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工实践内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我国部分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环节更薄弱,严重影响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调整对提高本专业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由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不少职业院校是在化学专业基础上申报办理的,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化学实验为主,虽然也建设了一些主要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按本专业要求规范建设。
1.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有:新生入校后两周的军训是本专业人文社会实践的开始,是提高人文素质最有效办法;每学年寒暑假均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安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乡村、街道或社区举办各种活动;校内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并进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来考核人文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校内(基础化学和化工)和校外两部分: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1)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是指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因为原来化学实验普通教育设置达不到职业要求,应按高职要求分别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仪器)实验项目,并单独建设有毒药品库房,使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制定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大纲,并按大纲要求进行实验。(2)化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需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等,由化工教研室具体管理化工实验、实训,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需建设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认识、生产、定岗实习。即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认识实习一周;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生产实习15~30天;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外实践教学应加强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定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毕业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从化工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应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管理做以下调整:
1.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将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四个实验室等;化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室、典型生产工艺模型室、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室、管路、典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室、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室、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室等;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19-02
化学是理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先进学科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科技水平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化学在这些学科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化学学科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如何既给理工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作出整体介绍,又能在教学中介绍化学与不同专业的紧密联系,从而构建出一套对理工类不同专业适用的医学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以适应目前科技﹑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是非常重要和刻不容缓的。笔者在多年的医学化学教学中对于理工类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进行过座谈,就目前医学化学教学的授课内容、学生的满意和认可等方面做了调查,对医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实践。
一、医学化学课程在泰山医学院的现状
泰山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前身是单学科的医学院校,医学化学是普通基础课,医学各专业的要求和授课内容都是一样的。学校现在已发展为多学科的医学院校,虽然医学化学是普通基础课,但医学和理工等专业差别大、跨度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不同,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校在医学和理工类等专业都采用医学化学同一本教材,在应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医学化学课程,学时在30~80学时不等,占3~4学分,理论和实验课的比例约为3∶1,课程基本都在大学一年级进行。
从历年学生学习的情况看,生物类专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学习,但不知怎样去学;非生物类专业部分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用处;更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应付学习,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就行。近年来,随高校规模和新上专业的增加,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怎样让学生成材,也是各专业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笔者近年来在理工类专业的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医学化学课程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医学化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近年来,随着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新的分支学科正不断涌现,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充。如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做到从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将化学学科系统而又不失重点地传授给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
在几代化学教育家和广大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各综合性大学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将化学学科以理论化学(结构化学与物理化学)、化合物的合成制备与性质(无机与有机化学)及化合物的测量与表征(分析化学)为主要线索来介绍化学知识是符合目前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因此,大学医学化学的教学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也就是以化学原理、制备与性质、测量与表征为医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医学化学的教学如何适应理工类等相关专业
医学化学在我校授课的专业主要有应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医学化学教学与一般大学理工科的化学教学,无论内容和难度及要求都是不同的。如何做到既能系统地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又能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殊要求,这应是大学医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思路。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同,教学内容应因专业不同而在难度和重点方面有所不同。如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框架。过去在原先医学化学的教学中,一直都属于略讲或不讲的部分。也正是由于这种状态,使上述专业的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实际上起了削弱化学学科重要性的作用。
1.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
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本科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医学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医学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应遵循理论够用,应用为主的原则。在参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一章增加了化学传感器的内容,这在医学诊断和环境检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在《滴定分析法》一章中,增加部分仪器分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仪器的正常使用维护,是物理学的主要应用,对保证仪器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等指标非常重要,例如电化学分析与光谱分析中如何降低信噪比等等。《有机化学的对映异构》一章涉及物理学光学的应用,要重点讲解,其它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以下是本专业修订后的医学化学理论授课内容,见表1。
2.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医学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工、医多学科结合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除了按医学化学的教学要求教学外,还涉及较多的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中又要使用各种现代先进诊断仪器。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突出物理化学中动力学的内容。因影像专业要接触放射性同位素,要熟悉其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第二,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要突出配合物的内容,因涉及肿瘤病人的化疗使用的配合物类药物,如顺铂和卡铂类化疗药物。第三,影像诊断经常使用的造影剂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化学的内容重点应讲基本有机物的性质,主要是药物性和毒性方面的知识。第四,要增加分析化学的仪器分析内容。因为医学影像专业是以诊断为主的专业,常用磁共振、CT等大型先进仪器,因此学生应对现代分析手段有所了解﹑熟悉,才能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以下是本专业修订后的医学化学理论授课内容,见表2。
四、结束语
总之,在理工类不同专业医学化学的教学中,在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下,应首先选择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来介绍,然后再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所侧重,使医学化学的教学更贴近专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几年来,在上述几个不同专业的理论教学中都作了尝试,效果明显。通过学生网上课程评价,得分96.6分(百分制),学生绝大部分是满意的。通过新修订的医学化学的理论授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更加清楚了医学化学哪些内容与自己专业更密切,不再是仅仅为完成学分而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使医学化学的学习突出了与学生就业、专业成才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适应了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磊,陈鹏,赵劲,等.化学生物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傅献彩.大学化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3
key 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一座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好坏,直接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功能,因此它们对人们所处的环境质量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园林绿化工程概述
园林工程包括水景、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无论那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的主体部分,其具有调节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功能,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它包括栽植和养护管理两项工程,这里所说的栽植是指广义上的栽植,其包括“起苗”、“搬运”、“种植”三个基本环节的作业。绿化工程的对象是植物,有关植物材料的不同季节的栽植、植物的不同特性、植物造景、植物与土质的相互关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以及防止树木植株枯死的相应技术措施等,均需要认真研究,以发挥良好的绿化效益。
2、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2.1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制定
2. 1. 1 总体网络计划编制的原则总体网络计划的编制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统一筹划、安排,即使局部不尽如意,也应服从总体需要,使整体达到最优。
2.1.2 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步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及工艺要求,编制各单体网络计划,并进行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线路;将有关的单体网络按同类资源的工序进行连锁,并对连锁后的辅助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建立经过调整以后的总网络计划。
通过网络计划的贯彻能够提高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管理水平,改善施工过程中的调度平衡工作。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作为园林小区施工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并为实现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计划管理目标,谋求园林建筑施工企业生命力,发挥一定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园林小区的施工计划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还需不断摸索和改进。
2. 1. 3 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编制首先,可以将一个园林工程划为若干个施工区域,由若干个主要工种的施工队进行平行施工。把每个工区的若干个工程项目看作一个单体工程组织网络计划。这种组织方法不但克服了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小,难以组织施工网络的弱点,且可扩大工作面,增加计划的灵活性,使网络计划在园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了实际意义。
其次,按群体工程网络计划的思想方法去组织园林小区的施工。在园林小区施工中,由于建设项目繁多,施工过程中情况经常发生变化,组织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新开发了许多小型公园及街头绿带、景点组等。如不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即便有了最佳的单体工程施工计划,也会造成资源(人力、物力)使用上的失调,很难达到总体建设的综合效果。为了使各单体网络之间的资源在使用上保持基本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可以设想将一个园林工程组成一个总体网络计划,将有关的工程作必要的联系。总体网络计划主要起控制作用,以控制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体网络的施工工期。
2. 2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2. 2. 1 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现场施工管理首先是对工人管理,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和施工工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管理上要做到有松有弛、赏罚有度,工作出色的要鼓励,加班要给加班费,并要了解工人所需,提高与工人们的亲和力。作为一个施工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落实、做好,就得多去施工现场,认真听取和尊重工人们的建议和方案,
解他们所需和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避免技术错误的发生。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规事件,如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等。
2. 2. 2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树木栽种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承包方多以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临时组建而成,这样的施工队伍对苗木的栽植技术了解甚少,加上一些人缺乏责任心,不按照技术监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施工,无法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种栽植模式的栽植技术,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健全考核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科学,合理,实际,高效。
2. 2. 3 分析工程需求、制定施工技术方案要对工程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投资方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在施工中要遵从流水线工序,这样有利于更顺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种植一批苗木,安排多少人,哪些人做什么工作,谁先谁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动、调配,这都是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否则,造成人力浪费,增加工程成本。
2. 2. 4 严把苗木采购关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的栽植工程。因此,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绿化工程所需要的种苗较多,品种和规格很繁杂,而且栽植时间又相对集中,有时本地区苗木的供应又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大量从外地地区调运补充,一些调运的苗木适应性较差,还有长途运输过程对苗木的损伤问题和人为原因,以致于在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
造成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下降,成本提高。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苗木采购渠道,在采购的一系列过程中,要层层把关,确保所进苗木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杜绝病苗、弱苗、死苗和不合要求规格的苗木进入工地。
篇4
1.1 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管理目标
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确保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的有效性为目标,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细致化、全面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坚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进行科学、严谨的分配和编制,优化资源配置,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施工成本。
1.3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规范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现场施工管理条例,确保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2、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2.1施工人员的管理
2.1.1 须对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的各类人员实行资质和资格管理制度;
2.1.2 与各类施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标准、支付方式、合同终止条件及双方责任等内容;
2.1.3 熟悉劳动力结构特点和配置方法,针对劳动力结构中“长工少、短工多”、“技术工少、普通工多”、“老年工人少、中青年工人多”、“女工少、男工多”的特点,合理确定劳动力投入量并编排劳动力配置计划。
2.2 施工材料的管理
2.2.1 对于建筑结构材料,须使材料的规格、品种、型号和质量等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于装饰材料,还要同时满足业主的需要;
2.2.2 材料采购时,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必要是要实地考察生产厂商,选择供货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信誉高的供货商;
2.2.3 须严把材料检验关,对材料进行包括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等项目的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2.4 对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实施有效控制,建立管理台帐,做好各类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2.2.5 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浪费。
2.3 施工设备的管理
2.3.1 掌握施工设备的配置方法,多使用单位工程量成本比较法,以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2.3.2 不同的施工机械可配套使用,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2.3.3 熟悉施工机械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的生产能力和特点,尤其要熟悉土方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的生产能力和特点;
3、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要点分析
3.1 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通常的对象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小的工程活动来实现的,因此保证每个工程活动中的质量问题是达到预定的建筑目标的主要途径。
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的程序进行:(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3)实施项目质量计划;(4)监督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5)收集、分析、反馈质量信息并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
应该杜绝工程质量中可能出现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在工程领域,施工过程中的看似细小的质量问题或许会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大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证质量的措施,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体系的相关内容及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3.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施工过程中情况复杂,可控性较差,经常要进行各种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这方面需要管理者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尽可能消除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3.2.1 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确定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3.2.2 对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3.2.3提高广大施工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止“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这里是指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的产生,防微杜渐,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不出现重大的、渐进式的安全隐患。
3.3加强施工现场成本控制
任何项目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不例外,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润。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相一致。
3.4加强施工现场进度控制
3.4.1 编制进度计划,并尽量形成流水作业,这样既有利于争取时间、压缩工期,也有利于实现工作队专业化施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3.4.2 对施工进度实施有效控制。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者应随时监控项目的进度情况,收集实际进度数据,并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若出现偏差,要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使项目按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
3.5强化施工现场信息管理
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应做施工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工程资料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基建文件、监理资料、施工资料、竣工图及声像资料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5.1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工程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做到“定岗定人、责任到人”;
3.5.2资料工作应由持有效的资料管理岗位证书的资料人员负责,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
3.5.3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组卷、接收、移交等工作;
3.5.4项目部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将自己管理的所有工程资料移交项目经理部资料员,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不得将工程资料带走或据为己有。
4、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力求使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大致均等,且水平较高,避免某一项管得特别好,而另一项管得特别差。根据“木桶效应”原理,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于所有管理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避免管理中的“短板”显得很有必要。此外,管理者应对整个项目的管理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即“通盘考虑”,这样,才能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措施卓有成效、耗费资源有限、治理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上册)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篇5
以普适计算为核心的信息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理念,成为未来不容忽视的巨大经济驱动力,不少国家都将普适信息环境的建设作为新一轮国家信息产业战略的主导[1]。普适个性化内容推荐是指根据用户偏好、行为习惯和时空环境等因素,将相关内容通过各种网络和终端主动推送给用户的一种动态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该领域的研究将个性化服务、上下文感知计算和语义Web服务等领域的方法和技术相结合,致力于在一种开放、动态和集成的环境下,给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更具针对性、多样化和智能化的服务[2][3]。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支持内容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内容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商业价值。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成熟的规模化应用并不多见,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从知识发现与知识组织视角构建情境与服务关系的方法,缺乏集成多种内容推荐业务的支持性系统的解决方案[4]。由于目前缺少从数据分析、知识管理视角构建情境与用户内容偏好关联的研究,那么在给用户提供服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哪些类型的上下文数据,采取何种策略和次序获取并将其与知识库中的目标情境匹配,当存在不完全匹配问题时应采取何种策略等,对于这些后续问题的研究就更加薄弱。本文在前期研究[5]的基础上针对普适推荐服务的目标,结合语义Web服务技术,研究普适个性化内容推荐支持性系统的工作机理,情境化用户偏好知识库的利用过程,建立各种服务之间的逻辑时序关系,以保证服务执行的有序性。
二、基于螺旋模型的服务运作模式
(一)上下文信息获取的依赖关系。
本文将上下文(Context)定义为描述用户情境(Situation)特征的信息。上下文之间具有推理关系、类属关系,一种上下文数据的获取需以另一种数据的获取为前提。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并非时刻对知识库中描述目标情境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获取、推理和匹配任务。
在情境偏好分析中,处理的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历史数据,对描述情境的上下文数据并不需要区分获取时的依赖关系。例如,要获取天气情况的数据,先要获取用户位置数据;要获取用户活动状态信息,首先需获取时间、位置、用户日程等信息再通过推理导出等。然而,在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不是时刻对所有的上下文数据进行获取、解释、然后对目标情境进行匹配。因为目标情境中的上下文属性值对之间是合取关系,那么在对目标情境和现实情境的匹配时首先只需得到较容易获取的上下文数据,例如:时间、位置等,当这些上下文数据与情境中的上下文取值匹配时,再获取其它的上下文数据,如:温度数据、用户活动状态等。这样减轻了系统运行的工作负载,利于节省服务资源、降低时间开销和用户费用。图3-1中描述了部分上下文数据获取的依赖关系。这里的主从关系并不同于相关文献中定义的直接和间接上下文,直接上下文是指原始的上下文数据,间接上下文是指通过推理导出的上下文概念。主上下文是指在获取过程中不依赖于其它上下文的类型,而从上下文的获取需要以另一种上下文的获取为前提。当然,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感知设备的采用情况不同,这种主从关系并非绝对不变,例如:如果用户移动终端上具有温度感知的功能,那么可以直接由该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数据,就不需要先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再通过调用温度Web服务这种虚拟传感器的方式获取。
篇6
企业的发展不光靠硬性方面的建设,更在于软性方面的建设,软性方面的建设主要是企业文化建设。对于银行的文化建设来说,是银行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的银行员工共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行为准则,是具有本银行独有的特色的文化理念、银行服务宗旨等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的体系,是银行管理建设的灵魂[1]。而内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银行的文化建设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银行的文化建设,有利于调动银行各个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信誉和服务质量,有利于银行的形象塑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对银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实质意义。
1. 银行内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银行的内部文化建设
我国的银行是有总行、分行、支行的划分,对于同一个银行有不同级别的运营点,有上下级的管理方式。而每个银行都有其自生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是每个分行或者支行的文化主导,而对于每一个运营点都有内部的文化建设[2]。银行的内部文化建设主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认识观。是银行内部管理发展的特有精神财富,是把银行文化的理念、形象的传递,凝聚和团结银行内部员工,提升银行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银行员工进行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准则、道德标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和规范,使得银行的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思想道德准则的实践活动。
2. 银行内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方式
2.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性,建设物质文化
与精神文化对应的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银行金融产品和业务的本质表现。银行的金融产品和业务的运作中,需要银行员工凝聚到一块,遵循金融市场的经济规律,进而银行的品牌和形象就成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银行的品牌效应十分重要。
2.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建设行为文化
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是要求人们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同时产生舆论导向的监督作用。银行内部文化建设在经济和文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银行管理从经济物质管理到文化管理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被不同职能的员工认可接受。银行内部文化主要是处理内部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行为文化的主体是银行,但又是通过银行的员工体现出来的。
2.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性,建设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文化相比,把制度作为文化看待,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制度是具有形的,通过规章规程、纪律标准、条例规范体现出来的。制度文化是从有形制度中走出来的,通过具体有形的制度载体展现出来的银行无形内部文化。在银行的大文化背景的长期影响下,所有员工都会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银行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实现心里约束产生共鸣,实现员工的自我约束和控制。
2.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性,建设精神文化
银行的精神文化是其整个银行文化体系的支撑点和本质,银行内部文化从表面看是动态变化着的。但是从银行内部文化的实质看,银行的精神可以发挥稳定的作用,银行的价值观、服务理念、团队精神等都是银行的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实质[3]。银行的内部文化内涵实质是,以人文本的文化,人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银行发展的运行的根本,银行的员工就是银行的主体,提高银行员工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强化银行的社会影响力。
3. 新时期银行内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策略
3.1树立“以人为本的”融合理念
银行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人,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是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银行内部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做好内部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中,必须立足于人为根本原则[1]。只有很好的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才可以使得银行的发展更有潜力。
3.2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很好的把握银行内部文化建设的方向,实现稳妥的银行精神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给银行内部文化建设提供推动力,更好的推进文化行为建设,规范员工行为,提供员工素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银行内部文化建设创建优势。
3.3实际融合运行中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坚持把银行的发展远景和发展实力和银行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目标。教育银行职工,激励银行职工并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文化建设当中,建立起内部文化建设的主人翁地位,强化员工的内部团结意识,把思想和意志统一到银行的文化建设和银行发展中去[4]。实现银行内部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
4. 结语
银行的内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银行业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力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工作能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达成,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丰富银行员工的精神世界,提高员工精神品位;有利于银行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良好内部文化氛围的创造,形成银行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合理的做好银行内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
参考文献:
[1]刘淑群.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消费导刊.2012, 23,(6):32-33
篇7
在对房建工程进行造价预结算审核,具备极强的复杂性、系统性,其具备的政策性、技巧性特点会成为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棘手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房建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逐渐增加,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便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才能提升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审核价格
价格审核作为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过程中,由于房建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以及资金,因此只有对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精确审核才能确保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金被浪费。施工材料的价格是施工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在确保价格合理的同时,还应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房建工程的建设要求,才能确保房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二)审核计算
在房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1]精确的计算与审核工作是确保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部分房建工程项目中存在诸多较为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预结算审核的最终计算结果产生恶劣影响,在对成本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确保计算的整体准确性,才能为最终的预算结果准确性、有效性提供保障。因此,计算审核工作极为重要,是对房建工程项目整体预结算准确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审核费用
在进行房建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才能提升预结算工作的水平。因此,为了确保房建工程项目中的资金被合理利用、资源被合理配置,便要进行充分的预结算审核准备,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预结算审核部门要明确审核对象,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整理。第二,应根据工程造价的相关标准,对合同中的收费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三、房建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现状
房建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作为工程造价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收益、资金配置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2]合理性。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但在工程预结算核工作中还存在这较多问题,例如预算超支、结算超支等,都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形成严重阻碍。
四、房建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
房建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管理,并遵循预结算审核的标准,因此为了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提升招标与合同内容的审核力度
房建工程项目所用的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都是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要基础参考文件。因此,在进行房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以及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要提升对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实际内容的审核力度。其中要对三点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第一,要对计价合同与房建工程实际计价方式是否相符进行审核,由于不同工程项目存在不同的计价方式,因此便会出现不一样的计价合同。第二,要对工程项目总价、单价合同、施工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才能提升合同内容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的统一性,避免出现成本与施工合同内容不符的情况。第三,要对合同中的调价款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参与双方同时对合同的内容没有异议,避免出现利益纠纷。
(二)提升房建工程施工材料的价格审核力度
在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审核人员在对房建工程项目开展预结算审核工作过程中,必须将施工材料的审核力度不断提升,才能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提供保障。由于在进行房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界各方面以及市场规律变化的影响,便会导致施工材料的价格出现波动,导致对预算审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核人员只有将各个工作环节认真、细致的完成,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严格依据房建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内容,对造成施工材料价格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及时调整。第二,在对施工材料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施工材料价格变动的情况,[3]并保持在合同允许的范围之内,应依据施工日志中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保持一致,才能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发生。第三,在房建工程项目停止施工的阶段,审核人员要依据施工过程使用的全部材料平均价格进行精确的核算工作,确保施工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得到提升。
(三)提升工程量计算审核的准确性
在进行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过程中,要对工程量进行审核计算,其也作为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要将以下三点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第一,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方位的仔细分析,并根据房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数据总结,同时还要初步界定工程项目的造价范围标准。第二,在房建工程中的预结算审核工作要具备较高的相对性,并针对不同的项目选取合适的预结算审核办法,目前普遍采用的审核办法为重点审核、全面审核法等。第三,在房建工程项目进行实际施工时,部分工程项目会由于外界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出现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便要提升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才能达到将预结算审核内容提升真实性、有效性的目标。
(四)提升房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将房建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进行优化,施工企业便要提升审核人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以及职能素养。施工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构建完善、严格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并依据相关规定对选拔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审核人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第二,施工企业要定期开展相应预算审核、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
五、结语
房建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只有将工程造价管理不断优化、将预结算审核的计算精度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我国房建工程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为宁夏众业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WANG Li
(Textile Chemicals Branch of Xinjiang Shihez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rough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the effectiv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help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nov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social needs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chemica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reform and practice
1 现代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与改革目标
1.1 现代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恢复能力,位于新兴经济体的首位。但由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严重限制了我国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严峻,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也因此,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培养,则影响着我国科技研究领域人才的质量,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是现代化工教育的主要内容。
1.2 现代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
为了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化工企业的需求,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与化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等,通过将化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
2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思路
2.1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化工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之一。随着我国工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大多数化工专业人才毕业之后都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大不相同,且内容较少,化工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与课时相对较少,实践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综合设计与理论实验;②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拓展性、整体结构性、完整性、实践应用性、创新性等,且没有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监督管理体系;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创新性,也没有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不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
2.2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思路
二十一世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综合专业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思路,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建立现代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统。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传统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专业的创新人才,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二十一世纪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体系当中,逐渐修改与完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有效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监督管理体制,促进化工专业人才的全方面发展。
根据二十一世纪社会化工专业人才发展需求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对普通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现行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有效的修改,以增加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实现现代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3.1 有效整合基础实验教学,及时更新实验内容
高校化工专业基础课程有生命科学导论、大学英语、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22个基础教学科目,专业实践课程有物理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电工电子设计性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8个实验教学科目,而每个实验科目又包含多个实验模块,如何有效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实验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是化工专业实验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应打破传统化工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科目进行有效整合,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块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数量上与质量上有效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将有机无化实验与无机化学实验内容的整合。
3.2 增加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实验教学内容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实验课程出现实验结果复制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现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化工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先进的实验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满足现代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促进现代化工专业实践人才的培养。
3.3 增加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只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并没有创新性。而新时期企业、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加强化工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化工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为目标,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国家以及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有利于化工专业课题的研究,从而有效促进了化工行业的发展。
3.4 有效改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实验教学器材严重缺乏,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实验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现代实验教学有效改善了传统以教材为主的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教学的作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有效整合了网络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的核心,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满足现代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定标,陈卫航,魏新利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下旬刊),2009.146(125):125-126.
[2] 沈发治,王艳博,陈改荣.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高职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5(8):177-179.
[3] 钟义信,赵贵旺.张勇军.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研究.2009.146(109):223-224.
篇9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开展以“降低、够用”为主的课本内容调整,降低课本难度,增强课本实用性。《化工原理》课程经过了多年的完善发展,有了完善的理论体系,虽然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但是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来说,并不太适合,所以对原有教学内容应做适当删减。对于一些理论推导,教师应当适当减去,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实际应用方面。对于应用性不强的理论知识,教师可改为该理论的应用和延伸。如化工原理中温度梯度这一节,温度梯度的基本概念是必须了解的内容,在平壁的稳定热传导里各层的温差的有关计算公式推导,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哪层热阻大,哪层温差大这一结论即可,可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这一理论。此外,还有热传导中的辐射基本定律、因次分析法及传至中向平衡和溶解度的基本关系等内容,对于精简的内容来说,不能脱离大纲内容,精简准确突出基本规律即可。另外,适当拓展课程内容、引入新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在实际化工操作中,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出现,教师适当引入现阶段与课程有关的新技术,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体来说,以应用为目的对课本内容进行精简、拓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课本理论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由于化工原理属于技术类课程,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思想和工程方法。化工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训和相关实习。笔者对实践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改革化工原理实验模式、内容。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传统化工原理实验是教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写实验报告,然后做实验,交报告,整个研究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在验证课本上的理论、结论。这样单调地做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并无大用,而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通过改变各种操作条件、参数,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参数和操作方式的变换对实验的影响,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有很大帮助。如化工中常见的“精馏”、“吸收”这两种单元操作,其理论比较抽象,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在学习了“精馏”、“吸收”两章的理论知识后,到实验室实际操作筛板精馏塔和填料吸收塔。实验室内“精馏”、“吸收”流程小巧、简洁,方便学生观察物料的反应。学生在实训时,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边讨论,不但可以解决课堂遗留问题,还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给教学工作增添了色彩。
2.设置研究性实训课题。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课本中实验的实用性特点,在实验内容选取时,尽可能接近生产实际。如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的综合实验问题,眼球测定阻力系数与关系曲线,离心水泵的特性曲线,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测定,如何确定离心泵的工作点。在实际实验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这个实验改为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如直管阻力的阻力产生和测定,阻力产生的原因和怎样减少阻力等。让学生查阅文献,获得实际生产数据资料,大胆质疑,找出规律性东西,最后制订实验方案。通过这几项准备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更多化工新技术、新设备。
3.注重与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化工原理与化工仪表、化工机械等相关课程紧密联系,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装置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加大信息量。实验中很多设备都是化工类相关课程中涉及的,将这些设备的选用和使用方法穿插到实验中,使学生对整个实验内容有整体认识。
三、教学手段改革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涉及很多大型的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和流程,以及大量的工程专业计算,而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把全部内容展现出来,只能草草带过,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迫在眉睫。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了补充。多媒体电子教案、图像演示等能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动态地展示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和工艺制作流程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难讲的内容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降低教学难度。如讲解化工原理流体输送设备这一内容时,需要了解流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性等多方面知识,一般的口述板书根本不能完全将内容展现出来,而利用多媒体分析,可以方便生动地多次再现整个机械分析过程,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使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的了解、交流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运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04).
篇10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
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化工工程制图教学时,也要将其作为主要目标,基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化工工程制图教学机制,同时与化工工程制图教材、课件等内容进行结合,制定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机制[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生产实践加以重视,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最能体现生产实际的题目,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将化工工程制图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工程制图观念。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重视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掌握化工工程制图中AutoCAD的运用,通过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化工工程制图水平。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对传统的课程设计进行创新,提升化工工程制图教学效率。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教学中体现化工工程制图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讲解化工机械中的零部件、装配图、连接件和化工设备图的特点,并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化工工程制图教学[2]。另一方面,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比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教师在开展手工绘图相关内容教学时,如果只是单一的讲解原理,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相反,教师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对知识加以理解,并真正掌握手工绘图的技巧,为之后化工绘图技术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模式方面
1.实现化工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的结合。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化工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3]。例如,教师先在实际的工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再对知识进行解释,通过实际的练习培养对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动脑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能够辅以动手操作,将理论落于实处,同时提升了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对本节课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了解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全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方式,对画图的步骤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手工绘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比如在画五棱柱时,要先确定定位轴线,之后再画上下两底面的三视图,随后将棱线补全。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既可以实现良好的互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AutoCAD的运用,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篇11
在中职院校,化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知识点十分广泛,因而学习难度较高。化工专业的设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多的化工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而随着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对于化工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化工课程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而中职院校的化工教育工作要针对当前的化工行业市场发展形势,不断创新改革,让广大学生学有所用。
二、中职化工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化工课程主要包含涉及的内容要:基本的化学反应和作用的原理、化学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操作流程、化工产品的保管和使用的知识。在当前的中职院校的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依然是老师在讲台上依据课本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由于化工课程的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这种传统的化工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对于化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对化工课程产生厌烦,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化工课程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尽管当前很多中职院学生对于化工课程、化工知识十分感兴趣,但是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却不甚理想。在化工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学生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并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条件改良化工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校和相关部门也没有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条件让学生有机会真正进入到化工企业和化工工厂进行参观和学习。因而,学生对于化工很多实践生产方式还不是很明白,不能很好地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和化工实际生产运用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在化工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会感觉甚至产生学习到的化工知识毫无用处的想法,进而影响化学课程的教学。
三、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加强化工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化工课程体制。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是进入到生产一线,因而在化工课程的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更多地向生产实践方向靠拢。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化工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化工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化工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和积累化工知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对于化工职业的发展趋势、化工的科目和操作这些知识也要掌握。要加强对中职化工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学校在化工课程的设置上要紧跟化工市场的发展需要。中职院校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对化工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调整和更新,适时将化工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到化工课程的知识讲解中来。中职化工课程的内容和包含知识点较多,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很难将所有的化工知识能够做到讲解得面面俱到,因此,在化工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向予以指引,对化工知识点进行模块化,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学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在化工课程的实验模块中,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对化工实验要做好演示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化工实验,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使用化学仪器和设备的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核心设置化工课程内容。现在的企业和单位都注重“证”,许多岗位都必须要求拿到什么资格、或者什么水平的证书,因而中职院校在化工课程的设置上要与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匹配,注重吸收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这样将考试教育和能力培养能够有效进行结合,更能符合当今中职院校的自身发展需要,还能满足企业对于中职教育的要求和意义。在化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从化工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化工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发,合理规划学生的化工职业需求。当然,中职院校的化学课程要和学校的化工企业进行合作,化工企业或者化工工厂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化工课程的实践任务。这要求学校在和企业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化工教学的实践内容和企业生产不相冲突,老师对于化工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和目标,遵循化工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化工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课本上所没有体现的化工实践知识,又不会影响到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更多优秀的化工人才进入到化工行业。
3、改变传统的化工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在当前的中职院校对于课程的反馈和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依然是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学生的成绩是化工课程效果的唯一方式,但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大背景下以及化工行业的市场情况来看,这种“唯分论”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在评价化工课程的成绩要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反馈评价方式,不仅是通过成绩,还要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学生在化工实验和化学实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化工课程能够有更好的指向作用。同时,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化学修养和化工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四、结语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的化工基础偏弱,在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化工课程知识的兴趣,引到学生对化工知识进行自学,充分结合化工实验和化工实践,依据化工市场发展情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从文.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205.
[2]王小平.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3:17+23.
篇12
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全面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的共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化工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由以往的纯理论授课改革为“理论+实践”的授课。理论授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厂址选择及总图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化工三算、管道布置设计、车间布置设计及安全与环保方面的内容,如表1所示。
实践授课是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将一部分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于机房进行讲授及训练。与化工设计概论教材的再版内容同步,化工设计课程的上机课程包括两部分:工艺流程设计中的流程图的绘制,以及化工三算中的工艺流程优化设计。其中流程图的绘制包括采用AutoCAD软件对物料流程图(PFD)、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及车间布置图进行绘制,重点是掌握图纸的主要内容及画法,做到图纸规范、完整。工艺流程优化设计主要教授学生运用Aspen软件进行流程模拟计算,内容包括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及配管设计。通过一系列的上机课程,学生增强了用计算机模拟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在理论授课和上机训练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现场充分结合,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常州大学还建立了3D仿真实训基地,把虚拟现实的工厂环境引入校园,为师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化工设计课程理论课的最后2个学时在3D仿真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可模拟现实的工厂漫游、工艺操作、事故处理等,将抽象的设计规范、图纸与实际的工厂建设和运行相结合,加深对工艺和自控流程设计、设备及管道布置、安全环保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在3D仿真实训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3D漫游了解厂区内塔、换热器、储罐、泵等的布置方案,从而理解总图及车间布置原则;通过对3D现场复杂的管道分布进行考察,巩固不同类型的热补偿器的设计及计算方法等。另外,仿真实训中的事故处理还可使学生加深对流程设计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内容的理解,如学生对泵起火进行事故处理,能够理解设计中使用双泵,以及泵前阀、后阀及止回阀的必要性,使图纸上枯燥的符号与实际的安全生产相联系。化工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上机训练与3D实训相结合,突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实现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3
1课程现状
化工设计是指对化工技术的过程设计和优化,也就是设计一系列的单元操作或设备,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和连接,最终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高效转化。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物理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和工程制图等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的课程,可以视为是对全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系统综合运用。因此,化工设计课程学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化工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学科建设方面经验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将化工设计课程设置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教师和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计划和重视。导致最近几年该专业大四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觉雾里看花、无从下手,大部分是靠“依葫芦画瓢”草草完成设计项目,而没有融入自己的设计灵感,没有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的预期目标,使学生毕业后无法较快的适应工作。为解决此问题,务必要增强化工设计课程的专业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培育应用型化工设计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各化工类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变化,化工设计课程总学时数被压缩,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32学时的短学时化工设计课程。同时,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还存在着工程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在短学时,薄基础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就亟需任课教师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
2课程改革思路
2.1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化工设计课程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学方法机械单调,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跟进,甚至会打击学生的求知积极性[2]。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此才能把教材上的理论原理知识表达得清晰透彻、通俗易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数据、图片、动画等,并适时配以实际工程案例,把教材上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和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借助板书教学,现场推导一些重要的公式,绘制典型的工艺流程图、设备装配图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加深对重点板块的理解和掌握。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一些易混淆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剖析、理解和运用。也可以对关键章节布置课程小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数据信息、组织撰写报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和提升。适当尝试中英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引导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拓展国际化视野。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体系,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空间,丰富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3]。
2.2重视计算机应用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4]。对化工设计而言,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物性数据估算、制图、制表、编制设计文件和预算、汇报设计方案,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如此大大减少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化工厂项目的设计效率。目前,相关的计算机化工设计软件主要包括数据计算软件(Matlab、Excel等)、绘图设计软件(AutoCAD、PDS、PDMS等)、工艺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AspenPlus、ProcessⅡ等)。其中数据计算主要是对测试数据的处理、物料和能量衡算、工程概算等;常绘图纸包括流程图、设备装配图、设备布置图、车间厂房布置图、配管布置图等,而流程模拟则包括优化工艺流程和估算物性数据等。当前,计算机在我校大学生中的普及率相当高,而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设计课程学习的学生却微乎其微。一方面是由于任课教师受制于学时太少,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软件及使用;另一方面,学校课程规划不完善,没有把化工设计课程放在核心课程的位置上加以重视[5]。为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化工设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应充分保证本课程的充裕学时,以便安排学习重要的化工设计软件;另一方面也要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化工行业对口设计软件学习方面的选修课,为学生日后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设计积累一定的基础。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化工设计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通常情况下,学校要选择一些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化工企业、公司、设计院等作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了解化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掌握化工生产基本模式,也会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程问题上来,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很好的辅助和加强。各类化工设计实践比赛的优秀设计样本同时也是优质的教学材料,将获奖成果与化工设计教学内容融合交叉,有利于实现工程实践与教材中设计原理知识的衔接,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项设计的能力。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实际情况错综复杂,需要综合考察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因此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专业实践训练[6]。由于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打牢基础设计能力,因此是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
2.4丰富成绩考核形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标准性的试题进行,单一枯燥,极大阻碍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新形势下,高校不但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形式,才能真正反映师生教与学的实际水平,避免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错误导向。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进行考核时,尤其要突出实践性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估和考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外,也可采取布置学生课堂分组汇报、设计性大作业和绘图随堂练习等其它途径,以便考核更加全面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
2.5注重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既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中化工类学生指导教师大多安排学生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所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实验室基础研究性工作,与化工厂设计内容相去甚远[5]。因此,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培养。针对此,化工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需由学校相关部门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必要时,可专门从化工设计院、企业等单位聘请有一线项目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技术总监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真正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3结语
为满足新形势下化工工业的需求,要求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夯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通过加强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科学合理的优化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多元化考核成绩、重视毕业设计和实践训练环节,来改善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将来参加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灵,吴集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J].高教论坛,2004(1):59-61.
[2]刘辉,叶红齐.化工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高教论坛,2008(3):62-64.
[3]陈蔚萍.“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7):297-298.
[4]万学达.计算机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设计,2007,17(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