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与施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勘察与施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勘察与施工

篇1

1.一体化建设模式的优点分析

1.1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以往的分别进行建设模式,施工的过程必须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这种施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正常开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而一体化建设模式与分别进行模式不同,其不仅具备了分别进行模式的优点,还弥补分别进行模式的不足。两种建设模式的施工环节区别较大,一体化建设模式中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者三个环节不是脱节,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三个施工环节之间属于紧密联系的关系。岩土工程建设期间,相关的承包单位主要负责施工与设计内容,与业主及时交流建设的进程,避免出现信息交流的矛盾,从而使施工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缩短了工程建设的时间。

1.2有利于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一体化模式,可以改变参与工程建设人员被动的工作状态,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且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还会考虑到其他的工程建设环节,为施工技术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2]。比如设计岩土工程的人员,在设置相关的施工图纸与方案时,会考虑到现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解决其施工的问题,设计人员会主动地应用新技术来完善岩土工程施工的设计,从而减少外力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3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想要实现一体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目的,在将一体化模式应用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求所有的工程建设环节由同一个工程承包单位负责,这样一来投资工程的企业单位在工程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与每个环节的负责人进行资金方面的交流及沟通,而只需要与承包单位完成资金方面的交涉工作。这种交涉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出现沟通失误的情况,还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使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

2.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实行

2.1完善承包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

为了使一体化模式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岩土工程的承包单位需要改变以往的组织管理模式。首先应该专门为承包单位构建一个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体系,其次收集与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相关资料,并将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一个项目部,为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项目部的工作内容以组织与决策为主,工作的主题是一体化实践模式。同时对项目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保证其管理规范。对企业单位的财力与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一体化模式的运行予以支持。除此之外,要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水平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勘察、设计与施工这三个环节上配备职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对这三个环节进行监督与科学性的指导。因此,从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各个方面来规范,才可以为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实施一体化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建筑经营管理方式的单调性,这种建设模式扩展了采购、员工培训与施工安装的范围。在岩土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较多一般在技术与非技术环节进行期间,这两种风险的出现引发的危害与损失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对建筑企业单位的控制风险水平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要降低非技术与技术风险带来的影响,必须创新工程建设的观念,改变以往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适当的更新与调整,优化资源的配置,使一体化模式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建设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节下,人们对于岩土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施工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单一的建设管理方式与分别进行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现代工程建设的标准。因此,要实现岩土工程建设的良好效果,需要结合目前岩土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引用一体化建设模式为工程顺利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建筑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建筑企业单位的经济综合实力与合同管理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1 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是将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模式相比,无论是在工程工期的管理上,还是技术应用和造价管理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1.1 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在一体化模式中,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各个环节之间是有机结合的,是经过协调组织合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的。工程构建承包商承担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工作等全部环节,可以充分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矛盾与信息不畅,有效提升工程的建设速度,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

1.2 推动技术创新

一体化模式能够需要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对所有环节都要进行全方面详细的考虑与规划,促使他们主动的对其所用技术进行创新,以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减少设计方案的变更,因而可以大大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推动技术革新。

1.3 易于工程造价管理

一体化模式中,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都是由同一个承包商负责承担,因此投资方在进行工程投资时,只需要与负责的承包商进行协商沟通,保障了资金的有效运转与使用。此外,唯一的承包商在负责各个环节时,便于将各类资源合理统筹规划,以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工程设计的变更此时,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收益。

1.4 双方责任明确

一体化模式中,涉及的负责人只有两方:投资人与承包商,大大简化了工程的招标过程,双方各自的责任与承担部分也很容易区分确定,降低了合同纠纷出现的机率。

2 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难点分析

一体化模式在推广以及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其难点包括:

2.1 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传统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式下,企业多为单一化企业,不同的企业只承担工程的部分环境,因此,企业为了避免自己所负责的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不佳,一般会高度重视对工程质量的把控。然而,在一体化模式中,一家承包商承担工程的所有环节: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商负责业务的增加会导致其权衡经济收益的机会增加,极有可能只保证工程的最低质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2.2 制度与法规不健全

目前岩土工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旧是针对传统的岩土工程施工,而对于一体化模式,当前尚未形成任何专门的法律法规,导致一体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进而影响岩土工程的正常施工。

2.3 实行企业有限

一体化模式要求承包商具有独立完成勘察、设计、施工所有环境的技术与能力,但是现有的企业大都是单一化的勘察、设计或者施工企业,真正有能力融合所有环节的企业少之又少,且一体化模式也超出了常规单一化企业的思维模式,较难为其接受。

3 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实行对策

针对以上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对应的对策,以推动一体化模式在岩土工程行业的实践与应用。

3.1 健全承包商内部组织结构

承包商应加强、完善、健全其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一套高效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不同环节设立相应的决策领导,其他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应优化配置,以保证相应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

3.2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国家应制定并出台针对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法律法规,包括具体的细则和标准体制,以规范岩土工程的招投标市场,推动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与普及。

3.3 引Т统施工流程观念转变

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岩土工程领域的工作人员,转变其传统施工流程观念,提高企业和行业人员对一体化模式的接受程度,推动企业从单一化向全面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通过将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的经济收益,推动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然而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在我国推广与普及时面临一些严峻问题,文章针对当前一体化模式的应用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与普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1.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和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体化模式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上虽不能实现同时工作,但是能实现同步工作。传统岩土工程在勘察上要对工程周边做系统测量,但数据往往过于复杂,工程师在拿到数据做进一步的O计时难免出现部分偏差。而微小的偏差也会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的巨大困难,导致施工过程中返工情况时有发生,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岩土工程一体化在组织架构上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发生,以下两图为例(图一为传统模式,图二为一体化模式)

2.岩土工程一体化难点和优势及相关建议

2.1岩土工程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

(1)从业人员思想观念僵化,岩土工程项目一体化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相关人员在多年从业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传统模式经验,而建筑工种的劳动程序往往比较僵化,使得在传统模式中得心应手的思维定式被迫修改,对于目前的从业人员较难以接受。所以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在最核心的人员思想的改变上就有较大困难。

(2)实行岩土工程一体化能力不足,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同西方发达国家在具体操作上仍有很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化率上西方发达国家远远领先我国,因此西方国家在具体实行岩土工程一体化时的主要难度在于机器的更新换代和操作水平的提高;我国工程上仍以人力为主导,所以真正有能力完成岩土工程一体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的企业在中国少之又少。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因此在成本考量上岩土工程一体化在工程类企业里就很难推广应用。

2.2岩土工程一体化的优势

篇4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查明地层的分布特征,尤其是砂岩类(含水层)和泥岩类(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厚度、裂隙发育程度以及泉点的分布,以此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对地下水作水质成果分析时,注意同一含水层或不同含水层各种阴阳离子的含量变化与对比,根据结果作出定性分析变化较大产生的原因。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从工程角度上分析,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④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⑤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还要分析预测在人类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二、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实践

以某地考察为例,该工程地处低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主要地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砂泥页岩互层,也属自贡主要含盐卤水区。砂岩多为含水层,而泥页岩为相对隔水层,独立含水层系统较多。因此,该地区水文地质勘察对于防渗论证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地质概况

该工程处于高山背斜核部一带。高山山脊线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与构造线基本一致,高山地形整体趋势为北东高而南西低,顺两翼地貌由低山逐渐过渡为丘陵。而工程头尾部分分别位于高山背斜北南两翼,其核部发育为F1高山断层(上游)、F2瓜瓢洞断层(下游),两断层互为对冲式。

区内地层共分为六段,第四段分三层,第三段共分七层。地表泉点分布于河床两岸,泉点多分布在砂岩与下部泥页岩分界面附近,为接触泉,长观资料表明,大多数泉点流量随季节降雨量变化较大。

区内地下水按其含水层性质和埋藏条件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基岩裂隙承压水三种类型。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床、漫滩的松散堆积层中,且覆盖层较薄,水文地质意义不大,对工程影响甚微,故主要是讨论基岩裂隙潜水、承压水两种类型。

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基岩裂隙潜水

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分布在Ty4-3层和Ty4-1砂岩层中。Ty4-3层由于所处位置较高受风化卸荷影响,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贮藏,仅砂岩层底部靠Ty4-2层局部有地下水出露,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为150~200mg/L。该泉点表明,该泉点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而其它该层中钻孔长观表明,水温及水位年变化较小。

Ty4-1层底板处于河床以下,由于河流切割,地下水埋藏于此层下部,水位略高于河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重碳酸钠型、氯重碳酸钠型水,矿化度为132~850mg/L。各钻孔终孔水位表明,该层地下水位线平缓。

2.2基岩裂隙承压水分析

基岩裂隙承压水主要分布在Ty3-5、Ty3-3、Ty2层砂岩中,其特征见表1。

表1承压含水层特征及涌水试验成果表

Ty3-5层含水层厚度约为20~28m,以Ty3-6、Ty3-4层为相对隔水顶底板。工程段初始水头较稳定,高程为348~350m,由于岩层倾向下游,倾角为10~12°,其实际水头为50~80m甚至更大。本层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2000~10000mg/L。长观资料表明,其水化学动态稳定。在工程轴线上游分布一上升泉,出露高程也与钻孔揭示的初始水位基本一致。

Ty3-3层含水层厚度约为30m,以Ty3-6、Ty3-4层为相对隔水顶底板。工程段承压水头高程约为370m,高出含水层顶板约为100m。本层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10000~12000mg/L。长观资料表明,其水化学动态稳定。

Ty2层含水层厚度约为70m,以Ty3-2、Ty3-1层为相对隔水顶板。据CK15、CK3钻孔表明,其水头地面超高分别为47.5m、55.22m。CK15钻孔涌水量较大,最达951.87m3/d,钻孔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2650mg/L,其水化学动态稳定。

2.3岩体透水性特征

钻孔压水、抽水、涌水试验表明:工程段岩体透水性受岩层分布、风化卸荷、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以及软弱夹层的分布特征等控制。特征如下:

(1)Ty4-2、Ty3-6、Ty3-4等岩层主要为泥页岩,岩体透水率大多小于1lu,透水性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Ty4地层两岸砂岩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透水性逐渐减弱,但受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局部透水率较大,大于100lu,属强透水层,且其分布规律性不强。一般而言,钻孔深50~70m以下,岩体透水率小于3Lu。河床中Ty4-1砂岩含水层由于位于谷底,由于层面及构造裂隙发育,与地表水水力联系明显,单位涌水量多在1L/sm以上,且涌水量随降深增加不明显;抽水试验成果表明,Ty4-1河床砂岩渗透系数为4.58~14.28m/d,影响半径为68~166m;在斜硐Ty4-1砂岩中抽水时,地下水多沿层面及横向裂隙以股状呈悬挂式向汇点集中,随深度增加,出水点也向下迁移,证明其裂隙是普遍存在的,且周围的长观孔地下水位显著降低,形成降落漏斗,由于岩体渗透性差异,观测分析表明,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向左岸约25~30m,而向右岸约85~90m。

(3)Ty3-5、Ty3-3、Ty2层涌水试验表明:Ty3-5、Ty3-3层水头较高而流量较小,单位涌水量多在0.1L/sm以下,其渗透系数分别为0.049~0.395 m/d、0.012~2.066 m/d,部分钻孔揭示该层未见有承压水或不明显,反映出岩体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各向异性大。Ty2层水头大,为176.5m,涌水量大,但深埋地下,具有极大的非均匀性。

2.4地下水类型、补给与排泄及动态变化

高山背斜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倾伏,地形整体也北东高南西低。地下水主要沿砂岩裂隙由北东向南西方向运动,呈层分布,工程为地下水的排汇和径流区。

综合分析之后,Ty4-3、Ty4-1地下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潜水,它们有各自独立的隔水顶、底板,远离工程一带,应具有(半)承压性质,只不过由于河流切割,在工区一带具有自己独立的自由水面,局部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准确地说,应为(半)承压―潜水,Ty4-1层地下水类型较复杂主要也是这方面的原因。

Ty3-5、Ty3-3、Ty2层中承压水为自贡井盐区盐卤水的一种类型,俗称为黄卤。其补给范围主要为越溪河上游的荣县双古、威远复立一带,距工区约15km以上,为高山背斜核部,因沟谷切割侵蚀而使上述含水层有较大范围出露,该段最低高程为460m,因此工程段承压水头具有较高的特点。由于含水层的砂岩与泥页岩相间成层,使承压水表现较多的层次,也导致各含水层在水质、水量、水头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承压水循环径流途径长,交替缓慢,与岩石发生溶滤作用,导致地下水矿化度较高。Ty2比Ty3层水量较大、矿化度低的原因是由于该层厚度大,原生状水平裂隙发育,结构疏松,富水性能好,地下水交替相对较快。

3、工程防渗帷幕深度的确定

根据钻孔压水、抽水试验表明,工程基岩体中存在强~弱透水层,应进行帷幕防渗。左右岸存在明显的相对隔水层(透水率q

河床中存在多层含水层,砂岩类透水率变化较大,个别达65Lu,而泥岩类透水率小。工程属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偏右岸,虽然Ty3-3、Ty3-5层砂岩透水率较大,但其上部的Ty3-6层泥岩厚度较大(10~15m)、稳定且往下游埋深逐渐增加,可作为河床工程基隔水层,防渗帷幕深入该层5~10m即可。由于在工程轴线上游局部Ty3-6泥岩薄(厚度2~3m),且有Ty3-5层出露的上升泉,蓄水后,库水势必与Ty3-5层地下水连通,水工计算考虑扬压力时,其承压水头高程就不应是350m,而是正常蓄水位431m。

4、F1、F2断层的渗漏评价

F1、F2断层为区域性断层,横穿整个库区,其渗透性对整个水库蓄水构成一定的影响。断层破碎带宽2~8m,主要由糜棱岩、断层泥、断层角砾等组成。根据钻孔压水试验,透水率q一般小于1Lu,为微透水层。但勘察时,有些同志对断层影响带的透水性提出了怀疑,事实上,承压水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在F1、F2之间在五六十年代有自流的盐井,其层位为Ty3-5,在F2上游上工程河床钻孔在Ty4-1层也发现了承压水,其承压水头为145m,地面超高为69m,流量为4.7L/s。地层分布表明,F1、F2上下游及其间的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底板皆被F1、F2断层切断,若断层影响带是透水的,就不能形成层次多、高水头、矿化度差异大的承压水。所以,F1、F2断层其渗透性是很微弱的,具有较好的防渗性。

三、结束语

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多数只是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很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有时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因此,工程勘察中要切实做好有关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及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实用手册.中国矿业出版社.2008-3

篇5

1 岩土勘察的含义及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就是按照建设工程中对地质的要求进行勘察和分析,评定施工场地的环境特征以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拟建工程概况,目的任务,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任务。

2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2.1 资料不足

在勘察工程进行前应该收集足够的资料信息,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这是勘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提供设计、施工方案的要点。从当前市场上的设计情况看,对于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存在诸多不足,直接降低了勘察所得数据结果的质量。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描述而未实地考察则得出数据,勘察时没有结合施工标准操作,最后上交的勘察报告存在不符实际的内容。例:某工业厂房的设备荷载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标准,在勘察中对该问题没有详细考察,造成最后的设计方案达不到要求。工程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要全面考察多个方面的信息,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2.2 报告失真

当完成勘察工作之后应制定详细的勘察报告,交给工程单位分析研究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而大部分勘察报告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设计施工的具体内容不全或不准,给后期的施工作业带来不便。此外,勘察报告内容杂乱无章,一些重要的勘察数据没有反映到报告中,这些都是勘察报告常见的问题。

2.3 质量降低

勘察工程中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得到的原始数据信息要加以优化处理,这样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1)概念不清。主要是勘察过程运用到的一些统计概念,岩土参数的统计与研究时对异常值没有深入分析,在统计划算时依旧采取传统方式进行,造成后期得到的数据信息误差偏大,所得的数据信息失去了原有的作用。(2)参数不明。勘察中涉及到的指标参数没有掌握清楚,造成后期的作业中岩土参数的取值不恰当。在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上控制不准,使得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不合要求。各方面数据质量下降,对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了多方不利。

3 优化建筑施工岩土勘察的有效策略

岩土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阶段,在勘察过程中可收集多方面的资料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工程单位在勘察期间要注重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3.1 结合勘察依据

按照当前工程勘察的实际需要采取监督和管理策略,不断推广先进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在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等方面严格审核。不得出现越级或盲目勘察,注重所递交勘察报告的质量,对其中存在的数据问题进行控制处理,如: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结论建议等都要结合工程项目而谈。审核人员要避免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在内容规划上要保证达到质量要求。另外,对于施工场地地层的性质也要详细了解。包括: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则可适当调整,将勘探间距扩大一定值。对于野外地层的划分同样要给予关注,主要是结合颜色、状态、湿度等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案,这可以给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在勘察设备的选择上,也要按照勘察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加以分析,让勘察设备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2 选择勘察方法

勘察工程中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每种勘探流程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点或缺点。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尽快判断使用哪一种方式勘察,然后及时掌握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等选择情况。有的勘察单位考虑到减少工程成本,在勘察时随意布置勘察设备,造成所选择的勘察流程与现场设备不协调,这不利于勘察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若选择静力触探则能达到理想的勘察效果,还能从客观地角度去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对于山前冲洪积地层中,考虑到地层土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若依旧采用静力触探的方式就无法保证勘测精度,所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的误差较大,技术人员要适当调整勘察方式。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在淤泥、淤泥质软土中要综合分析,对于勘察阶段的各项指标则要严格鉴别判断,避免出现数据信息失误等问题。整体上看到勘察施工作业,则必须要熟练掌握具体的地基状况,只有使用合适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才能让勘察结果更切合实际。

3.3 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技术人员在勘察工作完成后,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编录,这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有的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过细,技术人员将勘察到的数据信息上交给负责人就结束工作,而原始数据没有经过处理则制成勘察报表,让人看起来难免会出现误差。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对发现的信息问题及时处理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维持资料信息准确无误的保证。根据勘察技术的标准,技术人员要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工作,而资料整理成果不仅要经过技术人员的审核,还应交给相关人员二次审核,尽量避免出现资料错误。因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各不相同,在勘察报告编制上要灵活运用,既要将勘察工程的重点显现出来,也要保证勘察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此外,勘察报告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从多个方面反映出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与地基基础的选择应当全面考虑在内,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考核修改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勘察报表。

3.4 正确选取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

在试验之前,先要明确土样的4个不同级别,因为不同的级别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内容也是大有区别,因此,在开土时要先鉴别土样的级别,用以确定可以做实验的土样,以免所得试验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地基土的相关数据。此外,要确保试验与工程的实际条件的相似性得到尽可能的满足,比如进行室内剪切试验时,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场土样的剪切条件,再比如在拟建物采用桩基础时,确保固结试验的有效自重压力和附加应力的和小于等于最大压力。最后,对于试验结果尽量正确无误地选取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如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内聚力等。

4 结束语

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标,其实际上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加以勘察的工作。因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工程地质环境与自然条件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这些都给工程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在岩土工程勘察时期要注重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把握好每个区域的施工工序流程。

参考文献:

篇6

众所周知,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的重要性,从实际的工作经验出发,就勘察前期、中期和后期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做好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提高外业勘察质量。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是为建筑施工设计提供服务,为项目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工程勘察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专业的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岩土工程勘察不仅为项目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还是为了给项目提供一个质量评估,这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做好勘察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方法

1.1勘探与取样

1.1.1勘探

勘探工作主要有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它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调查地质状况,同时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让工程人员全面了解地质详情。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我们应该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常用的手段,这种方案较之钻探和坑探来的更轻便,经济性高,施工迅速,可以很快的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有急需处理的地下地质情况,因此,它常常与测绘工作连接在一起,但它又是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都是勘察直接手段,可以帮助勘察人员更清楚的了解到地质情况,在现代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无法掌握地底情况时,可以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可以根据具体的勘察要求选择。

1.1.2取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有明文规定:每一个勘察场地的每个主要岩(土)层取样不少于6件(组),可是,目前有一种不良的现象出现,不少勘察单位重视取样的数量却忽视了取样的距离和只来了个,没有错开取样,在孔少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加突出,几乎是在同一个水平面的深度上取样,导致整个取样的代表性差,因此,工程人员必须错开取样。

1.2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是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环节,也是重点控制环节,大部分的勘察工作都是在此处进行的;但是这项工作一般需在高级勘察阶段开始实施,因此被重新列为一种独立的勘察方法。现场检测主要是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全面提高工程效益。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对于检测和现场检测所取得各种工程资料,可以作为项目设计的参考数据,同时还能根据这些数据优化设计方案。现场监测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所以,应在建筑物竣工期间持续进行。

1.3原位测试

在原位测试中,有些样品如粘性土可以通过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一些样品如无粘性沉积土由于几乎不可能获取不受扰动的原状试样。所以对这类样品的密实度、强度和压缩性评价通常需要通过原位测试方法获得。

2.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岩土勘察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它,也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岩土勘察作业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的运用勘察理论,同时结合实践,对工程施工地区进行详细的地址勘察,为后期的项目设计提供准确数据,保证工程建设能顺利进行,以及处理好建筑与附近自然环境的安全。我们进行岩土勘察工作,就是要利用优势条件,避免和改在不利条件,全面提高项目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在勘察工作中,技术人员必须研究各路段不同的成因和各种类型的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按特殊设计进行路基施工的各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这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 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目前, 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故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除此之外,等级划分及经济性遵循相应的分级标准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是做好岩土勘察工作的关键,也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我们只有掌握的相应的等级,才可以做好安全、经济、科学的生产。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参数,工程设计也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修改和更正,让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优化。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采取较为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积极实现勘察工作目标。一般来说,成本量能直接反应工作质量。

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现状,节约成本是必须的,也是必行的,例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的桩径,且大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的要求,如果方案布置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变更为45m。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能提高效益。这是实现经济型勘察的重要手段。

3.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 度大、 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探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所以,必须完善岩土勘察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并通过监理的实施保障勘探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因而,我们还要为此提高岩土工程勘探单位及人员要素质修养,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1.2 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1.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1.4 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2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2.1 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2.2 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

篇8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篇9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篇10

0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问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1.2 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1.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1.4 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2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2.1 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2.2 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

2.3 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 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3.4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基础建设项目以及现代化工程建筑也越来愈多,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基础和基坑的深度也变得越来越深。

是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工作,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是进行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重要前提,勘察技术的好坏,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合理投资都至关重要。随着建筑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勘察方法以及勘察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来替代。由于工程项目行业类型,工程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建筑工程重要性以及地基的复杂程度,所以就对工程项目的勘察产生了不仅相同的要求。由于勘察工作的特殊性,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的隐蔽性十分大,对专业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同时要求勘察工作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功能,包括对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环境的评估,废弃物的处理填埋、文物的保护等都各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在很多工程建设之前,都需要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以探明工地的地质条件以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就能够提前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三、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勘察与设计严重脱节。受传统勘察的方式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着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无法实现共同协作的状况。在传统的勘察方式中,由于勘察的各环节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所以分工很细,导致部门较多,沟通难以顺利进行。体现在具体的勘察工作上,就表现为设计与勘察之间的严重脱节,常常会出现勘察人员理解不了设计人员的意图等情况的生。而由于勘察部门不能够具体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之中,导致设计人员的设计不符合勘察的实际要求,造成了勘察工作推行的困难。

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之间的脱节。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很多勘察部门由于自身电脑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够,所以在提交勘察信息时常常以纸质材料提交,提交形式包括图纸、表格以及文字描述等。对于勘察内容进行的质的描述较多。造成了设计人员不能够准确理解勘察信息,同时又对勘察信息处理和利用造成了障碍。

四、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通过对现代化的CAD技术、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然后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工程项目中包含的全部信息(变更、进度、设计、计划、勘察等数据)充分地进行处理,然后建立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信息处理系统,完成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的转变,从而实现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数据采集信息化、图文处理自动化、硬件系统网络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这种勘察技术体系能够将所得到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并且存储,方便随时提取和运用。

数字化勘察技术。数字化勘察技术即是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其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数字化建模法。目前采用的建模方法主要是数字表面模型法(Digital Surface Model)这种方法能够最真实地表达地面起伏情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所谓数字表面模型就是用精确表示工程地质体外表面的方式来表示均质地质体。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寻找同属性的点然后按照规则进行连接,形成网状的模型来确定整个地质空间属性。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利用对点的分析与记录来获得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等资料,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通过现代化的CAD系统重构地质体界面。

这种建模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于以上解释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构建方法,很难完全实现对实际地质环境的复原,其主要原因是地质环境有其复杂性,通过测点的方式并不能够具体呈现地理环境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无法实现对三维地质工程的属性描述。并且,由于当前的技术限制,所以导致这中建模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和缺陷。

篇12

引言

勘察成果将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和工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设计和施工前各项建设必须要做到就是岩土工程勘察,它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外,在对待遇到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充分分析加以论证,以此服务于工程建设。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深度和间距的问题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具有难度大、任务重和突击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工程地质性质的不同,造成了勘测深度的不同,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勘察工作的难度。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环境比较复杂,这就对勘察点的设置以及密度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影响到了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2、原位测试问题

原位测试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地层分布和岩土特征等基本的参数,这对后期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但是在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中,还不同的测试方法有着不同的原理和适用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勘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测试方法。然而,岩土工程的勘察中,存在着采用不合理原位测试的问题,为后期工程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3、粉土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粉土是重要的勘察对象,对后期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粘土和砂土不同,粉土具有独特的性质,呈现出团粒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液化性能。但是粉土的粒分实验复杂,这样就会导致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错误判断,缺乏对粉土的全面和准确的认识,进而对工程的抗震造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还存在着勘察方案不完善,缺乏对方案的选择,致使对工程的造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工程地段地形地貌缺少研究,对工程和环境相互间的作用不够重视

通常都只是简单了解施工点,忽视对整个工程地区大环境的勘察,从而无法在整体上对工程地段及地质进行有效人士,不能掌握地基土层的相关变化规律,导致延误工期,浪费资金等问题的产生。如果相应的勘察人员无法充分考虑环境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不重视环境同施工工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很容易出现施工设计失误问题,为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缺乏严密的勘察报告阐述

相应的编制勘察报告人员按照勘察结果进行报告的编制工作,是工程进行施工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可是勘察过程不可能面面俱到,会有一些疏漏,因为编制人员的语言组织不强或专业知识不够,很容易让勘察资料的作用大大折扣,无法准确的反映相应的勘察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6、相应的设计人员同勘察人员缺乏有效沟通

勘察的目的就是为工程设计停工相应依据,可是因为各个部门间较少的沟通,长时期进行条块分割及分散作业,加之有关工程规定及勘察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岩土工程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导致勘察同设计相脱节,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资料无法让相应设计人员准确了解实际工程的地质状况及岩土工程信息,并将之转化为同设计有关内容,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解决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我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勘察精度

首先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然后综合的利用各种勘察的手段,其中包括工程地质的测绘、钻探、坑探技术等。以此全面的反映勘察场地中各种地质体的基本形态、界面和力学特征并体现及它们的相互关联性。最重要的是合理的结合传统的勘探手段并利用工程物探技术,以解决岩土工程勘察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在提高勘察精度上,尤其应该突出运用工程物探技术。重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勘察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其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划分不准确、漏判等缺点,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滑动面、结构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形态、特征、埋藏位置、深度),而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提高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真实可靠性

首先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施工检测的使用和监测技术的运用。加强在进行室内和室外测试时新技术如原位测试的运用;然后不断分析、对比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应用实测资料来反算得到的有效参数作为依据。比如,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变形特征及极限承载力以及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了解砂土液化、动力工程、单桩和群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3、提高对勘察现场所运用的勘察技术的重视。由于现场所得的勘查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而且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及原位测试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环境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运用。

4、提高对勘察现场所运用的勘察技术的重视

由于现场所得的勘查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而且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及原位测试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环境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运用。

5、提高地质钻探

目前地质钻探在岩土工程勘探中仍然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勘察手段之一。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岩土体、地层条件和取样、测试要求对钻孔进行全程控制,以达到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按照技术规范,每台钻机要配备1 名编录人员。上述案例中,由于2名技术人员同时对6台钻机进行编录,根本无法对每个钻孔的钻探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也就无法提供准确的钻孔地质资料。因此,地质钻探在岩土工程勘探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控制好地质钻探,提供更准确的钻孔地质资料,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6、加强勘察人员的综合能力

应当广泛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再教育,并且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应该促成勘察各专业多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尽可能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进而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采取这些措施必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所以,针对岩土工程的发展,我们需要适时的采取有效相应的措施,对于勘察数据的准确化和科学化要不断的进行有力的加强,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岩土勘察工作,真正有效的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芳.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12).

篇13

1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勘察重视程度不足,勘察设计不够合理

从建筑施工内容上讲,岩土勘察工作应该属于建筑施工规划的一部分,与建筑图纸设计、建筑材料采购等工作同时进行。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岩土勘察本身属于建筑隐性操作,因此许多建筑单位常常忽视这项工作。由于对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通过勘察掌握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岩土结构、水文特征,也就无法为施工建筑选材、施工地基开挖等一系列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往往在后期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建筑单位意识到了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勘察设备,导致勘察设计不够合理、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收效甚微。

1.2勘察人员综合作业水平较低

岩土勘察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数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专业化的岩土勘察队伍数量稀少,相关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岩土勘察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部分在职的岩土勘察人员虽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很难“更上一层楼”;而一些高校毕业的岩土地质勘查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和勘查理念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基层锻炼,不能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更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因此,国内岩土勘察从业人员或是重理论,或是重实践,但是综合性、专业化的人才数量较少,很难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缺乏有效的勘察培训机制

建筑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如果工程建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因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成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建筑企业,勘察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的领导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对于岩土勘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培训工作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耽误了建筑企业正常的施工进度,不能为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二是勘察人员对于勘察培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岩土勘察培训工作多数情况下是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讲师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上培训工作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因此很难激发员工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预期作用。除此之外,与工作培训相对应的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培训奖惩机制,就不能对参加培训工作的人员起到激励作用。

2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

2.1划分岩土和场地类型,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岩土地震等级评估是岩土勘察的重要任务,在勘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建筑区域所涉及的地震设防区内的土地类型、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类别区分,结合行业内制定的地质对照标准,确定地震效应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抗震能力在6级以上,本身的抗震和抗形变能力较强,则在岩土勘察时只需要完成正常的地质勘查工作即可;如果建筑工程本身的抗震能力较弱,那么在岩土勘察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地基加固和弹性防震等施工措施。

2.2勘查地下水的基本情况

不同岩土结构和岩土类型对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建筑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地下水的勘测工作,很有可能在后期出现地基渗水,进而出现地基沉降、建筑物不稳等问题。因此,岩土勘察要将地下水的渗透与变化考虑在内,根据建筑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探寻地下水岩土结构的渗透等级、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内容,从而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措施,保证建筑工程地基的安全。2.3进行深基坑支护参数计算根据地基勘察的结果,做好深基坑开挖之前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为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准确的计算和支护技术参数调查,进而能够为基坑开挖对周边工程的影响予以准确的评价和论证。通过对工程承载力和形变的参数计算,结合计算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

3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3.1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岩土结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特征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时,要结合当地的岩土勘察,确定工程本身的设计规划、抗剪强度标准以及施工材料等。例如在沿海或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岩土结构相对松散,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加强抗剪强度、选用刚性较强的建筑材料,防止建筑工程发生沉降和倾斜问题;在西北地区,岩土相对干燥,孔隙发育,垂直结构刚度较大,但是一旦遇到降水,岩土结构容易出现坍塌,因此建筑施工时还要做好地基岩土的加固和防水工作。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要因地制宜,只有做好岩土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地基安全。

3.2隐蔽性

从建筑工程的工作方式上看,岩土勘察属于前期地下施工,包括岩土取样、桩基施工、地基开挖等,都需要通过地下岩土施工来完成。与后期的建筑框架搭建、混凝土填充、墙面抹灰等工程操作相比,岩土勘察和岩土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间接地增加了岩土施工的难度系数。除此之外,由于岩土工程属于建筑前期施工,因此如果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即使是在建筑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往往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3不确定性

岩土本身的结构特点、土体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自然因素和建筑施工因素的影响下,岩土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从现有的建筑技术和岩土勘察技术来看,对岩土性质的变化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因此也就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的施工参考依据。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岩土性质变化给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强岩土勘察和岩土成分分析,并结合施工经验,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程度。

4改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技术的措施

4.1培养和选拔技术人员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对于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部分地区因技术人员不足而阻碍了自身发展,因此应加强培养和选拔勘察技术人员。不仅要丰富其专业知识,还应培养技术人员的攻关精神与敬业态度,丰富其实践经验,组织交流学习,促进其进步。另外应坚持定期培训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勘察技术方法,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2加强管理与市场规范力度

应重点调查部分单位雇佣的勘察人员技术不合格的现象,并及时严肃处理。对于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加强监督用人单位,安全、规范作业,提高勘察效率与质量,认真分析、审查勘察报告与结论等。对市场进行规范与加强管理,监督勘察作业,减少合作纠纷,使消费者权益得到保证,改革方式和方法,促进岩土勘察的健康发展。

4.3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

岩土测试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就是室外原位测试技术,包括监测技术、施工检测、波速测试、静荷载试验等。应用这些技术能有效避免数据资料不详细、单一的缺点,因此应认真处理与整理资料,并深入分析对比和有效利用,使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更加可靠、安全。

4.4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物探技术引入了电学原理、电磁波理论和弹性波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岩土勘察钻探、采样与数据处理等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各项工作。另外,在更新先进设备与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后能够逐渐细化与解决岩土工程中暗洞、不明体等在地下的深度、位置、形态和分布特征的测定。

4.5做好相关参数的调查统计

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对岩土相关的参数情况进行准确的调查统计,对于特殊地基要进行特殊的勘察分析,同时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采用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种类:置换垫层法、桩基础法、密实法等。密实法包括振冲法和强夯法。

5结语

岩土勘察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安全的必要前提。当前的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仍然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化空间,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引进新的勘测设备和管理理念,加强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提高岩土勘察的准确性,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建筑行业的高效、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我国城市建筑的需要。

作者:高书存 曾斌 单位:哈尔滨新中建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