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德育基本途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德育基本途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德育基本途径

篇1

文化引领。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引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旗帜,是学校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学校要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优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文化环境的熏染,往往沉淀在他的性格、习惯和人格深处,为此,在校园里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的标语,可以展示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每位师生以启迪。学校将争创“书香校园”、争当“读书小明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家校互动。只有家校合力才能真正搭建起了孩子成长的“德育场”。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的近期工作,与家长交流教书育人的思路,努力使学校倡导生活德育的理念、做法在交流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每个月我们都要布置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脚,并要求写成日记,还要家长反馈。结果从日记中了解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触摸、感知家人,明白了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还发现虽然自己只给妈妈洗过一次,却让妈妈激动不已,有的一个劲地夸自己长大了;有的吃饭时不断给自己夹菜……从孩子们的话中,读出他们知道了该如何去孝敬长辈,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反馈学生实践认真,不仅学会了理解父母,还学会了关心别人。在生活中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对人有礼貌了,不任性了。

社会实践。实践活动是德育由静态的、单调的活动走向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的良好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感悟到道德生活的意义。每年的清明节带领学生到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会宁县大墩梁听老讲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向上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一些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艰辛。只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典型的事例中去体验成人工作生活的甜酸苦辣,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碰撞出勤俭节约的火花,激发出勤俭节约的真实情感,才会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零花钱。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会宁“苦甲天下”!但会宁人却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改造自然,生息繁衍。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

篇2

一、巧借现代技术培养学习热情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由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定的。为学生创设良好说英语的环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初学阶段,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中句型“What is your name?Hi,I am…”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明白、准确的读出发音,并运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对话。这样通过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简单、形象、直观、准确地学会,记住、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巧用现代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歌曲的形式导入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教师就可以利用简单的多媒体技术,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借用“Hello!I am hello”。这首英语歌曲进行新课的学习并同时借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些简单的动作,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

三、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学习情境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要有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学习情景,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在教学中,要避免用简单枯燥的形式,而要运用现代信息、现代技术形象地、生动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的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比如:在学习认识《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一单元人物David,Liu Tao,Yang Ling,Mike,Nancy时为了使学生熟悉了解各个人物特征熟记每个人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人物的图像,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所学的人物特征。利用色彩鲜艳的画面、逼真的视觉形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使他们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像。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和多向性。

四、为学生提供展示知识舞台

不同的学生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填充句子,What are you___?(在干什么)的例题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答,有的学生答案是doing,有的学生答案是does,有的学生答案是done,还有的学生的答案是to do。这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给全班同学听。在集体交流中,同学们的收获和感受都会很多。交流结束后,并不让学生比较哪个答案正确,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做法以外,你还准备采用哪些做法?为什么?事实上有些做法很难简单的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从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的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从而掌握知识。

五、利用不同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不同学生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对学生不同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既要说明不足又要指出让其努力的方向,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提高自己。例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教师就要有不同的评价,对优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Good” 、“ Very good”等,对学困生教师不妨多鼓励几句。教师运用这种不同的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创造学生的学习个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人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课堂教学就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热情,有利于课改的成功进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俊明《英语教师的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篇3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中国学习联盟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2.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2.1 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2 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2.3 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动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育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篇4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的常规组织教学。体育课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如:整体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课堂纪律等常规训练。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行动,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种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充分地准备。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趣味游戏等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地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的兴趣。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形式,起到巩固和亏大体育课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活动要积极投身到学生活动中去,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尊重你,支持、配合你。坚持“两操两课”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光要强调学生快速到场做操,而且要不间断地提醒他们,做操不光是为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课间十分钟和课外活动也离不开老师的参与指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也有效地巩固率体育教学效果,促使他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信念。

篇5

自从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著名的情感智商理论后,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个体事业成功无不与EQ(情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都认为,成功与否70%以上取决于EQ(情商)的高低,而EQ中主要一点就是习惯的培养。美育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习惯养成,而习惯养成又是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习惯是个体在长时间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所以说,青蛙即使坐在金椅上也要往水里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该是他们必须养成的习惯,而核心则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习惯相互关联,互为映衬,形成一个整体,而尤以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存素养和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及主要内容。同时,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将十分有助于优化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知识是会遗忘的,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尤其是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的一经形成,会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是一件“功在眼前,利在一生”的事情。笔者所在学校在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校园是我家,人人爱护她”,要求学生先从爱护校园开始,进而推及爱父母家人、同学老师、街坊邻居以及他人。这些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处事接物习惯的养成,都对优化学生外在条件和内在素养,并掌握客观规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这些良好的习惯,又正是学生圆熟地处理人际关系,使自己能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社会、自然的必要条件。

三、情感渗透

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应该多借助言传身教的方法来进行情感渗透。所谓渗透,即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出内心,丝丝缕缕总关情。

篇6

一、延展教学视野

为了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框架中脱离出来,努力延伸教学视野,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各学科之间的互融点。教师延展教学视野有利于小学生接触更新颖的数学知识,同时为小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而教师在延展教学视野过程中既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切身利益,考虑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又需要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参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教材是数学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一般都会按照教材划定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在参考教材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当然,教师在选用教材时还会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教师却忽略了“一标多本”的情况,不同版本侧重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讲解的方式和重点也不同。如果教师单纯按照一种版本进行讲解很容易扼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需要参考不同的版本,并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让小学生区分各教材的不同点,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思考探究获取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密切相连的,教师在立足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也需要融合各科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同时掌握其他知识,并从其他知识中寻找数学元素。这样既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自觉地将其他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融会贯通到数学学习中来,在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丰富自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融通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实用性强的学科,数学各类型知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紧密。数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都会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写原则,旨在使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呈螺旋式上升。因此,教师在延展教学视野的同时还应该融通教学结构,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识,做到“温故知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学生只有打好学习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数学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用后续的数学学习经验促进原有经验进行完善和重组。例如,“希望小学物理组有30人,美术组的人数是物理组的三分之一,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五分之四,那么请问生物组的人数是多少?”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首先需要掌握课本内容,掌握数学知识脉络,在教学新知识时及时带领学生向后看,让学生从旧有活动经验中提炼出新的活动经验,并以此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适当的在知识的延伸点上眺望,让小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想。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年龄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也会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差异性,也考虑了知识的联系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仍需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延伸知识,让学生意犹未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未知领域的热情和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小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猜想未知知识点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找到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

三、创建教学时空

课堂是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如果教师单单以数学课堂为教学的唯一阵地,就会缩减教学效果,影响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在充分利用教学课堂的基础上创建教学时空,通过拓宽教学渠道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更为广阔和丰富的生活天地中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让其在课外学到课本上接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将课本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促使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学习中脱离出来,主动投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主动提出探索未知领域的要求,并开始关注社会生活,而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已不符合小学生的要求。教师只有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或者拓宽教学空间,把教学阵地延伸到室外生活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知识的真实性。才能与数学知识亲密接触,弥补数学课堂教学的缺陷,从室外学到更丰富、更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例如,“光明小学需要粉刷数学教室,已知教师长9米,宽6米,高2.5米,要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12.5平方米,现知一平方米需要4元涂料费,那么粉刷一个教室需要多少钱?”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搜集材料,亲身到教室外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进行学习。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时空,细心观察事物,合理选择知识学习。教师通过拓展教学时空,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等方式可以提高小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效率,让小学生把积累数学经验当作一种乐趣,而非是一项任务。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甚至较为艰巨的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教授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途径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完成该项任务时,不断创新,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小学生主动积累活动经验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对于“以人为本”来说,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教育工作原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并且促进改革工作的开展。就“以人为本”来说,就是从人的实际发展需求上出发的。首先,就是要明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其次,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的加工活动,从外部因素的层面上来说,就是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的羡慕以及家长的赞扬等方面出发,进而赋予其相应的持久性与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主动的接受知识,从而产生出参与教学的热情。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在小学阶段中,只有少数学生天生就存在着好乐感,大多数的学生往往是在家长的意愿下去学习音乐知识的,这样也就会缺乏创新氛围。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运用好教学语言来影响学生。同时还要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知识与趣味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通过感性的认知与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还要适当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措施

(一)教师在开展“以人为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音乐,以此来受到音乐的影响,从而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对于全体学生歌唱中,要求学生要保证唱歌姿势的大方,歌声也要富有情感性等。以此来活跃好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曲的兴趣,还要指导学生依靠小组合作来进行音乐剧的编排等,以此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活动,从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组织学生从动画片中学习音乐。

篇8

一、“师德”的内涵及要求

(一)师德的基本内涵

道德基本分为三大领域,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各种正当社会职业活动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及行为应当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于从事一定社会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在社会分工中作为一种职业,从事的是职业劳动。由此“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1]从道义上来说,它规定了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作风去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从而为更好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在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它也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其他教师、教师个人与学生、教师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统治集团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全体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履行自己崇高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

(二)师德的规范要求

师德是教师个人道德品质与职业行为规范的统一,这是它的基本内涵。进入新世纪后,关于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规范要求,人们对于其认识正逐步加深与发展。同志于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对一线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2]《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其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对师德的要求是“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3]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同志也指出:“广大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4]对于师德建设的规范要求,具体表述可能不一,但其实质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精神,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08年9月1正式颁布实施,它为新世纪中小学师德建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基本要求:“终身学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国守法”。[5]这六条要求简约而不简单,它体现了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在新形势下对师德的基本要求,“爱”与“责任”作为核心与灵魂贯穿其中。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个公民包括教师在内的神圣职责与义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实现这一目标,每个社会成员须知法、守法、用法,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办好教育需要坚定的责任感,做好教育工作需要投入真感情。教师应志存高远,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把自身的进步成长同祖国繁荣富强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履行自己的崇高使命与职责。

3.“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树立高尚情操,严于律己,知荣明耻,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好榜样,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要团结协作,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与家长;要廉洁奉公,作风正派,不得利用职务之为自己谋取利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新的课程理念,采取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实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素质教育。

5.“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爱的教育,后果可想而知。教师必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宽严相济,关心学生健康,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要把教学生涯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教师还要潜心钻研,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师德建设”的新途径

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三方的共同努力与协调才能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辟新的路径与方法,三方应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为中小学师德建设提供新途径呢?

(一)良好的社会条件——师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1.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教师也属于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大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学教师产生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社会上还客观存在,因此,国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道德情操、弘扬正气的优良之风来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构建一个更加纯净的良好社会大环境。

2.转变学生家长观念,加强监督。极少数中小学教师师德败坏与学生家长的推波助澜是有一定关联的,“请客送礼”不良之风开始弥漫到学校,学生家长应该明确,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不是物质金钱关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所在。由此,家长应与教师多沟通交流,配合教师一起来教育孩子,对教师的师德行为勇于检举和揭发,以此来遏制师德败坏行径。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师德建设的主渠道

1.完善并严格执行教师考评机制。要在“教师入职”和“教师在职”两层次上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师德建设的考核管理与监督激励机制以此形成严明的纪律。一是教师入职:加强教师入职考试中有关个人品德、教师道德等内容,对“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二是教师在职:建立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把师德放在首位并严格按制度进行检查监督和奖励惩罚,以此保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纯洁与高尚。

2.强化教师教育中“师德”的内容。赫尔巴特曾指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应提升道德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在师范生专业教育中的比重,把学科知识和教师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强化道德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并将其落到实处。保证师范院校培养出博学多才、师德高尚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三)自我修养与教育实践——师德建设的根本

师德建设其实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教师才是其实践主体。社会条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师德构建的外部条件;教师自身的德行修养和行为自觉性才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所在。中小学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师德建设的思想条件;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其中践行高尚的道德是师德建设的目标;学会慎独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与归宿。

1.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师德修养。首先,应当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其次,应当学习社会主义师德理论,明辨荣辱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最后,应当学习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先进思想和事迹,树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身的师德境界。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履行师德。的道德科学认为:“个人道德修养,不能脱离人们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由此,中小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改造与自我教育,是强化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3.师德最高境界:学会“慎独”。德谟克利特曾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处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会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就是慎独。中小学教师要向这种“慎独”的师德最高境界去攀登。

总之,中小学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遵循以上六条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的共同配合与努力,他律与自律有机统一,才能保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正平.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9-01.

篇9

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生活因有了它变得更精彩,音乐与人类同在。

2.学好音乐的关键在于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

音乐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音乐的综合能力中还有另外两项非常重要,那就是作为基础能力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最高层次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分辨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鉴赏的能力。

铃木认为:“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才生下来的孩子依从大自然赋予的,要生存下去的生存机能,在所遇到的环境中适应着那种环境而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同样,音乐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得来的。也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是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人,长大必然热爱生活、气质不俗。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许多人听到不熟悉、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时,都会一味地摇头说:“不好听,听不懂。” 其实,音乐并不神秘,只是他们不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要想“听懂”音乐,必须有“欣赏音乐的耳朵”。否则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铃木说:“没有天生的音盲,音盲是由于千百次听音盲父母唱摇篮曲造成的。”他还说:“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以后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力训练上的发展”。想要有“欣赏的耳朵”就必须从小培养听觉能力。音乐听觉是在听觉上要求出来的,而且开始愈早,将来的效果就愈好。

3.影响提高基本音乐能力的因素

篇10

Abstract: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two big indispensable functions, and their combination is educational succes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could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meanwhile, teaching could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il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have conflicts on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key is to continuously review and improve the way of combination. In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ways of combination are teaching the students thinking wa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content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setting up the tutor system to promote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reating the external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utual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universities,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ccounting, way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问题却日益显露,其中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在质量上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种现象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校“黑板式”教学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脱节。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正确处理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素材,通过科研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因此,改革现有的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学是把已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把已有的知识讲解清楚和明白,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用;科研是引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重在给学生提供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以《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一)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科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本科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是按教材授课,教材中的内容理论性强,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抽象。在课程的讲授中,教师把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会极大的充实教学内容。如在《管理会计》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部分的讲解,如果单纯解释这两个概念,会使学生感觉很难理解,但如果把当前的一些关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先进成果和代表人物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发查阅相关资料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就会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2.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方法改进。科学研究重视思考和讨论,这些方法对本科学生来讲都是欠缺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这些科研方法,会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比如,利润是否适合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可以通过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明白:财务会计中的产品成本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由于年初大量存货本期都销售出去了,这意味着本应由上一期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结转到本期,由本期负担,进而使得本期的利润大幅的下降。可见,利润不适合作为业绩考核指标。

(二)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思路或素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来例证要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给教师带来课题研究的启发。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通过筛选、提炼,也会成为科研的素材。通过这样不断地积累、沉淀,必然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必须跟上知识更新和变化的进度,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传授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了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在备课中多设计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在讲授概念时,比如“变动成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变动成本的实例,如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按业务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让学生根据实例归纳出这些概念的特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出“变动成本”概念的关键词;讲解案例题时,教师先把主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各组讨论的结果请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

(二)将科研内容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都发生在课堂上。因此,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介绍新知识、科学前沿和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将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作为参考材料给学生课后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课堂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很好的一个平台,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建立导师制度推进课外科技活动开展

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校的创新基金项目及各种科技竞赛项目,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研活动时会感觉生疏,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系统的、科学性的培训和指导。可以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推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导师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著作阅读目录,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的技巧,为学生提供研究选题的建议,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带领学生亲自经历科研过程,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毕业后的研究生学习提供基础,可以有效地避免研究生入学后因无科研基础而在很长时间无法适应研究生生活的现象。同时,“导师制”教学模式还能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接触,利于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四)营造教学科研结合的外部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课程内容,多开展一些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可以学术讲座或报告的形式,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或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自己的科研活动及科研成果向学生做报告,使学生对教研融合有直观感受。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侧向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灵感。

(五)建立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高校本科教学中从事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动力。在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注重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激励机制要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和情况,加快建立和完善教学与科研分类评估政策,设计出相应的教师教学科研综合激励制度体系,并使制度形成常态化,保证教师在开展教研相结合的教学中有充分的利益保障机制,促进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作为首要任务愿积极投入精力。

四、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地创新。高等院校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搞好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可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学又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虽然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有时会产生矛盾,关键是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途径,通过传授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将科研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建立导师制度推进课外科技活动开展、营造教学科研结合的外部氛围、建立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参 考 文 献]

[1]林向阳.教学与科研结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2):89-92

篇11

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学校,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灵魂,体育教师的成长水平与成长合力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为此,构建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风格鲜明、治学态度严谨的体育师资队伍,已成为各个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唱响了如皋教育的品牌。其在文、理学科的不断实验成功,硕果纷呈的同时,开始走进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个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改革实验,如何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学习该模式的教学理论,掌握该模式的操作技能,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促进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成长?本文结合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活动单导学’的师本培训研究”的成果,谈谈体育教师基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校本培训的几种有效实施途径。

一、自主规划

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体育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主规划,自我研培,促进专业成长。实施时,可按“自我诊断、明确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实施自我研培、反思与总结、学习成果呈现”的程序进行。为促进体育教师的自我研培,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以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要积极为体育教师自主研究和培训提供物质条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成长规划,激发他们自主研培的热情和内驱力。

二、协同共进

体育组内的协同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同事间的协作学习有3种方式:一是组织竞赛,培训者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知识竞赛和模式操作能力竞赛,旨在调动体育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二是协同攻关。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训教师可组成学习小组,相互指点,分工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关。三是互教互学。可通过互相介绍学习经验、轮流担任学习导师等途径交流问题、探讨问题、体验培训的乐趣。协同学习对于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只是学习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能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自学所无法实现的。

三、课题引领

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因而在校本培训中应把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课题引领式的校本培训可按以下步骤来运作:(一)组织学习“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理论。(二)确立研究课题。(三)搜集研究资料。(四)通过体育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等“集体合作”组成课题研讨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五)课题研究结果的反馈:一是教师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二是教师要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看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果;三是教师反思自身学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方案;四是确立下一步的研究课题,继续接受“校本培训”。这种“师本培训”是一个连续的、不断螺旋向上进展的过程,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培训形式之一。

四、帮扶结对

帮扶结对式即传统的“师带徒”的培训途径。受培者一般包括:一是新上岗的教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活动单导学”的基本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以帮助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三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帮助其了解“活动单导学”教学背景,理解教学模式流程,掌握和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技能。四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帮助其继承名优教师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教师个体,也可以是教研组、教学协作指导小组等体育教师群体。指导教师主要来自校内,从充分挖掘资源来看,学校要积极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参与本校教师的个别指导;从实际效果看,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受指导的教师和指导教师责任到人,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使指导和被指导落到实处。

五、听评诊断

学校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导师、有关专家按照“查看课前准备――观察课堂教学――剖析教学情况――研究改进对策”这一程序对教师的“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进行观察与诊断,开出“处方”,对症下“药”帮助教师提高“活动单导学”模式操作水平。运用该培训形式时,注意勿将其混同于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评课时常有讲套话、讲假话、夸大成绩、缩小问题的情况)。诊断者、被诊断者密切配合,探准“病”因,找准良方。

六、网络信息交流

网络是开展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平台。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可在网上举办学习讲座,定期教育教学信息,也可在网上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在网上搜集、整理信息,了解“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经验;教师之间可在网上互传信息,互相指点迷津;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还可在网上与校外专家、同行进行研讨、交流,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指点。

七、专题讲座

学校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与“活动单导学”研究相关的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室内理论课与室外体育实践课的相关教学策略;不同类型的实践课中技术与技能教学的“活动单”在设计上的差别;教学实践中,“活动单”出示的时机及对学生影响等等。专题讲座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解决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侧重于信息交流;要注意适当性,不能过多和过杂。讲座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有后续活动或者要求。

八、参与互动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标。以往,教师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爱问“怎么样”。今天,我们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还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理性思考,多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会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育教学更高层次目标。鉴于此,在体育教师校本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成人在职教育的特点,综合运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围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地进行教改研讨;引导教师与专家、同行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他们所做及原因,改变过去一人主讲、其他人旁听的培训局面,促使大家多想、多听、多问、多做,以此达成认识的统一,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篇12

高职院校是具有很强的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院校,我们的高职教师要寻求专业的发展首先必须研究所在学校的特点,研究学校的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并主动把教学与之相结合,而不能停留在单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上。高职教师结合所在院校的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个人的专业发展。

1通过在职教育、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教专业知识和素质

1.1在职教育

近年兴起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在职培训方式。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自从学院定位为高职高专教育后,学院先后组织了多次全员在职培训,让教师了解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以此来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1.2主动融入企业,提升专业能力

1.2.1到相关企业调研

我们的高职教师绝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从企业中或行业中来的较少,如果我们的高职教师不了解专业的特色、行业的特点,就不可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不懂专业、按照统一的体例和难度进行教学必定造成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的脱节,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1.2.2到企业中顶岗实践

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实践将教师安排到行业中顶岗学习,以便获得直接的工作经验,使教师的专业得以拓展、提升。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努力成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机电系所有教师基本上都有到相关企业学习和顶岗实践的经历,这些教师在工作环境中迅速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目前,学院机电系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结合校本特色改革教育教学,提升科研能力

2.1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院校财经学院的教师团队密切结合本校特色和行业岗位需求,全程参与了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方案的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经济法》、《基础会计》、《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知识》等课程。这些校内开发的教材,不仅被应用于日常教学,还成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教材。

2.2主讲企业培训课程

为学院所依托的行业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我们的高职教师为企业员工授课,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继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2.3利用专业优势,参与企业科研

高职教师要结合教学进行校本特色的课题研究,通过立足本校实际搞科研,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我们的教师不仅可以发挥自身所学的专业优势与学院其它系部科研方向相结,还可以通过在探索本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研究领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教师就能找到所学专业与学校职业特色相结合的切入点。

3高职教师教学过程中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高职院校领导的支持

为提升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领导要对教师的专业学习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要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制定培养计划、培养措施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领导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开发并不断增值的资源,通过对教师发展的规划与管理,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2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专业,为此,教师应根据所在院校相关专业,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和自身兴趣来选择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并积极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3.3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高职教师要主动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学院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完成自我反思。当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自身职业需要的时候,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成长动力,滋生“充电”自觉性,从而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3.4以考促学,丰富职业成长经历

教师还应当积极参加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高水平的能力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理财师、高级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经济师、物流师等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等。通过这些考试。教师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应试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

4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职能、素质正在由单一走向多元。重新学习、终身学习正在成为高职教师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立足本职工作,搞好校本研究,把课题建设、科研工作与平时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尽快地形成学习、工作、研究三者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方铮炀,女,副高,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李庆原,石令明,左妮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叨[J].教育与职业,2006(23).

篇13

一、与教材单元主题内容结合,寻找绘本和写话训练的契合点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主题,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主题为学生推荐与单元主题内容相关的绘本。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增加了阅读量,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举一反三,向课外辐射,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要从一本语文教科书的学习扩展到几本、十几本优秀绘本读物。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迅速扩大,才能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写话能力。

写话设计案例一:《春天什么时候来》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多彩的春天”,结合单元主题,我们推荐孩子们阅读的绘本有《春天什么时候来》。

小熊奥菲经历的第一个冬天,熊妈妈说,要一觉睡到春天到来。“那春天什么时候来呢?”奥菲很想知道。熊妈妈告诉奥菲,当花儿盛开,阳光照耀,鸟儿在枝头歌唱的时候,春天就来了。可是奥菲好像有点等不及了……《春天什么时候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冬天和春天不同的景色和特征,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季节变换的自然常识。小熊奥菲和妈妈的对话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写话练习的空间。

“春天什么时候来呀?”奥菲问,“我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熊妈妈回答道:“____________,那就是春天来了。”

不少孩子用上了课文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当万物复苏、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时候,那就是春天来了。”

“当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那就是春天来了。”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积累的目的则是运用。以绘本的图和文作为引子,结合单元主题内容进行练写,让孩子们在单元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得到运用,得到强化,同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他们写话的欲望。

二、选择绘本故事里生动、奇特的角色,进行“就画写话”

绘本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角色很有特色。极为传神的图画成为指导观察和写话的优秀教材,孩子们就这些角色的特点展开想象,使图画在文字中得到丰满。

写话设计案例二:《黛西和月亮》

这是一个小鸭子黛西跟着鸭妈妈一起探索世界的故事。兴奋的小鸭黛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版画的浓重色彩描绘戴西碰到的一切,画面极具冲击力。在阅读完第一页后,教师可让孩子们看着图上的两三只鸭子猜猜哪只是黛西,然后用句式“你看那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它就是黛西!”写话。

一年级写话训练从看图写话抓起,“就画写话”的绘本训练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有序地抓特点观察图画,写出动物最基本的外形特征,长此训练下去,孩子们的写话基础将得到夯实。

三、选择极具想象空间的绘本,进行补白

图画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能引领孩子们走进故事情境,这就是绘本图画的空白。这种“空白”给孩子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在绘本写话中,如果我们引导孩子们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

写话设计案例三:《蚯蚓的日记》

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绘本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

调皮的小蚯蚓老喜欢吃作业本,有一次竟因为忘带午餐又吃作业本了,这则日记画面生动,但文字并不多,舍去了很多繁琐的叙述,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这里设计文本补白就是要让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依托已有的图文,对言简意浓处进行扩充。梦瑶在写话纸上写道:

“午餐时间到了,蚯蚓孩子们都到学校的饭堂吃午餐。大家坐在用啤酒瓶盖做成的凳子上,围着蘑菇餐桌吃着自己带来的午饭。有的吃报纸,有的吃树叶,还有的吃泥土。我发现自己忘带午餐了,只好拿出昨天的作业纸,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蚯蚓老师走过来,严肃地对我说:‘不能吃作业纸!’我脸红了,说:‘以后我一定记得带午餐来。’”

阅读绘本,我们应当引导孩子们读好图,教会他们观察图,这样想象补白时才会文思如泉涌。运用好绘本的空白处,创造性地进行写话训练,孩子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四、选择令人意犹未尽的绘本,进行续写

绘本往往篇幅较短,读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浮想联翩,有的故事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忍不住续写故事。

写话设计案例四:《鸭子骑车记》

在一次班级读书分享会上,李雨霏介绍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鸭子骑车记》。绘本作者大卫·夏农用大胆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农场的动物们目睹了一只疯狂的鸭子骑车后的不同反应……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的。

第二天,我用一节阅读课和孩子们阅读这本书,当看到书的封三画着这只鸭子站在一辆高大的拖拉机前时,孩子们浮想联翩:鸭子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样做?我接着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在拖拉机、飞机、坦克、轮船面前,自信勇敢的鸭子又会有怎样的冒险经历呢?请拿起你的笔,画一画、写一写接下来的故事。

孩子们有了之前的阅读体验,加之丰富的想象,一个个全新的独创的故事在他们笔下诞生:“鸭子穿上小朋友们落下的冰鞋,在结冰的湖面上快速旋转。”“鸭子爬上农场主的汽车,组织动物们参加汽车大赛,五颜六色的汽车像彩虹一样成了农场美丽的风景……”

这次续写,孩子们就一幅图展开联想,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愿望得到满足,形象思维被激活,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写话轻松而充满了乐趣。

五、选择有一定语言规律的绘本,进行仿写

仿写是提高写话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最直接、最有效。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迁移文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语言鲜活起来。绘本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这些语言往往非常简练,活泼生动,但是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是孩子们模仿的经典范本。在阅读绘本时,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有特色的句、段,让孩子们迁移仿写。

写话设计案例五:《逃家小兔》

绘本《逃家小兔》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有规律对话的绘本故事,正是它的简单和有规律,才给我们的写话教学创设一片丰富和温润的空间。书中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阅读时,我让孩子们根据前一组图画想象后面的图画,接着趁热打铁,引领孩子们的想象继续“滑翔”: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并且出示一组与书中风格相近的句子: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____________。”

“如果你变成____________,” 兔妈妈说,“我就变成____________。”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了,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