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资产管理职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资产管理职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资产管理职能

篇1

一、创新国资监管体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目前,县国资局按职能监管的对象为全县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县财政局行资股监管的对象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县直相关单位的“非转经”资产。由于近年来我县国有企业日益减少,县域经济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新格局,加之由于种种原因,本应纳入县国资局监管范围的,如县商务局管理的商贸总公司、物资总公司等县级国有企业而未纳入国资局监管。所以,县国资局的现状是:人多事少。县财政局行资股因人手不够,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又力不从心,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虚报、瞒报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贬值和流失的问题也常有发生。从我们考察学习的外地经验看,县国资局和县财政局行资股都在县财政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建议,我县应借鉴秭归县、大冶市等地的国资管理经验,将国资局和行资股合署办公,以形成对全县国有与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监管的合力。即使将来县编办批准同意成立县行资管理局,也可建言让国资局副局长兼任县行资管理局局长。诚如是,我们相信,沙洋的国有资产监管一定会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不留监管空白,不留监管死角的全方位监管新局面。

二、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转让,产权交易,是国有(集体)资产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关注的方面之一。省、市对国有(集体)资产产权交易都出台了很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要求,我们学习的荆门市、钟祥、京山、秭归、竹山等地在国有(集体)资产产权交易管理上都早已开展工作,且取得了明显成绩。既确保了国有(集体)资产产权转让中的阳光操作,维护了所有者的权益,让资产价值最大化,又杜绝和减少了国有(集体)资产产权转让中的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而我县虽也按市国资委要求,在2006年挂牌成立了荆门市产权交易中心沙洋办事处,但至今一笔业务未开展,相关产权交易的规章制度也未配套到位。因此,我们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将我县产权交易平台尽快搭建起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市场依法交易,执法严格监管”的阳光管理体系,以服务全县企事业单位,实现国有(集体)资产产权转让时的阳光操作和资产增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加强监管制度建设,规范国资监管行为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们认为今后我县国有(集体)资产监管的重点是:严格清产核资,监督资产损益,严格产权管理,监督产权交易,严抓国资收益征收,监督所有者权益到位等。为完成上述工作,我们认为必须有相关规范的制度作保证,因为制度是行为规范的总和,没有制度一切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湖北省产权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起草并由县政府颁布《沙洋县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国有与集体产权进场交易的通知》,联合县纪委出台《关于贯彻执行产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和细化我县国有(集体)资产监管的操作办法和措施,用制度来约束国有(集体)资产使用者和监管者。

四、创新资产运营模式,助推沙洋经济发展

篇2

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库房管理;资产管理水平

1智能化库房管理的优势

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下,计量资产管理比较粗放且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对电能计量器具出入库、拆回退库、资产盘点等细节琐碎、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问题。如,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资产未按规定流程领用管理;备表工作未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电能表实物出库未采用条码扫描方式;计量资产定期盘点记录不完整等。智能化库房管理采用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手段,实现自动化存取表,自动盘点及计量资产的定量、定位、运行维护的全方位动态管理;实现设备自动化操作、计量器具智能化管理,达到计量器具的可控、在控;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生产调度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网上实时浏览计量管理信息,达到部门间数据共享,确保运行及库存信息实时在控;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列式存储结构灵活布局,同时节省仓储面积及多余过道面积,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促使计量工作及计量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更加集约,资产规模效应明显。

2智能化库房的构成

厦门供电公司建立的智能密集柜库房,由硬件设备“智能密集柜系统”与软件系统“智能表库管理系统”组成。通过智能表库管理系统与营销业务系统、生产调度管理平台的互联,实现计量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密集柜系统由密集柜、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五层智能感应箱柜机、输送系统、RFID扫描器和红外条码扫描器等部分组成。智能表库系统对库内电动密集周转箱、传输装置等设备加装RFID识读设备,实现计量器具信息识别、自动录入功能;再结合设备管理监控平台,实现计量器具信息实时动态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流动情况;采用传感器技术解决了库房内环境、动力的监控问题,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库房内温、湿度环境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柜门开关监测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监测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智能引导,对库房的各种操作进行实时语音播报,实现异常自动告警、信息互动。如在非法出入库时,实现语音报警,当领用超时、库房温度或湿度超出阈值时,自动报警等,从而实现傻瓜式出入库操作与仓储管理;采用精确定位技术,通过集成压力、红外等多种传感设备和运动控制装置完成精确定位表计位置、自动识别表计信息实现表计存取的无人化自动操作。智能表库管理系统分成三层:信息管理层、实时监控及调度层、工控设备层。信息管理层配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对外提供营销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的接口,对内(本地的操作人员)提供WEB交互界面。实时监控及调度层配置前置服务器,一方面监控各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发现异常可对外报警,另一方面可接受信息管理层下发的指令,转发给各设备,并负责协调各设备的动作,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实现计量生产调度平台、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出入库、数据采集、统计汇总等业务功能。

3智能化库房的应用

厦门供电公司建立的智能密集柜库房主要用于计量资产的仓储管理,包括计量资产的出库、入库、库存盘点、配送、库存预警等功能。负责和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营销系统进行交互,生成出入库任务。库房管理人员登录系统接收到作业指令,控制相应的硬件系统完成计量器具的出入库操作,作业完成后将结果反馈给营销系统。管理系统由控制模块、接口模块以及应用平台组成。目前这套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共支持21种业务,包括:配送出库、配送入库、新装更换出库、领出未装入库、拆回设备入库、检定/检测出库、初始化入库、移表出/入柜、尾箱返柜、临时借调出库、临时借调返回入库等。下面具体举例电能表的入库与库存盘点应用:(1)电能表入库智能表库以周转箱为存储单元,入库流程如下:新表到货后或旧表拆回后人工将周转箱从货车上卸下,人工将确认合格的周转箱放在周转箱传送装置上面,周转箱传送装置将把周转箱传送至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感应到有周转箱放入,且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有空位,步进马达将带动上升链条,周转箱上升实现自动周转箱堆垛。如果无空位或者系统通知停止接收新周转箱,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将发出位满信号,不再接收堆垛周转箱,等待其他部件来获取周转箱直至腾空位置。当周转箱堆垛完成后,系统将通知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将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移动至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当接受到获取周转箱的指令后,五货叉有轨箱柜机会自动伸出五对机械叉,刚好穿过周转箱的提把手,上提机械叉,提起周转箱,进而收缩机械叉,把周转箱收入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的柜内,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的扫描系统将对电能表进行扫描,把信息传至智能表库管理信息系统,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会把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移动至密集柜指定的储存位置前,五货叉有轨箱柜机伸出机械叉,下放机械叉,把周转箱放置在储存位置上,收缩机械叉完成周转箱的移动。(2)库存盘点智能表库以周转箱为存储单元,盘点流程如下:系统可以定时自动进行库存盘点,也可以手动触发进行盘点,系统收到盘点命令后,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将移动到自动周转箱货柜外,自动周转箱货柜将前后移动,开启第一货柜,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将移动五货叉有轨箱柜机至开启的货柜内,通过控制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的上下左右移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获取周转箱到五货叉有轨箱柜机内,通过五货叉有轨箱柜机内的扫描系统将依次扫描表记编号,并与智能表库管理系统内的计量器具信息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将记录错误信息,盘点完成后统一通知操作员进行人工确认。

4结束语

智能化库房的应用,为厦门供电公司的库存电能计量器具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等服务,使计量器具在库房内做到可控在控;机械化、智能化的存取功能,以及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优化了计量器具发放领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偏差,达到计量器具的有效可控性。真正实现库存计量器具数据实时更新,做到账、卡、物一致,实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作者:陈惠玉 刘应 单位: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智,张胜男,沈修远.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崔南方,张安.现代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2008.

篇3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来本区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及相关产品的检测、认证等服务平台建设的企业和人才。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

(一)符合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

(二)企业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让、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设投入;

(三)具有重大带动和支撑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重点支持其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四)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产业发展亟需的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

(五)纳入区内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

(六)政府组织的智能电网产业的招商、会展和宣传推介等市场开拓活动;

(七)上级对智能电网企业扶持所需区配套资金。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扶持主要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两种方式:

(一)贷款贴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活动在商业银行贷款发生的利息按一定比例予以补贴。贴息金额根据实际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贴息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

(二)无偿资助。主要对企业技术改造、重大技术研发、重点产品的推广应用、研发平台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项目建设等给予补贴;智能电网产业招商引资与对外交流合作等重点项目的资助。承担单位须要有项目自有配套资金或者较强的研发基础条件。

第七条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每年制定当年申报指南并向社会。各开发园区、街道负责组织所辖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须填报《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并提供与申请享受的政策相符合的产业分类、技术领域、重点支持项目、发展目标等方面的资质、资格证明材料,经所在开发园区、街道签署意见后报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部门受理。

第九条申请专项资金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在区注册纳税,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向区智能电网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备案手续;

(二)从事智能电网产业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运营正常、管理规范,且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综合贡献率高、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智能电网产业需要建设的并列入建设规划的重点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建设主体单位;

(四)列入区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活动计划的重大招商、展览和交流活动;

(五)其他促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扶持的项目。

第十条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成立审核小组,负责对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初步审核(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报区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认定,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负责落实兑现相应扶持资金。

篇4

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下,计量资产管理比较粗放且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对电能计量器具出入库、拆回退库、资产盘点等细节琐碎、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问题。如,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资产未按规定流程领用管理;备表工作未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电能表实物出库未采用条码扫描方式;计量资产定期盘点记录不完整等。

智能化库房管理采用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手段,实现自动化存取表,自动盘点及计量资产的定量、定位、运行维护的全方位动态管理;实现设备自动化操作、计量器具智能化管理,达到计量器具的可控、在控;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生产调度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网上实时浏览计量管理信息,达到部门间数据共享,确保运行及库存信息实时在控;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列式存储结构灵活布局,同时节省仓储面积及多余过道面积,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促使计量工作及计量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更加集约,资产规模效应明显。

2 智能化库房的构成

厦门供电公司建立的智能密集柜库房,由硬件设备“智能密集柜系统”与软件系统“智能表库管理系统”组成。通过智能表库管理系统与营销业务系统、生产调度管理平台的互联,实现计量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智能密集柜系统由密集柜、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五层智能感应箱柜机、输送系统、RFID扫描器和红外条码扫描器等部分组成。智能表库系统对库内电动密集周转箱、传输装置等设备加装RFID识读设备,实现计量器具信息识别、自动录入功能;再结合设备管理监控平台,实现计量器具信息实时动态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流动情况;采用传感器技术解决了库房内环境、动力的监控问题,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库房内温、湿度环境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柜门开关监测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监测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智能引导,对库房的各种操作进行实时语音播报,实现异常自动告警、信息互动。如在非法出入库时,实现语音报警,当领用超时、库房温度或湿度超出阈值时,自动报警等,从而实现傻瓜式出入库操作与仓储管理;采用精确定位技术,通过集成压力、红外等多种传感设备和运动控制装置完成精确定位表计位置、自动识别表计信息实现表计存取的无人化自动操作。

智能表库管理系统分成三层:信息管理层、实时监控及调度层、工控设备层。信息管理层配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对外提供营销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的接口,对内(本地的操作人员)提供WEB交互界面。实时监控及调度层配置前置服务器,一方面监控各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发现异常可对外报警,另一方面可接受信息管理层下发的指令,转发给各设备,并负责协调各设备的动作,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实现计量生产调度平台、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出入库、数据采集、统计汇总等业务功能。

3 智能化库房的应用

厦门供电公司建立的智能密集柜库房主要用于计量资产的仓储管理,包括计量资产的出库、入库、库存盘点、配送、库存预警等功能。负责和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营销系统进行交互,生成出入库任务。库房管理人员登录系统接收到作业指令,控制相应的硬件系统完成计量器具的出入库操作,作业完成后将结果反馈给营销系统。

管理系统由控制模块、接口模块以及应用平台组成。目前这套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共支持21种业务,包括:配送出库、配送入库、新装更换出库、领出未装入库、拆回设备入库、检定/检测出库、初始化入库、移表出/入柜、尾箱返柜、临时借调出库、临时借调返回入库等。下面具体举例电能表的入库与库存盘点应用:

(1)电能表入库

智能表库以周转箱为存储单元,入库流程如下:

新表到货后或旧表拆回后人工将周转箱从货车上卸下,人工将确认合格的周转箱放在周转箱传送装置上面,周转箱传送装置将把周转箱传送至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感应到有周转箱放入,且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有空位,步进马达将带动上升链条,周转箱上升实现自动周转箱堆垛。如果无空位或者系统通知停止接收新周转箱,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将发出位满信号,不再接收堆垛周转箱,等待其他部件来获取周转箱直至腾空位置。当周转箱堆垛完成后,系统将通知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将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移动至多层智能感应箱柜机,当接受到获取周转箱的指令后,五货叉有轨箱柜机会自动伸出五对机械叉,刚好穿过周转箱的提把手,上提机械叉,提起周转箱,进而收缩机械叉,把周转箱收入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的柜内,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的扫描系统将对电能表进行扫描,把信息传至智能表库管理信息系统,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会把五货叉有轨箱柜机移动至密集柜指定的储存位置前,五货叉有轨箱柜机伸出机械叉,下放机械叉,把周转箱放置在储存位置上,收缩机械叉完成周转箱的移动。

(2)库存盘点

智能表库以周转箱为存储单元,盘点流程如下:

系统可以定时自动进行库存盘点,也可以手动触发进行盘点,系统收到盘点命令后,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将移动到自动周转箱货柜外,自动周转箱货柜将前后移动,开启第一货柜,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将移动五货叉有轨箱柜机至开启的货柜内,通过控制双轨数控横梁式机械手控制系统的上下左右移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获取周转箱到五货叉有轨箱柜机内,通过五货叉有轨箱柜机内的扫描系统将依次扫描表记编号,并与智能表库管理系统内的计量器具信息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将记录错误信息,盘点完成后统一通知操作员进行人工确认。

4 结束语

智能化库房的应用,为厦门供电公司的库存电能计量器具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等服务,使计量器具在库房内做到可控在控;机械化、智能化的存取功能,以及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优化了计量器具发放领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偏差,达到计量器具的有效可控性。真正实现库存计量器具数据实时更新,做到账、卡、物一致,实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智,张胜男,沈修远.中国Y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崔南方,张安.现代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2008.

篇5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高职院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每一类别下根据其性质和属性又设置了明细类别,品种多,管理十分复杂,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高职院校逐渐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学校资产呈现多元化。这又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负责人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购置资产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申请购置计划缺乏定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资产管理贪新弃旧,造成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钱”向“物”转化而弱化的思想,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偏重于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对于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财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界定模糊,缺乏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让业务人员到市场上自由采购,缺乏定量标准,购置的资产的实用性和价格有待评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固定资产的界定更是模糊,包括领导在内的多是管理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概念是不清晰的,对于标准理解不清。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引发新产品分类和界定的困难。诸如软件、网络产品之类的产品是否该定为固定资产备受争议。

3.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的模式,财务部分负责账目,而实物分到多个部门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图书,设备处管理仪器设备,后勤集团管理房屋等。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归不同学校领导管理,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最终引发谁都管或者谁都不管的现象。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课题组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仪器的现象时有出现,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个别通过出借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来谋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盗用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再加上管理不善,固定资产随意存放,导致损坏、被盗、丢失等,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管理人员调动过程中,手续移交不完全,公物私自带走等现象也有出现。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

由于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兴建,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不段增加,各校设备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增长,但是管理人员队伍却没有跟上。除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外,其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学校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同志。他们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对于固定资产账簿建立、登记、对账不够规范。相应地,这些高职院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仍旧是手工管理,静态、陈旧的数据给查询、统计、调配等造成诸多不便。而实验室教师管理队伍更是欠缺,实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发挥应有的效用。

5.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学生人数增加,固定资产经费安排和投入也增加预算。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新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但是各学院内部没有统一调控和规划,购置大批实物资产,而这些实物资产又缺乏管理,低效使用,甚至有的设备都是全新,尚未使用过的。此外,各院系之间盲目攀比,追求高性能、高配置,提前报废能用的设备。各个院校之间提出的设备购置没有全局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各个院系购进的设备变成各个部分的私有资产,仅限个别人使用,形成高投资,低效益。 转贴于

三、从COSO报告看固定资产管理

美国的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基于COSO报告的理论基础,以下,笔者将从控制环境、控制职责、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控制环境,是管理行为有效进行的精神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第一,领导要重视,克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而是应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第二,领导要及时转变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认识到现有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管理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明确控制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管理层:应当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负责,管理人和使用人直接负责的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2)一线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的实施者在于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觉悟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资产管理队伍;第二,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对新选拔和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制度,通过明文规定,使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第四,做好相关的鼓励措施,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或福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完成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可以采用集体采购方法,成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对于采购的物品先进行网上询价,制定预算,与采购商家联系等,通过多方查询,确保购得实用、廉价的物品。同时,要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要及时沟通,设置协调一致的账户,账目明细要清楚,以利于对账工作的进行。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每月进行核对,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每个季度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也要按月盘点,保证固定资产无丢失,对于有损坏的资产及时维修。

4.引入信息化管理,促进沟通,加强监督

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新型平台。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并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各级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达到资源共享。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或报废,及时记录,可以快速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浪费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运行,保障高职院校权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 于迎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3] 吴中力.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9(9)。

[4] 陈静,邳桂花.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篇6

研究背景

酿酒行业作为食品饮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酿酒产业存在集中度偏低、龙头企业的地位不稳定、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途径来提高酿酒企业的企业价值显得尤为必要。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研究基本包括资本结构,企业长期资本融资策略及现金流量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Young和O`Byme在其研究中确定了研发支出、销售增长、商誉和行业报酬等影响因素。

陈琳、王平心在对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因素分析中,得出公司自身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发展潜力、资产管理水平及所处行业的整体报酬等因素与企业价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有微弱的负相关性,而存货管理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Stephen A.Ross,2009)。但未明确指出在具体行业中,总资产管理水平及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陈前在对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运营资金研究中,得出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能力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公司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形成了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及经验公式,可以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潘勇辉,2006)。

以上文献并未找到酿酒行业企业价值与资产管理能力的显著关系,并且国内外学者偏向于关注企业价值评估与长期资本运营的管理,对于短期资金财务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研究并不深入。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建立酿酒行业资产管理比率与企业价值(托宾Q值)的相关性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有所裨益。

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我国2010年12月31日前已上市的酿酒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具体选取的理由及方法如下:

1.样本的选取。为保持样本间的一致性,本文对所选定范围的样本做了以下筛选工作:第一,剔除同时发行B股股票、H股股票和在海外其他股票市场以发行股票方式进行筹资的上市公司。因为上述类型企业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政策上存在差异。第二,剔除同时发行债券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由于这两类筹资工具的筹资成本既不同于股票和借款,又会因发行方式及信用等级等因素而异。第三,剔除连续发生重大亏损的上市公司,以避免因此而对总体统计结果产生偏差。第四,考虑到股票在各年的平均价格是影响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所应剔除有重大违规行为操纵股票价格的上市公司。本文所选15只股票中不存在上述情况。

2.数据来源。根据研究的需要,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2010年样本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总资产、销售额、应收账款、产品销售成本和存货。为了保障数据的客观性,本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大多采取简单的数学比例,希望通过直观的统计结果来说明问题,而未对任何样本数据进行修正。

(二)变量确定

1.样本数据处理。使用收集到的样本数据,即上市公司的总资产、销售额、应收账款、产品销售成本和存货的数值,计算得出每个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企业价值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中,用于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通常采用托宾Q 值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重置成本的比率。托宾Q值高意味着投资者相信公司将迅速成长,因而更愿意向该公司投资;反之,比率低则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没有信心。由于酿酒行业上市公司的重置成本难以获取,在计算中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年末的总资产替代。公司的总市值等于流通市值加上非流通股份的价值。非流通股份的价值,采用非流通股份占年末净资产的金额计算。则托宾Q值计算如下:

Q=企业总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总资本的重置成本=(年末流通市值+非流通股份价值+长期负债合计+短期负债合计)/年末总资产。

其中,非流通股份价值=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份数;年末流通市值=年末市场价格×流通股份数。

(三)方法选择

因为对于样本中每个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等三个解释变量和该企业的企业价值这一因变量都是度量测量,则应当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将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对Q值进行回归分析,以便观察各解释变量对Q值的解释水平孰大孰小。

计算结果及分析

(一)初次回归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由此本人推断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则企业价值也越大。同样的理论可推断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即推测出三个变量同企业价值呈线性关系。首先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选择反向清除的顺序添加和排除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水平不显著,所以删除该因素。但是由于总资产周转率的标准化系数为1.838,T检验结果的相伴概率Sig.值为0.089,说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总资产周转率与Q值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再次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上述变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则将模型设为:y=Ax1x2x3。两边取对数,模型变为:lny=alnx1+blnx2+clnx3+d。其中,x1代表总资产周转率,x2代表应收账款周转率,x3代表存货周转率,y代表企业价值。经过变量替换,模型可转化为线性形式:y1=ax4+bx5+cx6+f。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到回归系数(见表3)。通过表3可以看出,剩余变量x4的回归系数为0.348,T检验结果的相伴概率Sig.值为0.000,说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的对数与企业价值的对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回归系数不为0,因此回归方程指出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参数在个体和总体上都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则模型可初步概括为:lny=0.348lnx1+ 0.601。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结论一:酿酒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对数与托宾Q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总资产周转率直接影响企业价值。

结论二: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未通过检验,说明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未显示出与企业价值显著的相关性关系。

从理论上讲,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价值的大小,即,存货管理水平越高,Q值应当越大。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理论上应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首先,为了完成预期的利润目标或者取得银行贷款,公司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操纵利润。公司通过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存货单价,通过选择存货盘点方式等调节存货数量,从而实现预期利润。其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用期末存货成本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对比,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主观操纵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上述两点都有可能影响公司存货与Q之间的相关关系,导致其不显著。同样,对于应收账款计量方法的多样性,企业在计提、确认以及冲销坏账准备金环节同样具有可操作空间。这样做有助于提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并不能及时转化为现金,即使利润值上升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也许不充足,即企业价值不一定大。

(二)建议

根据总资产周转率与托宾Q值正相关的结论,表明酿酒行业总资产周转率高,该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路、销售渠道完善且能使现有资产收益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相反地,总资产周转率低的企业往往是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销售过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酿酒行业的投资者,可以利用此研究结果,通过总资产周转率的比较对企业价值进行大约评估,以利于他们选择企业价值较高的企业。而且对于酿酒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合适的市场定位和合理的定价模式来提高销售额,以相对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Stephen A.Ross .Corporate Finance[M].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2009

2.潘勇辉.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绩效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9)

3.刘现武.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特点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4)

4.贾俊平.统计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胡永宏.农业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艺术文库.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篇7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产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局面。但是,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已成为当前产业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对外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现在被人们普遍视为国际成功竞争力的关键。大量事实也表明,我国产业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自主创新推动发展的历史阶段。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

在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由于中观层面上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技术研发、生产实现、市场销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宏观层面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激励机制以及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率,客观上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需求。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需求的宏观机理具体表现在:(1)需要制度安排保障创新资源最优配置。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尽管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由于创新活动需要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技术人才,因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只靠企业技术进步,也不能仅靠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它是科技进步和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学研的互动合作,涉及到财税、金融、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它是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2)需要制度安排持续创新动力。不同的制度安排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以持续创新动力。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地接近社会收益率”。因此,明晰的产权制度、公平的分配制度、科学的人才制度、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等对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制度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新技术产业成员持续的创新积极性和热情。(3)需要制度安排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率。在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中观层面上产业自主创新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自然的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了交易风险,降低了交易效率,使人们没有动力去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也就无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增长率。外生于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但机会主义行为的不确定性却可以通过制度安排,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优化交易行为,能有效地促进自主创新的产出和增长。

制度需求的宏观机理告诉我们:高效的制度供给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调控、保障、激励作用。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据制度需求,构建和完善其制度,推动和保障其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跨国的经验

1.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特点比较。以美国和以韩国为代表,其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可以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缺陷,为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特点比较见表1。

2.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安排的跨国经验。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科技制度、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人才制度、产业文化制度等。以美国和韩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安排的经验主要表现如表2~4。

三、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

(一)完善科技制度

各国经验表明,凡是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始终把科技制度创新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主体,通过科技制度法律引导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结合,建立专门促进机构支持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扶持和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我国完善科技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科技财税、法律制度。(1)建立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的责任机制,积极推进智力资本化运作,使产业剩余控制者拥有相应剩余索取权,真正调动产业创业者、管理者、创新者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2)对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3)设立创新基金、发展风险投资等对产业创新给予金融支持;(4)在政府采购方面对创新型产业进行政策倾斜。

2.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制度。美、日、韩等国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确保新技术知识的生产者可以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和激发其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国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强化政府导向作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战略逐步纳入到产业科技发展战略,营造一个能够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商业化的制度环境;(2)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积极应对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挑战,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法规建设,不断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环境;(3)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促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质量;(4)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和司法力度,形成打击和惩处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行为的产业体系;(5)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保障产、学、研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技术转移的市场化水平,加快专利成果产业化进程,使技术创新尽快实现从研发向市场实现的转变。

3.创新科技指导和评估制度。(1)政府明确导向,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牵涉到多方面,如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各方关系的协调等等,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

条件,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才能使技术、知识、制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保证,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2)通过科技指导,强化官产学研互动合作。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要求高、投入强度大,必须由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为此,一要尽快颁布关于官产学研结合的专门性指导文件;二要建立以“产”字当头,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三是组建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战略联盟;四是通过网络中心计划将官产学研联合起来,组成高水平合作研究网络,聚焦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从而逐步实现从模仿创新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向自主创新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成功跨越。

(二)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

美日德韩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的科技投入对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导向、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如韩国每引进1美元的技术就要拿出8美元的配套资金来消化,从而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就了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是高技术企业也只占0.6%。而按国际经验,这一比例若低于3%就意味着该企业没有竞争力。因此,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应着重下列工作:(1)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决策权集中行使,集中精力于规划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监督。(2)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有目标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法规,鼓励政府、企业、金融系统、第三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之上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宏观体系;(3)建立高效、灵活的投入机制,保障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科技投入主体多元化体系的良性运行和效率;(4)建立政府与企业共担产业研发活动R&D投资风险机制,加大对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资助。

篇8

Key words: electric asset management;whole life cycle management;primary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63-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提出,已有众多电力企业在此领域展开深入的实践与探索。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起源于全周期成本管理(LCC),是LCC管理理念的发展,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资产全寿命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电网公司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具有资产分布广泛、管理链条长、设备寿命周期长、实物变动与价值变动不一致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

随着山东电网的快速发展和状态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在状态评价与电力资产精益化管理方面不断深化研究,实现状态评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面向服务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工作的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与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监控平台集成的方法设计与实现。

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1.1 电力资产仓库管理目标分析 电力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部分,系统目标定位从电力设备使用的现状和设备资产管理的现实出发,以设备的运维检修为着眼点,侧重于设备的运维管理,建立以设备管理为核心、服务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为目标的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记录设备基础台账数据、运行技术参数以及运行状态和检修数据,同时还有备品配件的管理信息。我们希望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与维修费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系统将目标定位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状态评价工作的效率。

1.2 电力资产仓库管理对象分析 电力企业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具有资产使用部门众多、使用地方范围大、资产分类复杂等特点。电力资产大致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等十几大类。

由于该系统是面向服务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工作的开展而设计的,并非一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因此在管理目标的划定及分类设计上,我们秉承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网省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中心运行管理规范》中的指导思想,将电力设备设定为主要管理目标,并涉及到与设备检修过程中有密切关系的工具器具、运输设备、通讯设备等相关物品。由于管理对象包含范围大,为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便用户查询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将所有物品首先按照电力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三大类进行划分,其中又可以以电压等级、资产管理单位等方法对物品进行子类划分。

1.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目标的设定,该系统以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为功能设计主线,跟踪物料的入库、出库、安装、运行、维修、变更和报废。功能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仓库物料出入库管理和仓库物料调配管理。在仓库物料出入库管理方面应实现物料台账管理,为每一件物品建立基础台账,包括物品的名称、分类名称、入库日期、生产厂家信息、管理单位名称、物品型号、存储地点、出库日期、安装位置、物品状态等。仓库物料调配管理基于各类物品的综合查询和统计管理,具体查询方式可以按照部门、物品类型、厂家或设备ID,使用者可以通过系统快速统计出该类物品可用数量和分布位置。

2 系统设计

2.1 功能设计 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台账管理、维护维修管理、设备查询、设备调拨、系统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

(1)资产台账管理:建立资产目录位置结构树,按照公司各部门、各工区逐级划分资产归属单位,为各部门建立电力资产设备台账;建立设备资产卡片,建立资产卡片和设备台账对应名录。台账不但包括设备基本的入库、厂家信息以及具体的存放位置,还包括各类设备的型号及特性参数。

(2)维护维修管理:建立资产健康记录表,为每一件设备建立起一份设备运行健康情况的详细记录,其中包括设备生产日期、最后一次检修日期、缺陷记录、检修人员、厂家信息。健康记录表的建立可以方便仓库管理员掌握每一项资产的运行情况,合理重估资产价值,便于安排下一年的采购计划。

(3)设备查询:可以根据设备采购日期、使用年限、供应商品牌、设备分类等多种条件进行综合查询。

(4)设备调拨:通过电网运行状态实时预警报警功能和电网缺陷故障记录,可获知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拨巡检人员需要的维修工具、替换设备、抢修车辆,依照就近原则安排所需设备出库,并做出库登记。

2.2 架构设计 仓库管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监控平台的一个二级子系统,延续了主系统的B/S结构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检索,为数据提供完整性、安全性控制。客户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通过网络及Oracle专用接口连到服务器。业务处理模块是针对各仓库出入库所需要处理的管理模块,包括物料到货登记、入库登记、物料出库、物料报损以及缺损登记。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监控平台通过调用接口读取仓库管理系统的资产库存的电网资产相关信息,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实时预警报警功能和电网缺陷故障记录,综合分析出电网巡检和电网抢修的最佳方案。

3 仓库管理在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监控平台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监控平台主要业务模块侧重于对在线运行电力一次设备的状态监控和预测,仓库管理系统信息的集成可以实现对电网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跟踪。通过仓库管理信息的集成,展现了资产历经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掌握资产信息及变动情况。查看资产的详细信息时,可以浏览到资产经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括入库、出库、安装、运行、维修、折旧、报废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了管理人员统计维护的工作难度。

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监控平台中的主要功能模块——状态预警以及状态评估,可以指导合理有效地安排巡检作业,科学性地判断电力一次设备的检查维护需求,结合仓库管理系统中的物品库存信息,可以实现现代资产盘点管理流程闭环,有效避免人员的重复性劳动。

两系统集成后的核心功能为抢修方案辅助决策模块,其最主要的优势为使巡视检修和抢修工作转变为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与工作流的结合,系统可实现智能化辅助决策功能,大大提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形成决策的效率并可以有效复用以往的经验。

参考文献:

篇9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与无形资产审计有着显著的区别。无形资产审计属于财务收支审计范畴,而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属管理审计范畴,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发挥程度以及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目的是审查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件,努力揭示企业在无形资产开发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含会计核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报信息管理、质量诸方面现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增进无形资产效益的目的。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象是企业的各种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活动即受托无形资产管理责任,而不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职能是咨询性、建设性的,而不是执行性的,审计要把受托人的注意力转向无形资产利用的最优化,审计既不代替管理,也不减轻受托人对决策和控制的责任,审计的直接作用在于为受托人的决策提供及时、相关的信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预警系统之一。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1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审查对象从无形资产审计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到了企业的整个无形资产管理信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无形资产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一种更高级的审计形式。

1 2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素质的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着眼于提高整体功能,从系统整体的高度,优化整体结构,从根本上改进组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企业实施挖掘无形资产;潜力、提高效益的各种方案创造条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3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测试、评价无形资产管理活动的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不具有无形资产管理职能,它只是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组织、职能和管理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活动进行测试和评价,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而不足代替企业管理部门的任何工作,部门也为不是其他任何部门的补充。

2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内容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直接以被审计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活动为其审查和评价对象,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和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审查三个方面。

2 1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审查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没有健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管理就无章可循。因此,对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效益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无形资产开发方面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权益(权益取得、维护、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对外许可、转让、合作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奖惩管理制度,无形资产产投入产出考核制度,无形资产融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监控制度,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信息管理制度等。

2 2 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

无形资产管理职能是无形资产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一般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对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也就是对上述基本职能履行情况进行审查。

2 2 1 与决策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以及所属部门有无明确的无形资产管理目标,目标可否计量和考核,能否为职工及管理人员所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营和开发目标是否符合内部和外部条件,是否切实可行;企业或所属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目标是否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企业的无形资产短期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否与长期目标或总体目标相一致等。

2 2 2 与计划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已经结束的各项无形资产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找出其缺陷与不足,为未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计划的编制是否与企业的目标相适应,是否建立在对历史资料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计划的完成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每项具体计划是否具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等。

2 2 3 与组织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企业对各机构的授权是否充分,债权关系是否明确;企业最高领导层与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等。

2 2 4 与领导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各级领导者的无形资产管理才能和责任感;领导层对下级的无形资产管理各项指标是否简明易行,对问题的处理是否及时;各级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是否正常;管理人员是否掌握了无形资产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开拓精神等。

2 2 5 与控制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是否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应本单位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怎样;内部控制制度对偏离正常轨道的差异是否及时加以纠正等。

2 2 6 对激励机能的审计内容:企业是否有鼓励员工开发、创新、保护无形资产的政策和措施;员工无形资产开发、创新、保护的意识是否强烈:无形资产经营和开发计划、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实可行;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领导层对职工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成绩能否客观公正的评价,奖惩是否合理等。

2 3 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

包括无形资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系统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是否具有广博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和相关的社会学、技术科学基础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循调能力;是否具有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发现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问题;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开拓能力,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扩张、繁衍、增值等。

3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方法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使用的方法除了经常用查询法了解被审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和用观察法到现场观察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外,还应有选择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 1 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事先拟好需要了解的问题,设计好调查表格,发给有关人员征求意见的方法。这是管理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有关内部控制系统的健个性、有效性;调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创新及转化利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调查交易活动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例如,调查如何利用企业品牌进行品牌经营,如何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增加无形资产积累等。调查表一般设计成问题式,所以又叫问题式调查表。设计调查表时应注意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和艺术性。调查表可以发给相关人员,也可以发给全体职工;填表人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填表时可以由审计人员现场填写,也可由被调查人填写。具体情况应根据工作需要而定。

3 2 流程图法

即用各种符号将某一种业务程序绘制成一张工作流程图的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反映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联系和程序。可以采用调查内部控制的流程图符号绘制,也可创意其他符号。但是,一个审计机构所采用的符号必须一致,以便于我们正确识别。

3 3 组织系统图法

即将被审单位的各级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绘制成一张图,用以反映被审单位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机构间的领导关系。这是审查被审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的主要方法。

3 4 金额法

金额法是将无形资产管理得失数量化,用货币数量来表达的一种方法,它是计算无形资产管理得失的一种算账法。如:计算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由于计划不当而造成的窝工浪费损失,由于领导层意见分歧而造成的损失等可用金额法计算。由于某项计划、组织、决策得当而避免了多少损失,获得了多少收益等,也可以用金额法表达。

3 5 评分法

篇10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不完善

国有出资人制度是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受资产管理多元化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资产在形成上存在渠道多头,资产管理分散的现象,也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甚至企业需要向多个政府部门负责汇报,但是,大多数企业相关部门在工作上缺乏协调,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部门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规章制度的建立。

(二)国有资产执法力度不够

当前,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企业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障,同时立法和执法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国有资产的法规大多数都是属于企业部门的规章制度,并且大多数法规都是以暂行规定的形式存在的,导致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在实践操作中缺乏执行力度,在2008年,我国就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该法规在经济业务上缺乏法律保障,导致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只注重企业内部组织部门、主管部门的管理,却忽略了资产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第二,国有资产监督也存在执行不够的现象,责任主体也不明确,在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中,通常需要强有力的法律监督体系作为支撑,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系主要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等外部监督体系和监事会、董事会等内部监督体系构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国有资产存在外部监督体系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例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常常出现作假验证证明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另外,受政府的约束,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产权都归政府所有,但是,政府主要是采用分别行使管理职能的方式,其管理职能主要分散在财政部门、中央企业工委等部门中,进而形成了多头管理的资产管理,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没有和政府的出资人职能分开,各部门的责权也不明确,并且政府时常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受资产重复购置和配置不合理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存在国有资产闲置的现象,甚至资产闲置的比例已达到了26%以上,资产使用率不高,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探讨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政企不分、政府对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和国有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监督体系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和规范改革改制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

(一)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

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上,第一,应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国有出资人的职能分开,从而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上存在政企不分、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的问题,这就要求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管理职责,包括政府、政府组建的专门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其不能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但是政府及其他部门不能履行出资人职能;第二,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切实维护所有者的权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依法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做好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管理,并维护所有出资企业在市场经济主体的各项权益,以保证所出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时,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来进行监管,避免资产流失而影响所出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所出资企业享有企业的经营自,这样不仅切实维护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也充分调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第三,正确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国家的代表,其依法享有企业出资人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也应切实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各项权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确保企业法人地位的独立性,只有让企业具有经营自,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要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其主要体现在产权上的监管,而不是行政性监管,因此,理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从而实现国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责权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应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注重产权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科学管理等内容,建立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及规定各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对于股东会的职责,应做好经营方针的决策,并能够完成企业的投资计划;做好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批准;审批企业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等;对于董事会的职责,应负责召集股东会,向股东会做好报告工作;做好企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对于监事会,其主要由企业职工代表组成,主要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会、经理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等,但是,在建立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上,应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发展,从而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三)规范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

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防范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第一,应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改制程序,做好企业的清产核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对改制企业资产进行审计,并清查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法》对改制资产进行评估,以保证防止资产流失;第二,建立国有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以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因此,在企业该组转制的程序中,应确保企业职工公开,做好对企业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在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中,应采用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从而规范交易市场行为;第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管理工程,因此,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金、工伤保险等,从而减轻国有企业的人员负担,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应做好失业救济、再就业工程的结合,通过政府的指导和扶持,提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并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对职工子女采用免学费等措施,从而让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外,对于低收入的退休人员来说,应建立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制度,尤其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应加快医疗保险的改革,确保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得到保障,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应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召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黄平.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

篇1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所以在现实的使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像资产闲置,资产坏损等等。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监管制度,或者该项制度贯彻的不够彻底,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就具有迫切的重大的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由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组织对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对单位每一笔基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备案,并留下收据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按照单位的章程进行监督工作,有明确的工作程序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避免出现非程序化办事的情况。

(二)国家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

国家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利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指的是享有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比如国家财政局每年会完成各级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并随机抽调事业单位进行审核。此外,还有国家审计局执行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除了财政局,审计局,还有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纪委等单位可以从外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由国家专职机关行使权力,代表了国家,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监督的效果更好。事业单位拥有十分优质的固定资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以及资源浪费。所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探寻总结出对策,就具有重大的意义。1.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主要是社会群众或者事业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权监督,有权检举。社会群众如果有证据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检举,可以举报至上文所述的行使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机关。2.总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很多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国家监督是保障,社会监督是补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方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丰富,这是为了能够切实实现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合理运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本身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制度很多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就导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或者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以一种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之,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怎么能够贯彻,科学,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呢?在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很多事业单位之所以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部门执行工作,不过是为了实现从无到有,装点单位的门面罢了,实质性的作用一点也起不到。事业单位自上至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不够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国家财政来支出,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此外,固定资产的消耗成本由政府负担。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够高。

(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

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缺乏专业性,缺乏职业操守。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效率都比较差。又由于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欠缺,使得其抵抗诱惑的能力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综合言之,就是现代很多事业单位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令笔者十分的心痛。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在关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严重缺乏独立性。会计职能缺乏独立性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就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志服从于事业单位的领导的意志,极容易被左右,无法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正常作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我国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确立一整套成熟的制度,现存的制度在内容上已经明显落后,不够科学。制度上的落后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够爱惜,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方法的不当表现在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后,修理工作不能及时进行,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工作比较随意,导致单位财务混乱等等。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于单位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现代化改革,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总之,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实践中严格贯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

有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要有能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工作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具体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现代市场经济十分复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因而十分复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道德素质也称职业素养,即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处理风险的能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要能够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程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提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内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是为了防止单位内的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干涉和左右。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主要就是严重受制约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和认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化,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举例而言,于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自费伙食,并严格按照领导的伙食标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就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绝对不能自上至下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正常顺利开展。虽然,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约束领导干部的有效规章制度,但是领导和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就应该砥砺品行,以身作则!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身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任由一些问题严重,蔓延,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根本上起不到一点作用。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才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资金运转的透明程度,提高老百姓对国家事业单位的信任程度。

作者:郭炜 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156+155.

篇12

我国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国有制,但长期以来,无沦足理论上,还是在立法上,究竟谁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财产所有权,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从建国初的《中国人民共同纲领》,到几经修改的《宪法》,都未能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关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问题,只有《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59号)作了初步概括:“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有财产实行分级管理”,但并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

在各省市的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中,有的搞“三个层次”,有的搞“两个层次”在最高一层次都有“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但“所有”与“管理”,的界定上始终模糊不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层级上,政资不分,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所有权职能与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没有分开,它们仍然兼顾着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2.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管资产与管事、管人的环节分离,管资产、管事与管人的职能分别属于不同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际上有名无权,形同虚设。3.中央和地方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统一所有与分级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一方面,中央缺乏一个统一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法律主体:另一方面,地方与中央之间管理跨度与权界如何划分,没有明晰。这不仅影响到地方的积极性,而且妨碍了资产管理与运营的统一部署。4.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中,层级之间关系没有理顺。在上海和深圳,虽然都实行三层结构,行政机构与企业之间有资产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隔离,但由于第一层“国有资产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虚设机构,有名无实,因此,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实际上只有第二层国有投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行使,这样就导致国有投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同时拥有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资本运营和实际资产运营职能,从而导致政企不分,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

二、确立国有资产的“人格化”机制,保证所有者真正到位

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产“人格化”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国有企业实行的经营管理者制度安排很难满足“人格化”的要求,也无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源贬值之虞。首先,在国有企业的既有经营管理者制度安排中,由于其前提条件为企业只是隶属于政府的一个行政性经济单位,因此逻辑上决定了政府将企业管理经营者视为其行政框架中的“行政官员”,即存政府看来,企业管理经营者与行政官员是通约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色与行政官员的角色是可以互相反串的,政府可以直接派遣行政官员进入企业充当经营管理者,也可以直接任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行政部门的行政官员,二者之间丝毫没有身份障碍。这样一种行政式的企业管理者安排制度,是无需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者的。其次,这样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会形成扭曲的“经济人”行为。由于企业经营者职务是政府行政机制生成的产物,因此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是由纵向行政部门做出的。只要经营管理者的偏好与纵向行政部门的偏好甚至与纵向行政部门某一行政官员的偏好一致,他就会获得肯定性的评价,而个人的职务也可能会获得提升(习惯做法是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升迁为政府某一行政部门的官员,以此作为对经营管理者评价的奖励)。在这种制度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并不是追求企业的目标最大化和出资者资本增值最大化,而是个人职务升迁目标最大化。最后,这种制度安排还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并无“人力资本”风险,即个人的命运并不必然地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者说与国有资产最大化形成有关。在现实中,甚至会发生企业经营管理者虽经营绩效劣化但却获得行政职务升迁的反常现象(或者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应视为正常)。一个没有人力资本风险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可能并不会“心无旁骛”,地将全部心智用于如何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多种退路使他并无后顾之忧。

在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应通过以下若干制度确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产“人格化”机制:一是经理生成制度。国有企业应以市场生成的方式选择经理人员,即直接通过市场聘任经理人员。考虑到国有企业仍由国有资本控股,虽然由于股权使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可以直接向企业委派经理人员,但这种安排决不等同于既有制度安排中的企业经营者行政化生成的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选择,将不在以行政官员“身份”转换的方式进行,应以市场生成的方式遴选经理“候选人”,然后再行委派。二是经理运行制度。由国有资本控股国有企业其经理人员虽然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直接委派的,但这种委派与既有的政府对铁路经营管理者的委派制度是不同的,即所委派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没有行政化退路的,他必须承担自己的人力资本风险。一旦经营企业绩效劣化,他就可能被挤出经理阶层,而不会获得行政性的职务迁徙甚至行政的职务升迁。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这种人力资本风险,将会适当地保持一种压力,使他们“专心致志”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三是经理评价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经理阶层的评价,应收敛于其是否实现了国有资本增值最大化的要求。如果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无法正常的满足这一要求,那么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令其“退出”惭在国有企业。

2.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人格化”

在现实世界中,国有资产无法追溯到具体的自然人主体,因为,众所周知,国有资产其实是全体人民占有的社会财产,由于在现实中无法给出一种全体人民直接占有社会财产的形式,于是只能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实现对社会财产的占有,而为全体人民所有的财产也就转形为国有资产了。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难以“人格化”。从所有者角度看,国家或者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都只能是抽象的或者虚拟的自然人主体,对国有资产的关切也很难达到自然人的程度。这一问题确实是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难点之一。而这一问题不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就不可能对国有资

产的运营实施真正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激励。

篇13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我国国有产权制度安排缺乏效率主要症结是国有产权主体不明晰,造成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都是源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

1.国有产权主体错位、越位和缺位并存

国有产权主体是国家,但国家在抽象意义上不可能行使所有权,而必须有具体的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十六大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运行中,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责一直由九个部门分割行使,其中五个部门被形象地喻为“五龙治水”:即财政部行使收益及产权变更职能;大企业工委或金融工委行使选择经营者的职能;国家经贸委行使重大投资、技改投资的审批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国有企业的破产、重组、兼并、改制等职能;国家计委行使基本建设投资管理职能;劳动部负责审批企业工资总额。

实践表明,这种“五龙治水”的管理格局不仅没有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这种体制存在的弊病:一是多个政府部门代行国有资产产权,任何部门又都不具备完备的产权,不用对国有资本经营效果承担全部责任;二是所有权越位和所有权缺位并存,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或者出现内部人控制;三是各个部门之间因争抢权力利益和对企业经营判断的不同而相互扯皮,致使所有者约束软化,企业无所适从。应该说,这种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是导致政府经常出现不规范施政行为的深层根源。

2.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权责不明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授权营运主体,主要是受托行使所有者职能,进行资本运营。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国有出资人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权责不明。其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内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大量的行政性因素,在角色与功能上仍将自己定位为被控企业的上级领导部门,没有有效行使其具体出资人职责。其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派出的产权代表往往与企业经理阶层形成利益共同体,追求的不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是个人收入的增长,形成新的“内部人控制”。其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责任难以评判。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在出现经营亏损时,经营者有足够理由推卸责任。

3.国有企业的公司产权制度不合理

一是国有产权主体虚置,即缺乏人格化的国有产权主体,致使国有企业无法形成完整的法人财产权与独立的企业经营权。二是大多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即使是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公司,也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翻牌公司”的问题,不利于优化公司产权结构。三是没有形成国有资本灵活、顺畅的进入或退出机制,不利于国有资本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动,不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运作资本市场,不利于进行产权市场化交易,影响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是长期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是绕不开的改革攻坚难题。为改变国有产权制度缺乏效率的状况,必须加快国有产权制度创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一)目标选择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1.国家所有。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归国家所有。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政府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必要时有统一配置资源。

2.分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逐级权,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范围,中央和地方政府级行使出资人职责,管辖各自的国有资产。

3.委托专门机构管理经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行使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分设。各级政府成立专司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经过政府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再由专司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授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具体行使其所投资企业的出资人职责。

(二)成立专司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专司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受政府委托统一管理国有资产的特殊法定机构,专门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以资本为纽带,理顺出资关系,进行产权管理。根据十届人大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率先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将原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以及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整合,由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能,其监管范围包括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地方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由改革后相应设立的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的国资委负责监管。其他国有资产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新的国资委应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来构建,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国有资产必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国资委掌握资产所有权,对自主经营的企业进行监管,以实现国有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责任重大。要使其真正担负起这一职责,就必须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管资产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责任,只有把它同对人(掌握经营权的人)和事(资产经营的过程)的管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只有把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到对资产、人和事的管理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新的国资委从根本上倡导、实践和促进了两个原则:一是政资分开。各政府部门分散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统一到国资委,促使“资”的职能与“政”的职能分开。各政府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离后,国有资产的经营和使用机构完全独立于政府,由国资委委托的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独立运作,与政府部门,如计划、财政、贸易①等部门不再具有直接联系,而新设立的国资委则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更不能干预其他所有制经济组织的活动。二是政企分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表现为行政,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则体现为对资产的综合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有人财物、产供销的直接管辖权,只能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约束来促进企业发展。而其行使的行政职能要面向全社会,制定的各种政策、法律、规则等对任何企业和投资组织都是公开、公正和公平的。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关键,是国资委的职能界定和依法履行职能,要做到既能实现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不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国资委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授权,依照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制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战略方针、结构调整方向和投资发展规划,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选派和更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董事、监事和财务总监;收取国有资产收益和产权出售收入,考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营运业绩;审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重大经营事项,如重大股权变更、重大投资活动、利润分配方案等。

(三)明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责权利

今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将会是“三层次”管理。作为第一层次,统一管“资产、人、事”的国资委,将按照资本管理原则行使所有者权益,而不是“政企不分”的行政审批式管理。第二层次是国有资产营运主体,这是整个运行体系的核心。通过它,可以有效地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隔离带”,以确保“政资分开”。

作为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国资委的授权,按照投资份额依法对全资、控股及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享有资本收益、重大决策和选聘经营管理者权利,目标是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为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责权利,需做到以下几点:在经营机构上,应尽快明确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两种主要机构形式“国家控股公司”和“授权投资机构”的责任利。在经营权责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其与国资委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与参股、控股企业之间的关系都应由《公司法》来规范。在经营体制上,要努力做到国有资产经营的股份化和资本化,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有条件的营运主体可以吸收其他经济成分参股,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股份公司。在经营机制上,要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经营管理者收入与经营绩效挂钩,实行年薪制,也可以探索实行持股制、期权制等激励措施,以及健全经营者法人治理监督机制,改进经营者选拔任用方式和考核评价办法,赋予经营者应有的经营权,增强经营者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等。

(四)建立有效的公司产权制度

合理的公司产权制度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基础,有助于解决政府不当干预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为此,在保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产权制度。一是产权责任明晰化。要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责任明确,对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企业经营权都有明晰的界定。二是产权主体独立化。在产权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应有人格化的主体来独立行使产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享有唯一的出资人所有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享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人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以全部的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实现企业财产不断增值;三是产权结构多元化。从产权形成的利益机制上说,只有具有多元化的产权,才能建立真正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为改变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单一和股权“一股独大”的局面,可以将国有企业改变为国家、其他非国有企业法人、金融机构、境外投资者及职工、管理者等个人共同拥有产权的公司,以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四是产权运作资本化。国有企业各种金融资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的产权,都可作为经营性的资本要素来运用。五是产权交易市场化。国有企业改组、联合、并购应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其他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