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1.1 统筹规划,适度超前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各类规划区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发展与地勘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础性的先导作用,提前 10-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1.2 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1.3 突出重点,拓宽领域
立足于我国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努力创造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宽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1.4 创新科技,增强能力
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进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加快信息化建没,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与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创新基地建设。
1.5 立足国内,扩大合作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1.6 完善体制,理顺机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地质勘查多渠道投入新机制的形成,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2 提高矿产勘查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1 地形及工程测量
地形测量和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对于边远地区小矿,周围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当地数据,建立独立坐标系统测图。但必须详细说明所采用定位仪器的型号、定位的时间、程序、精度。测量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不同比例尺的勘探线剖面应当是实测剖面。
2.2 地质填图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应按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范要求。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比例尺的选择应以矿床的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用仪器法展绘到图上。对于薄矿体、标志层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2.3 水文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应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及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样的测试都应满足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可靠性。
2.4 探矿工程
对覆盖层小于3m的浅部矿体可使用探槽、浅坑,大于3m应采用浅井。钻探工程的质量应符合钻探规程的要求,矿芯及顶、底板 3~5m 范围内的岩石及标志层和全孔岩芯采取率不得低于规程规定或勘查设计的要求。当厚大矿体连续5m低于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钻孔(井)进出矿体应测顶角、方位角,丈量孔深。钻孔实际出矿点偏离设计出矿点的垂直勘探线距离,应视矿床具体情况而定。砂钻严禁超套管采样,开孔、穿矿、终孔应测钻头内径。坑探工程应按坑探规程或设计要求进行。
2.5 采样
必须严格执行采样规范的要求,不得混样、错号,严禁选择性采样。难以识别的矿石或可能矿化地段,应分别予以取样。煤质采样要根据不同煤类及其可能的工业用途、煤质主要指标的变化程度来确定。砂矿样的淘洗、称重按有关规范执行。金属、非金属矿产样品加工应严格遵循切乔特公式,样品加工重量总损失率不大于5%。样品分析、测试,应由国家认证的有资质的化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内检样品必须由送样单位编密码、送原分析单位进行验证。外检样亦编密码,附原分析方法的说明,送指定实验室进行外检。具体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3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准则及技术要求
3.1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一般遵循以下准则
3.1.1 相似类比准则。这是矿产预测首选的基本准则。因为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有相似的矿床产出,我们常用“地质类比法”找矿,其实质就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类比。用这一理论指导找矿一般命中率较高。然而,进行找矿预测时,并没有完全相似的两处成矿地质条件,但也要比较两处相异条件,甚至要进行多个地区的比较。找矿经验表明,凡是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相似,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矿床,一般有相似的矿化标志,可作为类比依据,预测找矿靶区或预测区与已知矿床的成矿条件和矿化标志相似,类比的准确性就较大,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就高,找矿效果就好。
3.1.2 求异准则。矿产预测是从已知到未知,用已知矿床产出地质条件类比,可能发现相似的矿床。然而,对未知的矿床类型或尚未认识的新矿化类型来说,就要运用求异的准则,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的特殊性,预测可能发现另一种矿化类型或新类型矿床的产出。一般来说,-种新的矿床类型的出现,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建造组合,与周围地质环境有不同的地质结构和矿化标志,我们称之为“地质异常”。大比例尺找矿预测不仅要注意与已知矿床类型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对比,还要注意“求异”。同一地质异常往往出现一组不同类型矿床组合,并伴随出现强弱和规模不等的物化探异常,查证这些异常发现了矿床,这就是“同中求异”。
3.1.3 综合预测的准则。进行综合预测,一是采用综合方法预测;二是要进行综合评价预测。前者应充分利用和综合分析测区内地质、物化遥、重砂成果资料,而且要求资料与矿产预测比例尺相一致,有人称之“尺度水平对等”,对于大比例尺矿产预测,要特别注意深部矿化的“指示信息”“、隐敝信息”和“新颖信息”,因此,必须坚持应用综合方法预测,后者是指进行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益元素预测。这是因为在预测区内往往有多种矿产共生和多种有益元素在同一矿化体产出。根据这一共生关系,以一种矿种为主的矿床出现,可能预示另一种甚至多种矿化的存在,这类地质现象在许多矿田、矿区范围内屡见不鲜。所以大比例尺找矿预测要坚持“综合预测”的准则。
3.2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技术要求
3.2.1 建立良好的资料基础。不言而喻,区域地质调查图件资料是进行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工作重要基础资料。然而,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完成后,往往又做过更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新的矿产地勘查、科研和矿产开发,增加了许多新资料、新信息。因而,按大比例尺找矿预测要求,应采用最新资料,对地质图件和相关资料进行修编和预处理,以达到大比例尺矿产预测的精度要求。
3.2.2 建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应用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预测矿产,是现代地质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方法。这是因为它是从复杂的地质现象和各式各样的找矿信息标志中概括出其中最重要特征及标志信息,用以类比预测。成矿模式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控矿因素、内外部特征、时空变化规律、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理和矿化标志的高度综合和总结,将复杂的地质现象上升为成矿地质理论,并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使人们对同类或一组相似矿床的成矿作用有一完整概念性认识。
4 结语
总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各类矿床发现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主办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厅;湖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211
国内刊号:42-1736/X
邮发代号:38-3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3
我省是资源大省,除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十分丰富意外,非能源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如果能够开发和利用好非能源矿产资源,可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且分布比较集中。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黑河、伊春、大兴安岭等行政区内;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我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缓慢,但“十五”以来发展较快。“十五”期间,我省共投入矿产勘查资金近10亿元,在重要成矿区带安排了铁、铜、金和优质建材等矿产勘查项目200多个。在大小兴安岭成矿区带及我省东部地区安排的铁、铜、金等多金属矿产勘查项目中,新发现铅锌铜铁等多处小型矿产地和重大找矿线索。石墨、硅线石、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等优质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些国家急需的矿种,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世界上两个巨型成矿带—古亚洲成矿带和环太平洋成矿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我省正是处于两个巨型成矿带的交叠部位,具有非常优越的成矿条件。与我省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已知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相类比,我省还应发现较多和较重要的矿产。但在调查了解中发现节能减排论文,目前我省在非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还存在地质勘查程度低、开发利用程度低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等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还不足。“十一五”以来,虽然省财政逐年加大了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力度,但用于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找矿的资金仍然不足,且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也比较少,勘查开发资金得投入还远远满足不了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需要。二是市场主体作用不突出。总体上看,我省地质勘查市场发育还比较缓慢,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这直接影响到勘查开发进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具有人才、技术、资料等优势,但这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都属于事业单位,它们主要承担政府投资项目,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体制、机制上限制了地质勘查单位作用的发挥。我省民营勘查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技术装备落后、资质低,只能承担简单的勘查和服务性工作,无法承担一些重要的、大型的勘查开发项目,这也影响了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进展。同时,还因受政策环境不够宽松、野外作业的季节性强、勘查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省外单位到我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还是比较少。三是服务效率低。目前我省矿业权审批程序还是比较繁杂,环节过多,涉及多个部门,每个不同的部门都根据各自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行其使审批权和管理权,有些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相互掣肘, 造成申办企业无所适从,矿业权审批时间过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非能源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国际资源争夺不断加剧和价格不断攀升的形势,国内一些资源大省不失时机地把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明显效果,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大小兴安岭地处世界两大巨型成矿带的叠加部位,矿产资源极为富集。但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还没有“火”起来,具专家分析,我省至少还有2/3的找矿潜力。尽管如此节能减排论文,如果我省能把现已探明地质储量的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起来,也将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因此,把发展非能源矿业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地位,完善措施,使非能源矿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1、将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带的勘查开发纳入我省重点发展战略。我省各个经济板块中,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略显薄弱,主要是缺少替代产业的强力支撑。我省应抓住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机遇,结合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建设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带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通过开发利用实现更有力的保护,使大小兴安岭环境保护与矿业开发形成良性互动。制定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带总体规划,重点明确该经济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点矿区开发时序,产业发展布局及相应政策扶持等,用于指导和促进矿业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
2、对全省矿业权进行全面梳理,加快开发步伐。建议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类。一是对现阶段已具备开采条件的矿,组织专门推进组,一矿一议,理顺关系,分头推进,尽早开发。二是对于勘查程度较高、找矿潜力大、成矿远景好的矿产地,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勘查,争取尽快具备开发条件。三是加快全省探矿权、采矿权设置的核查工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边核查边处理节能减排论文,该注销的注销,该出让的出让,尽快理清关系,加快勘查开发。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勘查开发投入。一是争取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围绕重点矿种、重点区带,加强立项前期论证研究,力争筛选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项目,扩大与国家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争取国家多投入。二是争取加大地方投入力度。财政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经费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出让矿业权价款收入,为扩大对地勘的投入,首要的是扩大这两项财政来源。除严格规范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外,重点在出让矿业权上扩大财源。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理顺矿权关系,尽快回收价款,增强财政投入能力。如尽快启动地质勘查基金,重点支持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带的勘查。三是争取加大吸引社会资金力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实现地质勘查突破是不可能的,必须想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当前应建立完善我省地勘市场体系,重点建设矿业权交易中心,以此为载体,完善信息、评估、交易等服务功能。聘请国内外专家,为我省地质勘查开发提供咨询、论证和推介,既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又有利于扩大宣传影响。
4、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我省应积极研究改进审批方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大力发展中介机构,为办矿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抓紧理顺勘查工作与林业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地勘单位与林业部门防火责任制度,由林业部门派专人全程监督,保证在防火期内正常勘探。认真研究处理勘查工作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节能减排论文,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都应允许勘查,在满足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开采。
5、调动国有地勘单位积极性,努力加快地质勘查工作。我省共有地勘单位100多家,其中国有地勘单位30多家,绝大多数具有甲、乙级资质,从事地质工作人员达2万人。应大力支持国有地勘单位,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同时还应加快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的改制,加快企业化进程。
篇4
主办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4814
国内刊号:32-1640/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5
人,而另一方面我国各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由此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浪费十分惊人。在实际的矿产开采、监测与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很多实际工作的开展还是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或者传统的手工测绘手段,使得矿山开采监测测绘技术无法得到实质性发展。本论文结合现阶段政策法规对矿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测量工作在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并研究了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测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决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及矿山开采监测的其它工作中的矿山测量技术体系问题及技术规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现代体制下的各类矿山开采监测的测绘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框架。
1 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概述
1.1 矿山开采监测的内容
矿山开采涉及地质、山体、矿产、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对开采过程实施监测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
1.1.1 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开采首先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甚至是有
害影响,例如对矿山大肆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体滑坡、
泥石流灾害、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为了尽量减小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在开采的过程中,对矿山及开采过程实施动态化的监测,采取预防和防治结合的手段保障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1.2矿山开采安全监测
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便是安全监测,因此矿山开采监测的过程
中必须要对安全进行监测,包括采用相关传感器对有害干扰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矿山内部的空区、塌陷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各类矿产资源实施安全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1.2 矿山开采中的测绘技术
目前对矿山开采监测所应用到的主要测绘技术主要有GPS定位、
遥感测绘技术及激光探测技术等,下面逐一进行简要的介绍。
1.2.1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的三点定位原理,对地球上的物体实现
三维空间内的定位的一种技术。GPS定位技术目前应用于矿山开采领
域,其主要应用在利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对矿山的数字化地图绘制,
利用数字地图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动态化监控。
1.2.2 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较为成熟的一种测绘技术,简单
来说,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在计算机上面进行计算并且能够达到测绘目的行为。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实现人类无法触及到的矿山内部区域,从而在计算机上完成对矿山内部的矿产储量分布、地质条件研判以及各类灾害事故的预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2.1 滑坡监测测绘
滑坡是矿山开采中经常出现的灾害事故,对滑坡实施监测就必须
借助于现代测绘技术。目前能够实现滑坡监测的测绘技术主要有大地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2.1.1大地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测角、测距的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全站式电子速测仪等仪器仪表实现对大地绝对位移的测量,从而进行分析是否产生滑坡灾害,或者对滑坡灾害进行预警。
2.1.2GPS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测量精度较低,必须借助于大地作为
绝对参照物,因此近几年发展了GPS测量法。GPS测量利用了GPS定位仪器能够实现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测量精度高,能够
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
2.2 地裂缝监测测绘
地裂缝的监测是一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监测工作内容,需要结合地标沉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因此地裂缝的监测测绘,通常是借助于传统的测量法和GPS测量、遥感测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首先利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观察记录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测量实现固定参照物的三维空间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结合遥感测绘技术对被监测区域的地标分层沉降进行标定,从而综合分析出地裂缝的发展与走势,实现对地裂缝的动态实时监测与测绘。
2.3 空区塌陷区监测测绘
随着矿山开采力度越来越大,矿山山体内部难免会出现空区塌陷
区,一旦发生塌陷则酿成惨痛事故,因此需要对矿山开采中的空区和塌陷区进行监测测绘。目前主要应用遥感测绘技术实现对山体内部空区塌陷区的监测。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利用激光探测技术实现对空区塌陷区的探测和研判,利用激光对矿山山体进行三维扫描,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和三维模型的分析,能够准确的提出空区和塌陷区研判模型,并给出适当的监测和补救措施依据。
2.4 水土流失监测测绘
矿山开采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现
象,因此,为了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目前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2.4.1遥感监测法
遥感监测是借助于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将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扫描为电子地图,构建三维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地表水土流失的监测。这种方法往往适合于较大区域面积的水土流失的监测。
2.4.2地面监测法
地面监测法适合于较小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的测量与监测,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对被监测区域设置不同的监测地块,为每一个地块分别设置不同的参照物,如沟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积等,通过定期对参照物的测量测绘,形成数据报表,从而能够为被监测区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础性数据。
我国矿山测量工作及相应的技术规程远远滞后于目前矿山开采监测及矿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矿山测量技术体系不全,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矿山测量内容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对矿山开采监管的需要等。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是安全问题,而要保障矿山开采过程的安全,就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对矿山开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测绘与监控管理,从而能够实现对矿山开采的动态监测测绘与动态管理。针对矿山开采监测的具体方法,本论文详细探讨了测绘的方法与实施步骤,从系统方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在矿山开采领域的测绘技术的应用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在矿山开采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测绘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本论文所探讨的方法,更多的具体的应用技术方法有待于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矿山开采监测中的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为了全面扩大《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便于审稿和对录用稿件的编辑加工,本刊向作者提出如下要求,期望得到广大作者的配合与协助。
1.作者需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进行投稿(http:∥)。作者投稿时应上传论文原稿一份,暂不要上传图件等超大附件,待稿件录用后,我刊会向作者索取。
2.摘要采取第三人称表述,重点报道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具有独创性的具体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可适当增大信息量。
3.引言应概述前人在该领域内所做的相关工作,指出论文研究的工作与他人的异同、重点及期望在哪些方向上取得成果和突破,并给出相关参考文献,按引用的顺序,在引言内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按相应的顺序把参考文献列在文后。
4.在正文中的图表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给出图名和表名(英汉对照)。
5.在结论中应指出本论文的独创性结果及存在的局限,并指出本文所研究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6.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一定要齐全:著作应包括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期刊论文应包括著者、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与期号;论文集中论文应包括论文著者、论文名、论文集编者、论文集名、论文集出版地、论文集出版者与出版年;学位论文应包括著者、论文名、学位授予单位名、论文保存单位名与答辩年;技术标准应包括标准代号与标准名称;所有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被引用的起止页码;所有中文参考文献都要有英文对照。
7.作者在线投稿之后可随时查看论文最新状态。编辑部在收到来稿后的3个月内返回论文修改意见或录用通知。作者在3个月后如未接到本刊修改意见或录用通知,可改投他刊。
8.本刊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文章;优先发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文章。
9.本刊已与多种媒体签署出版光盘及上网协议,不愿通过媒体发行者,请来稿时注明,本刊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已包括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用。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杂志社《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710064
篇7
0 前言
实现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的突破,不仅是为了发展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是巩固我国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方面的国际地位的迫切需求。为了使我国地质勘探方面的实力能够得到快速有成效的增强,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质工作者们的责任更加重大,要达到的要求也更高。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有色金属勘查工作方面的程度不断加深,露出地表的和近地表的有色金属矿产愈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把找矿的目标从已经大体查明的第一深度空间转变到更深的第二深度空间。
1 需要改进的措施
1.1 创新理论,更新观念
鉴于前言所提到的,为了缓解有色金属矿产的资源危机,那么就要加强深部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力度。深部找矿在现有的各项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实施的,而且其理论和观念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
鉴于深部找矿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发现并勘探到深部的资源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非常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对已发现的深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物质来源、构造条件)、成矿作用、矿体特征加以研究,不断完善资料、提高认识、总结,形成成矿模式,为以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地学习国内国外深部找矿的相关理论和借鉴先进的找矿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理论,才能在深部找矿中取得突破。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找矿工作中仅仅有了新的观念和理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对于矿床学乃至所有的科学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做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开发的地质工作者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做好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今的实际工作和科研中,最常见的一个不好现象就是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一些典型的行为表现在:对于全面阐释有色金属勘探过程中的实际现象、全面研究有色金属矿产特征的成果很少;很重视论文的发表,而忽略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实践检验中是否合理的情况。而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前线工作者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却不注意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注意补充最新的理论知识,这都不利于找矿工作的发展。
有鉴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本文提出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①坚持生产学习科研相结合,实践证明,这在大多数科学领域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我们有色金属矿产勘探领域,也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②对于个人评价,应该结合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对有色金属勘探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理论上的创新,一种是实际工作中有重要的发现,两者不应该只取其一,应该齐头并进,都考虑到个人评价当中;③对于新进单位的年轻人,应该先全面培养其综合科研能力,可以先接触一下深入研究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全面打好地质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未来培养长久人才;④对于前线工作者,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培训课程,或者多提供一些去高校进修的机会,这样可以使第一线的找矿工作者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丰富最新的理论知识,将他们培养成更高一级的地质人才。
1.3 勘查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勘探技术也不断创新,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是以重磁电法、激发极化法等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方法和技术推陈出新。主要包括三维地震技术、地面高精度重力勘查技术、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查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频谱激电法、井中声波透视法技术、地下电磁波法等[1,2]。
同样,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数学地质方法的发展;遥感技术也是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工作频率向全波段的延伸、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不断增大。
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种种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带来的是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大,找矿效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寻找更新、更完善的勘查技术,使之为我们的深部地质找矿服务。
1.4加大资金投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资金对于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何况是地质勘探这么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吸纳最杰出的地质人才,才能使用更先进的勘探设备,得到最全面的地质资料,得到更好的勘探效果。
但是这里的加大资金投入并不是盲目的、浪费的,而是要用在刀刃上的。必须提前做好完善的预算,保证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必需大量资金投入的地方绝不吝啬,对于可以节省开支的地方也绝不浪费,这样才能使资金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成正比。
1.5 建立和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
对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是核心,地质找矿工作也是如此,培养和鼓励优秀的地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措施。比如可以改善一线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提高野外出工的工资补贴;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工资分配或者奖励制度,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按所取得的成果大小和贡献比例来分配;还应该加强地质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培育创新型的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只有充分培养和利用各层次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找矿事业的发展。
2 结语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工作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在勘查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勘探的效率,使未来的地质找矿工作更加顺利、更加高效地进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8
攀枝花冷水箐生产实习基地位于攀枝花市北西方向约20余千米处,隶属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2014―2015年,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参观与调研。
一、实习区地质概况
冷水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以西为松潘-甘孜褶皱带,西侧紧邻近南北向金河-箐河断裂,东侧紧邻近南北向攀枝花断裂和昔格达断裂,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构造单元与成矿带。矿区内断层发育,有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类。区内发育大量新元古代早期侵位的闪长岩、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岩体形成相对早些,含铜镍硫化物矿石的基性-超基性小岩体顺层(片理)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上亚群和早期形成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中。这些基性―超基性小岩体的岩性组合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侵入于中酸性岩体的边部或底部,构成中酸性-超基性复合岩体;另一类是单一的超基性岩体,且多发育矿石或见矿化,矿石多产于橄榄岩相,部分产于(角闪)辉石岩相。区内已探明3个小-中型铜镍矿床,其中Ⅲ号岩体区交通便利,岩体与围岩露头良好,且岩体北东部与围岩云母石英片岩的断层接触关系明显,故选取该岩体为野外观察的主要对象。Ⅲ号岩体地表出露为长条形岩墙状,长轴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0.0435km2,岩性为超镁铁质(角闪)辉石橄榄岩,造岩矿物粒度为中细粒。
二、实习内容
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一年级末暑期的“广元市旺苍县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末暑期的“重庆北碚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四年级秋季学期之前,学生已修完矿床学、矿相学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保障了该学期期末寒假“攀枝花生产实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国内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基性-超基性母岩,形成于攀西裂谷陆内拉张环境中,岩浆成分具有成矿专属性。
生产实习内容安排由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报告编写两部分组成。
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含矿岩体的围岩及蚀变特点、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矿体形态及产状、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及品级空间变化等内容,建立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该类型矿产勘查的技术方法,掌握基性―超基性岩体成矿专属性及成矿作用方式[1-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约5~6人,每位老师指导2~3组,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数字化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每个组组员之间要做好分工并互帮互助,且每天分工角色轮换。传统野外调查即在地质观察过程中按规范将地质现象记录、描绘于野外记录本上,在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Ⅲ号岩体及围岩的平面形态等地质信息,并完成探槽、圆(方)井、坑道及钻孔等原始数据记录及最终的图件编绘。工作完成后上交资料或后期保存及利用时,大量纸质介质带来很多不便。数字化野外调查即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将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导入掌上机后,在野外可实现观测路线上地质点、点间界线、路线、产状、照片、样品及槽井坑钻的数据采集,回室内后导入桌面系统进行综合整理。
2.室内报告编写。在观测完设计路线后,结合各组收集的地质资料,编写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山生产实习报告,要求客观实际、符合相关规范并图文并茂。
三、地质路线设计
根据实习区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设计了6条路线,具体见表1。其中前三条路线和后一条路线为基本教学路线,路线④和⑤为专题调研路线,每个小组根据前三条路线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某科学问题,设定课题,设计观测路线、观察内容及采集哪些标本,可为四年级毕业论文提供野外原始资料。
四、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式。在进行基本教学路线观测时,路线前进过程中或快到某一观测点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脚下及四周的地质特征,从理论到实践、从日常生活到地质现象一步步启发。先让各个小组观察并发表其观察结果,再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然后指导教师再一一点评每个小组从野外地质现象获取的信息是否合理,对于观察结果不准确的小组,先肯定后否定,并给他们教授如何正确观察地质现象。表扬合作协调能力强、观测地质现象准确的小组,鼓励其他组向他们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路线中遇到有趣的地质现象、岩石、自然美景及人文景观等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感受地质工作中的乐趣、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4]。
2.角色互换式。在进行第④条路线时,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即学生教授老师如何去正确观测和研究地质现象。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识[5]。
五、考核方式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合理评定野外生产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对野外实习至关重要[6]。
实习成绩主要根据以下3个方面综合评定:
1.野外实习表现占30%,主要考察野外观测、理论联系实际、记录野外现象及野外考核环节的成绩等情况。每条路线均设定考核环节,内容涉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勘探、采矿、选矿和冶炼等,现场打分。
2.野外记录本或掌上机、数字填图桌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情况占30%。
3.野外实习报告及相应图件质量占40%。
六、创新点
冷水箐生产实习教学的创新点主要为:
1.在传统矿山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数字化矿山方法,即“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是培养模式的创新。
2.采集大量的矿石标本回校后进行定量分析(薄片及光片观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地质思维能力与研究技能,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3.这次实习可以作为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基础资料阶段,解决新专业毕业论文的难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七、结束语
攀枝花冷水箐地区发育变质岩、岩浆岩、断层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既是普通地质学实习的天然场所,也是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山实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尽管前人进行过详细研究,但依然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冷水箐矿区为小岩体成矿,且这些岩体侵位于盐边群上亚群中,为何同期形成的大岩体或侵入中酸性岩体的基性-超基性岩小岩体未见矿化?显然,该生产实习基地可建设为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并互动的基地。实习过程中采用传统与数字化矿山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地质学发展培养综合型的建设者。
致谢:感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为培养地质学建设者付出的无私奉献!
参考文献:
[1]张同良,李守平.矿山地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材改革,2014,(303):137,154.
[2]王功文.“矿产勘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3):55-58.
[3]李强,肖传桃,罗顺社,等.大冶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实习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3):79-81.
篇9
1.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
1.1熟记地质规律,布局合理化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情况极其复杂。我国在地质勘查及理论研究方面,在上世纪早期,在国际上就享有盛誉。前辈们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对我国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的规律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所以,我们要结合当下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宏观发展布局,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布局结构、国土资源利用以及人口分布状况几个方面人手,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布局进行周密布置、保障商业性质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有序性。
1.2有效规划,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适宜超前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原则,地质勘查应该对以下统筹内容为重点,从而在工作规划上做到有方可寻:对公益性质地质的地质调查和商业性质地质勘查进行统筹;对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统筹;对环境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进行统筹;对规划区分的地质工作进行统筹;对国内地质勘查事业发展和地质勘查领域国际化程度进行统筹。力求将地质勘查的基础先行性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提前完成10~15年的地质勘查规划工作。
1.3以能力增进为目标,有机结合创新科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兴国”概念的实施是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完善的有效促进手段。结合某些重大地质勘查概念性的研究课题,完成了地质区位优势向地质科技创新体系的过渡。作为一门带有科学技术的勘查学科,地质勘查必须要尽快完成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自身的科技创新体制。在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勘查事业的整体建设方面,更是要结合创新科技,从而让地质勘查和科研技术进行融汇、支持并推动地质勘测技术能力的全面发展。
1.4以国内为立足基本,尽量完善市场发展的扩充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的多样化,对国内资源潜力进行充分挖掘。由于资源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国内的矿产资源应该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力争创造与国际企业协作机会,将境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技术提升
至另一水平,鼓励、支持并引导一部分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使得矿产资源的供给得到高效保障。
2.结合实际地质勘查实例进行类比分析
某一地区在早期进行过大面积的地质勘查工作,由于技术原因,勘查深度只停留于浅部的矿体验证上,并没有对深层的矿体进行周详地勘查,下述是该地区的地质特征。
2.1地质地层
该地区的地质地层由西向东、自老到新的概况如下:倾向SE、走向NE、倾角7°~35°呈单斜状分布;测矿工程开展而发掘的地层情况自老到新呈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总统峰峰组(O2f)、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上统太原组(C3t);地表层有少数地况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下统下石盒子组(Plx)、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Ylh)、刘家沟组(T1l);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松散层则有大面积显露。
2.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高角度正断层发育较为成熟。构造主要走向NE,由于多期次的活动和发展,构造复合的位置为岩浆岩的入侵提供了空间条件。
2.3磁异常探测
为了查明深部矿体,对该地区开展磁法物探工作,物探结果显示如下:磁异常曲线成类似等轴状的椭圆形,整个曲线规律圆滑。圈定定异常等磁力线值为300y,走向探测长为3.6km,宽为3.5km;150y为其圈定异常值,走向探测为长6km,宽5.5km。以上磁异常探测数据可以说明,该矿产的异常规模较大。
2.4成矿条件整理分析
依据以上的地质资料分析和磁异常结果,基本可以通过邯邢式铁矿的形成特点来确定该地区矿产的性质。虽然矿区的浅层是具有煤系地层的特征表象,而深层却呈现为奥陶系地层结构,由北向东的断裂构造为岩浆岩的人侵提供了空间条件,并控制了矿体的分布规律。通过进一步地钻探验证,在矿区的深层发现了闪长岩,同时在接触带内发现了磁铁矿体。在该矿区发育的断裂构造,大规模的燕山期岩浆岩的侵人,构造角砾岩等条件的具备,使在该矿区的地层中形成多层且厚度大的矿体成为可能。该矿区曾经进行过一次钻探工程施工,在钻孔300米深度处发现了一个l米厚度且品位较高的磁铁矿体。由于某种原因,当时工程的发掘工作就此止住,也没有留下较为详细的地质资料。
2.5深部勘查结果
本区的磁异常,可能是因为深部某一巨大含磁铁矿物的岩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深部一定规模的磁铁矿体引起的,在理论上都是有依据的,而且历史钻探施工的资料显示,在300米以上的范围,除了发现一条1米厚的磁铁矿体外,就是奥陶纪地层和含磁铁矿物的岩浆岩体,因此磁异常的起因主要是什么,地质工作者存在较大的分政。后来,经过专家们的会诊,理论上倾向于该磁异常结果是因地层深处的矿体引发,且矿体本身具有规模较大埋藏较深等特点。后经钻探工程证实,在近600米的深部发现了数层、总厚度达20~30米的磁铁矿体。
2.6勘查过程问题浅析
在上述的地质勘查实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仅仅依靠钻孔来验证磁异常具有局限性和极大的投资风险,起码还应该结合其他手段进行更多方面的磁异常诱发因素排除。该矿区磁异常结果是较为罕见的,虽然钻孔验证是一种重要手段,但笔者认为,应该再结合激化极电法、重力测量,激电测深测量等物理探测手段,以及必要的化探方法进行综合的研究,再结合两次钻孔资料的对比、就能够得到较高效率的、理想的地质勘查成果。多重勘探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得勘查结果更具备对比性和解读性。
2.7实现地质找矿的突破点在于地质工作整体部署的创新近些年来,国家投入不足、社会投资风险加重、队伍调配、体制转变和市场化机制等是我国地质工作正在面对的复杂情境。由于地质找矿的规划和部署方面没有进行有效地统一,从而形成了找矿项目小、多、分布散乱的情况,从整体布局上很难进行进一步的突破。而找矿整体布局的创新以及找矿部署研究的加强都是当前需要予以及时解决的重难点所在,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完善,才能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能够朝向高效现代的目标进行持续发展。
2.8对矿山闭坑的勘察
除了在开采前要对矿山进行严密的考察,在矿山的复垦和关闭中,考察也是尤为重要。国家对于闭坑矿山是有相关的法律条款的,采矿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不能采取随意敷衍的态度,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事故问题。在开采结束之前就应当计划好闭坑的相关措施,提前做出相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闭坑后,应当定期进行检查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勘察过程中若遇到闭坑矿山,应该立即向有关部门上级汇报以便及时检查做出结论。此外,在矿山坏境保护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在它的治理方面能够出台有力的措施。
结语
中国的地质勘查已经逐渐向国际化高度看齐,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的发挥空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拓展延伸。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勘查探测方面有了更多、更新的基础理论,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实践运用应该被予以重视。我们力求在多种勘查手段的结合下,将矿床发掘能力进行快速提升、保障矿产勘查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矿山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可见矿山地质灾害已经变成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广义地质灾害的一种,它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作用和社会影响正日趋严重,已不容忽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板块。所以,建立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融资模式,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现状
1.1常规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
我国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方式大多呈现单一方式。财政拨款一直是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资金来源,并占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投资总量的50%以上。此外还设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我国设立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这项基金由中央财政投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采矿权人,收缴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主要用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另外,银行贷款是矿山企业进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产出效益低、风险较高的特点,从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其融资规模增长一直较为缓慢。
1.2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的发展
从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的现状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主体,主要还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投资方式单一,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尚未形成,社会资金的投入正有待加强。也正由于此,近年来,虽然我国矿山地质防治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历史欠账太多,加之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破坏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导致治理速度缓慢,全国矿山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所以,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融资渠道亟待解决。
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多元化投资机制
2.1建立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通过对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现状研究,我们了解到制约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瓶颈,归根结底是资金问题。我国现有的单一的投资渠道,不能使我国矿山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势在必行。对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我国设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监测工作,少部分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取消“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后,各地也不再设专项资金。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后来又再次设立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
2.2建立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矿区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的人为地质灾害。它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沉陷、岩溶塌陷)、尾矿坝溃决等。实践中,因为治理费用较大,矿山企业承担不起,多由主管部门补贴,如今行业主管部门已经撤销,因此,如何筹集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便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许多矿山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考虑到因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其防治费用既可选用“基金”的办法,也可选用“保险”的做法。不论是哪一种办法,都需要从矿产品产值中抽取一定比例缴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则由“基金”或“保险”提供赔付,矿山企业可用这笔费用进行善后修复和处理。
2.3建立适合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财政税收政策
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家财政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核算机制,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将国家财政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转变成补、鼓励性投资,成为引导社会资金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的助推剂。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市,设立与矿产资源开采有关的税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适当的税率,为当地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2.4通过证券融资改善矿山地质灾害投资现状
证券融资包括市政债券融资和企业证券融资。市政债券发行的目的,包括弥补财政赤字和为单独的项目融资,在矿产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可用于单独的项目融资。这种债券的特点是具有免税效应,可以吸引众多的居民投资者、投资基金、银行信托机构的资金,但同时债券需要到期还本付息,所以项目要有可赢利性。因此,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和经济可行性是考虑的重要方面,也就是只有准公共产品才能适用与市政融资。企业证券也是很好的融资方式,由于矿产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自身无法直接提供,发行证券融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企业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股票融资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优先股可以实现某些单位的控制权,有效防止私人对矿产地质灾害防治过程的不良运作;普通股可以有效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同时也可以吸引部分民营企业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矿产地质灾害防治的运作效率。企业债券融资也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债卷融资具有操作简单,筹资迅速的特点;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一样,有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利用此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结语
我国是矿业大国,今后一段时期,矿产资源紧缺仍是主要矛盾,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仍会带来更大的环境矛盾。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高度,深刻理解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注重制度创新,建立企业承担责任、政府有效监管的机制,多元投融资模式,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改善矿山环境和矿区周边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地质矿产勘查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目的,据先进地质科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使用地质填图,物化探,钻坑探工程以及遥感地质等方法,同时应用钻探、坑探、井探和槽探的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的评价或可行性的研究等工作,进而可以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的矿体分布与矿产的种类以及应用前景等等,进而可以满足国家的建设或矿山企业所需的全部地质勘查的工作。矿产勘查的目的是矿山建设的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和开采技术的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才能减少开发的风险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的特点,例如埋藏在地下,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因而矿产勘查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工作。
一.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任务
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是矿产勘查的任务,要运用地质的填图,物探与化探方法、钻探和坑探等探矿的手段,同时进行必要的取样研究矿石的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然后进行储量的计算,再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的条件,进而做出矿床技术经济的评价,进一步的编制地质勘探的报告,所以要求我们发现矿产并查明它的质量,它的数量和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二.地质矿产勘查的理论
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是解决以下的问题,例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为保证矿业的发展和矿山的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料与矿产的资源量和储量的问题等,有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矿产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同时具有极其的隐蔽性和相对的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矿产勘查是带有探索性和风险性的,矿产的分布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同时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矿产勘查的各项工作应以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作为指导,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失误。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次筛选对象,逐渐增加成功率。 中国现行勘查阶段分为,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要确定各勘查阶段最优的勘查程度和资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开采区段过多探求高级储量而积压资金浪费时间,矿山建设所需资料必须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矿山投资风险,对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对象不再继续下阶段工作,而对优越的勘查对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综合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
三.矿产地质勘查勘探方法与分析
1、矿产地质勘查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坑与槽探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便于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第二种方法是钻探,只要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在我矿山生产勘探中普遍应用。 第三种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方法探测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变化,通过分析与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以及解释地质的构造和矿产的分布的情况。 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与评价矿产为目的,以地质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
2、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的地质环境
建立区域的地质事件表,进一步的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的成矿期与地质的热事件在时间上的一定的匹配关系,并运用综合的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此环境下查明必要的陆壳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质等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3、沿着成矿区带找矿,易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弄清区域性的深大断裂以及它的断裂构造相互组合的特点,进而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的次级断裂的构造发育特点。一般而言控制矿田与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相交产出,并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出现,这就是横向矿带的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会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接近于一种平行状态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以及矿床成矿带,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产出。所以要沿着不同的级次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进而对比成矿地质的条件,这样会比较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
4、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
做好深入研究找矿信息的工作,充分运用这些信息的指导,在进行一些找矿,所以矿化信息引起的重视就越显得重要了,找地表矿与半隐伏矿的时候,要适当的运用遥感地质与化探找矿的信息,同时要结合其他的找矿信息进行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的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要进行矿产的深部评价,须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同时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并从中找出反映剥蚀程度的问题,某些地表信息虽然完好但是已剥蚀深,而且找矿的前景不是很大,一些上部已经出现的矿种类型已剥蚀的很深了,所以就更要认真的研究找矿信息所产出上网特点与空间分布的规律,进一步的寻找矿产和相关的成矿系列的矿产,从而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的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矿化以及相关的信息产出的特点圈定矿区自然边界,同时与它的分带与地质构造特点之间的差异和深部大上网岩体所产出的状况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所产出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中心的成矿矿区与主单中心的成矿矿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同时在矿区的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寻找不同的成矿中心,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根据主要的矿体的自然形态,结合有关的找矿的信息,预测找矿的部位和找矿的前景。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原有的矿区开采过度,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矿产资源开采的后劲不足。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又对新的矿产资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种矿产的矛盾,矿产开采的队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理论的提升以及专业技术的拓展,不断的优化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矿物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地质矿产勘查是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主要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形势的加剧,我国的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能源,因此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伟,李建军. 探讨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7:90-91.
[2]徐华. 解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39.
篇12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篇13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16-02
正是因为黑龙江省的矿业权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也就给国有地勘单位经营矿业权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因此,要想更好响应国家政策改革的号召,国有地勘单位就必须活用政策,牢牢的抓住机遇。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始终坚定不移的抓住矿权经营不放松,结合国家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开展以矿权为股本的资本运营,为企业化转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一、国有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转制的历史必然性和在转轨时期肩负改革发展任务的双重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地质勘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仍然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这是对地质勘查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的高度概括。所谓“先行性”表明地勘行业发展要领先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所谓“基础性”表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地勘工作的服务与支持。这种时间排序上的“先行性”、空间定位上“基础性”和贯穿“全过程”的关联性也就决定了地勘队伍所承担任务的极其重要性。
地勘单位肩负改革发展的重任,要求地勘队伍必须在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地勘经济的同时,积极为自身转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最终实现企业化经营。当前,地勘单位全部家底是在地质勘查工作形成的地质成果资料,而地质成果资料附加在自然界的矿a资源中形成的权益经法定程序批准又取得矿业权。所以,地勘单位进行所谓企业化经营,从经营起点或经营内容上说,也就是对矿业权的取得、占有和有效经营。
二、的劳动价值论是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资格成立的理论根据
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是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勘查找矿,其具体劳动创造出现实的各类地质技术成果,其抽象劳动创造出地质成果资料的交换价值(或表现为矿业权价款)。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必然体现劳动的两重性,既创造使用价值,又创造交换价值。这也就从根源上决定了国有地勘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矿业权经营主体地位的必然确立。
多年来,全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如何经营矿业权和矿业权市场的构建进行的深入探讨收效很大,但也经历了一个理论困惑期,主要是混淆矿产资源和矿业权的关系;怀疑矿业权作为法人财产的经济法律定性;否认地勘单位的矿业权经营市场主题定位。因而,以劳动价值理论为指导,对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定位的理论根据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机制是国有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定位的客观先决条件
目前,国有地勘单位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实现企业化是有前提和条件的。所以,[1999]37号文件指出“中央和地方都要对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地勘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时,允许其将部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2003]76号文件又进一步强调“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符合规定并经批准,其价款的部分或全部转增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国家资本金”。这为地勘单位依法经营矿业权提供了政策依据。
笔者认为,在确立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矿业权流转的市场化机制,这是地勘单位完成企业化转制的客观前提和先决条件,两者是因果关系。
从因果决定论的先后时序出发,推动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机制,而不是盲目急进地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靠行政手段制定转企改制的日程表,否则,地勘队伍在转轨时期所肩负的双重任务一个也完成不好,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失。
四、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经营做法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实际规定范围之内从事勘察产权资源的权利。可以说探矿权不仅是地勘单位的法人财产权,更是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经济的生命线所在。
事实上,现如今的地勘单位尚处于获取矿业权的边缘化地位,在探矿权经营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探矿权的实际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尤其是经过近十年的运作,许多地勘单位往往将一些找矿成果较好的探矿权进行了转让,而那些找矿结果不理想的则直接被注销,也就造成了自主矿业权所剩无几,且绝大多数留下的还都是那些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二、三类探矿权;国有地勘单位的实际资本积累较少,无法承担失败风险。近些年来国有地勘单位已经为国家找到了大批的矿产地,但是并没有分到应有的红利,也就造成了国有地勘单位资本积累较少,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也就无法承担勘查失败的风险。虽然个别地勘单位通过自有探矿权的转让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获得资本金以后绝大多数地勘单位都用于基础建设之上。因此,从经济实力上进行分析,国有地勘单位仍不具备独立运作探矿权,承受勘查失败的风险,仍处于打工地位。目前仍有许多国有地勘单位,其主营业务仍是承担政府、企业的地质勘查项目,而并没有成为探矿权经营市场的主体。尤其是财政项目又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公益性的地质项目,也就造成了地勘单位在财政项目的资金使用上并没有自主使用权利,一些项目费用并不能进行结余留用,勘查单位对勘查结果也没有分配、共享权利,并不占探矿权权益,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便是开展商业性质的地勘项目,国有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也仅仅处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说到底仍然改变不了为别人打工的命运;勘察形式严峻,生存危机突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由过去的高速发展逐步走入了新常态,矿产勘察明显减少的同时,也对地质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可以说这种不容乐观的发展形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扭转的。这也就造成了国有地勘单位即无处可以打工,又没有探矿权动作,那些以找矿为主的地勘单位势必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举步维艰。从现如今国家改革的发展动态来看,国有地勘单位分离成公益性事业单位、商业性地勘企业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而改革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国有地勘单位也只能占现如今国有地勘单位较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国有地勘单位仍然要转型为企业走入市场之中。然而想要进入市场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拥有成熟的矿业权市场,而这正是现如今薄弱环节,也就致使了许多国有地勘单位改革难度较大,企业化运行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地勘单位应该切实落实探矿权收益政策。也就是积极的贯彻并且落实201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指出的,关于国有地勘单位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地质找矿风险投资,分享找矿收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争取政府财政项目,并以地质找V为核心向着服务于资源、服务于环境不断转变。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获得探矿权,形成自己的优质产品,从而实现国有地勘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目前矿业经济形势下行,从二级市场获取探矿权的成本较低,从这一方面讲,也是地勘单位进入探矿权市场的有利时机。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在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勘局的领导下,以“两个文件”作为指导,牢牢的抓紧矿业经营不放松。一方面指派专业人员对文件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材料进行研究,以便为经营探矿权提供法律与政策性的依据,并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探矿权经营培训班,吸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动向与政策性变化,对矿权进行登记保护与延续。积极地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与疏通,在取得政府认同与许可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立项研究。同时,抓住商机,利用已经掌握的矿权进行招商引资、股本运作,与国内大企业集团联系组织矿山勘查、开发、建设工作。截止到现今,地勘六院已经在实施“矿权强院”方面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崭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王文.我国地质工作现状评价与发展展望[C].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2]王志刚.地勘单位企业化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建设[C].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3]李建华.地质工作体制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4]毛小兵.论我国矿业企业集团的矿产资源战略[D].中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