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

篇1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有四大类,即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了审计,出具了恰当的审计报告,但在审计报告不干净时(我们可以把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外的审计报告通称为不干净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往往认为审计报告是有问题甚至是错误的。如因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而出具的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社会公众往往这样认为: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为什么会受到限制?企业管理层都能对审计的项目进行控制,而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足够的证据时遭遇到了困难,肯定是企业高管有意隐瞒某些事实,或者故意设置某些障碍阻扰注册会计师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既然企业高管存在问题,就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更有意思的是,在不干净的审计报告遭遇到公司的经营失败或重大违法行为时,注册会计师即便出具了恰当的审计报告,社会各界仍认为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职,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而导致他们利益受损,应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有关责任。

2.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下的管理层舞弊的困境

我们国家现阶段审计职业界实行的是制度基础审计,是一种以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着手的审计方法。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执行有效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企业管理当局有责任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基础审计的重点是对制度的各个控制环节审查,目的在于发现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环节并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企业管理当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那么在管理当局有意制造某些内控制度的假象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假象将让注册会计师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往往很难发现管理舞弊。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发现和披露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的重大舞弊,若没有发现和披露管理当局的重大舞弊,是注册会计师的过错,应承担过失责任。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在审计中发现的管理舞弊,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是选择披露,而是提醒企业有关管理高层改正,而且,审计工作中实际发现的重大管理舞弊与实际发生的重大管理舞弊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样,在公司管理当局,特别是公司最高管理当局与公司各利益群体串通舞弊时,注册会计师往往是力不从心。

3.公司治理结构中角色重合的困境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一大特征,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是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的基础上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代表股东的利益,董事会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实施具体的经营管理。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企业的经营权则授权给企业管理当局。股东是委托人,公司管理当局是人,股东委托公司管理当局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在审计业务的委托关系中,股东委托审计机构鉴证公司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即股东是委托人,审计机构是人。管理当局与审计机构是独立的,不存在任何的契约、利益关系,由人监督人的过程是可以保证其公正性的。我国现阶段的现象是很多公司的高管本身就是董事会的重要成员,公司高管既对公司实施具体的经营管理,又名义上代表股东,在董事会中主宰着公司的重大决策,这样使得公司高层为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广大的投资者利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成员,企业高管部分成员二合一,使受托进行审计的审计构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即“委托人”(董事会)委托审计机构对委托人(是董事会重要成员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会计责任予以认定或解除。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迫于委托人的压力而作出妥协,出具欠适当的审计报告,造成了审计失败。

4.抽样审计下的5%困境

最初的审计是以详细审计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计目标的改变,科学的抽样审计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抽样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统计学界的一个重要魔数——5%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根据双尾假设测试(TWOTAILED HYPOTHESIS ——TEST)的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总体中有95%的值落在偏离中值为正负1.96标准差之间。许多的注册会计师把可容忍的审计风险确认为5%,这是否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签发的100份审计报告中有5份以内的错误报告?假如某具有证券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有20家证券业客户,他们的可容忍审计风险是5%,那么,从总体上来说,该所每年出具的20份审计报告中有1份可能是错误的审计报告,就造成了审计失败。在我国现阶段,一次审计失败可能对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如在琼民源事件中为琼民源出具审计报告的是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在1998年5月1日证监查字[1998]36号中对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也不算十分严重,暂停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而且刚好是1998年5月1日开始至1998年11月1日结束,并未错过年报预审。但在1998年度,中华所13家客户当中有10家客户更换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最后,仅有3家仍然由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签发1998年的审计报告。

5.独立性的追求与天生的非独立性

独立性也许是独立审计准则中出现的最多字眼之一。独立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注册会计师唯有保持独立性,才有可能更加客观、公正,出具实际意义上的审计报告。但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天生以来就是非独立的。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由政府部门创办,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后试图将会计师事务所纳入自我管理轨道。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挂钩的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实践中,各挂靠单位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通常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指定企业到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判断、出具审计报告时,会受到主管部门的意愿所左右,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破坏。根据中注协1997年底所作的调查,54.7%的回复者反映了他们在审计实务中受到了政府干预,其形式包括指定审计单位或对审计报告的出具进行直接干预等(全中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问题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注册会计师通讯》1998年第一期)。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位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性组织,它的地位、权威和独立性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然而目前中注协理事会的大部分成员(包括会长和副会长)都来自政府部门,而非审计职业界,中注协也一直接受着财政部的领导和管理,中国政府官员认为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仅是政府管制力的补充和延伸而己。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中注协还仅是一个半官方的组织,而非民间自律性组织,这使得中注协在许多情况下要作出独立决策殊非易事,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独立性的发挥。(汤云为,2000,关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6.法律法规的尴尬

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法规的情况是: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并存。这样使中国会计人员经常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财务通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企业财务是政府财政的附属物,政府往往规定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财务通则主要规范的是如坏帐计提、折旧年限和存货计价方法等事项,并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遵循之。注册会计师要求对企业财务报告遵循会计准则和其他法规(包括财务通则)的程度发表意见。毫无疑问,这样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将会发生偏离。另外,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但会计准则本身亟待完善,虽然我国颁布了不少具体会计准则,并在上市公司中开始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各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在应用有关会计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相一致的地方。不断修改颁布与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往往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所适从,这也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带来困难。

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也是极为尴尬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是有中注协负责拟订,报财政部批准后实施,中注协负责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解释,那么独立审计准则是法规还是规章?有人认为《独立审计准则》不过是民间制定的文本,在法律上没有引为标准的效力。另外,1998年1月财政部颁布的《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处罚暂行办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在执业中违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应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办法。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管理方面的文件,是否能归结于法律、法规和规章?

还有,我国企业会计由财政部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由中注协管理,上市公司则由证监会监管。财政部颁布会计准则,中注协拟订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约有关规则,“会计准则”,“执业准则”,“信息披露规则”有时并不协调,这也给注册会计师执业带来了困难。

7.知识的频繁更新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结构的两极分化

我国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实行三级复核。严格的三级复核将有效地减少审计失败的概率。一般而言,第三级复核者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主管,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承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重大问题的把握上,第三级复核者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严格的三级复核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主管有丰富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经验判断能力。我国早期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是通过考核取得的,年龄普遍偏大。现在占据会计师事务所高层主管的大多是早期考核制下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我国近十年来证券市场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种法规制度不断颁布和修政,知识更新非常频繁。年龄老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管是否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三级复核形同虚设,完全是走走形式而已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8.信息的不对称与表外信息的关洼

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关注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表外信息,如《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违反法规行为》等。在实践中,公司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主要是与会计报表有关的帐簿、记帐凭证、法规依据与合同等,表外的一些信息很难收集到。即使在注册会计师怀疑企业某一方面,而试图从企业内部获得某方面的表外信息证据时,往往会被企业高层主管以企业商业秘密之类的借口回绝。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管理层处于完全知情的一方,而注册会计师并不是如此,因此,企业管理层很容易隐瞒企业表外的诸多事实。

篇2

为境外专业人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提供便利,更为在全球范围内吸引行业专业人才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提升中国注册会计师整体服务能力提供重要的机制。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已在欧洲开设考场,于2007年1月26日至2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顺利举办。

历年考试情况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目前我国各类考试及格率最低、最难通过的资格考试之一。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自1991年以来,我国每年考试平均单科合格率非常低,这也使注册会计师证书成为“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

考试体系设置

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考试时间:9月14日14:00~17:00审计

9月15日9:00~11:30税法14:00~17:30会计

9月16日9:00~11:30经济法14:00~17:30财务成本管理

考试合格及证书:

现行的考试办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单科成绩有效期为5年。具体做法是: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在连续5年以内取得全部应考科目有效合格成绩者,可持成绩通知单或单科成绩合格证书,向参考地地方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换发全科合格证书申请,由地方考办集中上报全国考办审核批复后,地方考办再将全科合格证书发放给考生。

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平均通过率由1991年的近70%逐年降低,近年来一直维持率在10%上下。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考试门槛高

在财经业内,注册会计师的地位毋庸置疑。与持证人数高达1200万的会计人员相比,注册会计师人数寥寥无几,注册会计师成为爬上金字塔顶的极少数人群。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活动中地位重要,行业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成为考试设置高门槛的原因。

 知识更新快

中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加快,会计、审计制度也在逐步与国际趋同。而各种经济政策调整包括经济法规的不断完善都被及时体现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

据统计,注册会计师考试仅《经济法》一门功课的新知识年更新比率就在30%左右,所有课程的总更新比率在20%左右。而且,涉及新知识的试题数量在当年的考试试题总量中有时占40%。在2004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已涉及国家2004年7月才出台的新法规。而2005年的《经济法》考试教材中会涉及2005年1月25日出台的新法规。

 报考策略失误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要求,考生必须在5年内全部通过5门课程考试,超过5年期限,起始第一年的科目成绩作废。因为有了这个政策,每年报考几门课就有学问了。根据以往的数字显示,每年全科报考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通过考试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考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考试重点并合理的分配时间。同时准备考试的时间相对较短,考试教材厚度惊人,科目报多了容易 “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看什么也复习不好,但如果只报一门,考试每门平均过关率也就在10%上下,谁有100%的把握能过?

 培训水平差异大

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官方机构、民间培训学校及大学中获取的咨询基本可以了解到,选择正规、培训水平较高的培训班对通过考试有较大的帮助。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不断发展,考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许许多多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其中确实有一些机构能给予考生充分、良好、有效的培训指导,但也不乏一些机构滥于充数,完全以盈利为目的,而忽略对考生的培养。因此,考生在选择时不可大意和盲目,应尽量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

注册会计师职业前景分析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世界性的热门职业,在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

注册会计师考试,主要是面向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财经后备人才,使之能够胜任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以及专业性会计和管理咨询工作。同时也适合政府与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等领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目前,我国需要注册会计师约为35万人。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职场需求中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到盈利预测审核、内部控制审核、会计报表审阅、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等领域,服务对象已从最初的“三资”企业扩展到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随着一系列金融、投资和企业改革措施的推出,以及市场体系的完善,尤其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以及所有权的多元化,出于对投资者和公众利益的保护,需要一个独立的专业人士,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注册会计师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因此注册会计师队伍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市场上财务管理类职业竞争异常激烈,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人才却千金难觅。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注册会计师职业已经成为了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会计服务的跨国流动,是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新挑战,对以知识化、信息化为核心的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要着力培养和形成能够承担国际审计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注册会计师的人才队伍。目前国内会计师队伍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中还主要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而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人才则奇缺。加上国内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培训的层次也较低,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国内会计界已经逐渐掀起了新一轮的培训和认证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也使得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大家普遍认为,手握一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才是能力和资历的体现。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总体就业前景相当不错,除了在审计所担任执业会计师外,通过会计师资格考证,又具备一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不少都在企业担任财务总监或主管,对于有志从事财会行业的人员来说,想要在职场有一个美好的前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考取不失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培训模式的转变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蓬勃发展为会计的教育培训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能使自己顺利通过考试,越来越多的考生会选择参加相关的培训机构进行考前辅导。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不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它作为教育产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与接受。在众多的培训机构中,中华会计网校无疑是业类的楷模。网校自2001年推出各类会计考试网上辅导以来,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时而准确的网上答疑、完美的网络虚拟课堂,赢得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比其他培训机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学习时间、地点上的随心所欲

远程教育可以使考生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完全突破了学习在时间、地点上的种种限制。考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很好地处理了工作、学习、生活三方面的矛盾,使自己真正掌握了学习的自,避免了上面授辅导班的来回路途奔波之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 学习进度上的随意安排

由于个人的领悟能力和课程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固定化、统一化的传统教育在教学进度上很难顾及个别人的学习特点,也不会因为某个考生的某个章节没有听懂就把整个课程重新再讲一遍,而远程教育的课件是事先做好了放在网上的,想学哪章,想学多久完全由考生自己掌握,熟悉的可以减少学时甚至不学,而自己较难理解的可以安排大量时间,完全不受任何的限制,对于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

 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情况千差万别,许多偏远地区的师资严重匮乏,良莠不齐,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师资,这些都制约着当地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而网络教育优势就是可以把全国的优秀师资汇集到一起,使各个地区的学员都能听到名师讲授的课程,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

 充分的答疑时间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交流,这种交流包括考生与老师之间及考生与考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解决考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答疑和老师的授课时间是混在一起的,答疑的时间多了,那么讲课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网络教学通过它特有的答疑工具,如:答疑板、论坛等工具将大家的提问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考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并在短时间内得到细致的解答。同时可以查看别人所提到的问题,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 交流范围扩大

篇3

面对就业问题,数学能力仍然停留在各类毕业生的软实力上。若想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就有必要培养一定的非数学的专业技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前景

一般来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数学或相关科研院所;在科技、管理、经济、金融、证券、软件、通信、IT等行业以及国防科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决策、风险管理、软件开发、信息安全等研究及应用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信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工作,都离不开数学专业知识。可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事技术专业工作的基础。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数学专业知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据有关专家分析论证,我国未来人才就业的特点如下:

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形成的就业专业化和职业化(一辈子从事一种固定职业);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和社会需求变化带来的改行跳槽与职业再选择。而职业的变换只有以某种基础专业知识作为依托,才能有效地进行转换。有关专家对IT行业230名成功人士抽样调查表明,以数学专业或其相关专业为依托实现职业再选择的人数占87%。

随着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教师聘任制的全面推行,普通中学师资的来源正在打破行业地域界线。拓宽师资渠道,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已成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无疑为报考综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同时也表现在质量上的提升。

综合院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资源优势。报考综合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不仅有利于未来就业,也有利于个人将来的发展。

统计学专业前景分析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相关专业的相关科研院所;从事经济、金融、保险、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环境与工程、高校等单位的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

考取相关的统计会计类证书也可以为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助一臂之力。各类证书包括以下几种:

1. 国际注册统计师

国际注册统计师分为一般统计专业和经济统计专业两类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出现国际注册统计师的初衷。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2. 国内的会计证书

目前国内的会计证书考试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二级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第三级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根据国家规定,在我国所有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报考人员要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自主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依据财政部的规定,凡在2年内参加4门考试成绩合格者,考试结束3个月后可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科合格成绩可保留1年。必须提醒的是,考试人员必须到财政部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获取助理会计师证)和中级资格考试(获取中级会计师证)。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职业2年的人,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2个科目,才可以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

(3)注册会计师考试(CPA):但凡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考试科目包括审计、税法、会计、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共5科。依据相关规定,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试1门专长科目。考试实行滚动式,从第1门单科合格成绩取得之年限算起,5年内必须通过所有科目,才可获得申请注册会计师资格。考生一次可报考5科,也可报考部分科目。同时,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籍公民专门安排。

篇4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随着的发展变化,审计方法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审计发展的早期,由于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目的是为了促使受托责任人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审计方式是详细审计。审计的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是对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accountingnumber-basedauditapproach)。二是从1950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这种审计方法重点在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环节,注册会计师通常将其涉及交易和账户余额作为审计的重点,甚至进行详细审计;对于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环节,通常将其涉及的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抽样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费用。从方法论的角度,这种审计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system-basedauditap proach)。三是1970年代以后,由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显露缺陷,一种新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逐渐兴起,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risk-orientedauditap proach)。

回顾审计方法的发展历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了作为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审计模式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以内部控制为核心,对控制风险的评估仅通过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而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常流于形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还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尤其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通过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便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二)审计基础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根据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符合性评审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风险导向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多种内外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重视各种环境因素。

(三)审计方法不同

两种审计模式都采用抽样技术,但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量化。因此,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技术是更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更注重利用分析性测试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两种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理论界把以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而将19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推行并逐渐被审计理论与实务界接受的,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模型为基础,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称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如下:

(一)审计起点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审计风险模型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往往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必要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则为会计报表项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这种新模式的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这将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主要针对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此外,注册会计师容易全面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观点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风险评估识别以分析性复核程序为中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够,其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分析性复核程序已成为现代风险审计方法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程序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在数据分析上不但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借鉴现代管理方法,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之中,使风险因素不再惟一,变一元风险评估为多元风险评估,使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三)风险评估方式由直接评估转变为间接评估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中得到体现,则财务报表很可能失真。此外,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四)审计程序实施具有个性化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程序是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其缺陷是没有足够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或防范的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五)审计证据的内涵扩大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证据也由内部向外部转移。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整体经营环境,由此评估客户的经营及审计风险,同时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审计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六)扩充了内部控制要素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七)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重心从会计、审计知识转向管理和行业知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结果主要依赖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各种方法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包括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是复合性人才,不但要掌握一般常用分析工具,还要接受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训练。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的一种必然趋势。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通过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中注协也在2004年10日了修订后的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不仅将使我国的审计风险准则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持。审计风险准则一旦正式生效,将引导注册会计师实务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会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审计程序及审计责任产生非常大的。

然而,要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和需要解决的: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与效益问题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前提是成本能得到补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过渡到收费的同步增加。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投入来培训注册会计师,使他们掌握业务流程和行业知识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些成本得不到补偿,就会使一部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无法生存。

(二)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审计重心前移,注册会计师必须首先执行风险评估程序,充分了解客户整体经营环境,然后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以便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了解企业的战略、流程风险管理、业绩衡量等。而目前国内很多事务所对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缺乏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达不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因此,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仅限于老客户,对新客户还是将大量时间用于实质性测试。

(三)审计从业人员素质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必需的管知识和学知识,能够运用系统的、战略的观点充分了解、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对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从较高层面上评估风险,而不是仅仅注重企业会计处理的细节。

(四)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与完善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采用审计软件使统计抽样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审计抽样风险可控,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在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上不够理想,还有待提高,而且大部分注册会计师缺少相应的技术准备,在现阶段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能是一种愿望。

如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受到许多制约,尽管它有很多优越之处,但在我国还不能够普遍推行。当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主要是以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为基础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从事小规模企业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基本上仍然在运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但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行是一种理念的改变,我们可将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有机结合。即使在现行审计准则仍然主要以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为基础的情况下,吸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观点和做法,则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把风险导向审计中控制风险的理念和方法融合到制度基础审计中,使其他审计模式忽略审计风险的缺陷得到弥补,将会为探索适合我国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积累有益的实践经验。

〔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2004,(2)。

篇5

跨国经营浪潮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进行研究。其中,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因素综合决定的。这两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然而,大部分关于跨国经营的文献都着重研究生产型和销售型的企业,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这类的服务型行业的尚不多见。本文对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和德勤,简称“四大所”)的跨国经营进行了研究。

二、“四大所”在中国跨国经营的现状

(一)市场的规模 截止2006年普华永道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共聘用员工约逾7800人,其中包括270名合伙人,并在北京、重庆、大连、广州、上海、深圳、苏州、天津及西安等多个内地城市设立办事处;毕马威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澳门开设有九家办事处,拥有专业人员超过5200人;安永(中国)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大连、澳门、深圳和武汉都设有事务所,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员工超过45000名;德勤先后在北京、大连、广州、澳门、南京、深圳、苏州和天津设立办事处,拥有员工6000多名。

(二)行业中的地位 在中国会计师行业中“四大所”无可置疑地处于领导地位。普华永道在中国拥有最为庞大的客户群;毕马威在审计香港和内地100大上市公司方面的市场占有率(按市值计算)分别为47%和30%;安永在为中国大陆企业到香港联交所上市提供财务和咨询服务方面占据领导地位,并且帮助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国内发行A股和B股;德勤在中国为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以及本地一些重要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在香港,德勤为大约三分之一的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提供服务。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显示,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分别以9亿、4.3亿、3.7亿和3.2亿元的收入位居前四,而位居其后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立信长江、岳华、信永中和、中审、中瑞华恒信等事务所的收入则仅为1亿元左右,与“四大所”相差甚远。2006年12月公布的收入信息显示:普华永道18亿、安永9.7亿、毕马威9.1亿、德勤9亿。“四大”均获成倍增长。而国内所还在1亿多徘徊,上海立信长江最高1.8亿。“四大所”将跨国经营的主力移师中国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行业领导地位,不仅仅是由若干外部推动力量所推动,更主要的因为其强烈国际化内部动因所驱使。

三、“四大所”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

(一)垄断优势理论 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是指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活动,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ymer)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美国学者Charles 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1)所谓市场的不完全性指的也就是市场上存在着不完全竞争,有一些障碍和干扰,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垄断、政府对价格和利润的管制等等。正是由于上述障碍和干扰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减少了贸易带来的好处,从而导致企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市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公布的《咨询服务的可贸易性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可以归结为三大障碍:信息障碍、人际沟通障碍和法律障碍。第一,信息障碍。要提供审计、税务咨询和财务咨询等服务,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必须对客户所处地区的经济和市场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特征;其次事务所必须对当地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十分熟悉;此外,提供税务咨询要求事务所要十分清楚当地的税务法规。第二,人际沟通障碍。一方面审计等咨询服务有着很强的服务性,所以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尽可能地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清楚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需要;另一方面,除了沟通外,由于行业的特性,会计师必须与客户建立一种共同信赖,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客观性。这都需要会计师亲自与客户接触。第三,法律障碍。所谓法律障碍就是国际上目前尚没有一个共同的注册会计师互相认可机制。即使在欧盟这样融合性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成员国都未能做到完全认可其他成员国的注册会计师。上述的市场不完全性决定了“四大所”不可能通过传统国际贸易的方法输出会计咨询服务,要绕开这三大障碍,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到客户所在的国家设立自己的分所来提供服务。(2)所谓垄断性优势就是企业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具体体现在技术先进、规模经济、管理技能、资金实力、销售渠道等方面。“四大所”的垄断优势集中在:第一,经验优势。“四大所”都是从19世纪初就陆续成立,已经发展了差不多100年的时间,累积了丰富的行业专业经验,这是后来者所无法比拟的。第二,品牌优势。咨询服务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供求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四大所”在行业中拥有无可比拟的服务经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和超卓的国际声望,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这种优势足以给任何一个客户购买其服务的信心。第三,信息优势。“四大所”在实行跨国经营的同时都建立了一套全球化的网络。信息的互通和流动性可以使它们在不同的市场上占据了信息优势。内部核心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可以使员工从其他地区的同事学习到可以解决自己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同时公司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员工培训,这大大提供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综上所述,“四大所”这些特有的垄断优势使其能够绕开三大障碍,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H.Dunning)在综合了早期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要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方面所产生的优势,或泛指任何能够不断带来未来收益的东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

置、转让和有效利用;区位优势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时,必须充分考虑的东道国生产要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而且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外贸和税收政策等。“四大所”跨国经营的动因正吻合了内部化和区位优势理论:(1)内部化优势。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实行内部化的动机与企业的性质有关。“四大所”具有非常强烈的内部化动机,这是由于“四大所”提供的产品是知识,而“知识产品市场内部化的动机最强”(吴先明,2005)。具体说来,“四大所”的内部化优势就是公司内部的会计标准和程序的控制。“四大所”内部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业务流程和办事程序,在跨国经营时,可以通过内部化将各自的优势植入到每个独立的子公司,实现内部的知识转移、知识保存和知识分享,从而规避买方的不确定性、避免市场交易泄密的风险,节约外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并增加利润。(2)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不仅是东道国的经济因素,政府的优惠政策,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商业便利措施,而且包含大型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所选择的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需求。联合国贸发会(2002)指出在战后的跨国经营浪潮,很多特大型的企业进行了跨国经营化,而这些公司里面绝大部分与“四大所”有业务关系,这就促使其子公司或分公司都需要“四大所”提供财务服务,以保持与母公司在财务统计和审计的一致性。在一次CIFAR组织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大概65%的大型跨国公司会聘请与母公司一样的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可见,在中国市场上除了能获得一般意义上的区位优势外,“四大所”的客户到哪个区位发展,在哪个区位就有“四大所”客户优势。

四、“四大所”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一)“四大所”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据统计,中国现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17万家国有企业、41万家外资企业、220多万家民营企业,如此广阔的审计市场无疑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众所周知,“四大所”的收费标准一般比国内所高出几倍,可是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审计业务都由他们完成的。清华大学的陈朝武认为当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四大所”不会冒着损害声誉的风险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服务;另一方面,即使发生审计失败,因其赔偿能力强,投资者遭受的损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因此,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接受“四大所”审计的财务报告,而公司管理层也愿意为聘请“四大所”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此外,中国官方也对国际“四大所”会计师事务所推崇备至。2001年底,证监会A股补充审计通知,即证监发[2001]162号文: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拟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再筹资的上市公司,需要提供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补充财务报告。可见,“四大所”未来在中国市场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再加上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超卓的社会声誉,“四大所”将继续保持在中国会计师行业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

(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挑战 虽然,“四大所”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竞争和挑战。(1)“四大所”之间的竞争。由于中国会计业市场的不成熟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四大所”凭借其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占据了市场的统治地位,因此,“四大所”间的竞争也就成为了会计师行业竞争的主旋律。“四大所”间的竞争主要是争夺客户和人才这两种资源:第一,客户源的竞争。客户基础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事务所的业绩和收入,特别是中国市场中的跨国企业,中国本土的大型国企,更是“四大所”的必争之地。例如,普华永道降低了对客户大小的要求,不再单纯追求为大客户服务,而是不断开拓优质的中小客户,以求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客户群;相反,毕马威则在国内建立起银行、金融、电讯、石化、消费品和工业品行业划分的专责团队,专门针对特定的客户,通常是一些“优质”的客户,以专业化的服务使收入最大化。第二,人力资源的竞争。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每年“四大所”都会录用大批的毕业生,能否吸收得到高素质和合适的人才决定了事务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四大所”的校园招聘都总是毕业生求职市场上的焦点。“四大所”着重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对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给毕业生开出的薪酬在外企当中有相当的竞争力。(2)“四大所”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对于同一个审计项目,四大所的收费一般高出国内所2-5倍。表面上,国内所的收费是具有竞争力的,但是,会计师行业收费高低的决定因素是提供服务的质量,而国内所在质量方面比起“四大所”是有很大差距的。国内所不可能单纯地通过低收费去吸引大客户。因此,四大所垄断了大企业的审计业务;而国内所则依靠低价优势在小企业的审计市场上与“四大所”竞争。

(三)行业特性引起的问题 “四大所”由于其行业特性,不断面临劳资纠纷的考验。长时间工作、加班加点都是会计师行业工作人员所不可避免的。“四大所”在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普华永道2004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公司所遭遇的集体罢工事件,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普华永道的工作量巨大,员工一般每周工作七天,工作时间为50到60小时,而公司却没有给予员工合理的加班费。虽然,普华永道给一名新员工的月薪可达到5000人民币,但与其超负荷的劳动强度相比,员工只可以算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在中国区域“普华永道”可能成为“廉价高级包身工”最为贴切的代名词。长时间的罢工会导致相关业务延期,影响接单数量,更为危险的是,普华苦心打造、视若珍宝的百年招牌和受人尊敬的商业声誉将严重受损。虽然不是所有的“四大所”都面临着这么严重的劳资纠纷,但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将会不断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

五、“四大所”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启示

篇6

会计报表是市场上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反映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最终结果。虚假会计报表错误地向投资者传递有关公司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错误,最终给投资者和企业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损失。所以,识别和防范虚假会计报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

阅读会计报表是了解一个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制作虚假会计报表的手法,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为了蒙骗投资者。企业为了获取投资者的奖励或者信任,往往含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二是为了取得银行及商业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在发放信用时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不愿向经营亏损严重、财产担保不强、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信用。这样,经营状况不佳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就容易产生操纵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来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的动机;三是为了减少纳税。企生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的目的,企业就会去调整会计报表。

二、现有虚假会计报表的制作方法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按权责发生制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的目的。

1、应收账款、特别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

2、在建工程长期挂账。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竣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而不进行竣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二)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许多企业就借此做文章,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利润操纵。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1、通过其他业务利润进行利润操纵。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

2、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三、如何识别虚假会计报表

(一)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的财务报告部分进行分析,包括三项内容: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会计报表。

1、进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时,首先阅读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两种)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风险最大的。因为,如果是由被审计单位伪造的虚假凭证、账表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或者干脆由注册会计师出于利益驱使直接参与造假,那么他们所出示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必然是最具风险的。

2、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应先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主要解释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列示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等。了解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对于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财务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计算各种财务指标。

(二)基本面分析方法。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位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等。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严重脱离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那么会计报表严重脱离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之处,应该是调查分析重点。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用方法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

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就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我国上市公司的很多关联方交易都以非公允的协议价格进行交易,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报表欺诈方法。

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

1、利用关联方资金往来进行舞弊

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还利用资金往来舞弊。尽管我国法律不允许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但仍有很多上市公司因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拆借给母公司或其它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

2、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费用分担进行舞弊

这种方式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采用部分改组的方式上市的,所以它们与集团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项就是接受和提供服务。在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常常存在着关于费用支付和分摊的协议,这就成为上市公司每年增减费用、操纵利润的一个调节器。

(二)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

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它又可分为两种主要的舞弊形式:

1、并购舞弊

并购舞弊是指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并购的会计处理有购买法和权益联营法两种。在购买法下,只有购买日以后被购并公司实现的利润才能纳入收购公司本期利润中,而在权益联营法下,收购公司可以合并被购并公司的全年利润。由于权益联营法容易操纵利润,所以西方国家要么禁止使用权益联营法,要么对其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但目前我国还未出台有关并购的会计准则,相关法规也未对其做出详细规定,这就给了管理当局可乘之机。

2、债务重组舞弊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舞弊就是管理当局利用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收益对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舞弊行为。

(三)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管理当局还常常通过选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法操纵利润。由于对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进行财务舞弊。常用方法有:

1、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做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2、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有些上市公司在签署协议时提前确认收入、甚至伪造虚假发票确认收入或费用,同样也会采取推迟收入、费用确认时间来操纵利润。

3、利用往来帐进行舞弊

众所周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利润调节器”,管理当局常常利用这两个报表项目操纵公司利润。一般地,“其他应收款”明细账中的内容经常涉及收不回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或失败的投资,所以它是隐藏潜亏的“垃极桶”;而“其他应付款”则常常是隐藏各期收入和利润的“调节器”,当收入多的时候,先在这儿存放一下,以备不景气的年度使用。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查方法

上述这些独特的报表欺诈手段无疑增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有可能发现这些舞弊的。

(一)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

利用关联主交易调节利润是我国上市公司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舞弊手法,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在审查工作中认真细致地搜寻关联方及其交易,识破公司狡猾的舞弊现象。

我国的上市公司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而整个集团公司就像一个大家族,存在着难以理清的子公司、孙公司、兄弟公司的错综复杂关系。加之,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致使一些关联交易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另外,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披露终极所有者的规定,而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关联方时,也很少会关心到公司的“爷爷”是谁,“曾爷爷”是谁,因此往往看不出公司安排的圈套。所有这一切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难度。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理顺整个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遇到异常交易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审阅公司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更多地留意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形成的非正常收益,因为这些业务更多地带有粉饰报表和财务舞弊的可能。

(二)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实践运用

当审计进入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阶段,分析性复核成了最主要的审计方法和和程序。从整体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往往更注重于加总合计,摘抄明细,太过于“埋头苦干”,从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套完善的分析性复核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包括更高层次的行业分析和前景分析。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恰当地运用这一程序,就可以把握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认定的总体合理性,从而事半功倍地发现舞弊。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1、简易比较法

在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所以,同期的营业利润和营业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时,都表明企业有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方法尤其对目前的现金舞弊成灾情形下是一重要的舞弊审计方法。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

(1)销售利润率的分析

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

(2)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对同一企业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反映了连续两年应收帐款和销售收入之间是否保持相对的稳定。应收帐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可能是因为公司为应付激烈的竞争而放宽了公司销售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也可能是公司通过虚增应收帐款增加收入(对于大于1的应收帐款周转率,计算式中分子的销售收入与分母的应收帐款余额同增一个数,应收帐款周转率会降低,因此会有这种可能即虚增收入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应收帐款周转率)。

又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很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和利润时,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款项的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

再如公司将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推迟办理存货入库、存货挂账预付账款,从而通过减少应收帐款余额、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但这看似正常的背后却隐藏着不正常的财务舞弊的可能。

篇8

1993年修改《会计法》时增加了"记账"规定,允许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有关的会计服务机构进行记账,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记账业务的法律地位。财政部于1994年6月23日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记账的条件、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了记账的定义:"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记账是指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只设立出纳人员,负责日常货币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

二、微型企?I传统记账的弊端

1、记账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作用缺失

由于政府对记账业务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记账的法律、法规更少,虽然也出台了一些记账有关的规定,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使记账缺乏合理的监管。另外企业老板为保持一定机密,不可能把全部票据、账单等资料交给记账公司,因此做出来的账务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信息。而记账人员为了能够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有时明知有问题也不过多地询问,导致监督作用缺失。

2、记账模式单一,缺乏社会认知度

人们普遍认为,记账就是帮企业记账、报税,对其它财务咨询服务和记账的优势知之甚少。机构只从事单一的记账,又由于机构自身人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无序的管理状态,记账机构的信誉问题存在严重危机。导致对记账不信任,甚至产生排斥情绪,这些都给记账业务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3、记账公司会计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

许多记账公司由于受到待遇方面的限制,那些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以记账公司为跳板,进入薪酬条件、环境条件等好的单位。这对记账公司和微型企业极为不利,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使用。

三、微型企业记账O2O电商模式

1、O2O电商模式内涵

O2O这一概念是在2010年8月份被AlexRampell提出,但此种模式早年就有,2006年沃尔玛公司提出的SitetoStore的B2C战略,即通过B2C完成订单的汇总及在线支付,顾客到4000多家连锁店取货,大幅降低运营、物流成本和POS刷卡排队的时间,提升店内关联销售,该模式就是O2O的模型。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即是实体+互联网,完善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即线上到线下,其核心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也就是让用户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后,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

O2O电子商务即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o2o电子商务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消费,在线下进行支付。这样既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节省了消费者因在线支付而没有去消费的费用。商家通过网店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家和消费者都通过O2O电子商务满足了双方的需要。O2O电子商务模式需具备五大要素:独立网上商城、国家级权威行业可信网站认证、在线网络广告营销推广、全面社交媒体与客户在线互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营销系统。

2、O2O电商模式的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O2O电商模式,将会为记账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和变化。 相比传统的通过电话、报纸、网络等信息,寻找代账公司,O2O可以带给他们更丰富、全面的商家服务信息,能够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订购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够获得相对于线下直接消费更便宜的价格。而且在节约消费成本的同时,能将线下的服务优势更好发挥,具有体验营销的特色,进而提高信誉度和成交率。与传统记账相比,O2O电商模式大幅度提高客户购买过程的透明度。

目前的记账行业,完全注重于线下内容,忽视了线上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以及移动客户端来管理自己的私人事务,也通过他们来进行支付等事宜。所有的微型企业,其所有的财务数据,运营数据,都可以通过手机端来访问和查询;其所有的发票和报税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移动端来查看;其碰到的所有财税问题,都可以通过移动端,第一时间得到回复和解决。因此,O2O电商模式,对于微型企业主而言,作用非常巨大。

3、O2O电商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篇9

财政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有多方面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提供信息或依据。

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不同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对财务分析信息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企业所有者作为投资人,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因此较为重视企业盈利能力指示。

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地了解和掌握。

政府兼具多重身份,即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因此政府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关注点因所具有身份不同。综合起来,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可分以下主要三点:

1、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净现金流量,揭示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的驱动因素利益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评估资本质量和财务风险,实施更好的财务战略。

3、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获利能力增长率、创现能力增长率等综合因素进行成长性分析,以此来预见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1、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提数字游戏。

2、要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反对片面地看问题。

3、要注重事物的联系,坚持相互联系地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

4、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要注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5、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坚持定量为主。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其中,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包括数据缺乏可比性,缺乏可靠性和存在滞后性等。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表现在: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

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4、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四、财政报表分析的基本类型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安全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安全性分析中主要体现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即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企业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二者不可偏废。

财务负担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2)、速动比率(也被称为酸性比率),速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在当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3)、负债比率,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举债经营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4)、已获利息倍数(也称利息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金融在近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理财学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学科之一。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第二、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

1、流动性分析

所谓流动性,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而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

(1)、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该指标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

(3)、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该比率越高,反映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2、获利现金能力分析

获利现金的能力可通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和投入资源的比值来反映,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等。

(1)、销售现金比率,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期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3、财务弹性分析

所谓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该比率越大、说明增加自给率越高。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时,则说明企业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资金。

(2)、现金股利保障数

现金股利保障信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二)获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

(1)、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2)、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该指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3)资产净利率分析,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该资产利润率是一个综合指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该指标是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指标。

五、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长期的增长性,只有其利润能够稳定增长的企业才能有投资价值。资产的盈利能力与资产的真实价值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和投资价值。

篇10

针对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将给出一些建议:

一、外包风险的评估

合理的设计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评估程序和管理程序,以保证及时识别和控制外包中的各种风险,这是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责任。管理层和董事会要从战略高度去评价外包在企业实现发展目标中的影响,并且考虑和外包单位关系的维持状况。如果缺乏充分的风险识别程序就随意的外包,可能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内审协会还没有设置某种内部审计执业资格,所以即使执业人员没有按照有关标准实施审计程序,得出了错误审计结论,也不会像注册会计师那样受到行业协会处罚,甚至被剥夺执业资格。所以企业主要通过订立有关业务合同来约束外包单位的行为。完善的协议应对相关权利、责任,服务业绩考核,收费标准以及违约情况等做出规定,协议是双方维护权益的主要依据。企业应主要从以下事项评估内审外包蕴含的风险企业的战略目的、目标和经营需要内部审计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被外包的风险程度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明确要求必要的控制和报告程序外包商的合同义务和要求内部审计的应急计划对内部审计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以评价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和外包商的工作业绩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有关准则。

二、外包单位选择

在识别、评估外包风险后,企业首先就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单位。管理层要和外包单位有效交流,一方面尽量获取更多信息以判断其是否能够胜任此项审计任务,另一方面要向对方传达企业既定的要求或标准,使其充分理解并做好承接准备。企业在谈判中要全面的考察外包单位的各方面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考虑下列指标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外包单位的软实力,即指那些不能定量衡量的内在素质,比如在业界的口碑、文化理念、专业实力、发展前景等。这些方面是从定性角度去观察,有时候比定量指标更加重要。业界口碑。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审人员首先要具备综合专业知识背景,不仅是会计、审计,还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律、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各种情况能分析和灵活应变最后还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果不能悟守职业道德准则,再优秀的知识和能力也l挥不了任何作用,因为道德缺失使内部审计很可能已经丧失了根本原则一独立、客观、公正。目前市场上从事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机构很多,有会计师事务所、咨询组织、顾问机构以及理财公司等,但内审服务都属于它们的兼营业务,并不是其主要致力领域,而且其质量良荞不齐。所以其实内审外包市场还不成熟,还缺乏一批信誉好、专业强的知名单位,外包市场竞争的关键还在于建立良好的声誉。因此企业在市场上搜寻外包单位时,除了关注其专业能力,还应当考虑它在业内的口碑,应寻找职业素养得到认可的单位,合作的风险就能大大的降低。文化理念,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牢固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这是将组织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内在纽带,使大家都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服务客户的态度、内部管理风格等都是文化理念的重要因素。外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企业有条件能挑选外包合作对象,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经营的就是文化理念,它是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选择外包单位时应注重评价其文化理念水平,并考虑是否能认可它。专业实力,是指外包单位是否能满足执行内部审计业务的知识、能力及经验等方面的要求。企业可以从外包单位人员构成、执业时间、承接项目、市场占有率等角度评价其综合专业实力。另外,还要对未来情况变化做出合理预测,考虑外包单位是否有经验和能力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如外包单位是否能迅速适应内审行业规范的变化。最后还要结合发展前景分析。企业通常不想经常更换外包单位,因为新的外包单位又需要经历一段熟悉情况的时期,且越多人参与内部审计,企业内部信息外泄的可能就越大。所以企业希望能找到有良好前景的外包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考察发展前景,应综合其软硬件,如经营规模、资质情况、人员素质及文化氛围等。

三、外包合同审查

篇11

一、某企业财务咨询人员业务能力的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会计环境的变化,相比传统的财务咨询业务,我国目前财务咨询业务的范畴越来越广泛,其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企业实现盈利就比需要科学的处理好财务工作。因此本文对某企业财务咨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财务咨询人员受专业教育情况

通过相关的调查,本企业财务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受教育程度不同,尤其是该企业对外经济贸易的增多,暴露出企业财务咨询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是财务咨询人员缺乏财务国际专业知识。在经济一体化环境下,财务咨询人员必须要具备国际财务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具备国际财务知识的咨询人员比较少;二是财务咨询人员的会计判断方面的知识匮乏。会计判断是财务咨询业务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较高的会计判断知识体系是不可能完成工作要求的,通过调查会计咨询人员在该方面表现的相对比较匮乏。

(二)会计咨询人员沟通能力方面

务咨询工作具有繁琐性,在平时的业务活动中需要财务咨询人员要不断的进行沟通以此得到科学的财务解决方案,然而沟通能力差是当前财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财务咨询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很多财务咨询人员在心理上存在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工作属于“铁饭碗”,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客户的需求不放在心上;二是基于日常的繁琐工作导致财务咨询人员产生了职业倦怠。财务咨询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内容枯燥,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另外财务咨询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也是影响其沟通的重要因素。

(三)实践经验方面

实践经验是从事财务咨询业务的基本要素,然而实践经验也是影响财务咨询业务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对当前从事财务咨询管理业务财务人员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一是财务咨询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践方面比较缺乏。通过调查部分财务咨询人员认为支持财务咨询的主要因素就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实践能力方面则要求的不高;二是财务咨询人员对于实践经验的认识不正确。实践经验并不是单独的强调其工作年限,而是要重点分析其处理财务咨询业务的案例,因此需要财务咨询工作人员要本着爱岗敬业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三是财务咨询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根据对我省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调查发现本科学历人员占据整个会计事务所总人数的80%左右,而具有硕士以及博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到9%,虽然近些年硕士以上学历的财务咨询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在短时间内我省的财务咨询人员学历不高的现象不能改变。

二、财务咨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通过相关研究,会计人员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的10%是工作中必须的,而90%的知识点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被淘汰的。财务咨询工作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学科体系,基于当前经济形式的变化以及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尤其在我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前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因此我国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财务咨询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丰富与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基于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财务咨询工作人员其必须要具有以下业务能力:

(一)具有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能力

会计职业属于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财务咨询管理工作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力,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间贸易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财务咨询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本国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国际财务工作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例如财务咨询人员在提供财务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应对客户的咨询要求,如果财务人员没有S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不可能达到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

(二)具有较强的企业战略意识

战略意识是财务人员根据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意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对象范畴的扩大性要求财务咨询人员要具备战略意识,能够立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当然企业战略意识培养的关键在于树立对当前形势和政策的敏感思维。在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财务工作面临的环境变化比较快,财务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础,处理好财务工作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财务咨询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意识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纠正企业财务工作问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丰富的工作经验

根据财务咨询工作的要求,从事财务咨询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还必须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之后这样才能正确的对待财务咨询业务中的问题。经验是财务咨询业务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可能达到会计咨询要求的。咨询顾名思义就是被咨询者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理论等向咨询者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而且提供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具备实践性,所以这就体现了经验工作的重要性。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

财务咨询不同于其他会计业务,财务咨询具有一定的收费性质,咨询业务也是会计事务所盈利的主要领域,咨询业务的实施不仅是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沟通交流,也是财务咨询工作人员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因此作为财务咨询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例如在提供财务咨询过程中涉及的收费问题一直是影响财务咨询业务开展的瓶颈,这就需要财务咨询人员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客户认识到咨询业务的价值。

三、提升企业财务咨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对策

基于企业财务咨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结合笔者曾经参与的某企业关于工程造价的财务咨询业务中工作人员不能适应该业务的分析,作为财务咨询工作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实践与协调能力

财务咨询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协调沟通能力,根据调查从事财务咨询工作的人员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因此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但是在实`能力方面却存在缺陷,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要提升财务咨询人员的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一是为财务咨询人员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财务咨询企业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老带新”等方式为不同层次的财务咨询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例如企业针对年轻财务咨询人员实践经验少的特点,可以对财务咨询人员进行分工,并且通过新老结合的方式,让年轻的财务咨询人员帮助年龄偏长的人员学习互联网技术,以此实现互助学习;二是财务咨询企业要通过区域之前的合作等方式鼓励财务咨询人员交流,以此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咨询知识与方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合作项目,以此为提升财务咨询人员的协调能力。

(二)加强财务咨询人员的教育培训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咨询人员就必须具有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必须具备熟练的会计实务技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咨询人员如果不及时吸取与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咨询人员。对财务人员而言,学习会计知识不是在某个阶段受一次教育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既可以给财务人员一个再教育的机会,又可以通过培训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并使他们产生社会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财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短期培训来得到业务的提升,从根本上掌握和了解国家财政法规、税务和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类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恪守职业道德,防范风险,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财会人员要严格执行“十大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位财会人员都应该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财会人员的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激励财会人员的信心,激发潜能,增强责任感、荣誉感,真正做到对自己从严要求,对工作从严考核,对制度从严执行。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进而就要对财务风险实行良好的管理,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前景带来积极影响和具有重大意义。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丰富自己的内涵,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和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还要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及肘、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叶晓华.如何加强公司会计核心业务能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1期.

[2]杨剑舞.会计业务能力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年07期.

[3]钮月蓉.注册会计师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财务咨询业务的思考[J].会计师.2015年12期.

篇12

迄今为止,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各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完全一致。其中最常用的两个定义,一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Board,简称FASB)在第七辑概念公告中指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2.1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目前,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历史成本有较强的可靠性,但缺乏相关性;公允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可靠性不足。那么,相关性与可靠性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哪个更为重要呢?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偏重于可靠性,因为在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下,由于社会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有向资源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会计的目标是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在该观点下,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为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是最可靠、最真实的,而且是可以稽查和审核的。但当会计目标的定位从“受托责任观”上升为“决策有用观”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使用者导向模式逐渐形成。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股权的分散化程度越来越高,委托和受托的关系逐渐被淡化,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更需要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信息,来应对物价变动、偶发事件的影响,这时公允价值的出现,就适应了这一需要。

2.2具有历史成本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而市场只有在资产转让或负债偿还时才反映其价格的变化,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是格格不入的,并且,随着物价变动的现实,商誉、人力资本及衍生金融工具等虚拟资产的出现,再加上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不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都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纷纷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保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2.3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现行有效的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半数以上的都应用了公允价值,且越是新近准则,应用的比例越大,这也证明了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运用的一种认可。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有利于我国会计国际化,也促进了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3引入公允价值的现实可能性

尽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这一问题的争论还未结束,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也经历了从引入到取消再到重新引入的三个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也显示出人们理论认识水平的不断上升,还是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信心体现。3.1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治理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广大证券投资者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有所加强。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并且制定了相关法规加大企业会计人员以及审计师的相关责任。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大大提高,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也比较容易取得,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程度的提高,外国的资本大量涌入我国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活跃,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3.2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并存

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计量上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主观性,因而其所形成的会计计量模式是让人觉得不可靠的,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主要来自于可靠性,可靠性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公允价值是具有可靠性的。

(1)估计和假设并不损害可靠性;

(2)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并存。

3.3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专门准则已经出台

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为:如该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如该资产和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采用估计现值的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在现值的计量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现金流量金额和时间的可能变动的预期、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报酬以及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这就使得现值的估计变得比较困难。FASB在第七辑概念公告中提出了两种计算现值的方法——传统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这两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以用来估计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2003年,FASB重新讨论了这两种方法,并将其中的“传统法”改称为“折现率调整法”,同时将“期望现金流量法”改称为“预期现值法”。

4公允价值发展的前景展望

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有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计量模式是利大于弊的,在实务操作中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的积极作用,反之,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有其他计量属性无法替代的优点,对公允价值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准则和法律法规制定者等多方面人士的努力和相关理论方法的完善,才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李俊.公允价值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科教文汇,2006,(7).

篇13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子公司及各分公司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投资分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部分。

1.对外投资指将货币资金以及经济资产评估后的房屋、机器、设备、物资等实物以及专利权、商标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

2.对内投资指利用自有资金或从银行贷款进行基本建设、技术更新改造以及购买和建造大型机器、设备等投资活动。

第四条投资目的

1.充分有效地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资产,进行适度的资本扩张,以获取较好的收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改善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条 投资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3.规模适度,量力而行,不能影响自身主营业务的发展。

第二章对外投资

第六条 对外投资按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1.短期投资包括购买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或自库券以及特种国债等。

2.长期投资包括:

(1)出资与公司外部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成立合资或合作制法人实体;

(2)与境外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办合资、合作项目;

(3)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其他法人实体的生产经营。

第七条 投资业务的职务分离

1.投资计划编制人员与审批人员分离。

2.负责证券购人与出售的业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3.证券保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4.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人员与负责有价证券盘点工作的人员分离。

5.负责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记录的人员与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分离,并尽可能由独立的金融机构支付。

第八条 公司短期投资程序

1.公司财务部应根据公司资金盈余情况编报资金状况表。

2.证券资金部分分析人员根据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的情况和其他投资对象的盈利能力编报短期投资计划。

3.公司的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按短期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重要性,分别依照各自的职权审批该项投资计划。

第九条 公司财务部按照短期证券类别、数量、单价、应计利息以及购进日期等项目及时登记该项投资。

第十条 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证券保管制度,至少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不得一人单独接触有价证券,证券的存人和取出须详细记录在证券登记簿内,并由在场的经手人员签名。

第十一条 公司购人的短期有价证券须在购入当日记入公司名下。

第十二条 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应由公司财务部和证券资金部负责组织实施o

1.证券保管员和会计人员应在每月终了时进行月终盘点,并完成下列程序;

(1)盘点前必须将截止当月最后一天的证券登记入账并结出结存额;

(2)实地清点实物,核对卡片;

(3)月终编制“有价证券盘点表。

2.财务部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认为必要时,可以抽样核对,复核盘点表。

3.年终时,根据公司盘点指令。,组织人员,全面清点,编制“有价证券盘点表”,并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或聘请注册会计师)参加监盘。

第十三条 公司财务部应对每一种证券设立明细账加以反映,每月还应编制证券投资和盈亏报表,’对于债券应编制折、溢价摊销表。

第十四条 公司财务部应将投资收到的利息、股利及时人账。

第十五条 应由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以及董事会按其职权批准处置公司短期投资。

第十六条 公司对外长期投资按投资项目的性质分为新项目和已有项目增资。

1.新项目投资是指投资项目经批准立项后,按批准的投资额进行的投资o

2.已有项目增资是指原有的投资项目根据经营需要,在原批投资额的基础上增加投资的活动。

第十七条 对外长期投资程序

1。财务部协同投资部门确定投资目的并对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2。对外投资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投资意向书;

3.对外投资部门编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财务部和总经理办公室;

4.财务部协同对外投资部门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

5.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6.对外投资部门制订有关章程和管理制度;

7。对外投资部门项目实施运作及其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对外投资权限

1.所有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均由总公司批准或由总公司转报董事会批准,各子公司、分公司无对外投资权,但享有投资建议权。

2.总公司应在受理对外长期投资项目立项申请后一个月内做出投资决策。

第十九条 经批准后的对外长期投资项目,一律不得随意增加投资,如确需增资,必须重报投资意向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十条 对外长期投资兴办合营企业对合营合作方的要求

1.要有较好的商业信誉和经济实力;

2.能够提供合法的资信证明;

3.根据需要提供完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必须编制投资意向书。项目投资意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目的;

2.投资项目的名称;

3.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4.投资项目的经营方式;

5.投资项目的效益预测;

6.投资的风险预测(包括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

7.投资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情况、经济政策;

8.投资所在地的外汇管理规定及税收法律法规;

9.投资合作方的资信情况。

第二十二条 国(境)外投资项目还应提供如下资料:

1.有关投资所在国(地区)的现行外汇投资的法令、法规,税收规章以及外汇管理规定;

2.投资所在国(地区)的投资环境分析、合作伙伴的资信状况;

3.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证明及投资回收计划;

4。本国驻外使馆及经参处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5。本国外汇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三条 投资意向书(立项报告)报总公司批准后,对外投资部

门应委托专业设计研究机构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论

(1)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意义;

(2)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o

2.市场预测和项目投资规模

(1)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2)国内现有类似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

(3)项目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条件及经销渠道;

(4)项目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及前景分析。

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的注册资金及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2)资金的来源渠道、筹集方式及贷款的偿还办法;

(3)资金回收期的预测;

(4)现金流量计划。

4.项目的财务分析

(1)项目前期开办费以及建设期间各年的经营性支出;

(2)项目运营后各年的收入、成本、利润和税金测算,可利用投资收益率、净现值以及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5.项目敏感性分析及风险分析。

第二十四条 财务部和对外投资部门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总公司批准后,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合作各方的名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

2。合作项目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注册资金及其法定代表人;

3.合作项目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4.合作项目的内部管理形式、管理人员的分配比例、机构设置及实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5.合作各方的出资数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及出资期限;

6.合作各方的利润分成办法和亏损责任分担比例;

7.合作各方违约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及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8.协议(合同)的生效条件;

9.协议(合同)的变更、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0.出现争议时的解决方式以及选定的仲裁机构及所适用的法律;

11.协议(合同)的有效期限;

12.合作期满时财产清算办法及债权债务的分担;

13.协议各方认为需要制订的其他条款。

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由总公司法人代表签字生效,或由总公司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人签字生效。

第二十五条 对外长期投资协议签订后,公司协同办理出资、工商和税务登记以及银行开户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确定对外投资价值及投资收益的原则

1.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2.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3.公司认购的股票,按照实际支付款项计价。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股利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收股利后的差额计价。

4.公司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5。溢价或者折价购入的长期债券,其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计利息)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计入投资收益。

6,公司以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公司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和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变动;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在被投资单位增加或者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拥有或者分担的数额,作为公司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公司的长期投资,并且在公司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分得股利或者利润时,相应增加或减少公司的长期投资。

7.公司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或者股利和利息,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或者补缴所得税。

8.公司收回的对外投资与长期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损失。

第二十七条 对外长期投资的转让与收回

1。出现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公司可以收回对外投资:

(1)按照章程规定,该投资项目(企业)经营期满;

(2)由于投资项目(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依法实施破产。

(3)由于发生不可抗力而使项目(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4)合同规定投资终止的其他情况出现或发生时。

2。出现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转让对外长期投资:

(1)投资项目已经明显有悖于公司经营方向的;

(2)投资项目出现连续亏损且扭亏无望没有市场前景的;

(3)由于自身经营资金不足急需补充资金时;

(4)总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形。

投资转让应严格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有关转让投资的规定办理。

3.对外长期投资转让应由总公司财务部会同投资业务管理部门提出投资转让书面分析报告,报总公司批准o

4.对外长期投资收回和转让时,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投资收回和转让中的资产评估等项工作,防止公司资产流失。

第二十八条 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

第三章 对内投资

第二十九条 公司对内投资程序

1.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编制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3.编制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建议计划;

4.按本制度规定的权限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条 公司对内投资权限

对内投资采取限额审批制,超过限额标准的由公司董事会批准。

第三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公司项目承办单位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以及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提出综合研究论证报告。

2.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是有资格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或科研单位。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办法和内容以及深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公司财务部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标准,如需改变必须报原审批机构审批。

第三十二条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1.公司项目承办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有资格的勘察设计或科研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必须以批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不得任意修改、受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一般不应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概算总投资如超过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的10%,必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如确需进行设计修改和概算调整,必须由原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单位提出具体修改及调整意见,经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第三十三条 年度计划和统计

1.各分支机构所有新建、续建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必须编报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建议计划。

2.年度投资建议计划于每年9月前报总公司审批。总公司于每年1月底前下达当年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计划。

3.凡列入公司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年度投资计划的投资项目,不需再行办理审批手续,当年新增加的基建及技改项目,必须按规定的投资限额办理报批手续,并增补列入当年投资计划。

4.编制年度计划,除认真填报有关的计划表外,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数字要准确,文字要精练。

5.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总公司下达的:度投资计划,无权自行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6.各分支机构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总公司,送基本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统计报表。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

1.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完工后,项目承办单位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一般由公司财务部协同项目承办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2.工程竣工验收参照有关国家标准执行。

3.对于工程竣工资料及验收文件,财务部、项目承办单位应及时归档。

第四章 投资管理机构

第三十五条 公司有关归口管理部门或分支机构为项目承办单位,具体负责投资项目的信息收集、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中报立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以及项目结束后的评价工作。

第三十六条 公司财务部负责投资效益评价、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资金筹措、办理出资手续以及对外投资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等。

第三十七条 对专业性较强或较大型投资项目,其前期工作应组成专门项目可行性调研小组采完成。

第三十八条 公司法律顾问和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的事前效益审计协议、合同及章程的法律主审。

第三十九条 公司分支机构的对外投资活动必须报总公司批准后方可进行,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办理对外投资。