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关于教育的思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教育的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关于教育的思考

篇1

1 有关教育

教育,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部落,也是为了生存,将狩猎、采摘等各种生存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人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虽然有些动物也存在学习行为,但因为人脑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不同。教育,不是一门纯粹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门人为的科学,那么在教育领域中是否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里可能更多的是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另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是一种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改造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存在,即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并具有实践性的。所以,人类懂得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自己,更好地启发自己的智慧,更好地发展自己,这就是教育,是一种人类自发地发展自身的方式。

2 教育的目的

然而,教育就是人类发展自己的唯一方式吗?学习的范畴应该比教育大得多。接受教育只是人发展自身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类的科学知识、生活规范等等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它们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不能因此就用这一切去抹杀一个人除了接受教育之外的所有发展的可能性,从内容上和途径上都不应该。教育自身不是目的,什么才是教育的目的呢?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让每一个人以及全体人类生活的幸福、快乐,引导、启发他们发展自己,当然不是只考虑个体的幸福,最重要的是要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考虑,要使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因为这些都是促进更大部分人类生活幸福的因素。

教育的目的在很多教育学家的思想理论中都有所体现,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于古代哲人博大精深的哲学、社会思想,并且从较早分化出来的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标。14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等人提倡教育目的是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即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上的多方面发展,以便使人能够从事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独立活动。

今天,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化、专业化,教育亦是如此,各种观点、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得不从人本的角度去考虑教育,教育不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一种金属元素,亦不是一道数学方程式,而是面向人的,而人是最复杂的,是不能被简单处理的。

马克思曾经谈论过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会快乐地去劳动,而不是迫于生计被人逼迫地去做,因为人类需要、想要去劳动,难道学习不是这样吗?人类有聪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如果让他们闲置应该是不符合人类的天性的,人类需要去学习,唯有如此人才是快乐的。

3 教育与学习

教育与学习,两者的范畴都非常大,教育别人与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与学习生存技巧等等,这里专指接受教育与自由学习,如同做一道菜一般,教育可能是油、盐、味精之类,而学习才是真正的蔬菜,教育的作用应该是用来启发、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位耄耋老人在给一个孩童讲授人生道理和知识,这是一种教育,如果这世界上只有这两个人,那么老人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个孩子又从哪里去学习这些人生道理和知识呢?这是一种矛盾吗?如何才能使接受教育与自由学习之间更好地和谐起来呢?

现代学习理论很多,分成了许多不同的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下转第29页)(上接第4页)发现式的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

接受教育看起来相对于自由学习是被动的,自由学习的内容是个体选择的,感兴趣的、想去学习了解的,包含着学习者的热情。显然,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过分强调了接受教育而忽视了自由学习,因为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样的时间是更多地用来接受教育还是去自由学习,时间与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接受教育与自由学习应当和谐统一,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学习论是教学论的基础。自由学习是需要教育的约束与规划的,自由学习的范畴太大了,如果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学习,一方面一些应该学习的内容可能无法学到,另一方面是不是想去学的就可以去学呢?比如学习如何杀人放火、如何烧杀抢掠,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的学习侵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有些知识需要学习者在教育相关部门的规划下统一学习,因为学习者可能自己无法规划周全,或者是涉及到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并且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去学习了解的内容。

篇2

沉重的现象不禁让我要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这些孩子“疯了”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无视生命的价值?而众多的教育家对这种现象往往从教育的体制,思想道德的弱化,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没有从更深层次上好好思考、分析,我们的教育是否缺少什么根本性的东西?我们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认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人群而生活,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个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人生全面的发展和终身的发展,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生命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一般是指尊重人的生命的教育,广义则是指关于善待所有生物生命的教育,它包括一切有生命的自然生物和社会生物,其别是指有关人的生命的教育。

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只能有一次,是不可替代的。生命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社会的存在、发展都是以生命的个人存在为前提的,个人的创造、发明活动是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没有人的生命,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价。没有生命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没有意义,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有了人的生命而显得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生命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首要的价值,个人生命应该是人生关注的终结。只有让学生培养起对任何生物(包括人)具有高度的尊重和爱惜,他才会真正培养起一颗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的健康心灵,才会真正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存在应该发挥的价值,只有通过生命的教育,才能使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就是在学校环境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关的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生命的价值,以及死亡的有关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生命知识,其内容大致有:

1.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关注生命。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关注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前提。有的学生常常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踩成两截后的挣扎......为乐,表现出对待生灵没有一丝的怜悯和呵护,对待生命存在价值的漠视、冷酷、麻木。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就曾经用硫酸伤熊,他自己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好,因此教育中必须加强对自然的关爱。

2.让学生感受到做人真好,寻找真实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的价值。

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就在于是有智慧、有头脑的。人在社会中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会在生活中和生产中体验存在的价值,体验到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社会服务。同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体验到社会的关爱,从而不断地发展自己。所以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肯定每个人的价值,特别要肯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真实自我,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树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并为这个目标努力发展自己并关爱自己的生命。

3.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不可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明确生与死的尊严。

我们强调生命和死亡的生命教育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对待生、死上有所认识。让他们明白生命的价值,活要活地充实,死要死得有尊严,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权,要珍爱生命,不要随便地放弃生命。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却轻于鸿毛,人生在世要活得精彩。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生命教育:

1.更新观念,探索生命教育的;

2.各学科共同强化渗透,加强指导;

3.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可爱,热爱生命,善待生命;

篇3

篇4

课程改革当中出现的大量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模糊造成的。什么是素质教育?顾名思义,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的各项指标,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重点。2005年高考数学科特别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查。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以及推理的意识与习惯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与自信心等。对数学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查:(1)知识观念层面:能够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2)创造能力层面: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背景和学科问题发展,提出数据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意数学应用的创造型数学能力,并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3)思维品质层面: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4)数学语言层面: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也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学素质应包括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张奠宇:《关于数学素质设计(草案)》)。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学生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健全发展。事实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需要考试,都能体现人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等等,都能提高人的素质,区别在于提高人的是什么素质,提高多少以及怎么提高。考试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考等等问题。如何明确地界定这些问题,是准确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条件。现行的高中数学新课标在课程上以不同的走向为主,体现高中数学教材的多样化,出发点是好的。它在教学上把学生当作主体的人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爱好等等。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而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

1.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完善

素质教育的有些基本理论问题不清楚,概念解释不明确,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在实践上的困惑。在局部地区,甚至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最终却“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在数学新课标的理念上有突出反映,比如就知识培养目标来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宋乃庆:在第十八届中国教育年会上的报告《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mathematics for all'’的中国版(姜伯驹语)。“大众数学”的中国版令人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1)从历次教育改革来看,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杜威或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子,新课标试图调和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明显地带有实用主义色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把这两种对立的教育观简单相加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在智能发展目标上又“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有差异发展”(裴娣娜:在第十八届中国教育年会上的报告《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统一,其实际效果是令人怀疑的。(2)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的数学还是学生升学、就业所必需的数学呢?主张素质教育的教育家也许滔滔不绝,但是学生家长有自己的看法:只要孩子考出好成绩,这样的知识就有价值。换句话说,只有实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而要转变家长和社会的价值观可是任重道远啊!(3)素质教育“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有差异的发展”是不是经济改革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翻版,最终两极严重分化,使得“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即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这些理论上的模糊是素质教育推行的最大障碍。

2.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理论是光滑完美的“冰面”,而课堂教学就是面临现实情况的“地面”。“冰面”虽美,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滑起优美的冰上舞蹈呢?新课标虽然完美,但还得有能够正确施行的教师。所以,要作为一名合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就必须具备必要的近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宽广的高等教育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师资培训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应使得这种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们真正挑起素质教育的重任,在“冰面”自由地跳舞。

3.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事实上,在推广素质教育之前就应当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方面,考试评价成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将高考作为指挥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考虑如何将课改与高考结合起来,教材改到哪里,高考就应当跟进到哪里。当前考试内容和量化指标不利于素质教育实施。考试的内容与量化指标如不改革,学校教育可能又会回到“题海”中去。另一方面,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认同基本上就是停留在升学率上。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效的且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应只是单纯地追求升学率。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课程改革中应认真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通过课程改革,可以为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次新课改是建国以来最为广泛、持续最久的一次改革。与以前的课改相比这次课改具有自己的特色:精简了传统的内容,增加了能够体现近现展变化规律的内容,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知识迁移,在教学上也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知识发展的过程,注重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还和一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有关。比如,1997年率先在江西、山西、天津等地实施的高中试验版数学教材,一改以前的分

科式编写教材而采用综合式编写教材,它的好处是降低了原教材的难度,使学生在不断反复中深化所学知识,易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新课改到底向何处去?新课改这种淡化知识的要求究竟会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样做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吗?我国传统的几何教材具有知识体系比较严谨、脉络比较清晰、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扎实、逻辑思维水平高要求等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是我们的优势,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学生畏惧推理证明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质,改造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毕竟,立体几何内容的直观性、难度的层次性以及推理过程的可预见性,使得它成为训练逻辑思维与演绎推理的理想材料。改革为什么不去发掘和发扬自己的优势呢?不是改得越彻底、越全面,非得改个面貌全非才是好事。改革一定要做好继承的关系,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另外,改革还要凸显借鉴的作用,新的高中数学课标是借鉴了芬兰的模式,但是在国外是好的教育理念在国内未必行得通,这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比较成熟的考试文化制度,对外来的文化天生就有一种同化功能,在高考制度下,这种同化功能有可能变异,当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刺激能够引起强反应的理论)传到我国就演变成了“题海战术”的依据,可能连老巴也始料不及吧!所以在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对借鉴的问题一定要考虑慎重,我们的改革未必非要去追求西方的模式。

篇5

Thinking on Children's Bilingual Education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stage of the pre-school teach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ll Bilingual Education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made some constructive proposal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hildren;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courses; thinking

1 幼儿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知存在偏差,理论与实践经验明显不足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发展中,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幼儿双语教育课程,即使开设了课程,师资质量也不高,致使教学经验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缓慢。通过调查,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在教学工作中十分吃力,很多教师都表示自己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并希望得到关于英语口语的培训。即使部分教师对于幼儿教学的理论比较明确,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与幼儿双语教育的需求还相差甚远。①

幼儿双语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致使在双语教育中过多地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单词和句型的难易,导致忽视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更无法做到英语知识的利用,不利于后期英语的学习。②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只会一味地灌输,幼儿所需要做的只是单方面地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导致教学结果违背了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利于儿童自身能力的发展。

1.2 师资力量分配严重不合理

幼儿园的教师大都来自师范类学校,其应用水平处于初中的水平,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中逐渐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无疑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提高,致使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考虑到学生基础的问题,对于教材的选择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难度过低的教材直接导致现在的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最终使幼儿园的双语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地。

另外幼儿园双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保证幼儿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幼儿教师着手编制适合儿童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本着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和简单有趣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双语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都非常红火,但是在对双语教育活动调研过程中仍然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埋怨,他们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幼儿双语教学的教育。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尽快达到双语教育的要求,就只能自己慢慢强化英语知识,这样势必耗费大量的精力。③为了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些幼儿园高薪聘请一些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尽管在英语造诣程度上,这些教师再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们缺乏对幼儿的教育技巧和实践能力。甚至有的学校聘请外籍幼儿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全英文的课程幼儿是不能接受的。

当前幼儿双语教育的显著难题是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双语教师的水平不高,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难以符合幼儿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很少,真正的双语教育环境很难建设,和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④而对于一些高薪聘请英语教师或者外籍教师来说,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当扎实,语音也十分规范,可以给幼儿提供很好的模仿对象和榜样,但他们并不了解幼儿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的技巧十分匮乏。

1.3 课程、教材选择无序

调查发现幼儿园双语教材十分繁杂,双语教材参差不齐。⑤几乎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论和相应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有的从英文的基础字母单词出发,有的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出发,有的从儿童每天接触的次数、运用的机率来考虑,有的则按照单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等等。有些教材需要幼儿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后才能真正掌握。而且,每种教材的具体适应性也不同。双语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缺乏权威性,使双语教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园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材宣传和不断的上门推销,对于教材的选择,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感觉十分盲目,孰优孰劣,很难选择,因此大多数学校在教材使用上十分随意或者盲目跟风。

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强化

2.1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对教材的研究和编制着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当前的形势着眼,应用于幼儿双语教育的教材主要有“现代教育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浸入式英语”等。不同的教材,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规范教材市场,为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教材,为幼儿双语教育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⑥

2.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支撑,因此要结合英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积极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育活动和儿童心理的研究,把英语的教学作为合理的教学媒介,积极推进幼儿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工具,幼儿在学会简单英语歌曲的同时,练习英语发音,逐渐学习英语到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整合到已有的课程中去,在不增加幼儿负担的基础上,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随着对幼儿双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资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 结语

幼儿双语教育不仅仅是教幼儿几个英文字母、单词,学习几句简单的英语口语或者课堂用语,也不仅仅是学习几个英文舞蹈和歌曲。而是在幼儿数学、美术、音乐、游戏的教育中,以中文为主,穿插英语的教学,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能够更好地掌握母语和英语。更重要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要努力创造一个具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熏陶,让幼儿更轻松地学习英语,掌握好第二语言。

注释

① 陆兰.加强幼儿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规范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6(25).

② 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③ 李宾.论“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J].开封教育学学报,2010(10).

篇6

广义的说信息教育是为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如果限定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

信息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已不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工具的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功能。简单的说,信息教育是一种概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信息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这四种形式:课外活动、活动课、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从理念上讲计算机是工具、计算机及网络是教育资源和环境,计算机教育是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运用计算机为目的,它是一种技能培训,是一个知——行过程;而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资源和环境的应用,是知、行、情三者的交互过程。

篇7

潮州音乐广义上是指潮州民间的各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潮州锣鼓乐、潮州弦乐、地方戏曲、潮州庙堂、潮州外江、潮州笛套和潮州说唱等音乐形式。它们根植于潮州方言区,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地。潮州民间音乐的传谱,分为二四谱、工尺谱和简谱三种。在演奏技巧上,潮州民间音乐艺人强调“一音多韵”“做句加花”等。①

潮州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个别具特色的地方乐种。潮州音乐源远流长,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既不断接受外来音乐的影响,同时自身也在改革与发展,既能表现小桥流水式的趣味,也能演绎出气壮山河的史诗。潮州音乐中一些曲目的乐器组合、演奏技巧等都有独特的章法,这使潮州音乐产生许多美妙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潮州音乐包括乐曲、乐器、演奏技艺、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日臻完美。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课程,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个体发展、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的全部过程是以体现审美为核心的育人过程。音乐育人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世界、提高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创造才能。音乐教育具有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德育的功能,益智功能,健体功能。②它包括唱歌、音乐知识、技能训练、音乐欣赏等部分,通过这些内容来教育、培养学生。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思维与创造力。总的来说,音乐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潮州音乐教育的现状

潮州音乐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而悠久的发展过程中,自身内涵逐步丰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州音乐,引申出多种演奏形式。然而,笔者发现目前潮州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因此,保护和推广潮州音乐教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潮州音乐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乐种,与潮州人的生活环境、习俗,特别是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③潮汕方言是广东方言中独具特色的方言,然而受到当前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多潮州青年盲目排斥传统文化,不会说潮汕方言或者对潮汕方言没有感情与兴趣,而且较少受到潮州音乐的熏陶,缺乏对潮州音乐的了解与认识。由此,我们应加大力度对青年人进行潮州音乐教育,让潮州音乐继续传承下去。

(二)对潮州音乐进行研究的音乐理论人才与音乐教育者缺乏。这使得潮州音乐的理论方面发展缓慢,目前关于潮州音乐的书籍较少,潮州音乐教育难于推广。

(三)校园开设的音乐课程中缺少潮州音乐的内容,甚至一些教师都不了解潮州音乐。潮州音乐书籍的缺乏,也使潮州音乐教育难以进行。笔者认为,政府应对潮州音乐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教育部门也应对潮州音乐教育大力支持,经常性地举行潮州音乐的讲座或潮州音乐的演出。校园应重视潮州音乐教育,加大对潮州音乐教育的投入,使潮州音乐教育的现状得以改善。

三、潮州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继承与发扬潮州音乐文化,大力推动潮州文化继续向前发展。潮州音乐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继承与发扬。音乐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一)潮州音乐教育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进行潮州音乐教育,可以领略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加深对潮州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对潮州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二)潮州音乐教育能够加深人们对潮州音乐的认识与了解,使人们认识到潮州音乐丰富的内涵、潮州音乐品种的多样、潮州音乐演奏形式的多样。潮州音乐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以及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三)通过教育推广潮州音乐,给潮州音乐文化注入发展动力。青少年继承潮州音乐文化,从中能感受到潮州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对潮州音乐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增强文化自豪感,并给潮州音乐文化注入时代气息,丰富潮州音乐文化的内容,推动潮州文化向前发展。

四、开展潮州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民族音乐观”的教育理念

潮州音乐是民间音乐,也是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应教导学生理解潮州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内容,增强其对潮州音乐的认识与敏感度,同时加强对潮州音乐演奏形式等理论知识的认知,从中体会潮州音乐的文化内涵,培养对潮州及潮州文化的情感。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传播领域

在社会上通过一些途径宣传潮州音乐,让人们对潮州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为进行潮州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电台可以播放有关潮州音乐的知识或潮州音乐,扩大潮州音乐的传播人群;也可以进行一些关于潮州音乐知识的讲座;还可以经常举行潮州音乐的表演活动。组织学生去各个社区、华侨聚集地等进行义务性演出,与人们深入交流,加强潮州音乐教育,积极推广潮州音乐。此外,促使专业的机构与潮州音乐爱好者组织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协助,共同为潮州音乐教育出谋划策,贡献力量。④

(三)招贤纳士,收集资料

招纳专业的音乐人才与具有一定潮州音乐基础的音乐教育家,编撰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关于潮州音乐的书籍,为潮州音乐教育提供重要的学习、参考资料。大力搜集与潮州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料,去访问并深入了解传承潮州音乐的老艺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丰富而珍贵。通过网络建立一个潮州音乐的网上社区,设立社区专门的管理人员,搜集潮州音乐知识,也可以让大众了解与上传潮州音乐知识,更广泛地宣传潮州音乐,加大潮州音乐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潮州音乐的研究和推广机构的建设

建议政府加大对潮州文化的推广,努力打造“文化潮州”品牌,对潮州音乐这颗璀璨的明珠予以关怀与支持。加大对潮州音乐的推广力度,加大对潮州音乐教育的物质与人才投入,让潮州音乐文化走出潮州,走向五湖四海,不断发展,走向世界。

(五)在音乐课堂上推广潮州音乐

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应包括潮州音乐的内容,如介绍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潮州音乐曲目,学习关于潮州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播放潮州音乐,感受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内容。教师应寻找潮州音乐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设计独具特色、合理的教学活动,着重选择有代表性的名曲和对学生发展有价值、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潮州音乐。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段与多样的教学语言,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在聆听、用心感受潮州音乐的过程中激发共鸣。教师还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潮州音乐教育,如识谱教学、欣赏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学科综合等,充分发挥音乐的素质教育作用。

通过了解潮州音乐,笔者体会到潮州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行潮州文化教育迫在眉睫,笔者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人为继承、发扬潮州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潮州民俗文化知识之潮州音乐[N].潮州日报2010—11—30.

②姜超,浅析音乐教育对人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16).

篇8

一、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居民学生对职工下岗的困惑、农村学生对蚕茧价格的调控,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二、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三、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

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四、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学生思想开放、活跃、道德取向多样化,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做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针对上述,和我们正反两方面经验,首先要不断地端正办学思想,强化德育工作,抓住学生心理,而强化德育工作必须要有一支坚强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一)深化认识,增强紧迫感,优化德育工作队伍

作为技工学校来说,要不要搞好德育工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都能说出许多理论根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然。主要基于这种认识,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滑坡,一度出现学校秩序混乱,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就提醒学校应高度认识水平,切不可掉以轻心,增强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德育工作摆在非常重要位置上抓实抓好。首先要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学生是学校德才兼备教育工作实施对象的主体,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就很难落到实处。经过优化,选择组建一支思想上进,有创新精神,有朝气,精力充沛负担轻,而且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敏捷,心理上、心灵上都有和学生接近和相似之处的教师队伍,这样就保证了学校的各项要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保证了德育工作顺利进行,成为做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二)实行“一岗两责”,教书育人同步抓

要把德育工作搞好。只靠少数人不行,必须发动全校教职工,全方位地做好德育工作,“一岗两责”就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同时负起两个责任来。一个是本职工作,另一个就是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人人问、人人管、人人参加的局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风气。“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使德育工作深入人心。

(三)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篇9

文献学在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但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较为充分的反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在图书馆学本科教育中,文献学教育的内容在逐步萎缩。这一结果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在前,文献学是图书馆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以后,文献学因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其课程逐步减少。

长期以来,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日益强调应用性与工具性的内容,导致学生知识面较窄。文献学的内容基本上属于理论性的,或应用性不强的,其课程的减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现阶段,随着中国图书馆事业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笔者的意见是,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应主要应用于图书馆事业,兼及信息产业。在教育上分层次进行:本科阶段,推行通识教育,重基础,强化文理交叉特色;在硕士阶段,重应用、重方向。北京大学在本科层次,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十六字方针,值得借鉴。对图书馆学本科而言,重基础,基础指什么?或许有不同意见。如果我们把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那么文献学应当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基础。作为基础课程,文献学应有以下方面:

文献学理论,讲述文献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近三十年来,这方面的教材也有几十种,其中一些文献学理论的教材已趋成熟。

文献史,对中外文献发展过程作必要的叙述,对文献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作简明的概括与总结。目前,这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教材,但图书史、出版史、藏书史等研究已有相当丰富的成果,为编写这方面的教材奠定了好的基础。

篇10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主见

孩子缺乏主见原因主要有三:

1.孩子喜欢模仿,容易盲从。

2.家长、教师本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再加上有些家长习惯于替孩子设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敢干甚至不敢想违背家长或教师意愿的事情。

3.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不敢说、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如果想解决上述的问题,有如下策略:首先,让孩子作主;其次,教会孩子说“不”;第三,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

二、教育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

真正把孩子当“小朋友”对待,既平等、严格而又不失礼貌。接受如此尊重的儿童都是快乐、上进、有礼貌而且独立性很强的。

中国的父母热爱子女,望子成龙的愿望远远超过西方,做父母的有极强的牺牲精神来养儿育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民族受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不尊重子女却是一般家庭的通病。我们的父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轻也轻得,重也重得”,要怎样就怎样,可以当玩具,当出气筒,当笑料,从根本上忽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塑造,以致形成我们民族性格的弱点。

我们民族性格的优点很多,如勤劳善良、艰苦朴素、聪明智慧、不畏等等,但中国人普遍比较内向,压抑自己的思想感情:想说,不敢直说;想笑,不敢大笑;想哭,偷偷地哭;有了爱情,不敢表白;想演说,胆小害怕;有了意见,在背后议论……真是活得太苦了!处处怕别人议论,甚至逆来顺受,有意抑制自己创造性的发挥。这种民族性格的弱点,其根子就在于儿童早期普遍未受到成人的尊重。所以早期教育甚至是塑造一个民族性格的教育。

从德国参观回来的医务工作者说,德国的婴儿没有穿开裆裤的,商店也从不卖开裆裤。当他们很诧异地问及此事时,德国人很简单地回答:“孩子也是人,我们应尊重他们,尊重他们也是尊重自己。”

总之,成人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这样的孩子除了心理健康成长以外,还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礼貌而懂事。

三、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教育与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

针对种种误区,作为幼教工作者,要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近期来,我园以实施家园同步教育为突破口,在统整各方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等方面大胆而有效地尝试,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1.以家长学校为阵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而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反复研究1000多名家长,制定了家长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家长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并且使“三观“的达标率在60%以上。“三观”即新的教育观,培养有创造力、有实践能力的全才、通才,实现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家教观,从习惯于“让孩子的学适应家长的兴趣爱好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新的家长观,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而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

2.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家长开放日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了解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刚开始的时候,家长看着热热闹闹的孩子,忙忙活活的教师,不知道应该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只知道盯着自己的孩子不眨眼,听见老师提问别的孩子不提问自己的孩子,心里不高兴。组织这样的家长开放日,没有取得好效果,反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开放日之前,教师必须先把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怎样科学地对待孩子们之间的差别等,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只要自己的孩子进步了,就要及时提出表扬。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懂得了怎样和教师主动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3.以家访活动为补充,促进“问题幼儿”的健康发展。

家访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每次家访活动,主要是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进行,如:性格内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等。通过家访,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孩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语: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将幼儿教育发展成为一项长期、紧迫的工作来做,务必推陈出新,将幼儿教育推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雅芳.面对压力,幼师必须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篇11

1.情境教学法的界定

体育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理,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锻炼、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境”是有情、有境。“情”是教学的灵魂,“境”是学生感知的凭借。

2.影响情境教学法运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运用进行分析。

(1)造境。

造境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手段。造境的方法很多,如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扮演体会等是最常用的。造境的目的在于模拟教材情境,将教材情境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以利于学生体会教学内容或顺利进入教学氛围。

(2)重情。

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加强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可以产生动力、调节等方面的功能。一个优美的情境能给人一种振奋和激昂的感觉,使人处于积极的状态进入学习;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许多独特作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它是在教室外进行的教学,因此,体育课的情境教学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有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实物的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教学场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

二、发挥情境教育优势,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益

1.伴随情境,灵动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学龄初期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讲解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尽量“寓教于乐”“以趣激情”,如此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可利用教材形式以主教材为主体,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由单一运动形式变成全面多样的运动会,让每个小朋友以小动物身份来进行练习比赛,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融入情境,激活思维

小学儿童有感知不精确,注意力不稳定持久的心理特点。为了解决这个学习困难,可以通过编排一些简短的,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将体育学习中的术语概念,用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歌词表现出来。如:在教“前、后、左、右滚动”教材时,教师可用方木块和圆球在地上作滚动对比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很快明白,圆球比方木块滚得好。为了便于他们熟记要领,还可编写儿歌:“身体团起来,抱紧不放松,好像大皮球,前后来滚动”。

3.进入情境,激感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喻联想,是丰富学生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些动作可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强调说明动作规格和注意事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之感,在领会动作重点之下愉快地进行尝试练习。如:将体操的团身前滚翻整体动作比作一个“球”滚动,抱膝,缩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克服了动作的重点,带动了难点。

4.借助媒体,丰富情感

篇12

当前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研究生教育在高校中的定位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教育对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及学校其他中心工作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些高校也由于研究生规模小,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这容易造成对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科研实力、办学能力的重要象征。拥有一个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校研究生规模早已接近或超过了在校本科生的规模,研究生教育已和一个学校的地位与社会声誉联系在一起。

研究生教育决定高校科研的科研实力,因为它吸引了学校最优秀的师生资源。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协助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有些甚至是项目的主要承担者。科学研究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离不开科学研究。导师在研究生的协助下,争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保垒”,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种良性循环使学校的科研水平、办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研究生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办学层次,促进学校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改进与提高,研究生导师密切校际联系、促进校际合作与交流,从而在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方面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要求面向生产实际,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研究生教育成了密切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学研产结合。研究生参与学校的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的负担。

二、学习与研究策略

根据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加强院级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整合学习资源,构建学习型团队,让学生在学习能力层面上实现共享,在社会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研究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将三年的计划分解具体化为每个充实的工作。学院级研究生学术平台需要全员投入打造,建立机制,形成氛围。

研究生学习生活,三年下来是一部,交响曲,其中的旋律至关重要,有的导师项目较多,研究生参与其中,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一种旋律,有的研究生投入准备专业认证考试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也是一种旋律。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何提高能力提高水平,渠道途径会有所差异,共同却只有一个,合理运用时间,投身到学习与实践中去。

根据能力的维度理论,人的能力是可以分解为不同因素,合理设计各种学习情景与学习活动,有助学生能力的提高。根据这一理论,会上达成了对研究生集体活动的共识,大家期待来年多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以丰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提高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

如何实现深度思想交流,解决学习研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呢?通过学习资源,学习能力共享,实现学习绩效功放。开展协同研究,可以实现智力共振。

当今数以千计的技术、专业和管理工作所要求的远不限于技术技能和专业特长。在高技术领域,有效地与人协同工作、和睦相处、彼此交流决策意见等是最基本的能力。另外,社会交往技能直接与建立和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在网络时代,知识的浪潮扑面而来,每个人如饥似渴地吸取看知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穷尽所有知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夸口说能够独自完成一项现代工程。如何努力穷尽知识。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通过协同研究,研究生可以掌握必要的人际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

三、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形式

研究生学术活动在有研究生的高校中是整个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层次,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一种独特形式的校园文化,是优良大学不可缺少的软环境之一,众多学有成就的各方面专家都认为自己学术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或起始于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活动,因此开展好这类活动对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与个体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不仅组织博士生参加“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而且纷纷组织校内研究生学术论坛,其中有一部分是已有的传统学术活动,但大部分是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新生事物,并被列为学校研究生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广大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促进优秀知识成果的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激发钻研学术的热情,启发科学思维,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术活动的基本形式有:

1.论坛。基本形式是选择一个主题一人讲,众人听,但也不必拘泥于此。也可以采用多人讲,众人听,大家共探的方式。这种方式活动内容丰富,跨度大,可以展开讨论。

2.学术沙龙。是小范围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的活动形式。在学术沙龙中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经过大家讨论,便能举一反三;还可以及时了解到新的学术动向,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3.读书会。即大家预先选定同一本或一批书进行阅读,然后对所读的内容各抒己见,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其优点是论题集中,缺点是较难选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论题和有价值的书。

4.课题小组。是围绕某个课题开展的学术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分工、计划、联络。由于它比较接近真实的研究活动,需要对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加以筹划,所以更有利于全面提高研究能力。

四、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功能

学术活动是大学的灵魂,研究生学术活动则是这一灵魂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功能在于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科研合作的媒介以及创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载体,其核心价值是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整体提高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研究生学术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积极的、活跃的组成部分。它又是高校中能最有效地陶冶人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坚忍不拔、奋力拚搏、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精神的活动形式,是高校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之一。

研究生学术活动遵循学术自由的原则,它有利于参与者进行大胆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质疑、突破前人包括导师的见解,自由发表学术观点,甚至与权威相左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不完全正确或不成熟,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得以完善,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研究生学术活动具有凝聚功能,通过研究生社团或学术活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与学校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精神生活中的问题,使研究生们在新的环境中寻找到自己学术和精神上的归属,从而形成对学校、对学术的“向心力”。

五、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

研究生活动需要制度保证,因为研究生活动具有自主性。自主性的局限是往往很难获得学校和社会必要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使一些研究活动夭折。所以从制度方面必须给以扶持与保护。加强组织与管理,使得研究活动的效率得以提高。让一些重要研究生学术活动如学术论坛常态化,使之成为日常化的学术活动。

从管理层面要强化研究生活动的功能,即能够对学生的现实需求有所帮助。通过举行晚餐、酒会等多种轻松的形式,为研究生提供与广泛交流的机会;站在研究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根本办法是逐渐放手让研究生成为学术活动的主导力量,将各种学术活动的服务功能与学生、导师和教学科研现实需求统一起来。

要处理好自主与管理的关系。自主是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一种全新、独特方式的管理。这种管理实质上就是服务,为这些活动落实必要的经费,提供场地,协调安排,宏观上导向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研究生的自主性比本科生差,不少人本位思想重,认为只有导师叫做的事才做;另一些人思想比较闭锁,不愿主动与他人合作、主动参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作如果稍有不当就可能越俎代疱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一方面要大力倡导自主,另一方面要服务到位,或者说管理到位。

六、因材施材,注重个性化培养

创新需要个性,需要释放学生的想象翅膀,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学术爱好,基本人格特点,让研究生们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升华,尽管研究方向一般比较明确,也不可忽视通识教育,模板化培养会不利研究生将来步入社会后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是不是完全模拟出来的,以不变应万变方是良策,这个不变就是良好的基本素养。其中包括身体素质、社会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

篇13

对于整个教育,考核方式处在第一位,是由教育整体作用于所有受教育个体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对于教育的整体而言,所注重的是使接受教育每个个体都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综合能力水平。在学校教育阶段,个人因素与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处于学校阶段的人,大都是中青年,他们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力,但还处于可以改变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现阶段,考试的诚信问题已相当严重,虽然对于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大,从批评教育到开除学籍等措施屡见不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每年依然有很多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加大处罚力度,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从事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不是惩治作弊。每年都会抓出很多作弊的学生,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十几年的人,竟然还会去作弊,这就说明,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让人去作弊的土壤,当一个学生去作弊的时候,就宣布了自己的失败,同时也宣布了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们应该彻底除去考试作弊赖以生存的土壤。

对于考试作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首先是试卷比较难,学生不会做,同时这次考试很重要,如果不及格,后续补救工作会很麻烦,甚至相当困难,致使学生铤而走险,选择了不该选择的作弊。其次是外界环境对作弊行为有一定的放纵,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够重视,这也是很多学校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在现阶段这种不太合适的考核方式下,学校教师过分重视考试卷面成绩,个别同学就会为了考试取得高分而采取不正当措施,如果这种现象不被及时制止,就会使一个个的个人随机行为逐渐演变成一种风气。

对于考试作弊行为的应对办法,最重要的是抓好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划重点,而且是画的越早越详细越好,最好是开始讲课画一个大概的范围,不需要太详细,但要突出主次知识点,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有所侧重;在课程学完要进行期末复习的时候再画一次,这一次要求比较详细,要针对即将用于考试的试题划重点,要让学生对考核方式、试题难度、分值比例、考试重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有重点突破。大学的学习本来就是有发展方向的,课本中的重要内容或许对一个经历了十几年的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不难被发现的,但同一本教材,不同专业的学习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某些知识对这个专业要必须掌握,对另外一个专业却有可能根本不需要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