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篇1

一、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

哲学认为,认识是人类改造客观存在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是地方政府改革民营经济管理行为的根本前提。对于民营经济的历史定位,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上升到党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但在我国各个不同区域,民营经济的地位情况却并不一致,呈现“南强北弱”的格局。华南地区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民营经济是这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些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足够的重视和管理措施。华北地区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高度聚集的区域,在这些地方,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公有制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撑。因此,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往往优先着重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民营经济则视之为经济发展的次要成分。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之下,这些地方的民营经济很难取得与国有经济对等的地位,在资源获取、信贷融资、市场竞争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发展难度远高于华南地区的民营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逐渐退出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已成定局。在“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必然是填补国有经济退出后经济行业空白的主要力量。因此,打破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进行民营经济发展管理改革的重要前提,而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前瞻则是各个地方政府促进未来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

二、地方政府管理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管”还是“放”?

民营经济是我国大陆居民自有自营的经济成分,其发展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不可预见性,特别是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混合在一起时,这个特点尤为明显。由于这个有别于公有经济的特点,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经济发展的可控性和降低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往往倾向于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约束,例如通过设立地方性法规来增加对民营经济的行政许可门槛等。此外,地方政府也经常将政府自身的施政目标或部门利益施加于民营经济发展之上,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民营经济发展来达到目的。这些做法都大幅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本,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重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那么是否地方政府放开管理,民营经济就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呢?如上文所述,民营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府采取放任态度,它单纯逐利的本性易于导致其违背市场经济规则和应有的市场道德,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危害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多发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充分证明地方政府管理缺位导致部分民营经济发展误入歧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多数民营经济脱胎于个体经济和家庭作坊,存在发展起点低,生产条件较差,抗御经济风险能力低下等先天不足,克服这些缺陷有赖于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科学引导和政策性扶持。因此,完全放任民营经济发展并不是地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科学管理方式。

基于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目的,地方政府应采取“放”、“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放”是指放松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简化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程序,减轻民营经济运行负担;降低民营经济行业准入门槛,促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经济市场中地位的平等化;将地方政府的政绩目标与民营经济发展脱钩,摆脱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影响民营经济发展来实现政府施政目的的不科学做法。“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行政管理,而是要“管引导”、“管帮扶”和“管服务”。地方政府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管理,是克服民营经济先天缺陷的有效方式,它有利于克服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盲目性和违背市场道德冲动;“管帮扶”则要求地方政府要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市场经济手段为具有发展前景和具备潜力的民营经济保驾护航,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经济;“管服务”则是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改革的题中之意,它要求地方政府要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将“行政性管理”向“服务化管理”转型。

三、“服务化管理”的升级

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当前各地方政府正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化管理”建设也初见端倪。

但是,目前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化管理”尚不成熟,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理念落后。许多地方政府对“服务化管理”理解仅停留在行政许可、审批、验审等这些为企业、个人提供服务的环节,而对于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导、扶持和信息提供等服务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服务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服务化管理目前仅停留在部分政府行政环节,尚未覆盖到整个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过程,许多管理行为依然沿用命令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再次,政府工作人员尚未真正树立起服务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和公职人员仍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这种思想不但与服务型政府理念背道而驰,而且严重阻碍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推进。

要实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化管理”,地方政府要重新审视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整合行政资源,将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环节加以简化、革新,建立起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行政服务体系,淡化行政管理色彩,突出服务化管理职能。此外,在重视政府行政服务环节改革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广大官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力度,将服务理念和思维根植到公职人员的头脑中,使其成为主动推进地方政府“服务化改革”的中坚力量。

我国当前正处于国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以快速增长的实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成为无可争议的主力军之一。然而,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尚不理想,行政制约因素较多,要改变这些不利的因素,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要靠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推进管理思维、行为模式的服务化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创设出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想条件,使民营经济成为拉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迅速腾飞的强力发动机。(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就我国目前的民办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学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地位并不十分明显,传统的理念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实践训练,从而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以市场为主导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我国经济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专业性的实践性教学,并积极投入资金力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强化实践性教学,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努力开创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一、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认清其办学的宗旨和方向问题,才能为院校的发展前景作出好的判断。众所周知,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实践也是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自主能力的重要意义,就必须充分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的作用所在,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应用这一错误的观念,突出实际教学特色,立在加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本本科院校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渐放在具有责任感,良好职业操守和能力的重点上。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院校输送的人才是是可以短期内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要有良好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有熟练的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全部的特点,才能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就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整个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就成为研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首先,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中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实践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并以实现人才培养为导向,运用符合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融入其中,有机的学实践中。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同的民办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也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民办本科院校应本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机理,构建开放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民本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落实质量管理的宗旨,完善管理文件,加强监督和考核,来不断的规范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教学。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介入,搭建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当然,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教材的应用和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教学的基础质量,并逐步实现教学实践强化。

另外,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部分民办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设有实验室,但实际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凤毛麟角。目前的多数教学体系中,软硬件设施的滞后投入,也给实践教学应用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此方面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教学的。

总之,提升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立足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引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训和学校培养计划的修订,寻找实践教学的突破点,做好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结束语

在目前我国整个教学系统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可能实际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此类学科的教学管理经验极其匮乏。所以通过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篇3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形成了各种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国民经济取得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这些都是得益于经济管理对于国民经济的调节、控制和指导作用,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经济管理的作用,使得国民经济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和优势,不断的实现创新发展,进而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促进各个国企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发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进而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并最终实现地区之间的协调稳定发展,因此,经济管理是实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能够保障国有经济管理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三)协助和补充国民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实行的是一种以国有基础型产业为主导、以各区域性的国有经济来协助和补充的具有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中,经济管理可以对国有经济发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作用,通过协调各区域的产业发展结构,完善国企的经济管理体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确保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

二、目前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间比较长,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有较多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难转变过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加剧,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反应过于迟钝,无法根据市场环境及时改变经济策略,根本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新形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的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才能够使得国有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

科学的决策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决策失误,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存在不少数的国有企业都仍然采用传统的集权式的管理模式,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基本都是由国家或政府直接任命的,有些甚至不具备必要的企业管理经验,国有企业又缺乏民主决策的氛围,导致经常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这样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重、经济收益低

近些年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尽管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实行改革和转型,但是原有的一些弊端和包袱无法一时之间给予解决,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仍然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包袱,主要包括退休人员的福利费、医疗费用等等,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另外,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在市场竞争中都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或者市场优势地位,这样长期以来使得国有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不足,一旦实行市场竞争机制以后,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经济效益日益低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四)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员工责任心不强

守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混乱,论资排辈等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有能力、会办事的实力型人才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人才并不能人尽其才,而且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都只是浮在表面的样子工程,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大部分职工在收入方面都呈现平均化倾向,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福利,影响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使得很多有能力的人才和骨干都逐渐流失,剩下的那些人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责任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人才资源日益稀缺,最终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加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原则

1.坚持开放性的原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管理不仅要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要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国有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开放性的原则,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在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适应企业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不断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管理,必须调动起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民主和集中的统一管理,既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保障他们的权益,又要加强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内部步调一致,更容易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体目标。3.坚持优质高效的原则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高效益,因此,必须坚持优质高效的原则,不断提升企业服务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才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保障企业自身的生产和发展。4.坚持稳定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外界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去转变,既要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又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新的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在不断的改进中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强化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1.创建一个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管理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市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要跟随市场的步伐,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首先,国有企业的领导要带头改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集体意识;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体系,各层级之间要分权管理,职责明确、层次分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最后,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策略,不断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灵活的应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必须能够及时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调整管理策略,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2.创建一个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体系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其科学决策的水平,避免各种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国有企业中传统的金字塔式的集权式决策方式必须摈弃,采用科学化的合理化的民主化的分权式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各级领导及相应员工的职责权限,提高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和透明性。其次,在有效的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权限之后,要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国有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的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决策经验和管理手段,重视培养人才,致力于提高员工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科学的管理政策,还要求管理模式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以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能够及时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调整管理策略,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为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起“政企分离,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此外,国家还需要加强国有经济的宏观调控、监督监管和政策指导力度,确保国有经济能够实现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最后,要健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通过查找、发现、分析和解决国企目前经济管理的问题,逐步完善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为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4.强化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根据本人实际完成的工作成果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来评价其工作技能和水平,并将考核结果为员工的薪酬决策、培训规划、职位晋升、岗位轮换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其次,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增加企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并将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相辅相成,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决定。最后,要加强培训力度,包括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义务和权利,提升员工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篇4

3、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地发展经济管理出现了民主化的、网络化的、人性化的、扁平化的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人们都在关注并重视的问题,是因为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快,实现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有现代化的驱动经济管理才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不能分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以人性化的管理思维优化管理制度。经济管理模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尤其是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强调速度,只着重企业的效益,没有重视作为生产本质的工作人员。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已经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要求在工作中分析员工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采取这样的经济管理思维,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自然而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经济管理发展的这种新趋势能够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为达到最终工作目标做铺垫,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利润效益。

2、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经济管理体系很少见到民主化的痕迹,几乎谈不上民主化的管理方式,现在企业与组织的经济发展要求民主化的经济管理方式。将民主化深入到现在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实现领导和下属之间关系的透明,避免发生贪污受贿等不良后果的发生。企业和组织针对一名人员任命上的正确与否必须要进行民主化的判断,需要花几天的时间来做出民主化的决策。如果不花时间去判断基层人员的任命情况,可能要对企业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使企业的利润效益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关键在于花时间来判断基层人员是否胜任其现在的工作,这样就能够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

3、以客户为导向的新趋势。传统的经济管理主要追求高科技,以技术为企业的导向,这样的经济管理体系必然会导致卖方市场的格局恶化。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市场经济要求客户为导向,使卖方市场主导的企业格局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买方市场来主导企业与企业,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是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买方市场变成企业与组织实现其最终目的的把柄。每一个企业都在使用高科技,高技术的当今社会上企业和组织向创造价值只能由买方市场来决定,因此,必须要以客户为导向,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把握买方市场的情况,针对买方市场的状况来采取行动。这样才能为企业和组织创造最大利润,使企业与组织达到最终目标。

4、网络式的沟通方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都在使用便捷的沟通方式,网络是社会沟通方式的最便捷的途径之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需要更快更好的进行企业与基层人员的内部联系,需要更迅速地完成任务,从而达到企业与组织的最终目的。网络式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更满足企业和组织的需求,更容易解决在内部产生的每一个问题。网络式交流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联系,也有利于企业的每一个人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使信息更广泛的进行传播。网络式的沟通方式是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表现,使企业的和组织的内部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并有效。

5、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及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上,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特色。对于一家企业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体系中什么都无法替代,因此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与组织发展的重要部分。企业与组织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重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只要团队协作企业与组织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达到企业与组织的最终目标。

篇5

二、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煤矿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单位是一个用于发展经济的盈利组织,其主要通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确保单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而单位要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需要单位能以最小成本得到最大利润。而对煤矿单位而言,要想在煤矿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发展,除了要进行煤矿经济管理之外,还要更新施工技术,不断增加煤矿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单位在煤矿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煤矿行业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提高生产力、增强国民经济起着很重要的影响,煤矿行业经济效益如果不断地提高,就可以增加我国国民的经济收,如此以来,国家资金也会逐渐增加,我国就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与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是走社会主义路线的,这也就决定了其实施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以及解放生产力,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并积极地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

(三)满足人类发展需求众所周知,很多社会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于各大煤矿单位而言,要想加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否可以使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多的产品,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煤矿单位也要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才能够满足人类日常生活中日益增加的物质需要,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措施

提升煤矿单位的经济化发展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单位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下面就如何促进新经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四点措施:

(一)加强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成本预算要想提升煤矿企业的社会效益,煤矿单位要强化其成本预算以及管理。而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煤矿需求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煤炭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这就为煤矿单位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然而,煤碳总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目前我国有些煤矿单位在生产成本预算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大不足,所以,煤矿企业必须要强化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预算。目前,在新经济形势下,煤矿企业也要开始逐渐采取全新、科学的管理模式,摒弃传统、旧版的管理制度,并将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预算运行到各个方面,从源头上控制煤矿单位的成本,为煤矿单位的基层人员提供大量的有偿服务。此外,煤矿单位还要推行激励制度,使员工了解煤矿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当然,把单位员工的薪酬制度和成本预算和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也是提升起成本控制意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当然,煤矿单位要逐渐改善成本核算体系,对煤矿单位所购原材料、生产设备进行成本预算,达到监控目的。另外,还需要改进煤矿单位的施工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降低单位成本,进而实现单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二)选择有能力、专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随着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衡量单位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才会在煤矿行业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在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时,要需要重视下面三个方面:第一,煤矿单位要牢记“人才=效益”的经济管理理念。因为能力强、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以针对煤矿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最恰当的改进方案以及生产计划;第二,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当人才。人才就是任何单位的隐形资产,同时也是起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起适用性强、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煤矿单位建立起适用、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得到“人尽其用”的最终目的。此外,在选择人才时,单位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发生走后门的情况。

(三)强化煤矿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一般而言,资金是煤矿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煤矿单位维持其正常经营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逐渐地加强并完善其资金管理体系。只有完善其资金管理体系,才能对单位自身的运营以及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核算,进而增强煤矿单位的资金转化率,避免浪费资金问题的出现。此外,还要强化对企业物质供应以及资金控制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资金资源的作用,实现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强化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管理一直以来,煤矿单位都属于生产型单位,因此,其所用机械设施质量的好坏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煤矿企业就要不断强化其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企业可以严格遵照其生产计划进行。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减少其成本与资源的浪费率,还可以提高煤矿单位的经济收益和管理水平。

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消费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电子商务变成了消费者更为依赖的新型消费模式,作为与电子商务发展戚戚相关的物流产业来说,也在我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且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范围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物流企业更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电子商务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在经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以及战略发展决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为了更好得推动物流产业经济的发展,国家以及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其发展进行保障和促进,物流企业也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及其战略发展决策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以保证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得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顾客的需求。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各种各样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些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都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能够解决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所遇到的不同经济管理问题。可以说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物流企业更好更快得发展。当然了想要更好得促进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提高战略发展决策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当今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得对物流企业自身战略发展决策进行分析,以更好得推动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促进我国物流经济的进步。

二、我国如今主要存在的几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1.电子商务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所谓的电子商务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就是指随着电子网络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D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较为便捷、安全的电子支付,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进行购物。据近几年的消费调查数据表明,有关于电子商务的消费金额已经高达总消费金额的一半之多,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经济在如今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巨大比重,不仅如此,电子商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具有广大发展前途的如今,想要更好得推动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经济的管理模式也要电子商务经济管理模式靠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子商务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需要物流企业利用一定的现代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经济管理和经营平台,消费者可以像网上购物一样进行物流服务的选择与支付,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不仅如此,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管理与发展实行信息化管理,还能够使管理者与决策者快速、准确得得到市场变化以及顾客需求的信息,保证本企业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取得更好得发展。而且在这个模式中,与其他经济管理模式相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企业物流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2.定额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所谓的定额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就是指企业在物流管理、运用等方面所需要准备的工作人员的数量、成本数量、时间数量等数量的标准值,并且企业以这些标准的数量值为参考,对企业进行物流经济管理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可以看出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效率。在一个物流企业初步建立的时期,所需的工作人员数量、成本数量以及时间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因此定额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这个时期并不能发挥出多大的效用。但是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逐步发展。对物流经济管理所需的人员数量、时间数量、成本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个时候,应用定额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就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在应用定额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必须建立起严格、完整的定额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得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

3.供应链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所谓的供应链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就是指加强物流企业与商品制造商、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减少商品传输环节。物流企业在应用这种经济管理模式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企业的商品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在如今商品的到达时间与质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以此物流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商品制造商、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在保证商品制造商商品领库存的基础上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将商品传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物流经济管理模式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本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保证商品传输的质量最高、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更好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就如今我国物流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与现状来说,在应用供应链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时,很容易因为经验与设备的不足而使比模式成为限制物流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起在物流管理、运作过程中与商品制造商、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三、在如今存在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下对物流战略发展决策的建议

1.着重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体系得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个物流企业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物流经济管理与战略发展决策方面应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体系。当然,在这之前物流企业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系统、标准的电子网络系统,保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当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由于信息数据方面的不同而产生问题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管理体系进行调节解决。每一个物流企业都有这自身强大的数据库以及合作对象,想要更好得对他们进行管理,就必须完善物流企业的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形成,提高企业内部竞争力,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

2.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进行规范,加强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想要对物流经济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促进物流经济得更好更快发展,规范物流企业之间竞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各个物流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有着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以及竞争理念,只有这样保证各个物流公司能够在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竞争实力。不仅如此,各个物流企业还应该加强物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得保证企业应用现代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战略发展决策。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发展水平和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在经济管理模式以及战略发展决策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物流企业内部仍然缺乏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加强物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进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及其战略发展决策的进步,才能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

3.加强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国物流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如今物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的运输费用在物流企业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必须加强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降低商品运输成本。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物流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进能够对各地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的规划,还能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的模式,推动全国物流经济的发展。想要更好得实现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就必须重视起对价值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应用,形成全国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保障我国物流经济能够取得更好得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经济也必做出一定的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寻找适合能够促进物流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及其战略发展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物流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保证我国物流经济能够取得更好更快得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当下,受内外因素影响,电力企业在组织运营中,正面临着许多风险,其中,尤以经济管理模式最为突出。电力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在以往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了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电力企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一、市场经济体制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现代化经济体制,它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之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经济资源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重大特征[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销售是以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根据的,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具有显著的社会主义特色,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企业,亦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电力企业应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把握发展契机,努力发展壮大。

二、当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计划经济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管理理念仍占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显著,经营管理理念较为滞后。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仍以粗放型为主,不能有效做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经营管理制度缺失

经营管理制度缺失是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电力企业管理中,管理部门众多,如财务、设备等部门对企业均具有管理权。另外,还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各管一段”局面屡见不鲜。

(三)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其不重视管理工作。部分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特别是专业管理队伍的匮乏,导致电力企业财务、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人员纷纷插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工作混乱,这就造成资管理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是做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事实上,许多电力企业都制定了经营管理细则,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意识的滞后,这些细则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贯彻实施。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不断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实践中,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分段管理”的现象,这使得企业管理混乱不堪,管理效率低下。健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使各管理部门之间有序、协调行使管理职权,显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准确界定各部门职权,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整合管理制度,实现各管理部门权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2]。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应努力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四、结语

面对当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发现,努力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客观的态度,来探寻未来的发展之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为电力企业顺利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一、工业经济管理概论

工业经济管理是在工业经济具体活动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监督的一种职能。工业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工业经济管理自然属性

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工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相对产生的部门也越来越多,各部门与各行业间逐渐发展成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的正常运行必须需要相应的管理。这是工业发展的自然需要。它包含了系统性、比例性、权威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二)工业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

工业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本质的区别。如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造成了工业经济管理的不同社会属性。其主要表现有国家性、自主性和民主性。

二、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现状

(一)管理观念落后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受固有思想影响,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在日常的经济管理中缺乏足够的基础管理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产生有效的约束与指导,甚至有因监督不全面导致的负面现象发生,管理内容空泛执行能力欠缺,在具体执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达不到所需的效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更新经济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同时增加企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明确指导思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心力量。因为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时需要人来具体执行的。企业的经营是需要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经济管理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发展方向不明缺少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能使企业整体人员明晓企业的共同目标,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其次他能够使企业各级工作人員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使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资源整合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能够更好优化资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的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身边的资源环境,缺少明确的战略指导目标,使企业发展方向不明难以进行可持续发展。

三、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目前,我国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实践之中,其管理模式与指导思想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依据现有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学知识不断更新改正。

(一)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完善,是企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引进更加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文化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改变企业员工的老旧思想,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企业凝聚力,让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责任心,做到与企业休戚与共。在企业的具体经济管理运行当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用新的视角处理相关的问题。同时企业要注意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聘请专门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选派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旧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完善,以促使企业的有利发展。

(二)推陈出新

由于现阶段很多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引起相当多的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转变固有的经济管理理念及时推陈出新。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创新新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当代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病,使企业的各级管理和组织机构更加灵活完善。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脚步一致。

(三)工业经济管理结构优化

篇9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将对经济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由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经济管理制

度的认知不清,在农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予以支撑,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例如,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来开展农业经济,在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出现经济纠纷,是制度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1.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管理队伍来予以支持。但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管理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村大都相对偏远,经济水平、文化素养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是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伤。

1.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大都是采用人为纸笔的形式来进行管理,涉及的数据众多,记录、整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是管理模式滞后性的重要体现。

2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具有创新性特色农产品的出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补充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规章制度,将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构建创新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产品发展方面,应加强对农产品种类的培育,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为农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农村应优化农业发展设施,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并构建问责制度,实现权责明细化,设施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耕机械等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聘请高素质、专业性的年轻经济管理人才,将最新型的管理观点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建立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另外,农村应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学习城市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核,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是进行考核。例如,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让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在销售一批苹果时,传统的销售形式大都是采用将苹果运输到市场中进行销售,若始终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专业性人员会创新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信息化。

2.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新农村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发展农业经济我国也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并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农业经济运行中,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应借助信息时代的大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网站,将各类农产品的详情上传至网站,可供采购商进行筛选,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既节省成本,也能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新型的农业增收平台,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另外,应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动力。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具有必要性,应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对象,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篇10

一、从本质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理念创新环节

(一)职能理念创新。

在传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且使得社会总供给的财富与人民所需要的财富相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并且使得生活以及生产资料进一步得到平衡以及完善。而当今社会仅仅是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方面之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信息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要求上升到精神层面,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应将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抛弃,从而不断在创新过程中融入新的对于精神层面的重视,使得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二)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特征理念的创新。

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三者很好地进行融合,因此,国民经济管理不仅与经济相挂钩,还具备着相应政治上的特征。国民经济管理的内部有严明的政治等级制度划分,该做法使得行政主体与经济主体相挂钩,两者相互吸收融合,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经济主体间受着政治主体等级的限制,政治主体间又存在着微观、宏观经济的微妙关系。新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依靠契约管理,而没有太多关于行政上的束缚,管理依法进行实施,由此可见法律在当前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宏观主体。而由于与等级制度挂钩后又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因此,宏观管理的主体之间也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了,而是同样作为微观主体,融合了经济层面的关联后,相互借鉴,并且在重要事件发生时进行相应商议以及谈判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将意见进行统一,从而找到适合当前发展的最佳方案,并且在此过程中时刻利用法律将行为进行规范。由此可见,宏观主体以及微观主体的权威来自于对于相应法律的遵守,而不是经济以及政治上的差别,法律权威对于微、宏观主体来讲是最应优先遵守的,法律权威是行政权威行使的前提,因此,依法调控是极为重要的。而依法调控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法律条文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合理调控,并且在调控的过程中时刻与法律相挂钩,即便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也必须在法律允许或者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在进行相应的调控。只有依据了法律进行调控,政治权威以及经济权威才能够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二、从管理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国民经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无外乎是物资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投入以及产出,由此可见对于货币资金的流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及时管理、物资的管理以及货币资金的存取都是相互调和,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综上所述的国民经济仅以资金和相应的物资共同流动作为主线。传统时期的经济模式内容十分简单并且相应的管理属于粗放型,人们对于物资存在过多的着需求,而没有过多精神上的需求,而如今时代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有所进步,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因此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开始注重,使得物资的需求趋于正常。

三、从运行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一)政府组织变革。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的政治以及企业开始分离,并且政治与经济也随之分离。改革后我国的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相独立,政府不对于经济进行相应的直接控制,而是使得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在同一环境下公平竞争,该做法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活跃发展,也使得经济创新路上的阻碍得以消灭,为经济方面今后的管理进一步提供便利。并且相应政府组织的领导,应勇于对垄断进行打破,在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过多时,及时对此情况进行制止,从而保证经济的自由发展。政府在其间起到的作用仅为宏观调控,切不可过多参与,从而扰乱了原有的稳定经济秩序。政府还应对相应的民众组织进行扶持,使得国有和民间经济共同协调发展,使得经济平稳运行,并且促进民间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二)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中的社会自组织生长。

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即为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中相应的社会组织。建立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通过第三部门来对国民经济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此过程中对相应的社会责任进行承担;使得政府的负担较之前相比有所减小;让更多民众参与到相应的管理中,使得管理过程进一步民主化、透明化以及完善化;并且使得当前社会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得到相应的完善,从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权力平衡和分隔的组织结构。

政府在参与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对其自身的行政身份进行合理的运用,在政治责任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时候,其职能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与之前相比拥有了更多的责任。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创新后的国家管理体制中,权利应进一步划分清楚,该做法不仅会使得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得以减少,还会使得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对责任进行追究,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的总体效率。

四、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国民经济管理涉及到经济、政治以及法律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改革难度较大,而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进行相应的创新有十分的必要,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法律作为主体,将政治和经济相分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人杰,田丽珍,尹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管理法治化得失检讨[J].兰州学刊,2009,5

[2]晏诗宇.中国低碳经济SWOT分析与导入国民经济管理的路径选择[J].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

[3]兰强,耿海燕.在顺承中不断创新———论国民经济管理的“两个”创新[J].投资与创业,2012,4

[4]赵航澜.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2015,4

篇11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现状

(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不论从范式到假设、模型等几乎全部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局限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拿来主义”盛行。借鉴过多,创新性不足,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形成。然而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基于对其国内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基于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对比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经历的重大变革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都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很难一言以概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时的许多假设与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不相符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不比较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简单地套用研究范式,局限和不足难以避免。有些情况下,甚至于将研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经济有序运行难度。

(二)管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作法普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制度柜架和市场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东西中部、城乡等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灵活性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各地的具体状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并采取措施,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简单化的“一刀切”的作法。如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都是不分各地各行业的巨大差异,“统一口径”,一视同仁。结果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的最初目标,甚至于让相关的产业、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如全国准备金率的提高措施,导致贷款额下降,然而仍有许多行业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本位主义,加上政策出台缺乏部门间的协商机制,也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三)宏观经济管理缺乏前

瞻性,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政策的短期化倾向明显,缺乏前瞻性,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经济的宏观全局出发,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调控时机的准确把握和选择差,造成宏观经济管理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变中,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真正转换,全能政府、大政府的现象仍不时存在,出现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驾御还不娴熟,调控方式简单化,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多,通过税收、汇率、价格、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的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还未理顺,越位、缺位现象严重,造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限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对策

篇12

一、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在我国交通运输中,铁路交通运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铁路交通运输要想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我们就来说下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生产关系要和社会生产力相适应。”而铁路交通运输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比如,铁路运输是为了满足各省市的运输需求,而不是根据市场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使得铁路运输资源受到了很大的浪费,因此,铁路交通运输要想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满足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促进铁路运输的稳定发展。

(二)为了满足铁路管理机制改革的现实需要。2013年铁道部实行了改革“政企分开”政策,标志着我国铁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从而实现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运作。铁路交通运输应该定期对市场做调查,以实现经济效益为核心,从而促进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铁路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具体体现,能够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效率。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有效措施

(一)强化铁路部门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铁路部门要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就要首先从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着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第一,铁路运输部门应该创新营销管理模式,经过一系列的货运改革,使得铁路部门改变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我国其他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给铁路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果铁路部门依然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铁路部门必须根据市场调查制定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经济管理模式,并为客户制定与其相符合的相关服务。第二,铁路部门还要创新质量管理。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铁路部门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入质量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整体的质量。与此同时,铁路部门还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交通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二)加强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管理。基于我国以往传统管理的思想模式,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基本上不考虑交通运输业务和运输成本,从而导致了铁路运输部门浪费了很大的资金,因此,在运用有关的经济方式后,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费用成本,从而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第一,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成本责任制度,不断划分铁路运输成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带动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发展;第二,铁路部门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第三,铁路运输部门的相关费用支出从人工花费或者实际运量来确定,并做出相应合理的预算,达到节约的目的。

(三)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普遍使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在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采用经营管理信息化技术起步晚,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火车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信息化水平;第二,目前,我国铁路运输部门还没有普及对信息化使用,比较偏僻的铁路部门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传统;第三,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还没有全面的普及化。因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不断进行创新,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同时,还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技术,从而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因此,相关铁路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不断提高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铁路部门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为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3

二、解决木材工业的资源缺乏问题并对抗贸易壁垒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也加入了WTO,但是我国的工业产品遭到贸易壁垒的限制次数较多,这就给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同时我国各种工业资源不断使用,工业资源面临着极度匮乏的现状,当前必须要调整工业发展管理模式,逐步与世界经济管理模式接轨,要学习发达国家工业经济管理经验,提高国内资源的利用率。接下来就以木材工业为例,我国虽然是森林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多,这样就导致人均占有量极低,而且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偏远的高山地区,分布根本不均,而且我国在木材加工技术方面没有经验,目前正在一步步的摸索,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而且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木材供应量已经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这就使得我国木材价格不断上涨,所以当前就必须要对我国工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要对产业结构进行改进,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确保我国木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可以加强对人造板技术的研究,用人造板代替实木,提高产业集中程度,要对人造木材行业集中发展,提高人造木材的使用率,要加强对原料基地的建设,必须要先解决木材原材料方面的问题,这样才有底气去研究新技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于以前那些不合格的木材,不应再采取焚烧的策略,要加强对废旧木材的回收再利用,能变废为宝,要坚持节约型工业产业道路,同时还要注重对木材产业信誉的树立,要研发我国自己的木材加工核心技术,紧跟时展步伐,要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实际需求态势,加强对木材行业产业化、正规化、服务化的建设。

三、重视研究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化程度已经不再受地域限制,而且科学技术水平在快速发展,那么对于我国工业经济管理模式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这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接下来就以石油工业行业为例进行探讨,目前世界石油资源矛盾问题不断激化,石油资源不断减少,而且国际市场原油的进口价格也在上升,但是我国由于石油需求量较大,进口石油量逐年递增,这就说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我国在石油开采方面的核心技术力量不足,创新能力较弱,自主核心技术较少,根本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石油开采需求,根本达不到世界石油开采标准,所以当今情况就必须要对石油工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石油企业的集中度,要对石油炼油技术进行创新,并加强对石油开采和研发的监督管理力度,要将那些高污染、低效率的石油生产工艺进行淘汰,着眼全球化发展,要加强自主创新,对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加强我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