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德育的核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德育的核心

篇1

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教育对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分析,以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

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

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篇2

幼儿教育首先要从理解幼儿入手。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把握教育的契机。通过对众多幼儿的分析发现。自信不足主要来自下面几方面原因:1)性格本身比较内向。孩子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往。2)生活环境单一。孩子小时由保姆或老人带。很少出去玩或与同龄的孩子接触或由于保姆方言问题。使孩子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和经验。表达能力差。性格内向。3)孩子对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老师比较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里难免会产生心理的压力。4)由于父母或保姆照料过于周到。孩子自己动手能力较差。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形成孩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她勇敢坚强的个性。5)专制家庭父母威信占绝对地位。孩子完全按父母的意志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做事无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6)溺爱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冷漠的家庭也是同样。由于父母离异、不和睦、过分忙于自身事业追求而与孩子接触时间少。亲子之间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成人恰当地指导。孩子的探索与成功得不到成人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因而同样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心。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培养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经过对比发现。民主型家庭最利于孩子充满自信。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知道并允许孩子享有自己的权利。其次。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估计。并对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家长常主动和孩子谈话。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经历过的事。他们还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探索、玩耍的机会和条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使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也能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这些家长往往都能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情绪稳定。豁达大度。积极乐观。对孩子起榜样作用。调查与实践表明。这样的家庭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还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和老师及时沟通反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对于自信不足的孩子。家长要配合地放手让幼儿去做一些小事情:好像自己穿衣服。自己来收拾自己的玩具。帮爸爸妈妈去拿一些小东西。帮妈妈擦桌子等。对于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并在家中经常与幼儿交谈。让孩子讲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并多为他们创设与人交家长在家里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在教室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今天谁和你一起手拉手排队的?”等等。要注意多带孩子外出。多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玩。让幼儿和其他的小朋友多多交谈交往。让孩子多认识外界事物。这在表面上好像与交往的关系不大。而实际上。多外出的孩子性格开朗。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也就容易加入到别的小朋友的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还有交往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

篇3

当宝宝在攀爬架里疯狂地奔跑、攀登的时候,当他从16米巨型波浪滑梯的最高处滑下的时候,当他在蹦床里快乐跳跃的时候,宝宝正在训练自己的大肌肉运动,从而促进自身体能和平衡力的发展。

当宝宝在马路边看到一群小蚂蚁吃力地进行搬运工作时,千万别将他从蚂蚁身旁拉走,因为,他正在进行科学的探索,这种对于世界的探究和学习兴趣也许会让他变成另外一个法布尔或达尔文!

孩子的童年不能没有游戏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宝宝来说,除了睡觉,一日生活中包括吃饭甚至都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

无论是拼图、积木游戏等逻辑思维、空间建构游戏;或是大肢体游戏攀爬、跳跃、下滑:或是在Party上穿高跟鞋,打扮的像妈妈的样子:或者在小超市购物回来,在Mini厨房想象自己在做一顿美味的大餐给爸爸妈妈吃:抑或是和小朋友轮流排队滑滑梯……可以说,对于宝宝,一切皆是游戏,一切皆是生活。

所有的游戏中,孩子都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促进其自身身体、沟通、知识、创造力、推理计算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建立自尊与自信,保持对事物的好奇,主动学习,为未来创造基础。

孩子的幸福童年,在家盒子构筑的综合性游戏体系下度过

家・盒子在中国第一个完整地构建了英国早期基础阶段教育体系下的儿童游戏体系:

各种游戏设施和平台:

儿童的游戏可以分为运动游戏、智力游戏、生活游戏、科学游戏、文艺游戏等。

家・盒子满足了从0――12岁不同儿童的需求:锻炼宝宝大肢体运动的攀爬架、促进宝宝爬行运动的Mickey乐园等运动类游戏米奇拼图、海洋灯塔等想象类、抽象类智力游戏、厨艺、手工等课程为主的生活类游戏:水流系统、泡泡池等科学类游戏;以及童谣、音乐、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等构筑的文艺类游戏。

宝宝游戏的发展阶段: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又有着不同的游戏发展阶段:

平行游戏――平行意识游戏――简单的社会性游戏

――互补且互惠的游戏――合作性社会游戏――复杂的社会性游戏

家・盒子从“攀爬架”、“水流系统”、“沙坑”、“Mickey乐园”等适合十几人或几十人的游戏设施到“捉虫小高手”、“快乐仙踪”、“冲浪旅行桌”等适合几个人的玩具应有尽有。而在游戏中建构的对世界的认知,与其他小伙伴的沟通和交流等皆为培养孩子各个阶段的“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

篇4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有机整合的方法

(一)注重幼儿的安全管理

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最为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一个安全的环境会让家长和教师少费很多心思。为此,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安全系统来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这样的一个系统需要满足一下两点问题:其一,系统要全面,教师通过系统就可以完全掌握幼儿的在校情况,真正意义上做到关心每个孩子的安全;其二,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派出所进行密切的合作,实现视频监控的网络连接,充分发挥网络的自动报警功能,在此过程中,要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确保系统万无一失,能够有效地运行下去;其三,学校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通过建立相关的档案,对孩子的健康情况及时进行了解,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免耽误幼儿病情,同时,还有利于学校科学合理地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在监控幼儿时必须对幼儿的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坚决杜绝将幼儿信息随意泄露的行为。

(二)明确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学会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争取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如若教师教学中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就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教学效果,导致幼儿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问题,譬如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而导致幼儿自我学习能动性降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交流被多媒体这一单向的交流模式所代替、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哨而夺去主体教学内容的地位以及课堂教幼儿硬呆板、缺乏多样性等问题。为此,教师教学中必须明确,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仍应以语言类学习内容为主,教学的主体仍旧是幼儿,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幼儿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自身的角色,才能做到遵循课堂教学的各个计划,才能更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选择并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集中精力整合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以达到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篇5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篇6

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幼儿在未来成长历程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启发幼儿对自我意识的正确认识,通过积极肯定幼儿长处,让幼儿能够独立做事情体验成功愉悦感,通过家长共同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使幼儿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快乐的情绪。

1幼儿教师应当爱孩子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表现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具有的能力很肯定,相信自己能够实现选择的目标,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心理,也是一种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一种坚定意志力的表现。幼儿从家庭环境中进入学校环境中,难免对环境的各种适应期较长,此时,幼儿教师需要给予幼儿爱心,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理解幼儿的痛苦和快乐,信任并鼓励幼儿,使幼儿能够敞开心扉和教师、同伴进行交流,进而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让幼儿体验成功来增强自信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技巧,此时应当充分结合幼儿的个人特点、年龄阶段来进行,对于幼儿掌握的诸如跳舞、画画、剪纸、拍球等技能,教师要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幼儿的进步,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感,让幼儿知道教师是非常肯定他们的,从而使幼儿的自信心增强。此外,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某些活动任务,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增强幼儿的个人能力和自信心,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锻炼,为幼儿创造活动成功条件,帮助幼儿成功,增强其自信心[1]。

3教师要及时调整幼儿教育期望值

一般而言,幼儿对于某种活动参与成功的几率和其自信心是有正相关的关系的,当幼儿能够获得某种活动成功的几率较大时,其自信心较强,也更加期望能够获得成功;当幼儿感觉能够获得某种活动成功的几率较小时,其自信心也较弱,对活动成功的期望就会较低。幼儿的心理比较脆弱,对事物成败的耐受度也较低,容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选择退步,教师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充分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状况,帮助幼儿调节对于成功的期望值,为幼儿设定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成功期望值,使幼儿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达到成功[2]。

4对幼儿科学引导,客观评价,培养其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耐挫精神,人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可能是非常完美的,也不可能是事事都能成功的,教师要教会幼儿面对成功失败挫折时的各种态度,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赖或者退缩,使幼儿具备勇敢、坚强和大胆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挑战困难和挫折的决心和信心;其次,帮助幼儿发现并表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自信心,每个幼儿都具有其他人没有的特长,有的幼儿擅长唱歌,有的幼儿擅长跳舞,有的幼儿则擅长画画,他们对自己擅长的领域都非常有自信,教师就应当深入了解并掌握幼儿的特长,帮助幼儿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幼儿建立起自信,并促进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有的幼儿学习能力一般但是非常喜欢交往,很容易融入集体,很喜欢为集体做事,教师就应当注意到这一特点,多从这些方面表扬幼儿,增强其自信心,并带领其他幼儿学习其长处,发展幼儿的正确交往能力,使不爱交往的幼儿能够感受到同伴温暖,增强自信[3]。

5发扬优点,弱化缺点,增强幼儿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个性特点,教师在教育幼儿培养自信心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特点,展开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将幼儿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应当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和优点,弱化其缺点,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成长形势和速度,引导幼儿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和进步的地方,进而树立自信心,并积极追求进步,比如有的幼儿很喜欢劳动,教师就安排这样的幼儿当值日生,帮助教师为其他幼儿服务,使其感到非常受教师重用,自己劳动的非常有价值,就会感到非常开心,做劳动时就会更有动力[4]。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教育

培养幼儿自信心不只是幼儿园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等方面共同配合开展。家长是幼儿人生当中的第一位教师,其对于幼儿的成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注重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教师也应当多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日常情况,并及时告知家长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传授正确的教育原则和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多动手做事情并对孩子做的事情进行客观地评价、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等等,使家长多表扬鼓励孩子的优点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亲子互动方式等,并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更正。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家长向教师及时反映孩子在家庭活动中的各种自信心的表现,并给以家长更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自信心的教育不是朝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教师和家长从幼儿的个人特点、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出发,指导幼儿正确的面对成功和失败,让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增强勇气和学习各种技能,并对幼儿掌握的技能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王德萍.关于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研究[J].好家长,2016,38:18.

篇7

1 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你,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友好相处,多去了解幼儿,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玩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老师象妈妈一样关心自己,爱自己,心里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比如: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老师能俯下身抱一下幼儿,轻轻地摸一下幼儿的头,甜甜的一声问候,孩子心里都会充满着温暖,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才愿意和老师、同伴更好地相处.老师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真挚的、理智的、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尽管每个幼儿的相貌、个性、家庭环境都各有不同,但每个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缺点,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的优点,同时也能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都渴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表扬。老师能经常注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重视挖掘幼儿的潜力优势,老师的赞赏、老师的微笑或者一个期待的眼神,都会使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在幼儿胆怯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哭的时候,老师能对其鼓励、呵护、安慰,幼儿的心灵的到了安抚,师生的情感又会更进一步。用心去关爱幼儿,老师才能博得孩子们的喜欢和信赖,才能把幼教工作做得更好。

2 根据幼儿“贪玩”的心理特点去对幼儿进行施教

古人早就意识到,幼年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行是和天性融为一体的,而最能体现儿童天性的游戏中则存在着教育的契机,儿童将在游戏中形成社会所认定的道德人格和认知风格。同时游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孩子最爱玩,也最贪玩,我们老师可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领悟到更多的知识,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相互谦让,懂得礼貌待人,也能拓展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强的毅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如:幼儿扮演“医生”,在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动作和语言的同时,也体验着“医生”体贴、关怀、尊重“病人”的情感,如此潜移默化,是幼儿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责任感、独立性,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所以,能根据幼儿“贪玩”这心理特点去对幼儿进行施教,幼儿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又有收获。

3 鼓励和表扬要同步

研究发现,在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整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正是这种赏识,使孩子容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获得某种能力。在幼儿园,我们老师也不另外,经常用欣赏肯定的目光去激励孩幼儿,或在幼儿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地对其表扬,幼儿同样能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鼓励自己,久而久之,幼儿也会以良好行为习惯,好的表现回报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如:在幼儿刚开始吃饭的时候,老师说:“看看谁吃得最干净?”幼儿肯定会自觉注意自己不掉饭粒,而等待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这样既能慢慢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也能使幼儿有更好的上信心。老师的举手投足都是一定教育的观念的反映,充满感情的注视、赞许的目光、微笑、拥抱、竖起大拇指,都能使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产生愉快的心情和安全感。根据专家的研究,对孩子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在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由此可见,对幼儿的鼓励和表扬是如此的重要,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每一点细微进步,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幼儿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不断进步。

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品质的培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去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把握好幼儿的心理去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宽容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每位幼儿在鼓励,赞赏声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2000年)

[2] 陈帼眉 《学前心里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联 《将成功传给下一代》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篇8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1.游戏教育法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2.叙事教育法

幼儿阶段人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不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容易接受叙事性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其思维中情感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抽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所无法理解的,情境模拟、形象性的事物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

知识教育需要人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教育中过多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使得幼儿的思维模式被强迫向逻辑方向快速转变,这一过程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体验感受能力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同,同时也使幼儿丧失了创造力和活力,极端地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感,形成对知识的排斥,独立自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教育中对于人的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是极重要的,在教育中应以叙事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形象性教育方法为主,减少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育内容。比如多采用审议故事、神话传奇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叙事性教育时,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除了要有吸引人的情境设计外,还要让幼儿能够“进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人”,使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篇9

二、幼儿教育融合信息技术的可行性

从硬件条件看,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深入已经使时下绝大多数幼儿园配备了多媒体显示屏、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其中之一甚至兼而有之。这些设施设备的应用其实已经成为幼儿教育行为过程中十分普遍的标配用具,差异之处只是不同教师对其应用的广泛程度而已。从软件上看,时下包括PS技术、Windows系统等已经为多数幼儿教育了解、掌握甚至熟悉,越来越多幼儿教师具备了大专甚至本科学历,多数幼儿教师也有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经历。因此,从师资力量方面说,融合信息技术的幼儿教学全面推广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不仅如此,几乎百分百的幼儿对于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教学均表示出了强烈的欢迎态度和学习热情。因此从师生双方看,幼儿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可行,甚至已是时下乃至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幼儿教育融合信息技术的举措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传统幼儿教育形式中,教师的陈述、板书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利用包括彩纸、画笔等诸多辅助工具,但教学内容基本维持在平面、静止状态中。这种强烈依赖教师口头讲述的教育形式对于幼儿注意力的维持时间相对较短,根本原因在于相对单一的刺激因素容易产生疲乏感,因此往往出现教学进行到中途时幼儿开始出现精力涣散、走神等现象。相比之下,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教学形式综合了图像、图片、动画、漫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尤其能够将平面二维的静止事物转化为立体三维的动态形式。而幼儿天性中强烈的好奇心面对动态事物时往往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关注度并维持更长的注意力。因此,幼儿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借助信息技术将书面内容制作成动态课件,以便在教学伊始既提高幼儿对教学的期待值,通过激发其兴趣促使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并最大限度延长其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时间。

(二)实现教育从抽象到具象,提高幼儿认知与理解能力

人类在幼儿阶段的形象和直观思维决定了其在逻辑思维、认知和理解方面能力的相对欠缺,特别是在开展数字、数学等抽象知识教学时,不少幼儿会出现反应迟钝、难以理解的问题,此时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此类幼儿教育难点的最好时机。比如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认识到抽象的数学计算本质上的规律特点。举例来说,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课件学习加法“2+3=5”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座小山坡,山上有两只猴子跳舞,山下有三只猴子跳舞,让幼儿数一数屏幕上总共几只猴子。之后让猴子跑掉,再让两只山羊在山上吃草,三只山羊在山下吃草,让幼儿看看一共有几只山羊。通过这个演示向幼儿说明数字及其运算表示的是事物数量多少,与事物种类的变化无关,不会因为猴子或山羊的变化而产生不同。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免除了纯粹的口头讲解无法建立起更加具象、感性认知的缺点,能够实现教育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由此培养幼儿初级、浅显的逻辑思维,继而提高幼儿认知与理解能力。

(三)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具象和感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实现双向思维。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画面上一个妈妈对孩子说:“家里要来客人,去准备盘子邀请客人吃饭。一个客人准备一个盘子,今天要来三个客人。”于是孩子跑到厨房拿来三个盘子摆上餐桌。画面转换,餐桌上出现了五个盘子,妈妈微笑着问孩子:“宝宝知不知道今天要来几个客人呢?”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问题抛给幼儿,以此训练幼儿简单的双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幼儿教育除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利用先进的网络与电脑软硬件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使幼儿教育在趣味性、形象性诸多方面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对于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符合时代与行业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信息技术之于幼儿教育其实是教育理念的变革,是通过具体教学形式、内容的创新实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这既是对幼儿个体教育效率与效果极大的提高,更是对幼儿教师教育思想和意识的促进。

作者:刘艳春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石溪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10

教师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春游、远足活动,积极带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生动活波的生命世界。来到花园,幼儿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找蜜蜂,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来到田野,老师与幼儿一起在田间散步,一起来到菜园里,找找丝瓜、黄瓜,比比他们的不同;麦子成熟时,麦田里一片金黄,让幼儿看看麦子像什么?摸摸有什么感觉?找找麦穗里藏的是什么?在幼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也往往蕴藏着科学教育的契机。

教师以季节为线索,带领幼儿参观、游览、观察,引导幼儿感受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动植物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化等。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公园、来到田野,感受生命的美丽,看农民播种,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夏天是个多鱼的季节,带着他们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听听雨的声音,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带孩子到海滨戏水玩耍,采集形态各异的贝壳,探索贝壳的花纹和形状;和他们一起玩沙堆游戏,感知沙的特性。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教师与幼儿采集落下的果实和树叶,记录果实的名称和形状,开展“果实找妈妈”的科学小游戏,引导幼儿将树叶夹干,制作精美的书签。冬天带幼儿感知气温的不同和风的变化,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以及风力与风向、温度情况,将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掌握当地气候的明显特征。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除自然,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激发了,观察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家庭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 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在注重“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挖掘、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教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同于正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它以亲情为纽带,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遇物则诲,择机而教”是其最大的特点。幼儿可以全身心放松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最大限度地解除了外界给予他们的压力和紧张感。家庭教育一般没有固定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因此,它具有幼儿园、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教育优越性。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其目标不仅包括幼儿要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要掌握初步学科学的技能、方法,发展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及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其次,应该让家长理解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二是主动的探索者。这就需要家长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采莲,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挖掘家庭科学教育的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在书桌下或者房子的一个角落等固定的地方,有序地摆放一些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空间。如投放一些小瓶、小盒、电线、灯泡、放大镜、圆头剪刀、坏玩具等,让幼儿尽情地“摆弄”这些物品,通过操作这些物品去观察和想象、发现和创造,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探索欲。同时,家长可以作为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如可以作为“顾客”、“小修理工”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含量”,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索、操作习惯。

家园互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首先,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幼儿园采用讲座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工作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教育宣传科技常识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途径。老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直通车”、“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形式,搭建教师、家长之间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平台,达到共育的目的。其次,请家长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如教师设计“认识春天”的活动,可以事先布置幼儿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到公园或者绿地去观察春天,找一找春天的变化,找一找哪些花儿开放了,哪些树木已经长出绿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将观察的景物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或者将幼儿和家长在周末郊游中捉到的小蝌蚪、小鱼等带到幼儿园,然后请幼儿们带活动中来述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等。

3 幼儿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

3.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是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所帮助的各种任务,包括专家、职业人员及家长。专家能够接受教师和幼儿的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科学、可靠的专业信息。如上海在“2008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工作会议”上,推出了上海市未来5年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项目方案。该计划规定,动员中小学生(幼儿园)师生提出科学问题,筛选具有代表性的100个科学问题。由科学家解答并形成数字化文本,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收集100个国际最新科技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需求和接受水平进行介绍,形成数字化文本。这份5年计划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把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提高上海市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3.2 材料资源

材料资源主要是指科学教育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它们既可以是家长的贡献,也可以是社会机构的捐助。是一些不花钱的物质材料,在幼儿园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3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意外的自然环境,如公园、郊外、田野、树林、绿地等。

3.4 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主要是指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海底世界、养鸡场等,它们也能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提供帮助。

篇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46—01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园要实行整个教学法,不宜搞分科教学,要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教师应注意将语言教学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有机整合各方面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提高。

一、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主动参与语言教育活动

1.将语言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来组织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将传统的点名答“到”变为与幼儿简短的对话;利用餐前等待时间,组织谈话鼓励幼儿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告诉大家;在离园前组织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等活动。实践证明,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相互交流中,话题最广,语言发展也最快。

2.将语言教育融入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最美妙的百科全书,它千变万化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利用大自然精心设计活动,给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可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春天与孩子们一起认识蚯蚓、饲养小蝌蚪、蚕等,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夏天在雨中踩水、观看雨后彩虹;秋天组织观看树叶的变化、参观丰收的田野;冬天让孩子们用手接雪花,观察雪花不同的六瓣形状。幼儿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游戏、成长、进步,在自然而然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

3.将语言教育融入文学作品熏陶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阅读技能。“要想让孩子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小班孩子刚入园,可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引导幼儿学习日常规则;中班可选用一些颠倒歌、谜语、拍手歌等;大班可欣赏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还可让幼儿表演故事,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学到许多本领,如分配角色、变化声音、肢体表演等,同时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词汇。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

篇12

幼儿园;信息技术;现状;策略

随着教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层次的教育工作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必须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凸显主动性,发挥出优势。结合现今的理论基础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由性、兴趣性、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已经普遍的被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演变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提高幼儿教育效果有显著的作用。可是由于部分的老师对于信息专业技术的掌握不足,对于相关的设备和设施应用过程不是非常了解,导致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和限制,很多的幼儿教育人员对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片面性的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多媒体教学,单一性的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等进行教学会耽误幼儿的时间,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造成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推广受到了限制。部分幼儿教育工作中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内容,但是形式还是传统的样子,造成资源和技术的利用率非常低,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意义效果。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帮助改善教学效果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各种新鲜的事情和东西感到好奇,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掌握幼儿的发育生长规律,选择具有吸引作用的相关教学资源资料来辅助教学。幼儿容易被颜色靓丽、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主导性任务是根据这种特点选择相关的内容和材料,提升幼儿主体的注意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内容,在此种背景下可以寻找到更加适合的资源,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结合到一起,必然能够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念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教育阶段对于后期的发展进步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国内的幼儿教育形式单一,采用灌输式说教的方法展开教育,这种形式对于幼儿来说起到的效果非常低,难以被接受和理解,发挥不出预期效果。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单纯,且具有特殊性,他们处在生长发育的前期阶段,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结合应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内容和资料通过更加形象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老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理念方式合理融合到一起,通过相关设备设施的选择应用,通过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将要表达的内容融入到其中,让幼儿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如果想要提升幼儿对于行为对错的理解,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教育,不仅吸引幼儿主体进行思考,还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提高认可层度。

三、幼儿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特殊点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应该引起重视。由于幼儿教育的主体人物应该是孩子,信息技术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幼儿,内容和材料的使用应该从孩子的视角进行选择,老师仅仅是这种过程中的指导人。此外应该最大化的体现出信息教育的优势,将更多的信息资源转化成幼儿可以理解的话语和表达方式,避免过于复杂让幼儿失去了信心,重视提升实际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中应该把握一定的度,避免幼儿过于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感受而忽略了教育效果,防止幼儿的过分沉迷。

四、具体的应用方法

1合理的选择相关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的媒介,选择的媒介种类不应该过于多。媒介选择的时候保证内涵的使用价值比较高,符合幼儿教育的阶段性特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老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或应用音频、图片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应该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性。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同时应用过多的类型,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全程都关注,老师应该结合应用中幼儿的实际反馈状况不断的进行调节和控制,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应用信息技术让幼儿接受到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为了防止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老师应该对于选择内容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和处理,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选择具有内涵和意义的信息资源,避免过多的无用信息耽误时间,起到反面的作用。

2帮助幼儿激发兴趣兴趣是带领孩子进步学习的最好老师,老师通过相关视频和动画带领幼儿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让孩子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来激发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开阔自己的视野。让孩子通过信息技术的引领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带领幼儿们学习新的游戏时候,幼儿对于游戏的规章内容步骤等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老师根据自身对于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的分析,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资源的播放让孩子们直接的感受到具体的游戏方式和规章,简化原有的复杂语言,将游戏规则通过信息表达调整到合适理解的层度,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游戏的特点,带动幼儿不断的参与和调整,发挥幼儿自身的理解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再次基础上进行游戏。总而言之,要想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依据,老师在教学整个环节中进行指导,起到启发和师范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和比例,培养幼儿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3

(一)提升学习热情

孩子在幼儿时期普遍有着这样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奇的事物更能产生兴趣等,因此在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仅仅去根据设定的好的教学内容去进行讲解,并且讲解的相对枯燥,因为幼儿好动的特性,在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力时,课堂气氛就会较为混乱,这种教育形式,幼儿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不仅不会使幼儿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学习能力不会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幼儿的发展。然而在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进行教学中内容的设定也能更加丰富,并且呈现出的动画、图片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能延长注意的时间,动画视频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升了。

(二)陶冶情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中那些有趣的内容很容易使幼儿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想象的空间,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很容易展现一些思维逻辑方面的内容,幼儿通过多媒体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短片,其中可以包括一些绘画、歌唱、舞蹈等内容,让幼儿通过有趣的小短片,可以让幼儿对这些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得幼儿愿意主动的学习这些内容,不断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整合的方法及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培养思维能力

在幼儿时期如果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幼儿的各项发展都是有助益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找寻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不容易,但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就相对容易了,在进行《三只小猪》故事的课程时,笔者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笔者没有直接将教材拿出来对幼儿进行故事教学而是将这个故事实现进行了录音并且还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在课程开始时直接将故事的录音播放给了幼儿,因为故事的录音中不仅有语言故事的讲述还有动听的音乐,幼儿听的非常认真并且笔者还观察到许多幼儿在听故事时还会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故事听完后笔者进行了提问,哪只小猪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幼儿在听完问题后,积极的进行回忆,并回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幼儿们还结合着小猪的动作和大灰狼的动作进行了模仿,并且表演的很形象,这时笔者并没有结束课程而是再次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进行了总结,教师将《三只小猪》的动画场景播放出来让幼儿欣赏,幼儿在观看故事时可以了解到小猪们是怎样盖房子的,并且什么样的房子更结实,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视觉以及感觉上都能被信息技术调动起来,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培养幼儿认知能力

幼儿时期已经有许多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幼儿很难将其中的知识理解透彻,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幼儿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本身就不会产生兴趣,再加上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幼儿在认识的过程中就显得很被动,教师也会发现,即使自己很用心的在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也没有什么提升,但是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会出现全新的景象,信息技术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比较直观,许多科学现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呈现幼儿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例如教师在进行科学领域《磁铁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真正能让幼儿去动手操作的材料并不多,那么许多无法操作的材料幼儿就不能判断,他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限制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那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一问题解决,教师事先可以将想向幼儿展示的材料制作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去,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展示了,并且这种展示的效果有时会比真正的操作能更清晰的将实验现象展示出来,并且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采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幼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反复观看,了解其中的秘密。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信息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三、总结

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其发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幼儿教育系统中,要它们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如此才能够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