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规划与优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规划与优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规划与优化

篇1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LIANG Bo-yu1,CHEN Xu-xiang2

(1.Guangdong Telecom Corporation Limited,Zhuhai Branch,Zhuhai 519000,China;2.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Guangdong Co.LTD,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domestic carriers, CDMA technology to domestic concerns, at present, the whole evolution of CDMA technology, including about three directions. 1)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volution of cdma2000 1x network's own request, developed a cdma2000 1x standard follow-up. 2) In order to meet the band on the existing system in the expansion of wireless broadband data capability, as well as in the wireless data systems carrying all types of application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dma 2000 1x EV-DO REV, O/A/B standard.3) In order to meet the different band / broadband, wireless broadband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needs of the evolving system based on OFDMA technology developed UMB standard.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over the text of the adoption of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in light of the actual discussed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feature in the proposed order is Above the need for further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DMA; network planning; optimization; coordination; unity

1 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概述

1.1 网络规划简述

网络规划作为网络建设的前期工作, 主要涵盖了两方面,无线网络规划和网络计算。无线网络规划主要包括链路预算,容量、所需小区站址数目的计算,以及各基站站址的详细覆盖和参数规划;在网络计算中,需要计算基站中所需信道单元的数目、传输线路的容量、基站控制器、交换机和其他网络单元的数目。

无线网络规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小区估算和详细的网络规划。准备阶段,我们主要需建立覆盖和容量目标, 因为覆盖和容量目标是所需质量和整个网络成本之间的一个权衡;小区估算阶段,主要依据对小区容量的预测、 小区覆盖范围的预测及覆盖区域的业务需求预测,估算出所需小区数;详细的网络规划阶段主要包括站点规划、 PN规划、 扇区信道载波配置、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

的网络覆盖、 话务模型生成等。

1.2 网络优化简述

在网络规划设计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考虑不到的问题,如由于市政建设导致传播环境的改变、用户业务量的改变以及业务质量要求的改变等, 这就需要在建网后对网络进行相关的调整, 于是引入了网络优化这项工作。

网络优化是指在网络设备正常运行、 配置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下, 通过数据采集、 分析、 DT和 CQ测试, 并结合业务发展动态、无线环境变化等,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隐性故障和问题,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通过技术、工程手段进行参数修改、硬件调测、网络配置调整等,使得网络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平,提升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实现现网的合理性和最优化。

一般来说, 网络优化工作主要包括硬件检测、 DT和CQT测试及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分析、 参数调整、 天线调整等等。

1.3 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的相关性

前面我们主要对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相关性,即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为清楚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 网络规划是网络优化的基础

任何一个网络的建设, 都是基于网络规划加以工程施工和后期调整,因此可以认为,网络规划是网络建设这个金字塔的最顶层, 是网络的发展纲领 ,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性能。如果网络规划的好,站点布局、站高、天馈系统选择合理、参数设计正确,其后的网络优化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网络将会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相反,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会导致网络后期频繁性的调整,这不但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会严重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2) 网络优化是规划的修正与补充,同时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网络优化是在基于现网网络布局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手段,对现网进行调整,使网络的结构更加合理。如通过相关参数的调整, 解决规划中由于邻区、PN设置不合理导致的掉话问题等;通过天线方位角、俯仰角的调整,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导频污染或深度覆盖不良的问题等。 网络优化是对规划、 设计及工程中的缺陷进行修正完善。

网络优化是个持续开展和逐步深入的过程, 其一个主要的工作特征就是注重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 因此它积累了大量的 DT和 CQT测试数据、统计数据等,并在这些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逐渐熟知整个网络的覆盖情况、话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点。 而这些数据, 正是网络规划工作开展的依据,因此网络优化为规划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此外,网络优化可以通过相关路测数据校准网络规划的模型, 提高网络的准确性。也正基于此,加上有了前期对规划问题的处理经验,网络优化可以在规划站点设置、参数设置上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等。

2 CDMA网络不同阶段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特点

2.1 CDMA不同发展时期网络规划的技术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网络从开始建设到逐步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不同发展阶段,网络建设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规划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这也正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网络规划的准备阶段需要建立覆盖和容量目标的原因。CDMA网络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具体说明如下 :

1) CDMA一期工程建设

CDMA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设 CDMA 95A网络, 向用户提供 CDMA语音业务。 该工程主要特点是广覆盖、小配置,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广的覆盖。此时的网络规划在基于这个目标的前提下, 在站址选择上基本上尽可能的选取高点, 如城区有绝对高度的大厦、 高山站

等,在天线选型上基本上采用了水平波瓣 90度的单极化天线或全向天线,在设备选型上主要采用了单载频全向基站、

直放站等。

2) CDMA二期工程建设

CDMA二期工程建设的目的 是对一期工程的 CDMA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 通过网络优化弥补一期工程后网络覆盖和容量上的不足, 同时将网络全面升级为 CDMA200网络。基于这个目的,本期的规划主要针对部分基站进行配置和站址调整, 在话务热点地区增加第二载频用于提升网络容量, 同时就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道资源建成语音和数据混合的网络进行规划, 具体体现在双载波区域是否采用 201数据专用模式或数据语音混合模式、数据业务在不同业务区的信道如何配置等。

3) CDMA三期工程建设

CDMA三期工程建设的目的随着业务量的增长, 业务类型的增长,一方面加强网络的深度覆盖和室内覆盖,一方面提升网络能力,充分发挥 CDMA2000 1X数据业务的技术优势,提供独具特色的数据业务。基于这个前提,本期的网络规划主要加强了密集区域基站的建设, 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的大规模建设, 以满足网络深度覆盖和业务增长的需求。

4) CDMA现阶段的网络优化调整和补点工程随着三阶段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结束和“市场经营”核心地位的确立, CDMA网络建设逐步由规模性的工程实施转向了以网络优化调整为主,局部规划补点为辅的建设模式。

现阶段的网络建设,不再仅仅考虑覆盖和容量,更多的要考虑资源利用率、考虑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因此就要求对网络做精做细。此时的网络规划,一方面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网络优化,依靠网络优化的实施来实现固有网络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网络进行规划补点。 因此本阶段的网络规划不在独立于网络优化,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也就是我们后面所要探讨的在现阶段实现 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协调统一的原因。

2.2 CDMA网络建设不同阶段对网络优化的需求

CDMA网络的建设经历了三期大规模的建设和后期的优化调整及补点工程, 其在各阶段对网络优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 CDMA一期工程阶段

CDMA一期工程的网络优化工作一般是设备厂家或第三方优化公司开展的,由于是全新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维护工作是逐步学习探讨的阶段,网络优化更是如此,因此CDMA一期工程的网络优化主要集中在单站的优化, 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广覆盖的目的。 此阶段公司技

术人员参与网络优化工作相对较少, 对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视度较为一般。

2)CDMA二、 三期工程阶段

CDMA二、 三期工程中, 逐步提升了网络优化的力度,1X如指出了通过优化的手段弥补一期工程中网络覆盖和容量不足的问题等观点。 这一阶段也是网优人员逐步认知CDMA网络和学习网络优化的过程, 此时的网络优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局部区域的优化调整和日

常网络投诉问题的处理。

3) 现阶段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规模性工程建设暂停后,网络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一是设备供应商逐渐的淡出了网络优化工作,更多网络问题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 ; 另一方面网优人员的技术能力在前期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已经具备了网络优化的能力。因此为更好的锻炼网优队伍,同时也为节约优化成本, 各公司都大大加强了网络优化的重视力度。

3 网络规划不合理对网络的影响

就 CDMA网络而言,前面我们提到,在其建设的不同阶段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规划思路也是不同的,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在前期看来是合理的规划方案,随着网络的完善、业务的增长,逐步暴露出其不合理性和负面影响。结合笔者现阶段网络优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看, 前期网络规划的不合理性主要反映在局部区域站点规划不合理和 PN规划不合理两方面。

3.1 局部区域站点规划不合理

大家知道,在当前 CDMA网络优化过程中,导频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导频污染问题对提高网络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导频污染问题不仅仅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而且也容易导致区域的频繁掉话和呼叫建立失败。 因此前期各地市都直接或间接围绕着减少导频污染开展了优化工作, 如城区覆盖控制、 天线更换、减少软切换因子专项优化、高山站优化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网络普遍存在的导频污染问题,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在站点的规划建设上存在不合理性。

站点规划不合理性就前期发现的问题来看, 主要集中在站址高度不合理、 天线及基站设备选型 上的不合理两方面。如建网初期,为满足广覆盖问题,许多地方特别是山区的县市,建设了许多高山站,在当时很好的满足的网络广覆盖的目的。但现在,随着业务的发展、基站的增加以及用户对网络服务要求的提升, 高山站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出来,如覆盖区域通话断续、易掉话、信号不稳定、有信号无法接入等成了高山站常见的网络投诉问题,在统计指标上,高掉话、低呼建基站扇区里也常见高山站的身影,在 DT测试上,也会发现高山站的信号游荡于城市四周,导致了覆盖区域的导频污染问题。由于基站的绝对高度,当前希望通过网络优化的手段如调整方位、 俯仰角乃至更换天线等都无

法根本解决其过覆盖问题, 因此往往只能通过关闭扇区或搬迁基站来加以解决 ; 天线设备的选型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城区有许多水平波瓣 90度低增益天线,乡镇区有许多全向基站等,这一方面导致了城区重叠覆盖区域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区域深度覆盖不良的问题。 特别是部分乡镇的覆盖一般采用在镇区附近选择一个较高的山头建设铁塔全向基站,其固然起到了节省设备和广覆盖的效果,但也导致了主要覆盖区域的信号深度覆盖不良, 引起了大量的投诉。而这种情况导致的网络问题,在优化实施上通过常规调整也是无法实现的, 往往也需要通过更换天线或新增扇区方可加以解决, 这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一些天线资源或其它硬件资源的浪费。

3.2 局部区域 PN规划不合理

在 CDMA2000中,扇区是通过一个 215长的 m序列来区分的,它在不同扇区通过 PN的相位作一定偏移来实现。由于只有有限数量的 PN偏置,最多 512个不同的相位可用,因此需要对 PN偏置的应用进行规划, 以避免 PN混淆。 在实际规划 CDMA网络的 PN偏置时, 首先要确定系统参数

PILOT_INC, PILOT_INC的取值决定了不同基站导频间的相位偏移量。之后规划可用的 PN偏置数目,而可用的PN偏置个数=512/PILOT_INC。PILOT_INC越小, 则可用导频相位偏置数越多, 同相位的导频间复用距离将增大,这样将降低同相复用导频间的干扰,但另一方面,它也会导致相邻导频之间容易出现 PN混淆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前的基站较前期有了大量的增长,特别是城区,基站布局较为紧密,这样不可避免导致区域内大量的PN复用情况。 由于在规划阶段, 往往依据地形勘察和电子地图查看等直观方式来选定 PN, 这样虽然可以根本上避免相邻基站的同 PN问题, 但由于邻区列表的设置和下发关系, 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切换失败和掉话情况。

4 实现现阶段 C网规划与优化的协调统一

通过前面的探讨, 我们知道网络规划与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合理的网络规划对网络质量和优化工作的开展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正是基于此, 同时结合现阶段CDMA网络发展的特点, 我们认为当前网络规划与优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

4.1 现阶段规划与优化协调统一的意义

由于当前网络工作的方向是逐步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而在用户满意度方面,当前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网络覆盖不良, 主要为郊区镇村无信号和城区深度覆盖的问题, 这也造成在设备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提升两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业务部门在业务拓展中要考虑区域用户的潜在数量,注重设备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如采取在网络覆盖良好的地区特别是超闲基站覆盖区域大量发展用户,提升利用率等。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技术部门网规、网优的相互结合,采用网络调整和局部补点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由于此阶段,并不是一整期工程大规模的设备的供应,而是极少数的设备投入,因而网络的改良,更多的是依靠优化调整。此时,虽然网络规划依然是网络优化的基础、网络优化依然是网络规划的延伸,为规划提供前瞻性建议,但其联系较前期更加紧密了,甚至相互融入。一方面,规划和优化在工作开展计划上必须统筹安排, 避免出现优化可解决的区域却在规划方面已计划新增基站, 另一方面也避免因市场压力而频繁的开展进行拆东墙补西墙的网络调整工作。另一方面,规划和优化在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及时沟通,避免出现新增基站或网络调整后 由于软硬件方面的原因导致用户投诉。因此,此时的网络建设不能在循规蹈矩的按照规划、建设、优化的方式开展,而必须实现规划与与优化的协调统一。

4.2 实现规划优化统一的建议

1) 规划方案制定前的优化配合

对规划方案的制定,网络优化应主动积极介入。一方面为规划方案提供详实的覆盖数据、话务数据等,对规划方案在覆盖方式和设备选型上提供参考建议 ; 另一方面对规划方案拟解决区域进行深入分析或调整, 确保当前网络问题点是通过优化手段无法加以解决的, 避免导致资源浪费。

2) 站址选取方面

新增站址的选取,是一个网络建设的关键,一个合理的站址不仅仅可以有效解决网络的问题点, 如覆盖或话务需求等,还需要尽可能避免导致对网络的负面作用,如过覆盖引起的导频污染问题等, 毕竟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用户的网络,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大量的用户投诉等。因此在站点规划上,不应仅仅由网络规划依据相关的规划经验或规划模型进行站址的选择。 网优工作也应介入此方面, 如采取模拟测试的方式对规划模型进行校正、 核实区域的网络问题可否进一步采取网络优化的方式加以解决、新增站址的勘察及天线方位角、俯仰角参数的参考建议提交等。

3) 参数设置方面

区域任何一个基站的新增, 并不仅仅需要完善该新增基站的参数即可,其周边的基站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如邻区列表的调整、功率参数的调整等。因此此时网络规划人员在制定相应的参数如 PN、 邻区等, 需要与网络优化人员进行探讨, 一方面可以确保规划人员合理的设置新增基站的参数,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优化人员可以及时为后期基站开通后相关参数调整作相关的准备工作。

4) 优化调整方面

网络的调整, 虽然更多的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展的,但即便是十分优秀的网优人才,在调整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特别是近阶段,网络的调整由于业务发展需求或其它方面的原因,相对较为频繁,因此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增大。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此现象的产生,就需要对网络调整后的效果进行预评估, 此方面的工作类似于网络规划工作。因此,此时网络优化工作的开展就需要规划人员的参与,如利用规划软件等,对网络调整后的效果进行覆盖、话务模拟和校正,以便加强优化调整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准确性。

5 总结

网络规划、工程实施、网络优化是构建一个网络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 在建网初期, 三者之间既是相互影响又是相对独立的。 随着网络的逐步完善, 三者之间的关系越加密切了,特别是现阶段,网络发展以优化调整为主,局部补点模式为辅的发展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设备投入的效率, 需要网络规划与优化进一步的融合, 实现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李红亮,陈岩,袁旭明.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7(1):55-57.

[2] 刘慧,张有志.浅谈CDMA网络优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35-37.

[3] 陈岩,刘梦龙,袁旭明.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通信世界;2007(2):9.

[4] 迟涛,陈雪波.CDMA2000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J].控制工程,2007(4):407-409.

[5] 黄明权.关于CDMA网络优化中资源调整方案浅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7):78-80.

[6] 李巍.3G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7(10):75-77.

[7] 涂作鑫,唐,叶家孺,等.浅谈CDMA 1x无线数据网络优化[J].邮电设计技术,2007(1):21-26.

[8] 陈天炎,吴海彬,叶锦华.基于CDMA短信息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控系统[J].闽江学院学报,2007(5).

篇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内社会处于4G网络发展后期,5G商用网络试运营阶段,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优化和维护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前提下,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开设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这门课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更新速度快,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课将面临极大的困难。第一,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快,更新教材与资料又需要相对较长周期。第二,这种应用性极强,且均涉及整个网络系统,很难提供相应的实验和实践环境,若仅一般教学方式,只能掌握基础理论性的流程、原理和算法知识,学生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困惑。必须改变由教师处于主宰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发挥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校企合作,产业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打造出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二、实践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篇3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从20年前大款用来谈生意的大哥大,到10年前城市里开始普及的方便通讯用具,再到现在不论城镇乡村大批中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已经离不开的万能信息平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中国庞大用户群的潜力已经几乎挖掘完毕,而围绕着这些用户,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移动通信标准的更新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和性能成为移动运营商增强竞争力的杀手锏,如何高效且经济地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维护的需求,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急需重视的问题,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炙手可热。“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优化”这门课程的设立,正是为了响应通信领域对具备移动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无线通信网络规划是根据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以及需求,设定相应的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参数,并在满足一定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业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网络的工程成本降到最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业务数据分析、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确保系统高质量地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而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训移动通信规划与优化工程人员而设立的,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且相当复杂的专业课;并且需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开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流程,使学生们从理论上掌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步骤与目标,在此之外再尽量从工程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与理论去解决实际网络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院从数年前就开始开设此门课程,也与企业进行过一些培养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改进。从学生的成绩、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问题归纳

 

在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网络规划与优化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存在着普遍性。下面将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为后续教学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1.1 课程知识面覆盖内容太广

 

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多而细,且较为复杂。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无线通信网络的架构和组成、天线原理和结构、电波传播模型、频率分配、干扰控制等等,然后才能对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具体步骤进行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学生会遭遇铺天盖地的知识点、缩写词、概念、公式等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免枯燥,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

 

对于本课程来说,长篇大论地教授理论知识似乎不可避免,这样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教学效果堪忧。理想情况下,先重点讲解移动通信网络的理论基础,然后一步步介绍实际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操作,会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践,可以更顺利掌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技术。然而实际情况下,如此多的内容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比如我校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32学时,理论知识学习时间有限,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讲解案例和实际操作,这样教师不得不把大量内容以“填鸭”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1.2 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太快

 

移动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不仅仅是3G、4G的技术在飞速发展完善,5G技术也已经提上日程。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往往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前通信网络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际操作的改变来修改教学内容。旧的通信技术逐渐被淘汰或改进,新的无线传输思想和概念不断出现,并应用到新的系统中。在教学中需要使学生对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对网络规划与优化操作的变化能够从原理上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适应技术的发展,否则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也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但如果不断更新教材,对教师来说是比较沉重的负担,因为每次更新教材教师都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阅读和掌握,然后再重新编写教案和讲稿等等。另外,受限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即使经常更新教材,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自行修改和补充,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内容和难度。

 

1.3 授课对象对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所不足

 

在过去与网络规划与优化相关的教学论文中,经常会提到这门课程由于应用性极强且涉及大网络做背景,需求一定的实验和实践操作,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我们由于与企业进行合作,课程的对象不仅仅是本科生,也面向企业员工。过去的文献指出,对一般高校学生来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受限于资金和场地等原因难以提供相应的实验和实践环境,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能接受的只有与网络优化相关的一些原理性的方法、流程和算法知识,如果面临实际的网络操作就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过去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有效改革手段,类似的手段我们也有所采用。

 

另一方面,据我们所知,企业员工也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只不过和高校学生处于完全相反的方向。从我们对合作企业的了解来看,实际从事网络规划与优化工作的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需求较高,要求熟练掌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还要能用一定的电磁波、微波理论基础来分析电磁波传播特性。此外,相对有线传输方式,无线信号传输需要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方面分析和理解信道、信号的特性。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采用的数学模型更加复杂,这样就会有较为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数学功底。学生必须先打好上述的这些基础,再去学习通信技术的一系列基础知识,才能达到对移动通信完全彻底的掌握。许多员工原本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是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主要是从实践中学习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步骤、要点等,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事倍功半。对于这样的人员来说,如果从头开始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补充,则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培训,比较难以实现。

 

2 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归纳的问题,本文针对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教学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2.1 明确授课目的,改变授课重点

 

本课程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企业预培养合格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人才;二是,为企业员工补充必要的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这两个方面看似有所区别,实际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核心。

 

作为企业,必定会对新员工进行实际工作内容的培训,以及让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尽快熟悉操作。因此对高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让学生在较大程度上掌握对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际操作过程并不是必需的,但如果让学生通过本科课程牢牢掌握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和网络规划与优化原理,这样的学生能够轻易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意义,因此可以预见能够在企业顺利完成培训。另一方面,对企业员工开课的目的是给他们补充移动通信网络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实际操作对他们来说也早已熟悉。因此,与着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教学改革方向相反,我们做出对基础理论教学环节进行着重加强的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在实验、实践方面的教学,毕竟本课程注重的是实用性,并且单纯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本课程是一门生涩枯燥毫无用处的课程。为了对这方面进行兼顾,我们选择将日常网络规划与优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的实例进行拆分,把拆分后的适当部分加入到相应的理论知识点中作为例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实际操作有一定的了解,避免理论脱离实际;又可以为理论教学添加必要的缓冲和总结,避免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这种做法的难点在于对实例的选择和拆分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解决,但好处在一劳永逸:一旦完成这方面的例题准备,哪怕通信技术再更新,也只需要在同一层次和方向上找类似的实例进行同样的拆分。在此之外,我们也会请企业教师进行数个课时的授课,主要是在讲解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流程之后带给学生更多实例,这些实例的复杂程度比理论教学中遇到的更高。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改动

 

由于本课程覆盖范围太大,知识点太多,且授课时间有限,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改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授课时间,以传授更多实用信息。

 

首先,尽可能避免把上课时间浪费在教授过时的或者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上。例如,在目前的课程内容中一般会安排天线原理、电波传播模型等章节作为基础知识进行教授,然而这些章节的知识点在微波与天线以及通信原理等前期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因此,授课时要注意避免知识上的重复,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只需要进行简单回顾即可,着重强调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比较不熟悉的领域,例如覆盖、容量等等。

 

然后,减少对掌握网络规划与优化具体操作来说没有实际帮助的教学内容。例如公式推导过程,作为本科教材,经常会习惯性地将从已知公式推导得出新公式的过程放进课程中。这样对学生来说固然容易加深理解,但对以实际应用作为目的的本课程来说其实意义不大。本课程的公式多且复杂,一一讲解其来历会占用太多时间,作为学生也很难全程都集中精力听讲,更何况很多公式都是从经验公式推导而来,并没有太多的理论意义。此外,根据对企业员工的调研,大多数此类公式只需要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即可,而且一些在本科期间学习过这方面课程的员工早已忘记公式的来历,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工作。

 

2.3 承前启后,兼顾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运营商所服务的移动通信网络是从2G到4G同时存在的,并且已经开始考虑5G网络,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需要兼顾历代通信系统,还需要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承前启后的分析讲解。不同世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之间有着非常多的异同,一一讲解需要太多的时间,但因为课时的关系,我们需要在重点考虑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层面上适当选择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对其余内容只能一笔带过。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实质是移动通信向更快数据传输、更好服务的不断发展。历代的移动通信技术都离不开蜂窝网络的基本架构,虽然技术细节存在很多不同,但网络规划和优化就是针对构成蜂窝网络架构的每一个节点进行的,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把蜂窝网络、天线选择、频率分配、覆盖和干扰分析等学习任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不可缺少的基础内容在前半部分的课程中进行讲解,然后在讲解技术方案和通信标准这些存在代差的内容时,才对各代移动通信系统加以区分。把重心放在对于经典移动通信系统的介绍,通过对不同系统的学习去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更进一步地体会不同系统对于系统容量,位置更新方式,鉴权方式,越区切换策略,信道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的处理,并且,更重要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方面的异同。

 

3 结束语

 

篇4

一、LTE网络

关于LTE网络可从两大方面了解:一方面,优越性。LTE网络在兼容3G通信的同时还可以改进4G通信。该网络规划时,大部分采用的是单层结构,此结构由NodeB去构成组织,有利于简化网络,加快数据传输,实现系统低延时功能;另一方面,局限性。随着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传统LTE网络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不能保证移动网络的发展需求。是因为此网络结构具有同频组网的特性,运行过程中不仅影响系统内网络,而且会增加网络负荷,使得网络性能严重受限。由于网络结构里面存在很多高站,尤其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容易干扰信号,不利于SINR的提升。所以,针对这一局限性,提出基于仿真LTE网规网优的策略。

二、仿真的LTE网络结构规划

网络结构规划作为网络建设的第一步,对于网络建设成本、网络质量及后期扩容等都有直接影响。做好LTE网络结构规划应遵循这两大原则,第一,科学规划。建立在准确的网络需求分析上,从覆盖目标、社会环境、业务质量、容量目标等多方面入手,经综合分析后,合理规划网络结构;第二,精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与周边环境协调,避免后期用户投诉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还要考虑承载网和光纤网络对LTE网络的承载能力,确保LTE基站设备的放置与承载网和光纤网的能力相匹配。为此,提出嵌入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方案,通过组间合理的LTE网络实现其优越性能。详细如下图1:

具w是将Atoll仿真工具引入到网络规划中,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图、ACP智能优化功能和Cross Wave三维射线跟踪模型,保证LTE网络规划仿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其中ACP能够提高在网络覆盖和容量方面的质量,降低网络结构规划中站点选择的难度。Cross Wave是Atoll中一个可选的高级传播模型,它支持所有无线技术,主要模拟垂直衍射、水平面的导向传播和山脉区域的反射传播这三种现象。总之,在仿真LTE网络结构规划中,有必要将仿真规划工具应用到具体方案中,达到保证网络连续覆盖的目的,还有在对LTE网络结构进行设计时,可采用模块化的规划设计方法,便于后期网络调试和进一步扩展。详细流程如下图2所示:

三、优化解决方案

LTE网络优化,其目的是提高用户业务感知速率。在保证覆盖连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平衡覆盖区域,提高移动网络性能。目前LTE网络采用的是同频组网,小区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且LTE的下载速率与下行的信噪比成直线关系存在,所以,在对LTE网络进行优化时,可通过获取比较高的中高端SINR比例,来提升下载速率。网络正常运行过程中,结构规划决定着SINR,而SINR又直接影响着网路性能。可见,做好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是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具体策略是:以基站的高度、方向角和下倾角为重点,利用ACP智能预测及仿真,控制SINR的性能指标,控制基站之间的重叠覆盖范围。研究过程中得出:高站仿真SINR变化趋势图,如下图3。

由图可知:基站数在不断增加时,RSRP大于-90dBm比例呈递增趋势,而SINR大于0比例呈下降趋势。另外,站点增加的高度与RSRP和SINR呈正比例存在,高度越大,其变化就越大。最终得出:高站与网络指标之间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合理控制高站数量,才不会出现网络后期扩容不利影响。优化方案中,另一大问题是:近站仿真。建议利用AtollACP智能功能进行方案优化,调整高方位角和下倾角,并对预测覆盖空洞部分进行补盲处理,确保网络结构合理。案例分析:某城市在进行4G网络建设时,需要对原有LTE网络进行扩容,选择最佳LTE基站,实现优化网络结构规划的目的。优化过程中对主城区的4个站点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得到的仿真LTE网络结构模型如下表1:

通过优化调整后,主城区内主体覆盖基本能保证在-90dBm以上,能够达到覆盖要求及标准。另外,在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优化时,可采用分组交换的形式,严格把握Qos机制的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利用各类资源,根据特定场景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形态来进行针对性覆盖,这样能够有效保证LTE网络结构实现高质量业务服务,而且对系统后期扩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网络规划和精心设计是LTE网络建设的关键,除此之外,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保证后期大量且细致的工作,能够在网络建设、维护、等各个环节中不断努力,完成仿真的LTE网络结构规划,构建一个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的、高质量、高品质的LTE网络,提升网络性能,推动LTE网络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由早期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建设、维护和优化等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重视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打造一张满足运营商业务发展需要的精品网络,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精品网络。LTE网络结构对未来LTE网络性能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还需要对影响LTE网络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网规网优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笔者希望更多有关人士参与到基于仿真的LTE网络结构规划与优化解决方案研究当中来,促进LTE网络建设工作优质、高效地开展,为提升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篇5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面临着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的复杂境况,这就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优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断深入和不断运用,它将传统的纸上作业与现带高科技的专业化规划的设计软件和数字化的系统数据相结合起来,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网络运营商的要求。

1 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信息技术,它的工作对象是空间数据,这些空间数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据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地理坐标。地理信息技术把这些空间数据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管理和评价分析,可以得到许多普通系统难以控制且难以得到的信息数据,从而工作人员知道空间位置。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就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网络进行管理,利用其空间的定位和分析,为移动通信行业的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的数据信息。

2 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范围

资金的优化、对干扰信号进行分析、话务量的优化、覆盖的优化、设备的优化等优化方法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优化,并推动了网络的发展。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方面进行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其中的应用一共有五个范围。

2.1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可视化应用

因为地理信息技术能提供空间定位,它可以体现网络整体的组织结构和资源的分布配置情况,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利用操作专题数字地图为背景,凸显出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得到规划和优化后的数据情况,来表现出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可视化的应用。

2.2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位应用

为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每个空间数据都有属于自己专门的地理坐标,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环境进行模拟,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预测,使建立的无线电波传播的模型减少误差,增加准确性。

2.3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量分析应用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模拟预测的作用和专题数字地图与相关的参数数据进行结合,可以对网络的整体进行定量的总体分析,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的情况。

2.4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智能诊断应用

结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检测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定量化分析的作用,可以了解网络本身的情况和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

2.5 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科学的决策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体现网络整体情况的数据,相关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结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3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规划和优化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优化,主要考虑的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容量问题,因为这个两个问题直接对运行效率和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工作对网络运营商而言,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网络规划主要是根据网络发展的趋势和在未来怎么发展做出预测,为以后建设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网络优化主要是提高网络整体的运营效率效益,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的需求。

3.1 人机交互接口―地图调用

地图调用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运用,形成了智能化的专题数字地图的查询显示。我们不仅可以查询地理位置的地形、道路、分布特低等,还可以快捷的查出地表覆盖率、海拔的高度、地理的经纬度等,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显示出结果。这样就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理环境特点。

3.2 网络的规划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综合运用,得出综合结果,经过精确的计算,可以计算出周围环境网络信号的强弱程度,用来对整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基站,为科学的选择基站提供决策依据。

3.3 小区的规划

利用地图调用的规划软件,显示出小区地理环境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与此同时在对网络覆盖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小区网络信号强弱程度,将两者结果相结合,并计算出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用来对小区进行有效科学的规划。

3.4 对于通道的计算

什么是通道的计算?它是一种功能,是附属于小区规划软件的功能之一。通过对专题数字地图和模型的数据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加上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可视化的运用管理作用,确定通道两头之间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的情况是否满足两点之间的网络传输要求。

3.5 实际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软件开发商和硬件开发商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地理信息技术对于移动网络的规划和优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它改变了纸上作业方式,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完成了对传播模型的模拟和计算,并对此进行分析处理,弥补了传统的纸上作业模式的不足,提高了网络的设计质量,将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有效的结合起来了,从而满足了网络运营商和客户不同的需求。

4 结束语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从2G时代到3G时代,再从3G时代到现代的4G时代,其发展速度迅猛,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多增强增大,其中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为移动通信网络作出的巨大贡献。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理信息技术与将会和移动通信网络融为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为以后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宇翔.CDMA网位置服务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张欣,刘彦花.地理信息在4G网络的发展探究[J].大众科技,2014(03):9-12.

[3]孙照霞.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GPS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

篇6

1 引言

宽带城域网作为数据、语音、视频及其它新兴增值业务的承载平台,要求能提供99.999%的电信级可靠性。而传统的IP协议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传统的路由协议收敛也比较慢,只能提供99.9%的可靠性,已经不能满足承载实时业务的需求。

2 MPLS基本原理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将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的分组归为一类(Forwarding Equivalent Class,转发等价类FEC)的分类转发技术。[1]在MPLS网络中,通过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配协议)可以动态地建立一系列由源到目的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的LSP(Label Switching Path,标签交换路径),形成逻辑的全网状拓扑结构。[2]进入MPLS网络的IP分组被封装成标签分组后基于标签高速网转发,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路由查找和转发。MPLS结合了IP与ATM技术的优点,路由功能强大灵活,能满足各种新应用对网络的要求。

3 基于IP城域网的MPLS规划

3.1 规划基于IP城域网的MPLS域

使用华为Quidway S8016交换机组建基于IP城域网(Area 0)的MPLS域(MPLS Domain),其中核心层包括LSR1和LSR2两个节点,向上连接城域网出口LSR0,负责各种宽带业务的汇接。汇聚层节点与核心层使用主备线路互联,汇聚接入层业务,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拓扑结构图

3.2 流量分担和网络备份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MPLS域中的流量一组主用到LSR1的链路上行,另一组主用到LSR2的链路上行,主用链路的cost(10)值小于备用链路的cost(30)值。在正常工作情况下,LSR1和LSR2共同分担整个网络流量,当其中一个节点失效后,另一个节点能够承担起所有的流量,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3]可以同时使用以下两种方式: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优点是配置简单、易于维护、不消耗路由器和链路资源并可以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因此,为保证骨干网核心层链路带宽和可靠性,在LSR1上配置两条静态默认路由,高优先级指向LSR0,低优先级指向LSR2。而且一定要使LSR1与LSR0互联的VLAN仅包含其和LSR0互联的物理接口,这样,在上行物理接口down掉后,VLANif接口也是down掉了。保证了高优先级的静态路由失效,而低优先的静态默认路由生效。LSR2也做同样配置。但是当网络故障发生后,静态路由不会发生自动变化,必须有管理员的介入。

动态路由协议:IP动态路由协议是最基本的网络层可靠性保障机制,负责进行网络层IP转发路径计算,当主用路由或者节点发生故障导致原数据转发路径中断时,对数据转发路径进行动态重新计算,自动使用备份链路。由于整个系统运行在一个区域AREA 0中,所以城域网的IGP选择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协议。其优点是提供路由分级管理,在减少网络振荡的同时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平均水平在秒一级)。通过加快链路之间Hello消息的发送频率,加快SPF计算速度和为路由更新消息设定高优先级等优化措施,OSPF可以快速发现、处理故障,并且准确快速地进行路由更新,加快路由协议的收敛,通过优化IGP路由协议可以实现小于1s的收敛。对于传统IP业务这个恢复时间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承载实时业务等多业务的电信级IP网来说要求毫秒级恢复响应时间,传统IP动态路由技术和这一要求有很大差距。

3.3 MPLS快速重路由

MPLS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FRR)技术优势是:可以提高保护恢复的速度;通过有选择的在网络薄弱环节配置保护能力,避免了在可靠网络重复保护、无谓消耗核心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在没有信令介入情况下,由故障检测点直接对故障链路流量根据预先设定的保护路径进行重定向。启动FRR的方法是在LSP的入口LSR使用“ip-reroute”命令,入口LSR会向LSP上的所有LSR发送信令,每个LSR都计算出一条旁路下一跳LSR的备份LSP,当LSP上的LSR检测到下游故障时,由该LSR将本地将流量切换到备份LSP内。

FRR切换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链路/节点失效的检测时间,可以通过双向失效检测协议(BFD协议)或RSVP Hello(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实现。BFD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协议或应用、不影响设备性能的硬件实现办法。BFD协议通过定期发送基于UDP的故障检测数据包,检测和判断传输链路、光接口和设备端口的中断故障以及链路层以上存在的误码、丢包等软故障。缺省检测间隔是10ms,连续3次检测到故障(即30ms)就判断链路故障。另一部分是切换流量的时间,主要由CPU及系统的负载程度决定。S8016的高可靠性设计(主控板和网板的主备倒换和路由表一致性检查)配合MPLS流量工程技术完全可以使切换在20ms内完成。因此MPLS FRR可以提供50ms内的保护切换,完全满足城域网承载实时多业务的可靠性需要。

4 结束语

对城域网MPLS域内链路进行系统地规划,使用FRR并结合BFP、流量工程等技术,完全能够满足骨干网络对电信级的高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美]Eric Osborne,Ajay Simha.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M].张辉,卢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8.

篇7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作为有线电视城域网一部分,其规划设计,从规划思路、设计标准、技术指标、施工工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电缆传输网络不需要前端,要建成双向传输宽带网络.它不但要符合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必须执行所在地域有线电视网的总体技术要求。

l、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在HFC接入网中,为了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同时采用了波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从光节点至前端(或骨干网的分前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2、回传通道的噪声

解决反向回传通道的噪声闯题,是HFC网络顺利开展双向业务的关键。

上行通道中汇集的噪声来源于多种形式。其中,影响上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是信号的削波失真、网络结构噪声和侵入噪声。

3、电缆分配圈络的组成

3.1传输系统包括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块、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节点中的正向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置于光节点内的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来自分配,系统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沿着正向传输的途径进行反向回转,经同轴电缆、线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长放大器。进入光节点,送入回传激光器。

3.2分配系统包括双向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用户终端和同轴电缆等。延长线路将下行信号传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分配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所需电平后,经过同轴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传送给每个用户终端。来自用户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用户应用设备的回传发射机。通过用户电缆回送人用户终端,经过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传输系统。

4、电缆分配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受土建规划的制约,各种形式风格住宅小区的土建设计千差万别,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特别是各小区内建筑群体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

4.1光节点的位置光节点应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建筑物内,以达到尽量减少延长线电缆传输的最远距离,并减少延长放大器的级联的目的。进而降低传输信号的噪声和非线性失真。

4.2光节点服务区的划分应按照各建筑物内的用户数量,将相近的建筑物组成500左右的服务区。由于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中的用户数量差别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建筑物数量划分服务区。

4.3器材选用

4.3.1同轴电缆的选用系统内所有电缆均选用物理发泡电缆。延长线的电缆,应选用外导体为铝管结构的-12电缆。

4.3.2延长放大器由于光接点服务区都不太大,采用手动增益控制放大器(MGC)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4双向放大器上下行通道结构

双向放大器总体上由正向放大通道、反向放大通道、分波器、混合器、稳压电源组成。

正向放大通道由前置衰减器和均衡器、一级放大模块、级间衰减器和均衡器、二级放大模块组成。

反向放大通道由反向放大模块、衰减器和均衡器组成。

4.5设计计算公式

4.5.1放大器输出信号的载噪比与噪声系数的关系:

C/N=Si-NF-2.4

式中:Si为放大器输人电平

NF为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4.5.2放大器级联后的载噪比(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

(c/N)n=(c/N)1-lOLgn

式中:n为级联数

4.5.3放大器的C/CTB取决于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输出电平增加1dB时,C/CTB下降2dB。

4.5.4放大器级联后的c/CTB(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C/CTB)n=(c/CTB)l-20Lgn

式中:n为级联数

5、用户分配网络

5.1住宅建筑(楼房)用户分配网的组成作为住宅小区网中的分配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

5.2用户分配网使用的设备

5.2.1双向用户分配放大器采用双模块功率倍增型或双模块推挽型。

5.2.2同轴电缆分配系统中使用的电缆均采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分支器、分配器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采用-5电缆。分配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分配器,其输出端的分路电缆距离较长。宜采用-7或-9电缆。为了降低回传通道的噪声。应选用四屏蔽电缆。

篇8

1 最优工艺规划问题

为了保证复杂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成本,必须合理选择加工工艺参数。基于这一目的,主要从误差传递、最终零件质量分析、可选项跟踪与搜索、成本约束及优化等层面出发,研究复杂零件加工过程工艺规划的选择方法,实现复杂零件加工过程的高效能质量控制。

围绕以上步骤,工艺规划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工艺路线规划和工序规划。工艺路线规划包括:装夹规划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利安排;工序规划包括: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工艺装备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时间定额确定、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等。工艺路线规划是工艺规划的中间阶段,它以待加工特征和可选择的加工设备为输入,需要确定加工路径、加工基准、一组或一系列的安装、每次安装内的加工操作、夹具部件配置和夹具设计指导,同时输出这些信息给下一阶段的规划。其中的装夹规划选择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安装顺序和夹具等的选择。

2 基于最大后验的传感网络

最大后验估计是根据经验数据获得对难以观察的量的点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类似,但是最大的不同时,最大后验估计的融入了要估计量的先验分布在其中。故最大后验估计可以看做规则化的最大似然估计。

传感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所有的上层应用都围绕着数据进行开发。但是,传感网络中的数据与传统数据库中的数据的一个明显差别在于:传感器中的数据如果不和网络元数据相关联,则不具有任何意义和应用价值。所谓网络元数据是指传感器上的感知器件类型、传感数据格式、节点位置、网络拓扑等传感网络中的基本参数信息。只有当感知数据与网络元数据相关联后,才可以被应用理解和使用。而网络元数据以及网络状态的监控和维护正是传感网络管理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

传感网络的网络管理模块具体可以分解为: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控;链路状态监控;网络元数据建模、存储及维护;能源状态监控等功能。

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控主要完成网络节点设备本身的状态检测及事件管理,如何进行节点状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节点状态信息的采集需要依赖于传感节点的软件支持,这部分功能与传感节点的操作系统和编程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与后面提到的操作系统和编程环境分析协同开展。节点状态信息的传递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两种:独立传输方式,即将这部分信息作为传感数据来处理;稍带传输模式,即附加在传感数据的尾部或者传输协议的消息尾部传输。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独立传输模式,传感节点的负载少,但中间件部分需要添加数据分类和处理能力;捎带传输模式,传感节点需要进行额外封装消息报文的处理,而中间件的通信模块则只需要在底层报文拆解的时候提取数据就可以完成节点状态信息的接收。

针对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控问题,究竟采取哪种方式,需要在项目实施中研究并最终确定。

首先,我们计算的最大似然估计,假设x为独立同分布的采样,θ为模型参数,f为我们所使用的模型。那么最大似然估计可以表示为:

现在,假设θ的先验分布为g。通过贝叶斯理论,对于θ的后验分布如下式所示:

最后验分布的目标为:

注:最大后验估计可以看做贝叶斯估计的一种特定形式。

3 最优装夹规划

定位基准的选择在装夹规划中是很重要的,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加工过程、加工质量以及夹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它确定着加工排序的基本框架。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针对的是装夹规划中最优加工基准的选择方法。为了提出一个保证质量、成本有效的装夹规划选择方法,本文暂不考虑夹具方案本身的复杂性,采取一个集成的装夹、夹具规划策略,也就是说,对于所有备选的加工基准方案来说,工序、装夹层的最优夹具方案是预先确定且固定的,在每一道工序上,不同的基准方案选项对应着不同的夹具方案,这些工序、装夹层的夹具方案信息会与加工特征描述信息、零件设计规范、基准方案约束和装夹顺序一起作为装夹规划的输入信息。具体如下图1所示。

4基于OPC技术的柔性制造系统

OPCXML客户端是作为采用B/S架构的MES系统的车间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开发的,因此有着两重身份,即OPCXML客户端与MES服务端(车间数据采集模块)。一方面,通过OPCXML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层的Web服务器上,完成OPCXML-DA数据接收、发送功能,实现对工业现场的实时数据获取。另一方面,为了满足MES的要求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选择、传入后台数据库供其他模块进行调用,并通过Web服务将数据再一次,供终端用户访问。这样,部分与MES软件相结合进行开发,使得该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平台更好的融入MES信息框架,实现企业级信息集成。

篇9

一、规范服务制度

一般而言,广电网络公司在农村电视网络管理中居于垄断地位,竞争机制的缺失使得运营商的服务态度和服务制度都不尽人意。规范的管理往往取决于细节,所以服务制度有必要得到改善。建立规范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了解到用户需求和意见,还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一)服务程序标准化

在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引导服务程序,力求服务程序规范化。在标准化的服务制度的指引下,确定规范的服务程序和环节。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效率。通过为服务环节制定统一的标准,不仅能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明确职责所在,在有效的服务过程中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网络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质量。

(二)服务态度主动化

作为企业,就应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原则来对待所有客户,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将服务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为了更好地满足有线电视用户的实际需求,广电网络公司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对电视网络发生的突发状况,要有系统的维修程序和规定。比如信号中断、网络不稳定等情况,应及时予以检查和维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其次,完善服务体系,各乡镇设立专门的网络服务点,负责处理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受理、收费缴费、安装、系统维护、用户咨询等工作,确保有求必应,处理及时。再次,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在与有线电视用户的沟通过程中,态度尽量热情友善,变被动为主动。沟通方式除了电话和网络以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切实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予以解决。

二、规范成本管理

广电网络公司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只有规范成本管理,才能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规范成本管理应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

(一)合理分布服务点

为了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人多事少或人少事多的现象,应该合理安排服务部门和分布点。当前体制下,很多乡镇没有网络服务点,县级网络公司闲置部门人多,实际外出维修人员相对较少,应把县级闲置人员下派到乡镇,设立网络管理服务站,根据乡镇人口分布状况和地形分布等因素确立乡镇网络服务站的位置和规模,以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

(二)财务管理

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乡镇由于没有网络管理站点,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各种不力,比如发票不正规、用户消费档案管理不到位,收支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管,乱收费等等。为了杜绝这些现象,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首先,建立规范的财务系统,保证财务正常运营。其次,让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为如何理财出谋划策,使用最小的支出谋求最大利益。最后,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定期缴费,提前催费,收费后建立真实全面的档案。严格监管收费程序和费用。

(三)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以档案形式进行管理,将责任明确到位。对有线网络的收费情况定期进行审计和总结,分季度或者分年进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引进节能环保的硬件材料,以提高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和更换费用。此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偏远地带,根据实际情况将废弃设备回收利用,节约开支。

三、规范人事管理制度

优秀的企业领导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以网络公司应该慎重选择和聘任领导。电视网络公司的负责人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并经过重重选拔之后上任,在试用期合格后方可正式上任。而乡镇网络服务站应该是在技术上占优势的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网络安装和维修技能,直接服务地方电视网络。同时,以合理的奖励制度来促进企业的发展的电视网络的优化,根据每个乡镇的运营情况优劣,予以适当的奖惩。

四、结束语

如今,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有点电视,只有在规范的管理下方能保证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行。所以,广电网络公司应该本着服务优良化、成本最小化和人事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对当地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17603

0 引言

从配置与管理的角度看,一个自治系统只运行单个路由协议是最理想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使用多个路由协议[1]。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偏向于使用经济实惠的华为设备,OSPF链路状态协议是实现内网规划的重要协议,但路由环路和扩展性问题一直被人诟病。EIGRP是一种思科专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融合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具有快速收敛、无环路、扩展性好等优点。本文以顺德某企业项目为背景,利用EIGRP协议、OSPF协议和RIP协议进行网络规划,包括需求分析、协议配置分析、扩展性问题分析,最后通过测试验证协议的应用是否可行。全文分为3部分,首先是园区网路由选择协议概述,包括园区网设计中不同路由协议的简介,如何进行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的配置与检查,应用不同路由协议网络对园区网发展趋势的影响,然后是以具体项目设计为背景介绍不同路由协议在园区网中的作用,包括路由协议配置方法、路由重分发、负载均衡、邻居关系、故障排除以及路由选择协议与命令,设计过程中采用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最后是测量网络的连通性和可靠性。

1 园区网路由选择协议概述

园区网通常指校园网或企业内部网,通常由一个机构进行管理。园区网需要划分子网,子网间通信需要路由来完成。如何利用园区网提升业务量,需要从选择路由协议开始。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需要管理员手工维护,适合网络拓扑简单的企业网,动态路由适合路由器较多、拓扑结构复杂的企业,只有动态路由能实现负载均衡。动态路由协议包括内部网络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2],也可以细分为距离矢量协议与链路状态协议。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BGP是外部网关协议。RIP的中文含义是路由信息协议,属于距离矢量协议,是一种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其允许的最大度量值不超过15,因此适合小规模办公网络。随着网络规模扩大,消耗的网络带宽、内存资源和处理器也不断增多。RIP协议有RIPv1与RIPv2两个版本,优点是路由更新中不带任何子网信息,简化了管理人员工作,缺点是限制扩展性。为了解决RIP协议的缺陷,1988年Internet工程部成立OSPF工作组,开始着手OSPF协议的研究和制定[3]。OSPF与IS-IS属于链路状态协议,OSPF的中文含义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典型的链路状态、无类别的路由选择协议,完美取代了思科公司的私有EIGRP协议。它能够与多种路由协议配合,并支持大型网络,收敛时间短,通过配合生成树协议防止环路发生,扩展性也不输于EIGRP协议;而EIGRP则是结合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于一体的高级混合协议,中文含义是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在2010年才被思科公司宣布开放。与一贯开放的OSPF相似,EIGRP技术还未被所有用户重视,目前OSPF协议仍然占据重要地位。EIGRP路由选择协议与OSFP相比,具有快速汇聚、占用带宽更小、开销更低、汇总方便和支持不等价链路负载均衡等优点[4],具体如下:EIGRP使用快速更新算法(DUAL),路由器存储了所有备用路由,如果本地路由选择表中没有合适路由,EIGRP会向邻居查询获得替代路由以实现快速汇聚;EIGRP只有在路由或度量值发生变化时才进行部分更新,因此占用更少带宽;因为不使用广播,所以终端不受路由选择和拓扑信息请求影响,开销更低;EIGRP支持非等度量值负载均衡,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网络流量分布;网络管理员可以在网络任何地方汇聚路由;EIGRP属于无类路由,支持不连续的子网和变长子网掩码。创建EIGRP路由选择进程使用的命令有router eigrp和network。EIGRP需要自主系统号AS,同一个AS中所有路由必须使用相同的AS号,才能相互交换路由选择信息。Network指定路由器直接连接主干网络,思科操作系统只在EIGRP network命令相匹配的接口上启用EIGRP。

2 企业网项目设计方案

2.1 网络地址规划

园区网络环境复杂,由于部门的合并、采用多个厂商设备等,因此在不同的网络区域分别使用了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把3个应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区域互联构成一个全区网络。本项目使用5个路由器实现不同路由协议的互联网络,其中R1使用EIGRP路由协议,代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2;R2使用OSPF路由协议,R3使用RIP路由协议,代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1;R4使用RIP路由协议,R5使用EIGRP路由协议,ASBR位于OSPF自治系统和非OSPF网络之间。在企业的网络规划中,子网划分非常重要,网络主机IP分配如表1所示。

2.2 不同路由协议互联网络配置

完成5个路由器各个接口IP地址的基础配置后,接下来对R3和R4配置RIP协议。

2.3 不同协议的邻居关系及故障排错

当两个配置不同协议的路由器在网络上直连并相互通告,它们则确立了邻居关系。在大多数网络中,以组播方式每5秒发送一次信息,其中会减掉一个很小的随机时间来防止更新同步。每个邻居的相关信息会记录在一个邻接表中,EIGRP协议在15秒内可以检测丢失的邻居。与RIP协议和IGRP协议相比,EIGRP的收敛速度非常快。在配置EIGRP协议的路由器上输入show ip eigrp neighbors,观察IP EIGRP的邻接表,其中H列记录了这台路由器上学到的邻居顺序号,例如“0”。同时使用Ip hello-interval eigrp命令更改每个接口上缺省的hello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在配置了OSPF协议的路由器上,输入show ip ospf neighbor,观察IP ospf的邻居表,其中ospf使用的是Router-ID,与EIGRP有很大不同,类似“10.0.0.1”。与EIGRP相比,OSPF协议在发送任何LSA通告前都必须先发现其邻居路由器并建立邻接关系,邻居路由器连同每台路由器所在链路,以及维护邻居路由器的必要信息全部记录在路由表中,而EIGRP只更新变化的信息。

在建立EIGRP邻居关系时,尽管在模拟器上可以通过配置命令使该EIGRP协议路由器互相建立邻居关系并连通,但在现实配置应用中,导致故障的因素很多。例如WAN链路故障导致EIGRP邻居关系单向建立,运营商提供链路的质量问题,路由器相关接口统计信息中出现CRC错误,路由间的互联链路只具备单向连通性,或者链路中的交换机出现故障、访问列表设置有问题,甚至丢包现象都可能导致EIGRP邻居关系故障。若通过一条WAN链路连接两台路由器,如果从路由器1到路由器2的链路连通性正常,但反过来出现故障时,可以在路由器1上运行show ip eigrp neighbors命令排查邻居建立故障,如果执行该条命令后无任何输出,说明路由器2的EIGRP hello数据包无法送达路由器1。在查看命令输出时,还需要理解下列参数的含义:SRTT表示平滑往返时间,单位是毫秒,表示EIGRP数据包送达此邻居路由器和该路由器收到数据包确认时的所耗时间;RTP表示重传超时时间,单位同样是毫秒,表示从重传队列向该邻居路由器重传EIGRP数据包之前,EIGRP进程需要等待的时间;Q计时器表示EIGRP进程等待发送的EIGRP数据包数量。

3 网络测试

本项目结合企业需求,融合EIGRP协议、OSPF协议和RIP协议创建安全的园区网。项目配置完成后,使用ping命令测试各部门之间的连通性与各个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并且使用以下命令查看路由信息:

Show ip eigr/ospf/rip interfaces //查看启用EIGRP/OSPF/RIP的接口地址

Show ip protocols //查看协议

Show ip eigrp/ospf neighbors //查看已知邻居

Show ip eigrp/ospf topology //查看拓扑表中的子网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

EIGRP协议配置包括邻居发现、拓扑交换、选择路由3部分。EIGRP路由器通过发送hello信息来发现潜在的邻居EIGRP路由器,并进行基本的参数检查,以确定哪些路由器可以成为邻居。EIGRP路由器可以与使用不同协议的路由器建立邻居关系。建立邻居关系后,邻居之间会交换完整的拓扑更新,之后只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才按需进行部分更新。每一台路由器都会分析自己的EIGRP拓扑表,选择到达每个网段最低度量值的路由。

Router eigrp 20 //开始配置EIGRP,asn值为20

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汇聚功能

Network 172.16.1.0 //设置直连网段1的网络地址

Network 172.16.2.0 //设置直连网络2的网络地址

若要3个进程域之间不进行通信,只需修改每个EIGRP进程的asn值即可。当asn值不再匹配时,各EIGRP进程将不会进行互联,每个EIGRP进程都只在指定网络的接口上运行。缺省情况下,EIGRP协议在网络边界进行路由汇聚,在路由器上使用no auto-summary命令关闭自动路由汇聚,然后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EIGRP可以在最多16条等价的路由路径上实现负载均衡,也可以实现非等价负载均衡。过程中需要使用keepalive、no fai-queue和variance命令。其中keepalive命令的功能是在TCP中检查死链接;fair-queue一般用于低速网络,前面通常加no,因为所有业务拥有同样的优先级;variance用于确定哪些路由在非等价负载均衡中可以使用。

4 结语

随着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传统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无法适应庞大的网络需求,也不能满足网络的发展需要。因此,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当网络链路发生异常变化时,路由协议能够快速收敛,从而实现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有效。EIGRP路由协议克服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缺点,是一种高级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快速的汇聚能力,并且开销很低。但由于EIGRP路由选择协议对于网络设备的局限性,导致OSPF链路状态协议逐渐替代了EIGRP路由选择协议。由于每种路由协议各有优缺点,国内企业同时使用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的情况已越来越趋于普遍。

参考文献:

[1] 梁世斌,张梁斌,姚三江,等.基于Packet Tracer的多路由协议重分发的仿真实验[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25(2):8589.

篇11

当前,用户带宽需求已经成为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力,为了逐步增加用户的带宽,关键在于下移光节点并逐步地靠近用户,实现“光进铜退”,因此,FTTH已经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

1 FTTH相关内容概述

1.1 FTTH的概念与特点

FTTH,即所谓的“光纤到户”,是指将ONU光网络单元安装在用户住宅或企业中,是光纤入网系列中,除了FTTD以外,最接近用户光纤入网的应用类型之一。FTTH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不仅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还能有效增强网络对于数据速率、格式、协议及波长的透明度,适当放宽了对于供电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有效简化了宽带光纤接入的维护与安装过程。

1.2 FTTH主要内容

FTTH建设中,无论是EPON网络,还是GPON网络,均以无源光网络PON结构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网络结构,但在技术方面各有所长。不少人认为GPON网络性能优于EPON,这主要时由于GPON网络的光层指标较EPON网络更优,甚至高出一倍有余,由于其采用的是GEM进行封装,因而对TDM业务支持的QoS具有较好的表现,且语音效果良好。但其实,GPON网络传输距离方面同EPON是相同的,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针对分光比,当前GPON最大分光比为1:64,但未来1:128指标GPON系统并不都能实现,而EPON也支持1:64分光比。事实上,GPON对于物理器件的选择方面更为严格,而EPON系统的要求更为宽松,因此,总体而言,GPON技术并不比EPON系统更优,本文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采用的为EPON系统。

2 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的设计

通过对性价比、产业链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考虑采用“两纤三波”进行有线电视网络FTTH的接入,即有线电视广播信号、宽带双向信号各自采用1芯光纤进行承载,其中,前者采用波长为1550nm,后者采用其他两种波长,其中,宽带光纤的接入部分采用的是EPON技术。下文重点针对以EPON技术及“两纤三波”为基础的有线电视网络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进行探讨。

2.1参考配置模型分析

以EPON和“两纤三波”为基础的有线电视网络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主要是由ODN光分配网络、ONT光网络终端、OLT光线路终端等构成的。其中,OLT负责将不同的业务信号根据一定的格式进行汇聚,并利用ODN下行传输至ONT,根据业务类型对来自于ONT的信号进行汇聚,并将其转发至不同的业务网中;ODN主要负责为OLT与ONT间提供光传输通道;ONT负责为用户提供数据、语音等接口功能。

2.2系统容量的计算

1)EPON的可用带宽。对于单个EPON接口而言,其可用宽带情况如下:标准EPON,1G-EPON采用YD/T 1475,10G-EPON采用IEEE 802.3av;下行线路速率,1G-EPON为1250Mbit/s,10G-EPON为10312.5Mbit/s,下行线路速率,1G-EPON为950Mbit/s,10G-EPON为8300Mbit/s。

2)业务模型。系统典型业务包括标清电视、标清点播、高清电视、高清点播、点对点视频通话、VoIP,而其带宽冗余系数分别为2/3,2/3,2/3,2/3,1/2,1/2。其中,典型业务的模型根据各户高清电视1路、标清电视2路、高清点播1路、标清点播1路、上网4M、VoIP电话1路,假设各EPON接口覆盖FTTH网络的用户数量为n,则各个EPON接口的可容纳FTTH用户数量n为:

1G-EPON:n=(950-300-200)/(0.5+2+2+0.04)=99;

10G-EPON:n=(8300-300-200)/(0.5+2+2+0.04)=1718。

2.3系统的设计

1)系统工作波长。1G-EPON上、下行波长分为1310、1490nm,10G-EPON非对称模式上、下行波长分别为1310、1577 nm,对称模式分别为1270、1577nm。

2)系统传输距离的计算。综合考虑影响系统传输距离的各方面因素,假设OLT R/S与ONT S/R两参考点间允许的最大通道插入损耗为P(dB);OLT到某ONT中各级光分路器总插损为L(dB);各光连接器插损为Ac(dB),假设单条光链路上的连接器一共有n个;光链路的维护裕量是Mc(dB);光纤衰减系数a(dB/km);EPON系统光链路最大长度D(km)。此时,必须满足:P≥D×a+L+Ac×n+Mc,也就是说,系统的传输距离D≤(P-L-Ac×n-Mc)/a。

就高档小区而言,应尽可能采用集中型ODN一次分光架构,若采用1:64分光器,则L为21.5dB;如果以具体情况为依据,采用的是多级分光ODN架构,分光级数宜为两级,例如,第1、2级可分别布置1:4、1:16分光器,此时,L为21.3dB;各光连接器Ac值宜为0.5dB。由于光接头数量对系统最大可传输距离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减小其部

署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光纤到户已经成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也是一次传输媒介的改革。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借助于FTTH技术,逐步完成光纤网络媒介代替铜线网络媒介,制定合理的宽带光纤接入设计与规划方案,打破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中同轴电缆网络限制瓶颈,争取早日实现光纤入户,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篇12

广度上,网络优化除了路测外,从协议入手进行网络优化是目前主流的思路。据悉,利用协议交互接口过来的数据,充分将空中接口Abis/Iu-b的数据利用起来,能够更好地为网优服务,使其优化的结果更为全面和合理。目前网管数据采集,Abis接口数据采集等方法都有对应的产品和商用。

考核优化工具的标准

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对预测的站点和小区进行实地勘测,并配以设备厂商的系统参数,用规划工具对网络进行仿真预测和验证。TD规划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TD-SCDMA技术,如智能天线,不同厂商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接力切换、联合检测、DCA等。3G系统优化中主要修改的系统参数主要有导频功率参数、功率参数、接入参数和切换参数四类,这些不同于GSM系统的优化需求都是摆在优化服务提供商面前的指标。

目前中国移动也开始关注自主研发的网络规划优化工具或考虑用第三方的工具。北京邮电大学韦再雪博士表示,由于网络优化需要结合各个设备供应商的具体设备参数,因此中国移动在选择网络规划服务提供商的时候,主要看重的是他们的规划优化的工具是否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否自己掌握相关技术,是否与国内设备供应商保持着紧密合作。据记者了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规划软件已顺利地被众多的设备厂商、规划设计院和运营商选用。

篇13

1 TD-SCDMA网络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大、周期长。如何通过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保障网络的快速建设与部署,构建精品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运营企业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TD商用网建设和运营刚刚开始,在TD建设与组网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性能优良,业务丰富,质量上乘的通信网络是决定其生存和后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考虑从GSM系统建设中汲取和借鉴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结合TD-SCDMA本身的技术特点和网络建设的要求,从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资源配置、建网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探索出适合TD-SCDMA网络初期建设的思路。

1.1 工程项目管理

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快速建设高品质TD-SCDMA网络的保障。立足于2G网络建设、优化和运营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从概念、原理上与GSM系统区别开来,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设TD精品网络。TD-SCDMA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包括:

(1)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

以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工程质量管理、服务外包管理、文档信息管理、维修备件管理为依托的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现场联动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将优秀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分享,充分吸取及借鉴2G网络建设经验和优化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网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专职支撑工程项目组,成立TD网络建设办公室。

分阶段工作目标管理。针对TD网络建设的新特点,结合各地区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形成“以簇顺序为核心,安排整体建设、统筹资源”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工作目标。

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TD建设规模大、工期紧,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统筹资源是TD项目建设的有力保障。支撑项目组应在充分预估风险的前提下,对每道工序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精准分析。

专业的技术工作团队。专业的队伍,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障项目完成的关键。网络规划组、工程实施组、网络维护组、测试优化组和设备物流组建设项目经理。

精细有效的项目控制。以里程碑为纲,逐层分解落实;制定总体预警与风险应对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及时解决问题。

(2)因地制宜的建网思路

在TD-SCDMA建网的思路上,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具体的场景。由于TD技术特点,基站需要成片开通、优化。为确保项目的进度和网络质量,项目组应制定以“簇”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部署的“片区簇”模式和“网中网”的建网思路,在保证总体进度的前提下,对具备开通条件的基站做到建好一个开通一个,边建设边优化,以保障建设完毕的网络经过短时间全网优化即可商用,大幅度缩短工期。

(3)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TD网络建设过程中,针对普遍场景提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课题合作,针对各类特殊场景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涵盖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4)快速的工程实施

TD与2G共站址,解决站址困难,快速建网,以节约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

(5)创新的工程改进和工程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工程机械设备改进,便于工程实施,有效加快了建网进程。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经验,为合理统筹安排建设资源,合理安排工序,项目组根据TD工程特点,提出创新的“平行流水”的工程建设方式。

1.2 TD-SCDMA网络规划

TD-SCDMA规划包括网络规划和业务规划,网络规划又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承载规划、局房规划等,其中覆盖、容量、业务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于移动公司而言,TD网络不是孤立的,是依托于现有2G大网上的一个局部网络,应该将2G/3G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营。

TD-SCDMA网络规划与GSM遵循着基本相同的流程。通过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的比较,在分析GSM网络规划特点的同时,不难发现许多可供TD-SCDMA吸收和学习的经验。TD二期网络建设遵循的总体原则为:2G/3G协同发展,室内外相互兼顾,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认真实施。

(1)总体规划原则

应该根据市场预测、设备状况、投资能力和盈利前景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建设策略。总体规划原则为:

统一规划:在规划中从全局的角度来着眼,把满足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作为系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网络架构和基站布局尽量呈现相对稳定的格局;

分布实施: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分期、分阶段、分区域地部署网络;

快速部署: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抢得先机谁就占主动;

规模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竞争能力,网络覆盖效果较好,网络持续扩容能力较强。

许多网络问题在网络规划阶段造成的,高水平的无线网络规划为后期网络优化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思路为:建立全程全网的规划体系,确保网络质量;充分利用2G现有站址资源,加快建网进程;室内外协同规划,综合考虑;促进产品与周边环境和谐,注重环境保护;对特殊场景进行重点研究,提升现网性能;高性能的网优工具,助力精品网络建设。

(2)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TD-SCDMA网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采用分步实施的规划和建设方式。网络规划遵从先覆盖后容量、先重点后连续、网络容量及质量先重点地区后一般地区的原则,分期规划和建设。在服从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原则情况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结合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网络发展规划、网络调研、网络规模估算、预仿真、站址勘查和详细规划。根据具体场景考虑实施室内特殊覆盖,应该采用合适的比例,体现出室内外平衡设计的思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

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产业链、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网络现状等多方面的影响。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考虑到TD-SCDMA网络规划灵活的特点,在建网初期可以重点考虑覆盖因素,后期可通过增加频点和补盲站点的方法增加系统容量。

1.3 TD-SCDMA网络的工程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应遵循网络规划的原则下,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和设施,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站址、机房、铁塔、天馈线系统、防护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等,以便节省网络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1)GSM/TD共站址,提高共站比例

充分利用现有的2G站址、室内分布等资源,尽最大可能共站址建设,努力提高共站比,解决站址选择难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建议在对2G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时,兼顾WLAN的需求,建设三网合一的融合网络。

借助TD网络建设时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原先GSM网无法进入的区域新建TD基站,在后期GSM网络扩容时也会使用到新建设的TD基站站址资源,即所谓“反向共站”。

(2)施工经验的积累

根据TD设备、天馈线部分等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TD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包括天馈安装,GPS安装,天面和机房资源,电源和传输资源,重新评估铁塔负荷和风荷,采用美化天线等。

2 TD-SCDMA网络优化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是网络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1 借鉴GSM优化经验

与网络规划相似,在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流程上,许多宝贵的GSM优化经验是可资TD-SCDMA网优工作参考和学习的。同时必须看到,运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很多具体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化策略,可以对2G/3G协同规划、总体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索。

2.2 规范化的网优管理

实施TD-SCDMA网络优化维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优维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网络资源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TD网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细化网优日常考核指标,提升优化工作效果;加强管理,细化对第三方优化服务公司考核。

2.3 TD-SCDMA网络优化步骤和流程

建网初期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分为几个阶段:

单站验证:对新开基站进行单站验证,检查基站发射功率,覆盖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基站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单站问题带入簇优化中;

分簇优化:进行分簇方式进行有效优化,及时跟踪;

片区优化:在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将几个簇联合在一起优化,重点考核簇边界切换等情况;

全网优化:全网优化在片区优化基础上完成,考核各个片区间的切换及参数的统一性。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如图2所示。

2.4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主要包括:天线调整,通过调整天线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干扰和导频污染;修改基站邻集,使切换合理,减少切换掉话;修改基站扰码,减少码字干扰;对覆盖盲区就规划方面提供建议;解决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基站邻区问题;参数优化,让接入、切换等参数最优化;采用“线-点-线”的优化实施办法,有效保证了建网进度和网络质量。

3 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移动而言是新网络、新思路、新挑战,其中涉及双网运营策略、融合组网问题。针对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移动公司提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旨在将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纳入到全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2G/3G协同运营、共同发展,系统性考虑和探索发展路线,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3.1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为:

(1)利用TD-SCDMA与GSM进行双模组网,充分发挥TD-SCDMA在数据业务方面的优势;

(2)在热点地区采用HSDPA进行覆盖,进一步增强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引导高端用户使用数据卡,提升高端用户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

(3)定制推广双模手机;

(4)2G与3G共组核心网、业务网和支撑系统等,实现2G业务向3G业务平滑迁移,提升用户体验。2G/3G互操作问题重点应该放在终端侧解决问题,包括各种切换、重选优化算法的制定。网络侧则重点考虑在以互通信令支撑系统、同步系统、计费、网管系统一体化问题。

3.2 2G/3G互操作策略

在现有2G网络上建设TD-SCDMA需要考虑的问题:

(1)影响最小。尽量减少对目前已经成熟稳定的2G系统的影响,避免2G升级工作。

(2)质量最好。为3G用户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供良好保障,同时利用2G网络拓展3G覆盖,保持3G用户的语音业务连续性。

(3)切换最少。减少切换次数,降低系统处理负担,保持业务的稳定性系统间的互操作策略。

(4)针对语音业务。TD-SCDMA覆盖边缘,支持TD-SCDMA到GSM的切换,不必支持反向切换。

(5)针对数据业务。通过支持TD-SCDMA到GSM小区重选,实现TD-SCDMA到GSM/GPRS间的数据业务切换;话务热点地区利用TD-HSDPA组网,提高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4 TD-SCDMA软课题研究

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对运营商而言是新生事物,无经验可以借鉴。移动公司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投入,在3G时代保持持续领先的优势,摸索和创新运营理念和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全业务运营的形势。目前TD-SCDMA面临很多机会和挑战,许多问题对运营商、厂商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1)成立TD无线研究小组

建议省移动公司成立专门的TD无线研究小组,集中技术骨干,形成强大有效的合力,针对TD网络、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演进方向和2G/3G互操作方面等专题展开研究,承担软课题方面的研究,提升支撑网络和业务开展的能力和水平。

(2)软课题研究方向

在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相关软课题的研究,涉及2G/3G互操作、TD组网方案、工程实施、HSDPA技术测试、MBMS业务部署等多个领域。课题研究和现网测试可为网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对未来TD网络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李 军:工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已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乌克兰WiMAX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