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学过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

篇1

一、激发兴趣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

小学生对音乐课是感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其他文化学科学习引发的迁移性兴趣,并不是音乐自身激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需要教师不断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笔者在教学《飞驰的雄鹰》和《牧场上的家》(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意识到如果直接教学生去听排箫独奏的《飞驰的雄鹰》,或者让学生视唱《牧场上的家》,那学生肯定不会有什么兴趣,因为这两首曲子既非流行曲,亦没有直接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在教学的时候,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努力:在教《飞驰的雄鹰》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芈月传》中排箫演奏的一个片段,借助学生熟悉的电视剧激发学生对排箫这一乐器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排箫的音色及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播放《飞驰的雄鹰》,同时让学生学着哼唱,并用手尝试划出旋律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牧场上的家》的教学,笔者先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大草原上,那你期待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你希望自己的家中有哪些动物等。这样的想象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仿照以前音乐学习中形成的认识,即如果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你希望是什么样的音乐。这个要求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高了些,但其实这种表达并不需要学生回答得非常专业,只要通过此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即可。有了这样的想象基础,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此后视唱歌谱就会成为一件较轻松的事情。

二、感受音乐的情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绝对不只是学唱歌,也是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过程。笔者以为,音乐教学的深刻意义正在于此。音乐总是用来表达、抒感的,音乐中的情感与乐曲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乐曲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情感,是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音乐的情感如何能被学生有效感受呢?现以《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这首由杨耀东作词作曲的歌曲,是儿童歌曲中比较经 典的一首。在笔者看来,对该曲情感的体会不能直接从歌曲入手,而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天下的妈妈”为什么是“一样的”,这种“一样的”背后又蕴含着人类的哪些情感。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回忆妈妈对自己的言与行,不出笔者意料,不少学生回想的都是妈妈对自己严厉的一面。然后笔者让学生努力发现妈妈对自己的“好”,结果,学生们能从生活细节等方面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此时笔者跟学生强调:妈妈对我们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并没有掩藏妈妈对自己生活的关心。这种关心背后表达的情感,应当用什么词来形容比较恰当呢?如果用音乐来表达,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与音乐表达之间形成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不看教材的前提下用PPT播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的歌词,学生可以在对歌词的感悟中,获得对母爱的认识,其中的“风吹雨打”“星期休假”“太阳升起”“夕阳落下”等歌词,就会激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认识,从而将歌词与学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然后单独播放该歌的曲子。最后,将词曲结合起来,一首优美的歌曲就成为对母爱的诉说。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表达的感情。

事实证明,小学音乐教学中只要拨响了感情这根弦,学生就能在音乐学习中体悟到音乐不只是动听的歌声,也是人类最真、最纯的情感凝聚。

三、感知音乐的魅力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旨归

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对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关键看教师如何理解这样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落到实处。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一个认识,那就是小学生的情感是真挚的,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常常是节奏明快但寓意丰富的。因此,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并以音乐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入的体验与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感觉到音乐课堂上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学习变得轻松,也可以收获音乐所能表达的寓意。

笔者以为,做到了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学就达到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2

一、《中国音乐史》的教学现状分析

这门课程的涵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然而课时是有限的,使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得紧张,也不便再进行更多的课程拓展。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由任课教师单方面传授为主,学生为客体,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缺乏实践环节,重视该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忽视理论联系实践的结合,最终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传统考试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以试卷为主,大部分的学生在临近考试的短时间内,将老师上课的笔记内容进行汇总、复习,这种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考虑教学的过程,暴露出了考试体系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矛盾。中国音乐史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探索与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尽量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传授学生更多更好的音乐文化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教学不断完善,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国音乐史》课改的措施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所以,对现阶段的中国音乐史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下是对这一课程进行改革的措施。

(一)转变角色,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教师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让学生上讲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题目,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课下充分准备,让其进行归纳,汇总,用合理的语言来表达内容。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评述、更正、总结。这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大部分从事教育行业,这种方式,还锻炼了学生的讲课能力,为今后就业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个性化教学

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中,很多优秀作品需要让学生进行赏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专业技术展示,为同学们现场演绎作品。比如讲地方民歌时,可以让声乐专业的同学进行演唱,讲音乐家的代表作品时,让器乐的同学来演奏。这样,在课堂上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现场演绎这些作品,理论指导实践,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作品的内涵与风格,使学生们能够掌握音乐历史及其作品的演奏风格,更深刻的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理解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分为三个部分(百分制)

1.个人展示成绩,每学期老师在授课时会指定关于中国音乐史有关内容的声乐或器乐作品等,每个同学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音乐作品展示,也可以自由结组,占20%。2.论文成绩,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期中考试时给出多个题目,供学生自行选择,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占30%。3.试卷成绩,期末考试是闭卷考试形式,考核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试题量覆盖范围要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占50%。

(四)理论指导实践,增加实践课时

在这门课程中可以增加实践课时,每学期定期进行实践学习。第一,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更直观的了解当地音乐发展历史及音乐风格特点。拓展音乐视野。第二,让学生们根据地方特色音乐编排节目,在校内、校外进行实践演出,传承和发展本民族音乐,并让更多的人喜爱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第三,带学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实践教学,教授民歌、民舞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教育水平。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之以用。

三、结语

若要使中国音乐史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就要在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中,紧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要调动多种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艺术实践、课堂互动、以及课程综合设计实践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内心深处感悟它、认知它、热爱它

[参考文献]

篇3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象征,在文化传播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主要阵地,规范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方向,构建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极大的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类型,对于音乐学科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有利于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功能。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传统音乐的传播程度远不如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高校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最佳途径,应当通过正规化的传统音乐教育课程,担负起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重任。其次,我国教育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基础教育成效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将更好的服务于基础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关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教育,将为基础教育的强化提供良好契机。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

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音乐教育对于文化传承,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积极意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普遍较低。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脚步。究其原因,造成中国传统音乐这一教育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外内部素。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大环境之下,中国传统音乐就如同海上遗珠,逐渐被大家所忽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西方流行音乐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动态的韵律更强,而传统音乐的音律与意境则与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出现了一定偏离。第二、内部因素。西方文化的涌入与传播使得国人对于母语音乐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下降,商化业盛行也使流行音乐更受关注,对传统音乐的消费降低,使人们的关注点放在了商业音乐上,忽视了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策略

1、思想上重视传统音乐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传统音乐的忽视使得传统音乐教学举步维艰,基于这一现状,各高校在音乐教育改革中要正确认识中传统音乐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重视传统音乐教学。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应当进行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如一些高校的传统音乐专业,制定更优化的招生政策,吸引有才华的音乐考生。其次,给予各高校传统音乐传承一定的资金扶持,给传统音乐教学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使传统音乐教学以及传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突出高校育人特色,改革课程体系

2.1、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针对中国传统音乐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掘具有传统音乐特长的学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培养音乐人才的多元发展。同时,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丰富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的传统音乐教学,更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1、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与普通音乐教学注重技巧性不同,传统音乐教学以意境培养为主,理论为辅,课程教学内容中,应更多的侧重于音乐作品欣赏以及自我评赏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对传统音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深入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特色以及表达方式等内容之中,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一种或两种传统音乐介绍。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特色开展因材施教,丰富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使传统音乐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持续传承。

2.3、增设相关专业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传统音乐相关专业较少,歌唱类的主要为生态民族演唱专业,而乐器类主要为二胡、古筝等,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各高校应开设更多的传统音乐专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同时实现传统音乐形式的丰富。

3、优化教学环境

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传统音乐的开展效率。高校方面,应大胆选用传统音乐人才,安排其教授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此外,为传统音乐开展研究项目,吸引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来。针对高校现任音乐教师难以担当传统音乐教学任务现状,应关注教师传统音乐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学习与深造机会,或通过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此同时,高校方面还要大力关注传统音乐教学中硬件设施的改良,更新乐器,优化教学场所与环境,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师生进行表彰与奖励,鼓励其不断探索,持续进步。

结语

当前,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传统音乐教学重视度不高、课程时数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途径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需要增强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力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持续的优化与探讨,为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传承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在新课程的教学下明显提高,我们要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一些浅见:

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

大多中学生对文化抱有厌倦的心理,但对音体美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认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我在给学生上欣赏课――刘天华的二胡曲《空山鸟语》前,并没有给学生讲解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品分析,而是先将学生拉到了沂河畔、树林间、田野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来自大自然的花香鸟语、空山鸟鸣。在这里,他们可以在畅游大自然的同时,展开海阔天空的畅想,与自然对话。之后,再来欣赏这首《空山鸟语》,这其中的意境,不是来得比教师讲解更迷人、更真实吗?再如,教唱《七色光》这首歌。的确,那跳跃动感的旋律、真实流畅的歌词真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歌曲中那种活泼欢快的情绪、生活在温暖阳光下的幸福感呢?教唱完这首歌曲,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或让学生去干巴巴地体会、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思想内涵,而是为歌曲编排了几个律动动作,并教给学生。然后,将学生拉到操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边唱着歌曲,边向正反方向交替转圈,并做学会的几个律动动作。大家转呀!跳呀!唱呀!笑呀!我也与学生们一起,融入了欢乐的海洋。这样的一节课下来,我想,根本就不需要再作什么歌曲情绪、思想内涵的总结了;而且,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恰当分析发声的关键之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口形、喉咙、呼吸、情绪以及共鸣控制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口型对发声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新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此前没有进行过比较正规的训练,也没有进行过比较系统的学习。而急于求成的学生在演唱时,往往是盲目模仿“明星范儿”,片面地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几首甚至是一首高音歌唱下来便会脸红脖子粗。教师很容易听出来,这些声音在学生的口腔里是散的,严重缺少共鸣,但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却很难听出来。为此,我将学生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后,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声音,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之后便采取“弱声训练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口腔打开而不发音,让声音从鼻子发出。在这个环节,着重进行口形控制和共鸣训练。尤其要纠正“喇叭状”口形和发声位置过于靠前或靠后的情况。在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唱高音、中音和低音时,分别采用什么共鸣,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共鸣。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切身体验总结出:唱高音时主要要强化头腔共鸣,唱中音时要强化口腔共鸣,唱低音时要强化胸腔共鸣。当然,与此同时分别要辅以其他的共鸣。这样的共鸣,才能在换声区不留痕迹,才能使高音高亢明亮,中音圆润流畅,低音低沉雄浑。

三、重视创造的作用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如在《音乐鉴赏》――生活之音一课,要求学生在欣赏谭盾的“水乐”中找寻灵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常用的纸来创造“纸乐”。在《绚丽的世界音乐――乐器篇》中,能够设计出心目中的乐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认真领会课改理念,分析学生的爱好心理。为完成大纲的要求,真实实现教学目的。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近年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不新鲜了。所谓多媒体,主要包括以电脑、数码技术、录像和胶片技术等相结合。多媒体艺术中的计算机艺术尤为关键,如利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图像绘制和整理,利用扫描仪拖动拷贝形象进行变形;音频、视频的课件制作等。有了多媒体的运用,知识理论不仅能通过文字形式呈现,利用flash等软件处理,依靠视觉画面、音效以及各种表现形式来加强其传播效果。在教学中强调的是,不仅仅在课程中简单地融入多媒体,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教育观念上的改变。多媒体融入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会使整体课程变得更加立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加生动。而近现代部分的音响占有量相对古代部分要多一些,而且有部分相关历史人物也离我们较近,这就使得与这部分史论相关问题的文字整理、录音采录、对一些重要人物的采访成为可能,使得利用多媒体艺术对近现代一些重要音乐史实的还原变得现实和便捷。此外,DV影像的制作本身就极富个性化,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DV影像来拍摄、记录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实物资料,并运用计算机进行整理、编排,插入多媒体课件中应用于教学。如: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大量采用本学院音乐会的音像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欣赏到熟悉的老师、同学,甚至自己对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阐释,学生会倍感亲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记忆效果更佳。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决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自身讲课的感染力,而逐渐沦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者,教师要使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协助教学而绝非取代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适当调整教学重点

针对专业不同的本科学生,授课教师应该对其教学重点给予适当调整。中国音乐史蕴含着令人眩目的丰富音乐文明,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受到课时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史论内容分成专题研究,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部分有横向、纵向、全面、宏观的把握;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理论上又有比较细致的了解。如梁茂春先生的《中国当代音乐史》教材,对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合唱创作、民族器乐独奏曲、民族器乐重奏曲、民族器乐合奏曲、室内乐、小型器乐创作、管弦乐创作、歌剧、舞剧等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分别给予梳理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教学过程中就可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专题史的授课方式满足了“具体学习型”学生的“实用”心理,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助于“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关注学科发展,注意知识更新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史论课程,内容表现为“顾后”而较少“前瞻”。但经过音乐专家和音乐学者的不懈努力,新思想、新观点、新成果还是层出不穷,因而使得该门学科能够不断地深入。而如果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缺乏职业敏感,对学科发展漠不关心、视而不见,便难以在教学中推陈出新,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告之以学生。教材固然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依据,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落后于学科发展。这种情况常导致人们对某些历史文化的滞后甚至错误认识,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替换、补充或者更正,其结果往往是真知不被采信,而误说却众所周知。因此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史学研究成果。

四、完善评价机制,以考督教、以考促学

篇6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原则

1 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整体矛盾

以往,《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总学时是72学时,笔者在教学中已经感觉到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为,古代史的知识学生大都不熟悉,需要细致全面地讲解;近现代、当代音乐史中又要安排大量欣赏的内容。原《中国音乐名作赏析》课程的总学时是36学时,也不能很充裕地完成教学任务。

除了学时少的问题,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之前,很有必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适时做出调整。

2 古与今教学内容的具体矛盾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内容,是让音乐专业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给这部分内容安排的时间太,少I那么,这门课设置的初衷就无法完全实现;如果在古代音乐部分所用学时太多,近现代、当代史中大量的作品又很难有时间欣赏。

为此,我们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利用课下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本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不论是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还是名作赏析课的教学,其内容都十分庞杂。要想使二者充分地融合起来,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整合。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查阅和学量相关资料,融会贯通地变成自己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制定出巧妙且卓有成效、灵活多变、适应学生心理特点、以人为本的教法,和学生一起精心实施。

关于本课程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谭勇在其《论高师(音乐名作欣赏)课程的教学最优化》(刊于《黄钟》1999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很值得借鉴:首先,应明确优选教学方法的标准。标准一: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的相适应。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一般都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知识信息方面的、认知技能方面的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标准二: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名作欣赏与中国音乐史课程结合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由此也决定了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标准三: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对象相适应。教学方法不仅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所制约。在兼顾整体的前提下,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但是,由于本课程要突出在中国音乐史背景下进行作品欣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以中国音乐史脉络为经线,以在历史背景中常析不同形式和人物的音乐作品为纬线。在相关音乐史知识的讲述后,引导学生在聆听代表性作品中认知中国音乐史和明确音乐欣赏的方法,达到既拓宽视野又提高音乐审美和认知能力的基本要求。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和网络资源,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电脑普及软件运用上做足功课,例如,在powerpoint课件使用时,理论文字中间穿插影音视频,把理论内容和影音内容完美结合,充分挖掘教学潜能。

3 课内课外结合。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结合后,其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单纯依靠课内时间,是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强调课内外结合、重视课外的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在每节课后给学生推荐自主学习内容,这样做可以充分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学校应该尽可能提供场地、设备和相关辅导条件。也可以将这种课外学习活动情况纳入考核中。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有重大意义。当前人们虽然普遍认识到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专业性工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其次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要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再次要实现多元化评价;最后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各个阶段,

一、师生地位要平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沟通。只有在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背景下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实现的,而老师要实现有效的启发首先就必须要保证师生地位的平等。平等的师生地位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只有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主动与老师交流。

在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安排等内容一切都是由老师说了算,而学生却没有什么发言权,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法,要发扬民主,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自身往日的“师道尊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例如在舞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而自己则主动打拍以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要创造和谐互动欢快的音乐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首先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到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视听设备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去倾听音乐,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要通过演奏来真正融入到作品中,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音乐作品,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音乐作品的特点,而后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来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音乐教学是一门感性学科教学。国家对音乐教学并没有明确规定要掌握多少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歌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对音乐作品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因而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周华健的《朋友》,黄征的《奔跑》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友情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邀请和他们关系好的同学来进行演唱。《奔跑》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歌曲,在讲解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全班最富有朝气的学生来进行演唱。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在全班范围内成立艺术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演出和培训,这样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队伍,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选择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限制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选择另外的地方进行教学。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单纯地采用一板一眼的传授式教学。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空间的拓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音乐具有丰富的联想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于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充分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专业的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右脑要比左脑发达的多,右脑的能量是左脑的十万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右脑。高效率的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作用,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有效的创新精神的培育。

四、实现多元化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否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关键在还在于师生评价体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关于师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音乐教学是一门多方面的感性学科,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从书面的音乐成绩进行评价,这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非常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建教学评价体系。要着重建立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选择多种指标来进行评价。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期中与期末结合起来;二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要大胆提倡学生自主提倡,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争辩,在争辩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得到有效提高。当今的中小学音乐评价指标非常单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健全指标,努力实现多远化评价。

五、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一般意义上中小学音乐教学包含多个阶段:节奏编创,旋律编创以及歌词编创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节奏编创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固定节奏中接龙、在变化节拍中的接龙的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旋律编创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认识音乐的基本旋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编创。在歌词编创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按照节奏以及旋律的风格来进行编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专门进行创编歌词训练,通过与多种学科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按照上文提到的五个措施来做。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评价,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小静.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要求.教育科研论坛,2012(5).

[2]曾宏华.再论中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文教资料,2006(35).

篇8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少年儿童学习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因此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应当将教学环境的优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环境优化首先应当对教学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做系统的认识和整理。教学环境可以包括学生深处的物质环境,和他们触摸不到的软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是构成整个教学环境的基础所在。这对整个教学环境中所以来和开展的教学业务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优化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师内布置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设施和海报,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设立专门的歌唱环节,促使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学环境中除了要设置学生已经完成的教学知识之外还要不断的扩大教学内容与其他事项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优化与其他教学环境的对立关系,成为影响和调动整个教学任务的关键和基础所在。此外对于教学软环境的建设还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能够深入到学生精神领域,以文化树人的理念将现金的叫教学理念与学生需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层次。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加大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联系。确保他们的教学能够不断的将这一过程与整个教学任务捆绑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失效性与教学质量。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此,音乐教师应当对当前学生的课堂表现首先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当承担的全部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实现还应当发挥应有的机制和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可靠的机制,确保他们的教学对于整个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影响。而且这也是整个教学任务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方法的制定和革新应当针对当前学生积极性受影响的几个重点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长期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天性。为此应当适当的延伸课堂外延,而且应当对整个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计划能够实现和达到的具体层面。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教学对今后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以此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对教学任务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乐理知识教学开展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过程对教学阶段性的影响较大,不能单独的将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捆绑在一起。而且这为教学任务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机制。

篇9

一、有效提高学生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传统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提高学生的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才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全面的了解,努力营造课堂中友好、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精神饱满的配合教师的讲课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抽象化的小学音乐概念,教师要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保证学生可以有效的吸收深奥的小学音乐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小学音乐概念,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学生的疑问可以及时得到解答。课堂教学的幽默感养成十分重要,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确距离,有效的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学生无心理负担的轻装上阵,自然也能够学得更好![3]

二、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引导,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学习合理的场景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入小学启蒙的音乐世界,有效的感受到小学音乐学习的价值。教师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好合理的小学音乐互动互动,引导学生可以对小学音乐互动进行自主思考。行之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有效的小学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互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好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的将生活中的常见音乐列入课堂小学音乐互动中去,并且要保证提出的小学音乐互动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只有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小学音乐互动,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养成。[3]课堂中好的小学音乐互动,不单单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快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的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快速形成,且能帮助学生解决实解生活中的互动处理。[4]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应用题的解题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把应用音乐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从细微处对音乐进行思考,学生在发现互动关键后,继而迅速解答老师提问,帮助学生形成解决此类音乐的解答思维。教师要设计相应的音乐交流互动,有效的发挥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质量。

三、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办法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新课标下小学音乐的教学来说,必须要对学生的教学做到因人而异,才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做到精练、准确,选择最易被学生接受的讲解方法,对音乐进行详细说明。[5]课堂音乐的精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深入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思考,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好小学音乐概念的定理与应用,坚持学习过程中的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水平,展开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同时加大小学音乐练习的布置,帮助学生不断进步。[6]教师小学音乐练习的布置不能在量上取胜,必须要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布置和教学相关的小学音乐作业,对小学音乐作业的难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布置。小学音乐练习的布置要尽可能的精练、适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与复习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确定好适合课堂讲解使用的练习题,以及课外适用的练习题。[7]教师要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改造,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内容的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形成思考、探索、思维发散等多种审美能力的养成。在小学音乐教师的精细设计教学环境下,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特点,对训练题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有效帮助学生对题目进行理解掌握,形成他们的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习。

四、总结

综述可知,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非常重要,需要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用心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设计结果。教师在发现学生的差异之后,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适度改变小学音乐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可以更加迅速有效的掌握小学音乐知识,并形成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轻松的课堂知识消化,以形成更加新课标下小学音乐的小学音乐学习效果。

作者:王莉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刘艳梅.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腰鼓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林菲凡.浅析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6.

[4]刘伟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

篇10

互动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们愉悦身心,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2.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众多小学音乐教学还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领唱,学生在座位上学唱,这种单方面教学在极大程度上桎梏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调查,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导致音乐教学的本质意义被忽视。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课程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活跃儿童的身心。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体现,对其后期心理成长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落后也使得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受到了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重教学结果,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都无法有效的捕捉,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思想使得音乐课程教学严重的背离了其本质。

2.2教学过程与生活脱节

音乐是源于生活的一项艺术,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依托于生活,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却过分的依赖于教材,使得学生将音乐与生活实质的联系逐渐变淡。同时,对教材的过于依赖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脱离,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音乐素材,驳杂的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2.3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新时期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与“学”的本质联系受到了破坏,更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长时期的学习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其对音乐学科必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也是当前影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3.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的策略

3.1构建快乐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能力偏低且基础知识不足,导致在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乏味的学习心理。如果长时期的音乐学习无法得到明显的进步,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构建快乐课堂,增添学生的快乐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的与之沟通,对其进行开导。在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音乐歌唱接龙的游戏,这样通过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2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及与教材相关的生活中的素材有充分的掌握,依托于生活,改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一些内容简单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编制一套与歌曲相结合的舞蹈,通过舞蹈与歌曲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能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3.3以学生为主体

打造互动音乐教学课堂一方面要靠教师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还要靠学生的配合和参与,只有学生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播,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互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乐器讲解的音乐课程中,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制作简易乐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挥,更能在极大程度上增添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快乐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成长。

4.总结

新时期教学大纲和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否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全体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在打造小学互动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样才能确保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篇11

网络信息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整合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与普遍使用。那么,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也应该跟上时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对小学生展开全面的音乐素质教育工作,尽可能地转变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引领小学生创新学习思维,陶冶自己的音乐情操,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一、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功能

网络信息技术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来说有着很多优势,能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

1.它可以进一步协调德育与美育的共同发展。应该说,任何一门功课的教学都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小学音乐教学也是一样的。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与详细到位的分解,这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含义,引发小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

2.它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小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与规模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与深入的理解,让小学生通过一些更为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展示来获取更为丰富的音乐感受与体验,这将有利于真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促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并最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本身应该充满了乐趣,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有些呆板乏味。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魅力与优势。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求知欲,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创新音乐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具有不少优势的,它可以通过实时的演示和播放功能来实现视听同步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听觉感受下逐步受到更好的音乐艺术感染,让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出自身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工具性作用。具体的应用方法阐述如下:

1.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音乐教学信息网络资源库。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一个较为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让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比如说,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有关的校内教学信息网站,以便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一些优秀音乐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还可以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更为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求助于教师。

2.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在当前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之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清教育教学形势,树立起一个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相匹配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人才观等,真正把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与主体性教育思想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去,让小学音乐教师由一个主要的教学核心转变为一个学生音乐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促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唱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参与者与爱好者。那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学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更应该成为学生进行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工具,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音乐欣赏与学习,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它使得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地位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师生重新认识了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采取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营造了一个更为立体化且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空间。但是,我们在实现二者有机整合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几个问题,即小学音乐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从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效应,避免其负面影响,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颖.如何构建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J].音乐天地.2005(5)

篇12

在我国古代,巴蜀艺术、文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宋元时期是巴蜀古代戏曲音乐最为繁盛的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巴蜀的说唱艺术、戏剧声腔也得到了崭新的发展,民间歌舞、音乐极具当地特色,民国时期,四川音乐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为使四川当地的音乐、舞蹈特色得到发展和传承,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除了学习《大纲》中的内容以外,应当结合四川当地的艺术特色,使学生们在学习音乐舞蹈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具有四川特色的音乐舞蹈发扬光大。通过引入巴蜀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加强学生了解音乐所想表达的情感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创造能力[1]。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兴趣

在中小学艺术教育过程中,巧妙引入巴蜀文化艺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舞蹈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动力和前提,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巴蜀文化艺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尤其是在进行舞蹈、音乐教学时,舞蹈律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听觉、视觉得到有效刺激。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音乐舞蹈综合素质,通过在课堂上融合舞蹈律动,能够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使音乐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二、舞蹈律动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身体会不自觉地会跟着音乐一起有节奏地律动,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舞蹈、音乐教学的时候,能够通过舞蹈律动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领悟音乐。同时,通过引入巴蜀艺术,使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3]。

三、巴蜀艺术能够加强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情感理解

在四川中小学艺术教学中,通过引入音乐、舞蹈等特色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弘扬、传承四川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深化四川本地学习对音乐课程的改革,有效提升音乐、舞蹈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在舞蹈、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巴蜀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相关音乐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使学生通过音乐传递的方法感受到舞蹈和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過聆听、讲解等方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了解到相关巴蜀艺术文化历史,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融入其中,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配合舞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运用相关律动,感受巴蜀艺术的魅力,起到特色教育的目的[4]。

四、巴蜀艺术能够培养学生舞蹈和音乐的创造力

篇13

其次,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模拟一定的情境,这一方法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原因就在于,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乏味和枯燥,很多小学生都容易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情境进行充分利用,不断联想,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比如说:在进行音符实值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仿动物长短不一的叫声,进而来对不同音符进行识别。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之中,音乐教育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可以将网络以及媒体应用到音乐教育教学之中,利用音响、电视以及电脑等设备,来鼓励学生倾听音乐和欣赏音乐,进而能够进一步感受、了解、掌握和认知音乐。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要注重儿歌编选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乐谱知识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很难接受乐谱知识,因为乐谱知识十分枯燥和不易掌握,他们所希望的就是高声歌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论知识并不关心。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乐谱知识及歌曲,音乐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乐谱知识编写成为儿歌,旨在激发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小学生认知五线谱间数以及线数的过程中,可以编写一首儿歌,儿歌中可以将五线谱的五条线比喻成为五个小手指,四个间比喻成为四个手指空,一二三四五,就像是上楼梯一样,越往上音也就越高。这样就能够在调动小学生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和记忆,使其更加容易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