有开放性和内敛性,重复性和创造性作业等等。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探索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函数思想及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
然而设计作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让作业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我们设计作业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作业的目的性
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篇7
1.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与形式
高中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对高中数学作业具有较高的要求。它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是高中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高中数学有其本身的专业特点,因为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具有高度的概括抽象性,有些知识与实际应用毫无联系,所以作业形式只能用高度抽象的数学语言来解决,所以高度抽象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其次是高中数学具有强力的严谨性。数学中推理体系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所以作业中论证推理必须具备很强的严谨性。最后是高中数学作业的密集性。因为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每天都要接受新的知识点,每节课上都有新的质疑,课后留下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所以说,天天有作业。
高中数学作业就其形式上,按反馈形式可分为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按学习层次可分为预习作业、练习作业、巩固作业、复习作业、单元检测作业、章节总结作业,按时序可分为即时作业、近期作业与长期作业,按表达方法可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按思维方法可分为概念应用、知识点的提升题、纠错题、开放性题等。
2.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案
高中数学的作业一定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它的弊端明显:作业是课本和习题集,作业形式单一,作业不鼓励合作,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题海战术费时费力,单调重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把数学学习视为负担,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因此,新的教育理念是创造性教育,所以,改革作业结构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作业的类型
2.1.1巩固性作业。通过这一类作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活动技能,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技能达到自动化。
2.1.2研究性作业。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作业。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确定,或直接由学生独立提出的,而完成研究通常可以由学生独自进行,也可以由若干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团队力量合作进行。学生通过研究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2.2建立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模式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要有实效性,因知识点而异,还要因人而异。我们提出以下作业模型。
2.2.1自主作业模型。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要求,自己决定教师所要求的题型,选择适当的题量,以巩固知识点。这种作业要求放宽,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2.2分层作业模型。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把题目分成两类:基本题与较高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根据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3自我归纳编题模型。在每一章节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完整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体系,结合大纲要求编写本章节的过关测试题并提供答案。同学之间相互测评,教师认真审查批注。这种作业使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2.2.4探索研究性作业模型。这种作业模型是对传统作业的挑战。在大纲要求下,教师给定知识体系的范围,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面选择对应题目练习,再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回到题目中来证实自己解题的正确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成果,互相促进。这样学生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设计高中数学作业的几个注意点
高中数学作业的改革不是以新奇为出发点,而是讲究有效性与实用性、可行性,它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内在挖掘与智力因素潜能的提高。然而设计作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让作业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我们设计作业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3.1作业要明确目标
应该让学生明确现在学的什么内容,本次作业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2作业对巩固知识的针对性要强
作业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而且要体现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学得轻松,用得实在,作业布置要多考虑知识点的实用性与多数学生的适应性。
3.3作业要因人而异
学生学习数学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差异是必然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在教学目标的总前提下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目标。
3.4作业要具备密集性与重复性
篇8
一、利用数列章节内容的生动性,在适宜情境中培养互助合作能力。
数列章节是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如存款利息计算、房屋折旧等日常生活问题,数列模型的有效运用,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适宜情境的外在因素和积极情感的内在刺激,才能实现互助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列章节教学中,应注重数列知识生活性、趣味性等适宜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轨道”上.如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该节知识点内容的分析,我确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性质等内容为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于是决定采用互助合作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知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我在教学导入环节,设置了“在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所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包含许多与9相关的设计.例如,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环形的石板铺成,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请问第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情境的趣味性、生动性,合作互助的学习情感得到显著增强.
二、紧扣数列章节案例的典型性,在案例教学中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探究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内涵、解题策略和学习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及内涵要义的生动概括和体现,具有典型性、深刻性和探究性.这就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在数列章节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设置典型性问题案例,对高中生探究能力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在数列章节问题案例教学中,应抓住知识点要义,设置典型、生动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知活动,即时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如在“有关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最值”问题案例教学中,根据“有关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最值”的知识关键点,则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小?”问题案例.此时,我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探析问题条件及要求,认为该问题案例在解答过程中,主要是解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最值问题的基本思想.此时,我与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共同探析,得出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来进行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二次函数进行解答.这时,我向学生提出,能否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解答.学生此时进行再次探析活动,找出了利用图像内容,或通过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通项公式进行求解.最后,教师向学生阐述该问题案例解答的策略有“二次函数法”、“图像法”、“通项法”等解决策略.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探究问题的策略,又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抓住数列章节内涵的深刻性,在变式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9
一、引导学生的纵向思考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常的高中数学知识学习当中,总是会表现出较多的不理解、不认同。教师经常采取的手段是强制性的,甚至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以此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学生被教师的强制性手段所影响,自身的思考能力和知识体系建立都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且无法得到较高的成绩。针对这一现象,在改进方法要素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的纵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1)与学生定期总结知识体系,教师虽然会在黑板上写出总体的知识脉络,但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予以适当的指点或者纠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2)要引导学生的纵向思考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多开展一些综合的习题训练,尽量是运用到2~3个知识点才能解答,此时需依据学生的个人成绩及能力,推行差异化的练习题,否则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更多的问题。
二、教会学生横向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拥有很多的教学经验,但在运用这些经验的时候,很容易遇到较多的阻碍,包括学生理解能力不强、知识体系不健全、思维偏差等,导致教学经验无法给学生带来较多的益处,甚至有可能阻碍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吸收。教会学生横向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改进方法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该项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每一个章节结束后,应腾出2~3节课程来回顾,并且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脉络,巩固学生在该章节的学习成果。同时,应设定针对性的练习题,此时不要联系到前几章的知识,否则容易造成知识混乱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2)待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后,应与学生共同开展灵活的练习,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出发,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完成到下一个章节的过渡。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势必会导致教学水平下降,且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因此,在今后的改进方法中,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少灌输式的指点。高中生拥有独立的心智和思考能力,遇到数学中的难题时,多数情况是由于自己陷入了思考中的“死胡同”,没有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应教育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倘若学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解答正确,教师再进行点拨和指导,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表现在课堂上减少教学语言的发挥,应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教师开展讨论的时候,应集中在重点部分,并且讨论一些有价值的习题,以此完成自身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篇10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1]。所以,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高中数学作业进行分析、反思,研究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和分类,重新构建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1、抽象性: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其概括程度之高,使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2]正是由于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
3、频繁性: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3]。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分类
1、巩固性作业:通过这一类作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原名、公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法则等),掌握数学活动技能(数学式子的变换技能、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技能、作图技能、运算技能、使用计算器的技能、论证技能等),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技能达到“自动化”。
2、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作业。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确定,或直接由学生独立提出的。而完成“课题”的研究通常可以由学生独自进行,也可以由若干个学生(一般是2-4名)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团队力量合作进行的。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方面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1、作业的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作业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作业的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作业的重现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的重复,要注意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
5、作业的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四、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
1、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探索
(1)自选作业
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优势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矫正作业
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其优势是: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作业
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其优势是: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
(4)研究性作业
其主要环节有: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反馈与修正;形成作业成果;汇报交流,进行评价。其优势是:探索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反馈相应延迟,时空的广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重视从单独完成到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业过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
数学教学的实践表明: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革新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1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作业的目的不但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而且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高中数学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1.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
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
4.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式
高中数学作业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研究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自选作业: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特点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作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其特点是: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学习,学生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独立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探索“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这一章节中,由于前一个章节与这个章节使用的教学方式有相通之处,教师在完成前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后,与学生共同梳理和归纳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在学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内容时,让学生根据上一章节的教学方法,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学会在自学中发现、提出疑问,并尽可能通过分析自己找出疑问的答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学习的归纳与总结其实就是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回顾。学生通过学习归纳与总结,能够从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每一堂课后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篇13
3.发展性原则:高中数学复习考试的发展性原则指高中数学复习考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与全面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答能力,让学生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方法灵活具有可操性、思想深刻具有指导性.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老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试题分析条件与结论,总结经验和智慧,学生从数学复习中自已认识数学,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给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做下铺垫.
二、高中数学复习考试的方法
1.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复习考试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在考试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给学生解答,而是教给学生识别数学模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转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就是针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练和概括的过程,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答案更重要.
②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竞争能力,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归纳、总结复习的内容,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谁的归纳总结最有利于复习,让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样学生肯定会认真复习,认真总结,把课复习好,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学生之间相互比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给课堂带来了好的复习氛围,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复习考试的综合能力
①在复习过程中从整体复习开始,老师要改变复习现念,实现老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总体复习程序,让学生自主复习的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水平,明确每个同学不同阶段复习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②在复习过程中从课堂复习模式开始,指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复习活动,强化课本重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体系.把每个章节的重点进行加工,整合,通过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把所有章节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总体网络,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复习,在解决问题中复习和学生自主复习.
3.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复习考试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