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篇1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作用不仅于此,学生通过音乐还可以获得知识,吸纳艺术的气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成为了中职院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的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教师的角色,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中职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学生对于音乐有着很高的热情,但对于音乐教学却呈现出排斥状态,新课改让音乐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又重新活跃起来,学生不再喜乐而厌乐教。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相比较,角色已经转换,让学生主动地感悟和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主题。

2.1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大多是说教式教学,但是,新课改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新课改下倡导课程共建,对于好的建议都会积极吸纳,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师传统的说教方式在新课改下变为了引导,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把重点放在纠正音的准确与否上,而是更多的放在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质,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创造性上。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从音乐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朋友成为朋友,并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倡导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现,必须要有科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做指导。中职音乐教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中职音乐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即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来说,研究型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的音乐之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得当,一定要选用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的选题。合作式学习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即参与和指导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中职音乐教学的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

2.3 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多媒体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某一首歌曲的时候,不妨放一下有关这首歌曲的电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所呈现的社会影响力,相信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也会学得更快更好。

3 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也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新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音乐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3.2 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在新课改条件下,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还加入“歌唱”与“音乐与学生专业方面的综合”这两个模块。另外,考虑到流行音乐对现代学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浓厚兴趣,将流行音乐视为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模块之一,最终形成以音乐鉴赏为主,其他模块为辅的内容[1]。因此,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音乐教育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学生适时地作出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职音乐院校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改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及时评价、阶段评价、综合评价,其中,及时评价要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通过及时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阶段性评价就是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做出小结汇报,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综合评价就是学期末评价,对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使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的成绩和不足。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4 结语

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相信中职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篇2

例:

× ××∣× ×∣× ×

鸭子: 嘎 嘎嘎 嘎 嘎 嘎 嘎

狗叫: 汪 汪汪 汪 汪 汪 汪

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二、在歌曲教学方面,新教材也同样避免了旧的教学模式

把以往音乐课以教为主的方式,常采用老师弹琴,学生听琴模唱或观看光盘学唱,老师在难点上稍作指导就可以;新教科书歌曲有意识地抓住适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重视培养儿童的“真、善、美”,可以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教科书还增加了其它表现形式,丰富了音乐课堂,如歌舞表演、童谣说唱、方言演唱等有趣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模仿创作,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

篇3

一、把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出流畅的教学设计,拥有扎实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在每一堂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直观性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导教学,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感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获得深度的感知。如在花城出版社一年级《上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和情绪,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初步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此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很难很快进入情境,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在新学校要适应新环境,从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生从视频播放的歌曲《上学》中感知到歌曲的节奏和情绪,顺利地在教学情境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音乐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较明确的音乐指向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准备课堂的教学环节,并根据课堂的生成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高效参与音乐的每一项实践活动,并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及节奏创作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如在三年级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让学生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中的美及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拍读《春天》的儿歌,在击拍、口读节奏中感知前十六后八拍。当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让学生在钢琴的伴奏下学唱《嘀哩嘀哩》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唱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出错最多的第五六句完全唱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实效,更能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用合作小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善于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维及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音乐训练中提高能力。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中,教师务必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相互交流。如在四年级“秋天的联想”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色彩”,先用基本的颜色描述自己喜欢的秋天,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推荐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小组成员们心目中的秋天。这样引导学生联想到乐器的色彩,即从视觉感受牵引到听觉感受。通过欣赏、辨别乐器的音色,再引导学生分析人声的区别,让学生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片段。小组合作讨论分别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且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其他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这样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创作,让学生提升音乐学系及音乐创作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慢慢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音乐学系中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把握课题,设计生动、形象而且有氛围的导入,在学习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在准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梨园撷英》时,我提前与学生在课下聊天,他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戏曲特别的不理解,不喜欢。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何给学生上好这节课。聊天中我注意到他们大约有九成都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又有不少借鉴传统戏曲的,于是我将近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被称为“神曲”的《忐忑》,借用来导课,学生一听就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表现的非常活跃,情绪和气氛就有了,在这样的“热身”之后,自然而然地将音乐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顺带”的学习,必免了“灌输”。

2.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是音乐教学的间奏

在当今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是导演和编剧,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新的要求,让他们有新的发展,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老师与学生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与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还要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大胆参与,这种鼓励的态度,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

2.1“互动式”教学的好处。“互动式”启发了我,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通过适当点拨,发挥想到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例如:在七、八年级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演唱会”、“舞蹈大赛”、“擂台赛”等等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唱去跳,更真实的展现自己音乐方面的才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好胜心是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创编旋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每次的音乐课上总是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并准备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3音乐教学中要讲求实效。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这种特殊的课型,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创造性思维空间更为广阔。这种类型的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在欣赏后的创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的教学《青春舞曲》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了解美丽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再了解西部歌王及《青春舞曲》。然后学唱歌曲,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让学生模仿身边的维吾尔人,在欢快的节日中边歌边舞边击鼓的场景,指导学生设计舞蹈、击鼓节奏及演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

3.运用客观、公正、多元的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的尾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标准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呢?

3.1考试评价 。众所周知,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最常见的方法 ,指令性课程范式将音乐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内容 、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因此考试也是统一的预定性的。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总是一首歌加一张试卷,考试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都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事实上,学生因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在音乐表现上不能样样都突出。有的擅长演奏,却不喜欢唱歌,有些喜爱唱歌,却不会舞蹈。一个人声带不好,学声乐就有问题 ,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试的评价更趋公平化、合理化、多元化、个性化。

3.2日常形成性评价。日常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是长时间的、逐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平时对学生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尽可能通过观察、提问、阶段抽测,实施日常形成性评价。

3.3特长评价。在学期初就确定一些项目:唱歌、演奏、舞蹈、作曲、表述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告诉学生到期末以组织音乐会或演唱会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多元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才艺的展示,也促进学生平时的努力,争取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使不同爱好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也乐于接受。

3.4自主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学生的吹、拉、弹、唱等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篇6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比如说,音乐教学还是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程结构过于死板,学科的本位要求过高,而没有综合性与选择性。教科书的中的内容过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而且知识偏重,过于机械化,不能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主人上过于死板,还是只是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学生的心理、创造性、审美情趣等没有涉及,导致评价过于单一。所以说,我们应该更新观念,对音乐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把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从多视角看音乐教学

新时代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应该不拘泥于形式,从视角来看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重在生活中的动作,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审能力的人,会在生活中用音乐来调节自己。所以音乐教学与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在社会生活中用音乐来解决问题,所以,音乐教学就查转变观察,重审音乐的价值,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音乐在社会中的动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广场舞、礼仪等。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有关系,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音乐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此入手,把社会生活与音乐现象联系在一起,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对于人的影响,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而又具体的活动。例如:在教学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感兴趣的事,我把学生带到电脑房上了一节音乐课,先让学生欣赏flash,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里面的人物配音或者重放声音,学生对这个很好奇,因而学习操作时也有极高的兴趣,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了。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让学生接受受到限制的知识,而如果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解放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就会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获取知识。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经过让学生在课堂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搜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当然也鼓励把课堂上的音乐知识运用到课外。例如:在《走进大自然》一课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回家在网络上查找与之有关的知识,并到大自然去中寻找与本课有关的素材,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音乐语汇与自己的生活遇到的音乐想联系展开联想。所以说,我们对于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有着很多的方式,老师要从自身做起,开拓自己的视野,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起来,挖掘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的音乐学习。在课外,经常举行音乐活动,制造一定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下熏陶,这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音乐教育要关注重点性与人文性

由于音乐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而且还具有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所以这也正是培养人们的想象力的最好学科,带着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现去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在宽阔的空间飞翔。因此,音乐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音乐更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学习中,音乐的创造性是一种很独立的学问,应该单独进行教学不能与其他的音乐教学内容混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创作学习,应该成为中学生一项重要的内容独立的教学,这是体现以人文本的表现,也是突出重点的体现。不仅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过程,还要不断地创新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探索精神。

音乐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精神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使用精神。比如:合唱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在排练时,要把学生的声部明确清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声部所处的地位,在这一位置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而要把握自己声部在什么时间进入与退出最为合适,在合唱时要把握力度等等。所以,在合唱活动中,学生要有一个集体的观念,能力合作,明确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把歌唱好。另外,在合唱的组织、服装、化装等一些琐碎的小事上都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之后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评价,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对于评价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对学生学习音乐要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主要评价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就不能单纯以学生的“成绩考核”为主要内容,而在评价内容更为广泛。不仅有学生的学习音乐成绩,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充分地了解新课程标准,把其中的理念进行深入的钻研,理解内涵,有创造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实践,课后不断反思,认识到,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应该是与时代的进步相一致的,而且要做到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要灵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春生.互动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篇7

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

中职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面向是一群学习压力较轻的学生,所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审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中职音乐教育可以完善他们的人格。音乐对中职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当真正的接触到音乐的学习,他们并不是那么喜欢。

有调查显示在中职音乐教学中:1.学生喜欢音乐,但层次较低,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较简单、浅显,兴趣一般集中在流行歌曲这个单一的方面;2.学生音乐基础较差,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整体音乐素质较低;3.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期望,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对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同时对音乐课寄托着较大的期望的,希望通过音乐课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一、转变教学模式

(1)用多媒体来展示情境

据ISTE调查显示,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15%,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25%。因此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能很快的把学生带进紧扣教学内容的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融入教师所预设的情境之中。

(2)用语言来描述情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所构筑的音乐情境之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3)用形体来表现音乐情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情境;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歌词来体会音乐情境;最后,让学生边唱边学习手语。音乐情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使情境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

(4)用歌声来赞美情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情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声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所要表达的情景之中,从而引导学生表达发自内心的情感。

二、音乐教学生活化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等都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是校园生活的一大亮点,元旦汇演,合唱比赛,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都让学生有了展示的平台,把舞台从课堂移到平时生活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让兴趣主导一切

(一)一切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有目的的实施教学要想清楚的把握中职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

要做到一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诱发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是成功的一半。

2.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

(三)实施联系式教学,发掘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四)激发学生对音乐探索

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

(五)必不可少的课堂互动环节

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成效的好坏。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

音乐课具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也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因此,音乐教育是中职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体教育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必须摆正音乐教育的地位,发挥音乐教育在中职整体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8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3.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1.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

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3.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4.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

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5.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无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参考文献:

篇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69―01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有明确要求,教师要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要对教学实际进行深入探究,掌握教情和学情,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是优化课堂引导策略,从情感角度切入,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最后是优化课堂训练设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学生认知的自然升级。

一、优化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音乐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艺术。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内驱力。教师对音乐学习内容进行生动讲述、利用音乐故事进行引导、播放音乐作品进行情感熏陶、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等等,都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高中生有一定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感较强,但学生毕竟心智不够成熟,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然不可或缺。学生学习情趣一旦被激活,课堂教学自然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建立音乐认知体系创造良好条件。

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作品介绍,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学生听得很专注。教师将歌曲歌词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内涵。教师继续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给出问题,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展开讨论学习。从教学多元设计来看,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并通过诵读歌词,设计相关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感知音乐作品情感因素,从而形成学习动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常常从旋律开始,如果教师能够从不同视角展开渗透,势必能够提升学生认知维度。

二、优化教学引导,激起学生认识共鸣

优化教学设计需要从不同视角进行考量,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训练、教学评价和教学小结等环节,都需要展开设计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引导方法的优化,应该是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关键。首先要注意新旧认知的衔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都是从旧知基础上展开的,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对音乐内涵进行多元解读。其次是注意优化教师示范方式,音乐教学中的教师示范引导非常关键,教师亲自演唱、演奏,比多媒体展示更直接,给学生的感觉会更亲切。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模仿和创造相结合,音乐学多从模仿开始,教师要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音乐感知。

欣赏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蒙古民族风俗方面的图片,并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感知讲解。蒙古民族善于射箭、赛马、摔跤,特别是蒙古歌舞表演,能够给人带来丰富的美感认知。教师播放歌曲《辽阔的草原》,学生根据歌曲开始试唱,课堂内学习气氛渐浓。教师对蒙古民族风土人情等内容进行生动讲述,让学生M一步感受蒙古民族的豪爽、淳朴、热情、粗犷等气质。为提升课堂学习气氛,教师邀请两个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演绎活动。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给予伴舞。课堂教学被推向。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蒙古民族特有精神品质,为歌曲学习奠定感情基础。特别是教师进行示范演绎,并让学生伴舞,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篇10

1.2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即为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其也是评价体系的主体。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起到指引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举行音乐对抗赛。比赛采取按学号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自由组合表演队伍,人数不限,然后指派几名胆大、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任组长,由他们认真组织,使擂台赛成为一种体现集体智慧的比赛。又如可以采取对歌的形式等。这样的擂台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学习内容又进行了评价。班级音乐会既是一个展示学生音乐学习成果的舞台,也是趣味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报节目,选自己最拿手的上台表演。我们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可以举办一次,让学生自己筹备,教师负责监督。

1.3巧评价激活学生情感。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核心的目标。它包括“丰富情感的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是晴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体验、感染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七子之歌》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AB二段。A段旋律平稳,在中音区,力度中弱,学生用平稳,柔和的声音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之晴。B段旋律走向高音区,力度较强,用呼唤性的音调表达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感情。这时,根据自己的表现,学生自己、学生之间、教师根据音乐情感评价表对学生的演唱给出评价,学生兴趣很大,有的学生反复的进行表现,最后得到最好的成绩。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有效、主动而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4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有着直接的联系。一首同样的曲子,由于受到阅历和文学的影响,从而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例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内容,而是鼓励学生,让他们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内容,再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精彩。然后评选出的几个故事由学生为《山歌好比春江水》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那些异同。通过这样评价鼓励,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2.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问题

篇11

二、聆听音乐经典,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相对小,但他们也应该初步接触一下我们的一些音乐经典,就好像在小学就应该接触我们的文学经典名著一样。但他们对一些音乐经典的确有点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完成这种初次的接触。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其功能的多样化,在音乐课教学中,更多的体现在对音乐作品展示的全面性和强烈的美化、感染功能。例如,我给学生推荐了小提琴协奏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结合了戏曲艺术和动画片,让学生先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大概,在感受了优美的越剧唱腔和里边人物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之后,使学生对里边的剧情先深刻的印在心底,接着,我播放整首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在脑海里想象故事情节,听到轻快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复述应该到什么情节了,学生听得很投入,听到“十八相送”,学生们立刻从音乐的依恋深情感受到了情节的特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此时小提琴就像一个会倾诉的天使,将学生的心深深打动。当听到“逼婚”部分,音乐陡然变了节奏,旋律中透出封建家长的威逼,向往爱情的心挣扎反抗的激烈。当到了“楼台相会”章节,二人看到美好的爱情已成泡影,不禁心如刀绞,泪眼相望。此时小提琴如泣如诉,学生们完全沉浸到了音乐当中。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增加了形象性,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依托,播放起来更方便快捷,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手段。他们对此进行了饶有兴趣的讨论,一致认为,在音乐欣赏课上,增加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他们能提高很多。这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音乐素养。

再如我们还欣赏中外不同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制作播放与之有关的资料片,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历史、地域环境、音乐风格等等,我们还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感官系统,从声调、旋律、节奏、速度、和声等方面,指导学生分析、辨别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异同,这样就可以环环相扣的完成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到具体直观的感觉认同的教学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篇12

一、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听音乐,在路上、在家中、在网吧等,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在做作业的时候听音乐,在骑车的时候听音乐等等。面对这些不良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要听音乐就要平心静气倾听,认真地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强弱力度的变化、声音长短的变化、音乐色彩的变化等,从而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净化和熏陶。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听听歌曲,这样获得的信息将是不完整的。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突破由器材、设备等带来的问题和不便,利用本身的优势应用于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与自然、生活、地理结合起来,更加贴近生活。除此之外,多媒体创造的教学情景是很轻松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可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自身的思维得到锻炼。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大胆质疑音乐中的不同问题和探究音乐的学生,保护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并为学生的立异思想做好指导和保护,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略音乐意境,形成审美感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就与“美”结下不解之缘,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审美的感知,使学生通过艺术熏陶来感染自己,从而教育自己、影响他人的情感升华,领略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古人对音乐的表现标准定位为物我的融合,这不无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中,只有学生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感化他人,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

篇13

一、教学角色转换,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这样,就可以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逐渐地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培养他们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要做到这些,首先是教学角色的转换,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这一点说说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因为长期的教师主体地位已形成一种定式,站在中间滔滔不绝驾轻就熟地驾驭着学生与课堂也已成习惯使然,真正让开中间来到两边,从站在中间干着到走到旁边看着,眼瞅着原来安安静静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老老实实的学生变得兴奋起来,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还真是有点不习惯,总想上前控制局面;但时代呼唤着改革,素质教育呼唤着改革,改革已成了教育的大趋势,我们一定要跟上形势,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

比如上欣赏课,在听赏前只在黑板上写个书名号《》,在书名号后面再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一般要完整听赏两三遍)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自己给作品起名,说出作者或流行区域,说出节拍、速度、情绪、演奏乐器及表现内容,然后解释为什么,根据是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把感受记下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一个创造性活动,事先要给学生讲清楚,①音乐具有不确定性;②音乐具有非语义性;③音乐具有多解性;因此只要有根据,任何解释都成立。这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非常注意倾听,并善于联想与思考;取的名字也非常有创意,学生们对此的解释更是具有独创性,因为每个学生的自身经历不同,因而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就不同,因此对音乐的解释也不同。这个时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最热烈的时候,也是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时候,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充满了个性创造的魅力,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比如听赏《秋日私语》(i 7 3 6 5 1 2 - 3 4 . …… ),学生们就取了《抑郁的人》、《泪眼婆娑》、《回忆》、《怀念故乡》、《温情脉脉》、《失恋》、《考试失败》、《甜蜜的温柔》、《淑女》、《玻璃美人》、《冰舞》、《股票跳水》、《被盗》、《悲伤》等等的曲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生活积累,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同时,当一个同学讲解时,对大家都是一个启发,学生们还能相互比较,评判高低,教师适时引导哪一种解释更好、更合理,最后教师再给出原曲名及作者,说明创作原委,提高音乐鉴赏力。

二、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求证、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音乐课中有学唱新歌、学习乐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活动内容,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乐理教学是最让学生厌烦的一项内容,因为它们既枯燥又不联系实际,既抽象又不便于操作。每次进行这个教学内容,都是老师掰开揉碎地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似懂非懂的还是一知半解,好不容易会的一半,没过多久也就忘了,经常是事倍功半,使得学生一提学乐理,就从心里逆反。学习效果很不好。

可以换一种思路进行探索:把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变成学生先行学,学生相互学,师生互动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每课后的音乐知识部分要求学生提前自学提前质疑,这叫学生先行学;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探讨,还不明白的课上提问,学生能回答的学生回答(最好举例子),这叫学生相互学;学生回答不出的,老师再有针对性的回答,这叫师生互动学。比如“音程”这个问题,有同学自学后提出什么是“先后发响”?什么是“同时发响”?有同学就告诉他,比如“1”、“3”两个音,你唱“1”我唱“3”,现在你先唱,我后唱(唱),这叫“先后发响”,现在咱们同时一块唱(唱),这叫“同时发响”。老师进一步补充到:“先后发响”的是两个单独音响,所以叫旋律音程“同时发响”的是一个混合音响,所以叫“和声音程”。这样经过几个反复,学生大部分都能掌握,也消除了逆反心理。

识谱教学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反映,喜欢唱歌但不喜欢识谱。究其根源,学生认为学一首新歌,拿着词听几遍录音带就会了,何必学识谱自找麻烦呢?过去在学唱新歌时,由于现代化的传播设备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总是采用“先识谱--再念词--再一句谱子一句词--最后完整唱词”的方法,很多难点都是靠教师一句一句教会的;而今天却不同了,由于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又大规模进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的确使得学唱新歌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是有益于终身的教育。欣赏的经典作品,总是经过了历史的洗涤,时空的打磨,才成为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久传不衰,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时期,我们既要传播文化,又要探索传播,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环境,新要求,才能把“音乐欣赏”打造为优秀学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