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年来,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基础音乐教学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苏北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目前还有不少乡镇,甚至有些县直中小学,仍存在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这是不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这几年由于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村小学合并,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人数较多可音乐教师奇缺,课表与上课严重脱节。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比小学好一些,但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情况大致如下:
1.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1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人在今年三月份听了这么一位音乐教师上的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环节如下:(1)组织学生起立、坐下(2)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老师唱一句学生模一句(3)带领学生进行三条节奏模仿训练(4)故事导入(5).新课教学6.拓展与延伸.当时我很惊讶,在音乐新课改的今天,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不是取消了吗?音乐教师她自身的发声都不科学,声音既苍白又生硬,怎么能带领学生模仿出美好的声音?如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这么好的节奏模仿能力?老师唱读节奏让学生模仿时,学生模仿不出来,然后老师再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生失去了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在新授这一环节,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乱讲话和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这样的音乐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吗?
1.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在一堂音乐课上,一名兼职的中学音乐教师范唱时跑了调,演唱没技巧、没感情、没韵味。钢琴也弹了,但是我不知道她弹的是什么歌曲,键盘和弦抓错了。是这位老师的心理素质差?还是钢琴基本功差?还是因为课前没有认真备课?造成课堂设计与生成相差甚远。还有不少兼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从对兼职音乐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了解到:她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等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兼职音乐教师她们还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由于其他的学科每月都有教学评估,压力很大,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应付由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开足开齐教学课程的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专职音乐教师与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1.3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目前音乐老师力量薄弱,出现一案多教的现象。有些学校的音乐老师一个教案每周要上十几个班级。由于教学内容的乏味重复,再加上学校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音乐教师的厌教情绪,工作上懒散有惰性,上课失去了积极性和教学激情。老师不愿上课,卖课现象严重。我们一再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动中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音乐老师如果失去了上课的激情,她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适时的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因此,提高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这一问题留给我很多的思考。这也是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2.1规范音乐教学,杜绝备课与上课脱节现象。首先为了提高苏北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苏北各地教育局艺体办对各地兼职音乐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有:和声理论知识、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步骤、为教材歌曲编配间单的伴奏等。其次是规范教学: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为了构建基本课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规范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杜绝计划的制定与实际上课脱节的现象,以达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室艺体办通过对教案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效果的反思等对音乐教师进行了教材教法的培训,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开展了规范教学这一主题的研训活动,制定了艺体学科教学评估标准。专门组织了艺体教学计划检查团对各地各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计划、备课组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教案等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估。 通过常规化,公开化的检查促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真正使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2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在加快,对每个人来说,具备再学习能力是成长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师一是要敢于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向困难低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专业基本功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二是要以课堂研究为阵地主动参与有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的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三是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音乐教师不要以为平时上课没有领导"听课",就能得过且过;不要以为自己在文艺汇演中组织排练了一台好的文艺节目,就一好百好;不要以为平日能带出几个好学生,在比赛时取得好名次,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从而养成了懒散、自满、骄傲不积极进取的坏习惯。
2.3改善音乐教师待遇。现在许多音乐教师提到工资待遇,心理是失衡的。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称、晋级、课时补贴等方面是不及主科教师的,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上一节课,音乐课的课时费差不多是语数外的一半;在许多学校补课费是教师收入的一个部分,但音乐教师的活动排练往往是"义务"的;学校对语、数、外的学科竞赛和初三、高三的考试奖励一般是不吝惜的,而音乐教师带学生出去比赛,有好成绩往往没好奖励。还有学校在组织有钱的监考、阅卷、有课时补贴的自习课等工作中,错误的认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排她们此项工作。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就得要建立综合公平完善的评价体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使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工作都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这些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优势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升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音乐教学之中。
从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看,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 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研究一定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苏北音乐教育一定能迈上一条健康阳光的发展之路。
篇2
ABSTRACT
To pick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ustain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stability, the whole education into a sound development track. In this situatio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usic education yielded bett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slow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due to poor educational base, a music education has lagged far behind that of the urban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80% of non-full-time music teacher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is obsolete,single,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equipment shortages, "teaching and singing" almost become a full music teaching, the content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re music attainments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 content tha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and the improvisation games, to as a result of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schools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has resulted from carrying out.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s imminent. We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creation of a high-quality music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of rural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s; Music educati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Reform ideas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1
1、我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2
1. 师资状况………………………………………………………………2
2. 音乐教材设施状况………………………………………………………2
3. 学生自身状况……………………………………………………………3
4. 对音乐教育重视状况……………………………………………………4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思路……………………………………………5
1. 要转变观念,明确音乐教育的功能……………………………………5
2. 解决师资问题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6
3.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6
篇3
(一)互动配合度低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最经常的互动就是问答,或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找答案,但往往在问答的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由于思维能力有限、知识范围窄、思考问题不全面、表达能力差等问题而出现词不达意、“只能够意会,不能言传”绕来绕去就打边鼓、说不清楚等现象。
(二)角色分工混乱
在新课改中一再强调要相信学生,给学生空间,并要求组织小组的活动,显示出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过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原因,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通常是比较浅显的,也不能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甚至思绪不清。
(三)教学缺乏设计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小学音乐教师的预设点是从知识内容出发的,在整个课堂上形成了教师“挑大梁唱主角”的局面,反而本应是主角的学生成了“观众”。缺乏参与使得学生在学习态度、文化基础、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创造性诸多方面都没有得到锻炼,这是教学缺乏设计的表现。
二、针对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教师的调查
通过上文的分析为了进一步找到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产生现状产生的影响因素,而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由于年龄和心智等原因,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师则为主导,所以对教师方面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一)学历、教龄、备课时间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的年龄一般处在30―50之间,教龄则集中在5―20年之间,教师们每天的备课时间大致为1―3小时。
(二)专业对口、课下交流
调查中发现专业不对口现象极为严重,造成了小学音乐教师在专业性上的缺失。从数据上看小学音乐教师与学生在课下的沟通与交流较多,但时间限制了师生间的课下交流深度。
(三)互动形式与作业量
调查中发现小学音乐课堂互动形式主要为提问和小组讨论,调查中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认为自己布置的作业处于没有和稍少之间。
(四)多媒体运用频率与课堂效率
调查中除极少部分的小学音乐教师不运用多媒体教学外,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将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只有少数小学音乐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效率低,但也没有多少小学音乐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效率高。
三、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低效化产生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找到造成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低效化教师面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教学僵化
现在的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师年龄大多是30―50岁之间,其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低效化也大多出现在这部分教师身上。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陈旧”的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了课堂的低效化。
(二)教学观念陈旧
成绩是山东曲阜地区许多小学音乐教师最为关注的,甚至是偏执的认为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在音乐成绩上有所提高,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致使这些小学音乐教师将音乐课堂作为灌输知识的场所,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把音乐教学视作简单的知识传输,这样不仅仅没有起到让学生充分掌握所教的知识的目的,也没有使得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提高,反而浪费了音乐教学的时间。
(三)互动流于形式
当前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流于形式的教学现象严重,教师更注重人文精神,但也有对教学工具的弱化趋势。音乐教师并不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音乐基础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即使学了很长时间的音乐,却连基础常识都不了解,音乐教学更是成了一件漂亮的摆设。
四、改善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通过对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和教师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效率,那么就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灵活贯穿和应用于音乐课堂,引领山东曲阜地区小学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直接明白音乐知识的内涵。而如何改善山东曲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则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增强音乐教师教学热情
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也就是说,学生具有向师性。音乐教师的热情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有利于同学生的交流。同样保持音乐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重视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音乐教师要重视和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音乐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示范、管理和研究者,因此,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素养,注重对音乐学科本身教学艺术的研究,使自己具有深广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思维力和优秀的教学能力。
(三)音乐教师保持积极心态
音乐教师要始终保持希望与乐观的积极心态。由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使得音乐教师的工作艰巨而复杂,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是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的,因此,音乐教师要具备积极的心理健康素质――合理性、稳定性、坚定性。音乐教师保持希望与乐观会让学生们更健康和快乐,同时也会使他们得到更高的音乐学习激情。
篇4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职前教育既高等师范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如音乐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所要求的相应的学历学位。职前教育为新任教师进入教学角色做好了专业准备,然而再好的职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学,尤其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职后的教师教育通过对知识的必要的补充和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有针对性的提高,成为教师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环,它与职前教育构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机制,是教师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2、加强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在学科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缔造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人。因此教师加强职后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3、音乐教师职后教育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笔者对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显示,在119人在职音乐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学历106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过职后教育提高的学历层次。其次,现阶段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在职前教育阶段,虽已取得从事教学相应的学历,但教学更侧重的是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职后教育则提供了大量机会通过教学科研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消化,补充,更新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职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职后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师职后教育的基础上。
二、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发展都是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科研为基础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能不能迅速地调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职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为了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在职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和科研状况,能够更好地明确音乐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处,以求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1、本次调查的119位受调者全部为专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达到84%,中、高级职称分别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90%,调查显示出我市音乐教师师资结构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比较合理。结果还表明,调查中60%的教师对自身学术水平有继续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师经常参加学科专业会议,有93%的教师定期参与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并积极参与其中。
2、调查也显示了职后继续教育客观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内容覆盖面的狭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的内在需求有所脱节。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内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培训的居多,而调查显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音乐制作技术如计算机音乐课件制作以及国外的教育音乐信息等是教师职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区,各学校条件不同,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缺乏多样化,不利于职后教育的持续发展。对于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样的,多途径的培训形式,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具体的如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专家讲座,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演讲,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职后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以致用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的教师希望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立竿见影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所认为的“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职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就应当密切关注在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关注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师职后教育环节。这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可以极大调动教师再学习的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注重职后教育的时效性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知识翻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师接受新知识是有过程的,这就容易出现教育滞后的现象。所以,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关注当前,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时有效的培训,以最快的速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使其教学能跟进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确保完成21世纪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职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动,他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科学的,完善的,和教学前沿密切相关的。多样的内容必须要有多样的形式与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动,公开课等单一的形式,要扩宽思路,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
教师的职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事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工程,做好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是保证学校基础音乐教学的关键。
注释:
①吴立宝、宋维芳、曾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页
参考文献:
[1]刘丽主编潘海燕副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一、音乐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开展音乐教学对学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艺术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学生在学习音乐学科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愉悦,进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而且音乐教学还能够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塑造,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民族乐、古典乐、流行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且高校开展音乐教学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人素质,使学生远离那些让人意志低迷的颓废音乐和粗俗音乐等,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积极健康的音乐理论,并在具体的音乐实践当中不断的发展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导致音乐教学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目前,我国高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往往只是将其作为单一的选修课,而对于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和器乐等内容的课程开展明显存在着不足,这也使得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失去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只是盲目的进行选择,无法发挥出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作用。
(二)教学手段单一我国高校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而导致课程教学出现了固化现象,学生无法对音乐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教学中所选择音乐作品也不够创新,相关的器乐学习十分枯燥,所创造出的音乐背景和具体作品也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进而使学生无法更好的参与其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是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进而无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而且部分高校的音乐课程时间较为固定,学生往往因为时间关系而无法进行学习,进而导致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逐渐的下降。
(三)教师素质较低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音乐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具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因此制约了音乐教学的质量,而且部分教师没有重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这也是目前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而且一些高校虽然引进了许多年轻的音乐教师,但是由于其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所以也无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四)音乐教学缺乏实践性和扩展性音乐教学本身具有着实践性和扩展性的特点,但目前一些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往往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技巧和理论,但却没有对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进行重视。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掌握乐器使用方法,更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段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受到音乐的启发,使其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严格按照新课程体制改革的标准作为教学指导,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则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开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全新教学模式。当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可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感、乐感等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古典乐曲让学生进行欣赏,使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二)完善音乐教学体系高校音乐教学应该持续组织创新,制定出完善的音乐教学体系,对此高校应该充分完善自身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材等,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能力的音乐教学体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高校在具体的构建体系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课程开展的每个阶段,进而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高校音乐教学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加强培新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个人素质。而且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如提高待遇、课时费等,而且还应该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这样能够有效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和评定,在满足教师客观需求的同时,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例如,高校可以开展交换学习、业务培训、心理教育培训等活动,全面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教师能够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转变考核模式高校音乐教学由于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所以相关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无法满足新课程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所以,高校想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则必须要转变考核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更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器乐操作以及掌握的音乐知识等来作为综合性考核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从课堂表现、理论知识水平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如此才能更好的创新音乐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性音乐能力。
(五)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而采取问题讨论法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好相应的讨论题目,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进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
(六)提高音乐认知,加大教学力度高校负责人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的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具有正确的音乐认知,加大教学力度,持续改进,深度挖掘音乐学科的主要特点,理解音乐教学的深刻含义,并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所具有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形式和风格不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和创作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自主的进行创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期,高校教育要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个人素质。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钻研,创新教学方式,力求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义.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与实践研究[J].艺术评鉴,2019(19):108-109.
[2]安慧英.高校音乐剧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7):145+149.
篇6
Area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Music Education
LU Yu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nlin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around the Hami area school setting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course of music education and discussed.This top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sic situ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Xinjiang Hami area education mode, local and national music features etc.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ing rules;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1 哈密地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1.1 学校分布
地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含少数民族学校41所)。其中小学43所(哈密市23所、巴里坤县14所、伊吾县2所、地直4所);初中54所(哈密市33所,巴里坤县14所,伊吾县3所,地直4所);高中17所(哈密市7所,巴里坤县2所,伊吾县2所,地直6所);职业高中3所(哈密市1所,巴里坤县1所,地直1所);中专2所;电大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共计68132人(含少数民族在校生23257人)。其中小学34079人(哈密市22793人,巴里坤县5558人,伊吾县1608人,地直4120人);初中18930人(哈密市11936人,巴里坤县2754人,伊吾县585人,地直3655人);高中12561人(哈密市4670人,巴里坤县895人,伊吾县332人,地直6664人);职业高中445人(哈密市24人,巴里坤县94人,地直327人);中专1194人;电大1323人。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7414人(含少数民族教职工3 183人)。其中小学3513人(哈密市2071人,巴里坤县852人,伊吾县280人,地直310人);普通中学3260人(哈密市1677人,巴里坤县487人,伊吾县193人,地直903人);职业高中64人(哈密市5人,巴里坤县21人,地直38人);中专487人;电大90人。2008年,地区普通高中招生4223名,在校生12561人。幼儿园在园儿童832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32人(数据资料截止至2008年,由哈密史志办《哈密年鉴》提供)。
1.2 师资力量分布
以笔者支教的哈密市来说,全市普通中小学63所,其中:中学40所(包括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0所);完全小学23所。63所学校中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27所,民汉合校9所;农牧区学校45所。全市中小学生39399人,其中:小学生22793人(市区14784人,占全市总数的64.9%,农村8009人,占全市总数的35.1%);初中学生11936人(城市9278人,占全市总数的77.7%,农村2658人,占全市总数的22.3%);高中学生4670人(城市3987人,占全市总数的85.4%,农村683人,占全市总数的14.6%)。民族中小学生12642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32%。哈密市有在职教师3500人左右,加退休教师5000多人。
以盐城师范学院第五批赴疆支教团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支教团覆盖的23所学校中,学生人数为13057人,在职教师人数为1299人,音乐教师人数为55人,中专学历3人,大专学历18人,本科学历34人。2011年哈密地区城镇学校在职音乐老师平均人数基本保证为3名,农村学校在职音乐老师平均人数基本保证为1名。城镇学校以市一校为例,在职教师120人,音乐老师3人(教师学历中专,大专,本科各1人),在校学生1186名,分6个年级26班级;农村学校以大泉湾中心校为例,在职教师15人,音乐老师2人(教师学历为1中专,1本),在校学生380名,分6个年级12个班,这些在职音乐老师当中还有一大部分本科学历的教师为支教团成员。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1)音乐教师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缺口。以每班45人计算,尚需要近一百六十余名教师。(2)兼职现象较多。音乐教师为弥补教学课时不足,兼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课来填补空缺。(3)临时教师比例较大,以盐城师范学院每年派遣130人的支教团来看,占到支教学校教师总数的15%。
1.3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情况等
哈密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但其中农村学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音乐教师是其他科目老师代课完成,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这样使得中小学音乐课程没有专业化、系统化的实施教学,给中小学学生的素质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全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哈密市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差等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随着哈密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学生和来哈务工人员子女选择在市区学校就读,造成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紧张,校园面积不足,校舍不够,市区大部分学校平均班额达到60~70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现有的教育资源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和人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近十年,市区学校学生数量明显呈递增趋势,随着今年跨学区费的取消,这种趋势将更加严重。
二是农村中小学数量多、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致使大批农村学生流入市区就学,农村学校学生数近十年来明显呈递减趋势,个别乡(镇)学校甚至剩下几个学生,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三是高中教育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从长远考虑,哈密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亿吨级煤炭基地、鲁能煤电化基地、吐屋铜矿开发、“一主二翼”煤运铁路专线建设等项目给哈密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哈密人口也将急剧增加,教育的发展必须要适度超前规划。
2 分析与发展
2.1 城乡学校音乐教育模式
近两年随着哈密地区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使学术交流也不断增多。 但城乡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硬件设施上来讲,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紧缺,有些学校有音乐教师,但不重视上音乐课,并兼任其他课程,其结果是音乐课上不好,其他课程也教不好;有些学校根本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导致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有好的教学效果。从观念上来讲,还有许多中小学任然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观念,从而忽视了中小学音乐的教学发展。因此,要在哈密地区构建新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对应试教育的理解,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地区民族音乐纳入中小学音乐的考试体系之中。其次,要注重对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师资、音乐教育的设备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同时要转变传统的旧观念,注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学习,正确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价值与目标,逐渐使中小学音乐教育回归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上去。
2.2 民汉合校的音乐教育模式
新疆是一块多民族大群居、大杂居的地方,在民族音乐文化在地域上呈现出区位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地区教育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问题。从而推出一整套以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民汉合校为平台,双语教学为载体,各民族文化向融合的基本理念。随着哈密地区教育行署对民汉合校模式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把民汉合校教育模式办成关乎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得民心工程”。国家地区努力实施好,投入大量专项资金,使得民汉合校的教育模式覆盖面将不断扩大,朝着科学教育模式的大方向不断发展。
新疆的主体民族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较高,使用的语言主要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语等,分属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三大语系中不同的语族。是一个语言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形态的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和新疆的具体实际,自治区党委制定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规划》,加大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规模,积极推行学前双语教育,从而更好的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提供便利。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将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新疆建立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由中央和新疆分项目、按比例共同承担所需经费。对开发少数民族儿童的智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起到良好、积极的作用。
3 总结与改进
根据以上的调查所总结出来的现行新疆哈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诸多突出问题,如:音乐教师师资力量缺额较大、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音乐课程教学不够系统化、教学管理机构的不健全、教学资源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差等等等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解决措施:第一,在中央大力推行“西部计划”的大环境下,大量引进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用以填补师资力量的较大缺口;再此同时更要加大地方音乐人才的培养,以期待日后能够满足自身的师资需求。第二,以县市为单位组织现有音乐教师进行再教育、再进修。通过专业人才的回炉再学习来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第三,地方政府加大对教学管理机构的产业化大升级,组织教育部门到内地教育部门、机构进行交流和学习,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带回去。第四,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当然这一点在本人支教期间,哈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已经在进行实施当中。
哈密教育只有一步一步的解决现有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逐步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当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地方政府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哈密教育必将有着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7
在调查之前,笔者设计了四种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音乐教师、学校领导、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四份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沁县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情况、沁县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质量和掌握新课程能力、领导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看法与重视程度、家长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看法以及子女接受艺术教育的必要性等相关问题。此外,为避免问卷调查法流于形式、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出入的局限,我们还采用了个别访谈法,零距离与领导、教师、学生还有家长进行深度交流,尽量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沁县共有中小学133余所,笔者在本次调查抽取沁县东、南、西、北具有代表性的7所中小学(分别为段柳乡樊村小学、松村小学、松村中学、新店中学、南里中学、待贤小学)。共发放音乐教师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达到100%;发放学生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0份,回收率 97%;发放学校领导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学生家长问卷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一、沁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自然情况
调查包括:沁县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数、学历结构、性别、年龄、职称情况。
沁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配置情况
经上表调查结果显示,在沁县农村中小学中音乐专任教师人数少之又少。在初中或高中学校有一两名,在小学几乎全部都是兼职音乐教师。大部分音乐课是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目老师兼课。这就不免会出现音乐老师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只知道一点皮毛,甚至有一大部分音乐老师不识简谱,更谈不上线谱。上课过程只是听录音学歌,也可能教错。一些作品欣赏,乐器演奏,演唱表演等上课形式老师都胜任不了。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他们带的主要课程是语文、数学或其他,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他们的精力就只在主课上,而音乐课只是附代。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成绩,占用音乐课就是常事了。谈及音乐老师是否热爱音乐,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音乐老师的待遇低等等原因造成了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调查结果初步显示, 在沁县地区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78人中, 其音乐教师学历结构分布情况为: 本科学历者 11 人, 占14.7%;专科学历者 34人, 占 43.6%;;中专学历 ( 在读专科) 16 人, 为 20.5%;;中专以下5人, 占6.4%。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沁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学历和数量上的需求明显不足。除此而外, 由于有些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对音乐课教学的偏见和不重视, 并且农村中小学教师相互兼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一些 “副课” 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的教师兼其它课程, 同样其它科目的教师兼教音乐、体育、美术等课, 这类情况多存在授课制度不完善的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学校办学条件有限, 教师工资待遇等诸多客观原因, 导致沁县农村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配备紧缺问题长期存在。虽然近些年来全区师范类院校加大了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 比如面向农村中小学校 “特设岗位”的建立, 但仍无法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同时, 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差异、 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不合理等因素, 从而形成学校音乐师资的严重不足。
二、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被调查的沁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认为开设音乐课非常必要的占到了 60.9%,认为可有可无的比例是35.7%。由此可得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没能意识到音乐课作为美育教育最直接的课程的作用;音乐教师认为开设音乐课非常有必要的占到了 86.7%,认为可有可无的比例是12.1 %,音乐教师大部分还是能意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只是身兼几个课程精力放不到音乐课上;中小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的比例仅次于音乐老师,占74.1%,但也有22.2 %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这就显示出部分学生没能通过音乐课得到乐趣,并被其他主课程长期占用而养成了可上可不上的感觉;学生家长在这四类群体中体现最差,认为开设音乐课非常有必要的只占到了 44.3%,认为可有可无的比例是 37.4%,认为没必要开设音乐课的竟占到了18.3%,这说明了学生家长对音乐课没有正确认识,觉得此课是副课,考试又不算成绩。他们不认为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最重要课程,何况现在人只注重智力教育。
三、音乐课开课情况
四、教材使用情况
经过前段时间的调研,教材方面基本各小学都有简谱版,新店中学(高中)有线谱版音乐教材。只是他们的教材并不能完全被使用。绝大部分小学和初中,教材中的欣赏、唱游、乐理知识部分几乎没碰过,只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曲,教材没能得到充分运用。还有几所学校,不用学校订的教材,由老师选唱一些流行歌曲。高中部分,线谱基本不用,因为老师不可能长时间给学生进行线谱识谱训练,况且小学阶段也没有线谱版,只能是翻译成简谱来学唱。
五、音乐教学设备配置情况
调查显示:段柳乡樊村小学在音乐教学设备配置方面属于空白,其他几所小学和中学也只有简单的收录机(一件)、电子琴(一件),打击乐器(小军鼓、大鼓、锣、 镲),南里中学(初中)和待贤小学各有一件手风琴,音乐教学挂图(一件)。这些音乐教学的设备配置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远远满足不了现在音乐课的要求。
六、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熟悉程度与实施情况
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熟悉程度大致了解的也只有21%,非常熟悉的只占了4%,也就是表明在调查了78名音乐教师中,只有3名熟悉音乐新课标。而75%的音乐教师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不太清楚。这就很难对音乐课程进行正确的传授,课改后的新加进的唱游、欣赏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陶冶情操的好的课程环节都被老师免去了,老师依旧教着枯燥的歌曲,没有生机,学生没有任何主动性,无法参与到音乐中。
七、学校组织音乐兴趣小组实施情况
从以上被调查的几所沁县农村中小学音乐兴趣小组来看,在这些学校里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都没有,如果需要演节目,临时抽一些学生排演;小学在兴趣小组上现在还是空白;只有松村中学和新店中学有军鼓乐队和合唱队。但也只停留在有的基础上,并不能做到每周或隔周定时排练。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无法激发音乐教师的积极性。
篇8
(一)音乐教师及家长的认识模糊
有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有些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里搞了一些音乐实验班,实践表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很强,而且学习成绩也比普通班级高。
(二)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很多农村学校的领导反映,农村学校由于编制紧张,招聘老师时只能尽可能将有限的名额用于招聘中考、高考必考科目的老师。至于音、体、美,没有老师就不上课了,或者让别的老师代课。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算,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三)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备、用具(器材)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多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处于附属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在一些贫困山区,连像样一些的课桌椅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电视机、录音机、风琴了。
(四)学生喜爱音乐,但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对欣赏及乐器类教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在上合唱指挥课时,老师做示范,很多学生在座位上像看戏一样,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看动画片和听流行歌曲。这充分说明,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
二、对策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为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音乐教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多举办一些文艺比赛和合唱、舞蹈、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教育部门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敞开大门,吸引资金、人才,拓宽音乐教育渠道。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多轨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钢琴、风琴,而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使“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四)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讲学、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五)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现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学校基本上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要少许多,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距离越拉越大。因此,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六)组织各种音乐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这对推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七)将音乐纳入高考的综合试卷,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当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认为对这些科目可有可无。如将音乐纳入高考的综合测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篇9
一、多维度调查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情况
我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
一是我联系了一位农村中学音乐老师加盟做这个课题,自己向学校申请到这所农村中学支教一年,每周到这所学校两天,参加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亲自上课和指导学生的音乐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精神状态、职业心态、教研和备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对音乐课和课外音乐活动的情况;
二是我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对我校的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初中三年期间音乐课的开设情况,发出350份问卷调查表,并全部回收,按学校分组分类统计,由此了解石狮所有初中学校近三年音乐课的开设情况。
三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本省其他地县一些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我是这样做的,外出培训时有意识地向一起参加培训的老师了解,向当年一起读大学的同学了解,回到老家的时候了解老家的几所农村初中校的音乐教学情况。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情况以后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初中比较薄弱的学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实际问题:
问题1:学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按课程设置要求,初中各年级都必须开设音乐课,由于学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及音乐学科是非中考科目等原因,各初中校初三年级普遍不开设音乐课,而且初一、初二年级的音乐课常常用于其他学科的迎考复习和考试,导致音乐课程成为学校管理者和师生都认为比较无关紧要的课程。
问题2:音乐教师以上其他学科的课为主,上音乐课为辅。有的学校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班级数不多,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两个年级的音乐课节数不足一个音乐教师的周课时数。因此,音乐教师还得兼任其他科目(如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兼任的科目是要中考的,而音乐是不要中考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中考科目上,音乐课则成了音乐教师的次要课,久而久之,音乐教师的工作重心、专业重心发生转移。
问题3:音乐教师的一些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在评优评先、职称聘任等方面,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会吃点亏。有的农村初中校的音乐教师已评中学一级教师多年,工作很努力,但每年聘一级教师都因量化积分偏低而聘不上,主要原因是教音乐的,不是中考主要科目教师。据一位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说,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她们的教学积极性。
问题4:音乐教师的业务进修提高培训和校本教研均较缺乏。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至今尚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由于校内只有一位音乐老师,不具备本校音乐学科教研条件,由县市区组织的音乐学科的校际、片际教研活动较少,因此,音乐教师的业务提高和专业发展缺少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学习自觉性和个人的研究能力,很难有基本保证。
问题5:我还了解到,农村初中薄弱校没有音乐专用教室和音乐器材室,音乐教学器材缺乏,音乐老师在很多音乐课上无法完整展示。
二、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策略
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改变这种现状,主要策略有:
策略之一: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督导室对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加强督导监管,这方面的要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各校领导干部要了解音乐教育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配备基本的音乐教学器材,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第二层次,要开展最基本的几项音乐教育课外活动,比如班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赛、庆“六一”儿童节活动和元旦迎新晚会活动等,成为规定,常态化。
策略之二:每个农村初中学校音乐老师数量不多,有的规模小的学校只有一个音乐老师,所以各进修学校可搭建更多的校际、片际教研平台,经常性、针对性地举行音乐教育研讨活动,推动和促进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育。
策略之三:承担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克服薄弱校的实际困难,搞好音乐教育本职工作,不要过于强调外部条件,而是要把提高音乐教育的重心放在优化备课,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优化备课,提高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此,我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支教过程中深入课堂听课及参加备课组活动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优化备课的几点看法:
首先,优化备课,备课时想想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备课要备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层次能力;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备课时要备教学反思。
其次,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
音乐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新课程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即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避免“满堂灌”,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让学生有主人翁感。所以,教学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教学设计上抓细节,使教学设计有创新就更重要。对一堂课而言,好的教学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入深思的状态。
多媒体与音乐课堂教学要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的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同时可以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恰当,不能滥用。
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将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赞扬与肯定,哪怕是一句再简单再普通的评价,也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音乐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说到德育教育,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是班主任的事,其实不然,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篇1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Kazakstan Ballad in Yili Musical School
WU Ji-qiao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熟悉和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部从80年代以来就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规定了音乐课教学内容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这为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各学校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以占到教学内容总量的20%。”①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四部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②然而笔者发现,哈萨克民歌在哈萨克聚居的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令人堪忧!
笔者于2008年9月上旬和2009年3月上旬先后两次,对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部分中小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先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希望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关注哈萨克民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伊犁州的20所中、小学(中学7所,小学13所)的30名教师和8所中、小学的5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中学生的调查范围为初二年级、小学生的调查范围为小学五年级,调查主要以小学为主。它们分别是尼勒克乌拉斯台中心校、霍城县清水镇中心小学、特克斯县良繁场学校、伊宁市十五小,伊宁市24小、伊宁市23小、伊宁县敦麻扎镇中心小学、伊宁市一中、霍城县清水镇二中、伊宁市八中、伊宁县敦麻扎镇中学、巩留县四乡中学等。调查学校分别为以上20所学校教师和其中8所学校的部分学生,所选学校和授试对象均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1.抽样法、问卷调查法。对上述学校的音乐教师、学生进行随即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为93.3%,学生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91份,回收率为94.4%。问卷的内容涉及:音乐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哈萨克民歌的掌握程度、音乐教师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学生参加哈萨克民俗活动情况、学生对哈萨克民歌是否感兴趣等等。2.访谈法。对所调查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结果作定性的分析。3.统计法、分析法。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定量的材料进行统计,用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
通过对所发放的问卷进行统计,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地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师方面: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育思想观念陈旧
首先,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同时受伊犁州各方面条件和经济、文化的影响,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视野狭窄,音乐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在调查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标》了解程度这一问题上,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熟悉的占所调查人数的25%,听说过但不熟悉和没听说过的占所调查人数的75%;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只占50%,50%的教师学历在本科以下。64.3%教师喜欢流行歌曲,7.1%的教师喜欢哈萨克族歌曲。其次,调查中的75%的音乐教师没有参加过哈萨克族的民俗活动,参加过的教师只占所调查人数的25%,其中,会唱哈萨克民歌5首以下的音乐教师占所调查教师的71.4%;对音乐教材中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的教学内容熟悉的教师占46.4%,在针对教材中具有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的作品结合当地本土资源进行教学的仅占32.1%。说明音乐教师主体将哈萨克民间音乐资源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意识缺乏,依赖心理严重。新课程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这种政策上的变革赋予教师课程管理者和课程研制者的角色。但是有很多教师教学思想并没有转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程的管理者和课程研制者,在课程管理和研制中,还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再次,音乐教师师资水平与音乐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有很大差距。对教材中哈萨克民歌内容掌握的熟悉的教师有46.4%,对教材中哈萨克民歌掌握一般化的教师有53.6%。在教学中,对哈萨克民歌内容的教学,结合当地民歌资源上课的教师有32.1%,而77.9%的教师对教材中哈萨克民歌风格作品无特别关注或没有考虑。从掌握1-5首哈萨克民歌的教师数量占所调查教师的71.4%的数据说明音乐教师对哈萨克民歌的掌握量太少。这说明伊犁州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力度应加大。同时也反映出哈萨克民歌在新疆高师声乐教学中还是薄弱环节。
(二)学生方面:学生喜欢唱歌,但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关于伊犁州中小学学生是否喜欢唱歌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唱歌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93.7%,不喜欢唱歌占所调查人数的6.3%;在学生喜欢歌曲类型的调查中显示,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75.6%,喜欢哈萨克民歌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6.7%。在调查哈萨克民歌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28.3%,认为不重要或可有可无的占71.7%。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哈萨克民歌的人数只占所调查人数的30.5%,而不接触的占所调查人数的69.5%。在调查中,哈萨克民歌一首都不会唱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48.5%,会一首哈萨克民歌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36.5%。对哈萨克阿肯弹唱感兴趣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24.6%,不知道和不感兴趣的占75.6%。在学校参加哈萨克族特色文化的学生只占到所调查人数的10%。学生一年内没有学过哈萨克民歌的有47.6%,学过一首的占26.9%。而25.5%则是受到家庭影响学习了2-3首哈萨克民歌。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哈萨克民歌已被流行歌曲推挤到边缘,学生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还需要老师来引导。同时也再次警示,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哈萨克民歌已势在必行。通过以上数据反应哈萨克民歌在学生中并没有引起相当的重视,同时,学生对哈萨克文化并没有形成一种长远而客观的认识,参与本土音乐文化的意识相当薄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③因此,学校相关领导需要重视哈萨克民俗活动。学校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最直接感受哈萨克民歌。才能让学生更爱自己的家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教材方面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教材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训练技能的重要工具;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就伊犁州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伊犁州义务教育所使用的音乐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次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1-16册),其中小学有12册,中学有4册。小学课本每册都有固定的内容44首作品。共11课,每课有4首作品。其中包括聆听、表演和创编与活动三大块内容。按照声乐与器乐来划分(也涵盖欣赏的内容),对义务教育的教材进行分析统计如下表1-4所示:
依据表1-2显示,在小学教材中,共有471首作品。其中声乐作品347首,器乐作品124首。新疆作品有42首,哈萨克族作品4首,且都是哈萨克民歌。占整体教学内容的0.8%。依据表3-4显示,在中学教材中,共98首作品。其中声乐作品有55首,器乐作品43首,新疆作品6首,哈萨克族作品1首,且为哈萨克族民歌。哈萨克民歌占教材内容的1%。由此,哈萨克民歌在教材中所占数量太少,为体现本土音乐特点,则必须对哈萨克民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二)问题分析
1.哈萨克音乐文化生态发生变化
“不可否认,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不同文化的人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互动机会。同时人们也优虑地注意到, 对于那些在文化发言权上处于明显弱势的族群来说, 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文化全球化和丧失民族文化认同的威胁。信息技术、全球经济缩短了自然地域所形成的族群之间的距离, 并引发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环境(如:人口密度、医疗卫生、与外界的沟通、教育状况)和人为自然环境(如交通状况、居住状况等的)极大改变。这一改变的结果是少数民族原有的文化体系面临着必然的变迁。”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接受和获得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价值取向对广大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形成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伴随全球化经济浪潮而来的西方(主要是美国)文化产品通过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向世界各个角落的扫荡(谢嘉幸,2006)。”如2006年4月17日,中国品牌研究院《2006中国个人品牌价值百强榜》。通俗歌手李宇春则以9620万元的个人品牌价值排在总榜第3位(中国品牌研究院,2006)……。这使得大众传媒商业化操作,流行文化泛滥。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哈萨克族民歌, 其固有的生存环境和传承方式也随之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如目前哈萨克族孩子不会写哈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会唱哈萨克民歌的哈萨克族也在不断减少等等,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无疑会对哈萨克民歌在民间的自然生存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从调查中,音乐教师喜欢流行歌曲的18人,占所调查人数的64.3%,喜欢哈萨克民歌占所调查人数的7.1%;学生喜爱流行歌曲占所调查人数的75.6%,学生中喜欢哈萨克民歌占所调查人数的6.7%。这已充分说明流行音乐对哈萨克民歌已有很大的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民族音乐传承主阵地” ⑤的学校加强哈萨克民歌的传承力度。
2.民族音乐教育亟待有关部门的重视
伊犁州很多学校对音乐教育缺乏重视,这对哈萨克民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又进一步加大阻力。周荫昌先生在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的总结报告中说过,普通学校里强调“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在本质上它决不是要带着青少年走向过去,而是理解过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更好的走向未来。……横向上,在切实重视和搞好本土、本民族文化的保存、开发工作的同时,自觉地推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的结合;纵向上,进一步搞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是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⑥这段话强调学校音乐教育除了要保存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同时还要推进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据调查中发现,在学校,音乐教育不被重视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位小学教师告诉我,每年期末考试时,相关领导就会让音乐教师停课配合其它学科教师期末考试辅导工作。这足以说明音乐课在学校不被重视到何种程度。究其原因是教育主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客观的认识。音乐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其它科目的教师相比总是矮半截,音乐课仍然无法摆脱“小三门”的代称。学校只有在组织文艺活动的时候才对音乐教师有所关注。而这些现实严重的挫伤了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音乐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存有诸多隐患。另外,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师除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忙于兼任其他繁重的工作,如大队辅导员等工作等。这些使音乐教师对哈萨克民歌没有考虑或考虑甚少……。郭声健先生在《音乐教育论》中所论述:儿童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理智成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方面,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的发展。并且将之形象的比喻为:“片面的开发、耕作会使自然界丧失原始的平衡,自然界就会出现荒芜;同样,片面的开发、培养也会使人的心灵丧失原始的平衡,心灵就会走向荒芜。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⑦真正的教育“从不奢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⑧而应该使“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⑨。实现理智与情感的全面发展是成功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学科教育是开启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健全完善情感的最佳途径。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哈萨克民歌课程资源利用匮乏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在本研究中探讨的是狭义的课程资源。⑩哈萨克民歌来源于民间,伴随在哈萨克族各种各样的节日、习俗之中。可以说,哈萨克民俗活动中包含很多哈萨克民歌课程资源。但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对哈萨克民歌课程资源的利用明显不足。得出此结论缘于对以下几个问题调查结果的分析。在问及学生对哈萨克民歌接触的情况时,经常接触哈萨克民歌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30.5%;很少接触或没有接触的占所调查人数的69.5%;而对哈萨克传统节日显示喜欢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29.5%;不感兴趣或从不接触的占所调查人数的71.5%;在对哈萨克族阿肯弹唱感兴趣占所调查人数的24.6%;不感兴趣和不知道的占所调查人数的85.4%。在学校经常参加哈萨克族特色文化的学生只占所调查人数的10%;不参加或很少参加的占所调查人数的90%。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参加过哈萨克族活动只占所调查教师的25%,而没有参加过的教师占所调查的75%。
依据以上调查结果数据,在伊犁州教师与学生中,很少参加和没参加过或对哈萨克特色文化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至少有80%以上、教师有75%没参加过。而在哈萨克活动中,如阿肯弹唱会、哈萨克族婚礼等活动中就蕴含着很多内容丰富的哈萨克族民歌。以上调查结果足以说明,哈萨克民歌课程资源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运用相当匮乏,学校音乐教育与哈萨克族音乐资源相脱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哈萨克民歌校本教材开发滞后
教育部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规定音乐课教学内容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和种类,为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如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教学大纲(试用)》提出:“要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B11并明确指出:“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各学校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B12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四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15%-20%),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课标》颁布后,各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一些民族音乐内容,也陆续的编写了一些地方性教材。但在所调查的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发现,目前还没有哈萨克民歌校本教材。据笔者对伊犁州中小学教材进行统计。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按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划分,教材中一共有471首作品,哈萨克民歌只有4首,占教材的0.8%;以同样标准对中学教材进行统计,中学教材共有98首,哈萨克民歌只有1首,占教材的1.0%;由以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哈萨克民歌作品的数量在伊犁地区学校音乐教材中的比例太小。出于本研究的需要,笔者对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近十年主要使用的三套的声乐教材进行统计,具体情况为戴莉蓉、冉光彪主编的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简谱版)共包含358首作品。其中哈萨克民歌共6首,占此套声乐教材总数的1.7%;俞子正总主编的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线谱版的《中国作品》(1.2.3.4)与《外国作品》(1.2.3.4),全套教材共283首声乐作品,哈萨克民歌只有1首,占此套声乐教材作品总数的0.4%;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中国声乐曲选集1-4册》(带钢琴伴奏谱)和《外国声乐曲选集1-4册》,全套教材共384首声乐作品,哈萨克民歌共10首,占此套声乐教材作品总数的2.6%。虽然部分教师一直也在使用托汗•斯马古力编写的《哈萨克优秀民歌集》和肖勇、冯之力主编的《新疆民族声乐作品选》,但并没有大面积的在教学中使用,学生对哈萨克民歌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无论是伊犁州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哈萨克族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均急需哈萨克民歌校本教材进行补充。因此,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哈萨克校本教材发展滞后,编写哈萨克民歌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5.音乐教师民族文化传承意识薄弱
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哈萨克民歌风格的作品时的教学方式调查上,结合当地民歌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师,占所调查人数的32.1%,无特别关注的教师或没考虑过此问题的教师,占所调查人数的67.9%。可以充分说明,音乐教师对哈萨克民歌的态度冷漠,缺乏传承地方民族音乐、传承地方民歌的意识。同时也反映出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标》中的核心精神领悟的不够清楚和准确。在教师调查中,能够唱1-5首的哈萨克民歌的占所调查人数的71.4%;能够唱5-10首哈萨克民歌占所调查人数的21.4%;能够唱10-15首的教师占所调查人数的7.2%;能够唱15首以上教师一位都没有。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哈萨克民歌的掌握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音乐教师受自身知识体系结构的影响,对哈萨克民歌的知识储备量非常有限。在访谈中,一位小学教师在回答如何看待教材中的哈萨克民歌时说到:“关于哈萨克民歌在教材中所占比例的问题,我很少去考虑,对于我们来讲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自己所学的各项音乐技能如何用于上课,如何把现有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好的、更容易的接受……。”而类似的情况非常普遍,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师仍然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缺乏“教育家”的气质。部分教师总抱以主观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需求,缺乏客观分析学生需求,灵活教学的能力。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教育意识还亟待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弘扬哈萨克民歌的意识还有待形成。
三、思考与建议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哈萨克民歌是哈萨克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其中蕴含着哈萨克族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体现哈萨克族人民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是哈萨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哈萨克族以及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审美趣味、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有所变化,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哈萨克民歌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发展的空间已逐渐在缩小。如果不将哈萨克民歌从小学时就纳入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传承,那么,哈萨克民歌的明天将没有阳光和希望!因此,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对哈萨克民歌的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哈萨克民歌在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领域――学校音乐教育中,前景令人非常担忧。其一,目前,在哈萨克聚居的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中所含哈萨克民歌的比例严重匮乏,同时又没有相应的哈萨克民歌教材进行补充。其二,由于多方面原因,现有音乐教师对哈萨克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薄弱。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哈萨克民歌的一席之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巨大的变化,面对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哈萨克民歌却几乎被置于文化传承的门外,这将使哈萨克民歌的传承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就目前教师与学生所能掌握的哈萨克民歌的数量就已显示了哈萨克民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危机。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哈萨克民歌作为哈萨克文化中的一部分,离开了教育,文化的传承就无法进行。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传承已迫在眉睫!
(二)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师教育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独特的文化体系。”B13“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母语, 倘若丢掉了母语, 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是残缺的, 如同一个残疾的人一样。”B14“正因为我们摈弃了自己并应坚守的民族音乐的根基,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显得毫无特色。我们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为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人民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长期实践着一种脱离传统,脱离着地区、民族的音乐教育模式。这种高校音乐教育与实际音乐生活双轨并行发展的现象,一方面把音乐教育脱离了传统、脱离了生活,从而高高悬置起来;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失去了教育的传承,因此也严重的阻碍了其传承发展。”B15面对学校音乐教育中出现的传承哈萨克民歌的危机,应遵循“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自身特征及特有的办学和发展规律”。B16
因此,目前哈萨克聚居地区的高校音乐学专业(民族部)的声乐教学进行改革是解决哈萨克民歌传承的一条途径。第一,加大对哈萨克民歌教学的重视。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持,鼓励教学一线声乐教师,特别是哈萨克族声乐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编写适合于哈萨克族学生的声乐教材。第二,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学生学习哈萨克民歌的空间,全面了解哈萨克民歌。哈萨克民歌来源于民间,只有在民间,它才能显示魅力。“请进来”是指将优秀的哈萨克民间艺人请到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哈萨克民歌系列音乐会;请哈萨克民间老艺人定期讲述哈萨克民歌中的演唱技巧;请哈萨克文化研究的资深教授来院进行哈萨克相关文化的系列讲座。“走出去”是指多为学生创造参与哈萨克民间习俗的机会,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和体会哈萨克民歌本真面貌。具体可以通过积极联络各地方哈萨克民间艺人和哈萨克音乐传承人,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尽可能的全面掌握哈萨克民歌的相关民俗信息,带领学生参与民俗活动;声乐教师也应加强民间生活体验与实践,走进民间,走近民间艺人,虚心向他们学习。第三,将哈萨克民歌的传承与科研工作结合。探索建设哈萨克民族音乐“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教育传承”模式,并不断地在理论――实践――理论中规范。充分利用地域民歌资源优势,大力提倡本科生对哈萨克族民歌的田野调查,在校园外开设“实践课堂”,让学生多参与哈萨克民俗活动,真实的感受哈萨克民歌。第四,在校内建立哈萨克族民歌实习基地,如建设“哈萨克民歌合唱团”,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民间有威望的老艺人对哈萨克民族多声部合唱进行挖掘和整理。对现有声乐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打破民族教师教民族学生,汉族教师教汉族学生的桎梏,进行灵活的交叉教学。实行双教师授课。在哈萨克族学习汉语声乐作品时,由汉族声乐教师把关语言与作品表现,在汉族学生学习哈萨克民歌时,则由哈萨克族声乐教师来进行作品处理和语言辅导。同时,开设哈萨克语音教学课程,用来专门帮助汉族学生学习哈萨克族声乐作品。充分将声乐教师的长处发扬出来。对已有的哈萨克民族乐团的规模进行扩大,挖掘不同的表演形式,进一步丰富哈萨克乐曲曲目量,多方面展现哈萨克文化。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进一步的了解哈萨克民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有计划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与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B17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用和开发的资源,有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B18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与主体,真实的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倡导民主原则积聚各方意见与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是“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要求不断地开拓与创新,以适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B19哈萨克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从哈萨克音乐的“根”出发,从基础教育起步,才能得到根本的弘扬和发展。有计划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第一,鼓励致力于哈萨克民歌传承的一线音乐教师和相关专家共同搜集哈萨克民歌,改编哈萨克族民歌,编写适合学生的哈萨克民歌校本教材。同时,请有名望的作曲家重新编配哈萨克传统民歌,使哈萨克民歌通俗化,推进哈萨克民歌的发展。第二,在基础教育中开办哈萨克民歌兴趣小组班,如哈萨克民歌学习班,哈萨克族阿肯学习班,哈萨克民俗班,哈萨克舞蹈班,哈萨克器乐班等等。第三,聘请有名望的老艺人和资深教授长期在学校开办第二课堂,音乐教师也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学校音乐教师哈萨克民歌的曲目量,又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第四,多给孩子们提供参与哈萨克民俗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哈萨克民歌魅力,加深对哈萨克民歌的了解与对哈萨克文化的理解。第五,在学校之间开设丰富的哈萨克民歌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交流中互相提高。第六,按照不同年龄组别、不同演唱类型举行比赛,推动哈萨克民歌的发展。
“每种文化――不仅仅是非洲文化――有它的“灵魂音乐”。中国学生也需要分享中国音乐文化所赋予的灵魂:正如任何其它文化需要它的灵魂一样。如果一种文化一开始就丧失了表达它的个性――它的性格的音乐, 那么一开始它就可能丧失了它们的个性――它的“灵魂”,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B20环视我国的音乐教育,不正是走在寻根的路上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② 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页。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④ 克莱德•伍兹《文化变迁》,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⑤ 金娜《学校应是民族音乐传承的主阵地》,《北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与学校音乐教育结题论文集》,2004年版,第4页。
⑥ 周荫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第3期,第12页。
⑦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102页。
⑧ 亚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4页。
⑨ 亚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0页。
⑩ 张廷凯、丰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B11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B12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
B13 滕星、王军《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和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379页。
B14 文华《黑龙江省蒙古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满族研究》, 2007年第3期,第106页。
B15 贺宇《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资源的结合》,《首届高等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2008年版,第42页。
B16 滕星、王军《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和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379页。
B17 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B18 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篇11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一直以来被很多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大体分为三种:
1.教师以演唱为主
按照教学课本给学生们当教学音乐,然后让学生们学习。学会了就一起合唱,或者是让学生们进行独唱。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演唱为主线,过分强调唱与学会唱的目的。但是对于其乐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却存在缺陷。
2.教师以乐理为主
与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大量的板书处理。给学生们讲述很多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小学生们对于乐理的学习虽然还是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缺乏实践配合,只是被大量的灌输了很多关于音乐的历史、音乐家的历史以及死板的音乐知识。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导致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缺失。
3.小学音乐课成了自由课
这种现象并不多,但是的确存在。在一些地区,小学音乐课得不到重视,音乐课往往就是让小学生听歌,或者是让几个小学生进行才艺演示,再或者就是每个人唱一首。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小学生无法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主旨,对于音乐的乐理毫无所知。只是锻炼了自己的歌唱能力,而这种锻炼却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不仅教学效率极为低下,而且对于小学生未来对于音乐的学习以及方向都造成了误导。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方法解析
通过以上的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目前小学音乐亟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要以兴趣为指导,对于较为天真无邪的小学生而言,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首要进行的是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这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来源有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多是来源于教师。因此,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要从自身做起。找到学生们喜欢的切入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蔼可亲的教师往往更受小学生的欢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则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是声音的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发声方式的培养。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魅力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2.寓教于学、于乐
教学强调效率,但是要以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去切入,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效果。所谓寓教于学就是要以教育为目的融入音乐的学习中。音乐学习不能仅仅被狭义地认为是唱歌。尤其是在小学音乐的教学阶段,一定要纠正这个误区。小学的音乐教学要以歌唱教学为手段,进而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加入音乐乐理的知识与理解。例如,在学习一些儿歌的时候,就可以锻炼小学生对发声技巧的掌握。而于乐,就是要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学习的最大满足感在于能够学以致用,音乐课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让小学生们亲自演唱所学的歌曲。首先给予肯定与褒奖,然后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既使得学生得以实践,又能够享受乐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能发现不足。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定能够发挥其优势,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依然要以效率为主,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忽视其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此外,将寓教于学的思想完美地融入音乐教学之中,让小学生既得以实践,又能够享受乐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能发现不足。因此,着重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玲,蒋旋新,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6):29-30.
篇12
一、情境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小学体育情境教学现状看,也有将情境教学使用轻松自如、效果非常好的学校和教师,也有情境教学应用不好的。而对于情境教学应用效果不佳,本文给出以下具体分析。
1.情境教学广泛应用,但效果不佳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许多小学体育教学已经在广泛使用情境教学法,并且情境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都非常丰富,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体育教师对情境教学法内涵认识并不深刻。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时尚教学的心态,但教学内容仍浅显的现象。对此,体育教师应当深思体育情境教学的真正内涵。
2.情境教学过程与学生情况不符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小学阶段中的低年级以及四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身体心理发育情况、学生性别、学生兴趣与运动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师在没有考虑学生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3.情境教学面临实际操作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天性好玩,活跃。因此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组织活动很难保持学生的纪律,进而使实际的体育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从以上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看,情境教学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逐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应用
情境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优化环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具体有多种形式,例如,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场地情境等。以下则是本文对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音乐情境法
教师在体育基本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单调和枯燥。教师则可以将音乐融入教学中,设置音乐情境教学。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特色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体育教学的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以及体育技能学习的效率。例如,四年级学生跳跃教学的练习中,可以播放《兔子舞》,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也会跟着教师跟着音乐一起跳跃,尽情练习尽情活动。当然,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注重音乐与教学内容的相符合以及课堂音乐播放的时间等。体育课正式开始前,教师让学生做准备运动热身的情况下,也可以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上体育课。由此,学生的体育运动达到教学目标,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肢体协调,还能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2.游戏情境法
游戏对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游戏情境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体育游戏中锻炼身体,同时加强游戏的团结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创设游戏情境教学的方法,由此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习“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传”的内容时,为使学生降低对方向学习的紧张感,教师在教完学生哪边是向右转等基本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二三木头人”游戏。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做示范,在原来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教师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内容,教师在旁边指导。例如,教师让学生向左转,学生转错就是输了,然后适当惩罚。学习立定跳远时,做一个小游戏,教师让学生表演“青蛙跳”,增加学生对立定跳远方法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情境教学的两个具体方法,此外,情境教学法还有其他形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在实际情境教学中注意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改变情境教学的对策,明白应用情境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要达到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目的,要使学生高效接受体育基本技能知识,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篇13
前言
面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新形势,国内对于高中音乐课已经提出了新的标准。近些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音乐课作为高中的一门艺术课程,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科目。重视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高中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自2000年开始,高中音乐课程已经被列为高中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这是素质教育发展和人们对美学教育要求下的必然趋势[1]。教育部已经调整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时,将音乐课程有所增加。这体现了政府对于学生美学教育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音乐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高中学生的音乐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观。有的学校音乐教学方法和形式居于表面,虽然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符,但是却与学生的美学教育脱节[2]。音乐老师单纯的想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于音乐课兴趣平平。因此,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现状分析
2.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素质教育推广较为缓慢,导致目前的高中学生对于美学的感受不够强烈,情感不够丰富,大量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颇感压力。而且由于高中音乐教学缺乏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一味的脱离实际,盲目教学,不仅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够让音乐为他们带来享受,更不能够让美学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3]。
2.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国内大部分学校对于高中音乐课程不够重视,教学的内容也贫乏无味,只依靠课本进行讲述性教育。内容不仅多,而且杂,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突出重点,脱离了音乐实践,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缺乏系统性的内容。
2.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国内的高中音乐教学一般采用的都是以授课老师为主的灌输性知识学习,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只讲求形式,不讲求实际。有的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花哨,缺乏基础性,与教学内容不符,根本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4]。授课老师僵化的思维,将学生圈进音乐的圈子里,忽视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参与性,这些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2.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与其他课程相似,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模式固定。长期的知识灌输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授课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重视分数,忽视素质教育的思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还局限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将分数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时十分不明智的。
3.高中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措施
改革高中音乐的教学方式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入手。首先,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为教学核心,进行高中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作为一种美学教育,其特点就是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达到以美感人的效果[5]。就音乐学习来说,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和享受的喜悦,才能够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这样也就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学内容,通过音乐实践深化学生的音乐知识。对于音乐的学习来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学生从内心中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学习活动。另外,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担任着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享受喜悦的责任,也是拉近学生与抽象艺术距离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参与音乐的创造、表演等形式,才能够真正达到音乐与学习的统一[6]。
最后,高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的音乐教学时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不能够以某种僵化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为学生的特长发展以及感情抒发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目标。
4.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的需求下,改革高中音乐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高中的音乐教学应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大胆创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切实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提供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颖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逐渐代替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全方面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金亚文.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特征[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金亚文.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吴跃跃. 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教育理论与实践[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