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影视动画专业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我校影视动画专业在参加多次省、市、国家级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符合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的大赛培养机制。将“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才符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宗旨,推动我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发展。
一、“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要以实现专业和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我校影视动画专业在参加省市、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国赛金牌1枚和省赛金牌8枚的优异成绩,“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我校影视动画专业在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一套应用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是基于技能大赛并结合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讲:“学”是指学习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按照技能大赛国赛的要求,把教学与自学相结合,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打牢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训”是指训练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能力。通过教学和实践过程对接岗位生产过程,熟练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素质,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赛”是指赛素质、赛技能,通过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展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训练的成果,对于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掌握的衡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比赛竞争力。
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影视动画专业虽然归类于信息技术类专业但是与传统的理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做到把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点和行业标准教给大家,但是由于每天的课时分配有限,以每周四节课为例,后两节上课的时候,由于遗忘的原因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结果。而且教学目标往往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大而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面非常大,而且没有具体要求作为技术指标,学生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技能培养,课下也只能复习课上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学会的程度。
三、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学训赛”一体化模式就是把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竞赛要求统一起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竞赛内容统一起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竞赛过程统一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学到比赛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传统教学中学习效率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把“学训赛”一体化模式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1.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习过程不能仅局限在课堂,课余时间的利用可以大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已有知识的巩固。构建网络课堂学习、在线答疑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是“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前提。
2.构建开放的实训平台
加强实训平台的建设是把教学和生产对接的重要环节,是“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重点所在。实训平台分为自建实训平台和企业实训平台两种方式,但是往往这两种是分开来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在校内的自建的平台实训,只有实习期才会到企业平台进行实训。为了丰富实训平台建设可以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气氛不同实训的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构建开放的实训平台主要是以企业平台的实训为主。
3.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比赛
构建多样化的技能比赛是“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落脚点。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比赛首先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和实训的目标,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学习和实训的效率。其次,比赛的机制和气氛相比课堂测试更能够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让他们在比赛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反馈给“学”和“训”环节。因此,学训赛一体化的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了知识的实践性和目的性。
参考文献:
[1]饶晶.浅谈高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1,5:221-223.
篇2
(一)场景设计应该从动画故事剧情出发考虑[1]动画故事剧情是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主线,场景设计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表现故事剧情,使得故事更加的生动、合理,使动画播映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才是场景设计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的归宿。因此场景设计应当紧紧围绕着动画故事剧情发生的时间、空间进行创作。是古代的就要设置古代的建筑和服饰,是现代的就要配备现代的建筑物和服饰;是都市的就应该有都市的繁华,是乡村的就应该有乡村的淳朴。当然场景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故事剧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制约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这也是场景设计更加合理、真实、科学的重要条件,也只有符合剧情的场景设计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使得影视动画更加富有吸引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补充说明。1、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场景通常选择以一个普通的居民住宅来衬托故事的开展。场景的布置就可以向人阐述这是一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猫和老鼠,它们的每一次碰面或者是每一天都将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发生。[3]2、在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场景的主要设计是围绕着一个动物群居的小镇来开展的,但是这个小镇的居民对于功夫有着无限的崇拜和迷恋情节在内,而整体的场景设计更是围绕着人性化来展开的,更能容易感染观众,有助于很快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中来。
(二)场景设计应该富有浓厚的艺术色彩[1]场景设计中太过于极端的绘画风格或者是太过于写实的绘画风格是坚决要避免的,毕竟太过于抽象的场景不仅观众难以理解而且也会使得剧情和场景的表现出现视觉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破坏了视觉上的美感。但是动画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艺术效果,场景是贯穿于整个动画演绎全过程的,因此注重场景设计的艺术美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因素。
二、关于场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场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我们能够发现场景设计的不足以及设计上的漏洞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同时,这也是我们提高场景设计能力的必要手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场景设计中往往与环境设计相混淆[2]在动画场景设计中有些人往往将它与环境设计在概念上或者是在操作中进行混淆。环境设计与场景设计都是对于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与安排,两者之间自然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说对于色彩、格调、意境都要根据具体的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进行设计。但是两者在先决条件或者说是出发点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场景设计的出发点是围绕动画故事剧情以及角色的定位和情绪变动来着手设计的。环境设计是围绕着人本理念开展设计的,注重的是人的空间环境或者是人的空间理念,相对而言,环境设计其局限性也更加大一些。
(二)动画场景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场景设计的艺术性[4]尽管场景设计是局限性的美感创作,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它也是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只不过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现在动画设计中关于场景的设计往往太过于简单,重复使用的现象也较严重。在商业运转模式下的动画场景设计往往由于节约成本或者是缺乏设计的优秀人才而忽略了场景设计的艺术性或者是说忽略了其艺术效果。
(三)动画场景设计中,往往脱离场景与剧情发展的配合存在着设计的不合理[1]1、场景存在的目的是衬托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更加的富有感染力、美观效果以及合理性。好的场景可以使整个动画看起来更加合理、流畅,使动画的表现内容更加的丰富。但是在一些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在场景设计方面过于追求场景的新奇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过多的新奇元素组合起来,容易脱离动画故事剧情发展的需要和角色的定位,容易让观众感觉到画面不够协调,从而降低了的整个动画的综合质量。2、场景存在的合理性要看它是否能适应动画制作的切实需要,动画制作的过程中都为以角色为主体、以剧情为主线来开展制作。而场景则是依托角色和剧情进行整体上的补充和说明,这就要求场景的设计必须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否则就偏离了主体。比如说在动画片《龙珠》中,它的故事角色和剧情都是建立在虚构世界中的,场景也应该以虚构的世界为背景来进行设计。
(四)场景设计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国内动画制作开展的时间还很短暂,从业人员中真正的专业人员较少,场景设计人员也多为计算机类的专业人员。动画场景设计需要的不仅是计算机、影视专业或者是美术专业等单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的是多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具备影视专业知识、美术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根据动画的具体要求设计出高水平的场景。
(五)场景设计过于片面,缺乏对整体的把握[5]影视动画片是对于一个完整故事的叙述,场景也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进行设计。当前影视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对场景的设计存在着即兴的发挥和突如其来的灵感创作的现象,以至于场景的变换太过于突然或者场景上下内容衔接处理做得不够好,影响了动画的播映效果。从整体的结构上对场景设计进行把握需要设计人员了解动画的整个故事构思、角色特点和个性。我们通常把基于整体进行的场景设计称为概念设计,主要是指在设计的前期对场景设计进行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构思以及整体设计思路的把握。
三、关于加强动画场景设计的建议
(一)建立场景设计的流程,提高设计的质量为了使场景设计更加的合理,建议场景设计流程简要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针对于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进行概念设计。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确定场景设计的具体思路,定位场景设计立足点。场景可以简要的分为三大方面:[3](1)以现代世界为背景的场景。这种场景设计是以现代化的世界为构思的出发点,描绘的也主要是我们所熟知的场景。(2)以超现代化的世界或者是未来世界为背景的场景。这一种场景设计是以未来世界为出发点进行构思的。场景也多表现出超现代的物质特点。(3)以虚幻世界为背景的场景。以虚幻世界为背景的场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对剧情故事进行充分的了解,来根据故事的性质进行场景的虚构。
2、具体的场景设计。主要是根据故事情节来确定场景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故事发生在早晨、中午还是下午,故事发生在森林、草原还是高山和大海等等。
篇3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Video Talents to Meet Market Demand
HAO Xiao-f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huangdao 066004,China)
Abstract: While digital technology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it also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film and television talent demand in Hebei province is investigated. The types of professional post, status quo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personne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professional posts are analyzed.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gital television talent in Hebei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should be market oriented and make sure the training direction. The cultivation should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explore open education mode. The cultivation should adjust the majors and specialt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s for post-production of film.
Key words: Hebei;digital film and television; status quo of demand; cultivation strategy
21世纪是数字的时代,手机、电脑、网络、云技术……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数字化革命,特别是电影和电视,更是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强大影响。数字摄影、数字美术、数字声音、数字舞台表演,数字影视合成与特效,整个影视制作环节都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数字化革命”。如何面向市场需求,培养数字影视人才,如何做好传统影视教育向数字影视教育的转变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巨大挑战。
1 河北省数字影视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1.1数字影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走访的形式对京、津、冀区域内的30多家影视公司进行了考查,其中以河北省内影视制作类公司为考点。调查中以了解公司发展现状和规划为基础,重点对企业岗位需求现状及发展要求做了深入考查,通过访谈法较深入地了解了公司管理人T及在岗员工的实际情况,调查后经数据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我省数字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近几年,随着影视文化的发展我省新注册的影视制作公司数量激增,截止2016年底,我省正常运营的影视制作公司有2800多家。2011年至2016年,我省经营影视制作的公司增加了2200余家。通过对影视公司的经营项目进行详细统计,以学生就业方向为标准可将影视行业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九类。①电视台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全国各地各级电视台及影视剧组;②传媒公司类:为各地各级电视台服务的各大传媒制作公司;③影视公司类:各影视制作公司;④网络视频类: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播客类网站等;⑤移动通信类:3G内容服务商、各大手机内容服务企业;⑥广告婚庆类:广告公司、婚庆公司、宣传活动等服务企业;⑦多媒体制作类:多媒体软件开发企业、新媒体制作企业;⑧动漫游戏类:各大动漫、游戏设计开发公司;⑨自主创业和独立影像制作类:自由编剧、影评人、签约摄像师、导演、开办影视制作工作室、开展影视制作业务。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将影视专业的就业方向拓展到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新领域。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及时了解公司对数字影视人才的需求情况才能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内容。
1.2职业岗位人员现状及能力要求
此次调查的影视从业人员中,大中专学历占55%,本科学历占42%,研究生学历占3%,工作岗位对在职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分工明确,需要在职人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导演、表演、摄像、灯光、剪辑、录音、后期合成与特效等所有的岗位均要求在职人员能够独当一面,他们既是合作的整体又是独立的个体。90%的从业人员具有影视专业背景或相近专业背景,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企业培训来看。新入职的员工平均需要1-2年的适应期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培训的方式多是老员工带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其中新设备、新软件、新技能很多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不到的,教学条件的限制相应地延长了企业新员工的适应时间。调查中,85%的在职员工都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技能才能适应当前岗位。由于影视行业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其岗位要求的专业性和行业知识的高速更新,企业和员工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对外交流和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近几年,IT技术与影视传媒的融合,是机遇更是挑战,为适应影视技术的“数字化”进程,调研中了解到,所有影视公司都对员工进行过再培训,培训的方式以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送专业培训为主,企业内部培训以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目的,而外送专业培训则以学习更高层次技术知识为主旨。另外,员工为自我提高和职位晋升,借助于网络资源或其他方式来吸收新知识、新技能,进行随时“充电”已成为行业员工的“常态”。
1.3职业岗位需求空间及发展方向
调查中重点走访了电视台、影视公司、婚庆公司以及网络公司,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随着数字技术对传统影视的冲击,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长,但影视后期人才难招,高端的后期人才更难觅。
目前,影视后期制作的主力军多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大多上学期间接触过影视后期制作的个别软件,后为适应工作的需要都经历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目前从业者普遍反映,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熬夜通宵,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而且由于影视合成与特效涉及的软件繁多且更新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电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同时,该行业的平均薪资远远高过于其他行业,高端影视后期人才的年薪更是吸引新人,可谓“朝阳产业”。据2015年搜狐网报道的数据显示,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缺口达到20万左右,很多企业求贤若渴。调查中发现,一些影视公司迫于“用人荒”率先开展了内部培训。例如,“河北秦唐健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承接影视剧后期合成与特效的影视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分部在秦皇岛,由于分部在地区难以招到合适的影视后期人才,分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边抓培训一边接项目,培养的优秀人才“自给自足”,很好地解决了公司的用人问题。与此同时,社会上以培养影视后期人才为主旨的培训班发展迅猛,如“中影培训基地”“火星时代“完美动力”等培训机构的发展规模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企业经营现状的详细调查,分析数字影业人才需求现状,才能明确我省高校影视专业的办学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影视业 “数字化革命”的顺利进展。
2 河北省高校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策略
2.1面向市场,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企业由于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对数字影视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状态。我省高校依据办学目标不同可分为“研究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依据数字影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数字影视专业技能可分为: ①数字高清摄像:高清电影、高清电视、高清视频短信创作、策划、拍摄、制作、;②数字高清剪辑:苹果Final Cut视频工作站、DPS工作站;③数字合成与特效包装:电视节目包装、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效、数字声音合成与音效、录音、调音、音响与音乐的配制;④影视动画与游戏开发:动画、动漫、游戏设计与开发。⑤电子出版物视频产品制作:出版级VCD 、DVD制作,多媒体视频编辑、卡拉OK字幕等;⑥网络视频分享:网络视频编辑、网络电视、网络直播、流媒体影视作品的策划及拍摄、网络直播和点播等; ⑦活动视频制作:各类讲座、会议、典礼、晚会、展览、婚宴等活动的摄制。⑧影视类型片制作:影视短剧、专题片、新闻片、纪录片、广告片、MV、企业宣传片;我省高校可参考上述技能标准确立数字影视教育方向,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教育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关注行业发展近况,追踪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社会的需求。总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多元化的,高校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各具特色的。
2.2 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无论是从落实纲要出发,还是立足于数字影教育的自身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都是重要的战略课题。开放式教育包含内容很多,针对省内高校实际情况,这里重点强调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
新形势下,传统的封闭校门式的培养模式不可行,尽快地解放思想,与业界接轨,与国际接轨,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国外院校在与业界合作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在美国,许多知名的制作公司都愿意与专业院校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创作,许多功成名就的大腕也都在专业院校中任教。迪斯尼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于人才机制,它把金融机构、教育公司、游戏公司、动画公司、演出公司等都集聚起来,做成了一个大企业[1]。我国影视行业的许多企业,迫于招人难的现状,主动走进高校洽谈协商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影视动画专业都与企业达成了订单培养,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省高校也应开阔思路,在教学方式上,变传统“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如摄影、摄像之类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拍摄,在操作做中学习和交流。在教学环境上,拓展空间,走出校园去企业中实习。可以委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也可以将业内一线技术人员请进课堂。教师带领优秀学生走进企业协助企业“项目”,学生通过“项目制”完成实践和实训教学内容,可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业界,毕业后才能更快融入到业界的实践创作中。通过交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技术、经验,也可以增长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拓展范围,开拓课堂外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共享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聘请国内、国际一流电影制作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艺术家,对学生进行讲学和指导,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及时获得前沿信息。总之,影视教育工作者只有拓宽思路,才能使教学不脱离现实,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实用型、复合型的数字影视人才。
2.3 调整专业,全面促进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
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包括影视后期合成与影视后期特效两大模块,从分工来看可细化为视频剪辑、视觉特效、声音制作、调光配色四大环节,各环节人员分工明确。从学习内容来讲包括软件学习以及理论学习两大部分。软件学习部分包括:Maya,3dsmax,Houdini,After Effect,Nuke,Cinema4D,Realflow,PFTrack,Roto,Mocha,Premiere,Photoshop等十多种专业软件,另外还要学习上述软件配套的相关插件。理论学习部分包括合成、跟踪、抠像、擦除等技术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可见,系统地掌握影视后期制作需要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国内高校尚没有独立设置“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只开设了相关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但这些专业通常只能接触到影视后期制作的几个软件,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学生为就业参加的社会培训班往往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且会造成经济压力。为推动影视文化的“数字化”进程,切实解决影视后期人才紧缺问题,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可以增设影视后期制作专业,细化影视后期人才培养方向,如开设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剪辑与包装设计、影视模型与渲染等培养方向。通过增设新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影视后期人才的需求问题。
3 结语
在全球数字电影领域,好莱坞的数字技术可谓“独霸一方”。好莱坞今天的成绩与它150多年的发展史分不开,更得益于它背后人才进入体制的优秀。近几年,韩国数字影视异军突起,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企业在海外每拿到超过一定资金数额的项目,政府有相应比例的资金支持。我国的数字影视教育起步晚,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影视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研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长期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河北省高校只有依据数字影视人才需求现状,依据办学条件和优势,不断探索,才能抓住机遇,走在数字影视教育的前端。
参考文献:
篇4
一、国内院校动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专业设置盲目跟风。国家出台的针对发展动画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对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时之间,不仅动画公司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动画专业也变成了热门专业,国内高等院校更是纷纷上马动画专业,大力发展动画教育。但是,这种现象的背后凸显了部分高校对短期效益的盲目追求。除了大专、本科院校之外,一些中职院校也开始建设动画专业。然而,对动画专业考察不足,让一些院校的动画专业成为一个吸引学生的噱头,变为一块广告招牌。更有甚者,一些院校由于缺乏教学实力,动画专业名存实亡。这些都是当初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跟风导致的。其二,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合格的本科专业,专业建设至少需要一位正教授和两位副教授,即使是新兴的动画专业,至少也要配备一位学科带头人和三名以上获得硕士学位的动画专业教师,专业的整个师资梯队应该不少于七名教师。但是,在目前的部分高校中,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不仅缺乏学科带头人,就连动画专业教师也屈指可数,这样的师资结构必然不能引导动画专业的良性发展,更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在一些中职院校中,动画专业刚设置时基本上是依托美术系和计算机系的。动画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专业教师缺乏,有动画制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一些院校为了凑齐动画专业的师资配置,便从其他学科进行人员调动,而这些人员不仅缺乏动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没有动画制作的实践经验。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难以学到专业的动画知识的。其三,学科方向模糊。当前,部分院校动画专业的学科方向比较模糊,学生毕业之后基本上在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等单位就业。动画专业模糊的学科定位只能培养一些专业化能力较低的学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需求。除此之外,有的学校打着为学生就业广开门路的幌子,把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平面设计、影视动画等专业杂糅在一起,期望培养出“综合型人才”。但是这种大杂烩式的专业设置,彻底模糊了动画专业的学科方向,阻碍了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其四,专业课程设置混乱。目前,部分院校开设的动画专业以平面设计为主,开设的课程以二维网络动画、卡通形象设计等课程为主,开设的动画软件课程主要有Photoshop、Flash、3dsMax等,而后期动画合成软件主要是Premiere,对于Maya这样的专业影视后期软件则讲解得较少。除了课程设置上不够科学、专业外,一些院校的动画专业课程教学通常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艺术感的培养。动画制作考验学生的技术水平,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感知能力。其五,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国内一些院校的动画专业教学以分散式课堂为主,学生不能主动选择课程,只能被动接受被分割零散的知识,对动画制作技巧一知半解,对软件的使用较为刻板。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动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部分学校的动画专业缺乏专门的实训场地和环境,只有计算机和画室等基础教学设备,这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除了校内实践机会不多,校外的实训基地更是缺乏,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动画创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其六,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一些高校动画专业因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加上专业设置和教学存在问题等,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不能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动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高校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高素质动画人才稀少,动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二、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不可否认,与动画产业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其一,动画教育缺乏理论支持。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动画经历过一段辉煌岁月,中国画派更是将传统艺术技巧应用得出神入化,如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等,不仅题材丰富,而且质量都非常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具有浓厚中国味的动画作品的发展受到阻碍,其特色没有被继承。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动画创作上提出走民族特色之路,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成为发展“瓶颈”之一。在一些高校动画专业中,也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动画理论体系,使动画专业学生创作的动画作品缺乏内涵和灵魂。其二,动画教育缺乏艺术性。在一些高校动画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浮躁和急于求成的思想。如,部分高校的动画教育主要是传授技术知识。这些高校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动画专业既涉及技术,也涉及艺术。正如有人说:“动画软件技术一年两年就能学会,但是一个动画人的艺术修养却不是一两年能够养成的。”由此可见,在动画制作中,对于动画艺术性的感知比掌握动画技术更加重要。而目前部分高校动画专业缺乏对学生动画艺术性感知能力的培养。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动画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是会运用动画软件的技术员,并不是会制作动画的艺术家。其三,动画教育缺乏创造性。动画是艺术,而艺术是自由的,具有创造性。动画教育如果只注重动画之形,而舍弃动画之魂,那么培养出来的动画毕业生将不懂艺术,只会技术操作,从而导致中国动画缺乏创新与原创性。动画教育如果缺乏创新理念,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自然就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国动画行业急需原创作品。
三、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改进策略
其一,充分理解动画专业的学科定位。就动画的概念而言,它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它融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等多个艺术门类。这也导致许多高校在动画专业的办学思路上差异很大。单纯就动画的概念而言,高校就能够找到多个办学方向,如网络、影视、游戏、媒体技术应用、娱乐文化等。所以,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市场需求,再发展相应的动画专业。其二,加强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动画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科目,对于相关的专业人才要求也较高。所以,高校在设置动画专业时,首先应该考虑能否建立一支完善的师资队伍。高校应该从两个方面解决师资力量问题:一是对本校教师的内部培养,根据教师特点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完成专业转型,以适应新的专业科目;二是积极引进专业的动画人才,特别是有动画制作经验的教师,使整个专业的师资队伍达到配置合理的要求。其三,规范专业课程设置。针对高校动画专业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混乱的问题,学校应该把握动画专业的学科要求,既要考虑到技术课程,也要照顾到艺术课程。技术课程包括动画技能、制作软件、后期合成软件等内容,艺术课程则包括美术理论、动画理论等。除此之外,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还要遵循艺术科学原理,做到精益求精,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动画创作能力。其四,实现多样化教学。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分散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比较明显,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实现多样化教学。动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其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动画教学、社会实践和市场需要三者结合起来,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而最有效的产学结合方式就是学校建立自己的动画工作室和动画实训基地。动画工作室的运作方式按照市场上的企业模式进行,让学生模拟和充当企业职员的角色,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为将来的就业提供经验支持。另外,动画实训基地的培养方式就是依照真实的课程题目,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制作,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其五,找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动画专业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上,高校应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过于迎合市场,有可能造成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调整,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追求人才的综合化发展,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主要强调术业有专攻,实现人才培养的层次化。
结语
高校教育是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高校应该着眼于动画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素质的动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动画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篇5
1.2课程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动画课程设计的不合理,也是目前较常见的动画教学问题之一,例如,一些动画教育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没有明确目标,网络动画、二维及三维动画、影视动画等方面的动画教学比较繁杂、粗放。由于动画课程设计存在问题,使得学生不能够准确、客观地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综合化的课程设计与培养,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各个动画方向的学习均只是泛泛的。
1.3教学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动画专业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发展起来的专业,因此,也就导致了其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环境不佳、教学条件先天不足等诸多问题。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就无法使学生充分、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动画知识,自然也就影响了动画教学的整体效果。
2针对我国动画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2.1大力提高生源素质及师资力量
首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动画专业生源的素质,将动画专业的考试课目合理地增加,使之在传统的色彩、素描两方面考试基础上,再增加创作、速写、表演等多个方面。这可为那些真正有才华、真心热爱动画艺术的人提供契机,使之能够在动画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针对我国各院校动画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自己院校师资力量及整体师资水平。例如,广开渠道,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理念、专业技术水平与高学历的动画专业人才,使之能更好地为动画教育事业服务。或者采取师资互助交流的方式,针对一些条件较差,师资比较薄弱的院校,可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彼此的发展。再或者,对师资队伍中年轻、有潜力、热爱动画教育的教师加强深造和培训,使之通过进修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而能够为我国动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2重视动画课程的多元化设计
为避免动画课程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各院校与教师就应该以“科学、合理、多元化”为理念来进行课程的设计。由于我国当下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呈多类型化,因此,在进行动画教学时,需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特长及爱好、兴趣以及院校的自身情况,落实动画专业培养的目和方向,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发挥自己优点的动画专业,最终为我国培养出独具特色、多元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
2.3重视对动画教学条件的改善
重视对各院校动画教学条件的改善也十分重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的特点,建立健全实真、仿真的微格教室、功能教室等,并配备有摄像机、音响、多媒体、投影仪、多维监控、画架、静物、石膏像等十分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设备,为学生动画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可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或与相关的动画制作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之能通过自身实践,培养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并更熟练、合理地应用专业知识。
篇6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所在。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在指导协调、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争取有所作为。我市成立文化体制领导小组、创意产业领导小组,通过专题研究、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等形式,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导和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今后三年“做强重点文化行业、做优特色文化园区、做大骨干文化企业”进行部署和规划,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有措施。
完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符合客观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充分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常州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在组织、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将文化产业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是促进文化产业起步、发展和飞跃的重要支撑。2006年至200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起,市区两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连续5年,共将投入2.5亿元设立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资金支持,2008年共有6个项目获得860多万元的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支持。
强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发展。创建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创意产业发展为例,我市搭建了国家级二维无纸动漫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创意产业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创意人才培训中心、软件公共测试技术、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娱乐技术、动漫衍生产品研发、国际交流合作、产品产权交易、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从注册办照到装修人住、从研发到制作生产、从衍生开发到市场打造、从人才培养引进到企业扶持培育、从融资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这一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化的产权交易平台和交流平台。2008年艺术周达成合作项目47个,成交额16亿元。
始终坚持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证。2006年,我市被确定为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文化单位内部机制逐步激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文化产业取得较快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文化管理新体制。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执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清体制障碍。2007年市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统一行使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版权、文物部门的职责。200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集中和规范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加强资源整合。构建文化发展新机制。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一是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常州广播电视台将影视剧制作等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成立常州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其下属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常州卡龙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运作,在为主业服务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常州广播电视台各项营业收入达到5.6亿元,广告创收接近3亿元。二是推进报网整合。将互联网新闻中心归并到常州日报社进行管理,整合成立《中国常州网》,积极发挥与《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报网互动的优势,着力打造常州的重要门户网站。现日均点击访问量达到60万人次,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万元。三是文艺院团剧组制改革。以《五月端阳》为代表的一系列舞台作品,打破剧团和剧种的界限,以剧组制为中心,整合常州优势资源,汇集地方院团及民间戏剧精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加快结构调整,构建文化产业新格局。在大力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至2008年末,全市文化产业单位中私营单位2908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总数超过了四分之三。形成了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金坛市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常州中网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外事旅游广告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民营文化企业,促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的逐步形成。
始终坚持将统筹整合文化资源、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途径
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将培养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发挥品牌效应,做大文化企业。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实现产业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动漫游戏品牌。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动漫游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卡龙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卡米文化传播有限公
司、宏图动画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完成了30部动画片、4部动画电影,有25部作品分别获得了“白玉兰奖”、“美猴奖”等奖项。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推进以中华恐龙园、天目湖、天宁寺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重点企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者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4亿元,旅游增加值11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97%。文化制造品牌。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产业层,是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2009年全市拥有印刷企业1030家,其中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1家,超亿元的6家。太平洋印刷、金坛古籍印刷、大华印刷等一批龙头印刷企业坚持特色经营,注重新品开发,在逆境中仍实现较大增长。2008年印刷业实现总产值53.72亿元。常州新科集团加强对文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形成了包括家用DVD、移动DVD、车载DVD及移动电视等数字电子产品系列。
结合传统特色,放大产业优势。将工艺美术、历史遗址等传统文化特征融入产业因素,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开发传统文化资源:2008年在特色文化乡镇薛家镇建设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区乃至全国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在促进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的同时,推动产业的发展。开发历史遗迹资源:以春秋淹城遗址为核心资源,建设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打造以春秋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文化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开发工业遗存资源: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将我市沿运河的一批老旧工业厂房,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打造设计师、艺术家创作和工作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利用国外资源,发展本地产业。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外市场。是促进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市与韩国江源情报文化振兴院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共同制作3-4部系列剧作品,共同推进用于院线发行的长篇动漫作品的共同开发及制作。与韩国、日本等有关企业合作,组建“亚洲动画联盟”,推动基地企业与境外企业开展全方位国际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一些企业还聘请国外优秀编剧、导演等专业人才,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动漫影视作品。
始终坚持将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高度融合的产业,只有在科技创新和内容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文化产业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常州以创意产业为重点,以创新基地为支撑,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以创新为动力,发展创意产业。以软件、动漫、网络游戏、国际服务外包、设计服务等产业为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8年动漫及衍生产品销售超10亿元。动漫企业正由简单承接加工向具有原创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企业转变,文化创意正在渗入制造业并推动产业升级。
以园区为平台,促进产业集聚。以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全力打造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常州科教城创新基地、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江苏环球数字狂欢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常州现代传媒中心等7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以科技为手段,发展新兴业态。以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报等新兴产业。我市数字电视产业快速发展,已拥有数字有线电视传输节目85套,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已在1000多辆公交车、超过600家单位分别安装车载电视和移动电视接收终端。每天受众超过20万人次:已开通5个频道的节目CMMB手机电视,实现了《常州新闻联播》、《社会写真》等重点电视栏目的手机观看;已成为很多常州市民新的生活方式的《常州手机报》,定制客户接近18万人,2008年营业收入150万元。
始终坚持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保障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一大批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又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规律的专门人才。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6.1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1.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特别是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的网络文化产业。更是人才的集聚地,大专以上人才超过70%。
篇7
新媒体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而生的涵盖尖端科技和人性化体验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近年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支柱的新媒体产业日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其产业链涵盖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影视动漫新媒体、娱乐游戏新媒体、IPTV电视、软件开发、数据服务、移动终端、LED、数字博物馆、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这一新兴产业以其巨大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为各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无锡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无锡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以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广电集团、江苏无锡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领军型企业为代表的新媒体板块,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无锡另一个经济增长极。
(一)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
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位于无锡新区国家软件园内,是中国网络电视台南方总部基地和唯一全资子公司,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主办,是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国家网络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也是国家级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信息安全管控的重要载体,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近年来,公司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搭建新媒体高科技研发平台,公司加大研发力量投入,逐步组建起专业高效的新媒体技术研发团队,并成功搭建起行业领先的媒体数据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技术支撑作为业务开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力后盾,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推动业务融合发展。同时,公司全面承建“国家网络视频数据库”,打造亚洲最大视频内容云。预计通过二至三年的建设,国家网络视频数据库将被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视频内容云和新媒体数据中心,成为全国新媒体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和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在抢占产业制高点,助力视听新媒体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全国文化信息消费持续增长。此外,完成CNTV统一视频制作、统一信息安全服务的战略部署。2013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完成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北京总部全部视频制作业务和文化信息安全管控业务的迁移,在无锡实行统一生产制作、统一信息安全管控,在无锡打造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视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网络风险管控中心。目前,一方面,公司在做大做强视频生产及风险管控基础业务,确立细分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紧紧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大创新投入,依托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资源优势,强化技术创新与自身软件能力、系统能力建设,逐步开展视频检索、媒资经营、视频舆情、数据挖掘分析、微视频制作等新业务,面向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公司正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新媒体产业云服务提供商。
(二)无锡广播电视集团[1]
近年来,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在资源整合、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在传媒竞合重组的生态中,在“主阵地、主力军、主平台”的定位要求下,遵循文化和媒体发展规律,以“融”为核心推动转型发展:融入――融入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把握广电传媒的新任务、新要求;融合――整合资源,聚合优势,化学反应,裂变发展,催生新的发展业态和模式;融洽――以新型的文化观为基础,建构以人为本、富有内涵的全新媒体文化。
(三)江苏无锡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江苏无锡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无锡市动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无锡广播电视集团为主管单位,负责项目的载体建设、项目运转、人才配套、运营管理等职责,主要为企业提供影视动画、影视特效、设备租赁、动漫技术服务、动漫制作、新媒体软件开发、专业培训等服务内容,与各大动漫园区、大专院校联合,形成政府、平台、院校、园区多级联动的产学研共建模式。目前,公司拥有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数字艺术制作基地和总价近2 000万的专业软硬件设施,是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试点示范企业。平台主营业务包括三维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游戏制作、各类高清、标清影视合成、大规模集成渲染、动作捕捉数据处理、动漫制作人才培训等方面。2011年平台组建了新媒体研发中心,在动漫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基于智能移动终端IOS、Android等设备的各项应用。近年来,平台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己任,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为动漫企业提供公益,免费为园区动漫企业提供翻录制业务,为中小型动漫企业的发展起助推作用。2012―2013年度,服务平台为无锡偶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无锡亿唐动画公司、无锡妙思动画技术有限公司、无锡雪豹十月数码动画公司、无锡第五印象动画有限公司,提供了影视动画、影视特效、设备租赁、动漫技术服务、动漫制作、新媒体软件开发等服务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化对动漫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平台建立了园区企业调查走访制度,通过上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询园区动漫企业对平台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平台在建设过程中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都建立了紧密互动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交流。
二、新媒体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与原因分析[2]
虽然近年来无锡市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与新媒体产业培育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传媒业,从产业政策扶持、创意园区建设、服务平台搭建和助推企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但对比产业领军型城市,仍需重视以下主要问题:
(一)发展思路尚不明确
如何引导和发展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模式是什么?政策制定如何贴近新媒体产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是导致目前无锡新媒体产业发展思路不明确的主要原因。目前无锡新媒体产业发展状态可以归纳为“散”“小”“匀”。“散”,指目前与无锡新媒体产业相关的行业分布散,各个区域和园区都在想发展新媒体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导致各个园区主题不够鲜明,容易在分散竞争的过程中失去新媒体产业应有的集聚效益。“小”,指无锡市目前还没有多少上规模的新媒体重点企业,尽管从事新媒体相关产业的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尚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匀”,指在政策层面与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信息科技以及文化传媒产业的目标企业或个人仍不够突出。新媒体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类似,其独特的产业特性就是“名人效应”,当前政策扶持的匀质化并不适应该产业发展模式。
(二)产业模式尚未成熟
目前,新媒体中除了即时通讯、搜索、电子商务等形成了较成熟的业务运营和盈利模式之外,绝大多数对内容资源比较依赖的新媒体没有找到成型的盈利模式,依然沿用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即依靠出售点击量与受众影响力吸引广告。即使发展势头最好的手机报、手机电视和网络视频,也没有走出传统媒体经营模式的覆盖。单一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产业模式,极易受市场、媒体竞争、政策等因素影响的波动,风险较大。一旦传统媒体发展遇到波动,新媒体的投入和运作都将失去保障。而一些理论上未来发展空间无限的新媒体形态,也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期内无法形成盈利模式。
(三)本土重点企业不足
目前,无锡市新媒体业已产生了亿唐动画、无锡慈文影视、飞视传媒等优势企业和天脉聚源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成长型企业,但现阶段较难突破企业小规模、分散化经营及产业链缺失的状态。这种状态,归根结底是由于本地缺失重点企业造成的。重点企业不仅具有产业集聚效益,而且具备品牌效力。缺乏重点企业会影响产业发展后劲和潜力,最终会对新媒体产业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四)行业领军型人才匮乏
无锡市新媒体行业领军型人才匮乏,主要表现为移动开发技术人才难觅,为数不多的人才中,待遇薪酬又普遍偏高;市场人才难觅,对于新媒体项目,技术含量非常高,客户认知度低,对于市场开拓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因此,很难寻觅到合适的市场营销人员和产品经理人才。近几年,蜚声海内外的无锡“530计划”引进的文化创意国际领军人才寥寥无几。与此同时,由于在政策层面对无锡本土创意研发机构重视不够,平台建设不足,并缺乏对本土创意成果的宣传以及产业成果的推广,造成本土文化创意人才流失严重。虽然人才流动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但无锡较之一线城市的政策及软环境建设仍显滞后,这也是导致无锡市新媒体产业高端人才流失的一大因素。
三、大力培育发展无锡市新媒体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一)引进培养新媒体产业高端人才 [2]
新媒体产业链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岗位。其中,网络、动漫、游戏、3G、新闻、编辑、广告、创意、营销、编导等专业的新媒体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无锡在新媒体产业领军型人才和创意人才方面,原本有着非常优厚的先天条件,但是人才外流这一现实情况,提示相关部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不应忽视本土创意人才,避免一方面创意人才引进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创意人才外流等问题。为此,需要继续深入推进人才战略。一是继续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二是诚邀大师入驻,设立专项资金和专门人员创建大师来锡交流平台,促进高水准行业交流;创建“知名大师工作室”,吸引大师落户无锡,加快构建无锡创意人才梯队;三是注重复合型人才,引导商业精英投身新媒体领域,坚持和深化“文商结合+引商入文”理念,加快产业化进程;四是珍惜本地人才,挖掘本地优质人才资源,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及奖励措施,扩大影响力,打造和提升无锡人才的高地优势。同时,注重本土吴文化、工商文化的深厚积淀,依托江南大学,在倡导自由创意的前提下,引导形成独特的“江南学派”,打造本土创意风格和人才名片。
(二)推进新媒体产业园建设
目前,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已经相继吸引中国日报网、易视腾、朗新科技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入驻无锡新区,以CNTV为旗舰的新媒体产业板块正逐步崛起。针对目前新媒体企业各自为政、重复投资、资源分散、整体竞争力量薄弱等问题,公司应以CNTV南方基地为旗舰,打造视听新媒体产业核心链条,建设集新媒体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运营、信息服务、视频生产、企业孵化、人才培训、应用支持及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型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产业链完整、聚集度高、影响力大的新媒体产业集群及国家级新媒体产业基地。
(三)进一步推进新老媒体间的融合[1]
发展新媒体产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结合公众需求重点、资源状况、受众市场等一系列因素,加强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找到自身作为内容商、运营商、服务商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为新媒体产业开辟全新的领域,实现新媒体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8
通过笔者对实际用人单位的走访,总结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熟练的动画制作技术以及强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便进入公司后能很快地投入工作。创办适合自身条件的动画专业以动画概念建立动画专业,可以确立很多办学方向。动画由艺术过渡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经历了媒体革命,如网络、移动性媒体动画、多媒体技术应用、游戏、教育软件、智力玩具、电子出版、军事及其他行业的虚拟现实等等。动画专业人才主要培养创意创作类、设计类、技术类、经营类等几大类人才,但以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设备、学生素质等状况来看,很难实现。因为好的创意需要有文学、美学的功底,需要有心理学与市场运作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念与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师资条件等也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因此,在进行动画教育定位时,高职院校应认清动画的应用范围,根据自身的性质与办学特点找准市场,根据自己的长处分类进行动画人才的培养创办适合自身发展的动画专业。具备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任教师受实际情况的影响,师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为了保证教学,首先学校可以实行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对于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然后对现有的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进修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外出培训可以加强专业交流,避免孤军奋战,有利于学科发展。另外,可以在社会上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来自一线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由于这些人员是兼职,时间和排课上学校应予以照顾。针对一些动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聘用兼职教师的聘用更加有利于教学。告别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实例贯穿法传统动画教育是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动地参与的模式进行的。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像3ds max这类常用软件课程,学生学完后只会一些工具的简单用法,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3ds max软件而言,很多学生都是通过模仿实例来学习。忽略了应用软件的能力,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很多同学就无法完成。针对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注重某个实例的制作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常用软件的应用方向
常用软件的工作界面较为繁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该软件的所有应用,针对常用软件应用广泛、功能多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合学习的应用方向。就3ds max软件而言,可在装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合学习的应用方向,这样可为学生节省很多学习时间。在教学时可把常用软件分成模块来教学,例如3ds max软件可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模型的创建与修改;材质编辑;添加灯光和摄像机;制作动画与渲染输出。可按照这四个模块的顺序依次教学。
学生要能熟练的应用相关软件必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3ds max效果图制作时,可让学生了解装饰设计公司制作效果图的整个工作流程,甚至让学生参与装饰设计公司的效果图设计工作。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很多教师都建立了教学网站,但没有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教师通过后台管理上传教学视频文件、文章教程等教学资料、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既可以在网站内收集到所需的素材、相应的视频教程以及大量的学习资料,还可以在论坛上与老师或同学们交流三维设计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个教学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内外都保持了教学的互动性,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3采用分段式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在演示某个步骤比较多的案例时,可把它分成几段来教学,教师演示该实例的第一段,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再讲第二段,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段后教师再讲授第三段,教师把整个案例讲解完成后,学生也独立地完成了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在演示案例时可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整个制作过程,讲完后上传到教学网站让学生课后观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本案例所用到的软件工具讲清楚,教师所举案例应和软件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所举的案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案例作业。作业应和教学案例有一定的相以性,以免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
4点评优秀案例
让学生把做好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上,学生通过该网站不但可以查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在线投票等评选等活动,达到了交流、学习、激励进步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浏览学生上交到网站上的作品,挑选比较好的作品,在上课时给予点评。就3ds max效果图而言,作品应体现出一种艺术美感,有一定的设计思想,制作方法越简单越好。对于制作过程简洁,作品优秀的同学,可让该同学亲自讲述制作方法,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本人,也让全班同学对软件工具的用法有了新的认识,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安排一定的课后辅导时间
在课后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而此时学生最好的求助对像就是教师,如果缺少教师的辅导,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作业,从而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课后辅导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
6争取举办作品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考试
课程结束后,教师从教学网站上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指导学生在学院举办优秀学生作品展示活动。该活动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增强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展示之前教师应联系好展览厅,负责挑选好参赛作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设计海报、写前言、喷画,挂画等展示工作。通过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教师分配任务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工作的能力,而且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当前,各个行业都缺乏大量经过专业训练和认证的绘图人员以及设计人员,3ds max是 AUTODESK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它在国内授权了很多培训中心(ATC),例如广州联邦教育、广州天琥电脑设计等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主要面向全国各行业用户、高等院校开展3ds max方面的专业培训和认证活动。如有意参加认证考试,但尚无把握通过考试的同学可在考试前报名参加考试辅导,辅导完毕再参加考试。辅导一周的费用大概500元,3D建筑可视化设计师的考试费大概600元。考试完毕后一周出成绩,考试合格者一个月内可领取AUTODESK 授权证书。获得该证书的人员可独立的从事3D建筑效果设计工作,目前很多单位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新生等.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职教通讯,1999,(8).
[2] 王复亮. 创新教育学概论[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篇10
专业师资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动漫教导的质量。师资队伍的理论生涩,实践经验缺乏,使得现阶段的动漫教导成了一锅夹生饭。不但不能解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反而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几年之后,大量的毕业生将面临就业,这些莘莘学子们将何去何从。就此看来,现阶段最重要的已不是如何去培养学生,而是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假如连专业的师资队伍都没有,又有何资本来谈人才培养呢?
二、教材杂乱,针对性差
动漫教导的发展也刺激了出版业的热情,从2009年至今相关的动漫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出版。到当当网上搜一搜,少说也有几百种。但是却很少看到真正有价值的教材。这些教材都大同小异,从文字到图片大多数是国内外几本教材的照搬拼凑。唯一不同的就是作者的名字。如威廉姆斯的《原动画基础教程》、哈罗德·威特克的《动画的时间把握》、严定宪、林文肖的《影视动画设计教程》等几本比较优秀的教材,已经被严峻抄袭,一些教材虽然经过作者的重新归纳整理,但有些方面断章取义,理论上要么生涩难懂,要么粗陋浅显。并且大多数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独到的见解和详细的制作经验。究其原因是缺乏专业的编辑人员把关,更缺乏专业的编著人员,目前,出版业更多看中的是利益。缺乏专业的师资已经是动漫教导的不幸了,再加上这些东拼西凑,不成体系的教材,更使高校的动漫教学雪上加霜。
中国的动漫,应该强调我们本民族的特色。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有意识的融入本土的艺术风格,结合时代的特征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动漫。教材是教学方向的引导,在教材的编写中应根据实际的国情,注重探索本民族的风格,无论在是动画造型还是动作设定,以及故事风格、内容思想等方面,我们都应融入民族情结与精神做到与时代合拍。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定位不明确
由于师资的不足和教材的杂乱,进而影响到了人才教导的质量。一些院校课程设置没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开设的课程虽然很多,但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不能让学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虽然哪个环节都学了,可又都似懂非懂,杂而无专。尽管媒体总是强调动漫产业的发展缺乏的是策划人才、创意人才、高层治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但这些人才在整个动漫行业中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专业的基层人员。全国动漫专业在校生已多达46.6万人,这46.6万人不可能都去从事策划、创意、治理和营销工作。动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产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目前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差异性不很明显,专业特点和属性也不够突出。针对市场如何来培养人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还美其名曰培养的是通才但动漫行业真正缺少的是能够胜任某个环节工作的专业人才。动漫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市场推广,包括诸多环节,而且分工明确。而高校目前培养的学生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无论从事哪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难达到专业的要求。动漫教学不能学以致用,导致许多学生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是动漫教导的悲哀。
四、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篇11
1 高职艺术专业教学融入技能竞赛的意义
1.1 促进教学的改革
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宗旨就是贴近市场提高技能,其出题方向也与市场操作及需求一致。积极参与艺术类技能竞赛,可以了解相关行业的动向,同时可以改革教学,使专业教学更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对常规教学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竞赛中找到自身的差距,明确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第三,对模块化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教学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社会和市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2 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
技能竞赛的参与,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学的改革,也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首先,对于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赛前专业培训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深入更贴近专业市场的专业知识,赛时激烈的赛制可以让学生展示自身专业水平并锻炼心理素质,赛后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身能力有更多的思考。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在多方面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力。其次,对于教师,通过分析研究技能竞赛,对行业动态会有最快最新的了解。根据了解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的同时,也能让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将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一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如德国、韩国、瑞士等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水平和影响力也较大,多数知名院校的教师本身就是行业专家或所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委。
2 高职艺术专业技能竞赛的分类与选择
2.1 高职艺术专业技能竞赛的分类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根据市场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开展组织竞赛,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前,技能竞赛所涵括的专业领域广,种类繁多。
按纵向等级分,技能竞赛可以分为国际级别、国家级别、省级、地市级别和学校级别。国际级别往往是国家顶级水平的技术人员参与的;国家一类竞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二类竞赛由国务院有关行业部门或行业组织,当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是国家级别的。各级别之间相互关联,如组织一场国家级别的大赛一般都先由地市级进行初赛、再到省级进行推选进行复赛,最后推选到全国比赛。按横向内容分,以艺术设计相应专业为例,技能竞赛可以分为单项类与综合类的比赛。如单一类有标志设计、手绘效果图设计、Photoshop、Flash、字体设计、卡通形象设计等内容;综合模块是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提升的综合训练,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大赛、家具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比赛等内容。综合项目一般依附实际的技能综合多个单一模块。当前社会上的技能竞赛主要以综合模块为主,这些综合项目一般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基础,通过这些大赛能提高学生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拉近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
2.2 高职艺术专业技能竞赛的选择
由于当前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繁多,因此各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赛事影响力以及地域特点等,有选择地参加适合专业自身特色,有利于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赛项。选择的职业技能竞赛应是紧密联系社会企业和生产岗位的性质,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竞赛的项目要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为依据,贴近岗位技能的要求。通过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的遴选机制,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发展规划、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等指标,设置权重进行评比,综合权衡最终确定参赛赛项。
3 高职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技能竞赛的融入与实施
3.1 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竞赛学生选拔机制
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技能竞赛的训练必须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以赛促学,不能搞突击式训练。为此,应该在所选竞赛相对应的课程中,以竞赛内容引导教学内容,以竞赛真题作为实训内容。以此,让课程教学效果更符合行业需求,学生毕业后能更容易适应企业需求,同时能选拔出此专业中能力出众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专项培训。除了通过课堂挑选学生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更大规模的竞赛选拔,最后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候选人。
3.2 明确指导思想,端正参赛动机端正办赛、参赛的动机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而不是以赛代教,因此不要讲比赛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通过技能竞,这样会使教学片面化,师生心态功利化,应该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技能训练指导,不断提升其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实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同时通过竞赛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展示实践教学成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与实践。
3.3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技能竞赛必须努力做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动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如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使各院系专业老师、行政等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参与组织、指导、服务于技能竞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技能竞赛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同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在艺术专业课的日常教学中,要将竞赛贯穿始终,为教学根据教学竞赛的灵活调整提供便利条件,把技能竞赛当作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测手段,使技能竞赛建立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之上。再者,建立校内遴选竞赛的组织及奖励规则,为选拔和鼓励竞赛提供积极有效的环境。
3.4 建立完整的实施过程
寓赛于教,将教学与竞赛融合,就可以将比赛过程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从大一起,就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优良传统,介绍往届学生所取得的优良成绩和荣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认识到荣誉其实并不遥(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远,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高职学生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二年级开始在年级范围内开展小型的艺术技能竞赛,一方面为市级技能竞赛作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大作业的形式评比名次,学生的作业热情高涨,取得良好实效。三年级针对市级竞赛,挑选一批学生进行预赛也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的形式,教师挑选学生参加,以竞赛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在毕业设计中,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冲动和热情,达到学生能力提高和为技能竞赛做准备的双重效果。
4 高职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技能竞赛的融入的效果和反思
4.1 参赛作品的质量提高
参赛获奖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参赛作品的质量提升。这里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老师的指导水平、参赛经验也是关键。因此,教师技能水平的加强就迫在眉睫。学院内部可定期安排教师进行技能的竞赛。督促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参赛经验的培养,教师间的互相学习,等等。真正做到以赛促教。此外,学习其他优秀院校的先进经验,多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开阔老师的眼界,也是参赛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4.2 参赛作品后续利用
大赛主办单位确定的比赛主题,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部分是社会公益设计作品的征集,作品后续应用的主动权交由了主办者,公益作品的利用学校操作的空间有限。但另一部分商业用途的设计作品,或是直接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立的比赛,后续利用的可操作性是十分广阔的。参赛作品往往因为时间、版面、展示方式的限制,不能全部发挥出来,这就给赛后的深入完善留下了空间。学校可以主动出击,联系企业,深入设计,将参赛成果最大化,推向市场。
4.3 以赛促学的延伸
首先,以赛促“师生工作室”的发展,加强前沿窗口教学辐射功能比赛能挖掘出一批实践能力强的师生,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室,不仅能为竞赛的培训提供物质和环境的条件,更能让学生提早感受到公司的工作氛围,承接项目,为专业教学开辟前沿窗口。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学生工作室,放手让学生去做,真正地感受做中学,学中做,正是这些工作室成为了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发挥了引领作用,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生工作室发挥的作用相当显著。经历了工作室的学生出去较受企业的欢迎,正是比赛造就了这些优质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与企业的接触,跌打摸爬,不断积累实践能力,这些工作室成为了前沿教学的窗口,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老师通过建立工作室,为实践创设良好的展示舞台,通过工作室为杰出的师生创设平台,真正达到比赛“推出杰出人才的目的,带动一批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其次,以赛促校企合作,增强教学环境的企业土壤气息比赛离不开企业、行业的支持,只有建立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比赛为企业挖掘优秀的人才,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的比赛能实现校企双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只有借助企业的“土壤”才能办出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