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学习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学习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学习法

篇1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高一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1、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课标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注重把这两种实验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

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听众”;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小实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主动积极地去动手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善于观察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绪言课中,我们演示了小铁球的碰撞现象,有的同学不仅单纯地观察到了一个球碰撞另一个球的现象,而且提出如果两个球碰撞两个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个球碰撞两个球又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才能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当我们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就应在平时观察生活中接触物体接触面的情况(物质的材料、粗糙程度等),以及赛车与平常汽车的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有什么不同,使平时生活中的现象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学习了惯性后,当看到汽车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或者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惯性联系起来,这样观察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大脑中必然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3、勤于思考

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联系实际多,灵活性强,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情景,分析它满足的条件,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规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在高一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较多,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公式,要力图搞清: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

和其他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首先审题要清晰,研究对象是谁?物理情景是什么?选取哪个物理过程进行研究?该选用哪个公式去解题?将物理规律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如何有效提高高一物理成绩第一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篇2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以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教学呢?

1.重视生物学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生物教师自己不做演示实验,也不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很多生物学知识就很抽象,难以理解。当你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还不如让他们在显微镜里观察一下洋葱表皮细胞或者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啊,原来是这样的",他们观察以后会恍然大悟。由此也可见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尽可能给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提供直观条件。

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要加强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的应用。如学习"细胞增殖"一节时,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很难理解,我就利用FLISH动画演示该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以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脑海中也留下"直观"印象,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理解也就更深刻了。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也会往往在教学中把生物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手段融合在一起使用。在做"植物细胞质璧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我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先播放了影片,有了直观印象以后,学生实验的效果就好多了。虽然这样的工作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我们看到学生进步很快时,吃点苦也觉得值了。

只要生物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凸现他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会学、乐学,生物学尤其是高中生物学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使之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及世界观,并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还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2.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有序性特点

整体性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系统的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逐级展开教学设计,其次还要把握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广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加以组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控制。如,在进行必修I中相关"蛋白质、糖类、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时,传统的教学就是逐个逐节从基本单位-聚合方式-空间结构,从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学生在学习时枯燥无味,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知识系统的优化设计。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引入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性,从开始强调"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都是由小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剩余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研究讨论,逐级解决,老师只需要每节课给出相应的提纲,在学生出现困难和遗漏时能够"锦上添花"就足够了,即节省了时间又增进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

就教学设计的有序性,如,在"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讲解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基因,黑板上画出细胞核和细胞质,让学生在"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上自行演练基因的表达,体验基因表达的有序性,教师再从参与的细胞结构和载体等方面综合表述。让学生体验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实现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3.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学生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4.通过课堂反馈练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篇3

一、重难点知识要分清,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高中数学必修课本有六本,但是并不是每一册必修都是重点,就目前高考考查趋势来讲,函数、立体几何和数列是考难点,这三部分基本上涵盖了高中数学所有的重难点知识点。虽然大范围来讲,这三部分比较少,但是这三部分都有很多小知识点,而且在考查时有可能是混合型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灵活学习,不能死学,学生数学成绩可以不好,但是不能养成死学数学的学习习惯,这是数学学习的大忌。所以,比较适用的一条学习方法就是学生要明白学习重难点部分,无论是在高一阶段的新知识学习,还是在高二高三的复习阶段,教师都要根据学习形势给学生划分出重难点知识。

所以说,无论哪个阶段的学习,学生都要清楚学习的重点模块,并根据重难点知识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众所周知,对高中生而言,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教师经常会教导学生要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优秀的高考成绩就是在日常的小时间中积累出来的。无谓的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必须利用紧张的时间,利用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就数学学科而言,学生分配在数学学科上的时间是最多的,因为很多学生都认为“题海战术”是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的观念,但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学生才会利用大量的时间来做题。做题确实对数学学习有帮助,但是盲目的做题就是无谓的浪费时间,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对数学学科也没有帮助。关于这一点,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决定做一套题之前,先拿出五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弱势模块,高考的考点和教师着重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再安排每种题的时间,不能盲目地做题。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一道大题,也不必拿出太多专门时间,零碎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做一道大题。学生在做题之前要考虑好做题计划,并根据重难点知识来决定不同类型题目的学习时间,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还可以有收获,这是一举两得的学习方法。

二、错题集的整理要合理、科学、有个性

错题集是最有学生个人特色的学习资源,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所以在错题的整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数学是高中阶段考试频率最高的一门学科,因为数学就是通过反复做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的,所以,基本上在新授课阶段,教师每讲完一个模块的新课就会让学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通过考试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

到了高中后期阶段,数学学科几乎是一周考三次,如此高频率的考试,学生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类型题,也会碰到越来越多的错题,所以,错题集的整理是非常必要的。在错题集的整理上,教师不要强制学生整理的数量,但是在内容上,学生应该建立有自己风格的错题集,考试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考试都会有成绩格外高的,也会有发挥失误的。所以,成绩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学生整理错题内容的不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筛选的去整理错题集,对于发挥失误的错题只要在原卷上标明失误原因即可,对于自己本身会做的题目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整理,只要在原卷标明原因方便日后在复习试卷时能够清楚明白自己经常犯的错误。

另外,在教师对试卷的讲解方面,通常不会对所有的题目都进行讲解,从学生整体情况来看,教师一般会把最后的几个大题进行细致讲解,而大部分学生在最后两道题目上也都存在很多知识性问题。所以,在教师讲解完之后,对自己没把握的题目进行细致整理,当然了,对于题目的整理很多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把题目重新抄一遍,有的同学直接标明卷子序号和题目的序号,但是根据每一年学生的情况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大体的记录一下题目,或者是题目较复杂的学生可以从试卷上直接剪切下来。因为高中阶段数学卷子数量实在很大,学生并不能完全保存好所有的卷子,所以,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把题目写好,方便日后复习。这些整理错题的方法都要秉承一个原则:科学合理又符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其他特殊标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不同形式的记录。

三、坚持每日做一道重点题目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不难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多方面的影响,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与其他同学有差距,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做题培养解题能力,这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方法,于是有的学生就会投入题海战术当中。其实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学生能力的层次不同,在学习方法上就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经常不能及格的学生来讲,题海战术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会使学生浪费太多无谓的时间,不及格的原因主要是基础问题,所以,这部分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清楚自己的软肋,哪一部分知识有缺陷就着重去学习。

篇4

我对片段教学的关注源自于2012年我市举办的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由于当时参赛教师较多,且时间紧、任务重,组织部门便采用了片段教学的授课模式,即要求参赛教师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认真聆听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我突然间想到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就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的吗?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片段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浓缩,却同样要求有精准的目标确定、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任务等,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片段,将这些片段组合起来就会呈现一节高效的课堂。由此我萌生了对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思索与实践。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研究都不能仅凭一人之力,应该是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取得实效。于是我借用“项目学习”,开始了“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断教学研究项目中的应用这一项目研究。

2. 项目学习法有助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2.1项目学习法的内涵

“项目学习”是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实践中通过借鉴管理学“项目”的思想和方法,注重个体的参与和实践,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项目学习法是不仅是如何探究,而是关于如何设计与管理项目学习整个过程的新的方法。是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针对杜威的“做中学”,任务教学法,学案导学,项目管理方法,尤其团队合作等众多方法的长处,进行全面的整合与提升的结果。

2.2片段教学的内涵

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0-15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2.3项目学习法有助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项目学习法强调教师的多重角色,课堂中教师要调动和挖掘学生的互动与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潜能的研发。而课堂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上得有意义、上得优质就会实现整个课堂的优质和高效。正所谓片段虽短含宇宙,讲台即小亦乾坤。精彩的片段教学,是魅力课堂的基础,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就是以“项目学习法”为理论依据,把项目学习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策略,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3. 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意义

3.1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益于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指班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教学效益最好。高效的片段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2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效的片段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吃透教材,找准教学重点、难点,最大化挖掘教材的同时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节奏紧凑、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所有这些对于教者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挑战。如果教师能够深切领悟并亲自实施片段教学,那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3.3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依托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所进行的教学大赛或课堂观摩不失为一种多样化、高密度、大容量的教研活动形式,且不受教学进度、教育对象的限制,在短时间可安排上多个教师施教,给教师们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4. “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中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4.1 【教学案例】

选自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o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 Reading

4.2 【教学分析】

该片段教学选自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 Reading。文章呈现的是Jane的两篇假期旅游日记,由对假期活动的叙述转向描述及谈论度假的感受。本课的知识点需要复习回顾一般过去时态,掌握谈论过去事件的语言目标。结合新目标教材对过程性阅读的编排目的及编者的读前活动设计: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将本片段教学目标确定为:教会学生略读(skimming)这一阅读方法,并能通过此种阅读方法捕捉文章的主旨大意。

4.3 【过程评析】

4.3.1 自由对话,引入新课

T: Hi, boys and girls, here are some famous places in the world.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t is or the name of the place?

Ss: Sure!

S1: The first picture is Paris. It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S2: This picture is Britain. Here I can see Big Ben. ...

Then teacher shows students a picture of Malaysia and asks them if they know where the place is in the picture ...

【本环节旨在进行课堂热身,借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师生间的交际问答并唤醒学生熟知的语言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考。】

4.3.2限时阅读,呈现新知

T: My friend Jane went to Malaysia with her family in July. Now we’ll read two diary entries of hers. I’ll give you only two minutes to read the first diary entry and then tell me if Jane has a good time on Monday.

【教师在此环节限定学生们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段文章然后回答问题: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T: OK. Let’s stop here. Now who can tell me the answer?

S3: Yes, Jane had a great time on Monday.

T: Why do you think Jane had a great time?

S3: Because Jane went to the beach on a sunny and hot day.

S4: Jane tried a new sport: paragliding. She felt excited.

T: Right. Do you have any reasons?

S5: Jane has something very special ― Malaysian yellow noodles. She thought they were delicious.

S6: Jane also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T: Great!What you said are completely right. Jane really had a great time on Monday.

【教师此处进一步追问:But I want to know how you found the answer in such a short time. 将教学目标向纵深推进,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T: OK. Let me tell you. Just now we used a reading skill ― skimming. It is a way of fast reading. The purpose of it is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While using this reading skill, we usually need to find out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略读这一阅读策略,教师在此处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个人认为此处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什么是略读,或者让学生描述自己的阅读过程,理清阅读思路,然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提升。但是由于教师的不敢放手最终教师自己做了总结,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教学设计。】

4.3.3巩固操练,学以致用

T: Now, let’s read the second diary entry of Jane’s. Tell me if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Tuesday by skimming. And how did you know the answer?

(Two minutes later)

S7: Jane had a terrible time on Tuesday. I found the key words like: start raining, too many people on the train, wet and cold, hungry. So I am sure Jane didn’t have a great day on Tuesday.

T: Good job!I think you’ve grasped the reading skill.

【本环节旨在通过略读,找出第二篇日记的中心词及主旨大意,了解、掌握、应用skimming 阅读策略。】

4.3.4课堂小结,总结回顾

【此环节仍然由教师自己包办,代替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学生自身没有得到锻炼与提升,应该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案例提供: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李娜)

5. “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实践中的反思

5.1教学目标泛化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对课时目标的整体把握及与其它课时目标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片段教学的目标设定上模糊,重点不突出,总是要求全,要面面俱到,其结果肯定是面面不到。

5.2 教师的满堂灌或包办代替

忽视师生双边活动由于片段教学的时间限定,有些教师进行片段教学时干脆淡化或放弃了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之以教师的满堂灌或包办代替。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

5.3教学任务设置缺乏层次教学任务的设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这也符合学生的心智需求。但是有些教师在任务设置上缺乏整体的把握,尤其在高度提升的环节设置中更是难于体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下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学习、收集、整理有关“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理论知识,从“学”、“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及教师素质等角度进行总结,并不断地践行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实践指导思想而非“坐而论道”或“纸上谈兵”。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5

初中的学习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中,随着改革逐年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普及教学法已经逐渐成熟。当我们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的传道授业之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新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课程学习中,通过适当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并以适当的小组学习形式的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为人处事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相对于之前而言,对于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基于上述优势,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初中生物教师的喜爱。我们的生物课程,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不曾具备的生物素养:能够通过我们的教学,在面对生物方面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合作学习的探究,在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一、积极备课,为我们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西方国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了。我国目前在中学中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是教程改革中的一大突破。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一套体系是可以使用于所有的教学中的。我国如此辽阔,不同的地区都应当因地制宜,适当改进,寻求开拓有自身特色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教师,在课前我们要发散思维,积极备课,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的教学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巧妙将合作学习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从而完美的解决我们的教学难点。当我们设计合作教学相关的议题时候,要偏重于能够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有探讨的价值,才会觉得合作学习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讲授洋葱切片中的细胞研究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学课本里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洋葱切片实验。作为教师,我自然组织学生进行切片实验,并在切片实验过程中,问学生相关的教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印象。如果在问问题的过程中,我由于没有做好备课工作,问的问题偏离了初中学生能够掌控的范围,那我的问题就没有意义,学生的动手实验的价值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学生对于此类动手操作的合作学习就会失去积极性,影响就会十分的恶劣。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备课准备是多么的重要。

二、巧妙设计课堂,营造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将老师所知道的,一股脑的在课堂上讲出来,填鸭式的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学习过程十分孤独,学习效率可以想象是十分差的。部分教师甚至会认为,唯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提高,才能取得成就。造成这样的观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实行计划生育,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打破了这样的观念。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总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学习的模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正因为合作学习这样的特点,在我们的国内大环境下,更要推广这样的教学观念。在我们平时的学校以及课堂中,更需要营造这样的宽松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相互之间传递知识的喜悦是其他任何教学都实现不了的。我们在课堂中,在明确课堂纪律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从而不受拘束,感到平和,从而将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有效利用现代科技可以增添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例如,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板书的时候不如对于看PPT的时候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能用PPT一定用PPT,尽量在学生保持最大的学习兴趣的时候进行知识的传授。再例如,我发现合作学习的最有效的实行途径是让学生分组一起做实验。因此,我向学校申请,多买了些实验所用的生物用品,在课堂中和课堂之外都多开展做生物实验的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于部分课堂难以阐述清楚的知识难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身对之有较好的理解。

所谓合作学习,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唯有教师能够起到主心骨的作用,才能在学生中有效展开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务必严格要求自身,严于律己,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让我们的合作学习成功的进行下去。

三、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观念

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教师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推销合作学习观念。比如,在合作学习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课外的集体合作活动。比如,办一个生物趣味知识的黑板报或者生物周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共同完成一些探究课题,作为课堂作业。这些合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当我们讲《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相关现象,来全面说明为什么生物圈是一个整体。教师作裁判,让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争讨论。当学生对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已经比较熟悉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实施合作学习观念的推广。比如,教师将一节课的框架列好,并把每个框架内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罗列出来。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铺垫一些必要知识,然后,一节课主要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起引导作用。当发现学生有共同的疑问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疑问设计探究活动。从而让合作学习这种观念贯彻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四、结语

学生从小到大,流失最快的就是对事物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却始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正因如此,我们教师的督促、引导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让我们太多的学生成为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因此,笔者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做起,努力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所在地区的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不是机器,让学生能够清醒的看到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当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篇6

4、归纳法。若要记忆二、三十项事物较难记住时,将之分类为物品类、抽象类或相关事物再加以记忆,将可收事半功倍之功效。

5、零碎时间学习法。需要花费3小时背诵记忆的事物,若将其分散为3个小时单元,意即:背诵记忆1小时后,立即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单元之背诵,其效果比集中背诵3小时要好得多。

篇7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语文等一些人文学科的学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都有很高的要求。毫无疑问,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们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们只要领悟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实现知识的高效掌握,但是如果学生一直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的话,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境,逐渐增大学习的压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们实现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学得轻松并且快乐。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引导中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其他方面的不同做出准确地判断和选择,实践证明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都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一、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关键

1.建立纠错本的习惯。

纠错是学生学好数学必须掌握的一个高效学习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把平时课上课下练习数学题目时,遇到的各种较为典型的出错题目都工整有序地整理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然后有规律地经常温习这个本子,就可以降低下次在同样题目上出错的概率了。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学生在考试之前将错题集认真地温习一遍,因为这是提升复习效率的一个好方法。这是一个对学生学好数学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们准确找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弥补、提升效率。

2.做题中使用试错法。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题型,也是比较容易拉开学生之间分数差距的题型。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除了使用平时的计算、带入等方法之外,也可以采取试错的解题方法。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经讲过:“发现并且剔除一种错误的可能,就是离真理更进一步。”也正是在这一方法的有效践行下,爱因斯坦成功提出了EPR佯谬学说,开创了量子力学研究的新领域。其实所谓试错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排除法,学生通过排除错误答案的方法,可以较为迅速地锁定正确答案的范围,然后再结合其他的带入等做题方法,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提升答题的效率。不仅是在考场上,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掌握试错的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意知识的迁移联系的学习方法

1.数学学科内的横向迁移。

在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人们将以往的经验有机地结合并且指导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迁移的成功运用。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联系能力本身要求就很高,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师都很清楚学生们学会数学学科内部知识横向迁移的必要性。知识的横向迁移其实指的是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将过去学习的和现在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找到更加普遍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但凡是熟练运用知识迁移学习法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横向迁移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举措。

2.相关学科的纵向迁移。

学生除了要掌握知识横向迁移的学习方法之外,学会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纵向迁移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时候,常常会感受到这些学科之间的很多知识点都有一些密切联系的,甚至说是相通的知识内容。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物理能力和化学能力也不会太差。如果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知识纵向迁移能力的话,在学习这些科目的时候往往能够融会贯通,更加轻松和高效。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下和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互动沟通,同时在教学中就渗透学科之间知识迁移的技巧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会主动纵向地迁移知识。

篇8

近些年来,随着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优势及应用意义,进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更高,且英语学习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下面结合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优势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具体如下。

1.合作学习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意识,增强学习体验,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非常有利。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求学生多说、多练,而采用合作学习法,能为学生提供交流英语、讨论英语的机会,有助于快速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合作学习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寻求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使学生快速的解决问题,确保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此外,通过此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对相应的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获得的学习感受更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有利。因此,鉴于合作学习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将合作学习法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有效实施

1.合作学习前提出相应的要求。由于合作学习涉及到小组所有成员,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和明确分工才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学生合作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例如,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听力合作学习任务,在任务开展之前,教师提出如下要求。①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将听力资料大意翻译出来,同时完成相应的听力问题。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讨论,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引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上,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就是启发学生学习、扩展学生英语思维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合作学习中,很多学生语法掌握的不全面,无法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导致合作学习效率不高,合作学习效果不高。针对性此种情况,教师应融入到学生当中,为学生细致的分析语法,并对语法的变形、涉及到的时态的具体应用进行细致的讲解,像,过去式、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等,以便于学生快速的理解语法,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3.合作学习后进行科学评价。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整体评价和个别评价的方式。

例如,就“阅读合作学习任务”的评价,整体评价应包括整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对阅读资料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配合度,评价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是否全部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而个别评价,主要是针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的,像,部分学生虽然参与意识非常高,但是,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没有高效的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的解决,有助于快速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为学生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论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过程,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高质量的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感受,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丽.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08).

[2]王凤红.高中英语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J].中学生英语.2012(11).

篇9

一、高效课堂和“发现学习”内在是统一的

我国的传统历史教学以接受教学模式为主,其教学程序为: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检查反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较多的学生比较迅速有效地接受较完整的历史知识,掌握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得到发挥。

这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对传授知识来说,效率最高,是最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这种高效率是否就能带来高效益,就是高效课堂呢?通过拼时间、拼体力的方式获得的高效率不是高效课堂倡导的方式。

高效课堂倡导是绿色的教学质量观,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保护性的开发,而非掠夺性的开发。“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只是机械接受知识。为了适应考试,学生不必主动地去了解历史,加强课外阅读,在浩渺的历史殿堂里饶有兴趣的去探索,而是被动地记忆背默,历史学习成为一种索然无味功课。因而,传统历史教学方法虽然“予人以鱼”但缺乏“授之以渔”的效果。

“发现学习”又称“发现法”, 由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 S.Bruner)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发现学习法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即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掌握的内容。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用来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公式、定理、定义等),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其实是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1.“发现学习”教学目标与高效课堂不谋而和

高效课堂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效果的吻合度,不偏离、背离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和投入的资源和时间的关系;“效益”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收益,从整体上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就一堂历史课而言,学生有诸多能力有待于开发,比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鉴赏能力等,但这些能力的训练必须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否则课堂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发现学习”历史课堂教学一般程序为:提供感兴趣的有逻辑意义的史料(资料、教材、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发现或明确提出问题寻找途径回顾已有知识经验、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尝试解决提出假说抽象思维、理论指导验证假说修改完善准确描述解释与结论师生互评讨论交流感悟自省,关注感觉。发现学习中,老师事先准备好思考、探究的素材,利用探究的方法来领会历史,不是单纯让学生记住所谓的历史结论。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答案、意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逐步形成有关的历史见解以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思考,从而触内旁通,更好地深化理解历史上其他类似事件。

2. “发现学习”教学效果与高效课堂异曲同工

“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什么,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就是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使学生“学会”、“会学”、“想学”。

发现学习中,学生在研究中确立的历史分析和解释并不一定是真的结论,可能是学生的主观见解、愿望。但是学生的这种意识已经把“事实”活生生地留在他们自己的脑海里,历史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得这些知识可以直接作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这样获得的知识或见解就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线索,是形成正确认识观的基础。教师指导不是以现成的结论去帮助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克服探究中的困难,提供探究中所需要的服务,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要点,把握探究的深度等。从而,学生的历史见解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并直接作用于他们以后的历史学习。

篇10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中考状元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篇11

一、行动学习法的介绍

行动学习法源自英国人雷吉・雷文斯(Reg Revans)的管理学思想,是一种通过行动实践来完成学习的科学方法。俗称“做中学”或者“干中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学领域的方法。在一个共同学习的目标环境下,以团队建设和团队共创为基础,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载体,参与者通过对组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实施解决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然后展开总结和反思,同时对组织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计划、实践,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循环。这样的一种问题分析、计划、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也就是行动学习的过程,采用的就是行动学习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解读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问题分析+行动计划+实践+总结反思

行动学习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有助于职业经理人通过实际的团队建设获得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获得包括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布・凯莱赫(Herb Kelleher)在内的许多人的推崇。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推行的“成果培训计划”就是一种行动学习法,而赫布・凯莱赫则是公司商业活动中行动学习理论实践的先行者。此后,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行动学习的,产生了国际行动学习协会(The World Institute for Action Learning),即WIAL,它成立于1995年,由行动学习之父雷吉・雷文斯的研究伙伴迈克尔・马夸特(Michael Marquardt)创立,是一家致力于推动行动学习法在企业、政府与高校中管理应用与发展的非营利性国际机构,它作为行动学习的唯一认证机构,在全球各地提供培训和认证课程并定期举行国际行动学会。目前,WIAL已协助全世界数百家知名企业(如微软、波音、IBM、西门子、三星、新加坡航空公司、荷兰银行等)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组织绩效,多家高等院校也将WIAL的行动学习模型纳入课程与学习中。随后,行动学习法也传入我国,2007年,来自香港的林小桢女士和她的团队成立了亚洲引导学协会(IAFA)。我校自2009年以来就开始运用行动学习的方法来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培训,多年来我们完善了行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实了行动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形成了初步成熟的教学体系。特别是2013年林小桢和高松等行动学习的研究专家和引导者来我校交流,促使我们的行动学习法教学更进一步。在罗国锋博士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行动学习与创新创业的课程团队,在创投所的基础上组建了行动学习法的研究小组,出版了《创新创业:行动学习指南》等专著,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行动学习法的学生。本人作为行创团队的一员,尝试着将行动学习法引入《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学习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是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行动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导入相关组织行为知识,并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经过参与者的一番思考和探讨,最终输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组织行为学》是面向经贸学院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课程,均为大班授课。其中,第一个大班(A班)由国际贸易专业的142名学生组成,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第二个大班(B班)由市场营销专业的102名学生组成,采用行动学习法教学。结果发现,A班的学习效果不佳,虽然课堂教学内容中规中矩,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但是不少学生不听讲,或做其他作业,或玩手机甚至睡觉;B班的学习效果很好,虽然没有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但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效率很高。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两个班级都采用行动学习的方法并配合讲授法,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的应用行动学习法实施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解读教学方法,达成方法共识

第一节课,教师就为同学们解读了行动学习法,通过《钓鱼》的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行动学习法。在课堂上,学生们既能学到课本知识,又能学到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采取了“开放实践式”教学方式。行动学习法,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俗称“干中学”,是通过实践来展开自主学习。在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为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时的被动灌输知识,大学教师作为引导者传授学习方法,大学生成为运用这些学习方法的主动学习者,因此师生之间达成方法共识。在组织行为学这门现代管理的基础科学中,教师在基本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之外,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团队共创法等行动学习方法。教师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避免繁重的课程负担,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并能适当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相结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组建团队、设置情境活动、分析电影人物、汇报案例分析报告等具体教学方式。除了教书,教师还要育人,在传授组织行为科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事,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风格。

(二)建立学习团队,进行团队建设

学生们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团队精神,因此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团队就成为首要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行动学习中的团队建设方法,每个班级组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7~9名同学,分别选出团队的队长和队副,并给每个团队成员分配一个角色,进一步设计好队标、口号、队歌等,最后进行团队展示。通过这样的实践行动,让每个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进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教师采用开放空间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激励每个团队的成员贡献自己的创意,学生们纷纷为自己的团队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团队展示,我们发现学生们热情高涨、创意非凡,都为自己的团队建设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有的团队的命名充满活力,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有的团队的队标设计别出心裁,突破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有的团队的队歌演唱振奋人心,充满豪情壮志,体现了团队的昂扬斗志和奋发精神;有的团队的PPT展示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让师生们赞叹不已。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时间控制的问题,不少团队没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团队建设任务,最后教师决定让同学们课后完成并优化团队建设的成果。毕竟学生们是第一次参与团队建设,没有经验,更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实施团队建设,教师在最后点评的时候除了鼓励和赞美之外,也需要给予高效团队建设的方法指导和建设意见,这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三)设置课堂规范,实施奖罚措施

在《组织行为学》的课堂上,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的方式,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设置一定的课堂规范和奖罚措施。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第一堂课上向全班同学强调课堂纪律,并在平时成绩中予以体现。在大班教学的现实环境下,教师通常难以监管课堂秩序,不少学生会选择翘课,也有学生即使来上课也会开小差,如读闲书、写作业、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但是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团队监管和班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课堂点名采取团队点名的方式,每个团队的队长有义务报告本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每个班级的学习委员也会按时向教师反馈班上同学的表现,另外班级之间也会相互监督。《组织行为学》的课堂,教师会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团队和最佳学员,并奖励德芙巧克力或阿尔卑斯棒棒糖。同时,对于那些迟到或旷课的学生,教师会一一登记在册,结果不仅要扣除他本人的平时成绩,而且会影响其团队的平时成绩。这样,不仅激励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还刺激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尽量减少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

(四)利用团队共创,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组建的学习团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而且可以对《组织行为学》中的典型案例予以分析,这其中就采用了团队共创的方法。案例教学是组织行为学中经常要用的方法,教师应善于运用团队共创的方法,引导每个团队的成员展开分析讨论,首先在团队之间实施头脑风暴,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来分析案例,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不仅将案例问题分析透彻,而且还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给予案例一个完整的总结报告。在课堂上,教师精挑细选了“谁更适合当总经理?”这样一个案例,在每个团队成员细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来实施案例分析报告。第一步,每个团队认真分析并讨论教师提供的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步,教师请两到三个团队上来为同学们介绍他们的团队共创结果,明显分成两种观点,或支持李厂长,或支持王厂长,纷纷提出自己的理由;第三步,教师在肯定每个小组的团队共创成果之后,指出他们分析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第四步,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来实施团队共创,将案例背景解析、案例问题分析、案例结论、意见和建议等分步骤详细地展示出来,期间既要提出合理的分析方法,又要指出团队分析中存在的优缺点,帮助全班同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模式和规范的案例分析格式。团队共创法的实施,从每个小的学习团队到大范围的全班同学,一步一步地展开,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五)运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互动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十分发达,很多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应积极吸收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QQ、飞信、MSN、博客、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可以弥补平时课堂互动的不足。学生们都是很聪明的,作为新生代的“90后”,他们都熟悉互联网,拥有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通信工具,可以随时获取新的信息资源,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教师应该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另外,大班教学中存在学生未听懂或未听清的现象,而这些现代通讯方式完全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可以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提前,更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在组织行为学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们开通了公共邮箱和飞信群,同时公布了教师的手机联络方式和博客。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地从公共邮箱里下载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材料,还可以通过飞信和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每个团队的队长和班级的学习委员,他们是教师最亲密的伙伴,他们既能将团队建设和团队共创的成果转达给教师,又能将同学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疑问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经过精心地准备后通过第二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则是充足的。在课外,教师大胆地运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学生实施及时沟通交流,不仅可以便捷地为学生答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首先,大班教学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要想调动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长期保持是不现实的。在课堂上,通过团队点名教师了解到还是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进来。因为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是社会人,又是经济人,过度依赖团队的学生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一定的懒散性。大教室的音响效果不好,有些学生喜欢坐在后排,看不清黑板、听不清教师的授课会分散注意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睡眠不足躲在后面补觉。我们认为这些学生不是不能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使用一些教学视频、心理测试、新颖图片、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运用“行动学习法”的过程中会感觉疲惫,特别是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开始时学生们都不愿意配合,教师会觉得师生互动的激情减弱,辛苦准备的教学内容无法展开,教师开始身心疲惫,进而失去耐性。不可否认,运用行动学习法来实施课堂教学,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教师不仅要消化课本知识,而且要根据课本知识设置若干问题和情境、精心挑选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材料,并计划好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我们认为,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首位,上课前都要精心准备装束,注意塑造良好的气质和形象,给学生们一个精神饱满的教学风貌,在课堂教学时应激情飞扬,讲解知识点时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运用视频、案例等教学材料能烂熟于胸,分析引导时条理清晰,做出结论能令人信服。总之,教师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来仔细备课,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认真讲课,运用各种通讯手段来参与师生交流,面对学生时要有好状态并传播正能量。总之,“行动学习法”可以应用于《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的知行合一的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适当应用。

参考文献:

篇12

一、理论学习,有序合理扎实基础

理论学习是阶梯式复习的第一个阶段,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归纳和总结称之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学习能够为后期学习和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构建主义的视角来看,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传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其本质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主动与同学开展协作,共同探析理论知识要点,重构知识体系。

在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时刻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并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理论时,授课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向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并选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全等概念产生认知;其次,教师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等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有初步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或者裁剪出几组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性质进行观察总结,加深对全等三角形这一概念的认知。在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互帮互助和交流沟通,认识到ASA、SSS、AAS、SAS、HL情况下两个三角形互为全等三角形,其中,H表示直角边,L表示斜边,A表示为角,S表示为边,并掌握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都相等基础知识。

二、创新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创新思考是阶梯式复习的第二个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性强、推理论证严密等特点,利用相关数学工具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解题思路,强化数学思维。

在进行“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在简单介绍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要求学生自主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及性质,学生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发现二次函数存在最大或最小值,并且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对称分布的。二次函数虽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会经常用到。如题:学校附近的一座拱桥,当水面在n时,拱顶位置距离水面2m,水面的宽度为4m,当水面下降1m后,水面的宽度会增加多少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拱桥的形状与抛物线的形状正好相同,因此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拱桥中心作为原点,同时设二次函数y=ax2,过(2,-2),得到a的值为-1/2,y的值为-1/2x2,当y=-3的时候,就可以计算出x的值为多少,进而计算出当水面下降1m后,水面增加的宽度。

三、实践探索,科学强化应用体验

实践探究是阶梯式复习的最后阶段,它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深化,在应用中掌握策略,加强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应用,持续将学生的数学技能进行强化。在实践探究的教学阶段,可以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研讨和探索过程,如进行资料查阅、细化课题调查和选择实验进行实践探索,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知识。

例如,在进行“旋转”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旋转图案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提前把活动任务安排给学生,引导他们收集各种有特色的图案,然后将收集到的图案在课堂上以手绘版或者电子版的形式和同学一起进行分析交流。随后就借助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自主创意的设计,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和旋转等相关知识,并号召学生开动脑筋,将美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元素融入设计图案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这一活动,数学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组别竞争的模式开展。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自己的设计主题和设计内容,然后编制和优化设计方案,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图案的绘制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阶梯式的高效课堂,对学生现有知识构架和体系进行完善,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13

二、认真把握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使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学习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由于化学相似于其他科目,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点就会致使不能清晰全面地掌握到整个章节,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将化学的学习成绩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间充分把握住,将课堂利用率有效提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仔细琢磨教师说的每一个细点,这势必就可以把化学的成绩提高。以“双氧水分解实验”为例,受到高锰酸钾催化剂的影响,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那么这到底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高猛酸酸钾,还是在高猛酸钾中加入双氧水呢?若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马上就能知道应是在双氧水中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这样才可以把双氧水催化成氧气和水。公式为。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通常都要借助实验的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或通过探究把结论得出,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并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操作、勇敢投身于实验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也就是程序合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将实验的步骤、原理、要领和现象掌握到,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是对我们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机会,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并认真操作。此方法借助对某一过程或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有针对地把问题提出来,因为这些不同之处中通常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把不同之处抓住将问题找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装固体物质的时候,容器的口始终朝上,而《序言》中,装有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它的管口却是要稍稍向下倾斜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认真思考。

四、总结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