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合规风险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加强宣传教育。由于企业多年来一直在济南铁路局内部市场从事经营,许多经营活动不同程度的带有行政色彩,造成了业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企业合同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利用举办合同法学习班、会议教育、案例宣传、工作安排等各种形式反复向合同签订人员、合同履行人员灌输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同时,掌握了签约技巧,增强了其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2 健全组织体系。合同管理工作不能仅靠企业中某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靠一个组织体系做保障。针对这一点,企业要设立一个三级管理体系:一是要成立合同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合同法律、法规及上级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企业合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决定本企业合同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作为本企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合同管理工作。要配备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强的专职合同管理人员(具有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负责合同管理的具体业务。三是在下属单位配备专(兼)职合同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合同管理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为规范合同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健全管理制度。为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要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结合本企业客观情况,主要从以下各个方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等。公司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1.4 加强监督检查。为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本企业合同管理部门除要每季度定期对本企业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外,还应注意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向相关部门反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保证合同的正常有效管理。
2 合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合同检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相关人员能够按照合同法、合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合同,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履行合同,签订的合同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同要素填写不全。有的合同单位名称写的不全或与盖章单位不一致,有的合同中违约责任不够详尽,只写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等字样,而没有具体明确的违约责任条款。
2.2 合同中质量条款不明确。只写有“国标”、“部标”、“行标”等字样。
2.3 有些条款不合法律规定。合同中写明由“第三人”作保证人,但却无第三人的签字或盖章,或者签字盖章的为不具有担保资格的某项目部、某分公司。
2.4 相当数量的合同不能按约定付款。由于已形成的应收款得不到及时回收,造成企业经营资金紧张,欠各生产厂家的货款不能按时拨付,存在被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合同管理的质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合同法》内容学习理解不够,未能完全掌握条款的实质。二是部分业务人员业务不熟练,对《合同法》和企业合同管理办法内容学习不深不透,对合同条款的填写要求不够明确;三是对合同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四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3 抓的几个重点环节
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3.1 了解掌握合同对方资信情况的环节。在合同签订前,要求承办人员必须对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及委托人有无资格等进行认真的考察,并验证对方相关有效证件,逐一建立起档案。对一些主体不合格、信誉差的客户,及时终止业务关系,防止上当受骗。
3.2 市场调研和市场竞价环节。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随时掌握各种物资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对外采购中,有条件招标的大宗物资,一律采用招标的方式采购;没有条件招标的,采取比质比价的方式,择优签约,从而避免了“高价合同”,提高了收益率。
3.3 合同订立形式环节。预防“口头君子协议”。俗话说“口说无凭,立字为据”。签订书面合同不仅能加强签约双方履行的责任心,使合同双方有履行的依据,而且也是处理合同争议的基础。企业某些人员有时轻信“口诺式”的君子协议,或有时是老关系、老熟人,往往以感情和所谓的“口头承诺”代替正式有效的书面合同。但殊不知“人熟理不熟”,这种约定一旦遇到市场出现问题,利益发生冲突,双方就会产生争议。所以,除对少数即时清结的合同可用口头形式外,对于一些标的额较大、内容比较复杂的合同都应采用书面合同的形式。
3.4 合同签订环节。签订各类合同,被授权人员都应严格在法人授权的权限和期限内行使其权利,而且均应组成不少于二人的合同洽谈小组进行洽谈,以杜绝暗箱操作。特别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合同,坚持企业法律顾问参与全过程并加以管理、控制和审查,分管合同领导复审,主要领导按权限批准的合同审批制度,杜绝了违规签订合同的问题,有效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3.5 合同资料保管归档环节。合同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企业主张权利,维护利益的最直接证据。为保证合同文本的完整,公司实行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合同台帐、统一合同档案制度。由合同管理员对合同进行分门别类登记,与合同有关的文书(含图纸、往来信函、电报、电传、报告、批示等)一律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一同保管,合同履行终止后,统一归档保存,以备随时调用。
3.6 违约纠纷处理环节。法律顾问部门(法律事务部)在审查合同时,就要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在尽力做到己方不违约的同时,积极督促对方履行合同义务,防止出现违约行为。对合同履行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直至采取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4 进一步加强改进合同管理的措施
4.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用法律维权的意识。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对企业近年来所签订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编印成册发至各单位引以为戒。
篇2
一、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是一种经济法律化的手段,帮助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重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合同管理可以使企业贴近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合同可以使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拥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合同管理对于工程款的结算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同是工程款结算的重要依据。
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管理的所有工作都应当围绕合同管理而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合同管理工作也由简单的合同归档转变为参与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项目工作,例如:掌握工程建设中招投标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合同谈判、签订、整理、存档以及条款履行、变更等等一系列的工作[1]。
二、合同管理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的现状
(1)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意识不到位
工程建设企业在具体合同执行过程中,鉴于与业主的某些相依存关系,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管理工作,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另外在合同的执行阶段,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损失[2]。
(2)关于合同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全
合同的风险评估主要分三个步骤:风险的识别、评审和应对。但是当前的工程建设企业并没有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评审也只是“走形式”,系统地应对措施也没有提前制定。因此在出现风险的时候,企业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损失。
(3)在执行合同的时候,风险控制管理不足
执行合同阶段,工程企业单位或者项目部不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工作,而企业对于业主的主观臆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出现不按合同办事的情况,带来合同风险。另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合同的完备性和合法性,甚至约定一些非法霸王条款,导致一些风险隐患存在。
三、运用合同管理规避工程建设中的风险
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周期长、项目种类杂、投资大、变动因素多等特征的企业活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风险,而合同管理能够实现工程建设企业与业主、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约束关系,也是企业进行工程建设的首要前提,所以,要想有效地规避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工作[3]。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意识
对于工程建设企业的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做好合同风险部署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加对合同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要不定期的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之熟悉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强化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另外还要不定期进行一些关于合同风险的具体实例宣传,增加每一个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前车之师,后车之鉴,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4]。
(2)建立健全合同风险评估机制
在工程建设初期,企业要依照合同内容,安排专业人员分析合同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并逐条整理,同时调查了解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详细情况。同时,以企业领导为首并与合同有关的部门、法律事务部门一起成立评审组,建立向下依次实现分部门、分公司领导的层层审查机制,最终汇集意见,全面识别、综合评价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依照评审意见制定相应的风险策略,建立全面的合同风险评估体制。
(3)防范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企业要把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一一列出,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合同管理人员要详细了解合同的每一个细节,避免在执行和审查时出现一些隐藏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预测范围外的风险问题,要由相关管理部门按照企业相关流程进行处理。例如,可以签订补充合同等。
(4)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合同管理的网络体系
在工程建设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时候,也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细心、认真地处理合同管理中每一项工作。另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合同管理网络体系,使得合同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清晰、明白,包括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
(5)采用示范合同文本
利用示范合同文本,可以规范和约束起草合同,避免合同起草人员由于法律知识或者语言文字的缺陷而使得合同出现漏洞,明确合同的权利、义务。另外,利用示范合同文本作为依照还可以避免出现合同争议。
(6)清晰合同的管理流程,规范合同管理方法
篇3
(一)工程建设企业的合同管理意识普遍不强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企业的高层管理层和工程合同的具体执行环节。
首先,企业高层无论是总部还是分部的领导虽然大都非常了解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合同执行管理环节,依然习惯按照自己现有的管理经验开展工作,而非切实按照工程合同中的条款来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在最初工程会议与工作安排阶段一再强调工程合同管理对于工程风险防范的基础性作用,等到实际开始管理时因缺乏有效的具体管理措施,而导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风险纠纷后,才急切要求签署补充合同,开始做“事后诸葛亮”;在建设企业中各级工司虽然有负责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部门,可是多个业务部门都设有合同管理的项目经理部,两个层面的合同管理工作经常脱节,直接导致上下步调不一致。
其次,工程合同的执行阶段,建设企业的合同管理负责人职位责任感不足,对于合同条款的执行力不强,没能做到有效监管建设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各个环节,进而形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合同风险损失。
(二)工程合同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全
工程合同的风验评估包含三个方面:即对于合同风险的识别、评审和应对体系。现今建设市场上的大部分建设企业没有成熟的风验识别系统,也未设相应的评审部门,如当涉及到工程分包时对劳务承包方的资质类的关键因素,未进行重点调查核实就随意签订分包合同,而进行合同风验评审时又“空走形势”未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后期工程合同履行环节隐患重重。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工程风险,很少企业做到了应对策略的提前制定,在缺乏日常风控记录、缺乏规避措施、缺乏风险反应机制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风验,企业就会出现无力控制,损失严重的局面。
(三)合同执行阶段风险控制管理不足
在工程合同签订进入合同执行阶段之后,常常出现总公司及项目分部均不按合同条款开展管理工作,仅是凭各自经验开展管理,如遇到业主凭自己主观意愿提出一些与合同条款不符的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明知对自身利益有害的情形下不按合同办事,就会带来一定的合同风险。另有,企业不重视工程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合同的合法性与完备性;企业无法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工期调整、工程质量要求改变等等的所带来的合同变更而形成的风险隐患做出及时的反映,不能有效实现变更证据的收集管理,会给工程建设企业造成严重的风险损失。
二、工程建设企业的合同管理策略
建设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代表业主行使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在工程的建设期间负责对工程建设全部工作进行总体安排与协调,是基于业主与施工承包单位、监理之间的一个管理单位。要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就得从合同管理工作入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强化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意识
建设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在做好合同风险管理部署工作的同时,要重视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要加强合同执行的管理的日常监督;建设企业各级管理层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和具体实例宣传,使各级管理人员在牢固掌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强烈的防范意识;强化合同直接管理人员的合同执行意识,最大限度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切实增强自身职务责任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实现企业合同执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健全企业的合同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据工程合同涉及的内容,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对其中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对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展开资质调查,以实现对于合同条款中所涉风险的全面识别;以领导与合同条款中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合同日常评审组,依次实现下属业分部门、项目经理部门,分公司领导、总公司领导的层层审查,最终汇集各级意见,对于合同中可能蕴含的风险度给出评价;得出评审意见之后,企业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对策,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合同风险对策体系,以便企业一旦面对意外风险时,能拿出有效的规避策略。
(三)有效防范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风险
工程建设企业将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总结得出的结果,诸如合同所涉及当事人的责任与权利义务、工程规模设置、工期控制等等潜在风险一一列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同时合同管理人员应保证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合同签订的目的、具体的合同条款、各单位在合同中的地位等等,以方便工作人员在合同审查与执行中发现更多隐藏的风险;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预测范围之外的新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果断采取必要措施如签订补充合同等对其实施处理,以防造成更严重损失,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进行和建设企业的信誉。
篇4
EPC是由企业受甲方委托,根据合同规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等全过程或多个环节进行承包。EPC是一种针对海外项目的承包经营,在项目运作初期,需要充分调查和研究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建设可行性、建设规划和规模、材料采购和运输、投资效益及风险等方面,为项目报价和谈判提供依据。合约订立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市场风险,例如,某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施工项目的数量会相应增加,对材料的需求也会增加,如果出现材料市场供不应求或材料供应商故意拖延供货、篡改合同内容等情况,就会延误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另一个原因是建筑市场本身的混乱,以及由于不规范的合同制度而导致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导致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两者都是目前市场上出现较多的现象。国外项目EPC合同管理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项目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市场风险预测,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应对合同签订作出积极的反应,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当地人员的工资水平、工作技能及当地汇率和法律状况等情况,工程完工后应立即要求付款。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分析,海外工程最常见的市场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市场价格变动导致新技术改造的风险、合同变更的风险等,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识别市场风险的能力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
2海外工程EPC合同管理风险
2.1投标风险
竞标风险属于主观风险,企业在项目竞标阶段由于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原因,导致企业竞标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国大多数“走出去”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此外,大多数项目投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和激烈的竞争才中标,中标后往往迫不及待地签订合同,对于项目本身的一些情况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也来不及深入了解,再者业主的付款能力,是否有信用问题,都需要事先进行调查,这些问题在签订合同之前不了解就会给项目埋下隐患。
2.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风险是因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对合同的内容不够明确而引发的风险,例如合同定义不准确、合同条款不平等、支付方式的不明确,都在一定程度上给项目本身带来风险。变更风险主要是合同变更、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等方面的风险。针对合同变更必须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书面证据,以防发生合同纠纷和合同索赔时有书面证据为索赔依据。国内大部分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因此在合同签订时对合同中的一些专业名词缺乏认识,对合同中不够明确的条款没有追究到底,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合同风险增加。合同管理风险是由于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导致的,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合同管理意识,没有足够的合同条款分析能力和谈判能力,从而使合同签订风险进一步增大。
2.3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生态环境风险属于客观因素风险,许多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招标之前并没有到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而是按照片面认识和主观臆断来分析项目。在国外,由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很难对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般而言,海外工程项目方仅向承包商提供少量的资料,若不事先进行调查了解,就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在项目运行期间,上述情况将导致风险增加。
2.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来自项目所在地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对于发展中国家地区来说,一般汇率的变化会更大,而汇率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范围比较大,难以控制,我国承接的海外工程大多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将面临复杂而巨大的经济风险。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国家由于通货膨胀,经济基础较差,发展很不稳定,还有一些国家长期经历战争,这些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大,这就导致了一些国家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项目所在地区的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进而影响到项目的建设环境,造成建设费用增加,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2.5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法律风险和国家风险是政治风险的三大类型。由于我们国家的风俗习惯、政治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海外工程项目的推进和实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国外与国内的法律制度有很大不同,在法律形式、专业术语、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运用也不尽相同,因而在EPC合同的内容上也会有较大的理解差异和争议,从而导致合同的签订和管理面临很大的风险。当前,我国承接海外工程项目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或大型集团公司,海外项目业主多为政府或政府下属单位,合同纠纷将超出经济合同范畴而上升到国家层面。
3海外工程EPC合同管理风险规避策略
3.1风险识别
目前我国企业在合同市场风险识别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核查法、调查法和图解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预测和识别海外工程EPC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市场风险,只有在具有识别风险的能力之后,才能控制和规避风险,在风险识别之后,需要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评价风险的大小,一是从各环节、各重点管理环节来评价风险的大小;二是从总体上评价风险的大小,为项目制定统一的整体规避策略。
3.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风险管理最好的应对方法,风险规避就是提前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避免风险的发生。对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在项目投产之前,应对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如果风险无法控制,将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最好放弃该项目,以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海外项目合同的谈判和签署阶段,必须重视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尤其要注意合同中对我方不利的条款,要做到严格审查合同条款的内容,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合同可能面临的风险,严格审查合同价格,避免因合同计价方式带来的利率、汇率风险,严格审查合同付款方式,避免因业主不能及时支付或无力支付工程款项而引起的工程纠纷。这就是在合同签订与谈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提前规避风险,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的风险,避免出现经济损失。
3.3风险转移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和合作方一起对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找出引发风险的源头,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并对难以控制的风险进行分摊。可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法对无法预测的风险进行转移,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出去。例如针对项目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不能签订固定总价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要求签订一个价格可调整的合同,承包商可以通过把整个项目工程分包出去的形式把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担保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合同签订过程中,除了要求业主提供支付担保外,还可以要求分包商提供履约担保、付款担保和工资支付担保。另外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把项目风险转移出去,通过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项目出现问题时可以找保险公司做出合理索赔,从而降低项目风险。
3.4控制损失
篇5
财务人员要在合同管理中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必须提高;不仅要懂财务,懂管理,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从目前看,财务人员普遍缺乏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背景;因此,负责合同管理的财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培训,使自己成为精通财税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适应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合同自洽谈到履行,通常是由企业的一线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办理,企业合同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自身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此,企业也应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员的培训,做好宣传,增强其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做好合同的审核管理
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将拟订的合同文本送财会、法务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和严密性进行重点审核;财会部门应重点审核合同中与财务和税务处理相关的条款。对重大合同,财会部门应派出人员参与合同调查和合同谈判。合同承办部门应充分听取各审核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对有关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核。通过财会部门介入合同的事前管理,从而有效地遏制超规模的投资和杜绝计划外资金的支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做好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
四、做好合同的备案管理
合同签订后,承办部门应及时到财会部门办理合同内部备案手续,而不是待办理合同结算时才提交给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应严格复核其是否履行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审核和审批程序。对未履行相关审核和审批程序所签订的合同,财会部门有权不予办理内部备案手续,同时将具体情况向有关领导报告。对备案通过的合同应做好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详细登记合同签约各方的名称、合同标的、合同期限、合同结算和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后续还应对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结等情况做好登记;书面合同应分类连续编号保管,以便后续办理合同结算时使用。
五、做好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全程动态监控
合同承办部门应定期将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和完成进度告知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应做好记录,并予以跟踪管理。财会部门要督促合同承办部门随时关注和掌握对方的履约情况,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督促合同承办部门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对不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财会部门要督促合同承办部门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从而保护企业在经济交往中的合法权益。财会部门应督促合同承办部门按照合同约定付款,及时催收到期欠款。财会部门办理合同结算时,要查验相关合同和结算资料,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财会部门有权拒绝办理,直至其完善相关资料和手续。财会部门在办理合同付款时,必须认真审核其付款进度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对按照完工进度付款的,则还需审核工程完工进度是否真实有效;对不符合要求的,财会部门有权拒绝办理付款手续,并将具体情况报告有关领导。在会计期末,财务人员应视合同的履行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确认收入或计提费用、并结转成本;同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缴相关税费。
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将合同管理情况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之中;对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合同审核、备案及合同结算过程中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有关领导报告请求处理。
篇6
合同风险是指从工程投标到合同洽谈、草拟、签订直至合同履约阶段合同实施的结果相对于预期结果的变动程度,即建筑施工企业预期收益的变动程度。
1、投标阶段的风险
(1)对招标文件的理解不全面。在工程投标过程中,由于投标人员准备不充分,对招标文件、图纸、定额、补遗文件等相关招标资料理解得不准确、不全面、不熟悉,可能会造成工程报价的失误,致使工程未能中标或中标后不能调整相应报价漏项,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
(2)投标人员缺乏合同管理的前瞻性。投标人员对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理解缺乏前瞻性,未能依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工程特点预估现场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出有效报价,或未能对合同履约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做出预估,致使在合同履约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合同条款保证施工企业利益。
2、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
(1)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合同价款有3种确定方式,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专用条款中应明确约定采用哪一种。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时,承发包双方应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建筑施工企业承担价格风险。在合同履约的过程中,当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较大时,施工企业索赔的机会较少。因此,应特别注重固定价格合同的报价工作,以免造成企业的损失。
(2)合同条款理解不明确。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施工生产和技术复杂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其施工合同的复杂性。合同中涉及许多标准和规范问题,如果在专用条款中对于“约定标准”没有明确、具体的解释或缺乏可操作性,很容易出现承发包双方理解不一致的问题,造成返工,增加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利益。
3、合同履约阶段的风险
合同交底工作不到位。合同履约过程中应注重合同交底工作,合同交底工作不到位,合同条款未能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和规避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投标阶段合同风险管理
在投标前,施工企业应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发包人明示要求、发包人未明示但依规定用途及已知道的预期用途所默示的要求、与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与工程项目有关的特点及风险、公司化解风险和满足项目要求的能力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1)发包人的特点,即:发包人的合同主体资格、商业信誉、履行(支付)能力(近几年的财务状态和本项目的资金来源)、发包人的工作语言(无涉外因素时可无需考虑)、发包人对合同适用法律和仲裁的要求(无涉外因素时可无需考虑)、对保函的要求、对违约责任及索赔的要求。
(2)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即:项目投标报价要求(该要求是否损害承包人的利益);项目的专业组成、相应的施工技术;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
(3)工程项目周边环境的特点,即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以前竞争对手在本项目中的优势/劣势分析。
(4)企业是否能满足项目要求的能力。主要关注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施工设备资源状况、采购能力、资金供应能力等。
当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后,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掌握市场要求价格,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策略,以减少中标后合同签订履行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中标及履约阶段的合同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中标后的合同谈判工作,是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合同主管部门除对招投标文件进行分析外,还需结合各工程自身的特点,利用前期招投标过程中对施工企业有利的条款及文字说明等,对企业的投标作出必要的澄清,以降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承、发包双方互相扯皮及由理解不一而产生的违约风险。此外,施工企业还须根据国家、地方及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和将风险全部转嫁施工单位的苛刻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使施工合同的条款更为合理和便于实施,从而规避履约风险。除了较为严密、合规、合理地订立施工承包合同外,在合同履约阶段还需进行合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其重点具体如下:
(1)合同变更或转让的风险,即指在合同变更或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应当变更合同内容或条款时,未采取相应的变更行为;合同变更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变更行为不当或无效;合同转让行为未经原合同当事人和合同受让人达成一致意见,使合同转让行为无效;合同转让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转让行为不当或无效等。
(2)合同终止风险,即指在办理合同终止手续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未达到终止条件的合同终止;合同终止未办理相关的手续等。
(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即指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未及时针对合同纠纷采取对策或有效措施防止纠纷的扩大和发展;未与建设单位就纠纷的解决友好协商一致,或超越权限擅自处理合同纠纷;未收集对方违约行为的有效证据,使企业在纠纷处置过程中无法举证;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限及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等。
为规避此类风险,施工企业的合同主管部门在合同中须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并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应建立定期收集、检查项目管理部实施情况的制度及项目部在建履约风险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对方有违约的可能或已有违约行为,则要及时落实各级职责,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并以此进行考核。
四、提高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途径
1、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业务培训
(1)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建筑企业应积极组织全员学习工程合同风险防范专业知识、《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知识及与建筑企业相关的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工程合同风险防范知识普遍得到增强。
(2)进行典型案例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介绍一些合同订立不规范、合同违约等反面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使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建筑企业工程合同是约束双方的法律性文件,建筑企业必须认真订立,严格履行,否则依法承担违约责任,从而达到自觉规范合同订立、自觉履行合同的目的。
2、优化企业和项目的管理组织结构
目前,施工企业大多是一家独立法人,下属多家施工队伍,以内部承包或挂靠性质承接工程,从事单一的施工承包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偏低,缺乏施工总承包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为适应建筑市场的竞争,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特征,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同时,在各相应管理层设置独立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科学界定和协调合同管理职能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权责、工作流程的配合要求等接口设置问题,进一步优化合同管理工作程序。
3、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建筑企业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合同管理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要求、管理控制手段、工作侧重点等问题,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的可利用资源状况和实际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职能,如企业和现场合同文档管理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交底制度和合同后评价制度等管理控制,将企业的合同管理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合同许理的综合质量。
4、合同管理人员不断增强执行意识
整个管理层,特别是合同的直接管理人员,都要有强烈的合同执行意识和观念,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合同管理的良好氛围,通过强化责任心、使命感,不断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建筑企业工程合同风险防范的执行力。为达到理想的执行效果,合同管理人员首先要有扎实的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基本业务技能。
五、结论
加强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是是控制工程造价、保证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建筑环境和市场形势下,对于建设施工企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篇7
随着中国加入 WTO,建筑业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已成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施工合同管理的成功已成为施工企业是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前提和保证,严格履行合同有关的管理为基础的审查,努力规范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市场,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履行进一步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
一、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的招标管理环节有待完善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不断开展和深化,与之相适应的建设市场已日趋规范,然而,由于水利施工合同中存在着双方利益的划分问题,使得施工合同中出现较为严格和苛刻的条件,迫使承包人压级压价,给承包人增填了额外负担,更有甚者出现直接压低中标价格的现象。不规范的合同招标管理导致承包人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损失。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自身生存压力,有些承包商为了能够承包到工程项目,对于不公正的合同条款也只能接受;甚至有些承包商为了提高工程的中标率,进行联合投标,恶意抬高中标价,引发了众多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使一些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承包商却不能中标,最终影响到整体的工程质量,使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的局势。
2、 水利工程合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水利工程的合同条款的约束力度不强,在水利工程的招投标阶段,有的招投标制作的非常简单,缺乏对于重要环节的约束和规范条款,使合同在签约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双方没有规范的合同范本,或者由于经验的缺失导致对于工程的分析和研究不到位,对于合同的预见性差,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二次协商,给工程建设带来麻烦。此外,有些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法的转包与分包行为,这种非法的转包或者分包行为给合同的履行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得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对于一些纠纷等问题,需要进行协商调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期。
3、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中缺乏健全的信用制度,延误工程的实施
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中,当一方对于应该提供的信息没有及时提供或者无法提供时,会给合同造成影响,致使水利工程无法正常实施。施工前期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工程难以顺利开展,施工进度缓慢,造成工期的延误和拖延。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有些承包商在工程施工中的人员数量和资质、设备配套建设、施工工期等与合同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实际情况与标书的差异导致标书中约定的承诺无法兑现,因而使得工程不能按照约定的工期进行。对于紧急的水利工程等,工程的延期会给防汛和抢险工作带来恶劣影响,造成严重的财产和安全损失。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
1、 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随着我国法制治国策略的不断实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尤其是对于合同法的颁布施行,对于合同管理更加规范化。对合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合同相关行为需要依据法律进行规范,同时,合同管理条例的制定必须在法律约定范围内制定。对于合同签订人员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增强法律意识,对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仔细解读,对工程质量要求、标准,工程款支付方式、时间地点等内容进行释疑,增强合同的可操作性,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2、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的核心,也是订立合同的目的。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因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大、地质情况复杂等特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情况的改变而引发设计变更,以及由于业主的原因而引起项目或者工程量的增加和减少,此外,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相关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等,都将会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工期风险、安全风险、成本风险、审计风险等。为此,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地集思广义,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履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重大问题,化解、缓解、转移、规避以上风险。
3、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管理系统
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扩大, 合同标的日趋庞大, 涉及合同内容、条款日益复杂, 传统的合同管理手段和方法, 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大、中型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借助于微机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合同, 是必然趋势, 且颇有成效。
4、 加强合同执行跟踪检查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应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并建立完善的合同检查考核制度。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应认真进行分析、纠正;对随意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要认真查处,使合同管理步入规范化,防止因合同违规而造成不良后果。
5、 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各工程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进行质量监督,并负责处理合同范围内的质量监督、报量审核、进度控制、工程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应采取行政手段或通过协商作出决定,以保证总进度的顺利实施。在合同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上,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施工单位协调会,解决有关工期、质量和合同执行情况等事宜,同时在必要时发出合同执行通报、备忘录等,督促承包商认真履行合同。通过经济手段或借助行政手段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在维护合同严肃性的同时,还要实事求是地处理合同变更。
6、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加强水利工程合同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经理拿到水利工程合同后,首先,应当对合同及其附属文件(如工程图纸、工程施工标准、招标文件等)进行仔细查阅,并能根据合同中的各项要求确定施工范围,做好全体人员项目交底工作,明确全体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其次,要对水利工程合同进行工作细解,确定合同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比如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对于合同中信息反馈,合同相关文件的分析与研究等工作。最后就是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合同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加强相关人员的沟通,确保合同管理的顺利进行。
7、恰当处理合同双方关系,确保合同管理有效进行
水利工程合同双方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双方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项目效益的高低,正确恰当处理合同双方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进行,更有助于企业本地业务的拓展。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搞好公关工作,有利于诚信的增加,维护双方在合同中规定的合法权益,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要想把水利建设工程做好, 必须把相关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好, 只有把这些合同管理好, 才能达到建设好, 更好地发挥工程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玉珍.试析水利工程施工中有效进行合同管理[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02)
[2] 苗玲玲.水利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及控制策略探究[J]. 河南科技. 2012(24)
[3] 赵波.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2)
[4] 赵志青,等. 加强合同管理,增强索赔意识,提高经济效益[J]. 科学之友, 2011( 9) .
[5] 刘亚丽,杨勇. 浅谈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7) .
[6] 陈慧超.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J]. 施工技术,2010, 39( 1) .
篇8
合同管理是企业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优化合同管理流程、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合同管理一般经过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门、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环节构成。可以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终结管理阶段,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胜利油田在合同管理流程方面,除了遵循一般合同管理的模式外,还融入了自身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原则,如进一步细化合同审批管理权限,严格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等。
二、 油田合同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先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被逐步取代,胜利油田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企业市场经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胜利油田自1984年成立合同管理处以来,通过相关法律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逐步建立起了整套的合同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目前,油田每年签订的合同已超过六万多份,总标的额超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正是在严格的合同管控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的约束与管理下才如此井井有序, 2013年油田正式启用中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合同的准备、订立、履行、终结网上运行管理,加大了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近期,油田又在大力推行、规范项目招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合同全过程管理,确保合同管理的公开、公正、合法、合规。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凸显了油田在某些方面的管理冲突,可能对合同管理形成一定的风险。
三、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识别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显现在履行阶段,但也隐含在整个合同管理流程中,尤其以合同准备阶段为甚,且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分析合同管理风险,可以从合同管理流程入手,也可以从导致合同风险的各种因素切入。
目前胜利油田在合同管理方面已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审批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因此个人认为合同签订流程方面的风险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防控,而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外部环境影响。此方面因素主要集中在外部施工区域,受地方政策、法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区域,相关业务(如钻前土方施工、运输服务等)无法按照油田合同管理制度选择拥有施工资质的队伍,造成合同签订不规范或合同签订滞后等,导致合同履行存在较大的风险。
2、内部管理体制影响。尤其是预算管理体系与内部审批机制影响。一是预算下达时间较晚,部分油田业务在预算下达前已开始施工,而无预算就无法签订合同,导致先施工后补签合同;二是部分业务内部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导致相关业务在应该开始施工前,审批还未下达,无法签订合同,使得合同履行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三、 认识与建议
1、在油田合同管理体系下,针对特殊情况划定范围,并制订相关特殊政策,合理解决准入及合同签订问题。例如,针对地方保护严重的项目可成立调研评估小组,客观评估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出具调研评估报告,如果确实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可凭此办理合同相关手续。
2、针对生产急需业务,在预算下达前应适当放宽签约依据的审核,可由具体施工单位出具证明作为签约依据文件,确保施工合同的及时签订。如果项目涉及油田内部审批,是否考虑审批时间前移或成立联合办公小组,加快审批进度。
篇9
一、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下,企业对合同做出签订、执行、更改、转让、结束、控制、监督等行为,这些行为统称为合同管理[1]。市场中的各个企业都会对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维护市场的公平性,石油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也需要重视起合同管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而石油企业的规模大、业务量大、流动资金大,所签订的合同涉及的利益也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可以说合同就是石油企业业务管理的中心。
二、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比较常见,一般是指主要因为市场而产生的不可控风险,比如在石油企业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受到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市场风险等[2]。另外,系统风险还包括石油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变、管理层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变更等,增大了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难度。
(二)监督风险
监督风险对合同风险管理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合同签订后。石油企业没有及时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出现经济和管理风险。另外,还包括石油企业没有意识保护合同履行的正当性,也没有建立调整和控制机制管理合同的执行,没有将合同条约履行到位,导致石油企业的合同没有达到预期作用。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合同涉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如果石油企业签订的条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所签订的合同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比如石油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关于资金融资的借贷合同,如果合同内容设立不全就是无效合同,造成石油企业的资金风险。另外还有一种法律风险是如果签订了有法律问题的合同,可能会损害石油企业和合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控制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控制系统风险
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就是控制系统风险,其具体的措施有:(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企业将合同运行的过程包括前期调查准备、签订、履行、中途变更及合同失效等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以追求石油企业最大化的效益为目标,考察合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合同的运行做出评估从而应对各类风险;(2)石油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并对当下的市场情况做详细考察,比如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等等,从而制定出最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合同。
(二)加强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
对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对任何企业都是重中之重,对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也是如此。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条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变更管理及违约管理等等,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加强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1)合同条约的执行交由基层单位实施;(2)对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交由机关业务部门来做;(3)合同实施的结果交由合同管理部门审核和抽检;(4)合同的真实状况需要审计监察部门做监督;(5)石油企业的分公司定期进行合同的全面检查,一般是以半年为期;(6)集体企业将书面形式的合同履行情况每月上报,便于监督部门审查。
(三)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是保护合同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核心,因此必须提高法律意识。首先,石油企业要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判定合同的签订和实施中有没有存在风险;其次,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做出严格的控制。第三,石油企业要对合同的各种知识了然于心,比如合同的标准化文本、合理的违约责任、如何检查合同条款、关于合同的法律等等,有效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3]。
四、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当下,石油企业也在加入市场经济后快速发展,但是也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做好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针对不可控的系统风险、监督风险和法律风险,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减少合同管理风险对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效提升石油企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瑞理.浅谈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00270.
篇10
一、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必要性分析
(一)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规范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参与配置的前提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合同管理成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全过程,即自项目论证决策至最终的审批、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过程,所有的内容均需保证依法合规。让企业依法管理,按合同条款办事,一同遵守信用,按照约定经营,这便是企业保持自身信誉、持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办法。由此,企业方面才可以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参与竞争,进而抓住市场经济的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首先,借助合规运行,企业能够于合同签订的时候即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同时获取十分有利的证据;除此之外,针对合同具体执行状况展开监督,一旦其中一方出现违约导致另一方的权益受损,则被违约方是能够按照合同相应条款维护自身权益的,由此便会大大的降低被违约方的经济损失。
(三)合同管理合法合规运行时减少企业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竞争者来讲,其具有管理层级多,管理方面鱼龙混杂的状态,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风险也比较大,企业面临的如此局面很容易让企业产生经济纠纷而导致相应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企业很容易因为合同内容不完善或者是违约责任处理不明确等原因造成更大的风险。因此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管理,合同依法合规运行机制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经营秩序,成为企业减少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不强和违规处罚力度不大从合同管理来讲,一般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是由于相关人员不按规则行事,未依据相应条款的内容开展活动。虽然我国的法治基础在不断的壮大,企业依法办事的观念不断深入,但是还是存在个别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仍然实行经验主义,按照原有的方式办事,认为合同只是为了结算走的一道形式而已,没有明确的规定合同双方的责任。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极其混乱,没有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条例,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合同管理条例,但是合同在签订之后没有按照合同办事,实际操作与相关的制度办法严重脱节,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意识很容易给企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部分状况下还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企业执行合同过程当中若出现违规性的内容,如果未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便可能导致类似状况的再次出现,对于企业权益来讲是很大的损害。
(二)合同管理基础薄弱合同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无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合同管理工作对于知识掌握度、专业程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对公司的各项运营都要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企业中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基础比较的薄弱,同时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合同管理一直浮于表面。其次,企业的合同文本还不够完善,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是在内容上还不是非常完善,而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按照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合同,导致合同内容不够完善,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风险。
(三)合同签约不及时合同签订不及时是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首先,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十分繁杂,且整体效率较低。企业的最初目的是进行全面化管理,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导致了审批流程的繁多、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合同经办人办事效率低,没有对签订的合同及时的履行审批的流程,最后,由于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的复杂,特别是招标的业务,往往会因为财务预算的问题延迟合同履行的进度,还存在一些企业因为生产的原因,需要先下计划才能签合同导致部分事项已经执行而在合同中没有反应出来,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引发更多的风险。
(四)合同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不佳当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债权债务经济纠纷,这反映了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部分是因为未就合作队形予以资质审查,所签合同的整体规范度也较低,未进行严格化的办事,这样便会造成违规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强化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若干意见
(一)提高领导及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和健全合同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升员工责任观念,优化合同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按照合同法与企业真实状况执行合同。在这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培训制度、文本管理制度、考惩制度、法人授权委托书的管理、合同专用章的管理、经济纠纷处理的条例等。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相关的制度应该科学合理,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依法合规教育,如展开“依法治企,依法合规”的活动,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主要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履行各部门职责,落实好自身的责任,在所有人员一同的奋斗下,实现合同审查防范风险的目标。
(二)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第一,构建合同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全面的了解合同的具体执行状况,便会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与信息技术关联起来。借助资金、技术的支持,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样能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也使得合同执行更加的公平公正。其次是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对于企业来讲,其需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修订合同示范文本,这样才能够优化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合同示范文本包含更多、更科学化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对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对不适用的合同示范文本的状况予以考核。最后,便是关于合同的签订问题。企业方面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流程,保证整个审批流程的流畅性,除此之外,效率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只有通过严格化的执行,才可确保合同的正常签订。除此之外,在企业发展中,审核与监管同样是需关注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整体合同签订比例较低的部门、人员,更需开展考核,了解低下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式。
(三)加强合同管理法律意识首先,需提升法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在招聘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把优秀的人才放置在合同管理岗位,以“人岗合一”的方式,推动合同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让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专门性人才,这样才能够让法律知识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其次,要加大对合同管理员的培训,企业通过内部组织相关的培训、或是借助网络课程等各类方式,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事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充分的发挥法律人员的作用,企业内部可以成立法律事务部门,配备专门的法务管理人员,企业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法务管理人员来参与到项目的谈判、投标、合同文本的起草中,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法学大学生或是公司律师等,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出一份力,帮助企业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改革发展。
(四)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加大合同依法合规管理的考核力度企业方面需参照实际情况,就当下的合同管理条例进行改进,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完善合同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内容与方式。该考核制度不仅针对于企业得领导班子,还包括合同经办人、管理人员、合同审核人员、商务谈判人员等。对领导班子重点考核合同签订及时率以及合同完成情况,并增加其在年度经营承包考核中的权重,对合同审批和经办人主要考核合同的审批效率和审查质量。同时针对于那些签订合同相对推迟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追究领导责任,针对拖延审查审批、审查把关不严的违规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罚。
篇11
一、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管理是当事人双方或数方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不等同于法律条款但依法成立的合同也具有法律约束力。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结束管理阶段。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企业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以致合同失效截止。因此,需要对签订前后的管理起到重视,系统性是对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所有部门进行整体管理。动态性是重视履约全过程中的情况变化,明确掌握对自身不利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将其修改、变更、补充以及终止。石油企业应用依法治企的重要途径就是合同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与企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则制度,及时发现合同的不足以及不合法之处,以致油田经济损失的避免。在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的同时,需要将每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做好,为保障合同履行合理合法,对企业的口碑和信誉做到维护。对油田企业加大专业化的管理,能将成本的投入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且能够减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纠纷减少。
二、合同管理制度在油田企业中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油田企业的合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合同管理应该是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照顾的。有些管理人员未深刻地意识到管理职能的重要性,进行合同管理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盲目操作,对油田企业可能会在管理是面临地风险没有进行科学地分析,就开始实施管理。对合同管理只有片面的认识,合同地风险控制不仅仅是通过单一的奖惩制度来管理,一切理论不贴近实际的话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价值,在不了解企业内部的控制,没有结合油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管理,就会有潜在风险的可能,其次,油田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合同管理制度的不重视以及管理理念的落后情况,且法律意识也存在欠缺,对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的敷衍了事,签订合同也是如此。此外,认为管理工作是合同有关部门的责任,与自身无关,以及风险意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二)形式主义会审合同会审是有形式主义的形象存在,是由于会审人员的不负责,合同的起草结束,在开展有关部门对合同实施会审时,会审的部门随意让一名工作人员的参加,其中,有的工作人员对合同内容一窍不通,导致在会审时发生各持己见无法达成共识。在一些情况下合同定稿需要经过会审三次或三次以上,再次的会审中出现会审人员的变动情况出现,合同会审的严肃性欠缺,合同会审签字过程中由于一些部门不看清合同条款就盲目签字,从而导致合同会审形式主义的发生。
(三)盲目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的过程里有许多问题的存在,首先,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对方资质不审核或者是审核不严谨,在对方企业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的签订合同,是会给油田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一些经济损失,其次,由于合同的多次变更,没有对合同的标额和期限商定明确就签订,或者是由于实际工作过程中任意更改工作量,导致与原合同不相符而不能根据合同如期履行。最后,由于合同签订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论证调查,导致合同欠缺履行的具备条件而终止合同。
(四)档案管理混乱由于油田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在大量的档案信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已经不再适用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油田企业档案管理中推行自动化,但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自动化水平过低的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率。许多油田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对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类型划分不明确、档案数据丢失、档案内容混乱以及档案数据的不准确等等问题。档案管理的混乱在档案索性方面能够明显体现出,类型不明确、层次混乱,因此,导致索引困难,对油田企业的日常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发挥合同管理制度在油田企业中的作用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法律风险的防控,是全体、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体系的防控管理也是达到风险防控的因素。需按照自身的经营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逐渐加大对外经济的交往、生产流程以及自身管理环境的法律风险的认知,因此,建立健全对应地风险意识制度体系,让制度体系合法且高效应用。制度体系的落实对企业法律风险具备实际意义,因此,在重视风险意识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需对目前制度体系加大落实工作。只有将各项制度转换成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岗位员工的自觉性,才能使制度体系发挥出有效作用。其次,制度体系不仅是作为书面上的意义,还应转化为企业整体的行为模式,且保持制度体系和企业整体意志的协同。油田企业应定期对风险意识的培训,使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整体制度理念获得创新和加强。法律的意义不只是应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出现的法律纠纷,而是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运用手段实施防控。所以,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开展全员法制教育,且提升全员守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对法律风险意识的加大提升。
(二)加强合同建设合同管理制度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加强合同的建设我们可采用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首先,规范合同的管理,树立优良的企业形象,在对合同建设中,需采用统一归口管理与分类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定的部门全面负责油田企业合同管理的全面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在提升合同管理水平时,需将合同管理工作专业以及专门化,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管理合同的负责,从而完善合同制度达到合同管理规范、科学、法律,制定符合实际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合同建设的主要内容包含,合同的归口管理,资信调查、签订、审核审查、登记以及备案。合同管理制度虽然在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保障,担任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制度,让合同管理制度具备操作性,合同管理制度需包含合同管理方法、合同管理人员岗位的经济责任制、生产以及履约能力保障合同质量依法合理,合同内容条款完善,具备可实行性。最终,促进实施合同示范文本,对合同文字通顺保障,其表达明确清晰,期限、名称等等。
(三)加强审查工作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油田企业的审查工作可根据其自身实际的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数据库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研发审查管理软件,使用电子设备记录相关信息。同时,对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企业还可以关注社会的动向,对系统设备的完善,引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加大系统智能共享的建立,提升数据的共享,其次,对于企业管理层需提升对审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管理的同时,只有管理层对工作审查的开展程度重视,可直接影响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篇12
企业合同管理,不单是一个经营管理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法律问题。“现代企业经营中的绝大多数业务都会涉及到合同,而大多数的法律纠纷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合同管理中的某个环节有关。”[1]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形式和内容的合法性,文字的准确性以及合同条款的完整性,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鉴于此,建筑企业须进一步强化法制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签订合同前,应该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提前做好风险识别及预控工作,同时针对合同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地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经验制定风险多发的关键环节重点加强风险预控,另外要制定应急预案,全方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特别应注重细节,任何管理细节缺陷都有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比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加盖骑缝章,合同相对方就有可能将合同的中间页换掉,伪造证据以达到其非法的目的;在双方进行工程结算时未签订一份包含“别无争议”内容的末次结算协议,合同相对方就有机会“秋后算账”,恶意提讼;未将分包方的所有授权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和备案,分包人就有可能在法庭上对不是他本人签认的领料单和领款单等单据矢口否认;不及时对业主的违约行为进行催告,债权就有可能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法律救济的机会;不习惯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项和增项部分进行及时准确的签证,业主就可能会对追加工程款请求拒不认账。如此种种情形,形象地表明了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风险防控中的极端重要性。
2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违规违法签订合同
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环节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应尽可能的详尽、细致。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缺乏合同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或者为了规避相关法律规定,建筑施工合同内容不明、权责不清、约束不足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发包方为了使承包方承担更多风险和责任,拒绝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而根据自身条件制订了一些不合规的合同文本来转嫁工程风险。一些施工单位在招投标环节暗箱操作,通过与业主签订的“阴阳合同”(即在签订合同前后与业主签订的与中标合同内容不一致的合同)来承揽工程项目。有的施工单位在签订分包合同时,没有认真审查分包方是否具有工程施工资质,甚至真实性都有问题。这样的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法律风险极大且难以处理。
2.2 忽视合同履行的动态管理
有的施工单位由于合同动态管理理念的缺失,往往在签约时很重视,一旦合同签订,对合同分析和合同交底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忽视,给日后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合同纠纷的原因:一是事前预控不到位。签订合同前未认真分析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点,问题发生后才慌忙应对,以致自乱阵脚;二是合同交底不充分。合同签订后未经充分的技术交底便转交给项目部,以致现场活动与合同规定脱节;三是没能真正落实合同履行的责任主体,具体履行合同的生产部门不操心合同的细节,管理合同的人或部门认为自己不具体履行合同而疏于动态管理和监控;四是不注意合同履行中各种材料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发生纠纷后无法及时取证。
2.3 缺乏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和专门机构
建筑施工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工程造价知识。由于合同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联系,很多建设工程项目部甚至个别施工单位都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合同,很多时候就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办事效率较为低下;再加上工程建设过程与合同管理脱节,导致现场数据难以为合同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这无疑也影响了合同控制的积极作用的实现。更加不容乐观的是,一些建筑施工单位未必都有专业的法律人员,致使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承担起合同的全面风险控制工作,导致合同签订和履行极其混乱,合同纠纷频发,企业经营利益遭受损失。[2]
3 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机制的主要举措
3.1 严把合同签订关,确保合同合法规范
第一,健全合同管理机制。企业应该制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跟进合同管理事由,鼓励专业人才“传帮带”,不断提高合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严加管控合同签订工作流程。合同订立的形式和内容要合法、合规,相关手续齐全,合同文本力求规范、严谨,文字表述要简洁、准确,交货方式和结算方式明确,检验有方法;违约责任及违约金计算方法准确。
第三,推行施工合同备案管理机制。合同管理部门对企业所签订的施工合同进行备案,并与项目对接。备案完成后,合同管理部门要制定合同管理台帐,持续跟踪工程施工进展并及时更新合同管理信息,使合同备案工作更加规范,程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全面,动态掌握合同信息,进一步提升本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3.2 实时监控合同履行,确保合同适当履行
“合同管理不是单一部门资料式的静态管理,而是全过程、全方位、多部门合作的动态管理。”[3]合同管理不单是对合同文本的管理,而且在合同洽谈、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增强合同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比如:在合同洽谈时就要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以及其委托人的身份、权限等;在合同订立时就应采用书面形式以及明确约定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方式等。所谓“履行合同”,并不限于双方签订的合同文本,还须加强对各种书面原始证据的保存和管理,尤其是在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签证、竣工验收证明、结算书等,办理各种手续时一定要留存原件并备案登记,以免将来发生纠纷时因缺乏证据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局面。
只有适当履行合同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竣工和合同双方合法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合同的履行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笔者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如下工作:首先,要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分解合同责任,按合同的有关条款做好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工作流程图,抓好各个目标工作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仔细研究合同文本,找出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提前制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其次,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日常工作机制,合同管理机构及专职人员要负责各种合同资料和相关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建立合同目录、编码和档案,同时还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使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再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通过检查发现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加以解决,以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3.3 加强合同法制教育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合同法》、《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法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努力增强全体职工的合同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知识讲座、专题报告、法制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合同法律知识;针对专司合同事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重点对工程类合同签订的几大要素条款、合同洽谈的注意事项以及合同全过程的风险防范进行针对性培训,从源头上把好合同审核的质量关;其次,针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特点,就加强资质审查、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等细节进行业务辅导,要求相关部门从施工资质、安全资质、施工力量、技术水准、施工装备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对外包施工单位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合同管理人才队伍不仅是指合同管理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也包括企业主要部门的领导,如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经营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经理等。合同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经营理念的转变,切实将合同控制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在合同的起草环节就要做好造价控制,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尽量为企业规避合同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3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和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风险时,通常是将其与损失联系在一起。对于风险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综合起来可以归纳出风险的基本要素,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预测的、与不确定存在着差异。在风险管理学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按承担风险的主体来划分,风险有个人风险、家庭风险、企业风险和国家风险。企业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内部、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以不同的分类方法也有不同的种类,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角度来看,企业风险可以简单划分为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中的一部分,它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合同签订、履行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因素而引起的合同约定中企业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导致企业需承担实际法律责任、遭受损害的现实可能性。一般来说,企业所承担的法律风险与当前社会中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社会中法律、法规越健全、完善,企业不依法经营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就越大。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特征
作为风险的一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同样有着客观存在性、损失性和可预测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分布广泛和不可避免性、损失严重性和可防范控制性,同时由于法律就有专业性,合同法律风险也有着专业性。
在社会活动中,只要有合同存在,使用合同的主体就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着分布广泛和不可避免性。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化解风险,是可能性的风险成为现实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由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保证企业依法经营,就能有效地实现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合同的种类多种多样,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也是一个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种类
按照企业合同法律所涉及到的法律部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分为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三种;引发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来源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因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又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合同法律风险和内部合同法律风险;而按照合同具体的实施流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合同签订法律风险、合同程序法律风险、合同内容法律风险、合同履行法律风险和合同救济法律风险。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企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合同审查缺乏规范化管理、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等原因,都会形成企业的合同法律风险,并导致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的权益造成损害,使企业蒙受损失。
1.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法的合同中,合同签订双方的关系是受法律保护和制约的,如果企业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做一些违法违规或是违约侵权的事情,就会引发企业的法律风险。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合同制定管理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格式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但由于格式合同不具有针对性,也就使得合同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合同过于概括,有时还存在着合同内容、条款与企业实际不适应的问题,合同的种类、性质界定不明确,结构体系不合理、不清晰,不能满足合同内容条款的要求和企业实际的需求。
3.合同审查不规范
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的严谨性要求合同在制定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法律语言等必须规范,因此,合同条款、内容中的专业术语、文字及关键字的措施都要十分准确、严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合同制定后的审查不力,相关的专业术语、关键字使用不规范,就会造成“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4.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
另外,由于对合同的法律效力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只将合同当做是双方之间的一个普通约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中的具体内容、条款的要求不重视,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十分容易造成违约侵权的现象,引起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
由于我国风险理论的研究发展较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一些理论工作者将风险问题和如贝叶斯法、决策树法等风险决策的方法介绍多国内,之后,风险管理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风险认识不足、不全面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或者是认识不到风险的重要性,或者是将风险与损失划等号,对风险采取一味的回避态度。这就使得企业对包括合同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管理不力,缺乏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在风险形成时,不能对风险进行较好的化解,进一步扩大了风险的影响范围,增加了风险的破坏力,使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困境。
三、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大的影响,风险一旦形成,不仅合同的原目标无法实现,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而针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的原因,在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签订流程,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示范性的文本,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一)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全员法律意识
从以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引发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原因中,最基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对企业全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力度,提高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通过举办合同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合同法学习资料等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教育活动,对合同的种类、主体、合同法条款等进行讲解,使企业全员能够更为全面对认识到合同和合同法,树立其正确的法律观念,从基础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提高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将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时,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起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专门性文件三个层次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以基本制度为基础,建立专项的管理制度,对合同制定中各个程序进行具体的规范,并根据合同管理部门实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具体化合同的管理工作,确保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从而使合同的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三)优化合同签订流程,确保合同合理合法
由于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应当优化合同的签订流程,在合同签订前,首先应当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市场、产品、客户的调查,以调查的实际资料作为分析的参考资料,遴选和确定出合同签订的对象,从而再做出最终的决策,确定合同签订的方式、内容和签订对象。
在合同草拟、制定时,合同中一些专业性强的条款、内容要参考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对制定好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合同中的专业术语等严格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等的要求,确保合同中的文字使用准确,尤其是关键字的使用要严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