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的关键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的关键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

篇1

1、法律系统审核的范围包括公司的合同、协议、要约、承诺书、订货通知单、授权使用书、授权委托书、广包宣材料等需要用印文件,但不包括劳动合同的管理、行政性内部文件、应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出具的不涉及中茶生活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变化的公文函件和以财务、业务及其他事实情况为主要内容,不涉及法律权利义务等的函件。请大家仔细审核自己的用印文件,按规定流程执行用印程序。如将属于法审系统的用印文件变为纸质版用印审批单,综合部将不予用印;

2、倒签合同(比如说业务发生在1月5号,实际签约盖章在2月10号)法审系统将不予审核。年度合同续签请提前提交法审系统;

3、请将WORD版的合同提交法审系统,以后将不再审核PDF格式的合同和对方已经盖完章的合同;

4、如提交订货通知单,请将年度采购合同作为附件一并上传,年度采购合同必须是已经用印完毕且带有公章的版本。如无年度采购合同,法审系统将不予审核;

5、合同必须有签订日期,建议将签订日期写在合同的最后一栏。如无日期合同,法审系统将不予审核;

篇2

一、建筑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对合同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发生在合同签订的初期阶段,一是发生在合同的履约阶段。

1.1建筑合同签订阶段存在的问题

(1)合同的合法性。有些合同的签订,本身就是违背法律,不符合法律程序与规章制度的,其在有效性上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就目前而言,许多的建筑都是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进行的合同制定与签约,其只是通过合同保护这个大支护设施对其不法的行为进行掩护,追其根本亦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存于其中的一种无效的合同。(2)合同主体不当。在对建筑的合同签订阶段,会出现其合同的主体不当的现象。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其合同的主体是需要具有民事权利与行为能力的公民,做为合同的当事人。在实际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总会出现其合同主体的不合理性,一种是与两种民事权利相悖,一种是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性方面的不当。(3)合同内容不缜密。实际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总会出现合同内容的不谨慎现象。这就促使合同在制定与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纠纷现象。在对合同的内容理解上,总会因为某些词语的理解不同,引发争议与诉讼的产生。这样一来,合同在有效性上也有待考虑。(4)合同条款不明确。在一般的合同中,其对合同的条款说明都没有明确的规范与准确的限定。实际的合同中,都只会将有关双方利益方面的部分内容提上书面,但是对其所涉及到的违约责任却被忽略,甚至根本在合同中没有提及,这在实际的纠纷中能够经常性的见到。这就需要其在合同中需要明确的规范,使之能够在纠纷发生时,能够得以快速与合理的解决。(5)合同的变化。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促使在合同的签订方面需要涉及到境外的问题。合同中的条款也就跟随着不同的国情,相应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总会出现许多对条款中的内容与名词理想化的翻译,造成其含义混淆,对合同双方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建筑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在合同的履约阶段,总会出现对合同的变更情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中的管理人员总会因为意识上的缺乏,而不能对条款及时地变更,促使其合同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利益的纠纷问题。通常情况下,对合同的管理要注意其发展的动态性问题。这就要求当合同发生变动时,一方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另一方对其进行书函式地通知,这样一来,建筑就能够在利益与保护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在实际的建筑中,总会因为管理的不及时性,促使其对合同中不合理的部分的追究,超出了法定的诉讼时间,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

二、做好建筑合同管理的要点

2.1制定合同管理标准程序

企业决策层应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出合同管理的标准程序,使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同管理应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合同订立程序、制定承办人制度、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管理制度、审计监察制度、合同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等。

2.2认真分析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

现建设工程基本采用招标方式,招标文件中均附有合同条款,在招标阶段应对合同条款详细分析,如:如何计量、如何计价、价差如何调整、甲供材料范围、进度拔款比例、付款形式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分析研究后制定相应的投标报价策略。

2.3组建精干谈判队伍,合同谈判前统一意见

参与合同谈判的人员应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主人翁责任感,谈判队伍中要有把握谈判重点的领导,也要有关注细节的技术、经营方面的专业人员。合同谈判前全面分析合同条款中不明确的内容,如:施工量与清单量有差异时价格如何调整;材料价差调整品种;材料价差风险范围等往往在招标阶段描述并不十分清楚,在谈判前谈判队伍内部要先进行评估,提出哪些问题,如何提,谈判要达到什目的,让步的底线,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形成统一意见。谈判前还应尽可能的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掌握主动权。谈判过程中要有耐心,不急不燥,逐步试探对方底线。

2.4重视合同交底,提高全员合同管理意识

工程开工建设前,应组织施工、技术、经营、物资、财务等方面管理人员参与合同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施工范围,发承包方的职责及技术方面要求,材料及设备合同双方供货范围,质量、安全、进度、保修等方面要求,合同价款构成、费用结算、进度款支付条件等,树立起“合同管理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我的责任”的意识,促使企业员工工作重点围绕合同约定开展。

2.5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地沟通,并形成书面记录

合同履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会引起工期变化、有些会引起费用变化、还有的会引起工期及费用均发生变化。当事件发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与发包方沟通,就造成的损失提出书面补偿意向,也就是施工索赔。做好合同管理中索赔管理的作用,首先,可以为结算提供支撑资料;其次,可以保护企业利益,预防和减少损失;第三,可促进和提高承发包双方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2.6重视收集整理合同履行期间的政策性文件,材料价格的变化资料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计价风险中明确“3.2.2下列影响合同价款的因素出现,应由发包人承担: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变化;二是省级或待业建设主管部门的人工费调整。3.2.3由于市场物价波动影响合同价款,应由发承包双方合理分摊并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中没有约定,发、承包双方发生争议时,按下列规定实施:一是材料、工程设备的涨幅超过招标时基准价格5%以上由发包人承担。二是施工机械使用费涨幅超过招标时的基准价格10%以上由发包人承担。”施工过程要注重对以上资料地查找、收集、整理工作,为结算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2.7定期进行合同管理检查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期可每月或每季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进度、质量、产值、索赔、合同变更情况等方面。

2.8进行合同管理总结

合同履行完毕做好合同管理总结,包括施工范围、工程造价、人材机费用金额及占总造价的比例、索赔事项、索赔费用金额、未处理的问题及原因等,分析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得、失,促进合同管理工作地持续提高,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合同的签订方面及其管理逐步提高,促使其整个施工与作业的合理与合法性得到保证,对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1、设计和建设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般而言,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需具备以下几种重要功能:

(1)多种用电监控功能,主要有:各类运行数据查询;远距离控制用户用电开关的开合;监测不同地区和用户的用电量;收集电力系统相关安全指数;有关图、表、曲线及系统接线图、地理信息图的绘制和打印;为管理者提供遥控指挥平台和技术支持;对客户端的遥测、遥信、遥控;自动形成分类数据库集合。

(2)可支持远距离读表、数据生成、监控偷电漏电行为、用户异动监测,能够综合分析数据信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3)预警功能,能够对一切安全隐患在事发之前准确做出反应。

(4)与通信网络顺利对接。电力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网络兼容性,还可实现与多种管理系统有效兼容,以保证用电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5)稳定的信息沟通机制,优秀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必须以此为重要基础。

2、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致由三部分组成:1、管理中心;2、负荷管理终端;3、通信系统。其中,管理中心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系统的指挥部,由多种应用软件和通信网络构成。管理中心拥有标准的通信网络,具有发散性组织结构,这种特殊的构造可支持随意增加工作站,同时还能够与其他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十分便捷方便。具体而言,管理中心由三个服务器组成,它们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相互独立、互相协作,各自发挥作用。数据库服务器承担数据处理任务,通常要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巨大,因此要注意使用高配置的服务器,以保证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和质量;Web服务器的作用是加强网页界面功能,选用较高配置的服务器能够加快电量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系统效率;应用服务器主要是负责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发送任务以及终端结果的反馈等工作。它实现的是主站应用系统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的功能,一般采用双应用服务器设置,一旦其中一台发生故障,可以启动备用服务器,以防止工作中断。管理中心还应包括应用工作站,主要由数据库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用户终端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组成,是主控系统集中管理的工具。

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性建设的设计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计费依据是大客户数据,因此,要特别注意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设计系统时,要注重硬件的配置工作,增加备用服务器,防止服务器发生故障造成系统瘫痪。在连接的过程中,网关的设计放在Web服务器上,通常将Web服务器设置在内部网和局域MIS网之间,通过合理的IP规划,让其一端与管理系统的内部网介入保证访问的自由,增加可靠性。

4、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负荷管理技术凭借自身强大的应用功能,已逐步成为电力数字化管理的新发展方向。系统组网方式决定了未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由于无线通信技术要求较高质量的运行条件,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依靠增加中继站则能有效化解这个难题,但是需要更高的投入,操作相对更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络已得到广泛普及,如果能够将无线、有线和移动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则能够解决无线通信所遇到的难题,互相弥补不足,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在联网方式上,未来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将采用多种通信方式,依靠建立特大型企业用户端,设立若干远程工作站的工作模式,进行管理。改变现在各自为战、规模较小、局域联网的情况。采用上述联网模式,可以大量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电网平稳运行。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会侧重于系统功能的升级改造方面。如今,传统的人工抄表方法已被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取代。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综合使用海量数据进行电量分析、预测等工作,利用这类数据可以实现对用电量负荷的中短预测,这种预测方法能够为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果。在反窃电技术与电压合格率监测方面,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多功能电能表对电压合格率监测的功能和失压、断相等监测记录数据,有效地监控可能出现的非正常用电现象。负荷管理终端上传的数据可以实时生成相应的监测报表与图形,在第一时间直观地反映客户用电是否正常,是否安全。在购电管理方面,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随时用电、随时付钱”,改变目前“先用电、后付钱”的现状。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时的数据传递,电费核算中心会及时得到电力消费的数据,终端会根据客户的电量使用情况及时地处理消费额度、收取款项等事宜,避免了潜在的损失,同时对电力资源也有选择地进行负荷控制与调节。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电力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立以后,用户可以直接从负荷管理终端得到及时的电力服务,如语音报警、信息和打印输出等,并可及时得知可能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提高用电管理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

在电力行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属于基础性工程,功能完善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供电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使用效率,提高供电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长期规划,贯彻执行,才能够最终完成。

篇4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电弧炉等非线性负荷的广泛使用,干扰性负荷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导致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而大量基于计算机的控制设备和电子设备对电能质量非常敏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的短时变化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有这些都使电能质量问题成为人们日趋关注的问题。

1 干扰性负荷管理体系的构建

1.1 干扰性负荷管理机构的职责

1.1.1 省级公司电网谐波技术监督管理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部颁有关谐波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

2)掌握电网内谐波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和指导全省电力系统谐波技术监督工作。

3)组织制订省网谐波监督的制度、实施细则、技术措施等。

4)组织协调省网谐波技术监督中的重大问题和落实改善电网谐波水平的措施。

5)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影响谐波水平、设备设计、选型审查及技术进行全过程监督。

6)组织制定省网谐波技术监督工作的规划与年度计划。

7)组织召开省网谐波技术监督会议,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并确定下年度工作重点。

1.1.2 省级电科院职责

1)负责组织省网谐波状况的分析、整改措施的研究。

2)确定电网谐波监测点,每年按要求汇总谐波监测点的测量数据,提出分析报告,报省级公司谐波技术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3)进行网内重大谐波事故或谐波引起的异常现象的调查分析。

4)参与大型谐波源和谐波治理工程及大型电容器组工程的评审,以及相应的谐波监测工作,并签发谐波测试报告或鉴定书。

5)每年对省级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谐波分析仪进行对比性校验。对本网内的电能质量检测设备进行入网检测。

6)建立全网谐波、闪变、暂降数据库及有关的技术档案。

7)组织谐波学术交流和培训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

1.1.3 各供电分公司,发电厂的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谐波监督的实施细则、规定、规程、标准等。

2)组织制定、审查本单位谐波监督制度和各类规程,并检查、督促执行情况。

3)监督本单位完成上级下达的谐波监督指标情况。

4)召开本地区电网谐波状况分析例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行使对本地区并网用户的谐波监督职权并进行谐波监测,保证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6)对所辖范围内可能由谐波引起的事故的有关信息(如录波、事故追忆等)进行收集整理,报省级电科院。

7)完成上级谐波监督管理部门布置的工作,做好阶段性总结和年度报告。

8)各供电分公司设谐波管理工作专责人。

1.2 干扰性负荷技术规约的制定

(1)各级谐波监督机构及专业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执行各项有关谐波监督的规程、制度、规定。

(2)各级谐波监督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谐波监测、统计、考核和奖惩制度。

(3)省级公司谐波监督职能部门应在谐波监督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定期召开谐波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传达布置上级有关谐波监督工作的指示,进行工作总结,交流经验等,对在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4)谐波技术监督应建立监督报告制度,按规定时间报出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和改善这些指标的计划及措施的完成情况,重要问题要进行专题报告。

(5)应制订谐波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计划,并按要求进行考核。

(6)应采取监督和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为谐波管理服务。

2 干扰性负荷管理其他相关政策研究

2.1 规划、设计、基建监督

(1)在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时,对配置地点应预先进行谐波计算与测试,以防所配置的无功补偿设备引起谐波放大或谐振。

(2)在电网及谐波源用户电容器组的施工验收时,应有项目的谐波评估、测试报告。任何组数电容器投入时,实测谐波电压放大率应不大于1.5倍(如投运后谐波电压低于标准的50%,则放大率可以适当放宽)。否则应采取措施,改进后才允许投运。

(3)因电网变更或电容器组接入引起的谐波放大或谐振问题,应由设备所属单位负责解决,如解决有困难可请省级电科院协助解决。

(4)电网中使用的大型变压器(电压110kV及以上,容量31.5 MVA及以上)的型式试验,应有谐波检验项目并合格。

(5)各级电网管理部门应鼓励并推广采用新技术,以降低谐波污染。

2.2 电网运行、用电监督

(1)电网电压母线的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电压波动值和闪变值、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电能质量允许波动和闪变》(GB12326-2000)和《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1995)的限值规定。

(2)根据谐波源的分布,在各级电压电网(包括低压网)设置一定数量的谐波监测点,谐波监测点一般选择在主要发电厂、枢纽变电站及接有大谐波源负荷或电容器组的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母线上,也可选择母线谐波电压畸变率达国标限制值的75%以上者。谐波监测点应随着电网的发展作及时调整。

(3)谐波的日常监测:对于谐波监测点的谐波电压和主要谐波源用户的谐波电流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连续或定时监测。

(4)谐波的定期普查:为了全面掌握电网的谐波水平和负荷的谐波特性,每1-2年对所辖的电网进行一次谐波普查测试。普查的范围和内容应根据电网的特点和谐波源分布情况确定,普查结果应提出专门的报告。

(5)当大容量的谐波源设备、电容器(或滤波器)组等接入电网前后,均应进行专门的谐波测试,以确定电网背景谐波状况,谐波源的谐波发生量、电容器(或滤波器)组对谐波的影响等,以决定其能否正式接网运行。

(6)新建或扩容的非线性用户在规划设计、申请用电时应向市场营销部门提供有关设备的参数;用电管理部门在研究确定对用户供电方案时与谐波管理小组一起根据用户提供的设备参数进行谐波审查、评估,必要时应要求用户补充消谐装置的设计;双方在《供用电协议》中对谐波管理应达成明确的规定;在用户接电前,其消谐装置须经谐波监测站检验认可后方可供电。在接电后,仍须进行测试复核,不合格者不允许接入电网正式运行。

(7)谐波源设备容量在4000kVA及以上者,谐波测试及设计审核应由省电网谐波监测中心认可,并核发审核和测试鉴定书;容量在 4000kVA以下者,应由省电网谐波监测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委托各地区供电分公司谐波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审核及测试,并将结果报省谐波监测中心,领取鉴定书。只有鉴定合格者,市场营销部门方允许其正式接网运行。

(8)现有非线性负荷用户应向市场营销部门提供设备的参数和运行特点,应由谐波监测站建立健全有关非线性用户设备的技术档案,并每两年核查一次。

(9)当谐波源的谐波水平超过标准时,应按就地治理的原则,由谐波监测中心、各地(市)供电公司谐波监督管理小组督促用户制定消谐措施,签订供用电合同或协议,限期解决。

(10)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

3 结束语

总之,谐波技术监督工作是电能质量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谐波技术监督要从规划、设计、基建、运行及用电管理等多方面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篇5

1、1定义

建筑施工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就完成具体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而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它与其他合同一样,在订立时应遵守自愿、公平、等原则,其标的是将设计图纸变为满足功能、质量、进度、投资等发包人投资预期目的的建筑产品。

1、2特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合同标的不动产,受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条件、社会条件和人为条件等多方面影响,施工周期长、结构复杂、体积大、工作量大、用材量大以及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涉及的主体非常多的特点。

建筑工程签订后,合同双方就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效力。合同规定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利益、权力和义务,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严格履行,不应违反。但从根本来说,合同双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容易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造成在工程施工和管理中双方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和矛盾。

2、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同意识不强

施工企业合同意识淡薄,不严格按合同办事。出现问题后不能按依照合同办事,而是习惯于找领导协调,即便是正当的索赔也不能理直气壮的提出。

2、2合同管理疏散

表现在不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大多数项目管理机构都未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动态合同管理制度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工程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有效的动态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高智力型的,涉及全局的,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强、极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管理人才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2、3违规合同的问题

“违规合同”是指发包人在有形建筑市场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承包人,并按照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要求,与中标承包人签订施工合同,俗称“正式合同”;在有形建筑市场以外,另行与承包人签订一份合同书或补充协议,该合同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但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即所谓的“非正式合同”。各种“违规合同”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归纳起来“阴合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与“阳合同”存在明显差异:发包人利用自己在建设工程发包中的主导地位,将自身的一些风险转移到承包人身上。

2、4合同索赔难实现

由于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公路业是一个索赔多发的行业。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者的权利,也是合同缺陷的补充,其实质是承发包双方承担工程风险比例的再分配。对于承包人来讲工程索赔是一种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弥补工程损失的有效手段。而由于公路市场行政干预过多,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承包人往往是受损害者。

3、规范施工合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注意工程合同的谈判与签约

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应仔细阅读使用的合同文本,掌握有关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细心研究合同条款,要结合项目特点和当事人自身情况,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解决的措施。合同条款用词要准确,发包人和承包人的义务责任、权利要写清楚,切不要因准备不足或疏忽而使合同条款留下漏洞,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使施工单位合法权益蒙受损失。

3、2应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

发包人与承包人都应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意识,设立各自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重视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建立严格的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都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使合同管理贯穿于合同签订前后和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3、3执行落实合同应注意的要点

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相关的合同和合同规定的各工程活动之间不相矛盾,以保证工程有秩序,按计划地实施;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监督和跟踪,按专用条款约定的时间做好增减、变更项目工程量的确认签证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涉及工期、费用记录要记录清楚,减少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纠纷,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严格遵守工程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期限、价格,进行保修条款的履行管理;做好工程签证,记录、协议、补充合同、备忘录、函件、图表等整理保存工作;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和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控合同的履行情况,运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工期、安全按计划实现。

3、4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

在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上做好风险预测、控制与转移工作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合同中引入工程担保制度,可适当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是解决承发包双方合同纠纷的特殊方法,也是制约合同双方认真履约的强有力的约束手段,合同管理索赔应注意:在签订合同前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为合同履行时制造索赔机会;明确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预测合同风险,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尽量营造良好的合同管理法律氛围。

4、结束语

合同履行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应采取积极主动管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合同条文,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工程范围,责任、权力与义务,分析各种违约行为,按照工程施工合同规定的全部条款内容完全履行,促进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篇6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建设施工合同包括了工程造价、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建设以及工程交付使用等等各个环节。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及可调价格合同是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主要使用工程合同。但由于工程的数量与施工过程中的价格不确定因素较多,大多企业与施工单位习惯采用可调价合同。可调价工程合同存在许多“暂定价”的情况,导致工程合同对合同双方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可调价工程合同的大量使用反映出在我国的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在合同签订前,缺乏严格的工程项目核算和控制。合同的约束力可以实现对施工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合同管理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缺乏严格的项目核算,才导致了项目合同中有许多“暂定价”。可调价合同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明确、价格模糊,必然会产生司法诉讼纠纷。

二是签订的工程合同内容粗放,对复杂的工程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合同的签订最终是要约束实际施工操作的。如何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何保障工程质量、如何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后如何交付、以及施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等等问题都需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很多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现合同内容粗糙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三是工程合同签订后缺乏规范和约束力,执行力度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施工项目招标和招标监督机制,使施工合同的管理缺乏权威性。在一些签订了工程合同的项目中,一些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工程合团管理的重视,合同流于形式,施工过程中随心所欲,忽视合同的约束力。还有一些项目施工的管理层文化水平不高,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缺乏认知,不能有效发挥合同、法律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降低了合同对项目管理的监管。

2.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策略

铁路建设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份额,铁道部先后制定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其中对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说明我国的建设行业正在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的市场发展。完善和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是我国建设行业管理改革的重要一步。

2.1重视施工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

做好社会法制宣传工作,引起施工企业单位及单位核心管理、高层管理层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加大施工合同管理的立法,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经济活动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业的合同管理队伍,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同管理规范,规范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此外,还要制定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制定的项目核算、合同内容的拟定、审批、项目招标、会计统计、信息管理、工程质量监测、项目交付审查等等都要制定详细的流程,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2.2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

工程施工建设的复杂性,多变性是工程合同管理难的关键所在。除了鼓励施工建设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多选择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外,还要为合同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环境。一些大型有实力的企业大多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但一些中小企业和施工单位还难以实现工程合同的有效管理,主要原因还是受财力还有专业人才的限制。政府机构应敢于担当,成立一些权威的项目造价核算机构、项目公开招标平台等等服务中介,为项目建设合同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效权威数据支持和服务,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度。最后,项目施工建设内容复杂,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在合同的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提高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改善合同管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鼓励项目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引入项目预算管理,项目内部控制管理等等。

2.3加强施工索赔管理

施工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时间延误、费用损失、工程变更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合同一方的利益损失。合理有效的索赔是维护企业利益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索赔过程中,合同管理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整理有效的材料,为索赔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索赔过程中能够提出有效合理损失计算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索赔方案。同时,面对建设中的施工索赔要做到明确责任划分,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我方内容勇于担当责任,如我方确有违规则积极投入索赔洽谈,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对于无理索赔,我方也应积极应对,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合作双方应以项目的顺利建设为目标,以合作的心态积极应对项目中的索赔问题,以合同双方的共赢为问题解决的原则。

3.结束语

工程施工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活动,施工项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全。要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工程建设质量就要协调好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各个关系。工程合同的管理就是沟通和约束工程施工项目中各个关系的最好纽带。做好工程合同的管理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对保障社会经济生活安全有效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1 工程施工招标阶段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招投标和合同的相关法律体系也已经初步建成,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尚不成熟,而其完善的管理体制也较为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个人对于法律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不熟悉,由此,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体制的构建上也难以完善,甚至出现多种违背法律规范的问题。

1.2 竞争激烈的建设工程市场,企业竞争能力参差不齐

如今,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往往将精力集中在夺取市场地位上,却严重忽略了自身的规范化管理,由此使得整个建设工程市场出现了管理不规范、无秩序的现象,建筑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伴随着工程交易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资格后审方式的推行,在开标之前招标单位对中标单位的能力和信誉难以进行深入了解,在评标时无法公平公正的对中标企业进行评价,由此导致招标企业无法判断中标企业是否具有一定优势,这也会给以后的施工带来一定的管理问题。还有很多企业,为了获取中标机会,通过挂靠、围标等手段,造成“劣胜优汰”的现象,最终导致施工合同管理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1.3 招投标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缺乏管理力度

建设工程市场出现的各种交易乱象和问题对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那么招标过程中如何抵制这些乱象和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提高招标和合同管理的力度。但是,就目前而言,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到处都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标管理的不到位和招标文件编写的不规范以及相关条款编制的不严谨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在订立招标合同过程中,由于相关订立人员缺乏预见性,对于不确定影响因素的防范能力较低,对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也难以明确,从而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产生漏洞和缺陷,而合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争议,这种争议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合同风险的发生。

2 完善工程施工招标中的合同管理措施

2.1 提高法律意识,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建设单位在招投标中的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首先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和管理中做到有法必依,保证合同执行的合法合规性和有效性,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其次,建设单位还应该在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在构建企业合同管理体系过程中,应该重点抓住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的工作,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目标的实现,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理组织人员行为。

在构建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结构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对于每个单位、部门和具体个人的管理合同的职责加以明确,保证工程管理的每个层次、每个角落都概括在合同管理中,在合同管理部门的带领下,由合同专职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合同管理网络,并在这一网络平台中开展合同管理的合作与协商。在构建合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合同制度建立和健全的目标,使合同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中逐步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当然,任何时候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必须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制度执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管理工作

建设工程中,招投标管理作为合同管理的主要阶段和环节,也是有效控制合同执行风向的重要阶段,因此,要想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必须对招投标阶段的合同加强管理。

2.2.1 合理选择合同类型和科学进行分标策划

对于合同类型的确定,应该首先根据工程总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工程项目施工的时间、空间、结构和资源多维关系中的最优结合点,通过对这些结合点的考虑,对工程合同的类型进行合理策划和选择,以保证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获得优质的施工单位,从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等进行有效控制,最终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对于项目的分标策划,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规模、特点、工期、设计深度、工程的复杂程度、施工技术等进行明确,并且以此作为项目分标策划的依据,保证项目分标策划与实际施工的高效协调。

2.2.2 重视合同实质性条款和专用条款内容的设置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解和核实,为了确保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满足甚至超越施工要求,可以设置合理的潜在投标单位的专业施工资质等级标准,标准设置的主要依据包括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施工安全情况、工程业绩和技术水平等,这样可以从多方面确保合同实质性条款的设置与施工实际情况一致。

对于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例外情况,在合同中还应该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拟定专用条款,设置相应的专用条款内容。例如,在实际招标合同管理过程中,应该通过坚持设计到位,杜绝“三边”工程;为了确保合同条款与实际情况不发生冲突,应该对工程的图纸进行详细分析,对市场情况进行客观、及时的调查;为了防止在招标过程中出现报价不平衡的现象而导致合同在执行过程引起各种变更争议、结算风险和工程索赔情况的发生,必须设置预见性条款等预控条款和风险防范手段。

2.3 注重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合同管理实质上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建设工程中的合同涉及的内容较多,专业面也较广,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必须拥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等,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合同管理的准确性,才能制定出更加规范的合同相关条款。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建设单位在合同管理方面配备的人员较少,相应的人才较为匮乏,因此,相关部门为了保证专业性强、复杂度高的合同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中介力量,增加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的配置,从而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招投标中的合同管理工作是建设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前提基础,在具体合同管理过程中,应该首先明确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且为了完善招标中的合同管理工作,还应该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篇8

Key words: real estate; 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施工方与建设方签订了施工合同时,不仅会在合同主体中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还要就合同双方需要达到的目标在合同中一一列明。合同双方根据合同中的要求对对方进行监督,同时按照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方进行交底、纠正、检查、监督实施、总结等工作最有力的约束文件。我们把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谈判、交底、合同签订、履行、纠编、监督检查、结束总结等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全部的环节的系统管理称为对合同的管理。合同管理的过程就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量化的过程,要通过在合同内容解读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在合同中负有责任的任何一方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施工风险控制、施工成本缩减的管理过程。

1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备的有效的合同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合同的主体、合同的客体、合同的内容。合同的主体应该要表明企业的全称以及地址、企业的法人代表、联系方式等等能够说明企业的真实的情况。合同的客体就是指合同的双方都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对于时间的要求、质量的要求以及费用的要求等等。对于房屋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来说,合同的客体主要就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双方为了同一栋房屋的完成。合同的内容要说明双方的义务和权力,主要是人员的安排以及签订合同的双方如果违约应该承担的责任、合同开始生效的时间、条件以及地点等。

房屋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合同的种类特别多,包括土地转让合同、地址勘察合同、项目咨询合同、设计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委托监理合同、材料供应合同、委托检验合同、设备购买合同等等。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开始,就是由这些不同种类的合同的签订和管理的开始;当这些合同完结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工程结束的时候。所以房屋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要把全部的过程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的查询和总结的工作。

1 . 2 了解相关的情况以及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就是说只有清楚的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效的制定自己公司的计划和策略。对于相关材料的了解,我们通常是以收集资料为主要的方式,一房屋建设工程项目为例,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对合作对方的了解。

这个主要是对即将合作的对方的规模、近年来的营业额、管理的模式和水平、施工的技术、施工的设备以及机具等各个方面的了解。从以上方面可以客观的评价一个施工单位的信誉、经济实力、企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履行约定的能力。对于一些信誉好,履行能力强,合作系数比较高的合作企业,对日后实现合同的目标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了解合作方的财务状况。

合作方的财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合作方的财务情况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个企业的真实的经营情况以及综合的实力,这是对于签订合同并履行约定的一个有力的后盾的支持。

(3)了解后期的服务。

了解合作方的后期服务的质量对于合同的履行也是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后期的服务主要是指保修、维修以及是否及时等会直接的影响其在社会中的信誉的一些因素,还包括后期的服务态度、产品质量的好坏等等。这些都是对于一个企业的信誉的客观体现。

(4)合同风险的分析。

在了解以上的相关信息之后,我们就要根据一些以往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一个预测来对签订的合同所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一个量化的分析,尤其是对质量、安全、人和国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规等各个可能会对合同的执行所产生的风险的评估。然后根据具体的分类来确定哪些是可以回避的风险,哪些是可以自留的,哪些是可以转移的,用这样的方式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2 房建合同管理的主要特点

2.1房建合同管理周期长

房建工程持续时间长,建设项目实施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决定了合同履约方式的连续性和履约周期长,导致工程承包合同生命周期长。合同管理中会出现订立合同时未能预料的情况,所以需跟踪实际情况,随时依据合同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2房建合同管理效益显著

要及时,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工程活动实施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并且也只有抓住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合同管理,才能全面统筹调控整个房建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建设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合同意识,则工程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严格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系统地,高效地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有效的工程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避免纠纷的产生,节约不必要的诉讼费用,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索赔,合法获取应得利益。

2.3房建合同管理系统性强

现代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不确定因素多、项目参与方多、合同种类和数量多,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对于每一份具体的,不同类型的工程合同了解与掌握,并且都需要存在整个从合同成立、生效、履行到终止的合同寿命周期中进行合同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系统性强,需要从系统角度管理好众多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房建合同,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取得成功。

2.4房建合同管理法律要求高

合同是契约的一种。为避免当事双方人发生纠纷和事后变更合同签订事项,依照《合同法》规定,合同契约签订后,关键是双方均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因此,合同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合同法的运用。不管事国内承包工程还是国家工程承包,都需要管理人员非常了解国内外的合同法,建筑法,具体施工条件。因此,做好工程合同管理既要求熟悉一般的法律知识,又要求精通建设领域法律知识。由于建设领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合同文众多,并在不断更新,这就对合同管理人员的要求有上升了一个高度。

2.5房建合同管理信息化要求高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建项目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工程项目管理将向着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由于房建合同管理的合同类型繁多,制约性大,信息力量大,合同管理工作复杂、繁琐,但要求准确,因此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既耗时费力,而且信息传递缓慢,无法达到及时搜集、整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目的,必须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促进开展有效合同管理。

3合同管理的主要依据

对合同有效的管理,就应进行有依据的管理。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以下三点。

3 . 1 以合同条款为根本的依据

这里面主要是说把合同的谈判、订立、执行以及检查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做到真正的有效的控制。从房屋建设的项目实施开始,就要开始合作方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选择合作的伙伴,也就能保证后期合同的履行。

3 . 2 关注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的变化

这是合同管理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法律和法规的调整、市场的变化以及对方的经营情况都会直接的影响本企业的利益,也会影响合同的履行的情况。所以在合同签订以后,要及时的发现一些变化,这样就可以对一些风险进行预控。以房建工程为例,如果一个房地产公司和一个施工单位签订了一份固定总价的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在开始执行之后,就要时刻关注税率的调整、建筑所用材料的价格波动等。一旦发现了一些变化,就是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公司的制度、企业的定额、合同的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变化

一个企业内部的制度的调整、企业的定额是不是合理、相关部门的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执行结果,尤其是对于制度的变化、一些重要岗位的人员的流动等可能会影响到合同中的执行人员的思想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要随时观察工作人员的变化,保证制度的合理,重要人员的稳定等。

4 结语

为了适应经济快速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房建工程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人们对项目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但往往忽略项目管理中最基础的合同管理。合同是一个项目进行的依据,只有严格的按照合同来执行,才能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对合同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合同管理的内容以及依据做了简要的论述。希望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在原有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我国房建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世伟.建设监理工作的合同管理思想[J].建设监理,1996(3).

篇9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原则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单位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必要工作。通过对合同的档案管理,一方面可以保存与合同有关的相关证据材料;另一方面一旦双方合同发生纠纷,可以及时运用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单位的权益。其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的期限、档案的管理部门、合同档案的归档与借阅、档案利用、档案管理责任等。对于合同档案的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为合同档案管理营造网络管理体系,由公司合同管理组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档案完整、完全和有效利用。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合同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合同管理机构上看,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合同室,工程合同管理较好。有的单位则不然,工程合同由其他业务部门代管或由文书合同员兼管,形成的合同分类五花八门。

2、为实现合同保管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合同管理员应该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整理、保管公司所有合同文档,并负责监督指导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

3、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应分别建立建全合同文档的形成、整理、归档工作体系,并确定一名负责合同文档管理。避免出现专业素质较差,既缺乏合同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层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来进行合同的保管的行为。

二、建筑工程合同有效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保持同一项目合同之间的有机联系。首先,可以尝试集中统一、区别管理的模式,对母公司合同管理系统而言,要集中管理权属公司本部以及子公司的档案,各子公司将合同定期向母公司移交;同时对子公司或其他相关单位的有关合同实行目录管控,建立合同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建立责任传导机制,解决合同管理分散问题。由于合同的产生过程不在档案管理部门,所以要确保各个项目上的合同文件能够完整的收集起来,并将其立卷、装订、移交的责任进行分解,明确地传导给项目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部门,通过责任分解和奖惩制度,确保这部分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建立健全合同打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合同资料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合同和资料的准确、齐全、规范,建设单位在项目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应按照国家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措施。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合同人员在工程合同形成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规范合同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保证工程自立项开始与合同跟踪管理同步。

(三)加强对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合同管理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合同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索质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合同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合同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合同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合同管理质量关。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依法治档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呈现出投资主体、企业性质、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特征,加上固有的分散、流动特点,再靠传统的行政命令手段去推动合同管理工作显然不行。为此,一方面应继续加强《档案法》和适用规章制度的宣传,让依法治档是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认识深入到合同管理人员心中;另一方面,要抓紧清理健全相关的制度,建立与多元化特征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制定现在缺失的制度,修订或废除不相宜的制度,建立起符合实际、相互联系、共同遵守的合同档案管理规范。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建筑工程合同信息资源,做好合同信息统计工作。大力推行对缩微合同、磁介质合同、电子文件合同在工程合同中运用。当前,多媒体电子文件合同管理已趋于成熟,近几年在工程合同管理中采用autocad光盘技术。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走弯路。由于目前光盘的刻录技术已相当普遍,国家又制定《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合同管理要求》,使得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利用光盘塔或光盘库载体进行合同管理成为可能,成为项目合同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近几年,各个建设公司也开始对照片合同、录像合同、纸质合同制成多媒体和进行光盘刻录,对合同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作了有益探索。各部门还应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本部门的合同检索系统。提高各部门(公司)的合同管理水平,提高各部门合同管理工作的协调工作能力,方便各部门(单位)对合同利用,藉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合同的性质和类型,收集整理的部门的合同资料,内部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形成部门和类别进行分类与编号;对外来文件记录与公司的模板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来源、性质不同分类,编号采用其自然形成(特定)的编号。

(六)及时做好合同的传递和变更记录。在管理过程中,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合同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各部门只有及时的对合同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如传递情况记录、变更情况记录、修改情况记录、作废情况记录等),才可能有效地了解合同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部门获取及时,有效合同信息。

三、结束语

建筑建筑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程序上慎重、细节上稳重,能够熟悉各个合同的撰写规范和要点,同时对工程各个环节还要有相当高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做好。随着电子合同管理等辅助工具的使用、合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合同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工作强度会逐渐下降,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简便、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宗美.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J].商业文化.2011.

篇10

一、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道路安全管理违法查处不力。对无证、无牌(假牌)、无保险车辆、无牌摩托车、无牌农用车和酒后驾驶查处力度不够,这些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怕承担高额的赔偿逃逸的多,由于道路监控设施不全和维修不及时,造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破案难度大,破案率不高,放纵了交通肇事犯罪的逃逸行为,造成交通事故频发和交通肇事逃逸恶性循环,也为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办案程序不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二)医疗卫生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医院治疗费用不合理。由于卫生部门管理运行机制的原因和利益驱动,医院在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治疗中远远超过了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增加了不必要的各种检查费用,从而加大了当事人的赔偿数额,这是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要原因。

2、医疗鉴定结论不客观。医疗鉴定部门在鉴定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情、伤残等级时,存在鉴定没有时效的限制、没有严格的标准、没有监督部门的监督、证出多门等问题,几个部门几次鉴定几个结果,影响办案速度和办案质量,给当事人造成诸多不便,鉴定的不客观也给诉讼中的案件带来许多影响。

(三)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延长审限的案件多。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从侵权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权利,但有的受害人在一年内不能治疗终结,还需要继续做手术治疗,为了不超诉讼时效,只好先立案后治疗,有些案件治疗终结后还需要进行鉴定,鉴定时间的不确定性,造成案件在法定六个月的审限内不能终结,甚至有的案件需要延长审限,给当事人带来不便。

2、案件之间的不平衡。交通事故民事审理中,有的案件鉴定人员对伤残等级标准把握不一致造成鉴定结论不客观,有的多次重新鉴定的鉴定结论之间矛盾重重,有的医院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超标准,有关赔偿数额法律法规不统一、执法人员难把握等原因,造成案件之间的不平衡,影响当事人对案件公正性的认知度。

3、审理难度大。交通事故案件的特点是当事人多且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车主(雇主)、司机、受益人、挂靠单位、租赁公司,送达开庭传票的难度很大。高速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外地肇事车辆和多车碰撞的案件更难送达。

(四)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理赔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是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案件理赔的程序上烦琐,案件需要逐级审批,超过5000元或伤人案件要去省里审批,理赔的周期较长,特别是对法院的生效判决不能及时、足额赔付,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保险业务的良性循环。二是对伤人案件的医疗费、伤残赔偿费、误工费、营养费、陪侍费等赔偿费用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差距大,各个保险公司执行医疗审批标准也不同,造成当事人对案件满意度不高。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交通事故速处衔接机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建立以下衔接机制。

(1)简易程序。对于未造成人身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自行协商赔偿办法并报保险公司索赔。有争议的交通事故报交警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当事人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当场对损害赔偿争议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立即结案,当事人选择诉讼等其它救助途径,做出最后赔偿决定到保险公司索赔。

篇11

1 统筹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管理,加强巡视与排查

各种各样的设备是电力系统“大厦”的基础硬件,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完整的电力系统管理机制首要的工作就是健全设备的巡查、排查与维护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切实保障各类电力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工作,将设备可能出现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无论是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还是电力信息通道,都要通过健全管理细则来加强管理,在定期、定性的巡查、巡视与检验中找出问题,尽早尽快的解决。比如,普通供电所10kV线路及设备要定期开展检查和巡视,其一般性的规定或制度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要检查杆塔是否倾斜,有无裂纹;横担及其它金具有无锈蚀,螺栓是否缺帽、松动;绝缘子有无脏污、损伤、裂纹和闪络痕迹。其次,要仔细排查导线有无过紧过松的现象,刀闸导线接头是否良好,有无过热打火现象等。要检查拉线有无锈蚀、松弛、断股和张力分配不均等现象。此外,线路保护区的竹木违章建房等是否清理、整改到位等问题,也是巡视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四,要仔细检查电力设备的外观是否清洁,油漆是否完好,有无锈蚀,接地是否良好,油量是否充足,充气、充液设备无有渗、漏油、气、液的现象,封垫严密有无受潮现象等。另外,针对10KV线路设备的实际状况,还要仔细检查设备传动有无卡滞、变形、是否良好,电气连接部分接触面是否足够等一系列问题。总之,对核心线路和设备的巡查与管理,不仅要制定严密的制度,还要真正的落到实处。

2 将人工巡视与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提供管理效能

针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巡视,机制的建设一方面是各类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则涉及到具体的人事物,即职工的日常工作与机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的有效运用。在电力系统内部开展的管理、巡查与巡视,既要加强人工的操作,更要运用信息化平台、电子技术等手段。比如,发电厂的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整的制度与机制的保障。通常来说,发电厂设备要实施24小时的监督、巡视和管理,对于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要求很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逐步应用,人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巡视、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开来,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发电厂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管理为例,做好日常工作,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强对房地产电力设备的日常巡视、排查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如,人工巡检到位情况和记录数据由于经常无法把握其真实性,需要开展制度规制;此外,大量巡检信息保存不便、易丢失、耗工时,也需要很好的解决;另外,由于信息查询不便,无法有效利用数据对设备做缺陷分析、选型等作辅助决策,需要人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关于技术手段的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厂设备巡检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人工巡视和管理的问题,确保定时对设备按计划巡查,方便真实记录设备状态和相关数据;同时,系统对巡检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对设备进行建档、建图管理等。所以,有效运用人工和技术手段,是电力系统日常巡视与管理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3 建立健全电力系统职工管理机制,提升职工工作效率

电力系统的问题需要在电力系统内部解决,无论是针对供电所线路、设备的检查、维修、巡视,还是针对送电过程中的核算、评估、反馈,都需要电力系统的职工们完成。因此,电力系统日常巡视与管理机制的建设,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有效方法提升电力系统职工的业务素质、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是确保电力系统机制健康的重要路径。

例如,要组织岗位竞聘上岗,全段进行安全员、技术员、技术主管、工区工长岗位竞聘活动,理论知识丰厚、业务素质较高者提拔任用,通过该种形式激励职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钻研科技难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再如,要对日常参与巡视与管理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对优秀职工进行激励,形成“人人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总之,要想建设科学、完善的电力系统日常巡视与管理机制,不仅要做到制度的优化设计和贯彻落实,更要做好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电力系统日常巡查与管理机制才能有效运行,相关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臧宏志,王华广.10kV配电网电容器的优化配置规划决策[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09(05).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4-0152-03

1 概述

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核电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要求也不断发展和提高,所有核电机组的技术研发、设计、建造、生产、运营、技术服务等实体化业务必将对核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核电集团所属核电厂的信息系统尽管可以满足其基本业务需求,但是没有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设计、开发和实施,而且由于所属的各核电厂堆型不尽相同,生产管理关键领域的业务管理流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核电厂各业务系统在业务和数据之间的交互程度也不够,存在较多信息孤岛。为了尽快推进各核电集团及其核电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消除或减少目前在核电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说来主要表现为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独立核电业务信息系统或数据库较多,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和数据互联度不够,在业务系统的范围上需要解决从单一业务系统的开发到关键业务系统的集成开发过渡,并一步整合、集成和消除核电信息孤岛;各电厂关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在集团层面上标准化程度不够,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广实施核电厂标准化业务流程进行解决。

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s Management,EAM)系统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综合性的业务信息系统。在核电领域来说,统一核电业务规划、统一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建设也正是解决核电厂目前在信息孤岛、信息标准化、群堆管理以及集团管控等方面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2 建设目的

结合核电的发展战略要求,面向核电厂的业务需求,提出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建设目的是:以国内外类似企业的最佳实践、行业信息化先进实践或信息化发展趋势作为参考,根据核电企业生产的价值链,建设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提升信息化在核电企业的价值,从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核电厂运行业绩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3 参考模型

目前在国外核电行业内,应用较好的标准是美国核能研究所(NEI)、电力公司成本管理组织(EUCG)和核动力运行研究院(INPO)合作制订的标准的核电业绩模型SNPM,其结构关系如下图1所示。SNPM模型由EAM核心业务流程、辅助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成本与业绩改进等内容组成。其中EAM核心业务流程包括工作管理、电厂运行、配置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以及物料与服务5大块业务,是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核心业务。

4 建设内容

参照SNPM模型及其分类,我国核电厂实施基于标准业务的EAM系统建设主要是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建设,从对电厂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领域来说,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工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物料与服务(采购、仓储等供应链管理)以及设备可靠性五大类业务流程,而核心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设的标准化与否是该EAM系统能否在后续项目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统一推广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实施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建设主要就是EAM核心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设,它已经成为核电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捕获能力,其业务流程关系如图2所示:

4.1 工作管理

工作管理是针对电厂所有现场缺陷的不同阶段进行处理的操作,其主要活动就是能够识别出需关注的作业,以设备为主线,贯穿于核电厂整个工作活动的管理之中,分为工作准备、工作规划管理、工作执行管理、完工管理等业务流程,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识别出需要对核电厂资产进行的修理和改进工作,是核电厂最重要的关键业务。从功能组成来分,工作管理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工作申请、工单准备、工作计划管理、计划与日程、大小修管理、消防管理、非电厂设备维修、纠正性维修、预防性维修、行动跟踪、辐照管理、改进性维修等功能子系统,以工单为核心载体,实现维修、设备、物资、采购、仓储、安全信息、承包商、文档以及人力、维修成本等信息的关联。

4.2 运行管理

篇13

关键词 核电项目;工程管理软件;进度优化管理

1 建立科学的计划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

核电项目工程进度计划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六级管理,即里程碑进度计划、工程一至六级进度计划,并辅以专项进度计划支持,全面涵盖并逐级分解、细化工程各项工作。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工程进度管理以里程碑进度计划和工程一级进度计划为基础,以工程二级进度计划为核心,下级进度计划依据上级进度计划逐级分解、细化,以保障上级进度计划的有效落实。核电项目各级工程进度计划的分级管理如下图所示:

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各级进度计划管理责任主体:里程碑计划、工程一级进度计划,及工程一、二级进度计划之间接口,由业主计划控制部门负责控制;工程二级进度计划,及工程二、三级进度计划之间和各领域三级进度之间接口,由总承包商负责控制,业主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对口领域三级进度之间接口控制。工程三级及以下进度计划,及工程三级及以下各级进度计划之间的接口,由分包商负责控制,总承包商负责监管,业主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对口领域三级及以下进度计划执行及接口控制。

2 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夯实进度管理基础

2.1 编制设计图纸、设备材料等交付计划

“两设”问题对于核电项目,尤其是采用新技术的核电项目尤其需重点关注。在考虑必须的设计图纸审图、技术准备、设计交底等绝对工期和必须进行的设备材料交付前检查验收及部分设备还需现场组装的时间提前量,以现场施工为主线,利用P6软件自动倒排出工程需要的设计图纸和设备材料交付时间,并据此为基础与相应承包商充分协商后,确定出工程实际的设计图纸和设备材料交付进度计划,并作为以后动态跟踪控制的目标。

2.2 编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计划

通过设置质量标准分类码,安全级别分类码的形式,对质量要求较高,易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工序,在编制计划时给其赋予相应的质量、安全码值。这样,在工程跟踪过程中,就可以提前过滤出有考核质量要求的重要作业,以及提前过滤出易发或容易忽视的有安全隐患的作业,以便提前作好技术准备和人力物力上的安排,以及提前给予特别的提示和预警,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而为确保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安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起到辅助管理作用。

2.3 编制资源需求计划

2.3.1 建立设计工程数据库,进行资源加载

进度计划管理工作涉及到工程建设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庞大的工程数据量。通过整理并建立各专业工程总体设计量基础数据库,将技术图纸、文件中所有的工程量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到工程数据库中,包括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参数等,并将相关工程量加载到二至四级进度计划中,以满足通过工程管理软件直接报告工程量进度的要求。

2.3.2 通过资源平衡,优化进度计划

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以保障上级进度计划既定目标及要求为目标,通过“关键路径找工期,非关键路径省资源”的原则,进行进度计划优化,力争达到资源均衡,投资最省、进度最优的目的。

2.3.3 施工进展信息反馈录入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已经检查认可的工程完成情况信息及时输入到已建立的各专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并在二至四级进度计划中加载各项实际完成的资源信息(工程量、费用、人力、机械、材料等),为进度计划实施定量化评审和控制奠定基础。

3 合理规划接口管理,提高进度计划的可执行性

核电项目各参建方应在工程开建前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评估审定,理顺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之间的关系,平衡不同参建单位间的供需矛盾,形成合理的且达成共识的整体进度计划。

3.1 合理规划设备、材料供应与安装进度的关系

设备、材料供应必须与施工进度保持高度一致。在总体施工进度规划后,提出合理的基于施工进度的设备、材料供应计划建议,并结合供货商的意见及自身管理特点,确定出满足施工进度的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3.2 合理规划图纸供应与安装进度的关系

施工图纸的供应同样必须与施工进度保持高度一致。在考虑足够的施工准备时间,深化施工设计,降低施工难度,一般施工图纸至少应提前6个月交付并固化,关键路径上施工图纸至少应提前9~12个月交付并固化。

3.3 合理规划土建与安装的平行交叉施工关系

土建和安装详细施工计划之间的关系必须规划、协调好,为此在计划中应理出土建向安装移交的控制节点作业,并在业主方或总包方的组织下,统一各方的要求,制定出各方都认可的土建房间移交控制点计划,避免施工步调不一致从而影响整体进度。

3.3.1 处理好土建与安装的平行施工深度

土建、安装平行施工深度属工程整体规划议题,需在整个工程的全局性战略部署下完成。平行施工的深度取决于从业主到承包商的整体规划及管理协作水平。管理协作不畅而平行施工深度过大既不利于施工面的尽快展开,也不利于资源的尽快投入以及规模化施工,管理困难进而起不到预期应有的作用。例如:对于AP1000堆型反应堆厂房内的安装工作,若以最小单位房间进行移交只会增加土建与安装的交叉接口工作,相互制约时间长而不利于整体进度,但一次性大面积(区域或厂房)移交不仅不符合AP1000特点又耗费时间。因此,综合上述特点,反应堆厂房土建移交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对于结构、设备模块的安装应按固有的工艺关系进行;其次对关键路径中安装活动所需要的土建房间,应尽量提前安排,即时移交;最后对于其他大宗的散装设备、管道、电仪、通防等专业施工,土建可进行大面积整批移交。

3.3.2 土建房间移交完全彻底,减少在同一施工点上安装与土建的反复交叉施工

在确定土建与安装的平行施工深度后,对于移交的土建房间,除了必需的交叉施工外,应移交完全彻底,不允许在同一个房间里土建与安装同时进行或频繁交接施工,缓解对施工空间、运输通道等共有资源的需求矛盾,降低成品保护的难度,尽量避免相互制约与责任不清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

3.4 合理安排安装与调试的进度接口关系

综合考虑调试的要求,在详细的安装进度计划中制定系统移交控制节点,由业主方或总包方组织相关方进行评估审定,取得共识后作为安装向调试单位的工作交接点,理清双方的施工责任和工作权限。

4 利用工程管理软件实现进度优化管理的方法

4.1 确定施工关键路径,合理组织施工逻辑关系,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以关键路径为主线,确定与其相关的主要施工活动,编制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实际施工中以关键路径为主要控制对象,全力保证关键路径上的施工活动,对于影响关键路径施工的先决条件采取措施重点跟踪,力求满足施工要求:

对于关键路径中的材料应提前至少六个月进行跟踪,若所需材料供应存在滞后风险,应立即发出预警并修改供货计划或采取相应措施,满足施工要求。

对于关键路径中施工活动所需的土建房间,应尽量提前移交,并指定专人严密跟踪,排除一切不确定的因素。

另外,在计划中除了对关键路径工作内容重点规划外,对于其他施工活动应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因为对于一般施工活动,如果延误太久,就会变成影响整个工程的关键作业,所以应该在保证重点的情况下,兼顾其他,连续均衡地施工。

4.2 在进度计划中进行资源平衡,保证连续、均衡施工

在进度计划中进行资源加载,通过资源平衡,使整个安装过程的施工强度变化曲线平稳光滑,资源的投入曲线同样平缓光滑,保证连续均衡施工。工程进行中,一般采用“S曲线比较法”和“赢得值曲线比较法”对工程的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若发生偏差,可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4.3 进度目标超前可靠

制定施工进度目标首先要满足合同的需要,但要比完成合同里程碑时间积极可靠,有一定的前置期,具有足够的弹性应变空间。

4.4 建立上游先决条件定期评估制度

首先在计划中应该使图纸供应、技术准备、材料供应、土建移交等安装先决条件与安装进度保持高度一致。这就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评估,特别是接口工作,应与相关单位研究磋商,达成共识。日常工作中应提前跟踪,合理协调,减少对安装施工的影响。

4.5 计划PDCA动态控制

执行计划动态跟踪管理,更新及时准确,准确掌握施工实际进展情况,尽快发现施工风险,提前发出预警,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纠偏措施。

4.6 进度控制过程科学高效,处理措施快速合理

根据项目工作分解情况,确定各控制单元的进度目标,建立进度目标控制体系(目标计划),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对比控制目标分析评估工程进展情况,紧抓工程关键路径,兼顾一般,综合成本、资源等要素进行项目赢得值分析,编制能真实反映项目进展状况的报告,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纠正措施,快速处理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施工方向,决不让任何施工隐患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