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课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生态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生态课堂

篇1

高效生态课堂就是将高效课堂和生态课堂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课堂。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态课堂的情形却让人担忧。

如何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重建师生关系

变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评判者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1.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首先要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放下教师权威,平等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2.宽严相济,尊重差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加强“小组合作、分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按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及个性特征,进行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辅导。既有统一活动,又有区别对待;既面向全体,又面向小组,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和谐相处,教学相长

作为授业者,教师的职能是授予学生知识技能;作为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合作者,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伙伴,在教育教学中传授、引领、互助,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4.转变教案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实施前充分备课,变“教案”为“学案”,用导学案引领学生探究思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教学目标要由一维到三维、多维

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整合。

二、改变课堂功能

把课堂由原来单纯地传授知识的阵地变为师生合作交往、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乐园。

1.课堂上,让学生拥有说话权

不要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辩。给学生更多问、思、疑、辩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上,让学生拥有探究权

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参与、体验、分享、整合、应用,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3.改变课堂活动的模板

变一人为师为一人为师与生生为师共存,一问一答为七嘴八舌共存,课堂座位整齐排放与多元组合共存。

三、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卢梭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它们自然生长。

教育生态环境体现为给予生态的育人环境,美化教学的物质环境,实现标准化学校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整顿校园周边秩序等,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要遵循教育自然规律,关注学生特点,要拥有教育教学生态的评价体系;在座位编排上要尽量多样化。如,可根据不同课型,按秧田式、小组式、圆桌式、会议式、马蹄形、扇形等排列。

四、给予学生平等的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平衡发展态势。譬如,城乡差异、南北差异、师资差异、生源差异、经费投入差异等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和生态平衡。因此,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实现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五、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强化教师培养

加强教师培养工作,改变教师培养方式,尤其是开发校本培训的资源,建立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校本培训模式。

六、实施民主化管理

使管理制度化、人性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效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理念,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领悟、去探索;高效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目标,它需要我们去践行、去实现;高效的生态课堂是责任,它需要我们去担当、去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军.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课堂[J].生物学教学,2006(7).

[2]吴林福.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出版社,2006.

篇2

一、以人为本,奠定课堂高效的人文基础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因子。只有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营造和谐进取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才能让课堂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改善,才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奠定高效课堂的人文基础。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敢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以讲代学”的桎梏,相信学生、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正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主体成功的体验与乐趣。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师傅”,板着脸孔说教的状况,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四)促成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但他们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要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终生发展能力。 只有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师生、生生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活动、成长,才能真正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达到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的目的,实现课堂高效。

二、以情化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育教学行为发生的主阵地,是师生开展对话交流的主要场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和谐的教学“情感”,用情境育人、情感化人,无疑可以为高效课堂注入正能量。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氛围等,我们经常所说的“净、静、精、竞、进”,就是指教学情境。因此,创设干净整洁、优美安静的教学环境,提供生动形象、丰富充实的学习材料,创设积极进取、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和谐的教学情感。教学情感包括师生关系、班风学风、教学情趣、课堂管理等要素。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影响课堂教学“情感”的要素入手,通过开展课堂的民主管理,构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等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情感相通,课堂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三、以实为基,探寻课堂高效的教学策略

篇3

2.构建生命课堂

构建生命课堂是建设原生态课堂的又一大内容,它要求不仅要教育人珍爱生命,还要在潜意识里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并由此具备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对生命反思的意识。“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突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努力追求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

语文原生态课堂,老师在课堂中着力引导学生扎实读书、认真思考、反复训练,依据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教学的环节很多,按部就班实施“满堂问”的课堂减少,教学呈现出一种朴实、自然之美,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创设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自由、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真正建立起了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显得真实而且扎实。

2.尝试变革传统、低效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考虑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满堂灌”是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和真实感受。学生当堂动笔训练的时间在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运用。教师要能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尽量兼顾全体,传统的一对一的低效教学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

3.积极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

不少老师通过做游戏、演课本剧、情境对话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创设了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为更高效率地学习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4

一、活化氛围,引发兴趣

生态课堂在构建时教师首先要致力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这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下来,跟随教师的节奏慢慢深入到知识探究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高中政治课程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见到乃至用到的知识或常识,不少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可以从这一个切入点来组织课程,并且以生活化的形式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会更大程度引发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欲望与热情。活化氛围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更充分,教师不仅要灵活有效地解读教材,也要了解学生在特定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上的状态,比如学生是否会对于某些内容难于理解,或者是在某些知识点的认知上产生较大偏差。教师要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合理预设,将各种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都做相应准备。这样问题产生后处理起来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得到了保障,这才是生态课堂在构建时应当有的展开形式。如在教学有关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设计一个小讨论:商业银行是如何“借鸡生蛋”的?这个问题学生不是很好讨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商业银行从哪里“借鸡”?2)商业银行如何让“鸡”、“下蛋”?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形式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这种提问方式普遍很感兴趣,并且积极进行了小组探究。这部分内容其实偏于理论,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构建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桥梁,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可能障碍会比较大。而这种提问方式,以及对于问题的拆解就及时化解了这些问题,既吸引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热情,也实现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二、构建生态式的课堂教学目标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生态化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中,教师应当善于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知识教学的引导。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要科学合理,也要针对性强,并且要能够体现出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就要进一步探寻实现这些特定目标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上可以如何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教师在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设置一些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问题来让学生逐渐进行对于知识点的自主探究。这会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质量的同时也推进知识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便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对于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如,在复习《企业和劳动者》这一课时,我就结合今年3.15的主题“共筑诚信有你有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问题设置并让学生讨论:1)我们周围你知道的企业有哪些?你能举出哪些企业不诚信的事例?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应如何解决企业的不诚信现象?这几个问题基本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立场,并且结合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一些观察体验做出回答。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能对发生在身边的不诚信现象进行列举,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慢慢和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挂钩。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主导来理解相应内容、获取教学知识重点。

三、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究合作

生态课堂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构建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突出课堂上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合作,并且可以让学生完成分层式的自主学习目标,这会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的能力水平都得到充分锻炼。生态课堂在营造时教师除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要意识到学生间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的标准、同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每一个学生,也不能给所有学生都设置相同的学习任务,这显然缺乏合理性。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设置差异化的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这和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更为吻合。对于建构政治课的生态课堂而言,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别、特长等因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在编组时要注意尽量保证一个小组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小组要好、中、差三类学生混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同时,对于学习任务或思考问题要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水平。最后,给予学生学习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化原则的体现,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衡量标准和激励策略,这才是生态课堂背景下质量更高的小组合作探究。总之,对于建构政治课的生态课堂而言,教师要善于活化氛围,引发兴趣,构建生态式的课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究合作,这样一定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刘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

参考文献:

[1]潘岚.引入信息技术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6(21)

[2]刘海.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6(25)

篇5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生发灵感、自主创新、展现自我的平台。课堂生态学的概念是1932年美国的沃勒首先提出的。何为“生态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课堂生态因子之间的协调运作,从而形成互利互助、共同参与合作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持续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我认为即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开展生态化的历史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构建生态化课堂的根本

开发历史高效课堂的原动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一旦对历史知识感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强化“以生为本”意识

时下的高中生,总的来讲,他们的身心都处于一个快速成长与基本定型的发展阶段。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老师的肯定,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与能力。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关系。所以民主就是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那座桥。“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强化“以生为本”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权威者”的架子,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成为学生的平等学习伙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让学生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与思维主线”的原则。只有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推进、深入。首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和内心的个性需求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实行角色转换,形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主角”定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展开合作探究。再次,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增强个人魅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教师平等认真的教学态度更是师生互动的催化剂。

四、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资源日益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如何把这一资源的优势转化为课堂教学优势呢?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备课,对大量的教学资源与信息进行处理,根据自己与学生的需要,形成独特的教学资源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每一节课都用到PPT幻灯片,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事及过程的理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而在练习试卷的讲评课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投影仪。这一设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应用得不多,但在讲评课中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我们可以随机或有意挑选几份学生的试卷,用投影仪进行展示。针对展示的试卷,学生可以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如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或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往往十分活跃。通过学生共同对一道试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得分点和造成失分的不足之处,进而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及时总结,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深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生态课堂。

五、教学成功=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之必需,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不能完全统一。课堂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构建高效互动的历史生态课堂,要迎接诸多挑战,教师必须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在前进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那什么是“绿色生态”课堂?通俗地理解是一堂课上完,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达到了预设目标,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心情轻松愉悦,学生学习意犹未尽。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如时间投入、单位时间内脑力投入等)取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实现高效、轻松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真正追求的理想课堂。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创建“绿色生态”课堂的向导

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多达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有些问题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学习。而有些问题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沉默,还是无言以答,或者只能简单短小地作答。但无论什么类型的问题,它都具有智力的挑战特征,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因此提问应多多考虑有效性,促进课堂效率。

1.设计教学上关键的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能引人入胜,把学生引向教学的至高殿堂。学生通过这一关键的问题找到学习的大门,在学习殿堂里吸取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找到关键问题,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其中,不知不觉地去学学问。

2.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问题

一个问题如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会认为很难而不知所措,课堂变得鸦雀无声,死气沉沉。相反一个问题如果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争先恐后,却学不到新的知识,只能图个热闹劲。所以提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提一个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能解答出来的问题。我们平常所说的“跳一跳,够着果子”。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

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从课本上直接找到,只有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等把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设计,从而提高教堂效率,真正实现绿色生态课堂。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创建“绿色生态”课堂的关键

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一经养成“习惯成自然”,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关键。

1.耐心诱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时常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地劝说教育,可学生还是老毛病不改,教师真是“恨铁不成钢”。这时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因此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热情,成为治病的良医。如针对学生的作业习惯问题,我采用分层、分题完成的做法,要求每一个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完成,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提高要求,一步一步达到作业规范要求。学生习惯反反复复是正常的,教师一定要采用一定的巩固措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堂效率。

2.榜样学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就像一面镜子,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示范改进的作用。如“××同学坐得多端正”这句话比“大家都坐端正”实效要理想得多。可见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建立和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严格规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好的习惯,课堂才会井然有序,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舒心。这是“绿色生态”课堂得以实现的关键。

三、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创建“绿色生态”课堂的标志

“状态决定一切”,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创建“绿色生态”课堂的标志。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是学生学习的动能,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要提高课堂效率,创建“绿色生态”课堂就必须要有好的课堂学习状态。有了好的学习状态,高效的“绿色”课堂教学也会水到渠成。

1.教师要有很高的教学状态

如果教师把教室当成是艺术的殿堂,把学生看成是自己满意的作品,用欣赏的眼睛看,用享受的心情去教。以情感作主线,用幽默来装点,学生有了信心,学习自然就越学越有劲头了,课堂效率也自然提升了。

2.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

篇7

一、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是打造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

知识量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4)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打造高效生态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要求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

二、提高学生课堂思维含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常听学生反映“课听得懂,书看得懂,题目不会解。”这就是没有学会思维。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化学教学是化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化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先进教育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化学活动过程,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会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探索,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进行合理表述,从而去体验、去感受化学的美和魅力,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篇8

1.活化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生态课堂的保证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形成准确的认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开动脑筋,挖掘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导致政治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讨论的载体与材料,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用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懂且富有时代信息的案例呈现问题、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讨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政治现象,从而打破"政治是高屋建瓴,与自己的生活脱节"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对政治产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有关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设计了一个小讨论:商业银行是如何"借鸡生蛋"的?这个问题学生不是很好讨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1)商业银行从哪里"借鸡"?(2)商业银行如何让"鸡""下蛋"?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思索中茅塞顿开。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建构生态课堂的抓手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体制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法决定效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为教而学"。美国学者爱德加o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达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真正记得牢固、理解深刻的知识才是自己体验到的知识,包括自学得来的和合作学习得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对于建构政治课的生态课堂而言,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别、特长等因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在编组时要注意尽量保证一个小组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小组要好、中、差三类学生混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焦虑程度,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其次,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有的学生善于口头表达,能说会道;有的观察敏锐,思维深刻,将各具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有利每一个成员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各学习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标

知识产生能力,能力提升素质。高效的生态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那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记住"一堆杂乱的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记住的知识,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完全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教材和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尤其要善于创造问题环境,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在思索中解决问题。如,在复习《企业和劳动者》这一课时,政治教师可以结合今年3.15的主题"共筑诚信有你有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问题设置并让学生讨论:1.我们周围你知道的企业有哪些?你能举出哪些企业不诚信的事例?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应如何解决企业的不诚信现象?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能对发生在身边的不诚信现象进行列举,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结语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生活动的条件,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把手,精心设计,活化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尝试成功、分享思维成果、体验收获的愉悦,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建构高中政治高效生态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新文. 关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2013,28:83.

[2] 赵洪兰. 教好高中政治的对策[J]. 中国-东盟博览,2013,10:159.

篇9

关键词 数学生态;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1 “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目的

近年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学校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视频会诊等研究方式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体系,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业评价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呈现,最终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2 “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具体操作方法

“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所谓“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式的学习。“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此过程主要由学生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志,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学科中把生态课堂和高效课堂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探索实验按“自学、交流、探究”三大模块来进行。这三大模块骤缺一不可,自学是课堂交流和探究的关键;交流是师生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产生共振的一种方法;探究是学生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等过程的真实记载。因此,“自学、交流、探究”也就成了“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模块。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进入自学模块,自学模块主要任务由学生面对文本(课本、导学案(数学前置作业)、工具书)独立进行的,一般为家庭作业,每天都有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写自学笔记,此过程称独学过程。

2)再次进入交流模块,交流模块主要任务在自学之后课堂上进行的,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静态交流,小组的互批互讲,另一个是动态的,教师随机点名展示自学成果,质疑的问题进行追问,此时的课堂是生动的,活泼的,此过程称互学过程。

3)最后进入探究模块,探究模块主要任务是自学、交流的结果,是课堂的部分,是以典型的例题为背景改、变、编”专题探究,是学生生成新方法、新思想的突破,此时的课堂是感动的。此过程称为群学过程。

在实施这三个模块的探索过程中,可用三种课型(新课、复习课、专题课)来完成,而这三种课型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的。这三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对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三次“加减法”。

3 “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保障措施

3.1 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是实施此教学模式的前提。

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是我们在原来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站在单元目标高度,具体落实课例目标的专题研究有效教学方式,这种研究方式它是集体备课、有效教学方式、专题研究方式的有效整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更具有主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建设好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载体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进行学习。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如果不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学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联系,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一般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更好地完成任务。

3.3 评价奖励机制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和对老师评价。对学生评价主要是老师评价小组,组内评价学生。这种评价可采取量化的方法,对学生适时评价,最后根据分数累计评价。对老师课堂评价,不仅要注重终结性评价,还更关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

4 “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是我校近年来教有效的教研方式之一,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学生真正“做”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2 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

4.3 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课改实验,特别是在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大大提高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许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使之贯穿课的始终。不清楚教什么,正是课堂教学低效或有些环节无效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呢.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实际,与文本对话,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相关特色等。目标的定位既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又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根本”,并力求简明、准确,利于操作和评估。例如,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许老师在课前充分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特点,根据低年级学段的要求,制定了《小动物过冬》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通小动物间的对话;(2)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初步感知朋友间的相互关心。因为是第一课时,而且课文较长,所以许老师只要求学生“能正确、通顺地朗读”;在对“过冬”的认识上,许老师也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对朋友间的相互关心,也只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因此,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教师也能顺利地在课堂上完成所制定的课时目标。

二 教学内容要“精要”

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精要”。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达成度。要想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必须对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恰当的取舍,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有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体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例如,特级教师博俊生在执教《狼和鹿》一课时,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展开想象,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 教学方法要“精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学习的起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锻造高效课堂的武器。“武器”越精良,课堂教学的成功率就越高,课堂生成就越精彩。

方法的预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关键是否为学生所喜欢和乐意接受,是否简便实用。如教学叶圣陶的《荷花》时,荷花姿态各不相同,满池荷花挨挨挤挤,令人赏心悦目。可课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只有一句概括性的语句:“这么多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情景,在教学中除了利用插图外,我还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再现这一美好情景,促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只有以学定教,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达成高效课堂。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情,精心、客观地预设学法指导,哪怕是一课一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例如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我预设了如下读书方法: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阅读障碍,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精读、跳读,感悟“破冰”的壮举;通过朗读、批注,感悟老天鹅的勇敢、奉献,天鹅群的团结拼搏,领悟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道理;以读促写,加深理解和体验。

篇11

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那种“独白”似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通常他们会根据教学目的设置一系列问题或由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将过去讲授的知识变为学生经思考、探索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教会他们终身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的设问,让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互动探索中去。例如:教学“椭圆及标准方程”时,我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画出椭圆,让学生亲身体会形成椭圆的条件,从中体会并总结出椭圆的定义。比起以前的“灌输法”,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远。

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将课堂教学延伸,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

按新课标的要求,仅仅靠课内是不能完成的。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拓展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学校还不定期地组织展出学生各学科学习成果,达到互相交流、学习、促进的目的。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反过来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学习。

因此,对数学学习,特别是对高中数学学习来说,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中领悟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也达到了新课改以及数学教育的目标。

三、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弥补学生间差异

当下的大班额教学,不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动口的机会,而实行小组活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数学备课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派小组发言人发言,或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课堂上同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常规,主要包括听课常规、看书常规,作业常规、复习巩固常规等;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二是结合数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指导学法,如把观察与思考的联系,时空想象与动手操作的联系,形成点、线,面、网结构化的学习方法。

篇12

1、合作学习中科学的分组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生的生物知识量,识图能力,绘图能力,生物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应考虑学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这样就在小组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氛围,使每个人都能成就感,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感,增进彼此了解,学会欣赏他人,长期的合作使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团队精神逐渐形成。

2、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和帮助者,并切实注意自身行为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在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作为指导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2).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3.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4). 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5). 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6).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7).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8).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9).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相机指导。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再次,要适时监控,要密切注意各组的讨论情况,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纠偏。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二是消除误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三是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当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时,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四是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五是关注消极学生。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遇到困难使得讨论停滞不前,那么学习也就相应停止,甚至因为失败而产生厌烦心理。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有效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也就使得传统的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转变为师导生演的课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进入到乐学的境界,师生关系也随之进入到良性的发展状态,师生的心理负担都会降低,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制定基本的教学流程。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是: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在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能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享受乐趣,在享受乐趣中牢牢掌握重点难点,进而知“难”而进获取知识。其次,在学习的疑惑处展开讨论。

二、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如何应用实践呢?

篇13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充分重视课前预设,有好的预设才能成就好的生成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严格备课关,从多方面结合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可能情况,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做到生课熟备,熟课生备,个人备齐和集体研讨相结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只有预设科学、全面、合理,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情境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课堂生成效果自然流畅。时刻都不要忘记,教学机智、临场应变能力再强,我们都会有“卡壳”的情形,想不自毁形象,充分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成就高效的政治生态课堂。

其二,注意课堂氛围创设。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手段,保证课堂教学的和谐融洽,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情境教学才能发挥功用,成就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探究精神,人人主动参与的高效课堂。这里我借鉴一下翟鸿燊教授在给各个企业老总开沟通讲座时的说法:“学乐精神,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在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使每个人都保持一种喜悦、期待的学习心态,才能提高整体的学习和沟通效果。在相对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广泛参与、合作与探究。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首先自己不要做情绪的污染者,无论何时都不要把破坏气氛的情绪带到我们大课堂上来。其次我们还要学会并善于调节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使课堂氛围向着有利于放松心情、积极主动参与的方向发展。

其三,把握“放”“收”的艺术。

对依据情境在学生自主探究中生成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该放的放,该收的收。这正如生活中的情境一旦发生,结果总有可能出人意料一样,在利用情境导入,逐步生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允许其思维水平的差距,允许其思考问题的不同步。在这个方面,老师装“憨”,装“傻”都是有必要的,教学中,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答的让学生答,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在必要的时候站出来,一般情况下退居到学生的位置,因为我们早已熟悉了教材,熟悉了教学目标,甚至已有了多年来对该问题的总结性结论。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再明确的结论都必须要由一种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途径得出,违背了认知发展的规律,淡化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引导,必然导致拔苗助长的后果,造成灌输教育的硬伤,违背生态课堂的生成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重回应试教育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