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课堂的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课堂的特点

篇1

学生要想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精心准备,使每一名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并且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二、学生思维有深度

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一味追求知识获得的课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只有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发现的问题质量越高,就越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学生的思维深度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越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问题的解决时间就会变短,课堂容量就会变大,课堂效率就会提高,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篇2

一、小学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情况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有其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没有分清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受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教材与教学内容合一的影响,我们的专家和教师一般不会有意识地区分教材与教学内容,致使教师们一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教材(课本)。虽然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活用教材”和“用教材教”,但包括一些名家在内的课程实施者们,没有能够真正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没有认清教材文本仅仅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忽视了语文学科特点

第一,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具有图画的一些特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整体感知比结构分析更为容易;而我们的常态课堂过早地倾向于结构分析、分类对比,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效果不佳。

第二,语文学科学习的是语言,是人对生活体验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学习的过程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在常态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多地讲解、分析文本,忽视了语文离不开生活这一本质特征,把很好的篇章支离破碎地教给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还文本于生活实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小学语文课堂教材编排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几十年的现代语文教育史中, 国内没有哪位专家真正有意识地研究过孩子在哪个年龄段适合学习哪些知识,而更多的是教师(成人)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安排学习内容、选择教材,结果孩子很不领情,很不喜欢学习那些“应该”学习的知识。

二、 构建自主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上述分析,要构建自主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根据语文素养培养来确定教学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内容应包括:“培育学生养成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切实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2.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来选编教材

汉语文作为世界上发展最早的语文之一,既有与其他语文相同的特点,也有与其他语文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选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研究这些相同与不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1)汉语文的基本元素“字”是象形文字,它的字形结构与拼音文字不同。从脑认知科学来讲,学习汉语与学习拼音文字的语言在认知方式、认知年龄、认知习惯以及认知规律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选编教材时一定要研究汉语独特的认知规律。

(2)汉语文与其他语言一样,是融于以其作为母语的人群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所以我们在选编教材时既要关注语文本身,又要关注语文在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呈现,避免就语文来学语文,造成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内容

古井勋博士研究指出:“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学生最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二年级”,即8岁左右。过去私塾中的孩子,只要两三年的功夫就可以认识常用的两三千字。我们要关注这些规律,要敢于在小学低年级加大识字量和阅读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由识字、阅读上出现滞后,错过了儿童识字和阅读的最佳时期。

篇3

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应体现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具备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必然要指向教学目标才更能实现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二)小结方式要动态灵活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因此,我们在做教学准备时要充分预设。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是在预设基础上的有效生成。有效的课堂小结从纵向来看,应该也是富于变化的。

(三)小结目标应立足学生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效的课堂小结,无关教师讲的精彩度,设计的巧妙度,而在于学生的收获和变化度。教师在设计小结时,要考虑学生从中可能得到的收获,自己的设计要怎样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立足点的不同,往往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四)小结过程要有学生参与

课堂小结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参与和投入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的有效学习才得以实现。

二、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实施策略

(一)丰富课堂小结方式

数学课堂小结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各章各节的数学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小结形式。当然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性格以及自身爱好的差别,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课堂小结方法。同时这与高中生的基础和课堂表现以及智力水平也是密不可分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依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己又觉得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的课堂小结方法。所以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勤于研究小结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总结、归纳,有效提高学生的每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准备课堂小结内容

新课需要教师备课,课堂小结也是一样,课堂小结效果的成功与否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至少要考虑好几个问题:(1)本节课的小结是以教师还是以学生为主体?(2)本节课的小结需要板书吗?(3)小结的内容具体有哪些?(4)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小结,跟前面几节课一样吗?至于更详细的内容就需要数学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而定,另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灵活处理。

(三)预设课堂小结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小结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预设过程,以便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预设虽至关重要,但关键在于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动态生成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预设的缜密程度。数学课堂教学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表现也能估计差不多,尽量预设到课堂的每个问题情况,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效果更完善。

篇4

(一)学习经验化

平易近人是处世方式,放下数学的“架子”是教学良方。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有感而发,从生活经验设计课件,创造温馨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两者唇齿相依,不感觉到学习孤单、无味。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有了生活方面的经验,学生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印象深刻,否则的话就容易让学习成为空中楼阁。生活中的经验能逐步地帮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里,我就找来好多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钟表,每一个钟表不同的闹铃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对钟表非常好奇,所以,集中了注意力,在课堂上根本感觉不到学习的疲劳,学生们很会认识了钟表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记录。然后,我又讲了两个与钟表知识相关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他们都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联系生活,激发动手操作

生活浩如烟海,汲取生活的点滴,让数学与生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兴味盎然。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时,我问:“小食品大家喜欢不喜欢?”学生异口同声说喜欢。我问:“你回忆一下,你经常买的小食品有多重?”我接着取出几袋小食品发给学生,并问:“你能估计小食品有多少克吗?”接着,学生知道了小食品的重量是20克,里面有20颗软糖,那么每颗正好重1克。然后,我又让学生联想1000克有多重……这样的学习,见微知著,有本有末,洞幽察微,乐趣无穷。

(三)发挥教材的优势

教材的编者用意颇深,细心编绘。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的生动内容,五彩斑斓的丰富图画,引人注意的情节,让数学生机勃勃,焕发出灵动的光彩。这样,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与符号,学生打开图文并茂的课本,眼明心亮,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进入学习角色,感受真实,体验丰富,其乐无穷。

通过课本启发,我创设生活数学教学法:每一课都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之时,我设计购物法:有的学生扮作销售人员,有的学生扮作学校的采买人员,为学校购买各种器物。语言要求文明,计算要求准确,开具“发票”需规范,整钱找零要明了,这样“多减少加”的法则顺理成章地印在脑海,何用死记硬背?学生理解了新知,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生活增加了热爱。

二、用现代教育新思想带动学生的情趣,使之乐学不疲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篇6

高等院校的数学课程是必修课程,主要由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但据有关数据显示,有66.5%的大学生在上课时有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现象,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成绩较差。产生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如数学基础比较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但也有教师对大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学习特点研究不够,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因素,因此,大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实现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类型,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针对性

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大学教师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代表含义学习:其主要内容为词汇、公式、专业规定用符号等。此类学习内容的含义早已确定,其学习特点表现为强迫性。 同类概念学习:其实质是掌握同类实物共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包括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这些是以概念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学习内容不同,类型也不同,学习机制也有其特殊性,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机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研究大学生学习水平特点,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其学习的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制定与大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教育学中,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为依据,把学习水平分为以下几类:记忆、理解、融会贯通、概括和创新。记忆是一般程度的记忆学习水平, 对学习内容不给予理解和掌握,表现为机械性学习,是低水平的学习。理解就是了解领会,它是在揭示事物间联系过程中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可以分揭示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和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解两种。大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于此。融会贯通是把各种知识融会贯穿起来,进而得到较为系统的理解,是学习水平的较高阶段。大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因为多数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记忆、理解水平的学习,他们已经把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既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作为自己学习水平的追求。概括是从某些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归纳抽象出本质属性,并扩大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创新水平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新的见解、新的方法的体现。

以上所列举的五类学习水平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绝对的,应该是同时处于几个学习水平,或几个学习水平的不同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深入调查学生学习水平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相关因素,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学习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风气、校风班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的客观因素。大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已经不是高中阶段的水平,他们要求少而精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在弄懂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 在知识的组织上则要求条理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把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重要的事实和实例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获得少而精,条理化强的知识。在学生智力培养方面,重点要培养深刻性、广泛性、敏捷性等构成智力要素的品质。这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多了,这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融入社会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中,社会风气、班风校风、教学条件和教师素质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而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行为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教师要认真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社会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社会学“导学式”教学法强调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强化教师“导”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集讲解、启发、研讨、自学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二、社会学“导学式”教学法的作用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开始为复习准备,要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或难点,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转化,选择复习的内容,之后进行导入新课。社会学“导学式”教学法则是:课堂伊始,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体会社会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2.改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新课为引学新知。传统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社会学“导学式”教学法改革讲授新课为引学新知,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所学习的课程做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思考,多渠道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自,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等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探索方式,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热情,并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3.改传统课堂教学的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为应用实践。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有些课例在导入新课后进行课题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示学生本节学习任务的开始,凸显了教师的导学作用。由于板书课题是在师生导入新课后进行的,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自然、和谐,有利于新知的探讨与讲解。

三、“导学式”教学法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是教师要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处理、发掘程度和传达程度要具有正确性、准确性、逻辑性。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具体讲是要充分考虑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落实到全班每个学生;增加学生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感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其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发展性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2)教师要从发展能力出发传授知识,通过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四、“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1.进入问题情境。社会学关注与探究的问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全面而复杂的问题,仅有对知识的思考还远远不够,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使学生理解、掌握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须借助自我的真实体验才能完成。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了情境模拟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情境体验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频率,实现了愉悦学习的育人目的。例如:在学习“婚姻与家庭”一章时,让学生深入社区观察了解“空巢家庭”中老人的生活,到老年公寓调查老人们的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和关注“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养老问题”、“机构养老的方式,中国家庭能否接受”等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状况,给相关部门写一封信”,学生参与教学和参与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给城市管理者和决策部门献计献策。随着情境模拟与实地考察的深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逐步深入。通过情境式教学既可使学生认识到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社会素养的必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

2.体验感悟。体验感悟教学法的实践,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深度体察、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者未必能够言说的事物,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时政述评”,让学生自拟题目,发表对时政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由“学”的角色转为“教”的角色,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体会、品味、觉察自己的职业意义和价值。

篇8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校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高效,也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

1.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n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它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2.构建政治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2.1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2.2应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觉得它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光靠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9

一、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最大的特点是“高效性”,即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均有参与展示的机会。体现在高效课堂中的“我的课堂我做主”可概括为“生动”“互动”和“主动”。针对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本文就如何科学分组,确定目标,调动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训练,狠抓批改落实,从而打造高效课堂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高效课堂的要求

1.重视教学展示

展示是为了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同时验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但展示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手段。如果单纯为了展示而刻意降低教学难度,难易不分,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的展示要根据“学情”而定。

传统教学与高效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问题的“生成”,每个展示都不应拘泥于教师的设定,反之,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生成”问题。同时,在具体的学生展示中应避免以下几个问题的出现,如展示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展示的方式单一,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缺少深度等。

2.重视教学艺术

高效课堂重视“学情”。课堂教学只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为完成教学进度,而是为了学生学会课堂内容。根据“学情”针对对象发问,就要做到既“求活”,又“求实”。课堂上的高效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学生个个活跃,个个精彩。这样,课堂上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打盹瞌睡的问题就能够得以杜绝。因此,高效课堂的教学艺术必须以高效为前提,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3.重视教学技术

技术性体现在教学工具――导学案的制作及使用上。导学案是学生行进的路线图、方向盘,是小组活动的武器。实践告诉我们,好的导学案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它必须承载着的教学目标,强化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它应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彰显教师的教学思想,保证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把知识升华成一种经验。导学案强调知识间的阶梯关系,注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学习过程中寻找成就感。导学案在难度上、内容上、形式上可分为几个方面,即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和拓展类。总之,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学生成主演,教师成配角,还需要师生合演一台戏才更精彩。

三、具体的实施方案

首先,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学习。如按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特点等形成各小组,选出一名学生组长。任课教师需要提前2~3天准备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可灵活地在黑板上展示或者在课堂前半部分进行小组内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周密预习,为课堂自主讨论、小组之间的交流及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其次,在此种模式实施的前10分钟,各组进行小组间的自主交流和讨论。每组可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或者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结论性的东西,供大家讨论,学习。

再次,学生自己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可以让一名学生对本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反思或整体性评价,教师评选最佳选题和优胜组。

最后,虽然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已经解决,但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题型训练。

总之,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把握“生动”“互动”和“主动”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和组成兴趣小组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篇10

篇11

新课改进行之前的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活动往往由教师进行主体地位的控制,进行知识填鸭式的传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学习的基本是应试英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重新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使之符合新课程英语教学理念是目前英语教师关系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构建方法,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

一、传统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首先,传统英语教学中仅仅通过学生笔试成绩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传统英语课堂仅仅是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等的技能教授,学生还有做英语试题的笔试能力,而无法进行实际生活英语交流,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对英语学习保持兴趣,充分发挥创造性。

其次,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课文新词汇、新的语法知识等的运用法则作为大模块进行讲解,英语听说能力讲授则基本简单带过,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很少进行交流互动,无法体会英语作为语言的本质功能的趣味性。

最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各种新知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激发,最终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变差。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有:高效初中英语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效初中英语课堂的构建也是新时代对于英语教学提出的挑战;高效初中英语课堂的构建能够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背景下完成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

1、英语课堂教学构建中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很多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智商不够,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无法正确教授知识的教师。作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进行英语高效课堂构建中必须重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找到英语学习的最佳方法,主动学习新的英语知识。

2、英语课堂教学构建中要改善教师授课质量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范围内知识的传授,教材由于篇幅以及教学时间限制,内容比较少,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仅限于教材内容的英语课堂教授便显得单调枯燥。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原有英语知识能力特点的基础上,将课外图书资料、报纸杂志以及各种网络资源上优秀的英语学习资料有效融合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与他们共同讨论某个杂志话题,提高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因而,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充分理解和掌握,做到适度拓展,这种课堂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3、英语课堂教学构建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全体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共同进步。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手段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结合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例如,分层次教学模式便是因材施教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要求以及目标都要提高,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将目标定制的低一些,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原有起点上取得整体的进步。

4、英语课堂教学构建中要重视英语听说能力训练

英语不是单纯的一门知识,而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基本功能便是日常交流。所以,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增大听说能力的教授时间要求。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英语会话交流。英语交流能够促进学对于语法知识、词汇、词组用法的记忆和实际应用能力。

5、英语课堂教学构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改理念一大特色便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历史上无数科学家以及成功人士都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经典名言。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对于困难亦有坚韧不拔的克服精神。所以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建立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基本要素之一。在具体课堂构建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借助先到信息科技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经典英语对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视频播放,这样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参与英语学习互动活动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学习各种有效的先进英语课堂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实践经验,创造性的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同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实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宝硕.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1(2)

篇12

一、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具体含义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初中阶段生物课堂上实现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师教学效率高这两方面,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在此意义的基础上,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一般是从双向进行理解的,因此,也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创建高效生物课堂。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利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效的课堂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 学习方式融为一体;(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9)学生实现了“三 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

三、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主要策略

1.活跃学生思维,使其融入课堂中去

想要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建立学生的生物思维模式,即在生物课堂上对生物知识的接受以及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对生物习题的思考、分析以及解决思路等思维模式。学生能否在生物学习上建立相应的积极性与能否建立生物思维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有越高的积极性,思维就会越活跃,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以及理解知识,所以,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要注重适当地调节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建立兴趣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要想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自主地进行生物学习,真正地接受生物这一门学科,接受教师的讲课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成绩。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一些鲜为人知的生物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述,或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奋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实现构建高效生物初中课堂的最终目的。

3.利用预习以及自学经验加强生物学习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率教学,首先要学会为学生布置课下预习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主要预习工作就是看书,用笔划下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以及没有学会的知识,这样的预习工作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只随便阅读一下课本之后胡乱划重点,这样的预习工作根本达不到预习的最终目的,只会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更少,教师在讲课时,学生依然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只能采用第二次、第三次复习的方式进行重复复习,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预习工作布置时要注重其主导作用,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这样才能够加强课堂教学效率。

篇13

1初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根据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来看,英语教学是系统性地向学生介绍和传递英语知识的开端。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教学过程,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即是围绕着一些简单的单词短语、听说写作、语句时态等知识点来开展的。进行基础英语教学和简单应用练习是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最为鲜明的特点。在知识点的拓展应用方面,初中英语教学往往是通过听力练习、口语对讲、短文写作等基础方式来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总结起来,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既强调学科的基础性,又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既重视学生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关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我们看到,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用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课堂,例如,首先是生词教读,然后是生词释义,最后遣词造句。这种模式在我国初中学校英语课堂当中随处可见,虽然其无可厚非,但是一直沿用这种陈旧的教学“套路”,难免会给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课堂主体倒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变换传统课堂的课堂主体。在长时期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都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这种倒置的课堂主体无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是英语课堂设计有待提高,很多英语课堂教学通常没有实现教师的既定计划,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牢固。究其原因,在于课堂设计存在些许问题,没有能够和实际教学很好地契合。

2实施高效课堂的方式探究

2.1课堂设计:我国古语有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英语课堂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由于其语言文化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一番心思设计课堂。课堂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制定出一个课堂规划,以更加有条理、分层次地开展教学工作。课堂设计的宗旨即是要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课堂设计的重要工作即是备课,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对教材内容又一个细致的了解和把控。备课是取得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不妨在这一工作上多花一点心思。例如,分层次备课。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分层次地考虑: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不妨为其设计一些难度稍高的英语练习,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对于一些初步接触英语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以求循序渐进。课堂设计的第二个点则是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将每一次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来看待,不妨按照整体教学要求,细化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教学目标,创建高效课堂。

2.2转变课堂主体,活跃课堂氛围:上文已经提到,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主体的颠倒,要实施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完成从课堂主体向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转变。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双向的过程,其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而并非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单调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妨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融入课堂主体。在这一点上,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些创新,除了必要的教学环节(单词释义、语法讲解等)需要教师指导之外,像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则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发挥。例如一些常见情景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co-splay”,通过客串具体情景当中的角色,达到一种“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当然,转变课堂主体是和活跃课堂气氛有着紧密联系的,只有当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更加主动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教师课堂主导者的身份仍十分重要,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尚处于待规范和开发的阶段,在英语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他们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正。

2.3强化课堂练习,提升课堂效率: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英语知识,并能灵活地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其能够及时反馈出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一步对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薄弱点进行讲解,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课堂练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使用新学的单词按照相应的语法、时态进行造句,以检测学生对单词的含义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是听力课,可以变式播放一些小的短文、情景对话,让学生进行原文语句复述、原文含义概括,以检测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总之,课堂练习形式是多样化的,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灵活、多元、包容、和谐等基本元素,依据新课程指导思想,努力促成学生英语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积极创新开拓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磊 郭振华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