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教学过多地以灌输为主
在现在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以老师讲课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少相应的主动性,一味地采用教师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积极性,这样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师灌输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往往来自于老师,很少存在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悟,音乐欣赏变成了单调的填鸭式知识教学,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音乐。在课堂上教师习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音乐背景以及思想情感的介绍,学生对音乐缺乏自己和思考和体会,使得音乐欣赏教学变得单调乏味,成为一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1.3忽视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而部分教师过多地在课堂上讲授创作背景和人物故事上,使学生关注的重点成为音乐背后的故事而对音乐欣赏本身丧失了兴趣,这样削弱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目的,没有发挥音乐教学应有的作用。
2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2.1以时代背景感受音乐内涵
为了更好地把握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思想,必须先了解音乐创作的特有时代背景和地理背景。比如说一些抗战革命歌曲《松花江上》具有特定的时代历史意义;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唱祖国》等歌曲则是在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造时期创作的,用来歌颂祖国和幸福生活。从歌曲创作的地域环境上,我国各地区的曲风节奏都有所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北方民歌粗犷豪放,江南蜀地民歌则轻盈婉转、细腻含蓄,西北民歌语言朴实、贴近生活、思想明练、手法多变,东北民歌则整体上接近自然、节奏鲜明、富于感染力。通过对各种地域和时代背景有了框架性的了解,就会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许多教材中都有的《游击队歌》,由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创作于年代,讲述了游击队员与敌人顽强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必胜的革命信心。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历史情境再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
2.2通过实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只有使学生亲自参加音乐实践,才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知,增强学生给你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实践方式,包括演奏、歌唱以及音乐游戏等。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音乐教学可以抓住这一点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点燃学生的音乐学习激情,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比如音乐教材中的《丰收歌》,其歌曲节奏明快动感,旋律优美自然,真实再现了劳动人民欢欣喜悦庆丰收的场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跟着歌曲轻声哼唱,使学生感受音乐传达出的喜悦情感,然后通过歌唱、舞蹈等实践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2.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内涵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传递和表达歌曲中的情感,然而通过歌词更能加深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如《我和我的祖国》歌词优美、结构工整、节奏舒缓、旋律雄壮,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可以使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深爱过热情。只有从歌词上领会和把握歌曲,才能理解音乐的深入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篇2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欣赏”观 1.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生俱来 世界著名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正规的音乐欣赏教育等到孩子满7、8岁,上小学之后才能开始,这一时期应注意给他们提供听各种音乐的机会,与他们交流听音乐的感受,以初步培养他们的音乐价值观。
2.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存在差异
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会导致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从自身的因素分析,由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脑发育状况,以及年龄、性别等,形成学生之间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客观环境影响更为多样,诸如居住环境、家长艺术修养、学校的教育方法等育人环境。均会形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教师必须遵循每个个体的现状,有的放矢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生面临的环境(即所处的生活圈),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主要的,也是比较容易创设与调控,教师可以运用教育的力量使家庭、社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尽量的扩大、强化,使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尽可能的缩小、减弱,从而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与音乐欣赏能力奠定基础。
二、构建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欣赏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快乐地听”、“理解地听”、“分析批判地听”。美国作曲家柯普兰将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表述为“感觉音乐”,“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真正理解音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课堂欣赏教学。按照整体性教学、分析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四个阶段完成,具体操作流程是:赏乐人情――参与动情――设境激情――创造达情。
1.赏乐入情,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教学开始,在播放音乐时,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
在学习《游子吟》时,我轻轻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吗?在废墟中,逝去的母亲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下是她的孩子,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损,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救援人员看到屏幕上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很多学生表示,对震撼人心的这一幕至今记忆犹新。我接着说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母亲用她的生命全身心的爱着她的孩子,同学们,你儿时最早听到的一首歌唱母亲的歌还记得吗?我们就从《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一起进入今天的音乐殿堂吧!”
2.参与动情。初步体验
再次复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教师在设计提问中运用一些音乐要素的卡片、图样、表格,让学生直观感知,对于有些主题旋律。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演唱《游子吟》时,我范唱学生跟唱,继而提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怎么唱好它们呢?学生交流后明确了附点音符要唱得饱满些,前倚音要唱的连贯,就像妈妈和孩子一样紧密相连。这时让学生演唱第二遍,要求准确运用情绪。即:第一、二句要唱得亲切、温柔、深情地;第三、四句要情绪激动些,力度要强一些,但是也不能喊唱,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而且第四句稍微弱一些,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3.设境激情,心灵共鸣
“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必须进行全曲的综合性欣赏,进一步了解曲子中乐句、乐段的作用、地位和用途,了解乐曲风格和情感发展升华和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更进一步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
我先用PPT出示《游子吟》前两个乐句,提问:“从诗句看,穿上这样的衣服感觉怎么样?从音色上来讲,谁更适合唱这一乐句呢?”学生回答:…意恐迟迟归’说明母亲担心儿子归来的晚,这句话更适宜男生演唱。”接着出示后两个乐句。我深情地说:“母亲的恩情重于山,你们想报答自己的母亲吗?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可以表达大家想报答母亲的迫切心情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们明确了:第一段,前两个乐句领唱,其他同学哼鸣,后两个乐句齐唱;第二段先分男女生唱,再轮唱,最后结束句渐慢渐弱。从而满怀激情地放开歌喉,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都投入到歌曲中。
4.创造达情,活跃课堂
篇3
一、充分利用视听教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诸如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乐曲的内容,情感和形象。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
二、让孩子动起来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它能使人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培养孩子的韵律感。
(2)敲击节奏。运用节奏器,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3)画一画。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形象,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4)情景表演。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
(5)音乐游戏。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丰富情感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些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
1.以语境唤起情感
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条件。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生活中孩子们对二小这位小英雄是陌生的,我就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把二小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是学生从故事里对二小有一定的了解,也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对英雄王二小的怀念之情不断加深,从而受到感染。由此可见,在欣赏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人心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境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
2.以生活感受体验音乐情感
在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去寻找、去探索,能更真切地体验音乐情感。如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童年生活的一种自我写照。乐曲的第一部分描绘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优美曲调的画面。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情感,我首先设问:“你见过放牛娃放牛的情景吗?你是从哪儿看到的?小牧童是怎样骑牛背、吹竹笛?然后,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牧童随音乐体验骑牛背、吹竹笛的情景。乐曲的第二部分好似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大部分学生对农村小朋友的生活不太了解,我就从同学课间、课外喜欢玩的游戏入手,去想象小牧童会在哪些地方放牛,他们放牛时会玩些什么游戏。待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种游戏小组,如猜谜组、打水漂组、跳舞组等,来体验小牧童的生活情趣。由于这些游戏来自于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很快就体验到了音乐情感,并且能把这种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充分利用图形谱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最有效的方法,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全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卡通图谱的使用,能够为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在《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教学中,教者先通过介绍作曲家幼年时做过的关于玩具的梦境,让学生想象可能有哪些玩具,接着分别欣赏A段B段音乐,并配以不同的玩具卡通图谱,让学生通过变化的卡通图谱对A段B段做出不同的身体反应。在学生熟悉后,完整欣赏全曲,同时配上相应的代表各部分的卡通图谱,师生合作表演。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无法长时间地关注某一事物,但配上生动活泼的卡通图形,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而师生的有效合作又训练了学生的视听觉反应能力。
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必须有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音乐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观察学生的好恶。同时,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教育理念,并经常在实践中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一)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活跃气氛。良好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欣赏氛围,如果课堂上气氛压抑,教师一人授课,学生从不参与,学生欣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并能够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或者多么平凡无奇,教师都要做出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1]。(二)注意运用提问法展开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热爱音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教学,即让学生聆听,而且至少要听两遍,最后鼓励学生对刚刚欣赏的音乐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学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音乐欣赏课尤其如此[2]。(三)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相整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性,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能够拓展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探讨之后,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表欣赏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引起小学音乐教师注意的,那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学授课环节,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仅要听更要想,要思考,要感受,要表达,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带动下只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实现后续的目标[3]。(四)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情感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元素的积极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会演变成对特殊符号排列组合的欣赏,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教学可知,将音乐欣赏课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价值认同。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情感的类型选取一系列经典乐曲并进行归类,通过主题教学的模式向学生分享这些素材,对学生开展音乐专题欣赏教学[4]。(五)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调查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为其播放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探讨音乐曲目的欣赏方式,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保证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小学生小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说出小组探讨的结论,在全班学生评价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渐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小学生鉴赏,并且举手抢答音乐的情感倾向,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欣赏,认真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说出音乐的悲喜情感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回答积极性较低的时候,教师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室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小学生到操场中欣赏音乐,此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爱我的家乡》曲目,引导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逐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属于比较系统、复杂的一门学科,其中渗透着多项音乐元素,必须通过欣赏的途径,促使学生理解。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音乐欣赏的环境,营造欣赏氛围,确保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到音乐元素的存在,既可以实现自身对音乐欣赏的追求,也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适应现代音乐欣赏的发展。
作者:邝少珍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参考文献:
[1]谢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1.
篇5
(二)语言生动优美,活泼有趣
音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运用生动优美、活泼有趣的语言来授课。因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吸引小学生,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比如在教师在教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时,就可通过向学生讲小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教师生动优美的语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钥匙,教师在教授音乐过程中,要多注意自己语言的使用方面,确保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寓教于乐
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情境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单纯讲课、简单聆听音乐作品这么单一。音乐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例如,音乐老师可以将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编排,设计一个跟此相关的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音乐老师和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大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去,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与音乐欣赏有关的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四)观看原声音乐动画电影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知识面窄、活泼好动。采用观看原声电影的这个方法授课也是小学生音乐欣赏情境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原声音乐动画电影本身的音乐作品都是高质量的,曲风大多都是非常轻松愉快的,而且动画电影又非常适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对动画电影的兴趣和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小学生在观看原声音乐动画电影时,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小学生往往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地融入到动画电影中去,这样小学生对背景音乐的理解将会有所提高。在小学生观看完原声音乐动画电影之后,音乐老师可以通过选择性提问的方式,检验一下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情况。
(五)不吝惜表扬和赞美
音乐老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吝惜表扬和赞美。传统的教育理念都是“严师出高徒”,觉得对学生严厉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任。但是,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尤其是在接触像音乐欣赏这种新鲜事物时,往往更需要的是音乐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只有这样,小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才会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成就感,才会觉得有兴趣去学习音乐欣赏,才会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同时,这也非常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的初衷和目标。
篇6
一、摸着石头过河
刚毕业那会,一股的激情和耐心。记得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笔者首先认真地把歌曲的结构和内容介绍一遍,然后在他们听的时候,一再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故事内容,听清里面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小动物……”因为这首交响童话比较长,过了一会,笔者又说:“大家能听懂吗?比如你们听长笛的声音很清脆,就像什么在歌唱?”正当笔者不厌其烦,一边流水账似的听着,一边做着提示时,有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讲话啊!”对于刚走上讲台的笔者,顿时脸红了。笔者是那么地认真,本以为学生小、乐曲专业太深怕他们不理解,所以一再提示,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生了“厌烦感”。
二、尴尬后的反思
上了这么多音乐课,好像每节都是笔者在苦口婆心地讲解、示范,让学生跟着笔者的思路走,生怕他们听不懂,偏离了轨道。而事实上,学生是非常具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当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时,他们的思维会跟着音乐天马行空。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打回现实,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三、积极探索实践
怎样让无形的音乐展现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得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善学习、勤思考,投入精力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一直在我们的引导下解决每个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节公开课,使我受益颇多。欣赏动物圆舞曲:《小猫圆舞曲》采取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乐曲的结构与旋律、主题情绪变化逐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1.欣赏第一部分A段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呢?(师模唱:音色优美动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猫慵懒可爱的神态。通过范唱和表情,更直观形象,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生:学生的回答丰富而有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师则从一旁精彩、惟妙惟肖地哼唱旋律。配合学生表演,营造和谐的气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师生听音乐,共同进行律动。(分别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有的表现小猫跳舞、有的模仿溜冰、有的模仿猫懒洋洋的睡着美觉。)(2)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你感觉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用怎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线条流动来表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生:在黑板上画出圆圈、电话线、波浪线……师:选择了一种线条(电话线),边听音乐边画,请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粗细、情绪上的变化?(再次运用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情绪的变化。)(3)表演第一部分乐曲(请三位“小猫”表演),其他同学听着音乐加入。(4)通过第一乐段的欣赏,请学生给这首曲子起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切合主题,很有趣。)
2.欣赏第二部分B段
(1)师:这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猫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线条?生:欢快的,选择“猫爪”。师:灵机一动,画了三个猫爪(1大2小)。要求学生:拍节奏由快至慢(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两手食指轻轻地点腿,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猫轻巧优美的足尖舞;用响板拍节奏(强弱弱)。(2)师生随着B乐段共同律动表演(足尖舞、响板……体会圆舞曲3拍子的韵律)。
3.欣赏再现乐段A’及尾声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段,听这段音乐又和哪段相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不同的状况?生:出现了第一段,最后还有狗叫声可能是因为猫太陶醉了吵到了正在睡觉的狗……师:介绍再现段及尾声(要求学生分两组,最后表现狗和猫的定格动作)(学生的定格动作特搞笑,两方没有一方示弱,但从中可见孩子们的可爱与投入)。这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动有趣地进行着,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激情,因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是主体,而师只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配合的作用,这就是关键所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和思考的知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师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重点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四、勤于对比分析
这节课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执教者上得生动、有趣,丰富集中且层次分明,老师在课前的充足准备与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理解与熟悉不是光停留在记忆层面,对各段音乐风格、主题的发展、情绪变化、结构曲式、情感体验及学生可能的表现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笔者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深入理解教材,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放录音学生听听动动教师讲讲就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许多教师都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其实是我们对音乐内容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所以,教师必须熟悉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灵感。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
导入(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以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带着问题听音乐(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音乐的构成等)———感受音乐(在本课就是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感受了音乐的变化)———探索音乐(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极不利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情感发展。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探索音乐引导学生参与,放飞想象的翅膀。)———复听音乐(别忘了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以欣赏为主,当学生对乐曲的主要结构和音乐形象了解之后,一定要完整连贯地再听一遍,从而达到理智欣赏的高度。)———表现音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协调力、模仿力和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将来的性格,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是有益的。)
篇7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大部分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对于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他们仍然感觉文化课程比音乐欣赏课程更加重要,因而在音乐欣赏课授课时越来越程序化。同时,即使有些老师感受到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度,在教学设计当中对于音乐欣赏这部分内容安排比较少,对于安排了的这一小部分也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融入情感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后
根据小学音乐的教学大纲,设置音乐欣赏课主要就是为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学方法太落后,大多数教师授课时只是单纯的给学生放磁带听听歌,教学方式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和欣赏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进一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有些老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授课过程中采取灌输式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达不到预期效果。
3、教学研究欠缺
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教师以及相关部分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研究过于欠缺,尽管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教学方式上也逐渐改进提高,但总体而言,对于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不够深入、不够广泛,有一大部分教师甚至单纯的把讲授音乐欣赏课程理解为传输相关音乐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能力,传输情感等却并不重视。
二、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新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单从音乐课本身而言,能够起到开发学生智能的作用,有些医学专家和科学家也提出过音乐会刺激人右脑的发育,进而使学生智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音乐可以调控人的情绪和心态,学生学习了音乐欣赏课之后可以陶冶情操,使心灵和精神得到净化升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音乐作为一种美学的教育,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感受世界。新课改要求音乐欣赏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深入的认识音乐、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三、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
1、教师全面了解乐曲内涵,把握教学重点
要想使小学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任课教师自身首先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有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授课选用乐曲的背景、内涵、要素以及结构等都非常清楚,通过反复的聆听,把重要内容都记录下来。在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把每首歌曲从头到尾听完,然后再做一些简单的分析,这样的学习和欣赏效率必然不会很高,有效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完整的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再截取出优美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充分的把握音乐欣赏的关键之处。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在理解这部乐曲优美的片段之后再次回归到整部乐曲当中进行整体的欣赏,这样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感受乐曲的优美之处,进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要把审美当做核心部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最后达到培育人的目标。所以,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应该把情操爱好当做动力源泉,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途径,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天真活泼,更加喜欢形象生动和活泼欢快的东西,所以这种类型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当中,一般是给学生播放音乐,然后对所播放的音乐的情绪、速度、情调等方面加以分析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单调乏味,小学生很容易因感到枯燥而失去兴趣,课程也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通过动画、情景、故事或者乐器等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学习兴趣,比如《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部作品,它的曲风非常生动活泼,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教师再对其趣味性进行讲解后,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在以往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教材编写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非常固定、机械,学生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氛围当中学习,自然也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力,进而音乐欣赏课程也难以达到既定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想这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高,自己首先要准备充分,在备课时要在全面了解教学所用乐曲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周密而清晰的教学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录音等形式使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学习和欣赏音乐,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与鄂伦春不是很熟悉,对他们的民族习惯也了解不多,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鄂伦春人民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视频,让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更深刻,欣赏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作者:张瑾 单位:丁沟中心小学
篇8
如教学《小白船》,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更丰富的想象,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我创设了以下情境。伴随音乐的响起,在多媒体课件上,徐徐展示一幅深邃的夏夜星空图,星空之下,是宁静的大海,波光粼粼,一艘小船渐行渐远。在学生欣赏了一遍乐曲,产生一定的感悟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音乐美吗?”“太美了!”他们说。我又问:“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发言欲,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说,自己好像随着小船到达了美丽的远方,那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有的说,自己好像乘坐着飞碟前往遥远的外星,进行科学考察……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为同学们进行音乐体验提供了直观的启发效果,在情境中,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在体验音乐美的欣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欣赏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兴趣。
二、巧问问题,引导欣赏方向
学习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而思考又是以质疑为基础,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关键。相同的道理,音乐欣赏也需要有学生的思维参与,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设计启思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先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们对乐曲的基调有个起码的了解。然后播放一遍全曲,让学生们形成整体的感知,并提出欣赏问题:请根据你的音乐体验,说说你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成员间交流。学生们交流后,我抽几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他们说:仿佛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仿佛听到了边疆人民狂欢庆祝、喜极而泣;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一片热闹的节日气氛……接着,我又出示问题:本曲可分为几部分?组织他们再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分段体验,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在这节欣赏课中,乐曲的节奏明快,主题清晰,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很好的载体。在教学中,我针对乐曲的主题,以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对乐曲的感知,大多数学生能回答问题,提高了欣赏的效果,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欣赏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兴趣。
三、巧用表演,丰富欣赏内容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又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获得美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表演,让音乐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能丰富音乐课的形式,又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增强音乐欣赏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开展音乐剧、角色扮演、器乐演奏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目的,提高课堂的活力。
篇9
一、激发兴趣,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
毫无疑问,要有效进行音乐欣赏,首先得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有力保障。由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教师务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最终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高。
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借助教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及各类乐器等等。如,借助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喜欢哪一位教师,自然就喜欢上他的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途径。再如,借助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沉闷的课堂氛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天方夜谭,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充分放松学生的心情,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由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教师还应积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切实使之成为有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聆听,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
音乐原本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因而音乐欣赏教学离不开聆听。对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能力,唯有懂得聆听、善于聆听,方能在聆听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并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为音乐欣赏教学奠定基础。
那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聆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安静地聆听。都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那么要听懂心灵的语言,就应该静静地聆听,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随着音乐旋律的律动而进行全身心的体验,从而感知音乐的内涵。(2)有目的地聆听。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能力明显欠缺,因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聆听,而不是随心所欲,听得如坠云雾之中。只有有目的地进行聆听,方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内涵。(3)对比聆听。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务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聆听,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真正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比如,音乐风格、节拍、节奏等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自然对于学生往后的音乐欣赏学有裨益。(4)抓住特征进行聆听。如果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不注重抓住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聆听,那么在学生听来,似乎都一样,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三、积极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有效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试想一下,如果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一副旁观者、旁听者的姿态,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够真正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呢?因而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方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最终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
而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比如,进行《小雨沙沙》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模拟小雨的沙沙声,然后再播放音乐,鼓励学生结合音乐旋律做出相应的体态动作。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再如,进行《牧童短笛》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旋律进行短笛演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效地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积极评价,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保证
小学生的表现欲极强,同时自尊心也很强,因而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及评价,从而让他们更加乐于进行音乐欣赏学习。如此,有效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可以是语言上的积极评价:“你真是太棒了!”“谢谢你帮助我们认识了这个音乐作品的内涵。”诸如此类的一些小赞语,便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音乐欣赏学习。确实,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极具威信,教师的积极评价对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哪怕是不经意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成为他们积极学习的动力。因而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然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教学及学生实际,切实通过兴趣激发、有效聆听、积极参与以及积极评价等多种策略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效地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世荣.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2(88).
篇10
如:在《星空》教学中,我先是做了一个托着下巴仰望天空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夜晚的天空中都有什么吗?”学生立时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这时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即随着音乐做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这种从激发到想象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同时也为欣赏主题音乐作了铺垫。儿童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便大大增强,个性表现充分,创造潜能迸发。如欣赏歌曲《在钟表店》,我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动物钟等画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创编动作,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学生这种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正确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 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例如:当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听出音乐中强弱的变化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时,教师就应该肯定学生的进步,如:“哇,你真有音乐的耳朵,这么点小小的区别也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真了不起!”其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我们还可以改变教室里呆板的座位顺序,以此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或分组坐,这样学生的身心就可以放松下来。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选择最舒服的姿势,躺着、趴着、闭眼……都可以,学生放松了身体才能放松心灵,才能静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
三、对比欣赏,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以便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如:在欣赏《小白菜》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两首歌时,让他们将两首一起来听,并画出两首歌曲的脸谱,拿出来对比看一下。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看起来直观,掌握较快。
四、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更具有感召力。
五、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 :“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表现的方式有 :
1.唱一唱。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从而引起兴趣。主题是乐曲情绪的集中体现,熟悉主题可以加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体验。
2.拍一拍。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与作曲家、乐队打成一片。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平时可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如用可乐瓶装沙做成沙锤、用啤酒瓶盖串起来做成摇铃等。
3.演一演。舞蹈和音乐一样都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使人更容易体验、理解、感受音乐。
4.讲一讲。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迅速地集中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画一画。将美术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既挖掘了学生潜在的美术天分,又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绘画,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发挥创造力,凭着对欣赏的音乐的见解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欣赏《咏鹅》,让学生初听后用线条表示初次印象,复听后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为歌曲配上相应的情景画。学生乐在其中,更深的感受了歌曲的意境。
参考文献:
[1]黄爱欢. 小学音乐欣赏教法初探[J]. 黑河教育, 2007,(02)
篇11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篇12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篇13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认清自己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其实自己在音乐课堂上不单单是做音乐课堂的聆听者,还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参与音乐课堂,展示自身的音乐功底,做一个称职的音乐欣赏者。然而,欣赏就是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能够主动地去体验音乐,用表演让音乐来帮助自己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致使自己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享受音乐。例如,在学习《老虎磨牙》这一打击乐曲时,教师考虑到曲子过于复杂,小学生学习、欣赏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选取部分进行课前的训练,致使全体学生对此曲目充满期待。然后,教师给学生播放此曲目,但不告诉大家曲目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听,然后回答,相信经过课前训练的学生都能够听出来,也能够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这时,教师可以请这几个学生演示这一曲目中的打击乐器,给其他学生一个惊喜,以便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音乐中,感受音乐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