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篇1

一、运用音乐让课前热身环节“兴奋起来”

在体育课的新授训练之前,笔者都要安排学生进行一小段时间的热身运动,让学生的身心状态能够顺利进入运动境界。以往的热身运动中,笔者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固定动作的热身,学生在这一环节也是程序式的运动,参与兴趣较为一般。笔者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优化,将音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选取歌曲《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经过教研组合作,创作出了一段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前热身韵律操,配合背景音乐进行运动,学生跟随教师,伴着歌舞的节奏进行热身运动。许多学生对音乐兴趣浓厚,音乐节奏感也比较强,有了这样的配乐韵律操作为课前热身运动,热情明显高涨,大家一起跳起来,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而且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为整节课的教学训练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样的做法在全年级都得到了有效推广,并作为校级课题《快乐体育》的重要案例,多篇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论文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获奖。

二、运用音乐让教学训练环节“活跃起来”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项目训练环节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体力消耗较大,需要较强的毅力和恒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一些生动因素,改变体育训练枯燥的境况,对于教学训练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项目与技能训练环节,将音乐融入其中,起到改善气氛和活化形式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运用音乐来舒缓学生紧张的身心,让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寻找一些“乐子”,短暂调解之后更加投入体育训练之中。如前一段时期韩国鸟叔以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笔者在学生紧张训练中穿插几个节奏动作,和学生在移动音箱的配合下,一起跳骑马舞,学生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对动作训练的枯燥一扫而空。另外,笔者在一些技能动作的训练中,增加背景音乐,或明快或舒缓,激烈运动的项目需要高昂的旋律作为激励的推动力,舞蹈等项目则需要轻松舒缓的旋律进行舒展,让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最佳。将音乐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枯燥的训练模式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效。

三、运用音乐让主题活动环节“热闹起来”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主题活动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如在室内课教学中,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我国奥运健儿屡屡夺冠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观看时无不欢呼雀跃,在播放这些视频补充信息的时候,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旋律激昂的背景音乐,以这样的音乐进行环境烘托,让学生的内心增强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为整个体育室内课教学创设身临其境的气氛,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有了音乐的配合,体育教学主题活动的氛围能够有效营造起来,增强学生内心体验,对于缓解学生体育学习的乏味感和疲劳程度作用较为明显。

四、运用音乐让竞赛游戏环节“奋进起来”

以赛促学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游戏化的模式改进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这两个环节中,音乐都能够发挥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让体育竞赛与游戏活动生动活泼起来。如在开展投篮训练中,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投篮比赛,学生进行训练竞赛时,运用移动音箱播放欢快的体育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全身心投入竞赛,发挥出更好的状态与水平,音乐在这一环节较好地发挥了氛围营造方面的作用。再比如排球垫球训练中,为了改变学生的枯燥训练模式,笔者将其设计为四人组正面垫球游戏,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进行项目训练,过程中播放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较为愉悦的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应激效果。

五、运用音乐让身心放松环节“舒缓起来”

体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动作的训练,让学生从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回归到正常状态,将对下一节课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这一教学环节,音乐大有用武之地。笔者专门为学生编排了一组放松操,以轻音乐为背景,以舞蹈动作和太极动作为基础,改编出36式舒缓操,随着音乐轻柔的旋律,学生或翩翩起舞,或凝神呼吸,整个放松过程实现了对音乐的深刻领悟与身心联动一体,较好地放松了身心。通过音乐配合的放松活动,学生能够将一节课以来的疲劳感基本消除,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深有感触,融入了音乐的体育活动,在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学习兴趣增加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音乐成为了体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综上所述,广大体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音乐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与措施,注重创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永恒.功能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和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篇2

主要的措施:集体调研、一校三天、讲座访谈、观摩交流、专项培训

主要的项目:高中模块研究及对策、小学音乐课堂基础教育的实施、小学、高中音乐资源网络的建设

主要的对象:高中生、小学生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一) 深化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音乐课改工作,我区还不惜花重金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及学科教研员到山东省、宁夏等地区学习交流。回来后结合区情,撰写调查报告,开设高中音乐模块的教学与系列教研活动。

1、定期有效开展课程管理及质量监控调查。近年来,各校领导及教师已给于高中音乐高度的重视和配合。(调查提纲*学校有否按计划开课、*xx区高中音乐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在音乐学科中学生自选模块兴趣情况调查) 调查反馈:对于高中缺优秀音乐骨干教师的问题,区教育局立即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优秀应届毕业生解决师资问题。。

2、配合广州市教研室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促进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交流、经验提升。

3、开展高中音乐课程的相关专题研究课展示,深入研究高中各种不同模块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和课型,使高中的音乐教育课程模块教学符合学生自选需求。组织本区高中教研活动8次、外出参加省、市教研培训7次。如王雪文、凌志梅、李曦、蔡浪、丹、曾倩雯等老师教研出勤率高,学习收获大。分别受到市和区教研员的表扬。

课改领先的有47中、华美中学、89中、75中、44中、天荣中学、东圃中学、暨大附中、华工附中等。

(二)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1、以核心组为龙头狠抓音乐科组的建设。

*岗前培训-带问题案例大家交流探讨(如何单元备课和上课)

*跟踪培训——下科组听课调研集体辅导、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

选择各类型学校如基础好些的省市一级学校音乐科组、科组长、骨干教师、核心中心组成员高标准严要求,使其能在区里课改当排头兵。

对于薄弱学校个别基础差的教师,耐心辅导,批改教案,争取多给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全国器乐研讨会、)市课例观摩、区网络资源建设培训二期、牧童笛培训学习。提出“只要你努力,一定有机会更有收获。”

对于不认真不求上进的教师,给予劝告或批评教育。音乐课在校中不测验,领导也很少去听课检查,学生在校数年,学到什么,质量如何,无法深究,有否参加教研活动,靠的是自觉。对于不学习不参加活动的教师到评职称时虚报教研次数,不诚实的做法给予严厉批评。找个人谈话,做耐心的思想工作。

建议:为了提高质量,对学生负责,音乐教师也应采取末位淘汰制。

2、抓好音乐教材的选择,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点。(低中高年级)

例:在银河小学、元岗小学音乐科合作进行“城乡学校如何提高音乐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校本研究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3、立足课堂,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根据不同课型在低段灵活使用前三种较好,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后增加第四种。*片教学组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一课多教,教好一课,教研活动的生命在课堂。(片组长认真,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增多 )

本年度对这几种课型都拍了录象课,资源共享, 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反馈时有理有节跟踪培训不落空,以求更进一步跟进修改。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篇3

(一)每节音乐课上,我们几乎都设计了精美、详实的多

媒体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人音版13册音乐课本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在学习歌曲《当兵的人》时,我让学生看了一组图片:三军仪仗队、98年抗洪抢险、08年汶川地震、人民慰问子弟兵等图片,以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经典排比句导入新课“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同学们觉得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地想学习歌曲《当兵的人》。

(二)把简单的律动、游戏、唱游融汇在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线谱的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们在课上则简单把五线谱上的音位讲清楚,就进入实战阶段。老师在黑板上用五线谱写下旋律,学生即兴翻译成简谱,完毕即跟着琴视唱,同学们唱完便惊呼,这不是我们在小学就学得歌曲《小星星》《上学歌》吗?然后师生打着节拍共同唱歌词。擅长舞蹈的同学跳舞;善唱的学生唱歌;还有的同学配节奏。一节课,其乐融融,同学们意犹未尽,仍然期盼着下节音乐课。

(三)倡导“学科综合”,争做“综合型”教师

譬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嵩岳风》学唱歌曲《少林,少林》时,教师要首先要求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然后问同学们如果想去少林寺游览应乘什么车?乘车路线是怎样的?知道中岳――嵩山,最后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查找东西南北岳的山名及所在的省份。如此,与地理学科结合在一起,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不外乎歌曲、视唱、乐理知识、欣赏等几大块。比如: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可根据班级学生的音乐程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采取用视唱法、听唱法或教唱法等进行教学。此外,我们正在研究音乐“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正成为我们音乐课堂的模式。

二、课堂外

学校的广播站,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歌咏比赛,迎新年联欢会等文艺汇演,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倡导了一种“书生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的校园新文化。

学校成立了音乐课外活动小组。如百灵鸟合唱团、乐理知识培训班及电子琴兴趣班等,为同学们的音乐爱好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音乐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内在全校22个班中进行了全方位、分层次、分班级逐步进行,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如今,我们的课堂实现了:

A.多媒体几乎贯穿了一节课的始终;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六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情况分析,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中、高段年级学生则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情感的培养。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上课的管理。执教的十六个班级学生音乐由于年级课程跨越比较大,我会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音乐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各种器乐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弱起小节、长调、短调等。

  三、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5、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具体方法和措施: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2、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度”!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常规教学

  第二周:第一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三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四周:第二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七周:第三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八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九周:第四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一周:第五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二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三周:第六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四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五周:第七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六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七周:第八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八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九周:音乐会表演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美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音乐课又是是美育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作为音乐老师,上好音乐课责任重大。

  在新学期以新的音乐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体制。通过培养

  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

  1、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2、接受能力较强,敢于尝试接受新事物

  3、有主动学习动向和能力,有了细腻的思想感情

  劣势: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个别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意识淡薄,不喜欢学乐理,观念不正确。要根据其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套教科书有以下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小学教育目标,落实《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面向学生的实际需要。3、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

  《教科书》采用单元的形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单元内容也贴近学生生活,主要分为唱歌和欣赏两大部分。“唱歌”、“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经精心设计,巧妙的被分布到各个单元,较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任务

  1、唱歌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欣赏能够欣赏我国各族和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乐理熟练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五、教学措施

  1、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及能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奥尔夫教学法)

  2、以“教师的范唱美”、“语言美”、“节奏美”严格要求自己

  3、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吸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4、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旋律”、“图谱”、“游戏”等“原本性”教学内容与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篇5

(2)找到并用实践证明了初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渠道,确立了德育教育活动化原则,为德育提供了一个以听、说、唱、读、写、动为教育形式的德育模式。在学校层面,由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具体领导、筹划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活动,并将通过教育活动实践证明的属于可行的内容编写成了校本教材――《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手册》。课题组在以德育活动化原则的思想指导下,每学期都要在重要日子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3)帮助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德育的工作机制和新的科学的学校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校长亲自负责德育工作,以教导室、共青团、政教处、学生会、班级为依托,以班主任、政史地课教为骨干的工作小组。同时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人人负责的局面。为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德育要求,学校每天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和歌曲,在每个重要日子都要举行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编主题手抄报比赛,定期举行体育比赛。

(4)通过德育课题研究,老师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增强,其师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大幅提高,造就了一批以音乐达人龙世明为代表的学校课题研究人才。

篇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目的。我校在高中学生中开展了音乐研究性学习,选题多样,根据这一届高中学生思维较活跃,而且普遍喜爱音乐的特点,我们选择了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题,例如:1.广东音乐2.粤曲的现状调查3.街舞流行的原因4.港台流行歌曲与大陆民歌的关系5.广州流行什么音乐?6.最流行的通俗音乐7.黄霜和他的音乐作品8.课堂小乐器――竖笛……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给了学生们非常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仅高一上学期就有11个小组,60余人报名参加了音乐研究性学习,结题汇报的时候,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载歌载舞,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特别是课堂小乐器――竖笛(戏剧篇)的研究小组,他们不仅用详尽的史实介绍了竖笛的起源、发展、结构、品种及功能,还用竖笛为主奏乐器为大家表演,有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有《爱情白皮书》中的《启程》;有《风云》中的《永远永远》;还有《大长今》中的《希望》,听得同学们如痴如醉,这些音乐同学们太熟悉不过了,有的还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的主题曲,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欣赏口味,而且她们还在课件及论文中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

下面是我校高一(4)班其中一个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课堂小乐器――竖笛”课题的研究成果,组长:姚韵玲,组员:霍英慧、关凌、何致颖。她们在结题报告中这样写到:

研究背景:现代的教育主张多方面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多方面的文化,例如竖笛。近几年来竖笛在各中小学被广泛使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对其进行推广,希望大家能够欣赏与喜爱它。

研究步骤:

1.选定要研究的主题

2.收集资料

3.相互研究

4.制作powerpoint课件

5.修改powerpoint课件

6.排练节目

7.写论文、体会

8.完善研究工作

竖笛的起源:现存最早期竖笛(Recorder)的初型制造于13世纪中期:当时的竖笛中空管部分较狭窄,整支笛没有任何驳口。直至14世纪,出现了另一式样的竖笛――长256毫米,由两部分组成,有七个指孔(最低一个有两个小孔)和一个拇指孔;笛的底部较阔,形状像一个小钟,声音柔美。这一时期,最高音竖笛及中音竖笛已经被制造出来,亦有乐器制造者试图制造低音竖笛。

竖笛的发展: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们为仿效人声合唱,纷纷制造各类型的乐器家族,例如提琴家族、琉特琴家族等,竖笛家族亦因此开始形成。不同大小的竖笛应运而生,大大地方便了15至17世纪初期的作曲家,可以将器乐和声乐灵活结合,并尝试创作和表演福音音乐。

17世纪后期,巴罗克时期的竖笛已发展成为一件独奏乐器:音域较广,声音穿透力和表达力亦表现出色,十分适合在室内乐和协奏曲中使用。为了获得较准确的音准,乐器制造者将竖笛分为三部分,与我们今天所吹奏的直笛结构相似。

竖笛的三个常见名称:

(一)Recorder(英文):

英国人按乐器音色如鸟鸣般的动人而定名,又名鸟鸣笛。Recorder源于拉丁文的Recordari,意思是记忆或回想。竖笛是最能让人想起鸟儿歌唱的乐器。Recorder这词是指如鸟般地唱。因此我们了解Recorder是指令人回想起如夜莺唱歌般的笛子。

(二)Blockflote(德文):

德国人按发声原理而定名,又名木栓笛。竖笛结构圆,由于木栓的特殊设计,使得竖笛非常容易发声,而在德文中Block为木栓,flote为笛子之意,所以因此定名。

(三)Flauto diretto(意大利文):

意大利人按持笛方式而定名,又名直笛。意文中Flauto为笛子,diretto为直式之意。

竖笛的家族:竖笛又名牧童笛,而竖笛家族到目前为止,有八种长短不同的笛子,其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高音笛。①Klein Sopranino(最高音竖笛/短超高音竖笛川、超高音竖笛)约16cm;②Sopranino(超高音竖笛)约24cm;③Soprano(高音竖笛)约31cm;④Alto(中音竖笛)约47cm;⑤Tenor(次中音竖笛)约64cm;⑥Bass(低音竖笛)约96cm;⑦Great Bass(大低音竖笛)约125cm;⑧Contra Bass倍低音竖笛约200cm。

学习竖笛益处多1

(1)学习竖笛这一种乐器,可以使我们的肺功能更强,呼吸系统更健康;

(2)学习竖笛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耐性。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已成为一名吹奏竖笛的高手了,那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耐性有了相当大的提升。因为,无论你学习哪一门技术,都

是需要耐心的,而学习竖笛尤其体现这一点。

(3)学习竖笛,可以挖掘你的音乐才能,提高你的音乐感,最终使你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

当你很好地掌握竖笛这一种乐器时,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吹奏自己喜欢的流行曲目或戏剧曲目,这样一来,你的音乐感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而且,你也能沉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海洋中。

(4)能学好竖笛不但可以提高你的音乐素质,还可以锻炼你做事情的专注能力。

学吹笛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只有用心研究,用心感觉,全身心地投入,我们才能吹好笛子。

学习竖笛益处多2

(1)具有美感。

体积小的竖笛很方便存放,我们不需要把它放在一个很专业的盒子里,只要用一个笛套把它套起,放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竖笛的结构简单,一般我们接触竖笛没多久,就能熟悉它的所有构成。

结构简单的竖笛,自然清洗起来也很方便。

它体积小,可并不代表它并没有体积大的钢琴、琵琶那么美,竖笛看起来可是很素美的。

(2)简单易学。

“万事开头难”是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本领都会遇到的难题,可是也不代表说,竖笛是非常难学的一种乐器,只要我们够耐性,有恒心,用心地学的话,一旦入门,竖笛其实是一种很好学的乐器。它会带给你很多的乐趣!很大的好处。近几年,竖笛这种乐器已在很多小学被广泛应用,一些中学也在学习竖笛,因为它不像学习电子琴那样,学校要耗费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这一乐器易学,只要有耐心、有信心,就会很快入门,而掌握后的应用机会也很多,不会是学会了它,随后又很快地荒废了。竖笛易学又应用较广,这一点比难学而又耗费资金的电子琴优越得多,值得学习与推广。

前几年,已有许多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学习竖笛,它不但能使学生从小就多掌握一种本领,而且,学竖笛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几年,竖笛在各学校,以至社会上的声望不断提高。可见,竖笛在学校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我们的学校,你们能见到竖笛的身影吗?现在,就让我们把它以及它美妙的声音带到你的身边,让大家共同享受这美妙如鸟鸣般动听的声音吧!

竖笛曲:

《茉莉花》――中国民歌

《启程》――《爱情白皮书》选曲

《永远永远》――《风云》选曲

《希望》――《大长今》选曲

这些乐曲由我们竖笛小组的成员吹奏。希望大家会喜欢。

有的同学在参加了音乐研究性学习竖笛课题研究后,写下这样的感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用心、肯投入,就会事半功倍。同样,演奏乐器也需要投入,从双手接触到乐器那一刻开始,乐器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演奏出什么样的乐曲,质量如何,就在于你是否用心投入。要知道,精纯的乐律,只会从有心人手中流淌出来,把身心与乐器沟通起来,才是演奏的关键所在。一个演奏者,无论对乐器的认识有多深,演奏有多娴熟,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一段音乐奏出,而不加任何感情的话,让听众感受到的,就只会是一堆毫不连贯的一个个断裂的音符,这样就会失去音乐传递感情的作用。这一方面,在我们研究性学习音乐会表演时,就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还有同学这样写:“在这次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我亲身学习了竖笛,通过老师的教学与我们的实践,我学会了正确的演奏姿势: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就这样,我也可以算是学会了一点点的竖笛了,也会演奏一些简单的小曲,我很开心。”

有同学说:“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到,对于集体的演出,不单单是要有实力、有演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合作精神,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会有好的成绩出来。”

篇7

特长生是指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的兴趣,有比一般人更好的表现的学生。

而此项研究就是基于在普通班级教学中,发现和发展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使其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才能,有效地协调、补充班级学生在音乐领域中的和谐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关注那些有音乐潜质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期待,许多学生都身兼特长,他们分布在每个班级中,形成了小的团体,那么怎样把班级教学与发展特长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真正表现创造性的机会,即是此项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中遵循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依据:在普遍中照顾个性,只有有了个性发展普遍性才有发展。

现代教学论思想: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引发出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提倡教学民主,既研究教法也研究学法,既全面培养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等等一系列观点。

学科教学论:现代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中重要的问题就是,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高度,提出一切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三、研究的策略及方法

为使研究有充足的实践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建立总课题并产生子课题的分支实验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切入点,分别在四所中学确立实验课题《音乐欣赏教学长生与班级教学互补性研究》、《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差异教学的探究》及《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实验教师分别在唱歌、欣赏、器乐等不同的教学领域,做了具体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四、研究的成果

1、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研究者的信念,在课题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验教师都在为每一堂课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努力,每节课中都有亮点,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来。

篇8

2.以往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师的德育方法古板,导致学生的德育不成熟。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篇9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比较注重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有美的视觉享受,因此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我非常注重画面的美感,并加入一些电子音乐的现场演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了解电子音乐的美。其次注重自己的仪态美,语言美,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感染和带动他们,这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我还运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如教师用小提琴现场演奏一段音乐,以使学生能把传统小提琴和电子小提琴作出比较,教学效果很好,甚至有的学生被带动起来,主动要求展示自己的特长。如有的学生演奏钢琴,同学们就把钢琴与电子琴进行比较讨论。这种课堂中出现的即兴的变化往往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这个课题上下来后,学生非常感兴趣,虽然他们平时也比较喜欢电子音乐,但通过这次学习,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就更加深入,更加透彻了一些,并能有创造性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喜悦。

篇10

随着音乐学科的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考试制度也由单一的唱一两首歌曲、吹一两首竖笛曲改为多种考察、多重考核的模式。究竟哪种方式是最为科学的、最为客观的办法呢?这是研究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核心。

(二)问题的解决: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培养有素养的、有一定鉴赏能力听众为主要目的的教材。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面临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其中有得孩子音准很好,有得孩子却连最基本的C大调音阶都唱不准;有的孩子的乐感很好,能对老师播放的乐曲、歌曲轻松学会并加以处理,有的孩子却唱不准、听不出乐曲或歌曲中旋律、节奏的变化;有的孩子从小学习乐器,有一定的试唱与模唱能力,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乐器训练,对简单的四小节模唱练习都很难唱准。面对这样的学习受众体,单一的考核模式是不能满足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标准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有长处就会有短处,每一个孩子都有欣赏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可以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着手建立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呢?

一、将课本内容有机的分块,为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音乐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定的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欣赏曲目与小组或自我创编的版块,音乐知识穿插其中。教师需要对本单元内容与教授意图有着通盘的考虑,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按一定梯级划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中,教学内容的分层划分:

1.音乐感受:声乐: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音乐实践:(1)、曲演唱:《希望与你同行》《我们一起来》;(2)、器乐演奏:八孔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3)、音乐沙龙、露一手。

3.音乐常识:音乐一词由来;音符、唱名、音名、反复记号、上波音的作用;人声的分类;八孔竖笛初识;施光南简介。

这样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做一个有机的罗列,划分主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正如笔者所述,多元化、综合的评价方法是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并能超越自我。“分层评价”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第一条: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因此,它评价的内容、方式等应以教学目标位准,各项教学评价和分数,进步程度、评语等,要反映学生达标的程度。”从这段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要求我们将教学模块按照学生的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方便了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方便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与课堂节奏。

三、深化“分层评价”的内容,将其与实际教授内容挂钩,将“分层评价”做到实处

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授课之前必须很精心的构思教学环节、撰写很详实的教案。“分层评价”也不例外,教师要想达到“人人有所得”就必须将“分层评价”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

四、积极做好阶段性反思,将“分层评价”的效应与音乐课堂结合,达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中要求。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教师针对这一要求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评价常规化、制度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将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最常规的试卷测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也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桌互评等等,但评价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问题研究后的反思:

1.分层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分层评价”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分层评价”所解决不了的,如:学生的听赏习惯、学生的识谱、试唱、试奏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音乐课的质量。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个人潜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分层是否“一层不变”?

我们现在多划分的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教师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是一个综合的个体,他们会随着知识技能的增加、情感价值的丰富而发生的变化。分层的标准也要随着他们的成长变化而变化。七年级的评价体重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占了较大比重,在八年级、九年级的评价体系中创新与合作是否可以逐步加大比重呢?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分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个课题从去年9月份投标开始到现在结题,研究与准备过程以超过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笔者按照分层评价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准备、认真反思,几乎是将之前的教学案例一一,在这一过程中,辛苦自不必说,更大的感触是收获:学生对于作品的较全面的了解、班级中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活动的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亲密的合作等等。我想更大的收获是通过参加课题的研究让我重新认识了教材、认识了音乐课将要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怎样的育人氛围。我想这可能就是“分层评价”最终的目的:创设让学生、教师都能成长的教学环境。

附: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的分层评价标准:

篇11

提到“教科研”这个词,一开始总感觉离自己非常遥远。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各种艺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可是,随着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也开始寻找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时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原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专家们研究总结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大量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忽视了对教学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淡化了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问题,再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这就是迈出了教科研的第一步。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我发现,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比如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中,而忽略了音乐的主体;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只需要动动鼠标,从而减少了教师的范唱、伴奏。可是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了教师的弹唱,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也就失去了她最重要的阵地。于是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经常观察学生的变化。从而及时修改自己的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这也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听课活动中,会及时对执教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课堂的观察和课后的反思,我逐渐找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利弊。之后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记录下来,加以整改,写成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打造音乐高效课堂》一文,并获得山东省教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这更加激发了我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的热情。在进行“教师运用合理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我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上。2014年,我和学校的几位教师一起申报了课题《翻转课堂理念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让我认识到这是一种让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学生通过课下观看教师创建视频中的讲解,就能够直观地学习知识,解决难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探索更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如果说反思总结、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重要环节,那么学科教研活动的常规开展更成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同步提升。

我校虽然只有两位音乐教师,还教着不同的年级,但是每周的集体备课却是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我们经常进行听评课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把提出自己建议,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2014年开始,全市的初中音乐教师就集合在一起,进行隔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既有公开研讨课、知识讲座,还聘请了专家对我们进行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专业课程的教授。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当中,大家不仅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交流和讨论,还大大提升了个人的R导寄堋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进行了《红河谷》这节课的教授。这首歌曲的难点就是二声部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研讨话题。在我上完课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评课活动。一些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比如用歌曲轮唱的形式预备性练习合唱;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等。年轻教师的新鲜想法和老教师的经验之谈,互相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这样的氛围中,经过同行的交流,我受益匪浅。教研活动的进行,转变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激发了老师们教学设计的灵感。更加充分的备课和预设,也能够让学生们乐于融入其中,共同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更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指引了教学工作的方向。

不论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积累还是教研活动的进行,这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法宝。在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从中让自己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就会不断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模式。终于发现,“教科研”离我并不遥远,它就在我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只要能够去发现、去研究,持之以恒,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篇12

1.两训一评:预防“有行动无研究”

行动研究是广大教师最为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但调研发现,教师对行动研究的内涵理解得不够透彻:只是围绕课题搞一些连续或不连续的主题活动;只满足于“做了什么”,却没有深思“为什么这样做”;研究缺乏指向性,观察也不到位,研究结果的科研含量较低,起不到改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为防止这种浅层次研究再度出现,我们用“两训一评”的方式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两训”指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理论层面的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学校教科室负责,主要以威海市教学研究中心编写的《实用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为蓝本,自主地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第二阶段由我市教学研究中心教育发展调研室负责,瞄准行动研究这个热点和难点,分期对基层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实践层面的培训,主要由分管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教研员组成研究共同体,在基层学校针对具体课题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通过以上两个层面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训,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使“教师即研究者”成为可能。

“一评”主要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征文”评选,激励教师对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深度反思,提高行动研究的效度。目前,全市性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三次。每次评选过后,我们都及时下发“引领式”通报,既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与建议,也对优秀的行动研究案例进行评析,引导教师遵循基本的研究规范。此外,我们还在乳山教育科研网上开辟了“行动研究”专栏,推介一线教师的日常研究收获及每学期获奖的优秀成果,供全市教师共享。

2.两项政策:遏止“盲目研究”

从本质上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通过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改进,应该定位为原生态、非专业性质。但由于定位不准,一些学校和教师却走了一条非专家非教师的研究路径:选择课题不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立足于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只是搜索和整理有关资料进行“作秀”,徒费心血而无功。这就是我们提出搞“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背景所在。对此,我们出台两项政策,筑起了遏止“盲目研究”的防线。

政策之一:精选有效课题。为遏制“人人有课题,年年搞研究,年年无成果”的盲目行为,我们要求基层学校可在已立项的课题中,筛选出具有校本性和实效性的2-3个课题重点研究,力争出精品,并强调“只有极具校本性和实效性的课题,方能进入校、市两级重点研究课题行列”。教育发展调研室则从各学校申报的重点课题中,筛选出若干个对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实用价值的课题,给予重点扶持。正是这一政策的引领,府前中学的县市级课题《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建立与应用》,超越了许多省、市级课题,当选本年度市级重点研究课题。

政策之二:杜绝功利课题。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杜绝一些教师将拿到课题结题证书作为课题研究终极目标的不良现象。因而,进行评优选先,不以课题是否结题作为课题研究有成效的依据,而主要关注“研究成果通过何种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利用”,从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并自觉运用研究成果,不再出现盲目研究现象。比如,我们在全市开展的“1121”工程(评选100名教坛明星、100名优秀教研组长、200名师德标兵、100名优秀班主任)中,对于科研成果一项,我们就采用了这一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3.两步延伸:杜绝“一次性研究”

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环节。“一次性研究”使得课题结题之后,就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无论是将课题研究成果弃之不用,还是将研究成果复制到教育教学中,都将使课题研究得不到继续延伸和发展,这就严重背离了“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本意。为此,我们采取“在实践中选择,在实践中完善”的措施,筑起了杜绝“一次性研究”的防线,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步:在实践中选择

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的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从成果推广的原则、推广的途径和方法、推广的程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教育发展调研室本着“成熟一点推广一点,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精心筛选出已结题的、应用价值高、普适性强、再研究潜力大的课题,并吸纳自愿参加推广研究的学校,进行联合攻关。

第二步:在实践中完善

由于对某个学校或班级适用的成果在另一学校或班级未必适用,同时,对研究课题成果的应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各联合攻关小组在原成果单位的带领下,按照推广程序,有计划地开展了深化研究。比如实验中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行为研究》课题成果在威海市获二等奖,为深化研究,他们与另外七所自愿参与深化研究的学校组成了研究共同体,通过“区域联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推广,在推广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研究成果,形成了联动共赢的局面。

二、坚持“两破两立”:完善管理和评价机制,实现教科研由“无序”向“有序”转变

高效是“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能否高效运作,关键在于管理和评价机制能否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针对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存在的缺陷,我们采用“两破两立”的措施,初步完成了从滋生形式主义到孕育“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转轨。

1.科研管理体制:破除“行政垄断型”,建立“团队自主型”

以往的教科研范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运转模式,从课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确定,从过程管理到课题结题,均是以行政管控为主。基层学校只是作为一个执行者,忠实而被动地遵照上级指示行事,尚未进入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角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的自下放到学校,采用“团队自主型”,还能者以广阔的自由驰骋空间。

(1)组建团队,集中智慧

我们的教科研团队完全由各学校自主形成,有强强联合式的,有异质互补式的,其目的都是通过团结协作,集中智力资源,提升团队效能。比如,以诸往中心小学为核心的《小学阶段国学启蒙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整合的研究》团队,由11所实力较强的学校组成,而以府前中学为核心的《中学历史多维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团队,则是异质互补式的搭配。这样的结合,提高了执行力,有利于把课题做得更实、更强、更长久。

(2)自主发展,互利共赢

团队自主,指的是自主制定研究计划,自主确定研讨活动形式和活动次数,自主开展研讨活动,自主负责团队管理,自主确定通过何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等等。但是,团队自主并不是搞“放羊式”教科研,我们要求行政和研究部门根据团队的需求,为其总体把脉、出谋划策、提升总结,完成指导、服务的职责和任务。这样,便实现了教师和行政研究人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教师不等不靠积极研究,行政研究人员减少指令性文件和检查次数认真指导。这样,就催生了自主研究的内部动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空间,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科研评价机制:破除“虚评体系”建立“实评体系”

用评价机制引领教科研、管好教科研,是我们建立教科研评价体系的目的。我市以往的教科研评价体系由管理保障、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四部分构成,具体指标中也不乏“有健全的教科研制度,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教科研工作”之类以听汇报、查资料为主的“虚”评价指标,从而助长了言不符实、弄虚作假之风的滋生与蔓延。为此,我们果断摈弃虚空条款,添加强化实效性指标,建立了务实的“经济实用型”教科研评价体系。

(1)关注成果获取的过程

因为我们的研究课题都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关注成果获取的过程,才能保证成果的含金量,才能使科研成果作用于教育教学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在摈弃无实效性指标的同时,我们又增添了一些关注“课题在课堂上是怎么研究的,每一阶段学生得到了哪些发展,通过哪些具体指标可以看出学生的发展,所留下的过程材料是否有价值”等硬性指标。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师真正将教研和科研联系起来,潜心于各种教学法的研究。

(2)关注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进行教育科研,绝不是以降低教学成绩为代价的。因此,我们除了关注成果的研究过程,更关注成果的实践性和实用价值。根据研究过程和应用价值,以质论价,把研究成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样的硬性指标,是彻底扭转教育科研由虚变实的强有力武器。比如对参与成果推广的各团队的成果评价指标是:参与推广研究的团队必须有一半以上在学年末的考试成绩比上年有提高,否则不得分。这一系列指标,都实实在在地把教育科研引导到促进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了。

篇13

二、旋律创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要让学生意识到旋律创编来源于生活,人人都是可以掌握的。为了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我在音乐课上播放了自己写的歌曲《中学生守则之歌》,告诉他们这首歌是我校学生演唱的,和他们是一个年级。学生很感兴趣,想知道是哪个学生演唱的,唱得这么好。这时我说,这首歌是我写的,他们的眼神里立即流露出惊讶、兴奋、羡慕的神情。我趁机说,想唱自己写的歌曲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喊:想!我就告诉他们,旋律创编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就跟人说话一样,会说话就会写歌。然后,学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旋律创编。我说,我现在就教会你们简单的创作。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太阳,创作主题就是: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我问他们,太阳慢慢升起来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学生说上行。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上行线,问学生,音符应该是级进还是跳进,(先介绍级进和跳进的含义),学生说级进。我接着问,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慢的还是快的,学生说是慢的,我说,你们现在开始创作了。于是全班都进入了活跃的状态,有的学生开始唱出了旋律,有的学生在纸上写出了旋律,有的学生用手画出了旋律线。我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创作的旋律,两位学生分别写出下面几个音:1)、11355224662)、1112212337

我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一遍音符,学生不约而同地保持速度一致。我又让学生一边画旋律线一边演唱,再次感受太阳慢慢升起的意境。当唱到第二条时,有的学生哈哈大笑,我问为什么笑,学生说,老师,音的跳度太大了,感觉太阳突然跳出来了,不符合自然规律。我问大家这几位学生说的是否有道理,大部分同学大声喊:有-道-理-。我追问,应该怎样改变比较合适,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要到黑板上修改音符。让学生修改完再唱一唱,学生说修改过的旋律平稳一些,我笑着说,哇,今天这节音乐课,大家都变成了小小音乐家,太棒啦!你们现在讨论这两条旋律,应该选择什么拍号?有人说四四拍子合适,当有人说四二拍子比较合适时,立即有同学站起来说四二拍不合适,我问为什么不合适?有位学生说,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四四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我认为四四拍子强弱规律比较合适太阳慢慢升起的意境。当我用琴带着学生依次唱完四四拍和四二拍的旋律后,我再次问学生,四二拍和四四拍哪个拍子更适合时,学生齐声说,四四拍子合适。我接着说,创作还没有完成,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创作的旋律配器,如果你是作曲家,你将选择什么乐器,使这三条旋律表现力更丰富?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甲同学说,早晨太阳慢慢升起,大地笼罩一片朦胧色彩,我选择大提琴,因大提琴音色深沉浑厚,和早晨朦胧的意境相吻合,在演奏时,运用缓慢速度和很弱的力度,能表现宁静的早晨;乙同学说,因为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情愉悦,钢琴音色明亮,所以,我选择钢琴,在演奏的时候先慢速很弱,再稍快,力度用中强来演奏,前面慢速表示宁静,后面快速表示心情愉快;在前面慢速时加笛子模仿鸟鸣声,或者用口技模拟鸟鸣声。丙同学说,我选择人声,用噜演唱旋律,一部分学生用纸模拟风声,一部分学生用肢体表示树枝摆动,一部分学生用矿泉水瓶子模擬小河流水,一部分学生再加上一小段诗朗诵。听完大家的描述,我就组织大家按照刚才三位学生的创意把这两条旋律演唱(演奏)了一遍。他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旋律,脸上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笑容。这节即兴创编课,从创编律动、创编拍号、创编音乐场景、创编旋律、创编配器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编能力,也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

2.创编活动要因材施教,能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感受。即兴创编活动应让学生自主参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旋律、节奏、配器、音乐场景、歌词等进行创编。如在欣赏歌曲《玫瑰三愿》时,让学生在视唱过程中感受模进的创作手法,并创编旋律片段。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创编伴奏或创编歌词,尽量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3.在游戏教学法中,提高效率,化解难点。在学习鱼咬尾知识时,我先和学生一起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将青春舞曲的歌谱打出来,先请学生跟琴试唱一遍,再讨论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前部分旋律和我们刚才的成语接龙游戏特点一样,我又将七年级--九年级课本中出现的鱼咬尾歌曲的歌谱筛出来让学生寻找鱼咬尾旋律,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就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鱼咬尾的创作特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创作4-8小节的旋律,基础差的学生我设计了旋律填空题,填上一个单音让这段旋律变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简有难,寓教于乐,增强了愉悦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有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巧妙运用启发、赏识等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我会笑着对他说,你是一位勤于思考的学生,坐下再想想;如学生不敢即兴演唱自己创编的旋律,我会对他说,你说话的音色很好听,唱歌也一定更好听吧,能不能给我们唱一唱。总之,教师要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现,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