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简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彭阳县自2002年就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并被自治区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典型区域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投入,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特别是2009年以来,把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梁峁沟坡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区域产业培育、小流域生态治理协调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生态显著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初步成就。
1 主要做法
1.1 创新思路,提高认识
彭阳县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中低产田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将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进行综合运用,以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之路,创立了山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模式[1]。
1.2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县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加快三个进程,推进四个转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全县各个流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踏勘、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编制完成了《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二五”规划》。并积极探索以发展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为主,配套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逐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在南部山区新的发展空间,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加快推进彭阳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
通过坡改梯,使人均基本农田拥有面积达1 333 m2以上,采取开挖水平沟整地造林、截流蓄水,打机井、找水源、旱改水等方式建设节水示范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4]。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载体,统筹规划各流域单元,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林水牧项目捆绑,按规划要求实施的工程,收到了“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1.4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对于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一律实行行政干部包进度、包规模,技术干部包技术、包效益的办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农业示范项目,采取打攻坚战的方式,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会战,集中流域综合治理,整村推进,落实到位,探索大规模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2 取得的成效
3年来,彭阳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 835万元。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实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得到加快发展,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2.1 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营造优质经果林133.33 hm2、水土保持林416 hm2、高接换头嫁接改造666.67 hm2、农田道路防护林20 hm2,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4%,基本上达到荒地林草全覆盖,初步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和“山绿、水清、地平”的目标,既涵养了水源,增加了灌溉蓄水,增强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5]。
2.2 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坡改梯田200 hm2,拓宽铺砂田间耕作道路60 km,配置小高抽20处、建成容量不等的各类蓄水池12个,水保塘坝2座,新打及维修配套机井37眼,铺设输水管道123 km,建日光温室及水泥拱架棚1 600栋。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田园化格局,旱、涝、渍等障碍因素基本得到排除。
2.3 促进生态产业链形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通过3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培植了一批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如红茹河流域的辣椒种植、肉牛养殖,长城塬的菌草生产,草庙的红梅杏,北部山区的苜蓿草收储加工、林地放养生态鸡,彭阳果脯加工等优势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果、草畜、劳务为主体,特色种植、多种经营并举的格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6]。
2.4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加大投入硬件设施外,还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各类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项目区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0期3 000人次,实现了10户农民就有1名农民技术员。红河乡上王设施农业示范区是彭阳县确立的设施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园区之一,占地面积166.67 hm2,重点推广水泥拱架和钢竹混合结构2种棚型,共建成日光温室50栋6.67hm2、移动塑料大棚2 758栋160 hm2,加之引进蔬菜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据测算,仅设施蔬菜一项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00元。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彭阳县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兼顾了山区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3.1 农业基础环境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立项原则有一定差距
彭阳县地处宁夏东南边缘六盘山东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塬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区域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山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区域划分上也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考虑到山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约1 333 m2的实际情况,建设规模应在连片333.33 hm2左右,格田面积控制在2 000 m2以内。
3.2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与农业并重,治理措施多样化,高标准农田涵盖不足
在小范围集中成片的农田中,实行水利、农业和科技措施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而在宜林荒山、荒沟上沿等高线统一放样,进行工程整地造林,防风保土,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因此建议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也纳入高标准农田的范畴,以满足山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
3.3 投资标准偏低
一是自筹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实际投资标准低于计划投资标准。二是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相应下降了建设标准。三是山区农田建设成本偏高。由于山区大多都是人多地少,人均吃饭田仅为1 333 m2左右,因此,在农田规划设计时,一般按照1 000~2 000 m2一块进行设计,相应的灌排渠系设置也较为紧密,从而增加了大量渠系衬砌的工程量与田间平整土方工程量,大大影响了实际的投资标准。
3.4 资金整合程度差,项目开发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按照“渠道不变,资金配合,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政出多门而产生的扯皮现象将很难避免。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部项目资金由一个职能部门来投放,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建设标准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舒琳.都市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研究与应用[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2] 杨磊,郧文聚.加快良田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对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土地,2013(9):57-58.
[3] 杨邦杰,杨磊,郧文聚.加快良田建设,夯实农业转型基础―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发展,2013(4):7-11,2.
篇2
1.2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或没有落实单位管理,致使工程损坏严重,造成工程过早地失去其工程效益。
1.3工程建设缓慢,影响农业生产 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低,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工程不能在农业生产开始之前完成,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同时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工程建设质量达不到生产的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2.加强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应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整合项目,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理”的原则,积极整合各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篇3
我区2020年省级下达高标准农田任务6.3万亩,总投资7950万元。项目涉及6个乡镇、12个村屯,建设内容包括明渠衬砌、涵闸、泵站、输电线路、硬化路面等。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3%,预计11月末陆续竣工结算。
2021年对上争取高标准农田任务6.92万亩,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项目涉及7乡镇、8村屯,建设内容包括田间路、桥涵、渠道衬砌、泵站等,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55%(76.4%是包含2020年结转工程量),计划12月末前完成工程量的65%以上。
三、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篇4
(二)任务目标。今冬明春,全县计划完成水利工程880项、土石方394.08万立方米、砼4936立方米,总投资10617.96万元,解决2.2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0.965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4.34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2.2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2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10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
二、工程规划
(一)县属重点工程。
1.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严务乡西片区,规划发展高效节水示范片2.28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10处、安装恒压变频20台套、铺设管道194.32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套,架设输电线路7公里,修建生产路31.2公里,安装墒情测报系统1处,新建协会办公场所1处;疏通排水沟307.95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255亩。项目总投资2684.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省财政资金800万元,市财政资金400万元,农民自筹284.55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通过实施水源工程改造和管网延伸,解决全县38个社区(村)、2.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主要建设内容:管网延伸工程,铺设村外管道29.44公里,村内支管道16.45公里,入户管道51.48公里,架设高压线3公里。工程总投资1099.0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62万元,省财政资金218万元,市财政资金117万元,地方配套402.01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3.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项目区位于常家镇境内,南起马颊河北岸,北至甄家洼干沟。项目区耕地面积2万亩,涉及社区(村)16个。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7座,铺设PVC低压管道70公里,新挖、治理排水沟渠斗农沟60公里,新建支沟生产桥(涵)30座,整修机耕路30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300亩。项目总投资1004.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4.25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明春完成。
4.徐园子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县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南起战备路,北至路,东起庆棣边界,西至马东干沟,规划耕地面积1.3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8座,配套输变电线路6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92座,开挖沟渠35公里,平整土地0.5万亩,新建和整修机耕路35公里,新建农田林网0.06万亩,植树6万株。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财政资金360万元,市财政资金40万元,县级以下自筹80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5.张培元土地整理项目。张培元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裕华社区,在苏家洼腹部规划面积3314.5亩。西起徐苏公路西200米左右的张培元村组耕地西界,东至苏周沟,北起苏南沟,南跨张刘沟,至张培元村组耕地南界。
主要建设内容:整治塘坝1处,新建塘坝1处,新建引水闸1处,土地平整2022.5亩,铺设输水管道14.65公里,出水口196个,阀门34个,阀门井34处,新开挖排水沟19.8公里,整治排水沟8.4公里,回填排水沟41.9公里,新修机耕道路16.5公里,维修砖拱桥2处,新建砖拱桥20处,重建涵管桥4处,新建涵管桥114处,种植农田防护林8153株,新建管理所1处。项目规划总投资1269.53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明春完成。
6.花牛赵高效节水项目。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花牛赵社区,规划耕地面积2000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1座,铺设PVC管道10.66公里,整治生产路5.91公里,整治排水沟渠5.91公里。项目总投资139.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37万元,县级以下农民自筹18.53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二)乡村工程。各乡镇(街道办)在配合县有关部门完成县属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要完成以下工程项目:
1.方田改造工程。今冬明春规划改造方田面积3.3万亩,排水沟渠270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353座,土石方60.6万立方米,总投资1686.7万元。
2.骨干沟网治理工程。今冬明春计划清挖疏浚沟渠52.57公里,土方96.1万立方米,水闸2座,总投资854.03万元。
3.危桥改造工程。今冬明春全县水毁桥改造工程11处,土方1.2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0.825万立方米,总投资6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县政府将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对各类工程进行分类指导,严把质量关,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工程顺利实施。
篇5
四平地区西北部十年九春旱,已融入吉林千里旱海之中,春旱严重影响农业发展。近年来,旱情发展越来越重,严重阻碍春季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因此,必须研究和制定农业抗旱长远规划,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力度,提高战胜干旱的综合实力,夯实四平地区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
1 搞好秋整地,实现春旱秋防
秋整地是农业生产抗旱保全苗的主要措施之一,搞好土地的秋翻、秋耕、秋起垄、秋镇压,这样土壤经过冬季干湿,冻融交替,结构得到改善,便于接纳秋冬雨水,有利于保墒。具体方法:一是利用大型机械秋翻土地,施肥、翻耕、耙耢、起垄、镇压连续进行,翻耕深度18~22 cm,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地面平整。二是秋灭茬,然后打垄。底肥农化肥一次性施入,镇压保墒。
2 春旱春防一次性播种拿全苗
一是立足“早”字。当土壤化冻10~15 cm时,抓住3月中下旬一冻一化的有利时机进行整地保墒,于3月30日前完成顶浆打垄,最晚不能晚于4月5日。对除茬地、秋翻地及时耙耢、起垄,重镇压连续作业,未除茬的原垄地及早拿茎根茬,在返浆期间进行三犁起垄,4月初开始大田播种,4月10日之前种完。二是狠抓“抢”字,做到抢墒播种拿全苗。强调抓住土壤墒情,适时抢墒早种,深种。对于土壤水分不足,但又有墒可抢的地块,坚决抢墒播种。全市应在4月初开始抢种有墒地块,采取多种方法在4月10日前抢完并做到重压保墒。三是突出“抗”字,做到抗旱播种拿全苗。4月10日后,旱情朝严重的趋势发展,就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坐水种。“五边,三湿一条龙”是农民抗旱坐水种经验的高度概括。五边:边开沟,边灌水,边覆土,边镇压;三湿:湿土,湿肥,湿种,基本上实现了机械一条龙,4月20日后,全面进行催芽坐水种,品种选择中熟为宜[1-3]。四是实现“全”字,做到一次播种拿全苗。做到立足“早”字,狠抓“抢”字,突出“抗”字就能实现一个“全”字,即一次播种拿全苗,在气象因素和土壤条件没有完全满足播种条件,实现抗旱保全苗,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实苗情基础。
3 搞好水田开发,改善生产条件
开发水稻生产是抗旱保苗夺农业丰收的有效措施,也是旱地农业实现种植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东西辽河沿岸和部分低洼易涝盐碱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实践证明,种水田的效益明显高于旱田。以双辽市为例,2000年用了占全市粮食8%的水稻面积,产出了全市9%的粮食产量,获得了15%的效益。因此,合理搞好水田开发工作,是四平地区农业生产上抗旱的一项重要措施。
4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做好抗旱保全苗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是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在完善已有农田防护林的同时,易风蚀地每12.5 hm2建造1方防护林网,一般地块每25 hm2建设1方。进一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田间水分蒸发,涵养水源,建设一个有利作物生长的田间良好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对全市原有抗旱井加强管护的同时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再打一些抗旱井,争取全市干旱严重地都能具备水浇条件或坐水种条件。在打好抗旱井的基础上,搞好水利工程,做到沟沟相通、渠渠相连,使之能够旱能灌,涝能排,把全市农田建设成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高标准农田。
5 加强农艺抗旱措施推广,实现一次播种拿全苗
一是深种浅覆土借墒播种。在一些底墒好、表墒差的砂性地块,采用深豁表土把种子点在湿土上,浅覆土重镇压,借用底墒使种子发芽出土[4]。二是机械平播。机翻地和较洁净的地可实行平播后起垄。好处是不乱土层,种子可播在湿土上,播深一致出苗整齐,有利于抗旱防风保苗。三是原垄播种(坐茬耕种)。干旱年份少动土有利于保墒,先趟原垄沟,再深耕原垄台,把种子适当深播接湿土,覆好土再镇压。中耕时深松1遍,避免死板,解决好土壤的通透性。四是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抗旱性能。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壤保水保肥的性能的好坏。采取秸秆、根茬还田,狠抓积肥造肥工作,力争每年施用优良农家肥(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在25 t/hm2以上,并配施秸棵肥,以逐步提高土壤保肥保水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旱能力。
6 结语
在农艺抗旱措施中,无论采取哪种措施播种,播后都要进行镇压保墒,这是四平市抗春旱、提高播种质量、拿全苗的最后关口。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把住播种后重镇压关,以实现一次播种拿全苗夺丰收创高产的基础。
7 参考文献
[1] 杨德光,沈季瑛,赵天宏,等.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的活性氧限制[J].玉米科学,2000,8(3):59-61.
篇6
一、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基本经验
1.在播前准备工作中高度重视破雪工作,为棉花适期早播创造良好条件
兵团第六师一五团红粘土地块面积大。针对红粘土地块,在二月下旬,也就是最低气温在-10℃左右,采用重型缺口耙破雪,消除春季积雪融化时产生的镜面效应,促使积雪早化,延长土壤冻融交替时间,增加土壤风化层,促使地表水分快速挥发,有利于早整地早播种,实现抓早苗。
这项措施在我团已经实施十年。在实施这项措施前,都是沙土地播完以后,再播红粘土地,等到红粘土地能机车了,已经是四月下旬,适期早播无从谈起。自从实施这项措施后,只要温度适宜,就可以播种,打破了红粘土地难以早播的瓶颈。
2.在适期早播的基础上,狠抓一个“快”字
“快”字要体现在滴灌安装和滴水上。快速安装地面管件,快速滴出苗水。团场要求各连队做到边播种边安装,播完一块安装一块,时间不超过2天。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早一天滴水就能早一天出苗,真正达到适期早播的目的。在播种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做,那就是地埋管道的试压工作,检查管道是否正常。秋翻整地时有可能损坏管道出水立管,或是秋季管道排水不彻底,造成地埋管道冻裂,一旦播完种准备滴水才发现管道不正常,即便维修再及时,也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样就难以体现出“快”字。
3.棉花苗期管理强调一个“早”字
苗期各项工作突出“早”字,早定苗、早中耕、早化调,严格落实各项植保措施。
3.1早定苗:两片子叶展平后开始定苗,1片真叶结束,质量要求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一穴一株,严禁留双株。
3.2早中耕:当全田80%的棉苗出土即可进行,深度14―16厘米,护苗带8―10厘米,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做到不铲苗、不埋苗、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
3.3早化调:坚持促控结合、因苗调控和“早、轻、勤”的原则,促进棉花根系下扎,降低果枝始节高度。苗期化调2次,两片子叶展平进行第一次化调,缩节胺亩用量0.5―0.8克;3―4真叶进行第二次化调,缩节胺用亩量1―1.5克。每次化调可配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促苗早发,壮而不旺。机采棉第一次化调在2片真叶开始。
3.4及时蹲苗:5月中下旬,根据棉花长势及时进行蹲苗,时间20―30天,个别棉田因长势情况灵活掌握,长势较差的棉田可适当缩短蹲苗期。
4.棉花蕾期管理主要是做好“稳”字
棉花进入蕾期后,尤其是株高稍矮棉田,有些种植户沉不住气,开始水肥齐攻,极易造成棉花徒长,难以塑造理想株型。
这个时期的“稳”字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心态上。只要棉花长势长相正常,在蹲苗期结束,开始滴水时,只滴清水,促进棉花生长稳健,促使早现蕾,现大蕾。进入初花期后,可酌情滴施1―2公斤棉花滴灌专用肥。对长势偏弱棉田,每次滴水时结合根外追肥,再滴施棉花滴灌专用肥1―2公斤,促弱苗升级。
5.重施花铃肥
打顶后棉花很快进入盛花结铃期,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需水需肥高峰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7月5日打顶结束到8月上旬这一个月的时间,施肥量要占到全部追肥量的70―80%。我团棉花追肥主要以棉花滴灌专用肥为主,每亩平均追肥量在50公斤以上,也就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每亩追肥量在35公斤以上。
此外,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棉株早衰,还要看苗补施盖顶肥,以争取多结一些盖顶桃。通常对缺肥而有早衰趋势的棉田,或者中下部棉铃严重脱落的棉田,应早施盖顶肥,力争多结盖顶桃;对长势好,肥力足,后劲大的棉田,则应少施或不施,以免贪青晚熟。盖顶肥不宜施得太迟,一般在立秋前后施用,早衰棉田应适当提前,同时还应根据棉株生长情况和秋后的天气变化严格控制用量,如用量过多,反而会引起“二次生长”,不利于棉铃的充实成长,使铃重减轻,品质也会变劣。一般亩施专用肥5―8公斤。
6.重视综合植保工作
棉花植保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着力点放在预防工作上。根据预测预报,制定预防措施,定期下发《农业简报》,对植保工作进行指导。通过植保工作检查,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使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始终控制在可控阶段。
7.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强化管理,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时效性
在棉花田管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决策。田管关键时期,团场农业技术人员按照包片片区下连蹲点,督促、检查和指导连队田管各项工作,先后对全团农作物整地播种、中耕、滴水、施肥、植保等关键性工作进行综合性大检查9次,提高了各项关键性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时效性,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高产条田的创建,在回头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棉花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职工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职工群众思想保守,接受能力较弱;
2.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时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打算
1.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首先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对职工进行培训,变冬闲为冬忙,提高职工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其次在田管不同阶段召开现场会,对职工进行现场培训。三是利用广播、电视、开展科技讲座、下发各种资料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
篇7
1.1 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015年全市蔬菜播栽面积64 032 hm2、产量226万t、产值
27亿元。全市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6 680 hm2,一批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的专业蔬菜基地相继形成,初步形成了2 668 hm2保障性蔬菜基地、6 670 hm2优势蔬菜基地、15 341 hm2加工蔬菜基地、2 001 hm2食用菌基地四大产业基地。
1.2 特色产品进一步凸显
遂宁市大棚早熟青椒、韩国萝卜、田藕、食用菌、榨菜、二荆条辣椒等特色优势蔬菜产品,在全省及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畅销成都、重庆、南充、广安等市场,韩国萝卜远销东北,食用菌出口欧美等国家。
1.3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积极探索、创新蔬菜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生产。截至2015年底,全市租地2 hm2以上集中成片规模化生产的业主约230家。
1.4 科技示范推广作用明显
“十二五”期间按照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品牌化的“六化”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万亩蔬菜示范区28个,建设农业部蔬菜标准园5个,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80个,重点推广大棚极早熟栽培、避雨栽培、滴灌等实用技术,主要蔬菜基地的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主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1.5 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制定《遂宁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县级机构,主要负责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县区农产品检测部门对全市主要蔬菜基地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十二五”期间在四川省农业厅每年组织的蔬菜交叉检测中,遂宁市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居全省前列。
1.6 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
近年来,遂宁市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全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18家,其中投Y500万元以上的7家,主要加工榨菜、辣椒、食用菌等,年加工鲜菜
30万t,蔬菜加工率近15%,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食用菌加工产品出口新加坡、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保障能力不高
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原有专业蔬菜基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导致蔬菜需求和供给矛盾日渐显现。部分新建保障性蔬菜基地概念不清、种植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城市蔬菜产品多样性周年供应要求。
2.2 淡旺季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遂宁市同四川盆地多数市情况基本相同,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茄果、瓜、豆类等喜温蔬菜以及7~8月莴笋、萝卜等半耐寒蔬菜,主要靠外地调入,价格较高;在11月至次年2月粮区晚秋蔬菜集中上市时,蔬菜又易供过于求,致使菜价下跌,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3 基地基础设施较差
直接用于蔬菜基地建设的资金有限,造成基地道路、渠系、电力等基础设施不配套,保护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蔬菜生产能力不高。
2.4 集中成片规模较小
部分新建蔬菜基地,没有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基地分散,集中成片较差,没有形成大基地、大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5 种植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青壮年人群大多进城务工,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多为老年人,接受新知识和应用新科技的能力低下,严重阻碍了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
2.6 产业化程度不高
遂宁市从事蔬菜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的企业中成规模、上档次的不多,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工转化率不高,加工业发展明显滞后。
3 发展对策
3.1 进一步优化区域规划布局
按照重点提高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做强做大遂宁市优势蔬菜产业基地的原则,统筹生产布局,加
快“保障性蔬菜基地、优势蔬菜基地、加工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四大基地建设。
①保障性蔬菜基地 按照城市人口人均26.68 m2的标准,在郊区确定菜地最低保有量,结合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城市周边永久性基本农田范围内,科学合理规划布局,集中成片建设周年生产、品种丰富的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切实增强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到2020年,全市保障性蔬菜基地4 002 hm2,应季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
②优势蔬菜基地 在涪江、V江、琼江等沿江或沿河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区域,以船山区的唐家、老池、河沙,安居区的安居、三家,射洪县的洋溪、沱牌,蓬溪县的红江、荷叶,大英县的回马、隆盛等乡镇为重点,产品以外销为主要目的,建设以大棚青椒、韩国萝卜、莲花白(甘蓝)、田藕等为主的优势蔬菜产业基地。到2020年优势蔬菜产业基地达到10 005 hm2。
③加工蔬菜基地 以射洪县的仁和、天仙、曹碑,安居区的三家、大安、玉丰,蓬溪县的回水、新星、文井,大英县的象山、玉峰、河边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以榨菜、红辣椒等为主的加工蔬菜a业基地。到2020年加工蔬菜基地达到20 010 hm2。
④食用菌基地 以蓬溪县的天福、红江、大石,射洪县的瞿河、沱牌,船山区的永兴等乡镇为重点,依托和引进大企业大业主,建设以杏鲍菇、平菇、蘑菇等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食用菌基地达到2 668 hm2(1亿袋折合667 hm2)。
3.2 主要发展措施
①引导蔬菜产品结构调整 一是注重保障性蔬菜基地产品多样性发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类型多样的应季蔬菜,对叶菜类蔬菜给予适当补贴,切实提高城市蔬菜供应能力。二是做强做大特色优势蔬菜产品,引导支持发展大棚青椒、韩国萝卜、莲花白、田藕、榨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品种,切实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
②加强产业基地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的要求,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重点加强耕作路网、运菜道路、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基地生产设施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大棚、水肥一体化灌溉等设施,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生产能力和蔬菜生产经济效益。
③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加大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平台,对发展前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重点扶持。根据新型经营主体的不同特点,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④加大蔬菜科技服务 加强科技示范推广,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依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更新培训和推广,提高科技入户率和转化率。
⑤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大推广《遂宁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监管工作制度,对蔬菜产业基地进行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业主或合作社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取消各种政策支持,从生产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⑥实施蔬菜标准园建设 每个区县每年按照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五化”要求,建设2~3个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蔬菜标准园。通过蔬菜标准园建设,促进遂宁市蔬菜产业基地品质、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⑦大力发展蔬菜加工 一是推进田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在集中成片66.7 hm2以上的产业基地,支持业主建设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简易冷藏库,配置冷链运输等设备。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引进、培育、扶持一批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支持开展新产品研发及新工艺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全市加工蔬菜发展。
⑧强化市场营销 加快品牌建设,实施“遂宁鲜”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壮大遂宁蔬菜特色品牌。支持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产销衔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开展蔬菜直销,引导业主发展订单生产。
3.3 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