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篇1

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音乐教师形象

学生对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使学生对该课知识学习兴趣高低的关键,老师上第一课的成功与否,在学生中会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起到学生对该课学习成绩好差的导向作用。如我在上学期新生上第一课时,为了消除学生认为音乐课是“杂课”的种种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我是教音乐的,我很自然地在学生心中成了副课老师。可我不这样看问题,我认为:音乐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而且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学科,特别是教育改革以来,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的功能更加明显。”虽然音乐课主要是唱歌、视唱、乐器和欣赏等为主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训练,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往往是脑、眼、耳、口、舌、手等感觉器官同时并用,这样不断的调动和发展各种器官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左脑是承担语言、数据计算、逻辑分析等心理活动的指挥中心,右脑是承担艺术、娱乐、空间关系和联想、直接的感观和知觉的心理活动中心。一个高智商的人,左右脑就要均衡发展。加强音乐等艺术学科的学习,是促进右脑发展,实现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思索遇到障碍时,他就走到钢琴旁边,用双手弹奏几个清彻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连接,一次不行,在弹两次、三次,一次次让音乐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可见,音乐在成就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生要体现爱心

老师对学生也要体现出关心和爱心,与学生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就能起到沟通感情、深化感情的作用,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朋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而自控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应考而学的思想,认为:反正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音乐可学可不学,甚至厌学,除了唱歌,对学乐理毫无兴趣。如果对这一类学生动不动就怒骂挖苦一番,什么“一看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不是学音乐艺术的材料”、“你不爱上音乐课就别来,回家看电视还更自由,反正我不会用小车来接你听我的课。”……学生听后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你对着干,反正破罐破摔,以后就更不愿意学你所教的课,这对教学带来更不利的局面。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从沟通师生感情入手,把微笑和爱心溶注于教学过程,用微笑的语气说话:“××同学,我发现你最近进步多了,你今天怎么啦,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干扰,我希望你继续努力,集中精力,用心听讲,赶上先进,如果哪里不懂或老师讲的不清楚,你可以举手提问,我帮你解答,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朋友,我们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好吗?”我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使学生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之中,学生对老师也产生了亲切感,融洽了师生感情,学生也愿意配合老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篇2

一、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奇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文化知识、发展个性、增强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重在从教师的"教会"变成学生的"会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使二者最佳地结合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民主的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二、改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音乐课堂教学现象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即为知识、技能而教知识、技能,不顾学生听觉表象建立与否,直接教乐理知识与视谱,把以听觉记忆为主的音乐课,搞得视觉化、书面化、语言化。这种形式的教学,不是由三个点组成,而仅仅只有一个点即为音乐知识、技能而教音乐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虽然能掌握些书本知识,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种不遵守音乐的生成规律、不顾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失败的、无效的。另一种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体现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教学,在课堂里,直观教具琳琅满目,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学生也仿佛调动起积极性来了,但这种表面"生动"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师找不到教学的内控力,失去音乐教学的内在逻辑性,仅仅停留在轰轰烈烈的表面,最终不能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教师们表现为力不从心,出现简单化、表面化的倾向。虽然,这种教学形式比原来的教师板着脸、僵化地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已经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在主体教育、活动教学深入人心的今天,这种教学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既不要只为知识、技能而教知识、技能,忽略学生心理特点、主体要求;同样,也不要以为只要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根本不讲究什么音乐知识、技能。忽略音乐能力生成规律和学生心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教学,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音乐教学需要丰富多彩的形式,并在表现丰富多彩的形式时,真正让音乐知识与技能融于愉快的学习中。在的教学活动要强调发现式的教学原则,就是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最简洁的语言,不必多做解释、说明,而是创设情境、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发现知识。使过去学生们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教授者而是引导者。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

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4.创造生动、形象的音乐课堂,布局好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发智慧的大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创造使学生有兴趣的课堂。

三、音乐课教法结构 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适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从音乐技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易于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更直接地参与创作音乐。从而有效地降低音乐学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视觉与听觉的科学性组合,通过与听觉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演奏场面、主题联想画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能力。还根据计算机音乐"事件分离"的特点,即:能够轻松而准确地实现声音与乐谱、声音与图像、听觉与视觉的即时转换。帮助学生轻松完成"看到乐谱就能够听到(从内心中感觉到)"音乐,听到音乐就能够看到(从想象中看到)乐谱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倩《共同探索音乐的灵动世界--记周海宏博士关于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的座谈》2006年02期《乐府新声》

篇3

二、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浓郁的音乐气氛,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是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种方法。

(一)音乐老师的言语美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音乐的教学,从而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教学氛围非常生硬。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力求言语准确、生动。老师在谈话时言语也要优美动听,语调自然流畅、富于情感,让学生从言语中去感受音乐的美,从歌曲的情景中达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教学目的。

(二)范唱要规范。老师范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从范唱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对每首歌曲要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用美妙动听的歌声打动每位学生,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抓好欣赏课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兴趣

欣赏教学并不是放放歌给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之欲,从美妙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例如《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这首歌曲,它以鲜明的节奏,轻快的曲调刻画出了游击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还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昂扬的斗志。通过欣赏,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的心灵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4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81—01

罗·安·约翰逊曾说过:“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笔者却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则长期处于一个徘徊的状态。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养成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其间,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如,在学习《春节序曲》前,我准备了一些绢花、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上课时,首先,播放这一乐曲,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优美乐曲的伴随下,指导学生一边挥动绢花和红绸带一边扭秧歌。最后,让部分学生随着乐曲节奏敲锣打鼓。这样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开展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互助合作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的现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分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如,在欣赏《跳蚤之歌》时,首先,教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其所具有的诙谐特点。然后,教师结合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启发学生:大家听到什么啦?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都有些什么人物?事情的结果如何?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交流,以为情境表演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表现的故事情节来进行表演。可让学生以八人为一组,自己设计动作,分配角色。如,分别扮演皇帝、皇后、跳蚤、裁缝、宫女、侍卫、大臣等。在教师的引导下,音乐一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完全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在合作活动中,学生间相互合作,认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创新能力得以养成。

三、借助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方法

篇5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一、创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的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音乐的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如:上课前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说出上课,学生立即用手打出上课使用的固定节奏:“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0〢”这种形式很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疲备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抚慰和放松,这样不仅把学生很快吸引到课堂中,而且,为上好每节课创设一个美好的开端,教学效果良好。

二、赏析,把学生带到艺术的境界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流水时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象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有的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激流如遇见障碍,水流直打旋,经过周折,冲破暗礁,给人一种积极而又充满激情的情怀。还有的说:“在聆听《流水》时,我仿佛是听到森林里松涛阵阵,鸟儿在欢快的飞翔着、栖息着,发出了各不相同的婉转鸣叫,又仿佛听到江南雨打芭蕉叶。嘀达嘀达声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等。”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于中,故形于扬。”《乐记里》就揭示“声从情发”的道理,一个好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的信息。

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经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经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的锣鼓经的学读,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经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经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转贴于

在教学“京剧行当”时,采用新奇美观的脸谱教具和剧照,形象直观地说明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它们各自的表演特点。并给学生做示范动作和表演段子,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对京剧音乐有了初步的识识,并使学生得到直观的艺术享受,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京剧艺术这一瑰宝。

四、熏陶、让学生享受审美的意境

篇6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使音乐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应当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就是老师通过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深刻了解音乐学习内涵。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应当实施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一、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坚持的原则

(一)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兴趣是学生学习好音乐科目的重要前提,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调动课堂氛围。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老师应当善于运用音乐之美、音乐的旋律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进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只有老师从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上进行思想转变,才能够有新的教学思路,进而调动课堂互动氛围,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完善教学方法

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一定之规。音乐课的教学创新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老师要敢于去实践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老师应当多对学生进行启迪式教育,要善于让学生去掌握音乐的节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音乐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聆听,其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现在应当打破常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老师去解答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如让同学们对音乐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分组展开谈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把全部的学习内容全盘托出,有意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们去推测想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老师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的音乐知识,要比老师直接进行教学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一言堂、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整节课堂都是音乐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当专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和掌握学习方法。老师应当从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应当从观众变为演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传授不单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轻松,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更加有生气。音乐本身是让感觉到快乐的艺术,而学生接受音乐熏陶、学习音乐表达技巧、感受音乐魅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规律。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简单有效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打破常规,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也乐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精心设计音乐教学内容不是指老是盲目的把深奥的音乐知识放在课堂教学中,而是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应当围绕既定环节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孤立的、专注课本的情况。音乐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环节,老师应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对象。在课前老师应当多多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料,进行有效备课、有的放矢,除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以外,老师还应当将自己的教学视野放在课外知识中。老师可以考虑筛选一些有益的课外信息引入课堂,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内学习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孩子们的学习视野。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形象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的有声、有色、有形以及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屏幕的内容以后乐于了解到作者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故事,让学生触景生情,进入音乐意境。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形象化、具体化、新颖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而一些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文字、图像等直观的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更乐于接受又唱又跳的歌舞学习形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把音乐中的乐理知识、节奏放在多媒体演示中,能够帮组学生从厌倦的学习情绪中解脱出来,唤起孩子们参与音乐练习的激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亲近音乐。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悦耳的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浅显易懂、旋律动听、富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学生以及老师的演唱刻录成光盘利用多媒体演示出来。现身说法的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与音乐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最终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海滨音诗”第一课《大海啊故乡》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命的情感。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让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老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如“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通过这些语言互动,提升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孩子们去想象大海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教学目标的围绕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原则。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活跃课堂氛围,设定有效的、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坚持几个原则,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能力。具体点来说,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表现以及创造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当从这一理念出发。整个教学目标应当进行层层分解,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合理的、可操作性的小目标,每一节课去实现一个、两个小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过程融入每一个小目标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时,首先应当设置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其次是设置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最后让学生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三)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音乐课堂教学的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音乐艺术的兴趣,目的在于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己去亲身主动的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加以理解与掌握,才能够让学生创造性的掌握音乐知识。情感以及音乐审美是音乐审美参与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应当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和体验中。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老师应当运用语言魅力的引导,诱导学生参与音乐作品情绪思维体验,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让学生形成在欣赏音乐时的良好习惯。中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想象力却很丰富,老师应当善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感,这是保证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锦绣江南”第一课《无锡景》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增强学习体验,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提升教学效果。

(四)积极实施科学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老师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以及评价,科学恰当的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师应当把握时机,及时、有效的使用课堂评价语言。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如果用欣赏的眼观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学生就会以更加主动、更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应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达到评价语言的灵活运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指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语言评价应当是多样化、多层次性、有针对性的,应当将具有激励功能。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应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

三、结论

总而言之,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强化师生互动,不仅仅需要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还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老师应当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内在的情绪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听得懂每一节音乐课,增强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家萍.初中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 2010,(09).

[2]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篇7

如何对音乐鉴赏课的课堂情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是一个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的重要环节。实质上,这个环节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至关重要。作为一门极具艺术性的音乐类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开展并不能单纯像文化理论课那样进行讲解。教师必须深入到课堂当中,采取多种互动手段和学生“打成一片”,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为日后教学工作和涉及的优化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得音乐鉴赏教学向着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向发展。

(二) 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是要注重课堂引题对音乐鉴赏课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音乐鉴赏除了必须具备响应的理论知识之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渴望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所整理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特点,尽量以学生感兴趣和易于接受的内容作为课堂开端,从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丰富音乐鉴赏课教学手段的最好方式。心理学认为动态刺激在人类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由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对于强调音乐性的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综合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将音乐鉴赏教学很好地同这些动态的、实质性的艺术载体进行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大脑,进而加深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在坚持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改进、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符合音乐鉴赏本质要求、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笔者建议应该着重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两种方式。情境教学法在音乐鉴赏课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艺术的领悟。例如教学生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除了常规方式中让学生倾听和试唱歌曲外,还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在倾听激昂壮烈歌曲的同时,从视觉上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这就使得学生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更好地领会和把握《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所包含的艺术内涵。所谓参与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多地以引导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音乐鉴赏心得的分享。参与式教学法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以主人公意识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即可。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篇8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1为学生提供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1教育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供真实有效的学习资源

教育心理学曾指出:当学生的学习知识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掌握音乐知识的水平就越高。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生动形象的事物,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审美价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社会交往价值。比如在歌曲《郊游》一课中由于歌曲是表现春天的场景的。所以学生能用陈旧及废弃品来自制三角铁、响铃等适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用欢快、热烈、兴奋的情绪,有感情地完整地唱好歌曲,使学生更加喜爱春天,从而表现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1.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资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已有的学习材料,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发现音乐问题、探究音乐规律,体会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当学生对音乐歌曲产生强烈的情绪时,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多听多思,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的美。歌曲中一些生活情趣较浓,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教师可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知识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产生亲切感好实感,如我在教唱儿歌《小小摇篮曲》时,就启发学生联想,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和小宝宝的入睡场景,孩子们就能很快地理解,体验并掌握摇篮曲,抒情优美,恬静轻柔的风格。除了这些贴近生活的歌曲外,也有一些离生活实际较远的歌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跑南海》等,学生想象不到,我就用多媒体对学生展开优美的画卷,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唤起学生独特的奇异的艺术想象,达到以音传情的效果,从而对歌曲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另外,生活中还有许多音乐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同步进入课堂。

2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

要创设“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达到的境界。一个生动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这样就会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唱游教材《动物说话》和集体舞《校园多美好》时,首先进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材分析。前者音乐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其动作形态显得活泼、可爱、有趣、富有激情,表现出小动物们温柔、安详、好动的性格。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学生们在参与表演的活动中,通过这些有力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了音乐知识、开发了智力潜能,丰富了学习歌曲的情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因此对学生的世界观的感知及个性的形成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要充分利用过程资源,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的学习

篇10

一、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不仅适应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应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由此可见,创设感人的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这大概就是艺术家柯伦所希望的那种教师的工作应具有美好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感,体现了美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成品”的愿望。

二、发展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势,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感,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在《游击队歌》教唱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力度上变化,不同的力度演唱。于是,教师说:“我们现在要去攻打某某城市,晚上先埋伏好……小心,千万别让敌人发现你。”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唱出弱的力度。这一教学现象明显的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在自觉地,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音乐教学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仪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篇11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遵循的规律。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呢?

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

1审美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2知识结构所应解决的问题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会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

3教法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会将知识变成能力。

4能力结构所包含的内容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应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5音乐课上几个结构之间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能力结构。

篇12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需要精雕细琢;音乐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内容是贯穿性的、哪些内容结构是从属的、各内容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的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笔者看来关于音乐课的结构特点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探究和反思。

一、探究音乐审美结构特点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音乐教学过程的重要结构。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能理解美、感受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探究音乐认知结构特点

音乐认知结构特点是指音乐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的讲授过程要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更容易、更顺利,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性,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规律性,二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并不一致。

三、探究音乐教学方法结构特点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因此教法结构、练习结构就成了音乐课的重要因素。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的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反复练习,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只有通过反复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四、探究音乐能力结构特点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 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2. 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3. 音乐能力。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感的创作能力。

五、探究教学时间结构特点

以上几种结构的应用,都是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的,因此,时间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比如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六、探究音乐课上各个结构间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缺失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能力结构。

篇13

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演唱技巧的练习,单纯的唱歌,学生不知道气息的运用,平时用大白嗓子唱歌,唱歌教学缺乏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反之,教师如果长期对学生的凡发生方法进行训练,学生有了良好的演唱姿势,有了正确的呼吸和演唱方法,演唱水平一定会循序渐进地提高,歌声一定会优美许多,这样学生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唱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音乐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自然景观、自然声响并用某些音乐要素(如: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节奏、旋律、和声、节拍、调性、调式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