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探究性课题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探究性课题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探究性课题研究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探究教学作为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来已久。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由此可见,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就教学体系相比,探究教学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实施好探究教学却并非一件易事,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经常出现教学目标制定都是探究式教学理念,课堂实践中则是“穿新鞋,走老路”。灌输、记诵、被动接的本质并没有多大改变。这样想要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恐怕很难达到了。这中间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是我们老师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正是基于这种事实,我校于2010年12月申报了――空间与几何领域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得以立项。旨在真正解决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得以改变;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课题围绕五个基本内容展开研究,即:“空间与几何”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对 “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 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不断完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性评价体系”,从而构建我校“学科教学特色”,真正凸现我校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特色,塑造富有个性的品牌学校形象。

(三)研究目标

1、成果目标

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的发展,全面构建我校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特色。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揭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进一步凸现我校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特色:探索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继续优化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性、探究性、智慧性。构建自主探究性评价体系框架。

2、教师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真正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质量观,促进教师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中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3、学生目标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捕捉和发现生活、学习、大自然中的有价值的思维对象及问题;具有积极实践、乐于探究的愿望,能掌握独立解决问题一般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精神和合作能力,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成长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四)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篇2

2.依据课题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

(1)现代阅读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没有尝试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读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这是源头活水。很多孩子,家长甚至包括我们老师也不太清楚到底让孩子读些什么;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验中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导策略,至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可以推广的策略;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更难以把握,这无疑就影响到阅读效果。

篇3

从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缺乏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前进。为了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研究性课题,并提出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法。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对学生选题的指导、心理指导和技术的指导等几方面进行。

1.选题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研究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也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知的心理素质。课题的选择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与成功的关键。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而且通过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直觉碰撞,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创新的灵感。因此课题的选择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为此教师应在课题的指导方面多努力,特别应对课题的选择进行指导。其指导的内容包括:

1、初步涉及课题研究,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避免涉及大而空的课题

2、尽量选择描述性的课题,避免过于抽象的课题

3、尽量从自己感兴趣的范围选择课题

4、选择课题要考虑实施研究的可行性

5、选题要明确所提出与解决的问题

6、选择的课题要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指导价值

7、选题要有创新意识

8、善于从周围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发现课题

9、选题应尽可能反映当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

当然课题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的,若学生是自己选题就要对学生呈报上来的课题进行初步的论证和筛选。发现题目存在问题的,教师要立即给予纠正并告知理由,同时也要为学生修改或重新选择题目提供思路,以确保课题早日设计成功并投入研究。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课题研究的理性知识和感性经验,否则,指导往往会不着边际,从而影响到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质量。

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1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需要、兴趣、信心、情绪等诸多心理因素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它是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使学习者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认知结构是互相依存,对立统一的。倘若学习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始终达不到目的,则学生的兴趣会下降,信心受挫,情绪低落,产生焦虑心理,以至于学习无法进行。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达到和谐的统一。

1.2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心理动力学认为,成功感是人们的一种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能够长期坚持不懈的从事某种活动,其决定因素是必须使他所做的努力是有效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选择时,所选择的课题不仅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顺利完成,而且应考虑到研究的成果能否运用于社会,对实际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是否有实际运用价值。

2.心理指导

2.1要动员课题组成员树立信心:悲观消极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消极的,其第一个信号是缺乏信心,或是信心不足。对所从事的事情信心不足,会使自己自动放下武器,否定自己,最后失去进取之心,或一蹶不振,或功败垂成。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将事情办好,才能勇气十足地面对现实,才能战胜自己的怯懦与自卑。才能完成研究性课题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2.2课题组成员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果在课题的实施过程遇到困难时,能做到坚忍不拔,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说明你是个意志顽强的人。顽强的意志,有着无穷的渗透能力,他可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完成艰苦卓绝的事业。因此,在课题实施阶段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才能完成预定的目的。

2.3题组成员要通力合作:合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为此每位学生要形成现代人所必须的民主素养、合作意识和团对精神,且学生在分工合作中要克服依赖心理,且乐于帮助同伴,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的集体中的角色地位和应有作用,要养成不仅在合作集体中对分工的尽职尽责、积极主动与伙伴通力合作的态度,并且能自觉维护伙伴间平等协作关系,还应当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调谐人际合作分工角色关系,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胜利完成。

3.技术指导

选择好课题后就要进入课题的研究阶段。实施课题的研究,需要到图书馆、资料室去查阅资料,或者深入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采访,以获得与完成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作为教师,不可能自始至终地跟在学生身边给予及时指导只能就某些问题作一些提纲挈领地交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教师的技术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列出课题研究内容的总提纲②依据总提纲,列出子提纲③从文献中采集资料时,要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④教会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⑤从调查、访谈中获取的信息资料,要确保起科学性⑥信息资料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意见、观点,确保资料的客观性⑦调查的结果若不尽人意,要设法从另外的途径获得补充材料⑧调查过程中不可拘泥于提纲,应及时修正或补充调查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有无教师的指导,其实践效果截然不同。有了上述技术上的指导,还应对其实施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师的指导只是为学生起到引路的作用,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课题研究的最终完成还得靠学生自己到实践中去探索。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

篇4

二十一世纪才广泛受到重视的体验营销发展迅猛,甚至有人认为体验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营销模式。星巴克作为体验营销成功的典范,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对象。虽然星巴克目前因为急剧的扩张分店而导致体验精髓减弱,致使经营不畅,但这也正说明体验消费需求不容忽视。以往研究星巴克多从星巴克本身入手,关于对星巴克消费者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而体验营销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体验需求的参数。本文将研究星巴克消费者的体验,供采取体验营销模式的企业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由于这方面公开的资料过少以及消费者语言描述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星巴克店内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再以“形容词”“事件”“想法”为单位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经分析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研究命题。

(二)访谈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根据星巴克的营销策略和施密特五大体验模块分析初步拟定,再经过5位受访者测试后,进行修正,最后确定以下26个问题:您是第一次来星巴克喝咖啡吗?您觉得星巴克什么地方吸引你走进来?对星巴克各分店的服务您觉得一致吗?您点完咖啡时服务员会用意大利语向另一位服务员重复一遍你点的咖啡,这样的做法给您什么感受?星巴克用马克杯装咖啡,您的感受如何?您注意过店内的装潢吗?它给您的感受如何?您注意过店内的色彩吗?它给您的感受如何?您喜欢星巴克的音乐吗?它带给您怎样的感受?您注意过星巴克的商标吗?它带给您怎样的感受?对于星巴克店内的沙发椅您去坐过吗?感觉如何?您觉得店内的备品柜带给您什么样的感觉?进来时您注意到店内的气味吗,有什么感觉?您在使用星巴克的洗手间时,有什么感受?服务人员带给您怎样的感受?他们是您喜欢星巴克的原因之一吗?您有星巴克的随行杯吗?为什么会买?使用时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您使用星巴克的熟客券吗?是别人送的还是自己买的,为什么?您觉得“熟客券”的设计风格如何?您觉得熟客券这个名字带给您的感觉如何?星巴克还有哪些地方让您特别有感觉?您觉得星巴克咖啡的口味如何?它带给您的感觉如何?您一般来星巴克买咖啡是带走还是在店内饮用?为什么?当您坐在店内喝咖啡时,您内心的感受如何?情绪怎样?您看过星巴克提供的小册子吗?看过哪些?您对咖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吗?从您到星巴克消费以后,您的消费习惯有什么改变呢?在什么情况下您特别想喝星巴克的咖啡?您通常是自己还是和朋友来星巴克?为什么?您会将星巴克介绍给您的亲朋好友吗?用什么样的方式。

(三)访谈对象

选取广州9家星巴克分店内的30名消费者分别在早上、中午、晚间进行深度访谈。每位访谈时间约1个小时。访谈时段包括平日和周末。访谈征得受访人的同意进行了录音。

三、分析及结论

(一)分析单位及归类

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逐句记录下内容,得出850个分析单位,去掉与本研究有差异的225个,剩下605个作为分析单位,分别归入基本资料、来店原因、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七类中。如感官体验包含六个项目: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及风格,其中视觉又分六个子项:建筑物、产品、CIS、出版物、色彩及视觉符号等。

(二)分析及结论

1、基本资料。(1)年龄。统计发现,星巴克的消费者以20-29岁最多,占60%,其次为30-39岁,占30%。(2)教育程度。受访者以大学文化程度最多,占33%,其次为大专,占26.7%。显示星巴克的消费者教育程度偏高。有1/3的消费者指出星巴克是读书、思考的好地方。(3)职业。以商业为最多,占36.7%,其次为学生,占33.3%。有消费者谈到有些饮品店播放流行音乐干扰了他们,而星巴克播放的爵士乐等轻松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又不受其干扰。

2、来店原因。风格占20%;产品和硬件各占15.1%;气氛占13.3%。虽然星巴克以其优良服务著称,本研究却发现,服务并不是消费者到星巴克的最主要因素。消费者指出,吸引他们来消费的更主要是星巴克塑造出来的自由、美式、个人化的风格。店内温暖、愉悦的气氛也是消费者所钟爱的。

3、感官体验。CIS占42.9%;风格占12.6%;色彩和味觉各占9.3%。研究显示消费者最主要的感官体验是以视觉为主。星巴克呈现给消费者温暖、快乐、温馨、舒服的感觉。在色彩上给消费者明亮、柔和、温暖、自然的感受。消费者提到星巴克的色彩以咖啡色、绿色为主,属于很自然的颜色,让人走进星巴克就有轻松、自在的感觉。味觉方面,消费者都谈的是对咖啡口味的感受,都对其持正面看法。也有消费者指出他们分不出星巴克的咖啡和其他咖啡连锁店的有什么不同,之所以到星巴克是喜欢它的风格和气氛。这意味着当产品和服务都达到成熟状态时,消费者会选择他们具有持续正面感受的品牌。

4、情感体验。消费情景占38.3%;门市空间占26.3%;产品占16.2%。Schmitt(1999)指出,发生在消费期间的情感是最强烈的,对情感而言,消费情景是最重要的。本研究也证实,消费者情感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情景。消费者感受到在家的感觉,很悠闲、自在、放松。其次消费者产生情感的地方是在店内,消费者感到无拘无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想事情或做白日梦,当消费者想独处又不愿孤独时,星巴克是个好去处。多数消费者也指出,星巴克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可以和朋友聚会。虽然Schmitt认为面对面互动是诱发强烈情感产生的最重要条件,但本研究显示服务人员并不是情感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可能是星巴克采取自助式服务,服务员和消费者接触时间短所致。

5、思考体验。刺激占41.6%;诱发占39.3%;创造一种惊奇感为19.1%。消费者的思考以刺激部分为主,即创造出可以激发消费者讨论的事件,例如顾客的优雅举止等。在诱发思考方面如各国语言音乐的播放,让消费者产生“视野开阔”的想法。在消费者的眼中,星巴克不再只是一家咖啡馆,更是一个家、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场所。

6、行动体验。身体体验为42.7%;生活形态占25%;与他人间的互动为16.9%。消费者仍以自身的整体感受为主,星巴克创造的正确的产品、刺激和气氛,使消费者产生了丰富的身体体验。消费者感受到了咖啡产品的品质稳定、服务人员热忱、设施人性化,气氛让人留恋。星巴克巧妙地和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不受干扰的读书,让上班族下班之后去休息。不少消费者表示星巴克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7、关联体验。群体归属和社会识别各占20%;文化价值占16.7%;社会影响和社会角色各占13.3%。社会心理学指出,消费者相信他们可以因为购买某一个品牌而改变他们的识别或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团体中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消费者认为星巴克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购买星巴克咖啡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可以使自己与众不同。

四、研究命题

消费者的视觉体验越丰富,感官体验越成功。

星巴克的体验营销理念,最重视的是情感体验。

消费者在情景与店内空间中的感受,是星巴克创造情感体验的关键因素。

结合消费者在刺激和诱发的感受及需求,星巴克便能创造成功的思考体验。

身体体验越丰富,行动体验越成功。

消费者在星巴克的关联体验中,以寻求群体归属感为主要诉求。

参考文献:

1、(美)施密特.体验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于是,笔者从配套《模拟企业办税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版)P18团队训练题为蓝本,节选留下代表性的4笔业务和相关发票单据,添加1笔非常损失业务,整合成“新广州市天地果酒工业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手工申报”项目活动,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实操。在开展项目教学的同时,尝试“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增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互助互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前置任务,预习探究

课前笔者了解12会计2班原有学习小组配合情况,对配合效果差的小组进行重组。要求学生重温教材P28页例题,分发每小组一份项目活动资料,提出预习提纲:①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格之间数据有何联系?②销售、视同销售的金额和税金应填写在哪个表格?哪些栏次?③外购业务准予抵扣的业务金额和税金填写在哪个表格?哪些栏次?④不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应填写在哪个表格?哪些栏次?

课前,小组进行“预习探究”。通过提纲引导,学生先自主分析,再集体讨论,初步探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的表格间数据联系和填表规律。预习中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选派代表在课堂反馈疑问。个别组织能力强、表现积极的学习小组还初步讨论了项目活动的实施。

二、反馈预习,解答疑问

授课时,“反馈预习,解答疑问”环节约10分钟。笔者先抽查预习情况,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在申报表的空表以不同颜色标明销项税金、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填写栏次;对表格之间相应的栏次进行连线,简单、直观地描述表格之间数据联系和填表规律。笔者稍作修改补充,给予激励性评价。然后以举手示意的形式了解预习的达成程度,向各小组征集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如:一般纳税人为何有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的业务?防伪税控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外购有何不同?……笔者还是通过举手调查,只对1个普遍的疑问进行了集中解答。小疑问则由其他小组的优秀学生互助解答。个体特殊疑问,笔者先安抚,约定课下单独辅导解答。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适时启发、分层指导

答疑完毕,接下来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适时启发、分层指导”环节约15分钟,笔者阐述项目的职业情境,提出项目活动要求。

大部分学习小组组织有效,有序逐步开展活动。成员之间先查看业务发票单据,集中判断业务性质,归集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的业务资料,讨论制定或分工或统一实施的活动计划。如有的学生对销售业务直接选用发票上已知税金,对视同销售业务计算组成计税价格,乘以法定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填写附表一、附表四,合计结果填写主表“销售额”、“销项税额”;有的学生则直接选取准予抵扣的外购业务专业发票上的税金,填写附表二、附表三,合计结果填写主表“进项税额”;有的学生辨析非常损失业务,计算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填写附表二,合计结果填写主表“进项税额转出”。最后组长带领全体成员查看主表,完善有关栏次,综合计算填写“应纳税额合计”。学习小组活动中遇到疑问,可向教师、邻近小组求助。

笔者一边巡堂查看小组如何实施活动,及时发现困难小组,或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使用设问式语言提示学生观察业务发票,启发思考,引导小组成员继续开展活动。一边注意聆听小组活动步骤、税法应用是否得当,查看申报表“半成品”,为后面“精讲点拨”收集第一手资料。

・教学教法・“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应用研究四、精讲点拨,激励性评价

项目活动结束,小组相互交换纳税申报表。“精讲点拨,激励性评价”环节约20分钟。被推荐上讲台的学生使用投影展示成果――纳税申报表,陈述活动步骤,税金计算过程、填表方法、注意事项等。笔者先做了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再选择其他小组代表进行准确性点评。各组相互批改,做出客观评价。

接着将为何出现偏差的问题抛向学生,激发学生代表主动发言,分析错误,修正差错,笔者则做最后的小结归纳、纠正,突出重点。此外还对巡堂时发现的共同差错,及时分析原因,联系教材法规,引导学生正确应用,修正偏差,突破难点。

下课前,笔者查看各组申报表批改结果。成绩较12会计1班有较大进步,并不是全部理想。笔者还是激励学生,并提出修正错误、加强练习的意见,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对比平铺直叙的讲授、练习,实操“新广州市天地果酒工业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手工申报”项目活动,贴近工作实际事例,锻炼了学生专业实务的能力。尝试“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增用“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听讲、思考、讨论、实训等途径去主动地探究,先认识纳税申报的结构和栏次,能说清填写步骤,从中找出申报表各表格之间的数据联系;辨析发票种类,熟练应用税收法规,计算出各栏次的数据,填写纸质纳税申报表;进而利用表格之间勾稽关系检查、核对数据的准确性。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探究更多,小组合作互助互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效果良好。

1.开放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不只是向学生提问,更多的是解答学生的疑问。问题不再是教师预设的、单一的,而是学生从自身角度、水平提出的,有可能是偏常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换位思考,预计学生的疑问,做好充分准备。学生也不再顾虑,大胆提出疑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帮助解答,及时有效解决疑难。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练习,从做中学,做中感悟,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教师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活动的重点不是讲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集体合作;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活动实施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活动。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程序不再是固定的,很可能层出状况,学生活动杂乱无章。这就要求教师言行既要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起到主导课堂的作用,通过适时地启发、专业的引导,使学生活动最终回归到教学重点上来。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课堂创设的项目活动,看似翻版例题,却增加业务发票单据,更鲜活,仿真实务工作,让学生上课如上班。采用“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的过程中,学生在重温例题、讨论预习提纲时,动手尝试项目活动时,都深刻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因此就连平日懒散的学生都不敢怠慢,也在学习小组的督促下配合项目活动实施。

学生在项目活动合作探究中,相互督促,精神更集中,学习有了效率;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有了气氛;相互帮助,学习有了第二支援,教师不再吃力,教与学更为和谐。

3.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课堂上主动实施的“阅读教材法规,辨析发票单据,观察申报表,聆听教师引导、学生提示、学生疑问,思考探究,讨论交流思路、步骤,计算税金,填写申报表”等一系列动作,无不锻炼了学生“读、听、思、说、算、写”等学习能力,不再是被动的“划要点、背要点、学例题、练习题”式学习。

学生先观察申报表结构、栏次内容,标识栏次的数据来源,连线相关栏次,直观地识别到纳税申报表之间数据联系,感性认识了增值税纳税申报。再解读项目业务题,辨析发票单据,探究计算、填表,锻炼了分析能力和应用法规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应纳税额的能力。最后实操填写纸质纳税申报表,体验了仿真工作,切实提高了实务能力。

4.适时引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前“预习探究”阶段,预习提纲的4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无疑是本节课程授课的重点。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法规,重温例题,观察申报表,逐步探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格之间数据联系和填表规律。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有学生出现了困难。进入课堂,在“反馈预习,解答疑问”环节学生就大胆提出疑问,这些疑问正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采用集体解答、相互解答、个体解答,修正了个体偏差,让学生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进一步自主探究如何解决问题,消除疑问,克服困难。

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适时启发、分层指导”环节,学生集体活动,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顺利有效,有的小组主动求援,有的小组停滞不前,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分层指导,为探究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

在“精讲点拨,激励性评价”环节,活动成果呈现,学生代表陈述、相互点评,正是感悟、内化知识的过程。而教师精讲点拨、共同差错的修正,正是归纳知识,小结技能要点。学生能从聆听他人经验中感悟,深刻理解了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最后教师激励性评价,更是为下一次学生探究活动打了强心针。

篇6

一、前言

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研组内的全体教师就体育教学中的某一教材或者是某些具体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让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及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交流,以刺激教师的固有思维在与其他人的各种不同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鲜的元素和更多的灵感,最终提升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继而使个人和整个教研组的体育教学水平能够更加的高效。

二、集体备课的误区

1.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

第一个是教师将集体备课单纯的看成是多个人一起现场备课,集体备课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事先独立备课的基础之上的,只注重集体的讨论而忽视个人的独立思考,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取巧”的集体备课。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集体备课形式是由教研组长指定一个教师为主备人,然后大家根据这位教师的教案来展开讨论,这是一种只针对某一个人的集体备课,其他人由于缺少了独立备课这一基础部分,所以从集体讨论中所获得的体会是远不及主备人的,这是一种低效的集体备课。

2.集体备课形式大于内容

一些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出谋划策与参与程度最深的总是特定的、个别的教师,其他的教师仅仅是出席一下走个过场,处于一种“参与”的状态,这样的集体备课可谓是“形式大于内容”。

3.集体备课缺乏反思

在上一次的集体备课完成之后,下一次的集体备课的内容又是另外一项教学内容,在两次集体备课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这样的缺乏连续性的集体备课使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疑问以及获得的体会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与交流,因此也就很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应的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创设平台,提升备课实效

1.解说与讨论

其实施步骤如下:教研组长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先指定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让每个教师事先进行独立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再让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概述式的解说,教研组长将每个教师所备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教师的备课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完全不同)后随即组织全体教师就每一类型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例如 :在进行“接力跑”教学内容备课的时候,甲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先讲解接力棒的传接方式,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在直道上进行尝试练习,待初步熟练之后进行完整的4*100米接力赛跑。

乙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是首先通过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图片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然后对学生进行“如何传递接力棒”的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筛选出“上挑式”与“下压式”两个最正确的答案,就学生的答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与示范,最后将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在直道上进行“传接棒”的练习。

丙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就让学生拿起接力棒进行4*100米接力赛跑,然后根据学生在接力赛跑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得与失与学生一起进行接力跑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在形成统一意见之后再一次进行4*100米接力赛跑。

在全体教师对这三种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之后,这三位教师在保留各自设计内容的主要框架的基础之上又各自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细节部分做了一些修改与完善,整装齐备之后静待下一环节的进行。

2.实践与观摩

根据上次集体备课中形成的教案,教研组长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设置了“擂台”,即让这三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分别开设一堂研讨课,并组织组内其他教师进行听课。

三位教师分别根据各自的教案上了一堂研讨课,在研讨课中出现了许多备课中未曾考虑到的情况。例如在甲教师开设的研讨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练习密度过低;乙教师开设的研讨课效果较好,课堂组织有序,对于教学重难点的达成与突破也比较理想,唯一不足的是没有设计完整的4*100米接力,学生普遍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丙教师开设的研讨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也非常高涨,但是在课堂组织上比较凌乱,场面有点失控,无效教学时间过多,以至于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上略微有些不足。

3.反思与总结

观摩完三位教师所开设的研讨课之后,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就研讨课中所出现的种种情况来展开思考与总结。

首先是由三位上课的教师对各自的授课进行简要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重点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指出这一节课中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部分;第二是指出自己最不满意的部分;第三是说出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超越教案本身的想法。

其次有其他观摩的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部分由以下几点:第一点是这节课中最值得我借鉴与学习的部分;第二点是这节课中最值得我吸取教训的部分;第三点是就某一具体教学部分说出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后,由教研组长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三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反思总结等三部分内容为参考,与全体教师共同挑选出其中的最为优质的教学设计,经过合理整合之后形成一个集全体教师教学智慧在内的最优教学设计,保存在集体备课文件夹内,以供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

四、结论

这种方式的集体备课,有效避免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端,通过这些实践,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还是授课水平或是评课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 提高体育课有效性的策略. 考试周刊 ,2012, (13)

[2] 刘海涛. 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做中学体育教研组长. 新课程(上) , 2012, (01)

[3] 陈德校, 佘开云, 王文广, 曾菊林. 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 2012, (03)

篇7

一、“体验型”教学 

体验也叫体会。抽象概念可理解为: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学生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实践过程,也因此对未来诸多方面有所预知和判断。“体验型”课型即是在设计艺术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以设计课程理论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的参与一种设计艺术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运用眼、耳、鼻、手、脑的感官去体验设计艺术的创造过程,同时通过班级学生以及社会受众群体的反馈信息,从中获得各种新发现,继而进行对设计理论概念的重新而深刻的思考和思维创意活动的认识,最终能更好地指导设计艺术实践的创意过程。 

设计艺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较强且需要从全方位去认真考虑社会受众因素的社会性应用学科。其中直观性、创造性、交互性、体验性极强,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各个角度去体会其中的各种设计艺术元素的不同运用,以及运用后所产生的视觉及触觉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以后在设计艺术工作中的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体验型”教学的比较性优势 

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性以及系统性较强,但是学生只是通过抽象的概念以及理论的认识,缺少亲身体验的教学过程,学生无法很深刻地认识新时期的设计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任务和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设计艺术学科的教学发展趋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开发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和实践能力,并且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能展示自我能力的全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的诉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理论性的传授,缺乏了解社会性、体验性的细节内容。使学生在整体理论以及认知的过程中忽略受众群体反馈的信息,无法建立设计艺术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孤芳自赏,为自己兴趣爱好“服务”,不能结合客观诉求的状态。设计艺术作品在社会中得到受众认可的比例不稳定,即没有一个整体把握受众心理与感官意识的客观角度。又形成了一种凭感觉、凭喜好的闭门造车的状态。没有体验型课程设置,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充分而有效的互动,认知及评价设计艺术作品时,无法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设计师的创意思路及深层次的内涵,设计艺术传达过程出现“断层”,实践及创意能力偏低,无法满足设计艺术服务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诉求。 

“体验型”课型能在教学中,使学生既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又可以转换视角站在受众群体的角度去完善全部设计艺术实践过程。在体验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学习成果,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并提高交流沟通以及谈判的技能。通过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引导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体验中的切实感受,并对设计艺术进行换位思考,使学生步入社会工作时拥有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各种实用技能,从而在社会实践中迅速实现自身价值。“体验型”课型能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设计师与受众群体的不同角度的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同时也要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去,从更高的角度和层面提出设计艺术体验的目标和任务,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以及受众心理的正确引导。更加深层次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创意能力,在规定的教学时段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实践操作技能以及正确的认知定位,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 

三、“体验型”课型与社会需求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更进一步的是环境对人们内心的作用和影响。人们自身需要适应这一变化的文化环境,同时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周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诉求。有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产业化的服务意识,社会需要高水平的设计艺术精英、设计大师,同时也需要一般的设计艺术人才、设计艺术领域中应用型人才和能够与相关领域衔接的复合型设计艺术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商品经济已成为了国家进步的主动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审美层次的诉求也在逐步提高。社会逐步进入了“泛审美时代”。公众在多种层面上对视觉环境的诉求愈来愈高。社会对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只有具备先锋性且又能使受众群体接受的设计艺术师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市场诉求的设计艺术师才是真正有存在价值的设计人才。这也是对设计人才提出了要拥有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受众群体审美心理等诸多要素。这也是“体验型”课型与讲授式教学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我们不能将理论学习还不够完善的学生草草推向市场,让他们以一种专业学习不够成熟的状态去强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只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再继续完善,可以在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理论性的同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以“体验型”课型渗透,使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视野同时都更加开阔。体会认知更加真切全面详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全才是没有的。因此,学生的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多方面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更加重视学生在“体验型”课型教学中全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再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换位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通过“体验型”课型让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设计艺术作品。 

四、“体验型”课型的教学意义 

“体验型”课型可以丰富并层次化教学的过程,丰富教学手段,加深教学深度,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丰富其思维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体验型”课型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度出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体验型”课型的授课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以往讲授课型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引导同学对设计艺术作品进行实际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将受众群体的体验经过和反映都能真实正确地传达给同学。教师还要重视同学之间的体验以及学生和社会受众群体之间微妙的感官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信息反馈。这就要求教师要比以往更加重视“体验型”课型的过程研究以及感受分析,还要研究设计艺术中受众心理以及随着时展受众心理变化的实时趋势。这样的过程自然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授课过程的深度及难度,丰富并层次化了教学各种细节体验的过程。 

教师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互动理念,实现对艺术素养,大众心理的正确认知,达到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通过学生设计艺术的体验,获得灵活驾驭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实践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掌握多方位的审视设计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在掌握教师教学意图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设计艺术交互体验,实现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以及相应的社会沟通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也是对教师的课程准备提出的更高授课要求和新目标。 

五、总结 

全新的社会环境诉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合理化的改革,在分析当今社会诉求的同时,我们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课型能否真正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共同诉求。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践过程的体验,不难发现,体验型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其一具备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诉求,深化教学意义和教学效果等诸多的发展优势。在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和社会环境中,突显出“体验型”课型在设计艺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将对设计艺术学科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作用。“体验型”课型对设计艺术学科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深度、厚度、广度、难度也提出了更高、更具有挑战性、社会性和专业性及广泛性的诉求。 

[参考文献] 

[1]《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捷]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朱铭.山东教育出版社 

篇8

一、研究模型与假设

客户黏度理论追溯至用户黏度,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它是指用户购买同品牌产品的一致性或为用户在某时间段持续重复购买的行为,与顾客满意度息息相关。客户体验理论追溯至服务营销领域“旨在通过对企业各体验要素的设计和管理、借助品牌体验和体验式营销等手段为客户设计有价值的独特体验,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和忠诚,增加企业赢利”,与感知体验、行动与关联体验和品牌体验具有相关性。根据以上理论,本文将客户黏度作为结果因素,通过借鉴商业经济与交互设计领域中用户渴望体验产品以满足自身需求的体验内涵和旅游体验营销的决策;人们对产品使用意愿的技术接受模型;心流体验与用户黏性模型作为建模基础,从旅游客户关系管理角度,从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分析通过客户体验对客户黏度的相关性,提出模型(图1)。假设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分别对客户体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客户体验对客户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共4个假设。

模型中旅游客户的感知体验基于Julie.E.Otto和J.R.Brend Ritchie(1996)以旅行业为对象,提出的衡量服务体验质量维度和Schmitt提出的感觉、感受、思维三个维度,结合实地旅游业定义为包含对旅行社报价感知、计调感知、心理预期、感知有用性、主题宣传效果的主观评价;测量尺度和方法主要借鉴国内外的测度量表,通过两轮小样本调查,结合到访游客采访建议、旅行社调查和专家指导针对延边州旅游业客户黏度决策调整最终问项,并依据Likert量表法对变量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级选项以用于实证分析。其中感知体验借鉴黄婷的测量表,测量5个问项;服务体验借鉴石芝和Ellison的测量表,测量6个问项;品牌体验借鉴李启庚的测量表,测量4个问项;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借鉴Judy的测量表,分别测量4个和6个问项,总计32个问项。

二、问卷分析与检验

在高铁站和旅游景区等地调查随团到访延边州的380名旅游客户,回收299份。出于对经济收入和年龄的考虑,20岁以下的旅游客户多为学生,还未从事工作;50岁以上的旅游客户,多为即将或已经退休的人群。根据经济收入,划分4个层次;根据年龄,划分4大年龄层。着重分析20到49岁有固定经济收入的旅游客户,获得有效问卷241份,样本有效率达80.6%。

研究使用SPSS18.0分析数据并检验结构方程,以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出问卷总体内部信度值达0.887,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719、0.725、0.713、0.701、0.736,各项内部信度值(表1)均达到探索性研究可接受值0.70,测量工具可信度较高。

各变量间因果关系路径系数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中达到显著水平,四个假设均成立(表4)。探究表明:服务体验对客户体验水平的正相关性最大,旅游业服务水平越高,客户体验效果越好(P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模型中相关系数均在0.5到0.8之间,表明本文研究的模型各变量间呈中度相关。这表明在问卷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探究性变量和测量样本较少,研究对象界定范围依然较大,测量工具的问项设计可能还有待改良。尤其是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的相关性,较之于前人的研究,相关水平并未达到高度相关。可见本研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据的累积。

基于上述探究分析,延边州旅游业应尤其注重客户服务体验吸引旅游客户以引发客户再访和推荐意愿。经营方应时刻体现诚信服务和责任意识,可将客户利益和客户需求的满足放在首位而非将盈利作为首要目标,还可通过多种非正式的渠道,如创作实地休闲、民俗等文化宣传的娱乐型视频,为企业拓展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宜的服务,增加客户复选率、满足度和关注度以降低长期成本,保留旅游客户并增强客户黏度。从经营方(旅行社兼营销团队)和服务方(计调兼导游)两角度,拟定如下策略:

采用交互设计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战略,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多渠道分享旅游客户,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如用心管理微信号,提倡并提供定制服务,深入发展旅游移动服务业务,引进智慧旅游信息化决策。将服务理念和态度融入实际计调工作,协调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琐碎安排并鼓励预先服务,如鼓励导游提前接站、备用交通专车,事事赶在和客户当面服务之前,为客户营造方便舒心的绿灯效应。

从客户价值链出发,适当采用价格优惠、预订奖励和消费累积奖励方式以实现客户黏度良性互动、创造持久旅游客户热情,带动收入螺旋式上升的盈利模式。结合四线城市经济条件和综合竞争力,降低旅游客户对高档奢侈性需求的认知度,不夸大其词误使客户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营造高经济水平城市所缺乏的特色体验。强化接待处舒适环境并进行合理布局,营造优良的接待环境和氛围。结合人体工程学设置舒适的座椅、新颖且有色彩的旅游杂志,提供不同温度的饮水设施及器具;结合消费者行为心理,少量设置接待员以发现到场客户的需求并减少潜在束缚感。

结论

延边州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抓住高铁开通的机遇,更加注重旅游客户的心理活动和体验,设法提高服务旅游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程度,使旅游业拉动延边州居民消费、促进延边州经济稳健增长。

参考文献:

[1]丁宁.零售竞争模式下的用电客户黏度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金大鸿.休闲服务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赵放.体验经济的本质及其成长性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24-27.

[4]熊巍等.微信移动社交用户心流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J].博士生新论,2015(07):13-18.

[5]黄婷.社交网络服务(SNS)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石芝.移动旅游服务用户接受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Ellison.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07,12(4):1143-1168.

[8]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9]Judy.Online stickiness: its antecedents and effect on purchasing intention[J]. Behavio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26(6):507-516.

作者简介:

周理军(1995.03- ),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篇9

    一、实验材料

    1.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22.0±2.0)g,雌雄兼用,由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木瓜籽提取液的制备。宣木瓜购自湖北宣城水果批发市场,经吉林大学药学院张静敏教授鉴定为宣木瓜。去果肉,取木瓜籽1kg,用7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除去乙醇以后制成1L的溶液(简称原液),取原液100ml,稀释成500ml(简称稀释液)。

    3.仪器和试剂。盐酸依普拉酮片,上海衡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0510;氨水,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70102;氯化铵,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60520;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AB135-S十万分之一天平,德国;HH-42快速恒温数显水箱,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其它试剂购于北京化工。

    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结果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

    二、方法

    1.镇咳作用研究。为研究木瓜籽提取物对小鼠镇咳作用的影响,选取昆明种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药组分别灌胃原液和稀释液20ml/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性组直接用盐酸依普拉酮(20mg/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1h后,将每只小鼠分别置于引咳笼中,使小鼠接受饱和氨水的喷雾刺激5s,从喷雾氨水开始计时,以腹肌收缩,张嘴为准,观察和记录小鼠的刺激潜伏期及2min内咳嗽次数。

    2.祛痰作用研究。为研究木瓜籽提取物的祛痰作用,采用酚红气管排泌法。

    (1)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用天平精确城区酚红0.100g,加5%NaHCO3溶液至1000ml容量瓶中。分别吸取此酚红溶液0.25,0.5,0.75,1.00,1.25,1.50,1.75,2.00ml于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满刻度,用722分光光度计于546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得回归方程x=0.2257+5.3268y,r=0.9990,并绘制标准曲线。

    (2)选取昆明种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药组分别灌胃原液和稀释液20ml/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性组氯化铵组(2.0g/kg)灌胃给药。每只小鼠灌胃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5%酚红生理盐水溶液10ml/kg,30min后脱臼处死,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1ml蒸馏水的试管中,再加入1mol/L NaOH溶液0.1ml,以1ml蒸馏水/0.1ml NaOH溶液为空白,546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A)。

    三、结果

    1.镇咳作用

    结果见表1。原液组、稀释组能显着抑制氨水诱发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显示其具有镇咳作用,且呈现量效关系。

    2.祛痰实验

    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原液组及稀释液组的木瓜籽的乙醇提取物均能增加小鼠气管的酚红排泌量,呈现量效关系,原液组效果优于氯化铵阳性对照组,提示木瓜籽具有祛痰作用。

    四、讨论

    采用抑制氨水诱咳的方法,研究了木瓜籽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本实验首次发现了木瓜籽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这可能与提取物中的酚苷类成分有关;采用酚红气管排泌法研究了木瓜籽乙醇提取物的祛痰作用,实验表明木瓜籽有祛痰作用,但作用不如镇咳那样显着。可能与提取部位有关,需要进一步活性筛选。

    本文从镇咳祛痰两方面对木瓜籽润肺化痰的功效进行了初步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显示出了镇咳祛痰活性,但其量效关系及镇咳祛痰有效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由于木瓜籽多被扔倒,甚为可惜,经过研究可发现,一方面利于变废为宝,一方面又促进开发其新的药理活性。本实验为最终阐明木瓜籽润肺化痰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了药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文平, 郭祀远, 李琳,等.野木瓜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J].食品科技,2007,10(2):84-86.

    [2]郑智敏,王寿源,周迪秀,等.木瓜冲剂对急性病毒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福建中医药,1987,18(2):24-25.

    [3]吴一福.中药镇痛新药—精制野木瓜注射液[J].世界药品信息,2002,3(1):50.

    [4]周帼萍,汪芳安,等.木瓜复合果醋的酿制[J].食品科学,2005,26(10):274-276.

篇10

1.储备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在充分研究了本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之后,应采用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相关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如笔者编印了一份测试题,采用了测试的办法来考察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构成”、“半透膜”、“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探究课做好铺垫。

2.谙熟基本实验技能

学生在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普片较差,这堂课需要用到显微镜,而学生对 “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不熟练再加上遗忘,早还给老师了。笔者借来几台显微镜放在班上供他们练习(交代专人管理),这样就不必在探究课上一一指导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既能有效减少占用讲授时间,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预计课堂偶发事件和应对的措施

实验课里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事先估算的实验时间早就到了,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没完成实验;全班学生都没找到本该有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你意想不到的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课前想好应对的预案。所谓的“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合理安排课堂容量,充分探究:

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本节授课的主线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探究,这些环节需要分小组来讨论、合作探究。实践证明, 如果把所有环节都安排在一课时里进行充分的探究是行不通的。那么在有限时间里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又要让这堂课更为系统化、条理化,就需要巧妙的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笔者用了两个策略。

教学内容安排策略一:学案导学,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前消化。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通过课前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对接下来要做的实验进行预习,有了初步认知后经讨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假设,以便在实验课上进行探究。然后,教师再把学案收上来批阅,对学生不懂或不足之处予以修改、指正。在实验探究课里主要进行“学生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探究”等环节。这样可以相当大的减轻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不够的压力,也能按教材规定的在一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附学案)

学案如下:

学习任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初步学会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

学习活动:各小组成员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学案上。

1.发现问题:生活中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例子有很多,例“腌菜时流出了汁液,表明植物细胞失水”,除此外,你还发现了哪些相关例子?(下面以该例子进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预期、设计实验”示例)

2.提出问题:(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需要内外溶液存在浓度差吗?”)你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出假设:(例“高浓度下植物细胞会失水,低浓度下植物细胞会吸水”)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预期:( 例表)

5.设计实验

(1)实验材料、试剂、用具的选择

材料:桔子皮、菠菜叶、洋葱紫色外表皮、洋葱白色内表皮等,你选什么?理由是什么?还有更好的材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 0.3g/ml糖水,0.5g/ml蔗糖溶液、10%KNO3溶液、盐酸溶液、清水等,你选哪几种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具: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你选放大镜还是光学显微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步骤

教学内容安排策略 二:分成2课时,教师导航,学生充分探究。

上一课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下一课时主要进行“学生实验”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探究”等环节。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讨论得更充分、学得更为深入透彻,既巩固了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的实验技能,也提升了各种能力。

三、教师有序组织课堂教学,学生高效学习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节探究实验课,教师都会担心学生毫无经验,而在课堂上面面俱到,想把什么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或担心时间不够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一味按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唱下去,这样处理虽然能比较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学生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失去了生气,造成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导航者,不是传声筒、替代者。因此教师应放心的把自还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干,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内容应不讲、少讲、讲到点子上。当然,学生首次进行科学探究,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直击问题的本质,这很正常,如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更不懂设计实验。面对这种困境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详细分析,不合理的假设或实验方案须根据达成的目标耐心地指导,并帮助学生加以修正,也应适时地肯定和鼓励。

如简单的实验步骤只是点点而已,或根本就不用说;有的实验步骤中的操作难点、注意点教师就要详解、强调:

①“ 临时装片制作 ”中的“撕取洋葱鳞片叶紫色上表皮” 步骤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个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好。若教师只是徒手示范操作过程,全体学生无法一目了然地观察整个过程,经常把“撕取”变成“割取”,造成材料太厚而影响到装片的观察效果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低效甚而无效学习。笔者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此过程的操作实况 ,令全体学生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撕取”的动作,那么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就少出现差错了,这样学习的有效性就提高了许多。

②讲解“引流” 步骤的操作时要边示范动作边在黑板上绘出示意图,并提示学生引流时注意“吸水纸紧靠盖玻片边缘把溶液吸引过来”的实验技巧。

③实验的注意事项要强调:

a.加盖玻片时动作须“缓慢放下”。

b.观察显微镜时应移动装片寻找理想状态中的细胞。

c.显微镜的载物台应放平,以防装片上的溶液污染载物台。

2.学生活动的高效性、有序性

(1)掌控好课堂秩序

探究性实验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于一身。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学生的探究冲动更为强烈、探究兴趣更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灵感投入实验。往往上这种实验课学生都很兴奋而喧闹不止,课堂纪律较乱,组织不好会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课前有必要进行课堂纪律和实验规则的教育,以规范学生 ,以便让教学更有序地进行;也需从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进行培训,负责管理本小组。

(2)控制好每个小组探究问题的数量

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多,时间有限,只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紧紧围绕着实验目的进行探究。本堂课每个小组一般只探究其中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以便后续的其他环节能充分的进行探究。不同小组探究的问题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然后在“表达和交流”环节中每小组各派一代表把探究的结果亮出来,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

(3)先行先试,统筹安排探究进程

有的小组较好的提前完成了实验,加以肯定后鼓励其先尝试“进一步探究”环节,而后在其余学生来不及完成“进一步探究”的情况下把实验结果拿出来交流,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推向。这样,让堂课更为紧凑的进行可以解决探究时间不足的问题。

四、精彩生成,意犹未尽

有了前面的精心铺设和努力,课堂的生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在课堂将接近尾声的时间里,本课出现了几个亮点。

篇11

钻探技术一直是致力于石油,矿产,还有地质勘探等自然资源的服务,特别是科技逐渐进步,新的技术逐步提升,现如今的钻探工艺较20年之前的小口径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已经是飞跃到了另外一个高科技的层面,为我国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的发现采取提供了新型科学的钻探技术和装备。

1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之一――绳索取心钻探技术

1.1发展概况

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是美国的一家公司于1947年从石油钻井牵引到地质岩心的探索,开始试用于20世纪的50年代,经过期间不过的磨合改进和完善,到了80年代就已经可以针对不同地质层面研制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绳索取心的钻探工具。并且已经趋于国际标准化。而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等欧洲先进国家的金刚石岩石钻探中,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已经占了总比的约90%。我国的地质矿产部门于20世纪的70年代开始了对于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研究工作,在80年代,此项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初具规模的体系。

1.2绳索取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1.2.1基本原理

以不提钻取心的钻探技术就是绳索取心技术。它的工作基本原理是:当岩石管中装满岩矿心或者是岩矿心发生堵塞时,孔内钻杆柱不需要提升到地表,继而借助专业的绳索打捞工具在钻杆柱内将岩矿心容纳管提取上来。只有在钻头需要检查磨损状况或者是需要更换新部件的时候才能将钻杆柱全部提升。

1.2.2技术特点

在进行采取矿产资源的时候,会经常有岩矿心堵塞的情况发生,而绳索取心技术就就可以在这种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打捞,缩减了岩矿心的大面积磨损,而且还可以维系在钻杆柱内打捞岩矿心的平稳,降低岩矿心脱落的机会,提高了岩矿心采取率。同时还减少了钻探机械升降系统的磨损与动力消耗,使孔内安全。

(1)绳索取心液动锤是新一代的钻具:X75和X95的绳索取心钻具将液动锤的卓越的冲击力和悬挂、密封进行了统一整合。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约束变形理念的密封结构,从而从根本上对液动锤取心钻具的结构进行了简化,并且在实际作业实践中证明了密封和传功效果,大幅度提高了可靠性,同时还具有工作寿命长的特点。对于绳索取心液动冲击钻具的使用效果也有了一个阶梯式飞跃性的提高。

(2)由创新和多技术集成的三合一的钻具:螺杆钻+液动锤+绳索取心钻具具有的优势是:绳索快速打捞内管钻具,大幅度减少了下钻时间;而运用螺杆马达进行井底回转,对井壁进行保护;对于液动潜孔锤的强大冲击力进行碎岩,提高钻速,降低了岩心的堵塞。此钻具在科学钻探中的成功使用,带动我过的钻探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使用范围

绳索取心技术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工程地质钻探、地热钻探、煤层气钻探、天然气钻探、砂矿钻探、固体矿产钻探、冰层钻探、科学深孔钻探和坑道钻探等。伴随着地质矿产资源勘探领域的发展,绳索取心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带动着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开拓和拓宽。

2新型科学技术之二――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

2.1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开展液动锤技术研究以及运用到实践作业中最好的国家之一。于1958年建立了勘探技术研究所对液动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专题研究。期间经过了无数的波折和困难,在1983年的时候研究所的各项研究成果,包含YZ54Ⅱ型、SC54型、SH54型、TK型、ZF54型等都正式通过各属各部的鉴定,并且迅速在施工作业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此后,这项新的科学技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了21世纪的时候,在科学钻探和新一轮的地质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下,此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2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运用现场配套的泥浆泵输送的冲洗液驱动液动潜孔锤在回转钻探的基础上,对破碎岩石的钻头施加一定频率的冲击率。在进行钻孔作业时液动锤在钻杆或者是岩心管与钻头之间进行安装,伴随着钻孔的延伸力度对钻头进行冲击负荷,以提高和加深钻进深度为目的。

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是对旧的常规的回转钻探技术的重大革新,是一种新的钻探方法,超越了现代金刚石钻探和空气钻探的一大新技术。抓住了岩石坚硬脆性大低抗剪强度冲击力不耐等弱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坚硬岩层和复杂岩层抵钻探效率和钻孔质量差的有效的新型科学钻探技术。

2.3使用范围

由于液动潜孔锤钻探具有高频振动,冲击力强的优势,并且是在回转钻探的技术上进行增进,所以不需要对设备进行改变等特点,可以直接适用于:大直径,浅孔进行潜孔锤钻探,同时还可以配置减震稳流平压的空气室,直接取得了稳定液动锤性能,泥浆泵的保护以及改善地面设备一系列的显著作用。

3新型科学技术之三――反循环钻探技术

3.1发展概况

继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技术之后的反循环钻探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科学钻探技术。这是钻探届一次重大的革新。此项技术将在空气中心取样机水中反循环的方法在同一钻孔中进行了相互转换。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也可以进行单独采用空气反循环钻进和水利反循环钻进。及解决了单一钻进方法的局限性。将使用范围进行了扩大化。在钻探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突破。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大量的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使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钻杆结构的设计上取得了显著性的突破。使多介质反循环复合钻探技术得到了一个实用的程度。这项技术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基本原理、技术特点

反循环的钻探技术主要是分为了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一是空气反循环,二是水力反循环。以压缩的空气作为循环介质的是空气反循环,压缩空气被双壁钻杆经内外管环隙输送到孔底,并且以全面碎岩的方式钻进驱动孔底潜孔锤,利用气体携带岩屑通过双壁钻杆的中心传输到表层,这样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对样品进行提取和研究。此种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特别适合连年干旱缺水的地区进行作业。而水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以含有水分的液体作为循环的介质来进行取样。这种取心钻探技术具有取样质量好、判断岩层准确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是此种技术没有空气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的效率高,所以就需要将两种钻探方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结合,这样对于综合钻探技术进行了大大的提高。

3.3使用范围

反循环钻探技术不仅仅适用于地质勘探,还可以用于水井勘探和施工中,对于土质疏松皮垮的地质层也是同样适用,同时还可以在各种复杂地质层进行钻孔,而且成孔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4新型科学技术之四――组合钻探技术

4.1发展概况

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和绳索反循环钻探技术这两大钻探是最经常使用和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两种钻探技术。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是钻探领域的一次革新,而反循环钻探技术则是继绳索钻探技术之后的另外一次革新。现如今,将这两种技术进行组合统一,有机结合,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钻探效果,还降低了成本。在干旱区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4.2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组合钻探技术就是将上述我们提到的金刚石钻绳索取心钻探和空气反循环,水力反循环相互结合的地质钻探新型技术。空气循环钻探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判层准确率高等一系列优点。而水循环钻探技术则是利用液体为媒介,连续取样,具有取样质量好,低劳动强度的优点。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则是具有高质量,深钻进度等特点。这三种工艺结合一起就形成了现在新型的组合钻探技术。大大提高了钻探效率和降低了钻探成本。

4.3使用范围

组合钻探技术包含空气循环钻探技术和水力循环钻探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的勘探取样,而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则是在这两种技术都达不到的情况下进行深入钻进施工,取出适合的地质样品,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强力的辅助的作用。

5总结

现代化的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不仅仅是以上4种,这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再钻探技术,这几项技术不仅仅是为勘探地质和矿产资源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干旱地区的地质研究做出了贡献。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科学钻探体系。

参考文献

篇12

一、中职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背景

以普中与中职学生各方面情况对比表格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上表的比较可知,中职生与普中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培养的方向也不一样,因此,二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也会出现的现象。那么,在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设置课题便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了。

二、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原则

1.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不是一门特定的学科,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它可以是单方面的、某一学科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交叉学科的,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课题是研究活动的“眼”,是研究活动的视角和着眼点,“眼”足够灵活开放,才能为研究活动提供更广阔开放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环境,从而形成开放的学习过程。

2. 可操作性。中职学生各方面语文素养较差,不宜设置太深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由浅入深,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理论结合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如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等。

3. 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中职生主动学习能力差,不喜欢课本的约束,但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研究性学习课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兴趣为导向,学生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4. 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职业学校的特色之一是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职业学校文化课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素养。将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专业课服务。

三、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方法

中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置不能人云亦云,要在追求共性的前提下,体现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

1. 以职教语文教材为基础设置课题。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中职语文教材涵盖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学佳作,并且每一单元都设有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资源。如诗歌单元,学习了《将进酒》《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四首诗中都有“月”的描绘,可以以《唐诗宋词中“月”的意象》为课题让学生做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了《我的空中楼阁》《像山那样思考》《离太阳最近的树》《窗前的树》,学生可以再结合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爱大自然》做关于《珠海环境污染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等。

2. 以中职生生活现状、社会现实、社会热点为依据设置课题。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生活是语文的翅膀,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中职生生活现状、社会现实、时下社会热点中寻找灵感设置课题,将语文融入学生生活。如针对近年来迅速风靡网络的各种网络流行语体,可引导学生做《网络流行语的背后》的研究性学习,了解网络流行语体火速走红的原因及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文学作品,如穿越小说、玄幻修仙小说等,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设置课题《网络文学对中职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学作品。

3. 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设置课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职生与普中生在学习上的最大区别,职教语文教材的职业模块便是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结合学生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更能彰显这一职教特色。如中职生在刚入学时对所学专业都不甚了解,可开展《我爱我的专业》研究性学习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开展《市场营销的口才艺术》研究性学习,打破传统的口语交际授课方式,让学生走进市场营销体会口才的艺术魅力。

4. 结合其他文化课设置课题。研究性学习不是单一科目的学习活动,往往会涉及到其它领域,将多种知识融合在一起,所以将语文与其他文化课融入到同一份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无疑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可以结合政治学科,设置研究课题《2002-2012年10元购买力对比》;结合音乐学科,设置研究课题《流行音乐中的语言艺术》等。

四、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中的有关论述,“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是研究活动的视角和着眼点,一个优秀的课题才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更广阔的渠道学习语文知识,探索语言规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品质。”

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中,优秀的课题就是一粒饱满的种子,破土之后,等待着阳光的滋养、雨露的灌溉,将这片沃土点缀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篇13

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三点: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是分层次;三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动态的组织形式分层

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一种是不分男女,全班混合式;一种是把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还有一种是考虑了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尽量平均,为的是学生在进行教学比赛时每个小组的实力平衡一些。

以上这种做法是有弊端的,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均,因此,在学习体育技能时,同一个小组中有些学生的学习速度,完成的质量较好,而有些学生与之有较大的差别,把他们放在一起学习与竞争会造成有些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及另外一些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一部分学生觉得太轻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吃力,出现厌学的现象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尝试另一种组织形式,那就是按照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如: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参与能力及体育成绩等)的不同进行分组,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A、B、C、D(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一般,D为较差)四个能力不等的小组。这样分组的优点在于:让能力不等的学生在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学生群中一起学习一起竞争,那么这些学生就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让他们之间的竞争积极性更高,无论是学习技能还是活动能力之间的竞争,他们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有获胜的可能。还有,我们可以对不同有小组给予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

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从有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利用分层方法可以这样制定认知目标:让A类的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B类的学生又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是C、D类的学生分别又要了解到哪个层面,掌握到哪个层面。特别是在制定技能目标时,更要分层,要更加明确地规定,不同能力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程度是不同的,如跳高:A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四个环节,还要掌握助跑的路线要有弧度,过竿时注意转体,跳的高度等,B类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稍低些,要掌握四个环节,蹬地有力等,而C、D类的学生我们可以只要学生掌握四个环节即可,并逐步提高C、D类学生的要求。

类似于这样,对这四类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一是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二是学生有达到的信心,从而愿意去学习。这样的教学目标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信心去达到这个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师不能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尺或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不同程度的技能,不能从教材上照搬,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修改和分层。我们要选择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工厂的生产车间,我们的学生也不再是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模型。并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计划更加富有人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分层

由于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的兴趣也不同,使学生对技术层面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当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体育技能时,他们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要求我们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才会更加牢固。例如对于A类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对技能特征的理解及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时,我们对这类学生,要强调不是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分别怎么做,而是这四个环节如何协调起来,腾空时我们空中的动作是怎么样的,落地时的伸腿和收腹等比较难掌握的动作。如果掌握得好的话,我们还可以渗透一些其他的跳远方式,如:挺身式等。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