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节能减排的标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节能减排的标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节能减排的标准

篇1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化纤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进而明显提升其竞争实力。但是受到原料成本、宏观调控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严重紧缺的能源和日益严重的温室效益,不得不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建设节能减排体系,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1 有色纤维系列节能减排的标准

在生产化学纤维的过程中,会将色剂注入其熔融状态来加以着色,这是制成有色纤维的直接方法,也就是纺前着色。化学纤维的纺前着色不同于常规的染色机理,化学纤维是在聚合体中均匀地分散着色剂,再通过纺丝成形,纤维中的着色剂就会被固着在其中,而常规则是完成纤维纺织后再进行着色的。自2008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有色纤维系列标准的制定计划进行了批准,在之后的不断努力下,也已FZ/T 54030(54031、54005、54006、54022)等有色纤维系列的标准,并也得到了实施。并且在系列标准的制定期间,结合了广大化纤企业的建议,以及有色纤维系列产品所具有的原液着色不褪色的特征,将耐皂洗色牢度的项目与指标增设在了该标准中。而且纺前着色的方法所具有的众多优点,使其印染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其中包括:可以连续进行着色和纺丝;着色均匀,且具有较好的色牢度,使常规纤维褪色问题得到了解决;生产周期也相对比较短,成本不高等,最关键的一个优点就是该方法将纤维、胚布以及纱线的后续染整工艺省略了,进而使其资源得到了有效节约。

2 阳离子染色改性涤纶系列节能减排的标准

为了顺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进行的重要节能减排的新材料中包括、阳离子染料改性聚酯切片等系列产品。这是利用利用了常规PET聚合中,将硫酸基团的CDP以及第三单体加入其中的基础上,再将含有羟酸基团亦或者是其他的柔顺性基团的ECDP加入其中所形成的产品,容易进行阳离子染料的上染。阳离子染料所具有的优点包括齐全的色谱、鲜艳的色泽、低廉的价格以及简单的染色工艺,使其得到的染色纤维变得更加的鲜艳亮丽。相比于普通的涤纶纤维,其物理性能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例如具有较高的吸湿性,能抗静电和起毛起球,其中纱线的断裂强度是在2.5 CN/dtex~3.3 CN/dtex范围内,说明其强度低,而且在热性能方面也具有稳定的热收缩率等。而且因为该系列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染料吸净率,使其印染废水的排放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又因为其染色条件不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也降低了能源的使用,可以说是纺织化纤行业中应该得到推广的节能减排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为了让该系列产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进而进行阳离子系列标准的组织和制定,包括:《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切片》、《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低弹丝》等等。在经过不断努力之后,也已完成3项行业标准,并加以和实施,其中包括:FZ/T 51003-2011、FZ/T 52011-2011以及FZ/T 54037-2011。而且在该系列标准中,还根据产品特性进行特性考核项目及指标的设置,例如回潮率、上色率以及比电阻等多方面,用来对纤维的热收缩率、抗静电性能以及吸湿性等特性加以表示,进而为其品质的评判提出了科学依据。

3 再生涤纶纤维系列节能减排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在标准化技术的支持下,高品质并且能耗低的涤纶产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涤纶短纤维等聚酯产物带给人们生活舒适的同时,其带、废丝等废弃物也随之得到了增长,并且严重危害了环境,这也是当前人们所关注和需要加快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当前在减碳中普遍适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回收和利用聚酯废弃物中的再生资源也是该行业中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开辟了新的经济发展的资源途径。在化纤行业中的纺织品上已经广泛应用的再生方法,即把PET纤维的废料以及废弃瓶通过筛选、粉碎、清洗以及除杂干燥等程序,进行涤纶纤维的再制造。其中针对一等品产品的要求包括有:再生涤纶预取向丝、牵伸丝以及低弹丝的标准技术,可以用数量为1吨的PET瓶片可以进行吨数在0.95左右的再生PET纤维的生产,在这其中可以节省的石油是6吨,所节省的填埋空间也大约在3m3,而且同等数量的前卫制造,采用该种技术与石油方法所排放的CO2至少会减少70%以上,这无疑是纺织化纤行业中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纺织化纤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建设中和实施中,不仅仅使其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大量能源也得到了节约,还保护环境,同时还为众多生产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进而促进了化纤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杰,陆秀琴,张新民. 建设纺织化纤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 质量与标准化,2011,11:23-26.

篇2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能源计量监管、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使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受检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鼓励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制定节能减排地方标准;督促省级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发挥质监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职能作用,更有效地为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服务企业节能降耗。

1、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定期监督检查。对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使用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以及计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与培训、能源计量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继续建立和完善企业能源计量档案。动态掌握企业年度用能状况和能源计量的基本情况,分析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推广。

3、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专家服务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对口服务,为企业提供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和校准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4、指导和帮助用能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5、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能耗的实时检测。

(二)加强标准化工作,引领节能降耗。

1、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积极鼓励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企业节能标准备案审查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鼓励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制定节能减排的地方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2、加强高耗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监督企业严格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三)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1、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监管,做到安全、节能两手抓。加强使用管理,强化监督监察。

2、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监督检查。

3、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水平。

(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已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1、强化证后监管。对已获证的企业,要利用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2、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获证企业及节能相关产品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大对节能、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

(五)加强本单位节能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要从自身做起,要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要求,加强单位内部节能、车辆节能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要积极推进“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积极做好本单位自身节能降耗工作。

五、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意义,扎实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3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i]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管理、强化全员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西部公司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地位。

(二)坚持优化结构、多能互补的原则,依靠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三)坚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四)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双赢目标。

第六条主要任务: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和配置,减少能源消费全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能源。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西部公司按照《节能法》等相关法律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节能管理体系。

第八条西部公司节能管理实行统—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日常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督考核到位。

第九条成立西部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设立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日常工作。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设在市场部,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

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主要职责:在西部公司党委领导下,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负责节能减排综合目标测定、分解,编制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负责各单位的年度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考核工作;制定和完善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和评价考核办法;负责提出节能减排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参加重点投资项目节能篇(章)的技术评估与审查工作,并进行监督落实。

第十条西部公司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或岗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指派一名领导主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明确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岗位,其他相关部门应选派具有节能减排专业知识的人员兼职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西部公司相关部门的职责

(一)市场部负责汇总、编制西部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节能指标的分解落实;负责能源消耗的汇总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负责组织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篇(章)以及限额以上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评估、审查和报批;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财务部负责编制西部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资金的编制和筹资情况。

(三)党委工作部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对外宣传工作。

(四)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交流活动;编写西部公司节能减排推广技术及节能减排设备目录;负责组织制定节能减排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负责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选。

(五)保障部负责主要耗能设备、节能新技术、节能减排设备的市场准入;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参加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篇(章)的技术评估与审查工作,并监督落实;

(六)人力资源部会同节能减排办公室共同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

(七)经理办公室负责办公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应重点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办公设备的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八)安全环保部负责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工作。

(九)各项目部设立节能减排专职(或兼职)管理岗,贯彻落实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全面履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责职。

1.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所在工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2.负责制定所在工区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

3.负责制定和完善所在工区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

4.负责所在工区节能减排年度考核工作;

5.负责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6.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规划、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计划和节能减排管理工作需要,协助公司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各单位节能减排岗位职责

(一)贯彻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负责编制本单位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或审查节能项目方案,经主管领导审定后上报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和经验交流等。

(四)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推广,组织或参与节能技术开发工作。

(五)测定本单位的能源消费定额。

(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能源审计、能耗监察、节能监测和能量平衡测试工作。

(七)负责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档案和台账;按月对本单位节能减排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制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监督本单位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

(八)参与节能减排项目竣工验收、监督工作。

(九)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第三章节能管理

第十三条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西部公司建立节能减排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节能减排分析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小结季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节能减排计划管理。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机关各部门和各项目部、钻井队、二线生产辅助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及分工范围,根据华北局总体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西部公司具体情况提出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建议,编制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制定主要节能减排措施。

规划、计划建议的上报时间:各单位在规划期前1年的4月底前,将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建议报节能减排办公室;节能减排办公室在规划期前1年的6月底前,将各单位的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建议汇总后,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将正式规划报华北石油局节能减排委员会。

各单位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和建议报节能减排办公室。

规划、计划的编制、审批和下达:节能减排办公室审核各单位的节能工作计划和建议,汇总、编制西部公司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并于每年12月底前,报华北石油局节能减排委员会批准后下发执行。

各单位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下达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结合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上报节能减排办公室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能源计量管理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和仪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级节能减排计量台账和节能减排关键计量设备运行状况档案,努力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第十六条能源统计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西部公司有关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公司及所属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统计台账,定期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核查工作,并将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按隶属关系按月上报。

第十七条各单位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能量平衡和能源审计等工作,摸清并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

第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定主要装置、和主要设备能耗定额或指标,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九条各部门、各项目部、各单位要贯彻和执行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相关节能减排标准,编制、完善节能减排设计标准和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加快节能标准化进程,完善节能标准化体系。

第二十条各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抓好采暖、空调、照明系统及办公设备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办公区域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减少电脑、复印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耗能设备的待机能耗;优先使用绿色节能照明灯具,办公区域尽量使用自然光,走廊、通道等照明要求较低的场所,安装自动控制开关。随手关闭水龙头,减少水流排放。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华北西部之声》、《华北油气信息》等报刊、报纸、黑板报和其他宣传工具,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弘扬节能减排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培训,使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和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熟悉国家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节能减排专业知识,推广节能减排降耗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节能减排知识,重点耗能设备操作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未经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应加强多层次节能减排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有计划地培养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四章合理利用能源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应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努力降低能源消费,防止和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应用效率、转换效率和输送效率;努力节约非生产用能。

第二十五条各单位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活动,对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进,优化操作,提高用能效率。

第五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二十六条西部公司积极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第二十七条西部公司积极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科研项目、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对行业内外节能减排新技术进行评价,引进、消化、吸收行业先进节能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推广技术目录,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交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二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管理,由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负责汇总、优选和提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建议计划,报公司节能管理办公室;公司节能管理办公室会同生产、保障、财务部门审查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组织评价、考核、验收项目竣工后的节能减排效果。

第二十九条财务部每年要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保障部每年要有计划、分重点地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更新改造,逐年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六章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管理

第三十条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包括节能减排篇(章),凡无节能减排篇(章)的投资项目,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不予受理。

第三十一条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篇(章)应进行评估审查,并出具评估报告;对未进行节能减排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二条节能减排篇(章)的编写、评估和审查都要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原则,依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

第三十三条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篇(章)应包括投资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减排设计规范;投资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投资项目设备、工艺的能耗水平及其用能产品的效率、能耗指标;节能减排措施和节能减排效果分析等内容。工艺和设备用能指标、公用工程、装置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能耗指标要以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十四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必须采用先进、成熟、合理用能的工艺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设计能耗数据,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耗能设备。

第三十五条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节能减排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企业要做到用能计划到位、节能目标到位、节能措施到位、节能管理制度到位。

第七章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六条公司及所属单位定期检查用能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情况、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等,及时制止和处理浪费能源的违规、违法等行为。

第三十七条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减排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节能减排指标不达标、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能源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第三十八条西部公司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能耗指标作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直接挂钩,同时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第三十九条节能减排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节能减排综合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评价考核结果未达标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参与公司年终综合奖奖金分配。评价考核结果达标的单位,有权参加公司节能减排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另行下发)。

第四十条西部公司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节能减排管理方面措施落实到位,节能减排指标居于西部公司先进水平的单位。

(二)在节能减排降耗、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三)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献计献策,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第四十一条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大职工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积极性。要将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班组和个人,提高全员节能减排意识

第八章附则

篇4

一、根据上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国家约束性指标确定项目

1、节约能源项目的初步确定。设定能源消耗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能源品种消耗实物量,电能总量、原煤量、天然气量、柴油量、汽油量、重油量、焦炭量等;

2、减排项目的初步确定。主要设定SO2、COD、工业废渣、废水等排放总量;工业用水总量、循环水量;

3、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项目名称、计划投资额、计划完成时间。

二、确定目标的原则

根据政府约束性目标、企业现状和行业先进水平指标确定。

1、企业梳理近三年,即08、09、10三年实际指标,作为基本依据;

2、企业搜集行业先进指标水平,作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标杆;

3、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4、结合行业水平、企业实际、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制定目标。

三、技改项目的初步确定

1、根据企业工艺技术状况、装备水平、生产现场技术管理及6S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环境治理现状及装备水平;

2、依据国家、省推荐节能技术、设备目录及淘汰产能、技术目录,行业先进技术、材料、方法和成功管理方法;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及具体要求;

3、依据依据企业产品、产业升级规划及企业近期工艺技术改造规划;

4、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协调好生产与技改,合理安排好时间和人力物力。

四、资金筹措途径

1、企业自筹。企业有经济实力条件时,通过企业自筹款解决节能减排技改资金;

2、依据政府政策引导,用活政府政策,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3、引入社会投资机构的资金。灵活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企业确定并提供平台,引入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投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按照节能效益分成的方式回报投资企业的投资和合理获取投资利润。

4、银行贷款。运用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合理负债经营,贷款进行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改。

五、技术支撑

1、企业自行开发,充分利用企业自己的实力,针对性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强化现场技术管理;

2、充分依靠集团技术中心、集团参与的战略联盟,开发技术;

3、委托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开发;

4、购买实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新材料;

5、合作项目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

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介绍二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的目标顺利实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30.2%和27.71%,降幅分别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虽然“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十二五”期间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矛盾。“十二五”期间,上海围绕国家拟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碳排放强度下降19%,以及污染物排放继续大幅削减”的节能减排指标,确定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坚持能耗和排放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区县、园区等,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继续把结构节能减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削减污染物存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排污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坚持以政府推动为引领,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节能减排交易市场,为企业节能减排开辟新的路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强化、深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

重点推进以下七项制度措施:

一是探索实施能耗总量增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计量、统计和考核体系。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区县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潜力,确定其到2015年的能耗,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探索开展节能量、碳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二是围绕提升能效,强化节能标准建设和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工业领域,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筑领域,研究制订比现行节能标准更具操作性、更易执行监督的节能设计地方性标准,制定出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交通领域,研究制订水运、航空、轨道交通、公交、出租等行业合理用能指南或能耗限额标准。同时,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进对标达标工作。鼓励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能耗超限额标准的单位给予差别电价等处罚和媒体公布等。

三是强化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形成节能能力。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交通企业和政府机关、医院、商场、旅游饭店、学校等领域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四是实施高耗能行业准入限制和前置性“批项目、核能耗”、“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尽快修订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配套办法等,继续实施“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规定。严把“能评”和“环评”关,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

篇5

①部分企业的节能意识欠缺,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气和废液,并且发电机组处于无功运行状态的时间较长,导致能耗增加;

②企业的节能减排数据统计均由企业自行申报,政府部门仅起到了数据汇总的作用,缺乏相应的核查环节,难以保证节能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导致相关企业的电力节能减排意识较为淡薄。

1.2平均煤耗水平低

虽然我国发电站在数量上与发达国家相距不远,但是,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方面却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发电站难以得到质的提高,因此,机组的工作效率较低,能耗量居高不下。另外,受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各企业并未及时更新设备;再加上电价的波动,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尤其是传统的发电企业,比如煤炭发电企业等受到了水电、核电等挤压,市场占有份额逐渐减少。为了弥补经营方面造成的经济亏损,将本该用于节能减排方面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那么,节能减排工作便无从谈起。

1.3欠缺长效机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力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陆续出台了诸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制度,不仅涉及到了电力企业本身,也涉及到了用电量需求量大的生产企业,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力节能减排体系。然而,笔者认为,该体系仅仅是针对行政层面而言的,它更多地依赖政府部门的强制性要求和监督管理,进而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层出不穷,不能与经济层面的因素相结合,欠缺电力节能减排的长效性机制,导致难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我国电力节能减排的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电力节能减排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几项对策,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整体水平,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2.1转变能源结构,创新科学技术

要想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就必须要转变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其逐渐取代污染较为严重且能耗较大的传统发电企业,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创新科学技术还体现在不断提高燃煤发电效率方面,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必须要更新,同时,引进新型的技术手段,比如空冷、粒子点火、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转变能源结构与创新科学技术双管齐下,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2制订统一的节能减排评价标准体系

在电力节能减排工作中,在参照各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电力市场的前提下,相关政府部门要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统一的节能减排评价标准体系,明确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评价标准,将其细化至生产节能指标、资源再利用率、节能政策指标等方面,整合全部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节能减排评价标准体系,提高节能减排评价标准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管理水平。

2.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提高电力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落实为目的,为了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具体措施是:

①建立系统而完善的内部节能减排奖惩机制,制订季度性的节能减排指标,对达到指标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而对未能达标的部门或个人则给予惩罚;

②加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的力度,确保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得以全面落实;

③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深入解读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政策和企业内部制订的节能减排机制,以营造良好而浓郁的节能减排氛围,促进电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4加大排污的控制力度

虽然我国的高污染电力企业逐渐被核电、水电等污染程度较低的电力企业所取代,但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却并未减少,节能减排的形式依旧严峻。鉴于此,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企业需要提高脱硫设备的性能,确保脱硫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基本的节能减排要求。在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污染性较大的气体和颗粒物质,进而使得我国的温室效应问题难以根治。因此,以火力发电企业为代表的高污染性发电企业需要制订“脱碳、脱氮、脱硫”3大减排目标。鉴于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发电企业所使用的脱硫设备在质量和性能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再加上欠缺一定的运行经验,难以达到所设定的脱硫标准,所以,火电企业必须要在加大内部管理力度的同时,加大煤炭质量的管理力度,确保脱硫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继而达成电力节能减排的整体性目标。

2.5完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监督工作

完善的电力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是确保电力节能减排得以全面落实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现行的关于电力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相关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补充,以确保电力节能减排与相关法律法规的高度是一致的,保证实现电力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一旦发现电力企业存在偷排高污染的情况,立即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另外,还要求各大电力企业积极整顿目前的生产秩序,严格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确保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原则,继而以点带面,提高我国电力的节能减排水平。

篇6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三大目标:

一是公众节能减排理念深入普及,如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材料普及率城区≥75%,郊区≥70%,中小学节能减排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百名以上节能减排志愿者等。

二是节能减排行为不断深化,市民经常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的人数比例≥80%,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80%。市发改委资环处副处长郭庆山解释,《行动计划》对此目标的设定,意在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是节能减排先进典范广泛创建,评选创建500户节能减排家庭标兵和100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00个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10个节能环保低碳园区、500所绿色学校和50个节约型机关等,而且每年评选设立10个节能减排新闻奖。

五大主题活动

《行动计划》提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五大主题活动:

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科普知识进家庭社区、进政府机关、进学校等“十进”活动。编制节能减排科普挂图、科普知识读本、《首都节能减排公民指导手册》、创意科普剧等科普宣传品,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场所设立专门展区,向公众展示开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普实践活动。

二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节能减排“四个一”主题宣传活动。制作一批以节能减排知识、法规、政策、行为宣传引导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组织一批节能减排优秀方案征集、知识竞赛、公益演出、法规宣讲等特色宣传活动。拍摄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故事性强、科普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节能减排主题宣传片。组织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的展示展览活动。

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节能减排‘一二一’模式”。倡导每位市民做到每天进行一次以上节能减排相关活动、每年学会两种以上节能减排新知识新方法、每年参与一次以上大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设置不少于一名节能减排专兼职岗位、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节能减排专题推广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创优评选活动,鼓励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活动。

四是鼓励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节能减排科技需求调研“系列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系列活动,研究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新技术与新产品。建设“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

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选标准体系,评选创建出一批理念新、行动实、示范效果好、诚信度高的绿色发展典范。持续加强本市绿色发展成就的宣传推介,绘制绿色发展地图,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讯,推介节能减排实践示范标杆。

推进十大领域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十大领域行动。包括:

一是家庭社区节能减排行动。倡导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十件事。组织开展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搭建节能减排社区服务平台,开办周末社区旧货交易市场。推广社区“绿袖标”服务行动,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组织开展社区节能减排小窍门入户宣讲等活动。深化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鼓励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制肥设施。

二是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行动。推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6个办公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强制采购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标志的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推行政府机构合理用能,着重建立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节奖超罚等制度。带头践行公务绿色出行,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推动公务车节油。

三是学校节能减排行动。加强校园节能减排知识教育,组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征文、摄影、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节能减排校园创新阵地,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支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项目合作。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队伍,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积极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和规范化回收处置,加强公共水房、实验室等用电智能管理。

四是企业和园区节能减排行动。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节能减排,广泛开展“我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策”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活动。组织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效现金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创建节能环保低碳园区,鼓励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入园企业间形成能源资源阶梯循环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情结生产审核。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鼓励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中心,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

五是农村节能减排行动。统筹推动农村生活领域节能,积极开展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达标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深入挖掘设施农业和农机节能,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省力专用设施农机具。广泛推广节约型农业种植模式,持续推行“区域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试点。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六是宾馆饭店节能减排行动。积极推广绿色服务,鼓励减少一次性可用物资消耗量,推广绿色餐饮服务。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鼓励建立合理用能指南和内部巡视检查制度。推行能耗水耗设备智能化管理,全面普及节水设备。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建立餐厨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和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

七是商场超市节能减排行动。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加强绿色消费标识引导,鼓励商场超市设立节能产品展销专区或专柜。继续推行“限塑”与“限制过度包装”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日常自查见效活动。

八是休闲场所节能减排行动。加强节约用电管理,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强化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水行业发展,全面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水产品、器具。倡导绿色文明的休憩娱乐方式,布放位置醒目、有利于游客投放废物的分类垃圾箱。加大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多元收集、专业回收、集中处置模式。

九是建设工地节能减排行动。推进施工工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执行禁止与限制落后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加强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型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十是交通节能减排行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提倡大型超市、商场开设班车。鼓励自行车出行,推进不同自行车租赁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统一共享机制。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建立“无缝隙”交通换乘系统和微循环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组建5万辆规模“绿色车队”。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引导,推行泊车熄火,轻装行车灯节油措施。

八项重点活动

在《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的十大领域行动中,市发改委联合市住建委等其他相关委办局,对其中的重点活动进行了具体说明。包括:

组织开展家庭社会区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

家庭是全社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者。为倡导崇尚节能减排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计划》在社区、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开办居民家庭节能改造课堂。研究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家庭结合家庭装修自愿开展节能改造,完成上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改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给予荣誉和奖励。

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和志愿者队伍

在大力加强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强化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校园主体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技术专业人士,将学校打造为节能减排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阵地。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动员学生参与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通过“大手带小手,小手拉大手”全面提升家庭节能减排意识。在有节能减排相关专业和配套设施条件的学校,鼓励学校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基地。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走近家庭社区、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理念、知识宣讲。

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

鼓励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十二五”期间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电力、供热、交通灯重点领域企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基本实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由能源管理师担任。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促进企业科学用能、合理用能。

宾馆饭店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活动

宾馆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造首都服务的绿色品牌形象意义重大。未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配置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在餐饮服务单位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油脂集中统一,规范有序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鼓励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申报登记。

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

商场超市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阵地。未来五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节能超市”的宣传和建设,将电子商务网站、专营店、商场超市专区专柜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提高消费者对“节能超市”的认知度。并计划开展节能减排产品集中展示推广活动,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节能减排产品特价促销品类折扣促销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商场超市的绿色商务服务功能,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休闲场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活动

北京集聚的丰富文化、体育与休闲娱乐资源设施,是市民业余活动的重要空间。要在广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加强这些场所用地、用水节约管理。减少文博场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城市户外景观等大规模用电场所亮灯时间和降低开灯等级,在非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一律按平日要求开启夜景景观照明设施。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优化照明系统运行。关闭非必要使用的户外广告牌、霓虹灯等设施设备和大功率用电设施设备。倡导在自然光足够亮的情况下不使用照明设备,做到人走灯关,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活动

篇7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企业,石油企业决定着能源生产和消耗,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了解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质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1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比较落后

与国外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相比,我国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渐形成了炼化污水回用、生态环境保护、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等减排技术、油气管道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与应用调控中心以及井下作业及钻井作业清洁生产等的能耗水平分析和解释技术逐渐完善,并且我国石化也研发了和使用了一些提高能源利用率、处理污染排放物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我国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技术在我国石油企业中的研究时间较短,在早期只重视产量,忽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从而使得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的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增加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1]。

1.2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要求,国内的石油企业加大了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已经大量降低,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石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仍然在不断增加。

1.3油田开发条件改变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与过去相比,虽然石油企业的一些项目的消耗指标出现下降,但是,大体而言其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高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油田开采能耗的增长指标逐渐放缓,但是,总体上的开采耗能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一些老油田的地下油田的含水量逐渐增加,使得生产用水增多,增加了开发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一些老油田在中新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能源消耗增加,而新油田中通常会产生丰度低、品味低、含有密度低等缺点,造成油田开发难度增加,开发成本增加的问题。

1.4石油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较低

许多石油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管理者缺乏石油开发技术的掌握和管理经验,没有引进和培养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缺少强大的节能减排管理队伍,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再加上少数石油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浪费资金,没有效益的工作,只是敷衍和应付国家的检查工作,致使节能减排工作疏于管理,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2]。

2解决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对策

2.1规划生产规模和总体产量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石油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生产规模和产量,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节能减排标准,控制石油企业的规模和数目。同时,石油企业需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方面的改革,贯彻和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2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为了满足新时期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取得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和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石油的生产水平,优化石油企业的资源配置,处理好污染工作,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质量。石油企业应该加大对石油生产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门的部门,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石油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石油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开发新的石油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温室气体捕捉技术或者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升石油生产的水平,以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目前,一些石油企业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操作、弄虚作假的现象,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审核机制,严格处理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条例,杜绝徇私枉法、等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监管作用,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4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

节能减排工作是石油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石油企业应该节能减排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行政、科技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保证措施,协调有关方面,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3]。

3总结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改变油田开发条件,提高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英存,张敏霞.中国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3(08):61-62+119.

篇8

一、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现状。基于我国资源日益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性,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政策,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基于此,交通运输部门成立了节能减排专项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推进,与此同时多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纷纷成立相关工作机构,意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基于交通运输特点,构建了汽车排放法规体系,并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对交通运输中资源浪费、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有一定的控制。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的推行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缺陷与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不懈努力。

2.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的确,综合当前多地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不难看出节能减排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2.1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2006年国务院就已经对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十年过去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而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就是其中之一。交通运输方面对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与粗放型经济方式的推行有很大关系,与交通运输部门缺乏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很大关系。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将节能减排看作为重要工作,那么后续的节能减排工作必然难以及时且有效的落实,最终导致节能减排相关工作不断推迟、延后,交通运输依旧保持原状。

2.2节能减排资金支持不佳。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节能减排的推行不能纸上谈兵了,需要各行各业付出实际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有效的整治排放不标准问题。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及企业发展的考虑,认为节能减排会增加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并且不合格排放标准的整治,会影响交通运输业务,因此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少之又少,单纯的依靠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推进,很难使交通运输方面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3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即便国务院已经对交通运输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要求。但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行依旧比较缓慢。不得不说,这与监督检查不作为有很大关系。一些地区的监督检查部门,并没有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具体进行交通运输监督检查中未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严格的、规范的进行交通运输工具监督检查,导致交通运输工具不合理排放等现象依旧存在,阻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2.4节能减排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交通运输部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对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予以严格的约束与规范,必然能够是节能减排工作有序落实,并且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节能减排意识薄弱,使得制定的节能减排体系标准不合理,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不完善,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具体落实得不到体系支持、制度约束,必然会受到阻碍及影响,使得节能减排效果不佳。

二、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处理

1.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宣传,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之一。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宣传,其一是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使得交通运输方面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潜意识中知道节能减排及其对我们生活的正面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其二,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多的关注和监督交通运输企业及部门,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或者监管不到位的部门揪出,呈现在人民面前、法律面前,使得相关企业单位及工作人员受到应有的惩罚。其三,使交通运输企业及相关部门人员能够深入了解节能减排,并且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节能减排意识。

2.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规章制度。除了积极的宣传节能减排之外,制定完善的、健全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节能减排规章制度的制定,了解交通运输整体情况,依据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提出的相关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对节能减排流程、汽车排放标准等方面予以说明,如此可以有效的规范、约束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工作,使其有计划的、有序的开展,为交通运输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3.相关部门应加大节能减排监督工作。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其实,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财政部门、环境治理部门、监督检查部门等等。为了使得交通运输减节能减排能够落实到位,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如若发现问题或缺陷,要求相关人员对其予以处理。另外,相关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各项政策法规,如此可以保证节能减排问题得到有效处理。4.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首先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为准,对交通运输通道进行合理的养护,提高公路等级,使其可以满通运输需求。其次是合理优化道路运输场站布局,使得道路运输与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与客运网络发展相协调。与此同时,将发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货运、集装箱等货运站场为主,对道路运输予以科学、合理的规范,进而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污染的目的。

三、结语

在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型社会理念的背景下,道路运输方面应当注意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完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制定节能减排机制及相关部门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以此来解决交通运输中的节能减排问题,有效规避汽车排放不标准等问题,使得交通运输更加健康、环保,如此不仅可以降低道路运输成本,还能促进道路运输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行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实现节能型、环保型道路运输行业,利于道路运输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赵卉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石友蓉,赵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26—27.

篇9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博弈愈发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抢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四是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装备和新产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典型区域节能减排科技需求,攻克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关键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提升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 科技引领,协同推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强化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总体布局,加强与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实现部省、部际协调联动。

2. 突出重点,持续支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当前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制约全局的瓶颈问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 系统集成,工程带动。加强多学科、跨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服务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 创新机制,政策引导。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行业、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综合示范。

5. 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指导和服务,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与能力。

(三)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1.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

2.在重点行业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工程100项,应用普及率提高30%。

3.建设20个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具备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和产业化推广能力。

4.形成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以上,形成一批节能减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四)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加强节能减排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平台作用,提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完善节能减排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认证服务机制,促进形成技术服务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基地。

(五)积极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组织研究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系列宣传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工具。建立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及信息网,开辟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的新途径。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部省会商、部际合作,建立与节能减排重点地区的部省联动机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实施机制。

组建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参与的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专家组,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战略咨询。创新科研项目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行业部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高校院所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四)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

篇10

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在“十二五”期间,总量减排指标除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外,可在水污染中增加氨氮、磷,气污染中增加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并根据东中西部的发展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及各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对节能减排实行分类指导。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应遵循大部门制的思路,对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和减排的管理职能要相对集中,并提高监管能力。

3、完善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采取市场定价形成机制,并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结构,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应理顺发电价格和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取消电煤计划内价格,加快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和垃圾发电的政策;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促使业主主动治污减排;建立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提高排污权的使用效能。

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及早出台燃油税,研究出台环境税,积极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要从投资引导向税收调节转移,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消费品,征收消费附加税,或者提高税率。尽快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完善相关投资政策。在投资项目选择上,国家应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倾斜。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跨流域、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流域及相关区域污染减排的能力和主动性,促进流域、区域间的和谐发展。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绿色信贷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完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增长控制和落后产能的退出政策,形成落后产能适时退出、先进技术及时推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

4、强化科技,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产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二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产业化。实施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广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培育节能服务市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

相关范文论文:节能减排视角下的车船税改革思考

篇11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而在建筑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又较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出2~3倍。国内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一道成为我国三大“能耗大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建筑业发展正逢其时,房屋建筑面积正在快速增加,每年新增2O亿平方米的房屋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房屋建成面积的总和。可见,做好建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大力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难点,制约着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中节能建筑只占18%。挖掘和梳理我国建筑节能减排中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将有力促进建筑的节能减排工作。

一、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建筑节能工作,近年来的重视程度更是不断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总量约合1.1亿吨标准煤,占国内节能减排总量的25%。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节能建筑面积的总量达到69亿平方米,节能能力为6500万吨标准煤,其中2012年新建成的节能建筑10.8亿平方米,节能能力为1000万吨标准煤。

(一)绿色建筑不断增加

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减少室内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深圳市为例,2011年深圳市共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近80个,绿色生态园区6个,其中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1个,绿色建筑面积(包括已建和在建)已经超过1000万平方米,是我国甚至全世界在建绿色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近5年,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很快,每年的发展速度比上年翻番。2012年,全国38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405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的数量和面积均超过前4年的总和。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贵州省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生态城、河北省唐山市唐山湾新城、深圳市光明新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重庆市悦来生态城、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新城等被确定为首批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二)低碳建筑技术取得较大发展

我国低碳住宅技术发展较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在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供热采暖系统、节能建筑体系、密闭节能保温门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住宅低碳技术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69项,主要包括带饰面聚苯板内保温、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保温复合墙体和屋面、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等。这些低碳建筑技术的不断出现,为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节能建筑也因此持续涌现。

(三)低碳建筑政策连续出台,建筑发展日益规范

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引导低碳建筑发展的政策规范。2006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标准规范研究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编制完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指南》、《绿色施工导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技术指南。2012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绿色建筑进行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江苏、陕西、安徽、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深圳、青岛和西安等省市也制定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比如,陕西省对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为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10元,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1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20元;上海市对2.5万平方米以上的二星级绿色建筑和1万平方米以上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补贴标准相同,均为每平方米60元。低碳建筑相关政策也在不断酝酿和推进中,重庆市已制定《重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并颁布实施,该标准也成为我国第一个低碳建筑评价标准。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规范我国当前绿色建筑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低碳建筑示范不断出现,引领建筑发展新趋势

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低碳建筑已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开始推广,低碳建筑社区也在部分城市涌现。江苏省将建成集低碳制造业集聚区、低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低碳示范应用集聚区于一身的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区,也是我国首个低碳示范区和国际化的低碳新技术交流、推广基地。杭州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和建设了低碳科技馆,在建材上以天然的、可回收的材料为主,并首创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和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整体节能效率达88%,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建筑。这些低碳建筑的不断建成,对于引领和带动我国建筑发展新趋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我国建筑节能减排面临的难点

(一)建筑节能减排成本过高,推广难度较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新材料产业仍较为落后,建筑新技术也在装备和应用等方面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加大科研和人才投入,这将直接增加我国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使用成本。据世界40多个政府机构的可持续性建筑特别工作小组发表的《绿色环保建筑的成本与经济效益》报告指出,一个具备绿色环保特性的建筑物成本比一般的建筑物平均高出2%,而我国估计建筑成本会增加1000元/平方米。这些建筑成本大多会转嫁给消费者,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成本。有人做过调查,如果低碳住宅的价格比普通住宅高出不多,多数购房者还可以接受,但如果高出10%以上,则愿意购买低碳住宅的人几乎没有。高昂的建筑成本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监管体制仍未理顺,实施难度较大

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体制仍未理顺。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部门交叉,利益冲突较多。建筑节能减排实施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需要发展改革、建设、财政、税务、科技、质量监督、环保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执行,因此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合作对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至关重要。目前,由于管理部门间存在一定的管理权限交叉问题,带来了部门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节能减排会由于管理部门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削弱建筑节能减排的实施效果。二是部分政策相互矛盾,难以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一些政策制度,比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节能轻减排,重视节能的考核,而忽视减排的评价考核,导致节能与减排相脱节。并且,一些政策或法律法规由于出台时代背景不同,初衷不同,导致彼此割裂,甚至有些条款对立。三是政策法规仍不健全,实施缺乏支撑依据。国家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规定,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关于绿色建筑的行政法规,相对一个行业的部门规章而言,用于调整绿色建筑这样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战略,显得效力层级不够。绿色建筑的法规政策体系在结构上的不完善,为建筑节能减排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四是监管环节脱节。建筑节能监管涉及环节较多,涉及项目审批、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和竣工验收等,从实际运作看,存在很多脱节现象,给建筑节能减排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比如,建筑节能的推广需要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但国家专门的建筑节能行政执法部门尚未成立,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建筑节能管理体制缺位。

(三)未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筑节能减排实施积极性不高

在中国现行的分权制度,特别是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发展成为地方政府背负的最大责任。建筑节能减排会增加一定建筑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业发展,不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会消极执行或不执行中央的政策,甚至很多措施和投资方向与中央的指导原则相背离。为落实国家部委有关政策,各省(区、市)都成立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但这种管理机构大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根源,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评价指标,而不是以建筑节能减排的执行效力等微观指标为评价指标。在建筑业能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建筑节能减排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四)建筑使用主体构成复杂,难以形成节能减排合力

采暖、空调、照明、电梯等建筑物当中用电用能的设备,组成了中国建筑能耗的主力军,约占我国综合能耗的27.6%,对于建筑使用主体的约束也成为一个重要难点。一方面,公共建筑使用用户多元,节能减排难以形成合力。大型公共建筑比普通住宅运行能耗高5~10倍,甚至10~20倍。除了本身追求外形独特、华丽设计以及使用大型集中空调等大量耗能设备以外,主体用户的规范也成为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阻力。另一方面,民用建筑主体节能意识不强,尚未形成建筑节能减排共识。作为民用建筑节能主体的建设各方和居民,建筑节能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认识到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了解建筑节能的法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的规定没有成为建设各方的自觉行动,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快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节能技术研发推广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加快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的步伐。组织推动重大技术研究攻关,集中力量开发太阳能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高效冷却技术等一批低碳建筑所需的核心技术,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新技术。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及时跟踪国际上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动向,积极引进和吸收建筑节能的新理论、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我国建筑节能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大力推广高效优质价廉的产品,提高建筑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建设改造成本。

(二)理顺部门管理体制,形成建筑节能减排合力

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协调议事机制。建筑节能减排协调议事机制可以从源头上理顺和确保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在各个环节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管。目前各级政府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建议国家成立建筑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国家能源委员会管理范畴,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建筑节能减排的重大事项等,并赋予其一定的监管权等。

继续完善建筑节能减排法律体系。明确建筑节能减排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市场、政府、个人、企业在建筑节能减排中的行为,抓紧编制和修订《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住宅性能认定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城市供热规划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和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能耗统计标准》等法律法规,使建筑节能减排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采取经济激励措施,提高建筑节能的积极性

为推动建筑节能,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经济激励政策。2001年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拿出大量经费用于现金补贴,鼓励居民购置有“能源之星”认证的节能产品。凡是购买有“能源之星”标识建筑的居民,可以申请低息抵押贷款。同时美国发起了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政府免费为低收入家庭进行住宅节能改造。2003年美国出台了能源税减免政策,根据所判定的能效指标不同,新建建筑减税额度分别在10%~20%。居民对电损失、热损失大的家用电器进行节能改造,德国给予经济补贴。日本每年财政拨款约3亿美元,用于补贴家庭和楼房能源管理体系和高效热水器等;使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的单位和居民,可以享受国内的住宅补贴贷款制度。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建设节能建筑的动力不足,居民对房屋是否节能的关注度也不高。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一方面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增强开发商建设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增加节能建筑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人们购买节能建筑和节能设备,增加节能建筑和相关设备的需求。同时,对原有住房、家用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的,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四)全面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大力促进建筑节能减排

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相关人员,根据“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追究其责任。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检查,对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贯彻管理制度和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等进行考核评价,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加强建筑节能减排各个环节监管力度。建议政府对建筑的能耗等级进行检测、公示。要在建筑设计环节建立设计质量审查的专项调审制度,竣工验收环节建立建筑节能减排专项验收制度,尽快构建覆盖从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到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机制。同时,建筑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要坚决不予验收;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建筑,要评出其节能减排级别,明示节能减排量或节能减排比例。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违规工程要实行停工整顿,违章企业要进行通报批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建筑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地报送数据。建立建筑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够应用到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近年来,我国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广泛。2012年,我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由2011年的21.5亿平方米增加到24.6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由2011年的2.4亿平方米增加到3亿平方米,光电建筑已建成及正在建设装机容量达到1079兆瓦。但目前我国建筑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201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热、空调和照明等方面的利用尚不足建筑总能耗的4%。要不断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完善标准规范,细化和加强管理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尤其要加强人员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程,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

篇12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接受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依法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资委联系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监督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二)指导监督中央企业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考核奖惩制度,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四)组织或参与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审计,建立问责制度;

(五)组织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培训、交流。

第五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实行分类监督管理。按照企业能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将中央企业划分为三类(附件1)。

(一)重点类企业。主业处于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煤炭、建材、交通运输、机械行业,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

1.年耗能超过200万吨标准煤;

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50000吨;

3.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超过5000吨。

(二)关注类企业。重点类企业之外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

1.年耗能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

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000吨以上;

3.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吨以上。

(三)一般类企业。前两项以外的中央企业为一般类企业。

国资委对前款规定的三类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监管。根据中央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并对外公布。

第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制订节能减排工作专项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

第二章 节能减排工作基本要求

第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负责本企业节能减排总体工作,研究决定节能减排重大事项,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中央企业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机构。

(一)重点类企业应当设置负责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或者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专职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机构,负责节能减排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关注类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三)一般类企业应当设立节能减排管理岗位,配备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计量、统计、分析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企业分管节能减排工作的负责人统筹组织各项节能减排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对节能减排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第九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考核奖惩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应当作为相关领导和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十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对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人员、节能减排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把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战略、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认真编制节能减排年度经费预算,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产品。

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标准,依照有关政策,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第三章 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与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监测,提升节能减排信息化水平。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计量、定额、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范围、折算标准和方法对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确保节能减排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第三方检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估和核定。

第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制度。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节能减排工作逐级汇总报告制度,并定期将本企业节能减排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

重点类、关注类和一般类企业分别按季度、半年度和年度上报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年度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应当于次年2月28日前报送;季度报表、半年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应当于报告期满之次月20日前报送。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应当包括本企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变化、节能减排管理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应当开展与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对标和分析。

第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本企业节能减排重要科研成果、重大违规和环保事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情况等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国资委。

第四章 节能减排考核

第十九条 国资委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

第二十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实行分类考核。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考核反映企业行业特点的综合性能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一般类企业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定量或定性考核指标。

第二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政策、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节能减排水平,对照同行业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提出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第二十二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进行审核,并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中明确。

第二十三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第二十四条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考核:

(一)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末,中央企业对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和总结分析,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说明,并将审查结果和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

(二)国资委对企业报送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对于经过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考核和监测的企业,国资委依据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审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对于其他企业,国资委通过审核企业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现场核查、委托中介机构专项审计等方式,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

(三)国资委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一并对外公布。

第五章 节能减排奖惩

第二十五条 中央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附件2):

(一)节能减排数据严重不实,弄虚作假的;

(二)发生重大(含重大)以上环境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三)发生节能减排重大违法违规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二十六条 中央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给予扣分处理(附件2):

(一)未完成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的;

(二)发生较大和一般环境责任事故的;

(三)被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通报,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

第二十七条 对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的中央企业,国资委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八条 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的中央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完成与国资委签订的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和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

(三)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c级及以上。

(四)除符合以上三项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末,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2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内,能源利用效率、单位综合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率在中央企业居于前列;

3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推动全行业、全社会节能减排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第二十九条 国资委对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篇13

为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街道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成立了乡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我街道拨出节能降耗减排专项经费,从基础管理上将节能减排具体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在水、电和油消耗上把握好各个环节,做到节能减排。

二、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整治力度

我街道召开了全街道机关节能工作会,对全街道节能减排工作作了安排和部暑。在开展节降耗过程中,我街道重点节能减排单位主要来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坚持节约用电。严格控制照明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归然光照较好时,公室一般不使用照明灯具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较低的场所,尽量设定隔盞开灯,减少灯管数或安装自动控制开关。使用更换节灯具,节约用电。在使用申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时间,下班前关闭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源(特殊设备除外)。

2、坚持节约用水。切实加强用水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坚決避兔长流水现象。单位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尽量使用水或者符质条件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严禁用高压自来水龙头冲洗车辆,严禁使用自来水龙头直接冲洗布

3、坚持节约用油。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控制车辆规模;科学安排工作任务,减少车辆使用次数。严格执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定点保险制度,实行单车核算。

4、坚持节约办公用品。严格经费管理,千方百计节约办公经费开支。逐步规范か公用品设施的配备、采购和领用管理,提倡修旧利废。提倡电子政务,减少纸质文件印发,信息传递、会议通知、会议材料等一般性文件通过网络传递。加强电话费的管理,尽量减少通话次数和通话时间。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减少ー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文件材料坚持实行双面复印。开展度旧电脑及各种办公用品耗材的回收利用,促进办公用品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5、坚持节约会议、差旅费用。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及会议接待标准,严格执行工作出差食宿标准,按标准用餐、住房,按规定标准乘坐交通工具。

三、存在问题

1、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少数单位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认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推进力度不够。

2、节能减排工作尚末形成合力,人员不够。

3、节能减排宣传不够到位。

四、下步工作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围绕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一步分解节能目标,对重点单位逐一督查。全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并强化责任,抓进度督查,全力以赴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