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2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篇3
一、总的指导思想与试卷结构
为了提高复习工作的效率,我在学习重视《考试大纲》的同时,研究历年中化学考题。通过认真查看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发现试题特点是注重考查基础,与生活联系紧密。试卷结构相对稳定,包括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四大类型,共有18个小题。其中选择题10个小题,11题考查化学用语,13题涉及溶解度曲线,14题是推断题,15题是有关气体制备的常规实验题,16题是实验探究题,17题是根据化学式计算,18题是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分数的综合题。年年如此,结构不变,只是内容稍有调整,这样就能使复习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总体思路规划与时间安排
初中化学总复习我采用四轮复习法。第一轮紧扣课本,梳理基础,计划用五周时间;第二轮专题训练,突破重点,计划用三周时间;第三轮综合测试、模拟训练,计划用两周时间;第四轮回归教材,查缺补漏,计划用一周时间。通过四轮复习,使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并让学生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对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以良好的心态参加中考,考出最佳成绩。
三、具体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紧扣课本,梳理基础。
课本是复习之根本,脱离了课本去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一阶段要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具体过程如下:
1.复习要全面、系统、细致。凡是《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全面复习,不能遗漏。否则,会让学生在知识结构留下隐患,因而影响到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和学生能力培养。
2.重视“双基”,使知识体系化。“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考生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能力的基础和依据。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就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复习好“双基”,也不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死记硬背,而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都是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以及运用“双基”解决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而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寻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将知识系统化。
3.重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深入分析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化学内涵,重视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的课本例题、习题。往往在复习阶段大部分同学忽视了课本知识,眼高手低,不是走马观花便是简单重复,没有静下心认真领会课本中自己还没记住或者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故复习低效。
4.精选单元检测,巩固复习效果。每复习完一单元课本,就立即做本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巩固复习效果。单元检测题的选取很关键,我下载了最近几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反复推敲,选择接近本地区的重点、热点题作为单元检测题,不宜太多,要选典型题,要求学生反复研究,做到举一反三。
(二)专题训练,突破重点。
基础知识夯实后,要想有大的突破与进一步提高,就要针对中考的热点和自己较薄弱的环节,进行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旨在巩固必考内容,强化薄弱内容,做好这一轮,对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可以归纳以下一些专题:
1.必考型专题:如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涉及气体制备的基本实验题专题等历年中考是必考的,因此通过专题训练,对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全面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2.薄弱型专题如推断题、知识归纳性试题、图表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是近几年中考化学的常见题型。对这些题部分同学有惧怕心理,感觉有难度,因此对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训练,以便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提高成绩。
3.化学计算类专题: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要选择典型例题,帮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让他们做此类题时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此外,在复习同一个专题时,还应多选几种类型的实验或习题,举一反三,以便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综合测试、模拟训练。
综合模拟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应精选几套试题让学生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训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要求答题规范、用词准确、解题的格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也加强对学生应试心理训练。
篇4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单一枯燥的复习课,高频率的题海战会让学生对复习越来越麻木。我们需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复习效果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学生是否全情投入到复习中去,乐学善思。“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学校,而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富丽堂皇,而是为了实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课堂高效复习的前奏。
〔片段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不法商贩常常用铜、锌制的假金首饰坑害消费者,小明妈妈在市场上买了一条纯金项链。小明用刚学习的科学知识来了个“火眼识真金”:
(1)看颜色是不是金光闪闪;
(2)泡在醋酸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3)放在火上烧,看是否变色;
(4)将食盐水(NaCl)滴在项链上,看是否表面变色
你们认为小明的方法中哪些是合理的呢?为什么?
生:(2)、(3)是合理的。因为……
师:很好!我们前面学过某些金属能跟氧气、跟酸、跟盐溶液发生反应。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这些知识并构建出它们的知识网络图。
本节复习课,由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诈骗例子引入,让学生在好奇中回忆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而建构起金属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金的概念、特性,金属活动顺序等知识框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是力量。在复习课中,我们不妨借以生活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思考,挑动其继续学习化学的欲望。在复习课中,我们不妨引进竞争答题的比赛机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活课堂。
二、夯实基础,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就是将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做到既求同又求异。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将各知识点区分开来,使学生在唤醒记忆的同时,梳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以达夯实基础、巩固提升之效。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往往是中考化学的难点,更是考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我们把分类、归纳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类,通过分类归纳来揭示物质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知识整理、内化的过程。他们在寻找酸碱盐分类标准的过程中,能揭示自身认知结构是否完善;他们在练习中回顾,在回顾中暴露问题,在对与错之中查漏补缺。这样的复习模式,虽不能展示多大吸引力,但是在练习、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将收获颇丰。
三、建构网络,融会贯通
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学科内的综合,无疑是每一个学科在复习时的重点任务。只有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网络,才能在应试中融会贯通。再者,让学生将知识网络化,有序化储存,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围绕上述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并画出酸的共性、碱的共性、盐的共性的知识结构图,随后进行小组分享。教师要求每小组把自己的构思、设计进行展示,各小组在交流、比较、质疑中,构建完善知识网络。接着以练代查,巩固提升。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复习,通过剧烈讨论、充分交流,盘活思维。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建构,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存,又能提升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应试中运筹帷幄。
四、精编精炼,巩固提升
中考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短,我们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题无疑是一大法宝。然而题海无边,让学生在浩瀚的题海中盲游,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可能性甚微。作为备考教师,我们心中要有一本备考的账本,我们要熟记中考的考点、近几年的常考题型,再依此精编试题。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确定习题的高度,提供垫脚题,鼓励学生面对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跳一跳,把它摘下来。我们需坚持一个原则:“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尽可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做题信心;也多向中考题的难度、高度看齐,让学生在实际的演练中成长提升。
“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2]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组织更应注重如此。在备考复习中,我们需求证务实,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中巩固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散发思考的魅力,更好的为中考作准备。
篇5
中考总复习具有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疏通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由此及彼、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中考复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如何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短时间内有突破性的进展, 是中考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1.1 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在精心设计和安排复习计划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复习计划的可行性,即复习计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达成性。每年的3月初,进入总复习的前期,我们备课组会发挥集体智慧,在一起探讨复习计划的制定。从初中生的特点分析,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梳理,复习阶段和时间的安排,阶段性测试的制卷、时间,预期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制定好复习计划。
1.2 合理安排复习进程。我们化学学科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教授完上下两册书后最多就剩两个多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梳理、专题的复习以及解题方法的升华,没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不行的。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5-11周)按照如下4个板块进行复习:基本概念(包括溶液部分)等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燃烧部分等内容),化学实验(包括实验基础、物质制备、综合实验),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式、方程式、溶液和综合计算)。要求:以中考化学考试指南为依据,紧扣考纲,以本为本,全面复习,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第12-15周)专题复习。专题应以题型专题和方法专题为主,根据情况兼顾知识专题。专题内容建议: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简答题的解题技巧,物质推断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科学探究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综合计算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信息、图表、图像题的解题方法。要求:重点按照考试题型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分类、归纳、迁移。
第三阶段(第16-17周)强化训练。主要训练市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试卷。要求:完善知识体系,见识考试要求和各种考试题型,升华应试技能。
第四阶段(第18周)考前讲话,根据教育局下发的考前讲话,编制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的考前讲话。要求: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是在教师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让学生回归教材、补上盲点),错题再练,调整心态,轻装上阵。
2.注重细节,着重有效
每个阶段的复习,我们始终坚持以课本为主,坚持"以本为本",依据市中考化学考试指南和《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考查的要点,着力解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1 以本为本,理清结构。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增多,就容易记错、记混。[1]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更需要回归教材,梳理主干知识点,不断反思与总结,我们和学生一起将课本上一些分散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系统化、网络化的提炼出知识点,突出主干脉络;重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2.2 细节指导,提高实效。从我们初中生的实际出发,要想提高复习的实效,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预习的有效化"、"课堂的务实化"、"训练的科学化"。
2.2.1 有效的预习是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的前提。第一阶段(第5-11周)按照如下4个板块进行分块复习。学生自己主动预习,对照市中考化学考试指南先自己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再向学生呈现完整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填空题。这样学生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2.2.2 务实的课堂是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的根本。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指导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要效益,使学生在课堂上夯实基础,掌握解题规律、方法,提高读审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技能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务实,要立足中考,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如何形成一个"务实化"的课堂,我采取的措施如下:
(1)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进入中考化学复习阶段,我们就不能只是以简单的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知识为目标,而是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消化化学知识,努力从一个信息源多方面的获取不同的信息。在复习"氢气的性质"时有这么一个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通过这个化学反应我们知道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2)紧扣考纲,熟悉题型。中考化学复习是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复习的标尺。在复习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得存在的问题在复习中得到全面的解决。
(3)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当前中考的脉搏,注重信息采集的敏感度。尽管每年的中考试题力求稳定,但稳中有变,在往年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所变革。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多方面采集信息,把握中考的命题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扫清基础性知识的障碍,又要对中考的考点和热点倍加关注。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的必修课,尤其是前两年的试题。
2.3 科学的训练是提高化学有效复习的保证。中考化学复习更应注重综合训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章节知识已有较好掌握,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要取得中考的成功,还必须要过好综合训练这最后一关。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如何使训练更为科学有效呢,常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2.3.1 精心选编习题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基础。选编习题要注意:巩固"双基"和综合应用相结合,难题与易题相结合,陈题与新题相结合。
2.3.2 精心组织安排是实现科学训练的保证。训练的方式为多种,要精心组织安排。课堂练习力求多样化,如提问、讨论、讲解、复述、抢答、竞赛等。专题复习阶段则以形成性测试为主,测试时间控制在一节课之内。
2.3.3 注重习题讲评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关键。科学的习题讲评,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讲评习题时要注意精讲、少讲,但必须向学生讲清以下问题:讲化学习题解答的一般思维模式、讲各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及技巧、讲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讲中考命题走向与解题要求。
3.做好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有效复习的保证
面对中考,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考生并不完全能展示自己的真实知识水准,而影响到考试发挥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因此,在复习迎考时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的应考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正确认识压力,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样对于即将到来的中考,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不要患得患失,告诉他们:放松心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就是最成功的完成中考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应考氛围,复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篇6
1.要认真研读.《陕西省新课程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化学》(简称“考试说明”).依据现行的教学大纲和近年课程标准的若干变化,考试说明体现了强化双基、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特点:(2)明确双基的载体作用;(2)难度适中;(3)更加重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应用;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清楚“考试内容及要求”和“复习建议”,并对每个要求到的考点逐一对照,逐一过关,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知彼”.
2.有效精练.紧扣《考试说明》,重点练习陕西省近五年的中考化学真题,不做偏题、怪题,不为难题而浪费大量的时间,不提倡题海战术和滥用参考资料.要做到精练精析.总体说来,初中化学课程中主要的知识点是明确的、稳定的,所以中考所选择的作为考点的内容,基本也是稳定的,每年都是考察的重点,只不过是出题角度、设问方式、考察背景的呈现方式改变了而已.虽然中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但中考试题中折射出的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却是考前必须掌握落实的.因此,我们同学要通过做真题,细心分析,牢固掌握考点和重点.在做题过程中,要把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弄清楚,弄清楚所考知识的提出、内容、叙述、应用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同时高度重视基本技能训练,要有意识地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真正“知彼”,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知己”
所谓“知己”,则是指:首先要清楚所学的来自教材的知识点,其次要清楚来自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加强.
1.梳理教材,形成系统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在形成体系上下功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不断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化学认知结构”.梳理知识应注意:(1)学会整理、归纳,使课本上相关的一些分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炼出知识点,突出主干脉络,总结出规律的认识.(2)重视理解,融会贯通.复习时,对课本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要注意理解,只有理解才会融会贯通,才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才能在考试中明晰题干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的推理.(3)通读教材、巩固记忆,化学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些知识需经过反复记忆才能持久.梳理教材可以有两种方式:①按章节顺序进行复习.这是复习的基础阶段,其指导思想使:基础、全面、扎实.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紧扣《考试说明》,全面复习基础知识,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灵活应用的目的.建议我们同学对每一个单元做一个知识点的总结.②按知识块顺序进行专题复习.分为基础篇、物质篇和试验篇.重在弄通各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辨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2.专注基础,灵活应用
近些年的中考化学命题,已由过去单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逐步转向对“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应用化学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中无一例外地都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和生活的命题,而且分值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很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科间的迁移和对比,注意比较和分析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把已有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的细化.比如,选择以环境生态平衡、生活生产健康、高新技术、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设计的题目,以检查自己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篇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九年级化学一周三课时(有学校从其他课中挤出一节课,共四节课)的教学时间和上下两册的教学内容形成了鲜明的矛盾,教师感到没有喘息的时间,追求进度,甚至单元检测都免去了,学生分组实验也免了,实验集中到实验操作考试前再突击练习,这样学生知识必然要吃夹生饭,实验能力也欠缺,老师也摸不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考复习中,围绕教辅资料进行复习,教师讲解例题和学生做习题成了复习的核心,片面追求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这又是一种误区。现在在评卷中发现越是简单的试题,越容易失分,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越趋明显。如何提高中考化学的有效性,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把回归教材当做中考化学复习的主旋律,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近年在复习中的做法。
一、开展专题讲座,引领学生回归教材
在大多数学生的潜意识里,对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的做法并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教材知识重要,但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才有效。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回归教材的重要,然后再教学生如何回归教材。在全部新课结束时,开展一次“中考命题趋势”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现在的中考命题取材于教材,能力问题来自对教材问题的变形,创新问题则是对教材知识的提升。通过这个讲座,使即将进入中考的学生重视教材,鼓励学生自主通读教材,打通知识的脉络。
二、分课全面复习教材,把握整体内容
(一)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化学离不开记忆。中考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到60%左右,这就需要学生记住大量的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用途等。在以往第一轮按单元复习中,我都先让学生自己看书15分钟左右,教师再讲解,最后练习。这两年我改变了做法:⑴教师展示本课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复习教材(约5分钟);⑵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约15分钟);⑶教师将教材上的重点知识梳理编写成填空题,学生关上课本作答(10分钟);⑷对应练习(10分钟)。
【课例】第六单元 第二讲 CO2的制取和研究的知识梳理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制取气体的原理
(2)根据药品的__________及__________,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若药品状态为固-固,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可选用与___________制取O2相同的装置;若药品状态为固-液,且反应不需加热,可选用与__________制取O2相同的的装置。
(3)根据生成的气体的性质(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及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等)选择_______气体的的方法。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不能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不能用碳酸钠粉末或粉末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不能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选择下图所示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只能选择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检验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制CO2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复习,紧扣了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的形式,促使学生做到真正的阅读教材,有效把握教材的重点,学生关上课本填写知识点,强化了记忆,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二)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突破复习的重难点。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每天一样的阅读方式,容易产生疲劳,容易造成复习效果不佳。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方法可尝试一些改变,对教材中的典型实验或基础知识,可设计成类似试卷的问题组,可层层递进的问,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可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就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基础知识的薄弱,从而毫不犹豫的回到教材。例如,在复习碱的性质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递进式的问题。
①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怎样用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
②通过什么实验及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③能否用同样的实验及方法来证明二氧化碳也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④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⑤如何除去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
前面三个问题的难度都较小,第四、五个问题属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创新设计”题。通过这组问题研讨,学生的思维总处在兴奋点上,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使复习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三、整合教材分散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变化、善于联系,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概括化。如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就是中考实验命题的主要依据,复习时应注意积极发挥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作用,其方法是将教材实验进行重现、放大、评价、改进、补充、延伸和重组,使学生对教材实验加深认识和理解,为综合应用创造条件。
【课例】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干燥 专题复习
1.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列表比较)
2.气体的发生装置比较、归纳
3.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列表比较)
4.气体的收集装置
5.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干燥是中考必考内容,因此,在中考复习时,有必要整合上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地掌握气体的制备。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通过整合复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四、挖掘教材细节,提升分类归纳能力
在后期复习中,可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教材,挖掘教材细节,合理地分类归纳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对元素化合物由点到面的梳理、对某些化学理论知识的合并与串联、对某些化学仪器的功能归类与创新设计等,通过教材细节的挖掘与梳理,逐渐提升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例如,在实验复习时,采用下面装置进行多变训练,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例】“多功能瓶”的应用
如下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①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②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应盛______,要除去CO2最好盛_______。
③贮气: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______端通入;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________端通入。
④量气:要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端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_______气体的体积。
上述装置是综合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弄清它的用途和连接,为综合实验题的解答奠定基础。
总之,教材是中考复习的根本。中考复习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依据新课程实施中倡导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教材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守的重要考试依据,回归教材、提高能力是实施有效复习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①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辩析和应用能力。二是立足大纲,要依据大纲的基本要求,以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为标准,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要盲目拨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复习积极性。
②全面。即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的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变式训练;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知识内涵,依据基本要求和中考实际设计相应的复习深度。
③系统。即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好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存在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知识及方法体系。
④扎实。即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进行辩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加强知识的对应性或变式性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多角度掌握考查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专题复习——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
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①巩固。即巩固基础。专题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横向归类形成的,在知识归类的过程中,仍要涉及到各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必然会影响知识关系的认识,影响专题复习的效果,因此,要通过设计知识点的辩析与对比性,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
②完善。即完善体系。一是梳理关系,专题即一类知识,是从教材整体的角度把关联知识进行汇总,前搭后联形成的某一知识体系,知识分布较广,关系不明确,其归类过程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知识的重新组合,不仅有明确的归类标准或归类依据,而且还有明确组合关系,因此,要通过知识的组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的组织标准和组织关系,使之形成即有具体内容,又有组合关系的专题网络。另外,各个专题不是独立的,各专题之间也存在一定融合,在梳理专题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题内知识的完善,而且还要加强专题之间知识的联系,使整个教材知识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二是完善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知识点联系面较小,知识内涵挖掘不充分,知识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知识内涵,将知识点融入专题知识的大背景中,让学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知识点的联系已有涉及,但涉及面较小,深度不够,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掌握知识点之间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辩析的能力。专题复习尤其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
③综合。即综合应用。一是知识综合,章节复习完成了知识点的理解,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足,知识综合程度不够,知识辩析能力相对薄弱,因此,要在加强相近知识的辩析的基础上,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提高知识的跨度和综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辩析能力。二是训练综合,专题训练中,要适当减少知识点的对应训练,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或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④提高。即提高能力。专题复习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理解仅仅是停留在认识上,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一是必须加强应用性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
解题方法或规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⑶模拟测试——依据考题进行综合复
模拟即进行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其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回扣、强化、调节。
指导,即指导学生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和答题技巧等;回扣,即反思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回顾教材,回顾知识点、回顾解题方法等;强化,即通过训练强化重点,对重点题型分析归类,强化解题规律,便于考试中迅速提取;调节,即调节学生的迎考心理情绪,提高信心和斗志,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身体状况都处于最佳状态。
二、复习规划一般是三段式复习法。即:
第一阶段是章节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根据各章节内容划分不同的小单元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4月20日左右结束,时间约8-9个周。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同的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5月20日左右结束,时间约5-6个周。
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这一分阶段要于6月5日前结束,时间约2周。
三、复习方式
⑴知识梳理课
章节复习:
按照“以测导学、以测定教”的原则,章节复习可采取“基础诊断——典型分析——强化训练——知识建构”的程序进行。即:根据知识点设计对应性检测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典型问题或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指导,讲知识,讲方法,矫正认识误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加以巩固,在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建构过程可以放在第二个环节,形成宏观知识框架。
专题复习:
照“体系带点、联系找疑”的策略。专题复习可采取“体系构建——典型辩析——应用训练”的程序进行。即:找出本专题的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针对关联内容进行对比辩析,明确内涵与外延,明确区别与联系,然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辩析和应用能力。
⑵习题课
习题课的功能主要是矫正和强化,即矫正学生的认识偏差,进一步强化知识的重难点,而矫正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与习题训练之中,因此,习题课设计的前提是信息的搜集,即搜集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程度,搜集学生训练中的错题,针对搜集的信息设计讲、练的内容。搜集信息的渠道即可以是课上,也可以是课下,即可以是学生的作业,也可以是课堂的交流等。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搜集信息——典型解析——诊断训练。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矫正知识入手,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然后针对讲解内容设计诊断性训练,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解题方法或规律。
四、教学要求
⑴降低教学重心
⑵降低教学难度
从《中考说明》看,中考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7:2:1,即使在实际命题中也不会超过6:3:1,基础性试题一般要在65%左右(及格率02年为65.04%,03年为65%,04年为64.72%,05年75.34%。从及格率来看,试题难度基本稳定,而且05年呈现降低的趋势。从新课标要求看,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已经降低,不再追求知识的难度。06年中考是新旧课程同时考试,必然要关注新课标,为了使中下游学生能充满自信地进入高中学习,为了使他们继续学习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中考试题也会关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水平,必然会降低难度,关注基础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抓好教材,抓知识点的理解及对应训练。
⑶关注实际应用
从新课程要求看,新课程编写的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根据新课程理念,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考考查方向看,尤其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从中考功能看,中考具有选拔的功能,必然要设置有一定区分度的试题,具有中等区分度和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约占30%左右。从试题呈现方式看,这些试题多数设置了应用的实际情境,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考查综合辩析或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关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与科技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⑷关注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关键,注重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考查,是教育部在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改革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中考会加大这种内容的考查。从新课程要求看,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尤其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设置。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逐步加大了信息题比例,每年约占30%左右,突出考查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方法迁移的能力。这种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准确地搜集有用信息,抽取所学知识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还要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
⑸关注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加强实验探究能力考查,这是新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试题不仅加大了考查的分值比例,每年约占30%左右,而且还展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呈现了科学探究过程的多种要素,如:实验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仪器选择、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而且将实验融入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的背景之中,通过创设实验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⑹关注计算
把化学计算的过程融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层层设置递进性的系列的问题,并将计算过程作为科学探要素中搜集数据、分析与结论的环节来对待,增强了试题的思维力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数据的观察与的分析,特别是将图表、图示结合,即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是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发展方向。
⑺加强教学研究
篇9
1.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
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化学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 “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
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确保“化学考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同时,可增设一点综合性附加题,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通过检测,让普通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让中等生经受“跳一跳摘得到”的体验;让优秀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在分层辅导中,对作业和试卷讲评,尽量做到每位学生有较多机会的面批、面评。对普通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耐心辅导、“扶着过河”;对中等生主要是释疑解难,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指明方向;对优秀生主要是进行点拔,发展能力,让他们“举着红旗过河”。通过分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三、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索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都加大了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题都设法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二是集中复习,把实验分为专题来进行复习,可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或有关复习资料,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近年中考更注重考综合实验,因此不仅要复习单个实验,还要进行实验的组合、变形,即综合实验的复习,培养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验的评价与设计,要多搜集此类试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对于探究实验题,要知道探究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几个要素;对于开放性实验题,平时要训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善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重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化学式以及元素符号还应熟记。
四、把握方向,关注热点,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
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化学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
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
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
篇10
二、2013年遵义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如第13、14题实现了生活与生产和科研的结合,试题紧贴生活,基础性强,思维量适中,集中了众多的知识点,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向导作用。
1.注重应用,突出能力培养
如11题从生活到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课程的基础理念,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还原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既为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了辽阔的空间,又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了明确的向导。
2.注重实际、落实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如第15、17题呈现了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分析推理,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加强对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考查力度
如第16题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验设计的任务,让他们大胆去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在过程中摸索方法,培养了情感。
三、2014年中考命题趋向
1.试题结构及难度
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稳”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等与2013年保持稳定,全卷难度应该是缓慢调整,从而使绝大多数考生能接受,“变”主要体现在考查力度有所增大,用现在的“灵活”代替从前的“难”,从而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逐渐失效;“新”主要体现在题目的情景新和考查方式两个方面。试题难度基本稳定在2013年水平,即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2.紧扣教材、把握基本问题、考查核心知识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及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必须首先掌握好“工具性”的知识,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合价等。其次掌握规律性知识,形成必备的技能。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规律,化合与分解、置换与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另外必须掌握O2、CO2、Fe等具体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基本操作和简单设计、信息、图表数据的处理技能,基本化学计算的技能也要掌握。
四、2014年中考备考策略
1.注重教材、重视基础
试题内容来源于教材,着重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教材,试题渗透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价值观的考查,以及对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在今后的复习中要以教材为根本,使学生认真掌握各章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全面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意研读考试说明中的各个考点,将每个考点涉及的具体内容与教材对照,掌握知识的前后联系。
2.关注热点、注重实验
热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应用,尤其关注STSE方面的内容,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温室效应、能源危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等。二是化学学科特点,如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与情感体验等,这就要求在复习中要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和处理有关生活、科技、生产及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步做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
3.加强规范性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基本化学用语和化学符号的考查历来都是出题的一个重点,随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整体难度逐渐降低,这一部分的考查力度在不断加大,所以一定要在平时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以减少答题的失误。
4.专题突破、有的放矢
针对中考必考、常考、易错的一些知识点,要经常训练,例如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易错字,化学符号的书写,物质的用途等小助手,最好每个星期都对全部的方程式、化合价、溶液、酸碱盐等一些重要知识点过一次,熟练地掌握好这些考点,力争在基础上不丢分,另外针对中考的难点,例如推断题、物质鉴别题、实验与探究题,要进行专项训练,夯实基础,考高分的必然性就加大。
篇11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国际上有很多流派,笔者比较赞赏格朗伦的提法。格朗伦在1978年提出:教学目标应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概括,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目标具体化。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具体表述应关注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对象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用尽可能具体且可以测量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应能反映出学习结果的类型和 层次。
在初中总复习过程中,有些学校采用按教材章节安排复习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是采用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划分的五个一级主题进行专题复习。无论采用什么顺序复习,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总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主题中所列“标准”分化几课时完成,再把一课时的“标准”按照格朗伦方法设计成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标准”有7条,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完成:
1.了解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
2.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
笔者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具体细化表述如下: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说出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能识别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以及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颜色;能描述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认识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几种常见液体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并能用文字描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这段话说明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在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卷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在考试的知识结构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考点渗透到各种类型题中,若能完成好该专题的复习,无疑为中考打胜仗清除了不少障碍。根据该主题知识结构特点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复习课设置“三步曲”,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
1.第一步:实验趣激法引入复习课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知识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从重难点知识梳理到典型习题剖析及解题方法分析,教师讲得即使非常细致,分析得十分透彻,总结得特别全面,对学生来讲纯理论的复习仍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如何能在复习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能专注并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整节复习课的活动中,有趣的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复习课的实验绝不能是重复平时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索]或[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实验,必须是有趣味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又能与本节复习课的课时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对常规实验进行整合开发,创新设计,做好课前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减少误差的操作细节。
选择的实验:
图1实验装置左侧的现象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顺利完成对空气的成分这一目标知识的梳理,而右侧的异常现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何不能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教师的释疑,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该实验我们还进行了弹性处理,对基础好的班级还进一步讨论右侧的实验装置如何进行改进也能得到和左侧装置一样的实验结论。
【案例2】“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会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选择的实验:化学小魔术“魔水”
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引导学生书写相关的方程式,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
这一环节,虽然仅花了3-5分钟,却是每节课的“课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专注于复习课后面的各个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2.第二步:师生学案齐亮相,进行知识的全面梳理
我们每节复习课课前都会布置学生根据配套复习用书《复习指南》,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对要复习的专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复习学案》,让学生通过三个问题得到一份比较合理的学案:1.“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发学生整理知识;2.“你有什么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问题;3.“我想问老师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学生的《复习学案》对知识的梳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漏,教师也要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精心设计一份较规范、完整《复习学案》,印刷装订成册形成校本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这个环节是每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学生对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每节复习课都充满期待,他们体会了教师的辛勤付出,因此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乐意配合。在此环节中笔者也大胆利用知识基础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来讲解重点知识,教师做好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保持课堂活跃的气氛,同时能让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梳理方法,在课堂上能擦出很多火花,转化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个课堂环节要因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具体调整时间和人数,因此也就要求教师除了备课还要充分地备学生。以下是笔者所在备课组整理归纳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氧气化学性质知识梳理”(表格法)
【案例2】“金属与金属矿物”主题复习(知识结构梳理图)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
篇12
二、合理组织,提高效率
复习课要重视双基训练,例如“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要让学生能理解,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方式重新认识化学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中考选择题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细节知识,所以集中梳理基础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复习的主人翁,教师要当好服务员,要做好引导、指导、辅导工作。教师可以把整理知识的思路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拓展化学知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一刀切”,要培优补差,分层指导,在速度、内容和要求上作适当调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13
一、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考前准备
中考化学复习时间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30天。是复习的重头戏,夯实“双基”,构建知识网络(主要是双基训练);第二阶段复习是20天。是考察学生对主干内容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是专题复习);第三阶段复习是20天。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主要是模拟测试)。
二、夯实基础知识,扫清认知盲点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不管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双基”。“双基”的落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做到“三心”,即一要精心安排时间,如果第阶段复习的时间如果太短,贪多图快,走马观花,那起不到清障的作用;如果时间太长,容易使成绩好的学生厌倦,甚至会影响下一轮的复习效果。二要细心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熟悉化、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要耐心进行训练,基础训练就像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得越牢固,就越能够承担重压,但这种训练通常显得简单枯燥,甚至使学生厌烦,故教师要认真总结,不断反思。
三、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细致的基础复习和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足够,但仍旧有些纠缠不清,系统性不强,解题思路显得较为狭窄和零乱,通过专题复习将知识进行梳理,使之达到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专题复习是一种“短”(短小精悍)、“平”(有序展开)、“快”(快捷灵活)的方式,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考试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强调精练细思,提高综合能力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来的。中考命题重在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提高则是通过一定题量的训练达到,所以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做到“三精”,一是精讲,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二是精选,教师选题要准确,做到有的放矢,题目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考性。三是精练,练题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教材知识的升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在进行完善而系统的知识储备、科学而严格的能力训练、合理而细致的心理调节后,使学生已经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但是,中考毕竟是难度和速度兼并的考试,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如果学生采用更简捷的解法,就能提高解题速度,获得有效答题时间,显然好的方法和技巧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我想针对不同的题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六、重视复习讲评,讲求针对实效
复习课要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题、手中有法、目中有人。讲评课要做到及时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有发必收、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七、优化考试策略,充分展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