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秸秆市场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肝内胆管结石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差的外科良性疾病之一。对肝内胆结石患者的危害也较强。严重时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是临床上导致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以上的结石,疾病发作时常常会因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以及复杂的解剖位置常常会导致病情复杂,难以开展有效的手术治疗[1]。此外,肝内胆管结石病程长,反复发作,手术难度大,残石率高,给外科治疗带来了挑战。选择能够取尽结石、疗效较高、较合理,能减少残石率、防止复发的手术方法,一直成为外科医生努力和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0例,比较了保守治疗方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切除术以及肝胆管肠吻合术4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60例,其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天-10年。平均病程为3年。其中,有36例患者进行了1次以上的手术治疗,有12例患者进行过2次以上的手术治疗。胆管炎发作的患者有110例。结石部位分布于左外叶患者有40例,占25.0%,左半肝患者有80例,占50.0%,右后叶患者有16例,占10.0%,右半肝患者有24例,占15.0%。
1.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有16例,占10.0%。主要进行非手术治疗,给予口服肝胆结石片治疗,每次7片,每天3次。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或者患者拒绝进行手术的情况。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患者有24例,占15.0%。可经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并联合T管引流来进行,主要适用于患者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的情况。肝切除术组患者有80例,占50.0%。主要进行肝段切除并联合T管引流来进行。肝胆管肠吻合术组患者有40例,占25%。主要进行肝胆管肠吻合口取石,主要用于结石分布广泛的情况。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对患者进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价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1)优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再无明显的腹痛、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2)较差: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腹痛、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仍有发作。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经随访观察,保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50.00%,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的优良率为66.67%,肝切除术组的优良率为93.75%,肝胆管肠吻合术组的优良率为80.00%。手术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
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情况表(例,%)
此外,160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呼吸功能衰竭、膈下感染等。有20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并发症,其中,肝断面胆漏患者有3例,伤口感染患者有14例,腹腔感染患者有3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和或消失。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疾病的临床特点为结石会沿肝内进行病变按胆管树分布,并通常会合并多出胆管的狭窄,而狭窄又极易造成胆汁淤滞,反复的胆道感染,这是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严重时还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成为胆管癌。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其治疗的困难之处在于结石无法彻底取净、由于肝内胆管狭窄常会导致胆汁引流不畅、造成结石复发等。单纯的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联合T管引流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术后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以上难题常规的取石术难有显著的效果。目前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彻底及安全的方法[3],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肝切除是以肝段为标准进行严格规则性的切除,可以完整切除病变的胆管及其引流的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清除结石,还可以解除了胆管狭窄问题,保障了胆道的通畅。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治疗具有较高的优良率。此外,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如果术中能够有胆道镜的配合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探明胆管狭窄的部位,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胆瘘的发生。
此外,尽管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明显提高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间,择期手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还要综合综合、灵活运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等方法,术后还要积极联合消炎利胆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农业科学家关注的热点,而面对人口增加、需求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如何保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话题。在可持续的农业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是营养物质管理的关键[1],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重视。产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生物质资源不但可以提供能源产品,还可用于生产饲料、肥料、化学品及建筑材料[2]。
农作物秸秆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其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发掘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对于缓解气候变暖与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Tuyen et al[3]提出,水稻秸秆含有0.6%的氮元素、0.1%的硫元素和磷元素、1.5%的钾元素、5%的硅元素和40%的碳元素,是一种较好的养分资源,所以秸秆还田比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焚烧更能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和农民的增产。除此之外,秸秆还田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总之,秸秆还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使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秸秆还田率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秸秆大肆焚烧,浪费了宝贵的能源,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农户趋于秸秆焚烧的同时,农场却积极忙于秸秆还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场和农户行为差异背后的原因,对秸秆还田的效益进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1样本来源及研究假设
1.1样本来源
该文所使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对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场及周边农场(户)的实地调查。其中,对农户的调查采用直接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0份,问卷有效率为95.7%。
1.2研究假设
为了便于农场和农户秸秆还田效益的对比,该文假设新洋农场与周边农场、户的气候条件、耕地条件及质量及其他一些自然条件基本一致,新洋农场的秸秆还田技术也可以辐射到周边农户。
2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
2.1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分析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不仅体现在环境污染的减少、空气质量的提高,而且表现在土壤性状、肥力的进一步改善方面。
新洋农场进行秸秆还田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地处黄海之滨,江苏省射阳县境内,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有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征。属于麦、稻棉、豆两熟制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大小麦、水稻、棉花及大豆等。目前,农场分为5个分场、25个大队,有土地总面积6 233.33 hm2,其中耕地面积4 000.00 hm2,林带1 066.67 hm2,以粮食作物为主。在新洋农场秸秆还田的30多年中,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及物理性状发生了演变(表1)。
2.1.1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据新洋农场506个土样的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由1980年的平均含量10.2 g/kg、1990年的13.0 g/kg、2000年的17.4 g/kg,提高到2010年的21.8 g/kg,比1980年提高了11.6 g/kg,比1990年提高8.8 g/kg,比2000年提高4.4 g/kg。1980—1990年平均每年以0.278 g/kg的速度增加,1990—2000年平均每年以0.442 g/kg的速度增加,2000—2010年平均每年以0.628 g/kg的速度增加,以国家的3级标准衡量主要属3级,有待于进一步培肥。
2.1.2土壤养分的变化。①全氮。随着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氮素营养亦有所增加,耕层(0~20 cm)全氮含量范围0.85~1.69 g/kg,平均为1.34 g/kg,比1980年的0.62 g/kg提高了0.72 g/kg,比1990年的0.92 g/kg提高了0.42 g/kg,比2000年的1.15 g/kg提高0.19 g/kg,按国家分级标准属2级和3级,比1980年提高2级,比1990年提高1级。②碱解氮。据测定,2010年碱解氮平均含量105 mg/kg,比1980年的34 mg/kg增加71 mg/kg,比1990年的87 mg/kg增加18 mg/kg,比2000年的68 mg/kg增加了37 mg/kg。按国家的分级标准为2级和3级为主,比1980年提高1级,碱解氮范围64~231 mg/kg。③土壤中磷、钾含量。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结果,条田之间的差异相对1980、1990年大幅度缩小,幅度8~55 mg/kg,所测条田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9.4 mg/kg,所测条田5~10 mg/kg占1.6%,10~15 mg/kg占23.7%,15~20 mg/kg占30.4%,20~40 mg/kg占39.4%,\>40 mg/kg占1.5%。按国家的分级标准主要为2级和3级,比1980年提高3~4级,比1990年提高1级。速效钾含量幅度86~252 mg/kg,平均131 mg/kg,由于常年钾肥施用很少,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由1980年的278 mg/kg、1990年的179 mg/kg、2000年的127 mg/kg,到2010年的131 mg/kg,部分条田出现缺钾现象。
篇3
一、空调设计常见问题
1、空调设计中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空调水管道穿过伸缩缝处未设膨胀节,空调水系统平衡未做好,既未做平衡管,又未设计平衡阀。
(2)对噪声级有要求的建筑,其空调设备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器或采取其他消音措施,系统消音量应通过计算确定,而有的设计未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对空调实际使用中今后将碰到的管理收费问题,未作细致考虑,如各出租、出售办公室及功能不同的场所,有必要考虑能量计量的未设计能量计量仪器。
(4)大型商场,不设新风补充与排风系统或有考虑新风补充但未考虑机械排风系统。
(5)大型风冷热泵机组及空调循环水泵设置在裙房架空层中或距离住户过近,其运转噪声及振动对住户生活造成影响。
(6)详图不够,如缺走道中风管与空调水管竖向之间相对位置标高剖面详图。缺集水器与分水器详图,制冷主机基础详图,空调水泵基础详图等。
(7)膨胀水箱膨胀管设置止回阀,导致制冷机停机后系统中水温回升或采暖时水温上升压力升高膨胀水箱失效,系统中三通爆裂。
(8)新风设计进风口设置位置不合理,进风口设置在厕所、厨房旁边。
(9)直燃溴化锂空调机组与柴油发电机共用一个烟囱,导致烟气反流及直燃溴化锂空调机组频繁报警停机。
(10)变风量空调机组送风区域太大,集中回风困难,影响空调效果。
(11)高层建筑高度在100m左右,空调水系统静压大于1.0MPa,系统没有竖向分区,循环水泵采用压入式,造成设置在地下室设备承压过大。
2、通风设计中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变配电机房、电梯机房、浴室、更衣室未设机械通风系统。
(2)地下多层机械停车库,应视建筑功能按每辆300~500m3/h指标计算排风量。有的设计往往只按6次换气次数计排风量,未进行比较分析。
(3)风管穿过防火分区处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处,未设防火阀。
(4)公共建筑厨房间排油烟管道在与垂直排风管连接处,未设置150℃防火阀。
(5)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没有设排风系统。
(6)对工业厂房没有了解工艺布置格局,对一些散热、蒸汽或有害物质的工艺点,没有考虑局部排风与事故排风装置。
(7)化学实验楼排毒系统风管没有选用耐腐蚀材料。
3、防排烟设计中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地下室新风补风机进风管上未设防火阀。
(2)建筑高度超过50m一类公共建筑,楼梯间与前室不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而有的设计采用了自然排烟方式。
(3)消防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时,联锁互换关系未做到位。
(4)内走廊机械排烟口距最远点距离超过了30m。排烟口与安全出口距离小于规范规定的下限值1.5m。
(5)防火阀未靠墙或风井布置,对剪刀梯构造不够清楚,正压风口设置层数不正确,造成其中一张楼梯间没有正压送风系统。
(6)高规对排烟口、正压风口、正压风井、排烟井的风速有上限值的规定,而有的设计没有对风速进行校核,超过规定的上限值。排烟口应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往往缺手动开启装置。
4、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中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接入扩散室的风管接法有侧壁和后墙之分,具体做法应按规范GB50038-94执行,但往往做得较随意。
(2)在人防防护单元中用于平时的排烟井,没有采用带集气室的可实行战时转换的排气井,而是采用临战封堵措施,造成较多的需临战封堵口部,不符合规范要求。
(3)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防毒通道换气次数没有校核,往往小于规范规定的下限值30次。
(4)扩散室的防爆波活门未按人防清洁通风量选取,掩蔽人数超过800人防护单元的防爆波活门的型号往往偏小。
5、水系统设计
(1)冷凝水排水距离太远。冷凝水排水距离太远,会因天花高度的限制导致排水坡度不够。常有设计人员将整层的冷凝水只通过一条冷凝水管排放,导致冷凝水排水不畅,发生漏水事件。因此,必须尽量缩短排水距离。冷凝水应就近排放。
(2)空调处理机、风机盘管共用一个水系统。由于水阻力不同,阻力难于平衡,水系统用太多的调节水力平衡装置,各水系统间未进行水力平衡计算。
(3)水系统的流速取得过大,导致浪费材料,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4)排气阀设置不够,管内空气难于排出。许多设计文件都没有指出排气阀在何处设置、设置多大的排气阀,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在实际运行中,因管内空气排不出,导致空调效果不好的案例却很多,因此需对其予以重视。
二、节能设计的若干措施
在设计管理中,许多设计对中央空调的节能考虑得不多。如果对方案把关不严,就会导致运行费用过高。根据设计经验,可在如下设计中考虑相应的节能措施。
1、优化建筑设计
(1)建筑方案阶段,暖通和建筑充分沟通,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分析。
(2)使用新型材料。如采用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与隔热,使用传热系数小的外窗和玻璃幕墙,使用低辐射的镀膜玻璃、夹层充惰性气体的双层玻璃。
2、优化空调方案
(1)合理选择制冷量,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而不是靠经验选取。
(2)制冷机组的选取。应使每台单机都运行在高效率区,并且能量调节范围要宽,即使是低负荷运行也使其有较高的效率。充分比较当地的能源政策和价格,优化选择用电、燃油、燃气的空调主机。
(3)使用变频泵。由于水泵按满负荷设计,而实际运行中负荷是变化的,实际运行耗电量就会增加。对此如果采用变频水泵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4)选择效率曲线较为平坦的水泵。这样水泵在设计工况和偏离设计工况时都有较高效率。
(5)采用热回收装置。采用新风回收排风能量的热回收装置,降低新风负荷。
(6)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运行工况。
(7)采用二氧化碳检测器。利用二氧化碳检测器来控制新风量的大小,达到既降低新风负荷又能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也可利用二氧化碳检测器来检测地下车库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控制补风机和排风机的开启,达到节能目的。
(8)降低输送系统能耗。尽量使得各水系统阻力一致,少用调节阀;尽量用水输送冷量,因为用水输送冷量所耗的能量为用空气输送冷量的10%;采用供回水温差在4℃以上的冷冻水,从而减少水泵耗电。
(9)采用分层分区控制,不用的功能区可关机并不输送冷冻水。
(10)设置电了水处理器和化学水处理装置,减少管道阻力和增加换热器传热量。保证保温的密度和厚度,减小输送损失。
3、优化控制技术
(1)冷却塔设置水温控制系统。当冷却水温较低或制冷机部份开启时,关闭冷却塔风机,利用冷却塔自然降温,以利节能。
(2)设置最佳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冻水出水温度越高,制冷机组的制冷系数越大,就越节能。所以可根据每天的气候变化和一年的季节变化,设置不同的出水温度,以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系数。
(3)控制制冷机开启的台数。通过控制制冷机开启的台数,使每台制冷机都运行在高效率区。
结束语
在空调设计中,只要多总结和多留意,上述设计常见问题是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的。节能设计的各项措施均可根据具体项目和投资费用情况加以运用。其中制冷量的确定不仅影响空调效果、工程造价还影响运行费用,对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而优化控制技术也可作为空调设备运行管理中节能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士迁,徐砚斌.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若干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
篇4
前言
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程度不同的各种故障和问题,需要我们提高对螺杆式压缩机的原理和性能的认识,提高我们对螺杆式压缩机的运行规律和故障机理的了解,在应用方面操作者及时对压缩机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高技术水平。
一、螺杆式压缩机简介
1.1 螺杆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螺杆式压缩机工的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密封及输送、压缩、排气4个过程。通过进气过滤器吸入周围的空气,使之进入压缩主机内,阴阳转子通过啮合运动来改变主机内的容积,同时腔内不断喷油、和冷却螺杆,由此产生了受热后的油气混合物。升温升压后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气单向阀进入油气分离器,主机腔内大多数的油在油气分离器内与压缩空气进行分离,然后经冷却后回到主机循环利用。当油气分离器内空气达到所需最低压力时,最小压力阀开启,高温的压缩空气进入冷却器冷却后,即得到了我们所需的压缩空气。
1.2 螺杆式压缩机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1)可靠性高。压缩机零部件少,没有易损件,因而它运转可靠,寿命长,大修间隔期长。(2)操作维护方便。螺杆压缩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不必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转。(3)适应性强。具有强制输气的特点,容积流量几乎不受排气压力的影响,适用于多种工质。(4)多相混输。螺杆压缩机的转子齿面间实际上留有间隙,因而能耐液体冲击,可输送含液气体、含粉尘气体、易聚合气体等。
主要缺点:(1)能耗高。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平衡性,能高速运转,因此功耗相对稍高。(2)造价高维修费用大。长期运转后螺杆间隙会变大,定期修复或更换费用较大。(3)不能用于高压场合。由于受到转子刚度和轴承寿命等方面的限制,螺杆压缩机只能用于中、低压范围。
二、螺杆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2.1 压缩机不加载
故障原因分析:(1)管路上压力超过额定负荷压力,压力调节器断开。(2)最小压力阀失灵,加载时不动作,高温压缩空气无法进入冷却器。(3)分离器与卸荷阀间的控制管路上有泄漏,检查管路及连接处,若有泄漏则需修补。
解决方法:若气源压力超出额定压力,此时不必采取措施,管路上的压力低于压力调节器加载(位)压时,压缩机会自动加载。若最小压力阀失灵,拆下检查,必要时更换。如果分离器与卸荷阀间的控制管路上有泄漏,检查管路及连接处,若有泄漏则需修补。
2.2 油路阻塞、喷油不足以及油过滤器与油分离器元件寿命短、运行温度偏高。
故障原因分析:螺杆式压缩机均采用冷却油封闭循环,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运行,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油品积炭、积垢、酸化等变质现象。由于积炭等原因,就可能导致油路元件的电磁阀、温控阀损坏,油路阻塞,换热效果不佳等故障。
解决办法:进行油路系统保养,更换油、空滤、油滤、油分元件,如为水冷机型,应用水垢清洗剂浸泡水路系统。油路清洗时应采用积炭清洗剂,首先确保排出足够的压缩机油以便把油加入到储存箱内。然后连续运行压缩机40到60h。为了防止悬浮污染物的再沉积,当油还是热的时候,要彻底排掉压缩机内的油,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3 压缩机油劣化,换油周期缩短
故障原因分析:机房环境差,空气含尘量大。运行中空压机频繁出现油劣化,过滤器堵塞等故障,换油周期缩短,运行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解决方法:(1)正确选择油,建立完善的空压机油采购、检验、验收管理制度。(2)确定合适的供油量。若油供给过多,则易形成积碳。然而也不能过少,供油过少,缸体、转子不良,容易烧缸。(3)建立经检查和清扫为主的小修周期。
2.4 主机排气温度过高
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若机房温度在许可的范围内,油位是在正常状态,首先确认机器测温元件是否有故障,可以用另外的测温仪器进行校对,如果确认测温元件无问题,然后检查油冷却器进出口的温差,正常在5~8℃之间。温度如果大于此范围,说明机油流量不足,油路有堵塞,或温控阀未完全开启,需要检查机油滤清器。如果以上方式未能解决,就要考虑油路是否有异物堵塞。
如果温差小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散热不良,检查水冷机是否进水量不足,进水水温是否过高,水路部分是否冷却器结水垢,油路部分是否冷却机内有油垢,检查散热器是否太脏,散热器内是否有油垢,散热风扇是否异常等。如果温差在正常范围,机器依然高温,说明机头的发热量超出正常范围,应检查是否超压运行,是否油品不对,是否油质老化,是否机头轴承问题甚至端面摩擦。
2.5 排气压力过低(气量过低)
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检查“分离前”和“分离后”二位手动阀及压力表是否漏气,如果漏气,更换手动阀或排除泄漏故障;(2)检查调节电磁阀是否漏气,如果是漏气,排除故障;如必要则更换调节电磁阀;(3)检查管路有无泄漏。如果有,需排除泄漏点;(4)检查蝶阀是否全部打开。如果是,检查蝶阀机构及电磁阀;检查电磁阀是否漏气,如果是,查明原因有必要更换电磁阀;(5)检查调节器工作是否正常,如有问题需重新更换电磁阀或重新调整压力开关;检查压力开关上下限是否正常,如果是,需重新调整压力开关,如必要则更换
2.6 排气温度过高
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检查是否超过规定的环境温度及排气压力,如是,调整到规定的环境温度或排气压力下;检查油是否清洁及油位是否正常,如是,更换油或补足油量;检查油牌号是否正确,如是,更换正确牌号的油。(2)风扇风量是否降低,如是,检查风扇电机转速、排气口是否堵塞;检查后冷却器外表是否清洁,清洗冷却器外表面。(3)检查环境对机组进风及排风有无影响,如是,排除外来因素保证机组通风正常。(4)检查温控阀元件是否损坏,如是,更换元件;检查电磁阀、电磁线圈是否损坏;检查电磁阀膜片是否损坏,如是,更换线圈和膜片。(5)更换油过滤器芯。
2.7 压缩机耗油量高
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如下:(1)疏水阀排出的冷凝水含油量是否大,如是,检查机组内泄漏点并予以排除;检查压缩机油位是否偏高,如是,降低油位;(2)最小压力阀开启压力是否正常,如是,排除故障,有必要更换阀门;检查回油管是否堵塞,如是,清洗或更换回油管;(3)更换油分离器芯子。
2.8 螺杆式压缩机出气口跑油
篇5
行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是行为的潜在因素,只有在适当的行为配合下才能产生影响;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它可以激活环境因素,也可以创造环境。行为的发起者——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人们对交往的需求,对知识的需求,对激情的需求等,都可以部分的在公共空间中得到满足。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富于吸引力并且易于接近的,以便能鼓励人和人的活动从私密走向公共环境。
《希腊游记》的作者,古希腊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保萨尼亚曾经说过,“没有大型公共建筑和广场的城市不配称作城市”。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中极具代表性一种形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中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区域,常被誉为城市生活的“起居室”和“客厅”。显而易见,城市广场上的人的使用活动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具有多样化和人情化的特点。本文所选择分析的区域,便是位于典型公共空间中的使用空间。
1区位环境分析
临沂城作为鲁东南地区商贸中心,山东省最大的行政区,拥有常住人口为63.7万(2002年),旅游、打工造成的流动人口达到70万次。城市生活的丰富多样及市民们在城市中对休闲活动需要的日益增多,从而促进了人民广场的形成。
临沂市人民广场位于临沂市中心区——东起临沂市主干道沂蒙路,西至新华一路,南起银雀山路,北至红旗路(图1),用地面积20.18hm(本文在此不讨论其面积的合适与否)。为保证广场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南北向的八一路在大约广场东西向中心从广场地下穿过,将广场地下功能分为2个部分:八一路以西为大型地下商场和超市;八一路以东为大型地下停车场以及部分以保龄球馆、KTV等为主的公众娱乐设施。广场西面为住宅区与商住楼,西南角为以电子产品销售、服务为主的商住楼;隔红旗路相对的是临沂师范学院分校及新开发的高层住宅区和商场;隔沂蒙路相对的是多层住宅区,广场东南角为桃园美食城、桃园商场及桃园超市;广场南侧为黄姑桥小区(多层)以及新开发的高层商住楼。总之,广场周围分布有市民及旅游者感兴趣的地点,可以解决衣、食、住、娱乐、健身等多种需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能吸引众多的使用者。
2小环境分析
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到,人民广场本身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区域,其四周的绿化起到软化边缘的作用,使得广场与周围的区域之间存在一个富于柔性的自然过度,形成空间上交融和渗透的和缓的过度区。
广场具有明显的布局及视觉上的轴线关系,有较明显的功能分区,每个区域有鲜明的标志物,使得每个区域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山高水长”雕塑,无论从平面布局还是视觉关系与色彩,都具有明显的形象特征,使之成为人民广场附近较大区域范围内一种方位感导向,成为该空间结构的暗示。本文所选择分析的为包括该标志在内的节点A。A点位于广场东西主轴上,西侧为大型圆形集会广场,东、北、西均为可进入式绿化(图2)。
3典型节点
该节点平面如图所示,其本身也可看为是一个大区域中的小区域。由于其所含元素的特异性使得该区域成为整个广场大空间范围内的典型小空间(图3、4)。①领域性。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玛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等级”理论,他认为人类有5种主要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层。这5种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自尊需求指的是空间的私密性和归属感。相对于整个广场而言,本区域属于半公共空间。②使用活动分析。人类生来就有“凑热闹”的本性, 喜欢观察别人也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使用活动或活动支持和允许这些活动发生的形体环境条件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他们是相互影响和补充的两个方面。
3.1活动类型分析
简·格黑在《建筑物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空间的户外活动按活动对形体环境条件与质量的依赖程度划分为3个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图5)。针对活动类型,笔者进行了调研与分类结果如表1。
3.2步行线路分析
人民广场的地理位置是决定人流方向与大小的主要因素(图6)。人的行为本身具有就近的天性,尤其在目的地可见并且障碍物可穿越时,必然会选择最直接的线路。由于该节点位于几个较大的商业服务与饮食娱乐之间,必然增加了该处的被穿越人次,从而使穿越该区的线路变的较为复杂(图7、表2)
映最为直观。通常情况下停驻时间的长短与环境质量的高低成正比。高质量的环境能吸引人的选择活动,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受从而刺激人从私密环境走向开放的公共空间。研究人的停驻行为尤其有利于空间模式的创造和使用者取得感情上的认同和共识。
笔者通过对该节点调研可见,雕塑周围A、B、C、D4块草坪边均设置可坐设施,在统计时间内A、B与雕塑东北的E点停驻行为使用频率最高。仔细分析原因,发现此三处多有树阴或阴影可遮阳。1、2、3、4的使用频率不同也是同一个道理。停驻行为反映环境质量的直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图8)。
3.4坐与座的分析
人们在选择与人交往或长时间停驻时多选择坐着的方式。坐姿利于人在交流中克服心理障碍,人们往往选择坐姿来体味物质环境之美。当然,只有可以选择坐姿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才可以吸引人长时间停留。
通过对该节点座位使用情况的统计(图9),仍是南侧两处的使用频率较高。双向座位人们选择面对雕塑(即a、b、c、d方向)的比率为30%,有多数人选择面对绿化——柔性的绿色空间的方向(即图中A、B、C、D方向)。可以看到,物质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而且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取向。如同自然界的向光性一样,人类对于优良的物质空间环境也有潜在的趋向性。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存在问题
4.1.1可停驻空间与该区域缺乏有机的过渡
各类公共空间之间应该是和缓、流畅的过渡。从总平面图可见,广场四周空间质量好的区域仅占据了广场进深的1/5左右,人的步行本身具有就近的愿望,有一个例外就是远处的空间环境质量优于近处。中心标志区与周边柔性环境距离过远且中间缺乏可停驻的绿色空间过度,自然会使得该空间使用活动较少。
4.1.2缺乏柔性边界,场所
感有待提高过硬的硬化处理以及绿化处理上的不足使得该区域缺乏领域感、安全感和从属感。整个广场公共空间关系不明确,尺度过大且缺少明晰的边界,因而无人问津。
4.2相关建议
我们知道,户外活动的综合景象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与影响,物质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在不同的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这些活动。自发性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的时候才会发生。户外空间质量不理想,就必然限制了自发性活动的展开。而改善该区域白天使用活动的频率及性质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它的小气候——也就是它的微环境。因此,对于问题一,笔者建议进行景观修正,将通往核心区域的路径改为可遮荫的绿色走廊以引导步行者的进入;对于问题二,笔者建议广场周边增加乔、灌木的种植,改善边界柔性,增加广场与周围城市空间的柔性过渡。
5结语
建筑与空间的设计都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准则的。公共空间的目的便在于吸引人们从私有地域向公共地域的过渡,它必然要求空间使人能够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使人有外出的借口与动机,使人有地方可走,有事可做。空间的利用频率及人利用空间的方式直接反映了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环境的良与否在于人的对话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与表达,也只有经过与环境的对话方能感知环境得当与否。
笔者所做的分析一方面在于研究身边熟睹之场所中人的行为与环境互为因果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其一可以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其二也在力所能及的小尺度上为完善空间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仪器
1.1.1 试验材料:锦纶6 FDY 44dtex/68f,无捻。
1.1.2 试验仪器:USTER 条干仪,型号为UT5-C800。
1.1.3 试验环境:试样调湿和试验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4)%的标准大气下进行 。
1.2 试验原理
电容式纱条均匀度测试仪的测试部分由两个平行金属板的电容器组成,利用电容转换原理,将非电量的纱条截面变化转换成代表纱条截面变化的电信号,电容量的变化与极板间纱条质量变化正相关。
2 影响因素分析
化纤长丝条干不匀率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有试样自身因素、调湿和测试环境、加捻与否、退绕速度、测试时间、吸纱压力、仪器稳定性等。
在同一调湿和试验环境中,使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种试样进行测试,分别对以下4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样加捻与否、退绕速度、测试时间和吸纱压力。
2.1 加捻与否
采用33%的吸纱压力,退绕速度400mm/min,测试时间0.5min,先采用手动加捻的方式确定CV设置相对稳定时的加捻器转数,即18000r/min,然后以该数值为起点,1000r/min为加捻器增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当加捻速率为24000r/min和25000r/min时条干不匀变异系数(以下简称条干不匀率)相近,分别为0.74%和0.75%,而25000r/min的加捻速率比24000r/min的加捻速率测得的条干不匀变异系数的离散小(1.16
速度设定为100mm/min、200 mm/min、400mm/min,分别在无加捻、加捻速率25000r/min施加Z捻的情况下测试1min,测试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通过加捻装置加捻后条干不匀率明显比无加捻情况下要小,这是因为化纤长丝在无捻度条件下测试,会由于静电、长丝自身振动等因素而散开且松散程度不同,加剧了条干的不均性,并未真实反映化纤长丝条干均匀性。
标准GB/T 3292.1—2008《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3]中指出:测试仪器要有用于测试无捻或者弱捻化纤长丝纱的加捻装置,使长丝以近似圆形的截面通过测试槽;GB/T 14346—93《化学纤维长丝条干不匀率试验方法》[4]中要求:测试仪器附有加捻装置。所以,无捻或者弱捻化纤长丝进行条干测试前要通过加捻器设置合适的转数,以更精确地反映化纤长丝条干均匀性,有些企业使用无加捻装置的测试仪(比如Uster S400)来测试长丝的条干不匀变异系数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2.2 退绕速度
分别在33%、67%吸纱压力情况下,采用100mm/min、200mm/min、400mm/min三种不同速度进行测试1min、2.5min和5min,条干不匀率测试结果见图2。
从图2看出:相同测试时间、相同吸纱压力条件下,条干不匀率随着退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是因为速度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测试的纱线越长,测到细节或粗节的几率越大造成的。当速度为400 mm/min时,不同压力和不同时间下,条干不匀率趋于稳定,即当测试化纤长丝条干不匀率时,推荐长丝退绕速度至少为400 mm/min。
2.3 测试时间
纱线退绕速度分别为200 mm/min、400 mm/min,吸纱压力分别为33%、67%、100%,选定测试时间1min、1.5 min、2.5 min、3 min和5 min,条干不匀率测试结果见表2和图3。
由图3看出:随着测试时间的增大,即测试纱线的长度的增大,条干不匀率先变小后增大,即在1min到5min之间会有一个时间点使测得的数据最小(本试验材料为2.5min),即条干不匀率变异系数最低,但是不同吸纱压力间差异比较大。同时,400mm/min测试速度(以下称为前者)条干不匀率直线始终处于200mm/min(以下称为后者)的上方,即前者条干不匀率较后者大,这可能是由于同一测试时间内400mm/min测试速度时试样长度长造成的,但是随着时间增加,前者直线斜率较后者变化不大(前者最值差异与后者的比较),从表2也可以看出,400mm/min时测得不同时间的不匀率CV值的变异系数均比相同压力下200mm/min测得的条干CV值的变异系数小,从这个条件看推荐测试速度400mm/min,这时测试时间的选择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可根据试样多少进行选择。
如果要得到分辨率高的曲线图,则可选择较低速度(如200mm/min),这时要增加测试时间。
2.4 吸纱压力
退绕速度分别为100mm/min、200mm/min、400mm/min,吸纱压力分别为33%、67%、100%,测试1min、2.5min、5min,条干不匀率测试结果见图4。
由图4看出:相同速度、相同测试时间,条干不匀率随着吸纱压力的增大而减小,这可能是因为在吸纱压力作用下,化纤长丝经过测试槽时振动减小或者无振动造成的,100mm/min和200mm/min时直线斜率变化较400mm/min大,即随着速度的增加,吸纱压力对条干不匀率测试结果的影响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测试速度400mm/min、测试时间1min或者5min测得的条干不匀率趋于稳定。
3 结论
3.1 化纤长丝大多无捻或者弱捻,测试条干不匀率的仪器要配置加捻装置,且设置合适的加捻转数,使得长丝截面以近乎圆形通过测试槽;不加捻而直接测试获得的结果几乎无参考价值。
3.2 相同吸纱压力和测试时间条件下,条干不匀率测试结果随着长丝退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速度为400mm/min时条干不匀率趋于稳定。
3.3 相同吸纱压力和退绕速度条件下,随着测试时间的增大,即测试纱线长度的增大,条干不匀率先变小后增大,但速度为400mm/min时条干不匀率受测试时间影响不大。
3.4 相同纱线退绕速度条件下,条干不匀率随着吸纱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低速度条件下变化明显,速度达到400mm/min时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对于无捻或者弱捻化纤长丝条干不匀率的测试,推荐试验参数仅供化纤长丝生产和使用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参考,以更好地控制长丝质量和生产工艺参数,提高检测数据的可比性:进行加捻设置且加合适的捻度,测试速度至少为400mm/min,测试时间1min或者5min,吸纱压力能够满足长丝测试过程中无振动或者少振动即可。
参考文献:
[1]王贤洁.纱条均匀度测试[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7.
[2]郁崇文.纺纱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篇7
Study to Result of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 in Kunming
WEI Cong
Control Disease Centre of Kunming City,Kunming 65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ze infect and immunity of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 in Kunming,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phylactic immunity. Methods Report of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were sampled in 2000,2004 and 2008 annum form control disease centre of Kunming,sample size was 1000 cases in every year,ratio of injection,immunity and unimmunity was contrasted. Results From 2000 to 2008,ratio of infection decreased from 12.4% to 8.4%,and ratio of immunity increases from 56.4% to 70.6% in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in statistics. Conclusion Ratio of infecting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had a tendency for decreasing but keep on a higher proportion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the measur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 in further.
[Key words] Type B hepatitis;Service workers;Public places;Infection;Immunity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经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携带乙肝病毒人员比率达到10%,部分具有传染力。乙肝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虽然免疫预防、治疗等手段不断进步,但仍存在大量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每天接触不同人群,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乙肝免疫状况进行检测对乙肝免疫预防及监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抽样调查了2000~2008年昆明市公共卫生场所服务人员的乙肝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抽样对象
本资料共抽样选取我免疫室2000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乙肝五项检测报告各1000份,其中来自餐饮行业服务人员1360份,来自酒店业服务人员1120份,来自美容美发服务行业324人,其他公共场所服务人员196人;其中女1892人,男1108人,年龄19~42岁,平均28.4岁。
1.2检测方法
所有检测结果标本来源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得出,检验方法无差异。
1.3结果判定
乙肝五项化验结果检查依据下表判定:抗-HBs阳性,其余阴性,判定为具有免疫力;全部阴性,判定为无免疫力;其余判定为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数据为计数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分析,检验水准取α
2结果
2.1三年度检测结果比较
具有免疫力者呈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感染率及无免疫力者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不同行业比较
各行业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美容美发业免疫率最高,餐饮业中无免疫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乙肝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是乙肝感染率较高国家,感染率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3]。乙型肝炎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治疗,一直是预防及临床医疗的工作重点;建国以后,随着卫生防御机制的健全,乙型肝炎的感染及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伴随社会生活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乙型肝炎的传播、防疫出项新的特点。公共服务行业人员是特殊群体,接触的人群复杂,流动性大,如果该群体出现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携带者,容易造成感染扩散;经济发达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该人群的乙肝感染率维持在6%以上[2]。在我市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感染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近年来持续下降,感染率2008年已经下降到8%左右。在行业比较中,各行业之间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美容美发行业并未表现出与既往研究感染率高于其他行业的结果[3],可能与该行业人群的卫生防疫意识增高有关,因为在该行业中,免疫人群的比例最高。近年来的研究在餐饮行业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仍较高,也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值得关注[4,5]。近年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大规模的普查活动及多地区的联合评估报告非常之少,可能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的结构变化,其可能对乙肝的防疫造成影响。本次对昆明市公共服务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感染率仍较高,仍需要大力防控,同时仍有大量的非免疫人群存在。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也是防疫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张荣珍,胡苑笙,等.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J]. 疾病监测,2004,19(8):290-291.
[2] 蔡梅英,舒桂梅,陈义忠. 广州东山区公共服务人员携带HBsAg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637-638.
[3] 冯铁建,何建凡,段立华. 深圳市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监测[J].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6):482- 483.
篇8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在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寒战发热、黄疸、下胸部疼痛以及肩部疼痛等症状, 患者发病后,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比如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贫血、胆汁性肝硬化等[1], 加大治疗难度。临床上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时, 比较常用的是手术疗法, 但是复发率和残石率较高, 治疗效果差, 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因此, 本文重点探讨了不同胆肠内引流手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6~66岁, 平均年龄(38.11±9.35)岁, 其中6例合并左右肝管结石, 8例合并右肝管结石, 11例合并胆囊结石, 5例合并左肝管结石;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7~68岁, 平均年龄(39.04±9.54)岁, 其中5例合并左右肝管结石, 9例合并右肝管结石, 10例合并胆囊结石, 6例合并左肝管结石。两组患者病情、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采用不同胆肠内引流手术。给予对照组胆总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治疗, 即在胆总管上段1 cm处, 对十二指肠进行吻合, 吻合深度控制在2.1 cm左右;而观察组则运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在十二指肠边缘处将胆总管切断, 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下20 cm处进行吻合, 将远端封闭, 距离约为11~16 cm, 同时吻合后端侧, 距吻合口50 cm处, 将空腔切断, 吻合十二指肠悬韧带下20 cm近端处的空腔与远端, 并将十二指肠间置与中点的空腔部位选定为第三吻合口, 宽度控制在2 cm左右。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评价治疗效果时, 主要依据以下3个标准:优:上腹部疼痛、寒战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良:黄疸、寒战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存在轻微疼痛症状, 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差:上腹部疼痛、黄疸等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甚至病情越来越严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观察组的3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优28例, 良2例, 差0例, 治疗优良率为100.00%;而对照组的3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优12例, 良8例, 差10例, 治疗优良率为66.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我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 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治愈难度大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 不仅威胁患者的人体健康,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 手术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但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从而会引起病理和生理的改变, 会对肝脏和全身都危害极大, 一旦手术失败, 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损伤。另外,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 还会有一定的残石率以及复发率, 虽然及时给予胆肠内引流手术, 但是出现胆道感染的几率较高, 同时也容易加重梗阻现象, 治疗效果较差。反之, 如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 彻底清除掉结石, 然后再行胆肠内引流术, 不仅不容易出现胆道感染, 还会减轻患者疼痛, 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胆肠内引流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比较有效的一种措施,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切开整形后将扩张导致的胆流淤带解除, 避免炎症再次复发, 同时对结石的生长进行抑制,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但是临床上行胆肠内引流手术时, 应该对适应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将清除病灶和接触梗塞作为基本前提, 不可随意乱用, 以确保治疗效果。此外, 胆肠内引流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预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少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 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残石率低, 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胆肠内引流是确保实现胆道通畅引流的重要技术手段, 而临床上运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脂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小,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晓. 胆肠内引流手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9(4):194.
[2] , 姚厚山, 胡志前. 胆肠内引流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 23(3):185-186.
篇9
ERCP技术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地位是公认的(1)。但即使在专家级别的内镜医师手中,ERCP仍然有其固有的手术风险(2)。患者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增加操作难度,降低成功率 ,并发症增加。胆肠吻合术后病人消化道结构改变,并发肝外胆管结石时行ERCP取石,操作有自身特点,在经验不足操作者中成功率低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应用ERCP技术成功治疗5例胆肠吻合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病人,探索了一些技术技巧 ,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胆肠吻合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病例5例,均为男性。年龄52-72岁,5例均为胆肠吻合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病人 。入院症状为上腹痛,发热,黄疸,化验检查提示胆管梗阻,经CT证实为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诊断:肝外胆管结石,胆道感染。
1.2 器械 用Olympus公司T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普通胃镜以及其相关治疗附属设备,选用Boston公司黄斑马导丝,鼻胆管采用Boston公司鼻胆管套具。
1.3 治疗方法:常规ERCP取石术前准备。术前肌注安定10毫克, 654-2 10毫克,左侧卧位,插入十二指肠镜或前视镜,过幽门找到胆肠吻合口,由于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位置变异较大,此处需耐心、细致寻找胆肠吻合口。以切开刀或取石网篮进行插管,造影,以取石网篮或取石球囊取石,取石后予以造影,充盈缺损消失,常规留置ENBD引流,术后观察3-4天,无并发症,拔ENBD引流管,出院。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一次性取石成功,术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化验检查恢复,24小时后进食水,3天左右拔除鼻胆引流管。无出血,穿孔,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胆肠吻合术后期主要并发症结石结石复发,胆肠吻合口狭窄或肝内胆管狭窄、胆汁引流不畅、胆汁淤积等是胆道感染和产生结石的诱因(3)。胆肠吻合术经典方式为ROUX-EN-Y式手术,手术改变了消化道局部解剖结构,术后胆肠吻合口无结构,但因有较长输入袢此部分病人并发胆管结石及胆道感染几率较低,而另一部分胆肠吻合术将肝外胆管与十二指肠上段吻合,此种手术后因解剖结构关系容易招致反复胆道感染并发肝外胆管结石(4)。本组病例患者均为肝外胆管与十二指肠上段吻合术后并发肝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者常规行ERCP取石疗效好,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操作技术成熟,而胆肠吻合术后ERCP因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在ERCP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中有其自身特点,现总结如下:1.寻找困难,本组患者应用前视镜或十二指肠侧视镜操作均遇到寻找困难,分析原因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无典型十二指肠结构相关。寻找吻合口时要耐心仔细,注意胆汁流出方位,注意吻合口处有气泡涌出均有助于找到吻合口。2.吻合口无括约肌,均无需行括约肌切开,插管较容易。可用切开刀,取石网篮插管,插管困难时可用取石球囊带导丝引导插管。3.解剖结构改变,取石时无法使用常规右旋-推镜手法顺应胆管轴向取石,更需注意取石手法,取石顺序遵循先下后上,先小后大原则。4.使用前视镜时因无抬钳器,注意术者与助手的配合,防止导丝脱出及鼻胆管脱出。5.本组病例均未行括约肌切开,未行吻合口扩张,与吻合口无括约肌,原吻合手术时吻合口预留较大有关。6.并发症,本组病人未见出血,穿孔,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分析原因可能与吻合口无括约肌,无需行括约肌切开,穿孔及出血几率减低。未经胰管开口操作,胰管未显影,未发生术后胰腺炎。未发生胆道感染可能与无结石残留,吻合口无括约肌,吻合口较大肠内容物可自由进出胆管有关。
总之胆肠吻合术后ERCP有自身特点、难点,但做好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胆肠吻合术后ERCP也是可以完成的,本组5例均一次性取石成功而且有并发症低的特点。但本组病例较少,尚缺乏大样本资料比较其与普通ERCP取石术在成功率,并发症方面的异同,而且本组病例均为肝外胆管与十二指肠上段吻合术后并发肝外胆管结石,对于经典ROUX-EN-Y式胆肠吻合术能否行ERCP诊治无研究,在这方面还需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级消化内镜:ERCP/(美) 科滕(cotton ,P.),(美)梁 (Leung,J.)著;宛新建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ISBN 978-7-5478-0015-7
篇10
概论:先天性巨结肠,属于消化道发育畸形疾病。主要是母体怀孕早期病毒感染,引发代谢紊乱或中毒状态,造成胎儿胃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所致,邳遗传性,男性多女性。临床表现:生后24-46小时无胎便排出或只有少量,长期便秘且愈顽固,通过回流灌肠、服用泻药促进通便;时有呕吐,次数不定;腹胀明显,甚至胀得腹壁发亮、静脉怒张,可看到胃肠蠕动情况;左下腹可触到粪石块物。腹部X线检查部分结肠异常扩大,肠内有多量气体和粪便。我科在2012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共收治56例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过手术治疗护理均获满意效果,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年龄(5.6±1.2)月.均有腹胀,伴有呕吐42例,伴有便秘46例、触及腹部粪石块32例。生后24-46h无胎便排出43例,39例每3-4天,需用开塞露后排便,16例需用生理盐水回流灌肠促进排便。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护理患儿长时间不排便或排便困难,在检查治疗中易哭闹,造成家长情绪焦虑紧张,为缓解状态,医护人员要耐心向家长宣教先天性巨结肠有关医学常识,说明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本院手术根治疾病成功范例,消除家长恐惧和紧张感。医处置时,护士用熟练技术可亲的面容、温和语言,减轻患儿及家长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1.2术前饮食护理患儿因长期便秘及腹胀引起身体素质差,营养不良,易患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补充营养来提高其抗感染能力。多饮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鼓励母乳喂养,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可采用静脉途径改善其营养状况,必要时输血浆,提高患儿对手术耐受力。
2.1.3术前常规检查心电、肝功能、血常规检查、腹部B超、尿便常规、x线检查、血浆蛋白及血清电解质含量等。低蛋白血症或贫血应予纠正。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
2.1.4肠道准备清洁灌肠,排出积粪,术前每天1次,用1%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灌肠液温度应为37℃-41℃度为最佳,灌入量每次为100ml/kg。插管前要用石蜡油食指和中指,然后塞入扩肛2分,插管应轻柔,忌暴力操作,防止损伤肠壁,应有节律性按摩腹部,分散患儿注意力,避免哭闹,减轻腹压。根据病变肠管长度,决定插入深度,一般超过痉挛狭窄段3-4cm灌肠间。灌肠灌入量和灌出量相等,尽量不让灌洗液滞留结肠内,反复灌洗,直至澄清为止。观察流出量的颜色,有血性液体流出,立即停止灌肠。此外,为防止患儿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术前需禁食水,婴幼儿需禁食4-6h,儿童禁食6-8h,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2.2术中护理手术时,室温26-28℃,湿度55%-60%,患儿入室后,给保温,防止患儿出现低体温。术中输液时,要无菌操作,输液速度适当,不易过快或过慢,输速过快,引起患儿心力衰竭,过慢达不到药效。此外,患儿对物耐受性较差,术中变化快,护士术中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发生异常情况,需立刻配合医生抢救。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出现窒息,如发现患儿呼吸困难应使用呼吸机,保持患儿呼吸畅通。严密观察心率、呼吸、体温、血压及尿量肛渗血渗液情况,发生异常情况,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3.2基本护理保持室内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的温度,一般在25-28℃,注意保温,一般采用热水袋进行保温,对于低天35.5℃低温体儿应采用保温箱进行保温。由于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患儿体液流失多,容易致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水电解失调。术后排气后可开始进流质,量为平常1/3,逐渐过渡由半流质饮食过渡正常饮食。
2.3.3胃肠减压及引流管护理术后易腹胀,实施胃肠减压。观察抽出物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抽出的液量,肠蠕动恢复正常、排气、排便后,可将拔除胃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气味,详细记录,妥善固定好引流管,每日更换引流袋及尿袋,并对留置尿管尿道外口定期消毒,记录尿的颜色和量。
2.3.4肛周皮肤护理术后几天内患儿排便稀,而且排便次数多,易导致肛周部位皮肤红肿及糜烂等,为防止肛周部位皮肤感染,每天用0.5%的碘伏擦洗肛周部位,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
2.3.5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小肠结肠炎、鞘内结肠假性梗阻等。如果患儿术后4-7d左右患儿出现进行性腹胀、排气、停止排便,同时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提示鞘内结肠假性梗阻症状,发现及时采取禁食、排气治疗、保留肛管等方法,缓解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继发小肠结肠炎。
2.3.6出院指导指导家长学会扩肛及指检方法。出院后术后15d需开始扩肛,每天10min/次,要持续3-6个月。易饮消化的高维素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后需定期回医院复查。
3小结
为确保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成功率,术前、中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术后护理得当,可减少继发症。因此,强化护理人员,对患儿心理护理、肛周护理、胃肠减压护理、营养支持及健康宣教的工作意识,采用适宜的技巧交流和方法,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使疾病得到良性转归。
篇11
1.炭化时间快:炭化时间缩短至4—8个小时。
2.环保:在整个炭化过程中无烟无味无污染。
3.炭化成品成色高:整个炭化过程中不使用电源,不会出现夹生料或者炭化过度现象。
4.炭化成本:比传统工艺炭化成本几乎不用花钱。
5.应用范围广:可将自然界中多达300多种农作物可燃物和机制炭成型棒进行迅速炭化。
6.炭化温度高:可达500℃—1200℃。
市场分析
因机制木炭应用范围广,因此每年市场需求量都十分庞大,约6000万吨,而且最近三年还在以每年增幅17%的速度增加。国内生产机制木炭主要原材料都是秸秆,在此过程中秸秆炭化十分重要,传统的炭化过程都是用土窑、炭化炉、炭化池、地面码堆法炭化,其普遍存在炭化时间长,炭化过程不完全,容易产生夹生料,或者炭化过度变成灰,而且对周边环境有污染。而本项目可以改变市场现状,不仅可以确保100%秸秆炭化成秸秆炭,而且没有任何污染。目前该项目已经在江苏、浙江等地应用,产品颇受当地市场欢迎。
投资条件
炭化罐分为2罐、3罐、4罐、5罐等组合式一体化设备,价格分别为2.8万元、3.8万元、4.8万元和5.8万元不等。
以2罐炭化设备为例,投资者只需要投入3.5万元即可,其中设备投入2.8万元,流动资金约7000元,一个人每天可炭化1.5吨,可制成约2吨机制木炭。
效益估算
目前加工一吨成品木炭成本大约1500—2200元,市场销售价约3800—4200元/吨。若投资者每天按生产一吨计算,每月可获纯利润3—5万元左右。
篇12
1.秸秆颗粒燃料的特点:颗粒燃料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木屑、秸秆等原料进行挤压而造成的。原料的密度一般为1100千克/立方米左右,成型后的颗粒密度大于1100千克/立方米,输送、储存极方便,同时,其燃料性能大为改善。
2.秸秆颗粒燃料的用途: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燃烧利用率高,便于储存。生物质工业锅炉;作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
市场分析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 能源供应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另外,我国每年产生废旧秸秆60―80亿吨,其中大部分都被焚烧浪费,而本项目将这些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篇13
技术分析
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唯有其技术的不断更新,方能使其发挥优势,不断开拓市场。目前生物燃料生产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主要有水解发酵、气化发酵、气化催化合成和热解。虽然这些技术现在都还处在实验阶段,但是近年来各国及各大企业都投入巨资研发,成果不断。
我国拥有丰富的纤维素资源。据估算,我国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谷糠和饼粕的总产量高达7.8 亿吨以上,其中玉米秸秆占3.3亿吨(占总量的42.4%)、小麦秸秆占1.5亿吨(占19.7%),而稻草秸秆占1.2亿吨(占15.3%),此三类纤维素占全国总纤维素产量的77.4%以上。不过,目前大量的秸秆主要被用于生物质直燃发电,燃烧转换效率并不高。由于缺乏成熟的秸秆制备燃料乙醇技术,纤维素制备乙醇的转化成本偏高。一旦该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无论从单位秸秆生产出产品的热值还是产品的价值计算,都将构成生物质直燃发电的有力竞争对手。
纤维素乙醇所应用的技术主要是水解发酵技术,该技术首先采用弱酸、弱碱或者酶水解原材料,破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其转化成为C5、C6糖类。这些糖类再进一步发酵成为酒精。
纤维素乙醇技术的优点是以热水和酶作为基础,流程简单,碳排放明显低于其他生物燃料技术。全程不需要高温高压。纤维素预处理阶段基本就能将纤维素全部水解,而不能处理的木质素也可以通过分离燃烧产生能源。当然它也有其缺点,比如预处理成本比较高、产率较低等等。现在各主要公司的研究团队和相关科研机构都加大了对预处理过程及新型水解酶和酵母的研发力度,使该技术的发展充满机会。帝斯曼公司于2010年6月28日宣布研发出新型的酵母技术,据称能将水解和发酵效率提高一倍。
市场分析
第二代生物燃料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现在国内主要的生物燃料公司,包括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都属于第一代生物燃料企业。但是随着近年来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以及中国政府引导发展非粮生物燃料政策的出台,这些企业在积极研发下一代生物燃料技术。08年以来,重点发展的非粮燃料企业多采用1.5代生物燃料技术,原料主要采用木薯(华南)、甘薯(华中、西南)与甜高粱(华北、华东)等作物。随着近年来薯类成本上升较多,薯类制备生物乙醇能否维持盈利也是该产业的一大疑问。
中国参与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研发的只有河南天冠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但运营规模还非常小,诺维信公司已经同中粮集团和中石化开展合作,研究纤维素乙醇。2008年,美国纤维素乙醇的成本为约2到4美元每加仑(3.6-7.2人民币/升)。第一代乙醇工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成本约为每加仑1.5美元(2.7人民币/升),但加上税收和分销支出,其价格比燃气价格更高。纤维乙醇的价格必须通过可行的技术达到降低目的。
技术发展及市场竞争
由于整个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偏小,因而没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先期进入的企业一旦确立了技术优势,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和新进入企业增多,预计未来技术进步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品,生物燃料的重要性会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储量减少和价格攀升逐步增强。然而,由于目前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技术尚不成熟,生物燃料也受到包括生物质直燃发电、太阳能、风能、水电在内的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威胁。不过,在可预计的未来,生物燃料有望凭借其能够兼容现有汽油机、柴油机、能与汽油、柴油掺杂使用而且能量密度高、蓄能方便等优势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稳定的销售模式
在中国,生物燃料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两个组成部分。生物乙醇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是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而生物柴油市场因为规模小,目前的主流渠道是厂家直供辅以民营加油站。由于生物乙醇的售价是与成品油联动的,收购价格也按发改委相关文件执行,因此受渠道议价能力影响不大。但生物柴油市场由于没有相关文件指导,生产、供应量偏小,客户分散,市场渠道尚不稳定。有待政府更进一步的指导和扶持来实现常规化和稳定化。
原料供应分散且不足
足量、稳定的原料供应才能支持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以中国纤维素乙醇为例。纤维素乙醇主要以农林废料为原料。据中国农业部统计,全国每年秸秆等农业废料产量在7亿吨以上,但去除农民焚烧填埋和生物质直燃消耗等去处,仅剩余3亿吨以上。目前中国国内没有统一的秸秆供应商,主要依赖于生物燃料企业自己从农民和大型农场所在地收购,这也增加了秸秆收购和储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