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风险分析与评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风险分析与评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风险分析与评估

篇1

盾构隧道施工法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使之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从而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方法。盾构施工的主要原理就是尽可能在不扰动围岩的前提下完成施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建筑物及地基内埋设物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刀盘和盾构钢壳可以被动地产生支护作用以外,使用压力舱内泥土或泥水压力平衡开挖面上的作用土压力和水压力;使用壁后注浆及时充填由开挖产生的盾尾空隙,主动地控制围岩应力释放和变形是盾构技术的关键。在进行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安全进行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探讨盾构施工的风险评估方法。

1 盾构施工事故的分类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按照事故的发生特点,主要分为机械事故和施工技术事故两大类。

1.1 机械事故

一般的盾构项目,机械使用较多,相对应的事故也较多,大约占一半以上,主要有龙门吊事故、盾构机事故、管片安装机事故等。

1.1.1 管片吊机事故

上海地铁4号线6标段施工中,盾构管片拼装机起吊密封突然失效,导致管片脱落,砸伤下部安装工人2名,原因:由于密封失效,没有及时发现,管片失去吸力而突然下落。防范措施:严格设备维护检查制度,尤其要重视管片拼装机的可靠性检查,例如密封胶圈有无损坏,起吊抓举头具是否可靠等,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管片拼装过程中,管片拼装机下部严禁有人工作。

1.1.2 电器事故

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掘进中功率大,能耗高,容易出现电力安全事故,必须给子重视。某现场盾构的10 kV高压电缆,由于安装接头保护不当,突然击穿,造成火灾,并导致盾构掘进停止lOh,因此,要重视施工动力线的安全保护措施,严格执行电力高压进洞的安装与施工规范,做到安全第一,万无一失。

1.1.3 运输设施的安全施工

与盾构配套的有轨运输设备,要注意电瓶车的溜车防撞(包括管片车、砂浆车等),以及轨道道岔的安全运营等。武汉地铁施工中就曾经出现电瓶车刹车失灵,导致列车溜车撞坏盾构机的严重事故,损失200多万元,停工近1个月。因此,对运输轨道车辆的刹车性能日常检测,轨道、道岔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等应给子足够的重视。

1.2 施工技术事故

主要是指由于施工工艺不当导致的技术事故。这类事故多为恶性事故,往往造成些人员伤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1.2.1 地面沉降导致的安全事故

地面沉降一般可分为3类。第1类:非正常沉降,主要是施工中盾构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如盾构操作过程中,各类参数设置错误、超挖、注浆不及时。第2类:灾害性沉降,主要指施工中盾构开挖面有突发性急剧流动,甚至暴发性崩塌,使地面塌陷。主要原因是遇到地下水压大或透水性强的颗粒状土体不良地质条件。第3类:盾构的选型不合适或出现较大失误,如成都某地铁由于选型失误,多次造成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陷事故,无法正常施工。

1.2.2 盾构隧道的防洪排水设施不具备或能力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

武汉过江公路隧道、重庆嘉陵江排污隧道等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均出现过水从洞外倒排进隧道的事故,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施工中要做好防灾预案安排。

1.2.3 管片拼装事故

拼装过程中,管片挤损或破裂,导致涌水,使施工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所以,必须重视管片的安装工艺和技术方法,注意掘进参数的控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控制姿态的调整,科学进行管片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步骤。同时注重管片拼装的质量,防止漏水,防止管破裂等;施工中管片的上浮是一般盾构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引起很大的麻烦,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管片上浮。

1.2.4 气体爆炸事故

盾构施工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消防、通风措施以及火火措施等,要加强自动报警与预防手段,消防,通风措施必须跟上,同时注意检测气体。

2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施工技术的可靠性、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对地铁工程项目的影响较大,所以系统全面地评估地铁工程项目的风险与其他一般性建设项目相比难度更大。为保证地铁建设安全顺利的进行,需要重点分析和评估地铁施工的风险源的关键部分,找出可能的风险因素和重点预防环节和部位,并且结合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对重大风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为制定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在风险评估时要先划分评估单元,然后选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有时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结合的手段。

目前风险评估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原理和特点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三类,在工程应用中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1 定性安全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又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凭借预测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结合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专家意见以及预测人员的逻辑判断能力分析与判断风险的一类方法。该方法一般由预测人员或专家根据获取的信息,直接对研究对象打分或判断,经过归纳、总结,得出风险分析结论。使用这类方法,要求分析预测人员专业知识相当高和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并且主观和逻辑判断能力强。

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简单易懂、节约时间与资源,不受统计数据限制,适应性较强,应用范围广泛。缺点是准确度不高,其数据处理有一定难度,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影响大。

2.2 定量安全分析法

定量风险分析法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系统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

该种方法的优点是以客观、定量的数据为依据,结合精确的数学模型计算来实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准确较高,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强。其缺点是过程复杂,耗费时间与资源,统计数据不足或不精确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2.3 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法

该种方法是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风险。该方法既有定性分析法特点,又有定量分析法的特点,弥补了两者各自的不足。

根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方法中的比重和决定作用,该法又分为两类:①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该类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例如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②定量半定性分析法,该类方法以定量计算为主,定性分析为辅,例如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影响图法、CM工模型等。

3 结论

盾构法隧道施工,掘进速度快、质量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盾构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只有适应盾构施工的特点,才能利用盾构的优势、克服传统隧道施工的劣势,真正做好轨道交通的安全工作。辅之以信息化监控技术和第三方监测制度能极人地发挥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确保轨道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

参考文献

[1]蔡英.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7)

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风险评估

1、引言

与传统的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更加重视创新,比如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想建立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就离不开创新,创新水平的高低与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点也使得高新技术项目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因此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风险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新技术项目比较特殊,需要慎重的评估其投资风险。

2、高新技术项目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风险的评估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成败。一般来说建立有效合理的指标是进行项目风险评价的前提,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之后,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模型来评估投资风险。在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之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原则,只有这样构建的指标体系才更有效科学。

本文在构造评价指标时遵照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在进行投资风险指标的构建过程中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系统,从整体出发,制定一套全方面、系统的指标体系,有效衡量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1]。

(2)目的性原则。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指标评估体系一定是要依据项目投资指标目的而构建的。首先确定其根本目的,为相应的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然后构建合理的独特的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指标评价体系。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若要获得一定的成功,构建指标评估体系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以企业实际情况为起点,科学合理的分析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最终实现目的。当然,可操作性原则对一个有效科学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假如这个指标无可操作性,那么就变的毫无意义。

3、构建高新技术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高兴技术企业的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估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即风险及收益。该项目能获得多少收益,获得这么收益的风险的大小是多少,这两个方面的指标一起才能够综合的评估项目的投资风险。

3.1风险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因素分为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金融风险、退出风险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尤为重要,该类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然而技术创新具有高不确定性高投资性的特点。因此技术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评估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在此我们用四个指标来衡量:企业有效专利数、研发周期、开发成果转换率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2)市场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市场创造价值以及积累价值;其二主要是市场与企业之前的关系,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应该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场风险。主要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市场风险:市场占有率、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市场增长率。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涉及三个指标,即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及人员流动率。高新技术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项目投资来说,组织结构越合理,投资风险越小,二者之间有直接的作用,投资者在进行高新技术项目投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组织结构与项目是否适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决策失误,降低风险。此外,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高素质高水准的管理者在项目选择判断中的意义非凡。优秀的管理能够协调各方面资源,降低风险。

第三个指标是人员的流动率。人员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员工安全感,增强凝聚力。

(4)财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资金的变现能力、融资能力及资本结构等因素,这些都是风险投资家评价财务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即指标[3]。

(5)信誉风险

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事务有一部分风险来自于企业的信誉,即信誉风险。主要有以下五个指标衡量信誉风险:产品返修率、服务投诉率、合同履约率、企业逾期还贷率以及负面消息曝光频度[4]。

3.2收益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不确定性高风险相对比较大,而其收益也相应的比较大,这也是企业为什么都热衷于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所以如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做出正确的预测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投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效益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效益

投资行为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力是经济效益,获得经济效益是风险投资家进行投资的基本目的。对经济效益考虑可以用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指标衡量。

(2)社会效益

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社会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考虑项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和对劳动条件和强度的改善三个指标。

(3)环境效益

在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价的时候,环境问题不能忽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在进行环境效益评价时考虑项目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改善的贡献两个指标。

4、总结

面对企业内外环境的高度不确定,任何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树立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意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套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这个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或者模型,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合理的评价项目的投资风险,如此一来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规避或降低风险。(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继霞,张珈嘉,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现在企业,2011

篇3

信用风险是金融活动中的基本的风险类型,也是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必须正视并应着力控制好的一种风险。它是指证券公司在开展业务时,由于合同的一方不履行或在其结算过程中交易对手的违约,或由于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下降,给证券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经济学家、银行家与分析家采用许多不同模型来评估贷款和债券的违约风险。这些模型从相对定性到高度定性不尽相同,但又不互相排斥。金融机构管理者可以使用一种以上的模型来进行信贷定价或制定贷款的分配决策。例如在多期的贷款或债券市场上,信用风险评估的债券期限结构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违约风险和违约概率的问题。下面我们针对美国两年期债权的违约风险建立模型,详细介绍如何从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得到这一两年期贴现债券的信用风险。

建立模型

假定在某一特定的风险等级对于(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来说,即存在1年期的又存在2年期的贴现债券,为简单起见,我们希望从风险评级等级划分为B级(可以任意假定)的公司借款者收益率曲线中分离出多期违约率的市场预期。如图所示,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收益率曲线都是向上倾斜的。

首先看一下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投资者的无套利要求,购买并持有2年期美国国债贴现债券至到期日的收益率正好等于:投资于目前的1年期贴现美国债券,然后在第1年的年末以预期的1年期远期利率将本息再投资于一种新的1年期贴现美国国债的预期收益率。即:

(1+i2)2=(1+i1)(1+f1)

我们可以从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直接观察到1年期和2年期美国国债的现行必要收益率,即i1=10%,i2=11%,则

(1+i2)2

1.112

1+f1=――――――=――――――=1.12

1+i1

1.1

对于公司债券收益率曲线,我们使用相同的分析,以推出公司债券的1年期远期利率。目前的收益率曲线表明,适用的1年期贴现债券的收益率为15.8%,而两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为18%。未来一年的1年期公司债券利率(c1)的预期值,反映市场对这一等级借款者的违约风险的预期以及影响到f1的更一般的时间价值因素:

(1+k2)2

1.182

1+c1= ―――――=―――――=1.202

1+k1

1.158

或c1=20.2

1年期债券的预期利率可以产生一个估计值,即对1年期公司债券在1年期间偿还的预期概率的估计值,或者我们称之为p1的值:

1+f1

1.12

p1=――――=―――=0.9318

1.c1

1.202

这样,两年的预期违约概率是:1-p2=1-0.9318=0.0682或6.82%

以类似的方法,可以从美国国债及公司债券期限结构中得出对两年后的1年期利率的预期值,两年后作出的1年期贷款的偿还概率为:

1+f2

p3=――――

1+c2

其中f2为两年后新发行的1年期国债贴现债券的预期收益率,c2为两年后新发行的1年期公司贴现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B级风险等级公司债券未来一年预期违约概率完整的期限结构。

迄今为止,美国已拥有一整套先进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以及在信用评级行业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那么与有着将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相比,我国信用评估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信用风险分析方面

目前我国的信用分析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银行机构主要使用计算贷款风险度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估。

信用风险的分析仍然是以单一投资项目、贷款和证券为主,衍生工具、表外资产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集中风险的评估尚属空白。

分析方法简单,没有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在资信评级行业方面

虽然我国资信评级业已有十多年历史,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资本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使评级市场的需求不足。

市场对评级作用认识不高,具有一定规模、运作规范、有广泛影响力的评级公司不多,特别是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公司。

评级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很多公司利用非市场因素开展不适当竞争。

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多数评级机构由金融部门组建,服务或依附于金融机构。

评级方法过于简单,国内目前采用的是较为普遍的“打分法”信用评级制度。

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博采众长、引入科学方法来确定有效指标,并建立准确的定量模型来解决信用评估问题;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既适合中国资本市场又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资信评级体系,培养出中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

篇4

一、资产评估法律责任

资产评估法律责任是指资产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在接受委托方委托之后,对评估标的进行估价过程中,因自身的过错行为而导致委托方或者第三方利益受损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的主体

在资产评估业务中,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人员、委托方或资产的占有方、评估的主管部门、评估行业协会以及评估报告使用人等都可能成为资产评估法律的主体。但涉及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仅规定了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而对评估各方应该承担责任的程度和方式却没有明确。因此应该全面考虑其他主体的相关法律责任,使得资产评估的效果能够更有效。

2、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的形式

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依照传统的法律责任划分体系,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给他人利益带来损害应该负担的一种财产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给他人利益带来损害应该负担的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禁入评估行业、撤销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等行政处罚。刑事责任主要是评估人员违反有关法律程序达到犯罪的程度,承受一定期限的徒刑。

二、鉴定资产评估法律责任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法律责任主体

在确定评估法律责任时,首先应该确定法律责任的主体。在评估之前,由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所造成,其法律责任应有委托方承当,属于会计责任,而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的公正客观性造成的法律责任,应有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承担,属于评估责任。只有分清这两个责任,才能在评估中做到最大可能的公正。

2、对评估的过错进行层次分析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资产评估法律,但是可以根据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及法规进行界定,其中可以通过重要性水平来区分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如以总资产的0.5%-1%,权益的1%,收入的0.5%-1%等为标准。另外,指标的大小也可以根据资产评估的规模大小进行调整。而且评估人员的动机使得重大过失与欺骗难以区分。因此可以引入“推定欺诈”概念,欺诈和推定欺诈行为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确定评估人员法律责任时,不但要区分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还应当借鉴西方法律中“共同过失”和“比较过失”的概念。所谓“共同过失”,是指原告的过失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也与被告有关。所谓“比较过失”,是指根据各过失者犯有过失的程度,而分配其所应负担的损失赔偿额。这些概念对于合理确定法律责任都是有益的。

3、评估报告的使用对象

资产评估报告针对的是特定主体,对评估报告的适用范围有所限制,因此不适用于特定主体之外的社会公众。所以特定主体之外的其他报告使用者,如果是因为使用了评估报告而产生了经济损失,则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不应该承担以此造成的法律责任。

4、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的免除。

资产评估过程中如果有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进行免除其责任。第一,由利益受害者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过错,例如委托人自身未指示清楚或不遵循评估报告使用注意事项,而使其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第二,评估人员执行业务时,被评估单位不予配合评估工作,而评估机构又不能拒绝该资产评估业务,最终致使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不能按期按质完成评估业务所造成的损失;第三,受到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的非正当的行政干预,而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又没有办法消除此项干预,从而导致发生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事项。

三、资产评估风险分析

资产评估风险是指资产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对资产进行评估时,因主观或客观原因使得评估标的价值偏离客观值,给相关利益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被相关利益方进行法律诉讼的风险。

1、资产评估风险产生原因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资产评估风险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不健全

资产评估行业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仍然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因此其法律规范还不是很完善,至今没有专门的资产评估法律来规范资产评估的行为,而其评估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泛,所以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执业标准不统一的局面,从而造成评估市场的混乱。

(2)资产评估专业化要求高

资产评估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我国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发展较晚,硕士招生起始于2011年,因此,目前从业人员大多是其他相关专业毕业,专业化水平层次不一,所以在比较重大的项目或者对专业要求比较高时,评估人员有限的技术水平会对评估带来极大的风险。

(3)资产评估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随着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为了抢占业务,使得一些评估人员为了提高效益,违反职业道德、违规操作、不顾评估质量、粗放评估、低价取费、迎合委托方等行为。

(4)评估机构自身缺陷

评估机构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评估质量及进度等缺乏有效的控制也会造成风险。

2、资产评估风险表现形式

资产评估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它的风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具体有不同的分类。

(1)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依据法律责任主体可以将资产评估风险分为外部与内部风险。如果其造成的风险是评估机构本身不能控制的,可能是由评估法律体制、委托方、评估行政管理体制等造成的风险,是外部风险。相反地,由于机构内部管理不善、评估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自身专业水平等原因造成的风险归为内部风险。

(2)立法风险,管理风险、执业风险和使用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当前相关的资产评估法律及其相关内容与实际不相符,这样造成了立法风险;资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其管理职能时带来的风险为管理风险;由其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限制导致的风险为执业风险;资产评估委托方因为不正当的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结果带来的风险为使用风险。

四、风险控制对策

1、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法律体系

目前资产评估还没有专业的法律,判断法律责任都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我国资产评估管理出现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因此,应加快资产评估立法工作,首先积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草案,保障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并将此作为资产评估全行业管理的法律规范,使得资产评估的管理更具权威性。

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提高风险意识

资产评估机构应该注重企业长远的发展,从企业长期利益的角度出发,防范资产评估风险。企业首先从员工入手,着手培养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招收已经考取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上岗;同时加强项目团队建设,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力量;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加强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对评估人员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从而提高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修养。同时可以聘请资产评估业界专家作为机构顾问。设立资产评估顾问,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质量、防范评估风险。通过对评估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宣传来加以控制。

3、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职业规范和内部管理

资产评估机构应该统一职业规范,以出台的资产评估准作为职业规范,对项目进行组织与管理、对资产评估人员执业进行规范。在实践中, 资产评估机构严格按照资产评估准则进行执业,建立从开始受理评估业务、评估前期准备、具体业务评估过程、最后的评估报告以及后期的评估档案管理阶段在内的整个评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每个阶段都应该遵循资产评估准则,规定出进行评估时的必要工作,从而加强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从而防范评估人员执业风险。

4、建立评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时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信息,因此为防止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评估机构则应该建立评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已有信息资源归类整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评估人员所用,从而保障评估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保险制度

注册资产评估师投保职业责任保险,不仅可以防范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风险,而且也可以保障评估委托方的利益。

6、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注重诚实信用

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树立质量竞争意识,克服短期利益驱动,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而诚信对于为社会中介服务的资产评估行业尤其重要。因此应该加强信用的意识来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健.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经济,2012(01)

[2]王香珠.论资产评估风险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0(08)

[3]李明媛.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

[4]贾宝和.试论我国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7(10)

[5]江琴,黄丽娜.资产评估风险的规避[J].金融与经济,2007(02)

[6]刘勇.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及风险控制[J].中国资产评估,2006(09)

[7]史新浩.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06(12)

篇5

Concordanceanalysismodelforresultsofriskassessmentonportwaterarea

GUOChong,FANGQuangen,HUShenping,CHENChen

(MerchantMarineCollege,ShanghaiMaritimeUniv.,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Tomaketheriskassessmentonportwaterareamorereliable,theconcordanceofthe evaluationmethodsofportnavigationalriskisanalyzed.Theconcordanceindexanalysismodelrecommendedby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IMO)isestablishedbasedontheevaluationresultsof differentriskassessmentmethodsofportwaterarea.Accordingtothedifferentemphasisofdifferent methods,afuzzyclusteringanalysisisusedtocalculateandcategorizetheconcordanceofdifferentassessmentmethodsofportnavigationalrisk.Bycomparisonofthetwomodels,therelevancyamongtheinfluencingfactorsandtheconcordanceoftheevaluationmethodsarefound.Examplesshowthattheconcordanceanalysiscanmaketheportwaterareariskassessmentsystemperfect,whichcanprovidedecisionsupportformaritime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portwaterarea;riskassessment;evaluationmethod;concordance

多年来,船舶安全一直是国际航运界的热门重要研究课题与内容,始终受到国内外航运单位和海事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促进和改善海上安全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Organization,IMO)采纳英国海事安全局的建议,将综合安全评估(FormalSafetyAssessment, FSA)的方法和概念应用于海事分析,并要求会员国积极开展船舶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FSA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的评估方法,通过运用风险和费效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提高海上安全、环境保护和反恐水平的目的. FSA由5个步骤组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方案、费效评估和提出供决策参考的建议.[1]

风险评估,又称危险性评价或安全评价,是指在对系统辨识和安全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按相关标准、规范、安全指标予以衡量,对危险程度进行分级,进而结合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提出控制系统危险的安全措施.[2]风险评估是FSA步骤中的核心和关键,做好风险评估对后面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34]由于不同评估方法的侧重点和处理角度的不同,必然导致评估中产生分歧,本文利用一致性指数法分析沿海10个港口航行风险排序结果的一致性,然后再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建模,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6种方法中任意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指数W的变化范围为0.630~0.982,变化幅度比较大.从6种方法中再任选3种或4种方法进行比较,所得W值见图1.

然后根据不同的λ值,得到不同的截矩阵,再进行聚类,结果如下.

0≤λ≤0.90时,所有方法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0.90<λ≤0.92时,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0.92<λ≤0.94时,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证据理论};{模糊理论};{灰色 理论}.0.94<λ≤0.96时,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证据理论};{模糊理论};{灰色理论}.0.96<λ≤1.00时,分为6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

3 结束语

通过上面两种一致性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用一致性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对精确,而且可以进行互相比较,但数据量要求较高,计算相对复杂繁琐;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数据量要求较低,计算简便,但λ的取值相对主观,而且无法进行互相比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使用模糊聚类进行初步的聚类分析,然后利用一致性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从一致性的检验分析结果来看,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评价时,最好能采用3种以上的方法,经过检验后获得的评价结论比较准确可靠.两种方法评价后不仅表现出评价结论差异可能较大,而且一致性检验的结果也不稳定.

参考文献:

[1]IMO.GuidelinesforFormalSafetyAssessment(FSA)forUseintheIMORuleMakingProcess[S].MSC/Cir.1023MEPC/Cir.392,2002.

[2]卢有杰,卢家仪.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胡甚平,方泉根,张锦朋,等.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航海,2010,33(1):5055.

[4]张欣欣,席永涛,黄常海,等.基于证据推理的沿海水域交通安全评估[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32(2):3741.

[5]IMO.FormalSafetyAssessment[S].MSC78/19/3,2004.

[6]秦庭荣,陈伟炯,郝育国,等.综合安全评价(FSA)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8892.

[7]葛育英,陈伟炯,秦庭荣.证据理论在海上风险评价中的应用[C]//2006(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高洁.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26(4):6772.

篇6

风险行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作出了错误的行政处罚、处理决定。

风险分析: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在审理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案件准确定性处理的基础数据和有关情况,导致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未移交;或者审理委员会成员,对已经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故意不移送;或者对案件的审理在程序、文书证据、案件定性等方面违法或者不准确,审委会作出的处罚、处理决定不正确。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税务机关承担“不移交案件”的刑事责任。

防控措施:一是判断稽查人员调查取证是否符合相关程序规定,证据是否合法有效,是否依法收集并留存了各种执法依据。二是全面、准确、规范地引用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税收规范性文件极其具体条款。对于疑难点的政策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局给予明确答复,并认真遵照执行。三是按照省局的“一个标准四项制度”,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对特殊情况需要高于或抵于裁量标准的,要说明原因。四是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要注意把好案件依送关,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制作涉税案件移送书,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应当自接到移送案件的书面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二、未按规定组织听证类风险与防控

该类风险涉及到的岗位有税务听证岗、领导岗、税收政策管理岗、税务行政复议岗。风险易发时间在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和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之前、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之中、税收规范行文件起草之中。具体风险行为举例分析:

例一 风险行为: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税务行政许可听证、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听证、税收规范性文件听证未公开进行,未向社会公告。

风险分析:该行为可能影响听证结果和行政行为的公众信服力,降低税务机关的威信,并可能导致执法行为无效,使税务机关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行政行为被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消或被人民法院判决撤消。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行政许可程序、行政复议听证程序,税务人员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

防控措施: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以外,听证会应当允许群众旁听,公开进行,接受社会监督,如不公开听证,应当宣布不公开听证的理由。听证公告应在本级政府公报、税务部门公报、本辖区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政府网站、税务机关网站上刊登,不具备以上公布条件的税务机关,应当在办税服务场所和公共场所通过公告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同时注意听证公告的证据保留,如在办税服务张贴听证公告,应当采取拍照等形式固定证据。

例二 风险行为:未按规定期限组织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税务行政许可听证行为。

风险分析:该行为可能导致执法行为无效,使税务机关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行政行为被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消或被人民法院判决 。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程序的,税务人员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

防控措施:一是提高工作效率,除公告送达听证通知书等一些特殊情况外,税务必须在法定时限内组织听证,根据《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行政处罚听证要求后15日内举行听证,收到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行政许可听证要求后20日内组织听证,超期举行听证属于执法程序违法。二是利用计算机设计听证工作流程,置于征管系统里,对于要求举行听证的案件,计算机随时提醒税务机关按时组织听证,提高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心,加强内外部的监督。

三、税务行政复议类风险与防控

该类风险涉及到税收法制岗和领导岗,风险易发时间在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之前、之中、之后。具体风险行为分析:

例一 风险行为: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的机构对行政复议申请未按规定受理;对应当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对作出的《受理行政复议通知书》或者《不予受理复议裁决书》未按规定期限送达;对申请人按照规定提出的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申请不予处理或答复。

风险分析:行政复议机关或机构不履行法定的行政复议职责,产生不作为和消极作为的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在行政诉讼中存在败诉的风险。

防控措施:一是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要对行政复议高度重视,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杜绝有案不收、有案不办的案件发生。其次,行政复议机构要严格按照《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第44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对同时符合八项规定条件的,应当受理,并制作《受理复议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对不符合法定要件的,可以受理后驳回复议申请;对属于行政复议受理范围,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不经内部审批程序,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制作《复议申请补正通知书》,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补正后,复议机构根据申请人补正的情况可以分别作出处理。二是注意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处理。申请人认为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以下4类规定不合法,在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的,或者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前提出了审查申请的,税务机关应当受理:一是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二是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四是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受理后,审查确定本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逐级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例二 风险行为: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照具体行政复议决定的要求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违反规定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风险分析:被申请人(税务机关)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能导致税务机关在诉讼中败诉。

防控措施:一是对“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认定。行政复议法及实施条例未规定何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可以参照《关于行政诉讼法的若干解释》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被申请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相同,但主要事实或者主要理由有改变的,即属于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二是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规定。《行政复议法》及实施条例对被申请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没有规定。如果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有规定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期限的。依照规定作出,如果没有规定期限的,应当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6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三是对新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仍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税务行政诉讼类风险与防控

该类风险涉及到的岗位有税务行政应诉岗、领导岗,风险易发时间在税务行政诉讼之中、之后。具体风险行为分析:

例一 风险行为:未按照人民法院通知的开庭时间应诉,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因特殊情况或不可抗力不能按时出庭的,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

风险分析: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除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外,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可能使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税务机关败诉,并影响税务机关的声誉。如税务人员渎职、失职的,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

防控措施: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税务机关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树立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理念,改变官僚作风,塑造亲民形象。税务机关法定代表人或诉讼人应按时出庭应诉。

篇7

抵押价值评估作为银行衡量和评估抵押贷款风险的关键环节,对于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和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风险防火墙作用,已成为银行贷前审查及贷后监管的至关重要的步骤。然而现实银行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往往不注重抵押价值评估的监管,仅将其作为信贷审查的一个程序化环节,抵押价值评估防范信用风险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同时,由于抵押评估参与方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对外部评估审核监管及借款人委托评估环节的缺陷等因素,致使抵押评估失范行为较为普遍。一旦抵押贷款发生不良,抵押品受偿率并不理想,贷前看似充足的抵押价值处置时往往发生明显的价值衰减现象。因此,对抵押资产价值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即从贷前抵押价值认定,到贷后抵押价值动态监控将是提高抵押贷款质量、保障银行债权安全和化解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然而,抵押评估监管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并非监管越多越好。因为任何监管行为都会产生成本和效益,银行必须充分衡量监管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均衡关系,寻求一个合理的监管边界,以便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帕累托最优,这已成为商业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文献评述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抵押评估风险已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抵押价值作为银行授信发放的决策依据,其估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乎银行抵押信贷风险的补偿保障效果,是银行缓释信用风险的第二还款来源。目前国内外对于抵押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抵押价值类型研究

《国际评估准则》[1]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评估专业准则,其中对抵押贷款评估业务作了专门规定,对于抵押资产价值类型仍旧采用市场价值,并未考虑抵押资产价值评估的特殊性。Bienert and Rehkugler [2]指出抵押贷款价值相对市场价值而言与抵押目的匹配的适当性。Crosby,French and Oughton [3]则反对在进行抵押评估时采用抵押贷款价值类型。《欧洲评估准则》[4]指出抵押贷款价值应结合正常市场条件,在目前用途下考虑资产的长期存续性等因素。张文锋和张志军[5]提出商业银行不动产抵押价值类型选择原则,指出当前适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的抵押价值类型应为市场价值类型。崔宏[6]则认为与抵押评估目的相适应的价值类型是抵押贷款价值,而不是市场价值。

2.抵押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常见的抵押评估方法是成本法、市场法及收益法。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前沿经济理论工具大量在评估领域应用,抵押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创新。Hilliard,Kau and Slawson[7]将抵押视为一种期权并对抵押期权的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8]提出了合格金融抵押品的认可标准,特别强调了抵押贷款价值。刘桂良和招平[9]提出到期价值估算法和即期价值修正法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决策有用性。崔宏[10]认为抵押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包括四个层次,评估方法应以“折现现金流法”为核心,以“期权定价法”为补充。

3.抵押价值高估研究

Fraser和Worzala[11]及Smolen[12]等人指出评估机构在抵押评估过程中由于承受着来自客户的压力,当客户以后续业务合作为前提对评估机构提出要求时,将会导致评估机构为了满足客户信贷需求而高估房产价值的可能。Martin[13]指出由于评估师高估资产价值而导致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金融风险发生,同时分析了产生高估的几种原因。Mera和Renaud[14]及Fischer[15]则分别从信誉管理系统和互利商业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在亚洲通过高估抵押价值获得贷款的原因。韩冰[16]利用博弈论与理性预期理论对高估行为进行了分析。王直民[17]指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估价机构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的理性选择并不会自发导致估价市场整体帕累托最优结果的出现。姜丽宁和崔文田[18]提出存在一种激励的悖论,从而设计了评估担保机制。笔者[19]也曾从三方博弈的视角分析了抵押价值高估的成因。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对抵押价值评估研究在价值类型、评估方法及高估风险分析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从银行视角对抵押价值评估监管的研究较少涉猎,鲜有的研究也仅是研究银行在什么样的约束条件下会采取或者不采取抵押评估监管措施的行为决策,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但现实中毫无疑问每个银行或多或少都会采取一定监管措施,真正的问题是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银行作为抵押评估报告的最终使用者,对评估机构的监管如何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均衡,寻求最佳的监管点,达到自身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帕累托最优。本文将运用成本收益与动态博弈的分析方法,从银行视角寻求建立一个合理的监管边界,并通过引入抵押评估保证金机制来实现对评估机构的均衡监管,以便实现银行抵押评估监管效率的最大化,并指出建立适度监管的策略选择。

二、抵押评估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抵押价值的风险缓释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各国商业银行的重点关注,各家银行正在不同程度地将其作为信贷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然而任何一项制度安排都必须遵从成本收益原则,只有当制度产生收益大于实施成本时,该项制度才是有效的。因此,银行在追求最佳评估监管目标时也不例外。

(一)监管成本函数分析

监管成本是指实施监管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合理资源消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双方因监管行为而产生的一切合理支出,主要包括银行监管外部评估的组织成本、实施成本及后续支出。间接成本即为银行实施监管引起的间接效率损失,主要包括负外部效用,即对外部评估审核不实而带来的银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损失;合规成本,即评估机构为遵守银行及外部监管机构相关规定而额外承担的费用支出;社会经济效益损失,即银行过度监管引起评估市场的低效率造成社会总体经济损失。

由于银行实施抵押评估监管的成本与监管频率、监管强度以及时间因素相关,所以,假定银行抵押评估监管成本函数为: 其中分别代表不同参数,代表监管频率、监管强度,代表时间。根据微观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原理,通过数学推导,可以得出:一方面监管成本与监管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监管频率的增加而监管成本相应增加,但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成本有所降低,并趋于稳定。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强度的提高而监管成本不断上升。具体监管成本收益如表1所示。

(二)监管收益函数分析

对于监管所取得的收益,同样与监管频率、监管强度以及时间因素相关,由于银行抵押评估监管收益除了增加自身贷款收益外,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社会效益,无法将其准确量化衡量,但通过定性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对抵押评估采取一定监管措施后能够有效地降低抵押风险,提升监管效益与社会效益。比如,抵押贷款违约损失率降低,审核评估质量的提高,信息不对称的改善,虚假评估信息减少等。另一方面监管收益随着监管频率的提高也会有所提高,但存在一个适度监管区间,当监管频率及监管强度过高时,不仅会耗费过多的成本,而且会影响银行正常经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银行监管收益。

犹如施蒂格勒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规制时所指出的那样,任何监管都会导致经济效益损失。如图1,假定银行抵押监管供给曲线为S,抵押监管需求曲线为D,原始的均衡点为B,当银行对抵押评估实施监管后,抵押监管的有效供给曲线S上升到S′,均衡点由B上升到A,造成效益损失C。可见,实施抵押监管也不例外会造成一定损失,如图1所示,监管的经济效益损失不仅包括评估机构为遵守相关规定而额外承担的合规成本E,还包括经济效益损失C,即监管引起总损失为C+E。然而由于抵押评估业务的激烈竞争与信息不对称导致抵押评估市场“道德风险”较为严重,那么,银行作为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监管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合理的监管边界尤为重要。

(三)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银行对抵押评估实施监管的总成本直接与监管强度及监管频率相关,在一定时期内监管强度可以正比例监管成本。因此,假定银行实施抵押评估监管强度及频率与监管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即银行监管成本随着监管强度及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在理论逻辑上将存在一个最优的监管强度及频率。

从图2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抵押评估机构不监管时,抵押评估市场存在较大“道德风险”,市场失灵带来的成本损失无穷大,相反收益趋于无穷小。随着商业银行对抵押评估机构监管强度的逐步提升,促使抵押评估质量不断提高,基于规模效应而监管成本则开始逐步下降,与此同时监管收益则逐渐上升。当监管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成本曲线又开始逐步上升,而收益曲线则逐渐下降,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监管成本曲线呈U形,收益曲线呈倒U形。由于商业银行对抵押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与监管强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所以适度的监管不但能使银行收益实现最大化,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评估市场效率。图中A点为最佳监管强度,不管是A点左方或右方都不能使评估市场资源实现最优配置;B点为银行监管临界点,即银行监管效益与成本相等,当监管强度越过B点时,加强评估监管是有效的,监管成本不断下降,当监管强度达到A点时,银行实现监管效益最大化。当监管强度越过A点时,由于监管边际成本的上升及边际收益的下降,银行监管收益会逐步减少直至为0,即当成本效益曲线再次相交C点时,监管所带来的效益与其增加的成本相等。当监管强度超过C点时,监管成本趋于无穷大,而监管效益则趋于无穷小,不断加强监管强度只会一味的提升监管成本,而带来的监管收益则是微乎其微,即抵押监管失灵。总之,为提高抵押评估质量,银行对评估机构实行必要的监管对于控制信贷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只有当监管收益大于监管成本时,监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如图2所示,即Ⅱ区为抵押评估监管适度区域,Ⅰ区为抵押评估监管不足区域,Ⅲ区为抵押评估监管过度区域。

现实抵押风险控制中适度的抵押评估监管并非一个精确的值,而是一个动态区域变量,只要该变量不超过一定幅度,就符合适度监管要求。正如图3所示,横轴代表抵押评估监管强度及频率,纵轴代表抵押评估监管边际成本。MC作为抵押评估监管边际成本曲线,随着监管强度及频率的增加而增加。MR作为抵押评估监管边际效益曲线,随着监管强度及频率的增加而递减。O点监管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是银行监管最佳强度或频率。在O点右侧,银行对抵押评估监管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银行出现监管过度;在O点左侧,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表示银行监管不足。然而这只是一个理论化的最优监管强度,实际工作中银行只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均衡监管强度边界。

三、抵押评估监管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抵押评估监管的均衡边界

按照经济学标准的分析工具,抵押评估监管的均衡边界应该是银行实施监管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Mr(X)=Mc(X),其中, Mr(X)为抵押评估监管的边际收益,Mc(X)为抵押评估监管的边际成本,X为监管强度。假定监管收益r(X,F)、监管成本c(X,F)分别具有通常的收益函数、成本函数的基本性质,即抵押评估监管收益随监管强度的提高而以递减的速度在增加,即有dr(X,F)/d(X,F)?酆0,d2r(X,F)/d(X,F)2?刍0;成本随监管强度的提高而以递增的速度在增加,即有,dc(X,F)/d(X,F)?酆0,d2c(X,F)/d(X,F)2?酆0。正如图2所示收益曲线呈凸形,而成本曲线呈凹形。

在成本收益分析法下,抵押评估监管的效率以n(X,F)表示,则n(X,F)=r(X,F)-c(X,F)。当n′(X,F)=r′(X,F)-c′(X,F)=0时,n(X,F)可取到其极值,其含义是此时抵押评估监管的效率到达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n(X,F)max,即此时对应的抵押评估监管强度达到了约束条件下的最佳值,故而使抵押评估监管呈现出最优效率状态。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背景下,“求抵押评估监管均衡边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抵押评估监管效率的最大值n(X,F)max的问题”,其转化机制如下:

抵押评估监管均衡边界, 即Mr(X,F)=r′(X,F),Mc(X,F)=c′(X,F),当Mr(X)=Mc(X)时,抵押评估监管效率实现最优n(X,F)max,此时的监管强度就是最佳的理论监管强度。事实上现实中商业银行对于抵押评估监管的预期收益成本曲线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换而变化,因而理想的监管均衡强度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抵押评估监管强度的均衡过程就是银行依据自身抵押评估运行情况,通过对各种影响抵押评估行为监管成本收益的因素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寻求抵押评估监管均衡边界的动态“帕累托优化过程”。

(二)抵押评估监管的激励约束机制

如何在满足以上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实现对评估机构的最佳监管,下面将通过引入抵押评估保证金机制来实现对评估机构的均衡监管。即针对每笔抵押评估业务,在抵押信贷时银行向评估机构收取一笔保证金M,并将评估报告对外公示,如若发现存在虚假评估行为,则没收该笔保证金的同时对其另行处罚,并对举报人进行相应奖励C′。若评估机构客观公正作业,则一年期后退还该保证金。因为经过公示的评估报告透明度大幅提高,且只要举报就有奖励收入C′,所以举报人有进行举报的动机,从而只要评估机构存在虚假高估行为,就肯定会被发现。假定M=?琢(RH+Y-RL),其中?琢为保证金系数,且?琢?酆1,RL为评估机构正常评估收益、RH为评估机构高估收益、Y为高估隐性收益、Ca为高估的惩罚成本、Cb为银行的监督成本。则银行与评估机构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对表2分析可知,由于M=?琢(RH+Y-RL),且?琢?酆1,所以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正常,不监督)。

通过前文假定可知,借款人欺骗贷款的收益及损失分别为R和-L,而评估机构高估所能带来的额外收益及损失为W和-E,且W=RH+Y-RL。所以对于评估机构与借款人而言,其额外收益的得益矩阵如表3所示。

对表3分析可知,由于W=RH+Y-RL,M=?琢(RH+Y-RL),且?琢?酆1,所以W-M?刍0,则此时存在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诚实,正常)。

可见,引入抵押评估保证金担保机制符合激励相容原则,不仅能节省银行的监督费用,规范抵押评估市场环境,还能消除借款人的“道德风险”,激励评估机构选择正常评估,所以这一机制设计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抵押评估监管效率。

四、建立抵押评估适度监管的策略选择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抵押价值评估整体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力,致使抵押风险在整个授信过程中不断扩大,抵押贷款一旦形成不良,抵押资产对抵押贷款的风险保障缓释效果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次贷危机的爆发进一步突显了银行内部建立评估监管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对此,笔者建议我国银行可以将抵押资产价值评估作为贷款审查中的一个必要程序及重要环节,在满足成本收益原则的前提下实现抵押评估监管的最佳效果。

1.推进银行抵押评估委托机制,有效降低抵押评估风险监管成本。

目前抵押贷款业务操作中一般借款人为评估委托人,因为“谁委托、谁付费”,则受托评估机构为了尽可能多的承揽业务,经常不顾银行信贷风险而一味迎合委托人的信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德风险”。因此,为了从根本上降低抵押风险管理成本,消除信贷评估管理风险,将借款人委托抵押评估改为银行直接进行抵押评估委托机制,由银行先行付费,然后在抵押贷款发放时向借款人收取一定信贷管理费或财务顾问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抵押评估业务的独立性。

2.实施抵押评估机构备选库制度,引进评估机构入库风险保证金机制,有效降低银行监管成本及评估机构“道德风险”。

为进一步激励评估机构立足银行视角为其服务,避免评估行为发生不正当竞争现象,根据激励相容原则,银行应该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选定一批资质较好的评估机构作为备选库,以备在长期业务合作中较好地为其服务,如果在后续抵押评估中存在虚假评估,银行直接将其从备选库剔除出局。同时,银行建立评估机构业务合作备选库时,可以适当对评估机构收取一定风险保证金,激励其在业务合作中诚实守信,遵从职业道德。如果合作期结束后未发现高估行为即退还风险保证金,并在后期业务合作中留存备选库,且后评价时给予一定考核激励;否则将没收风险保证金,立即与其中断业务合作,并在银行业协会予以通报。由此可见,引进评估机构入库风险保证金机制不仅能有效降低银行监管费用,还能进一步规范抵押评估市场,从而降低评估机构的“道德风险”。

3.建立专门的抵押评估监管部门,实施抵押价值全程动态监控机制。

由于抵押资产的价值不断波动,如果在合同期间,抵押资产价值小于贷款合同价值,借款人的理性选择便是违约。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抵押评估管理部门,负责抵押品的实物及价值管理。同时,在信贷审批系统中应尽快引入抵押资产估值系统,实时监测抵押品价值实况,实现对抵押价值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为信贷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4.启动金融资产评估资格认证制度,培养银行内部专业评估队伍。

金融资产评估与一般资产评估不同,该项业务对评估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应掌握一定的评估理论,还应具备相当的金融知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推进金融资产评估资格认证制度,尽快培养专业的内部评估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抵押价值精细化监管的要求,才能切实发挥抵押价值的风险保障功效。

总之,抵押价值作为抵押评估监管的目标,其价值随宏观经济环境及时间变化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因而,为及时掌握抵押评估的动态信息,有效提升抵押价值的风险缓释效果,在今后信贷管理中对其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The 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S].The l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2001:1-165.

[2]Bienert.Sand Rehkugler.H.The mortgage Lending Value-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with Europ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within Europe[EB/OL].2005.

[3]Crosby.N,French.N , Oughton.M.Bank lending valuations on commercial property——DoesEuropean Mortgage Lending Value add anything to the process[J].Journal of Property Investment andFinance, 2000,18(1):66-83.

[4]European Valuation Standards[Z].

[5]张文锋,张志军.商业银行不动产抵押价值类型选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8):24-29.

[6]崔宏.基于银行贷款安全的抵押贷款价值评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6): 54-56.

[7]Hilliard,J.E.,Kau,J.B.and Slawson,VC,Jr.Valuing prepayment and default in a fixed rate mortgage:a bivariate binomial options pricing chnique[J].Journal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1998,26(3):431-468.

[8]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mision.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EB/OL].2004.

[9]刘桂良,招平.抵押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创新[J].系统工程,2004,(9):104-106.

[10]崔宏.基于银行贷款安全目的的抵押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创新[J].金融论坛,2007,(1):42-46.

[11]Fraser.R.R ,Worzal.E.M.An insight into the ideas of Professor James Grasskamp on practice and reform in appraisal [J].Real Estate Issues,1994: 237-256.

[12]Smolen,G.E.,Hambleton,D.C.,Is the real estate appraiser role too much to expect [J.The Appraisal Journal,1997,65 (l):9-17.

[13]Martin VⅢ.Appraising the profession [J]. Mortgage Banking, 1991,51(8):61-66.

[14]Mara,Renaud.Asia’s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ole of real estate[M]. New York: M.E.Sharpe, 2000: 255-277.

[15]Fischer. The Asian crisis: a view from the IMF[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1998, 9(2): 67-176.

[16]韩冰.房地产评估机构高估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防范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7, (2):144-147.

篇8

Key words: ERP;risk assessment;index system;AHP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96-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ERP系统的建设中,然而ERP实施本身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因此,为保证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在全面识别和分析系统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可见,对我国企业实施ERP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ERP项目及其风险

1.1 ERP简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的范围去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的根本变革。

1.2 ERP项目管理风险ERP项目管理风险定义为:在ERP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项目管理人员不希望的某种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ERP项目风险具有以下特点[2]:①风险存在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无处无时不存在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②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任何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③风险的可变性。在ERP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都是变化的。④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可见,建设ERP不仅意味着高收益,,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企业ERP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在建设ERP前充分估计实施风险因素的大小,以便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ERP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模型鉴于ERP项目风险普遍性,多样性及可变性的特点,我们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风险的结构,以便企业管理者可以在ERP实施中做出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实施ERP项目的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两个方面。影响企业ERP项目的外部风险主要是社会环境风险和外部资源环境风险。而ERP系统作为企业组织管理、信息技术以及企业中人事的集成系统,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人事管理、软件系统(信息技术)的管理及三者结合的管理[3]。根据以上描述,建立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管理风险分析模型。

2ERP项目风险评估

2.1 ERP项目风险评估定义ERP风险评估:也称为ERP项目风险分析,是组织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对ERP实施过程中的威胁、影响和薄弱点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也就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ERP项目风险评估可将有限的项目安全预算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它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2.2 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结合上面提出的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管理风险分析模型,我们现在来考虑可能导致项目失败风险因素,主要从企业实施ERP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风险来分析和评估。该指标体系有三级,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各二级指标相互独立反映了前一项指标属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风险影响因素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些风险指标度量属性,其最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企业管理者对于经常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决策,往往要考虑很多重要性难以量化的因素,这就难以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处理这类问题的实用方法,即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AHP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通过构造一定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逐层建立判断矩阵并形成同层中的各个元素对其上层中某一准则所占的权重,最后计算合成待选方案的综合权重值并形成最终决策[4]。可见,AHP是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3.2 应用AHP对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①确立层次结构模型。对企业实施ERP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同层诸因素从属于其上层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支配其下层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而同层因素间应尽量相互独立。最上层为目标层A;接下来为指标层B,下一层为子指标层C,如指标社会环境风险B1 含子指标宏观环境风险C11及行业环境风险C12。②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从属于其上层各因素的同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直到最下层。③计算权向量并做好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若未通过,则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5-6]。由专家和用户对几个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含指标层B对目标层A的权向量ω(2)及一致性指标CI(2),子指标层C对Bi(i=1,2,…,6)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分别为ω(3i)、CI(3i)(i=1,2,…,6);方案层D对子指标层C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分别为ω、CI(k=1,2,…15)列表,其中C 对A 的权向量ω(3)=W(3)×ω(2),而W(3)是以 , , , , , 为列向量的15× 6矩阵,其中 =(ω(31),0,0,0,0,0,0,0,0,0,0,0,0,0)T, =(0,0,ω(32),0,0,0,0,0,0,0,0,0,0)T, =(0,0,0,0,0,ω(33),0,0,0,0,0,0,0,0)T, =(0,0,0,0,0,0,0,ω(34),0,0,0,0,0)T, =(0,0,0,0,0,0,0,0,0,0,ω(35),0,0,0)T, =(0,0,0,0,0,0,0,0,0,0,0,0,ω(36))T。④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以表中的15个权向量ω为列向量构成6 × 15 矩阵W(4),则方案层D 对目标层A 的组合权向量为ω(4)=W(4)×ω(3),利用我们得到的最下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向量ω(4)=W(4)×W(3)×ω(2),并酌情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即考虑ω(4)中哪个系统所占权重最大,为我们所选;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CR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3.3 应用AHP方法对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优点及问题从我们应用AHP方法对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不难看出AHP方法的一系列优点:①科学性强,对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入模型,并加以量化处理;②系统性强,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③实用性强,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相互沟通,甚至直接应用,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④简洁性好,AHP方法基本原理易了解,基本步骤易掌握,计算及结果简单明确,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但也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人的主观因素作用较大,这就使得决策结果可能难以为众人接受。当然,采取专家群体判断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个缺点。

4结论

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过程就是效益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因此,企业ERP的成功实施需要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作保证。本文打破常规,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并确立了企业实施ERP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企业ERP实施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涛.企业实施ERP 的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2]梁巨平.ERP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2006.5

[3]熊膺.我国企业实施ERP管理风险的识别与控制.[Master’s Thesis].重庆大学,2005.5.

篇9

项目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因为其具有改善和提高项目经济强度及项目债务承受能力、减少项目投资者的自有资金投入、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等诸多优势,所以自出现以来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获得收益。但由于项目投资跨度长、涉及面广,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EXCEL工具来评估投资房地产项目风险的方案选择方法。

二、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类型

项目投资的风险一般可分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大类。内部风险是指项目实体可自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外部风险是指与市场客观环境有关,超出项目自身范围的风险。

1.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

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如战争、国际形势变幻而导致项目资产的收益受到损害的风险。政治风险的大小也与一国政府的政策的稳定性有关。政治因素的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其造成的风险也是难于避免的。由于商业房地产与国家经济形式紧密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控制。

(2)法律风险

商业房地产项目的法律风险是指东道国的法律变动或不健全给项目带来的风险。我国当前的商业房地产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房地产中的法律也会逐步改进。法律一旦变动,投资人就必须面对和自已原来投资时点所不同的法律条款,就可能会受到某些方面的损害。

(3)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项目发起人不能控制的金融市场的可能变化对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及通货膨胀风险。由于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回报时间长,所以汇率波动带来的债务负担的加重,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影响项目的现金流量的变化。

(4)不可抗力风险

商业房地产项目从设计到建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自然灾害天气,如地震、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房屋的建造过程中出现给商业房地产的建设造成破坏的自然天气,会对项目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但这种自然灾害是人们无法预测的,所以不可抗力风险是不可以避免的。

2.内部风险

(1)预测风险

预测风险是指项目的制定人在项目规划时面临的项目完成所发生的项目收益变化的风险。由于商业房地产项目在一开始规划时预测其可能会给投资人带来的收益的大小,所以项目的收益是无法预测的。从项目到一开始规划到建成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规划人所预测的商机就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在投产后没有达到投资人预想的收益,投资人就会不可避免的承担预测风险。

(2)完工风险

项目的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的风险。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是以项目为导向,在项目建设阶段,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果项目不能按预定计划建设投产,将导致项目建设成本的增加,项目贷款利息的加重,项目不能按计划取得收益。

(3)生产风险

项目的生产风险是指在项目的试和生产经营阶段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料供应、生产经营和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它是项目融资的另一个主要的核心风险。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 技术风险; 资源风险; 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资商业房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

(4)市场和经营风险

商业房地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首先,由于位置的固定性,致使其必须面临并承担因项目所处位置的地理条件变化而带来的项目风险;其次,由于商业房地产投资额大,开发周期长、销售经营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各种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对收益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三,商业房地产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商业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依托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减;最后,商业房地产经营过渡期的存在使开发商在这期间内随时可能面临调整和亏损。所以,商业房地产面临的市场和经营风险相当大。

因此,在实际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中要考虑多方面的风险。不同的项目面临的风险表现在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于项目的投资人来说,能够有效的评估其要投资的项目的各类风险的权重对其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三、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对投资决策风险进行综合的度量。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运筹学家萨迪(A.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该方法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该方法目前在许多决策规划中得到应用,评价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也采用此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AHP法求出指标权重。它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对定性问题做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法。用层次分析法求权重的计算步骤:

1. 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在商业房地产的投资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风险。其中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等。在进行层次分析法时必须先把所有涉及到的风险进行分类。

2. 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各因素相互联系的层次模型。根据对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作者构造了如下图的层次模型,如图。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个体系评价几个相似的投资方案的投资风险。

3. 根据专家的意见,构造关于各个风险的判断矩阵从而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判断矩阵的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认识,一般采用数字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专家通过相互比较,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说明实际情况时,判断矩阵相应的值可以取这个比值。

4. 通过判断矩阵的特征根的求解得到特征向量,把判断矩阵经过归一化后几位同一层次相关因素对于上一层次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两种方法:方根法和和积法。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的值越小,表明判断矩阵越接近于完全一致性。对于多阶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CR.< 0.10 时,便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当CR.≥0.10时,即不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则将信息反馈给专家,就需要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 0.10,从而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5. 根据各方案的情况构造每个方案对各个因素判断矩阵,计算各方案对于各个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6. 把第四步所得的各个因素权重和第五步所得的各个方案对因素的权重,求其加权总和。按照所得的百分比情况得到方案的风险综合排序。投资人尽量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投资,这个综合排序为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人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分险评价实例分析

在项目投资之前,投资人会面临多种复杂的风险。本文试图从运用AHP法定量分析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风险,可以在安排项目投资前为投资人提供参考,为投资人进行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下面我们以和积法为例说明如何用EXCEL解AHP问题。若某投资人决定投资,经过初步调查研究,确定了三个投资方案A、B、C。从以上分析的商业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分析这三个方案的风险的大小,从而帮助投资者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本文运用EXCEL来计算A、B、C三种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方案的风险,然后根据计算出的风险大小的排序,来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科学的决策,从而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投资成功率。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欲投资一个商业房地产项目,计划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经风险辨识后,其风险因素主要有政治风险、市场经营风险、金融风险和完工风险。并建立了如图一的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专家群体咨询意见,对该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的意见,列出了判断矩阵,然后运用EXCEL对此矩阵列求和并列规范化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各个因素的权重和A、B、C方案对各个因素的权重如表2所示。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A、B、C三个投资方案,就其投资风险来说,方案C的风险权重最大为35.64%,其次是方案A为33.68%,相对来说,方案B 的风险最小为30.68%。

五、结论

以层次分析法为数学工具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可以为投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投资成功率,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本文仅从投资决策的角度对投资风险加以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投资风险对项目的作用是全过程的,因此,对投资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将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论文所提供的决策期的风险分析方法,可以类似地进行投资全过程的风险研究,但毕竟投资决策是整个投资行为的第一步,只有顺利地通过第一关,才有可能达到投资者获取收效的目的。另外,对于投资决策来说,不仅仅要考虑项目的风险,还必须同时兼顾项目的效益。科学的投资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后做出的。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需要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共同努力,并需要投资决策者与投资项目的管理者等方方面面的人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加理解投资行为的内在规律,掌握它、运用它为经济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篇10

熵;熵权分析法;风险评估

1 熵的涵义

科学家爱因斯坦将“熵定律”誉为“自然界定律中的最高定律”。在希腊语言中,熵的原本含义是变化的容量。1850 年,德国科学家科劳修思首先将热力学熵的概念引入,后来人们将熵的理论应用到艺术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经由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熵理论领域的代表人物有波尔兹曼、普利高津、克劳修斯、香农等,并发展出了不同的学派。

2 熵权分析法

风险是指事件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在信息熵中,概率测度熵用来测度系统的不确定性程度。对某个项目决策或多目标决策进行分析,构建项目决策的风险体系,进而利用熵权分析法度量项目的系统风险。

“熵权分析法”就是基于熵理论,对项目决策或多目标决策赋权重。就是根据各个指标承载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重的方法。在项目决策或多目标决策中,决策者需要评估每一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评估相对重要性的方式就是对各指标赋权重。风险评估就是要考量每个评估指标影响总目标实施的相对重要程度,即通过数学模型给各指标赋予权重。在信息论的概念中,指标变异度是用来衡量某一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的标准。指标的变异度的值越大,其承载的信息量越大,鉴别作用也就越强。

3 熵权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3.1 构造评估矩阵

对于一个具有个评估指标、个评估专家的方案的风险评估问题(称之为评估问题)。运用客观赋值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而得出多个专家对于多个指标的评估数据,得到风险评估矩阵X。其中为第个专家,对第个指标的赋值。

3.2 评估矩阵的无量纲化

在利用熵值进行赋值之前,对评估矩阵进行无量纲化以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的存在所导致的不可共度性。

对于正指标的处理方式如下:

对于负指标的处理方式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第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矩阵,此时,。

3.3 计算熵值

对于矩阵,利用函数分别对每一指标进行评估,其中:表示熵,表示熵权,表示风险。熵值可以测度指标所承载的有用信息量的大小,正的熵值代表有用信息的减少或者不良信息的增加,反之,则代表有用信息的增加或者不良信息的减少。

在评估问题中,对于第个评估指标,定义其熵值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这是因为的最大值是,值的确定在于使得。

3.4 计算熵权

在评估问题中,第个指标的熵权的计算方法为:

熵权的大小可以代表该指标在评价风险时所起的作用。熵值越大,则熵权越小,该指标越不重要;指标的熵值越接近,则熵权越接近;。

3.5 风险值的确定

定义为第个评估指标的专家权数,即,则该指标的风险值为,其中,表示第个准则层的风险值,(为准则层数)

由于,因此。越小,表明该评估问题的确定性越大,风险越小;当很小甚至接近“0”时,说明该评估问题接近确定,几乎没有风险。反之,当接近“1”时,表明该评估拥有很少的信息量,这时所有对象的指标值相似,做出任何的决策都均存在很大的风险。

3.6 总风险的确定

根据以上各指标的风险评估值,可得出具有b个的目标层的风险向量为,其中,表示第个目标层的风险值。为具有个问题的风险向量,相应个目标层指标的熵权向量为,其中,。

对个目标层指标的风险向量和熵权向量求内积,即可得到关于个评估问题的总的风险值:,其中,

【参考文献】

[1]李彩良.基于熵理论的和谐社会评价与优化研究 [D][D].天津大学, 2009.

篇11

一、对于桥梁施工风险管理浅析

施工风险管理手段是桥梁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桥梁施工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我国的施工风险管理机制起步较晚,很多时候,对于实际的桥梁施工风险意识不足,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将施工风险的管理手段逐渐的落实实践施工当中,这样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施工手段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多数的施工工程都隶属于国家的管制,产生的风险也直接由国家自行承担,导致项目履行者无法意识到自身的所具备的职责,进而为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以及控制受到诸多的阻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和更新,这一发展形势,为我国的施工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当前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已经越发的注重风险控制的作用,力求通过这一方式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保障施工进度。虽说我国的施工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管理水平也不成熟,但是,在实践发展中,我国的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已经在不断的完善和健全[1]。

二、对于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内容以及关系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以及评估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落实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中所面临的风险数据以及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而后再将其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反馈,在实施施工的过程中,则应当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施工负责人的多年施工经验完美的结合,再对现场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和管理,最后再将其中所涵盖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施工计划阶段也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因素,让风险意识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要想将风险评估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还可以通过构建特定部门的方式,对当前的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而后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其定时检查。如果检查之后发现其中存在纰漏,那么应当及时的对此问题上报,进而及时的解决,与此同时,还要将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更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风险应对方案,保障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如果在检查之后未发现影响工程实施的风险因素,那么则可应用此风险评估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风险识别是实现风险控制以及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识别得是否全面以及准确,可以直接的影响到最终的风险评估水平,最终还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2]。风险评估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全面的分析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内容所存在的风险,而后找寻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式。

三、对于桥梁工程实施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建议

在对工程施工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就应成立专门的工程风险识别小组和风险评估小组,而后有关的领导还要针对其中的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将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工作环节以及内容落实到个人头上,这样可以为桥梁工程施工的风识别以及风险评估更为科学、合理,使人员的安排更为合理,避免出现职责意识不清,以及躲避工作责任的情况,一旦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那么就要将责任落实到负责这一部分工作内容的人员头上,这样的方式还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落实桥梁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过程中,还应当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比如,环境、人、制度、物以及工艺等方面,全面的对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识别以及评估,保证施工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3]。像环境风险识别方面,涵盖着施工环境、办公施工生活、施工作业等等方面,在进行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环境风险这一重点因素,充分的考虑桥梁施工中的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进而在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的同时,提升施工风险评估水平,从环境风险角度,降低施工过程中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像人为风险评估方面,则更要对其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从总工、安全员、经理、班组长以及施工人工等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分析[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井喷式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的在实现着变革,人们越发提升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而相关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时,也越发的重视施工安全的作用,并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对各类的施工安全问题予以解决,以桥梁施工为例,诸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梁施工时,都会通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高效的防范,为桥梁施工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与此同时,也会保障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效率。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落实风险管理时,都会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即便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落实到实践中,仍旧会存在诸多的问题,究其根本,无外乎对桥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实施的不全面,致使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的管理漏洞,进而大大降低了风险管理效率,因此,在落实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桥梁施工正常进行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项贻强,张婷婷,孙筠等.国外桥梁工程项目风险及评估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10,30(2):153-158.

[2]卢春林.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6):1156-1164.

篇12

(一)资产评估风险的概念

所谓资产评估风险,指的是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因资产评估活动所可能造成利得损失的概率。这种损失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评估价值区间同客观价值的不相符,也可能是评估主体发生行为失误引起的,同时这种失误很可能导致利益受损者对评估单位及评估人员进行诉讼并要求其承担责任,赔付损失。当中包括广义风险及狭义风险两种类型,狭义风险主要是那些突出风险表现不确定性的部分;而广义风险则是指那些突出风险损失不确定性的部分。换言之,广义风险更容易带来利益或者损失。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主要类型

首先,立法风险。因为个人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因此有关机构在制定和资产评估有关的规章制度时常常受到历史的局限,若干年后,若资产评估立法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则较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钻法律空当的机会,同时以前制定的法律规范也很可能因为难以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而给资产评估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执业风险。我们所说的执业风险作为资产评估风险中最普遍的一种,目前国内资产评估机构以及评估人员数量庞大,然而资产评估者的专业技能及个人素养千差万别,大部分评估人员的执业能力无法满足基本的专业要求,若评估人员能力缺失,在开展评估工作的时候就可能给评估当事人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便会对相应的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进行诉讼,评估机构也需要为此承担诉讼费用及败诉后对当事人的经济赔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执业风险。

再次,管理风险。这种风险即为主管资产评估领域的行政机关在对资产评估过程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其中,有两点需要特殊说明:第一,现今国内资产评估监管的行政主管部门尚未统一,除了财政部门外,还包括农林业、房产管理等部门共同主管,由于主管部门过多,导致了资产评估工作无法达成一个一致的标准;第二,中国现阶段的资产评估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及控制职能。对法律规范的制定及行业发展的规划等均隶属于规划范畴内。与此同时,像对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的资格认定及执业规范制定等均隶属于控制范畴。

最后,结果使用风险。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通常是由于当事人对资产评估报告书和资产评估结果运用不当或失误所导致的一系列风险。普遍体现为下列几种情况:首先,评估当事人不恰当地运用了过期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其评估结果;其次,评估当事人未能按照资产评估报告书中表明的评估目的来合理运用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第三,当事人在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的时候对评估期后的某些事项造成资产评估价值的变动没有考虑周全。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分析

(一)提升资产评估人员的个人素养及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作用尤为关键。因资产评估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细致的工作,因此要求评估人员拥有足够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专业评估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还应当与时俱进,学习进步。另外,我们也应当加强对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强化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同时使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创新发展意识及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其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最终为培养资产评估工作所需的综合型人才、降低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考虑到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具有严肃性、涉及评估当事人根本利益的事项,因此,我们需要对它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目的是令资产评估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带动评估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效避免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对资产评估职责分工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坚决拥护评估结果的法律效果及其权威性,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或者失范者的行径,使那些企业扰乱评估行业秩序的不法分子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借助法律规范的严格要求,不断净化资产评估行业的环境,并有效降低资产评估的立法风险。

(三)健全有关的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资产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就应当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为此,我们应尽快统一资产评估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实现统一的管理,给资产评估业创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另外,应当逐步构建起更加严谨的执业准入以及退出机制,并且严格规范评估机构出资人资格及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还有一点,就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强化业绩考核,不断提升执业水平、优化执业效果,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进而降低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及管理风险。

(四)健全有关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是每一个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对资产评估行业来讲,为了保障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客观性,就应当尽快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来加强对评估单位及评估者的监督力度,目的是避免评估失真。这种监督一定要由政府部门同社会力量一同完成,并且根据有关的法律规范,完善相应的技术监督手段,真正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资产评估监督机制,明确政府、社会及行业机构间的联系,清楚各自的责任,进一步降低资产评估的立法风险和管理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资产风险的评估有助于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但同时在诸多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及防范。现阶段,我国政府及企业均已意识到资产风险评估的必要性,也在不断地完善资产风险评估体系,相信资产评估工作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篇13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 它通过对原来相关的各原始变量作数学变换, 使之成为相互独立的分量,根据每个分量的贡献率选择主分量,然后再对主分量计算综合评价值。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消除了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影响; 减少了指标选择的工作量;采用信息量权数,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 本文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银行信贷决策分析并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模型。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主要是采用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现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率(X1)、资产报酬率(X2)、主营业务利润率(X3)、总资产周转率(X4)、应收账款周转率(X5)=销售收入/[0.5 ×(期初应收账款净额+期末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比率(X6)=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X7)=(流动资产-存货净额)/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X8)=负债总额×100/资产总额、利息保障倍数(X9)=(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0)。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从保定市随机抽取宝新、 冀澳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作为综合分析对象, 在上述指标体系下根据各企业2009年的财务资料得到23组原始数据。为清除原始数据量纲不同的影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

三、计算样本相关矩阵R,求R特征值与贡献率

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求得样本的相关矩阵以及各项指标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见表1)。表中矩阵的前4个特征值分别为3.012,2.549,2.050, 1.026, 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6.363%,按照累积贡献率≥85%的原则,可提取4个主成分。

四、建立因子载荷阵

取前4个主成分建立因子载荷阵,如表2所示。

第一个主成分F1的贡献率为30.124%, 说明在10项指标中起主导作用。F1在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三个指标反映的是资产运营情况或是公司总体的运营情况,因此该因子可命名为“营运能力”。

第二个主成分F2的贡献率为25.487%, 其中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上有较大的载荷, 而这四个指标中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因此该主成分可命名为“偿债能力”。

第三个主成分F3的贡献率为20.495%,其中在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该主成分可命名为“盈利能力”。

第四个主成分F4的贡献率为10.256%,其中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上有较大的载荷, 而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该主成分可命名为“成长能力”。

F1、F2、F3、F4这4个主成分能反映10项指标信息总量的86.363%, 即用这四个主成分代表原来的10项指标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有86.363%的把握。 主成分的财务状况可由主成分模型中权数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本文分别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主要方面来评估这23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四个主成分方程为:

F1=0.007ZX1+0.553ZX2+0.023ZX3+0.550ZX4+

0.543ZX5+0.184ZX6+0.182ZX7-0.102ZX8-

0.139ZX9+0.001ZX10

F2=0.032ZX1-0.166ZX2+0.131ZX3-0.184ZX4-

0.189ZX5+0.561ZX6+0.566ZX7-0.290ZX8-

0.406ZX9-0.020ZX10

F3=0.568ZX1+0.034ZX2+0.543ZX3-0.010ZX4-

0.007ZX5-0.152ZX6-0.123ZX7+0.369ZX8-

0.437ZX9+0.122ZX10

F4=-0.062ZX1-0.014ZX2+0.079ZX3-0.009ZX4+

0.011ZX5-0.037ZX6-0.036ZX7-0.274ZX8+

0.075ZX9+0.952ZX10

再以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的比重为权重,对各主成分进行综合,获得其综合评价值(F):

五、主成分得分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上述4个主成分方程可得出23家企业在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得分和排序;代入(2)式可计算出各家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得分及排序。据此可以对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做出比较和判断。运用主成分得分模型对企业做出的综合评估, 可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对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