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设计优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设计优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设计优化

篇1

绿色建筑又被称作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是近年来我国建筑的一大发展趋势。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概念,能够为建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光环境设计与优化

相关建筑光环境研究发现,1000~30001x 之间的照度是人们在建筑办公室和生产操作场中满意照度,照度过小或过大均容易引起人们眼睛疲劳。对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光环境设计和优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光照,应当注重建筑的天然采光设计和建筑照明设计。建筑天然采光设计主要包括侧窗采光和天窗采光两大类。由于侧窗采光建造方便,同时成本相对较低且方便维护,在进程建筑天然采光设计时,应尽采用侧窗采光设计,必要时补以天窗。在进行建筑层面采光设计时,侧窗玻璃面积应当按照采光所处外墙面积的 20%~30%计算,同时全面考虑通风、日照以及美观方面因素。在进行建筑天窗设计时,可以采矩形天窗、横向天窗、锯齿形天窗、平天窗以及井式天窗等天窗设计形式,并结合建筑物的外观要求和使用要求设计天窗形式。建筑室内照明的设计由室内工作照明设计和室内环境照明设计两大类组成。在进行建筑物室内工作照明设计时,应当在满足照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眩光、颜色、扩散、均匀度以及亮度的充分考虑,确保建筑室内照明质量。

二、建筑室内空气设计与优化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室内控制的设计和优化。一方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尽量确保室内设计的简洁,尽量减少木板、石材等装饰材料的使用,同时选择注重装饰材料的选择,选择无毒、无害以及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装饰材料,并确保建筑装饰工程竣工后的换气通风。另一方面,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免混凝土膨胀剂等添加剂的使用,并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来设计变形缝。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应当注重建筑室内的通风设计,同时提高住宅区的绿化率,提高建筑周围区域的空气质量, 从而提升建筑室内空气。

三、建筑声环境设计与优化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建筑声环境设计与优化,尽量消除或减少建筑室内外噪音,日间将噪音控制在35db以内,夜间将噪音控制在30db以内,为建筑构建安静舒适的声学环境。通常情况下,噪音由噪音源产生并经传播到达接受者,因此,有效控制控制噪音源是实现建设或消除噪音的根本措施,然而噪音一旦发出,便只能从噪音的传播途径方面入手,全面考虑城市规划、小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来进行噪音控制。在进行建筑声环境设计和优化时,应当结合城市基本噪音源,调整各功能用地和交通规划。通常情况下,对噪音敏感的小区如商住、医院、学校、办公等应当规划在城市的中心区域, 同时将噪音产生较大的功能区域如工业区、码头、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等功能区用地规划在城市的。同时,对于不能抗拒噪音,可以通过在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与灌木构建的足够宽度并且浓密的绿化带、将对噪音不很敏感的商业建筑作为屏障以及将临街建筑物远离道路等措施,降低噪音。

四、建筑热湿环境设计与优化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热湿环境设计与优化,将建筑夏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2~27℃之间,将建筑冬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之间,同时注重建筑室内湿度控制,建筑室内湿度常年控制在40%~70%范围内。目前,室外传入的热空气、太阳辐射热、邻近地面和路面的辐射热、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以及室内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热量是建筑物室内主要热量来源。因此,在控制建筑物室内温度时,可以从阻止室外热量的传入和排出室内的热量两方面入手。在进行建筑热湿环境设计与优化时,一方面可以采用屋顶隔热设计,在建筑屋顶设计浅色屋顶饰面、在承重层和防水层之间增设一层泡沫混凝土,从而实现增大屋顶的热阻与热惰性,也可以在建筑屋顶设计通风隔热层、采用蓄水屋顶和淋水屋顶以及在建筑屋顶种植植被等措施实现建筑屋顶隔热。另一方面,采用建筑外墙体隔热设计,采用中空双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内外抹灰方式,实现良好隔热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复合板墙,如在建筑墙体内侧加石膏板或轻质混凝土,以实现建筑物外墙体隔热。此外,在进行建筑热湿环境设计与优化时,还应当注重自然通风设计。在进行建筑通风设计时,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地理环境、风向来对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注重建筑平面的设计,尽量确保建筑房建布置在夏季迎风面上,并对房间开口宽度和开口面积进行合理设计,将房间开口宽度控制在开间宽度的1/3~2/3之间,将房间开口面积控制在地板面积的15%~25%之间,确保建筑良好的通风效果,有效控制建筑室内温度和湿度。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建筑设计。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融入绿色设计理念,注重建筑光环境设计与优化,同时加强建筑室内空气设计与优化,落实建筑声环境设计与优化,并不断加强建筑热湿环境设计与优化,促进我国准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 张志远,王晓冬.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之环境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2] 牛润卓,谢雷,麦重浪等.追求和谐与舒适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深圳市龙悦居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实践[J].建筑节能 ,2013,(9):44-49.

篇2

引言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和环节,如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由此,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将建筑设计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认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建筑设计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能够找出一定的解决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1.有序性设计原则

在建筑工程中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建筑工程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在建筑工程中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而且建筑工程系统的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建筑工程系统的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随着层次的增到不断的递减,建筑工程层次结构更加稳定,由此可见,使用建筑工程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建筑工程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遵循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就是把要设计的建筑工程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的建筑工程,来全面研究整个建筑工程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建筑工程的整体与建筑工程的部分相互结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建筑工程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3.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二、建筑设计的优化措施

现代建筑设计在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推动下,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尤其是在建筑创新方面是。现代建筑设计将创新放到了首要位置,在建筑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建筑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现对其作详细分析。

(一)现代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

建筑工程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工程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快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体现人为精神。

(二)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的存在是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工程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的集合,建筑工程创作不是孤立的。建筑工程创作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工程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关系。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从而创造出完美的建筑工程艺术形象。这不仅表现在现代建筑工程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工程设计艺术的本身特征,以及对环境文理、城市文脉的尊重和认同。

(三)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建筑设计产品其本身属于一项经久耐用的产品,这也就直接促使艺术因素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建筑师所创作出的建筑作品,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所构成的内容。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上所具备的民族艺术特性,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师本身进行作品设计的根本动力、激情,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本身对于建筑艺术活动体系所呈现出的认可态度。

(四)建筑形态创新

建筑形态研究学在目前得到了建筑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这里所提到的建筑创新,实际是指人们在设计建筑时,能够从传统的建筑形态结构中解脱出来,将思维跳脱出框架,利用新的、不同的构思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建筑设计,从而得到与传统建筑不同的,别具一格的建筑形态。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形态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建筑形态是建筑作品的外在表现,人们可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其进行直接接触。在建筑形态中,建筑的实体形态以及建筑的空间几何结构是构成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其在进行建筑形态设计时,可从建筑实体形态以及空间几何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当然,除了这两个创新方面之外,数据、方位、光线、时空等条件也可以作为建筑形态创新所考虑的因素。

(五)建筑设计中注重生态设计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正在不断出现,但是生态建筑概念还没有完全或者更深层次的被设计人员注重和考虑。从根本上来说,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理论观、生态美学观共同组成的建筑设计理念。加强生态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功能,还能够促进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根据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对建筑设计进行良好的经济规划、生态设计可以作为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使建筑设计成果能够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多样的需求。

2.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强调使用者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原则,设计师应该从建筑设计环节出发,使建筑建设的全过程最小程度的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应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以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为主要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所设计的建筑不污染环境、节能的基础上。

3.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强调“绿色”面积因素,在建筑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在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态建筑与外部自然的协调,还应该注重内部空间的绿色化。也就是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对室内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多的将室外的绿色环境引入到室内。这样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绿色环境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建筑设计成果,不仅能够美化室内和室外的环境,获取优美的景观,还能够维护屋面刚性的防水作用。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问题和步骤都是不容忽视的。以上针对建筑工程专业设计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疏漏和普遍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汇总,希望能给同行带来启示: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计,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打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项目,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建设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作荣.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6:132-133.

[2]曹彬,李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要点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65.

篇3

1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

绿色建筑技术,指的是在绿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加大力度降低对环境污染与能源损耗,让人类能够拥有舒适、美观、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要根据建筑类型、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综合进行考虑,虽然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但是追求的建筑效果都是一样,这不仅符合现代建筑行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国情。

2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只有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筑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以此推动整个建筑领域的向前发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主要包括室内与室外两方面,而绿色建筑技术,是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深层,注重的是后期的可持续效果,与建筑设计相互结合,相互优化。

2.1建筑工程项目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的规划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勘察与调研,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首先,对施工中的噪音、光、通风等基础性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尽可能的利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材料的耗损,要注重对室内环境的通风设计与室外环境的生态环境设计。建筑的布局形式,应该遵循冬暖夏凉的基本原则,从而达到日照情况良好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的目的。同时,在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上,应该采用屋顶绿化、生态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达到隔热、防尘、降低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尽可能选用性能高、耗损低、耐久性好的新型低碳环保型建筑材料,结合先进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可循环、可再生的利用;其次,由于影响建筑规划的因素比较多,且在不同施工阶段也会有不同情况出现,为此,对于施工的总平面应该进行多次的、深度的优化,以确保后期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不要因为任何不利因素而对施工造成影响;最后,在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加大对新型装饰材料、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施工设备以及新型施工工艺的利用。运用新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及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2.2建筑工程项目气候适应性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中,气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与污染,从而导致很多地方的气候条件都表现出了极为恶劣的情况,通过简单的环保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改善,为此,在施工中,应该对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进行优化。首先,施工中应该选用低污染、低成本、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的整体施工,以此来降低天气因素对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的思想理念,使得建筑能够对周围的气候环境进行适应,同时应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建设保护性的建筑。

2.3建筑工程项目形态与节能设计优化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形态的设计与节能的设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在进行形态设计时,不仅要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的充分体现。由于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对于建筑的需求和要求也相应更加强烈。因此,如果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能够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相信这能够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从而确保后续施工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优化与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朝着低成本、低消耗、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道路发展。将绿色技术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

篇4

原型的挖掘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空间范围和时间断面,然后从分类、空间结构、类型特征等方面挖掘研究对象,形成一定的原型体系,之后从二维和三维深入分析体系中的历史文化信息。挖掘的方法应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挖掘梅山地区传统民居平面的原型时,笔者所在的设计团队运用了抽样典例对比分析、设计实践验证分析、时间自然筛选、原住民主观淘汰等机制和方法。我们在梅山腹地选取了4栋文物等级的民居,从建造时间、建造特点、周边环境、居民问卷等方面进行调研,最终发现4栋民居的共同特点:都保留了中心性平面要素(堂屋或院落)。另外,当地居民在建造新宅时,宁愿牺牲其他功能,也要保留堂屋这一祭祀性神圣空间,佐证了堂屋的重要性。由此我们总结出梅山地区民居平面原型——以堂屋或院落为中心的中心性平面模式。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和历史性分析,我们发现梅山地区原型体系比较丰富。这些原型为后续主题公园的设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素材,为公园内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奠定了逻辑基础。

三、转化原型——塑造新的文化空间

从历史传统中挖掘的原型,还需在实际设计建设中运用,才能传递历史能量,塑造出有文化内涵的新空间。转化原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优化变异;二是隐性关联。

1.优化变异

优化变异借鉴了建筑类型学的方法,主要是对原型从形、构、意、情四个方面予以变化,与原型有直接、显性的逻辑转化关系。原型的优化变异从变化的对象上看,主要有:比例尺度变换、空间要素转换、实体要素变更、结构模式的拓扑变化。比例尺度的变换常常以自然或生物为原型。例如: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原型,在尺度上微缩并精炼其形态和意境而形成。又如当代仿生建筑,是从自然中抽取了原型,不仅在外表上模仿自然形态,在深层结构上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内涵。空间要素可以分为点、线、面、体。点、线、面、体既可以单独成为建筑空间的元素,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塑造空间。设计中,结合基地环境、人文背景,以原型为基础,从内容或形式上(如:数量、位置、方位、质感、色彩等)改变原型中点、线、面、体要素,可以使提取出的原型得到激活,形成具有新生命的作品。实体要素包括:屋顶、立面、体块、空间、环境等。我们可以从建筑要素的色彩、功能、材料等出发进行变化。拓扑变化是指生成结构形式的法则不变,而表层几何形态变化的变换,主要涉及内与外、围合与开放、连续与断裂、远与近、上与下、中心与边界等的关系变化。例如,设计师从前辈的设计作品中提取要素和设计规则,内化成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和特征,并潜移默化影响以后的设计作品,这种情况就是常见的结构模式的拓扑变化。在梅山文化园梅园的设计中,我们综合运用了以上优化变异的方法。例如,以梅山地区乡土的吊脚楼和封火山墙式民居为原型,对“吊脚”和“封火山墙”这些典型的建筑语汇进行“实体要素变更”——改变封火山墙的方向、高度,形成错落有致、起伏变化的外部造型;朝西的封火山墙强调了建筑的重心,同时防止西晒;结合新加入的建筑功能对“中心性平面模式”进行了“结构模式的拓扑变化”——梅园既要满足一定居住功能,又要提供管理办公的空间,依据这些现实功能,建筑师设计了双“院落”,单中心向双中心进行拓扑变异,两个中心院落由走廊联接,整合两种功能,形成既联系又独立的两个部分。

2.隐性关联

“隐形关联”是原型“优化变异”的补充,是指通过对原型隐含的意境、情境、心境、美境进行表现和表达,不追求与原型“形似”,而追求“神似”。具体方法是找到若干亚原型,再综合运用这些亚原型,使作品与原型在深层次的内在精神上暗合。需要注意的是,变异后的作品要能使人联想到原型。如梅山文化主题公园中的巫术馆就是在现代功能要求下产生的,在此之前,梅山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的建筑形式,即找不到一一对应的原型,所以需要采用“隐形关联”的方法。设计从选址、结构形式、细部装饰、室内光影、总体色调、功能布局几个方面寻找和巫术联系的亚原型。为凸显巫术原始、奇幻的审美情趣,选址在具有神秘意境的高山之中。根据梅山地区原始建筑的建造特色,营建讲究因地制宜、简单实用,所以巫术馆采用“木骨泥墙”作为结构原型。从宗教角度分析,梅山教有很多奇异神怪的图腾符号,可以作为建筑细部的原型。巫术的心理感受与光怪陆离的光影氛围同构,幽暗的光影能使人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所以巫术馆的室内光环境力图营造出这种空间氛围。我们还从梅山地区已有的宗教建筑遗产的材质中抽取了一整套色系,利用色彩实现隐形关联。最后,我们汇集相关的亚原型,基本确定了巫术馆的建筑功能、结构、色彩、室内光影及环境色彩意向,通过有机整合、提升,实现了与远古梅山巫术文化的隐形关联。

篇5

1.风环境模拟分析与建筑形体布局对比

本文以中国整形外科医院改扩建竞标方案作为案例分析,该方案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基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160米,占地面积为62923平方米(面积计算准确吗?我计算是48000),用地内地势平坦,基地周围交通便利。地块东侧临处路,西临疗养院路,南侧为永定河引水渠,北侧为院区家属院和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该建筑设计前期,主要有两个概念方案,各有其特色,但其建筑形体布局有着较大不同。现以北京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基础,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风环境的要求作为参考,运用流体模拟软件Airpak,对整形外科医院的两个方案进行冬夏两季室外风环境的仿真模拟,从而为整形医院取得良好的建筑通风,减少建筑能耗,避免污染物扩散,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提供模拟成果及理论支持,为建筑方案的对比和筛选提供依据;同时,该模拟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该医院建筑布局的优化以及室外景观的合理布置,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休养康复环境。北京冬季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夏季是东南风。石景山区,4月平均风速为全年之最4.7m/s。在建筑风环境模拟过程中,取风速为5m/s,测试建筑室外风环境;本文将分别模拟以下两个设计方案的冬季和夏季风环境,来对比探讨不同建筑方案的自然通风,行人舒适度、污染源扩散、气压差值等方面的问题。

1.1方案一模拟分析

方案一示意,该方案南北对称式,南北各有东西向条状住院楼,中间为门诊医技楼,它们共同围合的空间为一个下沉庭院,适于患者在其中休息与交流;垃圾处理和动物实验区域在西南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污物和废气对院内的影响;人行道和院落分布在建筑体块之间。此方案冬夏两季的建筑室外风环境模拟结果如下:分析方案一模拟分析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院内风速:分析冬夏两季1.5m高处的速度矢量可以看出:冬季风从西北角吹来,风速为5m/s,经过院内建筑再从东南角离开,风速减小幅度较大;分析速度云图可以看出,院内风速均匀,人行道路上没有超过5m/s的不适风速,也无静风区;在图2中分析夏季风速度矢量图和云图,可以看出,夏季风从东南侧吹过来,院内的几大围合区域如东侧入口广场、西侧内院皆有一定的风速,并且绝大部分区域气流通畅,没有涡流区和静风区,整体来说通风气流条件较好。

(2)污流排散:医院内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处理处和动物实验区域,它们位于基地西南角。分析冬夏两季1.5m高处的速度矢量可以看出,冬夏季污浊气体的方向都是背离医院散去,不会吹入院内,并且没有产生漩涡区,污浊气体不会滞留,从而不会影响院内清洁。

(3)气压差值:冬季1.5m处气压图可以看出,作为西北角第一排的两栋建筑迎风和被风两面气压差大于5pa之外,应做好建筑防风,比如加强建筑构件防风处理或者种植常青树种在其北侧;除此之外的其余部分,如南北住院部的气压差值都较小,可以减少冬季大气压值引起的热量流失及额外的能源消耗。中夏季1.5m处气压图所示,南边住院部气压差值大于5pa,北边建筑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气压差都大于1pa,都优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在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减低了空调使用带来的能耗。

1.2方案二模拟分析,该方案西北角为两栋住院楼,并且围合成一个室外休息西北庭院,西南角为主要污染气体来源:科研楼、动物实验楼,东部为门诊医技等,东西建筑之间为一条南北向开敞的主要景观轴,建筑之间用连廊连接,该方案建筑风环境模拟结果如下:分析方案二模拟分析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院内风速:中冬季1.5m高处速度矢量图,可以看到冬季风从西北角吹来,在住院部围合的西北庭院中,虽无风速过大情况,但是形成了一定的回旋涡流,不利于保证空气洁净;冬季1.5m高处速度云图,科研楼与住院部之间的走道空间,冬季风速较大,近一半面积处于3m/s—5m/s之间,不适合患者在此行走和休息活动,同时建筑表面寒风过大容易过多地带走建筑物热量。夏季1.5m高处速度矢量和云图,可以看出夏季西北庭院被南边建筑阻隔,庭院内风速较小,不利于通风散热,在夏季也不适合休息活动。从风速分布角度来看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2)污流排散:院内主要污染源为科研教学中动物实验区域,位于基地西南角,冬夏两季速度矢量图来看,夏季的污浊空气对院内影响不大,背离医院散去;但是在冬季,污浊气体将会由实验楼与住院部形成的狭长走道中吹向住院部,影响院内清洁,由此比较,方案一要优于方案二。

(3)气压差值:从图3中冬季1.5m处气压图可以看出,冬季南北住院部气压差值相对方案一要大一些,且最北住院部与迎风面第二排的医技楼气压差都大于5pa,显然容易引起的热量流失及额外的能源消耗。夏季1.5m处气压图,看出夏季南北住院部气压差值都较大,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通过冬夏两季气压差值的对比,方案一要略优于方案二。综上所述,通过建筑风环境模拟,对两方案中院内风速风向、污染气体流向、建筑室内外气压差值等方面的全面比较,建筑方案一优于建筑方案二,结合其他建筑设计要点,该医院最终设计方案选取为方案一。

2.风环境模拟分析与建筑形体布局优化

以建筑风环境模拟的结果为基础,尽可能保持方案一大体不变而进行局部微调,方案一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夏季,若干建筑室外空间局部通风不佳,下面将提出具体问题,并对建筑形体布局的进行适当优化,得出方案三;最后将方案三与方案一进行模拟对比:

2.1方案一的问题及优化方式

(1)问题一:西边的下沉内庭院,有一半面积在冬夏两季特别是夏季的通风效果不佳,此处冬季休息活动基本符合要求,但夏季宜有良好的通风,否则内院一半面积风环境不适于夏季室外活动,气流不畅。优化方式为:在方案三中,将门诊主楼与南边住院部的连廊一层做成开敞式的,冬季连廊两侧关闭;夏季底层连廊打开后走廊形成通风带,激活内院气流,利于通风。

(2)问题二:东侧主入口广场及其北侧走道冬季在北边住院楼的庇护下,室外风速不大,冬季风环境较好;但是两处夏季风速都很小,空气流动受阻,再加上人流量较大的因素,此处在夏季宜有更加良好通风。优化方式为:在方案三中,将东南角住院部底层架空两跨度15米,做成水池及花园,优化通风效果和微气候的同时,营造了一处乘凉避暑的室外休闲空地;另外,将门诊主楼与东北住院部的连廊一层做成开敞式,这样夏季东南风大量吹如门诊广场,北边走道亦有良好通风。

2.2方案一与方案三夏季风环境模拟结果对比

方案一与方案三夏季风速度矢量图与云图可以看出:相对于方案一,优化后的方案三使内院、门诊入口广场、北部走道的通风效果有了较大改善,使夏季整个院区近35%的室外风环境得到优化,改善了室外环境的舒适度、室外景观等微气候,夏季优越的通风效果也降低了空调能耗,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3.结论

以上研究仅适合在建筑概念与方案设计阶段,通过风环境的计算机模拟寻找优化设计方法,模拟精度满足建筑师在此阶段的方案决策即可。通过本研究不难发现,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风环境的要求作为参考,以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充分利用好建筑风环境模拟技术,能很好地为绿色建筑构思、建筑布局、建筑形体等前期设计提供客观、科学的评判和优化依据,从而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和调整优化,使得建筑具有更合理舒适的室外风环境,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改善建筑的隔热保温、避寒散热性能,从而降低建筑运营能耗,践行绿色建筑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飞.建筑风环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6

一、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套型设计不合理

(1)起居室设计

① 面积太大。起居室面积太大,使室内净高显得较低,给人带来压抑感;

② 起居厅的门洞数量过多。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2个~3个门的厅,对其功能影响不大,有4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5个门以上的厅,作用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 餐厅与起居室结合,造成气氛和气味的相互干扰,很不协调。

(2)卫生间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卫生间的位置正对入口或直接对起居室开门,不雅观不协调。

(3)厨房设计

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多数在4.0㎡左右,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检修也十分困难。

2、采光不足,日照间距不够

目前一般常见到的大进深住宅,往往室内中部出现“暗厅”,或房间的形状狭长,中部采光不足。一些住宅为了避免出现面积大于10㎡的暗厅,采取了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的大房间的变换设计,不仅房间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满足起居厅采光标准中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

3、小面积选用跃层

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很大居住隐患。

4、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

(1)小面积户型采用错层式。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

(2)在地震区采用错层式,造成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二、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开,工作同学习空间独立。

公私分离。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间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间等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餐寝分离、居寝分离。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起居、进餐、就寝分离,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2、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各异,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3、厨、卫布局完善合拍

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型及H型柜式布置较合理,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的扩大也相应增加,盥洗室分设后,上部空间可设吊柜,也可与厨房入口结合,留出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4、提高节能意识,于安全中显特色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我们理应提高节能意识,注重安全。例如,单向板与双向板在棚同荷载、相同板跨的情况下,单向板产牛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较高,这不利于楼板承载较多的受力,而正方形的双向板却能够为楼板增加较多的承载力。所以在建筑设计时我们不妨大胆采用双向板,同时也可引入双向井字粱框架,这样不仅有利于平衡结构受力更有利于抗震。另外,在采用双向框架设计后后,由于楼层楼而荷载向可以纵横2个框架传递,横向框架上变小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即使纵向受力加大亦不足以影响层离,可以于安全中尽显建筑物美观的特色。

5、重视价值工程原理优化成本控制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成熟有效而被广泛运用的管理方法能够促进设计项目真正做到技术领先、功能完备、造价合理,从而优化成本控制。因此,在项目设计时,相关部门应善于运用价值工程原理,顾全大局,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对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而评估出可行性强的最低成本方案,有效达到成本控制。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1、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1)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2)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筑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2、承重结构体系将以框架结构为主

住宅采用框架结构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比砖混结构的轻,并且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

3、“以人为本”的全面性住宅建筑

(1)住宅建筑的舒适性

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

(2)住宅建筑的适应性

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免“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要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

(3)住宅建筑的信息性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在智能建筑内,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播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4)住宅建筑的智能型

① 安全、健康、节能、舒适宜人,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

② 不同用户对不同环境的要求,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允许用户迅速、方便的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四、结束语

为了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住宅建设发展的要求,住宅建筑应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设计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具有高品质的个性化住宅作品,使我国的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论住宅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关键——优化设计.中国住宅设施,2008,(11).

篇7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步入了小康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许多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人口的继续增长,使得建筑物越来越多,而土地资源有限,这样导致土地价格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建筑商的建筑成本也越来越高。降低建筑成本是建筑商首先考虑的方法,那么如何控制建筑成本呢?结构优化设计思想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有价值的一套理论系统。运用该理论方法,实现人民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与品味,满足小康社会人们对新生活的需求,同时降低工程建筑的造价成本,实现建筑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具有适用、经济、实用的价值。

1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法

社会上的建筑物都很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结构设计与建筑实施技术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达到美观效果的结果。建筑结构设计我们都追求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施工简单等五种目标。文中的结构设计优化,能实现建筑设计技术优化的目的,能应用于实践,它不但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美观、造型优美的要求,又能使房屋的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安全、建筑成本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适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从建筑上来分析,它主要体现在优化设计的建筑工程结构和建筑工程结构的总体优化设计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方法。

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先设计建筑模型,那么建筑模型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做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的优化设计。所有这些设计,都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围绕房屋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满足设计意图后,尽量使平面布置规则,缩小刚度和质量中心的差异,这样可以避免水平荷载与建筑物中太大的扭转作用力。在竖直方向上应避开使用转换层,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房屋结构可靠度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包括了应力约束、裂缝宽度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尺寸约束、从正常时的极限状态下弹性约束到终极状态的弹塑性约束、从可靠指标约束到确定性约束条件等。在设计中,我们要保证各约束条件必须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第二个方面: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案。

完成计算方案的设定后只需编制相应适用的运算程序即可得到我们的最终优化结果。然而,结构设计的优化涉及到多个变量、多个约束条件,这是属于一个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在设定计算方案时,需要将有约束条件转变为无约束条件来进行计算。建筑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Powell算法、拉氏乘子法和符合型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2优化的结构设计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设计好了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案后,就可以将该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结构设计的优化,是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课题,要达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在不改变适用性能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将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这是我们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应用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前期设计,旧房改造,抗震设计等设计的各分部环节,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在按照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及模型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参与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期工作,将概念设计和细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优化下部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参与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期工作

因为前期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建筑的总投资,而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前期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参与,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大多并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它的可行性,但是建筑设计的结果却直接对结构设计造成影响,某些方案可能会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使得建筑的总投资提高。如果在方案的初期,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设计方案,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将概念设计和细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具体数值量化的情况,例如地震设防烈度,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计算式难免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采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把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的依据。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灵活的运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优化下部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

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如果为桩基础,那么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桩基类型,尽量节省造价。桩端持力层对灌注桩桩长的选择影响很大,应多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

3优化的结构设计实际价值

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使用结构优化的设计能降低建筑造价,其次进行优化结构的设计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这些都具有实际价值。

第一,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来降低总造价

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中,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较,层数越多,总建筑面积增大,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面积就越小,节约了用地成本,但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总高度也会加大,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也要加大,这时占用的土地节约量就不与建筑层数增加比例相同了。另如屋盖部分,一栋楼只有一个屋盖,并不会因为层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变,它的成本下降会比较明显。对于基础部分而言,虽然也是各层共用的,但是层数增加,传给基础的荷载将会增大,我们需要增大基础,这样单位面积的造价有所降低,但是却没有屋盖的效果那样明显。

第二,通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来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

建筑的层高增加,由于墙体面积和柱体积增加,结构的自重会增加,基础和柱的承载力相应增加,水卫和电气的管线会加长;相反降低层高,可节省材料,有利用抗震,同时建筑的总高度减小,两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就会减小,间接的节约了用地。建筑面积相同,建筑使用不同的平面形状时,它的外墙周长也就会不同,这样当选择圆形或是越接近于方形时,外墙周长系数就越小,基础、外墙砌体、内外表面装修都随之减少,同时其受力性能也得到提高,增强了建筑的经济性能。

4结论

利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技术方法,能提高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让其最大化的效果发挥,实现了经济化、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满足了建筑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目的,实现了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同时,这也实现了建筑商不断寻求新的手段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达到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谈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J].建筑科学,2009(4).

[2]张红友.优化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投资成本[J]. 陕西建筑,2008(11).

篇8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

1、建筑设计的要求

建筑设计不再单纯是一幢两幢的规划设计,而是以一定规模的小区作为前提,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还要营造出优美的室外环境。要求功能合理,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住宅内部房间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各种设施齐全,能满足节能的要求。此外,还在设计中结合城市的自身特色,小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小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这是创造良好小区环境的基础,也是小区设计的感观因素,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住宅设计的要求

未来的住宅标准将有很大的提高,细微之处将得到重视。节点细部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细部设计、节点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设计的尺寸、体量都应从人的生理学考虑,作为主体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舒适程度,可以直接衡量设计的好与坏,千万不能忽视细节的小问题,一切从人的需求考虑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3、住宅舒适性的高要求

当下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不仅是“住得下”,而且要“住得好”,这就是说人们对住房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住宅要方便、舒适、自由、美观。对室内采光、日照、通风、采暖、景观等因素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接近自然,要有时代感,体现自由、体现家庭的亲切感。

二、住宅建筑设计优化

1、住宅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要点

(1)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是优化设计的前提

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劣决定着结构设计的成败,对同一个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并不是唯一的。结构方案的不同也会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这一点上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选择结构方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构思,并处理好好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使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进而使结构的受力与传力途径简单、直接、明确,同时使整个结构安全可靠度也保持协调一致,使结构平面布置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外力作用中心或质量重心尽量接近或重合,以避免或减小外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

(2)建筑结构的细部优化

一是剪力墙的优化设计。剪力墙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连梁的设计。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住宅结构时,一般会采用大刚度的窗下墙作为连梁,将连梁设计成为截面、刚度较小的弱连梁。满足结构刚度与变形要求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角度与抗力、变形方面,并布置好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数量越多,结构抗侧力刚度愈大,相应结构位移会减小,但是结构地震力会随抗侧力刚度增大而加大,对结构的造价控制不利。所以,布置剪力墙应以周边均匀、对称、分散为原则,以规范规定的水平位移限值为准尽可能减少剪力墙数量。

二是基础拉梁设计的优化

从建筑的抗震的角度来说,基础应选择短柱,基础拉梁应顺着两个主轴的方向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基础拉梁的截面宽度要取短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一般取短柱中心距的1/10~1/15。纵向钢筋受力值可取其连接柱子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10。建筑基础拉梁的正负弯矩钢筋及抗震相关结构应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框架保持一致。

2、住宅建筑节能的优化设计要点

(1)优化住宅建筑的屋面设计

一是屋面绿化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建筑面积的急剧增加,建筑能耗将更为巨大。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的气体排放,也能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实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目的。

二是蓄水屋面。所谓的蓄水屋面实际上就是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蓄一层水,利用水蒸发可以将大量水层中的热量带走,大量消耗晒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热,从根本上减弱了屋面的传热量,屋面温度也随之降低。总之,这是一种很好的隔热措施,改善屋面热工性能。

(2)住宅建筑外窗的节能优化设计

一是适当控制窗墙比。一般而言,应保持住宅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宜过大。应控制好控制好各朝向的窗墙,北向不应大于0.45,东、西向不应大于0.30,南向不应大于0.50。在设计开窗的同时,对门窗的开启也要满足设计标准,在建筑设计中有时为了立面的效果忽略了门窗的开启,从而影响了节能。

二是合理控制门窗的气密性。在安装过程中,门窗的各部件之间存在装配间隙,由此便会产生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所以必须要控制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尤其在高层建筑中风压较大,气密性应当进一步提高。鉴于此就要求九层以下的住宅外窗气密性应达到3级,十层以上的住宅外窗气密性应达到4级,这是基本原则。

三、住宅建筑设计创新

1、设计理念要不断创新

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位建筑师都希望在自己的建筑作品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突显出鲜明的个性。建筑创新能直接反映在设计理念与理论上,并对每一个设计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怎样才能在使用功能方面达到以人为本的需求,怎样在文化涵养上有序表达建筑暗藏的文化品味,以及技术方面的创新。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考虑地形地势、气候,并尊重生态价值等,保护好自然环境,尽量少破坏。建筑设计时,深入研究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土壤、日照、植被、水文、风力与风向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对上述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类型,尽可能满足人们的自然通风、遮阳、采暖、保温等需求。

3、树立起环保设计理念

地球资源被人类过度索取,导致很多环境区域的生态系统出现失衡,因此,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从当前情况看,有关生态的理念已经明显是缺乏新鲜感了,随着人类进程的变化发展,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生态的朴素思想。总的来说,生态具体就是指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筑生态化就应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进而为人类创造一个所需的舒适空间,也保护了大的周围环境,促使人类发展中的有利资源能够持续存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需要多方的配合,既要满足人们的要求,也要兼顾周围的环境,采取先进手段对其优化并创新,使住宅建筑更符合当代城市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篇9

居住建筑的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贮藏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还有前室、露台、室外活动空间(庭院)等。按照其使用用途的性质,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即: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即户内私密空间;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即户内公共空间;还有就是室外的交往空间和娱乐空间,即户外公共空间。因此,根据居住建筑的不同使用用途性质我们就可以确定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二、居住建筑设计的特征分析

居住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将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交叉而成的建筑规划学科。它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综合性的特征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居住感受两个大的主要方面:

1、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涉及到多种因素,一般是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实践和认知的客体对象有关的,比如,建筑所在的大环境、施工结构、气象、气候、材料、设备、绿化、卫生等因素。对于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而言,居住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控制,房屋朝向是否满足日照、周边的绿化环境是否优良、小区的环境卫生是否达标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整个住区环境的效益和成功与否,也影响到居住建筑设计的成败。

2、居住感受:

对于居住建筑自身而言,同样涉及到多种因素,它一般是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关的。比如,居住者在建筑物内生活所带来的感受,可能与建筑本身有关系外,与居者的修养、心境、学习等等都有关系。除了一部分的经济及人口因素以外,大多数的软性因素集合的边界难以确定,因而无法直接进行计量和分析,只能用比较弹性的方法做模糊的处理。

三.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现代科学方法

居住建筑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在规划系统中是介于比较微观的建筑单体设计与比较宏观的城镇设计之间的一个层次外置,因此也就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与规划紧密联系,具有环境要求和居住感受的双重特征。

由于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所以仅仅依靠人模糊的认知或者举例分析是无法准确处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才能提出更合理而准确的方法。

通常用于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科学方法理论有:优化论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仿生论方法、物元论方法、寿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模型论方法以及模糊论方法等等。

以上各种理论方法虽然在数学分析方法上有所差异,在理论的认识角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哲学思维方面比较接近,而且都带有辩证逻辑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将设计的对象分割为一些基本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之间必然会存在普遍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这种相互关系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对立性,系统的结构与特定部分的功能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关系、时空存在的形式,这些都是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的体现。此外,在技术与艺术的软硬关系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设计中的辩证关系。比如:建筑的造型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文化生活、视野舒畅等设计要求都属于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而面积、人口、光照、服务设施以及交通等因素则属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人的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建筑设计师在对居住建筑以上的特性进行辩证的分析之后,可以对前者采取软处理的方法,也就是凭灵感创作、经验和技巧以及形象思维、形象描述、定性调查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对后者则可以采取硬处理的方法,即依靠数理统计、逻辑思维、各种标准规范、抽象模型、物理实验、电脑系统以及抽象模拟等方法对硬件因素进行处理。

设计内容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从设计草图到施工图的整个过程,还反映在环境生态、建筑造型、居住功能以及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因为这些不同因素最终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的目标效益。软硬综合交叉的设计方法应该贯穿在整个方案的构想之中,从构思到描述,到质量的评定,到识别反馈,以及方案的修改和文件的编制,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软硬思想的综合交叉。

四、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首先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空间及其应用技术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比如: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时,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便于功能的完整和家具的摆放;作为经常使用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必须充分考虑到厨房内经常或必需存放的物品,如: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以及人的各种动作尺度,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这些物品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设计,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考虑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居室内良好的通风,可考虑在墙内或顶棚处设置通风道;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等等,对于各种因素的充分考虑和统计,一切科学设计方法的运用都是为做到满足居住建筑的使用方便,高效利用,即宜居。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优化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除了关注独立的内部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居住区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整个居住区内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居住建筑设计的层次外置特性,要求设计师应全面考虑居住建筑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因为住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者的心理印象和亲身感受,即是否乐居。

3、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优化中的应用

在居住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接口技术将各种因素和方法联系起来,构成技术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软硬综合技术方法。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大量的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直观模型,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设计效果。

篇10

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quality;optimization;management;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224-01

1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

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

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

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

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2.2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3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是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4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4.1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

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4.2 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4.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

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4 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4.5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

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4.6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

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篇11

Abstract: quality is the life of products, no good quality, the product is no market, only high quality products, in the market to competi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lso so. Architecture design with high quality. So it will also long in the same industry and not miss. So, archite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become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design quality management

引 言:在商业竞争中,产品的质量从来都是争得市场的重要法宝。同样,建筑设计也是这样。建筑设计,从某一角度上来讲,几乎和建筑的产品是等同的,它就是科学技术和艺术上的创作在实际中的有机结合。建筑设计不可以用工厂化、程序化、工业化的生产程序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对于那些使用功能和性质不相同的建筑物从它的内部结构到外表的形态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不断地加强建筑设计在质量上的优化管理,才能够生产出真正地高品质的建筑设计产品。

1 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思想

建筑设计在质量上的优劣程度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界限,准确地说只是一个在目标的范围上的界定,而建筑设计的合格下限主要包括建筑的规程、标准和规范。建筑设计的精品需要在设计的运行等过程中通过取舍来进行优化,最终使产品达到完美。所以,在这里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需要十分重视。建筑设计的成果,其质量的评定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进行衡量,即便是达到了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但那也不能说这个建筑设计就应该是优秀作品或者是精品。建筑的设计其实就是科学创作和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是创作思维和科学计算相结合的成果。在二者的运用过程中,设计上的构思组合并产生出一个全新的事物,不可能通过固定的一些模式来进行套用,建筑设计其实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化性。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其实就是在强调和强化设计中的全部过程的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动态管理。这个管理制度也改变了以前在静态上简单化的关于结果管理的淘汰制度,因此避免了在时间上的浪费和由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的运行过程需要由始至终,从局部到整体、从方案到施工图、从管理点到强化点,这么多工作全部需要通过优化、细化、筛选。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优化

2.1健全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主要指,规章制度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一定要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尤其是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于保证优化管理运行上检查性与经常性,以便于快速达到其预定的目标;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量化,使其能够制作成表格,不同类型的不同部门可以进行填写和打分;设计者的行为必须要做到规范,要有极强地原则性;对于跟踪服务和反馈上来的信息要及时地进行更正和处理;在做事之前要有具体的计划,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控制措施,事情完成后的总结要有一定的效果。

2.2领导者要建立和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负责监督的机构,而且领导者要亲自负责,专家要起到主导作用,是一个全面的、有机的结合体系。成立一个负责质量的检查的小组,所有的项目必须都要设置质检人员。让领导者亲自负责主要是为了保障质量的优化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而让专家人员作为主导主要是为了能够掌握那些专业技术上的高质量和高标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实现制度化、责任化和经济化的要求。

3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要从工程的功能上的需求为出发点,把工程在造价上的严谨性、财务在审核上的规范性、技术上的先进性作为其重点,科学地进行有关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进行施工技术先进性相关设计的同时,还要科学地运用现代建筑在施工上的技术,来提高工程在施工中的效率,从而实现减少投资、降低在施工中的成本的目标。通过对工程造价进行严谨性控制,来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给施工在成本控制上奠定了基础。通过在财务审核上的规范性来控制施工的资金、工程造价,完成了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防止了职务上的侵占、工程上偷工减料等很多问题的发生。另外,科学的建筑设计优化还包括进行施工时材料进场时间、进场的数目、堆放的地点、堆放的方法等优化。总之,运用科学地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就是要对施工中的全部过程和各项内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目标。

建筑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上的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应该加强在建筑工程上设计方案有关的质量方面的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建筑的工程要实现在质量上的优化必须要使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在组织构架上进行优化,构架一个法人作为主体,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和专家具有主导性地位,基础质量监管人员作为其管理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结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工程在实际中的情况来细化和具体化质量和技术的管理规范,用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可靠性,使得质量的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4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行操作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不只是使设计的产品达到合格的标准,而更主要是使建筑设计质量追求更高的标准。在运行设计管理优化的前前后后,无论是从人员到产品,还是从计划到分工,甚至是从部分开始到整体,这都只是要筛选最为合理、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并最终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设计的项目要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必须要对设计的项目中相关的所有专业和专业的内部中不同的程序等的交叉使用进行最为周密的安排。做到确定所有的项目进行优化管理。所说的管理点,其实就是在项目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个关键点。比方说项目设计中的方案设计图、预算、施工的图纸等,这些就是在建筑的设计项目中宏观地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关键点。在进行定岗和定位工作人员时,要进行即时挑选,不仅要进行关于优化思想方面的教育,还需要量才而用,让所有的设计工作人员都就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时刻要把努力地进行市场竞争的思想放在心上,实现人员上的优化使用。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在整体上的水平及素质,为设计工作人员创建更多的进行学习和深造机会,让他们可以在进行设计和运行的环节中能够独自承担一方面的工作。

积极地制定和研究项目有关的创新性的计划。只要是在设计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都必须要进行研究和分析。只有通过时时刻刻向更高的目标去前行,优秀的产品才可能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积极倡导信息化、集成化和精品化。只有掌握了极其充足的信息才有可能取得创新,得到优秀的产品,比如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发达地区的一些先进设计上的理念和宝贵经验。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最低的要求底线,尽可能地把那些定性的要求转变为定量的要求,从而可以具有明确地操作性。

5设计运行系统和过程的优化

设计运行优化系统其实指的是所有部分在运行上的一体化,这个过程指的是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要对这个过程实现优化控制。首先,应该确定在系统部分上的所有控制点,其实就是运行中的所有部分,这就是管理点,让所有部分都能够进行其优化管理。接下来,对过程进行优化管理。这里比较提倡的是对设计设计质量进行优化管理,也就是说最好一直有一个比较高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指具体的一个标准,而是指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方案可以有好几个,但最好只能有一个。一个复杂的建筑,其设计周期短的要几个星期,长的可能要好几年,而其施工的时间会更长。在建筑设计的运行的过程中,~般需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优化管理,以方便取得最佳的方案、选择最短的路径,把所有的科学和技术上所取得的成果集合在一起、通过先进的劳动工具来实现目标。在这个工程中,技术、情报等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仅仅提出关于设计质量取得合格的相关要求,仅仅根据设计的一些规定和条文上的约束,已经很明显地不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趋势了。

6结语

设计的优化管理其关键是优化,而优化的实质是部分上的优化与整体上的优化进行有机地结合,这些优化上的管理本质是一种动态管理,其主要是积极地向更高的目标去不断努力,进而去调动所有的设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地积极进取。而这个目标会随着不断地进步而随时进行提高、完善。设计的优化管理代表着要在实施中去学习,从探索中去发现,最终实现创新.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篇12

1 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对于建筑设计来来说,其质量的高低对于最终建筑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最终的建筑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有好的建筑设计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市场销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的要求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做好质量的优化管理工作,从而设计出具有较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对于最终的建筑产品德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建筑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其质量的高低远远不是仅仅满足相关的规范以及设计标准就可以的,这些规范和标准只能说是最基本的条件。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就必须具备艺术的阳光以及科学的头脑,只有将这二者融会贯通才能够充分的获得创作的灵感。

对于建筑设计的质量实行优化管理,应该将优化管理贯穿于整个设计工作的始终。强化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改变以往事后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往往已经无法改变的局面,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减少设计因为设计不合格而造成的成本。通过强化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优化管理,对每个设计环节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2 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监督和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由相关的领导直接负责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每个建筑设计项目应该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从而确保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而相关的领导直接对监督工作负责,使监督工作的责任得到明确,有力于监督工作开展的效果。

2.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既然设立了专门的建筑设计管理机构,要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防止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随意性。制度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从而确保相关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脱离实际。其次要确保相关的管理制度包含完善的量化指标,从而对设计工作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为了确保相关的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惩罚。

3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高质量的设计作品不仅仅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设计,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设计人员队伍,确保相关的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根据每个人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对于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3.4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3.5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 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5 总结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当然学习不是照搬,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学习的最终是要创新,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篇13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