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口诀溶解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口诀溶解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学口诀溶解性

篇1

将该表首先提前亮相于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式、化合价与离子符号新课学习后。为让学生巩固对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和离子符号、化学式名称的记忆和利用交叉法正确书写化学式方法的掌握,在“酸碱盐溶解性表”的右侧增设“O2-”一列,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该表的化学式填写,形成“物质化学式表”。

阴离子阳离子

氢氧化某硝酸某氯化某硫酸某碳酸某氧化物

OH-NO-3Cl-SO2-4CO2-3O2-

H+H2OHNO3HClH2SO4H2CO3H2O

K+KOHKNO3KClK2SO4K2CO3K2O

……………………………………

二、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清楚的展示酸碱盐的组成和盐的分类

将该表再次亮相于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的新课学习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酸碱盐组成的梳理和盐类物质的分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物质组成和盐的分类表”。

阴离子阳离子

碱类硝酸盐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

OH-NO-3Cl-SO2-4CO2-3

酸类H+H2O酸H+ +酸根离子

铵盐NH+4

钠盐Na+

…………碱金属离子+OH-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初中阶段,只需要记住常见的酸碱盐并会区分酸碱盐就可以了。表中第一横行的物质为酸,第一纵行的物质为碱,剩余部分为盐类化合物。如表,按酸根阴离子将盐分类:第三列与每一横行(第二行外)交叉处形成的盐全是硝酸盐,以此类推第四列形成盐酸盐,第五列形成硫酸盐;若按阳离子分类:则第三行与第三列起每一列交叉处形成铵盐,以此类推第四行形成钾盐,第五行形成钠盐,等等。

三、结合“酸碱盐溶解性表”巧记物质溶解性和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笔者认为酸碱盐溶解性的全面口诀应该在高一再学,初中教学中只需强调“七子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即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CaCO3、BaCO3、BaSO4、AgCl。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应归纳为 “一水、两气、七字沉淀”。针对不同的反应,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判断AgNO3和NaCl溶液间能否发生反应,可采用复分解反应书写规则“双交换、价不变”的方法,假想可以生成,那么就会有生成物AgCl沉淀和NaNO3溶液,发现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可以发生。

四、妙用“三表合一”,并完善多功能备注,形成“化学术语小字典”

将“常见物质化学式表”和“物质组成和盐类分类表” 及“酸碱盐溶解性表”三表合一, 使同学们就像查字典一样能准确读写化学式,熟记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理清物质组成及溶解性。同时优化多功能备注,极大地降低口诀繁杂性和教学难度,突出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牢固“双基”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酸碱盐溶解性表”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笔者通过多角度透析“酸碱盐溶解性表”,从表中伸长知识的触角,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作用的角度理解物质的溶解性,进而达到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组成等四大基本化学用语,同时真正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中考习题。

附:笔者涉及的《酸碱盐溶解性表》――“初中化学术语小字典”多功能表

多功能备注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铁三亚铁二,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原子团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要素:“一排、二标、三交叉、四约简、多个原子团带括号”。

4.“氧化铝”也读“三氧化二铝”,“氧化铁”也读“三氧化二铁”。

5.溶液颜色巧记:“铜蓝、亚铁绿、铁黄、高锰酸钾紫”。

6.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两内项、两外项、价不变”。

7.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8.酸碱盐溶解性口诀:“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BaCO3、CaCO3、AgCl、BaSO4。其中AgCl、BaSO4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初中重点记忆)。

9.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一水两气七字沉淀”(初中重点记忆)

①生成水:H++OH-/ O2-H2O;

②生成气体:H++CO2-3CO2+H2O;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淀:“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Cu2++OH-Cu(OH)2、

Fe3++OH-Fe(OH)3、Mg2++OH-Mg(OH)2、

Ba2++CO2-3BaCO3、CO2-3+Ca2+CaCO3、

Ag++Cl-AgCl、Ba2++SO2-4BaSO4。

篇2

    在讲解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首先要讲到对于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于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这些内容可以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块用镊子粉用匙”。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浩繁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每当讲完一堂课进行小结时,利用压缩的方法进行概括,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例如,“氧气的制法”这堂课主要讲了“分解反应”和“催化剂”两个概念、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或双氧水(补充)制取氧气的三个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七个主要操作步骤,另外还有实验装置图中的八个注意点。在课堂小结时可将这些内容用四个数字概括:二、三、七、八。或用“两概念、三原理、七步骤、八注意”12个字来记忆。其中“七步骤”可用七个字来提示:查(查气密性)、装(装药)、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加热)、收(收集)撤(将导气管从水槽里撤出)、熄(熄灭酒精灯)。“八注意”可让学生用①②③等八个标号注在课本的制氧装置图上:酒精灯火焰处注①:用外焰加热;药品处注②:药品铺开不要过于集中;铁夹处注③: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注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内导气管注⑤:不要伸入过长;试管内导气管口部注⑥:用高锰酸钾制氧时须加棉花;导气管出口注⑦:不要伸入集气瓶过长;酒精灯中的酒精注⑧:不要超过2/3体积。再比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课时,内容可归结为二、三、四。或用9个字概括:“两概念(缓慢氧化、自燃)、 三条件(燃烧必须满足可燃、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四因素(造成燃烧现象不同的四个因素:易燃性、氧气浓度、接触面积、空间大小)。让学生首先记住这9个字,就能使整堂课学的内容心中有数,然后再以这9个字为提示进行复习、展开、联想。因此,这9个字便成了记忆的口诀或载体。

篇3

1 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

1.1 把握好第一堂课,让第一堂课“有声有色”。怎样“有声”呢?课前我从体育室借来发令枪,在学生听得痴痴入迷的时候,突然扣动扳机,只听“啪”的一声,浓浓白烟,腾空而起。有的学生“哇”的一声,有的躲在桌子下,然后我向学生解释,这是红磷受到撞击后燃烧而引起的爆炸。你说,学生能不刻骨铭心?怎样“有色”呢? 那就是“一针见血。”我在四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四个字,贴在黑板上,让四位同学每人一个注射器,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将液体喷到白纸上,白纸上立刻出现了鲜红的四个字:你好化学。学生们欢呼雀跃。你说,学生能不难以忘怀?

1.2 运用口诀,巧于记忆,化学教学中,元素及符号、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抽象难以理解,也难以记忆。为了突破难点,我编写口诀,学生兴趣浓,效果好。

(1)对于28种常见元素及符号,我是这样编写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氦氮钡氖氩,碳硅氧磷,铜汞碘氟氯,(万贯)金锰银。通过口诀,可以让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掌握快。

(2)对于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我编写了下面的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一价硝(酸根)铵(根)氢氧根,二价硫酸(根) 碳酸根,所有单质标零价,化合物有正负价,正前负后和为零。学生根据上面的符号,读出口诀,反复几次,然后默写,学生对常见的元素化合价就基本掌握了.

(3)对于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我让学生先查表中各种阴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然后编写以下口诀:钾钠硝铵盐易溶,钾钠钡钙铵碱溶,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盐酸盐除氯化银(不溶)。所有酸类溶于水,其余碱盐都不溶。

当然以上口诀中也有不科学之处,如:氨气中负价元素写在前面,钙碱是微溶的,硅酸不溶于水等。

2 分散难点,突破难点,灵活处理教材

对于元素及符号,化学式的书写,都是教学中的难点,都在第四单元,且都需要记忆,这不利于学生掌握,为了分散难点,我在化学第二节课时,就讲授元素及符号,并编写成口诀,让学生背诵及默写,分批过关,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以将一二三单元出现的常见的化学物质,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不断积累,深化记忆;(2)前一二单元化学知识简单适当增加记忆量,避免与后面的化学式的书写出现双龙压头的局面。

3 重视实验

实验是学生深化巩固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眼见为实”未做实验你说十次,学生还未懂,你做了实验,学生一看就懂,对于演示实验,我力求尽量都做,做规范,边做边适当讲解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实验都要进行分组实验,每人必须做一次,对于考察的实验,每位同学利用空余时间一一过关。

4 开展课余化学活动

4.1 对于有兴趣的同学,成立化学活动小组,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检查组员完成家庭实验的情况,汇报化学互助学习情况。

4.2 定期组织元素符号及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赛活动。

4.3 利用假日带领活动小组成员到周边进行化学调查,如带领学生到山区简易造纸厂,观察生石灰漂白纤维的过程,了解造纸的工艺流程。实地考察砖厂化石燃料的污染对附近庄稼的影响,对人们身体的影响。实地考察垃圾对河流的污染情况,并向社会宣传,分类存放垃圾的方法和好处。走访因煤气中毒而死亡的死者的家属,请他介绍当时死者中毒的情形,并向家属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5 教学中资料的收集整理

资料的收集包括,互联网、电视新闻中出现的有关化学事件的收集,和历年来化学试卷的整理。尽量做到每节课能渗透一些化学新闻,了解历年化学考试的动向,比较前后几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找出差距。

6 教学中的练习处理

6.1 对于课本练习容易的题目,要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其余的题目,切忌抄袭,因为开头就抄袭,后面就无法学好了,对于抄袭者,先要让他单独做一遍,然后指出抄袭的危害,让学生提高认识。

6.2 对于试卷分析,阅卷后先让学生课余更正,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兼顾学生程度,分别让六至七位同学上台写出答案,其余学生在下面再更正。然后对难题和容易出现错误的题,老师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做可有的放矢,不要每题都讲解,学生厌烦,且浪费时间。

6.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掌握化学知识的手段,对于习题、试题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上台书写,兼顾差生,让学生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7 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7.1 联系实际开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玩笑,如某位同学在打瞌睡,我说:看,这位同学要充电了,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并说明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7.2 敢于出丑,如在教钙元素缺乏引起佝偻病时,我在台前模仿佝偻病人扭扭捏捏的罗圈腿动作,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7.3 敢于示弱,在书写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时,故意写错,学生发现错误,老师自我批评并表扬指出错误的同学。

篇4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一)实验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先导、会学的前提。学生只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和享受,才会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和求知欲。教师可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魔棒点灯”“ 澄清石灰水变牛奶”“水火相容”“烧不坏的手帕”“捉鬼”等,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如“怎样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在炭火旁放一壶水能防止中毒吗”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因地制宜。农村初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各种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找到更多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替代品,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家庭小实验。教师要因地制宜,让学生多做些实验。如在“过滤”实验中需要的小卵石和沙子、简易得出铁生锈的原因、自制其他酸碱指示剂等等。学生都可通过自己做实验来得出结论。

(三)自编口诀。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量多、难记、易忘记的元素符号、基本理论和概念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编口诀帮助记忆。例如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通常氧为负二价,铜有正一、正二价,铁有正二和正三,硫有二、四、六价、可变价,不可怕,具体判断和为零,单质为零价”;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口诀:“硝酸盐尽皆溶,硫酸盐除铅钡,碳酸盐溶钾钠铵,盐酸盐除氯化银”等。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二、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为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朋友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公平、和谐、友好的气氛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要做到这一点,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学习、反思、研究,以不断地完善自我,使教学工作更富创造性,从而真正体现教师在角色转变中的魅力与作用。

三、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这一环节,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知识能力。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用品,懂得人的生存、发育、成长过程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他们并没自觉地意识到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样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训练。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用粗读方式了解新课内容。如在学习“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在学生动手完成该实验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并快速记忆该实验的步骤或方法,最终得出一个概要式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为拓展学生知识,教师还可在稀有气体用途、温室效应、水的净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新型合成材料等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用选读或速读式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方法

(一)对仪器装置、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观察。对物质及其变化,不仅要认识其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还要认识其在变化中的种种现象;同时,还要了解实现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及使用的各种仪器或装置,因需要观察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只有通过全面观察,才能形成较完整的感性认识。

(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不易发现或易消失现象。例如“实验3-1”电解水实验,首先是观察水在通电时的现象: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气泡逸出水面汇聚在玻璃管上端;第二是观察产物在体积上的差异;第三要对产物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和综合概括,得出实验结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三)教育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观察习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有较大的独立性,因此探究方案的设计要合理,既要目的明确,又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充分估计和设想。实验的步骤设置要简明,试剂的用量、条件掌握要严格,在内容的安排中要留有观察时间,观察及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及时汇总、分类、比较、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养成科学的观察态度和习惯。

五、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习惯

篇5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每接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在课堂上叫我黄老师,课后可以叫我姐姐,如果你们认为我还年轻的话,可以叫我黄小姐。如果你们讲绅士风度,可以叫我。总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仅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还将陪你们一起慢慢长大”。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尽力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与大师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课堂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善于思考,敢于发言。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培养的主阵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模式顶层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强调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生成为主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课堂训练为核心。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通过课前导读、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五个环节,将“学”和“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教师的教变成一种指导,一种对话;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其结果是课堂活了,学生笑了,老师轻松了。

三、化学生活化――新的兴趣增长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一直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我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相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豆腐为什么不可与菠菜一起煮?为什么在菜要出锅时才加盐?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怎样防止食盐潮解?怎样轻松清除水垢?为什么抗菌素类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记得有一次在讲稀释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量知识点时,我就给学生放映了一段中央二台几个工商人员与一农村卖农药的老板发生争执的视频。老板给他们几个泼了浓硫酸,那几个工商人员惊慌失措,居然跳进路旁的池塘中想洗掉身上的浓硫酸,导致全身烧伤面积达70%,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把化学知识融入生活不仅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师――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篇6

众所周知,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时,经常记错。我在刚从事教学的头几年里,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费时费力,而且非常不理想。有的学生明明记住了,过几天再写时又错了。这说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记忆不牢,还可能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后来我采用了如下游戏的方法:先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与它们对应的汉字名称写在红黄两色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牌上。比如红色纸牌上写上:FeSO4、Fe2(SO4)3、Na2CO3、CaCO3等,黄色纸牌上就对应写上:硫酸亚铁、硫酸铁、碳酸钠、碳酸钙等。教学时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班级可采用课前或课堂分发,每人一张,课堂上教师指定一名拿红牌的学生上台,让与之对应的黄牌学生自动上台。若这名学生不会,可让全体学生举起手中的牌,让这名红牌的学生到下面请上对应的黄牌学生。这样不仅增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当然也可将两色牌子分放在讲台的两个盒子内,让学生单人或两人一组上台表演,下面学生集体评判。这种方法,教具易制、操作简单、灵活方便、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事半功倍,加强了学生的无意识记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口诀记忆,强化重点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前后联系并不紧密,有些知识一段时间不接触的话,可能下次用到就想不起来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许多小时候记的古文或诗词,多年以后仍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由于除了大脑记忆之外,小脑对口腔肌肉的一连串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这叫运动记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采用这种运动记忆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下面摘录几条供大家参考。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较多,我便编了如下口诀:尾高口,管伸短,夹管一比三。酒精灯,用外焰,管出水面,灯还原。又如在讲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介绍了如下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在讲述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记忆是学生一大难点,而且容易混淆。我就编了下列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放入水中溶解完。硫酸盐,去钡铅,氯化银不溶盐酸盐。其他的如前20号元素的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稀释浓硫酸、实验基本操作等均可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当然,有时候可发动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编的口诀既全面又好记,并让他自己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联系生活加强有意记忆

在生活中,往往我们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就会记忆犹新。那么,教学中我们就可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有意记忆,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记得有一次吃午饭的时候,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他们村前几天煤气中毒的事件。我就凑了过去,在他们谈的比较投机时,就趁机给他们讲解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他们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甚至忘了吃饭。时隔一段时间,当上到一氧化碳这一节时,我就有意识地提问这几位同学,出乎意料,他们竟答得非常准确。

篇7

二、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上新课前,常常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试验中出现得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情趣。例如,在讲授“燃烧的条件”时,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即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的奇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上述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欲望,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原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在讲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用锌而不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可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打下了基础。同样在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而不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的原因时,也用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的不同,由学生得出原因。在重视演示实验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实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做实验,实验会做的非常好。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可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避免学生停留在只看热闹的兴趣上,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更加激发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三、突破疑难知识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如果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慢慢减弱,甚至消失。要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分散难点是关键。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溶解性等,学生学起来枯懆无味,知识点冗繁、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这是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就是在这些地方分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巧妙运用化学口诀、诗歌、顺口溜,可增加化学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能有效的分化难点。例如,在记忆元素化合价时,可按特点编成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三四五氮;二四六七锰;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元素显零价。在记忆酸碱盐溶解性时,可按特点编成口诀: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盐除去钡铅钙,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口诀中未有皆下沉,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我们将各种趣味性语言交替使用,合理搭配,不但能帮助学生记忆,突破疑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1.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通过化学实验易于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先叫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用玻璃管分别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一会儿两只试管中石灰水都变混浊,在学生惊奇与赞许的目光中折射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给学生讲解原因,学生既容易接受且记得牢固。

2在学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化学性质时竞赛激趣,增强记忆。

在教学实践中,当遇到演示实验较少,需要记忆及难以掌握的内容较多的章节时,学习兴趣低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用开展竞赛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授完化学用语部分后,开展化学用语竞赛。青少年好奇心强,通过竞赛激励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兴趣高涨,记得深刻。

二、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记得扎实。

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同学们惯犯的毛病是死背定义,抓不住要点,运用时似是而非,学过易忘。因此,教师应该千方百计让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能记得扎实。

1、采用类比、类推的方法

如在学习原子这一概念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接受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观点。但也正因为“最小粒子”这四个字,使学生产生了“原子不可再分”的错觉。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最小粒子”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再以排座位加深理解:很明显排座位时每个同学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但在各自的生理结构上又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等几部分。然后要求学生将每个同学比作一个原子,排座位比作化学变化,生理结构比作原子构成,这样就使上升概念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了。

2 用比喻帮助理解、记忆

有的概念不易搞懂,易混淆,要采用比喻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如让学生理解原子的大小,可以说:“一个原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像一个乒乓球与地球相比。”想像原子核的大小时,可以这样比喻:“如果把原子比作庞大的体育场,原子核就像体育场内的一只蚂蚁。”

三、只有形式简练,才能记得迅速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内容庞杂,材料琐碎,涉及的现象和概念多。我们可以根据知识间的关系,变换形式,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1、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简化了记忆的叙述成分,以少胜多,易于调动学生的记忆兴趣,变死、记厌记为巧记、乐记。如在记忆酸碱盐溶解性时,可以用“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这样的口诀。

2、实验巧记法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很多化学理论知识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的重要顺序不可颠倒,利用这种巧记法,可以简化记忆。如:取用固体粉末的步骤可简化成“一斜、二、送、三直立”。

3、浓缩记忆法

对一些概念,特别是较复杂的概念,通过浓缩概念,达到既表现概念实质又便于记忆的目的。如:催化剂的概念,强调“一变”即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二不变”即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四、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主动记忆

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帮助学生去接触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认知的快乐,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记忆。如讲“碳酸盐与酸反应”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问学生汽水中会有什么气体,学生自然会说是二氧化碳,接着又问二氧化碳是哪里来的,学生各抒己见后,介绍如何制汽水:将白糖8克加入冷水500ml,溶解后加入少许果汁,再加8克柠檬酸,装瓶,加10克小苏打,盖紧瓶盖倒置,震荡即成。这个例子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愉快之中记住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结论。

篇9

2.阳光教学模式

在阳光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开朗,对于学习也更加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也更加合理科学.在高中化学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机会增多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也相应增加了,教师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教师也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高中化学教学阳光课堂模式

高中化学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以及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活动来构建一种阳光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1.通过学习内容来构建阳光课堂模式

高中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教育,不是教师为主导的一种静态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展现与提高.在阳光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将高中化学知识作为一粒种子,应用阳光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的高中教学活动.在化学教育中需要将生活实际与高中知识紧密融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将漂白作用作为一个学习的种子,引入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是否具备漂白的性质.经过相关的学习以及实验探究发现,二氧化硫可以漂白生活中一些有机物.二氧化硫是否对指示剂具有漂白作用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石蕊溶液进行实验,经过实验可以发现二氧化硫对于石蕊溶液不具有漂白作用.这样,教师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粒种子,同时也是课堂的一个引子来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阳光教育理念的融入下进行有关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2.通过让学生成为组织者来构建阳光课堂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锻炼成为阳光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有关的教学活动.在阳光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获得提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阳光课堂,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明确教学课标以及教学目标.在阳光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化学教师还需要破除学生的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课堂模式,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是一颗自由发芽与成长的种子,在风雨阳光的作用下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我的潜能.

3.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来构建阳光课堂模式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于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总结与整理,进而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高中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并且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对于盐类的溶解性的表现规律进行记忆时,有学生就发明了一个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教学中这个学生将口诀与老师、同学分享,帮助全班同学进行记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盐类溶解性规律的记忆效果.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化学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如一颗颗小树苗在教师的灌溉下健康成长.

4.通过学习活动来构建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阳光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来构建,学习活动成为高中化学阳光课堂模式的载体,也是学生这些小树经历成长与风雨的一种平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化学实验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化学实验室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活动的场所.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西红柿,问学生西红柿是否可以导电.学生对于生活中熟知的西红柿却能导电极为好奇,进而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实验中,教师与学生探究西红柿如何导电以及导电的原理.

篇10

例如,记忆同系物的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

①必须是符合同一通式同一类物质,但化学式一定不同,而且符合同一通式的并不一定就是同系物;

②结构相似,是结构特点相似,并不是完全相同。如异丁烷与正戊烷,前者有支链,后者没有;

③结构相似,但性质却有时相差较大,如甲苯与苯;

④官能团一定要相同,并且官能团数目也要相同,如丁二烯与异戊二烯,都含有两个碳碳双键。

二、归纳记忆法

众所周知,一个人能毫不费力拿起一串葡萄,而要拿走同样数量、散落在地的葡萄粒则要费力得多,所以学了一段时间后,如果能将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及时归纳整理,找到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某种方法使其形成一种知识网络或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由厚变薄”,从而大大缩短同学们的记忆过程,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碳及其化合物”―章时,先找到重点物质――二氧化碳,再以其为中心将本章所学的其他物质罗列出来,找到它们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用箭头将它们联系起来(箭头指向为物质的转化方向,箭头上下方为物质转化的途径或所需条件),形成如下一个网络:

三、对比记忆法

化学中的有些概念、定律、公式、化学反应十分相似,往往易于混淆,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若能把这些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记忆起来就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例如,记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一对概念,可做如下列表对比:

四、联想记忆法

我们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并由此及彼发展成联想。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运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记忆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实验室用启普发生器制氢气的实验原理,可以联想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制取也可用启普发生器;由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就联想到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当我们碰到S02易溶于水就联想到其他易溶于水的气体物质HCl、NH3等。

再如,看到HOCH2―CH2―CHO这样一个我们没有学过的结构简式,可通过联想羟基(一OH)、醛基(一CHO)等官能团的特性,我们很容易推测该物质能发生酯化反应、银镜反应、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等。

五、口诀记忆法

篇11

一 分析教材把握要求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以下六种:

①元素符号与离子符号;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

③化合价(元素、原子团、根);

④化学式 ;

⑤化学方程式;

⑥电离方程式。

新教材虽然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但是,学生在学习使用化学用语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困难,感到有一定的吃力。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轻松容易的学习掌握并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 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深度和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记3~5种,学生并不感到困难,也不会影响教与学,还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教学进行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三 分散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化“整”为“零”,分散记忆,降低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我在教学中从上完第一节课就布置学生开始硬背“氢氦锂铍硼”这句话,连背两周后,开始记符号“H、He、 Li、Be、B”,每上课前都检测学生记忆的情况。把1-20号元素符号分4句话分散记忆,逐步知道并理解其含意;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学反应生成物、化合价(根价)、金属活动顺序表、溶解性表等等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如:

1.记元素符号用三拼法。铍(Be)把整个元素符号的字母撤分成B-e,并发出读音B…e…铍 一气合成,诸如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都可用这种方法来记。

2.记化学反应的生成物用谐音法。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分别产生在正极(阳极)、负极(阴极),但是许多同学往往记不清楚,我采用谐音法:阴——氢,阳——氧,来帮助学生来记收到效果。

3.记还原剂、氧化剂用表象法。初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判断的, 然而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同学们却难判断清楚,为次我再教学中编了一种记忆办法。如:H2+CuO Cu﹢H2O 中H2到氧后变成水, CuO中的Cu失去氧后变成铜,由此我总结出:

得-氧-还(得到氧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失-氧-氧(失去氧的反应物是氧化剂)的口诀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方法。

同时,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有是致关重要而且有不易记住,为此,我整理为:

氢气进来后走,酒精灯迟到早退。来帮助学生记忆。

4.记化合价、溶解性用顺口溜法。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2.4.6硫都齐全。

记溶解性: 钾钠钡钙是溶碱,硫酸碳酸除钡钙,硝酸除银汞,钾盐钠盐全都溶。

篇12

酸碱盐有关知识所涉及的面很广,需要很扎实的知识基础,比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团、金属活动顺序等。学生要顺利地学习,就必须夯实这些基础。所以在进行酸碱盐学习之前,教师最好抽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

由于在探究酸碱盐反应规律的时候,学生需要知道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将教材重新组合一下,可以将酸碱盐的分类提上来先学,强化酸碱盐溶解性的记忆。

二、创设探究实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安排了很多实验,尤其是探究实验,这充分说明了实验的重要性。在此内容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做好演示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做好演示实验后,让学生重新做一下相关的实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便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化学原理,提高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增加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探究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中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探究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得到结论的能力。比如,在学习CO与NaOH反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向NaOH溶液中吹气,问学生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然后证明。因为此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感觉不到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要证明它发生化学反应,就要证明NaOH溶液里是否含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探究方案――往溶液中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就能判断向NaOH溶液中吹气发生了反应。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酸碱盐知识面广量大,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多,难度也很大。因此,教师切忌急燥,务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忆与理解,老师授课过急,势必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及时消化,面对紧接着的新知识,疑问会越来越多,使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节拍,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知识点过关,为以后学习的提高逐步积累知识。比如,在学习酸碱盐时,先抓好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再抓好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使学生非常熟练地掌握,看见化学式或物质的名称,立即就知道它是属于哪一类;在学习酸碱盐溶解性时,要帮助学生记忆,可以编写口诀辅助学生记忆。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知识的规律性是最强的。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新教材安排上都是让学生学习各种物质性质后,自己分析归纳各类化学反应的规律。比如在学习盐酸、硫酸性质后,就让学生自己探索酸的通性,归纳出酸的基本性质,同样,在学习NaOH性质后,让学生归纳得到碱的共性。

酸碱盐知识中的实践问题也很多,要求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如何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初学者不知道怎么解决。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的方案,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根据实验的现象进行判断,等等,最后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后,就能自行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都感觉酸碱盐知识一学就忘,一用就乱,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欲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意分解难点,不要等所有知识学完了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会使很多学生感觉很难,造成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就要穿插相关的实际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比如,在学习CuO与酸反应后,教师可让学生解决:如何区分两种黑色粉末――氧化铜与碳粉?类似这样的学习,能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解决教难的问题的打好基础。假如一下子让学生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感觉化学很难学,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篇13

例如:在接触“化学”这个基本概念时,会让学生在自学时,找出课本上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将此句话缩成最简短的句子:“化学是科学。”学生很容易找出主、谓、宾。然后问:“化学是什么样的科学?”学生会回答:“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再问:“是研究哪方面内容的?”学生回答:“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这样学生通过将概念缩成最简短的句子;再将其逐步扩成丰满的句子的方式就理解了“化学”这一概念。再例如“元素”这一概念的学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刚接触此概念,学生会觉得很抽象,难懂,我仍然让学生找出该句子的主谓宾,缩成最简短的句子――“元素是总称”。问:“是什么的总称?”学生根据定义答:“是一类原子的总称。”问:“这类原子有什么共同特征?”答:“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也称质子数。”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我们又将简短句子扩成了“元素”完整的概念,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会出现恍然大悟的表情,使我很快乐,很欣慰。

对概念采用“缩放自如”的教学法,既与语文联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能够做到“缩放自如”,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