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地水电施工流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地水电施工流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地水电施工流程

篇1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工程概况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身设置5个导流底孔,本文结合3#、4#、5#导流底进行分析。3#-5#导流底孔,除沿轴线方向长度有变化外,其结构基本形势一致。由于导流底孔沿上下游方向较长,上游进口段为喇叭口形式,体型变化大,整个结构轮廓线均为过流面,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及收光要求高,承重结构复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难度较大,对混凝土浇筑的平整度及承重结构的要求较高。

施工方法

模板施工

1、上游进水口模板

上游底板进水段为59°圆弧,为保证底板进口段圆弧过流面混凝土结构外型尺寸,采用定型圆弧模板;圆弧模板混凝土初凝前拆除,采用人工抹面的方法施工。导流底孔底板与进水口侧墙间的八字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进行过渡,采用Φ16拉条内拉进行加固。

2、导流门槽模板

门槽模板模板由一块1.8m悬臂模板、2块角模及简易免拆钢板网组成,使用简易免拆钢板网用于预留门槽二期混凝土插筋。

3、导流底孔孔身段侧墙模板

导流底孔在进入侧墙施工时,首仓采用4.5无支腿模板,模板采用内撑杆进行调节及加固,第二仓采用有支腿大型悬臂模板,但要错开模板的支撑系统。

4、导流底孔顶板模板

塔架可在其它坝段先进行组装,然后采用16T及25T吊车同时吊装。搭设完毕后在顶部铺设14#工字钢主梁及12.6#槽钢次梁,经测量验收后在次梁上铺设5cm厚平面钢模板,在钢模板上在敷设1.5cm厚胶合板,进水口椭圆段采用木桁架结构。

钢筋工程

在钢筋现场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清铁:将钢筋号数按先后安装的顺序,在施工现场清理点数,现场操作人员按钢筋配料单校对钢筋编号、数量、规格及尺寸,作好安装准备工作。

2)放线:依据测量点和施工图中钢筋位置放出钢筋实际位置线和高程,定出纵向和水平钢筋的位置,放线可利用已有钢筋或模板划线,也可在砼面上划线。

3)按照放线结果,选择合适的几组钢筋作为样架钢筋,先把样架筋绑扎好并校对无误后加固牢,样架应满足所有钢筋绑扎后不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4)在安装时应严格依据施工图及相关规范要求施工。

5)钢筋绑扎安装完毕之后,必须根据设计图和设计通知认真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位置等是否正确,在检查中如发现有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必须立即纠正。

6)钢筋的连接主要为套筒机械连接和帮条焊接。套筒要用管丝钳拧紧,两端外露的废丝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帮条焊接双面焊不得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单面焊不得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下料

为提高缆机运行效率,采用定点下料,下料高度控制在2m范围内。导流底孔出口闸墩部位布置有环形锚索、支铰大梁布置有对穿锚索,为了保证锚索管埋设精度,下料点选在远离导流底孔孔洞,并避开锚索管、锚索管样架钢筋。

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卸料后立即平仓振捣。振捣时振捣棒垂直插入,靠近倒悬模板处振捣棒倾斜插入,倾斜角度跟模板保持一致。振捣器快插慢拔,并将其上下抽动,抽动幅度一般5~10cm。

振捣器在每一孔位振捣时间,以砼不再显著下沉、水分和气泡不再逸出并开始泛浆为准。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不得欠振或过振。靠近模板边的砼要求复振,复振与第一次振捣时间间隔控制在40分钟内。

3)混凝土浇筑期间温度控制

导流孔施工过程中,高温时段的降温是浇筑过程的关键。高温时段为降低仓面温度,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浇筑过程中及时覆盖隔热保温材料。当仓面温度超过23摄氏度时,仓内使用喷雾机进行降温。利用坝体预埋冷系统,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初期通水冷却,通水温度和通水时间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4)过流面混凝土施工

过流面混凝土表面应进行打磨处理。导流底孔流道过流面顺水向长70.1~87.55m,宽度为5m。收光样架间距按2.5m进行控制。收光样架和收光高程均由全站仪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较大误差。收光样架使用[14a槽钢钢,竖向架立支撑采用单头车丝的Φ28钢筋桩,用两个螺母将槽钢固定,间距不大于1.5m。

图1:铺设好的收光样架 图2:收光样架结构示意图

由于过流面范围内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因此平仓、振捣只能人工操作。混凝土分两次下料,控制好下料点和单次下料量。每罐混凝土下料应避开收光样架,避免冲击钢筋和收光样架移位。

在进行收面作业时,先人工用铁锹把仓面整平,剔除表面大骨料,严格按照收光样架高程控制。第一遍收光为粗收,即用木搓板把仓面整平,起浆;第二遍收光用刮尺进行校核,进一步调节不平整度;第三遍收光开始使用铁抹子进行细收,并对仓面平整度进行微调;待混凝土初凝前达到一定强度后以手按混凝土表面有轻微指印且表面砂浆不粘手时进行抹面,以挤出气泡、将砂子压入板面消除砂眼,并用铝合金直尺检查平整度,清除面板残留的各种不平整印迹。

收光工作避免在太阳直射、雨天及高温时段进行,收光过程中利用防雨布遮阳或挡雨,以免下雨导致抹面工序中断。

图3:采用振捣梁控制平整度 图4:叶片式抹光机抹面

篇2

官地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下游、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和盐源县交界的打罗村境内,上游与锦屏二级电站尾水衔接,下游接二滩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采用单机单管供水,共装4台单机容量6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00MW。由中国水电六局为主承建,中标合同总金额约为9.6亿元。主厂房布置在大坝轴线下游右岸山体内,厂房(含安装间、副厂房)最大开挖尺寸243.44×31.10×76.30m(长×宽×高)。地下厂房位于斜坡应力集中带以内,置于新鲜的P2β15-2角砾集块熔岩和P2β15-1层斑状玄武岩中,副厂房和主厂房北端一带,错动带较多,错动带以NWW~NNW向陡倾角为主,裂隙以NNE向中陡倾角为主,裂隙多新鲜闭合,结合紧密,延伸短;厂房最大埋深达287.0m,经孔壁法测试,围岩最大主应力σ1达到39.63Mpa,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厂房跨度为31.10m,目前在国内排名第四位。

本合同项目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系数大,通过激烈竞标中标,单价低,给项目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严竣的考验,为此,项目部通过强化管理,创新经营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从细节入手,将经营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并通过建立科学、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强化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官地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项目复杂,质量、安全等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项目部实行风险责任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源管理等关键岗位,责任到人,明确奖罚,严格问责,规范运作,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每年底进行严格的考核,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项目经营管理有统一的制度规范,流程和应急措施。各项工作按照工程制定的制度运作,官地引水发电系统项目部立足现实,联系实际情况,确保制定项目的质量、安全、工程技术、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结算等管理办法与规定都符合相关的实际需求,保证了工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严格履行程序。工程项目经营管理中的每项环节,如施工计划,验收标准等,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及时做好签字等确认手续,避免出现来回推诿等事宜。

严格把控施工过程。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必须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各职能单位和部门按照分工明确责任,按章办事,工作到现场,要充分发挥管理和监督职责;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有计划、有报告等。

3 强化工程成本控制

项目部在整个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上实行成本严格把控制。施工过程中,做到每一项都要进行成本预算,明确提出成本控制目标,严格按照成本控制措施运作,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科学、高效施工。做到低消耗、高产出,杜绝浪费,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物资成本控制。严格区分主料与辅料的区别采购。主料由项目部统一安排采购源,采购商。辅料由各项目施工小队控制,严格控制采购量,需要多少就采购多少,既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要避免采购量的短缺导致工程的进展受影响。采购要严格做到审批管理。严格做好物资的前期准备,各供货商的物资协调工作,要确保满足工程的日常施工需求。在这里,笔者探讨一下关于官地水电站工程项目经营管理中的材料控制问题。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其最大的成本费用往往属于材料费用,其中有些材料费用甚至占据了分部工程的70%及以上,因此在建设中应严格控制材料费用的支出。官地水电站在材料费用控制上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价格与数量。项目部根据具体的情况,严格控制计划、采购、贮存、发放、生产等过程的材料消耗。主要作法为:其一,材料的选用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需求来确定;其二,控制好材料的价格,应“货比三家”,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工作,选择最合适且价格最合理的材料,杜绝高额与无序采购;其三,选购的材料应按照规范操作进行贮存,并定期进行材料清点,对于周转料及易购料尽量不要储存;应杜绝施工中的材料浪费,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最后,应成立相关的采购小组进行材料采购,并定期对产品的质量及相关市场价格等进行调研,从而择优选择。

工程资金成本控制。资金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劳务、设备、物资采购等进行计划管理制度。资金的发放按照工程的预算计划进行阶段式发放,并进行记录。严格把控管理漏洞,降低资金成本。

4 精细化管理变更与索赔工作

加强项目合同的管理工作。一个项目的经营成败与合同管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要认真加强合同管理,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明确认识合同中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辨识合同中的风险,特别要注意工程的工期、合同价、施工方法、材料等规定,对偏离合同规定范围的应立即提出相关的索赔意向。

变更与索赔的常规化运作。成立专门的工程变更与索赔控制小组,负责工程中的变更与索赔事宜,将变更与索赔工作深入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首先,充分重视合同分析和施工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策划工作,将变更索赔工作职能化、日常化;其次,在过程中重视变更索赔项目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建立规范的变更索赔项目台帐,定期召开变更协调会并使之制度化;第三,与业主、监理、设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合同履约,为变更索赔创造条件。

工程项目开工前,合同管理人员须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宣贯,提升合同管理成本意识。施工过程中,重视变更索赔项目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签证工作,为变更索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工程照片尤为重要。定期清理已发生未申报、已申报未批复变更索赔项目,针对具体变更索赔项目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规划和要求,以便及时申报、追踪和谈判。

此外,官地水电站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变更与索赔工作,在索赔工作上还积累了如下两个重要的经验:1)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定期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工地熟悉现场施工情况,参加每周的监理协调会、专项技术讨论会,发包人协调会等外部会议,以及联营体周、月、年度计划会、施工措施讨论会等内部会议;要求技术、生产等人员必须参加专项变更索赔讨论会议和对监理人、发包人的谈判。2)对于报送给监理人、发包人的重要文件(包括主要技术文件、重要变更索赔报告等)必须实行工程造价人员和技术人员会签,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审查,总经理批准制度。

5 实行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办法

重视对成本收益进行核算。加强对工程中每个成员的成本意识,要认识到成本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企业降低了成本就是利润,必须加大企业降低成本的力度。通过不断及时的掌握工程的进度,从工程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做到既不影响工程的质量,也不对工程的整个进度产生消极的影响。做到每一个螺丝钉都能物尽其用。正确认识成本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是要不断地追求利润。企业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认识到成本与利益的关系。不能单方面的考虑成本的问题,也不能把利润问题片面化。成本的降低是剔除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冗余的,或者不合理的环节,而不是一味的进行规模的缩减,甚至造成工程不能正常完工的现象。完善过程的每个处理环节,做到环环相扣。

建立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将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要保证项目的进度与安全,还要关注员工的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不仅要确保工程的正常实施,也要关注人文方面的管理。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员工进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的学习,丰富大家的工地文化生活,组织一些文艺演出等等。

加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官地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项目中有很多专业项目,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把工程项目的结算按照部位进行划分,以此纵向发展每个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分组,并且让同组人员结合现场施工、验收、结算及变更索赔的流程进行及时的分析及必要的跟踪掌控,这样对于质检、技术、经营等部门的紧密团结有着积极的作用。项目部领导小组成员则根据分组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一些贡献突出的小组采取奖励的措施,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氛围,促使员工不断进步与发展。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1)在项目人员变动情况下,新加入成员在同组成员协助下,能迅速进入状态工作;2)其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都能互补,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3)定期更换人员对相关报表等资料进行汇总,并校核前期人员的成果是否有误。

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认识工程,深入项目管理中的方方面面,要认识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合理的一面,更要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漏洞,进行不断的改进,使项目能正常的进行开展,也能不断的优化团队,增强每个人的管理意识,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方法。

6 完善的工作考核与结算制度

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工程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能加强工程成员对工程的认知感,对工程的归属感,也能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是保证工程良好完工的基础。

考核制度要客观化,要用事实说话。合理的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在客观的事实基础之上,要以工作的结果为依据。考核要从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的质量等方面,尽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严格控制分包工程结算。当分包工程及机械设备租赁合同拟定之后,必须严把各个关卡,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对于分包工程结算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分包计量,要做好这个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项目划分情况,选择其计量职能部门责任心强的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相关人员密切配合;2)对于计量中容易失控的大项,项目部领导亲自主抓,以免给项目部利益带来不必要损失,在不损害项目部利益基础上,使外协队伍合理的利益得到保证,真正做到双赢。

7 结语

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在水电工程建设与施工中的重要性正不断凸显出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营管理,企业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项目管理的实践是漫长的,需要我们从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先进经验,吸取教训,在实际项目中不断地推广先进的项目经营管理经验,在项目经营管理的学说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为项目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官地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项目历时五年,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尤其在工程项目经营管理上,虽然竞标导致了可能出现巨额亏损,但在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对竞标上的不足进行了弥补,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程成本的控制、精细化管理变更及索赔、实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及完善的工作考核与结算制度等,使得工程项目在经营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篇3

1.1施工技术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技术储备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团队所采用的技术不够先进,没有根据新时代水利工程的要求做出应有的创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已经无力应对新的问题。传统的技术、管理的不当严重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水平。因此,如果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心周围的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在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除了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然而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多数水利工程中采用的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和宽泛。实际施工中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若不能建立起来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将拖慢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度。

1.3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也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容易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其他的管理人员也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影响到管理制度的落实。总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团队的平均素养有待提升。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控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技术,将每一项技术管理应用到位,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重要技术的管控。第一,应该加强管理预应力锚固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在预应力延伸方面的故障几率,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整体的工作效益。对水利水电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第二,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导流技术的管理,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防护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施工安全成本,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收益。第三,应该加强对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管理,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在增强堤坝安全性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方面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它和施工导流技术相辅相成,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中所应用的技术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很多的重要技术需要得到合理的管控和应用。最终才能确保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有序推进。

2.2建立健全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在工程项目初期结合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并且应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选定一名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来完成。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需要涵盖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初期招标施工团队时,必须遵守国家规章制度,防止发生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为水利水电工程选出一只高素质的施工团队。在水利工程施工时,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使得施工团队高效的运转起来,在保质保量的条件下加快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完成。

2.3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督力度

要想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长期健康的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要监管到位,不断地加强监管力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也就得到了增强。监管部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施工流程和国家法律法规和合同内容相符合。同时,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都满足相关标准。其二是监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了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因为施工单位忽视安全问题造成施工事故的发生。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管人员必须事先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流程,结合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项目质量。

2.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篇4

水电工程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水利进行发电生产,因此大多数是拦江而建,因此很容易对当地的水质和水体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相对直接的。尤其是施工阶段,各种机械和人员的生产和生活对水质的影响更是突出。如果没有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下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必将造成危害。

水利水电施工中污染事故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重点的工程工段如:大坝浇筑、帷幕灌浆、清孔清砂等环境都会设计到水的使用,而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泥浆,这些水泥沙浆含有较多的悬浮和化学外加剂,一旦没有控制的进入河流中,将会对水质带来巨大的影响,水泥沙浆进入河流会影响河底植被的生长和繁殖,降低河流中的含氧量,河流中的微生物群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下游的水产将造成危害。2、施工中还要应用到很多的施工机械和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和维护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这些含油的废水如果这些含油的废水没经过处理就任意排放,就直接排入江河,对水质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另外,施工点还需要设置大型的储油设备,这些设备的管理也应当保证其安全,因为这些设施一旦发生泄露也会对环境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3、水利水电施工中众多的施工人员也会影响施工现场的水质情况,由于人员集中数量众多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含有有机化学物质的生活污水对水质的影响更加严重。

二、水利水电施工中对水污染治理的原则

1、基本出发点

治理污水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保证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不排放,经处理没有达标的污水不排放。这是治理水利水电施工所产生的污水的最基本原则。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施工产生的污水还是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和垃圾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坚决不允许进行排放和丢弃。而且在废水和废物的保存上更需要由专人和专门的地点进行储存、处理、检测,以保证污水的排放达标。

2、规范管理制度

在业主和监理的共同干预下,对施工方的环保措施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其监理完整的控制污染的制度。尤其是对水污染的防止制度和措施一定要保证到位和完善。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方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环境检测和保护工作,首先应监督其编制详细的污水管理制度,实现岗位负责的制度化管理;同时根据具体的施工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污水管理办法;做好施工区域和生活区的规划和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防止对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的污染。其次,在施工开始后,应保证施工单位有专人对环境进行检测,以此做到对问题提早发现,提早解决;配合当地的环保部门做好定期的专项检测工作,尤其是对污水排放的达标情况进行监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等,以此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措施的持久和有效。

三、水利水电施工中应对水污染的对策

1、妥善处理加工砂石材料产生的废水

砂石材料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材料,对其加工所产生的废水中固体的悬浮物含量较高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静态沉淀处理,这样才能进行排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选择采用平流式的沉淀池对砂石加工产生的废水进行沉淀处理,这种方式主要的优势是对冲击载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强,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廉,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地质情况较差的施工地区。设计中根据施工量来推算废水的排放数量,以此设计沉淀池的基本参数,包括水池面积、沉淀耗时、有效深度、有效沉淀体积等。对于砂石加工废水的处理经过实践证明,平流式沉淀池的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处理后的废水也会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2、对混凝土预制废水的处理

混凝土的拌合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因为混凝土的拌合过程较为复杂,而且涉及到一些化学制剂的使用,因此其产生的废水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才能保证不污染环境。混凝土拌合系统的废水重要来自拌合楼的料罐、搅拌机、地面清理等环节,其排放的形式属于一种间歇式的排放,其产生的废水因为水泥的特性而呈现出碱性,有的情况下其pH值可达到11-12,同时伴有大量的悬浮物。因此在处理混凝土拌合废水的时候应当对此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应对。

主要的方式是根据施工中混凝土的用量,废水排放形式、排放地点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可以在排放数量相对集中的地点设置沉淀净化吃,将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沉淀处理,降低其悬浮物的含量,同时根据其酸碱度的情况进行适当的pH值调节。经过沉淀和调制的废水在检测达标后再进行排放,而不能直接排放至河流中而是选择荒沟或者废弃池塘等。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对水质酸碱度进行调节的制剂应对其数量和成分进行严格掌控,避免造成二次的制剂污染。这种处理方法设施的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操作流程简单,维护方便,只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严格执行出水的定时检测保证达标,同时保证沉淀时间即可到达处理废水的效果。

3、含油废水的处理对策

含油废水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的冲洗,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的化工产品。因此在处理中应在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等维修和保养的场地内设置排水系统,收集这些含油的废水,然后经过沉淀和除油方可进行排放。同时对排放应进行严格的规范,如:处理后含油量小于5mg/l的废水,不可直接排入河流和农田中,只能排入荒地。同时处理后收集到的浮油应进行集中并进行填埋处理。另外,含油的废水经过集中后,也可进行破乳化处理。常用的破乳化制剂有钙、镁等元素的盐类或者无机酸。最后,如需要使用运输船舶的工程还应当对船舶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查,减少含油废水的排放,也应防止机械故障导致的漏油。

4、生活污水的处理

篇5

1.阿萨汉项目概况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达腊省阿萨汉河上游河段,是阿萨汉河上游河段水电规划三级开发方案的第一级电站。上游是印尼最大内陆湖TOBA湖,相距25km。多巴湖流域面积345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100平方公里,正常高水位905m时的总库容为28.6亿立方米。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厂房内设两台单机容量为9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8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1.75亿KW.H,电站设计水头163.5m,额定出力时最大引用流量为125.8立方米/秒。阿萨汉一级水电站项目由调节坝,引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尾水管,发电设备,开关站,输电线路及其它准备工程。本项目业主为印尼BDSN公司,工程师为印尼PLNE公司,总承包商为华电工程,分包商包括葛洲坝、中水十六局等。

2.阿萨汉项目意义

阿萨汉项目是华电集团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第一个海外投资项目[1],对中国工程公司在海外特别是印尼市场的声誉有很大影响,也对EPC带动海外投资的融资模式是否成功具有重要的检验作用。阿萨汉按照合同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对缓解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电力紧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苏省严重缺电,经常拉闸限电,阿萨汉项目早日建成并投产,对缓解北苏省供电紧张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阿萨汉项目执行难点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作为华电工程在海外的第一个水电EPC项目,尤其是在项目初期,面临与印尼方设计和管理理念差异大、合同技术指标要求高、受相关方制约严重、各种施工准证繁多、关系极其复杂、后勤保障困难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1.设计管理理念差异

印尼虽然整体经济发展较为欠缺,但工程管理层干部均与欧美、日本进行过长时间项目合作,对我国水电技术施工方法和规范标准的认可度较低。在合同方面,该EPC合同条款没有采用FIDIC标准合同条款,而是制定了对承包商较严格的条款。该项目尽管是EPC项目,但合同里面部分套用了单价合同的条款;此外,合同技术条款制定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较多技术方案和标准已经被中国水电技术所淘汰或更新,但业主和监理不愿承担变更合同而带来的责任,仍坚持采用落后的技术,给设计和采购以及现场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2.技术指标要求高

阿萨汉项目总装机180MW,年保证发电量11.75亿KW·h,设计水头163.5m,设计流量125.8m3/s。该电站年保证发电小时数达6500小时,多年平均可发电小时数超过8000小时。因此,高强度工作环境要求机组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变电站电压等级275KV,为印尼下一代电网拟采用电压等级的第一个电站。国家电网相关部门缺乏275KV电压的运营经验,但对设计、设备等要求均高出正常标准。对主设备的要求特别严格,其中要求水轮机的效率93.0%,发电机的加权平均效率98.23%,否则业主拒收设备。

3.相关方制约严重

由于水库和阿萨汉河流域的调度权由二级电站(INALUM)控制,因此一级电站在诸多方面受到二级电站的制约。如临时道路施工必须保证开挖的石渣不能落入阿萨汉河和水库、开挖过程中爆破的震动不能超过一定标准、公用道路必须及时维护等。尤其是一级电站调试期和运行期的水库调度问题,目前受到二级电站的极大制约。由于变电站将在建成后直接由印尼国家电网(PLN)负责运行,开关站的设计、设备供货等均需PLN直接审批。PLN机构设置十分复杂,审批流程非常繁琐,审批结果反复矛盾、前后否定,导致开关站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

4.资源组织困难

印尼属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其施工设备十分匮乏。该项目所需的施工设备绝大部分均从中国进口[2]。由于海运周期长及海上运输保管难度大等特点,造成了项目的后勤保障困难很大。如由于合同技术要求较高,隧洞衬砌所需止水材料均为国内采购,运输至工地。项目所需水泥,为当地水泥供应商从马来西亚进口然后按区域分配供应。同时,印尼节假日众多,一旦过节,所有供应商均停止营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物资采购的困难。

三、阿萨汉项目管理模式特点

鉴于执行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华电工程阿萨汉项目部改变了完全照搬中国水电开发模式的观念,从项目管理结构、项目执行团队、支持、分包商管理、商务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既符合水电建设特点,又满足华电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要求的海外水电项目管理模式。

1.建立以EPC总包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结构

在项目执行的初始阶段,我方沿用国内广泛采用的业主(总承包方)-设计(设计分包)-监理(监理分包)-施工单位(施工分包)的模式[3],通过招标确定了设计、监理和施工的分包单位,拟用小规模的华电项目部执行该项目。但业主BDSN公司基于自身利益、责任和项目管理经验,对华电工程的项目执行进行苛刻的控制,导致现场施工无法按照国内成熟经验进行。另一方面,EPC项目团队、监理、施工单位都缺乏类似模式的工程经验,责任不明,无法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印尼方的管理模式,难以通过总包商与业主工程师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现场施工无法正常开展。

因此,参照国际项目的执行模式,对项目部执行管理模式进行如下改进:将监理(监理分包)环节改为工程部;技术环节成立技术部;协调环节成立HSE(Health,Safety, Environment)部等,形成了业主-业主工程师-总包商(工程部,技术部,HSE部等)的模式。该模式突出了EPC总包商的核心地位,通过成立强有力的工程部和技术部取代监理分包,加强了总包商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够更为有效的与业主和业主工程师进行沟通,同时对分包商的管理也更为有效,推动了上下游环节的良好运转。

2.整合高效的项目执行团队

在项目执行团队建设方面,阿萨汉项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华电工程作为总包商,主要定位于专业的项目管理,其核心团队的主要作用在于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进行安全、进度、质量、费用等控制,强调其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二,水电工程是系统复杂、作业面距离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地质、测量、水工、施工、水机、电气、金结等各个专业,需要各个专业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第三,项目地处海外,在项目管理、技术、社会协调、物资保障等各个方面与当地人员进行沟通,所有需要一批从事沟通协调工作的当地员工。

3.寻求最大限度的各方支持

阿萨汉项目的执行,除了依托华电工程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力量外,还寻求最大限度的华电系统内外单位支持,主要体现在:充分借助集团公司大家庭相关单位的管理和技术力量;加强与华电香港公司和华电运营公司的互动与合作;与一批国内知名专业公司进行充分合作,解决关键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争取印尼方业主和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加强与当地电网公司的合作。

4.实施务实高效的分包商管理

阿萨汉项目土建及安装分为引水系统工程和厂房系统工程两个标段,在集团工程部的指导下,分别选择了葛洲坝和中水十六局作为施工分包商,既避免了海外项目分标过多引起进退场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又形成了适当竞争的格局[4]。在对两家施工分包商的管理中,既重视现场工程管理,又重视国内后勤管理,在保证现场得到充足的人力、设备、材料和后方全力支持的条件下扎实推进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四、阿萨汉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阿萨汉项目在建立高素质、强凝聚的海外项目管理团队的同时,项目部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使项目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及保障的管理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1.质量进度控制体系

阿萨汉项目按照项目经理-现场经理/副经理-工程部长/副部长-专责工程师-区域工程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控制,通过区域工程师管理分包商的区域工程师,工程部管理分包商项目部实现对分包商的全面控制,同时工程部担负对业主工程师的沟通。

2.安全、环保及保障体系

项目部根据水电施工实际情况,结合阿萨汉现场的具体特点,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的相关要求,建立了项目部安全环保及保障的管理工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按照项目经理-现场经理/副经理-HSE部-HSE专责工程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控制,对分包商进行控制并与业主、工程师协同工作。

五、总结与思考

通过阿萨汉项目的执行,对海外EPC项目的思考如:(1)项目的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既要充分结合项目和合同的特点,满足业主的需要,又要结合管理国内分包商的习惯,推动了上下游环节的良好运转。(2)通过强化核心团队、凝聚专家团队、融合本土团队,并结合这三支团队和海外工程的特点,进行了管理体系的创新,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为海外项目提供了管理借鉴。(3)较大规模海外项目的执行工作,其特点是系统复杂,专业性强、各有特点,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并结合工程实际来做好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才能保证执行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在华电集团和华电工程集团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海外分公司阿萨汉项目部克服了各种外部社会干扰,精心组织,认真施工;整合各种资源配置,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狠抓落实,按照“安、快、好、省、廉”的标准,经过41个月的艰苦奋斗,成功实现了按合同工期并网发电,为集团公司第一个海外投资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海外工程分公司的荣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伟,王志浩.海外EPC调试质量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54-56.

篇6

1节水灌溉概况

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作物需水情况等条件实施,要想高效利用水资源,就必须将节水灌溉和水利工程结合起来。水利工程节水功能显著,灌溉水利工程主要是将水输送到田地内完成工作,通常使用的灌溉形式如下。

1.1地面灌溉法

地面灌溉是一种较传统的灌溉法,主要是应用灌水沟、畦或格田等进行灌溉。当灌溉水被引进农田以后,在自身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会渗进土壤,田间项目配置设施简单,无需协助,便于实施,当下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是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容易引起表层土壤板结、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灌水均匀度不足、用工偏多等。

1.2喷灌式灌溉法

喷灌主要是利用管道把水输送至处于农田内的喷头中喷出,其有高压和低压之分,也可以分成固定式和移动式。此种灌溉方式更加适合干旱地区,可以在一些温带平原和丘陵地带使用此种灌溉技术。

1.3滴灌法

滴灌技术主要是利用塑料管将水运输到农作物根部上,保证水从滴头一端逐渐渗透出来,是一种精细化水利灌溉方法。滴灌不但可以增加水利用率,还能够确保作物灌溉期间水分更加均匀。

1.4微灌法

此项技术和滴灌技术存在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管道将水运输送到农田中,借助灌水基本装置将少量水引入大农田中,和其他技术形式对比,可以借助最小量的水资源完成农作物的灌溉,灌溉效果较好。

2节水灌溉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作物灌溉需要通过4个阶段完成,通常包含水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运输、作物浇灌和吸收,但水资源浇灌以及灌溉期间由于管道渗漏、水分蒸发等问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为确保灌溉工作发挥出更好价值,可以使用一些节水灌溉方法完成灌溉工作,避免灌溉期间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1]。

2.1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发展

当前我国众多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因此修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是必然的。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缓解干旱地区用水紧张情况,提升农作物产量,推动干旱地区经济发展。有效灌溉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但却不能确保农作物整体收益。最近几年,很多专家在实际工作期间提出,农作物灌溉要注重以农作物单位具体收益为主,保证所有农作物的具体收益,而不是单方面达到增产。

2.2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种电力以及农用机械作为原本动力,支持整套灌溉设备完成灌溉工作,此种技术需要严格把握好节水工作需求,并和机械化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不需要使用复杂设备,通过简单组合形式就可以完成装配工作,工作更容易操作,简单方便,适应性较强,并且不需要大量修渠工程,可以节省更多人力、物力和时间[2]。

2.3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农作物上灌溉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装置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再使用管道将收集的雨水灌溉到农田中。此种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完成农田灌溉,同时可以为人们家用以及家畜用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3]。此种灌溉技术更适合在一些干旱地区,不但可以达到节水目的,还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避免灌溉期间水土流失。

3施工技术要点

3.1水源井工程施工工作

水源井工程是完成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工作,主要施工内容是在井房和水源井附近完成建设工作。在水源井建设工作前期需要对周围地质构造、环境等情况具体分析,还要充分掌握施工地点周围水资源分布情况。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天然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施工时,要完成截流施工工作;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调查好水位高度以及地质环境。施工时使用工具将机井打好,在整个工作期间严格按照具体工作流程和标准完成施工工作[4]。

3.2地下管网施工工作

地下管网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具体规格做好放线工作,此项工作结束后进行开挖管道工作,严格按照灌溉具体深度和宽度做好管道开挖工作,严格依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确定,在实际施工期间要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将管道内部存在的杂物完全清除干净,保证管道底部处于水平位置,避免在灌溉期间出现漏水问题。施工期间严格把控三通以及弯头质量,做好管道安装工作,材质使用PVC,严格依据先装干管,再装支管顺序完成工作[5]。

3.3具体技术要求

要想确保灌溉施工能够达到节水目的,在施工期间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技术要求完成工作:在工程施工前期做好审核和检查工作,按照施工企业提出的具体方案和要求,确保合理、精准地完成所有工作;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方案,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配置好机械和相关仪器,达到基本要求标准后进行灌溉作业。在实际施工中,施工队伍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内容,不能私自更改具体细节,做好检查和审核工作,避免施工期间出现偷工减料问题。工程完成后,对工程进行检查和修缮,检查质量监管部门发挥自身职责,对工程进行评价和分析[6]。

4结束语

改进节水灌溉施工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价值。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内容,在节水灌溉工程中使用各项技术,要做好深度探索,在推动水利工程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昌林.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12):77.

[2]陈维民.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108-109.

[3]高树晗.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120.

[4]库拉里别克·阿斯别克.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水电水利,2019(10):69-70.

篇7

1 千亩荡工程建设概况

海盐县千亩荡水源保护(一期)工程项目,通过对一级保护区、引水河道内的水域进行疏浚治理,沿岸防护林绿化区域土方堆置,来解决海盐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供水水源地的污染,以满足千亩荡水源地建设保护要求。本工程计划疏浚土方约38.8万m3,利用蚕种场堆土场1表层土方进行防护林绿化区域土方堆置12万m3。

2 千亩荡疏浚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设计

2.1 方案设计思路

(1)本工程疏浚区域河道内的底泥含水率高、触变性大,除必须采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带环保绞刀头进行疏浚清淤外,实际施工时还需根据实际土质、水深、排距等情况选择合理的绞刀转速、横摆速度和输送流速等施工参数,严格限制底泥扰动扩散,保证淤积底泥被充分清除。

(2)一级保护区及引水河道水域开阔、河面宽度变化大,挖泥船宜采用分条、分层开挖方法,使用船用GPS全球定位仪、回声测深仪等自动化监控系统监测指导施工,结合必要的人工检测复核,避免漏挖、欠挖情况,保证清淤质量。

(3)受施工区域内桥梁和水闸的宽度、净高限制,拟选择较小型的、可分体的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进场施工,以适应复杂工况,保证施工安全。

(4)利用水域条件布设长距离水下潜管,配必要的浮管和岸管,组成全封闭管道输泥系统,做到泥浆输送过程中不产生泄漏情况,保证淤泥安全环保输送入堆土场内。

(5)堆土场余水采用物理处理法进行处理,确保余水符合疏浚规范要求后达标排放。

2.2 工艺流程设计(如图1)

3 千亩荡疏浚施工方案实施

3.1 分条开挖

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在各施工区块内作业时,以扇形横挖法为原理分条开挖,即挖泥船将定位桩打设在河底泥层中,实现对船体中心定位,并通过定位桩台车的液压轴臂的伸缩,实现定位桩台车在船尾滑道内相对船体的位移,使船体在反作用力下短线推进,并依靠挖泥船前端左右绞车收放锚缆,使船身以船尾定位桩为中心,船长为半径,绞刀头左右扇形移动,实现挖泥船扇形横挖法作业。挖泥船横摆有效宽度为30m,当河道宽度小于30m时,采用单幅开挖,河道宽度大于30m,需分条副开挖,条幅间搭接1~2m,避免漏挖和相邻区块塌方残留。

3.2 低扰动疏浚清淤

根据环保疏浚要求,利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优越的环保机械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采用低扰动疏浚法施工。低扰动疏浚法施工的主要特点是密封开挖、薄层开挖和开挖系统实施速度限制,可最大程度保证清淤率,降低浮淤扩散机率,避免二次污染超出限制范围。

(1)密封开挖:采用专用环保绞刀开挖,环保绞刀是当前环保疏浚、清淤领域最先进的环保疏浚装置。环保绞刀装配有导泥挡板、绞刀密封罩、绞刀水平调节器等装置,无论疏浚深度如何变化,通过绞刀水平调节器,使绞刀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疏浚时绞刀外罩底边平贴河底,绞刀密封罩将绞刀扰动范围控制在密封罩内,确保环保绞刀挖掘范围内的淤泥被泥泵充分吸入。与常规的敞开式绞刀相比,有效防止了因绞刀扰动使底泥颗粒向罩外水体扩散,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因挖掘造成二次污染。

(2)薄层开挖:环保绞刀头因绞刀密封罩的作用,开挖厚度必须控制在50cm以下,开挖厚度是建立在额定转速、泵吸浓度、绞刀净深协调平衡的基础上,避免出现泥量过大产生逃淤,泥量过小产生效率太低的情况。根据本工程疏浚土方厚度分布情况,施工时一般分1~2层开挖(具体视实际施工调整),薄层开挖法可保证水下淤泥被充分吸取,同时也有益提高开挖精度。

(3)限速控制:根据湖泊和水库疏浚、清淤施工中的实践数据,并在施工中结合本工程疏浚试挖情况,合理设计绞刀转速、横摆速度等施工参数,在大面积清淤中严格控制,限速施工,以严格控制底泥清淤影响范围,保证水质不受影响。

3.3 取水口保护区疏浚方法

(1)取水口保护区范围。在三地水厂取水口周围,初步计划按距离三地水厂取水口200m范围建立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边界点设置醒目的界桩,并将保护区坐标输入船上电脑系统,保护区范围通知到工地所有施工人员。

(2)取水口保护区施工时间。取水口保护区计划安排在取水量低谷时段进行施工,以最大程度降低对水质的影响,取水口保护区计划疏浚时间4天,具体疏浚时间与业主商定后确定。

(3)取水口保护区疏浚方法。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安全,优先在协调取水口停止取水后实施疏浚,若无法在取水口关闭条件下疏浚时,拟分区自取水口向取水口中心逐步疏浚推进,并加强水质监测:

①先进行距离取水口100m~200m范围内的土方疏浚,疏浚中在距离取水口10m、30m、60m、100m位置布设监测点,疏浚时每半小时监测一次,挖泥船原则上按实验期确定的开挖速度施工。由于该区域可能存在一定施工流速,需根据水质变化进一步控制挖泥船左右横移速度、绞刀转速等操作参数,以保证水厂取水安全;

②再实施距离取水口100m范围内的土方疏浚,挖泥船采取“开挖1小时,停歇1小时”的间歇疏浚法施工,施工期间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疏浚及时分析开挖过程中扰动范围SS值控制指标达标情况,如超出控制指标范围,需根据水质变化进一步控制挖泥船左右横移速度、绞刀转速等操作参数,并采取延长停歇时间及进行SS值监测,达标后再进行清淤施工,以保证水厂取水安全。

(4)边坡开挖。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在进行边坡开挖时,将采用上欠下超的台阶式开挖,台阶分层厚度视实际边坡土质而定,以确保边坡成型质量,台阶分层设计中,将主要根据现场试挖后的施工回淤情况,确定台阶分层开挖厚度,开挖后超欠面积比严格控制在1~1.5范围内。

边坡开挖中,我们将充分确保河岸稳定,每次开挖横移到临近边线区域时,降低挖泥船的横移速度,防止船身横移惯性或受风、水流等影响使绞刀头偏出开挖边线而造成超宽。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对水利工程的清淤疏浚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节与利用,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其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水利清淤疏浚的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并已经在世界水利工程清淤疏浚当中崭露头角。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水利工程的清淤疏浚工作,迎来了大好的发展前景。为此,施工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企业素质和施工水平,使企业的清淤疏浚技术能够符合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的完成对水利工程的清淤疏浚工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有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毛立军.清淤:让每一座水库都碧波荡漾[N].人民政协报,2009-12-28B01.

[2]何亮,龚涛.中小型水库清淤措施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4:46.

[3]姜福信,王振胜.水库清淤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3:288.

篇8

一、某变电站建设工程概况

为了进一步满足区域经济增长对用电的大量需求,改善该地区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损耗,建设变电站新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该变电站建设工程,占地面积为118亩,总建构面积为1400m2,围墙长度1100m,所区内外道路面积20500m2,场地绿化面积21800m2。进所道路宽为6m,长为650m。变电站建筑物多,工作量较大,工期紧,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二、变电站建设工程施工要点及质量管理

1、场地平整。本工程变电站地处位置由于原来都为农田,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相差较大,地面不平整,为了便于施工及有效的提高进度,采用推土机平整人工配合的方法,将施工区内全部推平至绝对标高2.20m后,开始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待建构筑物结构工程基本完工后再进行全所性的场地平整,最终平整至设计标高2.92m。场地平整前,排除场地水坑积水,清除淤泥,分层进行回填,碾压密实,确保土层地基质量。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的土质较差,在临时道路(即永久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首先用推土机自上而下分层铺填土,大坡度推土填土亦应分层推平,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推填土路基利用推土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压,然后在土基上面铺300厚块石垫层,100厚碎石垫层灌M2.5水泥砂浆,永久道路面层砼待完工后再浇。

2、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施工中需要采取以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管桩进场要有合格证,并遂节严格按GB13476-92要求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准进场。(2)堆桩场地要平稳坚实,不得产生过大的或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3)桩位定位采用二次经纬仪校正复核,并经监理公司复核认可,测量精度≤2m。定期复核测量控制点。(4)桩端标高质量保证措施。根据本工程地基土质状况和设计要求,预定每根桩的桩长和桩尖标高。要求“双控”,即管桩的长度和设计承载力都达到要求后才停止压桩。(5)桩顶标高质量保证措施。桩顶最后的标高应采用水准仪控制。随时测量不同区块的自然地面标高并标记于桩位编号图上;送桩器以红漆明显不同的送桩深度位置,送桩时严格控制,务使桩顶标高在允许偏差-50~+100mm之内。平面布置或搭建其它设施,应提前上报建设单位和监理部门审批。

3、钢筋工程。(1)现场钢筋按规格分类挂牌堆放,根据施工分段计划,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的标准现场分批制作完成,对原材料钢筋应附有钢材质保书,经复试合格、现场监理认可后绑扎。(1)框架柱及构造柱预留装饰带、雨蓬、填充墙拉结筋等插筋,插筋布置应紧贴模板,不过深,以防凿出钢筋过多而破坏砼。(2)钢筋绑扎前清除插筋表面油污及被溅污的水泥浆,框架柱钢筋布置引铁或定位箍筋不少于一道,避免振捣时引起位移或截面变形。(3)结构预埋件、预留孔、预埋(留)套管位置、规格、标高准确,与钢筋绑扎牢固,或在预埋件对角处用螺丝固定于模板上,以免浇砼时影响埋件位置。(4)楼屋面板、连续梁、纵横框架梁及柱中,钢筋搭接倍数与锚固长度及箍筋加密区、弯钩长度等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5)主次梁同高度时,其交点处的次梁底部钢筋放于主梁底筋之上。按设计要求,梁中布置腰筋,板中配置足够分布钢筋。

4、模板工程。模板系统包括面板和支撑两大系统,对于结构构造、断面尺寸都有严格的要求,如出现偏差,可导致坍塌事故,因此是建设环节中难度较高的一环。首先,对于模板的配置,首先要注意对模板的选择,要选择整齐光滑的模板,且在安装之后要及时的清理好表层的黏浆,并涂好隔离剂,同时要注意模板和整个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能力,确保这三方面的力学性都能够满足工程的荷重程度。其次,在安装模板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梁板模、梁板支撑采用钢管排架,立柱间距根据梁大小,板厚度决定,一般情况立柱与水平钢管用扣件连接,梁模板托管,如用扣件与立柱边按时,必须架用双扣件,以防滑移。除了要注意控制间距、检查复核、支撑着力之外,还应考虑到回收利用、防水、卫生清理等问题,对各种预留件要有详实的核对。最后由专门负责人员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计划。

5、砼结构工程。(1)浇筑前,应对钢筋、模板、预埋件、预留孔等位置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及技术复核后方可浇筑。(2)浇筑砼应控制浇筑速度与高度,当框架柱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或溜管下料,且模板开设门子板及清扫孔。(3)框架梁柱与楼屋面梁板砼一次性连续浇筑,浇筑时,先浇框架柱,然后浇框架梁、板砼,依次类推,逐步向前推进,直至浇完。(4)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要求充分、密实;振捣时,不碰受力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特别在梁柱交接处及角落边,特别注意,采取专项措施,不得少振或漏振。(5)砼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浇水、覆盖草包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7昼夜。对于预拌商品砼,现场每车测定坍落度一次;对同一批砼、同一工作班或每100m3,随机取样一次,每次取样留设二组试块,一组用于现场标准养护室养护,一组用于现场同条件养护。

三、变电站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在变电站建设中应该从管理方面加强质量管理控制:(1)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合理的工期目标、质量目标、管理目标。确立好施工单位,各部分施工人员,并对上岗人员要进行相关的岗前特殊培训,确保后期工作可以在科学的技术支持以及过硬的施工队伍之下如期缜密的完成既定目标。(2)对于各个流程,要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建立起完整的施工监管体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在严要求、高水准的要求下收尾。(3)前期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立体规划过程,因此需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在大前提再深入设计各个部分。尤其是在材料选择,结构支架部署,预埋管件设置上,需要精细的测量运算,严格管理,落实责任,有条不紊,保证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4)在施工中,要注意安全问题。对于机械的选择,管理和保养要做到细致定期。要注意施工人员相关安全设施的配置,尤其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种。此外还要注意天气问题,由于水电站所建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恶劣的天气也会给施工带来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应对措施。这些都应该容纳在施工部署这一环节,力求做到全面细致的安排。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增加,供电负荷也迅速加大,使得我国的变电站建设逐渐增多。变电站承担着为城市供电的主要责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9

1.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学校校园建设的改建、扩建、运营、管理。以高等院校为主要适用对象,供其他各类学校参考。

1.3 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中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满足校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示范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4 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节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风尚。

1.5 建设节约型校园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 术语

2.1 节约型校园 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

2.2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

2.3 循环经济 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4 校园能耗统计 指对校园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2.5 校园能源审计 通过对学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学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2.6 校园能效公示 将学校能耗总量和各部门、建筑物的单位能耗等统计数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会定期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

2.7 需求管理 指对能源及资源使用方的管理。通过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用户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及资源。

2.8 分项计量 按不同用途(如空调、采暖、照明、动力等)、不同的能源资源类型、形式(如电、燃气、燃油、水等)分别设置计测仪表实施分项计量,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能源资源消费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节能节约资源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3 基本原则

3.1 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3.2 学校应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组织,为持续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协调和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

3.3 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各种节约管理制度,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4 应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教育普及等全过程。

3.5 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

4 监管体系

4.1 组织建设

4.1.1 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4.1.2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

4.1.3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4.1.4 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

4.1.5 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4.2 制 度建设

4.2.1 建设项目审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校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2.2 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 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 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 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4) 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 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

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 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

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及本地区的用能、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用能、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4.2.3 统计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

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 分类计量: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 分项计量: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

(3) 能源管理人才培训

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

(4) 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表(附表1);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附表2);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附表3);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附表4);能耗分项能耗计量系统(附表5)。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00~每月最末日24:00)折算。

(5) 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

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

(6) 高耗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审计

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审计。

2) 能源审计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1) 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

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

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

(2) 能源审计程序

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了解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

分析能源费用账单,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

随机抽检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参数;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跟踪连续检测。

(4) 能源审计内容

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包括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手段。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学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收集校园建筑的总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计算对应的能耗指标,从而判断建筑物整体及各主要用能系统能耗的合理性。

根据用能特征计算相应的单位能耗指标。

(5) 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结束后应提交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应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被审计设备(系统)的特性和运行状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4.2.4 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

1)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4.2.5 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制度。

1)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

2)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校园用能用水逐步实行“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水电经费管理方式,加强师生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能节水意识。

3)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节水管理、宣传、节能技术应用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院系、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5)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定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用水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2.6 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

学校应建立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大力推动学校节能采购,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积极采用能效高的产品。

2)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备标准,完善学生公寓家具的标准化配置。

3)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4)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4.2.7 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 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要点

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78号)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以及现行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法规,并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及相关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等,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

5.1 建设阶段

5.1.1 校园规划

1) 场地规划

(1) 树立节约理念、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校园选址应保证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和协调。

(4) 合理利用校园土地,规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

2) 环境整治

(1)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

(2) 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3) 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

(4) 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

3)景观规划:

(1) 绿地规划

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 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

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校园绿地, 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 提升。

(2) 景观规划

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校园景观, 水系规划应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

(3) 树木种植

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坪种植。

4)能源规划

(1) 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

(2) 结合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

(3)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3) 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 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6) 新建建筑规划

(1) 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

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2) 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3) 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 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5) 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6) 既有建筑改造规划

(1) 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

(2) 一般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3) 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4)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鼓励多元投资。

5.1.2 设计

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

声环境: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93)

光环境: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

热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寒冷地区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炎热地区应积极采用遮阳设施。

风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

水环境: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

2) 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1) 建筑热工设计

①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及所属地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②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鼓励采用low-e玻璃。

③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墙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与朝向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方式。

④南方地区鼓励采用综合绿化等技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隔热保温性能。

⑤南方建筑屋顶应强调隔热,可采用屋顶绿化、架空屋面、阴棚等设计,北方建筑屋顶则强调保温。

⑥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2) 建筑通风设计

① 鼓励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与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② 建筑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① 根据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减少人工照明数量。并实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切换控制。

② 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安装合理的控制措施。

③ 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4) 用能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① 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空调设计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确定负荷,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并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园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应注重校园用能特点,满足正常教学与寒暑假期不同情况需求和部分负荷运行特点,设备能效指标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的相关要求。

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须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② 电梯系统设计

根据校园特点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的设计。

3) 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

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水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能对室内管网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网进行分段的水平衡测试。

(2) 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 雨水处理及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宜结合景观进行设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

② 污(废)水处理及利用

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及利用设计。

对于以完全分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优质杂排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等运行维护较为简单的处理工艺。

对于以合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污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或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进行处理。

(3) 用水安全

饮用水、杂用水和景观水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后的雨水、污(废)水回用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回用水管道上不得安装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4) 鼓励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即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给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用水。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的用水宜采用回用水。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结合建筑条件及当地资源条件采用地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

可根据校园建筑条件和特点积极采用热回收型热泵系统,提高校园空调采暖及热水供应系统综合能效比。

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用材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cai《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

不得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建设部218号公告)禁、限的建筑工程材料。

(2) 节约用材

①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应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

② 土建与装修及新技术材料应用一体化设计。

③ 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工厂化、规格化、多样化、半成品化、装配化和模数化的建筑工程材料与部品。

④ 在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7)室内环境质量

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保障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和谐。

(1) 室内空气品质

① 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新风量及送风方式设计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卫生要求。

② 对要求空调的大空间建筑宜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气流组织,改善室内空间气流、温度及有害物质浓度分布,提高空调通风效率。

③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复合系统方式。

④ 有条件时设置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及显示装置,集中空调系统中利用co2浓度监测控制空调新风。

(2) 热湿环境

①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温度、湿度、风速等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要求,并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节能运行的倡议。

② 新风需求量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考虑过渡季节全新风节能运行设计。

③ 寒冷地区采暖系统应注意管路水力平衡设计,并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

④ 高大场馆建筑宜合理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

3)采光与照明

(1)室内采光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要求。

(2)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

(3) 室内照明设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要求。

① 室内照明指标设计和功率限值符合现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要求,室内公共空间照明采用分区照明和自动控制措施。鼓励采用led、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等绿色节能灯具。

② 教室照明应结合校园特点设计节能控制方式。

4)声环境

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建筑设备、机房等采取消声、隔振及减震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及振动干扰。

建筑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要求。

建筑沿交通干道的外墙、外窗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5.1.3 施工与工程监理及验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做到文明施工、节约施工、环保施工;规范工程监理及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1)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校园建设的施工现场应注意场地的生态保护和安全维护;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大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努力减少施工的振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施工的资源节约

(1) 施工节能

应实施包括施工方案、资源管理以及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组织总设计;

应对施工及工地生活用能进行计量、监管;严禁使用非节能型大功率用电器具;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4%以上。

(2) 材料节约

应通过施工程序的合理化、施工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等措施,实现施工材料的节约;加强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重复使用的施工材料在现场的使用率超过70%。

(3) 施工水资源的节约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所有用水部位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和安装计量装置。有条件的工地要充分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施工监理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工程施工监理,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验收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等国家有关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

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介入工程建设及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以利于将来运行管理。

5.2 运行维护阶段

校园用能设备主要为采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应重点强化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阶段的技术、管理及行为节能(节水)措施。

对大型物业管理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应导入公平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实行物业管理招标。逐步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管理。学校应与物业管理公司制定节能减排管理目标。

5.2.1 设备系统节能(节水)

1)集中空调

(1) 根据校园建筑负荷特点有效地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2) 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省新风处理能耗。

(3) 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减少制冷机开机能耗。

(4) 实施室内温度节能设定,夏季室内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5)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定期实施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

(6) 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

2)采暖

(1) 加强采暖锅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辅机变频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对于燃煤锅炉,有条件的应采用炉渣二次回烧;加强锅炉的除氧和水处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2) 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3) 改善管网输配性能。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避免“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况。

(4) 加强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对于既有建筑,有条件的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改善系统调节能力。

(5) 强化节能运行。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低温运行。

(6) 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7) 逐步推行供热按热量计费管理方式。

3)绿色照明

(1)对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

(2)对学生宿舍照明,鼓励实施定时熄灯制度。

(3)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合的节能照明控制措施。

(4)更换非节能灯具,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4)节水

(1) 节约用水

① 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喷洒等用水不使用自来水。

② 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绿化的灌溉次数及用水量。

③ 对供水系统定期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 水质管理

① 对回用水和景观水的水质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② 对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设施应定期检修。保证水体的更新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富营养化发生。

5.2.2 行为节能(节水)

加强校园节约文化建设,树立节约理念,普及节约科技。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行为中。

1)行为节能

(1) 校园实施对节能行为的奖励和对浪费行为的教育处罚措施,将师生员工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建设中。

(2) 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校园的能源浪费现象。

(3) 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温湿度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过渡季节尽量不开或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或使用电风扇为主。

(4) 离开办公室前随手熄灯、人离关机。

(5) 倡导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高学校班车的满载率。提倡校园内使用自行车。公务用车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按规定及时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

2)行为节水

(1) 公共用水场合张贴节约用水提醒标示牌。

(2) 实施能源缴费校园一卡通,将水资源消费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3) 水龙头随用随开;跑冒滴漏,及时报修。

3)行为节材

(1) 倡导纸张耗材节约行为。节约用纸,推广无纸化办公,废纸重复利用,积极采用可再生纸。提倡双面用纸,减少打印复印次数,节约使用打印耗材。

(2) 严格控制会议铺张浪费。减少或不使用精装请帖,避免礼品过度包装,减少或不使用校园横幅,积极使用电子显示屏及网站。

(3) 废旧资源如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电子设备和器材应当再生利用。

(4) 鼓励校园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积极回收利用书籍、衣物、文具等。

5.3 各类建筑节约专项措施

5.3.1 教学建筑

1) 照明节能措施

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等措施限制教室开放数量。

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1) 根据学校寒暑假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

(2)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3)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对于南方的高校,建议采用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

3)教学设备节能措施

(1)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

(2) 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5.3.2 办公建筑

1)减少待机电耗

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应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2)合理使用空调

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3)照明节能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5.3.3 科研实验楼

1)严格执行办公建筑各类专项措施外,对高耗能、高耗水实验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做到节约使用。

2)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

3)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地空调节能措施。

5.3.4 学生宿舍

1)开展学生宿舍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倡导校园节约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并配套实施相关奖惩措施。

2)积极采用节能型供热水、用水设备,应及时改造原有陈旧、能效低的设备。可重点结合校园学生集中浴室等设施实施再生能源利用、废热回收利用、中水利用、节能节水运行管理措施。

3)将节能内容纳入学生宿舍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定时熄灯,晚间限时断电,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

5.3.5 学生食堂

1)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2)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操作程序,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3)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以节约资源。

5.3.6 学生浴室

学生集中浴室是校园生活设施中的耗水耗能大户,应根据地域条件和校园条件合理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积极采用洗浴废水的热回收及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导入ic卡节水管理系统及节水型设备。

5.3.7 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

分类分项计量把握校园设施能耗状况,确定重点用能部位或设施。积极采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建立校园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对高能耗建筑或设施,以及校园能耗的主要参数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6 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节约理念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将节能技术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科技实践,增强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6.1 课程与讲座

6.1.1 课程

1)将节约理念的倡导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与忧患意识,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发展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新型人才。

2)教务部门应积极整合和优化校内外资源,开设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授课,增加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

6.1.2 讲座

1)利用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定期开展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观摩活动。

2)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传播和宣传节约理念、节约科技和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交流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经验。

6.2 科研与实践

6.2.1 科研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组织开展校园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节约型校园建设实践,建设示范项目,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6.2.2 实践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和基地,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校园实际,开展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发明实践活动。

6.3 宣传与普及

6.3.1 媒体宣传

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倡导良好的节约风气,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舆论氛围。

6.3.2 普及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合社会节约资源宣传活动,开展如城市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学工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节约竞赛活动和社区节能宣传普及活动,制作分发节能节水宣传小册子,在校园和社区普及节能节水科技知识。

7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

7.1 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

为配合本导则的实施,特制订考核评价办法。

评价范围基本以“导则”内容为基础,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硬件条件、政策与制度、建设效果、专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统筹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力争客观公正,并将在实施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完善。

具体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参见附表六。

一硬件条件(25分)

1. 节约型设备(10分)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

2. 计量设备(10分)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3.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

2)太阳能利用设备(1分)

3)太阳能热利用(1.5分)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

二政策与制度(25分)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

5)需求管理制度(3分)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

7)环境管理制度(1分)

2. 组织机构建设(5分)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1分)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1分)

3)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设置(1分)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2分)

三建设效果(30分)

1. 资源节约效果(20分)

1)校园节电效果(4分)

2)校园节水效果(4分)

3)校园节热(冷)效果(4分)

4)中水回用率(4分)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4分)

2. 建设项目落实情况(10分)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

四专项措施(20分)

1. 专项组织实施工作15分

1)教学建筑(3分)

2)办公建筑(3分)

3)科研实验楼(3分)

4)学生宿舍(3分)

5)学生食堂(3分)

2. 宣传教育工作5分

1)课程与讲座(2分)

2)科研与实践(2分)

3)宣传与普及(1分)

7.2 评价办法说明

7.2.1 硬件条件(分)

本项内容包括节约型设备、计量设备和可再生资源使用三个方面。

节约型设备和计量设备项具体打分根据实施范围而定。即全面实施为满分。部分实施可按实施比率打分。可再生资源使用按实施的有无打分。即有实施为满分,无设施为零分。

1 节约型设备(10分)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校园设施用水处安装感应节水器、自动冲水器、感应冲洗阀、自动节水器、智能冲水器、节水控制器、节水式水箱冲便器、感应节水产品等节水型设备并能保证正常使用。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包括智能ic电卡、照明节电器、节能灯、节能照明控制设备、智能控制开关等节电型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主要指空调、锅炉等大型用能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的安装及改造。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在浴室、宿舍、教学楼等学生集中用水、用电的场所,安装ic卡计量设备,实现ic卡计量收费。

2 计量设备(10分)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校内行政办公楼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校内行政办公楼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学生宿舍楼、公寓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学生宿舍楼、公寓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电计量设备(2分):校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校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3 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建设中水回用校园污水处理站。

2)太阳能光伏利用设备(1分):太阳能发电装置。

3)太阳能热利用设备(1.5分):集中式太阳能热水装置系统。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包括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

7.2.2 政策与制度(分)

本项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两方面内容。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学校建设项目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主要包括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一般打分标准为(个别注明项除外):完全实施为得分,否则不得分。

(1)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1分):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参照建筑节能节水政策和标准对设计文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2分):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台帐管理,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主要包括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及管理台帐制度、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分):学校主管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监督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人员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及管理台帐制度(分):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台帐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备注:本项可根据实施状况打分:完全实施为满分)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分):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本地区的能耗、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提出合理的校园能耗水平,制定校园能耗、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主要指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分):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和分项能耗统计制度。(备注:分类及分项全面实施为满分,部分实施为1分)

(2) 能源审计(分):定期开展本校的能源审计,设立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按生活能耗、教学服务能耗、科研办公能耗、特殊用途能耗、供热基本能耗等类型分类审计,分析能源费用账单,计算出能源实耗值,并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总量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

5)需求管理制度(3分):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额标准;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7)环境管理制度(1分):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 组织机构建设(5分)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分):学校主管领导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列入业绩考核内容。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分):由校级有关管理人员成立专门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3)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分):成立由主管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分):包括空调、锅炉等用能系统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工作态度等内容。

7.2.3 建设效果(分)

本项包括资源节约效果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两部分内容。打分标准:根据自身纵向对比效果打分。年度节约效果超过10%为满分,无效果为零分,以次推算其他情况得分。

1 资源节约效果(20分)

1)校园节电效果(分):按生均耗电量指标

2)校园节水效果(分):按生均耗水量指标

3)校园节热(冷)效果(分):按生均耗热(冷)量指标

4)中水使用量(分):指中水在校园道路洒水、浇灌绿地、冲洗厕所等方面的用水量比例。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分):包括节地、节材等方面内容。

2 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分)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包括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落实能耗分项计量措施;提交节能设计专篇;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等内容。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包括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及运行情况、锅炉采暖系统及管网的运行情况、照明系统的运行及维护、水系统的管理及维护等内容。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分类分项计量把握校园设施能耗状况,确定重点用能部位或设施;积极采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建立校园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对高能耗建筑或设施,以及校园能耗的主要参数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7.2.4 专项工作(分)

本项包括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两部分内容。

1 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分)

1)教学建筑(分)

(1) 照明节能措施(分):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

(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分):根据学校寒暑假期间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3)教学设备节能措施(1分):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2)办公建筑(分)

(1)减少待机电耗(1分):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2)合理使用空调(1分):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3)照明节能(1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离开办公室一小时以上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3)科研实验楼(分):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

4)学生宿舍(分)

(1)强化学生行为节能宣传活动,倡导节约型校园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

(2)积极采用节能型供热水,空调系统和用水设备,更新、改造原有老旧的设备。

(3)将节能内容纳入学生公寓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定时熄灯,晚间限时断电,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电器。

5)学生食堂(分)

(1)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2)加强食堂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3)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或可重复使用的碗筷),以节约资源。

2 宣传教育工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