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特殊教育课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特殊教育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特殊教育课堂

篇1

二、怎样组织与设计特殊教育课堂上的游戏教学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游戏教学作为众多教学方法之一,要想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注意时机的选择。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这时可以把游戏教学法运用在课前;为了巩固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缓解之前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惫,可以在课堂中间穿插游戏教学;为了泛化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游戏教学也可以放到课后进行。

2.教师在游戏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游戏教学也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教师不仅要懂教育学相关理论,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适时适当组织和设计游戏教学;教师备课要充分,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给学生预留出游戏的空间,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要确保随时随地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地做好游戏前材料和场地的准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游戏教学的组织与设计,鼓励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要通过讲述或演示,使学生明白游戏规则;教师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并及时调控;教师要在游戏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游戏情况,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3.注重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

游戏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是游戏的目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内容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的最终目的进行设计与组织,游戏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当前所具备的实际知识与能力水平相符合,要扬长避短,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特殊教育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的方法和具体案例

(一)游戏教学的方法

1.游戏气氛要浓。为避免游戏教学出现枯燥的现象,可以伴有音乐,可以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或玩具,可以分组进行,激发学生游戏的热情。

2.游戏准备要充分。比如音乐、头饰等。

3.游戏规则要讲清。弄清规则是玩好游戏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办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

4.游戏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为使游戏教学长期有效,建立一套奖励机制是很必要的。同时,奖励机制要注重全面,要能挖掘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四、在特殊教育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特殊教育课堂上游戏教学的不断观察、摸索和实践,我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游戏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一定要选择孩子感兴趣、易理解、容易进行的游戏项目。智障儿童意志力薄弱,不能持续做一件事情,所以游戏项目设计一定要贴合学生实际,贴合学生发展需要。另外,智障儿童行为动机偏低,容易产生自卑感,简单些的游戏项目更容易使学生建立自信。比如抛接球、传球、击鼓传花等,这些游戏简单易学,深受学生喜爱,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穿插在教学任务里。第二,游戏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之前带领学生做过一个“跳房子”的游戏,结果学生积极性虽然很高,但是由于学生不具备单脚跳的能力,所以游戏不欢而散,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游戏教学要注意时间的安排。由于智障儿童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时间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所以游戏教学作为众多教学方法之一,其用法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宗旨。第四,游戏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要在生活中游戏,同时游戏也要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学生更好地生活打下基础。智障儿童缺乏辨认的能力,分不清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借由游戏教学正好可以教会孩子一些生活的技巧和解决生活中难题的方法。第五,游戏一定要具备某种教育目标,或促进学生生理发展,如手眼协调、身体平衡、语言发展等,或促进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等,最终通过游戏,为其走向社会,回归主流奠定基础。智障的孩子与人沟通有障碍,包括语言上的障碍及非语言上的障碍,游戏教学必须注意这一点。第六,游戏前一定要讲清楚、说明白游戏的规则、任务的分配、具体玩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玩此项游戏。对智障儿童来说,有时说得越多越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不妨多做些示范,一定要教会。第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智障儿童存在注意力分散现象,思维缺乏独立性,但是如果有老师和他们一起,效果会好很多。第八,游戏要在不同情境中多次泛化。学生掌握方法以后,要经常变换每个人的角色与任务分配,以便学生真正掌握游戏的玩法。智障儿童缺乏后设认知,抽象思维能力差,迁移能力差,所以一个游戏要反复多次。另外,智障儿童思维刻板,不会变通,所以要经常变换场景、角色来进行巩固。第九,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要单纯追求游戏的效果而忽略游戏的作用。游戏虽好,但是如果一味玩耍,就失去了其教育意义。比如,在复习新学的生字时,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的苹果树,把写有生字的小苹果粘到上面,然后告诉学生:谁能读对苹果上的字,苹果就送给他,苹果后面更有神秘礼物。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最后每名学生都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小粘贴。这种游戏的目的性很强,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练习也较充分,放在复习单元里也是顺理成章的。第十,游戏教学要注意分组的技巧,要使学生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初学抛接球时,我让有拍球基础的学生带着拍球基础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都在抛接球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十一,游戏教学要遵循目的性、趣味性、多样性、可应用性等原则。

五、游戏教学的具体案例

感统教学“抛接球”单元,学生熟练掌握抛接球技巧后,在拓展延伸部分,我给学生加上了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游戏之前,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老师手里拿着一个球,谁想和老师玩抛接球?”同学们都举手时,我说:“大家都想和老师玩抛接球,谁先玩?谁后玩?今天老师就教你们一个帮助大家做决定的小游戏。”首先,我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石头、剪子、布”;其次,我又给学生讲解了游戏规则,学生两两一组,采用车轮战,最终谁赢谁先玩;再次,我找程度好的学生和我配合进行示范表演,然后让生生间尝试表演,老师从旁指导。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我又教学生多人之间玩这个游戏的方法,最后再把游戏放到生活情境中反复应用。比如,大家都想听一首歌,意见不统一时;再如,班级就一架电子琴,都想弹,谁先弹……经过反复,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个游戏,并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很好,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教会了学生一些生活的技巧。游戏教学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从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游戏教学益处多多,我会将这种教学法一直坚持下去。

作者:李巍巍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正当我们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欢呼的时,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惊喜地注视着信息技术的一举一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1]。”

1.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特殊教育指的是利用普通或是特殊设计的课程和教材给特殊学习者提供的教育及相关的服务帮助的教育。广义上的特殊教育中的学习者一般通指所有与正常人不一样的群体,而狭义的就单指聋、盲、肢残等十一类残疾人群。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特殊教育指的是狭义上的特殊教育学习者,下面我们将对这一人群进行具体分析。

国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它为保障残疾人恩能够够受到平等教育和基本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教育这一块人力、财力、物力的不断投入,但是他由于自身的缺陷——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等,远远落后于我国普通教育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特殊学校的总数、招收学生和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然而,随着我国开办的特殊学校数量和特殊学生人数的增多,毕业生的人数并没有减少,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够顺利毕业。同时特殊教育还存在学校信息资源贫乏,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器材等方面的严重紧缺的问题。

这种种现象表明国家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特殊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改变特殊教育落后局面,并且使之缩小与普通教育之间距离,达到共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2.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同样也惠及到了受教育者身上的。在普通学校,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仍然处于捉襟见肘的局面。那么,信息技术既然可以于普通教育,是不是同样可以运用于特殊教育呢?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教室网络和因特网等网络技术。在教学实际中,它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上黑板教学的新型教学媒体,当它与各学科的课程密切结合时,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1.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单单是一种感官上的,而是多种感官刺激的的结合,是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的有机组合。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他们的大脑或是其他器官的受损,使他们的认知方式有所改变。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学,可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

2.2.计算机的交互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特殊教育中,每个特殊儿童的需要都是不一样的,就正如在普通教育中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样,在特殊教育中更应该实行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强调的是人机互动,比普通的师生互动更能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技术和学习兴趣来筛选符合自己的信息,同时可将自己的体会、疑问或是建议反馈给多媒体系统,然后教师再根据多媒体系统反馈出来的信息,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

2.3.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为学生提供海量信息

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只要有网络,它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获取到你想要的信息,这对于那些盲童、聋童、肢残儿童等存在行为困难的学习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这些特殊儿童由于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促使他们更多的呆在家里学习,而这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3.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我国结合当今特殊教育的具体实际,对国家中小学信息化有了一定的部署,在往后一段时间内对信息技术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将以下四个层面推进:第一,在特殊教育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第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第三,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第四,积极开发并研制各类有利于残疾学生用的电脑等各种硬件和软件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康复设施。有了目标和任务,接下来就是实施过程了。

通常来说,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实施主要是表现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需求,提供给学生最易接受最适合的服务方式和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注意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上着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具体,让学生更能接受,理解得更透彻,在掌握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

3.1.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

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陷,那么将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3]。比如对于听觉障碍学习者来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使得部分或全部语言和听觉能力,但是他们的视觉方面却是比普通人要强;而视觉障碍者,他们在失去视觉能力的同时,触觉和听觉方面相反的得到了加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他们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扬长避短。

比如在视觉障碍学习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听觉上的发达,运用信息技术将那些对于他们来说难以理解的景物描写,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而对于听觉障碍学习者来说,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表现实景的影视文件和动画,真实突出课堂重难点。

3.2.个别化教学的实现

信息技术利用了多种媒体的刺激,并通过交互性的形式帮助特殊学生获取和保持知识。 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说,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比普通学生更为突出,因此,更需要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比如在教授聋哑学生学习口语和读唇语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了。为避免课堂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设计友好、生动的界面,提高学生的兴趣,方便他们的反复练习。

3.3. 坚持适度原则

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吸引力,提到课堂效率。但凡事都有个适度原则,过犹不及。信息技术优势虽然很大,但期望用它来代替教师的作用是不切实际的。假如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就得不到突出,学生也会觉得厌烦,继而学习效果也就受到了影响,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4.结束语

运用信息技术是推进特殊教育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发展中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篇3

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不但能够让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使得残疾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残疾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一、课堂教学实践

在部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聋生与盲生相比,他们更加热爱参加体育运动以及上体育课。在同学中有42.1%觉得上体育课能够让他们更加愉快,在聋生中有36.8%觉得体育运动还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信。盲生的行动不如聋生方便,唯恐别人嘲笑,没有合适的运动器材,害怕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盲生需要在别人更多的帮助下才能进行体育活动等。与聋生相比,盲生不喜爱上体育课的原因也在于此。如果使得盲生得到过分的关注,从而聋生又被忽略在一边,这样聋生在诸如排球、山羊等许多运动上就被限制了。

将盲生和聋生融合在一起上体育课,学生的数量比较大。在班级管理和课堂的组织方面比较困难,部分的教材使用不对就会引起一些安全事故。盲生不能看见,而聋生不能听到,这就可能导致发展突如其来的危险时,未能及时地将其处理。

但是从少数单项的运动来看,盲生和聋生融合在一起上体育课又是个特比好的方式。例如每种关于跑方面的训练、跳绳比赛等一些体育项目都可以结合训练。聋和盲生结合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和相互提高,这样还可以为教练节省很多精力。如果长期配合,可以为比赛引跑打下很好的基础。

在所有调查的学校中,仅有30%的城市学校和17.6%农村学校有较齐全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大纲部分得到实施的状况为城市学校的90%和农村学校的70.6%。在特教学校中的体育教材并不是系统完整的,而且,普通学校的体育教材在部分特殊学校也得到沿用。城市中学校的30%和农村学校中的11.8%是自己编写体育的教材。采用普通学校的体育教材和自编体育教材相结合的学校中,城市的学校占40%、农村的学校占35.3%,无体育教材的学校则是农村学校的23.5%。尽管如此,从整体看各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只有11.8%的农村学校下雨的情况下不上课以外,其他学校体育课的课时每个星期都至少安排2学时之上。各学校在体育成绩考核的标准方面,有较强的自主性,普通学校的标准被一些学校作为参考标准进行考核,而大多数学校的考试内容和标准都是自定的,自定标准的在城市学校中占55%,在农村学校中占52.9%。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学生的疏于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社会各界宣传的力度和范围没有涉及、器材的缺乏、场地的局限、体育文化氛围不够等因素。

二、创新之处

(一)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将盲生和聋生融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的时候,在聋生的帮助下盲生都可以开心、踊跃地加到聋生所参与的运动,例如:接力跑、越野跑自然、地形跑、短跑等体育项目。而篮球、门球、乒乓球、足球这些球类运动也可以参与。还能基本完成投掷和技巧这些项目项目。像“大鱼网”、“找朋友”、“丢手绢”这些需要合作的体育项目和游戏是盲生最热爱的。从游戏中他们体验到了欢乐和自信,同时合作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培养。

(二)盲、聋融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要提高将盲生和聋生融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更加成效,我们要在原先的基础模式上、在组织形式上去想办法开展出更加适合盲聋合一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在既使聋生学习不受到影响,同时也能使盲生得到进步。例如在跑的教学过程中,就有8种引导方法可以去采用。鼓声、掌声、哨声三种引导可以运用在短跑中。长绳、皮筋、短绳、自行车牵拉这四种可以在中长跑中加以运用。为了让盲生清楚地区别队友的目标,在跑的项目中可以运用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此使盲生在区分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当一队用笛声来指引时一队则运用鼓声来指引。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愉悦了学生身心。

(三)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盲与聋的所得

不管是盲还是聋缺陷的学生对于课堂表现内容之上,经过一年多的交流学习与合作,身体上的素质和技能、学生的意志与品质、人际交往、各种良好的素质与品格都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尤其是对于全盲的学生们这种上课的效果最为明显,过去,通常上体育课都是站课,而如今,这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积极主动地去联系跑步和球类的活动。而对于聋的学生们,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们有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体育课能够亲自教盲的学生们各种体育动作,并且能够给及时地传达教师的教学教育意图,从而能够纠正盲生们在体育动作上的错误,并且能够及时地解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盲生们在动作之上的协调性与技术性都体现出来非常大的进步。克服了盲生们的自卑感,自信心有了较大地提升,品质与意志也变得坚强。

(四)盲、聋的充分融合的形式

使得体育课课堂教育的模式,体现出较多的优点,例如:如此能够培养起聋学生们的责任感,使得盲学生们的体育水平与运动水平都有所提高,提高了盲学生们在课程上的负荷以及体育锻炼的密度。使得他们的畏惧之类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服,学习到了非常多得活动技巧,例如篮球、足球以及各种游戏,而这些都是平时的课程中所不能够学习到的。

(五)提升起残疾学生们在运动方面的意识

学校在特殊教育方面开发出了较多途径。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之中,不断地去向学生们灌输学生们在体育锻炼意识,为学生们营造出浓厚的运动的氛围。感召所有的学生们,使他们能够形成充分和全面的体育运动意识。不少学校也积极地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以及各种体育活动俱乐部。各个学校还在各个季节开展运动会以及体育节日,并且邀请学生的家长们、社区领导。部分学校还邀请体育界的重要人士前去参加,从而能够形成大家都热爱体育、都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的氛围。并且定期地对残疾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机能进行检验,开设特定的体育活动方面的理论课程与保健课程。并且将前述几门课程同体育解剖学和生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们对他们的身体在结构以及功能,甚至残疾的状况方面有着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如此使用科学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比较正确地掌握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良好方法。进而促使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从而将学生们残损的程度减到最低程度,最后能够为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六)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就可以运用盲生和聋生融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这可以使盲生和聋生在体育水平方面得到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好地锻炼、运动的兴趣得到好地培养、身体健康也能得到保证、终身体育的发展得到比较大的促进。这个教学模式既适合只有全盲的学生的学校选用,也适合生源较少、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的一些学校选用。并且个别化的体育教学,例如田径中的长跑、短跑和越野这样的项目选用也比较合适。

三、总结

在特殊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诸多困难,但很多教师仍能结合学生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残疾学生形成了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了身体素质,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技巧。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发展好特殊教育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成为特殊教育工作的热点、重点、难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聋教育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案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传统做法,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下学生,他们缺乏兴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而“学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预习步骤及预习内容,让那些不懂得预习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走,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通过运用“学案”进行课时的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上课时气氛活跃,自我表现欲增强,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深刻,达到了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宽松和谐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也只有老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周墙壁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听力障碍原因、因教学内容灵活的巧设课堂,想方设法的为听力障碍学生营造以个宽松和谐的课堂。例如: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数学第五单元中的《小数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这堂课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要想让这群特殊的孩子真正学会却并非易事,在他们不会说,又听不到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上好这堂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性质,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课堂的。

师:以提问方式问学生有没有去过超市买过东西?

学生:有。

师:紧接着问问学生你们在买商品时有没有注意过商品上的标价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脸迷惑的样子。

师:趁机出示课前准备的教具:飘柔洗发水(15.00元)、手套(8.50元)、棉签(1.00元)、数学课本(7.00元)、镜子(3.00元)等,在课堂中临时设置一个小卖部。指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让学生在买卖过程中明白15.00元、8.50元、1.00元、7.00元、3.00元的意义,从而理解小数的性质。通过这个过程再来讲例1,就很好讲了。

在平时上课前,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去想一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我想这不仅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不会过于沉静、呆板,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如在游戏中一样轻轻松松就过去了。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有组织的认知活动,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注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上很多教师往往只采取上大课的形式,没有考虑每个同学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听力程度的不同、智力程度的不同应该给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所能吸收的进度安排课程。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只是通过教学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它再一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因人施教。下面以分层教学为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听力障碍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有残余听力、智力较好;B类有听力障碍、智力中等;C类综合组,智力迟缓。按照这三类听障学生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 ①、学生自身的分层 ②、学习目标的分③、练习的分层 ④、作业的分层。对于A类听力障碍学生在上课时对他们的提问可以稍微难一点,作业也可以加大一定的难度,而对于C类听障学生可以于A类学生相反,对B类听障学生的提问、练习、作业难易适中即可。

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也就是说,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学生应该主动地去配合,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应该有回答,而不仅是回答“是、不是”去迎合老师,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有一定深度地看问题。

篇5

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方式与一般学生的教育略有不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力来设计,协调课堂,而小学数学需要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特殊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难度,所以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予学生慢慢接受的过渡时期,也不能死板枯燥,生灌硬输,引起学生的迷惑和恐惧,要循循善诱,先把数学的种子播撒于学生心中,再通过长期的课堂互动和教学,静待种子发芽成长。而如何建立课堂互动教学,才能上好特殊教育的数学课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游戏互动法

 

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些死板平面的东西,对于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不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书本知识变得立体易理解,让学生无需经过复杂的思维就能够轻松理解知识。而且,爱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之一,特殊教育儿童也不例外,而且通过游戏还可以开辟一个窗口供特殊儿童表现内心各种情绪,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另外游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动参与的前提下,利于避免儿童由于课堂教学而衍生的种种负面情绪,有助于建立和谐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例如,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游戏互动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到数字的概念:老师是大鸡妈妈,小朋友们都是小鸡,大鸡妈妈有一只,而小鸡有很多只,布满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老师当老鹰,挑选一个大朋友出来做大鸡妈妈,保护其他小鸡,老鹰捉到1只小鸡,2只小鸡,3只小鸡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字1、2、3等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互动下的教学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心理负担。

 

二、鼓励互动法

 

特殊儿童的心理智力成长可能会比一般儿童的稍慢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成长,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他们,重视推进“最近发展区”教学,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就如上所说,特殊儿童的心理要比一般儿童的要敏感很多,所以教师课堂上可以用鼓励互动法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对于学生良好的言行要及时表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互动的方式很多,集体,口头,书面,个别等等的表现形式,点头,夸奖,眼神示意,奖励本子,贴红花等具体互动,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例如,当某小朋友上课注意力老不集中,而在一次举手判断对错的数学活动中,他不经意地举起了手,而且答案正确,这时教师可以用眼神示意,并口头夸奖:“回答得又快又好,真棒”,然后让学生集体为他欢呼鼓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如果他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经常答对问题,那每一次答对教师都该进行大力表扬。这样的鼓励互动法利于学生不断产生积极学习的正能量,只有他们主动接受,所灌输的知识才能深入他们大脑深处。

 

三、榜样互动法

 

教师没有办法平衡特殊教育儿童间的众多学习能力间的差距,不过教师可以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既然教师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手把手教,为什么不尝试放开手,让能力高的带动能力低的,来促进集体的共同成长。一般教师在教学时是不允许“跟风”情况的出现,认为这是学生自欺欺人的做法,可是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降低对某些“走的特别慢”的学生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采用榜样互动法,先让他们通过外在模仿再达到内在提高,给他们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发展过程。

 

例如在比较数字大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4和5两个大数字,然后说:“同意4比较大的学生站左边,同意5比较大的学生请站右边。”那掌握能力比较强的肯定立刻站在右边,而某些能力弱的也会跟着能力强的站到右边,经过几轮之后,能力比较低得学生自然也会慢慢掌握。在操作型学习中也是如此,可以让能力强的跟能力弱的一组,树立榜样效应,促进两者数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篇6

一、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曾经指出:生活和教育从来都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新课改也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在新课改观念带动下,我认为需要使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同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及文字本来都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语言是极其讲求内在神韵的,如果失去了生活中的形象感知,是无法得到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的;没有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学生又如何可以享受好作品带来的阅读,怎么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好文章。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聋生因为听力方面的障碍,要依赖视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知器官实现同外界事物的交流,这就更加强调了生活的学习源泉作用,强调了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延伸效果。可以得出结果:旧有的讲解与灌输型教学对于特教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学习活动必须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将教科书、课堂、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处,给学生以感知自然、感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事实、人物、过程的交流中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习得知识。必须使特教语文回归到多彩的现实世界里面去,以现实激发衍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欲望,与此同时把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主体需要,使学生将语文学习自觉地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二、生活实践对于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影响方略

(一)认真观察生活细节

在特教语文教材里面,很多课文都是基于生活实际而编写的,常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为例子,但因为特教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而未能养成留意观察的习惯,往往无法认识到教材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日便关注学生生活积累的问题,认真指引学生留意生活细节、指导其做好观察笔记。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用观察过程与观察笔记来发现生活里面的现象及深层次规律,继而给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打下基础。比如在笔者的要求下,学生对下雨之前各类小动物的特殊活动情况加以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细节做以记录,在学习到“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记录的观察内容,大家都可以体验到观察与学习的成就感。这种做法,使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能够轻松应对,而且也能养成特别优良的学习习惯,切实提升其观察力与理解力。

(二)进入生活中加强体验感觉

毫无疑问,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发现惊奇与值得自豪的知识内容,在使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提升欢乐体验,这样教学才能变成一种活力与激情的展演。对于很多特教学生来说,可能在学习能力欠缺的时候,却更富于一种表演精神,而教材里面又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情节平台。在教授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时,可以使特教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改编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节,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三)课堂上的生活经验提醒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词句明显同学生经验有共通之处,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的讲解时,应当有意以各类教学方法实现场景描绘,把课文里面所描绘的情景同现象情景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程度。当讲到低年级看图学词“春天”这节课时,可以预先做好准备,给学生展现出春天的图画,让图画带动学生的生活化联想,也可以用踏青、郊游并拍照的办法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自己活动的现实场景,促进学生在多个角度理解春天来了的内涵。在朗读训练环节,虽然句子不多,但是学生们便依然可以读得很认真,在沉醉表情里面可以发现,学生真正在课堂同生活的结合中感受到了美的意韵。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价值

(一)改变普通多媒体教学模式

特殊教育所面对的对象与教学方法毕竟同普通教育有很大差别,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应当重视这种差别,而加以适当的方法转变。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在声音选择、图片衬托、视频补充等方面加以强化,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乌鸦喝水”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准备常规课件以外,教师还可以将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引入其中,视频内容越丰富越真实所起到的效果就会越好,如果感觉学生对此有很大兴味,还可以重复播放视频,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二)注意多媒体技术对特教学生理解能力的恢复作用

特教学生存在先天身体机能缺陷,但是却同时拥有正常孩子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视觉缺陷学生,听力一般很强,语言组织能力差的学生,模仿水平较高。按照补偿缺陷的教育理论,当对这些有障碍学生实施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其强项因素,培养其学习情感,使学生可以将生活想象同教材中心思想结合起来,培养理解能力恢复水平,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多媒体动画片。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边看边跟说台词,有的则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应动作,课堂气氛就这样被调动起来。在欣赏完动画片后,教师可以马上发问:大家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动物们都在什么位置?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反响积极、表现热烈。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将小猫、蝴蝶、蜻蜓、鱼等图片依次粘贴到黑板上面,再在图片旁边标出相应的汉字,教学生认读。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有了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再继续提问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小猫钓没钓到鱼?小猫对妈妈讲了什么话?猫妈妈怎么告诉小猫的?学生可以按照座位顺序组成小组,对动画片进行欣赏性讨论,并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直观展示效果,再加上关系密切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系统得到充分激发,继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总结: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使学生达到动脑、动手、动口、动身的全面协调学习,给学生更加宽广的适应社会的沟通平台,为其继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教师是神圣的,特教教师的神圣光环下又添加了辛苦两个字,但是只要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指导下完成学习、认知生活,教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2]郝良霞.小步子细分课堂,多练习强化巩固:培智语文《寄信》教学案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2(09).

[3]张蔚.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11(12).

[4]王春来.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7).

篇7

二、措施

(一)将现代的教学手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的教学需要高效、合理的信息技术相融合,很多地方也将信息技术向数学领域引入了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佳,主要原因还是整合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很难适应面基于特殊教育对象的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增加整合的贴合度,特教语文教师进一步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果,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要张弛有度。教师在应用PPT做课件的时候,要针对特教对象的特点,将工作重心用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着重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完成讲授,提高其学生的理解效率。这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要做到教学内容需要视频、需要图片的时候,就及时准确的应用好信息技术,有些内容一般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可以直接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增强想象能力和全方位思考

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这些孩子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些特教对象在心理上也正处在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和幻想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人和事之间的关系都会产生很多假设式的想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调动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其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联想,当然也可以带他们外出参观、访问、看电影等多种方式,激发其的联想空间。例如,讲授一些描述景色的课本时,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课程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视频供学生观看,同时加以音乐背景和人文讲解,对学生的想象力的拓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情感教育不断烘托特教语文学习环境氛围

学习氛围的营造对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难调动的,很多的教学过程需要学习风气的良好状态来实现。良好的氛围具有一种感染力,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一种学习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被激发出来,才能实现一种良性互动的可能,特教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情感教育可有有效地烘托出语文教学的学习氛围,就是一种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中国的语言文字,带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去看待那些文章之中的主人翁和作者,学习他们的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同时也要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音乐等手段,这样的情感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前些年的《苦难的中国》这部历史记录片就十分适合学生对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经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学习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氛围就有了。整个教学环境就完全沉浸在当时的1934年的中国状态的背景之中。

(四)特教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生活观察力的培养

我国的特教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总结描述,这些孩子对身边的例子一般都更有兴趣,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问题,在认识社会方面存在一些障碍,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我们身边的小事例,教师要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认识这些身边的问题,理解其中的含义。有时孩子们可能存在理解能力上的困难,很难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和言行,不断指导他们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对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和现象记录下来,只有不断的观察、记录,才能有相应的认知,深化理解,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在下雨前观察一下各种生物的不断反映,同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在学习《要下雨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先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几个孩子的相互补充将勾勒出雨前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然后在学习课本,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使得孩子们很有成就感,进一步树立自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篇8

英语老师们经常感叹:现在学生的英语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不乐意接受批评不用说,还背后说老师的不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我们应该“特殊处理”: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漠视别人的教育和拒绝他们的关心,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这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的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我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课上相互交流、相互发现。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时时感动我,比如说,每节课开始前的5分钟,我让学生们轮流进行英语的演讲,形式可以是名人名言介绍、英语故事分享等。再者,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然而,我更注重的是教室外、课堂后的沟通和交流。从接手高二做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注意到陈同学。在他前任班主任的配合下,对陈同学有了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全力去把他的英语教好,让他进步,不管现在他的表现有多差,我都不会放弃他。我找到了他的兴趣:打篮球。于是我组织了篮球活动,我邀请他一起玩,利用课后的时间跟他经常聊天沟通,从此,我们的师生关系,又多了几层关系:朋友、球友、甚至是“兄弟”。在兴趣中我们找到了共同点,切磋球技的同时,我们也拉近了距离;学习上,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英语成绩也由原来的班级倒数第2名到现在的第38名,结果很让人惊喜,这是平时巨大的辛勤付出所换来的,虽然过程是异常的艰苦,但却收获了他的“心”和信任,因为我让他感觉到了我对他的“特殊的爱”。

三、特殊的班级,特殊管理

对于艺术班这样一个特殊的班集体,他们有着特殊的使命:学好专业科目的同时,文化科目也不能耽误。我会很有耐心教先教会他们英语的音标、帮助他们找寻规律,减轻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同时,他们也要付出与众不同的双倍特殊努力来实现他们特殊的目标。因此,对于他们的管理,也显得异常特殊:1.认真负责,公平公正。我不会因为一个学生表现差,而鄙视他;更加不会因为成绩差,对他偏见有加,所以,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很多那些成绩和行为有点差的同学,都和我相处很融洽和成为好朋友。2.教会学生:做人比做学问重要。我经常教育学生和别人如何和谐相处,当某些“特殊”同学的不好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其他人,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我教会他如何解决问题,该怎样正确让其他同学认同他;我也会教育他加倍努力,争取在生活自理和自立方面帮到他。3.该表扬的就表扬,该批评的就批评。对于学生的教育方法问题,我一直在思索。我后来做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一般都是:从各种形式中找准学生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实实在在开展工作,务求达到教育目标。但是,不管教育方法有千种或是万种,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4.充分发挥“特殊”能力,营造“特殊”的氛围。我经常利用早读或上课前的几分钟给他们学唱英文歌曲,给他们创造英语的语境。在学习小组建设、班级手抄报的评比展演中、体育艺术节的大本营布置等等活动中,我会充分利用我们班级的“特殊”能力,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和发挥的空间,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四、特殊的职业,特殊的我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但没有特定的环境和语境,很多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我会继续坚守教好他们英语的梦想,我依然清楚记得:我第一天站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两手在颤,双腿在抖,心情复杂。直到今天,走过了11个春、夏、秋、冬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我仍然热爱这份职业,默默坚守着我执着的追求和理念:教好书,育好人,从未改变、动摇,我知道,这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在驱使我摸索前进、永不止步!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

篇9

1.2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当中,特教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采用具有韵律感的语言不仅体现语言的魅力,高低起伏的语言节奏会给吸引学生,跌宕起伏的语气更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苍白的教学语言不仅不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在讲授优美的文章的过程中,充分调整语气,进而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文章。

1.3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投入丰富的情感

喜怒哀乐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绪,对于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情感相协调,饱满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的心情,并且还会引人入胜。这样一来,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1.4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精炼

特殊需要的学生接受能力本来就是不强,复杂的教学语言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特殊学生理解和学习,他们应当采用简洁的话语,将教学重点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准确的词语,没有逻辑错误,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1.5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也会更加乐意去学,这比任何的教学方法都好,但是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应当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方说,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喜欢动画,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此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启发性较强的教学语言,逐渐带领学生走入学习的海洋,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学生促使对学习知识产生好奇心。

篇10

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是词汇、句子的积累,目前主要是靠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记忆,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学生的“强记”往往不能持久。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二就是语法的运用。由于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讲解如何运用的方法,由于缺少特定的语言环境的实际运用,学生所采取的也只能是“强记”,背一些概念,套用一些应试方法,这样持久下去,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一、《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由于我校招生所采用的方法是就近入学,而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生源比较差,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有的连26个字母都背不齐。我们感到这里的英语学习“枯燥”或者“没兴趣”,从而产生的低效率,实际上是学生缺少一个适合他们英语语言训练的环境,缺少在实际运用中提高的环境。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二、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篇11

特殊教育学校会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其中语文教学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第一门课程,所以,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近些年,国家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尤其针对语文教学,国家更是号召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保证这些残疾学生在接受基本教育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在于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对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改革,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保障这些残疾学生的道德品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增强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现阶段特殊教育字校的语文教字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毫无新意,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篇12

二、合作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语文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且能够很好的约束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形成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学习其中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容易的吸收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会观察生活,并将其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以及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如在学习《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分别观察几种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并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补充,并派出代表描述下雨前各种小动物的反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下的孩子由于本身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需要教师采取更加直观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并且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并且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孩子们对语言的应用。并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向其他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更努力的琢磨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交际生活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中描写的父亲和“我”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文章中父亲的塑造的方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进行更准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篇13

首先,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特殊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为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以及信息的运用能力。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技术种类多,丰富多彩,信息量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传输知识和信息,学生除了对书本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多、任务重,语文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再加上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便不高,对语文学习更是容易丧失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文章内容的背景音乐,搭配背景音乐为学生有感情朗读;还可以运用视频等更为直接的手段来对上课内容进行展示,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吸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和掌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前,学生只是通过书本教材来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学生便多了很多渠道来掌握知识,拥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通过适合自己的渠道来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视频、声音、图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学生感情更加丰富,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视频来进行教学,画面形象,声音动听,会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3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坚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众不同,有些学生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有些学生听力受阻,有些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与实际教学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风尚,抛弃学生感受,一味实施灌输学习。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处,要杜绝个人的喜好,一切活动以学生的喜好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有些教师喜欢使用幻灯片来展示课堂的中心和内容,但是学生往往喜欢通过音像资料来学习,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意愿,为学生寻找一些与文章相关、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影音资料。影音资料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更直观、具体、生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正视多媒体地位。近些年来,学校都已普及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但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地位,导致在应用多媒体的时候产生问题。多媒体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教学方法,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多媒体优势发挥出来,以语文教材为依据。如在为学生教授课文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结合作者的人生遭遇,来探索文章的主旨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并且通过计算机播放照片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作者生活环境、人物关系以及与文章内容符合的情境。计算机的运用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媒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遵循应用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要遵循适度原则、适时原则以及适宜原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时间规定。有些教师重多媒体轻教材,整堂课都在用多媒体,将语文教材彻底抛弃。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将教材作为基础,坚持适度原则,运用多媒体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感觉厌倦,进而反感多媒体教学,更反感初中语文。而适宜是针对多媒体运用度来说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最终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在课前储备资源。任何一节课程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发挥,还与教师备课情况息息相关。在传统意义上,教师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卡片、实物、挂图等,这些资源具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课堂教学创新。当今社会,互联网的不断兴起,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解Q了教具单调、局限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找到教学资料,观看其他教师的教案,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对别人的教材分析、课堂资源、拓展知识等内容进行借鉴,不仅可以打开初中语文教师的备课思路,更可以开阔学生和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塑造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