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质量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44-02
护理质量的构成包括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客观的评判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国际上通行的是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已被各大医院引进,虽然多数中小医院未实施此标准,但每个医院都可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譬如,我院现行的质量标准建立在总后卫生部编写的《护理管理指南》基础上,依据卫生部出版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建立了规范系统的质控体系,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学习质量标准应首先掌握护理质量标准构成。这里就包括了特一级护理质量标准,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病区管理质量标准,急救药品管理,文书书写质量标准,护理工作满意度标准,整体护理实用标准,整体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及评价标准,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工作质量标准,贯穿护理工作的全程。质控内容每日、每周、每月各有侧重,做到了全面全程管理。
护理质量标准建立于安全、高效的理念之上,所有构成环节均有现实意义,建立规范的系统和适用的质量管理系统,监督、评价自我完善和改进的机制更加清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得到了理顺,减少出错机会,提高护理工作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1 质量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护士长与护理骨干先行学习有关质控标准的细则,并可利用早交班,护士业务学习等集体场合宣讲质量标准的重要性,让每名护士了解掌握其主要内容,以点带面迅速普及相关知识,并与日常基础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学习与陪训一定要注意全员参与,因为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行为和业绩都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质量。
利用科室现有条件,把护理质量文件与科室训练内容作为培训全体护理人员的教材,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水平。让每位护理人员知道具体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护理的宗旨和方向,知道为质量方针自己需要作些什么,知道本职工作的目标,也知道如何去完成,从而激励大家的积极性,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认真记录每次学习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讲人、学习内容、参加人签名等,经过几次学习或某一类问题学习后进行考核,以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2 实施
各护理单元的护理成员按要求落实本班岗位职责,负责人按要求检查相关内容,如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各种仪器使用规程及业务技能并仔细检查其各项记录,检查时若发现不合格,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鼓励护士在运行中提出建议,对提出的建议立即组织骨干论证其可行性,采纳后对提建议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自觉参与科室的管理,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自觉把每项工作做得更好。
严格检查与考核,考核公开、公平、公正,考核记录有据可查,其数据具有说服力。各科可充分利用每日早交班,讲课等集体时间讲评工作质量高的同志,指出工作中的不合格项目及改进措施,落实效果等情况,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开始阶段主要为督导阶段,以内部自查为主,正式运行后护士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工作并作记录,负责人按标准进行分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报告相关科室(护理部或质控科)并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论证,及时做出修改。在平稳运行时步入正轨,每一步都要有记录,形成文件发放。
3 优点
全面质量分析防止不合格服务作用于患者,为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及防止其再发生提供了手段。
可以将各种临床护理经验纳入到规范的制度中去,作为培训教育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依据和手段,为使护理人员一次就作好工作提供了方法,此规范也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供了教材。
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是自觉把每项工作做好,好的习惯得到养成,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篇2
随着现代护理技术和医学模式的进展,护患双向心理研究与相互支持的护理学探讨,已发展成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中心。人得同水平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融合性心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已变为目前护理质量评估的重要指征,临床性心理护理的局限,职业性应激致部分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失衡,导致加强护士技术培训与心理培训成为目前最基本的需要。
护士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解除疑虚的工作中,技能性和护理性创造劳动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因此,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特别是护患心理沟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护理目的和操作的准确表达及实施与病人理解配合的相向知心性心理交换,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前提保证。
1 护士职业特点素质及心理素质
1.1 护士执业素质全面化的必要性及主要依据。
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它并不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因而在医生与护士的主、助关系变为共同为病人康复而服务的合作关系的今天,护理素质的提高和缺陷修正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护理以人的基本需要为理论根据,以病人为工作对象,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行为指南,其中,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把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注意病人的环境,心理、精神、社会等整体状况对其恢复的影响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是护士素质进步的关键。
由于缺乏对护理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的认识,没有看到护理学科已经形成其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论体系和范畴,护理人员因为功能制护理造成偏重与重复、简单的习惯性技术操作,而知识更新的机会又少,使护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专业性日渐淡漠。受传统护理观念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我国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其结果护士人文学科的知识较差,对护理发展状况的了解和护理自我评价能力明显薄弱。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而且要具备专业技能,心理,社会等全面智能结构,才能使护理问题得到求真务实的解决。
1.2 护理心理的预准备。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水平,直接涉及到患者的治愈,鉴于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铺相成,在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理护理模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但由于研究手段的杂乱性,主观性、随意性,具体实施上显得空洞而格式化,实际应用多为强直性概念灌输。
护士是护理的主体,因此也是患者所处人际社会群体中独立的个体,因此对护士心理护理的要求必须符合其职业特点,包含于工作范围内,思维、情感、道德、语言等指标表现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超越人性而表现“神”职。具有普遍意义的护士职业道德是护士护理专业的行为规范准绳,心理护理则是在此感、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和指导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达到改变病人不良心理及行为的目的,从而保证防病治病,加速肌体健康等工作的有效完成,对本职工作意义,价值思考职业态度,与职业要求相一致的行为特点,构成了护士—-病人互联关系中前者的个体和角色人格特质,其中心理外显得特质是品质的表达。职守与爱心,高度的责任度,情绪调节与自控,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性意识,首先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互助,互爱的情理之上,最终形成护患间对疾病危害及必须采取措施的共识。护士利用护理专业知识解释、安慰、说服其护理对象,才能在正常的人类交往(护理行为)活动中,取得心理核心地位和主导,使护理成为双向心理都能接受并彼此配合的社会行为,让病人处于一种最佳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不同心态病人的有的放矢地护理诊断,护理过程,诱导病人由依赖心理变成积极支持心理,直到取得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这样护患个体单向性心理就构成了护理的同一和共向,也就是说,护理个体心理离不开心理护理个体,没有心理护理理素则个体心理只能是某一特定心理的活动。
2个性心理在心理护理中的集合
2.1 个性心理护理应用的质化。
心理护理不是普通的临床技术性护理,它要求护士在做好了解病人病情及其接受某些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借助问、听、视、触、交谈有步骤,有目的判断和分析患者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反映,准确把握病人的求医动机、希望、行为、个性、智力等特征,决定实现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是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的一环,带有共性的一般心理护理是职业的体现,应用护士个体健康心理对病人进行个别深入心理剖析的方法才是心理护理的本质。排除伦理学范畴及“翻身叩背,输液打针”的简单技能活动,形成自觉行动的技巧运用才是个性护理的体现。
个性心理护理不是附合,也不是技术操作的强迫接受,它要求护士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类型,文化涵养,性格特点和一定水平的个人精神境界,正确实施护理法则,使护理对象与自己的理解相统一。仅限于单一的情感性,艺术性、积极性、严肃性,风趣幽默,寓意贴切的表现力和表象力,即不现实也不可能。以病人为中心,探求其目的,制定心理护理的方式方法,注重角色人格特质的训练与引导,完成护患双向对病症治愈的高自信度,其中的护士职业人格特质和职业动机,是成功与否个性心理最明确的表达。
2.2 建立科学的病人心理评估关系。
自80年代以来,对护士心理素质和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已逾上百篇,但是,由于缺乏对被护理对象心理背景和期望的系统分析,这些讨论变成了对护士单向的职业 要求,使心理护理不仅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内容也大都成为了对护理职业心理特征的描述。新的护理模式要求在执行医嘱的同时,从病人疾病,心理生活,社会等几个方面整体出发,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诊断和过程。这说明心理护理动态的了解及评估成为心理护理的第一要素和必要条件。
诸多病人所患病症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类疾病,因为其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素质、工作地位、家庭等个体差异,对疾病的言行表现,认识程度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的影响各个不相同,即疾病的内在规律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通过个性差异体现出现的。借助问卷,交谈,解释并通过技术性护理操作等手段,准确观察的思维变化,情绪波动,根据发现总结病人对其自身病患的感觉,认为等心理活动,在求医需要,情绪征兆,忧虑负担及医疗检查,用药情况,家庭影响等个体特征方面,寻求诊个体个性的特异性和规律性,评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对其施行护理的正负观点,建立起病人就诊的综合档案,逐个疾病,特定个体选用实施具体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心理护理形成病人、护士、医生参加的共融体系。
2.3 心理沟通在心理护理中的地位和影响。
心理沟通是护患之间的观点、意见、思考、情感等信息的交换,传递过程,并以此取得相互间良好的了解,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整体护理模式不是简单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家庭等拥有复杂层面的综合体,对其采用科学的护理心理和护理程序,缺乏沟通的基本意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必要的心理认识交流,甚至表现出消极,厌烦的个体情绪,仅仅是功能制护理的职业工作方式,都可能增加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无形中的隔阂只能造成心理护理障碍而导致护理结果表现化。
主动,亲切的言语交谈是病人就医过程获得安全被信任感较为重要的一步。科室位置,疾病分科,入院介绍,表格填写等咨询活动首先影响病人对环境舒适与否的心理感觉,对不同病人检查化验注意事项,药品使用方法,疗效及家庭护理等内容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辅助指导,是护患沟通的前期准备,对病人及其家属不安、担心、顾虑甚至宣泄的某些迫切心理愿望,进行耐心、冷静的心理疏导,诱使其转化为倾诉,是患者尽快取得心理沟通的条件保证,同时,娴熟、高超的专业护理技术也是消除沟通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培养和建立护患心理支持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心理护理中的心理沟通更新了工作方法,加大了注重实效的力度,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推动了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 心理护理的量化研究
3.1 护理质量指标的内容和权重。
实证评价在心理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对护理指标的看法不尽相同,科学地制定指标内容,设计质量保证的护理程序,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估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心理护理被认为是护理领域中最艰苦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具有将生理需要升为精神得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护理以单纯的职业操作转化成为职业思考。由于系统论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护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实效结果的衡量就成了工作方法及程序正确与否的最终表达。分析质量管理现状和整体护理发展趋势,病人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到位率呈强权值,心理护理的指标内容,应从护理职业范围出发,制定标准护理计划和教育计划,即护理服务态度,工作耐心热情,语言文明程度,即使解决问题及巡视,技术操作和专业知识深度的满意情况,病人对疾病、药物、饮食、休息与锻炼的认识,只有同时得到这些因素的协调支持,坚持现场落实和反馈控制的原则,并实施得分量化统计,才能体现出护理的效价和质量控制实值。
3.2 形体语言的主导地位。
职业性语言交流,技术操作时护理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也是护理中进行沟通的正常手段,但由于存在语言不懂而解释却耗时较长,护士技能操作被视为理所应当的本质工作等认识障碍,由此产生的心境,情绪对护患关系的影响直接涉及到护理质量,所以有人认为形体语言处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表现力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
语言信息交通是间断的,而非语言形体交流的信息是不间断的,形体“语言”传递信息是许多感觉器的综合信息。从病人就诊到离开,除语言外,护士在工作中的仪表、态度、举止、技能水平始终直观连续的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庄重、沉稳、自然、果断给人视觉、触觉上的同情、亲切和友善的安全感,增加病人与护士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反之,冷漠、马虎的随意性等不良刺激,则使病人产生气愤、懊恼、恐惧而加重其病人心理负担。此外,形体语言信息因为受距离的限制,护患交往的双向是在近距离内感觉器官能互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使得护士行为反映的是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各项护理操作而并非空虚的说教宣传,目光、表情、主动搀扶、安排治疗等等动作---空间效应,无形中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了心理压抑,可以认为正确的形体语言是病人获得信赖并配合护理的第一感性的心理要求指征。
篇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理专业2005018班《预防医学》试卷,学生人数以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准。试卷包含记忆、理解、应用3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个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大题为名词解释,4个小题,共12分。第三大题为问答题、计算题,共38分,其中5个问答题,26分;2个计算题,12分。全卷满分为100分。分别将学生考试卷面成绩输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考试成绩分析软件(Excel),其录入资料与得出结果保持同步,中间转换过程自动完成,对生成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2考试质量分析数据参考标准
对试题及考试结果进行难度、区分度、信度与效度等因素的分析,其参数范围与标准、试题难度指数用P表示。试题难度指数最高为1,最低为0,以0.3-0.8为宜,全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控制在0.5-0.6之间为优;区分度用D表示,其指数在[-1,1]之间,即-1≤D≤1;信度最高为1,最低为0,一般要求在[-1,1]之间。信度是从总体上描述试题对学生成绩可靠性程度的定量指标。考试信度计算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公式计算,α的范围[-1,1]之间,当0.4≤α≤0.7时,可认为考试成绩可信[1];效度相关系表示,其域值为-1≤r≤1[2]。
2.结果
2.1成绩分布及构成
参加考试学生人数65人,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24分,平均分数为73.03分,标准差为14.08,及格率为87.69%。分数段构成:90-100分,2人,占3.1%;80-89分,24人,占36.9%;70-79分,22人,占33.8%;60-69分,9人,占13.9%;50-59分,5人,占7.7%;≤49分,3人,占4.6%。
2.2难度指数及区分度
从本次考试试题总体上看,难度指数值为0.718,各试题间难度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度值为0.305,各试题间区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信度
信度是对学生成绩可靠性程度的分析指标。克朗巴赫α系数的范围在[-1,1]之间,当0.4≤α≤0.7时,可认为考试成绩可信度好,本次考试信度α=0.569,表明成绩可信度好。
3.讨论
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考试属认知测验中的教育测量范畴,用于测量个体或班级教学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说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考试质量分析是检验考试管理与质量的有力措施。
3.1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预防医学》考试2005018班共有65人参加考试,全卷共有3个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无一人满分,但平均得分并不低;第二大题为名词解释,4个小题,共12分,得满分43人,满分率为66.15%,标准差也较小,说明成绩数据比较集中,本试题也比较简单;第三大题为问答题及计算题,7个小题,共38分,得满分2人,满分率为3.1%,标准差较大,离均差也大,分数不集中,低分数较多,得分率也低。
3.2考试质量分析
3.2.1考试试卷难度分析。试题难度指数是学生对试题作出正确答案的百分率,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难度指数P表示[2]。试题难度指数(易度)最高为1,最低为0,以0.3-0.8为宜,全卷的平均难度控制在0.5-0.6之间为优。一道试题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则该题的难度指数值就大,答题难度就小(易度大);如果大部分考生不能答对,则该题的难度指数值就小,答题难度就大。本次考试的平均难度指数值为0.718,略高于预计出题难度指数,说明本次考试试题出得容易,提示今后在命题时,应注意减小易题的题量,增加难题的题量。从题号看,第一、三大题的难度指数低于整体试题平均难度指数值0.718,第二大题的难度指数值为0.789,其值最大,接近0.8的适度范围,本题易度太大,得满分人数高达43人,问题较大,今后要克服出现此类问题。
3.2.2考试试卷平均区分度分析。区分度是衡量、鉴别学生水平能力差异的重要指标,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区分度用D表示,其值在-1-1之间。即-1≤D≤1,较好区分范围是0.4-0.5之间。本次考试的平均区分度值为0.305,第一大题区分度为0.182,在区分范围0.4-0.5之外的下限,其区分能力较差。
3.2.3考试试卷信度分析。信度是从总体上描述试题对学生成绩可靠性程度的定量指标。考试信度计算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公式计算。α的范围[-1,1]之间,当0.4≤α≤0.7时,可认为考试成绩可信。本次考试α=0.594,表明成绩可信度较好,可作为学生成绩优劣的判断标准。
3.2.4考试试卷效度是指考试的有效程度,也是考试已测到的质和量与主试者欲测的质和量相符的程度。一般是用考试结果(考试分数)与能体现考试分数目的的效标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表示,效度用相关系数(r)表示,其域值为-1≤r≤1。r=0.5时,表示正相关,说明考试成绩与考试目的一致;r=-0.5时,表示负相关,说明考试成绩与考试目的呈相反方向。本次考试效度值为0.425,其值为正,表示本次考试成绩与考试目的呈正相关,考试效度算是一般。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检验。缺乏必要的应试心理素质与科学理论知识,考试是难以成功的。我们通过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应试能力偏低,虽然难度指数高,但各大题答题分数均值仍然不是很高。目前考试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对试卷的格式、内容考虑较多,而对考试本身的标准化、科学化研究,以及与本课程教学结合方面研究较少。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缺乏考试学研究所必需的教育测量与统计分析基本知识,给考试质量管理、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篇4
护理观察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人对病情及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临床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是护患双方的举证依据[1]。护理记录单是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法律文书。因此,写好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并且,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反映出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水平。我院自实行护理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以来,我们常重视护理记录终末质量的评定。按照吉林省卫生厅的标准,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住院病例“三级判定”、“百分记分法”。从而为护理记录终末质量判定提供了依据,并把检查评定工作推向标准化。
我院2007年度全院病例总数5549份,通过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评判,总结分析如下:
1存在问题
1.1字迹潦草、书写不认真、难于辨认。
1.2有错字、别字、造字现象。如感染写成“感杂”。分泌物写成“分必物”等。
1.3语句不同,非医学术语偶有发生。如“二便不通”、“温度正常”、“发高烧”等。
1.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的纪录自始至终无一个标点符号。
1.5书面不整洁,笔迹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1.6记录不完整,有的缺记时间。如:手术时间、分娩时间。有的缺记内容,如缺记“阶段护理记录”、“出院指导”等。
1.7病人病情随时变化未及时记录。如:病人突然发烧、呕吐等。
1.8病人特殊用药及临时处理未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相符。
1.9有护理措施无效果记录。如:发热病人执行医嘱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后未记录体温变化情况。
1.10 手术后病人未记录麻醉方式及病人意识情况。
1.11 手术后病人皮肤情况记录不明。
1.12 病人管道、引流量无记录。
1.13 写错后涂改现象屡次发生。
1.14 护理记录内容与护理级别不附。
1.15 护理记录单楣拦项目填写不全。
2存在问题分析
2.1护士法律意识浅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护理记录中没有记录皮肤情况,病人本身用热水袋或手术医生操作原因造成皮肤的损伤,护士就不能举证证明自己的护理操作没有过错。
2.2护士责任心不强,记录不及时:漏项是存在最多的缺陷,而造成漏项原因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护理记录要求记录客观内容,需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3医生下医嘱不及时:护理记录 要与医嘱相符,如有的病人术后有引流管,医生不下医嘱,护士无法记录。
2.4护理人力不足:由于护士工作量超负荷,容易忙中出错。特别是危重病人抢救后,护理记录补写难免形成遗漏。
2.5护士自身问题:有些护士不愿意写护理记录,新上岗护士虽然主观上争取写好记录,可是和客观实际质量形成差距。
3改进措施
3.1加强护士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护士长是护理队伍的带头人,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周围的护士。因此,护士长要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的各项要求,起带头作用。
3.2加强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护士要学习相关法律常识,要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提高对护理记录 的认识。
3.3加强护士的责任心:要求书写时字迹工整。清楚。无涂改,如果写错时,在错字上划“===”,并保留原来的字。要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护理记录中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法律效力。
3.4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自身素质: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进行学习,举行护理记录书写学习班,开展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书写质量。
3.5加强质控工作:护理部、护士长加强检查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3.6定期检查评比,实行奖惩制度:根据质量检查结果,作到奖惩分明,与经济利益挂钩,坚决杜绝不合格病理存档。
3.7抓好终末质量管理的同时,注重环节质量检查,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做到不出科,及时修改。
4讨论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200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共有85人均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按规定参加了答辩。
1.2 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制定。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2∶5。
1.2.1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成绩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五个等级。
共同要求如下:论文具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规范,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已由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进行写作。分级标准:①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医疗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②良好(80~8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③中等(70~7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较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④及格(60~69分):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医疗工作;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⑤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论文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1.2.2 评阅成绩 这部分成绩由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给出。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做再度评审,以确认成绩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该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评审成绩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对初评成绩的认可程度如何。
1.2.3 答辩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成绩,并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这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
优:论文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思路敏捷,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良:论文答辩中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并对论文中表述不到位处加以补充。
中等:论文答辩中尚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论文答辩中基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论文答辩中不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1.3 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8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论文类型 本组85篇论文资料中,基础研究类课题5篇,占论文总数5.88%,其余为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等共80篇,占论文总数94.12%。
2.2 格式存在的问题 见表2。
2.3 评审结果 见表3。
表1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问卷调查内容(略)
表2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略)
表3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略)
2.4 问卷调查情况 85人共有70人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有68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中建议修改论文内容的有57人次,建议修改格式的有23人次;有30人在学校时参加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15人在学校参加了讲座的学习;仅有12人认为答辩时专家的问题尖锐;75人认为通过答辩将对今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有促进作用;从论文的设计到完成有4人用了近1年的时间,有2人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从资料的收集到完稿的整个过程;只有36篇有老师参与了论文的设计;指导教师有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
3 质量问题分析
3.1 低分原因 本组资料中优秀论文较少,仅占7.06%;中等的比例相对较大,占45.88%;及格占15.29%。得分较低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简单的经验介绍或总结。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对理论性的问题钻研不够深入,因而在分析现实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整篇文章泛泛而谈。②虎头蛇尾。即题目大内容小,有的主题包含两个或多个中心,导致论文内容重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③存在抄袭现象。虽然不敢整篇抄袭,但有明显的摘录几篇他人同类文章的内容拼凑加工而成,这无论在哪一部分的评分中都大打折扣。④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较大的作业来对待,用十天或十几天就很快完成,应付了事。⑤答辩准备不充分。答辩前没有对所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查阅,没有预见到答辩时专家可能提及的问题,以致答辩时茫然无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格式不规范 从表2中看出,共有51人次格式存在缺陷。问卷调查中,虽然有70人承认自己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但真正在自己撰写时却疏忽了各个层次、段落的规范格式。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括号在文中没有按要求放右上角,计量单位不规范,图表不形象直观,不能正确绘制统计图、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标点使用混淆不清等等。
3.2.2 论文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①学院没有明确说明本组学生在下临床实习时要求写毕业论文,以致很多学生在心里上没有任何准备。在实习的最后三个月,学校才下通知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才开始着手准备,因而有创新性的论文很少,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的论文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是不言而喻了,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有意识参与科研活动,所以他们一到临床,就主动要求带教老师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花的时间近乎一年,均为科研方面的论文,完成得也比较满意。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本组论文准备时间正是学生求职择业高峰,为了找到接收单位,很多学生将毕业论文放到了次要地位;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对将来就业已经影响不大,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已签订或意向签订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抱着通过就行的想法对待,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3]。论文的资料准备,论文中论点与中心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4],但本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持、实例的佐证,特别是各种说服力强的资料。
3.2.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本组的指导教师几乎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这些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家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种顾不过来的感觉,显得精力不够。当然也有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论文的形式和文字上作一般性的指导。
3.2.4 指导教师资历不够 从问卷中得知本组指导教师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资历较高的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占的比例不足一半,而护士作为指导教师的人数却为数不少。作为低资历的护士,连自己也难写好专业论文,怎么能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呢?按规定,护士和护师是没有资格当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而校方或院方却没有加以管理和控制,致使一些学生在自己写好初稿之后随便请本专业的人员作些指点,这些人员不知不觉之中被冒充了他们的指导教师就事出有因了。
4 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5]。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因此学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4.1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教师出什么题目,学生选什么题目,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学生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好奇心和进取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有可能做到创新。本组中有5名学生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他们从始至终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投入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质量也较高。
4.2 把好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书必须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6]。
4.3 把好制定试验(调研)方案关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指导老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信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制定好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线路。
4.4 把好试验(调研)关 试验(调研)是实施试验(调研)方案,为毕业论文(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实例,归类记录清楚,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4.5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对整个专业思维的物化,也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关,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写作前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写作格式标准化教育,使其格式与国际化接轨。指导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论文的规范格式、理论观点、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润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使论文达到格式规范、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数据统计方法适当,文字书写正确、表述流畅。
4.6 把好毕业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而且答辩前才给学生10min时间对答辩问题作准备,专家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立即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事先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相关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并注意培养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紧张[7]。成绩的评定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指导教师作为答辩专家。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4.7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关 加强和完善管理,一是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避免与求职择业时间冲突;二是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应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对他们作论文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中期检查制度,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四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推荐发表,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电大护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6,12(14):1353.
[2] 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59.
[4] 刘振军,张君维,赵志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125.
[5]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08.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盐步辖区内衣企业635名劳务工,其中男112名,女523名,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5.5±12.5)岁。
1.2 方法 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综合测试。SF-36量表分8个组成部分,包括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各项目总分均为100分,根据得分数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证明生存质量越好,反之越差。同时比较干预前后劳务工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 从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显示,干预后劳务工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检查结果 干预前健康检查结果显示,612名劳务工体检异常,占96.38%;干预后再次体检结果显示,426名劳务工体检异常,占67.09%;劳务工身体状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劳务工,是指没有常住户口,被用人单位招收的外地或务工人员,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需要的劳务工近年来逐年增加,劳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为我国经济与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生存质量问题极少有人关心,他们的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再加之工作时间较长,流水线作业及频繁加班等,本人难以自由支配时间就诊已成为影响求医的主要因素。种种研究显示,企业社区劳务工的健康问题突出,生活质量差,有一定的社区护理需求。从本研究随机抽取2010年盐步辖区内衣企业635名劳务工进行健康体检及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显示,612名劳务工体检异常,占96.38%;生存质量较差。为此,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1 干预前评估 根据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调查,社区护士结合劳务工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包括社会、宗教、心理、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干预[6-9]。
3.2 建立劳务工健康档案 社区护士根据体检结果及护理要求建立劳务工的建康档案,通过入户宣教与电话随访、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健康知识及各种自我保健知识[10]。
3.3 心理、行为及遵医行为干预 劳务工远离家乡和亲人,工厂流水线工作单一枯燥,工作之余倍感寂寞孤独时,社区护士通过心理学技巧的运用,抽时间与他们聊天,让他们的苦闷得到发泄,心声有地方倾诉。同时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告知他们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增进健康,对于已出现的健康问题督促他们积极治疗,告别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劳务工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从干预前体检异常率96.38%降低为干预后体检异常67.09%,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社区护理模式是卫生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目前对于社区护理模式的探索还在进行中,社区护理模式不仅针对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还应扩大范围,对外来劳务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护理干预,建立适合企业劳务工的护理模式,为企业劳务工提供长期有效的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8-119.
[2] 汤军克,李惠英.社区老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5):447-450.
[3] 叶伟香,罗静兰.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1(2):273-274.
[4] 张志坤,张光仲.社区居民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15):22-24.
[5] 杨慧敏,洪慧尚,陈爱红,等.医院一社区一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5):421-423.
[6] 葛秋华,王元姣,叶祥明,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11):984-985.
[7] 范东霞,臧萍,黄吕雪,等.提高高虹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5):1323-1325.
[8] 唐芝碧.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全科护理,2009,7(4):1025-1026.
篇7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较高,约一半的男子在其一生中的某个年龄段会出现前列腺炎的症状,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欠佳[1-3]。治疗的过程中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产生疲劳、痛、早泻等躯体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失眠多梦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中笔者对连续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辅助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并对相应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心理护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2月连续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4]的患者60例,患者年龄23~49岁,平均(37.2±2.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8±0.2)年。按就诊顺序分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婚否、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护理干预有知情权。排除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和有神经精神性疾病病史等的患者。
1.2 护理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上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忌烟酒,注意防寒、保暖;告知患者要清淡饮食;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心情放松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
1.2.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并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身体症状多及治疗过程缓慢,而且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之后其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地缓解,容易使患者在心理上对该病的治愈失去信心,进而产生惧怕治疗的心理,因此,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情绪极不稳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此时护理人员应真诚、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以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关系,护士应启发患者进行情绪渲泄并耐心倾听,让患者通过渲泄以摆脱消极的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决心。
1.2.2.2 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以解除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思想顾虑。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述前列腺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结构、生理学基础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转归的影响,让患者对该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护理人员通过对该疾病一些基本知识的讲解来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情绪,对患者担心的隐私问题应给予保密保证和尊重,在护理过程中对病情的解释要有耐心、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恰当,并注意谈话场合的隐私性。对患者担心和忧虑的性健康问题,如慢性前列腺炎能否引起不育等,则护理人员应把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使其充分认识到前列腺疾病与障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使其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并告知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情加重,进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而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1.2.2.3 指导患者在情绪低沉时,要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自我心理锻炼。提供患者一些心理警示语,当患者思维过程出现异常自控困难事时,让患者自己提出心理警示语,警告自己应停止一切消极的思考,问题总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
1.3 评价工具
1.3.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
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定。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甚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精神病症状学的内容,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严重程度由1(无症状)到5(极为严重)分为5级。本研究中采用9项内容来反映患者的心理状况。
1.3.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IEF)
主要包括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4个领域。该量表覆盖了与生存质量有关的24个方面,每个方面有4个问题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各项计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3.3 量表的填写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进行症状和生存质量的评定。量表填写前由同一调查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指导。由患者独立完成量表的填写,调查者不干预整个填表的过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前后各因子SCL-90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前后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WHOQOL-BRIEF评分结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WHOQOL-BRI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WHOQOL-BRIEF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 < 0.05)。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问题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6]。临床观察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对该病进行连续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并相信该病可以被治愈。本研究中笔者对连续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以下心理问题:①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病程较长,易反复,所以患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难以治愈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心理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下降。②一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或缺乏,或服用广告宣传包治的特效药,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或加重,结果使患者的精神负担加重,影响了神经内分泌的平衡,进而自身情感调节失衡。③还有一部分未婚的患者患上慢性前列腺炎,自认为它影响了和可能导致不育,因此,心情焦躁不安;已婚的患者误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性病,日日担心会影响夫妻关系的和谐,日久导致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本文中笔者对应患者相应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前后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中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方面干预后改善明显,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均有差异(P < 0.05);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干预后稍有改善,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无差异(P >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差异(P > 0.05)。本组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后大部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较大的改善,可逐步摆脱心理障碍,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并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而且,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WHOQOL-BRIEF量表评分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及与常规护理后患者进行比较,均明显得到提高,表明心理护理不但有助于负性情绪的改善,还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有关报道相一致[7-8]。
总之,笔者认为,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对患者摆脱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军.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进展及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6):1-5.
[2] 翟芳同,张敏建.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4):47.
[3] 李宏军.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分类及病理[J].医学新知杂志,2006,16(2):63-65,69.
[4] 那彦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
[5]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6] 黄芬.心理因素对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25-126.
篇8
1.2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质控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每月第一周进行质量自查,每名护士对照“质量标准”对自己的工作逐项进行自查、自评,找出存在的问题、不足,给予自我评价,结果据实录入自查质控表中。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自行改正,为第二周的互查打基础。护士长根据自查结果,布置下一步工作。
1.3每月第二周进行质量互查
各组根据质检标准内容对全科人员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检查结果据实录入质控组检查表中。检查结束后将查出的问题汇总,记录于质量检查记录本,将问题、整改措施录入反馈表中,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1.4评价方法
终末质量评价,护士长根据汇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布置、检查;不定时检查各质控小组工作质量,并翻看检查记录,检查护士是否及时改进,科内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由组长在会上进行反馈,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整改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二次检查,并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讲评。
2实施效果
经过成立质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加强了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升,通过自查,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3讨论
1)全员参与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象征,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它的应用令许多企业快速发展。护士长应对护士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注重人与事相宜,达到人、事能效最大化,使每位护士的潜能在科室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
2)检查的过程也是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质控小组成员均是临床一线护士,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更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每位护士都清楚自己、他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把关,确保工作质量,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3)通过科室自查,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增多了,更充分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使患者满意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拉近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更加理解护士、配合工作。
4)通过检查结果统计,明确了护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归类,进行统一学习和补课,持续改进。
5)通过质量自查工作,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全员管理意识。护士由过去被动接受检查变为个人“主动达标”,质量意识增强了,返工现象减少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6)自查工作与责任制护理互相促进,采取“我的病人我负责”的方式,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通过自查、互查,了解是否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了相应的护理、宣教和指导,使病人熟悉“我的护士”,也有利于护士掌握“我的病人情况”。
篇9
结论:通过将临床实践当中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持续的改进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充分的控制住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真正的保证了优质的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还是对医院服务质量加以正确衡量的一大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所采取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保证护理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就是严谨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实际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也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妇产科的很多护理人员严重的缺乏必要的护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不足,并且护理技术水平也无法达到具体的要求。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护理理念欠缺,可想而知,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情绪化严重、态度差、服务差,甚至将感情和生活带入工作当中,那么势必会对护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1.2 护理安全控制与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医院妇产科的许多护理人员仅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无法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往往是搞突击,随便乱抄妇产科护理小结、记录和计划来应付考核,医院的护理质量检查仅仅是流于形式,考核评价的具体结果无法真实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加以反映。
1.3 患者需求与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设置相矛盾。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现行的妇产科管理制度尚且未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许多管理制度仅仅是为了便于医院的日常管理所设定的,没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在产妇分娩时期,一般产妇本人迫切的希望丈夫能够切身的见证孩子的诞生,但是很多医院却不允许产妇的丈夫陪产。这时,即便是医院妇产科提供多么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无法切实的让产妇以及家属感到满意。
1.4 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有着过高的期望。在产妇待产时期,产妇及家属通常会非常的紧张,并且对护理人员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如果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意外发生,比如胎心异常等,如果这时护理人员没有与产妇的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那么产妇及其家属非常容易质疑妇产科护理人员实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客观现实和期望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便使得产妇及其家属极易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纠纷。
2 强化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指派负责查对制度、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急救药械、护理文书、规范服务、病室管理、各级护理等环节的风险监控和质量控制,从根本上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规范和完善。护士长应当始终坚持一天三查,严抓护理环节的质量,要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登记本的使用,将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的记录在质量控制登记本上,并且针对质量登记本当中的问题,及时的将自身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解决,以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改进,确保护理工作稳步、高效的发展。
2.2 提高护理水平。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尽快的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护理业务知识、规章制度、专科知识、应急预案、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护理新技术以及围术期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以便于与不同的患者需求相满足。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始终以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问题,全心全意的服务于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3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妇产科的护理缺乏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将护理病例书的书写质量提高,因为在发生法律纠纷时,护理病例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能够有助于妇产科护理安全性的提高。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定期的进行护理部大检查,规范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力争通过检查彻底的解决护理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将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题,同时也是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对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医院妇产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及时的更新护理知识结构,提高护理水平,将护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小梅.浅议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4)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取肿瘤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39例为鼻咽癌、26例为肺癌、11例喉癌、9例直肠癌、8例乳腺癌、7例宫颈癌。采用QLQ-C30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肿瘤患者在其个人生活质量方面呈总体下降趋势,且患者的角色、认知、躯体以及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临床多表现出恶心呕吐、疲乏、疼痛、失眠、气短、腹泻、便秘以及丧失食欲等。此外,生活质量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困窘。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见下表1。
2 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分析
在肿瘤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都会滋生悲观、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且难以避免。而在肿瘤治疗方案中,常担心会对自身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兼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担心,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同时还有一些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知识缺乏足够理解,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其认知、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而在治疗过程中包括呕吐、疼痛、失眠、气短、腹泻、便秘以及丧失食欲等在内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患者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生活、躯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除此之外,由于较长的治疗持续时间,过高的治疗费用,家庭经济条件较为窘迫的患者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有些患者由此中断治疗,或者放弃最佳方案,严重影响了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
3 护理对策探析
在上述调查分析中,笔者浅析了肿瘤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现阐述其护理措施如下:
3.1 心理护理
院方以及医护工作人员应重视医患沟通的加强,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对其实施人文关怀,努力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医院氛围,确保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并引导其熟悉医院环境,使其陌生感得以尽快消除。同时还可利用宣传画册、健康教育手册、知识讲座以及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宣讲疾病基础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措施有基本了解;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述各类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知。除此之外还应将治疗的基础知识、临床效果、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等逐一向患者讲明,在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的同时,能够科学认识肿瘤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导患者,对其实施包括催眠、分散注意力以及放松训练等在内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并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各类活动交流,以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消除,进而使身心保持愉悦。上述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提高以及躯体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2 重视社会支持
在生活上,医护人员应不断关心患者并予以足够帮助和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应重视家庭-社会支持并予以不断提高,应重视对患者家属和朋友加强思想工作,引导其常来探视患者,与患者展开交流,有利于调整自身心理状态,降低其心理压力,树立治疗自信心和健康向上的乐观情绪。此外针对出院后患者的护理计划,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制定,并展开适当的功能锻炼,患者由此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有益于其生活质量总体性的提高。
篇11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护理文件记录是病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及其家属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可以作为护患双方举证的重要依据[1]。因此,护理文件书写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医院护理管理人员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主要对我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病历分析的方法,对干预前后的护患情况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温州市平阳县中医院永新分院15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总院的150份病历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10~79岁,平均(45.52±11.02)岁;其中胆石症病历15份,淋症病历19份,慢性关节病病历22份,脑卒中及后遗症病历42份,肿瘤病历22份;住院4~58d,平均(21.02±7.20)d。研究组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12~80岁,平均(49.33±8.99)岁;其中胆石症病历22份,淋症病历24份,慢性关节病病历27份,脑卒中及后遗症病历58份,肿瘤病历19份;住院3~61d,平均(21.11±9.22)d。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统计学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质控方法对护理文件书写主要采用终末质量检查。研究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文件书写方法,即包括书写各个环节及终末质量监控。具体对策包括如下几点[2]:(1)每2周组织护士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进行学习,且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书写水平;(2)每周进行一次质量教育,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其质量意识、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等,以提高注重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自觉性;(3)构建层级管理制度,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网,即护理质控办-护士长-护理质控小组-护士,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科室护士对自己所填写的内容进行自检,把好第一关;质控护士对每份护理文件进行质量检查,做好环节质量管理。(4)建立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记录本,对于存在的缺陷记录于登记本上,规定护士应该每天进行翻阅,并按照医院所制定的护理文件质效考评细则对其加以奖惩,使其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控,便于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改善护理机制,护理文件必须由一定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书写,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表示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对比
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P < 0.01),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多于研究组(P < 0.05)。
3 讨论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优劣程度将会对医院护理工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它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护士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以及文字书写基本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4]。不仅如此,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若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那么就必将造成护理质量的下降,给医院纠纷埋下重要的隐患。随着医学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患者以法律作为维权的武器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由护理工作引起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护理文件有重要的举证作用[5]。
若要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与护理记录质量息息相关。当遇到某些医疗纠纷时,病历是医患双方所共同关注的一大焦点,是责任归属的重要依据,护理文件记录真实、及时、准确以及完整等,对于公正判定医疗事故纠纷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6-9]。因此,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护士一方面要反复地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学习。此外,还应开展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护士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护士参加院内以及科室内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学习,并进行护理病历专题探讨[10-11]。(2)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医院各个科室应实行“护理质控办-护士长-护理质控小组-护士”层级管理质控,将护理文件质量监督的重点置于实际的护理环节之中,从护理文件的形成过程抓起,要求每位护士能够树立“若立即封存病历,也能够经得起检查”的意识[12-13]。
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2.39±19.09)分、72.00%,明显低于研究组[分别为(92.11±25.72)分、92.67%];两组均会出现手术器械不慎丢失或数量不足、药物向外渗出、漏签医嘱、急救箱药品不完全性检查、贵重医疗设备受损、手术物品准备不充分或不齐全以及手术患者出现压疮等不良事件,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3%,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体温单书写方面,对照组版面涂改率、项目填写不完全、未按规定测定生命体征及记录不准确率均明显多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医嘱单书写方面,对照组版面涂改率、项目填写不完全率、未按规定测定生命体征及记录不准确率均明显多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护理记录单方面,对照组版面涂改、记录不够及时、医护描述情况不相符、未使用医学术语、病情动态变化未体现及执行时医嘱与护理记录时间不一致构成比方面均明显多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综上所述,将改进的护理文件书写方法应用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之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且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景芳,张静,武美岩.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10-12.
[2] 李如先,王尺芳.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 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1):30-32.
[3] 刘翠珍,孙新红. 手术室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J]. 全科护理,201l,9(4):1095-1096.
[4] 罗惠,孙兆贞,夏燕. 手术室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措施[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5~106.
[5] 屈亚新,唐立荣,宣守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重度急性肺水肿的护理[J].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05-106.
[6] 欧阳海燕,陈克清. 护理记录涉及《护士条例》责任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128~129.
[7] 吕英. 护理文件书写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67-1268.
[8] 邹建,罗比可. 综合医院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分析与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99~100.
[9] 周风丽. 护理文件书写现状中的法律隐患与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88,91.
[10] 贾小平,王敏. 骨科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护理缺陷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75-76.
[11] 苏晓丽,赵丽,王彩琴. 规范疑惑和减少医疗纠纷[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7l-72.
篇12
纳入标准:(1)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与批准;(2)存在缺血性胸痛症状者;(3)心肌梗死持续时间>20 min;(4)血清中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上升,且伴有动态演变;(5)心电图显示存在典型ST段抬高表现;(6)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稳定型心绞痛;(2)合并免疫性疾病;(3)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包括逐一落实护理文书的书写、抢救制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内容,并上报至护理部。患者接诊流程与住院流程如下:“急诊科挂号候诊急诊科护士接诊、评估分诊至值班医生采血及辅助检查拟诊STEMI患者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确诊后办理住院导管室行PCI病房人员接诊安置”。⑵试验组对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进行优化。(1)由护士长、病房护士、导管室护士、胸痛值班医师与急诊胸痛护士组成胸痛医护小组,共同对《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学习,树立起质量第一意识。将胸痛时间管理设为重点学习内容,其中心电图首次完成时间应<10 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由开始采血到取报告结果时间应<20 min,以上项目由护士独立完成,并在护理理论考核内容中加入护士对于时间点的把握情况。(2)组内成员定期对STEMI最新指南与危险分层进行学习,掌握临床表现与救治处理方法。(3)每季度展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于各个环节护理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对于弱势护理环节应提出改进方法与改进措施,经总结后形成条文,并在科内落实。(4)优化患者接诊流程与入院流程,具体如下:“胸痛门诊护士接诊、初步评估即刻心电图值班医生判读确诊ACS电话通知导管室心内科介入团队导管室PCI绿色通道进入心脏重症监护室”。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STEMI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包括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2B所需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以院内自制护理服务调查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共包含4个项目,分别为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每项内容总分为0~5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两组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min)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s,分)
讨论目前,临床上对STEMI患者主要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缩短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治疗,对于成功救治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在救治STEMI患者过程中,介入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患者首次就诊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及D2B时间。故在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定期组织护士对STEMI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有利于其掌握疾病临床表现与救治方法;每季度展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于各个环节护理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对于弱势护理环节应提出改进方法与改进措施,取长补短,促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救治STEMI患者的流程,根据标准查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护理项目与治疗项目、有无偏离流程图等,不仅能够使护士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5-6]。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与优化后护理质量管理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组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优化后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能够在有效提高医疗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提高救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晓楠,张敬敬.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12-15.
[2]罗冬梅.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101-103.
[3]邓纯.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28-230.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7名护理认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为(29.2±4.1)岁;护龄为6个月~13 年,平均护龄为(3.2±1.1)年;护士为54名,护师为32 名,主管护师为19名;本科护士为37名,大专为53名,中专为27名。选取实施分层管理前与分层管理后我院收治的患者各350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常规管理模式:实施分层管理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由护士长按照护理人员各自的特点、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安排日常护理工作;依照综合情况为各级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职责,并且严格执行;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工作量, 各项护理工作安排要按照每位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施。(2)分层管理模式: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根据每个护士不同的学历、职称、综合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护理人员分成初级责任护理人员层、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层、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层四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职责,在严格遵守其相应职责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并且指导下一层级的工作,辅助上一层级开展工作。
1.3 效果评判[3,4] 根据卫生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为指南准制定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同时,设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服务及时性、耐心程度、健康指导等20 个条目。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健康观念的不断加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护理管理者同护理人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及现实状况,为了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分层管理护理模式便孕育而生[5]。研究表明,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P
在层级管理体制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不同层级护士组成责任制护理小组共同护理患者,护理岗位设置与护士职称、资历、技能、沟通、协调等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医生及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根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责任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质保量完成。如果护士工作经验、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专科培训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存在不同,而通过分层级管理,可以根据各级护士能力与知识,实施个性化培训方式、内容,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年轻护士,建立专业进阶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对分层管理实施过程管理, 多听取临床一线的意见,广泛调研,采取有效措施留住资深护士在临床一线发挥作用,不断完善分层、考核、分配指标。结合护理工作的性质,在充分考虑人力成本的基础上探索,使护士工作达到最大的效益。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及时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岗位职责和工作方法,使各级护士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人人参与质量管理,避免人浮于事,确保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相匹配。
分层管理模式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质量等;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带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推广至的临床护理工作中[6]。
参考文献:
[1] 成守珍, 王晓丹, 谢凤兰, 等. 分成次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08, 11(11): 5-7.
[2] 陈昌锋, 胡传峰, 吴宪. 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结果分析报告[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5(1): 36-38.
[3] 刘红. 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管理研究, 2011, 25(6): 1561-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